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游資和主力拉升的區別
主力和游資的四點區別:
根據參與時間的長短我們再把主力資金分成兩種,交易時間短的稱為游資,交易時間長的仍然稱為主力。
盡管這兩類資金都是集中於一家個股上,但由於持續的時間不一樣,所以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差異:
主力和游資區別一:時間的長短:
主力資金參與的理由一般是公司基本面會有改善並最終通過業績的提升來得到驗證。由於主力在市場尚未知曉之前就提前介入,所以花費的時間就比較長,一般都可長達數月。
游資沒有長期持有籌碼的習慣,所以喜歡短線炒作,而市場題材性的炒作正好符合這類資金的要求。由於市場題材變化很快,所以游資炒作的時間也很短,一般不會超過一周,更有短至兩天的,上午建完倉以後就快速推升股價到下一個交易日出貨,完成一次短炒。
主力和游資區別二:漲幅的多少:
主力資金介入的目標可能就是獲利50%,不過由於在運作的過程中還要增加一些成本,因此股價的總體漲幅一定會超過50%,甚至可能超過100%,但這樣的升幅是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來完成的,所以就每一個時間段來說股價的漲幅不會很大,一般來說超過30%就會面臨調整。
游資炒作的時間很短,因此給予市場適應的時間也就很短,比如游資將一些個股連續推至漲停,這樣幾個交易日股價的漲幅就會很大,使得市場很難接受被推高了的股價,在此情況下市場買單將難以為繼,游資也會面臨難以退出的尷尬。所以游資決不會將股價推得很高,一般情況下連續上漲超過30%就表明炒作的結束,決不會像主力那樣經過調整後再來一波行情。
這里有兩種情況需要說明。
一種是經過基本面重大變化以後股價飆升的,這種情況不一定是游資在參與,往往是股價的重新定位。
另一種是有些題材股也會反復上漲,但這並不一定是同一撥游資乾的。通常是前面的游資炒完後走人,結果市場重炒該題材,於是新的一撥游資再進入,這是兩撥不同的游資。
主力和游資區別三:成交量的大小:
主力資金運作的過程有建倉、推升和出貨三個步驟,盡管在後兩個步驟操盤手有時候會在合理的規則下堆一些量,但總體上成交量的增加會相對溫和。
游資炒作的時間非常短,所以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吸引到市場買單,而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辦法就是堆量,因此游資炒作時成交量會非常大,其一天的真實換手率往往可以達到20%甚至更多(所謂真實的換手率是指用排除了實際不流通的控股股東的股份後的流通盤進行計算的換手率)。
主力和游資區別四:護盤的強弱。
主力資金在運作的過程中會非常在乎股價的走勢,因此經常出手護盤。
護盤的目的是通過時間的延續讓市場接受上漲後的股價,而游資操作的時間很短,實際上也不需要護盤的時間,一旦市場買單跟不上游資就會撤退,所以不需要護盤,也沒有能力護盤。
顯然,如果我們只是中場線操作,那麼跟隨主力資金會更安全一些。如果喜歡做短線,那麼隨游資搏一把也未嘗不可,只是在進出的時候一定要快,一旦遊子撤離要及時退出,因為游資參與的題材股都是沒有估值優勢的,一旦題材不再將面臨比市場更大的下跌風險。
『貳』 企業戰略管理有哪些主要類型及其應用
一、企業戰略管理的主要類型有
1、競爭戰略管理
競爭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部分主要是指為充分發揮優勢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而制定的相關戰略。由於競爭戰略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競爭戰略管理問題不容忽視,
2、低成本戰略管理
低成本戰略是指企業在保證生產產品與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上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低成本戰略在價格競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積極影響,有助於企業獲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要求企業必須重視起低成本戰略管理問題,切實將低成本戰略管理落實到位。
3、差異化戰略管理
差異化戰略又稱為差別化戰略,是指將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差異化。差異化戰略背景下具有四種有效形式:產品差異化戰略、服務差異化戰略、形象差異化戰略、人事差異化戰略。同時為確保差異化戰略的高效性職能充分發揮,需要企業以效益原則、適當原則及有效原則為指導。
4、集中化戰略管理
集中化戰略又稱為專一化戰略,是指企業結合特定消費群體的特殊需要,將經營范圍集中於行業內的某一細分市場,並集中滿足的戰略。現行企業集中化戰略具有兩種形式,企業在目標細分市場中尋求成本優勢的成本集中,企業在目標細分市場中尋求差異化的差異集中。
5、職能戰略管理
職能戰略又稱為職能支持戰略,是依據總體戰略或業務戰略對企業內各方面職能活動開展的相關性策劃。
6、戰略成本管理
戰略成本管理是企業職能戰略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部分是指運用戰略對整體企業予以管理,其實質上是將企業的戰略規劃、戰略執行、戰略控制等相關戰略要求綜合起來的一種經營管理方法。
二、企業戰略管理應用
企業戰略管理是企業在宏觀層次通過分析、預測、規劃、控制等手段,實現充分利用該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以達到優化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諸如企業的經營方向、市場開拓、產品開發、科技發展、機制改革、組織機構改組、重大技術改造、籌資融資,等等。戰略管理的決定權通常由總經理、廠長直接掌握。
任何一個企業,如果內部的變革速度跟不上外部的變化速度,等待它的將是滅亡。企業應該以客戶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自己的產品為導向。企業應當根據顧客的需求來定義自己行業,而不是根據狹隘的產品或者技術特點來描述自己。
(2)市場定位單一擴展閱讀
一、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於80年代初提出的戰略管理分析工具,對企業戰略制定產生全球性的深遠影響。
用於競爭戰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戶的競爭環境。五力分別是: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購買者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五種力量的不同組合變化 最終影響行業利潤潛力變化。
二、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安迪·格魯夫的六力分析模型
六力分析的概念是英特爾前總裁安迪·格魯夫(Andrew S. Grove),以波特的五力分析架構為出發點,重新探討並定義產業競爭的六種影響力。他認為影響產業競爭態勢的因素分別是:
1、現存競爭者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2、供貨商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3、客戶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4、潛在競爭者的影響力、活力、能力;
5、產品或服務的替代方式;
6、協力業者的力量。
透過此六種競爭力量的戰略管理分析,有助於釐清企業所處的競爭環境,點出產業中競爭的關鍵因素,並界定最能改善產業和企業本身獲利能力的策略性創新。
三、戰略管理分析工具之新7S原則
新7S原則(Principal of New 7S),由美國管理大師達·維尼提出,強調的是企業能否打破現狀、抓住主動權和建立一系列暫時的優勢。新7S原則的經營思維架構,具體包括:
1、更高的股東滿意度(Stockholder satisfaction)。這里的「股東」是一個十分廣泛的概念,即客戶的概念,包括過去企業最重視的股東、市場導向管理中迅速得到重視的顧客以及近幾年人本管理的主角即員工。
2、戰略預測(Strategic soothsaying)。要做到客戶滿意,公司就必須用到戰略預測。了解市場和技術的未來演變,就能看清下一個優勢會出現在哪裡,從而率先創造出新的機會。
3、速度定位(Speed)。在如今超強競爭環境下,成功與否在於能否創造出一系列的暫時優勢,所以公司快速從一個優勢轉移到另一個優勢的能力非常重要。速度讓公司可以捕捉需求、設法破壞現狀、瓦解競爭對手的優勢,並在競爭對手採取行動之前就創造出新的優勢。
4、出其不意的定位(Surprise)。經營者們要做的工作,是探尋價值創新的道路,而很少去控制和管理現有的業務運作。
5、改變競爭規則(Shifting the rules against the Competition)。改變競爭規則可以打破產業中既有的觀念和標准模式。亦步亦趨,是被動應戰,常常取不到好的效果。
6、告示戰略意圖(Signaling Strategic intent)。向公眾及產業內同行公布你的戰略意圖和未來行動,有助於告誡競爭對手,不要侵入你的市場領域;
同時,還可以在顧客中有效地形成「佔位效應」,即有購買意圖的顧客會等待告示公司的該種產品研製生產出來後再購買,而不去購買市場上已有的其他公司的同類產品。
7、同時的、一連串的戰略出擊(Simultaneous and sequential Strategic thrusts)。僅有靜態的能力,或是僅有優良的資源都是不夠的,資源需要有效地加以運用。公司戰略成功的關鍵,在於將知識和能力妥善運用,以一連串的行動奪取勝利,並將優勢迅速移到不同的市場。
『叄』 做一個簡單營銷策劃方案。包括:項目名稱,項目概述,市場分析,STP(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市場定位)
在這里求策劃方案,還不如直接在網路里搜呢,建議你去豆丁網下一個去。
『肆』 一、單選題(共 20 道試題,共 80 分。)V 1. 市場定位的方法主要有:( )。 A. 避強定位 B. 迎頭定位 C.
B
『伍』 蘋果單一iphone擊敗諾基亞多樣化手機 為什麼
導致諾基亞衰退的根源正是蘋果。盡管蘋果的iPhone手機只佔全球不到15%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但iPhone所掀起的手機創新浪潮卻讓諾基亞受到重創。
通常分析蘋果的成功原因,會認為蘋果在戰略上先認識到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性和手機應用程序的作用;而對諾基亞的失敗,則自然將其歸結於戰略上的短視。
可事實恰好相反。諾基亞幾乎是最早重視互聯網應用的手機廠商,甚至時間早於蘋果。
2006年底,筆者曾經到諾基亞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總部參觀采訪。諾基亞當時已清晰提出,諾基亞將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公司,且已有了網路應用程序的概念。
此時肩負起諾基亞移動互聯網戰略的部門是多媒體事業部(也就是智能手機部門)。其掌門人Anssi Vanjok的一句話筆者至今記憶猶新:「目前手機的全球普及率已經超過個人電腦,手機已成為很多人體驗互聯網的第一終端,未來移動計算的主流設備將是手機,而非傳統計算機。」——現在看來,這些都是富有前瞻性的概念。
盡管戰略上不落人後,但諾基亞卻在手機屏幕的尺寸、手機控制方式等看似不起眼的戰術問題上出現失誤,這些失誤直接導致諾基亞至今仍未走向正軌。
對於諾基亞當時移動隨身電腦的定位,筆者曾向Anssi Vanjok提問,手機變身計算終端始終面臨一個屏幕尺寸問題,彼時的手機屏幕尺寸最大在2英寸左右,很多計算機應用無法在這一級別的屏幕上展開使用。
Anssi Vanjoki的回答是,這個問題在移動環境下並不成為問題,而在辦公室或住所這樣的固定環境,可以通過外接顯示器來彌補。
而對這一問題,蘋果顯然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的——iPhone直接將智能手機屏幕尺寸從2英寸擴大到了3.5英寸。
不要小看這1.5寸的變化。正是這一點面積的變化帶來了質變。在移動辦公上,3.5寸的屏幕就讓原來在手機上很難展現的office文檔能夠很好呈現;在娛樂上,較大的屏幕尺寸也讓手機直接變身為移動影視播放終端。
iPhone並非孤立地解決了屏幕尺寸問題——使用電容式觸摸屏是其能夠放大屏幕尺寸的先決條件。
傳統手機由鍵盤操作,佔用了手機相當大的空間。而電阻式觸摸屏無法像電容式觸摸屏那樣只用手指即可操作,在移動環境下非常不便。
遺憾的是,這兩個戰術問題,諾基亞從2008年發布第一款觸摸屏手機5800,足足用了2年才認識到關鍵所在,其間,諾基亞接連發布的N97和N800都是使用電阻式觸摸屏幕。
事到如今,諾基亞已經失去了獨自發展一款成熟手機操作系統的時間窗口,只能與英特爾公司合作,共同發展Meego操作系統,而商品化的產品恐怕要2010年年底才能面世。與之相反的是,作為手機操作系統後來者的Google,卻牢牢抓住了新一代手機操作系統的核心要點,對大屏幕和手控觸摸屏的支持非常到位。Google現在已經取代諾基亞,成為蘋果最大的手機操作系統競爭對手。
諾基亞與蘋果的教訓並非個案,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重視戰略問題。但是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戰術問題,則因看起來小兒科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陸』 市場營銷
對熱水器行業而言,華抄帝進入較晚,但起步較快。1994年,中國熱水器市場風起雲涌,正是熱水器行業發展的高峰時期。當年,全國大大小小的熱水器生產企業多達四五百家,一些國內知名品牌也分頭割據,甚至還有為數不少的國際品牌相繼進入,市場競爭無異於一場肉搏戰。即使是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華帝在其核心產品灶具國內第一品牌的帶動下,自1994年開始,華帝熱水器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到1999年,華帝熱水器已進入中國熱水器行業的十大主導品牌之列,在廣東、北京等部分地區,華帝熱水器以明顯的優勢位居同行的前三名或前兩名。2000年7月1日,國家輕工業局和國內貿易局禁止直排式熱水器的生產和銷售後,在萬家樂的倡議下,華帝迅速與萬家樂結成強排推廣聯盟,引導整個行業向安全、健康的方向發展。兩家企業均達到了雙贏的局面,華帝熱水器的銷量增長率也高達40%以上。
『柒』 市場營銷
7.4P:產品、價格、銷售、渠道
4C:顧客、成本、便利、溝通
10.微觀環境:企業自身、供應商、營銷中間商、顧客、競爭者、公眾
宏觀環境:人文環境、經濟環境、自然環境、技術環境、政治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
11、含義:
12、市場細分:指將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個具有相同需求與願望的子市場的過程。
要求:1、可衡量性
2、可實現性
3、可盈利性
4、可區分性
13、市場定位: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細分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和顧客對產品某些屬性的重視程度,塑造出本企業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或形象,並傳遞給目標顧客,使該產品在目標市場上佔有強有力的競爭位置。
基本策略: (1)產品差別化戰略.即是從產品質量,產品款式等方面實現差別.尋求產品特徵是產品差別化戰略經常使用的手段.
(2)服務差別化戰略.即是向目標市場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優異服務.企業的競爭力越好地體現在對顧客的服務上,市場差別化就越容易實現.
(3)人員差別化戰略.即通過聘用和培訓比競爭者更為優秀的人員以獲取差別優勢.
(4)形象差異化戰略.即在產品的核心部分與競爭者雷同的情況下塑造不同的產品形象以獲取差別優勢.14、品牌:用於區別某個銷售者或是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並使之與競爭者的產品或服務區別開來的商業名稱或標志。
15、定價方法:成本導向定價法:以成本為依據的定價方法。包括:成本加成法、增量分析法、目標定價法。
需求導向定價法:以市場需求強度和消費者感受為依據的定價方法。包括:認知價值定價法、反向定價法、需求差異定價法。
競爭導向定價法:隨行就市定價法、投標法
時間有限,就說這么多吧,希望不要介意!
『捌』 全球四大衛星定位系統分別是那四個
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四大定位系統為:美國GPS、歐盟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中國北斗。
1、美國GPS
由美國國防部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設計、研製,於1993年全部建成。1994年,美國宣布在10年內向全世界免費提供GPS使用權,但美國只向外國提供低精度的衛星信號。據說該系統有美國設置的「後門」,一旦發生戰爭,美國可以關閉對某地區的信息服務。
2、歐盟伽利略
歐盟於1999年首次公布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計劃,其目的是擺脫歐洲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依賴,打破其壟斷,組成「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該項目總共將發射30顆衛星,位置精度達幾米,亦可與美國的GPS系統兼容。
3、俄羅斯格洛納斯
「GLONASS 」是由俄羅斯單獨研發部署的衛星導航系統,該項目啟動於上世紀70年代俄羅斯有22顆Glonass衛星在軌運行,但僅有16顆運轉正常。該系統需要有18顆衛星才可滿足繼續為全俄羅斯提供導航服務的需求,至少需要24顆衛星才提供全球導航服務。
4、中國北斗
2003年5月25日零時3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地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前兩顆「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運行導航定位系統工作穩定,狀態良好。
(8)市場定位單一擴展閱讀:
衛星定位系統的應用:
1、精密工程、測量及變形監測中的應用
將應用GPS衛星定位技術建立的控制網叫GPS網,GPS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全球或全國性的高精度GPS網;一類是區域性的GPS網。
大地測量的科研任務是研究地球形狀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利用全球覆蓋的高精度GPS網建立起高精度的動態坐標框架。區域GPS網是指國家C、D、E級GPS網或專為工程項目布測的工程GPS網。
2、交通系統中的應用
對當前位置的定位以及對目標物的定位是地面車輛導航系統的兩個關鍵技術。前者需要GPS獲取點位根據,而後者則偏重以數字地圖為基礎,確定點位置,這實際上是一個地圖相關分析的問題。
3、地球動力學中的應用
用GPS來監測全球和區域板塊運動,監測區域地殼運動,對地球成因及動力機制的研究。研究地下斷層活動模式、應力場變化,對地震危險值估計和預報。
為了進行地殼形變監測,由地震局、總參測繪局、國家測繪局、中國科學院承擔的「九五」重大科學工程項目「中同地殼運動監測網路工程」已於2000年建成。
4、軍事中的應用
軍事上可用於協同作戰、導彈的制導、搜索及救援人員野外定位。協同作戰方面,GPS可為各級指揮系統提供各種目標及事件所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搜索及救援人員野外定位方面,在茫茫的沙漠上,沒有任何標志,主要靠導航衛星進行定位,才能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定位系統 (高精度無線電導航的定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