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石材市場調查報告

石材市場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2020-12-07 04:51:58

❶ 關於石材廠會計生產成本的調查報告怎麼寫,比如成本核算在廠里的重要性,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辦法!

建議取得或自己畫一張石材廠產品工藝流程圖,從采購原材料,到加工工序,到最內後產成品入庫,畫出一張容工藝圖。
然後,對產品的料工費進行分析。可以查找競爭單位的情況進行類比分析,也可以取得幾年前石材廠的狀況進行分析。
第三,對石材廠目前成本核算人員、相關職責(即所做的工作)進行歸納,看有哪些可以改善、提高效益的地方。

❷ 石材市場調研報告怎麼寫,最好有範文```急..

【報告名稱】 2007年中國石材市場調查報告
【完成日期】 2007年1月
【報告頁數】 約85頁
【中文價格】 印刷版6000 元 電子版 6000元 兩種版本 6500元

目錄

第一部分 行業環境 1
第一章 2005-2006中國房地產業 1
第一節 2005中國房地產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1
第二節 2006中國房地產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5
第二節 中國居民居住條件 8
一、城鎮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 8
二、中國家庭結構變化分析 9
三、中國城鎮人均居住支出變化 11
四、年人均居住面積 12
五、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 14

第二章 中國建築裝飾材料行業發展現狀 15
第一節 建材行業概況 15
一、我國建材行業投資熱點 15
二、建材行業優先發展領域 16
三、我國建材市場發展趨勢 18
四、我國建材裝飾業發展潛力分析 23
第二節 裝飾建材上市公司分析 24

第三章 中國建築裝飾材料市場 26
第一節 中國建築裝飾材料市場規模 26
第二節 中國建築材料市場消費現狀 26

第四章 2006年中國市場銷售渠道分析 27
第一節 2006年建材銷售渠道構成及變化 27
一、中國建築裝飾材料業渠道變革動因分析 27
二、建材渠道變革帶來的影響 29
三、建材渠道特點分析 32
四、WTO協議中的流通業條款 33
五、目前建築裝飾材料渠道的問題及變化 34
第二節 建築裝飾材料批發市場 36

第二部分 行業現狀 43
第五章 中國石材行業現狀 43
第一節 石材行業總體情況分析 43
一、2005-2006年的發展情況 43
二、石材產業結構分析 46
第二節 技術環境分析 48
一、 行業標准 48
二、新技術 50
第三節 區域市場 53
一、廣東雲浮石材市場 53
二、山東萊州石材市場 53
三、福建泉州石材市場 55
四、四川雅安石材 55
第四節 市場細分 56
一、天然石材 56
二、人造石材 57

第六章 中國石材進出口情況 58
第一節 我國石材進口分析 58
第二節 我國石材出口分析 60
第三節 我國石材進出口比較優勢分析 63

第七章 國際石材市場 65
第一節 美國石材市場 66
第二節 日本石材市場 68
第三節 歐洲石材市場 68
第三部分 行業趨勢 71

第八章 石材市場分析及預測 71
第一節 市場規模及使用情況 71
第二節 未來市場發展 73
一、產品發展趨勢 73
二、技術發展趨勢 74
三、市場展望 75

第四部分 競爭格局 77
第一節 2005-2006石材市場競爭情況 77
第二節 主要企業 78
一、康利石材集團 78
二、威洋石材集團 81
三、環球石材集團有限公司 83

圖表目錄
1978—2006年我國城鎮新建住宅面積 1
2006年全國各地房地產開發投資情況 3
1998—2006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變化 8
1978—2006年中國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 8
1990-2006年中國城鎮人均居住支出 11
1995—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居住支出構成情況 12
1978—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住房情況 12
玻璃板塊2006年業績一覽表 24
塗料類上市公司2006年經營情況 25
2000—2006年中國天然石材出口統計 60
2006年中國天然石材產品出口量值統計 60
2006年國際石材市場產量排序 65
2006年深圳康利石材有限公司簡介 79
2006年深圳康利石材有限公司經營狀況 80
2006年雲浮市威洋石材有限公司簡介 81
2006年雲浮市威洋石材有限公司經營狀況 82
2006年環球石材(東莞)有限公司簡介 84
2006年環球石材(東莞)有限公司經營狀況 85

幫你找的...我也不太清楚

❸ 到石材場考察後的考察報告怎麼寫

考察報告

一、考察報告的概念及作用

考察報告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考察報告是指作者為了了解某地區的基本情況,或者為了獲取某項科研任務的科學數據或證據,根據一定的科學標准,親自進行考察活動,並在此基礎上寫成文章,如考察散記、考察札記、考察日記,以及一些學術性的報告等,統稱為考察報告。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表明:認識的唯一源泉是物質世界。認識依賴於實踐,人們的認識過程必須經過感性認識階段,然後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到社會實踐中去考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的具體運用。

重要領導人的職責是發現問題,制定政策,解決問題。要發現問題,就必須考察客觀事物的歷史和現狀,考察它的內部、外部的各種聯系。至於作出決策,解決問題,那就更需要通過系統、周密的考察,探尋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然後才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政策。重要領導人親自進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當然不可能事必躬親,他們需要藉助別人的考察結果來協助他們制定有關政策。這樣,考察活動就日趨社會化,群眾化。在以信息為基礎,講究決策科學化,工作高效率的新時期,考察報告就具有更大的意義與作用了。

科研人員要為某項科研任務獲取科學數據,也需要親自進行實地考察——對事物的內部的活動規律進行考察,對有關資料進行考察,否則無法得出科學的結論。

我國社會科學的考察工作有良好的傳統,但對自然科學的考察,由於種種原因,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國成立後,根據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和大規模區域經濟開發的需要,才開展了多學科的綜合考察工作。建國四十年來,綜合考察范圍遍及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區,特別是對許多邊遠地區,進行過數次綜合考察。以自然資源的綜合考察為例,1956年國務院制定了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為完成其中規定的有關國家邊遠地區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的考察任務,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綜合考察委員會,統一領導和組織各項綜合考察,先後組成十個大型綜合考察隊,每年有上千人同時考察。這一時期的自然資源綜合考察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就,為國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制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和地區開發方案提供了大量的科學資料和依據;促進了資源研究和考察事業的發展。在綜合考察活動開展的基礎上,還建立了許多科研機構。有的考察隊還系統地編寫了地貌、氣候、土壤、植物等科學考察報告,成為學科專著。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科學研究面向經濟建設任務的增加,科學考察活動,尤其是以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為中心的考察活動,為振興中華肩負著光榮任務。它將為我國國民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為各類學科的科學研究。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考察報告的分類及特點

考察報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類。以報告的對象為依據,可分為地質地貌考察報告,古生物考察報告,考古考察報告,衛生防疫考察報告,生產力發展考察報告等等,每門學科都可以成為考察對象,寫出考察報告。

以寫作特點為基準,可分為概貌介紹型考察,考證型專察,論證型考察,學術型考察等。

人們習慣上常把單門學科的考察報告稱為考題性考察,把二門以上學科聯合考察寫成的報告稱為綜合性考察。報刊上常見的是專題性考察報告和綜合性考察報告。

我們這里著重從寫作特點的角度分類,討論各類不同考察報告的特點及其寫作。

1.概貌介紹型考察報告

這類考察報告常用於自然資源與社會文化的綜合考察。作者經過實地考察後將被考察地區的各方面的基本情況介紹出來。它的作用是,讓人們對該地區的概貌有清楚的了解,同時也為上級領導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制定有關政策或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這類考察報告的特點是具有普查性、綜合性。考察對象廣泛。考察地區的面積、地形、氣候、河湖、工農業、交通運輸、文教衛生等都是考察對象,有必要時還需要考察該地區的民俗人情。

比如像楊勤業寫的《片馬行——橫斷山科學考察散記》①就是一篇概貌介紹型的考察報告。這篇考察報告考察了「位於橫斷山脈西側高黎貢山主脊線以西,隸屬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冶州滬水縣」的片馬的各種情況。如地理地形特點,「片馬,包括上片馬和下片馬等自然村,海拔都在兩千米以下」,「是腦昌卡河源頭的一個山間小盆地」。人口、農業耕種的歷史狀況和現實狀況是:「歷史上早在明朝就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屬六庫登格土司所管轄」,現在「總人口只有500多,耕地也只有千多畝,這里至今仍然廣種薄收,雖然也進行最低限度的鬆土耕作,可是沒有施肥的習慣。玉米、水稻一年一熟,農業單位面積產量維持在三百斤以下的低水平,與優越的自然條件很不相稱。」片馬的氣候特點:「片馬年降水量估計在1400毫米左右。每年雨季從六月開始至十月結束,長達五個月之久,其中七月最多,估計佔全年的一半左右。所以,盡管片馬海拔較低,氣溫並不比東坡地滬水高」,「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低於25℃,晚上睡覺還離不開棉被。」片馬的森林資源情況:「片馬的溝從里生長著常綠闊葉林。山坡上的常綠闊葉林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一部分成為雲南松林」,「進入林子,藤蔓繚繞,草類茂密。到處是幾人合抱的人樹」,「喬木的上層樹冠就可以分五六層之多,組成極復雜,在250平方米的樣方內,竟有22種高大的喬木,占優勢的科屬是殼屬以及樟科的一些種屬。上層喬木冠幅直徑3.5米,茂密的枝葉使林下不見陽光,濕生草木特別發育,蓋度可達90%以上」。「片馬經濟林非常豐富。只要在老鄉古老的木屋周圍走一圈,就會看到家家用茶樹作籬笆,戶戶用桃李和蘋果作遮陰,用核桃和梨樹作圍牆。」片馬地區居民的特點是:「片馬居民以景頗族和僳僳族為主。他們熱情好客」,對於「遠方來客,更是招待殷勤、周到。」

概貌介紹型考察報告的考察對象眾多,考察面廣泛。上面舉出的這篇考察報告,把片馬地區的各種優勢及其不足之處,考察得清清楚楚,從而為提高該地區人民的文化素質,開發該地區的水利、經濟、林木資源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提供了充分的科學依據。

這類考察報告的第二個特點是「記游性」。所謂「記游性」是指游記的一些特點。具體說,首先是指介紹概況要有鮮明的真實性。如介紹地質地貌、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山川古跡,物產資源、建築特徵、民俗風情等,必須有鮮明的真實性,絕不允許「合理」想像或誇大。考察報告以其真實性,使讀者對該地區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其次,是指有優美的形象性。概貌介紹的記敘狀貌時既可以用說明、記述的方法,也可以用描寫的方法,靈活地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將概貌考察寫得清晰明了,又優美形象,從而使讀者在得到知識的同時獲得美感。《片馬行》有些山川景物的描寫就非常生動形象:「藤曼繚繞,草類茂密,到處是幾人合抱的人樹,樹身上披滿了綠苔,樹干懸掛著綠紗般的松蘿,藤蔓從一棵樹繞到另一棵樹,從上層喬木繞到下層灌木,好象一條條巨蟒來往穿織。」這種描寫能激發讀者的美好想像,有身臨其境之感。

「記游性」的一另一個特點是指清晰的蹤跡。概貌介紹型考察報告,往往是以作者的考察足跡來組成全文的結構,層次井然有序。

這種類型的考察報告的文體特點更接近散文文體,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應用文體。諸如「考察散記」,「考察札記」,「考察日記」等都是接近散文體的考察報告。有些到國外訪問考察的同志寫成的考察報告,如李國山等人寫的《考察歸來——少數民族畜牧業考察團記問紐西蘭》,又如陳有為、安建國寫的《青山翠竹行思——康塞普西翁林區考察記》,則更明顯地具有「游記」的一些特點,所以往往被誤認為是游記。事實上概貌介紹型考察報告,只具有「記游性」,但並不是游記。它們的最大區別是寫作宗旨不同。概貌介紹型考察報告,是為有關決策部門開發各種資源,制定有關發展計劃提供科學資料與依據,實用性極強,而游記的主要目的,則是通過作者對游覽地各類情況的特點的記敘,來抒發作者個人的情懷,折射時代的特徵。抒情性濃郁。

2.考證型考察報告

這類報告的任務:作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科學考察,對一般說法提出異議並予以糾正,確立新的科學結論;或對有爭議的考察結果,表述自己的考察結論。

前人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考察研究成果用今天的科學尺度去重新評議,難免有不準確或不精確之處。在科學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對前人研究成果已成定論的一般說法,即「通說」,或至今仍有爭議的科學項目重新進行考察,以獲得更精確的數據,得出符合事物本質規律的給淪,是考察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是考察報告的重要內容。

黃效文先生①寫的《江源考》②就是一篇考證型的考察報告。

長江的源頭在何處?《辭海》這樣注釋:「長江,我國第一大河,上源沱沱河出青海西南邊境唐古拉山脈丹冬雪山。納當曲後稱通天河……全長6300公里。」這是前人考察研究的成果,已成「通說」。我國曾在1976年、1978年兩次派出江源考察隊至長江源頭考察。這兩次考察,把源頭的水文地理等情況弄得清清楚楚,確認沱沱河上游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姜根迪如冰川為長江正源。這樣,長江長達6395公里。新的長度把我國第一大河長江列為世界上第三位。但也有一些考察隊認為長江上游地段的另一主流當曲,也不失為長江主源之一。此說目前有爭議,為此黃效文先生於1985年夏季親自到沱沱河及當曲源頭考察。通過實地考察,作者在報告中寫道:可以進一步證明,「姜根迪如南側冰川實為沱沱河(瑪爾曲)的主源」,當曲亦是長江的源頭,「當曲正源發自卡史貢東北的扎日山貫麓的馬鞍形山脊中,北為拖喇山,南為沙亞山(皆藏語譯音),有溪從山溝中流出,哪個最長。」作者的考察結論是:「若以此地為算,當曲源應更比沱沱河長得多,長江長度亦應有新的計算。」

這類考察報告的特點是:以事實說話,由事實本身引出結論。黃效文先生在《江源考》中全部是用事實來證實自己的正確結論,糾正一些錯誤的考察結果。這篇報告這樣寫道:「查實這里的當曲源頭與有關書本所說的當曲源頭出入頗大。霞舍目阿巴山於此當曲源之西南3天馬程,那裡的東西兩條小河名為繞德曲和查敦曲,並非有關書中所說的多朝能或達姆曲等。霞舍日阿巴山當地名阿日西諾。另書謂源頭山名扎拉榮,更不對了,因當地各藏民皆肯定扎拉榮為扎曲(即瀾滄江)的源頭,在當曲之北,莫雲公社之西。」作者在考證當曲的正源為何處時,也是以其考察的事實來說話:「查實當曲正源的霞舍日阿巴山之東北約120至150公里(按藏族說3天馬程)」,「我們騎馬考察最上源為沼澤蓄水聚流而成,主流兩旁各有較短的同樣小溪來會。當曲水下流約10公里至卡史貢壩子(約4900米),乃沿北往南過一小山丘(藏名左米當),再折西流至錯尼家小地區,折西北流向。往西流前另一小溪從東來會,此也可算當曲另一源流,約可溯10公里至卡史貢壩子東南一山名我勒山,溝名沙扎,源頭發自小水潭,長約1.5米,闊0.5米,潭中小石帶黃色斑紋,水從地下出,間流間斷而成小溪。」

作者的考察極為認真仔細,由此得出的結論令人堅信無疑。

潘裕生寫的《三上打加拉》①也是一篇考證型考察報告。作者通過三天周密細致的考察,「確定了代表大洋地殼的蛇綠岩套的存在」,「查清了打加拉蛇綠岩套的②是由偏上部的輝綠岩牆群到下部的堆積岩層組成,進而可以恢復地質歷史上這個海洋的發生、發展與消亡的過程和當初的自然環境。

由考察的事實中引出正確的結論,來糾正「通說」,或消除爭議,或證實久而未決的考察結果,是「考證型考察報告」的主要特點。這類考察報告,是人們習慣中所認為的「正宗」型應用考察報告。

3.論證型考察報告

這類考察報告的任務是:作者通過考察對錯誤的結論或言論予以駁斥,給人們以正確的引導。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這類考察報告的典範。

這篇考察報告,主要是針對當時黨內外對於農民革命斗爭的錯誤言論而寫的。為了有力地批駁錯誤的言論,毛澤東親自到湖南進行了三十二天的考察工作,通過對已經起來和正在起來的農民運動進行深入考察,總結了農民協會領導下所作的十四件大事,從中得了符合農民運動本質規律的科學結論:農民運動,「好得很」。「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上四十年,所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這是四十年乃至幾千年未曾成就過的奇勛。」考察報告用鐵的事實駁斥了「糟得很」的錯誤論斷和所謂「過分」,所謂「痞子運動」等錯誤言論。這篇考察報告在當時給黨內以陳獨秀為首的右傾勢力以有力的回擊,同時為黨內外正確認識農民運動,為共產黨領導農民運動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科學論據,也為當時的革命當局正確處理農民運動,提供了非常有說服力的資料。

這篇考察報告的特點是;鮮明的論證性,具有議論文的基本特點。具體說就是:鮮明的觀點,有力的論證,嚴密地邏輯性。

這篇考察報告,用分析的手段加強對事實的分析論證,通過嚴密的分析論證,將事實原本質特性揭示出來。比如在批駁所謂「過分」的錯誤論調時寫道:「……所謂『過分』,所謂『矯枉過正』,所謂『未免太不成話』。這派議論貌似有理,其實也是錯的。第一,上述那些事,都是土豪劣紳、不法地主,……歷來憑借勢力稱霸,踐踏農民,農民才有這種很大的反抗。凡是反抗最力、亂子鬧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紳、不法地主為惡最甚的地方。農民的眼睛,全然沒有錯的……」「所謂『過分』的舉動,都是農民在鄉村中由大的革命熱潮鼓動出來的力量所造成的。這些舉動,在農民運動第二時期(革命時期)是非常之需要的。……」作者通過分析論證,使人們清醒地看到農民的某些舉動的意義所在,對農民的「過分舉動」的本質有了透徹的理解。

論證型考察報告的論證語言除要求嚴密、精煉、准確外,也重視形象性。這樣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與感染力。這篇考察報告在語言表達上也是範例。

4.學術型考察報告

這類考察報告往往是在專題考察的基礎上深入開展探討、研究,從中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探求客觀真理,或形成某種理論體系,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學術性。

熊映梧寫的《「橫向經濟聯合」的生產力經濟學考察》①是一篇學術型考察報告。

這篇考察報告對新時期出現的「新的企業組織形式——『橫向經濟聯合』」作了專題考察,並在此基礎上,對這一新事物進行了較深入的理論探討。

這篇報告探討了「橫向經濟聯合」,新型企業組織形式產生的客觀原因及理論根據。報告認為「橫向經濟聯合是生產要素合理地組合的要求,即適應發展生產力的客觀需要而產生的」。這種新型組織形式的出現,是以生產力系統論的理論為根據的。作者認為「社會生產力不是勞動者、勞動對象,工具(機器)、設備、動力系統、運輸系統、管理系統等等生產要素的機械相加,而是由它們有機組合的經濟系統。生產要素的組合,不是一勞永逸的,而需要不斷地調整。因為,各種生產要素的消耗期長短不一,資源條件、技術條件和社會需求經常發生變化,以及生產過程中其它一些變動的因素」,這些都能「引起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作者還認為「進入發達的商品經濟時代,生產要素的組合是通過商品交換的形式實現的」。我國目前出現的橫向經濟聯合,「這就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聯合」,「發展商品經濟,理所當然包括發展橫向經濟聯合的內容」。

這篇考察報告的正文部分,著重探討了如何依據生產力震動規律來發展橫向經濟聯合的問題,作者認為「發展橫向經濟聯合,首先要符合生產力社會化的規律;此時,還要符合產業結構優化、生產力布局合理化、技術進步」,「工農業現代化」等等規律。只有依據生產力運動規律去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才能真正推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

這篇學術性考察報告,無論是揭示規律,還是提出措施,都為決策部門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和科學的理論依據,是一篇有價值的考察研究成果。

這類考察報告的特點是:有突出的科學性和創造性,注意社會價值、學術價值。

像龐公、韓綱寫的《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歷史考察與改革展望》①,姚誠等人寫的《社會主義經濟運行模式的前提性考察》②都屬於這類考察報告。

三、考察報告的寫作

1.實地考察是基礎專業知識是指導

考察與調查的關系極為密切,考察離不開調查,調查也離不開考察。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考察側重在觀察、考核基礎上的研究,調查側重在采訪、了解基礎上的研究。因此,考察工作者必須親自對考察對象進行實地的細致深刻的甚至是長期的觀察,進而搜集考察對象的標本、資料、數據以供自己研究,必要時也可通過采訪了解有關情況,以促進考察活動的開展。而調查工作者往往在接受任務進行調查對,調查的第一對象已消失,即事件、問題等已成往事,他們必須向目睹、或親自參預某事、某問題、某工作的第二對象進行采訪了解,收集有關資料、數據供自己研究,必須時也可以「蹲點調查」。「蹲點調查」,實質上就是考察。

簡括地說,考察報告是在作者親自參加實地觀察考核的基礎上完成的,而調查報告是在作者進行采訪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完成的。文章以《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為題,而不以「湖南農民運動調查報告」為題。理由就在於此。

實地考察,是考察報告寫作的重要基礎。

考察重親自觀察,目的就是要抓觀察對象的特徵,但沒有專業知識作指導,觀察就是兩眼一抹黑了。結果一無所獲,或者得出錯誤的結論。比如一個沒有地質地貌知識的人站在西藏打加拉山坡上,看到一個高於一個的平台會無動於衷,但對搞地質地貌的考察隊員來說,他們面對這種地貌馬上就能判斷:「所有這些平台的存在,都表明高原在上升過程中是間歇性的,運動時快時慢,交替更進,每個平台代表著或長或短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見《地理知識》 1984年第6期)對一個沒有林業知識的人來說,面對卡馬溝谷里茂密整齊的林子只能發出「真美呀」的感嘆,卻說不出各類樹木的名稱,更不懂它們的價值,但對有專業知識的考察隊員來說,他就能馬上發現:「在250平方米的樣方內,竟有22種高大的喬木,占優勢的科屬是殼斗科的栲屬、石株屬、青岡屬,槭科的槭屬……」(《片馬行》)(見《地理知識》1983年第1期。可見,有了豐富的專業知識作指導,考察隊員才能耳聰目明,迅速捕獲到考察對象的種種特徵,發現考察對象發展變化的規律。從這個意義上說,考察報告是專家們的寫作。像綜合考察就必須由各門科學的專家們聯合組成考察團,容不得「南郭先生」濫竽充數,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綜合考察任務,最終完成考察報告的寫作。

豐富深厚的專業知識,既是考察活動的必備條件,也是寫出有分量的考察報告的必備條件。

2.定體則無 大體須有

考察報告的寫作沒有一成不變的「定法」、模式,但需要遵循它的基本格局。

不同類型的考察報告,可以有不同的結構樣式,概貌介紹型的考察報告,常常採用散文體或日記體的結構樣式。《片馬行——橫斷山科學考察散記》、《瀚海腹地考察記》、①《青山翠林行思——康塞普西翁林區考察記》等都採用散文體的結構樣式。《內蒙古野外考察札記》②採用的日記體結構樣式。

考證型考察報告採用的是「正宗」的應用體結構樣式,既「三段式」:開頭、正文、結尾。

論證型考察報告則採用應用體與議論體相結合的結構樣式。即報告的「前言」部分是應用體樣式,扼要交代基本情況,而正文部分又是議論體樣式,或並列式、或遞進式、或分總、或總分等。

學術型考察報告,由於注重規律性的探討,內容豐富,篇幅較長,所以結構樣式也復雜些,或結論→本論,或本論→結論,或緒論→本論→結論等等。

不同類型的考察報告有不同的結構樣式,就上述所言,也不是某種類型的考察報告一定要採用某種模式的結構樣式。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結構布局,從整體上看,就很難將它套在上述哪種樣式中,它別具一格,自成一體。

考察報告的結構樣式應與考察報告的宗旨相諧調,同時要考慮讀者的思維習慣,即要依循它自身的一些規律。

第二,前言要明確交代考察主體,考察地點、時間、對象、任務等。如《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前言:「我這回到湖南實地考察了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五縣的情況。從一月四日起至二月五日止,共三十二天,在鄉下,在縣城,召集有經驗的農民和農運工作同志開調查會,仔細聽他們的報告,所得材料不少。……所有各種反對農民運動的議論,都必須迅速矯正。革命當局對農民運動的各種錯誤處置,必須迅速變更。這樣,才於革命前途有所補益。」這段「前言」將考察主體、地點、時間、對象,以及要達到的目的都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了,讓讀者閱讀後一目瞭然。

第三,正文部分要將考察經過,考察得來的事實、數據和考察結果敘寫清楚。論證型考察報告與學術型考察報告在這部分則要加強論證分析,闡明正確的觀點或揭示事物內部的規律。

考察報告的結尾很靈活,既可以單獨有結尾段,又可以將正文部分的結尾作全文的結尾。

考察報告表達方式的選擇和語言的運用也很靈活。不同類型的考察報告,由於偏向於某種文體,因此,表達方式的選擇和語言的運用也往往各有側重。有的側重於敘述說明,語言簡潔准確;有的既可以敘述,也可以描寫,語言簡潔而又生動形象;有的則偏重於議論,語言要清晰准確。表達方式的選擇及語言的運用,如同結構樣式的選擇一樣,都要注意與考察報告的寫作宗旨相諧調。

四、考察報告閱讀提示

考察報告同調查一樣,實用性很強,因此,適合採用記憶閱讀法。通過記憶閱讀,吸收其中於自己有用的信息,以推動自己工作的開展。由於考察報告各類型之間有不同的寫作特點,因而除採用記憶閱讀方法外,還應該根據不同的寫作特點,採用其它不同的閱讀方法。

像概貌介紹型的考察報告,由於它具有很鮮明的散文體特點,表現出許多優美質朴的自然美,因此讀者還應該採用賞析式閱讀法來閱讀,充分享受報告奉獻給讀者的散文美。

考證型考察報告、學術型考察報告的專業性、針對性很強,因此,在採用記憶閱讀方法的同時,還應採用評判式閱讀方法。如果讀者的目的就是評判它們的價值,那幺評判式閱讀則應該是主要的閱讀方法。

論證型考察報告,因為旨在對錯誤的結論或言論予以駁斥,給人們以正確的引導,作者在論證時往往通過多角度、多側面的論證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因此,這類報告應採用「多側面」閱讀法。「多側面」閱讀法也被稱為「八面受敵」讀書法。

「八面受敵」讀書法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閱讀法。蘇軾說:「但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次讀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且只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此雖似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①

毛澤東曾對這種力法表示贊許,並將其推廣到研究中國社會這一部活的巨著之中去。他說:「古人說『文章之道,有開有合』,這個說法是對的,蘇東坡用『八面受敵』法研究歷史。用『八面受敵』法研究宋朝,也是對的。今天我們研究中國社會,也要用『八面受敵』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軍事的四個部分來研究,得出中國革命的結論。」①

「八面受敵」(或曰「多側面」)閱讀法的特點是:對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一篇報告,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去閱讀,「各個擊破」,從而達到讀懂弄通全文的目的。這種閱讀方法的好處是有利思考研究問題,增加知識,提高認識。

論證型考察報告正文部分,議論文體的特色非常突出,作者從不同角度去批駁錯誤論點,論證自己觀點,因此,採用「八面受敵」(「多側面」)閱讀法最為適宜。

當然閱讀任何文章,總不可能只單純地採用一種方法,正確的讀書法,往往是以一種或兩種閱讀方法為主,兼用別的閱讀方法。

閱讀全文

與石材市場調查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西餐廳對教師節的策劃方案 瀏覽:443
酒店電子商務經理崗位職責 瀏覽:458
葡萄酒品酒會策劃方案 瀏覽:20
金豌豆電子商務靠譜嗎 瀏覽:814
大連外國語市場營銷專業 瀏覽:241
小賣鋪公關策劃方案 瀏覽:880
中華香煙的策劃方案 瀏覽:731
安利公司的市場營銷調查報告 瀏覽:571
市場營銷測試題第一章 瀏覽:808
電子商務概論期末考試 瀏覽:23
itmc市場營銷論文 瀏覽:84
電子商務調解中心 瀏覽:345
聖誕節贊助策劃方案 瀏覽:197
疫情培訓應急方案範文 瀏覽:499
福澤通達電子商務 瀏覽:407
上海財經大學市場營銷考題 瀏覽:905
杭州鯰魚電子商務地址 瀏覽:621
電子商務指導思想 瀏覽:482
大學校園聖誕節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86
電子商務師職位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