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中生研究性學習課題
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基本目標;以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的各種課題或項目設計、作品的設計與製作等為基本的學習載體;以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學習到的科學研究方法、獲得的豐富且多方面的體驗和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基本內容;以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開展研究為基本的教學形式的課程。
方法如下:
(1)澄清或識別問題。通過討論和提問,學生識別問題,找到問題的症結之所在,並清晰而明確地陳述問題。
(2)針對問題提出假設,或者提出解決問題的想法或思路。
(3)圍繞問題的解決,制定一個初步的研究計劃。一般來講,學生可以根據以下幾個問題來制訂研究計劃:「問題是什麼?」「你對這個問題已經了解多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還需要了解什麼?」「為了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你將要做什麼?」當然,這個研究計劃還會隨著後來新想法、新信息的出現,而加以適時調整與修訂。
(4)按計劃採取行動,通過諸如問卷、觀察、訪談、查閱文獻資料、搜集事物作品等形式,去獲取解決問題所需要的資料信息。
(5)對搜集到的資料信息進行組織和加工處理,或者對原有假設進行檢驗、得出結論,或者提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或者對各種可能的問題解決方案進行比較,選擇一個最佳的答案。
B. 雞精是用什麼做的
雞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味精即谷氨酸鈉,又稱味素。雞精中的其他成分是核苷酸、食鹽、白砂糖、雞肉粉、糊精、香辛料、助鮮劑、香精等。我國的標准規定,每百克雞精中的蛋白質含量不能少於10.7g。
雞精是一種復合鮮味劑,是日常使用的調味品。由於是復合調味品,所以相對保質期為1-2 年,而95%純度味精保質期為3 年。雞精具有開胃、助消化之功效。
(2)食鹽市場調查擴展閱讀:
雞精與味精區別:
不管是雞精還是味精都是廚房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都可以增加菜餚的鮮味,使之變得更加美味可口。味精是以糧食為原料,通過微生物發酵、提取、精製而成的谷氨酸鈉,而雞精則是以谷氨酸鈉為主,再加上以雞為主要材料,煉制出來的濃縮精華,是一種復合型調味料,同樣也是味精的一種。
味精是一種增鮮的調味料,炒菜、涼拌、做湯等都可以使用。也不能在酸性食物中加入味精,因為味精呈鹼性。做涼拌菜時味精應用熱水融化,因為味精的溶解溫度是85℃。
雞精的使用條件則相對寬松,雞精可以在任何條件下使用,不管做什麼菜,適量加入雞精都可以起到給食物提鮮的作用,但是在烹調過程中,如果加入過量的雞精,就會影響到菜餚原有的口味。可見,味精和雞精,一般都可以放心食用只是都需要適量。比較雞精與味精的鮮味,雞精較綜合、協調。
一般說,若烹飪對象即菜餚本身的特徵和風味比較突出的,如畜禽肉類,以用味精為好;若烹飪對象的特徵和風味不明顯,如餡類和湯菜,則用雞精為好。或者說,菜餚中的食物較單純的,宜用味精;菜餚內的食物品種較多的,宜用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