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市場營銷 期末考試重點名詞解釋
三、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市場營銷(AMA的定義)是引導貨物和勞務從生產者流向消費者或使用者的企業商務活動過程。
2、核心產品:是指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時所追求的利益,是顧客真正要買的東西。
3.品牌是用以識別一個或一群出售者的產品或勞務,並以此區別於其他競爭者一個名字、術語、符號或圖案,或者其組合。
4.產品壽命周期是指一個新產品試製成功後,從投入市場銷售開始,到銷售成長發展,以至被市場淘汰為止的全過程所經歷的時間。
5.顧客讓渡價值:顧客總價值與顧客總成本之差。
四、簡答題(每題4分,共20分)
1、請問營銷觀念與推銷觀念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答:四個方面存在區別,即:(1)出發點:前者為目標市場,後者為企業;(2)中心:前者為顧客需求,後者為產品;(3)手段:前者為整合營銷,後者為推銷和促銷;(4)目的:前者為通過顧客滿意獲取利潤,後者為通過擴大銷售獲取利潤。
2、簡述危機處理原則:
快速反應的原則;真誠、坦率的原則;人道主義的原則;維護信譽的原則。
3、簡述選擇廣告媒體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答:選擇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主要有:
(1)商品的特性;
(2)消費者的媒體習性;
(3)媒體的傳播能力;
(4)媒體的費用;
(5)市場競爭狀況;
(6)國家的法律、法規等。
4、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答:(1)消費者文化背景;
(2)消費者社會背景;
(3)消費者個人特性;
(4)消費者心理因素。
5、簡述產業市場的主要特徵:
答:主要特徵有:購買者數量少,購買規模大;購買者集中;是引伸需求;需求缺乏彈性;
波動大;專業人員購買;等。
三、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20分)
1.目標市場,是企業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從滿足現實的或潛在的目標顧客的需求出發,並依據企業自身經營條件而選定的一個或為數不多的特定市場。/目標市場是企業產品和勞務的消費物件。/企業決定作為自己服務物件的有關市場(顧客群)
2.期望產品。即是指購買者在購買該產品時,期望得到的與產品密切相關的一整套屬性和條件。
3.產品組合是指一個企業提供給市場的全部產品線和產品專案的組合或結構。
4.市場定位:強調企業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與競爭者比較,應當處於什麼位置,使顧客產生何種印象和認識。或確立產品在目標市場消費者心目中的獨特位置.
5.需求導向定價法是一種以市場需求強度及消費者感受為主要依據的定價方法,包括認知價值定價法、反向定價法和需求差異定價法三種。
四、簡答題(每題4分,共20分)
1、試述品牌對生產者主要作用。
答:品牌對生產者的作用有:有助於促進產品銷售,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有助於保護品牌所有者的合法權益;有助於約束企業的不良行為,規范自己的營銷行為;有助於擴大產品組合。
2.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
答:(1)消費者文化背景;(2)消費者社會背景;(3)消費者個人特性;(4)消費者心理因素。
3.企業之所以積極開展各項贊助活動的主要目的.:
1)擴大知名度。舉辦贊助活動並通過新聞媒介的廣泛傳播,擴大組織的知名度。
2)增強信任度。通過贊助的手段證明組織的經濟實力,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通過贊助活動做廣告,增強廣告的說服力和影響;
3)提高美譽度。追求組織的社會效益和承擔組織的社會責任。關心和支援社會公益事業,表明組織為社會作出了貢獻,從而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
4.答:優點:(1)有利於新產品的銷售;
(2)有利於進行差異化定價;
(3)有利於進行價格調整;
(4)有利於資金的快速回收;
(5)有利於產銷平衡。
缺點:(1)如果定價太高,容易受到消費者的輿論批評,不利與市場開拓;
(2)如果定價太高,容易招致競爭者加入,導致市場競爭激烈,價格迅速下跌。
5.簡述企業目標市場戰略的三種模式。
答案要點:
1)無差異性營銷戰略,把整體市場看作一個大的目標市場,不進行細分,用一種產品、統一的
市場營銷組合對待整體市場。2)差異性市場營銷戰略,把整體市場劃分為若干需求與願望大致
相同的細分市場,然後根據企業的資源及營銷實力選擇部分細分市場作為目標市場,並為各目標市場制定不同的市場營銷組合策略。3)集中性市場戰略,將整體市場分割為若干細分市場後,只選擇其中某一細分市場作為目標市場。
市場營銷中的4P概念,產品、價格、渠道、促銷,這些在網上都有專門介紹的。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MBA、EMBA等經典商管課程均將市場營銷作為對管理者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組包含在內。
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市場營銷 [shì chǎng yíng xiāo]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作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MBA、EMBA等經典商管課程均將市場營銷作為對管理者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組包含在內。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1:美國市場營銷協會下的定義是:
營銷是創造、溝通與傳送價值給顧客,及經營顧客關系以便讓組織與其利益關系人(stakeholder)受益的一種組織功能與程式。
2:菲利普·科特勒下的定義強調了營銷的價值導向:
市場營銷是個人和集體通過創造產品和價值,並同別人進行交換,以獲得其所
市場營銷概念模型
需所欲之物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
3:而格隆羅斯給的定義強調了營銷的目的:
營銷是在一種利益之上下,通過相互交換和承諾,建立、維持、鞏固與消費者及其他參與者的關系,實現各方的目的。
所謂市場營銷,就是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旨在滿足消費需要、實現企業目標的商務活動過程,包括市場調研、選擇目標市場、產品開發、產品促銷等一系列與市場有關的企業業務經營活動
相對市場佔有率:相對市場佔有率即本企業某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與同行中最大競爭者的市場佔有率之比。 如果相對市場佔有率為0.1,表示該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為同行中領袖企業的10%,若為10,則表示企業的該項產品已為行業領袖且其市場佔有率為次強者的10倍。 相對市場佔有率,以1.0為界分為高,低兩個部分。 市場佔有率 又稱「市場份額」。是指企業商品銷售量(額)在同類行業商品銷售量(額)中所佔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它包括絕對市場佔有率和相對市場佔有率。通常說的市場佔有率一般系指絕對市場佔有率。計算公式如下: 企業某種商品的市場佔有率=(本企業某種商品銷售量/該種商品市場銷售總量)×100% 市場佔有率是分析企業競爭狀況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企業營銷狀況的綜合經濟指標。市場佔有率高,表明企業營銷狀況好,競爭能力強,在市場上佔有有利地位;反之,則表明企業營銷狀態差,競爭能力弱,在市場上處於不利地位。 所謂相對市場佔有率是指企業各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與同行業中最大的競爭對手的市場佔有率之比。
目標市場:所謂目標市場,就是指企業在市場細分之後的若干「子市場」中,所運用的企業營銷活動之「矢」而瞄準的市場方向之「的」的優選過程。
一般指中國巫山的巫山人或者非洲的能人。
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管理資訊系統、
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
消費者行為學、國際市場營銷、市場調查、基礎會計、
金融概論、企業銷售策劃、商業銀行實務、人力資源管理學、
市場調查與預測、分銷渠道管理、銀行營銷、現代推銷技術、
營銷創新、廣告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財政與稅收 總的科目是這些
一般只是從中選18門左右來學修夠學分就可以了
市場營銷策略是指企業為了滿足消費者及使用者的需求,在對市場、產品和消費者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企業的市場營銷組合,從而達到銷售商品,獲取利潤的目的。
場營銷策略是指企業為了擴大銷售,提高市場佔有率,而在對市場、產品和消費者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市場客戶的需求,對產品銷售活動進行全面策劃的過程。
被營銷的物件按著品牌企業的戰略目標,從而作出企業希望達到的行為模式。
市場營銷在不同的時期,要達到的目的各有不同,含義也不一樣。
例如:
在品牌初面世的時候,他主要是要你留下印象無論對生產企業,或者是企業旗下的品牌,不一定要你記得它的優缺點等等。這些企業營銷的目的是非常清晰的,目的就是讓某些人感受到這個企業、這個品牌的品質和使用這個品牌的優越感。
在品牌奠定一定基礎之後,他的目的主要就是品牌的延展,這里會衍生出功能、服務、功效等廣告形式,如:洗滌產品,無論新老品牌,都是將其品牌名稱、主要功能或者優惠等在一段廣告中表現出來。
在品牌的相對老化時,他的目的是製造新的市場沖擊,可以說,它們的目的就是在你心中換一個形象,而且在廣告中給你帶來全新的視角沖擊。
㈡ 09年自考市場營銷學名詞解釋10
451.文化網:是傳播共同價值觀和宣傳介紹模範人物形象的各種非正式的渠道。
452.市場營銷執行配置技能:是指市場營銷經理在職能、政策和方案三個層次上配置時間、資金和人員的能力,如確定究竟花多少錢用於展銷會等。
453.市場營銷執行互動技能:是指經理影響他人把事情辦好的能力。
454.市場營銷控制:是指管理者經常檢查市場營銷計劃的執行情況,看看計劃與實際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或沒有完成計劃,就要找出原因所在,並採取適當措施和正確行動,以保證市場營銷計劃的完成。
455.年度計劃控制:是指企業在本年度內採取控制步驟,檢查實際績效與計劃之間是否有偏差,並採取改進措施,以確保市場營銷計劃的實現。
456.全部市場佔有率:即以企業的銷售額佔全行業銷售額的百分比來表示的市場佔有率。
457.可大市場佔有率:即以企業的銷售額占企業所服務的市場的百分比來表示的市場佔有率。
458.可達市場:一是企業產品最適合的市場;二是企業市場營銷努力所及的市場。
459.相對市場佔有率(相對於三個競爭者):即以企業銷售額相對於的三個競爭者的銷售額總和的百分比來表示的市場佔有率。
460.相對市場佔有率(相對於市場領導競爭者):即以企業銷售額相對於市場領導競爭者的銷售額的百分比來表示的市場佔有率。
神漏461.顧客滲透率:是指從本企業購買某產品的顧客占該產品所有顧客的百分比。
462.顧客忠誠度:是指顧客從本企業所購產品占其所購同種產品總量的百分比。
463.顧客選擇性凱並:是指本企業一般顧客的購買量相對於其他企業一般顧客的購買量的百分比。
464.價格選擇性:是指本企業平均價格同所有其他企業平均價格的百分比。
465.銷售利潤率:是指利潤與銷售量之間的比率,表示每銷售100元使企業獲得的利潤,其公式是:銷售利潤率=本期利潤/銷售額×100%466.資產收益率:是指企業所創造的總利潤與企業全部資產的比率。其公式是: 資產收益率=本期利潤/資產平均總額×100%467.凈資產收益率:是指稅後利潤與凈資產所得的比率。其計算公式是: 凈資產收益率=稅後利潤/凈資產平均余額×100%468.凈資產:是指總資產減去負債總額後的凈值。
469.資產周轉率:是指一個企業用資產平均余額去除產品銷售收入凈額而得出的全部資產周轉率。其計算公式是:資產周轉率=產品銷售收入凈額/資產平均余額×100%470.存貨周轉率:是指產品銷售成本與存貨(指產品)平均余額之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100%471.資產收益率:是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的乘積。其公式是: 資產收益率=[產品銷售收入凈額/資產平均余額]×[稅後息前利潤/產品銷售收入凈額]×100%=資產周轉率×銷售利潤率×100%472.分銷效率控制:是對企業存貨水準、倉庫位置及運輸方式進行分析和改進,以達到配置並尋找運輸方式。
473.市場營銷戰略:是指企業根據自己的市場營銷目標,在特定的環境中,按照總體計劃所擬定的一系列行動方案。
474.戰略控制:是指市場營銷管理者採取一系列行動,使實際市場營銷工作與原計劃盡可能一致,在控制中通過不斷評審和信息反饋對戰略不斷修正。
475.市場營銷審計:是對一個企業市場營銷環境、目標、戰略、組織、方法、程序盯瞎跡和業務等進行綜合的、系統的、獨立的和定期性的核查,以便確定困難所在和各項機會,並提出行動計劃的建議,改進市場營銷管理效果。
476.市場營銷環境審計:市場營銷必須審時度勢。因此,必須對市場營銷環境進行分析,並在分析人口、經濟、生態、技術、政治、文化等環境因素的基礎上,制定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
477.市場營銷組織審計:主要是評價企業的市場營銷組織在執行市場營銷戰略方面的組織保證程度和對市場營銷環境的應變能力。
478.市場營銷職能審計:是對企業的市場營銷組合因素(即產品、價格、地點、促銷)效率的審計。
479.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480.營銷道德:是調整企業與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客觀經濟規律及法制以外製約企業行為的另一要素。
481.功利論:主要以行為後果來判斷行為的道德合理性,如果某一行為能給大多數人帶來幸福,該行為就是道德的,否則就是不道德的。強調行為的後果,並以此判斷行為的善惡。一種行為在善惡相抵後,凈善優於其他行動方案的功利,該項行為才是符合道德的。
482.功利:是指事物的內在價值或內在的善,而不是外在價值或外在的善。
483.內在的善:是指健康、快樂等非道德意義上的內在價值。
484.外在的善:是一種手段的善。
485.道義論:從處理事物的動機來審查,而不是從行動的後果來判斷是否具有道德,並且從直覺和經驗中歸納出某些人們應當遵守的道德責任和義務,以這些義務的履行與否來判斷行為的道德性。
486.相對主義論:認為,事物的對與錯以及某行為惡與善的判斷標准,因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而有差異。在某一個國家考慮的道德及道德標准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國家。不同國家文化的差異使企業倫理教育與倫理原則很不相同。
487.「大惡」:是指導致某個組織或個人喪失某些重要能力的行為。
488.「小惡」:是指雖對他人物質利益造成損害,但這種損害一般不會導致被害方喪失某些重要能力的行為。
489.「相稱理由」:指行為人所意欲的善的效果超過可能發生的但不為行為人所希望的惡的效果。
490.起始位置:是指具體到一個社會,社會中的每個人並不知道自己將來在社會上居於哪一個層次,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只有在不清楚自己是扮演富翁還是貧民的角色時,才能對社會成員的權利與義務作出一種合理安排。
491.自由原則:是指在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條件下,限度地使人們行使同樣平等的權利,盡可能地讓每一位成員享受更多的自由。
492.差異原則:是對自由原則的一種修正和補充,它要求任何社會的制度安排一方面應普遍適合社會每一位成員;另一方面又要使社會底層的人們獲得的利益,不應出現強者剝奪弱者而使弱者更弱的狀況。
493.價實:就要求企業必須依據產品成本、消費者的承受能力和競爭對手的狀況來制定價格,並把真實的價格信息提供給消費者。
494.垂直整合營銷渠道系統:是指由生產者、批發商和零售商組成的一體化整合營銷渠道系統。
495.傳統的營銷觀念:是通過各種強制性手段把商品強行賣給消費者,它體現了一種「推」式促銷觀念。
496.社會責任:是指某個組織有責任擴大其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和減少對社會的消極作用。
497.個人道德觀:是指用來指導個人行為的原則或規則。個人道德觀正確與否及其水平的高低,必然會影響企業營銷策略是否符合道德標准及營銷策略道德水準的高低。
498.企業價值觀:是指企業職工擁有共同性的價值觀念。它是在企業經營哲學指導下構成企業文化的基礎與核心,它決定企業的經營目標、企業的管理風格及企業的行為規范。
499.組織關系:是指在企業中,領導與員工、上級與下級、同事之間的關系。在這些諸多關系中要保持相互信任、履行相互的責任和義務等。
500.報酬制度:是指對經營者提供的一些有利條件,它減少障礙或提供報酬,從而影響營銷策略的道德性。報酬包括來自內部或外部的。
501.內部報酬:是指為他人做某事後的良好感覺。
502.外部報酬:是指在等價交換基礎上從他人那裡獲得自己想得到的有價值的東西,如獲得的提升和加薪、同事的贊揚等。
503.顧客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簡稱CRM):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接觸管理」(Contact Management),即專門收集整理顧客與企業相互聯系的所有信息,藉以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營銷效益。它既是一種市場導向的企業營銷理念,同時也是面向顧客優化市場、服務、銷售業務流程,增強企業部門間集成協同能力,加快顧客服務的響應速度,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的一整套解決方案。
504.交叉銷售(Cross Selling):是CRM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一般來講,交叉銷售是指藉助CRM,發現現有顧客的多種需求,並通過滿足其需求而銷售多種相關服務或產品的一種新興營銷方式。
505.綠色營銷:是指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為實現經濟利益、消費者需要和環境利益的統一而開展的市場營銷活動。廣義的綠色營銷是指企業營銷活動中體現的社會價值觀、倫理道德觀,充分考慮社會效益,既自覺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更自覺抵制各種有害營銷。狹義的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活動中,牟求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與環境利益的協調,既要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實現企業利潤目標,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態平衡。實施綠色營銷的企業,對產品的創意、設計和生產以及定價與促銷的策劃和實施,都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力求減少和避免環境污染,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維護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實現經濟與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506.整合營銷:是一種系統化的營銷方法,具有自身的指導理念、分析方法、思維模式和運作方式,是對抽象的、共性的營銷的具體化。它是一種通過對各種營銷工具和手段的系統化結合,根據環境進行即時性的動態修正,以使交換雙方在交互中實現價值增值的營銷理念與方法。
507.4C理論:強化了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營銷組合。
508.Consumer(消費者):指消費者的需要和慾望(The needs and wants of consumer)。
509.Cost(成本):指消費者獲得滿足的成本(Cost and value to satisfy consumer『s needs and wants)。
510.Convenience(便利):指購買的方便性(Convenience to buy)。
511.Communication(溝通):指與用戶的溝通(Communication with consumer)。
512.整合營銷傳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簡稱IMC):是指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以由外而內(Outside-In)的戰略觀點為基礎,為了與利害關系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以營銷傳播管理者為主體所展開的傳播戰略。
513.5R理論:20世紀末,美國西北大學唐·舒爾茨教授提出了整合營銷傳播的理念,認為應該用4C和5R來代替4P,他指出:對於營銷組織的的挑戰是更多的去理解他們的客戶和潛在客戶的需求,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營銷公司必須從原來營銷的4P理論轉移到5R理論。第一個R是Relevance(關聯),指客戶需要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而不是企業能生產或者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第二個R是Receptivity(感受),指客戶什麼時候想買或什麼時候從生產廠商那裡認知產品;第三個R是Responsive(反應),指當客戶產生需求時,企業如何去應對需求;第四個R是Recognition(回報),指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和美譽度;第五個R是Relationship(關系),指買方和賣方之間的長期互相促進的所有的活動。簡而言之,營銷活動必須從以產品為中心的方式轉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方式,這也是現代整合營銷傳播的精髓。
514.關系:是指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間的某種性質的聯系。在社會學上,關系是隨著人類社會的誕生而出現,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
515.關系營銷:是以系統論為基本思想,將企業置身於社會經濟的大環境中來考察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認為企業營銷乃是一個與消費者、競爭者、供應者、分銷商、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發生互動關系的過程,企業營銷活動的核心是建立並發展這些公眾的良好關系。關系營銷將建立與發展同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作為企業營銷的關鍵,把正確處理這些關系作為企業營銷的核心。
516.網路營銷:是指利用Internet技術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來達到開拓市場,增加盈利的目的的營銷過程。
㈢ 市場定位名詞解釋
市場定位名詞解釋:是指根據競爭者現有產品在市場上所處的地位和顧客對產品某些屬性的重視程度,塑造出本企業產品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或形象並傳遞給目標顧客,使該產品在細分市場上佔有強有力的位置。換言之,市場定位是塑造一種產品在細分市場的位置。
市場定位(marketing positioning): 市場定位也稱作「營銷定位」,是市場營銷工作者用以在目標市場(此處目標市場指該市場上的客戶和潛在客戶)的心目中塑造產品、品牌或組織的形象或個性(identity)的營銷技術。
對現有產品的再定位可能導致產品名稱、價格和包裝的改變,但是這些外表變化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產品在潛在消費者的心目中留下值得購買的形象。
對潛在產品的預定位,要求營銷者必須從零開始,使產品特色確實符合所選擇的目標市場。
㈣ 市場營銷學名詞解釋必考
1.市場:指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和銷售地點,嫌空燃包括實體和虛擬市場。
2.營銷:指企業通過各種手段滿足顧客需虧殲求並實現利潤的過程。
3.顧客:指直接購買和使用產品或服務的個人或組織。
4.產品:指能夠滿足顧客需求的實物或服務。
㈤ 市場營銷知識【2.市場營銷基礎知識(下)】
市場營銷基礎知識(二)
第3章 市場營銷環境
3.1 市場營銷環境的概念和特徵
3.1.1市場營銷環境的概念
市場營銷環境是指一切影響和制約企業營銷活動的外部力量和相關因素的集合,是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外部條件。企業的營銷環境由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構成,宏觀環境是指影響企業營銷活動的社會性力量與因素,包括人口、經濟、政治、自然、文化、科技等環境因素;微觀環境是指與企業的營銷活動直接相關的各種參與者,包括企業的供應商、營銷中介單位、顧客、競爭者、社會公眾以及企業內部環境。微觀環境直接影響和制約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也稱為直接營銷環境;宏觀環境通過微觀環境作用於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所以宏觀環境也稱為間接營銷環境。
3.1.2 市場營銷環境的特點
1.客觀性 2.差異性 3.相關性 4.動態性。 5.不可控性 6.企業對環境的能動性
3.1.3 分析市中族場營銷環境的目的
市場營銷環境的變化對企業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有兩種,一是指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新市場機會的產生,即營銷機會;二是指環境的變化對企業形成新的威脅,即環境威脅。 在現實生活中,機會和威脅往往同時並存。有時,表面上看是環境威脅,實際蘊藏了新的發展機會,如能源危機引起了對新能源的需求;工業和生活垃圾的增加污染了環境,從而產生了對垃圾處理技術的需求等。 營銷者的任務就在於通過營銷環境調研和分析,不失時機地抓住機會,減少威脅,採取對策,迎接挑戰。
3.1.4 分析市場營銷環境的方法―――SWOT法。
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常用的方法中,S代表企業的優勢(粗辯Strengths),W代表企業的劣勢(Weaknesses),O代表企業的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T代表企業面臨的外部威脅(Threats)。
將上述兩種矩陣圖結合起來分析,企業面臨的營銷機會和環境威脅有4種情況:
1.理想企業:高機會低威脅的企業2.風險企業:高機會高威脅的企業3.成熟企業:低機會低威脅的企業4.困難企業:低機會高威脅的企業
3.2 宏觀市場環境
宏觀市場環境由人口、經濟、政治法律、自然、社會文化、科技等六大要素組成。
3.2.1 人口環境
1.人口規模及增長速度
2.人口結構
3.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區間流動
3.2.2 經濟環境
1.消費者收入水平的變化
(1)個人可支配收入。(2)個人可任意支配收入。(3)家庭收入。
2.消費者支出模式的變化
3.消費者儲蓄和信貸的賣凳弊變化
除以上三種主要的經濟因素,企業的營銷活動還受其他一些因素的間接影響,主要有:
(1)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2)地區或行業的發展狀況。
3.2.3 政治法律環境
1.政治局勢
2.方針政策
3.法律法規
4.公眾利益團體
3.2.4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主要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自然物質環境、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等。
1.自然資源日益短缺
2.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也是企業開展營銷必須考慮的因素,
3.2.5 社會文化環境
1.教育水平
2.宗教信仰
3.風俗習慣
4.價值觀念
5.語言文字
6.審美觀念
3.2.6 科技環境
1.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的主要特點
(1)以微電子為標志的尖端技術發展迅速;
(2)生物工程技術應用於種植業、養殖業、制葯業等的速度加快;
(3)重視在新產品上採用最新科技成果;
(4)新技術的研發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
2.科技進步給市場營銷帶來的影響
(1)新產品開發周期大大縮短,產品更新換代加速。要求企業不斷進行技術革新,加速新產品的開發,同時增加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嚴守商業秘密;
(2)技術貿易的比重增大;
(3)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面臨的壓力更大;
(4)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費用低廉的優勢在國際經濟聯系中將削弱;
(5)交易方式、流通方式、促銷方式將向更加現代化方向發展;
(6)對企業的領導結構及人員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3.3 微觀市場環境
3.3.1 企業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包含兩個要素,其一為企業文化,其二為企業組織結構。
3.3.2 供應商
供應商是指向企業及其競爭者提供所需資源以生產其產品或服務的企業或個人。供應商對企業的營銷活動有很大影響。企業的營銷人員必須密切注意以下幾點:
(1)原材料的價格變動。(2)供貨來源的可靠性。供貨質量、供貨時間等都可能影響產品的正常交貨,不但使銷售受到影響,也會使公司喪失信譽。因此企業在尋找和選擇供應商時,首先,要充分考慮供應商的資信狀況,從中選擇有良好信用、供貨及時、價格合理、有質量保證的供應商;其次,企業要特別注意與主要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最後,企業必須使自己的供應商多樣化,不能過分依賴一家或少數幾家供應商,可以以一家或幾家為主要供應來源,同時兼顧其他供應商,這樣可以減少供應商對企業的制約。
3.3.3 營銷中介單位
營銷中介單位是協助企業促銷和分銷其產品給最終購買者的機構或組織,包括中間商、儲運公司、營銷服務機構、金融中介機構等。
1.中間商
中間商是幫助企業尋找顧客或直接與顧客交易的商業性企業,包括代理中間商和經銷中間商兩種類型。代理中間商不擁有商品的持有權,主要是促進買賣,獲得傭金,它包括代理人、經紀人和製造商代表。經銷中間商對經營的商品擁有所有權,主要包括批發商、零售商和其他再售商。
2.儲運公司
儲運公司是協助企業儲存並把貨物從產地運往銷售目的地的企業。包括倉儲公司和運輸公司。倉儲公司負責儲存並保管要運送到下一站的貨物。運輸公司包括鐵路、公路、航空、貨輪等貨運公司,負責貨物的異地運輸。生產企業要在權衡成本、時間和安全等因素後,選擇成本效益最佳的運輸方式,否則就會在儲運過程中由於過度破損或延誤到達等問題給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損失。
3.營銷服務機構
營銷服務機構是協助企業選擇最恰當的市場,幫助企業向目標市場推銷產品的單位。主要包括市場調研公司、廣告公司、各種廣告媒體和營銷咨詢公司等,他們幫助企業推銷產品、開拓市場、進行公關策劃等活動。企業對其選擇時,需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質量、價格、創造力等方面進行有效評估後再做抉擇。
4.金融中介機構
金融中介機構主要指為企業提供融資和投資服務的銀行、信用公司、保險公司等。多數企業都要依賴金融中介機構來融通資金,加速資金周轉。而資金成本的高低、籌資渠道的是否暢通,又直接影響企業的營銷活動,因此企業必須與金融中介機構建立密切的聯系。
3.3.4 顧客
按照顧客的類型和購買動機可以將顧客分為4類:
1.消費者 2.生產者3.中間商4.政府
企業應該針對不同的顧客群,根據其類型、需求特點、購買動機等來提供不同的產品或服務,選擇相應的營銷策略。
3.3.5 競爭對手
。一般來講,企業面臨著4個層次的競爭對手。
1.品牌競爭者 最直接而明顯的競爭者,是指產品相同、規格、型號也相同,但品牌不同的競爭者。
2.品種競爭者 較品牌競爭者深一層次的競爭者,是指生產同種產品但規格、型號、式樣不同的競爭者。
3.品類競爭者 更深層次的競爭者,指提供能夠滿足同種需求的不同產品的競爭者。
4.潛在需求競爭者 最深層次的競爭者,是指提供不同產品以滿足不同需求的競爭者,即與自己爭奪同一顧客購買力的競爭者。
因此企業在營銷活動過程中,僅考慮消費者的需求是不夠的,還要考慮在同一目標市場內競爭者的數量、競爭地位及其營銷策略,找到能與競爭對手抗衡的最佳營銷策略,力求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3.3.6 社會公眾
社會公眾是指對企業實現目標的能力具有實際或潛在興趣和影響力的一切群體和個人,主要有以下7類: 1.金融組織 2.傳播媒介 3.政府部門 4.群眾團體 5.當地公眾
6.一般公眾 7.內部公眾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中國聯通的外部環境分析
案例(二) 市場營銷環境案例分析:家樂福敗走香港
【拓展視野】 中國在線零售商的市場營銷環境分析
第4章 目標市場的選擇
4.1 市場細分化
概念――市場細分――――這種劃分並非指對地區的分片或產品分類。
4.1.1 市場細分化是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的產物
1.大量市場營銷
2.產品差異市場營銷
3.目標市場營銷
4.1.2 市場細分化和目標營銷的作用
1.有利於了解和發現市場機會
2.有利於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
3.有利於制定適當的營銷組合策略,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目標市場上
4.1.3 市場細分的原則
1.可衡量性
2.可接近性
3.可盈利性
4.可實施性
4.1.4 市場細分的依據
1.消費者市場細分的依據
(1)地理細分
(2)人口細分
(3)心理細分
(4)行為細分 ①購買時機 ②尋求利益 ③使用狀況 ④使用頻率 ⑤忠誠程度 ⑥待購階段 ⑦態度細分
2.產業市場細分的依據
(1)最終用戶
(2)顧客規模
(3)客戶的經營狀況
(4)采購方式
(5)影響訂貨的因素
4.2 目標市場的選擇
4.2.1 目標市場的概念及選擇程序
市場細分的目的是有效地選擇並進入目標市場。所謂目標市場,就是企業依據自身條件決定要進入的那個市場,也就是擬為之服務的特定顧客群。為了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企業必須細分市場,並且根據自己的目標、資源、特點等,決定進入哪個市場,為哪個市場服務,即選擇目標市場。
4.2.2 作為目標市場的條件
1.有適當的規模和需求
2.有一定的購買力
3.競爭者未完全控制
4.企業有能力經營
4.2.3 目標市場策略
1.無差異營銷策略
2.差異性營銷策略
3.集中營銷策略
上述3種市場戰略各有利弊,適用於不同的情況。一般來說,在選擇戰略時,要考慮以下因素:
1.企業資源
2.產品的情況
(1)產品本身差異性的大小。差異性很小的產品,可實行無差異營銷;差異性大的產品應實行差異性營銷或集中營銷。
(2)產品生命周期的階段。
3.市場情況
如果市場上所有顧客在同一時期偏好相同,購買的數量相同,並且對營銷刺激的反應相同,則為「同質市場」,可實行無差異營銷;反之,為「異質市場」,實行差異性營銷。
4.競爭者的戰略
4.3 市場定位
4.3.1 市場定位的基本概念
市場定位是指為了適應消費者心目中某一特定的看法而設計企業產品、服務及其營銷組合的行為,包括企業定位、產品定位、服務定位等。 定位行為的對象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可能成為該產品消費者的心理。換言之,定位行為就是公司給產品在可能的顧客心目中確定一個恰當的位置。例如,「麥當勞」是全球化快餐店;「海爾」是國產高質量電器。
4.3.2 市場定位的依據
(1)以產品質量、價格或服務定位
(2)以使用者類型定位
(3)以使用場合或特殊功能定位
(4)以區別於競爭者的不同屬性定位
4.3.3 市場定位的步驟
企業市場定位工作一般包括3個步驟:(1)通過市場調研,確認潛在的競爭優勢;(2)准確地選擇競爭優勢;(3)有效地、准確地向市場傳遞定位信息。
競爭優勢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同樣條件下比競爭者定出更低的價格;二是提供更多的特色以滿足顧客的特定需要。這樣,就能在市場上占據有利的競爭地位。
總之,企業在市場細分和目標市場選擇上的基本戰略,決定了它的競爭者是誰;同時,准確選擇自己的競爭優勢,為企業進行市場定位,最後依據自身的定位做出相應的營銷決策。
4.3.4 市場定位的分類
1.初次定位
2.重新定位
3.對峙定位
4.迴避定位
【案例分析】 江崎糖業公司功能型泡泡糖一舉成功
【拓展視野】 利益細分變數研究與消費者市場細分
㈥ 《市場營銷學》名詞解釋完全版(3)
101.可知橡隨意支配個人收入:是指可支配個人收入減去消費者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固定支出(如房租、保險費、分期付款、抵押貸款)所剩下的那部分個人收入。
102.消費者信貸:就是消費者憑借信用先取得商品使用權,然後按期歸還貸款。
103.知識經濟:是以不斷創新和對這種知識的創造性應用為主要基礎而發展起來的。它依靠新的發展、發明、研究、創新的知識,是一種知識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經濟。它以不斷創新為特色,新的超過舊的,舊的退出市場喪失效用,新的佔領市場獲得超額價值。這個創新過程是急速旋轉、異常快捷、沒有終止的。
104.知識管理:是對企業知物猛搜識資源進行管理,使每一個員工都能限度地貢獻其積累的知識,實現知識共享的過程。
105.政治和法律環境:是那些強制和影響社會上各種組織和個人的法律、政府機構和壓力集團。
106.社會文化:主要指一個國家、地區的民族特徵、價值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教育水平、語言文字等要素的總和。
107.主體文化:是指在凝聚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過程中占據支配地位的文化,包括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
108.次級文化:是在主體文化支配下所形成的文化分支,包括種族、地域、宗教等。
109.價值觀念:是指人們對社會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態度和看法。
110.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也是一定社會調整個人與社會之間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111.消費習俗:指歷代傳遞下來的一種消費方式,是風俗習慣的一項重要內容。
112.消費者市場(第五章):是指所有為了個人消費而購買物品或服務的個人和家庭所構成的市場。
113.社會階層:是指一個社會中具有相對的同質性和持久性的群體,它們是按等級排列的,每一階層的成員具有相似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
114.參照群體:是指那些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看法和行為的群體。
115.直接參照群體:又稱為成員群體,即某人所屬的群體或與其有直接關系的群體。成員群體又分為首要群體和次要群體兩種。
116.首要群體:是指與某人直接、經常接觸的一群人,一般都是非正式群體,如家庭成員、親戚朋友、同事、鄰居等。
117.次要群體:是對其成員影響並不頻繁但一般都較為正式的群體,如宗教組織、職業協會等。
118.間接參照群體:是指某人的非成員群體,即此人不屬於其中的成員,但又受其影響的一群人。這種參照群體又分為嚮往群體和厭惡群體。
119.嚮往群體:是指某人推崇的一些人或希望加入的集團,例如體育明星、影視明星就是其崇拜者的嚮往群體。
120.厭惡群體:是指某人討厭或反對的一群人。一個人總是不願意與厭惡群體發生任何聯系的,在各方面都希望與其保持一定距離。
121.生活方式:是一個人在世界上所表現的有關其活動、興趣和看法的生活模式。
122.個性:是一個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徵,它導致了一個人對其所處環境的相對一致和持續不斷的反應。
123.動機:是一種升華到足夠強度的需要,它能夠及時引導人們去探求滿足需要的目標。
124.知覺:是指個人選擇、組織並解釋信息的投入,以便創造一個有意義的過程。它不僅取決於刺激物的特徵,而且依賴於刺激物同周圍環境的關系以及個人所處的狀況。
125.選擇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諸多刺激中僅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126.選擇性扭曲:是指人們有選擇地將某些信息加以罩歷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
127.選擇性保留:是指人們傾向於保留那些與其態度和信念相符的信息。
128.感覺:是指通過視、聽、嗅、味、觸五種感官對刺激物的反應。隨著感覺的深入,人們將感覺到的材料通過大腦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得到知覺。
129.學習:是指由於經驗而引起的個人行為的改變。
130.驅使力:是指存在於人體內驅使人們產生行動的內在刺激力,即內在需要。心理學家把驅使力分為原始驅使力和學習驅使力兩種。
131.原始驅使力:指先天形成的內在刺激力,如飢、渴等。
132.學習驅使力:指後天形成的內在刺激力,如驕傲、貪婪等。
133.刺激物:是指可以滿足內在驅使力的物品。比如,人們感到飢渴時,飲料和食物就是刺激物。
134.誘因:是指刺激物所具有的能驅使人們產生一定行為的外在刺激,可分為正誘因和負誘因。
135.正誘因:指吸引消費者購買的因素。
136.負誘因:指引起消費者反感或迴避的因素。
137.反應:是指驅使力對具有一定誘因的刺激物所發生的反射行為。
138.強化:是指驅使力對具有一定誘因的刺激物發生反應後的效果。
139.信念:是指一個人對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描述性思想。
140.態度:是指一個人對某些事物或觀念長期持有的好與壞的認識上的評價、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動傾向。態度的基本特性是持久性和廣泛性。
141.持久性:指一種態度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不變。
142.廣泛性:是指一種態度適用於所有同類事物,而不僅僅是用於單一事物。
143.發起者:即首先提出或有意想購買某一產品或服務的人。
144.影響者:即其看法或建議對最終決策具有一定影響的人。
145.決策者:即對是否買、為何買、如何買、何處買等有關決策作出安全或部分最後決定的人。來源:www.examda.com
146.購買者:即實際采購人。
147.使用者:即實際消費或使用產品或服務的人。
148.習慣型購買行為:是指對於價格低廉、經常購買、品牌差異小的產品,消費者不需要花時間選擇,也不需要經過收集信息、評價產品特點等復雜過程的最簡單的消費者購買行為類型。
149.變換型購買行為:是指對於品牌差異明顯的產品,消費者不願花長時間來選擇和估價,而是不斷變換所購產品的品牌的消費者購買行為類型。
150.協調型購買行為:是指對於品牌差異不大的產品,消費者不經常購買,而購買時又有一定的風險,所以,消費者一般要比較、看貨,只要價格公道、購買方便、機會合適,消費者就會決定購買;購買以後,消費者也許會感到有些不協調或不夠滿意,在使用過程中,會了解更多情況,並尋求種種理由來減輕、化解這種不協調,以證明自己的購買決定是正確的消費者購買行為類型。
㈦ 《市場營銷學》名詞解釋完全版(9)
401.物流系統:是以盡可能低的物流總成本,提供盡可能優良的客戶服務的機制。一般來說,只有在系統的客戶服務水平決定之後,物流的方式和成本行為才是現實可行的。
402.訂購前置時間:就是自訂購單發出到接到物品所需要的平均時間。
403.使用率: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顧客的平均購買數量。
404.服務水平:是指企業希望從存貨中直接用來完成顧客訂單的百分比。
405.促銷或促進銷售:是企業通過人員推銷或非人員推銷的方式,與潛在顧客進行信息溝通,引發並刺激顧客的購買慾望,使其產生購買行為的活動和過程。
406.編碼:是發送者將要發送的信息我成特定的文字、圖像、符號的過程。
407.解碼:是接收者將接收到的我信息還原為語義並理解其意義的過程。
408.反饋:是接收者將接收的狀況返回給發送者的過程,沒有反饋,發送者便不知道接收的狀況。
409.噪音:是干擾信息傳遞和反饋的各種因素,如虛假信息、競爭者的干擾。
410.促銷組合:是指企業根據促銷的需要,對廣告、銷售促進、宣傳與人員推銷等各種促銷方式進行的適當選擇和配合。
411.推式策略:是指利用推銷人員與中間商促銷將產品推入銷售渠道,是指生產者將產品積極推到批發商手上,批發商又積極地將產品推給零售商,零售商再將產品推向消費者。
412.拉式策略:是指企業針對最後消費者,花費大量的資金從事廣告及消費者促銷活動,以增進產品的需求。如果做得有效,消費者就會向零售商要求購買該產品,於是拉動了整個銷售渠道系統,零售商會向批發商要求購買該產品,而批發商又會向生產者要求購買該產品。
413.廣告:是由明確的發起者以公開支付費用的做法,以非人員的任何形式,對產品、服務或某項行動的意見和想法等的介紹。企業的廣告目標主要有提供信息、誘導購買、提醒使用等。
414.量力而行法:這種方法即企業確定廣告預算的依據是他們所能拿得出的資金數額。也就是說,在其他營銷活動都優先分配給經費之後,尚有剩餘者再供廣告之用。
415.銷售百分比法:這種方法即企業按照銷售額(銷售實績或預計銷售額)或單位產品售價的一定百分比來計算和決定廣告開支。
416.競爭對等法:這種方法指企業比照競爭者的廣告開支來決定本企業廣告開支多少,以保持競爭上的優勢。在市場營銷實踐中,不少企業都喜歡根據競爭者的廣告預算來確定自己的廣告預算,造成與競爭者旗鼓相當、勢均力敵的對等局勢。
417.目標任務法:明確地確定廣告目標;決定為達到這種目標而必須執行的工作任務;估算執行這種工作任務所需的各種費用,這些費用的總和就是計劃廣告預算。上述確定廣告預算的方法,就是目標任務法。
418.網路廣告:企業可通過兩種主要方式野纖作廣告:一是建立公司自己的網路地址,即以打頭的字元串;二是像常規的廣告一樣,向某個網上的出版商購買一個廣告空間
419.廣告效果:是指廣告接受者的反應情況。由於廣告接受者的反應是多方面的,於是就形成了不同類別的廣告效果。
420.歷史分析法:運用回歸分析的方法,將歷企業的銷售與廣告支出聯系起來,進行相關分析,藉以測量廣告支出對產品銷售的影響。
421.實驗分析法:在不同的地區投放不同之處水平的廣告,觀察不同廣告支出對促進產品銷售的影響。
頌脊脊422.人員推銷:是指企業通過派出銷售人員與一個或一個以上可能成為購買者的人交談,作口頭陳述,以推銷商品,促進和擴大銷售。野滲
423.人員推銷策略:是指企業根據外部環境變化和內部資源條件設計和管理銷售隊伍的經濟過程。
424.銷售百分比法:企業根據歷史資料計算出銷售隊伍的各種耗費占銷售額的百分比以及銷售人員的平均成本,然後對未來銷售額進行預測,從而確定銷售人員的數量。
425.分解法:這種方法是把每一位銷售人員的產出水平進行分解,再同銷售預測額相對比,就可判斷銷售隊伍的規模大小。
426.推銷工作安排:是指銷售努力分配,即在銷售隊伍規模既定的條件下,銷售人員如何在產品、顧客和地理區域方面分配時間和資源。
427.傭金制度:是指企業按銷售額或利潤額的大小給予銷售人員固定的或根據情況可調整比率的報酬。
428.銷售促進:是指除了人員推銷、廣告、宣傳以外的、刺激消費者購買和經銷商效益的各種市場營銷活動,如陳列、演出、展覽會、示範表演以及其他推銷努力
429.宣傳:是指發起者無需花錢,在某種出版媒體上發布重要商業新聞,或者在廣播、電視中和銀幕、舞台上獲得有利的報道、展示、演出,用這種非人員形式來刺激目標顧客對某種產品、服務或商業單位的需求。
430.市場營銷戰略:是指為實現計劃目標而採用的主要市場營銷方法。
431.市場營銷計劃:是指在研究目前市場營銷狀況(包括市場狀況、產品狀況、競爭狀況、分銷狀況和宏觀環境狀況等),分析企業所面臨的主要機會與威脅、優勢與劣勢以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財務目標與市場營銷目標、市場營銷戰略、市場營銷行動方案以及預計損益表的確定和控制。
432.市場營銷組織:是指企業內部涉及市場營銷活動的各個職位及其結構。
433.職能型組織:這是最古老也最常見的市場營銷組織形式。它強調市場營銷各種智能如銷售、廣告和調研等的重要性。
434.產品型組織:是指在企業內部建立產品經理組織制度,以協調職能型組織中的部門沖突。
435.市場型組織:是指許多企業都在按照市場系統安排其市場營銷機構,使市場成為企業各部門為之服務的中心。
436.地理型組織:如果一個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面向全國,那麼它會按照地理區域設置其市場營銷機構。
437.金字塔型: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組織結構形式。它由經理至一般員工自上而下建立起垂直的領導關系,管理幅度逐步加寬。
438.矩陣型組織:是職能型組織與產品型組織相結合的產物,它是以原有的以直線指揮系統為職能部門組成的垂直領導系統為基礎,又建立了一種橫向的領導系統,兩者結合起來就組成一個矩陣。
439.小組制:企業為了完成某個跨部門的一次性任務(如產品開發),從各部門抽調人員組成由經理領導的工作組來執行該項任務,小組的有關人員一般受本部門和小組負責人的共同領導。任務完成後,小組撤銷,其成員回到各自的崗位。這種臨時性的矩陣型組織又叫小組制。
440.職位類型:每個職位的設立都必須與市場營銷組織的需求以及內部條件相吻合。
441.職位層次:是指每個職位在組織中地位的高低。
442.職位數量:是指企業建立組織職位的合理數量。
443.分權化程度:即權力分散到什麼程度才能使上下級之間更好地溝通。
444.管理寬度:即每一個上級所能控制的下級人數。:
445.市場營銷執行:是將市場營銷計劃轉化為行動方案的過程,並保證這種任務的完成以實現計劃的既定目標。
446.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內部全體人員共同持有和遵循的價值標准、基本信念和行為准則。企業文化對企業經營思想和領導風格,對職工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企業文化包括企業環境、價值觀念、模範人物、儀式、文化網五個要素。:來源:www.examda.com
447.企業環境:是形成企業文化的外界條件,包括一個國家、民族的傳統文化,也包括政府的經濟政策以及資源、運輸、競爭等環境因素。
448.價值觀念:是指企業職工共同的行為准則和基本信念,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
449.模範人物:是共同價值觀的人格化,是職工行為的楷模。
450.儀式:是指為樹立和強化共同價值觀,有計劃進行的各種例行活動,如各種紀念、慶祝活動等。
㈧ 市場營銷的名詞解釋
市場營銷(Marketing),又稱作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MBA、EMBA等經典商管課程均將市場營銷作為對管內理容者進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塊包含在內。
市場營銷是在創造、溝通、傳播和交換產品中,為顧客、客戶、合作夥伴以及整個社會帶來經濟價值的活動、過程和體系。主要是指營銷人員針對市場開展經營活動、銷售行為的過程。
市場營銷研究對象
早期研究對象:早期市場營銷的研究主要局限於商品的流通領域,而商品一旦到達消費者手中即進入到消費領域以後的問題,則不屬於市場營銷學的研究對象,顯然,這是一種早期的、過時的市場營銷概念。
市場營銷研究內容
營銷原理:包括市場分析、營銷觀念、市場營銷信息系統與營銷環境、消費者需要與購買行為、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等理論。
營銷實務:由產品策略、定價策略、分銷渠道策略、促銷策略、市場營銷組合策略等組成。
營銷管理:包括營銷戰略、計劃、組織和控制等。
特殊市場營銷:由網路營銷、服務市場營銷和國際市場營銷等組成。
㈨ 09年自考市場營銷學名詞解釋07
301.改變包裝策略:是指當某種產品銷路不暢或長期使用的一種包裝時,企業可以改變包裝設計、包裝材料,使用新的包裝。
302.產品生命周期:是指產品從進入市場到退出市場所經歷的市場生命循環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介紹期(或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303.創意:就是開發新產品的設想。
304.甄別創意:取得足夠的創意之後,要對這些創意加以評估,研究其可行性,並挑選出可行性較強的創意,這就是甄別創意。
305.產品創意:是指企業從自己的角度考慮能夠向市場提供的可能產品的構想。
306.產品概念:是指企業從消費者的角度對這種創意所做的詳盡的描述。
307.產品形象:是消費者對某種現實產品或潛在產品所形成的特定形象。
308.產品概念試驗:就是用文字、圖畫描述或用實物將產品概念展示於目標顧客面前,觀察他們的反應。
309.何時推出新產品:是指企業要決定在什麼時間將新產品投放市場最適宜。
310.何地推出新產品:是指企業要決定在什麼地方(如某一地區、某些地區、全國市場或國際市場)推出新產品最適宜。
311.向誰推出新產品:是指企業要把它的分類和促銷目標面向秀的顧客群體。
312.如何推出新產品:是指企業管理部門要制定開始投放市場的營銷策略。
313.新產品採用過程:是指消費者個人由接受創新產品到成為重復購買者的各個心理階段。
314.相對優勢:即創新產品被認為比原有產品好悔型正。
315.適用性:即創新產品與消費者行為及觀念的吻合程度。
316.復雜性:即認識創新產品的困難程度。
317.可試性:即創新產品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試用。
318.明確性:指創新產品在使用時,是否容易被人們觀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說明和示範。
319.認識不和諧: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認識互不一致或者其中某種認識與一個人的行為相抵觸所產生的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
320.新產品擴散:是指新產品上碧悔市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採用的過程。也就是說,新產品上市後逐漸地擴張到其潛在市場的各個部分。
321.新產品擴散過程管理:是指企業通過採取措施使新產品擴散過程符合既定營銷目標的一系列活動。
322.成本函數:反映產品成本C與產量Q之間的關系。C=f (Q)
323.總固定成本(TFC):是一定時期內產品固定投入成本的總和。
324.總可變成本(TVC):是一定時期內產品可變投入成本的總和。
325.總成本(TC):是總固定成本和總可變成本之和。
326.平均成本(AC):是指平均單位產品的成本。在短期平均成本中,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和平均總成租斗本三個成本要素。
327.平均固定成本(AFC):是總固定成本被產品總量均分的份額。
328.平均可變成本(AVC):是可變總成本被產品總量均分的份額。
329.平均總成本(ATC):是產品總成本被產品總量均分的份額。
330.邊際成本(MC):是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相應增加的單位成本。
331.規模效益:是指各種生產要素都等比例增加時,對產量變動的影響程度。如果企業的產出增加大於投入增加,則企業支出會使規模效益增加;如果企業的產出增加小於投入增加,則企業規模效益會減少;如果產出與投入以同樣的比例增加,則規模效益不變。
332.需求彈性:因價格與收入等因素而引起的需求的相應的變動率叫做需求彈性。
333.需求的收入彈性:是因收入變動而引起的需求的相應的變動率。
334.需求的價格彈性:反映需求量對價格的敏感程度,如果以需求變動的百分比與價格變動的百分比之比值來計算,那麼價格變動百分之一會使需求變動百分之幾。
335.需求的交叉彈性:反映各產品項目之間相互影響的程度,是指一項產品的價格變動影響其它產品項目銷售量的變動的程度。
336.替代性需求關系:是指在購買者實際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某項產品價格的小幅度變動將會使其關聯產品的需求量出現大幅度的變動。
337.互補性需求關系:是指在購買者實際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雖然某項產品價格大幅度地變動,但其關聯產品的需求量並不發生太大變化。
338.壟斷競爭:是一種介於完全競爭和純粹壟斷之間的市場形勢,既有壟斷傾向,同時又有競爭成分,因而壟斷競爭是一種不完全競爭。
339.寡頭競爭:是競爭和壟斷的混合物,也是一種不完全競爭。
340.純粹壟斷:(或完全壟斷)是指一個行業中某種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完全由一個賣主經營和控制。
341.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指按照單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來確定產品銷售價格。P=C(1+R)
342.目標定價法:是指根據估計的總銷售收入(銷售額)和估計的產量(銷售量)來確定價格。
343.認知價值定價法:就是企業根據購買者對產品的認知價值來確定價格的方法。
344.反向定價法:是指企業依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終銷售價格,計算自己從事經營的成本和利潤後,逆向推算出產品的批發價和零售價。
345.隨行就市定價法:是指企業按照行業的平均現行價格水平來定價。
346.投標定價法:通常採用公開招標的辦法,即采購機構(買方)在報刊上登廣告或發出函件,說明擬采購商品的品種、規格、數量等具體要求,邀請供應商(賣方)在規定的期限內投標。
347.現金折扣:這是企業給那些當場付清貨款的顧客的一種減價。
348.數量折扣:這種折扣是企業給那些大量購買某種產品的顧客的一種減價,以鼓勵顧客購買更多的貨物,因為大量購買能使企業降低生產、銷售、儲運、記賬等環節的成本費用。
349.功能折扣:這種價格折扣又叫貿易折扣,是製造商給某些批發商或零售商的一種額外折扣,促使他們願意執行某種市場營銷功能(如推銷、儲存、服務)。
350.季節折扣:這種價格折扣是企業給那些過季商品或服務的顧客的一種減價,使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在一年四季保持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