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李寧市場調查

李寧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0-12-07 07:47:52

Ⅰ 舉出國內失敗的企業一個,請你從戰略管理角度分析其失敗的原因

李寧品牌重塑戰略的失敗在國內企業界是一個經典案例。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可以說業界對於李寧公司啟用新的品牌標識、宣傳口號「Make the Change」(讓改變發生)和90後李寧概念毀譽參半。李寧這個具有先天優勢的品牌雖然在2008年奧運會出盡風頭,並在2009年以83億人民幣的銷售收入位居中國體育用品業第三名。
然而到了2010年5月前後,李寧品牌在經歷20年以後確實危機四伏。長期以來李寧品牌個性模糊不夠突顯,目標消費群的老化,再加KAPPA、PUMA、銳步等一批國外勢力的挑戰和安踏、361等國內小兄弟的雄心……這些因素一直不斷動搖著李寧「老三」的位置。

李寧品牌重塑戰略正是在此境況下應運而生。只可惜,一年來的事實說明一點,就是除去LOGO與廣告語的簡單更換,李寧品牌更有被「90後」幻象迷失的趨勢。記住:一個品牌重塑問題的關鍵不在於LOGO的好壞,更不在於廣告語的好壞,而在於對品牌與消費者關系的認知與建設。

一.李寧品牌問題的三大原因

原因一:品牌個性的酷炫不足

2008年李寧公司在市場調研中發現:大多數消費者認為李寧品牌給消費者的感覺是一個「可靠的、溫和的、可值得信賴的、積極向上的」。我們先來看看一段流傳甚廣的三巨頭間的對話:耐克說:「我就是老大,大家想做什麼就做什麼——Just do it(想做就做)」,阿迪達斯說:「別以為你是老大,我做老大也是可能的——Nothing is impossible(沒有什麼不可能)」,最後,李寧弱弱的說了句:「是的,尤其在中國,Ever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這反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與「激情、勇敢、銳氣」等運動品牌應具備的特質相比,李寧實在沒脾氣與個性。

原因二:品牌目標的群體偏移

成立於1990年的李寧公司在早期主要是憑借李寧本身的社會感召力迅速成為中國體育用品市場的領軍品牌之一,即使到今天,在中年人群體中仍有一大批消費者簇擁在李寧周圍。但對於體育用品企業來說,14-25歲的年輕人群是最為理想的消費者群體,不過今天的90後有幾人知道李寧個人的輝煌歷史?因此,2008年調查中發現李寧整體用戶群年齡偏大就不足為奇了,35歲到40歲的人群居然超過50%。

原因三:品牌國際化的形象缺乏

自從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之後,李寧公司就逐漸明確了企業國際化願景,2005-2008年專注國內市場,2009-2013年為國際化做准備,2014-2018年全面國際化。到那時國際市場份額希冀佔到公司總銷售的20%以上,李寧公司要成為世界前5位的體育用品品牌公司。但最近幾年李寧的核心市場集中於二、三線城市,上有阿迪、耐克的打壓,下有安踏、361和特步的追擊,這就是李寧面對的市場現實。今天耐克、阿迪在中國本土化就是國際化,李寧公司認為品牌國際化就是要在國外市場的本土化,從鎖定本土年輕消費群開始,就是要先「國際化」後「國內化」。於是,品牌重塑的整套計劃急吼吼的出爐了,其品牌形象是什麼,不清楚,結果是可能想像的。
二.李寧品牌重塑的關鍵是怎樣(全面)認識「90後」特徵及其與之關系建設

今天李寧品牌重塑是針對內外環境變化的最好回答,但品牌重塑不是為標識、口號尋找一個簡單載體,更不能把載體的極端瞬時特徵作為品牌重塑的方向。一年來,「90後李寧」大有被「90後」幻象迷失方向的趨勢,更可惜的是,討好的不買賬,買賬的沒討好。李寧品牌問題究竟錯在哪裡?

「90後」毫無疑問是李寧重塑的核心依據,各類訴求中毫不吝嗇對「90後」的溢美之辭。暫不論做法是否可取,在對「90後」的贊美中,李寧品牌存在三大誤區:

一是90後僅是極端個性的體現。作為「80後」的派生詞,「90後」內涵的演變與前者如出一轍,不外乎以各種極端事例作為其某種特徵的例證,不外乎以個別神人作為這一群體的代言人。李寧品牌也將此發揮到極致,只有T台上才出現的90後形象確實很跩,在他們與林丹、伊辛巴耶娃、巴郎戴維斯神出鬼沒的對話後,觀者終於知道了,「自己確實不了解90後……」。這是品牌重塑者臆想出的90後,不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90後。現今流行的90後描述不外乎以下:「好奇心強,有一技之長;自信又脆弱,敏感且自私;偶爾來點古怪愛好,還特別會裝;張揚個性不用說,還要否定別人等等,但這一切在品牌重塑上則顯得格外空虛。然而如何生活化的、正向的體現90後特徵,讓現實中的90後感到有模仿的可能性,這方面在李寧品牌塑造中並沒有很好地表現出來。

二是品牌核心訴求的缺失。新推出的系列廣告中,李寧最強調的莫過於「Make the Change」、 「你不了解的90後」 、「90後李寧」等,但這又能改變什麼呢?90後究竟是什麼樣?90後李寧又是什麼?都沒有回答,如同平地一聲雷,前後無牽連,里外沒內涵。比較對手,耐克在70年代面對反叛的一代,毫不猶豫的開始編織健身文化並構築體育精神,把品牌忠誠演變成一種新的信仰,打造「世俗宗教」。面對咄咄逼人的耐克,90年代的Adidas在重振品牌之路上,表現的自然、平和、收斂而真實,淡淡的給出了句「A make your own B」(Adidas 只是你身體Body的部分)。今天的李寧也處在品牌發展的轉折點,不應只是粗暴的告訴消費者「做出改變」,而應當明確你的新的品牌精神,告訴對象怎麼改變,改變什麼。

三是在對比「傷害」中凸顯「90後」。有人反駁「『90後李寧』討好了『孩子』丟了『老子』」,認為「哪個『老子』都是打年輕過來,90後青春的陣痛,『老子』也經歷過,都會有共鳴」。這其中有兩處謬誤:一是特立獨行90後的年少經歷(2000-2010)和父輩的青春浪漫(1980-1989)相比較,誰敢說有相同之處,有共鳴的可能;二是在大多數家庭中,估計沒有多少人會為一個體育品牌而大動干戈?今天是「老子」的最愛,明天就一定是「兒子」的首選,沖突之下,更可能的是一笑置之,選擇更換品牌。

基於上述分析,首先我們主張將「90後」還原為一種精神訴求。如誕生於70年代的耐克,面對即使是極度反叛的一代,也沒有大張旗鼓的打出「70後」,而是在80年代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84年與喬丹訂下終身,讓後者成為「Just do it」的頭號傳播者。幾十年來,耐克創造出品牌神話,只因成功的打造了世俗宗教,造出了神。回看李寧,一個志向高遠的大品牌不應該局限於市場細分(90後)的小視野,李寧缺少一個神,缺少一個讓青少年崇拜的神。當然更重要的是,那個神嘴裡說的那句話,能讓消費者在崇拜中得到指引。

其次要正視尷尬,追求最廣泛的共鳴。在足球、籃球、網球等能引發消費時尚的體育項目中,李寧沒有絕對優勢;在國內一線城市增長乏力,二、三線市場遭遇國內外品牌下沉;拋棄成熟穩固的中年群體,另起爐灶收效甚微;上調價格,喊出十年打造出世界品牌前5和中國體育品牌第一的口號,卻無法拋棄對品牌發展貢獻巨大的國內中低端市場。

這是李寧式的尷尬,所以我們強調提供崇拜的重要,就是要能團結盡可能多的人,在崇拜偶像中與品牌溝通,並產生共鳴,才能化解尷尬產生的精神基礎,才能校準所有營銷策略的方向。

再次品牌重塑要從品牌理念宣傳入手。李寧的重塑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認為對」90後」的認識是重塑品牌的核心。針對現狀,李寧急需在兩方面做出調整:一是在廣告創意與表現的改變,從「Everything is possible」(敢為)到「Make the change」(敢變),李寧設想的是品牌內涵的傳承,但訴求對象卻是從70後為主,80為輔到全以90為核心的斷裂。因此,「敢變」在留給消費者滿是疑惑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的發展方向。不管是造神運動,還是純粹理念訴求,關鍵要能成為目標群體的精神引領者,也許「敢裝」留給「90後」無限自主的同時,更能引起共鳴。

二是對其他措施失誤的警醒,一度稱霸國內的李寧在品牌重塑的初期,即去年年底就迎來了寒冬,甚至在兩天內市值蒸發了近50億。其中渠道之殤尤為顯眼,李寧以店中店的形式增加第六代店鋪的新開和整改,直接與耐克、阿迪展開肉搏。整合業績不好的門店,重構分銷體系,通過提高單店銷售收入促進業績增長初衷。但事實證明目前看來,此法未能有收效。

另外李寧還有溢價之痛,在新的品牌內涵尚未完全成熟,貿然提價,結果只能陷消費者於尷尬境地,讓品牌頂上不義之名。陣痛之後,也許李寧眼下更應繼續強化二三線市場領先地位,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占據有利位置,抽出部分資源推進海外市場擴張。品牌重塑中的陣痛並不可怕,這甚至是必然要經歷的。

「90後」不是李寧的起點,更不是終點,因此,擁有大志向的李寧不應再拘泥於表面上的「90後」,而應深入挖掘時代精神成為一種宗教崇拜,即只有品牌精神或品牌形象符合消費者所追求的精神偶像,那麼擁有這樣產品就會成為他們精神依賴。如今天蘋果產品就是這樣。李寧品牌只有這樣,其國際夢想才能早日實現。

Ⅱ 男士襪子品牌排行榜是怎樣的

有南極人、浪莎、七匹狼、恆源祥、花花公子等。

1、南極人

南極人,成立於1997年, 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內衣企業之一,首創保暖內衣產品,開創了中國內衣行業發展的新道路。

歷經20多年的成長蛻變,南極人已經在內衣、母嬰、服裝、床品&布藝、廚品、鞋品、服飾配件、戶外、家電等9大品類的55大類目產品線中取得突出的成績。

4、恆源祥

恆源祥,首個以企業身份主辦有「體壇奧斯卡」之稱的「勞倫斯世界體育獎頒獎盛典」的中華老字型大小品牌企業,同時也是中國奧委會合作夥伴、贊助商。

2019年11月18日,恆源祥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正裝和家居用品贊助商。

5、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是花花公子企業國際有限公司的品牌,英文名:Playboy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Inc。公司創立於1953年,主要從事娛樂產業,旗下包括化妝品,箱包,雜志,傳媒等各個領域。

Ⅲ 「關於耐克李寧安踏三大品牌市場競爭環境的調查報道」怎麼寫

耐克、李寧與安踏:貴有貴的道理 俗話說的好,「貴有貴的道理」。
一雙售價元的科比專屬的耐克(NKE,83.76,-0.90%)ZOOM KOBE V X籃球鞋,在產品設計,材質用料及品牌效應各方面,全面超越奧尼爾代言的價格為八百多元的李寧籃球鞋及CBA贊助商安踏生產的價格為四百多元的籃球鞋。
以上觀點,在懂籃球裝備的籃球愛好者心裡應該是共識。
貴有貴的理由,一分錢一分貨。
我要說的是,這話絕對不錯。能以一般的價格買到好的東西,就是一筆好生意。
所以,鞋子我要耐克,股票我買安踏。
經營模式
耐克是輕資產運營的鼻祖,李寧成功模仿
現代製造業的主流模式是,擁有知名品牌的公司通過將生產外包而集中精力設計產品、運作品牌獲取利潤,而不是用保留各種生產線的方法來達到目的。耐克便是這種典型的「啞鈴式」結構,它專注於設計和開發新產品以及管理與發展銷售體系等附加值較高的企業功能,而將具體生產承包給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和地區的廠家。
耐克實質上就是一個品牌運營商,沒有自己的工廠,但擁有兩個無價的網路,即前端的開發網路和後端的營銷網路。所以我們看到耐克的鞋子上通常印著「Made in China」或「Made in Indonesia」,所以我們看到耐克的新產品層出不窮,所以我們可以輕易的感受到「耐克」品牌的存在。
李寧是輕資產模式在中國的模仿者。它也將生產外包,僅僅在設計與銷售兩方面發力。從近年來的銷售額來看,李寧的輕資產策略模仿的相當成功。
安踏有些另類
在注重產品設計與銷售的同時,並未放棄產品生產。於2009年6月30日,安踏擁有24條鞋類生產線、1家鞋底廠及2個服裝生產基地。產品製造收入占安踏收入的比例約為35%,安踏未來的目標是將其比例下降至30%。這說明安踏也青睞輕資產模式。為什麼不更早更快更徹底的進行生產環節外包呢?安踏總裁丁志忠給出的原因有三:製造業務仍然在賺錢;自己的生產線「更懂製造」;生產線「直系部隊」更加靈活方便指揮。
我們粗略的分析下。
不賺錢的事沒人願意干,製造業務當然賺錢,只是毛利率低下。
「更懂製造」的意思有兩點,一是了解製造成本,在與代工廠談判時掌握主導權;二是「高難度」、「技術含量高」的產品,都是在安踏自己的生產線上完成,以此確保產品的品質,而這又確保了安踏品牌在消費者那裡的美譽度。這個理由很幽默,難道耐克和李寧不清楚自己產品生產的成本,難道沒有自己的生產線耐克和李寧的產品就沒有技術含量、質量不過硬嗎。
擁有自己的生產線「直系部隊」,可以在戰略層面支持公司決策,這才是關鍵。
自己生產產品,將生產過程中的利潤讓給渠道商,有助於維持與渠道商的長期合作關系。
還有個例子很好的為生產線「直系部隊」的靈活做註解,2008年,當COC(中國奧委會)競標進入最後的決戰階段時,國家體育總局找到參與競標的幾家大品牌,希望找一家為10月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提供服裝等裝備,幾家大品牌都婉言拒絕了。安踏最後接下並圓滿完成了這個任務。因為這次合作,增加了安踏在競標COC時的印象分。其他品牌不是不想做,是沒有能力做。像耐克這樣的國際品牌,全球一盤棋,總部又不在中國,光反應時間就要幾個月,更別說是這樣的小訂單。而李寧這樣的本土廠商,沒有自己的生產線,要讓代工廠停下幾條生產線,臨時「加單」,難度很大。只有安踏,因為擁有自己的生產線可以快速反應迅速支持。因此安踏可以對世界智力運動會提供「閃電贊助」,也能夠根據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隨時調整產品策略。
簡單的估值工具比較:
(數據以三家公司最新發布的年報為准,耐克為2010年5月31日截止的財年財報,李寧和安踏為2009年12月31日截止的財年財報)市凈率P/B:由於耐克與李寧是輕資產運營模式,而安踏偏向於重資產運營,不適合運用此工具進行比較。安踏相對而言包含較多的製造業務,隨著公司資產輕質化進程的推進,未來毛利率的提升潛力很大。市盈率P/E:耐克 18.17 李寧 29.86 安踏 29.86
根據瑞銀(UBS,16.78,+0.78%)發布的一份針對中國運動服飾業的分析指出,從2010年至2020年,中國運動服飾業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7%。
耐克的年報截至日期晚於李寧與安踏(2010年5月31日),而李寧與安踏的2010年半年報還未發布,如果以耐克發布的年報數據,與李寧和安踏發布的2009年財報數據為基礎進行估值比較,顯然不夠科學。
安踏和李寧的數據記錄時間相同,可以進行比較。與耐克5月31日截至的財務數據相比,我們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差距一定比以落後的時間進行靜態比較小。
李寧和安踏09年凈利潤增長幅度分別為33%與39%,假定今年上半年凈利增速能保持在30%的水平,大致可估算出李寧和安踏的市盈率約為22.9。與市場對耐克的估值相比,顯然李寧與安踏更貴一些。
下面我們來看一些評估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
凈資產收益率(ROE)
耐克 14.7% 李寧 41.3% 安踏 26.1%
李寧有這么高的凈資產回報率是因為它使用了過高的財務杠桿,其負債率高達50.2%。耐克的負債率為32.3%,安踏的負債率僅為16.7%
自由現金流
耐克財報未提供現金流量表。
李寧的自由現金流約為12.6億人民幣,安踏的自由現金流為24.3億人民幣。
綜合自由現金流與凈資產收益率來看,相比而言,耐克的回報率較低,李寧使用了較高的財務杠桿,而安踏在穩健經營的同時還擁有可觀回報率。
再來看看銷售與管理費用在銷售收入中所佔有的比重。
耐克 33.3% 李寧32.8% 安踏18.8%
同行業公司中長時期內能一直以較低的銷售與管理費用占銷售額比率取得較多的利潤增長,表明公司的管理層效率更加高效。
最近一財年的銷售及訂貨情況
耐克
本財年銷售收入下降1%,凈利增長28%。其中在大中華地區的銷售增長為零,息稅前盈利增長11%。在最近一財季大中華區收入增長12%,息稅前盈利增長20%。放眼全球,大中華地區及其他新興市場的增長最為迅猛。耐克的銷售量在北美增長緩慢,在歐洲與日本大幅下降。未來中國、印度及巴西等新興市場對於耐克的未來舉足輕重。
10年四季度訂貨情況也應證了這點(中國大陸約佔大中華區70%—80%)
李寧
2009財年收入增長25.4%,凈利增長33.2%。10年四季度訂貨會金額同比增長20.3%。一到三季度的訂單額同比增長11.6%,15.4%和20.3%。
安踏
2009財年收入增長23.2%,凈利增長39.7%。10年四季度訂貨會金額同比增長25%。一到三季度的訂單額同比增長18%,16%和18%。
中國市場狀況
運動服飾在一線城市的布局已經飽和,廣闊的二三線城市將成為各大主要品牌的下一戰略高地。二三線城市的消費水平相較一線城市偏低,不同的消費狀況將對擁有不同市場定位的各品牌產生差別較大的影響。
據瑞銀調查,二三線城市鞋類的「完美定價」在170元—250元之間。
耐克的鞋類在中國的定價區間在400元—1500元之間,李寧的鞋類定價在250元—600元之間,安踏的鞋類定價在200元—400元之間。
可以看出,安踏的價格最適合二三線城市消費情況,李寧的價格也部分與二三線城市接軌,耐克的價格並不適合消費水平較低的二三線城市。
這與品牌自身的市場定位有關,耐克專注高端,李寧追求國產精品,安踏立足「草根」。安踏在今後運動服飾的主要競爭地區顯然已經占據了主動,李寧如果決意擴大二三線城市的份額也非難事,而耐克的高端定位卻讓它在拓展二三線城市份額的問題上顯得尷尬。
耐克個性的品牌文化,新潮的產品設計,先進的製作材料及國際化運營的特點,都是耐克作為領先全球的運動品牌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像蒂芙尼(TIF,60.19,-0.55%)(Tiffany. NYSE:TIF)不會為了搶占市場而做出過多的降價一樣,價格是這些國際化領先品牌的重要標簽,對於它們的消費者來說,適度的降價廣受歡迎,但過度的降價卻會使消費者的體驗大大降低,對品牌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會進一步影響產品的銷量。
個人認為,耐克在二三線城市擴大市場份額,有兩種方式,建立或收購新的低端品牌,等待二三線城市消費水平上漲至符合消費耐克產品的水平。
若建立或收購新的低端品牌,市場的培育期將會有一段時間,而先行者如安踏的市場影響力及銷售渠道的控制力也同步增長。難度將會不小,而且從耐克的成長史來看,它沒有建立或收購低端品牌的先例,企業文化也不支持這種做法。
若等待二三線城市消費水平上漲至符合消費耐克產品的水平,恐怕這將會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中國人現在的收入水平是「圖釘型」,意味著收入水平較低的人口占據總收入人口的絕大部分。二三線城市人均年收入大約在一萬至一萬五千元,花700百多元購買一雙中高檔耐克鞋,恐怕不是一件隨意的事情。只有在二三線城市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長後,耐克在此地區的銷售額才會加速增長。

中國政府推進國民收入增長決心堅決。但加薪還得按順序來,最先受益的是處於社會收入水平最低端的人們,如製造業的勞工。這部分人們最低工資水平提升,對於國產中低檔消費品會產生正面影響,安踏與李寧即含於此列,特別是符合安踏的「草根」策略。而對於國際化巨頭耐克卻有負面影響,耐克生產外包的製造工廠主要在中國內地,勞工成本的上升加上最近人民幣重啟升值之路這兩大因素勢必會侵蝕耐克的盈利。
綜合以上各因素,我們得到如下分析。
被全球運動品牌看重的中國市場,未來的主要增長將來自廣闊的二三線城市。安踏已經是二三線城市市場的領跑者,李寧亦進行跟隨,但對於國際化高端品牌耐克,可以使用的跟進策略卻很有限。
雖然靜態的比較,安踏與李寧的估值相較耐克更貴,但安踏與李寧的盈利增速遠高於耐克,且在運動服飾業未來十年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盈利增長的潛力更大。而全球化運營的耐克,正備受歐洲與日本經濟衰退的煎熬,銷售額快速增長的大中華區與新興市場,合計只佔耐克總銷售額的19.9%。即便耐克在新興市場取得較大幅度的增長,對總銷售額的貢獻也比較有限。再加上受自身市場定位所困,無法有效的獲得低端市場的份額。使得耐克未來的成長性遠遜於安踏與李寧。
所以,「貴有貴的道理」,這句俗諺再次被證明正確。看上去比較便宜的耐克,實際則「便宜沒好貨」;看上去比較貴的兩大國內品牌,實際貴的值價。
相比較安踏與李寧,推薦管理效率高、經營穩健、股東回報率高、未來毛利增長潛力大的安踏。
僅供參考

Ⅳ 怎樣設計一份關於李寧的市場調查問卷

從淺入深啊
你知道這個品牌嗎?
知道最近換標了嗎
買過嗎?
你認為lining的消費水平定位是在什麼人群 多選
你認為 定價如何
你喜歡lining的是什麼系列 籃球 羽毛球 跑步 休閑?
對李寧的評價如何?

別說的太復雜 什麼新材料 新科技 發燒友才折騰的。

Ⅳ 加盟一加專賣店需要多少資金

尊敬的:「¨★→累」.您好!很高興為你服務,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滿意,請采版納,謝謝!~O(∩權_∩)O~.對於不想冒任何風險而又想嘗一嘗創業滋味的創業者來說,選擇好的產品加盟是個不錯的選擇。朋友,你真的很有眼光!國內品牌有十幾個啊,每個的加盟費都不同,具體還要看你加盟哪家!以下我舉例加盟李寧:.品牌名稱: 李寧 品牌源地: 廣東 所屬行業: 服裝服飾-男女鞋,服裝服飾-休閑運動裝 企業名稱: 北京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直營店數: 50 加盟店數: 650 成立時間: 1990 成立時間: 1990 發展模式: 特許加盟 合同期限: 1-3 投資金額: 10-30萬元 加盟費: 請咨詢總部,官網 http://www.li-ning.com.cn/

Ⅵ 李寧的市場調查報告

你就把業績 銷量什麼的寫下就行了

銷量做個對比 看看比去年增長多少 很好寫的 800一會兒就出來了

閱讀全文

與李寧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服裝促銷活動廣告詞 瀏覽:937
市場營銷論文結語範本 瀏覽:70
蓋澆飯策劃方案 瀏覽:345
媒體意識形態專題培訓方案 瀏覽:141
電子商務平網站 瀏覽:870
番禺電子商務產業園 瀏覽:985
電子商務與娛樂業 瀏覽:336
策劃方案包括那幾個方面 瀏覽:272
河南元萌電子商務 瀏覽:330
市場是什麼市場營銷策略 瀏覽:539
熱力公司部門職工培訓方案 瀏覽:502
上海環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網址 瀏覽:586
義烏市麥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6
寫策劃方案模板 瀏覽:870
企業活動宣傳策劃方案 瀏覽:557
農機電子商務 瀏覽:673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方案 瀏覽:47
銀行4月營銷活動方案 瀏覽:897
西餐廳對教師節的策劃方案 瀏覽:443
酒店電子商務經理崗位職責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