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7人才需求調查報告範文
人才需求是指社會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的人才需要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17人才需求調查 報告 範文 ,歡迎閱讀。
2017人才需求調查報告範文篇1
第一部分調查背景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深,以及中國經濟的發展, 市場營銷 這一專業也日趨熱門。在全國范圍內,幾乎每一所高校均開設了這一專業;這種快速增長導致了行內就業時競爭激烈,一次就業難度增加。同時,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市場營銷專業的畢能否勝任日常有關營銷工作,具備一定職業素質呢?學校的培養方案,是不是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呢?帶著以上的問題,我們工商管理系對用人單位進行了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為接下來要進行的市場營銷課程改革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分為三部分:
1、企業背景信息
2、企業人才資源現狀
3、請企業對調查項目選項作選擇
第三部分調查說明
1、調查總體
調查總體界定為我校09級學生能調查到的所有的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鑒於市場營銷學生的 畢業 去向未必和專業完全對口的問題,我們也調查了部分沒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
2、調查實施
採用結構式問卷進行送發。問卷由封閉式和開放式題目構成。對於其中兩個需要排序的題目,我們採取了賦分統計的 方法 得出最高分和最低分再排序。調查從2009年2月1日開始,至2004年3月8日結束。
3、問卷回收
本次調查統計共回收有效問卷427份,個別問卷存在某個別題空答的情況,我們統計時對空答的題目不算入統計。
第四部分調查結果
1、企業背景信息
1、1企業業務領域集中在商業和IT業,服務行業所佔比例大
所調查的企業中,181(44%)家企業屬於商業領域,108(25%)家企業屬於IT業,其他領域佔了25%。金融、證券、 保險 業、外貿代理業、農業、旅遊業6項一共佔了16%。
在收回的問卷中,171家企業屬於服務業(43%),其次是製造業68家(17%),貿易62家(16%),其他60(15%)家,流通業25家(6%),物流業5家(1%)。調查現顯示,服務業以絕對優勢位居第一。
1、2企業性質方面民企和個體占絕大部分,絕大多數企業人數在500人以下。
所調查的問卷中,有171(47%)家企業屬於民企,135(37%)家企業屬於個體。國企12%,三資4%。從大環境來看,在這個多種企業性質共存的社會里,民企和個體的數量正在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考慮到我們學生是高職畢業生,很多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單憑我們學生不一定能聯繫上相關人員進行調查。學生目前實習所在的企業,也以民企和個體為主。
2、企業人才資源狀況
2、1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才為主
所調查企業人員的學歷中,本科及本科以下學歷人員佔80%。其中本科346人,專科357人,總數相差不大,高中相對較少,有255人,專科學歷的人是最多的。碩士、博士、博士後總共佔20%,其中碩士116人,博士66人,博士後50人。由此可見,企業所需人才中,絕大多數都是本科或者專科人才。
2、2企業對市場營銷畢業生看法不一,但大多數企業反映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
在肯定畢業生的企業中,有14%的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能夠勝任較高級的工作,表現出專業的水平;12%的企業認為高職高專的畢業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畢業生實際能力更強。
企業認為市場營銷畢業生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畢業生僅有書面知識,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2、3約六成企業認可市場營銷畢業生各種資格認證。
調查顯示,59%的企業認可各種資格證書的。其中39%的企業認為各種資格認證能夠幫助他們培養和選擇相關層次的人才。也有14%的企業認為各種認證名不副實,沒有反映出相應的專業能力。
通過上述對市場營銷專業人才需求調查的 總結 ,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從企業背景信息分析市場風向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可以把握經濟發展的趨勢,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出最具潛力的就業領域,如服務行業中的中低端,商業、IT業這些領域涉及范圍廣,人才需求量大,是就業機會最大的領域,這是市場自身發展規律和供求關系的客觀反映。根據市場營銷人才需求的調查結果表明:大量的企業急需一線的既掌握相關市場營銷知識又具備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廣大高職畢業生應及時分析,把握這種趨勢,更好地調整就業取向,實現順利就業。
蓬2、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脫節,必須進行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的改革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量企業急需一線市場營銷人才,而正真能勝任相關崗位工作的畢業生數量不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高,在校期間實踐量不夠,知識結構不合理。專業調整要著眼於社會需求,要避免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脫節。要繼續加強外語,國際業務方面內容的課程教學。其次,從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上得到充分的改革。在教學內容上,要摒棄陳舊的教學內容,注意知識的更新;要改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做法,把傳授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及探索和檢驗知識的方法相結合,並在課程內容中融入有關創造知識的 教育 ;在 教學方法 與手段上,則是要改變過去的被動灌輸方法,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重點加強對於進行創造性活動有關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變學生忽視基礎理論學習的傾向,提高學生學習基礎理論課的興趣。
對於基礎性和專業基礎性課程,在遵照教育部規定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我院對專業的2+1培養方案,大部分課程應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傳授。而英語的教學需要在各個環節不斷加強,保證每個學期均有英語教學,其中重點在貿易英語會話及英語談判的教學,一些專業課。
最關鍵的一點是學生必須要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為滿足社會對市場營銷人才的實踐操作技能的要求,應積極增加專業實踐教學的投入和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訓練,通過設立與之相契合的特定場景或案例的方式,創造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環境,做到對症下葯,增加學生在特定環境下的應變能力與操作能力,同時還可印證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
3、進行專業的職業證書培訓
很多企業表示更加看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不太看重學生手中的各種資格證書。但近六成企業還是認可學生的資格認證證書的。我們要做的關鍵是要提高資格認證的含金量,使職業資格證書能夠代表學生真正的能力和實際水平。
目前社會上各種資格認知機構名目繁多,魚龍混雜,證書和實際能力不成正比,這些現象使一些企業對資格認證的含金量持懷疑態度。學校應該推薦學生參加權威機構或部門的認證考試,同時做好相關的培訓輔導工作,使學生真的能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2017人才需求調查報告範文篇2
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需求 調研報告 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掌握社會現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狀況,了解社會未來三年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及培養要求,從而為確定我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培養目標和專業設置提供基本的依據。我們對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XX年3月,我系採用走訪用人單位、問卷調查、資料收集與分析等手段,就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
此次調研涉及的用人單位主要有安徽、江蘇、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業、進駐安徽省蕪湖、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上市公司、外資企業、大中型國有企業以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營企業;涉及到省內及周邊地區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會。
現就調研情況總結如下。
一、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需求的宏觀背景
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是由社會發展大環境決定的,我國的國家信息化進程已經並將繼續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產生重要的影響。
目前,我國計算機市場的主體仍然是行業應用市場。在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行業應用市場總體上保持穩定增長,但行業間需求不一,增長各異。國家信息化進程已經涉及到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是目前和今後采購、應用計算機產品的主流需求。這些用人單位需要高校培養大批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
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社會需求總量在計算機行業屬於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約需求100萬各種類型的畢業生,高職院校畢業生主要從事計算機應用行業的基礎工作,特別優秀的可以從事一些開發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從事計算機應用工作。
二、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
1、在國家“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的指導下,我省企業信息化也在全面進行,急需企業信息化專業人才。
目前從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所從事工作的性質來劃分,大致上可以將計算機人才分為以下三類:
(1)從事研究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在攻讀更高學位後)從事計算機基礎理論、新一代計算機及其軟體核心技術與產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從事工程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產品的工程性開發和實現工作。對他們的主要要求是技術原理的熟練應用(包括創造性應用)、在性能等諸因素和代價之間的權衡、職業道德、社會責任感、團隊精神等。
(3)從事應用型(信息化類型)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企業與政府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運行、維護的技術工作,以及在計算機與軟體企業中從事系統集成或售前售後服務的技術工作。對他們的要求是熟悉多種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夠從技術上實施信息化系統的構成和配置。
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來,目前我省高校計算機專業對第(1)、(2)類人才的培養已有一定的基礎,而對於第(3)類人才的專門培養則是非常薄弱的。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結構。例如,教育部關於緊缺人才的報告稱,到XX年,我國需要高級計算機人才6萬人,中級計算機人才28萬人,初級計算機人才46萬人。但是,目前計算機行業從業人員的結構呈橄欖型,高級計算機人才和初級計算機人才都十分缺乏,尤其是從事計算機行業應用型工作的專門人才。因此目前的人才供應情況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
對於這種現狀的認識,一位企業負責人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目前計算機行業“藍領”人數少的根本原因,不是企業不需要“藍領”,而是缺乏能夠有效地組織和指揮“藍領”、發揮其軟體生產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振興安徽的一項迫切任務,既懂計算機軟體又懂計算機硬體維護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緊缺已成為安徽振興經濟的一大障礙,據我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負責人稱,我省復合型人才為19、9萬人,占技術人才總數的7、4%,與發達國家復合型人才總數40%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本行業中持有“雙證”在手的大學生就更是少之又少。it產業的振興勢必將拉動並形成我省巨大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市場。
從我們調研情況下,了解到我省在未來3年內企業信息化過程中,仍有100萬的人才缺口。而我省本專業的在校生僅為1700多人,遠遠供應不上這種需求,巨大的人才缺口使我們現在必須加大對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特別是立足本省,培養適合我省企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應用人才。
2、企業在招聘時對計算機人才的期望
在現在的就業形勢和企業競爭條件下,市場出現了某種供大於求的現象。因此,企業在招聘新的員工時候,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中不同部門的負責人對應聘者專業技能的要求不同。人力資源主管認為排在頭三位的專業技能分別是:計算機軟體的應用能力、資料庫知識和 操作系統 知識;而it項目主管認為排在頭三位的專業技能則分別是:計算機硬體組裝與維護能力、計算機軟體的應用能力、網路管理和維護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備資料庫知識和操作系統知識。
分別有87、9%的人力資源主管和81、7%的it項目主管在招聘員工時會看重應聘者的實踐 經驗 。不少企業會參看畢業生是否參加過項目或實習以及是否擔任過學生幹部等條件。57、7%的it項目主管表示,會先安排新員工直接進入工作,然後在實踐當中根據需要再進行針對性的培養。所以目前成熟的企業並不迴避再培養問題,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養成本。
3、從全國范圍來看,企業信息化的進程也在飛速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也在逐年上升。
大量的傳統企業在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這是我國已經確定的長遠戰略發展目標,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短缺成為阻礙信息建設發展的瓶頸。
在需求度上,我國上規模的企業在百萬家以上,每個企業搞信息化建設平均最少需要一到兩名復合型計算機應用人才,那麼全國對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求量要在200萬以上。由此專家指出,計算機應用是依託it產業迅速發展的“朝陽職業”,人才需求由低端到高端都有廣闊的就業前景,職業行情將越漲越高。
4、用人單位關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素質和職業道德的觀點
在企業訪談過程中,每個it公司都毫無例外地談到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
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高職畢業生僅僅掌握已有的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種綜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說的專業素質。
在“選擇應聘者時優先考慮的前五項因素”一題中,首選是“持續學習能力”,得到了66、7%人力資源主管和項目主管的認同;其次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支持率達64、3%;第三是“溝通能力”,佔36、4%;第四是職業道德和責任心,佔56、6%;“參加過項目或者實習”和“團隊合作意識”並列第五,支持率53、4%。學習成績的支持率只有24%,可見企業只是把學習成績作為應聘者學習能力的參考來考慮的,它們更看重一個人面對新事物的再學習能力以及面臨新問題的解決能力。
盡管企業招聘時比較看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分別有87、9%的人力資源主管和81、7%的it項目主管認為在招聘員工時會看重應聘者的實踐經驗),但素質與經驗二者並不矛盾。招聘時考慮的是工作的關聯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進入工作角色後,注重的不僅是曾經做過什麼,更是以後能做什麼,要求員工在工作中能夠應對經常變化的客觀情況。
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是一個大家都認為重要但實際上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易被察覺,也無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評價;而一旦出現問題,損失則可能很大。在對“管理項目時員工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回答中,前5項依次是:(1)對工具和方法的應用技術不足、經驗不足;(2)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心不足;(3)職業道德和紀律性不強;(4)知識體系結構不合理,范圍狹窄,內容陳舊;(5)溝通能力較弱。有43、7%的項目主管認為員工責任心不強。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員工跳槽太頻繁,往往更多地考慮個人的待遇,而不太考慮集體和社會利益。人力資源經理和項目經理都表示不太願意要那些頻繁跳槽的求職者。可見,價值觀的問題已經排在專業技術問題前面了。
因此以學習能力為代表的發展潛力,是用人單位最關注的素質之一。同時企業要求人才能夠學習他人長處,而目前相當一部分學生“以我為中心、盲目自以為是”的弱點十分明顯。
5、關於復合型和寬口徑
近年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是一個熱門話題。對於it領域而言,復合型人才是指既具有某個(某些)應用領域的專門知識與技能,又掌握了it專門技術的人才。
it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並且對綜合性、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旺盛,學校應當而且能夠拓寬專業領域,使得學生在校期間受到應用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
⑵ 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市場調查報告)
隨著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不斷崛起,國際貿易壁壘的消失等因素的影響,各行業對人才需求出現較大變化,衡量人才的標准也隨之發生改變,使人才交流市場呈現以下特點,造成一些走俏專業人才奇缺。 (1)、人才需求數量驟減,供求總量不平衡 在經歷了2004年的供求高峰過後,人才市場迎來了 「低谷」。企業所提供的求職崗位逐漸減少,而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卻隨著高校前幾年的擴招逐年增加,出現供遠大於求的趨勢。 (2)、人才市場供需不協調 各類企業在用人機制上心態基本是一樣,在進行招聘時企業所提供的崗位,大多是這些企業發展生產所需要的,因此,在計劃的時候,往往偏重於動手能力,而不看重學歷。企業真正在管理崗位重用的是經過在基層鍛煉後逐級提拔起來的,而不是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但是每一年都有大量應屆畢業生湧入市場,大多數企業就不可避免的選用許多大學生進入生產線,結果必然導致「人才高消費」現象的出現。但必需注意的是,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具有大專(含)以上學歷,且有兩至三年工作經驗的求職者更受歡迎。 (3)、求職者素質與市場需求不一致 企業需求崗位更多的是集中在市場營銷、經營管理及服務領域,而求職者所提供的專業則側重於各類專業技術崗位,這些崗位往往需要求職者具備基本的經驗及動手能力,應屆畢業生往往不能滿足需求。 與此相對應,以下三類人員企業最反感:對薪酬要求過高;頻繁跳槽和缺乏團隊精神。顯然,這樣的就業環境,給畢業生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得不同學歷層次的畢業生同台參與競爭,施展才華成為可能.但與此同時,也對我們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企業對大學生求職者的評價 總體而言,各類企業對廣大大學畢業生都給予了積極的評價,與此同時,他們也客觀地指出了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主要表現為: (1)、自身定位不準確,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成功率以及就業質量 (2)、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心浮氣躁,不願意接受基層的鍛煉,對自身認識不足,要求過高,盲目攀比心理較為嚴重。 (3)、能力、知識寬而不精,知識結構不合理,沒有很好地反映業界發展的最新動態。 7、市場調查的啟示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大潮中人才供需出現不平衡的現象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是與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和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接軌相適應的。面對人力市場的供求狀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順應市場供需變化規律,調整專業和教學計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學得一技之長,又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在未來社會發展中展示我們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的風采。畢業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和順應社會的擇業觀念 在校期間,我們要通過各種主題集體活動和就業教育,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實事求是找到自己的優缺點,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忘自大,要對自己充滿信心,要自強不息,要敢於迎接各種挑戰,相信自己能面對一切困難。我們要及時關注社會發展變化,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將客觀的社會需要與主觀的個體需要有機結合。轉變擇業觀念,樹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主動到基層去,到中、小企業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腳踏實地、勤奮工作、施展才華、實現價值。 (2)具備良好的學習素質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 在學習中要通過努力嘗試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握學習規律,更新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要注重拓寬知識領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選擇地進行跨學科交叉領域相關知識的學習,從而不斷充實學習內容,完善知識結構體系,以彌補單一學科在知識體繫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3)在各項素質教育活動和專項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在校期間,不僅要在專業理論學習中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更要在專業實踐訓練中勤學苦練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特別要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活動和各種學生組織,通過豐富多彩的二課活動鍛煉自己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使自己的應變能力、公關能力、交際能力、協調能力、寫作能力都得以提高。從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日後職業生涯的發展爭取更多的主動權,以獲得更大的發展。
⑶ 企業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才的需求量的調查
IS教育的社會需求
1.1 IS教育的需求調查
為了對目前就業市場上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有一個比較直觀的了解,本課題組對來自各個企業的相關人員進行了一次信息系統專業人才的需求調查.
本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135份.問卷主要就目前企業對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的市場需求,企業對當前我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理解,本科專業的培養方案等問題進行了調查.
1.1.1 企業基本情況調查
調查樣本中,大多數人員來自國有企業和較大企業,如圖1-1所示,這里定義較大企業為年產值在5 000萬以上的企業.
1.1.2 目前市場的需求狀況
圖1-2(a)顯示了在所調查的企業中,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有需求企業的比例數量.圖1-2(b)是在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有需求的企業中,對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需求比例.圖1-2(c)分析了企業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具體的工作需求.圖1-2(d)則說明了不需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的企業的具體原因.
(a)企業規模
(b)企業類型
圖1-1 參加調查的企業情況
由圖1-2可以看到,現在市場上的企業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還是很多的,這可能與讀者現在所觀 察到的不太一樣,其原因可能與調查的大型企業相對比較多有關,而這些企業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需求還是存 在的.從具體的市場需求來看,本科生和碩士生的需求量相當高,但企業對博士這種成本比較高的人才需求還不是很旺盛.而對於需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的企業來說,最迫切的還是需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去做信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工作.此外,也有些企業需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畢業生去做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
(a)市場是否有需求
(b)不同學歷需求情況
(c)不同崗位的需求情況
(d)不需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的原因
圖1-2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的市場需求狀況
在沒有IS人才需求的企業中,21%的企業認為,他們自身的規模還太小,因此不需要IS專業人才;另外有31%的企業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並沒有什麼突出之處,企業完全可以將信息系統方面的工作外包.
1.1.3 目前我國企業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專業的認識分析
1.我國企業目前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專業所屬學科的定位
在被調查企業中,幾乎一半的人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屬於計算機類專業(如圖1-3所示),這顯然有違"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設置的初衷.從目前國內各個大學的IS專業的發展趨勢來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被更多地設置到了商學 院當中,體現了國內IS專業培養對管理的重視.
圖1-3 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學科歸屬的看法
從企業IS人才需求的能力培養方向來看,企業還是比較重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管理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的(如圖1-4所示),這反映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方面.此外,有23%的企業認為IS專業學生應該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即IS專業人才應該在企業建設中發揮一定的開拓作用.
圖1-4 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方向的看法
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設置
的重要程度
本書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課程分為5部分:基礎性課程(如數學,物理,外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體育等),計算機類課程(如計算機原理,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概論和計算機網路基礎等),經濟管理類課程(如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和會計學原理等),專業課程(如系統分析與設計,管理系統模擬,資料庫系統應用和專業外語等)以及社會實踐和實習環節.具體結果如圖1-5所示.
從圖1-5(a)~圖1-5(e)中可以看出,企業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各種課程中,最重要的是計算機類課程和專業課程,其次是社會實踐,實習環節.現在很多企業都非常看重畢業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畢業生能夠經過盡量少的過渡就能直接承擔企業具體的工作,而實踐,實習環節就是培養這種能力最不可或缺的過程.遺憾的是,現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特別是本科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能真正參加的實習,實踐實在是少之又少,只有部分特別突出的學生才能獲得一些實踐機會,這無疑削弱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重要性排在最後的是經濟管理類課程和基礎性課程.可能企業的管理者對這些最基本的課程不太感興趣,而實際上這些課程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學好其他
(a)基礎課的重要程度
(b)計算機類課程重要程度
(c)經濟管理類課程重要程度
(d)專業課程重要程度
(e)社會實踐,實習的重要程度
圖1-5 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各類課程重要程度的看法
課程的基礎.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進行宣傳的力度不夠,一些企業現在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還不是特別了解,應該注意到現在捨本逐末的現象比較嚴重.
3.企業眼中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
優勢和劣勢
如圖1-6(a)所示,從優勢上來講,"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最大的特點在於知識面廣,適應力強,可以做多方面的工作.其實,這也正對應著"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本身就應該能在各種各樣的企業中完成各種不同的信息化工作.當然,我們也必須正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劣勢,如圖1-6(b)所
(a)MIS專業學生的優勢
(b)MIS專業學生的劣勢
圖1-6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優劣勢分析
示.缺少有效的實踐和實習環節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目前最大的缺陷之一.由於我國企業信息化的進程才剛剛開始,所以"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還比較難以找到好的實習機會,而學校的實驗設施能同時支持很多學生進行實踐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這個問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逐步解決.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專業的培養方向不明確,學生"無特長".事實上,正是由於"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廣,學習的課程多,使得"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看起來好像沒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專長.在大部分受訪對象看來,"信息管理與信 息系統"專業的學生是什麼都會一些,而又什麼都不是特別精深.在大多數學校,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培養的專業性更強一些;而對本科生的培養一般比較注重知識面的拓展,在適應社會需要的某些專長方面的培養力度還不夠.這種培養模式的直接結果是很多本科畢業生反應在社會上不太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1.1.4 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的
一些建議
在這次調查中,特別在問卷中設計了一個開放性問題,希望參與調查的企業管理者能夠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參加調查者的建議包括如下3點:
(1)加強實踐,多了解企業,走與企業聯合培養的道路.如果學生不能在學習階段就有目的,有階段性地去了解各種企業的組織結構和運作過程,就很難在畢業之後馬上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也很難在企業的工作中很快進入自己的角色.同時,聯合培養也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收益,為整個國家的信息化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突出專業特點,形成"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自己的"殺手鐧".現在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給人的感覺是學習的東西比較泛(特別是在本科階段),希望每個學校都能夠根據自身特點辦出自己的特色,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專長.這樣,"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才能有更長足的發展,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也才能夠從中受益更多.
(3)加強對本專業的宣傳工作.由於宣傳工作不到位,現在人們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還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認識,特別是對該專業的定位,很多人的概念比較含混.如果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毋庸置疑,這個專業就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甚至學生也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實習機會.
1.2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才培養
的基本方向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我國各高等院校紛紛創辦"經濟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等專業,培養信息管理類人才.1998年,國家通過專業目錄調整,將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統,經濟信息管理,信息學,科技信息,林業信息管理5個專業統一名稱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為適應信息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原來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系和檔案學系也大多更名為信息管理系,除繼續設立原有專業之外,還增設新的信息管理專業.例如,199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系"更名為"信息管理系",隨後,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湘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15所院校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系相繼易名為"信息管理系"或相關系名,並紛紛增設新的專業方向,調整課程結構.
2001年,國家出台了《企業信息管理師國家職業標准》,該標准將企業信息管理師定義為"從事企業信息化建設,並承擔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系統開發,維護,管理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復合型人員",同時按知識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將該職業劃分為助理企業信息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企業信息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和高級企業信息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3個等級.根據該標准,符合申報條件,經過正規培訓並且鑒定合格者,可獲得相應等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企業信息管理師國家職業標准》包括6大職業功能模塊: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信息網路構建,信息系統維護,信息系統運作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這6個功能模塊說明了IS專業人才培養3個基本方向:
信息系統設計,開發的技術人才培養.
企業信息化管理人才培養.
企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人才培養.
高等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可以參考以上3個基本方向安排相關課程,並根據社會需要隨時調整培養方向.與此同時,國外信息管理類專業的教學設置也可以為國內院校教學計劃的制訂提供參考.
··
⑷ 現代企業人才需求有哪些特點
現代企業人才需求的特點
1.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遠遠大於基礎學科人才。據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人才需求量較大的專業為:計算機、企業管理、機械、財會統計、市場研究與情報策劃等,而對基礎學科專業需求較多的只有外語,像生物學、物理學、數學等基礎學科的專業人才需求十分有限。
2.不同類型企業對人才專業需求也不同。生產類型企業需求較多的是機械專業、計算機專業、化工專業;服務類企業需求較多的是計算機、房地產、財會統計和國際貿易專業;其他類型企業則更多的需求企業管理專業和計算機專業。
3.不同類型企業對學歷層次要求不同。
調查者將需求量較大的14類專業人才歸納為技術型、經濟型、輔助型三類,其中技術型人才包括計算機、機械、化工、儀器儀表等專業;經濟型人才包括企業管理、市場研究、情報策劃、財會統計、國際貿易、金融證券等專業;輔助型人才為外語、公關、法律、郵電、通訊、交通、建築、房地產等專業。根據這樣的標准劃分,可以看出企業對經濟型人才的學歷要求明顯高於技術型、輔助型人才的學歷要求,多數企業要求大專以上學歷, 而對技術型人才的學歷要求則多為中專或中專以上學歷。
4.企業注重「敬業精神」、「工作經驗」、「文化程度」。
調查中還發現,企業所需的理想人才應具有的素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有敬業精神」、「有實際工作經驗」和「受教育程度高」。其中要求具備「有敬業精神」的呼聲最高。
5.企業普遍關注人才的綜合技能。
調查中還反映出,企業比較關注人才的綜合技能,希望所需人才具備「較強的營銷意識」、「知識面廣」、「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和「較好的外語水平」。上世紀末,一項名為「下世紀初上海緊缺哪些人才」的研究課題的有關資料顯示:申城21世紀最緊缺的人才有12類,它們是:金融管理、高新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網路)、市政建設與管理、現代經營管理、環境保護、涉外法律、社會中介、經貿營銷、企劃咨詢、港口航運航空、社區管 理與發展。這些緊缺人才中,90%以上與知識產業有關。可見,21世紀的知識產業發展將為上海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同時又需要大量與知識經濟時代相適應的中高級人才。根據這一 預測,計算機、通訊、電子類人才的社會需求量較大,相關服務產業的中高級人才仍然緊俏,一般性人才則將繼續「滯銷」。有些行業雖已被列為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如材料工程、生物醫葯行業等,但這些行業大多需要中高級基礎性研究開發人才,因而需求總量不會很大。另外,政法、師范類人才仍將持續升溫,農科類人才的需求量也會增大。上海市外資企業比較多,有一定的需求量,而行政機關、事業單位需求量不大,受機構改革的影響,還會有較大幅度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