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保險行業市場調查

保險行業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0-12-07 01:51:52

㈠ 重本市場營銷專業,想考保險學的研究生,希望在保險公司做營銷企劃或者管理層的工作,現實么求大神賜教

保險營銷對於保險專業知識的要求是非常低的,只要你能解釋清楚產品就可內以了,在保險行業這容是非常基礎的要求。如果有志於從事營銷,那麼研究生沒必要念保險學。

不過你學了保險學之後說不定會對這個行業產生興趣,這是個不錯的專業性行業。

我不是很懂市場營銷,專業技術營銷方面,我可以很認真的告訴你,市場上專業的營銷人員的本專業都是專業技術,而不是營銷本身,所以你所謂「不想放棄4年的營銷」這個概念本身是錯誤的。

本科畢業應該對自己的未來有個初步的想法,也就是說「我想要什麼」,保險學這個研究方向過於專注因此不適合本科學營銷的你,你可以考慮金融學的研究生,做一個普遍性的了解之後,對將來的就業會比較有幫助。

㈡ 急~~~~關於企業與保險的社會調查報告

我來接分了~

我來接分了~

中國私營企業調查報告
由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組織的「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在2004年對全國的私營企業進行了第六次抽樣調查(此前在1993、1995、1997、2000、2002年已進行了五次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共發出問卷3670份,回收有效問卷3012份,有效回收率為82.1%,有效問卷數約佔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總數的1.0‰。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參加了本次調查,並分擔了一半的抽樣任務。
現將調查數據分析的主要意見簡報如下。
關於私營企業的情況分析

(一)兩年來私營企業總量上持續快速增長

本次調查顯示,2001年以來,私營企業數量有了明顯增長。2003年底,私營企業達到300.55萬戶,比2001年增加97.7萬戶,增長48.16%。

私營企業發展的地區差異很大,10萬戶以上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數超過10萬戶的地區有八個,分別為:江蘇(343680戶)、廣東(323077戶)、浙江(302136戶)、上海(291711戶)、山東(228554戶)、北京(186805戶)、遼寧(114415戶)和四川(110359戶)。以上八個地區私營企業共有1900737戶,占私營企業總戶數的63.24%。

私營企業經營規模繼續擴大,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到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均僱工11.73人,戶均從業人員為14.3人,分別比2001年增長5.68%和6.88%。僱工人數100-500人的有34617戶,僱工500-1000人的有3334戶,僱工1000人以上的有1130戶;2003年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達117.47萬元,比2001年增長24.16%,注冊資本500萬-1000萬元的有84620戶,1000萬元以上的51830戶。注冊資本億元以上的有1156戶,比2002年同期增加498戶。

(二)兩年來私營企業規模穩步擴大

一是資本規模穩步擴大,銷售額有所增長。本次調查發現,企業資本規模中位數比2002年調查時上升了20%,銷售額的中位數上升了近10%。本次調查收回的問卷分兩部分顯示:工商局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為92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為50萬元,資本增值了0.84倍。工商聯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為300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為100萬元,資本增值了2倍。這說明,無論是一般性私營企業(工商局調查的對象)還是代表性私營企業(工商聯調查的對象),它們在開辦企業後,資本都有增值,區別僅僅在於增值快慢而已。在2003年底,在工商局調查企業中,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15.2%;超過5000萬元的佔3.6%;超過1億元的佔1.2%。也就是說,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約佔2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相應的比例更大,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26.0%;超過5000萬元的佔6.9%;超過1億元的佔3.5%。也就是說,工商聯系統的私營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超過千萬元的戶數佔到36.4%。
企業的銷售額也有增長。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為200萬元。工商聯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為640萬元。

至2003年底,企業的開業年數為5年及以下的佔32.9%;6至10年的佔42.3%;10年以上的佔24.8%。也就是說,被調查企業開業6年以上的佔了67.1%。開業年數的中位值為7年。2002年調查時,這個數值是7.04年。考慮到這次調查有一半是通過工商局向一般私企問卷的,不同於上次僅僅調查代表性企業,所以不能得出私營企業存活年數下降的結論。

根據企業的開業年數、企業開業時的實收資本、企業2003年底所有者權益三個數據得出企業的資本年增長率,其中位值為8.8%。

二是企業利潤略有回升,銷售利潤率趨於平穩。上次調查發現,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私營企業的銷售利潤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此次調查發現,銷售利潤率已經逐漸趨於平穩。

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稅後凈利潤的中位數為7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為3.5%。工商聯調查企業的稅後凈利潤的中位數為25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為3.9%。兩者數據相差不大。

與前幾次工商聯調查數據相比,企業利潤略有回升(1997年銷售利潤率為7.9%,2000年為5%,2002年為3.6%),被調查企業的稅後凈利潤(中位數)從2002年調查時的21萬元上升到25萬元,但銷售利潤率只回升了0.3個百分點。

行業利潤差距拉大。此次調查發現,房地產業的利潤大大高於其他行業,稅後凈利潤的中位值比處於第二位的「電力煤氣業?的利潤高一倍多。其他利潤較高的行業還有電力煤氣、衛生體育、建築業、採掘業、科研技術業,而利潤較低的行業為交通運輸業、社會服務業、商業餐飲業。可以看出,科研技術業雖然資本規模處於平均水平之下,但其利潤中位數卻是高於平均水平的,這與其技術含量高有直接關系。商業餐飲業資本規模不大,技術含量較低,而且行業競爭激烈,行業利潤低。

三是僱工人數基本穩定。工商局調查企業2003年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值為24人,而工商聯調查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值為60人。從縱向來看,私營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基本穩定。本次調查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數與2002年調查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數持平,都是60人。

除了全年僱工之外,企業還僱用一些季節性工人。工商局調查企業僱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工人數的中位值為5人,工商聯調查企業中這類僱工人數的中位值為8人。

(三)近兩年來私營企業行業和地區分布呈擴張之勢

一是主營行業出現多元化趨勢。被調查企業的主營行業有兩項的比例為16.73%;主營行業有三項的比例為6.42%。也就是說,在調查企業中有近1/4的企業主營行業已經多元化了


二是行業分布隨著市場准入的放寬而延伸。被調查企業中以製造業和商業餐飲業所佔比重最大:製造業比重達到38.2%;商業餐飲業達到24%,這兩項合計超過了60%。與上一次調查相比,這兩項所佔比例基本未變,商業餐飲業的比例略有提高。

與上一次調查時相比,農林牧漁業和交通運輸業都略有上升,採掘業比重基本未變。值得注意的是,社會服務、科研技術等新興行業的比重增長迅速。如社會服務業從5.6%增長到了11.1%,幾乎增長了一倍;科研技術業從2.1%增長到了5.5%,幾乎增長了一倍半。建築業雖然算不上是新行業,但增長率也較高,從5.9%增長到了9.1%,增長了近一半。房地產業的比例不小,達到了8.5%。把教育文化與衛生體育作為主營行業的企業也佔了4%;還有1.6%的企業將電力煤氣等公用事業作為主營行業。這些變化說明,近兩年,民間資本的進入領域有明顯的拓展和延伸。
三是企業的總部和生產經營場地逐步從農村和集鎮向大城市轉移。這是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涉足行業的不斷調整以及企業的發展戰略相關的,也是同大城市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者的努力分不開的。

四是有相當比重的企業開始注重技術開發。調查顯示,16.7%的企業有自己的技術專利。30.8%的企業有自己設計的產品。另外,有35.2%的企業產品經過了質量認證。42.3%的被調查企業進行了新產品、新技術、新項目的研發投資,研發投資金額的中位數為30萬元。這表明,私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加註重產品質量和品牌。

五是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逐步增強。企業的產品銷售范圍(或提供服務范圍)逐步擴大。2003年,產品銷售縣外的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佔60.0%;產品銷售省外的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佔到了30.3%;產品銷售國外的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佔到了8.1%。

六是外向型企業數量增加。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品銷售到國外,另一個是向海外投資。在2003年,被調查企業中有21.4%的企業的產品銷售范圍(或提供服務范圍)涉及到了國外;有2.0%的企業已經向海外投資;有0.3%的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額超過了100萬美元。

大多數企業對我國加入W TO後的市場競爭環境做出了積極反應。被調查企業應對加入W TO的措施依次為:與國內其他企業聯合做強做大(25.1%)、引進技術(21.9%)、申請自營進出口權(19.0%)。但是,仍有30.7%的企業根本沒有想過如何應對加入W TO以後的國際競爭環境,還有17.2%的企業認為這個問題與本企業沒有什麼直接關系。

七是相當一部分企業有上市打算。被調查企業中,有近1.0%的企業已經上市或買殼上市;有0.7%的企業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有26.5%的企業有上市的打算。

(四)近兩年來私營企業的治理結構與內部管理正在發生變化

綜合工商局與工商聯的問卷可以看出,無論是開辦私營企業時實收資本,還是2003年底所有者權益,企業主所佔份額比例都是70%(中位數)。這個比例數字,同2002年調查時所得的數據相比,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其治理結構和內部管理卻發生了明顯改變,正在由以獨資企業為主的形式迅速轉變為以有限責任公司為主的形式。從1993年到2004年的10餘年間,獨資企業比例由

63.8%下降為22.5%,而有限責任公司比例由16.5%上升至62.9%。1993年,私營企業中董事會比例為26%,股東大會與監事會無相關記錄,黨組織、工會和職代會的比例也不高;而到2004年時,六種組織形式比例都在30%以上,其中最高的前三位是:董事會(74.3%)、股東大會(56.7%)、工會(50.5%)。這些內部組織的發育對於完善企業治理結構起到有力的支撐。

本次調查還發現,絕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企業文化?的作用,特別是其「提高員工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作用,得到八成以上企業的贊同。但是,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實用階段,是從「加強管理層建設」(73.8%)、「著重加強培訓」(70.8%)、「建立表彰激勵機制」(68.3%)著想的。

(五)私營企業的貢獻逐漸被社會認可

一是納稅增加。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私營企業的納稅額也在同步增加。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繳稅金額的中位數為8萬元,與銷售額中位數(200萬元)的比率約為4.0%。工商聯調查企業的繳稅金額中位數為25萬元,與銷售額中位數(640萬元)的比率約為3.9%。納稅大戶的比例也在提高。2003年底,在工商局調查企業中,繳稅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佔15.0%;在200萬元以上的佔9.1%;在500萬元以上的佔3.7%。也就是說,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佔了27.8%。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的相應比例更高,繳稅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佔23.9%;在200萬元以上的佔14.9%;在500萬元以上的佔7.3%。在工商聯調查的企業中,納稅在100萬元以上的佔了46.1%。
與前幾次調查相比,企業繳稅金額不斷上升。本次調查比2002年調查時的中位數上升了13.6個百分點。稅金與銷售額的比率基本穩定,保持在4.0%以下。

二是交費未減。企業除了需要交納國家徵收的各種稅以外,還要交納各管理部門、各種組織收的費用。與上次調查相比,企業的交費金額基本保持不變,這表明了企業的交費負擔沒有減輕。

三是就業貢獻大。私營企業僱用的工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工商局調查企業中僱用的下崗職工的中位數為6人,佔到了總員工數的中位值(24人)的25.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僱用的下崗職工的中位值為14人,佔到了總員工數的中位值(60人)的23.3%。工商局調查企業中僱用的農民工的中位數為12人,佔到了總員工數的中位值(24人)的50.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僱用的農民工人數的中位數為30人,佔到了總員工的中位數(60人)的50.0%。

根據上述數據推斷,全國私營企業所僱用的員工中,有一半以上是農民工,有四分之一是下崗職工。私營企業對就業的貢獻由此可見。

四是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私營經濟的發展也有效地推進了國有企業改革。本次調查發現,有6.3%的企業已經兼並或收購了國有企業;還有10.2%的企業正在准備兼並或收購國有企業。有18.3%的被調查企業是由國營、集體改制為私營企業的。據此推斷,300.55萬私企中約有55萬是改制而來的。私營企業在解決國有企業資本金不足、下崗職工再就業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企業-市場-政府的關系尚須進一步調整

此次調查從若干方面探討了現階段我國企業-市場-政府之間的關系。調查表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以來,企業、市場與政府三者之間的關系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是,不協調的方面仍然不少。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調整三者之間的關系。

第一,透過企業的三項支出看企業與政府部門的關系。政府部門與企業的關系不夠協調,集中表現在企業的各種交費、企業應付來自政府部門的各種攤派,以及為了搞好與政府部門官員的關系而不得不付出的各種並非合理合法的公關、招待費用等方面。為了簡便起見,這些支出簡稱為「三項支出」。此次調查所獲得的有關企業的三項支出的費用是十分驚人的。根據1382位業主提供的信息,2003年他們總計納稅112808.4萬元,交費55044.5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48.8%;據819位被訪業主的信息,

2003年他們總計納稅78301.6萬元,應付攤派支出7207.4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9.2%;據1554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總計納稅145064.5萬元,用於公關、招待的支出26465.9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18.2%。

據1351位被訪業主提供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的稅後凈利潤總計116273.5萬元,交費總計79009.6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68.0%;據779位被訪者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的稅後凈利潤總計86905.8萬元,應付各種攤派支出6812.5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7.8%;據1478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稅後凈利潤為168022.3萬元,用於公關、招待的支出為25573.6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15.2%。

根據1002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出資人分紅總計25123.9萬元,交費總計29394.1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116.6%;據754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出資人分紅總計22652.9萬元,應付攤派支出6646.1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29.3%;據1257位被訪業主的信息,2003年他們企業出資人分紅總計36655.3萬元,用於公關、招待的支出總計16240.3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44
顯而易見,與被調查企業的納稅、稅後凈利潤和分紅相比較,三項支出所造成的負擔確實不輕。這就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私營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問題。
大多數被訪業主把他們的企業所面臨的貸款困難歸咎於手續繁雜、貸款抵押和擔保條件太嚴以及貸款成本太高這三個因素。手續繁雜表明銀行的貸款程序不適應金融市場的要求;貸款的抵押和擔保條件太嚴意味著銀行的相關條款帶有霸王條款性質,不容談判協商;而貸款成本太高則暗含著銀行經營管理人員可能存在尋租行為,迫使企業除了支付貸款利息外還要付出其他「公關?成本。

第二,透過企業之間嚴重的「三角債?看企業與市場的關系。本次調查發現,企業之間的拖欠日益嚴重。被調查企業應收貨款和被其他企業拖欠的借款,最高的達30億元;被調查企業拖欠其他企業的貨款和借款,最高的達4億元。「三角債」所表現的市場信用危機,影響著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透過企業糾紛解決機制看企業與政府、社會的關系。本次調查發現,在發生一般經濟糾紛時,私下協商成為較多企業運用的糾紛解決途徑。訴諸仲裁或向法院起訴的很少,尋求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行政介入的較多;請求工商聯或私營企業協會出面協調的較少,默默忍受的人卻佔一定比例,更少有人通過組織起來的商會調解糾紛或者訴諸媒體評判是非。

在與管理部門發生糾紛時,請求上級政府行政介入、請求工商聯或私營企業協會出面協調,則是最重要的途徑,不然,只能默默忍受。因為在現實條件下,這種糾紛多數不是可以通過訴諸法律就能有效解決的,私下協商的辦法也不容易奏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糾紛解決機制幾乎不存在地區差別。東部地區並不因為經濟發展較快、市場化程度較高而能夠形成與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不同的糾紛解決機制。這說明,無論東部還是西部,依法解決糾紛所需要的法律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都未真正形成。

第四,私營企業對完善立法和政府轉變職能的期盼很高。此次調查表明,盡管還存在上述種種問題,但被訪業主普遍認為,黨的十六大以來,私營企業的發展環境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對於調查表格中所列舉的與私營企業發展環境相關的問題,認為有改善的被訪業主所佔比例,絕大多數在70%以上,只有在私營企業信用制度的建設上面,認為有改善的人所佔比例略低於70%。

如何進一步改善私營企業的發展環境呢?此次調查的被訪業主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見表一所示。

表一中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最關心和關心的方面,是對稅收制度的改革(87.4%)、貫徹落實憲法中明確保護私有財產的規定(83.1%)、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81.7%)和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規范市場秩序(80.7%),這幾項都是直接關繫到私營企業的經濟利益。

關於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情況分析

㈢ 我國健康險發展狀況

——原標題:2018年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市場分析:行業規模增速回落 互聯網健康保險持續高增長

2018年中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增速有所回落 朝「互聯網+」模式發展

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結構的改變、醫療費用支出的增加以及健康保險意識的不斷提升,居民對於健康險的需求不斷增加。2018年我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為5448.1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有所回落,但行業規模占整個人壽險保費比例保持繼續增長態勢。

市場普及率方面,行業滲透率仍較低,我國健康險市場仍有待進一步挖掘。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朝「互聯網+」模式發展,健康險行業也不例外,且經過國內上市險企近幾年來的深度耕耘,我國互聯網健康保險保費收入持續實現高增長,其中費用保險型醫療險為主力險種。

1、健康保險分類構成

健康保險作為人身保險中健康風險預防的重要險種,包括重疾保險、醫療保險、失能收入損失保險以及護理保險,這四大險種承擔了我國居民健康各階段的不同功能,互為補充。目前我國健康保險類型較為單一,以重疾險和醫療險為主。其中重疾險的根本目的是為病情嚴重、花費巨大的疾病治療提供經濟支持;而醫療險又包括基本醫療保險、補充醫療保險以及商業醫療保險。

目前中國健康保險分類構成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上數據來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㈣ 市場營銷是學什麼的

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營銷與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運籌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消費者行為學、消費心理學、國際市場營銷、市場調查、基礎會計、金融概論、企業銷售策劃、商業銀行實務、人力資源管理學、

市場調查與預測、分銷渠道管理、銀行營銷、服務營銷、客戶關系管理、定價管理、現代推銷技術、營銷創新、廣告理論與實務、財政與稅收、公共關系學、廣告溝通、促銷管理以及商務禮儀和商務談判等。

(4)保險行業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就業去向

就業簡介

市場畢業生可以從事市場調研、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市場開發、營銷管理、推銷服務和教學科研等工作。市場營銷人員是大型企業不可缺少的人才,多數小企業容易混淆銷售與營銷的概念。

主修課程工商管理、基礎會計、財務管理、管理學基礎,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策劃、商務談判、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基礎、商品學、統計學、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商務、客戶關系管理等。

就業崗位

市場類: 市場調研員 ,商業數據分析員, 廣告設計人員(包含平面設計及視頻廣告剪輯製作人員),商業建模預測人員(包含商業選址人員,企業拓展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與預測),商業大數據研究員,用戶畫像製作員;

經營類: 會計(需取得相應資格證書),法務(需取得相應資格證書), 企業顧問(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可以詢問市場營銷人員怎麼解決,例如員工流動性的問題),人力資源專員, 客戶關系管理專員,商務拓展專員等。

其他類: 公共關系專員(包含輿情監測與應對專員), 網站論壇運營專員,活動運營專員,轉行 等。

㈤ 美國保險經紀行業市場研究報告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保險實訓報告在學了一個學期的保險理論與實務之後,雖然我們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但對於人壽保險這樣一門復雜而又特別的學問,我們還是不能很好地把它運用到實際當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准!人壽保險所涉及的面很廣而且每天都有新的發展、新的內容,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的思維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此外,這次的實訓的主要內容是銀行保險和保險的展業,這是課堂上所沒有也是不能學到的內容。學校本著理論結合實際的思想,聯系了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鼓樓支公司來為我們進行了這次的實訓,每天的專題講座和模擬演練活動,都增強了我們的實戰能力,使我們邁出了成功的一步。一、公司簡介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於2003年6月30日在北京注冊成立,並分別在美國紐約、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人壽保險公司,在中國保險市場居領先地位,是中國成立時間最早的保險公司,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市值排名第二的保險公司,也是排名第一的壽險公司。由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濟論壇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評選中,中國人壽品牌價值從2004年的人民幣427.67億元上升至2007年人民幣588.67億元,是我國保險行業的第一品牌,並名列我國最具價值品牌前十位。作為中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也是全球雙500強的公司,不但是領先的個人人壽保險與年金產品供應商、領先的團體人壽保險和年金產品供應商、領先的意外險供應商、領先的健康險供應商,更通過控股的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成為了中國最大的保險資產管理者及中國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二、實訓基本情況實訓是在我們充實、奮斗、團結的過程中完成的。由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鼓樓支公司的董巧紅經理、張花蕊講師、詹倩講師、郭蓉講師等優秀的講師,余盛明助教、李誠偉助教以及學校林秀清老師、任勇老師等的帶領完成的。這次實訓的目的為了培養我們的個人素質和團隊素質,提高我們的職業道德意識,學習保險業務展業知識和管理知識,培養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技能,是我們將來適應社會工作的墊腳石。本次實訓的具體要求有:1、拋棄故有觀念,全情投入,用心體悟,認真做好筆記;2、理論聯系實際;3、虛心學習,全面提高綜合素質;4、培養團隊協作精神;5、擺脫安逸,提升自我,艱苦奮斗;6、培養愛心、責任心和自信心;7、找出自身狀況與社會實際需要的差距。三、實訓基本內容與過程這次實訓基本內容與過程:(1)銀行保險的發展和機遇。由公司的講師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分享經驗,我認真做筆記,從中吸收到了新的知識,間接獲得了工作經驗。(2)客戶經理的角色定位。由公司的講師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學會分析自我,明確職業目標。(3)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輔導。(4)標准化銷售流程。由師生共同進行模擬演練,提高實戰技巧。(5)保險產品介紹。了解中國人壽的壽險產品,熟悉保險代理員的日常業務、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等。(6)表達能力、口風訓練,通關演練。進行模擬演練,提高實戰技巧。課堂上同學們積極發言,互相溝通,分享自己的看法。(7)銀行保險產品銷售步驟與技巧。專題講座以後,進行模擬演練,提高實戰技巧。(8)銷售現場訓練。部分同學到保險公司的網點接觸實際的工作情況,了解社會,其餘同學在保險公司進行模擬演練。四、實訓結果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鼓樓支公司的優秀講師和學校幾位老師的指導,以及我們團隊的努力協作之下,我們的實訓獲得了圓滿的成功。1、思想上的飛躍。一是吸收了中國人壽保險公司的優秀文化。二是進一步認識到保險不僅是一種風險管理辦法,更是一種計劃和服務,保險代理人是在幫助別人,同時成就了自己。三是懂得了要邁向成功沒有捷徑,除了要有樂觀的心態和毅力之外,更要擁有豐富的知識、執著真誠的態度和良好的人際關系這四個基本條件。四是增強了從事保險代理人等經紀中介工作的光榮感、使命感和責任感。2、鞏固了理論知識,提高了實踐能力。在學校學習了保險理論與實務的基礎知識,實習中將這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3、培養了保險代理人的職業能力。實習中通過虛心學習,了解並熟悉了保險代理人的日常業務和工作流程,初步具備了保險代理人的工作能力。4、提高了綜合素質。通過團隊的協作讓我更加有團隊精神和團隊的榮譽感,提高了自己與別人的溝通能力,也讓我明白了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要以交朋友的心態去面對壽險的展業工作,讓客戶看到我們的誠信。5、是未來就業的模擬和演練。實習中,找到了自身狀況與社會實際需要之間的差距,如經驗不足、不能很好地與人溝通、缺乏自信等。我將在以後的學習期間及時補充相關知識,鍛煉自己,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備。五、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在我們的實訓操作中,切實到保險公司實踐的時間太少,只有少數同學有機會到銀行網點中去接受挑戰,而大多數時間只把實訓的內容當作一門課程,無法更好的接觸實際。學校的教室安排不夠,沒有專門的教室使用。此外,大多數學生表現出了不自信的心理,這需要我們以後在生活中鍛煉自己。六、實訓後的心得和體會1、真誠是作好保險的要素之一。保險不是商品,而是一種計劃和服務。我們與客戶溝通,只有待人真誠,客戶才會信任我們,保險才能做好。2、人壽保險是一項人際關系的工作。從業人員要與客戶或准客戶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和互相信任,充分了解客戶,才能順利的將工作開展下去,與客戶簽訂符合客戶利益的產品。3、保險代理人是一項事業也是在交朋友的一個過程。銷售人員是在傳播保障的福音,為廣大群眾防範人生風險於未然,讓客戶了解人壽保險,喚起客戶的愛心、善心和責任心。作為保險代理人,最大的喜悅不是做成了生意賺了傭金,而是吸收了具有愛心的人為客戶,與他們交朋友。4、做人壽保險是時間。作為一個代理人,能夠給予客戶的除了保險知識和對客戶的關心,就是寶貴的時間,代理人與客戶討論分析,幫助客戶解決問題,客戶覺得有道理才會簽單。5、保險代理人需要一種奮斗、執著、樂觀的精神。做保險代理人每天從早忙到晚,要受到各種障礙和不斷的拒絕,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體會,所以只有不斷進取,樂觀向上,以執著的心態面對工作才能有所成就。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很感謝學校安排了這次的機會,也感謝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鼓樓支公司的培養,讓我們有這樣的機遇,為以後事業的騰飛做准備。

閱讀全文

與保險行業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培訓和培訓方案怎麼寫 瀏覽:419
勞務品牌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858
市場營銷行業政策2017 瀏覽:185
義烏市愛尚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78
農業局技能提升工程培訓方案 瀏覽:385
市場營銷活動如何開展 瀏覽:561
市場營銷經理助理資格培訓機構 瀏覽:446
學期總結市場營銷 瀏覽:978
oppo手機市場營銷案例分析報告 瀏覽:338
農信社市場營銷崗位的要求 瀏覽:271
解釋網路營銷戰略的基本要素 瀏覽:317
農業網路營銷策略制定 瀏覽:987
衛龍辣條的營銷方案PPT 瀏覽:221
唯品會大型促銷活動方案 瀏覽:123
徐州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451
幼兒園藝術班策劃方案 瀏覽:269
山東支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420
推行抖音的營銷方案 瀏覽:774
繪本館的微信營銷 瀏覽:583
市場營銷計劃的六個步驟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