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今年十月份,我國的相關專家在線上舉辦了我國疫情後發展復甦的討論會議。有專家表示,在過去的三個季度里,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大部分取得了積極健康發展,很多領域已經擺脫了疫情的影響,將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我國經濟持續復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可以看出,第三季度我國的經濟增速達到了4.9%,前九個月經濟增速同比轉正為0.7%。此外,我國的消費增長率也開始轉正,固定資產投資也在提升,居民收入逐步增高。對此,經濟專家於澤稱,我國經濟能夠在前三季度轉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我國對疫情的科學處理,使得我國成功地擺脫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我國的經濟韌性非常強大,這主要得益於我國生產體系的完善以及最龐大的市場,再加上政府的及時調控,使得我國的生產和消費循環能夠健康平穩發展。並表示,在我國經濟由負向正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經濟市場環境保持良好狀態,持續七個月PMI數據在榮枯線以上。此外,國外投資者也看好中國市場,紛紛加大了在中國的投資。另外,在八月份以來,我國的小型企業發展勢頭也逐漸好轉,讓我國的經濟出現了全面的回暖。實際上,我國經濟復甦的政策經過了一次調整。五月份之前,我國經濟主要靠政府的對企業扶持,以及貨幣政策的調整來刺激經濟。五月份之後,國內各行業復甦,開始經濟內循環,國內市場開始恢復活力。雖然經濟逐漸轉好,但是經濟的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依然沒有改變。
疫情下我國的消費大幅減少
去年我國經濟有很大的下行壓力,主要是因為消費以及製造業投資大量減少。2019年我國的消費對GDP拉動僅為3.53%,較前年下降了1.47%。當時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在房地產和基建方面,然而隨著疫情的沖擊,這兩方面也受到了嚴重影響。但是目前消費已經快速好轉,由於疫情期間農民工不能外出工作,使得他們的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八月份後,農民工開始外出務工,有了穩定收入,消費也開始快速提升。而且在疫情的影響下,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也嚴重下滑,目前他們的消費能力也正在提升。
雖然我國經濟已經持續地復甦,但是仍然沒有擺脫周期性和結構性問題。因此,我國還需要在經濟復甦過程中不斷調整發展模式,在政府的領導下提升經濟模式,向高科技行業發展。
B. 大連通報疫情最新情況!西安海鮮市場為何緊急防控
2020年7月25日,大連市召開了疫情防護新聞發布會,通報最新的疫情狀況和防護准備。從新聞會發布的消息我們可以知道,從7月24日15時到25日14時,大連新增無症狀感染者24例。在目前確診的病例中,有10名是來自大連凱洋世界海鮮公司的員工,56名無症狀感染者中有46名為該公司的員工或員工家屬。因此,大連市政府對西安的海鮮市場進行了緊急防控,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和蔓延。
C. 疫情來得措手不及東風集團銷量何去何從!
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
近日,新冠病毒的出現給各行各業帶來了一次革命性的沖擊,其中「東風系」車企也不例外。
「東風系」車企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全民一心,防止病毒蔓延,迎接復工復產黎明的曙光.據報道,隨著疫情逐步被控制,些許企業逐漸恢復生產,東風集團旗下的東風本田、東風乘用車已於3月11日起逐漸展開單班出產,隨後在3月25日神龍汽車也逐漸恢復生產。
復產復工工作能不能正常運行,受到了廣大企業的關注。
面對東風集團目前良好的經營狀況,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走訪湖北三大汽車生產基地時鄭重表示,現在復工復產大力推廣,此時正是關鍵時期,已經恢復生產的企業將率先走向競爭市場,佔領市場的首要位置是個關鍵性問題,東風要抓住機遇。
並且要學會在災難中成長,摸索經驗,磨煉意志,抓住機遇,要有一種「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豪放更好的占據市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談談你對中國抗疫情的認識
時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處於關鍵時期,我國各省份都已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實行乙類管理、甲類防控。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既看見了那些白衣「逆行者」的偉大身影,也目睹了不少涉疫違法犯罪行為。為了讓大家深入了解疫情防控有關法律知識,我們梳理了疫情防控中市民應知的法律責任,一起來看看吧!
一、疫情期間,單位和個人有哪些法律義務?
答:《傳染病防治法》第1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傳染病防治法》第31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向附近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醫療機構報告。」
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者拒絕強制隔離、疑似感染者和處於隔離觀察期的密切接觸者不服從管理,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患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或者疑似感染者拒絕接受檢疫、強制隔離或者治療,過失造成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情節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115條第2款的規定,按照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三、製造、售賣假冒偽劣口罩、防護服等防治用品的,該當何罪?
答:在疫情防控中製造、售賣假冒偽劣口罩、防護服等防治用品的,依照《刑法》第145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依法從重處罰。
四、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編造和傳播謠言的行為,需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
依照《刑法》第291之一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高價銷售口罩、防護服、消毒葯劑等物品,有什麼法律後果?
答:違反國家有關市場經營、價格管理等規定,哄抬口罩、防護服等急需用品以及涉及民生的基本物品價格,牟取暴利,嚴重擾亂市場秩序,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的,依照《刑法》第225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依法從重處罰。
E. 4S店疫情後調查:客流和銷量,絕大部分都沒有恢復到疫情前
一場疫情,讓國內車市各大汽車品牌的「階層差距」愈發明顯,各大汽車品牌之間,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看不見的階層秩序,且已經固化。
疫情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愁
疫情之後, 不同品牌的現狀差距懸殊,令人想不到。
「目前終端的人氣和銷量相比疫情前,恢復了幾成」?拿這個問題,筆者隨機采訪了十餘家經銷商。為了不過於敏感,隱去店名和銷量數字。
北京現代某4S店:到了5月份,銷量和人氣還是只有疫情之前的6-7成,尚沒有恢復元氣。而且,最近這段時間到店客戶特別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比之前還有所下降。另一家店的情況與之相似,整體人氣恢復在60%-70%之間,銷量恢復到疫情前70%的水平。
長安福特某4S店:目前客流情況比想像中要好些,但也只恢復到了疫情前的7-8成。來店看車客戶,主要是關注銳際居多,此外還關注銳界、福克斯、福睿斯等重點車型。
東風風神某店:和疫情前相比,差異還是很大,還遠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主要問題是客戶基數很少。雖然東風風神廠家5月銷量同比增長了61.6%,但總量基數少,僅為5403輛。分到每個經銷商頭上,這種增長就體現不出來了。目前「困難還是很大」,而且風神的銷售「季節性非常明顯」,淡旺季的區分很大。今年風神即將推出的一款新車奕炫GS,是一款緊湊型跨界SUV,目前新車已經到店,經銷商期待其價格能夠有足夠的競爭力。
賓士某4S店:BBA里過的最滋潤的當屬北京賓士。一家接受采訪的經銷商表示,從4月份開始,展廳就已經恢復到了疫情前的人氣和銷量規模,現在主要的問題是車源供應不足。國產的C、E、GLC這幾款車的供應有些跟不上。不過另外一家店表示,目前該店的國產車型貨源暫時還充足,也沒有漲價的打算。目前C的優惠幅度從4-4.5萬不等,如果談到位,5萬現金也有可能。貨源受到影響較大的,是美產進口的GLS、GLE等車型。
寶馬某4S店:接受采訪的經銷商表示,目前客流量基本已經恢復到疫情之前,但感受到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客戶在成交這個環節,明顯比之前要吃力很多。其原因據經銷商分析,有如下幾點:第一,可能客戶看了有關汽車行業的相關報道,覺得汽車大環境不好,在等廠商進一步降價,持幣待購心理嚴重。第二,相比疫情前,客戶的比價更加頻繁,通過不斷施壓,希望接近他的預期價格,增加了銷售難度。第三,疫情影響到各行各業,雖然國內經濟在復甦,但國外疫情及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大額的消費時有所顧忌,同時也要考慮到家人的接受程度。第四,目前本地的房價有明顯的降幅,所以有部分人還是會把錢流向樓市,投資固定資產。
吉利某4S店:該店是本地最大的經銷商,一年能銷售四千多台吉利車。該店總經理表示,目前無論展廳人氣還是銷量,早已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言語之間非常輕松。
廣本某4S店:銷售經理表示,目前廣本的銷量和人氣,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人氣基本上不成問題。采訪的另外一家東本店,則表示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貨源相對比較緊張。像思域等熱門車型都處於來一台走一台的狀態。
領克品牌:據區域負責人介紹,5月銷量達到新高,單店突破150台。客流和人氣也是環比增長20%,銷量同比去年上升了15%,已經超過了疫情之前的表現。
還隨機采訪了七八家經銷商,情況有好有壞,不再贅述。
采訪中能明確感受到,疫情如一把刀,將不同品牌之間的差距,切得涇渭分明。好的品牌早已恢復到了100%,甚至達到了110%、120%。次好一點的品牌恢復到了7成左右。第三檔的品牌則只恢復了五成左右。銷量的差距、品牌的差距,消費者認知的差距,被一場疫情,無情的放大、拉開。其實一場疫情之後,我們已經能看的很清楚,中國車市的各大汽車品牌,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幾個階層。
國內市場汽車品牌各階層分析
作家梁曉聲曾寫過一本《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其實各大車企從這次疫情中走來,結果有好有壞,馬太效應愈加凸顯,各大車企的階層固化,也已愈發明顯。我們無法預判這種階層構成,是否會在未來改變。但至少目前來看不是那麼容易。接下來我們也試著來分析分析。
第一階層,是以大眾、本田、豐田、日產、別克為代表的合資車,長安、哈弗、吉利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以及BBA為代表的豪華車。三大陣營,組成了第一階層,也就是所謂的頭部。這11個品牌,你猜占據了多少市場份額?據統計,前五個月,這11個品牌市佔率合計大約64%。
其中市佔率最高的單品牌車企仍是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都超過了6%。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市佔率也超過了6%,前四月銷量達到了30萬輛左右。
這11個品牌基本上都已經告別了疫情的影響,恢復正常狀態。雖然大眾終端目前價格放的比較狠,但至少人氣和銷量都不愁。這一階層的特點是「穩固」,在其周圍,已經形成了其它競爭者無法跨越的「鴻溝」。可以說這11個品牌的表現,已經鎖住了絕大多數購車者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基本面。畢竟,國內車市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逆襲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
第二階層,包括現代、起亞、雪佛蘭、福特、馬自達、斯柯達等,豪華品牌里的凱迪拉克、沃爾沃,以及自主陣營的奇瑞、榮威、比亞迪、歐尚、傳祺、名爵、五菱、寶駿、捷達、紅旗、領克、WEY等。第二階層近20個品牌,合計市佔率大約為24%。
這個階層今年最大的變數是,韓系車今年憑借換代伊蘭特、索納塔、K5等一眾新車,能否有望擠入第一階層呢?雖然很難,但穩住第二階層的頭部位置,希望還是很大的。
身處這個階層的車企,「壓力最大」。新車上市,產品力、價格、營銷、口碑,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很容易「見光死」;降價不一定能換來人氣,反而進一步拉低品牌價值,但不降價就要忍受寂寞,且不知何時是盡頭。就像筆者采訪了解的,疫情之後好點的品牌,現在人氣恢復了七成左右。差一些的品牌,也就五成左右。表現參差不齊,但都表示「有點難」。領克這樣的鳳毛麟角,屬於異類。
第三階層:這個階層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最危險」。稍不留神,就會滑落深淵,江湖上少了這個字頭。努把力外加運氣眷顧,也有可能擠入第二階層。這個階層有哪些品牌呢?合資車里的三菱、標致、雪鐵龍、Jeep,國產品牌里的江淮、風光、風行、北汽、大通、捷途、新寶駿、啟辰、風神、豪華車里的捷豹路虎、英菲尼迪等。這十幾個品牌,合計市佔率大概在12%左右。
其實這個階層的品牌不乏有誠意的好車,但問題是消費者的關注范圍有限,前兩層的層層篩選之下,留給這個階層的關注度就很有限了。這個問題基本無解。其實對這個階層的品牌來說,應該考慮的不是如何擴大規模,而是如何活下來,並盡可能活好。銷量不是最重要的,明確自身定位,不好高騖遠,讓經銷商能賺錢,盡可能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給消費者留下一個好口碑。中國市場足夠大,區域市場的差異又很大,只要自身財務狀況足夠健康,良性運轉,自給自足,體量小也可以活得滋潤。
第四階層:這個階層的汽車品牌,月銷售基本都在幾百輛,高的不過兩三千輛,這幾十家車企就不點名了。這個炮灰階層,市佔率基本都在萬分之幾的水平。它們的存在,就像恐龍化石一樣,只是向我們證明了,中國車市還曾有過一段「誰都能造車、誰都能賺錢」的盛世。
最後說說
之所以給各大品牌劃分了階層,並不代表階層越低,產品力越弱。在中國市場,銷量和產品力本身的正相關性,是非常弱的,反而是品牌影響、從眾心理起的作用要更大一些。這種階層的劃分,僅是套用人們熟知的概念,來描述客觀存在的一種現象。車企認清所處階層的差距,也就能夠正視自身的定位,而不至於急功近利、進退失據。而消費者選車,也可將選擇范圍擴大,不必只盯著少數品牌,不必盲目從眾。也許適合你的選擇,就是不那麼熱門的好車。
對這些品牌的劃分,您認同嗎?歡迎留言發表您的看法。
版權聲明:本文為線外邦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線外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海外疫情告急加劇市場二次下探
盤面觀察
周一兩市股指大幅走低,三大股指都以大陰線報收,兩市成交額9633億元。盤面觀察,口罩、超級真菌、流感等板塊漲幅居前,3D攝像頭、WiFi、5G等板塊跌幅居前。兩市漲停51家,跌停158家,北向資金凈流出98億。截止收盤,滬指報2789.25點,跌3.40%,深成指報10253.3點,跌5.34%,創指報1910.77點,跌5.90%。
後市展望
周末美國啟動緊急法案應對疫情,並再次緊急降息至0-0.25%,同時推出7000億量化寬松計劃,但大手筆刺激包市場並沒買賬,反而加重擔憂,今早美股三大股指期貨開盤就觸及跌停熔斷,也壓制了A股走勢,深滬兩市股指在周末定向降准消息下高開低走,蘋果關閉除中國之外的全球門店和美國司法部將對中興進行新的賄賂交易調查的報道,重擊了近期高位已顯疲態的消費電子和5G板塊,引發科技股集體重挫,技術上打開了個股的向下調整空間,疫情對科技類個股的影響也因此顯現。由於海外疫情告急,口罩、中葯、病毒防治等疫情防治板塊,再度卷土重來,相關的上下游板塊也因此受益;落實383政策的土地流轉板塊,連續兩個交易日繼續呈強,收入分配製度二次改革可能是今年政策重頭戲,相關個股還可階段性挖掘。技術上來看,海外疫情加劇引發的市場二次下探,有進一步回補創業板指數年後缺口的需要,但小c浪5的結構明顯調整有望接近尾聲,進一步殺跌空間可能不大,從跌停板數和很多尾市翹板來看,恐慌程度並不高,後市股指二次探底後有望再迎企穩反彈。
操作策略
策略上,前期累計漲幅巨大的大部分科技股短期打開調整空間,形態走壞的注意迴避,階段結構性機會可繼續關注疫情防治和土地流轉板塊,並適當關注漲幅不大的低估值板塊和低位低價股的修復性機會。【投資顧問 羅利民,執業證書編號:S0260611010126】
G. 2020年疫情下的中國經濟面臨哪些挑戰
就業目標的實現仍面臨一定的壓力
第一,我最擔心的仍然是疫情和應對政策的不確定性。現在很多醫學界專家都認為,第二波疫情暴發的概率並不低。從中國經濟的角度,如果疫情再爆發,我們有沒有比過去更好應對政策,以平衡好疫情沖擊和經濟發展。
第二,就業目標的實現仍面臨一定的挑戰和壓力。(一)新增就業900萬人、調查失業率6%左右這一就業目標,本身並不高,但是完成起來仍然有一定的難度。上半年物價持續回落,1-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1%,工業品生產者價格下降1.7%。如果按照當前物價的走勢,今年的名義GDP不會比實際GDP高出太多,預計名義GDP增速在1%到2%之間——這么低的名義GDP創造出的就業機會是很有限的。如果要實行新增900萬的就業崗位的目標,需要名義GDP至少達到2%至3%。(二)即使實現了900萬的就業目標和6%的調查失業率,並不意味勞動力市場的問題就沒有了。過去我們合意的調查失業率均值應該在5%左右,此外,我們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並不能充分反映出真實的失業率,仍有隱形就業壓力的存在。目前城鎮調查失業率對農民工的覆蓋面不完整,這部分人群的就業狀況很難劃定,有的即使就業也可能是不充分的就業。比如,有些農民工在疫情前可能一天工作10個小時,疫情影響之下,現在可能一天只工作2個小時,工資也可能不到疫情前的一半。
劉元春:要警惕企業二次停工的風險
當然,當前的中國經濟仍然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和很多的不確定性。首先,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依然是疫情。從世界疫情的蔓延過程來看,疫情帶來的一系列超預期的變化導致全球疫情的拐點一再後延,這也導致世界經濟的底部繼續下探——我們原本預測二季度末,世界經濟就會走到底部,但現在看世界經濟到三季度時仍會進一步下探,中國經濟外部環境會繼續發生更大的變化。目前疫情仍是阻撓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障礙,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就很難恢復到常態。
第二,要警惕企業二次停工的風險。在行政性復工復產之後,能否快速實現有效需求的擴張是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因為只有有效需求的擴張,內需才能夠得以快速地提升,進而保證復工復產的產能供給不會被中斷,否則就會導致企業的二次停工停產。
第三,常態化的政策工具能否同時實現救助企業的兩個目標?對於微觀主體企業的救助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疫情沖擊之下的救助,使得企業能夠運營下去;一個是幫助企業獲得充分的訂單,從而激發企業生產的活力。要想實現救助企業的這兩個目標,可能一種政策工具是不夠的,需要多種政策協調配合:一是要落實目前出台的一系列的直達的救助政策工具。二是要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要在恢復和提振國內需求為主體的經濟循環上下大功夫。三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有效提升民間主體的信心。
H. 威爾森:疫情對各細分市場的影響研究
(註:本文為廣州威爾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原創,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如需進一步深入采訪,了解更多細分市場疫情分析,歡迎與我們聯系,謝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研究表示華南海鮮市場並非新冠病毒發源地,那為何武漢疫情那麼嚴重
因為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是中國的新冠病毒爆發的地點,首先有記載的八例新冠病毒的患者,他們共同的接觸點就是華南海鮮市場,而且這個病毒確實是由動物身上攜帶的,華南海鮮市場最開始不僅僅是兜售海鮮海製品的地方,也兜售一些野生動物,而且武漢屬於交通樞紐地區,每天進站出站的乘客有很多,那麼它的傳染概率就相對來說比較大了。
還有就是這個病毒症狀跟流感很相似,很多人得了病毒還以為是流感,因為呼吸道症狀也是流感的典型症狀,這也導致很多患者沒有及時接受救治而且間接感染了其他人,很多病例被發現時就已經是重症了,這也是嚴重的原因之一。
J. 疫情期間房地產什麼概念
疫情期間,很多市場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影響,也包括房地產,這個時候很內多人開始容考慮海外置業和海外投資的重要性了。
泰國房地產就越受到人們的喜歡,泰國防疫資優,投資無憂。
據疫情復甦指數(Ranking of Countries by Recovery Index)調查報告顯示,全球184個國家疫情復甦排名,泰國位列第二,並位列亞洲國家和地區榜首。該指數由咨詢公司PEMADU Assciates全球COVID-19組織(GCI),聯合馬來西亞科技與創新部(MOSTI)以及SUNWAY團隊,運用大數據分析系統對全球184個國家/地區應對新冠疫情的成效進行評估。
穩定了疫情,才能穩定房地產市場,這也是投資者青睞的一點,泰國旅宿投資,可以了解一下TRA旅宿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