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彩禮地圖出爐,什麼因素導致了天價彩禮的存在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各地彩禮數額差異大,但大部分地區的彩禮價位在不斷走高,「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的現象在不少地區的農村仍然普遍存在。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天價彩禮」的存在?
從更深的層面看,「天價彩禮」也暴露了農村社會治理的缺陷。吳國寶建議,可以引導農村社會組織、各種社區協會甚至傳統組織,通過制定一些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等來遏制「天價彩禮」;同時引導廣大農民改變觀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自覺摒棄陋習,培育文明新風。
「移風易俗要內化於心才算成功。治理『天價彩禮』,既需要政府引導,更需要社會合力。只要每個人都明白自己為此應該做什麼,並一起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天價彩禮』的歪風就一定能消除。」吳國寶說。
『貳』 北京結婚的彩禮是怎麼樣的
結婚為啥那麼難? 北京的彩禮要20萬+一套房 。
「你現在有對象了么?」「你准備什麼時候結婚?」「我這有個不錯的孩子,要不要見見?」如果你正好屬於長輩們口中的「大齡未婚青年」,剛過去的這個春節假期,不少童鞋遇到上面的「三連問」,甚至有人7天長假5天在相親、一天見5個相親對象等。
此外,單身人士的下列需求還需要被滿足:
陪伴需求。單身人士的陪伴需求更加凸顯,奇葩說金句很好說明這一點,「你沒有愛了,需要陪伴,養條狗啊」。「吸貓擼狗」不但可以滿足陪伴需求,還帶有社交屬性,利好寵物行業。朋友也可以滿足陪伴需求,朋友聚會場景下的消費品將持續受益,如餐飲、桌游等等。
其他需求。單身人士的情感越來越多寄託在虛擬世界上,占據單身狗大部分時間,例如游戲、小說、影視、漫畫等二次元世界,並且逐步擴展到線下,SNH48等「可面對面偶像」運營模式的成功也得益於此。隨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會逐步完善,民眾的付費習慣養成,小說、漫畫、音樂、視頻等內容購買服務會逐漸興起,內容服務商大有可為,快手等直播網站、兼具社交屬性的付費游戲等相關產業的商業價值凸顯。另外,「非誠勿擾」等相親類、「我們戀愛吧」等戀愛類綜藝節目將繼續熱播。
從細分領域來講:租房市場上,長租式獨居型住宅(自如公寓、小米公寓等)受到追捧,滿足單身男女居住的舒適、隱私、交友等需求;在家政服務上,日本7-11便利店聯合專業公司,推出針對單身人群的房屋清潔、洗滌服務等;在飲食上,「一人食」引領風尚,如日本的一蘭拉麵,每張餐桌僅容一人用餐,獨自靜靜享受美食;在娛樂方面,「一人卡拉OK」就應運而生,使得一個人可以無所顧忌地在這個小空間內放鬆身心。從一人用餐、一人旅行到一人唱歌、一人拍結婚照,日本人在「單身經濟」上發掘出越來越多消費潛力。
另外從國外經驗看,單身人士越來越捨得為愛好買單,例如常說的「單反窮三代,音響毀一生」,從滿足單身青年的興趣愛好出發,如手工、樂器、插畫、攝影、廚藝等等。
最後,單身引發的社會後果還能引發包括、社會安全產業、醫療健康產業、養老產業、心理咨詢等產業的機會發展。
『叄』 全國各地結婚禮金走高的趨勢以及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天價禮金的原因:男多女少、盲目攀比
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各地彩禮數額差異大,但大部分地區的彩禮價位在不斷走高,「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的現象在不少地區的農村仍然普遍存在。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天價彩禮」的存在?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適婚人群男多女少,導致女孩物以稀為貴。」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認為,20世紀80年代中期超聲波技術興起並開始用於生男生女的檢測,讓長期存在的男孩偏好有了技術基礎,導致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開始持續走高。與此相應,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彩禮在農村興起,並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山東社會科學院人口所所長崔樹義分析,農村本來就是男多女少,隨著城市化發展,女孩開始從農村流向城市,從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更加劇了農村女孩的稀缺。在一些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很多女性即便無法嫁進城市,也希望嫁給當地經濟條件好的男性,女方家長則希望借彩禮改變自身經濟狀況,也助推了「天價彩禮」的出現。
「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功利性、互相攀比的社會心態也是重要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吳國寶認為,攀比之風既是農村「熟人社會」的產物,又和很多人現在功利性過強、講面子、講排場、希望一夜暴富等浮躁的社會心態有關,同時讓一些職業媒婆有了「兩頭通吃」、漫天要價的市場。
「很多人因為付給別人天價彩禮,就想著通過收受天價彩禮來補虧空,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國家一級心理咨詢師蔡勁林分析道,在一些農村地區,很多農民既是「天價彩禮」的受害者,同時又是施行者。
「當彩禮逐漸成為一種斂財手段,實質上與買賣婚姻相差無幾,由此導致有情人難成眷屬、因婚致貧甚至家破人亡的悲劇不斷發生。」崔樹義表示,越來越多的窮人娶不起媳婦,或者為了娶媳婦弄得「全家返貧」,光棍村不斷出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天價彩禮」已經成為一種應當及早加以消除的社會陋習。
『肆』 中國彩禮地圖出爐,你能結得起婚嗎
4年前,一張「全國彩禮地圖」在微博上走紅,引發網友熱議。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近日調查「天價彩禮」後,更新了各地數據,最新「中國彩禮地圖」出爐。
「整個家完了,徹底完了。」望著兒子房間門上那個殘存的大紅「囍」字,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付道鎮67歲的陳老漢忍不住老淚縱橫。今年春節前,他和老伴以一套在縣城裡購置的婚房和11萬元禮金,給27歲的小兒子娶了親。為此,老兩口不僅用盡了畢生積蓄,還欠下了20多萬元的債。沒想到,就在新婚之夜,小兩口為了這11萬元禮金發生激烈爭執,小兒子盛怒之下將新娘砸死,給兩個家庭及社會都留下了巨大傷痛。
慘劇讓人唏噓,沉重的彩禮是始作俑者。從20世紀50年代的幾尺花布,到改革開放後的「三轉一響」(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和收音機),再到如今一些地方用百元鈔票「稱斤論兩」,國內一些地方不斷加碼的「彩禮」正在將像陳老漢這樣的普通父母壓得喘不過氣來。
本來是禮節性的民俗,彩禮緣何不斷走高?如何通過移風易俗,鏟除這種社會陋習?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相關調查。
彩禮地圖
西部高東部低,山村高城郊低
4年前,一張「全國彩禮地圖」在微博上走紅,該圖以地圖形式標注了中國各地的結婚彩禮金額,引發網友熱議。本報記者經過調查發現,4年時間里,這份「彩禮地圖」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很多地方尤其是農村地區不僅彩禮翻了番,房子、汽車等也成了結婚標配。
今年27歲的小安(應被采訪者要求化名)是河北省保定市一所中學的教師,去年年底,他和愛人經過自由戀愛結婚。他告訴記者,由於是自由戀愛,自己的工作也比較穩定,女方家要的彩禮相對少一些,一共是禮金6.6萬元加買房買車。他同時表示,「這屬於雙方都有正式工作的情況。」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逐步縮小城鄉差別是治本之策。」朱信凱表示,只有農村經濟條件改善了,養兒防老的觀念才能逐步消除,「生男生女都一樣」才能成為共識,「天價彩禮」才會失去生存土壤。他建議,目前,政府應盡快加大綜合治理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的力度,完善農村養老政策,減少城市落戶限制以及促進城鄉人口合理流動等。
從更深的層面看,「天價彩禮」也暴露了農村社會治理的缺陷。吳國寶建議,可以引導農村社會組織、各種社區協會甚至傳統組織,通過制定一些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等來遏制「天價彩禮」;同時引導廣大農民改變觀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自覺摒棄陋習,培育文明新風。
「移風易俗要內化於心才算成功。治理『天價彩禮』,既需要政府引導,更需要社會合力。只要每個人都明白自己為此應該做什麼,並一起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天價彩禮』的歪風就一定能消除。」吳國寶說。
『伍』 山西晉城娶媳婦大概要送多少禮錢
一般在八萬到13萬不等。
山西省長治、晉城兩地市走訪了8個縣40多個村莊,對農村彩禮專現象進行調查。結屬果顯示,我國農村普遍存在天價彩禮。
二是觀念陳舊。比如農村人認為女兒出嫁後就是婆家的人,是「潑出去的水」。既然如此,十幾年的養育總要通過彩禮獲得回報,所以索要彩禮越來越出格。
三是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進城買房、買車又成為農民對兒女婚姻的新要求。
『陸』 如何解決農村彩禮問題
隨著農民收入逐年增多,他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雖然農民的生活富裕了,很多農民也只是食能果腹,略有結余而已。然而,農村婚姻締結過程中,彩禮之風卻很盛行,彩禮已經成了壓在農民頭上的一座「大山」。有的農民在兒子一出世時,就開始為兒子積攢婚事的費用。對許多農民來說,為兒子結婚的花費是他們這輩子不得不花費的最奢華的「超前消費」,針對農村婚嫁彩禮多的現象近日記者到我市幾個縣做了深入采訪。
漂亮新娘彩禮多
農歷4月24日,八點的鍾聲剛剛敲響,我市大名縣北賈庄村李連良和呂彩香就忙呼開了:「小剛,趕快把嗩吶班叫醒,隨車去接新娘。」「亮子,趕快把酒肉菜都搬上車。」「攝像師呢?不是說好八點准時到嗎,怎麼到現在還沒來?」「多拿幾條煙和糖果,免得讓人攔車不讓走。」……
一陣忙呼之後,八點30分,車隊終於浩浩盪盪去接新娘了。
今天是李連良小兒子李宏斌大喜的日子,然而李連良夫婦一點也高興不起來。這個準新娘長得很漂亮,兒子也和她情投意合,本想多花點彩禮錢也就算了,畢竟娶個漂亮的兒媳婦也是件光彩的事。但沒想到女孩這么捨得要彩禮。見面禮2000元錢,小禮1000,大禮12000,加上買衣服,逢年過節送的節日禮,又是近萬元。他們本想退了這門婚事,可農村也有農村人的規矩,退婚的話,彩禮錢一分也要不回來。何況媒人是他們的一個至親,說出來的話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以後沒法見面!29號的婚期,20號女方又非逼著要買一輛摩托車,不然婚事延期,望著滿朋賓客,李連良只好一咬牙,貸款5000元錢買了輛摩托車。
李連良的大兒子李宏強是5年前結的婚,房子是現成的走廊房,花費不到3萬元,但那也花去了家裡的全部積蓄。李宏斌光蓋樓房就花了4萬多元,彩禮又是4萬多元。大兒媳整天對人說自己命賤,不知是沒有弟妹長得漂亮,沒有人家值錢,還是她丈夫是撿來的。
淚,只能往肚裡咽,李連良夫婦時常在夜深人靜時默默垂淚。蓋樓房的錢是兩個女兒的彩禮錢,有心讓她們出嫁時帶走,卻因小兒子的婚事花費太高,有心無力。大女兒出嫁後因此備受丈夫和婆婆白眼,這使他們夫婦每想起來心裡就像針扎了般的疼痛。彩禮的錢幾乎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
刁蠻新娘臨陣耍威
「該到了吧!怎麼還不回來!」李連良喃喃自語。忽然,電話鈴聲打破了夜的沉悶,李連良連忙那起電話:「喂……」
「爸,小玲就是不上車,非要2000元錢上車費,我們都沒帶那麼多錢呀!……」
「她到底想幹啥?你問她來俺家還過不過日子了?」不等兒子說完李連良就已經暴跳如雷。
「不行呀!爸,我什麼好話都說盡了,她說人家都有上車禮,她又不是比別人少鼻子缺眼睛的,為什麼不給她准備,認為我們家看不起她,正在這哭得死去活來呢。」
「本來不是說好大禮12000元全部都包括了嗎?得,這時候跟她是沒道理可講了,給還不行嗎?我這就去籌錢,你讓她趕快上車。」
李連良打著手電筒燈敲響了侄子的大門:「顏濤,你這弟妹難纏的很,非要2000元上車費,你看這……你……」「三叔,我知道了。」說著叫老婆去拿錢。農村人有錢一般是不往銀行存的,都在家裡放著才塌實,不然這三更半夜的,李連良還真沒法籌到錢。李顏濤老婆雖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去裡屋拿錢,但臨走還不忘提醒一句:「三叔,你有困難找我們不能說不幫,你上次借的6000塊錢還沒還呢,我們家花錢的地方也多呀!」
拿到錢後,李顏濤騎著摩托車飛快地向新娘家駛去。
牆上的擺鍾不停的擺動,時間就在它的晃動中,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分分秒秒地過去了,新娘那邊仍沒有任何消息。
李連良眼睛不停地瞄向桌上的電話,希望聽到鈴聲,但又怕聽到。
遲到的新娘
終於電話響起來了:李連良急忙抓起電話。電話里傳來李宏斌疲憊不堪的聲音:「爸,我們本來已經走一段路了,可小玲她又回去了。」原來,按照當地的規矩,新娘要一個至親壓車送一程,大概一公里的路程。接親的人要給這個送親人一個紅包,紅包至少要包200元。新娘的三個侄子都去送了親,但李宏斌他們只准備了一個紅包,新娘一氣之下又走了回去。現在他們還在僵持著,非要一千元送親禮,不然就是不上車。
李連良渾身哆嗦著發不出一點聲音,好一會他才緩過氣來,連惱怒的氣力都沒有:「我給,我什麼都給,我欠了兒女的債,我還!還有什麼條件讓她一次說完吧!全部照辦。」
送親禮、過橋禮、下車禮……加上路人攔新娘車索要的煙和錢的費用,花費近3000元。上午11點新娘車才緩緩而來,所有賓客親友都早已等得不耐煩了。
新娘到門口時,鞭炮才有氣無力地開始放響。在新娘和新郎拜堂的時候,新娘的大嫂和小姑都厭惡地盯著她,臉上的顏色像開了染缸。無論去接親的人還是在家等親的人,誰都沒有了亂新娘、鬧洞房的心情和興致。
中午12點開席時,親友們風卷殘雲,一會就把滿桌的酒菜一掃而光,之後便不願再多留一分鍾。
一出李連良家門,女客們就議論開了:「張家的這個小媳婦人長的出眾,這彩禮也要得毫不含糊。」「看她以後再這家裡怎麼過日子,她這小姑和大嫂也不是省油的燈,不會給她好顏色看的。」「別說人家了,我們自家的媳婦還不知道怎麼娶呢……」
李連良告訴記者,攝像、租婚紗、租車及招待客人的38桌酒席等加在一起,一共花費了6000多元,把樓房和所有彩禮算在一起大概有8萬元,算上挪用兩個女兒的彩禮錢,他們要還債6萬多元。「還好我就兩個兒子,如果再有一個的話,我真要投河了。」
李連良今年63歲,患有肺病已有5年,一直拖著不肯治,沉重的負擔已經壓彎了他曾經健碩的脊背。呂彩香62歲,關節炎和胃病整整伴隨了她15年,痛時吃點葯,輕點又去撿破爛。常年的勞累和疾病的折磨,使她看上去是那樣虛弱,1米65的身高,體重竟不足40公斤。
4月29日,還沒有喝新媳婦一口茶的李連良夫婦就早早地起床,背起了行囊,趕第一趟車去山東一個城市打工。他們的兩個兒子都還沉浸在美夢中沒有醒來,只有兩個女兒哭著和父母依依不捨地話別。
從8年前開始,李連良和呂彩香就在那裡討生活。「我收破爛,老伴因為不識字,又不認得秤,只能撿些有用的破爛賣。晚上我們就一起在夜市擺地攤。一月大概能掙一千多元,去掉我們最基本的生活費,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大概6年後就可以還清債務。」
天剛蒙蒙亮,濃濃的霧氣,打濕了迷濛的早晨,也打濕了李連良夫婦的頭發和衣服。在北賈庄村那條並不寬闊的鄉間小路上,李連良和呂彩香相互攙扶著,艱難蹣跚地走著,慢慢地消失在小路盡頭,消失在那茫茫晨霧里。
沉重的負擔
彩禮的存在給農村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收入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據國家民政有關部門調查數字顯示:僅1978年到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97元增加到2476元,增長約6.24倍。然而這期間彩禮的額度卻由上百元增加到了上萬元甚至幾萬元,收入的增長幅度與彩禮的增長幅度顯然是不成正比例的,婚姻締結過程中高額的彩禮費用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的沉重負擔。
彩禮的存在使得原本是純潔的婚姻關系帶上了「銅臭」的氣息和買賣的性質,並引發了諸多的社會問題。特別是近年來,因彩禮問題引發的糾紛頻頻見諸於報端,已經成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與李連良同村的一位賈姓村民說,她家今年新蓋房子就是為了給兒子「說媳婦」。她說,當地小夥子娶媳婦花費太大,從男女雙方見面、下彩禮、定婚期到舉行結婚典禮,每走一步都得花幾百甚至數千元,加上蓋新房的花銷,至少也要兩三萬。按當地風俗,只有蓋好房子,才會有人介紹對象。繼而從媒人登門開始,步步都離不了錢。男女雙方見面有「見面禮」;女方有意,男方就要下「聘禮」;之後便是定婚期,買禮服,簡直花錢如流水。結婚那天花樣就更多,幾乎新娘每走一步都是錢……
「現在的彩禮『行情』是少則兩三萬元,多則四五萬元。」一位農民感嘆地說:「我的兒子去年『十一』結的婚,前後算下來娶這個媳婦共花5萬多元,主要花銷是婚禮當天要上下車的紅包、出車隊、請攝像師、租婚紗、親朋吃婚宴等,再加上訂婚時的各項支出。哪一項都得花錢,掏不出錢就得去借。」
在農村一些地方,為了能娶上媳婦,有的家庭乾脆讓孩子早早輟學,外出打工掙錢。有的在外辛苦打工一年,掙的錢還不夠送一次彩禮。
「彩禮」生存的土壤
任何一種社會現象的發生都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和社會基礎,都有其產生的社會土壤。在擇偶領域中也流行著一種「資源交換論」,如用較高的經濟地位可以換取顯赫的社會地位,容顏較好可以用來交換金錢甚至權力。從互惠標准來看,在婚姻的締結中,男方明顯處在受惠一方,因為我國目前實行的仍是從夫居,女子出嫁後,到男方家裡居住,成為男方家庭勞動力的一份子。女方向男方索要一定的彩禮聘金,以補償養育女兒所付出的辛勞和費用。從公平標准來看,由於我國男女性別比的失衡,在婚姻市場上女性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而男方則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況,男性過剩的婚姻擠壓越來越嚴重,這就使得在婚姻的交換過程中,女性在性資源、情感資源上處於明顯的優勢,而男性要想獲得這些資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經濟的或社會政治的代價,彩禮便是其中的一種,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種。
我市一位負責結婚登記的民政幹部告訴記者:60年代,農村青年花200元錢就能結婚;80年代花銷一萬元左右;如今是3萬元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實施計劃生育,農家的孩子少了,人們肯花這些錢;另一方面,幾千年來農村婚姻遺留下來的舊的傳統風俗仍未破除,許多家庭「寧肯受罪也要面子」,助長了婚事大辦、送彩禮等講排場、鋪張浪費、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
有效的介入和干涉
彩禮作為一種傳統習俗,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有著深刻的經濟社會根源,與農村現代化進程是不相協調的,輕者來講它將影響到當事人婚後的幸福和家庭的美滿,重者來講它可能影響到農村社會的穩定。
「我們有必要採取一定的機制和措施,對農村婚姻締結過程中彩禮之風盛行的現象進行有效的介入和干涉,以期扭轉這種不良習氣,促進現代化新農村進程的順利進行。在這些具體的介入機制中,首先也是根本的是提高農村婦女的經濟地位,增強其自助能力,才能使她們擺脫了對男性的依賴,不再依靠男性的經濟收入而生活,唯有這樣才能使具有自我保護功能的彩禮喪失存在的理由,同時還要大力宣傳新的婚姻法和婚戀觀念,大力倡導移風易俗,推行戀愛婚姻自由,取締包辦婚姻,對於各種媒人介紹的婚姻給予有效的引導,使各種不良婚姻習俗無所遁形。」廣平婦聯負責人曾針對農村彩禮盛行之風提出她的看法。(應被訪對象要求文中人物使用了化名)
『柒』 盤點2020國人彩禮地圖,哪個省的彩禮最便宜
我們國家有著特別久遠的文化歷史,也留下了很多珍貴而奇特的風俗習慣。提到這里,我們不得不說一個詞,那就是婚嫁。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婚嫁習俗,每個民族都有獨特的婚嫁流程和習慣。但是唯一有兩個字對大家都適用,那就是彩禮。很多地方也把彩禮叫做聘金、聘禮,這個習俗從古至今都有,唯一不同的是,這個彩禮多少還得根據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各地行情而制定。彩禮每年也在日益增長,盤點2020年國人彩禮地圖,一目瞭然,除了數據不全外,海南省排名最後,彩禮為1.1萬元。
其實婚嫁過程中,我們能看到明面數據是彩禮,但是在整個婚嫁流程中,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比如金銀首飾,比如房子車子,比如酒席煙酒……這就能夠很好地解釋,很多父母一輩子就是為了孩子,為了房子。當年輕的時候忙完屬於自己的歸屬——房子後,年紀大了就開始忙活孩子,也就是為孩子攢老婆本的時候。畢竟彩禮、房子以及種種都像一座大山,需要費勁精力和努力。
『捌』 初級婚慶市場調查問卷怎麼寫
一、關鍵詞:
臨縣 婚嫁 民俗 調查
二、內容提要:
臨縣毗鄰黃河,與陝北榆林市隔河相望。因而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頗具中華傳統文化代表意義的民俗文化特色。臨縣人在婚嫁風俗方面,一直沿革了黃河文化習俗,至今不衰。筆者經過歷經兩月的走訪調查,粗淺整理了臨縣人婚嫁民俗特色。
三、臨縣概況:
臨縣位於晉西北 ,西靠黃河,與陝西佳縣、吳堡隔河相望;北接興縣;東連方山、離石;南與柳林交界。面積 2971平方公里,現轄10鎮28鄉,人口54.55萬,是呂梁地區人口最多的縣。
臨縣,西漢置臨水縣。北周大象元年置烏突縣兼治烏突郡。隋開皇元年烏突郡改為太和郡,烏突縣改為太和縣,三年郡廢。唐武德三年,太和縣改為臨泉縣。金天會元年,臨泉改為臨水。元至元三年設臨州,明洪武二年臨州廢,改為臨縣。1940年析置臨南縣,1946年並入臨縣。
四、正文:
(一)婚嫁民俗主題詞:
提親、相親、定親、送錢、娶親、成親、拜親。
古代漢人婚禮程序講究「六禮」。即:納親(提親)、問名(問對方生辰八字)、納吉(定親)、鈉征(送彩禮)、請期(確定婚期後先告知女方,徵得同意)、迎親(娶媳婦)。因地域差別,各地又大有不同,但實質大同小異。在磧口一帶,自古流傳下來大致有七個程序:提親、相親、定親、送錢、娶親、成親、拜親。
(二)婚嫁民俗解說:
1、提親:
古時婚嫁,最講究的是「明媒正娶」,任何婚事,都必須要有媒人撮合。當媒人接受一方任務後,即以「門當戶對」為原則,進行物色、挑選,有合適對象後,就兩頭游說。如雙方根據媒人介紹有意向的話,就進入「提親」程序。提親一般選在上午進行(意喻蒸蒸日上),由媒人引路,男方家父上門提親,女方父母應酬(女兒不得露面)。雙方在交談中相互了解、權衡,一般以吃飯與否表達提親結果。如男方對女方不甚滿意,即謝絕進餐,婉言告辭;反之,女方態度則表現為敷衍了事,漫不經心,毫無准備做飯跡象,這時男方一般知趣而辭,意味著提親失敗。如彼此比較滿意,在交談過程中,女方母親會悄悄退開,到廚房做飯,男方則欣然用餐,提親就告成功。
2、相親:
提親過後,女方也要擇日在媒人的引見下登上男方的門,這叫「相親」。女方主要看男方的家境、女婿的模樣及居住環境等,男方則要張羅著炒菜、做飯,飯菜的主食一般是小拉麵,意喻要把這門親事拉住,如女方執意要走,就說明相親不中,反之則說明相親成功。
3、定親:
也稱訂婚。通過提親、相親後,婚事需要明確敲定了,這就有了「定親」。一般定親是要舉行儀式的,定親這天,女方家人眾親戚(俗成「七大姑八大姨」)集中到男方家,說是定親也是認親。男方同樣由家人與本家兄弟等親戚參加。飯菜一般是冷盤、熱菜兩種,主食是油糕(喜事席上不吃蒸饃,意喻帶氣的東西不吉利)。席間,雙方互相介紹各自親戚。飯畢後,男方要根據女方不同的身份送些禮物,以示認親。由於以前流傳「嫁女未娶之前不得入男方家門」,所以定親儀式上是見不到嫁女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定親儀式多在飯店舉行,既解決了嫁女不能同往問題,又能讓男方早日見到未來兒媳。
4、送錢:
也即送彩禮。定親過後,男方根據兒女情況卜測良辰吉日,選定婚期。之後,由男方父輩及媒人帶上聘禮到女方家。一是送彩禮,二是通達所定婚期,徵求意見。如無異議,則輪到「娶親」的程序了。
5、娶親:
俗稱「引嫊子」,一般分「大引」、「小引」兩種。
(1)大引:男方備四抬花轎兩乘,新郎坐轎親迎,同去引客三人(多為新郎的叔、舅或姐夫、表哥等);女方則需派送客四人(送客輩分與引客相似),稱之為「三引四送」。娶親隊伍有一班或兩班八音隊開道助興。這種方式多為富貴人家所為。
(2)小引:新郎不親自迎娶,由姐夫或表哥等同輩長者代之,無八音隊與花轎,窮苦人家多選「小引」。但事實上,多數人礙於臉面,多介於「大引、小引」間,自謂「不大不小」。一般多為備花轎一乘,引客二人,八音隊或無或一班,新郎與引客或騎驢或騎馬(多為騎驢)。
娶親當天,新娘里里外外要換上新裝,要盤頭。迎親隊伍到之後,娘家人在招待新女婿一行的同時,也開始給出嫁女送飯,前後共送十次,種類不能重復,意喻十全十美。
娶親走時,新娘要換上大紅綢棉衣棉褲,盛夏亦然,意喻紅紅火火,活得厚成。出門時,由伴娘攙扶,其他同輩提拿陪嫁物品送行,男方引客則拿出准備好的紅包(包有數量不等的錢幣)相贈女方送行者。在新娘上轎前,娘家人要陪送一塊新褥子折疊在花轎里,讓女兒坐上(意喻娘家人永遠是女兒的厚墩,諧音:後盾),當女兒上轎時,才由嫂子或姐們提著新鞋讓新娘換鞋(意喻離別娘家水土)。
6、成親:
當娶親隊伍回到男方大門時,鞭炮、鼓樂齊鳴,女方送客由男方引領到大客接待處款待(一般不進男方院,多為男方向鄰居借用房屋),新娘則由屬水命、金命的伴娘(從嫂、姐中挑選)為其搭上紅蓋頭,然後攙扶下轎,俗稱「拖嫊子」。
從下轎處到院內「天地會」(俗稱「爺爺會」,傳說是管天地的神,多數人家建屋時會在兩孔窯洞的「中腿」上凹進一塊長方體的小方格,供奉「天地會」,以求一生平安)的通道上,有錢人家鋪紅布,平常人家鋪撒麥秸(意喻黃道。無論何種方式,都是為使新娘在進洞房前鞋不挨土),新郎新娘由此走到「天地會」前。常規是「天地會」下擺一張長桌,一邊放一把木椅,在事宴總理的司儀下,新郎父母入座,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再夫妻互拜,即告成親,然後步入洞房。按常理,入洞房這一段路也應鋪紅布或撒麥秸。但有好事者想取鬧新郎,故意不鋪撒,新娘的新鞋又不能粘土,無奈,在眾人一片「抱上走」的喊聲中,新郎只好把新娘抱回洞房。
入洞房後,新郎的首要任務是親手掀起新娘的紅蓋頭,然後拿起木梳在新娘的盤頭上發辮上連梳三下,俗稱「破頭」。從此,新娘的發型就由發辮改梳為腦後盤發,稱謂「吊頭」(這就是閨女與媳婦的區別)。到這時,看新娘的人們才可以進屋。
晚飯時分,新郎新娘就在洞房內吃飯,飯的主食僅一種,叫「沒頭子拉麵」,做法是把一根拉麵的兩頭捏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圈,意喻圓圓滿滿,相愛無盡頭。
晚飯後,同輩的親戚朋友陸續來到洞房,這就意味著「鬧洞房」開始了,鬧洞房方式多樣,與親戚朋友們的喜好、文化高低、見識多少有密切聯系。在鬧洞房中途,新郎新娘還要吃一頓飯,飯名叫拌湯(俗稱疙瘩湯),意喻兒孫滿湯(堂),大嫂在往鍋里拌麵疙瘩時同著新娘還要念念有詞:
「一攪兩攪,兒多汝(指女兒)少(農村重男輕女思想);三攪四攪,兒能(方言:意聰明)汝巧;五攪六攪,越活越好;七攪八攪,兒孫滿堂;九攪十攪,白頭到老」。
在半夜時分,新郎新娘又要吃第三頓飯了,這頓飯意味著鬧洞房的結束。第三頓飯是水餃,水餃在包餡時,新郎的母親會偷偷在餡中放一枚小銅錢,意喻「錢到福到」,新郎新娘誰吃到銅錢誰就是有福者。後有表兄弟們好事,在包餃子時,偷偷把鹽、辣椒、調料面等分別包在餃子里,然後坐看新娘出洋相。
飯後就寢,要好的朋友又悄悄來到洞房前守夜,即「聽房」,俗稱「聽門子」。如真有守一夜者,清早,新郎的父母還要予以犒勞。如遇雨雪天,聽門者無法上門時,新郎的母親還得在半夜拿一把掃帚立在洞房門口,冒名「聽門」者。據傳說,新婚之夜,無人「聽房」,有礙於後。
7、拜親:
俗稱「見大小」,就是過門後新媳婦拜認婆家親戚。一般拜親儀式在婚後第二天早飯後舉行,地點還是在院內「天地會」前,事宴總理先在「天地會」安排一張長桌,桌上擺放酒具一套、冷盤一盤,然後由其擔任司儀。拜親開始,司儀照單依序請被拜者,被拜者端坐正中,由新郎新娘上前滿盅敬酒,再退後行禮。行禮是有規矩的,長輩坐上,行跪拜禮;同輩坐上,行作揖禮。而受拜者都要當場給新娘贈送或錢或物的見面禮。在內親中,見面禮給多少和婚禮上一樣,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不能超出也不能等同於舅父的見面禮。因此娘舅上禮的多少就顯的特別重要,特別引人關注。
拜親結束,標志著婚禮程序亦全部完成。但結婚的全過程,還有兩道程序需走:
(一)是回門。
婚日第三天,新郎偕同新娘一起回到新娘的娘家禮拜岳父母及妻室親戚,俗稱「回門」。按傳統規矩,回門這天,不管路有多遠,新郎新娘須當日返回。
(二)是回娘家,俗稱「叫幾」。
回門過後,娘家人要就近擇日(一般取三、六、九)叫新過門女兒回娘家小住幾天,這就是「叫幾」。一般「叫幾」的任務由娘家的叔父或大哥擔當。到達新郎家院後,通常不進新郎的洞房,而是徑直到新郎的父母家中,之後由父母把小夫妻喚來會面,「叫幾」啟程也是從父母家動身。過門女兒「叫幾」回到新娘家後,一般最多不能超過九天,因此,也有稱「叫九」的。「叫幾」過後,整個結婚過程才算圓滿完成。
參考文獻:《婚潮網--中國婚慶第一網》http://www.weddna.com/
參考資料:http://news.weddna.com/07/30/914814512800.html
『玖』 農村彩禮的持續走高,是農民收入提高的後果,還是風俗惡化的結果
原因是「一切取決於金錢」的觀念在農村盛行,這也可以說是風俗惡化的結果。近年來,在市場經濟下商業趨勢的沖擊下,人們的唯物主義思想激發了人們的物質慾望。尤其是隨著物價的逐年上漲,許多女性家長認為她們努力撫養女兒,付出了很多代價,應該得到男人的金錢補償。
事實上,女孩的心在尋找一個目標,以便在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要說愛或不愛,這樣的話只會欺騙你自己。如果你沒錢,那麼不管你有多愛這個女孩,估計都不會有結果。對於兩個人之間的真愛,不是沒有,而是少之又少。農民不想沒有妻子,所以他們必須努力工作,或者為自己找到另一條出路。只要錢在手,世界就不需要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