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近三年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近三年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3-09-07 13:16:21

市場營銷管理案例的分析

自80年末以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案例分析行業在中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管理案例的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管理案例的分析一:
萬商購:與物流獨立而統一的B端電商

如同C端電商的發展一樣,B端電商的演進也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山東省煙台市的流通電商平台——萬商購,可謂牢牢抓住了當下新興的電商機遇,為新一輪的經銷商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範本與平台。

從物流到平台,二者相輔相成

萬商購是一個以經銷商和零售店為主體的B2B流通電商平台,目前輻射山東省煙台市區的5個區。簡單來說,零售店在萬商購的平台上選擇各大經銷商的貨物下訂單,而各大經銷商的貨物由萬商購統一倉儲、統一裝車、統一配送。

但是,萬商購何來?

1992年,經歷了國有企業改制私營企業的益商物流是萬商購掌舵人劉忠民的第一個項目,改制後的益商物流有兩大優勢:一是財務優勢,二是倉管優勢。

因為國有 企業管理 體制完善的財務賬本流水,劉忠民得到了銀行1000萬元的支持。從1992年到2002年,益商物流的營收增加了5億元左右。於是在2002年以後,劉忠民買下了100畝土地,建立了一個10萬平方米的倉儲基地(由於是立體貨架,相當於普通倉庫的35萬平方米),這也是整個煙台市最大的一個。

有了這個基礎,劉忠民就與浪潮軟體合作,建立了如今的萬商購這一線上平台,定位做專業的集中倉儲、共同配送。

由此可見,萬商購有著以下兩大價值點:一是電商平台,在強大的ERP企業管理軟體之下,零售店可以在手機上用APP或者掃碼下單,方便快捷;二是倉儲物流,零售店在萬商購的線上平台購貨,通過益商物流強大的倉儲和配送能力給他們配送,一天兩次,上午下午各配送一次。

扁平化模式搶占客戶市場

目前,入駐萬商購的經銷商有300家左右,占煙台市整個商貿市場的15%-20%。通過扁平化的系統模式,萬商購在逐步搶占更大的客戶市場。

煙台市共有9000多家商店,如果經銷商要分別送貨到這些商店,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於是經銷商便會通過各個小區形成二批商,而二批商要進行重復的裝車、重復的倉儲和重復的配送,所以這樣一來費用成本就會相當高。

而通過萬商購的平台,貨物通過後台的物流體系直接就送到商店裡了,這樣就給經銷商省去了換乘環節10%的費用,而這10%的費用是非常巨大的。

除此以外,因為萬商購實行集中倉儲和集中配送,所以這樣一來還可為經銷商節省70%的物流費用。按照劉忠民的說法,物流費用占經銷商總成本約70%,集中倉儲配送能夠節省70%的費用,那經銷商的總費用便可以節省約一半。

而萬商購的贏利模式也很簡單,除了收取3%的平台管理費用之外,在扁平化的管理與集約式的配送模式下,萬商購後台的倉儲配送費用也比市場上便宜一半左右。

除了目前既有的300多家經銷商夥伴,劉忠民說道:「其實這些年經銷商都做得很苦,掙錢也很難,投融資賠錢賠得連社會信譽也都搞沒了,所以他們小心謹慎,不會輕易轉型這也是一種現象。」

在劉忠民看來,這也更體現了社會分流的二八法則——20%的人向前走,80%的被淘汰。對萬商購而言,是要做那1%去引領20%的人向前走。誰都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也一定會淘汰一大批人,否則就不會進步。

對於經銷商而言,萬商購就是一個平台,一個管理者的平台軟體,而這個模式的重點是益商物流。如果經銷商選擇萬商購這一模式,那麼就目前而言,可能在全國都不算陌生。也許在某一個城市裡就會有幾千家在做,但現在很多幾乎都要倒閉了。

為什麼?因為這一模式表面只是冰山上凸起的一角,而冰山下真正的根基是物流配送體系。

對於目前B端電商的異軍突起,尤其是京東、淘寶的半路截殺,這都說明了B端電商的模式是非常正確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而那些還在愁容中觀望的經銷商,也是時候 反思 和改變了。
市場營銷管理案例的分析二:
阿薩姆小奶茶:老樹開新花,情懷不配搭

2015年整個飲料行業狀況都不是特別理想,很多企業推陳出新以挽頹勢,但是效果都不顯著,統一的新品阿薩姆小奶茶慢慢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這個小奶茶以其呆萌的形象示人,以高端價位入市,去年6月陸續在北、上、廣地區試水。

近日,筆者在超市看到了這個 傳說 中的萌物,看見真身之後,試了一下味道,不由得想:這個小奶茶上市都大半年了,一直不溫不火,其中還是有一些原因的。

產品定位:賣情懷難引消費者共鳴

先說口味。統一在2009年10月就已經推出了PET500ml的阿薩姆奶茶,2014年9月阿薩姆奶茶正式更名為「統一晴藍阿薩姆奶茶」。500ml的阿薩姆奶茶味道特別,濃濃的奶味加上茶香,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在市面上越來越流行。這次,這個小奶茶延續了阿薩姆的味道,基本上沒有變化,口感和500ml瓶裝奶茶是一樣的。

在產品定位方面,阿薩姆小奶茶主打情感牌,回憶小時候的味道,還原奶茶最原始的風味,想要消費者認同「阿薩姆小奶茶=簡單奶+茶」。

很顯然,阿薩姆小奶茶是想賣情懷,但是這個情懷比較陳舊,沒什麼新意,現在很多產品都講究返璞歸真,回到最純粹最簡單,可是就奶茶品類而言,這個定位很難引起共鳴。像蒙牛純甄牛奶,在這個方向上發展得就比較好。牛奶這個產品在小時候是經常出現的,用這種產品定位來做牛奶,引起消費者共鳴就相對比較容易。

消費群定位:跨度太大,群體定位不準確

阿薩姆小奶茶主流消費群定位在18—30歲的年輕時尚群體。在筆者看來,這個消費群的跨度其實是比較大的,18歲左右的年輕人是「95後」,30歲左右的年輕人那就是「85後」了。「95後」的年輕人和「85後」的年輕人其實是有代溝的,他們的消費觀也不盡相同。

「95後」一代是有鮮明自我意識的一代,雖然注重個性、注重娛樂、注重享受當下的快樂,但是相比於「85後」的沖動消費和強烈的品牌意識,「95後」認為價格與品質並重,可謂精明實在的「經濟人」。

在消費上,「95後」會從價格、品質、外觀、實用等多重維度考量一款商品是否物有所值。他們雖說也看重品牌,但其心中的品牌更多意味著商品的綜合得分一定要高。「95後」對品質的認知是通過品牌和價格來完成的,也可以說,「95後」的消費頗有點理性消費的意思。

綜合價格、品質和外觀整體而言,阿薩姆小奶茶有點不倫不類。實用比不上500ml的阿薩姆奶茶,品牌個性比不上小茗同學,唯一的亮點可能是包裝設計比較萌——文藝小清新,但是真身出來的感覺實在是一般。畢竟還是PET的材質,雖然有珠光的效果,但是握在手裡基本上沒什麼質感,而且手感很不舒服。總體上,小奶茶基本上沒有「90後」「95後」需要的個性和特別。這個包裝要是放在一個25—30歲的年輕人手裡,總是顯得比較幼稚。

都是統一的新品,小茗同學就做得比較好,消費群定位非常明確,就是要賣給「90後」和「95後」,從口味、價格、包裝設計、宣傳上,都與消費群定位非常匹配。

所以筆者認為,單從包裝來講,小奶茶的兩款包裝一綠一白,整體風格文藝清新,頗有一股暖心的氣氛,比較適合文藝女青年和溫暖小情侶。所以針對15—25歲的文藝小青年來做定位可能會更好,而且要更偏重女性和情侶。

價格定位:差異化不足,產品與價格不匹配

阿薩姆小奶茶單瓶容量是360ml,主流商超售價為6元,便利店零售價為7元。

阿薩姆小奶茶高端的定位是因為包裝和原料的高質感和高價值。產品的配料很高端,採用澳洲進口的牛奶加非洲路易波士紅茶,還有印尼進口椰漿。從產品包裝的成分說明能看出,並未含有奶粉、植脂末和香精香料等添加劑。但是這個奶茶的定位人群是18—30歲的年輕人,對於這樣一群年輕人,聽起來很玄乎的「高大上」進口原料好像沒有那麼重要,更何況之前已經有一個500ml的阿薩姆奶茶擺在那兒了。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奶茶長期以來被視為是不健康的飲品,6—7元的高端價位是一個很難邁的坎。在超市和便利店,6—7元可以買到1—2盒牛奶或酸奶,在越來越注重健康的消費環境下,消費者是很難輕易花6—7元去買一瓶360ml的奶茶的。

畢竟奶茶是拿來喝的,決定銷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口味和與之相匹配的其他因素,如果口味沒有什麼差異化,其他附加因素又不是特別能支撐一個高端的價位,就會出現不溫不火、不上不下的情況。

這個情況和農夫山泉的打奶茶比較相似。打奶茶當時推出的也是一黑一白兩款,價位也是在6.5元/320ml,打著高端的旗號,讓很多消費者嘗了鮮,但是後來消費者發現產品無法匹配價位,最終還是被打入冷宮,悄無聲息。

價格定位:投放走偏,造勢宣傳乏力

阿薩姆小奶茶上市幾個月,基本上沒有看到宣傳的蹤跡,依託《花生漫畫大電影:史努比》造勢的效果也不顯著。

宣傳乏力這個原因是必然的,因為前面產品的定位就非常模糊,到宣傳的時候自然也是模糊的,效果不好也是意料之中。

產品強調回到小時候,回到最簡單、最純粹,消費群卻又是18—30歲的年輕時尚群體,營銷配合的電影卻是《花生漫畫大電影:史努比》,這幾個組合矛盾很多。史努比的受眾更偏重小朋友和家庭,哆啦A夢不一樣,史努比基本上就是很動畫、很 兒童 的東西,而且在國內消費者心裡,史努比的形象沒有哆啦A夢那麼根深蒂固,所以這部電影基本上不會有很多18—30歲的年輕人去觀看。如果說統一是想要用娛樂營銷的玩法,這招顯然有點走偏。其他的營銷和宣傳目前沒有看到什麼大的動作,單單就這部電影而言,沒有效果是必然的。

除了產品本身,定價、消費者定位和宣傳這幾個方面,阿薩姆小奶茶現在不溫不火也可能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當然,畢竟阿薩姆小奶茶上市沒多久,統一對這個產品的期待和謀劃究竟是什麼樣子,不得而知,這個產品會不會曇花一現也有待觀察。

②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文

市場營銷 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案例教學在市場營銷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範文 ,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文篇1:希爾頓的微笑服務
美國“旅館大王”希爾頓於1919年把父親留給他的12000美元連同自己掙來的幾千元投資出去。開始了他雄心勃勃的經營旅館生涯。當他的資產從1500美元奇跡般地增值到幾千萬美元的時候,他欣喜而自豪地把這一成就告訴母親,想不到,母親卻淡然地說:“依我看,你跟以前根本沒有什麼兩樣...事實上你必須把握比5100萬美元更值錢的東西:除了對顧客誠實之外,還要想辦法使來希爾頓旅館的人住過了還想再來住,你要想出這樣一種簡單、容易、不花本錢而行之久遠的辦法去吸引顧客。這樣你的旅館才有前途。”

母親的忠告使希爾頓陷入迷惘:究竟什麼辦法才具備母親指出的“簡單、容易、不花本錢而行之久遠”這四大條件呢?他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於是他逛商店、串旅店,以自己作為一個顧客的親身感受,得出了准確的答案:“微笑服務”。只有它才實實在在地同時具備母親提出的四大條件。從此,希爾頓實行了微笑服務這一獨創的經營策略。每天他對服務員的第一句話是“你對顧客微笑了沒有?”他要求每個員工不論如何辛苦,都要對顧客投以微笑,即使在旅店業務受到經濟蕭條的嚴重影響的時候,他也經常提醒職工記住:“萬萬不可把我們的心裡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旅館本身遭受的困難如何,希爾頓旅館服務員瞼上的微笑永遠是屬於旅客的陽光。”

為了滿足顧客的要求,希爾頓“帝國”除了到處都充滿著“微笑”外,在組織結構上,希爾頓盡力創造一個盡可能完整的系統,以便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機構。因此,希爾頓飯店除了提供完善的食宿外,還設有咖啡廳、會議室、宴會廳、 游泳 池、購物中心、銀行、郵電局、花店、服裝店、航空公司代理處、旅行社、出租汽車站等一套完整的服務機構和設施,使得到希爾頓飯店投宿的旅客,真正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當他再一次尋問他的員工們:“你認為還需要添置什麼?”員工們回答不出來,他笑了:“還是一流的微笑!如果是我,單有一流設備,沒有一流服務,我寧願棄之而去,住進雖然地毯陳舊,卻處處可見到微笑的旅館。”

請認真閱讀上述案例,回答下面的問題:

微笑服務體現了一種什麼觀念?希爾頓之所以能留住顧客僅僅是靠微笑服務嗎?

簡要回答:

體現了顧客為中心的市場營銷觀念。

微笑服務吸引了顧客,但之所以能夠留住顧客決不僅僅是靠對顧客微笑。微笑只是一種形式。其含義是非常豐富的。它體現了一種觀念、一種心態。一種把顧客利益置於中心位置的經營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為了滿足顧客的要求,希爾頓“帝國”除了到處都充滿著“微笑”外,在組織結構上,希爾頓盡力創造一個盡可能完整的系統,以便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服務機構。飯店除了提供完善的食宿外,還設有咖啡廳、會議室、宴會廳、游泳池、購物中心、銀行、郵電局、花店、服裝店、航空公司代理處、出租汽車站等一套完整的服務機構和設施,使得到希爾頓飯店投宿的旅客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這才是留住顧客的根本原因。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文篇2:強生公司如何應對危機
強生公司生產的泰樂諾膠囊是一種止痛葯,1981年就銷售43.5億美元,占強生公司總銷售額的?%,占總利潤的17%。1982年9月末的一天,一位叫亞當·傑努斯的患者服了一粒葯後當天死亡;同一天,另一對服了泰樂諾的夫婦,也在兩天後死掉了。消息迅速傳遍了美國。強生公司在止痛葯市場上的份額一度從35.3%下跌到不足7%,公司面臨巨大危機。強生公司迅速做出反應:

第一步,調查並澄清事實。

(1)公司迅速收集了有關受害者的情況、死因、有毒泰樂諾的批號、該葯的零售點、葯的生產日期、送往分銷網的途徑等,為此,公司特別請了100名聯邦調查局和州的偵探,追查了2000條線索,研究了57份 報告 。

(2)求助媒體,希望他們提供准確及時的消息,以避免恐慌。通過調查,得出報告:有毒的膠囊是有人從葯店買了成品後摻入硫化氫又退回商店所致,並不是強生公司生產中出的問題。強生公司把這個消息傳達給客戶和媒體,僅電報費就花了50萬美元。

第二步,評估並遏止事件的影響。“泰樂諾中毒事件”使強生公司損失過億美元,但最主要的是對其商標本身的影響。強生公司事後進行民意調查,發現49%的人回答他們仍會使用這種葯,於是,強生公司又把葯擺到了貨架上。

第三步,使泰樂諾重振雄風。強生公司為實現這一目標,採取了“穩住常客,滲透新顧客群”的策略,具體步驟如下:

(1)請開發此葯的麥克奈爾實驗室的葯學博士托馬斯.蓋茨在 廣告 中向使用該葯的美國人民致謝;

(2)鼓勵膠囊的使用者去試用泰樂諾葯片;

(3)公司承諾在“中毒事件”發生後扔掉泰樂諾的客戶,只要打一個免費電話,就可得到2.5美元的贈券;

(4)公司設計了一種新型的防破壞的包裝,增強人們的信任感。

強生公司通過一系列周密的計劃和行動,僅用了8個月就使公司重新贏得了35%的市場份額,並一直維持到1986年,為強生公司贏得了巨額利潤。

請分析:

(1)強生公司遇到如此嚴重的環境威脅,卻能在短短的8個月後就將危機化解,重新贏得市場。請用有關企業對環境營銷的對策的原理對此作出分析。

(2)從這起事件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發?

本題分析應包含以下要點:

環境包含機會和威脅兩方面的影響作用,分析環境的目的在於發現機會,避免和減輕威脅。

企業對於環境不是無能為力的,企業在分析環境的基礎上,可以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避免威脅,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改變環境。

本案例中,強生公司面對威脅,採取了減輕策略,重新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文篇3:肯德基及時處理蘇丹紅事件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關部門在對肯德基多家餐廳進行抽撿時,發現新奧爾良雞翊和新奧爾良雞腿堡調料中含有“蘇丹紅一號”成分.16日上午,百勝集團上海總部通知全國各肯德基分部“從16日開始,立即在全國所有肯德基餐廳停止售賣新奧爾良雞翅和新奧爾良雞腿堡兩種產品,同時銷毀所有剩餘調料。”

3月16日下午,百勝發表公開聲明,宣布新奧爾良雞翅和新奧爾良雞腿堡調料中含有“蘇丹紅一號”,並向公眾致歉。百勝表示,將嚴格追查相關供應商在調料中違規使用“蘇丹紅一號”的責任。

肯德基中國公司的部分產晶,含有蘇丹紅事件在經歷了近兩周的檢測和調查後,肯德基所屬的中國百勝餐飲集團總裁蘇敬軾2004年3月28日正式公布調查結果:經過各級政府在不同城市對不同原料進行抽檢,確認所有問題調料均來自扛蘇宏芳香料(崑山)有限公司供應給廣東中山基快富公司的兩批辣椒粉。中國百勝餐飲集團向全國消費者保證,肯德基所有產品都不含蘇丹紅。

肯德基公司此次由於蘇丹紅問題遭受了重大打擊。蘇敬軾稱,針對蘇丹紅事件的教訓,中國百勝餐飲集團決定採取三項 措施 防範部分食品生產供應商不能嚴把食品安全關帶來的隱患:一是將在過去的基礎上加強原有的檢測能力,投資200萬元建立一個現代化食品安全檢測研究中心,對所有產品及使用原料進行安全抽檢,井對中國食品供應安全問題進行研究。二是要求所有主要供應商增加人員,添購必要的檢測設備,對所有進料進行食品安全抽檢。三是強化選擇上游供應商的要求標准,嚴防不能堅持食品安全的供應商混入供應鏈。

請認真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1.面對“蘇丹紅一號”事件給肯德基帶來的環境威脅,百勝集團都採取了哪些對策?試用市場營銷學的有關原理評價這些措施。

2.通過這起事件,你認為企業的營銷活動在與其營銷環境的適應與協調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回答本題應包含一下要點:

1.環境包含機會和威脅兩方面的影響作用,分析環境的目的在於發現機會,避免和減輕威脅。

2.企業對於環境不是無能為力的,企業在分析環境的基礎上,可以增加適應環境的能力,避免威脅,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改變環境

3.本案例中,百勝集團面對威脅,採取了以下措施:

(1)停止銷售含有蘇丹紅的產品,銷毀剩餘調料;

(2)公開致歉,追查責任;

(3)公布檢測結果,並保證其所有產品都不含蘇丹紅,

(4)制定措施,消除隱患。

上述措施均屬於減輕策略的范疇,通過這些措施,企業逐步消除了事件的影響,重新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4.在錯綜復雜、動盪多變的營銷環境中,企業必須不斷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增強應變力,隨時把握環境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迅速、妥善地解決問題,才能夠避免和減輕環境威脅,使企業健康發展。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文相關 文章 :

1.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本

2.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的範文

3.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文

4.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例

5. 市場營銷案例解析範文

③ 10個典型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做好企業營銷工作必須有好的營銷戰略,才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為此由我為大家分享10個典型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歡迎參閱。

營銷案例一、農夫山泉“買一瓶水,捐一分錢給奧申委”

農夫山泉推出“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種支持,從現在起每喝一瓶農夫山泉,您就為申奧捐出了一分錢”的公益形態的商業廣告,搭奧運車,揚品牌名。

營銷案例二、北京申奧成功:也是事件營銷案例的成功

北京申奧雖然不是商業活動,但它的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申奧活動制定了“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和綠色奧運”的主題,確立了“新北京,新奧運”的口號,選定了“五環太極”標識,拍攝了申奧宣傳廣告。同時與多家世界知名公關公司合作,積極開展國際公關活動。

營銷案例三、諾基亞8250藍色魅力推廣:展現另類生活品位

利用諾基亞8250產品的獨特賣點“藍色屏幕”,定位於注重生活品位的時尚一族。以“走進藍色魅力”為主題,引申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品味及生活模式。

營銷案例四、深圳海王沉寂多年東山再起三大產品強勢出擊

深圳海王在沉寂多年之後,相繼推出海王銀得菲、海王銀杏葉片、海王金樽等三大產品,通過強勢的市場攻勢,一舉打響海王品牌。

營銷案例五、娃哈哈非常茶飲料周星馳影迷會

娃哈哈借周星馳的人氣推廣其非常茶飲料系列,以影迷會的形式開展與消費者的互動,換取直接的銷售效果,在茶飲料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營銷案例六、百事可樂廣告新星大賽:引領年輕時尚

擁有百事可樂和百事流行服飾的百事公司鎖定年輕一代為目標人群,與華納唱片公司攜手,在全國開展首屆百事廣告新星大賽反響不俗。

營銷案例七、借勢《笑傲江湖》名人智能王由第二變第一

在商務通一統天下的時候,中山名人選擇李亞鵬主推新品名人智能王,並做笑傲江湖貼片廣告,一炮打響,同時今年兩次降價,新品迭出,占據市場老大的位置。

營銷案例八、別克·賽歐上市:千呼萬喚始出來

6月8日,別克·賽歐千呼萬喚始出來,其精心策劃的上市廣告,為人們長久的期待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同時,對於中國的轎車市場,賽歐的問世牽制了部分中低檔轎車生產企業向高檔轎車市場進軍的步伐,在策略上邁出了相當成功的一步。

營銷案例九、選秀效應與立體傳播:婷美的國際化之路

婷美內衣今年啟動進軍日本、東南亞的計劃,展開大規模的“代言人評選”活動,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最終,確定中野良子(真由美)、張柏芝為婷美內衣的國際代言人。分別針對不同年齡的市場,以實現品牌的立體傳播。

營銷案例十、“老虎”泰格·伍茲來華深圳觀瀾湖出盡風頭

11月9日至11日,“老虎”泰格·伍茲揮桿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除大批中外球迷外,還吸引了上百家中外媒體。觀瀾湖高爾夫球會的營銷案例通過此項比賽奠定了自己在亞洲以及世界的球會地位,向世人展示了觀瀾湖高爾夫球場以及高爾夫球社區形象。

④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報告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調研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一

黃太吉:從「煎餅果子」到「外賣」,3年3變為哪般?

時間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領一族的黃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區12號樓一層較為偏僻的位置開了第一家「煎餅果子」店。

挑選較差位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線上引流。希圖借力互聯網工具解構餐飲居高不下場景成本的黃太吉,就這樣踏上了創業的征程。

互聯網餐飲風口,加上出身互聯網行業的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出手不凡,短短數月,就令黃太吉的「煎餅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讓紮根餐飲行業多年的眾多傳統餐飲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嘆弗如。

黃太吉的成功雖然短暫,但其在營銷模式和互聯網上的創新,都對傳統餐飲業帶來巨大沖擊,特別是「國八條」出台後,傳統餐飲業舉步維艱的這幾年。而隨後聲名遠播的雕爺牛腩、西少爺們再一次震動了傳統餐飲業。

傳統餐飲人從不屑一顧,到按捺不住關注、學習、應用互聯網,甚而四處尋找「靈丹妙葯」,主動尋找互聯網的入口,餐飲業的競爭迅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並逐漸走向立體化競爭。

餐飲業的主動求變,火了大眾點評、美團等團購平台,也催熱了網路外賣、餓了么、口碑、美團外賣,在百舸爭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逐漸沉寂的黃太吉再次出擊,豎起「外賣」大旗,攜資本青睞以求一博。

煎餅果子

從「街邊攤」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被新浪改寫,一個叫「微博」的自媒體平台顛覆了中國,所有人趨之若鶩。

這種點對面的開放模式,極具互動性的營銷價值,將微博推向高峰。

黃太吉能在微博時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於赫暢的從業經歷,使其對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有著精準把握,以及對 廣告 設計的精通,對營銷的熟稔,給予了他藉助新媒體平台,以創意的手法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

新奇的餐廳設計,持續不斷的話題製造,當然少不了眾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車、特斯拉……一步步將消費者帶入輿論的旋渦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著好玩的旗號,亦或與跨界的結合,還是對 熱點 的抓取,赫暢成功引爆了各種話題,各種新奇的手法,讓粉絲們自動在微博上轉發,赫暢更是身先士卒與每一個留言的粉絲互動……讓煎餅果子從「街邊攤」走進「環境優美的餐廳」成為現實,黃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國聲名鵲起。

從「產品矩陣」到「品牌矩陣」

黃太吉演繹了一個神話般的 故事 :從「煎餅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陣的布局,黃太吉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這當然是一個神一樣的傳奇!我們拋開那些玩得極為花哨並被炒爛了的營銷手法,去重新審視它的品牌戰略。

「煎餅果子」是黃太吉的戰略大單品,承接的是產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資本的輸入,以創新的互聯網營銷得以快速品牌化。

從自身發展需求,以及市場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黃太吉開始圍繞煎餅果子打造產品矩陣:五花肉卷、風味卷餅、豆腐腦、豆漿、油條、自家秘制肉、涼面、鹵汁、蓮藕豬骨湯、南瓜羹、蓋世蘇泊湯、麻辣個燙等,酸甜苦辣可謂樣樣俱全,以此應對單一產品的功能和利潤局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難以承載如此立體的產品布局,消費者的體驗較差,相比麥當勞員工每人每小時5單的業務量,黃太吉員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時0.7單。

巨大的差距,想必讓赫暢吃驚得閉不上嘴。

關鍵是,黃太吉快速擴張的野心並不在此。

赫暢開始拋掉對標的麥當勞,喊出百麗來擋槍,為的就是品類多樣化下的多品牌運作,而這較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於是,黃太吉以類百麗模式為借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圍剿的形式,將商圈人流一網打盡。

2014年6月,赫暢的眾多子品牌布滿了商圈的各個角落:「從來」餃子館、川渝風味的「大黃瘋」小火鍋、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以及「叫個鴨子」「幸福小冒菜」……黃太吉神話繼續,短短一年多時間,連鎖發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幾個月後,餐飲形式突變,投資熱逐漸降溫,黃太吉也走在了關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與願違,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餐飲也不例外。為人類提供食物是餐飲的本質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鐵律就是「好吃」。

以互聯網切入餐飲並迅速成功的黃太吉,似乎忽略了這個常識,也許是無意,也許是力有不逮:打著產品主義旗號的黃太吉,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時,卻沒有去認真研究如何彌補自己在產品上的短板,而是繼續在自己擅於傳播的長板上不斷狂飆。

長板越長,短板越發顯短。知名度越來越高的黃太吉,使大家對其產品的心理期待也越來越高。然而,名不副實的結果是顧客下次不願意再買單,黃太吉慢慢從高峰跌向谷底。

黃太吉公布投身「外賣」那天,宣告了它徹底走下神壇。

赫暢難解「多品牌矩陣」

下的困局

「我確實敗了。」赫暢曾公開承認之前的黃太吉已經成為過往。

黃太吉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並不能將產品做到極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蓋上了過度營銷的大檐帽,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但僅這一點,也不足以搞垮這個互聯網煎餅果子之王,有大量資金支撐的黃太吉,有的是時間和實力提升產品。

可惜的是,此時它卻又走向了多品牌運營之路。作為一個新崛起的餐飲品牌,選擇聚焦一個品類來實現競爭破局是不錯的戰略,黃太吉也得以快速實現品牌的成長。

但消費者對黃太吉的認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餅果子這一品類上,而多品牌的運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極大地稀釋了黃太吉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

從黃太吉的擴張角度看,多品牌戰略有著強大的強盜邏輯,這也許是黃太吉追逐資本的無奈選擇。邏輯沒錯,但選擇的時機可能錯了。在贏利能力上,開的店越多,邊際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營躍進,資金回籠速度緩慢,根本跟不上開店的步伐。

赫暢一直對外念叨,「產品=製造+認知」,事實是,黃太吉眼花繚亂的營銷告訴我們,它一直游離在產品製造之外來談認知。消費者不是傻子,短期會為你的營銷概念買單,時間長了呢?

如果將單店效率與規模發展速度進行有效結合,或許黃太吉不會這么快倒下。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行平台戰略的構思也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費者就一定會拋棄你。

平台戰略:

「黃太吉外賣」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數月的黃太吉,突然對外宣布獲得B輪融資1.8億元,它再次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但這次卻已面目全非,徹底與過往南轅北轍。

這次重生,黃太吉看到了自己的產品短板,選擇聯手產品生產方打造餐飲外賣平台:開放中央廚房—吸引品牌餐飲產品合作—在黃太吉的中央廚房對各品牌的半成品產品進行加工—集中從中央廚房工廠店進行配送。

這種以供應鏈為入口的模式,背後的邏輯仍然是改變餐飲業居高不下的成本結構:利用外賣送餐,解除傳統餐飲成本結構中最大的一環—餐廳場景,以中餐品牌企業產品為核心,形成工廠集中生產模式,並以黃太吉自建的配送團隊,進行3公里以內的30分鍾快速配送。

相比網路、美團外賣等,黃太吉外賣在模式上有新意。網路、美團等外賣對合作餐飲企業的品質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較差,也解決不了餐飲企業場景成本太高的問題,而且場景還在移動化過程中。

黃太吉模式則希望擊中這一痛點:品牌餐飲企業負責解決品質和口味問題,黃太吉負責解決銷售和配送問題。雖然都是幫助餐廳做增量,但黃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飲的剩餘產能,而網路外賣類則會與在餐廳就餐的顧客搶生意。

理論上,善於發現機會的赫暢又找到了一個市場風口,目前已經有不少品牌加入黃太吉的外賣平台上,如傳統早晚餐品牌「凈雅」「新加坡媽媽烤包」……黃太吉外賣還與網路外賣、餓了么、美團外賣、口碑等達成合作,借用它們的平台資源,形成立體的入口。

然而,另一個困難又擺在了赫暢面前,配送團隊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統、高度精密的運營體系,是不是擅長概念思維的赫暢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與他互補的合作團隊?

一切都有待時間檢驗……但不管未來如何,赫暢與黃太吉的創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飲人學習。

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需要讓改變發生。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二

小樣乳酸鹽,輕運動不怎麼樣

2015年2月紅杉資本投資小樣乳酸鹽母公司好彩頭集團2個億,助力好彩頭。同年11月,好彩頭新品小樣乳酸鹽上市,進行大范圍、高強度的高空宣傳,起用王珞丹和賈乃亮兩位代言人,冠名浙江衛視熱門節目《燃燒吧少年》,冠名中國 羽毛球 聯賽。品牌產品認知度被快速放大,但離產品暢銷市場還有一定的距離。

消費者購買行為存在「以需求來動念,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的心智思維模式。即消費者購買任何產品時,都是基於需求引發購買行為。如消費者渴了,就是生理需要,這時消費者需求解渴的產品,之後消費者會以品類來思考,看看想要通過何種品類來解決口渴的問題。所以,需求是產品暢銷市場的根本動力。只有被消費者顯著需求的產品,才能暢銷市場。當前小樣乳酸鹽在洞察消費者需求上存在戰略失誤。

輕運動,偽概念、偽需求

在品牌傳播上,小樣乳酸鹽將產品的價值定位為輕運動,但是輕運動不是真正的消費需求。雖然市場上有很多基於「輕」的概念訴求的產品價值如輕奢侈,為何輕奢侈概念成立?

其一,奢侈在消費者心智認知上具有「貴」的價值,這個價值概念清晰明確具體,是價格高的表達。而「輕奢侈」消費者會通過奢侈表達的價格高的概念,理解為相對便宜的產品。在價值的認知上是成立的。

其二,倡導輕奢侈的產品在品質上達到了奢侈的等級,但價格卻比奢侈品低很多。而正好有一部分消費者消費不起真正的大品牌奢侈品,輕奢侈便吻合了這一需求。

然而,並不是以「輕」來創造新概念就能成立。小樣乳酸鹽,生造「輕運動」的概念,並為輕運動生硬提出「更好喝、更解渴、更快樂」的價值,在認知價值、需求價值、傳播效果上均存在失誤。

從認知價值來看,輕運動消費者無概念認知。輕運動是創造性概念,容易引起消費者對於「輕重運動」的聯想。然而消費者對重運動和輕運動沒有清晰的認知區別,且輕運動並沒有直觀的價值體現。

從需求價值來看,輕運動無消費價值。作為一款解渴型的運動飲料,消費者消費運動飲料的關注點不在於這款飲料是重運動還是輕運動。消費者關注的核心在於這款飲料是否能滿足運動之後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達到解渴的效果。小樣乳酸鹽,在傳播上提出「小樣乳酸鹽,輕運動更好喝,輕運動更解渴,輕運動更快樂」的價值點,均未能抓住消費者痛點。

首先,好喝的價值,沒有獨特性。好喝是飲料的第一基礎價值,所有飲料都必須是好喝的飲料,不好喝的飲料先天已失去了作為飲料的條件。而快樂亦不是獨特的價值。幾乎所有休閑飲料在品牌調性上都突出快樂的個性。

其次,消費者無法感知和體驗到小樣乳酸鹽訴求「輕運動更解渴」是否真的比其他運動飲料更解渴。因為本身在解渴這個問題上,任何可以解渴的飲料,在消費者口渴時都能滿足。而運動飲料本身已經是在飲料大品類中,基於運動解渴的屬性進行分化,相對其飲料來講,運動飲料已存在更解渴的利益。而小樣乳酸鹽硬生生地將自己的產品與運動飲料進行對比「誰更解渴」,已進入過度分化的階段,從認知和體驗角度,消費者均無法感知輕運動的價值。

最後,消費者對「輕運動更解渴」無心智認知。輕運動作為創造性概念,本身已需要對概念進行 教育 。而輕運動是否更解渴,在心智上沒有依據,不可信無認知。

從傳播效果來看,多重概念教育市場難度巨大。小樣乳酸鹽在產品價值上塑造了多層價值。第一,小樣乳酸鹽是一個輕運動的飲料,這是第一層價值,為小樣乳酸鹽建立了統一性的價值概念。第二,小樣乳酸鹽為其作為輕運動的飲料,建立輕飲料具有「更好喝、更解渴、更快樂」的多層價值。基於認知和需求的分析,這些價值在認知上完全屬於企業內部思考 總結 所得,消費者心智中均未有潛在的認知嫁接。這種多層次的價值傳播,在如今互聯網時代,傳播信息爆炸且碎片化的媒體環境下,市場教育難度極大。

那麼,小樣乳酸鹽應如何撬動消費者需求,引爆市場?

開創「發酵運動飲料」新品類

小樣乳酸鹽作為運動飲料中的新品類,洞察消費者需求是其引爆市場的根本。作為運動飲料,小樣乳酸鹽的產品命名,已將產品與其他運動飲料如百事維動力、達能脈動、可口可樂水動樂進行區隔,並突顯自身的差異點。而這顯著的差異點,正是小樣乳酸鹽引爆市場需求的關鍵點,但是小樣並未放大這一獨特價值。

目前的運動飲料,配方的主要成分為維生素群+果漿(香精)+食用鹽,如百事維動力主要成分為維C+維B6+香精+食用鹽;可口可樂水動樂的主要成分為維C+維B6+果糖+食用鹽(氯化鈉);達能脈動的主要成分為維C+維B6+維B12+水果汁。可見目前的運動飲料均是通過維生素+食用鹽為運動人士注入能量,並通過果漿提升產品的味道。而小樣乳酸鹽,從品類名上可見,「乳酸+鹽」是其主要的成分,但是乳酸和鹽到底各是什麼,我們從小樣高空傳播上卻很難看得出。

通過對小樣乳酸鹽成分表的研究,我們看到小樣乳酸鹽除了與其他運動飲料一樣具有維生素之外,在成分里加入了獨特的「發酵乳酸菌」和「澳洲雪鹽」。澳洲雪鹽相對其他運動用飲料添加食用鹽具有相同的價值,無獨特性。但發酵乳酸菌卻是其他運動飲料沒有,小樣獨有的成分。

所以,小樣乳酸鹽應放大「發酵乳酸菌」的獨特點,基於發酵乳酸菌本身發酵的工藝,開創「發酵運動飲料」的新品類。並依據「發酵具有易消化易吸收」的概念,提出「發酵運動飲料,解渴更快」的價值!

發酵運動飲料,

品類需求大、關注度高

從消費認知與需求來看,第一認知上「發酵運動飲料」均不是生造詞彙,是從運動飲料中基於發酵工藝分化出來的新品類,消費認知不陌生,認知普遍。而且從源點消費群體來看,運動飲料針對運動人士。運動人士是對健康關注度極高的群體。這類群體對發酵工藝均有顯著的認知。第二需求上發酵運動飲料,符合消費者追求健康飲食的需求。近年發酵型的產品熱銷,如風靡日韓的酵素飲料、暢銷乳品行業的常溫酸奶、常年暢銷早餐市場的乳酸菌飲品等,均是基於發酵工藝促進身體排謝具有健康價值而引爆市場。另外,發酵運動飲料,作為跨界型的飲料新品類,滿足了消費者對飲料求新求異的價值,易引發消費者關注,激發消費需求。所以小樣乳酸鹽提出發酵運動飲料,更吻合消費者需求趨勢。

從競爭來看,目前市場上還未有發酸型運動飲料存在,小樣作為開創者,具有顯著的心智先入為主的優勢。從小樣母公司好彩頭企業來看,好彩頭之前創新型產品如小樣酸Q糖、小樣小乳酸均是發酵型產品,已具有製作工藝、原料等優勢。此外,小樣乳酸鹽憑借紅彬資本的助力,具有快速搶占發酵屬性價值,開創發酵運動飲料的資本優勢。

綜上,小樣乳酸鹽,開創「發酵運動飲料品類」更具市場需求。小樣應集中火力傳播「小樣乳酸鹽,發酵運動飲料,解渴更快」的價值,並大力倡導發酵運動飲料中發酵乳酸菌的菌種和含量,支撐發酵概念,從而使小樣從眾多運動飲料中脫穎而出,激發消費者對發酵健康概念的需求,引爆市場。這才是好彩頭企業踏足飲料市場,謀求百億大單品的產品戰略機會。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相關內容

⑤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_市場營銷經典案例分析

市場營銷 (Marketing)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簡稱“營銷”,台灣常稱作“行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供大家閱讀!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1:張裕用心良苦做市場

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創辦於1892年,至今已有107年歷史。她是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也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主要產品有白蘭地、葡萄酒、香檳酒、保健酒、中成葯酒和糧食白酒六大系列數十個品種,年生產能力8萬余噸,產品暢銷全國並遠銷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百年張裕 歷經坎坷創輝煌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著名華僑巨商張弼士先生在煙台創辦張裕釀酒公司。張裕之命名,前襲張姓,後借“昌裕興隆”之吉。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張裕終於釀出了高品質的產品。1915年,在世界產品盛會——

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張裕的白蘭地、紅葡萄、雷司令、瓊瑤漿(味美思)一舉榮獲四枚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中國葡萄酒從此為世界所公認。

改革開放後,社會經濟環境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張裕產品憑借其卓越的品質,多次在國際、國內獲得大獎,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牌產品。然而,名牌不等於市場,金字招牌對於張裕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卻不足以使張裕在市場上所向披靡。在改向市場經濟的頭兩年中,由於市場觀念差,企業缺乏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盲目生產,等客上門,受到了市場的懲罰:1989年,張裕的產值較上一年下降了 2.5%,產量下降了26.2%,6 條生9 線停了4條,1/4 的職工沒有活干,近一半的酒積壓在倉庫里,累計虧損400多萬元,生存和發展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關鍵時刻,張裕人並沒有躺在歷史上顧影自憐。在積極 反思 失敗原因,努力摸索市場規律,下功夫鑽研營銷後,公司樹出了“市場第一”的經營觀念和“營銷興企”的發展戰略,實現了2個根本性轉變:一是企業由“銷售我生產的產品”轉變為“生產我銷售的產品”,一切圍繞市場轉;

二:是由“做買賣”轉變為“做市場”,從“推銷”變成“營銷”。這兩個轉變使企業的經營不再是單純的生產和推銷問題,而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調研、決策、實施、監控的有機結合,在滿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最佳效益。在正確營銷觀念的指導下 1997、1998 連續兩年產銷量、銷售收入和市場佔有率均高居同行業榜首;在 1998 年度全國產品市場競爭力調查中,榮獲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實際購買品牌和1999年購物首選品牌三項第一。

二、群雄逐鹿 紅酒市場競風流

葡萄酒具有多種保健養生功能。葡萄發酵時能產生十幾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可以緩解氧化反應、清理動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其他心臟疾病。同時,葡萄酒還有助於消化,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B12和多種礦物質,可以使人容顏豐潤。

近幾年來,隨著國人飲食健康觀念的增強,葡萄酒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多種保健功能倍受青睞起來,其消費驟然升溫,成為酒類市場的新寵。1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洋品牌和400多個國內生產廠家和品牌在我國市場匯聚,一競風流,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目前,國內葡萄酒生產年產量達萬噸的企業已經超過 20 個,稱得上葡萄酒生產巨頭的企業只有張裕、長城、王朝 3 家。據統計,實力雄厚的 3 個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張裕19.35%、長城16.09%、王朝15.57%。消費者對3個品牌的熟悉程度分別為張裕73%、長城35%、王朝30%;消費者最常喝的葡萄酒品牌張裕佔43%、長城佔19%、王朝佔15%。其中我國馳名商標張裕葡萄酒是消費者最熟悉又最常喝的品牌。

在經歷了一場與洋酒的生死較量後,國產葡萄酒尤其是國產干紅憑借其優良的品質和低廉的價格取得了實質性的勝利。據統計,1996年國內干紅酒的消費近4萬噸中,國產干紅超過2萬多噸,而洋品牌酒只有約 1 萬噸。自 1998 年起,張裕、長城、王朝三家就占據了 6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野力、龍徽等十幾種品牌則成長第二梯隊,占據了剩下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雜牌洋酒組裝廠家、小企業、小作坊則生存艱難,幾乎沒有市場。1998—1999年,倒閉葡萄酒廠上百家。

三、培育市場

張裕用心良苦 1998 年底,張裕營銷公司的市場調研部,在分析全國各地反饋回來的市場信息時發現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城市的葡萄酒的終端消費者結構存在較大差異。沿海地區葡萄酒個人消費比例很高,市場銷量比較穩定;內地城市主要為公款消費(占 70%以上),市場銷量起伏也較大。同時對終端消費者的心理調查表明:沿海地區消費者看重的是葡萄酒的保健功能及 文化 品位,而內地消費者則看重的是身份標志和時尚。這表明沿海地區的葡萄酒進入理性消費階段,步入速度減緩的市場成熟期,而內地城市則處在感性消費階段,處在市場上升期。但因為我國葡萄酒的主要消費區域在沿海地區,故而可以推測:1999年的葡萄酒市場增長速度將放慢,張裕公司必須相應調整營銷的策略,加大市場培育和開發的力度。

張裕很清楚:與啤酒、白酒比,葡萄酒的市場規模實在太小,整個產業的市場規模充其量不到 100億元。現在平均每個中國人葡萄酒年消費量只有 0.3 升,世界平均水平的 1/20。而國人以白酒為主的酒類消費習慣是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是中國飲食業的一大特色,短期內很難改變,引導消費須下大功夫。假如每個中國人每年消費兩瓶葡萄酒(1.5 升),那麼就需要 195 萬噸葡萄酒,市場規模即可達到 780億元。這表明中國葡萄酒市場還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關鍵在於市場的培育和開拓。

為了培養消費者,張裕著力於“溝通”。受價格因素限制,經常性的葡萄酒消費者,主要是中高收入階層,另外,行政管理層人士也是不可忽視的主流消費群;偶爾性消費者,則以年輕人為主。張裕溝通的主要對象就是這些人,即將經常性消費者鞏固下來,讓偶爾性消費者逐漸轉向經常性消費者,同時開拓新的大量新生性消費者。針對不同的消費層次,它們採用了不同的溝通方式。

對經常性消費者而言,張裕通過一系列目標明確的整合傳播,主要展示葡萄酒的健康、自然及其文化內涵——葡萄酒的品味和格調。它們通過對經常性消費者主要的信息來源,如高品位雜志、體育節目、酒店等,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滲透,提高葡萄酒在這些消費者心目中的親和力,同時通過一系列品牌策略,樹立起張裕東方紅酒經典形象,以“傳奇品質,百年張裕”作為主題,也使對葡萄酒的系統傳播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對偶爾性消費者而言,張裕則側重於訴展葡萄酒本身的時尚色彩,通過對大眾傳媒的控制性傳播,傳達各種葡萄酒的時尚資訊,營造出一種氛圍,即把葡萄酒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進行推廣,使其成為時尚潮流中一部分。如在報紙上開辟醒目的葡萄酒消費專欄,在電視台黃金時間插播葡萄酒的各類專題,舉辦各種葡萄酒知識講座等。通過日積月累的滲透式傳播,讓消費者開始樹立這么一種心態:選擇葡萄酒就是在選擇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事後的調查表明:很多消費者都受到了這種傳播的影響,並逐漸喜歡上了葡萄酒。

從 1998 年起,張裕通過一個聲勢巨大的全國性活動,為其找到了很多新生性消費者:這就是它近兩年在全國各地舉行的“中國葡萄酒文化展”。百年張裕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西合璧的張裕在市場開拓中越來越強調一種文化認同,即強調自己的東方個性。基於中國 傳統文化 的“中國葡萄酒文化展”,利用大量的圖片和史實,詳細介紹了中國葡萄酒 2 0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新千年,張裕對 1999 年市場的預測得到了證實,葡萄酒開始進入消費平台期。但整個張裕仍然保持了很好的發展勢頭,銷售收入超過 13.61億元,比 1998年上升了 36%。在 2000年張裕的營銷策略中,最核心的部分仍然是:培育市場,培養消費者,且一如既往“用心良苦”。張裕表示:這種培育市場的工作他們將一直做下去,力爭在未來兩年內把銷售網路延伸到縣一級,市場佔有率再提高 10個百分點。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2:香港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營銷策略

在香港,有“銀行多過米鋪”的說法,這並不誇張。香港作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不足110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雲集了來自世界40個國家的數百家銀行,其中包括全世界100個最好的銀行中的80個國際性大銀行,368個授權機構和地方銀行代表和以及近1500家支行。香港11.6%的人口從事與金融機關的工作,每一個香港人的生活都與銀行、金融密不可分。一張小小的信用卡就足以體現這種聯系。信用卡為香港人普遍接受並廣泛使用,在其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信用卡業務也自然成為商家必爭之地。香港信用卡市場潛力大但競爭者眾,為求得生存和發展,各銀行積極展開促銷手段,金融創新層出不窮。

匯豐銀行是香港分支機構最多的銀行之一,它擁有相當完善的硬體設施。持有匯豐銀行的信用卡,可在遍布全球的420萬家商戶消費,在世界9000部環球通自動櫃員機及全球20萬間特約服務機構提款。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匯豐銀行的信用卡還附帶了3種額外服務:第一,30天購物保障。使用信用卡所購之物如有損壞、失竊,可獲高至3000港元的賠償。第二,全球旅遊 保險 。持卡人在旅遊期間享有高達200萬港元的個人意外保險,包括行李遺失賠償,法律支援、保障及意外醫療津貼。第三,全球緊急醫療支援。持卡人只要致電就近熱線,可獲醫療咨詢和轉介服務。同時,持有信用卡可亨受租車與有多家名店消費的折扣優惠,還可通過積分計劃換取香港多家名店和餐館的現金禮券。所謂“積分計劃”,是指每簽賬或透支現金1港元,對應某一分值,在銀行規定的時間段中,憑累積的分數,可免費或以優惠價換取禮品、旅遊或獎金。另外,匯豐銀行還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以及各個時期的 熱點 採取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卡種。比如,為了爭取學生這一消費群體,匯豐銀行對大學生信用卡採取的策略是免繳首年年費,申請時贈送小禮品。在’98世界盃 足球 賽期間,匯豐銀行利用這項全球矚目的體壇盛事針對球迷推出了“世界盃萬事達卡”。這張信用卡上印有’98世界盃足球賽的標志,並邀請球王貝利為其作 廣告 宣傳。另外,申請該卡可享受三種優惠;得到現金100元的體育用品名店購物券3張;憑卡在3家特約體育名店消費,享受九折優惠;獲取最新的體育咨詢。同時也享有30天購物保障,可參與積分計劃等。所以,該卡一推出,就得到廣大球迷的歡迎。

東亞銀行是匯豐的強勁對手。在香港地區,東亞推出“世界通”信用卡。持有“世界通”,可在全球有“Visa nterlink”標志的商戶直接購物,手續費全免,還可方便地轉賬給海外的親友。而在香港大學校園內,東亞銀行採取了與匯豐不同的營銷策略。東亞銀行推出專門針對香港大學生及教職工的信用卡業務;港大智能卡和香港大學信用卡。港大智能卡(HKU Snart Card)最特別的功能是:兼作大學學生證和教職員證。在智能卡上,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在港大校園內及所有Visa Casb商戶付賬時,持卡人無須簽名和輸入密碼,在校外的自動櫃員機上也可方便地進行各種操作。東亞銀行還針對學生價格彈性大的特點,對學生卡實行在校期間年費全免及積分優惠計劃等鼓勵 措施 。另外,東亞還與港大合作,為持卡學生提供數項與在港大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優惠:如持有東亞卡,可直接申請體育中心會員證,免繳大學學生會終身會籍會費800元;可在辦理圖書證時節省500元押金;申請港大某計算機中心的電腦網路服務年費可獲折扣優惠等。為表明銀行與港大的相互支持,他們還聲明將香港大學信用卡每月簽賬額的0.35%轉贈港大“教研發展基金”,以後每年年費50%亦撥入該基金。這樣,東亞銀行便樹立起支持 教育 和與港大水乳交融的公眾形象,贏得了港大師生員工的信賴。

香港的其他銀行也採取各種措施來推銷他們的信用卡。比如,花旗銀行迎合香港人中“追星一族”對“四大天王”的崇拜心理,邀請郭富城推出系列廣告。只要申請花旗信用卡,除免交首年年費外,持卡可獲贈“98郭富城演唱會門票”2張以及“郭富城”腕錶一隻。這一促銷自然得到了“郭富城迷”的熱烈反應。而大通曼哈頓銀行的信用卡則以優先訂票(演唱會、體壇盛會、舞台表演)和復式積分(積分採用復式計算)及長達7O天的免費還款期來吸引客戶。

總之,在信用卡促銷大戰中,消費者們看到的是精美的卡片,誘人的優惠條件、豐厚的禮品和動人的廣告詞,然而隱藏在其後的卻是高超的營銷策略和巧妙的金融創新。

一)、價格策略

即銀行通過降低信用卡這種商品的價格來吸引顧客。顧客用於購買信用卡服務的價格構成包括發卡費、信用卡年費、轉賬手續費、透支利息、資金沉澱及掛失補卡費等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銀行都紛紛降低甚至免交各種手續費用來爭取客源,最典型的是免費辦卡、豁免年費、免費轉賬等,因此,這部分收入在銀行信用卡業務利潤構成中的比例有減少的趨勢。而降低價格的策略成為最基本的信用卡營銷策略。為鼓勵消費者的長期消費行為,各銀行又推出低透支息和優惠積分計劃等措施,以便獲得長期穩定的利息收入。更重要的是,藉此增加顧客在特約商戶的消費,提高商戶傭金這部分收入。這樣,商戶的傭金在銀行信用卡業務利潤構成中的比重將會增大,成為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利潤增長點。

二)、服務策略

即銀行通過完善信用卡基本服務和增加信用卡附加服務來打動顧客。信用卡的基本服務有透支便利、存取便利等特點。在信用卡大戰的初期,銀行往往在提高基本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如提高ATM通存通兌的便利性,增加商戶POS聯網的范圍,完善開銷戶、授權、掛失、補卡服務。但當競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服務策略就轉向增加信用卡附加服務上來,如信用卡附帶購物保障、旅遊保險、全球醫療緊急支援、優先訂票及諸多商戶的打折優惠。完善信用卡的各種服務,不僅能使持卡人體會方便快捷的消費感受,還能使持卡人獲得信用卡帶來的諸多優惠和安全保障,體現了銀行對持卡人的全面照顧。這種富有人情味的服務創新,更能引起顧客的好感,受到市場的青睞。

三)、產品策略

即銀行通過開發針對細分市場的異樣化產品,佔領特定的細分市場。針對持卡人年齡、職業、收入、 愛好 等特點,可劃分出不同的細分市場,推出具有特殊服務功能的卡種來贏得消費者。如為球迷推出世界盃足球卡,為某一大學的師生推出大學信用卡,為歌迷推出明星卡,這些產品創新都能更確實具體地滿足細分市場中的消費者的特定需要,所以更能被這一市場的消費者接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商品的個性化要求會愈來愈高,因此,金融產品的設計也必須從面向諸多存在共性的消費者的大市場轉而面向具有鮮明個性和特殊需要的少數甚至個別消費者的小市場,這是金融產品創新的必然趨勢。

香港社會的經濟發達程度遠高於內地平均的經濟水平,其金融市場也因自由和法制的社會特質而得到充分競爭和全面發展,因此,香港的金融在世界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對內地而言,香港的回歸帶來了兩地金融的交流與學習機會,借鑒香港銀行業在金融創新上的成功 經驗 顯得更為現實和具有積極意義。

香港銀行信用經典成功市場營銷案例點評:

有比較才能知道差距。香港銀行推銷信用卡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與內地相對沉寂的市場比較,實有天壤之別。這固然有系統等硬體設施的差距,但更多的是觀念。現在的商家應著力開發市場,只有使潛在市場變成了現實的消費市場,才有利可圖,且是大利。內地的市場開放策略應從推銷型向營銷型過渡。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3:顧客就是上帝-卡特皮勒公司成功之道

卡特皮勒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建和礦山設備製造商,同時在農用機械和重型運輸機械領域也佔有相當地位,目前公司的價值已超過160億美元。回顧卡特皮勒所走過的道路,其首席執行官Donald V.Fites認為公司的競爭優勢在於有一個無與倫比的產品分銷系統。在全世界,卡特皮勒公司有186個獨立經銷商,他們出售公司的產品並提供產品支持和服務,成為架起在公司與顧客之間的橋梁。除了對一些國家新開放的市場、原始設備製造廠和美國政府外,卡特皮勒公司的產品都是通過獨立經銷商來經銷的。這種現象在其他競爭者那裡是看不到的。Fites認為,在當地找經銷商要遠比自己企業設立經銷機構有利。因為卡特皮勒的經銷商都是在當地有一定歷史的企業,他們已深深地融入當地的社會中,他們對當地顧客的熟知程度和因此而建立起的與顧客的親密關系,值得卡特皮勒在這上面花錢。另外,卡特皮勒的產品都是高價值的固定資產,它們的折舊期較長,但它們通常都是在建築工地、礦山這些環境惡劣的地方作業,就是最好的產品也要發生故障,而一旦發生故障,就會給使用者帶來經濟損失。通過經銷商,卡特皮勒公司形成了世界上最快捷、全面的零件運送和維修服務系統。公司承諾對於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卡特皮勒產品,都可以在48小時內獲得所需的更換零件和維修服務。

但是,僅有一個形式上完善的分銷體系並不足以使卡特皮勒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卡特皮勒和經銷商的關系遠勝於一紙合同上所註明的權利義務關系,他們之間更是一種家庭式的親密關系。經銷商不僅僅是卡特皮勒的產品運到顧客手中的一個 渠道 ,而且還是將顧客的意見反饋回來的一個渠道,這樣經銷商的職能也不僅僅是銷售產品和提供售後服務,而且還能促使公司生產出更符合顧客需要的產品。

例如,卡特皮勒在80年代初期推出了D9L式履帶 拖拉機 。這種機型採用了一些新的設計方案,因而被認為可以提高使用效率,相應地,該機型的價格也要高於傳統的機型。但是當D9L在世界上賣出幾百台之後,一場滅頂之災悄然而至。一些拖拉機在工作到2500小時之後,就開始出現故障了,這表明D9L遠沒有當初所設想的那麼好。這一問題足以動搖卡特皮勒在行業中的霸主地位從而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為了挽救公司,各地的經銷商都紛紛行動起來,他們幫助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的補救措施,如迅速 修理 已出故障的機器,及時檢查那些一時還沒有發生問題的機器。各個經銷商之間也充分合作,如一個英國的經銷商派出人員來幫助在沙特的經銷商處理這類問題,而有的經銷商為了對顧客負責,日夜服務,隨叫隨到。終於,一年以後,所有的D9L機型都得到了檢查和維修,用戶的停工待修時間被壓縮到最短,大大減少了可能有的經濟損失,顧客的抱怨消失了。同時,公司的設計人員也及時更改了設計,從而D9L產品成為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產品。

這種與經銷商之間的夥伴關系的建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它是卡特皮勒執行一貫的原則和努力的結果。Fites所提出的下面幾條處理與經銷商關系的原則用值得管理者們借鑒:

不對經銷商進行壓榨。許多企業所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當發現市場不景氣時,就開始壓榨他們的經用商以保證自己的利益;而一旦發現有什麼有利可圖的生意時,就馬上越過經銷商,把生意拿來自己做。這樣,雖可以獲得一時的利益,卻會長久損害與經銷商之間的關系。例如在70年代,有一次,阿拉斯加的企業要求卡特皮勒直接將產品賣給他們,否則他們就購買競爭者的產品。但卡特皮勒並沒有讓步,而是堅持讓對方從其經銷商處購買。因為經銷商可以為產品提供優良的售後服務。卡特皮勒認為,如果繞過經銷商,就等於在自斷臂膀。

這一原則在整個行業都遭受到不景氣的沖擊時,效果更為明顯。如在墨西哥的經濟蕭條期,卡特皮勒的5個經銷商都渡過了難關,而其競爭對手的經銷商卻是全軍覆沒。當經濟環境好轉後,卡特皮勒成了惟一的供應商。

向經銷商提供除產品及零部件以外的其他東西。除了提供產品和零部件外,卡特皮勒還幫助經銷商向顧客提供分期付款等信用擔保,同時在存貨管理和控制、物流、設備維護工作程序等方面給經銷商予以支持。例如,公司每年都要印刷多種書面技術材料提供給經銷商的技術人員作為參考,並隨時按照經銷商的需要向他們的員工提供培訓服務,其中包括如何制定企業計劃、如何預測市場、如何管理電子信息系統、如何進行營銷、廣告等方面的管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卡特皮勒正在建立將全部經銷商和公司總部、公司的供應商和倉庫相互聯接起來的龐大復雜的全球電子聯絡系統。這個系統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要能做到對所賣出的產品進行遠距離監控以及在公司的經銷商、公司、生產廠家之間實行零部件的庫存分享。所謂遠距離監控就是指要做到無論一台機器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經銷商乃至公司總部都能隨時了解其運行的情況。

與經銷商經常深入而又坦誠的交流。Fites認為在卡特皮勒和其經銷商之間不存在什麼秘密。經銷商對卡特皮勒公司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他們提供給公司自己的財務報表和關鍵的營業數據,如果兩者之間不是高度信賴的話,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同時,卡特皮勒公司也最大限度地開放了自己的信息資源。所有公司的雇員和經銷商的工作人員都能從電腦中得到關於銷售趨勢及預測、顧客滿意的調查數據等即時信息。每年,卡特皮勒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都要與經銷商的高層管理人員舉行一些地區性的會議。在會議上,他們就每一個產品線的銷售目標以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雙方各應該做些什麼進行討論。另外,公司還定期邀請所有的186個經銷商在Peoria總部所在地)進行為期一周的會議,主要是對公司的戰略、產品計劃和營銷政策進行全面的回顧。

卡特皮勒公司的各個層次的人員與經銷商的人員之間都有著許多日常的接觸。在較低的層次上固然每天都要進行溝通,經銷商的主管人員和公司的高級職員一周談幾次話也並不是件稀奇事。特別是在過去的s年中。卡特皮勒公司有意識地增加了員工與經銷商之間的接觸。1990年所進行的重組使過去的職能部門轉變為一個個利潤中心,從而使得公司中的每個人從最年輕的員工一直到首席執行官都與經銷商主動接觸。這種頻繁的互動關系使得公司更多、更快地了解市場第一線的情況。

把經銷商留在卡特皮勒大家庭中。卡特皮勒公司通常更願意與家族企業打交道,因為他們認為家族企業比公眾企業在管理政策上更具有一貫性。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卡特皮勒公司的產品壽命周期一般在10-12年左右,有些高達20-30年。而在公眾企業中,首席執行官的任期一般最多隻有5-6年,從向顧客提供一貫性的服務這一點來說,公眾企業有可能不如家族企業那樣穩定。

卡特皮勒還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經銷商的子女們從小就對卡特皮勒公司發生興趣。公司的想法是讓他們認識卡特皮勒、讓他們對這一行當發生興趣並讓他們能夠與自己的同輩也就是未來的工作夥伴相識。他們參觀卡特皮勒的工廠、親自操作機器。同時,卡特皮勒也鼓勵經銷商將他們的孩子從小納入到企業工作中去。他們時常為經銷商的孩子安排一些暑假工作,當他們大學 畢業 後,就安排一些全日制的工作。有時還會建議經銷商先讓他們的孩子干兩年的零件銷售工作,然後到工程部門干一陣子,最後再來管理產品支持業務。

卡特皮勒公司經典成功市場營銷案例點評:

企業的生命之源在於使顧容滿意。由於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已使今天的顧客不同於以前的顧容,今天的市場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場。現在,市場的主導權已由廠商轉向了顧客手中。

卡特皮勒公司的營銷策略歸根到底其實只有一點:貼近顧客,拉近顧客與自身的距離。這樣做的結果顯而易見。

>>>下一頁更多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⑥ 國際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國際市場的營銷案例好多,為此我為大家整理了國際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歡迎參閱。

國際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篇一

《在巴西進行市場營銷》討論題

1. 巴西在限制進口方面有哪些規定,其實質是什麼?

答:巴西在限制進口方面的規定有:(1)進口許可證。必須持有巴西中央銀行發放的進口許可證,才能進口某種商品。(2)高額進口稅。巴西對消費品的進口無一例外地徵收較高的進口稅。(3)其它稅。對進口貨物除了徵收較高關稅外,往往還要徵收其它一些稅,其中較重的是營業稅。(4)反傾銷。一般情況下,當某種商品的進口量非常大且增長速度較快時,巴西國內有關產業或產業協會就可以向政府提出反傾銷申請。

(5)政府采購。只要國內有同類產品,巴西政府部門、官方機構和國營企業就根本不買國外貨。即使巴西國內沒有同類產品,進口也受到嚴格的限制。巴西限制進口的實質是本國保護主義,主要目的是保護本國產業。

2. 為什麼在巴西進行投資的外國公司在不斷增加?

答:在巴西進行投資的外國公司在不斷增加的原因有:(1)向巴西出口商品受到很大的限制,大多數外國公司如果考慮進入巴西市場的話,只有在合資經營或獨資經營的基礎上進行當地化生產,才是最好選擇。

(2)除了某些領域如銀行或傳播媒介部門,外國公司可以向巴西或某個巴西公司投資,其資本金額與利潤匯回在數量上沒有任何限制。(3)巴西有許多州對進行生產性投資的投資者給予鼓勵性政策,投資可以獲得許多特權。(4)巴西自然資源豐富,其許多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均列世界前,而且森林覆蓋率高,水力資源豐富。(5)巴西進行了經濟結構調整,通貨膨脹受到控制,投資風險減少。(6)巴西區位優勢明顯,它在拉丁美洲人口最多、面積最大、地理位置優越,而且自然資源豐富,基礎設施較好,經濟結構正在調整完善。

3. 巴西通貨膨脹可能對跨國營銷的影響有哪些?

答:巴西通貨膨脹可能對跨國營銷的影響有:(1)對巴西國內的消費需求變得復雜。從理論上講,一國發生通貨膨脹,人們的實際工資下降,購買力下降,需求也會下降;但從實際上看,消費者從心理上擔心物價進一步上漲,所以紛紛搶購商品,這樣,通貨膨脹反而刺激了需求。(2)通貨膨脹會使企業的成本控制變得復雜化。一方面,通貨膨脹會降低貸款成本;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可能導致原材料采購成本上升。(3)消費需求和成本控制項制的復雜化會使定價決策變形得更為復雜化。(4)通貨膨脹會導致投資風險增加,實際利潤縮水,從而會出現資本外逃,FDI減少等情況。

4. 在巴西投資可能會遇到哪些政治風險?

答:在巴西投資可能會遇到的政治風險有:(1)沒收、徵用和國有化。19xx年巴西政府接管了美國公司擁有的發電廠。(2)外匯風險。對於所有的匯款,巴西政府都要徵收預扣稅款,當匯款超過一定比例時,預扣稅款的金額會直線上升。外國資本的首次投資必須辦理注冊登記,便以在紅利匯回和資本撤出時徵收稅款和獲得批准。(3)進口限制。有進口許可證和高額關稅、反傾銷、政府采購等措施。(4)稅收管制。巴西對進口貨物除了徵收較高關稅外,往往還要徵收其它一些稅,其中較重的是營業稅。(5)物價管制。目前,巴西國內正實行著一套綜合的物價管理措施,意圖提高商品價格的公司必須首先得到部際價格管理委員會的批准。這個委員會統管著大多數工業產品、葯品和主要消費品的價格,違反了該委員會規定的公司會受到嚴厲的制裁。

5. 巴西收入狀況會對國際營銷產生哪些影響?

答:巴西的收入狀況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和嚴重的兩極分化。對於這種狀況,分析巴西的市場時,應注意不同地區和兩極人口巨大差別,處於不同地區和收入兩極的人口,具有不同的購買力和需求特性,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市場,企業應向其提供不同的產品,實施不同的營銷策略。

6. 你認為中國企業有哪些比較優勢?中國企業在巴西有哪些市場機會,或者說,中國企業在巴西投資,應投向哪些行業領域?

答:我認為,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有:(1)勞動力充足,勞動力價格便宜;(2)加工、裝配技術成熟發達;(3)高科技產業正在不斷興起,而且水平高於巴西;(4)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正好適用巴西現狀,許多產品也能正好滿足巴西消費者的需要;(6)國內對外投資、出口受政策鼓勵;水電建設經驗足、技術高(8)經濟總體水平比巴西發達。中國企業在巴西投資的行業可以是:機電產業(電器及電子設備、機械設備、金屬製品等)、高新技術產業(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生命科學技術等)、焦碳產業、紡織紗線產業、零附件生產裝配產業、資源獲取產業、電力建設產業等。

《“長虹風波”凸顯國際貿易風險》思考題:

1.中國企業出口貿易中的財務風險是如何形成的?

答:(1)中國企業生產的商品雷同化程度高、競爭力低,業務談判能力差;(2)選擇海外合作夥伴的信譽差,原因有二:①信息(信用、咨信)獲取能力差,②中國企業治理結構完善,決策領導有私心、不負責任,對高層領導的激勵與約束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3)沒有採用信用證結算方式;(4)國內企業只競爭不合作。

2.中國企業如何規避出口貿易中的財務風險?

答:(1)加強產品研發力度,提高差異化程度和競爭力,提高國際談判能力;(2)建立信用管理體系和風險預警機制,關鍵在於信息發信收集,所以要完善海外分支機構和政府服務職能;(3)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一方面引導業內企業加強合作,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4)根據企業自身情況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一方面減少損失,另一方面提高貿易成本;(5)可以加強與國內成熟的外貿公司合作,利用它們的優勢進入海外市場;(6)完善企業管理結構,有效激勵和約束高層領導;(7)選擇適合的海外進口商作為合作夥伴。

《中國彩電為何在美遭“封殺”?》討論題:

1.為什麼中國企業屢遭外國反傾銷?

答:中國企業屢遭外國反傾銷的原因有:(1)普遍採用成本領先戰略:①出口增長太快,影響東道國及其它跨國公司的利益;②產品雷同化,競爭力差;③技術含量低,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需求;④大打價格戰;⑤市場集中,國內同行企業缺乏合作。(2)國際大環境不利:①貿易保護主義盛行,②市場經濟地位不利,③東道國和其它跨國公司的利益受到沖擊,對中國企業提起反傾銷訴訟。

2.中國家電企業如何應對外國反傾銷?

答:(1)企業: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廣泛獲取信息,早作準備;受到反傾銷投訴時,積極應訴,提高主動性,提高判斷能力。具體做法有:①選擇合適的海外中間商,並與其加強協作;②經常與行業協會、進出口商會溝通,通過它們提供的服務獲取信息;③從海關了解同類企業的進出口情況;④聘請國內外有經驗的律師,並向律師事務所獲取信息;⑤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會計准則。(2)行業協會:①及時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②加強對企業行為的監督和約束;③由行業協會出面集體應訴,促進企業間的合作;④建立行業反傾銷應訴基金,為企業應訴提供資金支持和保障。另外,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業協會,都在個體方面爭取個案待遇;在整體方面致力於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而不參照第三國。

3.中國企業在應訴反傾銷時,應選擇集體應訴還是單獨應訴?

答:我認為應選擇集體應訴,這不僅可以降低應訴費用,而且因為一致對外,可大大提高勝訴的可能性。而且先盡量使中國企業對外取得有利集體的結果;應訴之後再根據應訴企業各自的責任大小分攤費用。

《海爾的國際化經營戰略》討論題:

1.概括海爾的國際化戰略的基本思路。

答:在培育國際名牌的終極目標下,先後採取品牌多元化戰略,產品出口難後易戰略和對外直接投資戰略,並在此過程中慎重選擇目標市場和進入方式。

2.海爾國際化戰略模式需要企業具備哪些條件?

答:具備的條件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高水平的研發能力,國際型的復合人才,較好的跨文化管理,完善的治理結構。

3.您如何看待海爾在美國的直接投資行為?

答:海爾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可以降低海外市場進入成本,避開貿易壁壘,生產符合本土標准要求的產品,但這需要以上五大條件的支持。

4.您認為海爾要獲得成功,今後要著重解決哪些問題?

答:海爾今後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有:(1)在國際市場上的現金流回籠問題,以及一旦現金斷流可能帶來的破產風險;(2)低端品牌形象問題;(3)個性化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4)國際人才招攬、培訓和保留的問題。

《應派誰去沙特談判:小李還是小王》討論題:

1、兩派意見的根據是什麼?

答:(1)小李派:①有著豐富的國際商務經驗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②主動請命,信心十足。(2)小王派:①女性在沙特地位低下,有可能不被沙特人接受;②近年來在與客戶交往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③對公司產品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你支持哪一派觀點,你的理由是什麼?

答:支持小李,理由是:(1)根據文化適應理論,女性在沙特地位低下屬於選擇性文化,從國際商務利益角度出發可以不遵守,因此小李去沙特不會受排斥;(2)商務談判理論,國際商務談判代表應具備的素質有:①豐富的國際商務經驗;②較強的談判交際能力和臨場突發問題、復雜問題的處理能力;③對項目或產品的專業技能或知識的熟悉程度。綜合考慮上述三項,小李較合適,而且女性在人際交往中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和更強的壓力承受能力。

國際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篇二

《“長虹風波”凸顯國際貿易風險》思考題:

1.中國企業出口貿易中的財務風險是如何形成的?

答:(1)中國企業生產的商品雷同化程度高、競爭力低,業務談判能力差;(2)選擇海外合作夥伴的信譽差,原因有二:①信息(信用、咨信)獲取能力差,②中國企業治理結構完善,決策領導有私心、不負責任,對高層領導的激勵與約束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3)沒有採用信用證結算方式;(4)國內企業只競爭不合作。

2.中國企業如何規避出口貿易中的財務風險?

答:(1)加強產品研發力度,提高差異化程度和競爭力,提高國際談判能力;(2)建立信用管理體系和風險預警機制,關鍵在於信息發信收集,所以要完善海外分支機構和政府服務職能;(3)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一方面引導業內企業加強合作,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4)根據企業自身情況投保出口信用保險,一方面減少損失,另一方面提高貿易成本;(5)可以加強與國內成熟的外貿公司合作,利用它們的優勢進入海外市場;(6)完善企業管理結構,有效激勵和約束高層領導;(7)選擇適合的海外進口商作為合作夥伴。

《中國彩電為何在美遭“封殺”?》討論題:

1.為什麼中國企業屢遭外國反傾銷?

答:中國企業屢遭外國反傾銷的原因有:(1)普遍採用成本領先戰略:①出口增長太快,影響東道國及其它跨國公司的利益;②產品雷同化,競爭力差;③技術含量低,不能很好地滿足消費需求;④大打價格戰;⑤市場集中,國內同行企業缺乏合作。(2)國際大環境不利:①貿易保護主義盛行,②市場經濟地位不利,③東道國和其它跨國公司的利益受到沖擊,對中國企業提起反傾銷訴訟。

2.中國家電企業如何應對外國反傾銷?

答:(1)企業: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廣泛獲取信息,早作準備;受到反傾銷投訴時,積極應訴,提高主動性,提高判斷能力。具體做法有:①選擇合適的海外中間商,並與其加強協作;②經常與行業協會、進出口商會溝通,通過它們提供的服務獲取信息;③從海關了解同類企業的進出口情況;④聘請國內外有經驗的律師,並向律師事務所獲取信息;⑤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會計准則。(2)行業協會:①及時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②加強對企業行為的監督和約束;③由行業協會出面集體應訴,促進企業間的合作;④建立行業反傾銷應訴基金,為企業應訴提供資金支持和保障。另外,無論是企業還是行業協會,都在個體方面爭取個案待遇;在整體方面致力於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而不參照第三國。

3.中國企業在應訴反傾銷時,應選擇集體應訴還是單獨應訴?

答:我認為應選擇集體應訴,這不僅可以降低應訴費用,而且因為一致對外,可大大提高勝訴的可能性。而且先盡量使中國企業對外取得有利集體的結果;應訴之後再根據應訴企業各自的責任大小分攤費用。

《海爾的國際化經營戰略》討論題:

1.概括海爾的國際化戰略的基本思路。

答:在培育國際名牌的終極目標下,先後採取品牌多元化戰略,產品出口難後易戰略和對外直接投資戰略,並在此過程中慎重選擇目標市場和進入方式。

2.海爾國際化戰略模式需要企業具備哪些條件?

答:具備的條件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高水平的研發能力,國際型的復合人才,較好的跨文化管理,完善的治理結構。

3.您如何看待海爾在美國的直接投資行為?

答:海爾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可以降低海外市場進入成本,避開貿易壁壘,生產符合本土標准要求的產品,但這需要以上五大條件的支持。

4.您認為海爾要獲得成功,今後要著重解決哪些問題?

答:海爾今後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有:(1)在國際市場上的現金流回籠問題,以及一旦現金斷流可能帶來的破產風險;(2)低端品牌形象問題;(3)個性化研發能力不足的問題;(4)國際人才招攬、培訓和保留的問題。

《應派誰去沙特談判:小李還是小王》討論題:

1、兩派意見的根據是什麼?

答:(1)小李派:①有著豐富的國際商務經驗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②主動請命,信心十足。(2)小王派:①女性在沙特地位低下,有可能不被沙特人接受;②近年來在與客戶交往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③對公司產品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2、你支持哪一派觀點,你的理由是什麼?

答:支持小李,理由是:(1)根據文化適應理論,女性在沙特地位低下屬於選擇性文化,從國際商務利益角度出發可以不遵守,因此小李去沙特不會受排斥;(2)商務談判理論,國際商務談判代表應具備的素質有:①豐富的國際商務經驗;②較強的談判交際能力和臨場突發問題、復雜問題的處理能力;③對項目或產品的專業技能或知識的熟悉程度。綜合考慮上述三項,小李較合適,而且女性在人際交往中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和更強的壓力承受能力。

⑦ 企業市場營銷策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需要,是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企業市場營銷策略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企業市場營銷策略案例分析一:

菜籃網:一個雷軍十分鍾就可能看上的生鮮電商

這是一家令人“腦洞大開”的生鮮電商企業,其很多做法都與生鮮電商通行做法不同,甚至“背道而馳”。

比如,在商業模式上,菜籃網選擇了做生鮮電商中難度最大的——蔬菜(相比之下,水果的難度小很多),且做大眾市場。不過,就是這樣一家看似不走尋常路的生鮮電商企業,已經實現了每天3000單的業績水平。如果達到5000單,將實現盈利!可以說,這家生鮮電商走的是一條迥異於其他生鮮電商的O2O。

O2O:加盟店的作用不僅僅是引流

既然做的是O2O,那麼,菜籃網如果僅僅只有線上,就不叫真正的O2O!

很多垂直類生鮮電商都面臨一個問題:落地難!如果要在線下建設門店,毫無疑問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要命的是,一旦線下門店沒有足夠的流量,單店不能盈利,最後豈不是為房東打工,O2O也無從談起!

當眾多生鮮電商都在對開線下門店望而生畏或躑躅不前的時候,菜籃網不僅開店速度奇快(預計加盟店很快將達到2000家)、流量充沛(排隊買菜司空見慣),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什麼投資!

菜籃網是如何做到的呢?

既然開店成本這么高,菜籃網乾脆整合社會資源,與一些小店合作(只要有流量,可以和煙酒店、水果店、理發店合作),開店中店。

像這樣的加盟店(店中店),主要有三大功能:引流、注冊、充值。

怎樣實現引流呢?菜籃網在店中店只做單品,且是超低價爆品(甚至平進平出),目的不為盈利只為引流。價格低到什麼程度呢?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零售價相當於鄭州萬邦批發市場按噸購買的批發價,這樣的廉價爆品對居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單日單品種銷售量達到數噸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雖然價格非常低,但居民不可能只買一種菜,但加盟店仍然每天只做一款產品,是典型的飢餓營銷。

對加盟店而言,他們的好處是什麼呢?低價爆品帶來了大量的人流。實體店,最要命的就是沒有流量。

加盟店和菜籃網合作之後,不僅僅給菜籃網引流了,也給自己引流了。這是因為,單款爆品會帶來相關消費。無論對菜籃網還是對加盟者而言,消費者買菜,通常不會只買一種,如果消費者想要更多的菜品,店主就可以引導其注冊成為菜籃網的會員。

對合作店面而言,消費者通常不會只買菜,這樣就帶動了加盟者的關聯產品(比如醬油、調味品、生鮮等)的消費,實現雙贏。

當然,對菜籃網而言,線下門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自己引流,那麼,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線下門店也賣菜,那麼,引導消費者注冊之後,消費者在線上買菜了,會不會對線下銷售產生沖擊呢?當然不會,線上和線下產品是兩個體系,且線下門店只做單品爆款(這是線上沒有的),所以不存在線上線下沖突的可能性。

至此,我們認為,引流不存在障礙了,不過,要實現O2O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利潤分配!

創始人姜曉宇認為:如果僅僅只有線上沒有線下,那就不叫O2O。

菜籃網的績效是這樣分配的:如果某位顧客在某家加盟店注冊充值,那麼今後這位顧客在菜籃網買菜,這家加盟店永久參與利潤分配(當然背後有一套體系來實現),這樣一來,極大地調動了門店的積極性,實現了雙贏。

高頻次接觸和服務質量贏得口碑

通過線下加盟店和低價爆品引流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轉化率。

菜籃網這樣一家垂直類生鮮電商平台有著驚人的轉化率。

我們隨機查閱了某天菜籃網的相關運營數據(2015年7月8日):當天訂單量為4690,獨立UV為9344,轉化率為50%。

菜籃網的高轉化率是如何實現的呢(京東為2%?5%)?CEO姜曉宇很肯定地說:“靠服務!”

在公司的績效考核上,菜籃網對員工的考核只有三個指標: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培養人才。

沒有具體的銷售目標,就是為了將服務做到極致!

比如,菜籃網創造了生鮮電商的幾個第一:第一個提出所有生鮮產品無理由退換貨。只要顧客打服務電話,確保在30分鍾內解決問題。

如果顧客不願意更換產品,堅持要退貨呢?姜曉宇表示:“無條件退款,在4個小時內把錢退到客戶指定的任何地方(比如菜籃網會員卡、銀行卡、支付寶等),一切為了方便用戶。”

菜籃網還是第一家全場沒有運費(網站上就沒有運費這一項)的生鮮電商。即使客戶買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都免費送貨。姜曉宇表示:“還真有客戶,就是為了試一試菜籃網的服務,真就買了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真就給送貨,一來二去,被菜籃網真誠的服務所打動,最終成為忠誠的顧客。”

每人每天只送60單

菜籃網還有一項極具特色的做法:配送人員每天只送60單,其餘的時間陪客戶聊天,甚至看小孩、修馬桶的活也能幹。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和接觸頻率,菜籃網嚴格限定每位配送人員的服務范圍:每位配送人員,就是只給180?240戶提供服務。

您可能會問:這不是資源浪費嗎?菜籃網有自己的商業邏輯:與客戶見面的頻率越高、黏性越大,客戶滿意度、重復購買率越高。商業的基礎是什麼——信任,菜籃網的配送人員用高頻次的接觸和幫助客戶來贏得信任。姜曉宇打趣說:“這已經不是配送人員,而是家庭私人助手,我的配送人員的活動范圍就是300米,這樣他做3?6個月之後,比物業、鄰居都跟你熟悉。我要的就是信任,一旦這種信任完成,就是牢不可破的壁壘,即使天貓、京東這樣巨頭涉足這一領域,也沒戲。”

姜曉宇躊躇滿志地說:“未來,我就不僅僅是賣菜,還可以導入價值更高的產品,真正滿足社區居民的更多需求。我們做的是智慧社區,思路就是用高頻次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帶動高附加值、低頻次產品的銷售。這就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藍圖。”

未來,菜籃網甚至可以順便就把物業的活給幹了。

當然,要實現從3000單到5000單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增加人員、車輛、冷鏈設備等)。姜曉宇坦承,由於紮根鄭州這樣一個二線城市,融資難度就比一線城市要大。

姜曉宇絲毫不掩飾他對資金的渴望,甚至打趣說:“如果我和雷軍聊十分鍾,他一定會投我這個項目。

企業市場營銷策略案例分析二:

看愛鮮蜂如何戳中用戶痛點

在粉絲經濟時代,看看成功者是怎麼做的:小米與米粉溝通,推出了MIUI,滿足了手機發燒友們的需求。三個爸爸空氣凈化器通過滿足兒童對空氣凈化器的需求,創造了30天內在京東眾籌1000萬元的紀錄。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好的傳播方式就是讓粉絲自己傳播,你所要做的,就是創造話題,並通過核心粉絲群將話題進行傳播。而要想找到創意性的話題,也必須從場景出發——找到用戶的痛點或者癢點,從而形成話題和互動,最終達到傳播品牌的目的。

定位為“掌上一小時速達便利店”的生鮮電商品牌愛鮮蜂,正是圍繞目標消費群,准確找到一個個話題,戳中了目標用戶的痛點。

場景一:“願堵服舒”引爆網路

最近,網路上愛鮮蜂策劃的一個“願賭服舒”的話題火了。

談起這個話題的由來,還得從愛鮮蜂的目標客戶——粉絲說起。

白領,從表面來看,這群人是人們艷羨的對象,然而在風光背後,其承受的壓力也很大,別的不說,生活在北京的白領僅上班路上花費的時間(一個半小時很正常)就讓人幸福感降低。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上班路上堵車更成為司空見慣。可以說,談起堵車,大家都有槽要吐。

“煩死了,又堵車!”“堵死了!”“完蛋,堵得不動了!”“又遲到了!”這是人們在堵車時最平常的反應,就連平時好脾氣的人也會變得焦躁不安,如果趕上又餓又渴,簡直讓人崩潰。這就是都市人堵車時的真實狀態,有人說“堵的不是車,堵的是心”。面對堵車這種社會常態,O2O社區電商愛鮮蜂近日在官方微博上發起#願堵服舒#無邊界城市話題討論,通過公交車車身廣而告之,愛鮮蜂為這次“無邊界城市話題討論”投入了總額5億元的獎金,凡是關注話題微博即可領到堵車美食補貼;參與話題拍攝堵車照片向愛鮮蜂官方微博平台吐槽的用戶,還有機會得到“不賭心”大獎。

“無邊界城市話題討論”,堵車也要不堵心。愛鮮蜂這次發起“無邊界城市話題討論”,打破了單一媒介傳播,將傳統公交車車身廣告與社交平台聯動,打破地域限制,發動全國用戶實時互動,關注社會焦點話題。2015年11月初,公交車車身上“今兒堵車嗎”首發話題一經曝光即引發大量關注,與此同時,愛鮮蜂在網路社交平台上引導全國用戶進行“願堵服舒”話題討論。很多年輕人看到公交車車身上“今兒堵車嗎”的醒目疑問,都紛紛拿起手機參與這次“無邊界城市話題討論”。參與活動的方式也很簡單,只要關注愛鮮蜂#願堵服舒#置頂微博點擊鏈接即可領取愛鮮蜂堵車美食補貼,如果拍下自己所在城市堵車的照片發到新浪微博參與話題討論並@愛鮮蜂,還能參與抽獎。活動時間橫跨11月、12月兩個月,愛鮮蜂以周為單位,進行抽獎,為參與話題的粉絲送出潮人極客必備的無人機、記錄自駕游沿途美麗風景的智能行車記錄儀、酷炫手持洗衣機、“饞懶宅”們最愛的愛鮮蜂優惠禮券、甜蜜巧克力禮盒等時尚好禮。

之所以選擇日常堵車這個關注點發起這次“無邊界城市話題討論”,愛鮮蜂市場部負責人表示,堵車是都市年輕人每天都要面臨的問題,路怒症、地鐵里突破安全距離而產生的沖突甚至演變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這些負面情緒嚴重影響著年輕人的工作生活。愛鮮蜂希望成為向都市年輕人傳遞快樂生活方式的使者,用樂天派的品牌基因引導年輕人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堵車,讓每天的生活都更輕松。愛鮮蜂如此貼心、正能量的互動話題還吸引了包括智能硬體、3C、生活娛樂、電商、旅行等不同領域的50多家年輕人喜愛的品牌藍V認同與參與,一同與活躍在社交平台上的年輕人進行無邊界討論。

愛鮮蜂鮮果美食公交車環繞京城。從2015年11月起,代表愛鮮蜂極速飛行的小蜜蜂形象出現在京城公交車車身上,隨車體一同出現的還有愛鮮蜂“掌上便利店 1小時速達”的品牌定位以及各種新鮮水果和美食,“路再堵,也1小時送達”的承諾更讓很多堵在路上的人拿起手機下單。相較於O2O行業大打補貼戰吸引用戶,愛鮮蜂上線一年多以來,憑借一小時速達的便捷服務和高頻次的互動營銷活動,在年輕人群體中積累了極佳的品牌認知度和信賴感。

場景二:核心銷售日

七夕來臨,各大電商紛紛推出力度不小的促銷活動,愛鮮蜂繼“鮮果盛宴”“酸奶也瘋狂”後,推出了七夕活動“七夕價給你”,分別推出3款7.7元特惠商品和多款精選“值得買”商品,情(Dan)侶(Shen)們(Gou)想吃什麼,直接在APP端下單購買即可。針對此次活動,愛鮮蜂還在上海區域進行了大量線下投放,通過分眾廣告覆蓋了上海全境寫字樓,進行了大規模市場推廣。

小龍蝦已經征服了全國人民的味蕾,在“七夕價給你”活動中,愛鮮蜂特別准備了年輕人喜愛的個性定製裝小龍蝦,12隻麻辣小龍蝦只要7.7元。每盒小龍蝦的包裝上都有“喜歡你張牙舞爪的樣子,最後被我吃掉”“愛它如同愛你,手忙腳亂,優雅全無”“單手能剝蝦,女神娶回家”等詼諧調侃的宣言,正符合七夕情人節的氛圍,即便是單身,也有“吃掉它一剎那,內心升騰起各種小火焰”“那年十八,人稱大排檔一枝花,進能張口開啤酒,退能單手剝蝦”的個性宣言直戳心底。味美、價低、個性化,網友們大呼過癮,紛紛下單。

此外,原價25.6元的兩只富含花青素的越南紅心火龍果只要7.7元就可購得,原價18元的4瓶加多寶也只要7.7元! 這次針對上海地區,為期一周的“七夕價給你”活動,用大量年輕人喜愛的商品進行促銷引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除了特惠商品限時特惠外,愛鮮蜂還精選了更多的“值得買”品類,有9.9元愛鮮蜂黑布林、19.8元美國車厘子、吃貨三國鹵味,還有紅腸、扇貝、酸奶飲料品類豐富,小夥伴們只要打開愛鮮蜂APP,在“七夕價給你”活動頁面就可以下單購買。

在“七夕價給你”之後,愛鮮蜂還推出了一系列豐富的接檔活動,各種優惠、福利不斷,充分勾起了吃貨們的味蕾。

⑧ 市場營銷案例3篇

在全球化競爭和買方市場的壓力面前,幾乎所有企業都將新產品開發放在自身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而市場數據以及由市場數據進行深層次分析得到的結論都是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重要指導因素。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案例3篇,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案例一:
水果營行:燒錢催不熟生鮮電商

自2014年10月開設第一家門店,僅一年多,號稱要做「水果業內的阿里巴巴」的水果營行就在全國20餘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300多家實體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幾乎一夜之間,這個迅速膨脹的水果王國轟然倒塌,廣州、深圳、東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門店大量關門,12月16日,水果營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帶走……

水果營行,成為O2O死亡名單里的最新登陸者?它的破滅是否預示著生鮮電商走向頹敗?或許,結論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確下光鮮的壞水果

在水果營行的泡沫破滅中,大量的輿論將關注點投放在它的融資模式——「合夥人眾籌」和「會員預付卡」。

尤其是前者,據水果營行一份單店投資協議樣本顯示,直營店投資人為公司有限合夥人,不參與門店經營、不擁有門店股份,只參與分紅。直營店投資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將獲得每月銷售額10%的回報,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為止。同時還獲得投資額10%的原始股權的長期收益。而媒體亦測算,按照水果營行宣稱的單店月銷售額50萬元計算,眾籌參與者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將高達30%左右。而通常認知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風險已然極高。

但這並不屬於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因為由始至終,水果營行所打造的生鮮電商模式,都如同劉伯溫那篇《賣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從理論上來說,水果營行提出的專注線下服務,將人才配置和質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實基礎後再進軍線上的路數,是當下許多浮在網路之上、過度依靠網購模式而缺少實體店推進的生鮮電商所缺失的。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這僅僅是一個正確的理念,沒有切合到地面經營理念之上。

反之,從它的許多專注線下的行動中,可以為生鮮電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務O2O提供反面參考。

遠離社區的專賣店不叫小業態

在水果營行2015年11月對外發的一篇軟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詞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競相跑馬圈地以便利店、專賣店為主的小型社區零售店,組成小業態 商業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態勢。毫無疑問,水果營行趕上了小業態商業崛起的時代大勢。」

顯然,水果營行把自己的線下門店定位為小業態。而媒體披露其「門店選的都是城市黃金地段,租金較高,還要支付工資,不可能達到高利潤,有時還會虧損」。這種布局黃金地段的思維,與當下立足社區的小業態模式並不相符,反而頗為接近早年的專賣店形態。拋去其或有意為之,以彰顯實力雄厚,好招攬合夥人的可能不說,這樣的開店方案,歷來均是電商實體店或O2O門店所摒棄的。

理由很簡單,無論何種電商形態,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運營成本為贏利之源,而位於鬧市的門店則加大了這些成本,更直接處於商超商圈的輻射范圍內,極不利於競爭和拓展。

更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導致的運營理念的錯亂。在水果營行的早前報道中,其總不忘提及「通過線上下單、門店配送,輻射單店周邊3公里范圍,實現1小時內極速送貨上門,解決水果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然而這一「互聯網+小業態」的運營模式,在當下的社區O2O門店試點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運營費用昂貴、社區需求挖掘不足的難題。早前耗資10億元、依託順豐強大的物流體系和財力布局社區的「嘿客」亦難以為繼,而開設在鬧市、按水果營行早前介紹開店成本動輒百萬元的線下體驗店,若真只按運營思路輻射3公里范圍,其收回成本的難度將高出太多。

何況,它還只賣水果……

生鮮電商先從爆款玩起

在水果營行眾多的正面、負面消息中,有一個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營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樣的優勢。

或許造成這一困擾的理由更奇葩,一直號稱是生鮮電商的水果營行根本就連一個像樣的電子商務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營行在對外宣傳中,依然還在說「待電商系統完善後……」。

一個線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鮮電商,其線下的門店只能也只有各自為戰。所謂逆向O2O,最終走向了傳統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過是披上了一件「互聯網+」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鮮電商,其實不是單行線,而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就像一個蹺蹺板,輕了哪頭,都會接不上地氣。

但這並非解除生鮮電商迷局的關鍵。至關重要的是,走線下體驗店的水果營行並沒有和周圍商超中的水果櫃台有太多的區別。

這都不是早前輿論批判的水果營行不懂水果經營之道,損耗大、價格高、標准化難所能概括的,盡管這是許多生鮮電商創業者不可避免觸碰到的問題。但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則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須知道,我為何非要選擇在你這里購買水果?」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個疑問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換成其他任意商品種類。但對於生鮮電商而言,僅僅一句「相較於銷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場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鮮電商主要銷售特色、中高端水果」這樣模糊的定位並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個生鮮電商用行動來解答了這個問題,尤其是水果這種消費者更樂意於眼見為實的商品,在線下體驗店輻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鮮電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為強化消費者體驗的突破口。

如順豐、京東、天天果園和本來生活等電商在2013年打得火熱並延續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車厘子大戰,對此,天貓電商平台喵鮮生負責人樂覺就曾表示,生鮮電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從帶來關注度的角度考慮,基於價格和體驗度,消費者會主動傳播,就能為網站帶來新的用戶。

更重要的是,這可以彌補線下體驗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會更容易形成消費者的購物黏性。由此,再將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見品類之上,逆轉消費者「眼見為實」的習慣。

燒錢擴大規模不一定能增強黏性

在整個O2O死亡名單中,一個普適性的死亡規律就是燒錢燒到資金鏈斷裂,而燒錢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擴大規模,意圖以規模覆蓋足夠多人群來獲得黏性和長尾。

在水果營行案例中,一年內擴展出300家實體店,覆蓋20餘個城市,並計劃在未來3年開設1萬家實體店。如此強度的店面擴張,必然帶來人員儲備、運營模式上的不適應。須知,知名水果連鎖百果園,從2002年起,用了8年時間僅開出了100家門店。之後又用5年時間,才將規模提升到1000家門店。

即便是在「互聯網+」的極限擴張下,指數級增長的實質,也須完成從0到1的蛻變,或言先種好試驗田,才能將成熟的模板進行復制,實現從1到N。

一個產品特色不足的生鮮電商或O2O,最終會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過燒錢的方式,用補貼和特價來吸引消費者「貪便宜」的心態,從而塑造虛假的黏性。而在水果營行身上,各種「會員預付卡」真正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就在於「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優惠力度上。若運營狀況正常,這類促銷本無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強行在虧本賺吆喝,這樣的預付卡除了吸納資金這一個用處外,更會因為一個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銀行式的擠兌風潮。這一幕,在水果營行落幕時,已然得到了證實。

一個忽略了消費者,沒有真正買方市場想法,只是描述了一個好聽的 故事 ,卻無法和周邊的商超、菜場的水果攤點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的生鮮電商,其不敗也難。

此外,還有幾點教訓值得一點:

一是生鮮電商和O2O依然要用輕姿態來扁平化渠道。如在線上紅火的本來生活網,目前進軍線下的生活O2O項目「本來便利」就是採取和當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鮮電商要突圍,或可採取一個城市一個中心體驗店+若干合作自提點的方式,實現有效擴散和覆蓋。最終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線上,而非體驗店。

二是使用線上平台建立大數據體系,至少做到能夠預測某一城市對某一品類水果的預期。這樣的大數據分析,才可以將電子商務所拓展出來的超長尾巴,變成一個核心數據源,可以確保發往某個城市的水果,不至於過少或過多,徒增損耗或難以滿足需求。這才是區別於各自為戰式的傳統水果店的關鍵。

三是不斷地差異化自己的特點。生鮮電商要成功,其實就應該按照電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長尾來滿足長尾末端的用戶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無我有哪怕只是一個人有需求才能成功。當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眾的水果賣得貴點,將預訂、眾籌等互聯網模塊落在消費者層面上,而非融資層面上,意義更大。
市場營銷案例二:
大品牌產品升級引發的經銷商壓貨血案

2015年,老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報表。

看著越來越糟糕的數據,老高越來越膽戰心驚。

老高是某著名快消品(本文稱為A企業)的經銷商,在別人看來,在省會中心地帶,擁有數千平方米大院自有產權,前邊四層辦公樓,後邊大片庫房,近百台車,200多人的團隊,生意夠大夠土豪。

可事實上,老高從這家品牌身上掙得的利潤卻是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下半年,算完人力成本和市場成本,每月七八百萬元銷售額,利潤不足10萬元!這還不算固定資產折舊、銀行融資成本!起早貪黑,鬧心憋屈,掙這幾個錢,不是廠家的裝卸工是什麼!

與老高一樣,A企業的多數客戶,正面臨著一個普遍難題:銷售額提高很多,卻時不時虧損?

但即便如此,2016年來自廠家的巨大增長壓力依舊沒有放鬆的跡象。

終於,在看到鄰省省會經銷商老劉與A企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之後,老高堅定了退出的決心,要知道,老劉一直是這個廠家的大區級標桿客戶,配合好,執行強,可因為連著幾個月壓貨都沒有完成任務,就被廠家拆分了,這讓老高感到刺骨的寒意。

逼迫在花樣翻新

2013年到2014年,A企業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0%,但增長動力是一樣的:密集分銷,核心是「加車加人」「密集鋪市」和「促銷投入」。

但越來越明顯的是,靠密集資源投入換得的擴張性增長格局,已經不可能無限期成為拉動這家企業增長的源泉了。

首先,擴張越來越困難,能鋪的網點都鋪了,渠道越來越飽和;

其次,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搶占份額,價格戰成為常態,利潤越來越薄。

2015年初,面對董事會要求年度增長40%的目標,營銷高層提出「轉型」戰略,要點是「產品升級」「管理復制」和「費用檢核」。

其一,開發、推廣幾只高端產品,毛利高,讓經銷商有錢賺,同時優化公司產品矩陣、利潤矩陣;

其二,強硬要求經銷商復制廠家管理模式,經銷商要建立巡查隊伍,要參照廠家業務工資體系,對配送員工資進行改革,實行專車專送,用「排他性」條款高效佔用配送資源;

其三,加大促銷檢核力度,費用必須專款專用,必須100%落地,避免經銷商截留,錢要花到市場上,從而壓出渠道銷量極限來!

在營銷高層看來,「轉型」成功的關鍵就是「費用檢核」,費用只有和目標量完美掛鉤,才能有效確保目標達成。為此,他們設計了如下流程:

1.任務分解

任務自上而下分解,總部分給大區,大區再分給區域。為確保完成,每個層級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就是在自己領到的基數之上再加幾個點。而層層加碼後,經銷商領到的任務要高出「增長40%」的目標不少。

2. 合同簽訂

要求業務人員簽訂年度和月度銷量責任狀,為確保新產品推廣成功,還要單獨簽訂新產品銷量責任狀,輔以銷售提成,目的只有一個,把業務人員和經銷商捆綁在一起,逼出各自的極限來!

由於是大品牌,加上各種威逼和利誘,老高們雖然很有意見,但最終還是被迫簽了合同。

3. 費用逼迫

首先,將公司產品進行梳理,將數只佔銷量半壁江山的產品,實行隨車搭贈,但拿到這筆費用是有條件的:以經銷商月度任務為標准,按照銷售額達成率進行補貼,完成95%,費用全額補貼,低於95%,分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要是低於70%,那一分也沒有。設置70%,那是要確保2015年銷量至少不會負增長。

其次,單獨申請的促銷活動要和規劃量以及月銷售額掛鉤,只有規劃量和月銷售額都達標,才能拿到全額費用,否則將按照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費用,但月銷售額達成率最低是70%,低於這個數,促銷費用只能報銷50%。

最關鍵的是,A廠家要求嚴控價格和經銷商毛利,執行的促銷活動,要限定供貨價和出貨價,老產品,經銷商毛利不得超過10%,新產品,毛利不得高於20%。目的是讓消費者能夠獲得產品紅利,進而持久拉動消費。

最後,大區、銷售部、集團三級巡查隊伍要對各類促銷活動進行高頻次檢查,一旦查出問題,除扣除該項費用之外,還要重罰。

過度逼迫引發的「血案」

2015年,老高被綁架了:因為促銷費用是自己墊付的,所以為了掙出費用和開銷,老高只能壓貨。不單老高,A廠家多數經銷商,也都被迫選擇壓貨。

問題是,壓貨之後,麻煩才剛剛開始:

1.因為壓貨,老高銷售節奏被打亂。當月前20天都在處理上個月庫存,到了月底,為了拿到費用,不得不繼續沖量,如此反復循環。這樣,扭曲的壓貨做法導致扭曲的銷售節奏,扭曲的銷售節奏又要求進貨繼續扭曲,否則就難以為繼。

2.壓貨壓多了,產品新鮮度自然就差,為了處理舊貨,廠家的辦法是,只管高端產品處理,而且要集中回收清點,費用嘛,按照到岸價,你一半,我一半!至於返貨成本,以及低端產品處理,廠家壓根就不管。於是,老高的毛利空間被狠狠咬掉了一大塊。

3.頻繁處理舊貨,不僅給消費者留下了這個廠家一直在處理舊貨的印象,而且還佔用了新鮮貨齡產品的售賣位置和機會。

4.再看「產品升級」策略,為了做大新產品,由大區牽頭,自上而下為經銷商規劃了很高的計劃量,考核經銷商的進貨活躍度和環比增長率,也就是限定經銷商的單月進貨次數和單次必達進貨量,如果未完成計劃,就予以強配。這樣,在新品尚未被市場接受、形成良性流轉的時候,老高又被壓了一堆庫存。相反,總部從人為拔高的銷售報表中得出了虛假信息,於是繼續逐月增加任務,而且廠家各級業務人員為了拿到新品激勵,接著再壓。

5.雖然後來,A廠家要求,當月前七天的訂單量不低於上月後七天的70%,否則即視為壓貨,要對區域予以重罰。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線常用的辦法是:要不在當月23日壓一批大單子,要不就在下月的7日再壓。因為在更短的時間跨度內集中進貨,這無疑放大了老高們的銷售、資金和利潤風險,要知道,A品牌的相當部分產品貨齡只有幾十天,為了不砸到手裡,老高只能平進平出,甚至低價拋售,這不是虧損是什麼!

老高很快力不從心了。2015年11月,老高費盡氣力,依舊還有3個月的任務沒有完成,A廠家大區經理周新(化名)很不高興。他把老高和責任業務主管叫到大區,要求述職,並且強調,那三個月欠賬,年底必須補齊!除了要老高表態「必須完成」外,還要落實到紙面,簽訂責任狀!否則,就考慮市場拆分!

老高很生氣,說來說去,還不是強行壓貨嘛!年底補齊欠賬,擺明了不是關心你們年終獎嗎!至於壓來的貨以及高庫存,還不是我自己去想辦法?

隨後的事,讓老高更加不爽。因為未完成任務,周新對老高的市場檢查立馬多了。各種檢查結論層出不窮,什麼鋪市率不足啦,什麼終端表現弱啦,總之,意圖昭然若揭,那就是你老高的市場基礎建設弱化,這嚴重影響了任務達成!嚴重拉了大區後腿!而且,周新還不時來老高這視察,夾槍帶棍,威脅要搞市場拆分!

比老高更悲催的是老劉。

兩年前,老劉積極響應周新號召,砍掉了代理的大多數知名品牌,專心做A品牌的「專營」代理商,而且還開設了不少終端「專營」店。周新大加贊賞,大會小會表揚之外,總部來了人,都往老劉那裡帶。

這兩年,周新用老劉這個標桿去逼迫其他客戶,效果很不錯。拿2014年來說,老劉率先任務撞線,可誰都知道,老劉是壓貨壓出來的。到了2015年,因為2014年基數高,老劉拼了大半年老命,還是沒能完成任務,而且很明顯,隨著欠賬隨來隨多,老劉肯定是完不成全年任務了。

標桿沒有起到標桿的作用,這嚴重影響了所在大區,所以,2015年10月份,周新拆分了老劉。

因為自廢武功,手頭沒有幾個知名品牌,面對周新的霹靂手段,老劉不得不忍氣吞聲。

老高想,任務年年增長,總有一天,今天的老劉,就是明天的自己。

與其投入巨大成本,忍受日益高昂的利潤侵蝕,以及並不明朗的經銷前途,還不如趁早退出。

於是,2016年3月, 春節 剛過,老高就不幹了。

拿逼迫保增長,前提是不能過度損害經銷商的利潤空間

在經濟下行、人口紅利和渠道紅利減少的背景下,在更困難地培育全新增長模式,和更簡單地、更便捷地把壓力傳遞到渠道中間,包括大品牌在內的很多品牌選擇了後者。而大多數營銷管理人員也支持這一選擇,他們更喜歡用「短、平、快」的打法,快速壓出渠道的極限來,而經銷商便是承載和釋放他們壓力的最重要節點。

至於許多廠家強調的「轉型」,不過是換了個馬甲,本質上還是原來逼迫的路子。拿老高的遭遇來說,所謂「產品升級」,以產品活躍度和訂單必達率的形式,重新走上了壓貨的路徑依賴;再看「費用逼迫」,可能短時間內壓出了銷量,可從更大的尺度來看,只會越來越加深產品動銷和庫存這對矛盾,直到崩盤。

老高放棄代理時,周新還說:「我們企業2015年增長率領跑行業,你去哪再找這樣的生意?這樣的品牌?再堅持一下,把市場基礎做好了,那還不是數錢數到手軟?」

可是A品牌完全搞錯了。問題不是它品牌力有多強,不是增長率還在高位運行,而是這種增長模式是以過度犧牲經銷商利潤空間為代價的,是靠壓貨來拉動的,而這註定不會長久。

反思 :面對大品牌的壓貨式高壓,經銷商如何拯救利潤?

1.要多元化經營,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像老高那樣自願退場是一種選擇,但前提是,你得有退路。如果像老劉那樣,為了迎合廠家,自己自廢武功,踢掉其他同類品牌,專心搞什麼「專營」代理商,搞什麼終端品牌「專營」店,那隻會成倍放大經營風險,到最後,只能被迫接受廠家設計。

經銷商要有品牌群組合概念,哪些品牌外表光鮮,里子稀爛,利潤稀薄,甚至以過度侵蝕自己及渠道利潤來獲得增長?哪些品牌牌子、利潤都不錯?在此之下,還要考慮品牌內部產品群定位構建,哪些是跑量性產品?哪些是高毛利產品?哪些是狙擊性產品?

經銷商要有優質的經營結構思想,經銷商要對自己代理的品牌群和產品群進行梳理,明確產品定位、產品組合、產品層次,確定適合自己的品牌群和產品群組合,提高產品組合盈利水平,提升抗風險能力。

只有多元化設計,才能有效對沖廠家侵蝕利潤的潛在風險。

2.聚焦渠道分類管理建設,不要「貪多求全」

對快消品企業來說,鋪市率是考核經銷商的一個極有用手段。你說任務高,我就檢查鋪市率,如果鋪市率低,說明市場空間還很大嘛!如果鋪市率符合標准,那麼單店庫存夠嗎?能不能和行業老大看齊?甚至會說,和產品稍有點聯系的渠道,能不能鋪貨?!

但問題是,有些網點,或剛開業,或人流量不足,或為獲得銷售費用而過度囤貨,或不適合該類產品售賣,等等。不顧這些門店消化能力,「貪多求全」,「過度鋪市」,只會是鋪市率、陳列有了,可最終多數返貨,只好再掏費用去處理。不知不覺中,經銷商便遭受了隱性虧損。

因此,經銷商應和廠家確定符合地區經濟環境的「有效鋪市率」界定,不能不管什麼終端,只要能賣,就大量鋪貨,要警惕無效、低效網點的過度鋪貨。

終端網點台賬不應是建了檔案就完事,也不是簡單地按照營業面積等硬體去劃分類型,而要逐步建立基於銷量劃分終端類型的模式,再明確不同終端類型的基礎鋪市品項,每類產品的大致周轉天數,單次鋪貨底數,以及單店單位時間內應留存的庫存件數,最終聚焦優質網點,提高終端網點質量。

3.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同時關注價值和數量變化

很多大品牌業務人員,甚至管理人員,喜歡把經銷商的倉庫當作自己的倉庫,很多時候,不經經銷商同意,直接替經銷商下單,或者是強行配貨。這種只管完成任務、卻不考慮區域不同消費特性的行為,最令人不齒。為了完成任務,結果把公司的庫存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把區域不適銷的產品硬生生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

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對不同產品的走勢、動銷、庫存要有清晰的判斷,不能將產品的訂貨權拱手讓人,要關注庫內產品的月庫存周轉率和月產品動銷率,用價值變化和數量變化判斷,來減少自己面臨的庫存風險。這樣,在廠家不合理配貨時,才能有理有據予以反擊。

4.優化內部管理,規避不合理的管理復制,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經銷商要對管理體系進行梳理,各個崗位要進行定量分解,在管理環節和渠道建設上要導入投入產出分析,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尤其要注意,一定要規避不適合自己的管理復制。拿A廠家要求的配送員工資改革來說,該方案設定了基本工資、品項工資、市場基礎建設工資和銷量提成工資,而且限定人員只能是專職配送員,老高這個省會城市,基本工資每人2000元,一輛車兩個人,而這家品牌平均毛利不足15%,那麼「一月一車要多增加近3萬元銷售收入,才能對沖基本工資的成本支出」,再加上運營成本不能被其他品牌分攤的「專車專送」,以及其他細分考核和產品提成,運營成本十分巨大。因此,在渠道越來越飽和的背景下,當廠家企圖嵌入「高大上」管理制度時,經銷商一定要警惕,因為這很可能大量侵吞你辛苦賺來的利潤。

⑨ 市場營銷成功案例詳細分析

案例分析是以提高營銷效益為目的,依據一定的理論原則,採用科學 方法 ,有組織、有計劃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場信息資料,提出解決問題建議的一種科學方法。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案例分析3例,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一

黃太吉:從「煎餅果子」到「外賣」,3年3變為哪般?

時間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領一族的黃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區12號樓一層較為偏僻的位置開了第一家「煎餅果子」店。

挑選較差位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線上引流。希圖借力互聯網工具解構餐飲居高不下場景成本的黃太吉,就這樣踏上了創業的征程。

互聯網餐飲風口,加上出身互聯網行業的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出手不凡,短短數月,就令黃太吉的「煎餅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讓紮根餐飲行業多年的眾多傳統餐飲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嘆弗如。

黃太吉的成功雖然短暫,但其在營銷模式和互聯網上的創新,都對傳統餐飲業帶來巨大沖擊,特別是「國八條」出台後,傳統餐飲業舉步維艱的這幾年。而隨後聲名遠播的雕爺牛腩、西少爺們再一次震動了傳統餐飲業。

傳統餐飲人從不屑一顧,到按捺不住關注、學習、應用互聯網,甚而四處尋找「靈丹妙葯」,主動尋找互聯網的入口,餐飲業的競爭迅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並逐漸走向立體化競爭。

餐飲業的主動求變,火了大眾點評、美團等團購平台,也催熱了網路外賣、餓了么、口碑、美團外賣,在百舸爭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逐漸沉寂的黃太吉再次出擊,豎起「外賣」大旗,攜資本青睞以求一博。

煎餅果子

從「街邊攤」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被新浪改寫,一個叫「微博」的自媒體平台顛覆了中國,所有人趨之若鶩。

這種點對面的開放模式,極具互動性的營銷價值,將微博推向高峰。

黃太吉能在微博時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於赫暢的從業經歷,使其對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有著精準把握,以及對 廣告 設計的精通,對營銷的熟稔,給予了他藉助新媒體平台,以創意的手法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

新奇的餐廳設計,持續不斷的話題製造,當然少不了眾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車、特斯拉……一步步將消費者帶入輿論的旋渦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著好玩的旗號,亦或與跨界的結合,還是對 熱點 的抓取,赫暢成功引爆了各種話題,各種新奇的手法,讓粉絲們自動在微博上轉發,赫暢更是身先士卒與每一個留言的粉絲互動……讓煎餅果子從「街邊攤」走進「環境優美的餐廳」成為現實,黃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國聲名鵲起。

從「產品矩陣」到「品牌矩陣」

黃太吉演繹了一個神話般的 故事 :從「煎餅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陣的布局,黃太吉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這當然是一個神一樣的傳奇!我們拋開那些玩得極為花哨並被炒爛了的營銷手法,去重新審視它的品牌戰略。

「煎餅果子」是黃太吉的戰略大單品,承接的是產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資本的輸入,以創新的互聯網營銷得以快速品牌化。

從自身發展需求,以及市場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黃太吉開始圍繞煎餅果子打造產品矩陣:五花肉卷、風味卷餅、豆腐腦、豆漿、油條、自家秘制肉、涼面、鹵汁、蓮藕豬骨湯、南瓜羹、蓋世蘇泊湯、麻辣個燙等,酸甜苦辣可謂樣樣俱全,以此應對單一產品的功能和利潤局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難以承載如此立體的產品布局,消費者的體驗較差,相比麥當勞員工每人每小時5單的業務量,黃太吉員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時0.7單。

巨大的差距,想必讓赫暢吃驚得閉不上嘴。

關鍵是,黃太吉快速擴張的野心並不在此。

赫暢開始拋掉對標的麥當勞,喊出百麗來擋槍,為的就是品類多樣化下的多品牌運作,而這較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於是,黃太吉以類百麗模式為借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圍剿的形式,將商圈人流一網打盡。

2014年6月,赫暢的眾多子品牌布滿了商圈的各個角落:「從來」餃子館、川渝風味的「大黃瘋」小火鍋、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以及「叫個鴨子」「幸福小冒菜」……黃太吉神話繼續,短短一年多時間,連鎖發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幾個月後,餐飲形式突變,投資熱逐漸降溫,黃太吉也走在了關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與願違,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餐飲也不例外。為人類提供食物是餐飲的本質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鐵律就是「好吃」。

以互聯網切入餐飲並迅速成功的黃太吉,似乎忽略了這個常識,也許是無意,也許是力有不逮:打著產品主義旗號的黃太吉,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時,卻沒有去認真研究如何彌補自己在產品上的短板,而是繼續在自己擅於傳播的長板上不斷狂飆。

長板越長,短板越發顯短。知名度越來越高的黃太吉,使大家對其產品的心理期待也越來越高。然而,名不副實的結果是顧客下次不願意再買單,黃太吉慢慢從高峰跌向谷底。

黃太吉公布投身「外賣」那天,宣告了它徹底走下神壇。

赫暢難解「多品牌矩陣」

下的困局

「我確實敗了。」赫暢曾公開承認之前的黃太吉已經成為過往。

黃太吉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並不能將產品做到極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蓋上了過度營銷的大檐帽,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但僅這一點,也不足以搞垮這個互聯網煎餅果子之王,有大量資金支撐的黃太吉,有的是時間和實力提升產品。

可惜的是,此時它卻又走向了多品牌運營之路。作為一個新崛起的餐飲品牌,選擇聚焦一個品類來實現競爭破局是不錯的戰略,黃太吉也得以快速實現品牌的成長。

但消費者對黃太吉的認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餅果子這一品類上,而多品牌的運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極大地稀釋了黃太吉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

從黃太吉的擴張角度看,多品牌戰略有著強大的強盜邏輯,這也許是黃太吉追逐資本的無奈選擇。邏輯沒錯,但選擇的時機可能錯了。在贏利能力上,開的店越多,邊際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營躍進,資金回籠速度緩慢,根本跟不上開店的步伐。

赫暢一直對外念叨,「產品=製造+認知」,事實是,黃太吉眼花繚亂的營銷告訴我們,它一直游離在產品製造之外來談認知。消費者不是傻子,短期會為你的營銷概念買單,時間長了呢?

如果將單店效率與規模發展速度進行有效結合,或許黃太吉不會這么快倒下。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行平台戰略的構思也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費者就一定會拋棄你。

平台戰略:

「黃太吉外賣」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數月的黃太吉,突然對外宣布獲得B輪融資1.8億元,它再次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但這次卻已面目全非,徹底與過往南轅北轍。

這次重生,黃太吉看到了自己的產品短板,選擇聯手產品生產方打造餐飲外賣平台:開放中央廚房—吸引品牌餐飲產品合作—在黃太吉的中央廚房對各品牌的半成品產品進行加工—集中從中央廚房工廠店進行配送。

這種以供應鏈為入口的模式,背後的邏輯仍然是改變餐飲業居高不下的成本結構:利用外賣送餐,解除傳統餐飲成本結構中最大的一環—餐廳場景,以中餐品牌企業產品為核心,形成工廠集中生產模式,並以黃太吉自建的配送團隊,進行3公里以內的30分鍾快速配送。

相比網路、美團外賣等,黃太吉外賣在模式上有新意。網路、美團等外賣對合作餐飲企業的品質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較差,也解決不了餐飲企業場景成本太高的問題,而且場景還在移動化過程中。

黃太吉模式則希望擊中這一痛點:品牌餐飲企業負責解決品質和口味問題,黃太吉負責解決銷售和配送問題。雖然都是幫助餐廳做增量,但黃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飲的剩餘產能,而網路外賣類則會與在餐廳就餐的顧客搶生意。

理論上,善於發現機會的赫暢又找到了一個市場風口,目前已經有不少品牌加入黃太吉的外賣平台上,如傳統早晚餐品牌「凈雅」「新加坡媽媽烤包」……黃太吉外賣還與網路外賣、餓了么、美團外賣、口碑等達成合作,借用它們的平台資源,形成立體的入口。

然而,另一個困難又擺在了赫暢面前,配送團隊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統、高度精密的運營體系,是不是擅長概念思維的赫暢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與他互補的合作團隊?

一切都有待時間檢驗……但不管未來如何,赫暢與黃太吉的創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飲人學習。

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需要讓改變發生。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二

二線城市生鮮電商養成記

菜籃網於2014年8月上線,經過一年的發展,注冊用戶達到8萬人。2015年7月24日,菜籃網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刷高了河南生鮮電商的顏值!

菜籃網並不是姜曉宇的第一個 創業項目 。事實上,早在2009年,他就成立九合科技,專注於互聯網項目,先後建立服裝、電子產品等電商平台,後來轉戰團購,與騰訊QQ團購合作,經歷「百團大戰」的硝煙。在電商界幾年的摸爬滾打之後,他瞄準了被號稱電商的最後一片藍海的生鮮。

與一線城市主打高端附加值的有機菜、半成品凈菜不同,菜籃網從一開始瞄準的就是普通大眾的餐桌,每天都會推出一款特價爆品,比如,一元錢一個冬瓜,一元錢一盒豆芽,一元錢一塊豆腐??再加上最具誘惑的不限定消費金額的免費包郵,很容易吸引家庭主婦去嘗試購買。

贏利點不在於生鮮

近兩年,生鮮的萬億市場規模和不到1%的電商滲透率,吸引各路資本不斷湧入,助推生鮮電商爆發式增長。但與此同時,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全國3萬家涉農電子商務平台贏利者寥寥無幾。

「我們的贏利點並不在於生鮮!」姜曉宇直接說。

菜籃網所售賣的都是餐桌上的日常時令果蔬,其中70%從鄭州周邊的蔬菜基地採摘。根據當天C2B的訂單,以及利用大數據計算出來的歷史平均值,下午採摘,晚上進行分揀、包裝、入庫,第二天早上送到消費者手裡,整個流程不會超過24小時,以保證果蔬的新鮮度和口感。

「我們的果蔬定價方法,是參考河南一級批發市場的菜價,再上浮15%—20%,而按照傳統果蔬銷售模式,到達消費者手裡的果蔬價格通常是翻了兩三倍的。」

在讓消費者吃到新鮮實惠的果蔬外,菜籃網還致力於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姜曉宇向我們講述了菜籃網一次次第一時間解決河南尉氏葡萄,受災青蘋果、中牟油桃等滯銷農產品的事例,讓勞動者勞有所得是他們的目標。

菜籃網這種基地直供,一站送達的方法確實解決了傳統商貿模式農產品流通環節多、損耗大的弊端,徹底解決了菜農和消費者兩頭叫苦的問題。

但在我們對這種打破傳統商貿模式,剝去種種環節鏈條的變革歡呼雀躍之餘,冷靜思考一下消費者的習慣就會發現: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做飯具有隨機性,在生活設施比較完善的區域,例如鄭州市金水區,就有很多大型的菜市場、社區菜店,甚至有些菜農、果農會直接拉著蔬菜瓜果來這些成熟的生活區域售賣,價格也相當便宜。顯然,在這種替代性、選擇性比較強的小區,這樣的消費環境就不利於培養消費者網上預購果蔬的習慣,自然購買頻次也不會太高。

「生鮮只是菜籃網的一個流量切入口。未來生鮮與其他品類的銷售比例將是1∶2。」姜曉宇一語道破天機,他看重的是生鮮用戶很強的黏性。在姜曉宇的辦公室里,陳列著一排貨架,上面擺滿了菜籃網上架的糧油副食、酒水飲品、休閑食品等商品,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何實現用戶增長

以生鮮帶動其他品類銷售看似是個不錯的主意,但由於菜籃網的低價策略,就需要靠規模、靠走量來贏得利潤。菜籃網的目標是佔到鄭州生鮮市場消費額的10%,期望達到100億元以上的規模,平均日單量達到20萬單。

如何實現用戶規模的增長?畢竟,菜籃網現在的知名度並不高。

菜籃網的重磅拳就是反向O2O模式,希望通過線下完成對線上的導流。目前,菜籃網有200家加盟店,計劃到2016年年中,要在鄭州開到2000家加盟店,覆蓋整個鄭州區域。這些加盟店多是社區的果蔬店。姜曉宇把聚劃算的模式引入這些加盟店裡,要求加盟店開辟出兩三平方米的地方,菜籃網每天提供低價爆品來吸引人氣,宣傳菜籃網的品牌。同時,每個加盟店會有一個二維碼,店鋪可以從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菜籃網的客戶消費額來獲得分成。

這種通過天天打爆品的方式來為線下加盟店引流的方式無可厚非,對於菜籃網,最大的作用就是品牌宣傳。但有個現象不得不考慮:為了省幾毛錢,排隊買爆品菜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輕人少有時間、精力和熱情去參與這種活動,而老年人顯然不是菜籃網的目標客戶,能否帶來線上的引流等待考驗。

菜籃網的另一個動作就是:每個配送員每日只送60單,目的是將他們打造成顧客的家庭私人助手。

姜曉宇說,經過反復測試,60單是一個家庭私人助手最合適的配送單數,即使以後用戶大量增加,配送單數再多,他也不會增加每個私人助手的工作量,只會增加私人助手的人數。

菜籃網的每個家庭私人助手都會有固定的配送小區,甚至當客戶密度足夠高的時候,一個私人助手只負責某小區里的某棟樓。60單的配送量,如果都集中在一棟樓里,其實在兩三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其餘時間姜曉宇讓配送員跟顧客交朋友、聊天,甚至可以幫顧客個小忙,倒垃圾、換個燈泡啥的,以求通過這種高頻次的見面來建立和顧客的黏性。刷臉頻次高了,和顧客成為朋友了,那辦儲值卡、介紹新客戶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聽著有點像海底撈的服務味道,真正地把顧客看作上帝。

這事兒真能成嗎?

首先,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驗私人助手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是對菜籃網員工管理的考驗。除了需要適當的物質激勵,更需要精神鼓勵。顯然,菜籃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私人助手從剛 入職 ,就會受到相關的 企業 文化 培訓。

其次,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順豐嘿客砸了十億元的失敗教訓告訴我們,不要為顧客著想,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切為顧客著想的畫蛇添足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現在城市裡住著的都是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的人,現在社會人的戒備心理都很強,特別是年輕人,都有很強的個人空間意識,所以才涌現出大批的宅男宅女,住在對面的鄰居幾年可能都不曾打過一次招呼,這些顧客憑什麼要去和一個來歷不明的配送員聊天,更別說闖入私人空間換個燈泡這種事情了!

菜籃網所推崇的私人助手式配送的確是本著為顧客著想的好意,但你為顧客著想,他未必就會買你的賬。這種方式同樣需要考驗。

挑戰也許不止一面

「我們馬上要啟動A+輪的融資。」志在必得的神情寫在了姜曉宇的臉上。

在談到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時,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說:「最大的挑戰來自人工,倉儲還有配送這塊都不太容易招人。」

也許除了人工,姜曉宇還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2015年8月7日,京東宣布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強力看好永輝超市在O2O和生鮮供應鏈領域的發展。3天後,也就是8月10日,阿里和蘇寧宣布互為參股。「未來30年,互聯網企業的機會一定在線下,傳統企業的希望一定在線上。」馬雲在雙方合作的發布會上表示。

這傳遞出什麼?大佬們已經開始在行動了。他們已經意識到:未來,不是誰顛覆誰的問題,而是線上與線下企業融合,才能一起創造未來!

其實,菜籃網的模式並不難模仿,而且據菜籃網透露,已經有顧客在體驗了十幾次後,開始搭建相同模式的平台,只是做生鮮電商前期需要的是砸錢,這位模仿者未必就能像姜曉宇那麼有魅力能夠融到錢!

但是對於那些不差錢的主兒呢?

一切也只存在於假設!目前還沒有一位大佬模仿這種模式,姜曉宇還有時間去完成自己的版圖,爭分奪秒地去提高市場份額和滲透率。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拼的都是速度和資本!

生鮮這場大戰,遠未結束!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相關內容

⑩ 市場營銷管理案例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管理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管理案例分析一:
史上最快速度,躋身屈臣氏

品類銷量前三

冠名綜藝引爆品牌和話題。2015年年初以來,大家注意到,江蘇衛視的王牌節目《超級戰隊》《為她而戰》《蒙面歌王》的冠名都是一葉子。依託一線衛視引爆品牌知名度和話題度,藉助綜藝冠名持續發聲塑造品牌個性、傳播品牌內涵,這便是2015年年初一葉子繪制的全方位多維度品牌傳播藍圖。

隨著一葉子冠名的三檔節目《超級戰隊》《為她而戰》《蒙面歌王》的熱播,一葉子品牌廣為人知,其“新鮮、鮮活”的品牌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從《超級戰隊》中“新鮮的力量”主打力量之美,再到《為她而戰》主打溫暖、愛情,提出“新鮮面膜,讓愛鮮活”的慧心巧思,最後藉助江蘇2015年主推節目《蒙面歌王》唱響“新鮮面膜,揭面成王”,一葉子總能切中品牌與節目的最佳結合點。

史上最快速度,躋身屈臣氏品類銷量前三。2015年8月,一葉子獲屈臣氏健康美麗大賞“最佳人氣面膜大獎”。一葉子在屈臣氏上市僅8個月,便達到了月均零售額近3000萬。

一葉子是韓束2015年全新推出的面膜品牌。上海韓束化妝品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於中國上海,以多元、樂觀、創新、冒險的企業精神,在屈臣氏、百貨商場、SHOPPINGMALL、日化精品店、百強連鎖、電子商務等新興 渠道 全面發展,銷售連創新高,是目前國內全渠道營銷代表性企業。

2014年韓束2.4億元冠名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大獲成功後,2015年更是以5億元大手筆冠名《非誠勿擾》。因為韓束認為,電視媒體是最好的銷售平台!

上海韓束化妝品有限公司如是說:基於一葉子品牌的戰略性合作,江蘇衛視給予最大支持:最高水準的企劃團隊,量身定製的權益類型,專業超值的資源分配,最大程度的執行配合,無不展現出專業、貼心的大台風范。

最終,一葉子牽手江蘇衛視作為品牌發力的大本營,取得了優異的傳播效果, 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消費者的認可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國產面膜中一枝獨秀。
市場營銷管理案例分析二:
丸美:電商成交指數飆升,全國銷量比冠名前增長12%

牽手《我們相愛吧》,譜寫完美戀愛指南。丸美音意均同“完美”,和以浪漫唯美為內容基調的《我們相愛吧》匹配度高。節目以“愛(eye),要談(彈)出來”作為主題詞,一語雙關,實屬絕妙。

三對CP談話中的自然提及、產品使用、禮品贈送等情節植入、品牌形象植入,演播室中以“愛要談出來”為主線而展開的戀愛 經驗 的交流、創意花字露出、各種甜蜜畫面定格後蓋上丸美郵戳、朋友圈微信 廣告 的宣傳造勢等等,均多類型、全方位、極大地強化了節目與丸美的關系。

電商成交指數飆升,全國銷量比冠名前增長12%。通過冠名《我們相愛吧》,丸美在目標人群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效提升,全國單月銷量比過去增長12%,成為丸美與江蘇衛視成功合作的標桿性項目。

廣東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媒介部如是說:節目中,丸美品牌形象與節目內容不斷出現良性互動,相輔相成。

從反響來看,《我們相愛吧》前11期收視率在同檔節目中穩居首位;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在百萬以上的超過50個,總閱讀量突破33億,網路播放量近10億。不僅如此,節目15-45歲女性人群成為收視絕對主力軍,與丸美目標人群大幅度重合。

閱讀全文

與近三年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碳酸鋰營銷方案 瀏覽:191
高速救援人員素質提升培訓方案 瀏覽:980
icu護理分層培訓方案 瀏覽:180
策劃網路營銷方案的方法 瀏覽:650
海參微信營銷方案 瀏覽:883
2017村幹部培訓方案 瀏覽:586
高中語文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803
華為手機促銷方案ppt模板下載 瀏覽:693
鎮宗教政策法規培訓實施方案 瀏覽:436
旅遊線路宣傳方案策劃 瀏覽:2
幼兒園大班六一節游戲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142
攝影節策劃方案 瀏覽:790
川農2016市場營銷測試題 瀏覽:392
怎樣才算一個好的營銷方案 瀏覽:306
旅遊產品策劃方案怎麼寫 瀏覽:45
產品定價策略營銷方案制定 瀏覽:175
健身健美公開賽策劃方案 瀏覽:573
生態餐廳營銷方案 瀏覽:848
幼兒園後勤專題培訓方案 瀏覽:665
營銷策劃方案有哪些 瀏覽: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