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互聯網加農業市場分析及定位

互聯網加農業市場分析及定位

發布時間:2023-09-02 06:19:55

A. 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有沒有市場前景

20世紀,人類分別利用機械化和轉基因實現了單位畝產的巨大提高。然而,進入21世紀以後,畝產提高越來越困難。而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到2050年,全球可耕地面積僅可增加4%,卻需要養活近30%的人口增長。新一輪農業革命迫在眉睫。
相較於傳統農業,互聯網+農業的智慧農業發展模式通過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的深度融合,能夠幫助農業生產者提高土地畝產,穩定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自然資源、並減少環境污染。特別近3年,伴隨著感測器精度的提高,大數據、機器視覺、機器學習等領域的高速發展,智慧農業商業化的時間點已經來臨,行業龍頭和VC都在積極投資。根據中金公司智慧農業行業研究報告分析,預計到2020年,智慧農業的可及市場空間將超過800億美元。所以可以說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有著非常好的市場前景,也是農業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

B. 農業互聯網行業分析簡介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漸漸明晰,互聯網與農業將進行深度融合。我國是農業大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互聯網+智慧農業趨勢前瞻與產業鏈投資戰略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4a6c4190095744e9.html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9億農村人口,其中從事農業生產的達7億人。201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26.2萬億元,其中農產品消費額超過10萬億元。巨大的農業市場擁抱互聯網化,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農業生產鏈包括農產品生產、流通與消費環節,因此,農業互聯網化也意味著上述三大環節的互聯網化。農業生產環節又分為產前(土地資源與農資)、產中(植物保護、生產管理與金融)與產後(倉儲與銷售),其中土地流轉、農資電商與農村互聯網金融是生產環節與互聯網融合的重點方向。目前國內相關企業有土地資源網、土流網;螞蟻金服、開鑫貸、宜信等。

流通環節的互聯網化,主要通過B2B電商實現,目前國內在這一領域吧有所布局的企業有農邁天下、一畝田與中國惠農網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農產品消費環節的互聯網化主要包含B2B電商與B2C電商,前者是指商家將農產品送往各大餐飲店,通過大規模采購提高銷量是主要特點,代表企業有小龍女與大廚網等;後者是指生鮮農產品直接送至消費者手中,主要的平台有天貓、京東等大型電商;易果網、我買網等垂直電商;以及許鮮網、京東到家等O2O電商。

C. 「互聯網+農業」如何發展_發展狀況怎麼樣

幾十年來,「互聯網+」已經改造及影響了多個行業,當前大眾耳熟能詳的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在線旅遊、在線影視、在線房產等行業都是「互聯網+」的傑作。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情況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互聯網+農業發展狀況

互聯網+農業正處風口,吹來了機遇,也有挑戰,當巨大發展與產業升級的機會迎面而來時,中國農業如何迎風起飛,落地執行,需要更多農業建設者們的冷思考和熱處理。

當前我國農業產業鏈系統效率低下,農業現代化程度依然很低,產業鏈面臨「內憂外患」。擁抱互聯網也就成了農業未來的新出路,作為最傳統的產業,農業被互聯網改造的潛力最大。2015年,國務院政府 工作 報告 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互聯網技術開始與更多產業進行結合,互聯網發展進入「產業互聯網」階段。

1、變革主角是農民: 普及培訓是關鍵

作為「互聯網+農業」這場變革的主體,農民能否接受互聯網的洗禮,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農人」,是互聯網與農業真正實現深度融合的關鍵。為農民重新教授市場經濟的基礎知識在長期來看一定是存在其重要性的,使農民能夠看得懂市場走向,做出市場預測,從而進行正確的市場決策,而這對於當前我國農民群體受 教育 情況的現狀而言,無疑是有些超前的。但當務之急可以把握的,首先是充分調動農民接受互聯網從而轉變傳統經營的積極性,培訓農民了解「互聯網+農業」運作模式與操作 方法 。

分析農民對互聯網諸多抵觸情緒的原由,互聯網安全問題首當其沖。在當前互聯網知識普及程度尚且不夠的情況下,即使是較早接觸互聯網的城市居民也常常為網路安全問題所困擾,而對於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差,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農民來說,一個小小的網上操作失誤可能會使其蒙受較大的經濟損失,這一點無疑會增加互聯網在農業領域的普及難度。

今年2月,阿里研究院就正式發布了《中國新農人研究報告(2014)》。報告提出,新農人群體的形成是互聯網賦予「三農」的必然產物。隨著農村互聯網的普及和互聯網技術在農業的應用推廣,未來的農民都是「新農人」。「互聯網+農業」首先要以提高這些農民兄弟收入為目標,要讓農民增收得利,而不是打著各種旗號到農村去圈地圈錢。只有真正為農民增收提供幫助的「互聯網+農業」創新,才能獲得農民發自內心的認可,才可能獲得更加廣闊的市場。

2、深度融合產業鏈: 探索農業新模式

「互聯網+農業」實現的是農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不再只是簡單互聯網接入農業,或者農業融合互聯網,從而實現去中間化,提升效率等舊有模式,而是成功地將互聯網與社會資本帶入驅動農業發展的軌道中。一方面,「互聯網+農業」促進專業化分工、提高組織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互聯網+農業」通過便利化、實時化、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等手段, 為農地確權、農技推廣、農村金融、農村管理等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正成為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

「互聯網+農業」的落地執行首先需要從國家層面對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普及作為基礎支撐。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推進網路提速降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今年新增1.4萬個行政村通寬頻,在1萬個行政村實施光纖到村建設,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或移動寬頻;明後兩年,80%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由此可見,國家對農村互聯網設施建設充分重視,邁過了農業與互聯網結合普及的初級門檻。

概括起來看,圍繞農業生產,整個農業產業鏈系統包括農資供應、農業金融、農業生產以及農產品的流通加工消費等環節。通過與互聯網的結合,其中農資和農產品的流通環節都已取得突破進展。

5月8日,國務院出台了「電商國八條」,提出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中央財政將拿出2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政策的出台必將進一步推動農資、農產品電商行業的發展。除此以外,之前炒得火熱的互聯網金融也迎來了「1+1+X」的產業創新發展模式,開始將互聯網與金融的優勢相互結合起來,服務於第三對象,其中「三農」領域的巨大人口紅利及資本藍海也會吸引社會資本向農業金融領域不斷流入。

推進互聯網和農業達到真正融合的關鍵,應該是著眼於整條產業鏈的融合而不僅僅是其中的某一環節。同樣,互聯網+農業融合而成的電商平台,不僅僅是把農產品搬到網上售賣,而應該考慮對農業產業鏈的完善和革新。

正如聯想搞農業的模式,就著手打造互聯網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聯想對農業的改造是全方位的,不僅用互聯網技術改造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水平,而且運用互聯網技術管控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確保品質,同時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產品營銷,最終將農業的各個環節打通,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再比如,阿里集團也在布局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計劃將農村電商依託於旗下整個生態圈發展,支付寶、余額寶、招財寶、螞蟻微貸等業務都已跟農村掛鉤,未來運用大數據將直接介入農村金融市場,滿足農民的資金需求。

「互聯網+農業」在探索實踐中創新出了許多新穎的結合模式。但不管是互聯網技術深度運用的智能農業模式,還是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農資農產品電商服務模式,抑或是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摩拳擦掌的資本一波接著一波,是借著「農業+互聯網」的概念吹起一輪泡沫,還是通過深刻改造和深度融合讓農業產業迎接互聯網大潮所帶來的巨大發展與產業升級,時間會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3、熱效應前冷思考: 落地執行渡難關

「互聯網+農業」概念看起來很美好,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作為理論落地的開拓者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農業是高風險弱質產業,自然因素影響著整個生產過程。「互聯網+農業」雖然能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產品加速流通提供有力支撐,市場經濟的內在契約性約束也越來越被農民了解,但面對自然風險的不可控性,農民仍可能被迫違約。當違約責任被農民歸咎於互聯網的負面性因素時,就難免會滋生抵觸互聯網的心態,其結果不排除「農業-互聯網」的出現。

雖然國家已經開始實施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只有通過大面積土地流轉,才有可能實現農業規模化和現代化,為「互聯網+農業」奠定基礎,但是,目前土地的整體流轉速度仍然偏慢,更多的地方仍處於探索階段。絕大部分的土地仍然處於小規模 種植 狀態,這正是「互聯網+農業」介入農村的第一道難關。

「互聯網+農業」企業雖然可以利用現有的農村市場線下 渠道 ,將產品和服務打進農村。但是,這一般要求「互聯網+農業」擁有較雄厚的資金實力,才能充分保證渠道暢通。由於農村大部分的渠道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賒欠現象,即農民賒欠零售商,零售商賒欠批發商,批發商賒欠上級經銷商,如果遇到年景不好,有些欠款就可能逾期不還甚至成為壞賬。「互聯網+農業」企業一旦想通過法律手段追討,則可能出現維權成本遠高於最終所得欠款的尷尬處境。因此,「互聯網+農業」企業必須在設計渠道戰略時,先設法解除農村「無賒不成店」的思維習慣,或者解除追債難的問題。

唯互聯網模式陷阱。互聯網熱風下,不少企業老闆成了唯互聯網論,張口閉口都是互聯網思維,網路化手段。事實上,人是多場景消費者,轉型中的農業從傳統渠道到網路營銷更需要多消費場景,唯互聯網模式只能是營銷飄在天上,銷售跌到谷底。歸根到底,農產品營銷從頂層設計到路徑選擇都要有清晰的戰略設計。傳統農業企業家必須重視的一點是,網上很多看起來很美的農產品電商模式,事實上並沒有實現盈利,對於本身資金鏈就緊張的傳統農業企業,太過「嘗鮮」,說不定會死在黎明之前。目前而言,「互聯網+農業」大多還處於行業進入期,適合一些在農業產業鏈上某一環節具有突出優勢的企業,藉助互聯網新模式強化優勢。

毫無疑問,「互聯網+」與農業的融合將帶給農業巨大的模式變革,但是,作為企業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大變革下,有成功,但也永遠不缺失敗的案例。當農業遇到「互聯網+」,農業企業能否選擇「互聯網+」和企業原有模式的最佳接入點,新模式能否真正落地執行,並給企業帶來新的競爭優勢。這是農業企業家們必須考慮清楚的問題。

猜你感興趣:

1. 2016互聯網農業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2. 互聯網+農業典型案例

3. 互聯網O2O時代農業怎麼發展

4. 互聯網農業成功案例

D. 「互聯網+農業」到底有哪些具體方向

一、「互聯網+」對於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影響深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為農業現代化積聚了豐厚的物質條件和技術基礎。然而,千百年來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從業人員數仍然占我國農業人數80%以上,並且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這嚴重阻礙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互聯網+」開創了大眾參與的「眾籌」模式,對於我國農業現代化影響深遠。一方面,「互聯網+」促進專業化分工、提高組織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等,正成為打破小農經濟制約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枷鎖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聯網+」通過便利化、實時化、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等手段,為農地確權、農技推廣、農村金融、農村管理等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正成為現代農業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互聯網+農業」是一種革命性的產業模式創新,必將開啟我國小農經濟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互聯網+」助力智能農業和農村信息服務大提升。智能農業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感知、智能決策、自動控制和精準管理,農業生產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農業從業者的服務更有針對性、農業生產經營的管理更加科學化,是今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特徵和基本方向。「互聯網+」集成智能農業技術體系與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助力智能農業和農村信息服務大提升。

「互聯網+」助力國內外兩個市場與兩種資源大統籌。「互聯網+」基於開放數據、開放介面和開放平台,構建了一種「生態協同式」的產業創新,對於消除我國農產品市場流通所面臨的國內外雙重壓力,統籌我國農產品國內外兩大市場、兩種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提供了一整套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互聯網+」助力農業農村「六次產業」大融合。「互聯網+」以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滲透和交叉重組為路徑,加速推動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多功能開發、農業門類范圍拓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打造城鄉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六次產業」新業態,提供信息網路支撐環境。

「互聯網+」助力農業科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以「互聯網+」為代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增收、突破資源環境瓶頸的農業科技發展提供新環境,使農業科技日益成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決定力量。基於「互聯網+」的「生態協同式」農業科技推廣服務平台,將農業科研人才、技術推廣人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有機結合起來,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互聯網+」助力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大發展。「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優化資源配置、降低公共服務成本等優勢,「互聯網+農業」能夠低成本地把城市公共服務輻射到廣大農村地區,能夠提供跨城鄉區域的創新服務,為實現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稀缺資源的城鄉均等化構築新平台。

二、「互聯網+農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

如何持續、穩健地推動「互聯網+農業」高效發展,需要對「互聯網+農業」發展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保持清醒認識、高度關注和審慎思考。

(一)「互聯網+農業」發展戰略選擇挑戰

「互聯網+農業」是藉助現代科技進步實現傳統產業升級的全新命題,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手段,蘊含著重大的戰略機遇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然而,在缺少頂層設計的情況下,「互聯網+農業」一哄而上、各自為政的局面無法避免,非常容易形成片面性、局部性的發展態勢,不利於「互聯網+農業」的整體推進、協調發展,「互聯網+農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將大大折扣。

因此,亟需制定我國「互聯網+農業」發展戰略規劃,從戰略高度推動「互聯網+農業」發展,形成統一謀劃、穩步實施的推進格局,將「互聯網+農業」打造為能夠切實推動國家經濟社會持續、高效、穩定發展的新引擎。

(二)「互聯網+農業」發展基礎設施的挑戰

「互聯網+」是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創新,必然將經歷新興產業的興起和新基礎設施的廣泛安裝、各行各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兩個階段。「互聯網+農業」亦將不能跨越信息基礎設施在農業農村領域大范圍普及的階段。

然而,就目前來講,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相對薄弱,農村仍有5萬多個行政村沒有通寬頻,擁有計算機的農民家庭比例不足30%,農村互聯網普及率只有27.5%,還有70%以上的農民沒有利用互聯網。另外,農業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低、數據分割嚴重,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大多停留在試驗示範階段,信息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任務異常艱巨。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薄弱,對「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三)「互聯網+」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的挑戰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已經實現了與金融、電商等業務的跨界融合。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正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推動「互聯網+農業」發展。

然而,農業是一個龐大的傳統產業,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農業問題千絲萬縷,錯綜復雜。如何利用「互聯網+」串起農業現代化的鏈條,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滲透到農產品生產銷售、農村綜合信息服務、農業政務管理等各環節,亟需制定一套具體的、可操作的實施方案,推動「互聯網+農業」高效發展。

三、政策建議

(一)頂層設計,盡快制定國家「互聯網+農業」發展戰略

我國應明確「互聯網+農業」發展的戰略地位,盡快開展針對「互聯網+農業」的戰略性研究。從國家層面,搞好「互聯網+農業」頂層設計,研究制定「互聯網+農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互聯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指導「互聯網+農業」產業發展和應用示範,防止信息孤島,推動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共同開發與利用,制定「互聯網+農業」技術發展路線圖,實現基礎領域和關鍵技術突破,加快推進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創新;加強「互聯網+農業」立法,推動農業數據開放、人才培養等,為「互聯網+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優先布局,推動落實農業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藉助「寬頻中國」戰略實施方案,加快推進落實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寬頻村村通問題,加快研發和推廣適合農民特徵的低成本智能終端,加強各類涉農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完善農村信息化業務平台和服務中心,提高綜合網路信息服務水平;同時建立國家農業大數據研究與應用中心,覆蓋農業大數據採集、加工、存儲、處理、分析等全信息鏈,面向國內外推廣基於「互聯網+」的農業大數據應用服務。

(三)超前謀劃,設計啟動「互聯網+農業」十大行動計劃

1、「互聯網+」促進智能農業升級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促進智能農業升級行動,實現農業生產過程的精準智能管理,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重點突破農業感測器、北斗衛星農業應用、農業精準作業、農業智能機器人、全自動智能化植物工廠等前沿和重大關鍵技術;建立農業物聯網智慧系統,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領域廣泛應用;開展面向作物主產區域、主要糧食作物的長勢監測、遙感測產與估產、重大災害監測預警等農業生產智能決策支持服務。

2、「互聯網+」助力「六次產業」發展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六次產業」發展行動,助力農業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集中打造基於「互聯網+」的農業產業鏈,積極推動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儲運、銷售、服務等環節的互聯網化;構建「六次產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助力休閑農業和一村一品快速發展,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

3、「互聯網+」助力農村「雙創」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村「雙創」行動,加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激發農村經濟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積極落實科技特派員和農技推廣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創新信息化條件下的農村科技創業環境;加快推動國家農業科技服務雲平台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搭建農村科技創業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引導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資源、科技知識等現代科技要素向農村流動。

4、「互聯網+」助力農業走出去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業走出去行動,加強農業國家合作與交流,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落實「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

進一步推動「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信息網路」項目,建立GMS各國農業信息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中國-東盟、中國-紐西蘭等自貿區優勢,發揮我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歐盟有關國家雙邊農業磋商機制,積極建設跨境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打造具有國際品牌的特色優質農產品;面向在亞洲、非洲、南美洲有關國家建設農業技術交流服務平台,推動我國先進適用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裝備等「走出去」;構建農業投資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為農業對外投資企業提供市場、渠道、標准、制度等各種信息資料。

5、「互聯網+」助力農業科技創新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業科技創新行動,促進農業科研大聯合、大協作,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支撐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積極推動農業科研信息化建設,助力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農業科研院所;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農業部門、科研院所及比爾·蓋茨基金會等跨國私營部門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跨國農業科研虛擬協作網路,實現農業科技創新的大聯盟、大協作,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構建農業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提高重大農業科研基礎設施、農業科研數據、農業科研人才等科研資源共享水平;構建農業科研大數據智能分析平台,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共建共享。

6、「互聯網+」助力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行動,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難題,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實現農產品增值,促進農民增收。

鼓勵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積極參與農產品電子商務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網路化運營體系;積極推動中糧、中化等大型農業企業自建電子商務平台,推動農產品網上期貨交易、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糧食網上交易等;加快推進美麗鄉村、「一村一品」項目建設,實現優質、特色農產品網上交易以及農產品網路零售等。

7、「互聯網+」助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行動,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構建基於「互聯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虛擬網路教學環境,大力培育生產經營型、職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的新型職業農民;積極推動智慧農民雲平台建設,研發基於智能終端的在線課堂、互動課堂、認證考試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教育平台,實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移動化、智能化。

8、「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全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網路化監管,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費安全。

積極落實《農業部關於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的意見》,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全程信息化,提高農產品監管水平;構建基於「互聯網+」的產品認證、產地准出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動農業生產標准化建設;積極推動農產品風險評估預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理能力建設。

9、「互聯網+」助力農業生態建設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農業生態建設行動,實現農業資源生態本底實時跟蹤與分析、智能決策與管理,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治理農村污染,提高農業資源生態保護水平,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建立全國農業用水節水數據平台,智能控制農業用水的總量;建立全國農資產銷及施用跟蹤監測平台,智能控制化肥、農葯施用量;建立全國農業環境承載量評估系統、農業廢棄物監測系統,為農業循環經濟提供信息支撐和管理協同,有效解決農業農村畜禽污染處理問題、地膜回收問題、秸稈焚燒問題;建立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監測服務系統,提高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10、「互聯網+」助力智慧農村信息服務行動

加快實施「互聯網+」助力智慧農村信息服務行動,實現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稀缺資源的城鄉均等化,破解城鄉數字鴻溝難題。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加農業市場分析及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營銷的主要有三大類 瀏覽:585
系工會包餃子策劃方案 瀏覽:224
蟲蟲微信營銷 瀏覽:526
王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08
男士內褲促銷活動 瀏覽:280
電子商務網站的構建 瀏覽:54
電子商務翻譯成英語 瀏覽:473
電子商務案例集 瀏覽:82
電子商務班規 瀏覽:916
紹興電子商務公務員 瀏覽:307
上海微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506
華信博克電子商務 瀏覽:764
國外電子商務專家有誰 瀏覽:482
中國電子商務應用人才 瀏覽:318
弱電項目培訓方案 瀏覽:584
投資公司會議營銷方案模板 瀏覽:742
徐州市富歌電子商務 瀏覽:932
校園操場圍牆策劃方案 瀏覽:137
校慶演講策劃方案 瀏覽:814
床墊促銷方案主題 瀏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