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營銷調研案例分析模板

營銷調研案例分析模板

發布時間:2023-08-05 15:42:36

Ⅰ 可口可樂市場調研報告案例分析

可口可樂一直以全球第一大飲料公司穩坐飲料界龍頭老大的位置,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可口可樂市場 調研 報告 ,歡迎參閱。

可口可樂市場調研報告篇1

一:調查背景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強烈,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關注。我本著嚴謹、認真的態度,調查與論證相結合的原則,對此進行一次較為深入的 市場調查 研究。 二:可口可樂公司歷史背景

1886年,可口可樂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誕生。是世界最大的軟飲料公司。而真正讓可口可樂在飲料界大展拳腳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老闆的公司提出讓可口可樂售給他們糖漿,由他們自己投資生產公司及售賣點,將糖漿兌水裝瓶出售,按照原公司的要求生產和做出品質保證的新型商業合作模式。

三: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1927年上海街頭出現了一種褐色的甜中帶苦的開蓋後還有充盈氣體的液體。但是當時人們並不能接受這種飲料。第二年,這家飲料公司公開登報以350英鎊的價格徵求譯名。最終被身在英國的華人取得冠軍,於是可口可樂第一步進入中國市場。而22年後隨著美國大使館的退出這種飲料也退出了中國市場。中美建交之後的第三個星期,可口可的第一

批產品輾轉運到北京。可口可樂再度返回中國市場。

四: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可口可樂作為跨國公司的代表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是顯著的,他的公司管理理念一直對中國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不僅解決了人們的就業問題還直接帶動了中國經濟的產值。據統計,可口可樂每年給中國帶來大約300億的產值。

五:經營理念

1、持續提高產品的質量

2、重視提升工作效率

3、不斷完善銷售網路

4、重視培養專業人才

六:SWOT分析

優勢

1.品牌悠久

2.良好的品質

3.模仿困難度高

4.具有創新精神

5.強大的營銷策略

劣勢

1.原料的運送成本高

2.可口可樂營養價值不高

機會

1.參加世界與公益活動

2.市場佔有率高

威脅

1.健康意識的抬頭

2.同業與替代品的威脅

3.全球經濟不景氣

4.增加回收成本

七:競爭對手狀況分析

目前主要競爭對手是百事可樂,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斗爭持續了很多年。但百事可樂始終沒有抓到可口可樂的確定,甚至有時兩敗俱傷。之後百事反其道而行,可口可樂相較而言“老邁,落伍,過時”,百事可樂便追求“年輕,活潑,時代的象徵”。百事可樂作為挑戰者沒有模仿可口可樂的 廣告 策略而是勇於創新,樹立了一個後來居上的形象。並且抓住年輕人追求新生代偶像的特徵,花巨資聘請環球著名音樂人做代言。那口感來說,可口可樂比百事可樂更甜一些,百事可樂更刺激,比可口可樂更容易解渴。

八;結語

在這些天的走訪調查以及參考文獻中可以看出可口可樂在中國有很大的消費人群,人們對他品牌的知名度和認知度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現在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希望可口可樂公司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未來能走上更好更健康的

可口可樂市場調研報告篇2

一、前言

可口可樂這風行世界一百餘年的奇妙液體是在1886年由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葯劑師約翰·彭伯頓博士( John S. Pemberton)在家中後院將碳酸水和糖以及 其它 原料混合在一個三角壺中發明的。 「可口可樂」的英文名字是由彭伯頓當時的助手及合夥人會計員羅賓遜命名的。羅賓遜是一個古典書法家,他認為“兩個大寫C字會很好

看”,因此他親筆用斯賓塞 草書 體寫出了“Coca-Cola”。 “coca”是可可樹葉子提煉的香料,“cola”是可可果中取出的成份。「可口可樂」的商標百多年來一直未有改變。

1892年,商人坎得勒以二千三百美元買下可口可樂秘方的所有專利權,並創立可口可樂公司。在他的領導下,不足三年便把可口可樂推廣到全美各地。

1899年,本傑明· 富蘭克林· 托馬斯和詹姆士· 懷特黑德與坎德勒簽訂了在美國的大部分地區發展裝瓶業務的合同。此後其發展的勢頭便不可阻擋,1904年發展為120家裝瓶廠,到了1919年發展為1,200家裝瓶廠。

1916年在坎得勒“瓶子外形需獨樹一格,即使在黑暗中也能辨認出是可口可樂,就算摔破了,人們也可以一眼就認出它是可口可樂”的指示下,創造了為全球所熟知的曲線造型玻璃瓶。

1919 年,坎得勒以二千五百萬美元,將可口可樂公司售予亞特蘭大的財團。

如今,可口可樂公司,總部設在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市,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又是全球軟飲料銷售市場的領袖和先鋒,獨自擁有世界最著名五大軟飲料品牌中的四個:可口可樂、健怡可口可樂、芬達及雪碧。全世界共有20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消費者可以在當地享用這個公司提供的各種飲料。可口可樂公司產品的日飲用量已經超過10億杯。

二、正文

概括的講,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也應當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解放前,是可口可樂在舊中國市場的發展階段。可口可樂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最早起源於1927年。當時,可口可樂來到中國並在上海設立了中國第一家裝瓶廠。到1930年,可口可樂已經在中國青島建立了第三個裝瓶廠。1948年,上海已經成為了美國境外

第一個年銷售量超過100萬箱的重要市場。1949年,新中國成立,可口可樂公司停止了在中國的業務。

第二階段,是1978年至今,是可口可樂重回中國市場發展的階段。1978年,就在中美宣布建交的當天,可口可樂公司就宣布為首家重返中國的國際消費品公司,並於1981年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家裝瓶廠。1981年4月,在北京成立第一個專門生產瓶裝“可口可樂”飲料的車間。2000年,可口可樂將中國區總部從香港遷移到了上海,回到闊別54年的中國原籍。至2003年,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的累計投資已經超過11億美元,年銷量已經超過6億標箱,並且可口可樂系統在中國市場僱傭員工共計二萬餘人。可口可樂2003年在中國已經建立了23個裝瓶公司,28個生產廠,其中的絕大部分由中資或華人企業控股。

可口可樂已經連續成為中國最著名商標之一,根據1999年在中國進行的蓋洛普調查顯示,81%中國消費者認識可口可樂牌號,並且連續9年被權威機構評選為“最受歡迎飲料”。

可口可樂目前是中國市場最暢銷的飲料,公司擁有中國軟飲料市場9%市場佔有率,以及中國碳酸飲料市場33%的佔有率。可口可樂長期擁有中國碳酸飲料最知名四大品牌中的三位。可口可樂公司目前的國產化率高達98%,濃縮液在上海生產,並且以人民幣銷售。可口可樂公司每年還會在國內采購原材料價值超過60億人民幣,並且每年上繳給國家稅款達16億人民幣。

具體的講,可口可樂現代 渠道 有以下三個主要的運作策略: 第一,可口可樂通過提供全面的顧問式的服務,努力與現代渠道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例如,可口可樂每年都會針對不同的重要客戶,依據自身的發展計劃,制訂一套有針對的全年合作計劃,並且會定期主動與客戶回顧雙方的合作狀況,解決存在的問題,交換相關的信息。

第二,可口可樂積極挖掘並充分利用客戶所能提供的一切條件創造並滿足消費者需求。例如,可口可樂始終重視現代渠道門店產品的生動化陳列,不但制定有專業明細的生動化陳列標准,詳細規定了貨

架、堆頭、端架、冰櫃等的品牌搭配及產品要求,而且還十分重視對客戶門店產品品類搭配和陳列位置的研究。

第三,可口可樂十分重視與現代渠道客戶建立暢通的對等溝通機制,努力提高與客戶的溝通效率。

對於可口可樂公司而言,現代渠道是一個具有雙重價值的重要渠道,一重價值在於它可以直接實現其產品的銷售,並且這種價值會隨著現代渠道市場份額的不斷增加而日益顯著;另一重價值在於它還可以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提升消費者對可口可樂產品及品牌的偏好程度,因此,努力與客戶實現“雙贏”是可口可樂公司與現代渠道客戶合作的總體策略。

具體的講,可口可樂現代渠道有以下三個主要的運作策略: 第一,可口可樂通過提供全面的顧問式的服務,努力與現代渠道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例如,可口可樂每年都會針對不同的重要客戶,依據自身的發展計劃,制訂一套有針對的全年合作計劃,並且會定期主動與客戶回顧雙方的合作狀況,解決存在的問題,交換相關的信息。

第二,可口可樂積極挖掘並充分利用客戶所能提供的一切條件創造並滿足消費者需求。例如,可口可樂始終重視現代渠道門店產品的生動化陳列,不但制定有專業明細的生動化陳列標准,詳細規定了貨架、堆頭、端架、冰櫃等的品牌搭配及產品要求,而且還十分重視對客戶門店產品。

第三,可口可樂十分重視與現代渠道客戶建立暢通的對等溝通機制,努力提高與客戶的溝通效率。

三、 報告 總結

(一)、可口可樂中國 市場營銷 渠道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

就整體而言,作為世界頂級跨國企業的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市場本土化的營銷渠道策略應當說是極其成功的,並且在實踐中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為可口可樂系列產品引領中國飲料市場提供了堅實的渠道支持。

然而,完美的事物在現實的世界中總是不存在的,可口可樂在中

國的市場營銷渠道中當然也會存在部分需要改善和提高的瑕疵。歸納起來,以這樣三個方面的待處理問題最為迫切:一、在渠道運作中,尤其在目前的現代渠道運作中,存在的各裝瓶系統甚至是各裝瓶廠之間的統一協調和利益分配問題;二、批發及零售渠道運作中存在的合作夥伴積極性以及效率不高的問題;三、各裝瓶系統渠道服務團隊的人員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問題。

(二)、對策建議:

1.在保持當前現代渠道組織結構調整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及強化各個部分的具體功能,尤其是強化中國客戶管理組(CCMG)與各裝瓶系統及裝瓶廠之間的分工和協作的關系。

客觀的講,可口可樂目前推行的中國客戶管理組(CCMG)模式的確是解決問題的正確 方法 ,其主要目標就是要解決跨區域及系統間合作與溝通的障礙問題。然而,直到目前,中國客戶管理組(CCMG)與各裝瓶廠之間的分工尚不明確,並且尚沒有建立起直接有效的溝通機制和流程,因此,對現代渠道客戶的服務速度和服務效率尚未有很大提高。

2.可口可樂必須提前制訂對現代渠道客戶的統一的服務標准,並且能夠通過培訓和溝通的方式有效推廣到所有裝瓶系統及裝瓶廠,切實保證能夠以同一個聲音溝通,以統一的標准服務每一個客戶門店及區域。

3.對於部分跨區域的重要客戶,建議可口可樂公司能夠盡早協調並制訂跨系統間的統一的利潤標准,同時,著手改造服務流程,採用客戶服務與結款分離的方式,將目前由各個裝瓶廠各自供貨、獨立與客戶總部對帳結款的流程改變為各裝瓶廠提供門店服務,CCMG(或CCMG代可口可樂公司)與客戶總部統一對帳結款,再由CCMG(或可口可樂公司)依據各裝瓶廠的銷量及服務質量分配利潤。

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解決各地區供貨價格不統一的問題,同時,還會因為保證了各系統及廠家的利潤而提高客戶服務的水平,將各層次人員的關注中心同意集中到更好的利用客戶資源,引導消費者更多消費公司產品的工作中來,提升消費者對產品及品牌偏好度。

4.強化對於中國市場的中間商渠道客戶的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以幫助可口可樂更好的了解中間商客戶的運作特點和運作方法,同時,還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可口可樂101項目的實際運作質量;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可口可樂更加專業的與客戶溝通, 教育 和影響客戶,使得客戶能夠更好的接受可口可樂 文化 ,提升可口可樂的實際執行能力。

可口可樂的發展背景

真正使可口可樂大展拳腳的,還是兩位美國律師。他們到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老闆Asa Griggs Candler的辦公室,提出一個創新的商業合作方式,就是由可口可樂公司售給他們糖漿,他們自己投資生產的公司及售賣點,將糖漿兌水,裝瓶,出售。按可口可樂公司的要求生產及品質保證。

可口可樂公司允許他們利用可口可樂的商標,做廣告,這個特別的裝瓶系統,從此產生可口可樂的工廠遍地開花。

1888年,Asa Griggs Candler 看到了可口可樂的市場前景,購買了其股份,掌握了其全部生產銷售權。Candler開始把製造飲品的原液銷售給其他葯店,同時也開始在火車站,城鎮廣場的告示牌上做廣告。

1901年,廣告預算已達100,000美元。Candler在1899年以1美元的價格售出這種飲料第一個裝配特許經營權。

>>>下一頁更多精彩“可口可樂的發展業務”

Ⅱ 產品品牌營銷策略案例分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了解事物的真相,就必須深入實際,進行分析研究。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產品品牌營銷策略案例分析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產品品牌營銷策略案例分析一

水果營行:燒錢催不熟生鮮電商

自2014年10月開設第一家門店,僅一年多,號稱要做「水果業內的阿里巴巴」的水果營行就在全國20餘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300多家實體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幾乎一夜之間,這個迅速膨脹的水果王國轟然倒塌,廣州、深圳、東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門店大量關門,12月16日,水果營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帶走……

水果營行,成為O2O死亡名單里的最新登陸者?它的破滅是否預示著生鮮電商走向頹敗?或許,結論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確下光鮮的壞水果

在水果營行的泡沫破滅中,大量的輿論將關注點投放在它的融資模式——「合夥人眾籌」和「會員預付卡」。

尤其是前者,據水果營行一份單店投資協議樣本顯示,直營店投資人為公司有限合夥人,不參與門店經營、不擁有門店股份,只參與分紅。直營店投資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將獲得每月銷售額10%的回報,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為止。同時還獲得投資額10%的原始股權的長期收益。而媒體亦測算,按照水果營行宣稱的單店月銷售額50萬元計算,眾籌參與者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將高達30%左右。而通常認知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風險已然極高。

但這並不屬於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因為由始至終,水果營行所打造的生鮮電商模式,都如同劉伯溫那篇《賣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從理論上來說,水果營行提出的專注線下服務,將人才配置和質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實基礎後再進軍線上的路數,是當下許多浮在網路之上、過度依靠網購模式而缺少實體店推進的生鮮電商所缺失的。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這僅僅是一個正確的理念,沒有切合到地面經營理念之上。

反之,從它的許多專注線下的行動中,可以為生鮮電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務O2O提供反面參考。

遠離社區的專賣店不叫小業態

在水果營行2015年11月對外發的一篇軟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詞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競相跑馬圈地以便利店、專賣店為主的小型社區零售店,組成小業態 商業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態勢。毫無疑問,水果營行趕上了小業態商業崛起的時代大勢。」

顯然,水果營行把自己的線下門店定位為小業態。而媒體披露其「門店選的都是城市黃金地段,租金較高,還要支付工資,不可能達到高利潤,有時還會虧損」。這種布局黃金地段的思維,與當下立足社區的小業態模式並不相符,反而頗為接近早年的專賣店形態。拋去其或有意為之,以彰顯實力雄厚,好招攬合夥人的可能不說,這樣的開店方案,歷來均是電商實體店或O2O門店所摒棄的。

理由很簡單,無論何種電商形態,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運營成本為贏利之源,而位於鬧市的門店則加大了這些成本,更直接處於商超商圈的輻射范圍內,極不利於競爭和拓展。

更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導致的運營理念的錯亂。在水果營行的早前報道中,其總不忘提及「通過線上下單、門店配送,輻射單店周邊3公里范圍,實現1小時內極速送貨上門,解決水果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然而這一「互聯網+小業態」的運營模式,在當下的社區O2O門店試點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運營費用昂貴、社區需求挖掘不足的難題。早前耗資10億元、依託順豐強大的物流體系和財力布局社區的「嘿客」亦難以為繼,而開設在鬧市、按水果營行早前介紹開店成本動輒百萬元的線下體驗店,若真只按運營思路輻射3公里范圍,其收回成本的難度將高出太多。

何況,它還只賣水果……

生鮮電商先從爆款玩起

在水果營行眾多的正面、負面消息中,有一個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營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樣的優勢。

或許造成這一困擾的理由更奇葩,一直號稱是生鮮電商的水果營行根本就連一個像樣的電子商務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營行在對外宣傳中,依然還在說「待電商系統完善後……」。

一個線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鮮電商,其線下的門店只能也只有各自為戰。所謂逆向O2O,最終走向了傳統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過是披上了一件「互聯網+」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鮮電商,其實不是單行線,而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就像一個蹺蹺板,輕了哪頭,都會接不上地氣。

但這並非解除生鮮電商迷局的關鍵。至關重要的是,走線下體驗店的水果營行並沒有和周圍商超中的水果櫃台有太多的區別。

這都不是早前輿論批判的水果營行不懂水果經營之道,損耗大、價格高、標准化難所能概括的,盡管這是許多生鮮電商創業者不可避免觸碰到的問題。但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則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須知道,我為何非要選擇在你這里購買水果?」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個疑問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換成其他任意商品種類。但對於生鮮電商而言,僅僅一句「相較於銷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場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鮮電商主要銷售特色、中高端水果」這樣模糊的定位並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個生鮮電商用行動來解答了這個問題,尤其是水果這種消費者更樂意於眼見為實的商品,在線下體驗店輻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鮮電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為強化消費者體驗的突破口。

如順豐、京東、天天果園和本來生活等電商在2013年打得火熱並延續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車厘子大戰,對此,天貓電商平台喵鮮生負責人樂覺就曾表示,生鮮電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從帶來關注度的角度考慮,基於價格和體驗度,消費者會主動傳播,就能為網站帶來新的用戶。

更重要的是,這可以彌補線下體驗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會更容易形成消費者的購物黏性。由此,再將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見品類之上,逆轉消費者「眼見為實」的習慣。

燒錢擴大規模不一定能增強黏性

在整個O2O死亡名單中,一個普適性的死亡規律就是燒錢燒到資金鏈斷裂,而燒錢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擴大規模,意圖以規模覆蓋足夠多人群來獲得黏性和長尾。

在水果營行案例中,一年內擴展出300家實體店,覆蓋20餘個城市,並計劃在未來3年開設1萬家實體店。如此強度的店面擴張,必然帶來人員儲備、運營模式上的不適應。須知,知名水果連鎖百果園,從2002年起,用了8年時間僅開出了100家門店。之後又用5年時間,才將規模提升到1000家門店。

即便是在「互聯網+」的極限擴張下,指數級增長的實質,也須完成從0到1的蛻變,或言先種好試驗田,才能將成熟的模板進行復制,實現從1到N。

一個產品特色不足的生鮮電商或O2O,最終會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過燒錢的方式,用補貼和特價來吸引消費者「貪便宜」的心態,從而塑造虛假的黏性。而在水果營行身上,各種「會員預付卡」真正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就在於「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優惠力度上。若運營狀況正常,這類促銷本無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強行在虧本賺吆喝,這樣的預付卡除了吸納資金這一個用處外,更會因為一個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銀行式的擠兌風潮。這一幕,在水果營行落幕時,已然得到了證實。

一個忽略了消費者,沒有真正買方市場想法,只是描述了一個好聽的 故事 ,卻無法和周邊的商超、菜場的水果攤點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的生鮮電商,其不敗也難。

此外,還有幾點教訓值得一點:

一是生鮮電商和O2O依然要用輕姿態來扁平化渠道。如在線上紅火的本來生活網,目前進軍線下的生活O2O項目「本來便利」就是採取和當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鮮電商要突圍,或可採取一個城市一個中心體驗店+若干合作自提點的方式,實現有效擴散和覆蓋。最終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線上,而非體驗店。

二是使用線上平台建立大數據體系,至少做到能夠預測某一城市對某一品類水果的預期。這樣的大數據分析,才可以將電子商務所拓展出來的超長尾巴,變成一個核心數據源,可以確保發往某個城市的水果,不至於過少或過多,徒增損耗或難以滿足需求。這才是區別於各自為戰式的傳統水果店的關鍵。

三是不斷地差異化自己的特點。生鮮電商要成功,其實就應該按照電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長尾來滿足長尾末端的用戶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無我有哪怕只是一個人有需求才能成功。當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眾的水果賣得貴點,將預訂、眾籌等互聯網模塊落在消費者層面上,而非融資層面上,意義更大。

產品品牌營銷策略案例分析二

新日領跑世界的秘密

德魯克說過,企業有且只有兩項基本職能,就是營銷和創新,這也是新日電動車多年來領跑世界的秘密。簡單的道理誰都懂,可並非人人都會做,我們來看一下對於這兩項職能,新日具體是怎麼做的。

開放流程和心態,

創新不能閉門造車

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再工業化」,還是中國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其指導思想都是一樣的,就是從「製造」向「智造」的工業化升級。

作為身處製造業一線的企業,新日對於這輪變革風潮早就捕捉到了。在2013年,新日電動車就率先研發出了行業第一輛智能電動車。隨後,新日電動車便一發不可收,在電動車智能化上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2014年,新日電動車創建了業內首個智能化生態供應鏈系統,同時還將智能電動車推進至「智能3.0」階段。2015年,新日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電動車MIKU再次顛覆了人們對智能電動車的認識,運用了一鍵檢測、電量精算、遠程式控制車、緊急救援等多達20項全球頂尖的智能技術,一舉奪下中國工業設計領域的最高獎項之一——「太湖獎」特等獎。

誰都知道創新是企業建立起競爭區隔和相對優勢的唯一途徑,可如何創新?產品創新的方向在哪裡?對於這個問題,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企業卻陷入了迷茫。我們看到太多這樣的案例,比如李寧、美特斯邦威、娃哈哈等企業,為了適應新的市場消費群體的需求,拋棄了原來的定位,產品也不斷推陳出新,可結果卻是「熱臉貼上冷屁股」,消費者根本不買賬,問題出在哪裡?

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自說自話、閉門造車」,心態還不夠開放。相比之下, 新日電動車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鑒。新日電動車在產品研發上的開放性表現在三個方面:

1.廣泛與國內、國際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比如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荷蘭阿姆斯特丹卡弗研究所以及來自以色列、日本的頂尖研發機構和企業的技術合作,還直接從國外引進優秀人才,例如以前就職於日本雅馬哈公司的資深工程技術專家高田,便是新日引入的「外援」之一。

2.不局限於一般技術研究,進入基礎研究領域。比如與麻省理工學院(MIT)美國工程院院士吉姆領銜的團隊一起研發的磁通切換電機,這種融合最新科技的電機一旦面世投產,將可能帶來電動車電機的一場革命。

3.向目標用戶開放研發、生產的全過程,讓他們直接參與進來。都知道小米的成功來源於「參與感」,可真正做到的企業很少,製造企業中則更少。上文提到的獲得「太湖獎」特等獎的新日MIKU就是由一群來自江南大學的「90後」學生設計的。據了解,為了鼓勵更多「90後」加入創新的行列,新日電動車設立了開放的電動車設計平台,每年有百餘名高校學子與新日電動車研發人員和工業設計人員展開深度交流、融合,每年設計的新車型達數十款。

創新是建立在充分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的,而充分了解用戶需求的最佳方式就是讓用戶親身參與其中。

營銷娛樂化,

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除了產品上的創新,新日營銷上的大膽突破也引人注目。在2015年12月17日第十三屆中國營銷盛典上,新日MIKU「晶彩」系列產品一舉斬獲「年度最佳產品營銷創新獎」,大會給出的獲獎理由是:新日電動車全新MIKU「晶彩」系列產品,打破了傳統電動車產品給人的固有印象,在營銷方面積極地貼近消費者,與《爸爸去哪兒》《最強大腦》等衛視王牌節目強強聯手;出席金雞電影節,電動車「走」上紅毯;邀請黃曉明成為品牌全新代言人……一系列舉措讓新日電動車的品牌形象大幅度提升,使消費者真正記住了新日電動車。

「進軍時尚界」是新日2015年貫穿全年的一個營銷主題,尤其是在第2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上的「紅毯秀」,贏得了廣大明星及媒體的關注,為新日MIKU「晶彩」系列產品贏得了足夠的曝光和支持率。據統計,短短一周時間,新日MIKU晶彩系列產品即登上了新浪、鳳凰、網易、搜狐等幾大主流門戶網站,報道、轉發的媒體達50多家,曝光人次超過1000萬,評論數超過2000條,轉發量超過1萬次,僅網路相關搜索就達8000多條。

當然,新日邁向時尚界的腳步遠不止這些:2015年年初,新日MIKU與眾多藝術圈、娛樂圈、模特圈、設計界一線大咖同時亮相「2014網易時尚年度跨界大賞」;2015年5月,在《快樂大本營》錄制現場,新日小龜王——風雅19代化身為顏值爆表的鮮肉楊洋的坐騎,當紅導演徐崢騎電動車夜行,顛覆了傳統的冠名模式,成功闖進「80後」「90後」的視野;同年,新日科技時尚中心揭幕成立,成為行業唯一的國際級專業科技時尚製造基地,並斥資2000萬元打造最強時尚產品顧問團,由國際殿堂級著名造型師李雲濤、中國新銳時裝設計師劉璐、新生代時尚T台女王游天翼等擔任顧問,為產品注入了時尚、年輕的基因。

新日新聞發言人、總裁辦主任陳開亞說,對於未來的商業世界, 財經 作家吳曉波曾 總結 了四大趨勢,其中之一就是「一切消費都將娛樂化」,那麼,站在企業營銷的角度,也必須順應這股潮流,新日的時尚跨界便是踐行營銷娛樂化的一種演繹。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產品品牌營銷策略案例分析相關內容

Ⅲ 寶潔公司的營銷案例分析

國際市場營銷策略是應對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一環,寶潔將國際市場營銷策略融會貫通,運用到實際營銷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營銷模式。為此,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寶潔公司的營銷案例分析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寶潔公司的營銷案例分析篇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戶外衛生意識的覺醒,紙巾市場迅速成長。近年來,恆安集團挾其品牌優勢,於1998年初在重慶推出“心相印”系列紙巾,它以其高值低價的定位和一系列積極的品牌推廣措施,逐漸為重慶消費者所鍾愛,1998年末,市場調查資料顯示,“心相印”紙巾已佔重慶高檔紙巾市場1/3強,居市場領先地位。

寶潔公司繼續推出婦孺皆知的飄柔、海飛絲、碧浪、汰漬等數十個強勢品牌後,於1999年決定以香港、重慶兩地作為試點推出其由德國公司生產的“得寶”系列紙巾,意欲以其一貫整體、連續、多層面、大投入的行銷模式,後來居上,一統高檔紙巾市場。市場遭遇戰在所難免。

1999年8月7日,得寶廣告——“得寶大比拼篇”在重慶衛視、重慶八頻道黃金時間連續滾動播出,廣告以強烈的對比手法,通過在同一使用環境下,兩種紙巾的不同表現,從消費者某種細致的生活體驗這一獨特視角入手,力圖表達得寶紙巾“特別柔韌”這一獨特的銷售主張,至此“得寶”挑戰重慶高檔面巾市場的號角吹響。

8月12日星期四,在“得寶”紙巾“加了四層柔韌素、濕的更堅韌4倍”、“出門要安心、得寶多用紙手巾”等廣告口號仍聲聲不絕於耳時,寶潔又在重慶發行量最大的《重慶晚報》推出1/4版“得寶大比拼現場活動篇”——“你的紙巾行嗎?”活動歡迎消費者於8月14日至9月5日期間的雙休日自備除得寶以外的任一品牌紙巾,至重慶各大賣場活動點參加“得寶大比拼活動”,活動以紙巾沾濕後看誰能多承一枚硬幣,所有參賽者皆可獲贈精美禮品一份並可參加店內幸運大抽獎。8月13日,同樣的版面,同樣的位置,同樣的內容……消費者開始拭目以待。8月14日,星期六,晴,最高氣溫38℃。一大早,一大批寶潔現場促銷人員就開始忙碌了起來。至各商場開始營業時,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著裝統一的促銷形象人員、一字排開的促銷展台,“得寶”標准色的活動結果記錄板……如此整齊劃一的布置立即吸引了過往的行人,大家爭相傳閱產品介紹及活動內容小海報,不一會兒便圍了個水瀉不通。於是,現場廣告片開始反復播放,促銷人員熱情介紹,參賽者絡繹不絕……活動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和喝采聲。

上午10時,火爐山城開始露出它的真面目。29℃-30℃-32℃-34℃,氣溫一路攀升,一串串晶瑩透亮的汗滴更似斷線的珠子掉個不停,忙碌工作了一周,出外輕松的市民,無不抱怨這似火的鬼天氣。這時,忽然從身旁遞過來一張紙巾——“擦擦汗吧,阿姨”,“擦擦汗吧,大哥”,“天太熱,請注意身體”——溫馨的話語,誠摯的關懷,一陣莫名的感動傳遞——這就是恆安集團心相印紙巾“關愛您”大派送,一樣的統一著裝,標准親切的重慶方言,富有禮節的動作,關愛的話語,不一樣的是消費者的感受——不只是參與,不只是體驗,而是被深深地感動,同時也記住了一個同樣讓人感動的名字——“心相印”。

晚上黃金時間,中央電視台一套、重慶衛視、重慶電視2台滾動播出“心相印”系列廣告片,廣告以情感訴求的方式,傳達其可靠的質量是家庭的親情、關心與理解的媒介,此廣告片後緊接恆安集團其它產品廣告,一句“恆安集團,十年奉獻”將品牌理念貫穿其間。

一時間,“得寶”、“心相印”成為市民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此次論劍,寶潔開拓市場計劃之縝密可見一斑,在營銷策略組合上除以廣告、現場人員促銷等形式讓消費者認識到產品“特別柔韌”這一獨特賣點外,更以超出一般的價格、獨特小拉口等包裝形式加強質量形象,並輔以抽獎、附贈小禮品等形式的消費者優待措施,加快了市場啟動速度。同時在渠道層次上,統一的價格體系、提供末端商店廣告資助,陳列工具資助,開拓期特別折扣等,亦展示其中間商營銷組合之魅力。

面對挑戰,恆安集團作為重慶高檔面巾紙市場領先者,為避免市場優勢喪失,迅速反擊,其防禦措施亦別具一格,針對競爭對手理性訴求,避其鋒芒,而以情感滲透為主;加大廣告力度下面迎戰,減弱對手廣告效果;烈日下“關愛您”大派送,即情即景,讓品牌深入人心;加大包裝,買十送二的消費者優待進一步凸現其高質低價的定位,更有依託其成熟渠道優勢和分區組織機構的靈活性,採用搭贈方式作為渠道措施,進一步擴大紙巾佔有率……將一個領先者所擁有的資源,運用到了極至。

此次論戰,“得寶”堪稱新品全方位策劃成功入市之典範,可能惟一始料未及的是恆安集團反應如此之迅速,看來國內企業已開始成熟,富有戰鬥力。

恆安集團的全方位應戰亦是市場領先者為保持現有市場份額而積極防禦的成功安例子。“得寶”的市場推廣是探索性的試點,而“心相印”借鑒60年代美國哈瑞爾公司“處方409”噴霧清潔劑防禦雜貨大王波克特甘寶公司“新奇”之經驗,提前阻塞中間通路滿足終端消費需求,其效果非同一般。要知道,寶潔公司是很重視數據化管理的,市場所饋數據即使不會影響其下一步的投資組合,至少也會影響其判斷力。

9月下旬,恆安、寶潔重慶之爭已告一段落,“心相印”紙巾銷量較上月已翻了一番,“得寶”亦能更快捷、方便地到達消費者手中,競爭對強者來說,不是消亡,而是更快地成長。

路過長江大橋,解放東路的路牌正被刷上“得寶”深藍的盛裝;一包包“得寶”試用裝已通過派送出現在市民家中;深藍色的“得寶”展示架也擺上了末端網點的案頭……下一輪的爭戰似乎正緊鑼密鼓地運措。
寶潔公司的營銷案例分析篇二
寶潔公司和一次性尿布 1956年,寶潔公司開發部主任維克·米爾斯在照看其出生不久的孫子時,深切感受到一籃籃臟尿布給家庭主婦帶來的煩惱。洗尿布的責任給了他靈感。於是,米爾斯就讓手下幾個最有才華的人研究開發一次性尿布。 一次性尿布的想法並不新鮮。事實上,當時美國市場上已經有好幾種牌子了。但市場調研顯示:多年來這種尿布只佔美國市場的1%。原因首先是價格太高;其次是父母們認為這種尿布不好用,只適合在旅行或不便於正常換尿布時使用。調研結果:一次性尿布的市場潛力巨大。美國和世界許多國家正處於戰後嬰兒出生高峰期。將嬰兒數量乘以每日平均需換尿布次數,可以得出一個大得驚人的潛在銷量。寶潔公司產品開發人員用了一年的時間,最初樣品是在塑料褲衩里裝上一塊打了褶的吸水墊子。但在1958年夏天現場試驗結果,除了父母們的否定意見和嬰兒身上的痱子以外,一無所獲。 1959年3月,寶潔公司重新設計了它的一次性尿布,並在實驗室生產了37000個樣子,拿到紐約州去做現場試驗。這一次,有三分之二的試用者認為該產品勝過布尿布。降低成本和提高新產品質量,比產品本身的開發難度更大。到1961年12月,這個項目進入了能通過驗收的生產工序和產品試銷階段。 公司選擇地處美國最中部的城市皮奧里亞試銷這個後來被定名為“嬌娃”(Pampers)的產品。發現皮奧里亞的媽媽們喜歡用“嬌娃”,但不喜歡 10 美分一片尿布的價格。在 6 個地方進行的試銷進一步表明,定價為6美分一片,就能使這類新產品暢銷。寶潔公司把生產能力提高到使公司能以該價格在全國銷售嬌娃尿布的水平。嬌娃尿布終於成功推出,直至今天仍然是寶潔公司的拳頭產品之一。

寶潔營銷案例

一、培育和引導消費

產品不僅要滿足需求,更要引導和培育需求,如“你洗頭了嗎?”——我來幫你洗。”你會洗頭嗎?”——我來教你洗。“你洗得好嗎?”——我告訴你怎樣洗得更好。寶潔,就像一位溫柔的妻子,依附在丈夫的身邊,不僅好言相勸,而且身體力行;不僅耳提面命,而且從善如流。寶潔不僅教人們洗頭,還教中國一代又一代人刷牙,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獲得的社會效益也是空前的,更是長遠的,從倡導洗發新觀念到引導多洗發,從合理刷牙到科學選擇牙膏,從勤洗手到殺菌等等,引導中國消費者生活觀念、生活習慣的改變,將健康的生活方式、全新的健康理念和可信的健康用品,一齊送給消費者,消費者先是懷著幾分敬意接受,繼而是十分虔誠地禮拜了。

二、科學命名與品牌形象

寶潔公司對品牌的命名,非常講究,他們深諳一個貼切而絕妙的品牌命名,能大大地減小產品被消費者認知的阻力,能激發顧客美好的聯想,增進顧客對產品的親和力和信賴感,並可大大節省產品推廣的費用。寶潔公司通過對英文名字(單詞)的精確選擇或組合來給產品品牌命名,使中文名字與英文能在意義和發音上很協調貼切地配合,准確地體現了產品的特點和要塑造的品牌形象以及消費定位,提升了品牌的形象,如幫寶適、舒膚佳等等無一不是非常貼切,當然,廣告宣傳是必不可少的。寶潔公司每年的廣告宣傳費用佔全年銷售總額的1/8,一方面,通過在電視、網路、雜志上做廣告;另一方面,通過在全國范圍內聘形象代言人、在高校設立獎學金、與國家相關部門搞公益活動等來提高品牌的認知度。與此同時,為了佔領終端消費市場,在農村,寶潔公司搞了全國性的路演活動;在城市,寶潔公司的產品在超市、商場中的陳列非常講究,占據很大的貨架空間,容易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通過廣告宣傳,有效地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知識營銷

知識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過程中注入知識含量,幫助廣大消費者增加商品知識,提高消費者素質,從而達到銷售商品,開拓市場的目的。寶潔的知識營銷是很典型的,在營銷過程中打造一系列的概念。在洗發、護發類產品中,這一營銷理念被應用到了極致,每個品牌都賦予了一定的知識,打造一個概念,從而給每個品牌賦予以個性。例如,“海飛絲”的個性在於去頭屑;“潘婷”的個性在於對頭發的營養保健;而“飄柔”的個性則是使頭發光滑柔順;“沙宣”則定位於調節水分與營養;“潤妍”定位於更黑、更有生命力。在廣告宣傳上,知識、概念的運用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看看海飛絲的廣告:海飛絲洗發水,海藍色的包裝,首先讓人聯想到尉藍色的大海,帶來清新涼爽的視覺效果,“頭屑去無蹤,秀發更干凈”的廣告語,更進一步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海飛絲”去頭屑的信念;看看潘婷:“含豐富的維他命原B5,能由發根滲透至發梢,補充養份,使頭發健康、亮澤”突出了“潘婷”的營養型個性;飄柔:“含絲質潤發,洗發護發一次完成,令頭發飄逸柔順”的廣告語配以少女甩動如絲般頭發的畫面深化了消費者對“飄柔”飄逸柔順效果的印象。通過准確的市場細分與定位,有效地阻擊了競爭對手的進入;而實施知識營銷,則使品牌具有了鮮明的個性,增強了品牌的核心價值。

四、利益訴求與情感訴求

利益訴求就是從品牌的功效來演繹概念;情感訴求則從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系中來演繹概念。寶潔的廣告訴求很注重利益,如“佳潔士”與全國牙防組推廣“根部防蛀”的防牙、護牙理念;“舒膚佳”與中華醫學會推廣“健康、殺菌、護膚”的理念;洗發水的“去屑、健康、柔順”理念等。這無一不是品牌的利益訴求。除此之外,寶潔的品牌還加強了情感訴求,如最近兩年,飄柔打出自信的概念大旗,從“飄柔吵架篇”、“飄柔老師篇”到現在的“飄柔指揮家篇”,飄柔廣告無不以自信作為品牌的訴求點。此外,飄柔還相繼推出“飄柔自信學院”、“多重挑戰”、“同樣自信”、“職場新人”、“說出你的自信”等系列活動,將“自信”概念演繹得爐火純青,在廣告傳播方面,特別是電視廣告,寶潔有一套成功的公式。首先,寶潔會先指出你所面臨的一個問題來吸引你的注意,接著,廣告會迅速告訴你,有個解決方案,就是寶潔的產品,這個產品通常會在整段廣告中重復出現好幾次,廣告重點是在清楚地強調寶潔可以為你帶來什麼好處,通過利益訴求與情感訴求的有機結合,大大地提高了品牌的文化內涵。

五、品牌經理

寶潔公司的品牌戰略不僅使得該公司在社會上有著良好的形象、較高的聲譽,而且還培育了一大批忠誠的顧客,獲得了較高的顧客滿意度,為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贏得了競爭優勢。寶潔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品牌經理制,即“一個人負責一個品牌”,品牌經理對於自己所負責的品牌,必須比公司里任何人都要了解,通過實行一品多牌、類別經營的經營策略,寶潔在自身產品內部形成競爭,使寶潔產品在日用消費品市場中佔有絕對的領導地位。

六、企業公民

十九年來,寶潔一直在中國扮演一個合格企業公民的角色,向中國的各項公益事業捐款的總額已超過六千多萬人民幣,用於教育、衛生及救災等各個方面,如寶潔在1996-2005年期間向希望工程累計捐款兩千四百萬元人民幣,在全國27個省、自治區興建了100所希望小學,是在華跨國公司中希望小學數目最多的公司;如1998年4月,寶潔前任董事長來華訪問期間,寶潔向清華大學捐款1,070萬元人民幣,引進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實驗儀器,幫助完善學校的教學實驗設施及用於承擔寶潔與清華大學共同合作的科研項目,同時向教育部捐款700萬元人民幣,用於支持中、小學青春期健康教育;如寶潔公司向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捐款150萬元人民幣以保護國寶大熊貓等等,通過公益活動、事件營銷等,寶潔在不斷努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關注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度,進而獲得更高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總之,成功的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作為日化用品的著名企業,寶潔通過創新本土化營銷策略,塑造卓越的形象和引導培育市場需求,寶潔在中國獲得了快速的發展,隨著外部環境競爭的日趨激烈,寶潔正在與時與市俱進,贏取更大的市場與發展空間。
寶潔公司的營銷案例分析篇三
寶潔一向被中國日化企業看作是教師爺。不用說規模上的優勢,寶潔公司2000年全球銷售額為390億美元,同年度中國日化行業銷售額最大的納愛斯公司的銷售額為25億人民幣。單說寶潔公司1988年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以後的一系列做法,就值得中國公司學上很長一陣子了。它首先在中國推行了多品牌戰略,當時人們都看不懂:為什麼一個公司還要弄那麼多品牌呢,不是自己與自己作戰嗎?可是人家就是有辦法把十多個品牌都弄上了市場份額排行榜的前幾名,而這時候作為挑戰者的中國公司才搞明白,人家已經把細分的市場也考慮在內了,針對每個不同的人群它的不同品牌起到了不同的佔領作用;大學生們一開始也弄不明白,寶潔為什麼不看自己的考試成績,它那套招聘測試題到底想考什麼?到後來才清楚,寶潔的想法是不管學生的考試成績怎麼樣,關鍵是它要找到它所需要的人:團隊精神、溝通能力才是它所最需要的。

像這樣的東西還多著呢。寶潔的深度分銷計劃、它的渠道培養、它的物流配送,這些在寶潔作為傳統的東西,有的到現在人們還在琢磨它的做法到底是為什麼。

寶潔這位教師爺可不是光說不練,在帶來一系列國際化標准做法的同時,它還笑吟吟地把中國市場的大把份額隨手揣進了自己的腰包。洗發水市場它佔了60%;香皂市場它佔了36%;洗衣粉市場它佔了14%;還有牙刷、牙膏、護膚品等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還凍結了幾個像北京熊貓、廣州潔花這樣原來在中國小有名氣的品牌。

不過,最近教師爺寶潔的日子可能有些難過,圍繞著它的眼光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都是仰視的了:“藍月亮”與寶潔打官司,寶潔被控侵權;寶潔的衛生巾“護舒寶”發生了霉變事件;寶潔公司大裁員;洗衣粉市場出現大規模價格戰,寶潔被迫應戰;被寶潔冷凍多年的國產品牌紛紛復出。

猜你感興趣:

1. 寶潔公司營銷案例分析

2. 寶潔企業營銷案例分析

3. 寶潔公司營銷案例

4. 寶潔網路營銷案例

5. 企業營銷策略案例分析3篇

6. 關於寶潔公司的成功案例分析

Ⅳ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_市場營銷經典案例分析

市場營銷 (Marketing)又稱為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簡稱“營銷”,台灣常稱作“行銷”;是指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供大家閱讀!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1:張裕用心良苦做市場

煙台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創辦於1892年,至今已有107年歷史。她是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也是目前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主要產品有白蘭地、葡萄酒、香檳酒、保健酒、中成葯酒和糧食白酒六大系列數十個品種,年生產能力8萬余噸,產品暢銷全國並遠銷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百年張裕 歷經坎坷創輝煌

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著名華僑巨商張弼士先生在煙台創辦張裕釀酒公司。張裕之命名,前襲張姓,後借“昌裕興隆”之吉。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張裕終於釀出了高品質的產品。1915年,在世界產品盛會——

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張裕的白蘭地、紅葡萄、雷司令、瓊瑤漿(味美思)一舉榮獲四枚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中國葡萄酒從此為世界所公認。

改革開放後,社會經濟環境為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張裕產品憑借其卓越的品質,多次在國際、國內獲得大獎,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牌產品。然而,名牌不等於市場,金字招牌對於張裕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卻不足以使張裕在市場上所向披靡。在改向市場經濟的頭兩年中,由於市場觀念差,企業缺乏適應市場競爭的能力,盲目生產,等客上門,受到了市場的懲罰:1989年,張裕的產值較上一年下降了 2.5%,產量下降了26.2%,6 條生9 線停了4條,1/4 的職工沒有活干,近一半的酒積壓在倉庫里,累計虧損400多萬元,生存和發展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關鍵時刻,張裕人並沒有躺在歷史上顧影自憐。在積極 反思 失敗原因,努力摸索市場規律,下功夫鑽研營銷後,公司樹出了“市場第一”的經營觀念和“營銷興企”的發展戰略,實現了2個根本性轉變:一是企業由“銷售我生產的產品”轉變為“生產我銷售的產品”,一切圍繞市場轉;

二:是由“做買賣”轉變為“做市場”,從“推銷”變成“營銷”。這兩個轉變使企業的經營不再是單純的生產和推銷問題,而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調研、決策、實施、監控的有機結合,在滿足消費者利益的同時為企業創造最佳效益。在正確營銷觀念的指導下 1997、1998 連續兩年產銷量、銷售收入和市場佔有率均高居同行業榜首;在 1998 年度全國產品市場競爭力調查中,榮獲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實際購買品牌和1999年購物首選品牌三項第一。

二、群雄逐鹿 紅酒市場競風流

葡萄酒具有多種保健養生功能。葡萄發酵時能產生十幾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可以緩解氧化反應、清理動脈、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其他心臟疾病。同時,葡萄酒還有助於消化,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B12和多種礦物質,可以使人容顏豐潤。

近幾年來,隨著國人飲食健康觀念的增強,葡萄酒也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多種保健功能倍受青睞起來,其消費驟然升溫,成為酒類市場的新寵。1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洋品牌和400多個國內生產廠家和品牌在我國市場匯聚,一競風流,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目前,國內葡萄酒生產年產量達萬噸的企業已經超過 20 個,稱得上葡萄酒生產巨頭的企業只有張裕、長城、王朝 3 家。據統計,實力雄厚的 3 個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張裕19.35%、長城16.09%、王朝15.57%。消費者對3個品牌的熟悉程度分別為張裕73%、長城35%、王朝30%;消費者最常喝的葡萄酒品牌張裕佔43%、長城佔19%、王朝佔15%。其中我國馳名商標張裕葡萄酒是消費者最熟悉又最常喝的品牌。

在經歷了一場與洋酒的生死較量後,國產葡萄酒尤其是國產干紅憑借其優良的品質和低廉的價格取得了實質性的勝利。據統計,1996年國內干紅酒的消費近4萬噸中,國產干紅超過2萬多噸,而洋品牌酒只有約 1 萬噸。自 1998 年起,張裕、長城、王朝三家就占據了 6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野力、龍徽等十幾種品牌則成長第二梯隊,占據了剩下的絕大多數市場份額。雜牌洋酒組裝廠家、小企業、小作坊則生存艱難,幾乎沒有市場。1998—1999年,倒閉葡萄酒廠上百家。

三、培育市場

張裕用心良苦 1998 年底,張裕營銷公司的市場調研部,在分析全國各地反饋回來的市場信息時發現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城市的葡萄酒的終端消費者結構存在較大差異。沿海地區葡萄酒個人消費比例很高,市場銷量比較穩定;內地城市主要為公款消費(占 70%以上),市場銷量起伏也較大。同時對終端消費者的心理調查表明:沿海地區消費者看重的是葡萄酒的保健功能及 文化 品位,而內地消費者則看重的是身份標志和時尚。這表明沿海地區的葡萄酒進入理性消費階段,步入速度減緩的市場成熟期,而內地城市則處在感性消費階段,處在市場上升期。但因為我國葡萄酒的主要消費區域在沿海地區,故而可以推測:1999年的葡萄酒市場增長速度將放慢,張裕公司必須相應調整營銷的策略,加大市場培育和開發的力度。

張裕很清楚:與啤酒、白酒比,葡萄酒的市場規模實在太小,整個產業的市場規模充其量不到 100億元。現在平均每個中國人葡萄酒年消費量只有 0.3 升,世界平均水平的 1/20。而國人以白酒為主的酒類消費習慣是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是中國飲食業的一大特色,短期內很難改變,引導消費須下大功夫。假如每個中國人每年消費兩瓶葡萄酒(1.5 升),那麼就需要 195 萬噸葡萄酒,市場規模即可達到 780億元。這表明中國葡萄酒市場還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關鍵在於市場的培育和開拓。

為了培養消費者,張裕著力於“溝通”。受價格因素限制,經常性的葡萄酒消費者,主要是中高收入階層,另外,行政管理層人士也是不可忽視的主流消費群;偶爾性消費者,則以年輕人為主。張裕溝通的主要對象就是這些人,即將經常性消費者鞏固下來,讓偶爾性消費者逐漸轉向經常性消費者,同時開拓新的大量新生性消費者。針對不同的消費層次,它們採用了不同的溝通方式。

對經常性消費者而言,張裕通過一系列目標明確的整合傳播,主要展示葡萄酒的健康、自然及其文化內涵——葡萄酒的品味和格調。它們通過對經常性消費者主要的信息來源,如高品位雜志、體育節目、酒店等,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滲透,提高葡萄酒在這些消費者心目中的親和力,同時通過一系列品牌策略,樹立起張裕東方紅酒經典形象,以“傳奇品質,百年張裕”作為主題,也使對葡萄酒的系統傳播得到了較好的效果。

對偶爾性消費者而言,張裕則側重於訴展葡萄酒本身的時尚色彩,通過對大眾傳媒的控制性傳播,傳達各種葡萄酒的時尚資訊,營造出一種氛圍,即把葡萄酒作為一種身份的象徵進行推廣,使其成為時尚潮流中一部分。如在報紙上開辟醒目的葡萄酒消費專欄,在電視台黃金時間插播葡萄酒的各類專題,舉辦各種葡萄酒知識講座等。通過日積月累的滲透式傳播,讓消費者開始樹立這么一種心態:選擇葡萄酒就是在選擇一種更好的生活方式。事後的調查表明:很多消費者都受到了這種傳播的影響,並逐漸喜歡上了葡萄酒。

從 1998 年起,張裕通過一個聲勢巨大的全國性活動,為其找到了很多新生性消費者:這就是它近兩年在全國各地舉行的“中國葡萄酒文化展”。百年張裕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西合璧的張裕在市場開拓中越來越強調一種文化認同,即強調自己的東方個性。基於中國 傳統文化 的“中國葡萄酒文化展”,利用大量的圖片和史實,詳細介紹了中國葡萄酒 2 000多年的悠久歷史。

新千年,張裕對 1999 年市場的預測得到了證實,葡萄酒開始進入消費平台期。但整個張裕仍然保持了很好的發展勢頭,銷售收入超過 13.61億元,比 1998年上升了 36%。在 2000年張裕的營銷策略中,最核心的部分仍然是:培育市場,培養消費者,且一如既往“用心良苦”。張裕表示:這種培育市場的工作他們將一直做下去,力爭在未來兩年內把銷售網路延伸到縣一級,市場佔有率再提高 10個百分點。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2:香港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營銷策略

在香港,有“銀行多過米鋪”的說法,這並不誇張。香港作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不足1100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雲集了來自世界40個國家的數百家銀行,其中包括全世界100個最好的銀行中的80個國際性大銀行,368個授權機構和地方銀行代表和以及近1500家支行。香港11.6%的人口從事與金融機關的工作,每一個香港人的生活都與銀行、金融密不可分。一張小小的信用卡就足以體現這種聯系。信用卡為香港人普遍接受並廣泛使用,在其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信用卡業務也自然成為商家必爭之地。香港信用卡市場潛力大但競爭者眾,為求得生存和發展,各銀行積極展開促銷手段,金融創新層出不窮。

匯豐銀行是香港分支機構最多的銀行之一,它擁有相當完善的硬體設施。持有匯豐銀行的信用卡,可在遍布全球的420萬家商戶消費,在世界9000部環球通自動櫃員機及全球20萬間特約服務機構提款。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匯豐銀行的信用卡還附帶了3種額外服務:第一,30天購物保障。使用信用卡所購之物如有損壞、失竊,可獲高至3000港元的賠償。第二,全球旅遊 保險 。持卡人在旅遊期間享有高達200萬港元的個人意外保險,包括行李遺失賠償,法律支援、保障及意外醫療津貼。第三,全球緊急醫療支援。持卡人只要致電就近熱線,可獲醫療咨詢和轉介服務。同時,持有信用卡可亨受租車與有多家名店消費的折扣優惠,還可通過積分計劃換取香港多家名店和餐館的現金禮券。所謂“積分計劃”,是指每簽賬或透支現金1港元,對應某一分值,在銀行規定的時間段中,憑累積的分數,可免費或以優惠價換取禮品、旅遊或獎金。另外,匯豐銀行還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以及各個時期的 熱點 採取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卡種。比如,為了爭取學生這一消費群體,匯豐銀行對大學生信用卡採取的策略是免繳首年年費,申請時贈送小禮品。在’98世界盃 足球 賽期間,匯豐銀行利用這項全球矚目的體壇盛事針對球迷推出了“世界盃萬事達卡”。這張信用卡上印有’98世界盃足球賽的標志,並邀請球王貝利為其作 廣告 宣傳。另外,申請該卡可享受三種優惠;得到現金100元的體育用品名店購物券3張;憑卡在3家特約體育名店消費,享受九折優惠;獲取最新的體育咨詢。同時也享有30天購物保障,可參與積分計劃等。所以,該卡一推出,就得到廣大球迷的歡迎。

東亞銀行是匯豐的強勁對手。在香港地區,東亞推出“世界通”信用卡。持有“世界通”,可在全球有“Visa nterlink”標志的商戶直接購物,手續費全免,還可方便地轉賬給海外的親友。而在香港大學校園內,東亞銀行採取了與匯豐不同的營銷策略。東亞銀行推出專門針對香港大學生及教職工的信用卡業務;港大智能卡和香港大學信用卡。港大智能卡(HKU Snart Card)最特別的功能是:兼作大學學生證和教職員證。在智能卡上,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在港大校園內及所有Visa Casb商戶付賬時,持卡人無須簽名和輸入密碼,在校外的自動櫃員機上也可方便地進行各種操作。東亞銀行還針對學生價格彈性大的特點,對學生卡實行在校期間年費全免及積分優惠計劃等鼓勵 措施 。另外,東亞還與港大合作,為持卡學生提供數項與在港大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優惠:如持有東亞卡,可直接申請體育中心會員證,免繳大學學生會終身會籍會費800元;可在辦理圖書證時節省500元押金;申請港大某計算機中心的電腦網路服務年費可獲折扣優惠等。為表明銀行與港大的相互支持,他們還聲明將香港大學信用卡每月簽賬額的0.35%轉贈港大“教研發展基金”,以後每年年費50%亦撥入該基金。這樣,東亞銀行便樹立起支持 教育 和與港大水乳交融的公眾形象,贏得了港大師生員工的信賴。

香港的其他銀行也採取各種措施來推銷他們的信用卡。比如,花旗銀行迎合香港人中“追星一族”對“四大天王”的崇拜心理,邀請郭富城推出系列廣告。只要申請花旗信用卡,除免交首年年費外,持卡可獲贈“98郭富城演唱會門票”2張以及“郭富城”腕錶一隻。這一促銷自然得到了“郭富城迷”的熱烈反應。而大通曼哈頓銀行的信用卡則以優先訂票(演唱會、體壇盛會、舞台表演)和復式積分(積分採用復式計算)及長達7O天的免費還款期來吸引客戶。

總之,在信用卡促銷大戰中,消費者們看到的是精美的卡片,誘人的優惠條件、豐厚的禮品和動人的廣告詞,然而隱藏在其後的卻是高超的營銷策略和巧妙的金融創新。

一)、價格策略

即銀行通過降低信用卡這種商品的價格來吸引顧客。顧客用於購買信用卡服務的價格構成包括發卡費、信用卡年費、轉賬手續費、透支利息、資金沉澱及掛失補卡費等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各銀行都紛紛降低甚至免交各種手續費用來爭取客源,最典型的是免費辦卡、豁免年費、免費轉賬等,因此,這部分收入在銀行信用卡業務利潤構成中的比例有減少的趨勢。而降低價格的策略成為最基本的信用卡營銷策略。為鼓勵消費者的長期消費行為,各銀行又推出低透支息和優惠積分計劃等措施,以便獲得長期穩定的利息收入。更重要的是,藉此增加顧客在特約商戶的消費,提高商戶傭金這部分收入。這樣,商戶的傭金在銀行信用卡業務利潤構成中的比重將會增大,成為銀行信用卡業務的利潤增長點。

二)、服務策略

即銀行通過完善信用卡基本服務和增加信用卡附加服務來打動顧客。信用卡的基本服務有透支便利、存取便利等特點。在信用卡大戰的初期,銀行往往在提高基本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如提高ATM通存通兌的便利性,增加商戶POS聯網的范圍,完善開銷戶、授權、掛失、補卡服務。但當競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服務策略就轉向增加信用卡附加服務上來,如信用卡附帶購物保障、旅遊保險、全球醫療緊急支援、優先訂票及諸多商戶的打折優惠。完善信用卡的各種服務,不僅能使持卡人體會方便快捷的消費感受,還能使持卡人獲得信用卡帶來的諸多優惠和安全保障,體現了銀行對持卡人的全面照顧。這種富有人情味的服務創新,更能引起顧客的好感,受到市場的青睞。

三)、產品策略

即銀行通過開發針對細分市場的異樣化產品,佔領特定的細分市場。針對持卡人年齡、職業、收入、 愛好 等特點,可劃分出不同的細分市場,推出具有特殊服務功能的卡種來贏得消費者。如為球迷推出世界盃足球卡,為某一大學的師生推出大學信用卡,為歌迷推出明星卡,這些產品創新都能更確實具體地滿足細分市場中的消費者的特定需要,所以更能被這一市場的消費者接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商品的個性化要求會愈來愈高,因此,金融產品的設計也必須從面向諸多存在共性的消費者的大市場轉而面向具有鮮明個性和特殊需要的少數甚至個別消費者的小市場,這是金融產品創新的必然趨勢。

香港社會的經濟發達程度遠高於內地平均的經濟水平,其金融市場也因自由和法制的社會特質而得到充分競爭和全面發展,因此,香港的金融在世界上占據了一席之地。對內地而言,香港的回歸帶來了兩地金融的交流與學習機會,借鑒香港銀行業在金融創新上的成功 經驗 顯得更為現實和具有積極意義。

香港銀行信用經典成功市場營銷案例點評:

有比較才能知道差距。香港銀行推銷信用卡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與內地相對沉寂的市場比較,實有天壤之別。這固然有系統等硬體設施的差距,但更多的是觀念。現在的商家應著力開發市場,只有使潛在市場變成了現實的消費市場,才有利可圖,且是大利。內地的市場開放策略應從推銷型向營銷型過渡。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3:顧客就是上帝-卡特皮勒公司成功之道

卡特皮勒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建和礦山設備製造商,同時在農用機械和重型運輸機械領域也佔有相當地位,目前公司的價值已超過160億美元。回顧卡特皮勒所走過的道路,其首席執行官Donald V.Fites認為公司的競爭優勢在於有一個無與倫比的產品分銷系統。在全世界,卡特皮勒公司有186個獨立經銷商,他們出售公司的產品並提供產品支持和服務,成為架起在公司與顧客之間的橋梁。除了對一些國家新開放的市場、原始設備製造廠和美國政府外,卡特皮勒公司的產品都是通過獨立經銷商來經銷的。這種現象在其他競爭者那裡是看不到的。Fites認為,在當地找經銷商要遠比自己企業設立經銷機構有利。因為卡特皮勒的經銷商都是在當地有一定歷史的企業,他們已深深地融入當地的社會中,他們對當地顧客的熟知程度和因此而建立起的與顧客的親密關系,值得卡特皮勒在這上面花錢。另外,卡特皮勒的產品都是高價值的固定資產,它們的折舊期較長,但它們通常都是在建築工地、礦山這些環境惡劣的地方作業,就是最好的產品也要發生故障,而一旦發生故障,就會給使用者帶來經濟損失。通過經銷商,卡特皮勒公司形成了世界上最快捷、全面的零件運送和維修服務系統。公司承諾對於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卡特皮勒產品,都可以在48小時內獲得所需的更換零件和維修服務。

但是,僅有一個形式上完善的分銷體系並不足以使卡特皮勒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卡特皮勒和經銷商的關系遠勝於一紙合同上所註明的權利義務關系,他們之間更是一種家庭式的親密關系。經銷商不僅僅是卡特皮勒的產品運到顧客手中的一個 渠道 ,而且還是將顧客的意見反饋回來的一個渠道,這樣經銷商的職能也不僅僅是銷售產品和提供售後服務,而且還能促使公司生產出更符合顧客需要的產品。

例如,卡特皮勒在80年代初期推出了D9L式履帶 拖拉機 。這種機型採用了一些新的設計方案,因而被認為可以提高使用效率,相應地,該機型的價格也要高於傳統的機型。但是當D9L在世界上賣出幾百台之後,一場滅頂之災悄然而至。一些拖拉機在工作到2500小時之後,就開始出現故障了,這表明D9L遠沒有當初所設想的那麼好。這一問題足以動搖卡特皮勒在行業中的霸主地位從而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為了挽救公司,各地的經銷商都紛紛行動起來,他們幫助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的補救措施,如迅速 修理 已出故障的機器,及時檢查那些一時還沒有發生問題的機器。各個經銷商之間也充分合作,如一個英國的經銷商派出人員來幫助在沙特的經銷商處理這類問題,而有的經銷商為了對顧客負責,日夜服務,隨叫隨到。終於,一年以後,所有的D9L機型都得到了檢查和維修,用戶的停工待修時間被壓縮到最短,大大減少了可能有的經濟損失,顧客的抱怨消失了。同時,公司的設計人員也及時更改了設計,從而D9L產品成為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產品。

這種與經銷商之間的夥伴關系的建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它是卡特皮勒執行一貫的原則和努力的結果。Fites所提出的下面幾條處理與經銷商關系的原則用值得管理者們借鑒:

不對經銷商進行壓榨。許多企業所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當發現市場不景氣時,就開始壓榨他們的經用商以保證自己的利益;而一旦發現有什麼有利可圖的生意時,就馬上越過經銷商,把生意拿來自己做。這樣,雖可以獲得一時的利益,卻會長久損害與經銷商之間的關系。例如在70年代,有一次,阿拉斯加的企業要求卡特皮勒直接將產品賣給他們,否則他們就購買競爭者的產品。但卡特皮勒並沒有讓步,而是堅持讓對方從其經銷商處購買。因為經銷商可以為產品提供優良的售後服務。卡特皮勒認為,如果繞過經銷商,就等於在自斷臂膀。

這一原則在整個行業都遭受到不景氣的沖擊時,效果更為明顯。如在墨西哥的經濟蕭條期,卡特皮勒的5個經銷商都渡過了難關,而其競爭對手的經銷商卻是全軍覆沒。當經濟環境好轉後,卡特皮勒成了惟一的供應商。

向經銷商提供除產品及零部件以外的其他東西。除了提供產品和零部件外,卡特皮勒還幫助經銷商向顧客提供分期付款等信用擔保,同時在存貨管理和控制、物流、設備維護工作程序等方面給經銷商予以支持。例如,公司每年都要印刷多種書面技術材料提供給經銷商的技術人員作為參考,並隨時按照經銷商的需要向他們的員工提供培訓服務,其中包括如何制定企業計劃、如何預測市場、如何管理電子信息系統、如何進行營銷、廣告等方面的管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卡特皮勒正在建立將全部經銷商和公司總部、公司的供應商和倉庫相互聯接起來的龐大復雜的全球電子聯絡系統。這個系統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要能做到對所賣出的產品進行遠距離監控以及在公司的經銷商、公司、生產廠家之間實行零部件的庫存分享。所謂遠距離監控就是指要做到無論一台機器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經銷商乃至公司總部都能隨時了解其運行的情況。

與經銷商經常深入而又坦誠的交流。Fites認為在卡特皮勒和其經銷商之間不存在什麼秘密。經銷商對卡特皮勒公司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他們提供給公司自己的財務報表和關鍵的營業數據,如果兩者之間不是高度信賴的話,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同時,卡特皮勒公司也最大限度地開放了自己的信息資源。所有公司的雇員和經銷商的工作人員都能從電腦中得到關於銷售趨勢及預測、顧客滿意的調查數據等即時信息。每年,卡特皮勒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都要與經銷商的高層管理人員舉行一些地區性的會議。在會議上,他們就每一個產品線的銷售目標以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雙方各應該做些什麼進行討論。另外,公司還定期邀請所有的186個經銷商在Peoria總部所在地)進行為期一周的會議,主要是對公司的戰略、產品計劃和營銷政策進行全面的回顧。

卡特皮勒公司的各個層次的人員與經銷商的人員之間都有著許多日常的接觸。在較低的層次上固然每天都要進行溝通,經銷商的主管人員和公司的高級職員一周談幾次話也並不是件稀奇事。特別是在過去的s年中。卡特皮勒公司有意識地增加了員工與經銷商之間的接觸。1990年所進行的重組使過去的職能部門轉變為一個個利潤中心,從而使得公司中的每個人從最年輕的員工一直到首席執行官都與經銷商主動接觸。這種頻繁的互動關系使得公司更多、更快地了解市場第一線的情況。

把經銷商留在卡特皮勒大家庭中。卡特皮勒公司通常更願意與家族企業打交道,因為他們認為家族企業比公眾企業在管理政策上更具有一貫性。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卡特皮勒公司的產品壽命周期一般在10-12年左右,有些高達20-30年。而在公眾企業中,首席執行官的任期一般最多隻有5-6年,從向顧客提供一貫性的服務這一點來說,公眾企業有可能不如家族企業那樣穩定。

卡特皮勒還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經銷商的子女們從小就對卡特皮勒公司發生興趣。公司的想法是讓他們認識卡特皮勒、讓他們對這一行當發生興趣並讓他們能夠與自己的同輩也就是未來的工作夥伴相識。他們參觀卡特皮勒的工廠、親自操作機器。同時,卡特皮勒也鼓勵經銷商將他們的孩子從小納入到企業工作中去。他們時常為經銷商的孩子安排一些暑假工作,當他們大學 畢業 後,就安排一些全日制的工作。有時還會建議經銷商先讓他們的孩子干兩年的零件銷售工作,然後到工程部門干一陣子,最後再來管理產品支持業務。

卡特皮勒公司經典成功市場營銷案例點評:

企業的生命之源在於使顧容滿意。由於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已使今天的顧客不同於以前的顧容,今天的市場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場。現在,市場的主導權已由廠商轉向了顧客手中。

卡特皮勒公司的營銷策略歸根到底其實只有一點:貼近顧客,拉近顧客與自身的距離。這樣做的結果顯而易見。

>>>下一頁更多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Ⅳ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精選

客戶案例分析,並定義為是一種商業策略,按照客戶的分類情況有效地組織企業資源,培養以客戶為中心地經營行為以及實施以客戶為中心地業務流程,並以此為手段來提高企業贏利能力、利潤以及顧客滿意度。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篇1

案例一: 小張去年剛從大學畢業,仗著自己是營銷專業出身,加上在上學期間的社會實踐積累,個人素質高,畢業時就樹立了自己偉大的規劃:用三年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原始積累,成為知名企業的大區經理;三年後,成為真正的營銷職業經理人。05年7月,小張畢業後,便如願以償的當上了當地省城一家知名企業JX啤酒集團的銷售人員,並且負責管理開市區域的3家經銷商。

小張到了開市後,便逐個拜訪經銷商,並且展示自己的專業知識優勢,大講專業理論知識。

小張在進行市場調研時發現,市場有很多的空白點。小張知道覆蓋率高就能帶來有效銷售,就要求經銷商全部逐個開發,提高產品覆蓋率。結果客戶沒什麼反應。

05年9月份,公司推出旨在提高中高檔產品的比重的促銷方案,小張給客戶傳達公司政策後,客戶不僅沒有積極響應,還向小張提出了更多的苛刻要求,要人、要車、要贈品等,而這些都是和公司政策相背的。結果是公司給的政策,客戶不用;客戶要的政策,小張爭取不來。客戶對小張的怨言很大,並且投訴到了小張的經理處。

從此後,小張和客戶的關系一天比一天緊張。小張都有點怕出差,怕去見客戶。

半年後,小張的上司無奈地告訴他,請他另謀高就。原因三家經銷商已經聯名向老總反映,請求換掉小張,理由是小張沒有給他們提供有任何價值的幫助。並且威脅:若不換掉小張,三家經銷商將不再經營該品牌。

小張碰上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路該向何方。

案例二: 業務員小劉是個樂天派。愛好交際,喜歡交朋友。大學畢業後應聘到某企業做業務員。小劉相信,只要和客戶做成好朋友,什麼業務都能談成。

於是小劉到了市場後,便和客戶吃吃喝喝,經常和客戶打牌、唱歌。倒很少有時間去研究市場了。開始時,客戶礙於面子,小劉怎麼說,客戶就怎麼做。可是,時間長了,客戶越來越不按小劉說的辦,要麼是表面附和,卻沒有任何行動。還經常向小劉訴說苦衷,希望小劉向公司要政策。

小劉的任務已經三個月沒有完成。領導也向他提出黃牌警告。

其實,小張、小劉的案例是典型的客戶溝通問題,也是營銷新手最容易犯的錯誤。那麼營銷新手如何迅速贏得客戶的支持呢?

銷售工作離不了和客戶打交道。研究客戶、如何以銷售目標為目標和客戶溝通,就成為銷售人員的基本素質。

一、正確認識廠商關系。

廠家和商家作為不同的主體,有各自的經營取向,不同的經營目標必然導致廠商不同的銷售行為。因此,廠商關系不是行政隸屬的上下級關系,廠商關系的本質是以利益為中心的合作關系。

廠商關系決定了業務人員的工作立場,期望和客戶做成好朋友來達到銷售目的的可能已經越來越少,關鍵的是廠家的銷售行為給客戶帶來了什麼利益。在人際交往上,做一個受人歡迎,至少是不讓人討厭的人就足夠了。

廠商關系的本質決定了廠家銷售人員的工作性質,那就是以廠家經營目標為中心,以貫徹公司銷售意圖為目標,以溝通為主要的工作形式,最大程度的影響經銷商,進而影響消費者。平常說的業務人員做市場,實際上就是業務人員多大程度上能夠改變、影響客戶。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業務人員的溝通能力、溝通水平,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廠家做市場的能力和水平。

事實上,業績最好的銷售人員不是營銷知識最多的人,而是溝通能力最強的人。因此,衡量業務人員是否合格,首要的就是看其是否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

二、正確認識溝通工作

首先,溝通是有明確的目的的。說服客戶按照廠方意圖來開展市場工作,就是業務人員溝通的目的。

其次,溝通工作有很高的技巧。具體到銷售人員,基本的有兩點:

1、要學會「聽"話,而不是會「說"話。

傾聽是最好的溝通藝術。很多銷售人員滿足於在客戶面前的誇誇其談,有時甚至是一味的單一的說辭,忽視客戶的需求,而置客戶意見於不顧,這只能滿足銷售人員的表現欲,對達成溝通目的是有害的。不是不讓銷售人員說,而是說的要「打點",「點"從哪裡來,從客戶的談話中來。大多的銷售人員的溝通問題就出在這里。就象有的足球隊踢球一樣,「得勢卻不進球",卻讓對手「悶逮"。

2、要會給客戶講故事。

講故事是銷售人員得基本功。故事的內容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講市場遠景,激發客戶的熱情、認可和行動,客戶產生與廠家的「一體感",經銷商就會「全力以赴"。二是要講解方案。當廠方人員用經銷商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語言講解一個有理有據的有很強操作性的方案,並且圖文並茂、很有技巧的時候,經銷商就會充滿信心。三是講樣板市場(店、街區等)的成功案例。通過講述成功的市場操作案例,表現出廠方人員做市場的態度、信心、決心,樹立樣板的示範作用。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從眾"心理,事實上從經濟學上來講,「從眾"也是降低成本、規避風險的好辦法,很多經銷商都有這樣的心理。通過講述樣板市場的成功案例,就會打消客戶顧慮,客戶就會有動力。

再者,溝通要結合環境,充分運用輔助道具。

語言包括口語、書面語言、和肢體語言。特別是肢體語言的運用,特別講究恰到好處,用多了可能有表演成分,不用就會很僵硬。溝通語言有三個基本要求:連貫、集中、得體。其中得體就要求說話的環境、分寸、程度的把握。

三、處理好私事與公事之分。

私人關系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業務關系,因公事打交道也能收獲私人友誼。這其中關鍵是「度"、「分寸"的把握。做銷售有一個著名的「椅子定律",就是要站在「人"的角度,從私人感情出發,去感化客戶。但同時要保持距離。廠商關系有一個著名的「刺蝟"論,就是距離產生美。業務員要和客戶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避免「審美疲勞"。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篇2

隨著國家對房地產業管理調控制度和手段的逐步完善,我國房地產業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日趨走向成熟和規范。我國加入WTO以來,各個行業都逐步向國際市場開放,房地產業也不例外。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大舞台上,在以變化和創新為主旋律的時代,CRM系統於2001年開始進入我國的房地產行業,它藉助於強大的網路信息系統,稟著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擔負起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任,能達到房地產企業和客戶雙贏的效果。

在地產界流傳這樣一個現象:每逢萬科新樓盤開盤,老業主都會前來捧場,並且老業主的推薦成交率一直居高不下,部分樓盤甚至能達到50%。據悉,萬科在深、滬、京、津、沈陽等地的銷售,有30%~50%的客戶是已經入住的業主介紹的;在深圳,萬科地產每開發一個新樓盤,就有不少客戶跟進買入。金色家園和四季花城,超過40%的新業主是老業主介紹的。而據萬客會的調查顯示:萬科地產現有業主中,萬客會會員重復購買率達65.3%,56.9%業主會員將再次購買萬科,48.5%的會員將向親朋推薦萬科地產。這在業主重復購買率一直比較低的房地產行業,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一) CRM產生的背景以及內涵

1990年前後,美國許多企業為了滿足日益競爭的市場需要,開始開發銷售自動化系統(SFA),隨後又著力發展客戶服務系統(CSS)。1996年後,一些公司開始把SFA和CSS兩個系統合並起來,再加上營銷策劃和現場服務,在此基礎上再集成CTI(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形成

集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呼叫中心,這就是如今為大家所熟知的客戶關系管理(CRM)的雛形。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客戶的需求從追求某種技術和產品轉變為追求情感滿足、個性的尊重等額外的價值(這可以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解釋)。為了在日趨加劇的市場競爭中取勝,要求企業在向客戶提供產品的同時,能夠給予客戶美好的心理體驗和有價值的關懷式服務,客戶關系管理(CRM)也因此應運而生,並逐漸成為企業管理新的時代內容和決定性因素。1999年,CRM引入中國,並率先在IT行業應用,CRM在IT行業中的成功運用也讓一些軟體製造商看好中國的CRM市場,並相繼開發出各類CRM系統軟體。在短短的3年裡,繼IT業之後,家電、汽車等行業也相繼引入了CRM,一時間,中國掀起了一場CRM熱潮。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戶關系管理,它是指企業確立一種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利用信息技術對相關的業務和工作流程進行重組,以達到企業對客戶資源全面有效的管理。它不僅是一種改善企業與客戶之間關系的管理機制,更是一種現代企業活動的管理機制。

(二)萬科的第五專業

在設計、工程、營銷、物管的基礎上,萬科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反思,提出了「房地產第五專業」的理念,即客戶關系管理,企業也從原來的項目導向轉為客戶價值導向。為適應企業對客戶關系管理的更高訴求,萬科主動引入了信息技術,探索實現了客戶關系管理的信息化。他們建立了客戶中心網站和CRM等信息系統,從多個視角、工作環節和渠道,系統性收集客戶的意見建議,及時做出研究和響應,這些意見和建議,還為企業戰略戰術開發,提供了指引。萬科的第五專業,成為引領企業持續發展、不斷續寫傳奇的重要動力。

(三)關注客戶體驗

萬科素以注重現場包裝和展示而聞名,同類的項目,每平米總要比別人貴幾百甚至上千元,有人不理解:我沒看出萬科樓盤有什麼驚人之處,技術也好,材料也好,設計也好,都是和別人差不多的?其實,只要客戶仔細到萬科的項目上看看,基本上會被那裡濃郁的、具有藝術品位的、溫馨的居家氛圍和某些細節所打動,他們會發現那裡才是理想中的家園,於是就願意為此多掏很多錢,願意為瞬間的美好感受、未來的美好遐想而沖動落定。

萬科以其產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台,營造了一個讓消費者融入其中、能產生美好想像和審美愉悅的空間環境與人文環境,萬科出售的不再僅僅是「商品」和「服務」,萬科出售的

是客戶體驗――客戶在其精心營造的審美環境中,通過自身的感悟和想像,得到了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三)萬科獨有的「6+2」服務法

萬科有一個稱為「6+2」的服務法則,主要是從客戶的角度分成以下幾步:

第一步:溫馨牽手。強調溫馨牽手過程中發展商信息透明,陽光購樓。萬科要求所有的項目,在銷售過程中,既要宣傳有利於客戶(銷售)的內容,也要公示不利於客戶(銷售)的內容。其中包括一公里以內的不利因素,

第二步:喜結連理。在合同條款中,要盡量多地告訴業主簽約的注意事項,降低業主的無助感,告訴業主跟萬科溝通的渠道與方式。

第三步:親密接觸。公司與業主保持親密接觸,從簽約結束到拿到住房這一段時間里,萬科會定期發出簡訊、郵件,組織業主參觀樓盤,了解樓盤建設進展情況,及時將其進展情況告訴業主。

第四步:喬遷。業主入住時,萬科要舉行入住儀式,表達對業主的敬意與祝福。

第五步:噓寒問暖。業主入住以後,公司要噓寒問暖,建立客戶經理制,跟蹤到底,通過溝通平台及時發現、研究、解決出現的問題。

第六步:承擔責任。問題總會發生,當問題出現時,特別是傷及客戶利益時,萬科不會推卸責任。

隨後是「一路同行」。萬科建立了忠誠度維修基金,所需資金來自公司每年的利潤及客戶出資。

最後是「四年之約」。每過四年,萬科會全面走訪一遍客戶,看看有什麼需要改善的。

(四)多渠道關注客戶問題

傾聽是企業客戶關系管理中的重要一環,萬科專門設立了一個職能部門──萬科客戶關系中心。客戶關系部門的主要職責除了處理投訴外,還肩負客戶滿意度調查、員工滿意度調查、各種風險評估、客戶回訪、投訴信息收集和處理等項工作。具體的渠道有:

1.協調處理客戶投訴:各地客戶關系中心得到公司的充分授權,遵循集團投訴處理原則,負責與客戶的交流,並對相關決定的結果負責。

2.監控管理投訴論壇:「投訴萬科」論壇由集團客戶關系中心統一實施監控。規定業主和准業主們在論壇上發表的投訴,必須24小時內給予答復。

3.組織客戶滿意度調查:由萬科聘請第三方公司進行,旨在通過全方位的了解客戶對萬科產品服務的評價和需求,為客戶提供更符合生活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4.解答咨詢:圍繞萬科和服務的所有咨詢或意見,集團客戶關系中心都可以代為解答或為客戶指引便捷的溝通渠道。

(五)精心打造企業與客戶的互動形式

隨著企業的發展,萬科對客戶的理解也在不斷提升。在萬科人的眼裡,客戶已經不只是房子的買主,客戶與企業的關系也不再是「一錘子買賣」。於是在1998年,萬科創立了「萬客會」,通過積分獎勵、購房優惠等措施,為購房者提供系統性的細致服務。萬客會理念不斷提升和豐富,從單向施予的服務,到雙向溝通與互動,再到更高層次的共同分享,萬客會與會員間的關系越來越親密,從最初的開發商與客戶、產品提供方與購買方、服務者與使用者,轉變為親人般的相互信任,朋友般的相互關照。

萬科沒有刻意強調客戶關系管理,而是將客戶的利益,包括訴求真正放在心上、捧在手裡、落實到了行動。萬科深知,對客戶利益的關照需要每個子公司、每名員工的貫徹落實,而公司對子公司及員工的考核,是檢驗公司對客戶真實看法的試金石,是引導下屬企業及員工言行的指揮棒。

目前,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已經有許多房企開始意識到具有優質的服務才能佔領或保住市場,如綠地、保利等品牌房企均倡導以服務為主題。業內專家表示,從以產品營造為中心到以客戶服務為中心,這將是房地產發展的.必然途徑,與此同時,服務營銷的觀念也將推動房地產市場走向更加成熟和理性。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篇3

有一個奶製品專賣店,裡面有三個服務人員,小李,大李和老李。當您走近小李時,小李面帶微笑,主動問長問短,一會兒與您寒暄天氣,一會兒聊聊孩子的現狀,總之聊一些與買奶無關的事情,小李的方式就是禮貌待客。而大李呢,採取另外一種方式,他說,我能幫您嗎?您要那種酸奶?我們對長期客戶是有優惠的,如果氣溫高於30℃,您可以天天來這里喝一杯免費的酸奶。您想參加這次活動嗎?大李的方式是技巧推廣式。老李的方式更加成熟老到,他和您談論您的日常飲食需要,問您喝什麼奶,是含糖的還是不含糖的?也許您正是一位糖尿病人,也許您正在減肥?而老李總會找到一種最適合您的奶製品,而且告訴您如何才能保持奶的營養成份。老李提供的是個性化的溝通模式。

那麼,您認為以上三種模式哪一種更適合貴公司呢?哪一種是最有效的方式呢?這三種模式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麼?以下的調查也許與您的直覺不大一樣。

其中一個問題是銷售人員所使用的非語言服務是否始終與語言服務保持一致。如果二者是一致的,這三種模式就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有些研究表明技巧推廣式更能為企業帶來效益。

但是,如果提供的語言和非語言服務信息不一致時,客戶則傾向於相信非語言反映出來的服務信息。也就是說,如果銷售人員被訓練得看起來禮貌待客,但可能身體語言流露出了他內心裡並不喜歡他的工作,也不喜歡與客戶打交道,那麼禮貌待客就失去了意義。同樣,技巧推廣式也會由於銷售人員的不友善或漫不經心而達不到預期效果。只有個性化服務才能足以將語言及非語言信息完美結合,這是銷售人員與客戶因長期交流而建立起深層關系的緣故。

銷售人員最重要的口頭溝通是開場白和結束語。因為人們在溝通時易於記住剛開始和最後發生的事情。所以銷售人員與客戶溝通時,要特別注意開始時的禮貌寒暄和最後的結束語。

禮貌待客講究即時應對,包括時間即時、空間即時和語言即時。所謂時間即時就是說向走進來的客戶及時打招呼。如,只要客戶向銷售窗口走近1米之內,就要在5秒鍾之內打招呼以便讓客戶感受到您的熱情接待。空間即時就是在距離上接近客戶。接近的程度要根據各地的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區別。語言即時就是客戶以不同方式表示出有問題時,能夠迅速應答,而不能說:「那不是我部門的事」或者「我不是您要找的人」,很小的語言差異往往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所以最好使用積極的語言,如「咱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問題」,就比使用被動語言「這個問題是得琢磨琢磨」要有禮貌的多。

對於技巧推廣式,調查人員列出至少15種以上的方式來掌握客戶與銷售人員的溝通技巧。如承諾、威脅、榮譽感、積極的尊重、消極的尊重等等,都與人性的弱點有關。銷售人員要充分了解人性的特點並把它們融入到銷售語言中,激發起消費者被喜愛,不能錯過交易,眼光獨到,時髦入流等心理期待。

調查顯示:多數成功的推銷用語都有如下規律:創造需求—引發興趣—喚起慾望(通過任何一種人類需要),最後是採取行動。

非語言信息在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甚至可以影響客戶的潛在情緒。如在雞尾酒會上,那些笑容燦爛的服務員所得到的小費平均比微笑少的服務人員多幾倍。同樣,把找回給客戶的零錢放在客戶的手心裡,或者客戶買單時拍拍客戶的肩膀同樣可多拿10%的小費。接近客戶,或者蹲下來與客戶目光接觸,同樣會提高小費數目。

總之,個性化的溝通模式是最有效的模式,但卻需要多培訓多練習。而且,與其它模式一樣,它的有效性也會由於銷售人員不易察覺的歧視而大打折扣。對零售業的調查顯示,肥胖客戶,穿著不講究者,與銷售人員(如性別、人種、檔次、年齡)不同者,還有具有挑釁性的客戶都不會受到及時、禮貌的服務待遇。而對婦女的服務不如對男人來得快,對身體殘疾的要好於身體健康的。所有這些均說明只有通過培訓才能逐漸消除服務中的差異。

營銷新人迅速贏得客戶案例分析 篇4

業務員小王早早地來到了一家煙酒店,希望能拜訪一下這家店的老闆,由於第一次相見,小王很不熟悉店老闆,進店之後,小王與老闆寒暄了幾句之後,說明了來意,順便花了三分鍾時間介紹了公司的產品,本來還想繼續說下去,但是看到老闆很不耐煩的樣子,也就不好意思再說了。於是,小王趕緊接著說:「老闆,我這次來拜訪您,主要是向您推薦一下我公司的最新產品,價位88元,零售可以賣到98-108元,而且公司還有促銷,力度很大,一箱贈送價值50元的可樂,您看,要不來一箱,試試看?」老闆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哎呀,現在業務員比顧客還要多呀,溫度比酒度還要高啊!你看,我這哪有地方擺放啊?,等有地方再說吧!」說完,指指堆滿白酒的貨架,示意小王自己去看。小王看了一眼,的確是這樣,到處都是酒啊!無奈之下,小王向老闆告辭後,走出了這家煙酒店。

很明顯,這是一個不成功的拜訪案例。如果是你,會怎樣面對這樣的問題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案例。小王的介紹有沒有問題?介紹比較簡短,言簡意賅,沒有問題!公司的產品有沒有問題?產品是公司剛剛上市的新品,利潤很大,也沒有問題!促銷有沒有問題?也沒有!因為相對於這個價位的競品,50%的促銷力度已經非常大了!但是,為什麼小王仍然沒有說服客戶呢?

讓我們先看兩個小故事。

故事1:眾所周知,牛頓在我們的心目中是非常偉大的,而且是相當謙虛,小時候老師經常教我們牛頓說過的一段話: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想很多人都能記住這句偉大的名言,都會深度佩服牛先生的虛懷若谷,但真實的故事是:物理學家胡克很早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並推導出正確的公式,可因為數學不好,他只能勉強解釋行星繞月的圓周運動,所以,科學界對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視!

後來數學小狂人牛頓用微積分及其圓滿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把他提出的力學三條基本定律推廣到星系空間,改變了自亞里士多德以來公認的天地不一的舊觀點,被科學界奉為偉大的發現。於是胡克大怒,指責牛頓剽竊了他的成果。牛頓尖酸刻薄的回敬到:是啊,你以為我還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這本來是一句反話,想諷刺一下胡克,結果後人出於塑造完人的目的,只保留了孤立的原話而去掉了語境,變成了牛頓原來有多麼謙虛!現實中的牛頓,其實生性孤傲,自恃才高,目空一切。

故事2:上學時老師經常講愛迪生的一句名言:天才,那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告訴我們要勤奮,勤能補拙,將來定能成為天才,於是我們「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然而,到現在許多人也沒發現自己成為天才,而且,有些事情即使再努力也沒用!後來才知道,愛迪生先生的名言,後面還有一句:但是,這百分之一的靈感要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得多」!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能否悟出一點道理。這就是,無論是對於任何事,還是對於任何人,我們一定要有一種強烈的思辨精神!沒有思辨,就沒有創新!沒有思辨,就沒有發現!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營銷溝通失敗的案例。

小王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沒有一種思辨的精神!沒有認真思考店老闆拒絕這句話,其背後的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是真的沒有地點放酒了嗎?店內貨架也真的擠不下一支產品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為什麼別的競品,就可以大搖大擺地放在店裡呢?我想,如果小王認真地思考一下,運用思辨的精神去想一下老闆剛才的話,答案可以瞬間找到。小王剛才的介紹,其實並沒有切入營銷的關鍵點,為什麼老闆要說業務員比顧客還要多?為什麼老闆要說溫度比酒度還要高?原因就在於現在正處於白酒淡季,天氣炎熱,白酒動銷比較慢,佔用資金比較多,一箱528元,誰願意佔用這筆錢呢?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找到客戶拒絕背後的真正原因:老闆擔心資金占壓!如果賣不掉,風險很大?這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很簡單,找到病因,對症下葯。小王完全可以說:「老闆,我們的酒雖然占壓您一定的資金,但是您放心,只要您現金進貨,我們可以保證,如果您一個月不動銷,公司可以保證無風險退換,這下您盡可放心了吧!而且,我們與競品相比,還有50%的力度促銷呢?這都可以變成您的利潤呀!」

;

Ⅵ 銷售案例分析範文

銷售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製造、引爆、滿足顧客需求並最終促成交易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導購人員應不斷消除顧客存在的質疑和異議, 給顧客一個更充分的、更可信的購買理由 ,並在產品推介和現場服務的細節中俘獲顧客的 芳心 ,讓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與眾不同,這也是一切銷售話述的本源和宗旨,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銷售案例分析範文,供大家閱讀!
銷售案例分析範文篇1:車庫與車位銷售策略案例分析
一、現狀分析

(一)供給面

1、總量與存量

2、歷史銷售

3、租售現狀

功能劃分:公共車位(及已經分攤到銷售面積中的),主要面向小區業主出租,兼停摩托、自行車等;未分攤到銷售銷售面積的車位對外出售,為私家車位,主要面向已購車位業主開放,不做出租。

分析:小區車位整體供給量,租賃價格處於的水平,租賃是否活躍,是小區有車業主對購買私家車位缺乏價值感和積極性的主要誘因。

(二)需求面

1、小區規模

2、有車戶

3、居住率

觀察,小區業主居住率在XX%以上,具備多高的入住率。值得注意的是,常住小區人口以什麼年齡/什麼職業的人為主。

分析:小區存在的潛在車位購買群體。

總體分析:小區車位整體處於的供求的狀態,存在的潛在需求,如何激發並利用這些有效需求達成銷售目標,並形成擴大效應,是本案車位能否順利回收資金的關鍵,一個基本的判斷是小區現有車位具備一定套現的價值和空間。

(三)、存在的問題和難點

1、有效需求

小區住戶以什麼年齡/什麼職業為主,帶來的直接問題是潛在購買客戶在小區的實際居住時間,從而對車位的使用必然性,對購買車位積極性,造成車位的實際有效需求不一,直接影響項目的資金回收。

2、歷史價格

歷史上最高銷售價格的高低,對已購買客戶形成心理價格指導,對下一階段進行大幅度價格調整形成制約。

3、車位存在硬傷

車位面積是否合理,面積偏小或偏大車位、技術問題車位,車位的出入口是否合理等。都對車位的正常使用形成的影響。

4、銷售的有效組織

銷售上有效的人員和組織管理,根據銷售實際需要進行組建和培訓。

(四)、解決之道

兩個效益

兩個務必

1、社會效益:務必讓業主接受現實銷售和銷售價格,並不影響開發商口碑。

小區的開發是否成功的,開發商的專業、負責的態度,高品質的產品獲得在業主中的良好口碑,從市場觀察來看,存在對車位價格進行大幅度調整的可能性,而這對開發商的品牌和口碑必然有所影響,因此,銷售的一個重要考量標準是如何在不影響開發商口碑的情況下,讓業主接受車位再次銷售和車位價格進行調整的現實,這是社會效益方面的考量,也是基本的要求。

2、經濟效益:務必激發有購買潛力並具備購買力業主的消費慾望,並實現實際購買,達成預期目標。

如何激發有購買潛力並具備購買力業主的購買需求,並形成實際購買,是考慮操作的一項基本指標,是經濟效益方面的要求。

車位銷售的解決之道,就是同時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五)、營銷思路

1、思路一:直銷法

基本概念: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以銷售專員或物業管理人員(經銷

培訓)直接對意向客戶進行入戶拜訪銷售,以期達成銷售的銷售手法。

銷售參與人員:銷售專員或物業管理人員

銷售工具:車位平面資料、價格表、身份標志等

銷售注意:說辭准備、准確地銷售摸底和准業主調研、關系戶介紹等

優點:直接面向客戶銷售、游擊戰、不聲張

缺點:陌生拜訪不利銷售、銷售手續辦理不便

2、思路二:傳銷法

基本概念:招募小區業主,以安利傳銷的方式和手法在小區范圍內、業主之間私下傳播,形成實際銷售的方法。

銷售參與人員:小區業主,能言善辯,熟悉小區情況,有良好人緣(通常都是已購買的業主)。

銷售工具:價格、車位資料等

銷售注意:說辭、銷售身份的合理確定、注意營造特權感、價值感

優點:內部傳播,直面客戶,口碑銷售、價值感、特權感、不聲張

缺點:尚無先例、人才難覓、銷售手續辦理不便

3、思路三:店銷法

基本概念:利用物業管理用房,設置專門銷售人員,發布銷售公告,面對小區業主進行直接銷售的手法。

銷售參與人員:銷售專員、物業管理人員(配合)

銷售工具:車位平面資料、價格表、身份標志等

銷售注意:說辭准備、賣場簡裝、業主溝通等

優點:正式、正規、陣地戰

缺點:太聲張、容易流傳開去、不利口碑

基本思路:建議以直銷法或傳銷法進行車位銷售,不事聲張。

(六)、銷售策略

1、價格策略

基本策略:取消包月制度,實行較高的XX元/晚的零租制度,以租壓售。

具體價格:制定當在開發商確定基本的平均價格之後,另敘!

設置特價車位

2、產品策略

車位改車庫(業主自行操作)

銷售期,車位管理、照明、衛生、安保等要有改善,與平時不同

3、銷售渠道

主要建立在對小區業主的實際購買方面,不反對投資客介入。

4、具體策略

以租壓售:直接或間接提高租金水平,壓迫銷售。

以租代售:以客戶簽訂中長期租賃協議,並約定在租賃若干年後轉為購買協議,前期支付租金自動轉為購買車位款。

優惠措施:(需在制定價格的基礎上按優惠比率適當上浮)

銷售激勵政策小區車位銷售執行簡案

車位按揭政策

5、操作步驟

步驟一:組織業主懇談會,進行銷售摸底和准業主調研,摸清業主心態。

步驟二:組織銷售架構如銷售專員、銷售說辭、銷售政策、交易條件等。

步驟三:具體策略制定如銷售方案、銷售策略、銷售方法、通道選擇等。

步驟四:價格制定,符合開發商要求的整體價格體系。

步驟五:行銷組織,組織銷售專員進行銷售行為,並進行控制。

步驟六:銷售手續辦理,協議、合同的簽署等

步驟七:產權手續辦理:進行車位產權的變更、轉移等。
銷售案例分析範文篇2:銷售實戰中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小王帶著他的老婆小麗去物色新居,小麗看上了一套三居室,小王一看問價格,28000元,覺得太貴了,可是他與老婆都挺喜歡這個戶型,地段也不錯,只好跟銷售員討價還價。

小王

這個戶型價格有點貴哦?

銷售員

這還貴呀(站在顧客的對立面)!這可是**品牌開發的房子,您看看這個戶型設計,這地段配置,本市這個地段,我們賣得是最便宜的了(這等於告訴小王,別的樓盤還有房子,你可以到別的樓盤看看)!有心買我可以給你問問經理申請下能不能有下定優惠?

小王

那下定有什麼優惠呢,能不能做到25000一平米的優惠呢,你看我也看了這么久了,肯定是想買的。

銷售員

不可能!哪有那麼便宜,我們經理也沒有這個許可權,如果有那麼便宜,你賣給我好了。這樣吧,看你有心,只要您今天下定,我就給您送一套精美禮品!

小王

這樣啊 ,那我在考慮考慮吧……

結果會怎麼樣呢?通常是小王帶著小麗貨比三家去了!好好的一筆生意就這樣沒了!這可是每個樓盤天天都在發生的事情。

不但是地產行業發生,這種場景其實發生在任何銷售過程中。在銷售過程中,殺價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上面這個銷售個案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銷售員不懂心理學的原故,銷售人員為了不被顧客殺價,很自然地就站在了顧客的對立面,這樣的結果,銷售過程很自然就變成了一場戰爭,既然是戰爭,就算是銷售成功,也只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那麼遇到顧客殺價怎麼辦呢?不能跟顧客作對,難道任由顧客殺價?

當然不是,一個懂得心理學的銷售人員,永遠不會與顧客討價還價,我們來看看以下場景:

小王

這個戶型價格有些貴哦?

銷售員

是的,這個樓盤確實有點貴(與顧客站在同一立場,這叫‘先跟後帶’),但是您看看我們這個樓盤的地段、交通、配套、物業等等是別的樓盤不能比的,買房不能只看價格,還要看價值,以後常住,肯定要多方面考慮的,您看看我們的星級物業,我們的小區規劃……,您買這里的房子肯定不會虧得,要不您先交個定金,我們的房子真的很搶手,現在好戶型已經不多了(給顧客一個購買的身份,同時引導顧客體驗擁有的感覺)?

銷售員

(當客戶預備下訂房子時)女士,您真有眼光!(對小麗說,其實是說給小王聽)有這么好的老公,這么有品位,您以後住在這里肯定會被別人羨慕的(再給小王一個身份,同時用假設成交的語言模式)!

案例總結

話說到這里了,小王能不下定嗎?如果再不下定的話,會覺得沒什麼面子,當然下定不一定意味著終極的成交,但有了第一步才有第二步,只要客戶肯下定,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為什麼會銷售成功呢?因為在這里,銷售員用了實用心理學NLP里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理解層次”中“身份”層次的運用。NLP認為,“身份”層次決定“行為”層次。也就是說,一個人會做出與他身份相符的行為。根據這一原理,在銷售中,你要一個人購買產品,只需要給他一個購買該產品的身份就夠了,如果他接受並認可了這一身份,他自然就會做出你要的購買行為,這就是心理學,想學習更多關於銷售中的知識么?趕緊報名參加我們的——門店經理經營特訓班吧!
銷售案例分析範文篇3:你能把100元人民幣推銷出去嗎?
有人試驗過, 在街邊, 拿著100 塊人民幣試圖“銷售”給路人,看看多少錢賣得掉。100 元人民幣的價值,當然也是100 元,銷售人自己知道,這是真幣。結果正如你所預料的,別說打八折,可能就算不要錢,也沒人要,人家總有顧慮。

這個試驗背後,其實就是銷售的難點所在。在整體誠信度不高的社會,大家的防禦機制都很強。銷售人要做的,就是擁有好意,同時讓別人原原本本地感受到自己的好意。這需要方法,也需要訓練。

真正好的銷售,會用對方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主張,他會設身處地考慮對方的情境、對方的需求,甚至是把對方的老闆、對方的客戶都考慮在內。在這個過程,不是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更不是給對方洗腦,而是讓對方看到不同的畫面,自己做出決定。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職場人都是“銷售人”,每個人都需要把自己的主張“銷售”給老闆、同事、家人、朋友……要實現成功銷售,可以從六個方面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1、立場:把握角色,進退有據

人要活得不糾結, 自在從容, 就需要掌握立場;立場就要回答三個問題,即“我是誰”,“我要什麼”,“我有什麼”。

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丈母娘疼女婿,把女婿當兒子待。可女婿就是女婿,不要輕易走進不同的角色,否則還關系很難長久。關注微信"商人之道"了解老闆的思考邏輯。女婿沒有兒子孝順嗎?孝敬丈母娘沒有兒子大方嗎?當自己是女婿就是見外嗎?相反,錯位,才可能滋生很多問題。

比如說,自己媽媽來家裡,你可以在她床邊一聊大半夜,和丈母娘這么做,就未必合適,這就是分寸。

有人說做女婿我會,怎麼做銷售呢?做銷售也要把握這三個問題,有人把客戶當朋友,當辯友,當上帝等都不恰當;銷售人的目的不是求人,不是輸贏,不是膜拜,只是引領客戶看清楚自己的“產品”;銷售人不是為了證明自己產品的完美,而是讓自己的產品得到完美的使用。在職場中,有太多的人喜歡抱怨公司,如果你問他,說這個話的時候,你角色是什麼?大部分時候,對方都會發現自己跳出了原來的角色,但是也都會解釋抱怨里的善意。如果你再問,既然是善意,還有什麼更有效的表達方式?這些問題,會讓對方回歸自己的角色和相應的職責,從感性回歸理性。

有人說, 好吧,立場我明白了, 可我怎麼知道我的立場對不對?很簡單,當你情緒波動的時候,就是立場需要調整的時候;調整的是你的角色、目的以及衡量手中的資源。

這里有一個誤區要提醒一下,調整了立場,不等於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

恰恰相反,我認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放任自己的激情泛濫,那並不健康。健康的狀態,是從容的,中立的,平和的,有力量的,這是立場的力量。

【銷售管理啟示】

糾結,不是源自角色錯位,就是定錯了目標,或者錯估了手中的資源。

2、一切都是目標,其餘都是註解

再怎麼強調目標的重要性都不過分!很多人都沒有目標, 確切地說, 沒有清晰的目標。為啥? 很多人定目標前要先衡量手中的資源夠不夠,而不是先定目標, 後找條件;而且, 定目標其實就做了選擇, 選擇意味著放棄, 放棄意味著痛苦。

有人認為不定目標可以進退自如,不會失敗,實際上卻因為沒有清晰的目標失去別人的尊重,也失去了集中資源達到目標的機會,也增加了改變目標帶來的資源浪費和資源分散帶來的效率下降。

有人定了目標,卻又丟掉了目標。比如有些人希望別人看重自己, 就不停地反駁別人, 可是反駁別人往往把自己推向了目標的反面;有人輔導別人是希望帶來增長, 可一開始輔導就走進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怪圈,糾正問題未必一定與增長相關。

有人把結果當目標,比如銷售人把業績當目標,於是“成功”地把自己放在了索取的位置,招人煩。而你的目標可能是讓客戶了解你的產品,結果客戶因為了解而購買,那是客戶自己的事。

這么說來, 目標在結果之後,過程之前;是達到結果的理由, 是過程的階段性結果。有些拗口, 但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

所以,銷售其實就是客戶自己說服自己的過程,而銷售人的職責是給對方一個理由,一個不能拒絕的理由。如果你懶得找理由,那麼客戶就會定義你的來意—即你索取的結果。那麼,不給你好臉色,也就順理成章。

【銷售管理啟示】

一個好的目標應該是可以說得出口的,對雙方都有益的,創造雙方溝通氛圍的理由。

3、情緒背後有主張

人到職場,總希望給自己的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成熟標簽。不輕易流露情緒是對自己的保護,但也會讓自己憋屈難受。

當你的體溫升高, 血壓升高, 你會開始擔心,甚至去醫院;但情緒上的顛簸,你卻認為正常。對職場人來說,情緒波動是一個相比體溫和血壓毫不遜色的健康指標,它能夠非常准確地提示我們身體和思維中的問題。

情緒管理, 就等同於壓抑或者發泄那麼簡單嗎?不是的,由情緒而留意到背後的認知才是有效的開始。比如晚上家人回來遲了,你非常擔心,可在家人進門的剎那,由擔心變成生氣的有沒有?

回頭想想, 你生氣真的只是因為對方遲回家?一定不是的,那是什麼?是推測。推測屬於認知,是對家人遲回來這個動作的解讀。可是你解讀的依據是什麼?

明顯不足!每一個情緒背後, 一定有一個觀點, 只是有時候連自己也未必留意到。

比如說, 有人劈頭蓋臉罵你一頓,你可能當時就生氣。但是如果你知道對方生氣, 是因為她看到你在太陽底下曬了1 0 分鍾, 因為心疼才罵你的, 你還會生氣嗎?

由此可見, 每個觀點背後一定有部分事實,或更多事實。吵架的原因,是觀點對觀點,情緒對情緒。如果每次都能找出情緒背後的原因,每次都能探究支持原因的事實,也就吵不起來了。

【銷售管理啟示】

很多時候,吵架的原因,是觀點對觀點,情緒對情緒。

4、信心,是銷售的最大前提

信心不能被要求,信心也不能假裝。

很多人以為信心與財富、地位和影響力有關, 所以需要等到擁有這些條件才能自信。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我說信心與立場有關, 只要你認准自己的立場,自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有人說不對, 一位原來是司機, 現在做了銷售的大叔級人物從人群中站起來, 他說他沒有任何理由自信, 去人家公司收款遭人家白眼不說, 回來還要挨老闆罵,隱隱感覺工作不保, 多少次恨自己沒用,哪來的信心?“我沒有信心!”

我回應說,剛才你說自己沒信心的時候,就特有信心。他聽了一愣,接著和大家一起笑了起來。我接著問他,要做好這份工作,你需要什麼條件,比如收款?他回答說:一個厲害的,干練的,不急等著錢用,一切都搞得定的,威風八面的人可以做好這份工作。我追問:那你是不是每次收款的時候,就有意無意裝成那個樣子?他想了想,微微點頭說,“有點,你想,我也沒什麼本事,可是這份工作對我很重要,我需要靠它養家糊口。我沒讀過什麼書,初中畢業,像我這樣的狀況,我怎麼會有信心呢?有時候難免要裝裝樣子,壯壯膽。”

信心的關鍵,就是做你自己。到了客戶那邊,假如你這樣說:“老闆,我來為我們公司收款,我沒什麼本事,四十多歲了,這份工作恐怕也是我唯一的工作。”

這是第一條,回答了“我是誰”。接下來,就要解決我來做什麼,我有什麼,我沒有什麼。“我今天來,是來收款的,我知道你有錢,我也知道你可以不給我錢,這是你的事情,我的目的就是拿回錢。因為拿不回錢我就丟掉了工作,丟掉了工作,我也沒有什麼其他的資源,你抬抬手,我就可以繼續這份工作,你按按手指,我可能就會失業。沒有了工作,我也就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了,我今天來的目的就是這個,你是讓我有希望的回去,還是讓我絕望地回去?”

當你這樣說的時候,只不過是把自己真實的狀況說給他聽而已, 但是他會感受巨大的壓力, 你會像是沒有信心的人嗎? 但是之前因為怕被人瞧不起, 他穿西裝打領帶到客戶那裡去,“ 假裝”自己很有能力,結果被一眼瞧破。怎麼會有力量?瞬間,他找回了自己的力量。

信心, 不只是立場,還需要更多的支撐物, 比如了解客戶, 了解對手,了解自己的產品和戰略, 都是信心的重要支撐。

【銷售管理啟示】

一個人不是他自己的時候,他就失去了力量。

5、信任,與他人無關

很多時候,我們不信任誰和信任誰,似乎都和對方有關—對方的人品和能力。這是一個誤區。信任無關對方,而是自己的事。

仔細看看周圍, 每當我們吃得准對方的時候,就敢於信任;吃不準,才不信任。所以實際上信任的根源就在於自信。

人品再惡劣,只要你搞得定,照樣信任,就像如來信任猴子。從這個邏輯上講, 周圍那些我們不信任的人,多半是我們搞不定的人,沒有辦法,信任危機。我知道這個觀點,有違常規,但是值得琢磨一下。你想, 放高利貸的人, 就真的相信那些借錢人的人品和償還能力?為什麼還敢借給他?那是因為他們搞得定。

記得有一次應聘一家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的時候, 面試在巴黎進行。當時的CEO 問:“你在中國工作,我在巴黎工作,我們離得很遠;而且,英語對你、對我都是外語,我憑什麼信任你?”中國有句話叫直來直去,你既然那麼直接,回答也必須直接才匹配吧?所以,這么回答:“信任,是你的事,我值不值得信任才是我的事。我通常會做這樣幾件事,來讓自己值得信任……而你信不信任,完全是你的事。假設我不是中國人而是法國人,你就沒有信任問題?假如我不在中國,而在你身邊工作,你就信任嗎?”自信,才會信任。

【銷售管理啟示】

信不信任是你的事,值得信任才是我的事。

6、銷售,就是銷售自己

很多人常說:“ 銷售就是做人。” 也有人告誡:“要在職場中銷售自己”。

什麼是做人?銷售自己什麼?做人就像一個菜農在賣菜。批發一車菜過來,開始挑挑揀揀,有些菜是要貴賣的,有些菜是要便宜賣的,有些菜是要扔掉的,這樣,整車的菜才能賣出個好價錢。我們這一輩子走過來,有些東西是要忽視的,有些東西是要維持的,有些東西是要珍視的。對每個人來說,珍視以及次序,就是緣於人跟人之間的價值差異。

所以, 銷售自己, 一定要知道銷售自己什麼特質。假如要銷售人品,那麼具體指人品的哪個方面?是“說到做到”?是“樂善好施”?是“精明強干”?總之,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賣點”,這樣你的銷售才會更有效。

作為普通的職場人, 決定自己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要讓誰相信我是這樣的人? 我用什麼方法讓人相信? 有哪些渠道可以利用? 有哪些動作可以去做? …… 這樣一來, 回答了這些問題,每個人的方向就清晰了, 就會有條不紊地動起來。

看過"銷售案例分析範文"的人還關注了:

1. 營銷成功案例分析範例

2. 營銷策略案例分析範例

3. 營銷案例分析報告範文

4.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文

5.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範例

Ⅶ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報告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調研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一

黃太吉:從「煎餅果子」到「外賣」,3年3變為哪般?

時間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領一族的黃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區12號樓一層較為偏僻的位置開了第一家「煎餅果子」店。

挑選較差位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線上引流。希圖借力互聯網工具解構餐飲居高不下場景成本的黃太吉,就這樣踏上了創業的征程。

互聯網餐飲風口,加上出身互聯網行業的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出手不凡,短短數月,就令黃太吉的「煎餅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讓紮根餐飲行業多年的眾多傳統餐飲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嘆弗如。

黃太吉的成功雖然短暫,但其在營銷模式和互聯網上的創新,都對傳統餐飲業帶來巨大沖擊,特別是「國八條」出台後,傳統餐飲業舉步維艱的這幾年。而隨後聲名遠播的雕爺牛腩、西少爺們再一次震動了傳統餐飲業。

傳統餐飲人從不屑一顧,到按捺不住關注、學習、應用互聯網,甚而四處尋找「靈丹妙葯」,主動尋找互聯網的入口,餐飲業的競爭迅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並逐漸走向立體化競爭。

餐飲業的主動求變,火了大眾點評、美團等團購平台,也催熱了網路外賣、餓了么、口碑、美團外賣,在百舸爭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逐漸沉寂的黃太吉再次出擊,豎起「外賣」大旗,攜資本青睞以求一博。

煎餅果子

從「街邊攤」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被新浪改寫,一個叫「微博」的自媒體平台顛覆了中國,所有人趨之若鶩。

這種點對面的開放模式,極具互動性的營銷價值,將微博推向高峰。

黃太吉能在微博時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於赫暢的從業經歷,使其對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有著精準把握,以及對 廣告 設計的精通,對營銷的熟稔,給予了他藉助新媒體平台,以創意的手法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

新奇的餐廳設計,持續不斷的話題製造,當然少不了眾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車、特斯拉……一步步將消費者帶入輿論的旋渦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著好玩的旗號,亦或與跨界的結合,還是對 熱點 的抓取,赫暢成功引爆了各種話題,各種新奇的手法,讓粉絲們自動在微博上轉發,赫暢更是身先士卒與每一個留言的粉絲互動……讓煎餅果子從「街邊攤」走進「環境優美的餐廳」成為現實,黃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國聲名鵲起。

從「產品矩陣」到「品牌矩陣」

黃太吉演繹了一個神話般的 故事 :從「煎餅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陣的布局,黃太吉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這當然是一個神一樣的傳奇!我們拋開那些玩得極為花哨並被炒爛了的營銷手法,去重新審視它的品牌戰略。

「煎餅果子」是黃太吉的戰略大單品,承接的是產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資本的輸入,以創新的互聯網營銷得以快速品牌化。

從自身發展需求,以及市場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黃太吉開始圍繞煎餅果子打造產品矩陣:五花肉卷、風味卷餅、豆腐腦、豆漿、油條、自家秘制肉、涼面、鹵汁、蓮藕豬骨湯、南瓜羹、蓋世蘇泊湯、麻辣個燙等,酸甜苦辣可謂樣樣俱全,以此應對單一產品的功能和利潤局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難以承載如此立體的產品布局,消費者的體驗較差,相比麥當勞員工每人每小時5單的業務量,黃太吉員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時0.7單。

巨大的差距,想必讓赫暢吃驚得閉不上嘴。

關鍵是,黃太吉快速擴張的野心並不在此。

赫暢開始拋掉對標的麥當勞,喊出百麗來擋槍,為的就是品類多樣化下的多品牌運作,而這較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於是,黃太吉以類百麗模式為借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圍剿的形式,將商圈人流一網打盡。

2014年6月,赫暢的眾多子品牌布滿了商圈的各個角落:「從來」餃子館、川渝風味的「大黃瘋」小火鍋、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以及「叫個鴨子」「幸福小冒菜」……黃太吉神話繼續,短短一年多時間,連鎖發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幾個月後,餐飲形式突變,投資熱逐漸降溫,黃太吉也走在了關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與願違,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餐飲也不例外。為人類提供食物是餐飲的本質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鐵律就是「好吃」。

以互聯網切入餐飲並迅速成功的黃太吉,似乎忽略了這個常識,也許是無意,也許是力有不逮:打著產品主義旗號的黃太吉,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時,卻沒有去認真研究如何彌補自己在產品上的短板,而是繼續在自己擅於傳播的長板上不斷狂飆。

長板越長,短板越發顯短。知名度越來越高的黃太吉,使大家對其產品的心理期待也越來越高。然而,名不副實的結果是顧客下次不願意再買單,黃太吉慢慢從高峰跌向谷底。

黃太吉公布投身「外賣」那天,宣告了它徹底走下神壇。

赫暢難解「多品牌矩陣」

下的困局

「我確實敗了。」赫暢曾公開承認之前的黃太吉已經成為過往。

黃太吉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並不能將產品做到極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蓋上了過度營銷的大檐帽,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但僅這一點,也不足以搞垮這個互聯網煎餅果子之王,有大量資金支撐的黃太吉,有的是時間和實力提升產品。

可惜的是,此時它卻又走向了多品牌運營之路。作為一個新崛起的餐飲品牌,選擇聚焦一個品類來實現競爭破局是不錯的戰略,黃太吉也得以快速實現品牌的成長。

但消費者對黃太吉的認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餅果子這一品類上,而多品牌的運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極大地稀釋了黃太吉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

從黃太吉的擴張角度看,多品牌戰略有著強大的強盜邏輯,這也許是黃太吉追逐資本的無奈選擇。邏輯沒錯,但選擇的時機可能錯了。在贏利能力上,開的店越多,邊際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營躍進,資金回籠速度緩慢,根本跟不上開店的步伐。

赫暢一直對外念叨,「產品=製造+認知」,事實是,黃太吉眼花繚亂的營銷告訴我們,它一直游離在產品製造之外來談認知。消費者不是傻子,短期會為你的營銷概念買單,時間長了呢?

如果將單店效率與規模發展速度進行有效結合,或許黃太吉不會這么快倒下。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行平台戰略的構思也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費者就一定會拋棄你。

平台戰略:

「黃太吉外賣」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數月的黃太吉,突然對外宣布獲得B輪融資1.8億元,它再次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但這次卻已面目全非,徹底與過往南轅北轍。

這次重生,黃太吉看到了自己的產品短板,選擇聯手產品生產方打造餐飲外賣平台:開放中央廚房—吸引品牌餐飲產品合作—在黃太吉的中央廚房對各品牌的半成品產品進行加工—集中從中央廚房工廠店進行配送。

這種以供應鏈為入口的模式,背後的邏輯仍然是改變餐飲業居高不下的成本結構:利用外賣送餐,解除傳統餐飲成本結構中最大的一環—餐廳場景,以中餐品牌企業產品為核心,形成工廠集中生產模式,並以黃太吉自建的配送團隊,進行3公里以內的30分鍾快速配送。

相比網路、美團外賣等,黃太吉外賣在模式上有新意。網路、美團等外賣對合作餐飲企業的品質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較差,也解決不了餐飲企業場景成本太高的問題,而且場景還在移動化過程中。

黃太吉模式則希望擊中這一痛點:品牌餐飲企業負責解決品質和口味問題,黃太吉負責解決銷售和配送問題。雖然都是幫助餐廳做增量,但黃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飲的剩餘產能,而網路外賣類則會與在餐廳就餐的顧客搶生意。

理論上,善於發現機會的赫暢又找到了一個市場風口,目前已經有不少品牌加入黃太吉的外賣平台上,如傳統早晚餐品牌「凈雅」「新加坡媽媽烤包」……黃太吉外賣還與網路外賣、餓了么、美團外賣、口碑等達成合作,借用它們的平台資源,形成立體的入口。

然而,另一個困難又擺在了赫暢面前,配送團隊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統、高度精密的運營體系,是不是擅長概念思維的赫暢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與他互補的合作團隊?

一切都有待時間檢驗……但不管未來如何,赫暢與黃太吉的創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飲人學習。

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需要讓改變發生。

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二

小樣乳酸鹽,輕運動不怎麼樣

2015年2月紅杉資本投資小樣乳酸鹽母公司好彩頭集團2個億,助力好彩頭。同年11月,好彩頭新品小樣乳酸鹽上市,進行大范圍、高強度的高空宣傳,起用王珞丹和賈乃亮兩位代言人,冠名浙江衛視熱門節目《燃燒吧少年》,冠名中國 羽毛球 聯賽。品牌產品認知度被快速放大,但離產品暢銷市場還有一定的距離。

消費者購買行為存在「以需求來動念,以品類來思考,以品牌來表達」的心智思維模式。即消費者購買任何產品時,都是基於需求引發購買行為。如消費者渴了,就是生理需要,這時消費者需求解渴的產品,之後消費者會以品類來思考,看看想要通過何種品類來解決口渴的問題。所以,需求是產品暢銷市場的根本動力。只有被消費者顯著需求的產品,才能暢銷市場。當前小樣乳酸鹽在洞察消費者需求上存在戰略失誤。

輕運動,偽概念、偽需求

在品牌傳播上,小樣乳酸鹽將產品的價值定位為輕運動,但是輕運動不是真正的消費需求。雖然市場上有很多基於「輕」的概念訴求的產品價值如輕奢侈,為何輕奢侈概念成立?

其一,奢侈在消費者心智認知上具有「貴」的價值,這個價值概念清晰明確具體,是價格高的表達。而「輕奢侈」消費者會通過奢侈表達的價格高的概念,理解為相對便宜的產品。在價值的認知上是成立的。

其二,倡導輕奢侈的產品在品質上達到了奢侈的等級,但價格卻比奢侈品低很多。而正好有一部分消費者消費不起真正的大品牌奢侈品,輕奢侈便吻合了這一需求。

然而,並不是以「輕」來創造新概念就能成立。小樣乳酸鹽,生造「輕運動」的概念,並為輕運動生硬提出「更好喝、更解渴、更快樂」的價值,在認知價值、需求價值、傳播效果上均存在失誤。

從認知價值來看,輕運動消費者無概念認知。輕運動是創造性概念,容易引起消費者對於「輕重運動」的聯想。然而消費者對重運動和輕運動沒有清晰的認知區別,且輕運動並沒有直觀的價值體現。

從需求價值來看,輕運動無消費價值。作為一款解渴型的運動飲料,消費者消費運動飲料的關注點不在於這款飲料是重運動還是輕運動。消費者關注的核心在於這款飲料是否能滿足運動之後快速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達到解渴的效果。小樣乳酸鹽,在傳播上提出「小樣乳酸鹽,輕運動更好喝,輕運動更解渴,輕運動更快樂」的價值點,均未能抓住消費者痛點。

首先,好喝的價值,沒有獨特性。好喝是飲料的第一基礎價值,所有飲料都必須是好喝的飲料,不好喝的飲料先天已失去了作為飲料的條件。而快樂亦不是獨特的價值。幾乎所有休閑飲料在品牌調性上都突出快樂的個性。

其次,消費者無法感知和體驗到小樣乳酸鹽訴求「輕運動更解渴」是否真的比其他運動飲料更解渴。因為本身在解渴這個問題上,任何可以解渴的飲料,在消費者口渴時都能滿足。而運動飲料本身已經是在飲料大品類中,基於運動解渴的屬性進行分化,相對其飲料來講,運動飲料已存在更解渴的利益。而小樣乳酸鹽硬生生地將自己的產品與運動飲料進行對比「誰更解渴」,已進入過度分化的階段,從認知和體驗角度,消費者均無法感知輕運動的價值。

最後,消費者對「輕運動更解渴」無心智認知。輕運動作為創造性概念,本身已需要對概念進行 教育 。而輕運動是否更解渴,在心智上沒有依據,不可信無認知。

從傳播效果來看,多重概念教育市場難度巨大。小樣乳酸鹽在產品價值上塑造了多層價值。第一,小樣乳酸鹽是一個輕運動的飲料,這是第一層價值,為小樣乳酸鹽建立了統一性的價值概念。第二,小樣乳酸鹽為其作為輕運動的飲料,建立輕飲料具有「更好喝、更解渴、更快樂」的多層價值。基於認知和需求的分析,這些價值在認知上完全屬於企業內部思考 總結 所得,消費者心智中均未有潛在的認知嫁接。這種多層次的價值傳播,在如今互聯網時代,傳播信息爆炸且碎片化的媒體環境下,市場教育難度極大。

那麼,小樣乳酸鹽應如何撬動消費者需求,引爆市場?

開創「發酵運動飲料」新品類

小樣乳酸鹽作為運動飲料中的新品類,洞察消費者需求是其引爆市場的根本。作為運動飲料,小樣乳酸鹽的產品命名,已將產品與其他運動飲料如百事維動力、達能脈動、可口可樂水動樂進行區隔,並突顯自身的差異點。而這顯著的差異點,正是小樣乳酸鹽引爆市場需求的關鍵點,但是小樣並未放大這一獨特價值。

目前的運動飲料,配方的主要成分為維生素群+果漿(香精)+食用鹽,如百事維動力主要成分為維C+維B6+香精+食用鹽;可口可樂水動樂的主要成分為維C+維B6+果糖+食用鹽(氯化鈉);達能脈動的主要成分為維C+維B6+維B12+水果汁。可見目前的運動飲料均是通過維生素+食用鹽為運動人士注入能量,並通過果漿提升產品的味道。而小樣乳酸鹽,從品類名上可見,「乳酸+鹽」是其主要的成分,但是乳酸和鹽到底各是什麼,我們從小樣高空傳播上卻很難看得出。

通過對小樣乳酸鹽成分表的研究,我們看到小樣乳酸鹽除了與其他運動飲料一樣具有維生素之外,在成分里加入了獨特的「發酵乳酸菌」和「澳洲雪鹽」。澳洲雪鹽相對其他運動用飲料添加食用鹽具有相同的價值,無獨特性。但發酵乳酸菌卻是其他運動飲料沒有,小樣獨有的成分。

所以,小樣乳酸鹽應放大「發酵乳酸菌」的獨特點,基於發酵乳酸菌本身發酵的工藝,開創「發酵運動飲料」的新品類。並依據「發酵具有易消化易吸收」的概念,提出「發酵運動飲料,解渴更快」的價值!

發酵運動飲料,

品類需求大、關注度高

從消費認知與需求來看,第一認知上「發酵運動飲料」均不是生造詞彙,是從運動飲料中基於發酵工藝分化出來的新品類,消費認知不陌生,認知普遍。而且從源點消費群體來看,運動飲料針對運動人士。運動人士是對健康關注度極高的群體。這類群體對發酵工藝均有顯著的認知。第二需求上發酵運動飲料,符合消費者追求健康飲食的需求。近年發酵型的產品熱銷,如風靡日韓的酵素飲料、暢銷乳品行業的常溫酸奶、常年暢銷早餐市場的乳酸菌飲品等,均是基於發酵工藝促進身體排謝具有健康價值而引爆市場。另外,發酵運動飲料,作為跨界型的飲料新品類,滿足了消費者對飲料求新求異的價值,易引發消費者關注,激發消費需求。所以小樣乳酸鹽提出發酵運動飲料,更吻合消費者需求趨勢。

從競爭來看,目前市場上還未有發酸型運動飲料存在,小樣作為開創者,具有顯著的心智先入為主的優勢。從小樣母公司好彩頭企業來看,好彩頭之前創新型產品如小樣酸Q糖、小樣小乳酸均是發酵型產品,已具有製作工藝、原料等優勢。此外,小樣乳酸鹽憑借紅彬資本的助力,具有快速搶占發酵屬性價值,開創發酵運動飲料的資本優勢。

綜上,小樣乳酸鹽,開創「發酵運動飲料品類」更具市場需求。小樣應集中火力傳播「小樣乳酸鹽,發酵運動飲料,解渴更快」的價值,並大力倡導發酵運動飲料中發酵乳酸菌的菌種和含量,支撐發酵概念,從而使小樣從眾多運動飲料中脫穎而出,激發消費者對發酵健康概念的需求,引爆市場。這才是好彩頭企業踏足飲料市場,謀求百億大單品的產品戰略機會。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市場營銷調研案例分析相關內容

Ⅷ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怎麼寫

案例分析是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案例分析的真實性和准確性關系著企業經營決策的成敗。可是 市場營銷 案例分析怎麼寫呢?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供您參考。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一:
菜籃網:一個雷軍十分鍾就可能看上的生鮮電商

這是一家令人「腦洞大開」的生鮮電商企業,其很多做法都與生鮮電商通行做法不同,甚至「背道而馳」。

比如,在 商業模式 上,菜籃網選擇了做生鮮電商中難度最大的——蔬菜(相比之下,水果的難度小很多),且做大眾市場。不過,就是這樣一家看似不走尋常路的生鮮電商企業,已經實現了每天3000單的業績水平。如果達到5000單,將實現盈利!可以說,這家生鮮電商走的是一條迥異於其他生鮮電商的O2O。

O2O:加盟店的作用不僅僅是引流

既然做的是O2O,那麼,菜籃網如果僅僅只有線上,就不叫真正的O2O!

很多垂直類生鮮電商都面臨一個問題:落地難!如果要在線下建設門店,毫無疑問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要命的是,一旦線下門店沒有足夠的流量,單店不能盈利,最後豈不是為房東打工,O2O也無從談起!

當眾多生鮮電商都在對開線下門店望而生畏或躑躅不前的時候,菜籃網不僅開店速度奇快(預計加盟店很快將達到2000家)、流量充沛(排隊買菜司空見慣),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什麼投資!

菜籃網是如何做到的呢?

既然開店成本這么高,菜籃網乾脆整合社會資源,與一些小店合作(只要有流量,可以和煙酒店、水果店、理發店合作),開店中店。

像這樣的加盟店(店中店),主要有三大功能:引流、注冊、充值。

怎樣實現引流呢?菜籃網在店中店只做單品,且是超低價爆品(甚至平進平出),目的不為盈利只為引流。價格低到什麼程度呢?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零售價相當於鄭州萬邦批發市場按噸購買的批發價,這樣的廉價爆品對居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單日單品種銷售量達到數噸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雖然價格非常低,但居民不可能只買一種菜,但加盟店仍然每天只做一款產品,是典型的飢餓營銷。

對加盟店而言,他們的好處是什麼呢?低價爆品帶來了大量的人流。實體店,最要命的就是沒有流量。

加盟店和菜籃網合作之後,不僅僅給菜籃網引流了,也給自己引流了。這是因為,單款爆品會帶來相關消費。無論對菜籃網還是對加盟者而言,消費者買菜,通常不會只買一種,如果消費者想要更多的菜品,店主就可以引導其注冊成為菜籃網的會員。

對合作店面而言,消費者通常不會只買菜,這樣就帶動了加盟者的關聯產品(比如醬油、調味品、生鮮等)的消費,實現雙贏。

當然,對菜籃網而言,線下門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自己引流,那麼,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線下門店也賣菜,那麼,引導消費者注冊之後,消費者在線上買菜了,會不會對線下銷售產生沖擊呢?當然不會,線上和線下產品是兩個體系,且線下門店只做單品爆款(這是線上沒有的),所以不存在線上線下沖突的可能性。

至此,我們認為,引流不存在障礙了,不過,要實現O2O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利潤分配!

創始人姜曉宇認為:如果僅僅只有線上沒有線下,那就不叫O2O。

菜籃網的績效是這樣分配的:如果某位顧客在某家加盟店注冊充值,那麼今後這位顧客在菜籃網買菜,這家加盟店永久參與利潤分配(當然背後有一套體系來實現),這樣一來,極大地調動了門店的積極性,實現了雙贏。

高頻次接觸和服務質量贏得口碑

通過線下加盟店和低價爆品引流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轉化率。

菜籃網這樣一家垂直類生鮮電商平台有著驚人的轉化率。

我們隨機查閱了某天菜籃網的相關運營數據(2015年7月8日):當天訂單量為4690,獨立UV為9344,轉化率為50%。

菜籃網的高轉化率是如何實現的呢(京東為2%?5%)?CEO姜曉宇很肯定地說:「靠服務!」

在公司的績效考核上,菜籃網對員工的考核只有三個指標: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培養人才。

沒有具體的銷售目標,就是為了將服務做到極致!

比如,菜籃網創造了生鮮電商的幾個第一:第一個提出所有生鮮產品無理由退換貨。只要顧客打服務電話,確保在30分鍾內解決問題。

如果顧客不願意更換產品,堅持要退貨呢?姜曉宇表示:「無條件退款,在4個小時內把錢退到客戶指定的任何地方(比如菜籃網會員卡、銀行卡、支付寶等),一切為了方便用戶。」

菜籃網還是第一家全場沒有運費(網站上就沒有運費這一項)的生鮮電商。即使客戶買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都免費送貨。姜曉宇表示:「還真有客戶,就是為了試一試菜籃網的服務,真就買了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真就給送貨,一來二去,被菜籃網真誠的服務所打動,最終成為忠誠的顧客。」

每人每天只送60單

菜籃網還有一項極具特色的做法:配送人員每天只送60單,其餘的時間陪客戶聊天,甚至看小孩、修馬桶的活也能幹。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和接觸頻率,菜籃網嚴格限定每位配送人員的服務范圍:每位配送人員,就是只給180?240戶提供服務。

您可能會問:這不是資源浪費嗎?菜籃網有自己的商業邏輯:與客戶見面的頻率越高、黏性越大,客戶滿意度、重復購買率越高。商業的基礎是什麼——信任,菜籃網的配送人員用高頻次的接觸和幫助客戶來贏得信任。姜曉宇打趣說:「這已經不是配送人員,而是家庭私人助手,我的配送人員的活動范圍就是300米,這樣他做3?6個月之後,比物業、鄰居都跟你熟悉。我要的就是信任,一旦這種信任完成,就是牢不可破的壁壘,即使天貓、京東這樣巨頭涉足這一領域,也沒戲。」

姜曉宇躊躇滿志地說:「未來,我就不僅僅是賣菜,還可以導入價值更高的產品,真正滿足社區居民的更多需求。我們做的是智慧社區,思路就是用高頻次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帶動高附加值、低頻次產品的銷售。這就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藍圖。」

未來,菜籃網甚至可以順便就把物業的活給幹了。

當然,要實現從3000單到5000單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增加人員、車輛、冷鏈設備等)。姜曉宇坦承,由於紮根鄭州這樣一個二線城市,融資難度就比一線城市要大。

姜曉宇絲毫不掩飾他對資金的渴望,甚至打趣說:「如果我和雷軍聊十分鍾,他一定會投我這個項目。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二:
轉戰互聯網 為什麼連微軟、IBM都這么難?

IBM大幅裁員11萬人的消息,讓很多人大吃一驚。雖然IBM否認沒有這么大規模,但這個如日中天的企業正在快速衰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幾乎與此同時,各種互聯網企業發展迅猛,中國的阿里在美國上市當日,市值高達1300億美金,2015年計劃招聘上萬人。一漲一跌,讓人唏噓不已。

老牌企業的基因:優勢還是劣勢?

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聯網從業者,應該說是最早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最早的互聯網的機會也是給了IBM的。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巨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資開發網路。但IBM最後也沒能抓住這次機會,但卻誕生了一個新的巨人:思科。

後人 總結 說,是因為IBM過於依賴企業客戶。此話對,但也不對。表面原因是這樣,背後的原因卻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基因。

企業與人一樣,有它的基因。當一個企業成功的同時,特殊的印記,即基因就形成了,很難改變,也就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發展路徑。IBM強大的基因,不僅讓它與互聯網的第一桶金擦肩而過,而且也讓它錯過了互聯網無數的發展機會,最近一個機會是雲計算。IBM在雲計算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仍然沒有抓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實,這就是IBM的基因。圍繞企業、大企業、大客戶,做硬體、做軟體、做服務,而不是針對個人用戶。

企業與人一樣,都是有基因的,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是有沒有能力「作為」的問題。與人一樣,這種基因有優勢的地方,也有不足,沒有一個企業可以無所不能,包打天下。

不只是IBM,其實又有哪個老牌企業抓住了互聯網的機會?

最早有互聯網機會的,除了硬體設備廠商,就屬於運營商了。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是它的實名用戶,但誰又抓住了?

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都曾投巨資開展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但都以失敗告終。

10 多年前,中國電信投巨資建設了互聯網信息業務平台「互聯星空」,10餘年下來一直虧損,現在已經完全轉入後台服務,變相倒閉了。原網通公司2002年投資5億,組建了信息服務平台「天天在線」,不到兩年即倒閉關門了。8年前,中國移動也曾大力推出移動夢網,但今天,我們還有多少人會提到移動夢網?

有人說,這是因為是國企,是壟斷造成的。這顯然並不正確。

不止國內的運營商,放眼全世界去看,占盡互聯網先機的運營商也沒有一個成功的先例。無論是美國的AT&T,還是歐洲,或者日韓的運營商,都沒有成功,為什麼?

不僅僅是運營商,很多成功的企業,甚至是所謂互聯網新貴,也都沒有抓住每一次互聯網發展的機會,為什麼?

1998 年,微軟公開提出轉戰互聯網,但時至今日,微軟仍然是一個軟體企業。微軟曾經開展過各種互聯網信息業務,如即時通信工具MSN,搜索引擎bing等,但都沒有大的發展。MSN現在已經關閉,bing還在苦苦掙扎。2000年筆者做過調研,當初IE瀏覽器在中國的佔有率是99.98%。如果微軟當初把IE瀏覽器免費,就可一統江湖,也就沒有很多中國互聯網企業如360的機會了,但是為什麼沒有做到?

Yahoo作為世界上公認的、最早、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有互聯網先機、有資金、有互聯網思維,至今卻掙扎在持續的衰退中,市值已經萎縮到了最高峰的1/3,為什麼?

新浪曾經是中國互聯網的新貴,有錢、有人,但在後來互聯網信息業務發展中出現的游戲、社區、電子商務等機會上,都做過積極的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一個網路媒體公司,這又是為什麼?

但有意思的是,博客、微博的機會都被新浪抓住了,新浪微博最後還成功上市。原因非常簡單,博客、微博都是媒體平台,是最適合他的,是他的基因。

騰訊依靠QQ,掌握了中國互聯網最基本的用戶,成了中國互聯網的天花板。業界一直認為,騰訊坐等大家探索,一旦模式成功,他就復制,其他企業機會就很小了,因此常常被業界咒罵。微博出現的時候,騰訊依託QQ,迅速獲得了倍數於新浪的微博用戶,但卻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2014年中,騰訊微博部門徹底解散了,新浪的微博卻成功上市,為什麼?

騰訊也曾經嘗試了很多很多,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以游戲收入為主,這些年真正的新業務,就是微信了,而微信之所以能誕生,也是其優勢基因,是QQ的升級版而已。

不止在IT以及互聯網領域,其他領域也一模一樣。

2000 年,聯想投資舉辦了門戶網站FM365,2年後倒閉。2000年,聯想投資新東方在線,2002年撤資。種種互聯網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當然,不是聯想不夠優秀,聯想與HP、戴爾相比,至少增加了手機業務。聯想能抓住的原因,也在於這還是製造業,更強調營銷的製造業。HP、戴爾至今連手機業務也沒有抓住,苦苦掙扎在日益衰落的產業泥潭裡。

新東方2000年創建新東方在線,進軍在線 教育 ,但15年後,其收入仍然不能進入上市公司報表。仍然活著,已經是萬幸。無獨有偶,課外輔導機構好未來2010年在美國上市,融資的主要訴求就是做在線教育,四年過後,2014年,好未來在線教育業務是發展最快的一年,但收入僅佔好未來總收入的4%,仍然虧損。教育與在線教育,這么小小的門檻都難以跨越,為什麼?

以上種種,分析下來,都有具體原因,比如人才團隊的問題,業務模式的問題,戰略失誤的問題等等,但最後都可以籠統地說:基因!

老牌企業如何抓住新興產業

基因是復雜的,涉及機制、 文化 、隊伍等等因素,昨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障礙。能成功超越自己的,或者說對自己進行革命的,少之又少。

對互聯網有著深刻認識的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__民有一句話非常深刻:MOOC不是在大學誕生的,做電子商務的不是百貨大樓,互聯網金融也不是銀行的傑作。

這種基因非常復雜,分析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管理的問題。任何一個成熟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就自動形成了一套圍繞其核心業務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式 方法 ,是與其業務理念伴生的一套系統性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一個環節。比如薪酬體系,一定是圍繞主營業務確定的,無法與新業務需要的人匹配;比如業務流程與控制,也一定是量身定做的,必然不適合新的業務管理,尤其是和其主營行業特性較遠的產品與服務。

一個新生的產品與服務可以在一家老企業誕生,但發展起來的概率肯定是零。因為從一開始,你就是一個「異類」,處處不合適,處處需要特批,幾乎是與整個系統在對抗,所有的時機就被耽誤了。不用妖魔化,沒有人,沒有哪個部門與你作對,這是一個系統,不適合新業務的系統。

管理上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所有成功的企業,在經歷了創業期、發展期後,很快就需要進入一個防範出現大問題、大錯誤,以穩定發展為主的管理模式,是無法給新業務提供空間的。任何一個大企業,其實在管理上,都難以說有活力,管理幾千人,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實際上需要把每一個人當螺絲釘去管理,否則一定會大亂。因此,在成熟企業里,大家講的是風險控制,是流程規范,是人人防控。而對於任何一個新業務、新產品與新服務,在一開始,是不能講嚴格與規范管理的,恰恰需要的是不講流程規矩的快速反應,不斷犯錯,是人治,不是法治。但這都不容於一個規范成熟企業。

表面上,所有大企業都有其業務拓展部門,都有其容錯率,但這種寬容度永遠是在一個范圍與制度之內的,而且往往與一個全新業務的要求有本質的差距。

第二,人的問題。原來的基因里很難產生能夠開拓新業務的人。我們經常說,投資的核心是在投人,一個即便是錯誤的計劃,只要人優秀,最後一定會找到正確的方向。但在一個很成熟的企業里,經過多年的發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已經自我沉澱積累了一批有共同特性與文化的核心骨幹,很難誕生適合新業務的人,即便花巨資引進所謂優秀的專業團隊,最後也會很快因為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水土不服而夭折,更不要說擴大發展的問題。

第三,文化的問題。

文化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圍繞創始人與核心骨幹,逐漸滲透在企業的各個方面,大到管理的模式與理念,小到用人的類型、員工活動,無處不在。在這種企業里,一句無意或者有意的風險提示,往往勝過一顆勇敢的心。因為人的類型不同,文化理念上,更是會處處碰壁,無法融入。

文化是一個彌漫在空氣中的東西,一時沒有明顯感知與不適應,但日復一日,怨氣日盛,最後讓新業務與新人類無法生存,自動放棄離開。

企業的基因表現還有很多,但核心我認為是以上三點,這已經足以殺死所有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務。

因此,對於所有成熟成功的企業來說,一定要清醒,你雖然有錢、有人、有 渠道 、有資源,但很多新興的產業不是你的機會,不是你可以包打天下的。這已經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而是你的基因決定你沒有能力「作為」的問題。

企業與人一樣,核心的發展思路是揚長,走你擅長的路。在業務的發展上,一定是順勢而為,順著你核心業務的緊密鏈條發展,而不是貿然跨領域行業去做。如騰訊做微信,而不是微博、電商等;新浪做博客、微博,而不是做游戲、電商等。

那麼,企業如何抓住新興產業與機會,尤其是跨度較大的行業?考慮到基因的因素,我們不要期望自己赤膊上陣廝殺,更實際和可能的方式,是以資本的手段參與如收購、參股等,參與但不控制,至少不參與任何實際的經營決策和運營,如Yahoo投資淘寶等。雖然Yahoo的衰敗不可阻擋,但它卻以支付寶大股東的形式再生。這就是一種有效的、聰明的改變基因,獲取發展的辦法。

Ⅸ 市場調研重要性案例分析

市場是企業的方向,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為此,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市場調研重要性案例分析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市場調研重要性案例分析篇一
一、大學生網路購物的簡介

淘寶、支付寶、商家信譽、旺旺——這些詞語如今是大學生的常用語,在校園里、在宿舍里,怎樣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也是每天都能聽到的討論,再看看那些快遞公司每天中午就像開展銷會一樣,在宿舍樓下擺開一長串各式各樣的郵件。但是還有許多同學不懈於或者不願嘗試網上購物,阻礙他們的原因是什麼?那些熱衷於網上購物的學生,他們的購物動機、購買物品特點又是什麼?男女大學生在網上購物有什麼樣的區別?

阻礙大學生進行網上購物的主要心理障礙因素是:產品的品牌、價格、質量、可靠性、保質期等方面,以及網站上同類產品的信息豐富程度、可篩選性、可對比性是否能夠達到購買者的預期標准。此外,網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與否也是影響因素。男生更多懷疑的是網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則更多懷疑的是網上購買產品的質量。求樂、求廉、求方便是大學生網上購物的主要消費動機,男女消費動機存在顯著差異。男生比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視價格。從網上買來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滿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譽、運送滿意度也是影響總體滿意度的幾個重要方面。因此,網上購物對於大學生而言的利弊是同時存在的,我們將就此類問題進行簡述與分析。

二、調查方案與結果

(一)調查方案

1、調查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網路購物的調查,了解並尋求大學生購物的趨向以及大學生的購物標准等問題。

2、調查方法: 通過口頭詢問,訪談等方式對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

3、調查對象: 在校大學生(包括大一至大四的學生)。

(二)調查結果

1、大學生網路購物的各特徵分析

1)大學生網路購物的性別特徵

經過調查,發現進行網路購物的男生略多於女生,男生運用網路的頻繁程度明顯高於女生,對於一些網路知識的了解程度也好於女生,這可能是導致進行網路購物的男生多於女生的原因之一。

2)大學生網路購物的年齡特徵

現今,大學生的年齡一般集中在18~24歲的范圍內,而18~22歲居多。經過對大學生網路購物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學生進行網路購物的人數要多於大一、大二,並且網路購物的次數同樣要對於低年級。因此可以看出,網齡對於進行網上購物同樣有著一定的影響,高網齡的人群同時也是進行網購頻繁的人群。

3)大學生網路購物的支付力特徵

大學生的基本生活花費大都是來源於家庭的供給,因此,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必須與其家庭情況相符合。大家的生活費基本上都是集中於400~800之間,過高或過低的人只佔較少的一部分,因此,大家在必備的一些花費外,才會去考慮進行一些額外的消費。

2、大學生網路購物的原因分析

1)不嘗試網路購物的原因

調查顯示,沒有嘗試網路購物的大學生,其不選擇網路購物的原因並不是不會,或是對網路購物了解的比較少,多數原因集中於其對網站的不信任,怕受騙上當,質疑網路的安全性,擔心網上付款環節等。而質量、信息搜索以及訂購等都是在消費者進行的時候才能切身體會的。因此,諸多原因的存在讓很多人不願意嘗試進行網路購物。

2)進行網路購物的原因

通過訪談,多數有過網路購物經歷的人表示,他們選擇網路購物的原因主要是有時效性、便利性、價格低以及商品的多樣性。大學生選擇網路購物多是看好了其便利的特性,網路購物更方便,更能夠節約成本,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商品信息。

3、大學生對購物網站的選擇

1)獲知渠道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獲知購物網站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過朋友介紹、網站介紹、網上廣告、網路連接、電視報紙雜志廣告等。大學校園中,人口比較密集,全國各地的人都有,年齡比較相近,所以消費趨向也比較相像,使得大學生消費時,在室友、同學、老鄉、朋友的影響下,很容易出現從眾的行為。

2)選擇原因

網站的選擇通常看的是該網站的知名度、信譽、信用等。大學生有著較清晰的品牌意識,對知名度高,信譽好的產品信任度和青睞度比較高。所選擇的網站也大多集中在幾個比較大型的網站,比如淘寶網、易趣網。

4、大學生網路購物的購買行為特徵

1)購買的商品類型或服務類型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在網上最常購買的商品和服務包括服裝鞋帽、書刊、在線充值、票務/教育服務等。通過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調查,網上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主要是書刊、服裝鞋帽、數碼音像製品、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用品等。這些商品和服務體現了大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文化娛樂等各個方面的消費。書刊的質量風險不大,運輸方便,因此,大學生網上購買服裝的比例增多,說明大學生對網路的信任度高於普通市民。

2)購買頻率和購買金額

通過調查,大學生網路購物的頻率多數集中於每三個月一次,但是也有少數人每一個月會有一次網路購物。而在購買金額方面,則有普遍集中於100~300元,購買的金額與上述所說的大學生主要購買的商品和服務類型相吻合。

3)價格期望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多數的進行網路購物的大學生選擇的多是那些比商場價格低30%以下的商品。由此看來,對大學生而言,影響其是否進行網路購物的主要因素並不是價格。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較理性,不僅關注商品的價格和質量,而且有著較清晰的品牌意識,對知名度高、信用度好的產品信任度和青睞度比較高。

4)付款方式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進行網路購物的大學生選擇的是第三方支付或網上支付。由於電子支付的狀況已得到一定的改善,大部分大學生對於網上支付的安全性比較放心。

5、大學生對於網路購物的評價

1)網上購物的擔心因素

通過對商品的質量品質、付款安全性、售後服務、配送的及時性等問題的評價相比較,經常進行網路購物的大學生對於商品質量品質的問題的擔憂率是最高的,而對於售後服務和配送的及時性問題的評價相對比較低。而沒有網路購物經驗的人則對於網路的安全性顧慮得較多,而在有過網上購物經驗的大學生中已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因此,初次的網路購物體驗非常重要。

2)需要改善的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商品的質量品質、售後服務、配送的及時性、安全性等問題多次被談及,尤其是質量品質與售後服務問題,表現的尤為嚴重,所購得的商品與自己想像中的反差過大,而售後服務又不能得以保證,這對於大學生而言是比較關注的問題。

3)未來購買意願

對於網路購物,絕大多數的大學生的購買慾望還是比較濃厚的,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網路購物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方便、商品種類多樣、價格低等優點都是吸引大學生進行網路購物的主要因素。

4)網路購物的前景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為網路購物的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大,易於被接受。

三、結論

1、 大學生網上購物的潛力巨大

雖然經濟條件約束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無法開展更多的網路購物活動,但進入社會後,他們將成為中高收入的人群,其購買力也將有所提高。因此,大學生的購買力不能僅是局限於他們目前的實際購買量,而應該將目光集中於其終身價值,固定的收入將提升他們的消費力,他們參與電子商務活動的潛力是巨大的。

2、 大學生網路購物的市場已形成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上網已經普及,大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一般為1~5小時,多數人對於網路依賴性較強。而在網路購物的人群中,大學生又佔有一定的數量,學生之間的宣傳與交流必將促使進行網路購物的人群擴大。

3、 購物首選網站高度集中

大學生購物首選的網站多會集中於幾個網站,例如:拍賣網、淘寶網、易趣網、卓越網等。由於這幾個網站的知名度高、信譽度高,這就促使了大學生將購物的首選網站定於其中。較清晰的品牌意識是大學生在網站選擇方面的主要決定因素。
市場調研重要性案例分析篇二
一、 調查目的:了解手機在大學生中的狀況

近年來,隨著手機在校園里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園這一潛在的巨大市場。為了了解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遍情況、使用效果以及消費情況,掌握手機在大學的銷售情況和市場前景,我們決定以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校園里的手機市場作一次調研,。

二、 調查對象:大學生

三、 設計調查項目和調查表

四、 調查時間:xx年10月01日——xx年10月25日

五、 調查方式:網路問卷

為了使調查具有普遍性,我們放棄了傳統的書面問卷形式,而採用製作電子版問卷在網路上進行調查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1. 提高效率,減少調查工作量。我們製作的電子版調查問卷使用asp.net平台開發,並掛在朋友的個人主機空間上,無需印刷,無需人工分派問卷

2. 調查范圍更廣,調查對象更具隨機性。由於是在網上答卷,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回答我們答卷的大學生朋友人數在20天左右的時間內輕松突破1000人,最後達到了1237人,並且這些參加我們調查的朋友來自全國各地。這個數字是由調查頁面自動跟蹤生成的。

3. 數據統計便捷。我專門設計了一個調查數據統計頁面,對調查數據進行自動的跟蹤統計,主要有人數統計,占同類選項百分比統計等

六、 調查方法:

1. 由調查小組成員共同協商確定問卷內容,以書面文件形式確定,交由本人進行製作成電子版調查問卷。

2. 電子問卷製作完成並通過無錯測試後,我將其上傳到我朋友租用的虛擬主機空間。

3. 動員調查小組所有成員進行廣泛宣傳,宣傳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讓自己的朋友上網回答調查,二是在論壇上發布信息,讓論壇上的網友幫忙回答

4. 調查完成後,由全體小組成員對調查統計數據進行分析

5. 撰寫調研報告

七、 調查數據統計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1237人參加並且完成了問卷,來自全國16個省市67所高校,並且參加調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隨機性,保證了本次大學生手機調研具有一定普遍意義。我們主要針對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分析、學生手機族的目標確立分析5個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並最後給出我們小組的營銷建議。

1. 大學生手機擁有和需求狀況:

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訪者中有68%的學生擁有手機。同時26%的學生將會在近期更換手機。在沒有手機的學生中,61%學生將會在近期購買手機。從這些數據可看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在大學里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了,已開始普及化了。大學生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中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者群。

2. 學生手機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質量

選擇手機時, 消費者考慮的主要因素依次為:質量21%,外型19%,價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後服務9%,廣告宣傳2%,其它方面也佔2%。其中,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最高,手機是日常的通訊工具,如果質量不好,將會給消費者帶來極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費者對外觀款式要求也較高,手機廠商不斷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們的口味,由於大學生都是年輕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機者年齡的下降,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會降低,而對外觀款式的要求會更高。

② 中低檔產品較受歡迎

在手機價格的調查中,我們發現消費者比較傾向於1000元至1500元的價位,其比例高達44.5%。另外,有29%的消費者表示會選擇1000元以下的手機。當然,也有部分消費者購買高價位手機,其中,選1500至xx元的消費者佔15%,xx元以上的佔12%。

③ 購機地點較集中

對消費者購買手機地點的調查發現,消費者購買手機的地點較為集中,大體上分布在手機大賣場和品牌專賣店,其比例分別為56%和38%,其它的只佔6.5%。手機是高科技產品,普通消費者難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質量是否可靠,他們只好以銷售人員的信用和專業知識作為判斷標准,而手機大賣場或品牌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因而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任。此外手機大賣場的價格優勢也是學生朋友們考慮的重要因素。

④ 手機品牌比較復雜

在此項調查中我發現,使用諾基亞的最多,佔46.25%,其他的如摩托羅拉15.00%,愛立信6.25%,西門子6.25%,三星13.75%,菲利浦 5.00%,其他的有7.50%。

⑤ 手機用途比較統一

大學生使用手機用途較統一,在已有手機用戶中,多數用於聯系親友,佔67.7%。還有少數只是跟著大家走(受周圍人影響的)和追趕時尚的,各佔9.8%。家長方面認為,手機是用於方便和孩子聯系的,學生手機族的手機58.0%都是家長掏錢買的。同樣學生也認為有了手機可以方便與親友進行溝通,以維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 手機費用普遍較低

在學生手機族中,每月手機費用普遍較低。每月消費在50元以下的佔40%,在100元以內的佔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費學生,在100―300元內的佔12%,其中200-300這一高消費段也佔6%。超過300元手機費用的基本沒有。

⑦ 充值卡成為主要服務方式,手機費用主要用於發簡訊。

在被訪者中,有近82%的是採用充值卡方式。同樣,手機費用用於簡訊服務的佔87%。這充分說明了,學生的消費能力有限。

3. 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分析

確切地說,消費動力與消費需求是密切聯系的,當一個消費需求出現以後,為滿足這種需求的動力也就隨之產生了,對此我們不想加以詳細論述。從上面各種數據中可以看出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是處於一個較高水平的,造成這一高消費動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慾望增強。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縮短,特別是在通信領域,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達到一周一款。手機產品的市場生命周期的縮短,使得學生消費者的消費活力被激發出來,大大強化了他們對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則進一步加強了他們消費的信心。

第二.新經濟、新文化、新觀念,學生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總體規范發生了極大變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新的經濟必然與新的文化相對應,而新的文化則必然帶來新的觀念。作為e時代的“e人類”,學生消費者大多受新經濟下新文化的影響,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費心理,在這種心理驅使下,他們會對一切感興趣的新奇事物產生強烈的消費慾望,而這種強烈的消費慾望恰恰正是消費的動力所在。

第三.信息的極大豐富化、便利化,對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動力也有影響。電視、報紙、雜志、網路、電台、店堂、車體……廣告鋪天蓋地,宣傳無處不在,各大手機廠商與廣告商們的努力,使得通信領域(主要是手機市場)的信息極大的豐富化、便利化了,在這種強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也得到了提高。

總的說來,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力是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上的,在這種前提下,結合他們以往在消費過程中的學習,就會導致一種或一系列消費動機的發展。

4. 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分析

經過學習過程對其消費需求的明確,消費動力的強化,學生手機族逐漸形成了具體的購買動機。學生手機族的消費動機可分為以下四種:

第一.求實購買動機。據調查顯示,學生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最注重的還是質量與實用功能:39%的被調查者表示,好用與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還有9%的人認為手機的售後服務質量是關鍵的。形成這一購買動機的原因,除了受他們最基本的消費需求:工作需要與家人聯系的影響外,很大程度上還在於受他們依賴性消費的程度較大及自身缺乏經驗,購買能力弱等因素的影響。

第二.求新購買動機。學生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在質量保證的前提下,首先考慮手機的外觀設計,如形狀、大小、厚薄、材料、顏色等。同時,有61%的學生希望擁有為“大學生量身訂做的手機”。其次考慮手機的內部功能,如是否支持中文輸入、是否支持wap、是否支持語音撥號、是否具備免提功能等。且多數被調查者均明確表示,選購時會優先考慮質量可靠、設計輕巧、款式新穎、色彩時尚、功能夠炫的手機。學生手機族這一購買動機的產生,與學生消費者特殊的消費心理是分不開的。由於學生消費群的成員大多處於18-23歲,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躍、最善變的黃金青春期,熱情、開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個性,現代社會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觀念、思潮的風起雲涌,賦予了他們強烈的冒險精神與實踐精神,對於新事物、新觀.
市場調研重要性案例分析篇三
一、前言

近幾年,我國軟飲料年產量以超過20%的年均增長率遞增,達到1300多萬噸。軟飲料市場已成為中國食品行業中發展最快的市場之一,進入2006年軟飲料依然保持產銷兩旺的態勢,產成品銷售收入和利潤都比同期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使飲料生產量和消費量的持續增長成為可能;消費者對天然、低糖、健康型飲料的需求,促進了新品種的崛起。但增長點將會轉移,碳酸飲料的傳統主流地位雖然會受到挑戰,而且瓶裝飲用水、茶飲料、果汁飲料、功能型飲料等將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大學生作為飲料消費的主要群體,他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行為一直受到關注。目前的飲料消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品牌不斷涌現,飲料消費市場成為典型的買方市場,人們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大。大學生要做如何的選擇呢?在消費日益冷靜的今天,廠家又將如何面對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日前對大學生的飲料市場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調研概述

(一)調研目的

1、了解大學生最喜歡喝的飲料類型

(1)大學生對飲料的關注因素(口味、價格、包裝等)

(2)品牌對大學生選擇飲料的影響程度

(3)飲料在大學生中的流行趨勢

2、了解大學生在飲料上的消費情況

(1)大學生在飲料上的消費觀念

(2)新上市的飲料在大學生中的消費市場

3、了解大學生的飲料購買習慣

(1)選擇何地購買以及原因

(2)購買量,購買方式

(二)調研方法

1、方案 調研(查詢相關資料,了解我國的飲料劃分標准以及我國飲料市場的發展趨勢)

2、網路搜尋,上網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商家、經營者對飲料消市場的看法)

3、訪談法,對有經營者進行訪談

4、問卷調查

對訪問人員的要求:

(1)熟悉問卷內容

(2)具有良好、整齊的外在儀表

(3)具有清晰的口齒,流利的語言以及簡明扼要的口頭表達能力

(4)認真負責,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

(三)調研對象的選擇,樣本分配以及調研方法

1、調研對象:嶽麓校區的各所高校的大學生

2、調研方法:

(1)定點訪問,攔截訪問

(2)當面訪談法(訪問店主)

(3)調查原則:樣本數量一共是60份。對調查所得到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得出被調查者對飲料消費的習慣以及其他的相關數據。

三、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為期一周調查,共設計樣本數60份,回收有效問卷60份。總結大學生對飲料消費的主要呈現以下的特點:(可供果汁飲料企業提供參考之用,為營銷決策提供一定的市場依據)

(一)碳酸飲料飲料依然是大多人的選擇

碳酸飲料、茶飲料和水飲料構成了飲料消費的主要部分。其中碳酸飲料的消費人群達到60%的比例。這類飲料的特點是以解渴為主,在功能上比較基礎,在價位上也相對較低。這也說明消費者對飲料消費的主流,仍然僅僅要求它最基本的功能,並對價位較敏感。

果汁飲料的消費人群佔25%。這其中既包括純果汁也包括一般的果汁飲料。從消費比例上看,與去年的數據相對平穩並稍有上升。從功能上,果汁飲料與水飲料及碳酸飲料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也註定了果汁飲料無法全面代替這些傳統飲料。但從消費比例的發展來看,果汁飲料依然有一定的上升空間,但上升的幅度被認為並不樂觀。另外茶飲料以及礦泉水等並不是大學生最受歡迎的飲料。圖表分析如下:

消費者喜愛飲料類型分析圖

[next]調查發現,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依然對飲料的選擇起著一定的作用。費用越高的人,他們是果汁飲料、功能飲料的大量購買者,而收入越低的人,則對水飲料以及茶飲料具有更高熱情。這也說明,大學生對飲料消費,生活費用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二)在各品牌中,可口可樂的消費量匹馬領先

在消費量方面,可口可樂依然是龍頭老大,以23%的消費面匹馬領先。緊隨其後的,是康師傅、百事可樂,皆為16%,統一為15%,三者不相上下鼎足而立。

處在第三集團的,是國產品牌農夫山泉、匯源、娃哈哈和酷兒,在3%至6%之間。國產品牌在飲料市場已經立穩了腳跟,雖然目前與那些國際巨頭依然相差較遠,但穩定的市場份額和良好的市場口碑,已經使國產飲料擁有了一個良好的局面。大學生在品牌上的選擇遠遠超過了其他的消費群體。

消費者購買飲料品牌分析

(三)口味與品牌是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最大的二個因素

1、飲料的口味是影響因素中最大眾的因素,影響著最多的消費者。有53%的人認為對飲料的口味會很在意,口味對自己適合與否,會影響對飲料的選擇與購買。

2、飲料的品牌對消費的影響是僅次於口味的又一大因素,35%的被調查者認為,飲料的品牌會影響他們的選擇。調查中,17%的被調查者表示,知名度會影響他們的選擇。大學生消費者,更注重品牌,也更關心飲料的知名度。因為他們走在潮流的前端,對於新產品的推出抱有新鮮度,對於新廣告的播放格外關注。

3、位列影響選擇的因素第三集團的有營養成份、價格和保質期等因素,分別有23%、20%和19%的消費者給了選擇。

保質期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是有一定的局限。一般來說,對於即將過期的產品,消費者是不願意選擇的,但這通常並不能對某一產品的購買造成直接的影響,在此情況下人們往往會在既定品牌中重新選擇那些看起來更新鮮的產品。對此影響更大的,應該是購買場所。人們之所以更樂於選擇超市,超市的貨物流通快速而能保證產品新鮮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價格對產品的購買產生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在於對購買場所的選擇,也沖擊著對產品品牌的選擇和對產品類別的選擇。

消費者對於營養成份的選擇,不應該僅僅理解為飲料中應該包含哪些成份的要求,或者對某種特殊成份在飲料中是否存在的一種追求,同時也應該包含著另一層含義,即飲料中不應該含有某種成份的一種要求。

猜你感興趣:

1. 市場調查與分析報告

2. 市場調研分析報告

3. o2o 市場調研分析報告

4. 大學生市場分析調研報告

5. 2017市場調查與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營銷調研案例分析模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教師期末工作結束培訓方案 瀏覽:721
教學培訓應急方案 瀏覽:3
雙十二機構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77
廣州1601電子商務時尚島 瀏覽:354
烏魯木齊天山區金中電子商務 瀏覽:657
教育培訓開業策劃活動方案 瀏覽:268
母乳喂養培訓方案範文 瀏覽:267
電子商務的深遠意義 瀏覽:521
網路營銷面試的問題 瀏覽:788
員工激勵方案策劃書 瀏覽:977
面膜市場營銷方案 瀏覽:954
潛伏網路營銷 瀏覽:822
網路營銷是文科嗎 瀏覽:883
2020年部門員工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597
地板磚營銷方案 瀏覽:10
公司安全生產培訓方案 瀏覽:146
寶潔賣品牌營銷現象 瀏覽:22
游戲品牌營銷計劃 瀏覽:704
超市促銷活動總結範文 瀏覽:845
高校教師培訓考核方案 瀏覽: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