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選擇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策略有哪些
選擇農產來品營銷渠道的策略主要有:自
(1)綜合性分銷渠道策略。即運用多種分銷渠道綜合地推銷自己的產品,通過批發商把產品分布到各零售點,銷售面十分廣泛,競爭性特別強。適用於日用消費品和生活必需品的銷售。
(2)選擇性分銷渠道策略。由於產品的特殊性,或經營者能力的限制以及用戶的偏好等,經營者要選擇較為合理的、有效的分銷渠道作為自己產品的理想銷售線路。
(3)獨家分銷渠道策略。在某一特定市場,經營者僅選擇一家批發商或零售商專門銷售其產品,一般情況下,這些經銷或代理商不再經營其他同類產品。適用於消費品中的選購品,如農業機械。但獨家經銷容易因推銷力量不足而失去市場,對生產者和經銷商來說,風險都大。
以上介紹的三種策略,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有時用一種或兩種策略,有時也可綜合運用。
Ⅱ 農產品的網路營銷策略分析論文
農產品的網路營銷策略分析論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農產品的網路營銷策略分析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溫州市農產品營銷的發展現狀
農產品網路營銷是指以健全的農業信息化建設為鋪墊,以互聯網及網路技術為支撐,實現農產品的流通交易的過程。通過農產品的網路營銷為溫州市特色農產品提高了知名度,擴大了銷售渠道,從而實現農民收入增加。農產品的網路營銷,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農產品可以全天在線銷售,銷售者可以足不出戶,接受人們的訂單。網路營銷興起至今,溫州市農業信息化建設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和發展環境,農業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在不斷加強,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在淘寶網上已可見各種溫州市特色農產品的身影,種類繁多,銷售量也相當可觀,可見溫州農產品已樹立品牌形象,未來的農產品網路銷售有著可預見的好的前景。
2、溫州市農產品營銷存在的問題
2.1農村電子商務普及率低,商務應用率低
農村信息普及程度還不平衡,農村網民主要集中在學生、企業一般職工、個體戶、自由職業者等有相對知識程度的職業中,而農民網民所佔比例很低。農村網民大多數上網應用都屬於生活娛樂,如電影,音樂,聊天交友,游戲等,而網上交易,網上支付等比例偏低。因為受傳統商務模式的影響,農民都習慣於農村菜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商務模式,對電子商務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對其持懷疑的態度,大多數農民不具備網路營銷的能力,對信息加工化處理能力差。
2.2農業網站缺乏特色,服務水平較低
政府類農業網站的信息各自為政,缺乏整合,不能及時反映農產品市場的變化;農業企業網站雖然能夠展示農產品信息,但是缺乏特色,不能充分地體現出農產品的特色和價值。兩者的客戶服務能力都較差,不能滿足客戶個性化的多種需求。客戶在購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很難得到投訴與解決,這樣會使客戶丟失在互聯網上購買農產的樂趣。
2.3農產品網路營銷人才的缺乏
實現農產品的網路銷售,必須要有優秀的網路營銷人才。由於農產品的營銷方式一直是傳統的商務模式,這已形成固有的一種形式。現在的農產品的營銷正處於一種新的模式中,需要具備正確網路營銷理念的人才。目前的大部分營銷人員不能正確認識網路營銷的理念,只會把農產品照樣搬上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農產品的網路營銷離不開具備現代農業知識、商務知識和互聯網知識的多棲人才,但是具備這種能力的多棲人才不願意到農村去發展,所以缺乏農產品網路營銷人才。
2.4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網路營銷雖然可以跨時間、空間進行交易,但是商品是實物的交易,始終是對倉儲、物流、配送等環節有著苛刻的要求。特別是對於農產品來說,易潰爛、單位體積大,單位質量大、相對經濟價值又較低,在配送環節中浪費嚴重,損失較大。而我國還未建立全國統一的農產品交易網,也就無法建立統一的物流配送務體系,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網路營銷的發展。
2.5農產品標准化程度低
一般情況下,標准化程度高的產品因為易鑒別、易比較的特性而比較適合在網上銷售。由於我國農產品而農產品由於數量較大,網民在購買時不易鑒別和比較,且溫州市農產品生產的特點是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組織規模較小,不易實現農產品的標准化。因為我國農產品標准體系還不健全,所以導致了標准化程度普遍不高,限制了農產品網路營銷的發展速度。
3、關於農產品網路營銷的策略分析
3.1加強農村網路工程的建設
農村信息化是實施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基礎,是解決農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農產品賣難問題的有效手段。市場經濟靠准確的信息來維持正常的運轉。農產品的生產、深加工、銷售等都離不開信息的支持。網路營銷是傳遞農產品市場信息的有效手段。實施農產品的網路營銷就離不開農業網站,而農村信息化是網站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互聯網的設立是電子商務的基礎,要想實現農產品網路營銷,政府必須加強農村信息化工程的建設,將互聯網普遍地在農村中建設,向農民發放購置電腦、手機等信息設備的津貼,鼓勵農民上網。
3.2加強農業信息化網站的建設
營銷網站是面向消費者的消費平台,所以網站的建設要能向消費者突出農產品的特色,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首先,網站的風格要人性化,盡量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盡可能的為消費者解決購買中遇到的問題。其次,網站的「客戶服務」功能一定要建設好,這是能使消費者能好地了解產品,更快地解決消費中遇到的問題,節省更多的時間。最後,網站的農產民信息要做到及時更新,方便消費者更快地了解實時信息,方便選擇、購買。
3.3加強農產品網路銷售人才的培養
(1)對農民進行網路營銷的知識宣傳,推廣農產品網路營銷的觀念。農產品網路營銷人才對發展農產品的網路營銷起著相當大的作用,政府只有加強對農民的網路宣傳能力教育和宣傳的力度,改變傳統觀念,讓農民認識到農產品網路營銷的美好前景,去接受和學習農產品的網路營銷。
(2)建立專業的人才培訓機構,向農民開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提高農民計算機技術和商務技術的應用能力,培養大量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入才。面對現在網路銷售人才的缺乏,政府只有加強教育的投入,才能加強人才的建設,從而促進農產品的網路營銷。
3.4改善物流配送體系
物流配送是網路營銷中至關緊要的環節,直接決定了網路營銷的成敗。配送中要盡量地減小由農產品潰爛、破壞帶來的損失,當前情況下可考慮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完成。第三方物流公司擁有專業的物流中心、現代化和信息化的運輸系統,能盡可能地加快配送進度且減少成本。且政府還需加強對高質量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現代物流系統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在動作中應注意吸納和培養一批專業的農產品物流管理和技術人才。
3.5提高質量和標准化程度
為適應農產品網路營銷發展的要求,應加快制定農產品種植、生產、包裝等標准體系,把標准化的生產和管理加入農產品生產、銷售的全過程,實現從種植到加工、包裝的標准化,實行統一種植、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統一品牌,提高標准化程度。利用搜索引擎優化、網站鏈接、網路廣告聯盟等方法開展農產品促銷,給企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銷售渠道。這種新渠道不但簡化了傳統商務模式的中間商渠道,而且將售前、售中、售後服務,以及產品信息與顧客資料集於一體,相對於傳統農產品營銷模式更具優勢。
【摘要】
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社會經濟結構與商業模式也發生著巨大的變革。作為關繫到國計民生的農產品,其產業鏈的構造與形成也有了進步與變化。其中農產品網路營銷成為了解決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重要形式,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文針對農產品網路營銷提出了幾點新的策略。
【關鍵詞】
農產品;網路營銷;策略
1.農產品網路營銷概述
農產品網路營銷是指在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對農產品的需求、價格等信息的發布與收集,以網路為媒介,依託農產品生產基地與物流配送系統,為地方農產品提高品牌形象、增進顧客關系、改善顧客服務、開拓網上銷售渠道的一種營銷活動。從而在更為廣闊的范圍內尋找市場,最終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在互聯網時代下農產品的網路營銷有了良好的技術與條件,一般來講農產品網路營銷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1及時獲取信息,提高效率
通過互聯網技術與網路營銷的手法,農產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尋找有效的市場,把握國際市場上的需求信息,從而可以有效地調節農產品上游的生產與采購,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網路營銷的方式可以使買賣雙方信息透明化,保證交易的質量和信譽,從而避免信息的不對稱性對經濟活動造成的不利影響。
1.2突破傳統貿易時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
由於農產品具有季節性、地域性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傳統的農產品貿易活動時,常常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這就制約了農產品在更為廣闊的地域尋找市場。通過網路營銷體系的構建,農產品可以在更廣闊的市場范圍內進行沒有時間限制的貿易,提供高效的售後服務,可以打破時間因素對於農產品銷售的不利影響。其次,農產品可以利用網路平台進行銷售,從而避免了交通等因素對農產品銷售活動的制約,從而極大的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降低了成本。
1.3提升企業形象,塑造品牌效應
隨著電子商務的廣泛運用,農產品可以在網路平台上進行宣傳,充分發揮網路平台的力量,促進買賣雙方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行品牌建設,在更為廣泛的范圍內進行宣傳從而打造知名品牌,使得農產品在營銷過程中更具有優勢,提高市場佔有份額。例如著名的農產品品牌「褚橙」就是利用互聯網工具,通過網路營銷的手法被廣大消費者熟知與認可的。
2.中國農產品網路營銷存在的問題
2.1農產品網路營銷主體不明確
雖然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產品生產者與相關從業者能看懂互聯網的能量與網路營銷的優勢,然而真正執行起來還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特別是農產品生產者中有大部分因為受限於自身素質,無法將網路營銷真正落實;還有部分從業者擔憂網路營銷的風險與安全隱患,因此不知如何通過網路開展營銷活動。這些都制約了農產品網路營銷局面的開展。
2.2網路營銷的配套環境有待提升
電子商務的發展主要圍繞三方面進行,即資金流、信息流與物流。農產品本身受限於季節、儲藏等因素,因此對於物流的配套設施需求也相應較高。目前伴隨著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冷鏈物流雖然迎來了較好的發展局面,但是市場規模與流通需求卻不相符合,制約了其進一步的發展。同時對於農產品網路營銷主體方面的信息流與資金流方面的意識與應用普及與配套設施也需要進行全面的建設。
2.3網路營銷媒介的發展有待提升
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中國的經濟總體來說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卻呈現出了嚴重的二元現象,即城市地區的發展速度遠遠高於農村地區。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和網路營銷中,農村更是缺少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我國農村大多偏遠與閉塞,不利於信息點的構建,這就導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時的傳遞到農村。另一方面,我國網路技術本身發展還有待於發展,這樣就導致農村很難建立起完善的、可以自我管理的農產品網路營銷平台。因此這也將導致農產品上游的種植與采購不能及時有效的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也制約了農產品的網路營銷平台的發展。
2.4網路營銷環境帶來的阻礙
由於電子商務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使得很多問題都不能得到即時有效的解決。首先,電子商務平台依靠網路而的一些法律法規在網路市場中根本不適用。這就讓很多不良商家鑽了空子,將一些不合格的農產品拿到網路平台中進行銷售,導致農產品在網路營銷中的信譽度大大降低。另外,農產品在網路銷售中的'積極性也不高,因為政府的很多相關部門沒有對其引起重視,更加沒有一些鼓勵的政策來支持農產品的網路營銷發展。其次,網路安全問題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網路市場是虛擬的,消費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近些年來網路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也同樣阻礙了農產品網路營銷的進一步普及。
3.農產品網路營銷體系的構建
3.1打造完善的網路營銷支撐體系
要想實現農產品的網路營銷策略,首先要打造完善的農產品網路營銷支撐體系,建設完備的基礎設施。因此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加強對農產品網路營銷體系構建的引導與促進作用,保證農產品網路營銷體系構建過程中有充足的資金供應與人力保障。同時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促進農產品網路營銷體系的系統化和完整性。與此同時,政府還應該加強對於農產品生產者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的互聯網思維構建與網路營銷理念的培訓,鼓勵從業者對於互聯網以及網路營銷知識的學習與接納。從而打通對外的信息來源,保證信息的多元化,從而更好的了解市場需求,並且找到市場同時滿足市場需求。
3.2農產品網路營銷應用體系建設
建設完善的農產品網路營銷應用體系,保證市場調研的准確性與即時性。保證農產品生產者及相關從業人員在利用網路平台進行農產品銷售時,能夠充分利用網路信息,在對市場進行系統化調查的基礎上獲取相關有效的信息,及時掌握市場需求,從而有的放矢地調整農產品的營銷策略。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指導上游的生產與采購,形成良性循環。同時完善農產品的營銷網路,加強宣傳力度,塑造良好的產品與品牌形象。
3.3農產品網路營銷保障體系建設
在該過程中應該加強對網路營銷的安全立法,為網路營銷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在完善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還應該加強對虛擬市場的監督,保證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安全有序進行。通過網路營銷,交易雙方可以真實、透明得獲取合作夥伴的信息,並且能在有效時間內做出最優的選擇。這就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由於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精簡了農產品交易程序,保證了企業信息搜尋的及時准確,精簡談判流程,並對交易過程提供有效監督,這就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交易效率,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4農產品網路營銷配套措施建設
如前所述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流、信息流與物流等相關配套設施的構造與完善,只有圍繞這鐵三角的配套設施得以完全的解決,農產品的網路營銷活動才能更好地開展起來。同時也要加強農產品標准化建設和農民的素質建設,首先,農產品只有先實現了工業化的普及,才有可能實現互聯網時代的多元化。其次,農產品網路營銷體系的構建需要大量的技術性人才,除了基本的營銷知識,還應該精通計算機技術和農產品相關知識,如此才能保證農產品網路營銷體系在構建過程中能夠將各方面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保證農產品網路營銷體系的科學性和准確性。
4.農產品網路營銷策略的創新
4.1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通過市場需求指導上游的生產
農產品的種植、流通與銷售一直以來是分別發展的,由於農民的信息閉塞與本身的文化素養普遍低下等原因,多年來造成農產品市場的需求與生產嚴重脫節。農民盲目跟風生產現象嚴重,容易造成損失。在互聯網時代可以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即時與准確的掌握市場需求等信息,根據需求來指導農產品的種植與采購,也可以通過網路營銷的手法採用預定銷售,從而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增加農產品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盈利性。
4.2開展有效的農產品網路營銷與農業信息化培訓
把農產品營銷主體,即農業龍頭企業、中介組織、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戶、經紀人作為農業信息化培訓的主要對象,充分發揮農民科技信息經紀人的作用,有效的發揮紐帶的作用,並通過網路、信函、報紙、電話等渠道面向國內外市場,將農民的需求信息及時對外發布,為當地農民提供農產品信息服務。
4.3建立網路營銷渠道,通過營銷溝通促進銷售實現
農產品經營企業與經營主體要想有效果的開展網路營銷活動,除了學習掌握互聯網思維與市場需求外,更需要建立適合農產品提供方與需求方的營銷渠道。除了選擇在政府農業管理部門的官方網站上發布供求信息外,還可以建立宣傳型的農產品網站,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自己的農產品網路店鋪。使網路渠道最大程度上詳細宣傳產品信息和特色。目前農產品網路營銷仍以網上營銷洽談、線上成交線下支付為主要形式。因此,營銷導向的企業網站建設和升級、網站優化與推廣、搜索引擎營銷、網路廣告等都是促進農產品「訂單農業」的實現。
4.4打造具有互聯網思維的農產品網路營銷整合策略
運用互聯網思維重新構造營銷的4PS策略,通過分析潛在市場總體需求特徵後,確定適合通過網路營銷渠道銷售的農產品,特別是對鮮活農產品,更需建立鮮活農產品標准體系,促進標准化生產和實施品牌戰略。同時合理安排農產品生產者與相關從業者利用搜索引擎優化、網站鏈接、網路廣告聯盟等方法開展農產品促銷等活動,營造與服務和產品相關的網路社區,通過營銷溝通實現銷售。網路將農產品提供方和消費者連在一起,給農產品生產者與從業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渠道,不僅簡化了流程,而且集售前、售中、售後服務以及產品信息與顧客資料收集於一體,相對於傳統營銷更具優勢。
5.結束語
在互聯網20年的發展過程中,全世界范圍內誕生也顛覆了多種多樣的商業模式。作為直接影響國計民生的農產品來說,在新的商業時代找到更適合其合理地持續性發展的方法尤為重要。農產品網路營銷的說法雖然近幾年來廣為盛行,然而找到適合其長遠有效發展的策略還任重而道遠,還需要相關學者與從業人員的探索與努力。
【參考文獻】
[1]王文娟.發展農產品網路營銷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J].科技論壇,2011(12).
[2]王靜.農產品網路營銷初探[J].農村財政與財務,2013(9).
[3]覃曉.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科技,2012(5).
;Ⅲ 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分析
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分析
畜牧業的發展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養殖水平低,規模小,主要採用現金采購飼養和自行銷售的模式。這種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養殖模式特點是市場風險小,養殖風險小,但銷售難度大,養殖水平低,養殖成本較高。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碩士論文,希望大家喜歡,更多內容請瀏覽(www.oh100.com/bylw)。
摘要:家庭農場和合作社是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家庭農場+合作社”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種新模式。通過介紹畜牧業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產生的背景,闡述了“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的概念以及面臨的機遇,評價了其存在的社會效益,並對“家庭農場+合作社”產業化經營模式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家庭農場;合作社;產業化;經營模式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的關鍵,以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為基礎組建農業專業合作社,是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體制的有效途徑[1-2]。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畜牧業生產經營體制不斷創新,出現了從最初的“養殖戶+經銷商”到“養殖戶+企業”“養殖戶+合作社”等產業化經營模式,但這些經營模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最終出現了“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這種模式以合作社為依託,聯合農業生產類型相同或相近的家庭農場組成利益共同體,開展農業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的組織形式,是現行分散家庭經營制度和傳統經營模式基礎上的制度創新。
1“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產生的背景分析
畜牧業的發展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養殖水平低,規模小,主要採用現金采購飼養和自行銷售的模式。這種一家一戶的小規模養殖模式特點是市場風險小,養殖風險小,但銷售難度大,養殖水平低,養殖成本較高。到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經銷商,他們開拓市場,墊付資金,形成了“經銷商+養殖戶”的經營模式,該模式市場風險大,養殖戶利潤沒保證,不利於養殖業發展。21世紀初,龍頭企業、合作社開始出現,並且出現了“企業+養殖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公司保價回收,降低了養殖戶的市場風險,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養殖戶進入市場的交易費用,維護了養殖戶的部分利益,促進了養殖業的發展,壯大了養殖隊伍。但養殖戶始終處於產業化鏈條的“產中”位置,實力和地位無法與處於產前和產後公司相抗衡,難以形成平等的利益共同體。互助合作、改變弱勢地位的內在要求驅使養殖戶聯合起來建立養殖專業合作社,並且通過“合作社+養殖戶”模式將養殖戶與其他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易關系內化為與合作社的.交易,由合作社組織養殖戶進行有序養殖、畜牧業投入品的購買和畜產品的加工銷售,增強了養殖戶的話語權,合作社成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最佳載體。養殖業雖已進入穩定發展期,但仍然受到資金、技術、銷售渠道、管理經驗等各個方面的制約,當遭遇價格波動和疫病流行等重大因素影響時,散養戶便成為風險的最大承擔者。如何降低養殖風險,也就是如何提高生產力、降低養殖成本[3],已經是擺在養殖業面前的最大困難。這就需要從改善養殖條件、提高養殖水平、提高機械化水平、改進品種、完善服務體系、增加個體養殖量等方面入手。最終導致養殖業進入變革期,產生了“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在該經營模式中,合作社幫助一部分優秀社員進行“標准化、機械化、規模化、信息化”一系列改造,通過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等手段,提高農戶收入,增強規避風險的能力[4]。
2“合作社+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概念
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標,商品化程度高,更注重實現標准化、機械化、規模化、信息化,以及農產品質量安全。合作社是勞動群眾自願聯合起來進行合作生產、合作經營所建立的一種合作組織形式。“家庭農場+合作社”是一種以合作社為依託,農業生產類型相同或類似的家庭農場在自願基礎上組成利益共同體的制度安排,通過市場信息資源共享,農技農機統一安排使用,在農產品的產、加、銷各個階段為社員提供包括資金、技術、生產資料、銷售渠道等社會化服務[5-6]。
3“家庭農場+合作社”的4種模式
3.1“家庭農場+合作社+公司”模式
公司根據市場需求與合作社簽訂契約,合作社按照契約規定的品種、數量、質量組織家庭農場生產。畜產品由合作社初驗、收購,而後由公司進行加工和銷售。家庭農場以合作社為依託,與公司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增強了家庭農場與公司的談判地位,有效約束公司的機會主義行為,確保畜產品的價格和銷路。
3.2“家庭農場+合作社+超市”模式
合作社與超市建立供求關系,保證超市的貨源供應,由合作社統一品牌和標准化生產服務,建立畜產品可追溯機制,家庭農場根據訂單由合作社組織進行有計劃的生產,減少了中間流通環節產生的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7]。
3.3“家庭農場+合作社+直銷”模式
合作社與學校、企業食堂、餐飲等企業簽訂供貨合同,通過該方式將畜產品直接銷到消費者手中,縮短了由“養殖場”到“餐桌”的距離,節約了成本。
3.4“家庭農場+合作社+合作社自辦加工企業”模式
這是4種經營模式中一體化程度最高的模式,以合作社為產業化經營的主導力量,對農業產業鏈各環節進行統一經營管理,合作社對社員生產的畜產品自行加工銷售,組織穩定性和合作性增強,內部成員利益高度一致。
4“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的機遇
“家庭農場+合作社”經營模式必然通過提高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技術,使傳統養殖過程發生轉型升級,擴大養殖規模,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養殖效率,實現社員收入倍增。一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力不可估量,它能夠改造傳統畜牧業,使畜牧業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標准化生產,在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員流動帶來疫病傳播的風險,提高畜產品質量。通過互聯網不但可以建立養殖服務平台,為養殖戶提供技術、銷售等各方面的服務,還可以建立金融體系,為養殖戶提供資金支持[8]。二是以現代生物科技實現農戶養殖技術創新。通過開發引進新品種、加強免疫接種、完善技術服務體系、研究完善的飼料配方、研究和推廣新的養殖技術等手段提高生產效率。
5畜牧業“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的社會效益分析
5.1經濟效益在“家庭農場+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中,家庭農場從事專業化的農業生產,合作社負責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有利於生產要素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實現優化組合。1個家庭農場一次性投資100萬元,建設4000m2養殖場,年出欄30萬羽肉雞,年產值500萬元,年利潤60萬元,2年就可收回投資。有利於一部分社員在當地找到投資方向,實現自我價值。5.2節約養殖資源、保障糧食安全肉雞養殖是目前糧食轉換食用蛋白比例最高的畜禽養殖品種,大力推進肉雞養殖,是增加人均蛋白提供、節約糧食資源、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生產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料肉比,提高糧食利用率,從而減少糧食浪費,節約資源,保障糧食安全。5.3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養殖技術水平較高,能嚴格執行肉雞防疫、休葯期等制度,動物疫病綜合防控能力強,降低了肉雞疾病發生的可能,減少了獸葯的使用,降低了畜產品的獸葯殘留,最終保障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5.4生態效益“家庭農場+合作社”模式對培育主導農業產業,調整農業結構,促進地區養殖業全面走向規模化、高效化起到積極作用,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對發展高產、高效、優質養殖業具有明顯的生態效益。
6展望
將來養殖業的發展方向必然是標准化、機械化、規模化、信息化,但養殖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不可太大規模,規模太大生產成本高,養殖業本身競爭的關鍵就在於高質量、低成本。“家庭農場+合作社”產業化經營模式正是養殖產業化發展的方向,是“養殖戶+合作社”的升級版,是對傳統養殖戶規范、改造、提升的理想模式和必然結果,是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的有效方法,更是實現新的生產要素對傳統落後要素進行替代的重要載體[9]。
;Ⅳ 農產品營銷渠道的完善對策
1.培育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農產品流通主體。作為農產品流通主體,無論是生產領域的農戶,還是流通領域的經營戶,或者是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組織,他們走向完善和成熟的標志就是規模化、組織化和一體化。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應從營銷主體創新開始,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經驗,改變過去營銷主體單一的局面,通過多種方式培育農產品營銷主體。以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增強營銷能力和農產品競爭力,從而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
(1)應該著力培養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可以和原有流通主體實現資源互補,提高流通效率。
(2)可以引導農民組成專業合作組織,提高生產、銷售的組織化程度,組織農戶共同開拓市場。這樣有利於農戶之間形成利益共同體,統一技術服務、生產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並增強抗風險能力和營銷能力。
(3)應建立專業協會等輔助商,通過為農戶提供物資供應、加工、貯藏、產品運銷及輔助信息等服務,增強其參與市場活動的地位和能力,提高其營銷能力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2.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與工業品營銷相比,批發市場在農產品營銷中具有更為重要的地位,它是農產品流通渠道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中介。其原因在於,現階段我國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具有「小規模、大群體」的特點。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參與的個體組織眾多,但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這就需要藉助批發市場把農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聯結起來,達到廣泛、快速、有效分銷的目的。
(1)市場運作應該向企業化方向發展。今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投資建設、管理均應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規范要求進行,使產權明晰,管理科學。
(2)要完善市場設施,豐富服務功能。發達國家規范化的現代批發市場大都具有各種綜合服務功能,如物資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布等。而我國批發市場的服務非常落後,要改變這種服務功能單一的局面,一方面要不斷完善配套功能,建立具有儲存、保鮮、質量檢測等功能的設施。另~方面要加強市場信息化建設。
3.建立農產品超市連鎖經營。長期以來,農貿市場一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中最為重要的銷售終端。這種傳統的零售終端存在諸多問題,如質量難以保證、經營不規范等問題。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人們更加註重農副產品的消費安全和購買便利。特別是農產品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農產品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對農產品質量、分級、包裝、運輸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積極推進農產品的超市經營和連鎖經營,以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的超市、連鎖店取代傳統的農貿市場。
超市和連鎖店相比傳統農貿市場有以下優點:
①作為零售企業的農產品超市尤其是大型超市,他們直接與消費者接觸,有專業的營銷人員,能直接了解消費者需求的變動。因此可以對農業生產起引導作用。同時,進入超市的農產品要符合國家的一些標准,這樣也有利於對農產品質量的全面監控。另外超市可以將農產品按不同的等級分類定價,不僅滿足了顧客多樣化需求,也促進了農產品深加工和農產品包裝業的發展。
②大型連鎖超市對商品具有大量采購、均衡供應、常年銷售的顯著特點。農產品超市的發展壯大必將使更多分散的農民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組織起來,使得農產品生產中各種生產要素能夠合理調整,組織化程度也將大大提高。
③超市可以為顧客提供其他農產品營銷渠道無法比擬的購物環境。超市的農產品會比其他渠道的農產品更注重品質,超市舒適的購物環境和統一的定價也可以讓顧客避免在傳統的農貿市場忍受「臟、亂、差」和「亂要價、哄抬價」,超市還可以實現~站式購全。
4.推進農產品交易方式的創新。在我國農產品交易中佔主導地位的現貨交易方式,存在著價格信息不公開等缺陷,積極探索新的交易方式,提高交易效率已經勢在必行。拍賣交易是國際上規范的批發市場普遍運用的交易方式。由於拍賣交易採取強制拍賣的做法,即絕大多數農產品都要進入拍賣市場,不允許場外交易。並且,交易的主體在進入市場時要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這些規定的實施可減少傳統現貨交易中的「暗箱」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欺詐行為,使交易更公正合理,有效保證了交易雙方的利益。新型的網上電子商務貿易為傳統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與傳統農業貿易相比,農產品網路營銷具有交易虛擬化、成本低、效率高、透明化等特點。利用電子商務進行農產品營銷,能有效避免傳統農產品營銷渠道的諸多缺陷,有效解決時空上的矛盾,充分發揮營銷渠道的地點和時間效用,克服農產品易腐、儲藏周期短、損耗大等自身特點所引起的流通問題。同時,由於信息獲取成本較低,也有利於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化解交易風險。
5.建立和完善農產品物流配套系統。針對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鏈條長、流通效率低的狀況,應逐步建立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系統,提高營銷渠道效率。把傳統的物流途徑即商品必須經由製造、批發、倉儲、銷售等諸多環節的多層次復雜流程到達消費者手中,簡化為由生產者經配送中心到達零售終端。
如何完善物流配套體系:一是通過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建立一個以批發市場為樞紐,以具備一定組織化程度的農產品經營者為主體,以規范化的集貿市場和超市為末端的較為現代化的農產品流通渠道體系;二是大力發展以物流配送為樞紐,以連鎖公司為經營主體,以超市為末端的現代化農產品流通體系,並取代批發市場體系。
發展農產品物流配送系統是一種必然趨勢。但鑒於農產品的特殊性,在建設農產品物流配送系統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其庫存管理、運輸、確定配送半徑、綠色物流等問題,只有妥善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使農產品流通渠道更為暢通。
6.品牌提升策略。農產品實施品牌策略是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惟一選擇和出路。實施農產品品牌營銷策略,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積極參與農副產品國際市場競爭的必然要求。農產品品牌營銷要從品牌的定位入手,通過塑造品牌形象和品牌個性,實現差異化的品牌競爭優勢,通過品牌的傳播與維護,建立品牌認同與消費者忠誠,在適當時機利用成功的品牌進行延伸與擴展,使品牌價值不斷增值。在品牌的建設中應注意以下策略的應用。
(1)著眼重點區域市場、打造樣板市場、實施精細化營銷。針對我國的農產品行業特點,我們建議著眼重點區域市場、打造樣板市場、實施精細化營銷。可以通過對消費人群的調查定位,針對競爭品牌制定有效的競爭策略,明確產品的賣點和品牌個性,並通過對產品線的梳理,綜合運用廣告、包裝、活動推廣等手段,為產品樹立起一個富有個性的品牌形象。同時,精細化營銷更明晰了行業標准、發展規劃、品牌階段目標等涉及長遠發展的問題。這樣,品牌營銷的點就串聯成了巨大的市場推廣線。
(2)農產品品牌營銷要把握「差異化」的產品策略。在營銷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獨特銷售主題」的理論,這個理論最核心的內容就是尋找到與競爭對手有差異化的獨特賣點。
(3)農產品品牌營銷的策略要有創新性。農產品品牌營銷的策略要有創新性,是指營銷策略不必拘泥於傳統的模式,可以結合市場的狀況,充分挖掘產品的特性,提出有創見的營銷策略。消費者購買商品有著求名的動機,因此要適應消費者求名動機的心理,不斷地提升品牌。所謂品牌提升策略,就是改善和提高影響品牌的各項要素,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策略。提升品牌,既要求量,更要求質,求量即不斷地擴大知名度;求質即不斷地提高美譽度。提升品牌的途徑,靠的是產品內在的質量和功效,讓消費者用口碑傳播品牌。
Ⅳ 農業產業化營銷策劃書經典篇
農產品滯銷問題幾乎每年都存在,包括央視在內的各大主流媒體也都相繼做出報道,商務部及地方商務部門也組織人財物力著力解決,甚至一些熱心人士也參與到其中,但始終是治標不治本,農產品滯銷仍然年復一年、一輪接著一輪地出現。做為事件的兩端,一方關繫到農民的收入和種植積極性,另一方是城市消費者,有人形容其為蹺蹺板,一端高另一端就低。任立軍並不這樣認為,他指出,事實上往往是農產品滯銷傷農,做為另一端的終端消費者也並未得到任何實惠,導致農民說“菜賤”城市居民說“菜貴”的現象出現。
2013年,進入六月以來,關於農產品滯銷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上海閔行的西紅柿、河南中牟的大蒜、海南的荔枝、陝西三原的水蜜桃、浙江寧海的白枇杷……都因各種原因銷路不暢、價格跳水,菜農果農為此愁眉不展,甚至損失慘重。希望農業產業化營銷策劃公司重點關注農產品滯銷問題,不主張治標,而是著力拿出治本的長期方案,真正為農民分憂解難,承擔社會責任。
農產品滯銷帶來對整個產業鏈的傷害
很多地方政府認為,農產品滯銷問題只是關乎農民的收入問題,雖然不同程度地投入關注,並試圖幫助解決問題,但並未納入到相關政府部門的長期工作規劃當中,這也是導致“菜賤傷農”、“果賤傷農”現象連年上演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基本上還停留在農戶生產階段,農產品滯銷往往只是對農民的傷害的認識還比較普遍,地方政府適當做些補貼或者補救措施便可以使事件過去。
顯然,這只是現象的表面,更深層次的思考,農產品滯銷將會對於整個農業產業鏈條帶來傷害,於是就出現了整個以農業產品為基礎的產業鏈嚴重不穩定,價格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對於參與到農業產品生產、儲藏、物流、深加工、銷售終端等的單位和企業都帶來劇烈波動,不但農民把不到農業產品的脈博,就連終日在產業鏈上運營的商業老手們也摸不到門兒。
農業產品價格波動大,一方面,影響到農業產品經銷商的經營思路和經營模式,直到影響到農業產品消費者城市居民的消費預期,這是純商業農業產業鏈條;另一方面,影響到農業產品燃爛悄倉儲、加工、深加工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最終通過市場營銷運營,直接影響到城市居民消費者的消費預期。這裡面有對CPI的影響、有對農民收入的影響、有對倉儲物流企業的影響、有對經銷商的影響、有對農業產業化加工企業的影響、有對終端零售商的影響、有對終端消費者的影響,等等,所帶來的傷害是連鎖性的,像多米諾骨牌。任立軍指出,“農業產業鏈,傷害容易,療傷難啊!”
農產品頻繁滯銷的根源何在?
曾有業內專家撰文稱農業產品頻繁滯銷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暢、流通環節不規范,甚至在央視的報道當中,把油價上漲、過路過橋費、交警亂罰款也都列入了農業產品滯銷的原因當中。其實,這僅僅是表面現象而已,更深皮渣層次的根源需要挖掘出來,才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我們先做一類比,飲料、食用油、休閑食品等有無滯銷?當然有。那麼為什麼沒有形成公眾關注的事件?為什麼不會對相關企業形成傷筋動骨的影響?原因很簡單,這些企業是根據消費需求來做定位制定相應的市場營銷方案,他們通過完善科學規范的市場營銷體系來掌控著市場營銷活動,因此,不會存在飲料的市場營銷競爭加劇而“飲料賤傷企”的問題。任立軍指出,農業產品生產的無組織不看需求、農業產品行銷的無系統缺乏市場控制、農業產品無品牌沒有形象等是農業產品滯銷的根源所在,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農民和農業產業化企業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對自己產品的市場營銷方案具有掌控力。
我們再做一個類比,以某飲料企業為例,它首先對於市場需求進行研究,於是為了滿足消費需求,決定生產什麼、成本是多少、價格是多少、贏利空間有多大等等,接下來組織生產,然後建立市場營銷系統,建立市場營銷渠道體系,通過中間商進入到零售終端進行銷售,多數企業零售價格都已經規定下來。可見,整個企業運營過程,是被企業完全掌控的,可是農業產品有嗎?只有種什麼有自主權,接下來制定什麼樣的歷睜價格、通過什麼樣的渠道來銷售等幾乎都是完全失控的狀態。難怪農產品“豐收了賣出去、減產了價格上不來”的怪象頻出。
破解農產品滯銷現象路在何方?
一、農民或者農民組織成為農產品的主導者
農民掌控產業鏈擁有話語權,或者某農業產業化企業代表農民掌控產業鏈擁有話語權,是破解農業產品滯銷的戰略性思路。用黨的十八大的農業戰略用語,就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其實,很多人都有一種誤解,就是認為農業現代化是要應用高科技手段進行農業科學種植生產,不可否認,這是農業現代化的一部分,另外,更加重要部分就是農業產品在整個產業鏈上運營的現代化,這更重要,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重中之重。試想,別說引進高科技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工藝,就是如今的狀態下,農業產品都滯銷,不解決滯銷問題,何談農業的現代化生產?
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假設有組織或者企業代表農民來做農業產品的運營,那會是什麼情形?市場需求什麼,農民就生產什麼;根據市場競爭情況,建立系統可控的價格體系;建立完善的營銷渠道體系,中間商、零售商都要接受並執行組織或者企業的營銷政策;組織或者企業通過科學運營合理控製成本支出,不但農民利益得到保證,城市居民消費者的利益也得到保障。
二、“仿工業化模式”農民掌控產業鏈條
通過多年來農業產業化營銷策劃的實踐性探索,提出了農業產品運營的“仿工業化模式”,是指將分散種植的農業生產納入到類似於工業化企業的運營模式上來,從而通過有效的組織化或者企業化運營管理,來實現農業產品運營的現代化。這一模式由農業產品行銷產業鏈和農業產品加工產業鏈兩個部分組成,前者通過生產、行銷運營直達消費者,後者通過(農業產品)生產、加工或者深加工、行銷運營到達消費者,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確保農業產品的滯銷問題得到解決,同時,也可以保障農民、組織或者企業、中間商和消費者的利益得以有效實現。
三、“仿工業化模式”重在資源整合
說來容易,做起來難。“仿工業化模式”如何能夠組織起來呢?關鍵在於政府相關部門主導下的區域資源的整合,這裡面首先是由政府相關部門來主導,以保障整合過程中的公平公正性,其次是要確保農民的權益得以保證,再次是要把金融、政策、農業產業化企業等納入進來。
我們談到的是資源的整合,並不是層層“扒皮式”的合作,無論是政府、願意參與進來的企業,還是農民自行成立的組織或者公司,都是以實現農民利益及合作方利益最大化為基礎。在這里,我們有一個經驗,就是由基層政府牽頭成立以農民為股東的有限責任公司,將生產承包給農民,市場營銷等事務實施企業化運營。任立軍指出,中國最具創業基礎的地方並不在城市而是農村,原因很簡單,現代物流體系已經使城市裡面的市場不能稱其為優勢,而農村具備資金支持、政府支持、土地資源優勢、農業產品資源優勢和人力資源優勢,如果再能夠引進先進的企業運營理念和市場營銷觀念,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實現起來並不難。一句話,就是農民要摒棄家庭和農戶的經營思路,揀拾起企業化經營的思路,農民要願意辦公司、喜歡辦公司、會辦公司,中國農村和農業現代化的中國夢才能夠實現。
咨詢策劃公司請下鄉
正是因為我們對於農業產品滯銷問題所引發的系列思考,我們更加覺得中國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民建立公司,把過去不可控的農業生產經營納入到公司化運營的模式當中來。當然,在這里,我們也倡議農業產業化營銷策劃機構能夠“上山下鄉”,把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思路帶給農民和農村。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可期。
我精心推薦
Ⅵ 農產品銷售策劃書範文三篇
農產品銷售策劃書範文三篇時間稍縱即逝,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我們的工作將會有更高的難度,更高的工作目標,做好策劃,才能輕裝上陣,在今後奮勇爭先。你知道寫策劃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農產品銷售策劃書,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作為農業企業來說,我們的眼光一定要放長遠,在消費者心目中,種植一畝田,讓他們開花結果,他們豐收之際即是你成功之時。
農產品市場營銷就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慾望而實現農產品潛在交換的活動過程。農產品營銷是農產品生產者與經營者個人與群體,在農產品從農戶到消費者流程中,實現個人和社會需求目標的各種產品創造和產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動。農產品營銷活動貫穿於農產品生產和流通、交易的全過程。
一、農產品營銷背景
我國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在經歷了幾十年高速增長和規模擴張後,正逐步實現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流通規模上台階,商品檔次日益提升,市場運行質量日趨看好。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人們對於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由於企業產品定位以及由定位所採取的營銷策略的失當導致該產品在行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存在市場佔有率芹盯笑下則螞降、品牌知名度不高等問題
二、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現狀
1.農產品市場建設發展迅速。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不斷發展,類別多,農產品市場,數目基本穩定,交易額穩步上升。
2.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基本形成了以城鄉集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為主導的農產品營銷渠道體系,構築了貫通全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大動脈。
3.農產品營銷中介發展活躍,各種農產品購銷主體:個體戶、專業戶、聯合體不斷發展壯大。依託這些活躍在城鄉各地的農產品營銷中介組織,使得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和大市場實現了對接,有效地緩解了農產品賣難的問題。-1-
三、對產品市場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1,從宏觀環境來看(pest)
政策(p):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發展,對農業科技投入較大,對一些農業項目提供許多優惠的政策。
經濟(e):近年來,國家和盤縣地區的經濟快速平穩的增長,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來越多,高端農產品的市場也越來越廣闊。
社會(s):市場的認可規模大,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高度關注的問題。技術(t):一些農業院校和科研機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2,消費者分析
1,消費者消費的總體態勢:影響農產品的因素主要有傳統習慣、個人偏好、收入、營養知識和產品品質以及銷售服務等。
2,現在消費者分析:就當前我國農產品市場而言,國外品牌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由於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消費者選擇日益增多,單一的市場將面臨分割
3,尋求需求
⑴加大宣傳力度,保持人們固有的飲食習慣。打造消費者信得過的品牌。⑵廠家應改變銷售手段,改善銷售渠道,轉變經營觀念。
⑶開發潛在消費群體和場所。
3,品牌定位
眾所周知,品牌決定了一個產品的延伸度,因此我們要認識和定位我司品牌,做到知己知彼,准確定位,,它在帶給消費者物質享受的同時,還帶給消費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品牌的這種非凡功能構成了品牌農產品所特有的市場競爭力。
1、品牌文化的深度:做農業產業化龍嫌含頭企業,創農產品精品品牌。
2、產品包裝元素:無公害、安全食品,力求高檔次包裝,突出產品高檔定位。
3、產品線的設置:主打高檔農產品禮品,兼顧中檔產品的研發引進和市場推廣。
4、營銷策略的差異化:側重團購渠道的開發,利用電視媒體節目為載體提供我司產品進行贊助宣傳公司形象,從而吸引目標消費群體對我司的認知度,同時大力發揮網路營銷的作用。
四、營銷戰略(4ps戰略)
1.產品策略
1,產品定位:,考慮到產品的成本,同時為了突出產品的質量,我們可以從一開始向消費者推廣時實行相對合理的中高價策略。
2,包裝設計:根據不同消費人群的特點進行不同的包裝設計。還有以動感、新潮和活力的包裝來主打青少年市場,對兒童市場可以以一種可愛的包裝進入。
3,在品牌策略上主要推行單一品牌多元產品的品牌策略
2.價格戰略
1)設計分級價格銷售。根據產品的不同子產品的營養價值的不同,設定不同的價格,以滿足處於不同消費水平的消費群體;
2)拉大批零差價,調動批發商、中間商積極性;給予適當數量折扣,鼓勵多購。
3渠道策略
農產品營銷渠道的選擇策略,不僅要求保證產品及時到達目標市場,而且要求選擇的銷售渠道銷售效率高,銷售費用少,能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⒈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價值鏈有待延伸,走垂直一體化道路。一方面有助於尋找到新的利潤點,開拓發展空間,快速做大做強。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減少渠道環節,穩定並降低市場價格,有助於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對於保護生產者利益和消費者福利也有著積極意義。
2.改造升級原有的渠道組織,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對當前農產品流通的主要載體——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批發市場在交易方式、治理模式、服務功能等方面要進行完善和發展,提高流通效率,擴大流通半徑,使之滿足地區間農產品大規模流通的需要。
3.加強對渠道體系的梳理和調整,提高渠道績效。政府相關部門採取各種措施對包括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加工、消費等各個環節在內的整體渠道鏈條進行梳理再造,消除農產品流通不暢的瓶頸制約,使得各個環節都能夠暢順高效運轉,提高其整體運營效率。
4.發展國際化營銷渠道,把國內的產品銷售出去,解決國內農產品賣難現象,。同時採取網上銷售、遠程運輸等現代營銷手段,激活流通,拓展市場。
4.廣告戰略
充分利用各種廣告傳媒,比如電視、報紙、廣告牌、網路等。在電視廣告上,以情景劇與著名欄目贊助的形式做形象和產品推廣廣告;在網路方面,可以在網頁上插入銷售廣告;在報紙刊登代理廣告;在車站的站牌上張貼信友核桃乳的海報等。
此外,除了傳統的促銷方式,我們還可以採取新形式,比如適當進行公益營銷,以不同功效的產品幫助不同需要的人群,支助養老院和孤兒院以突出產品的養生和益腦功能;參加地方食品文化節,促進產品的推廣銷售;同時還可以在校園內贊助活動,舉辦信友核桃乳杯營銷大賽,擴大產品的銷路和銷量等。
農產品促銷有廣告推廣、人員推銷、關系營銷、營業推廣四種形式。在進行農產品營銷的時候要把促銷策略靈活運用,與顧客建立長期關系,培養一批忠誠的顧客群
五,農產品營銷的新產品開發策略
新產品開發過程一般包括新產品構想的形成、新產品構想的篩選、概念產品的形成與檢驗、經營分析、制出樣品、市場試銷、正式生產投放市場。
新產品開發是從營銷觀念出發所採取的行動,因此首先必須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試銷對路的產品。沒有市場的產品,對企業而言再新也沒有意義。消費者對奇形異彩農產品需求,使一個產品多種式樣,成了新的消費動向,因此,新產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變化。
六,農產品綠色化策略
農產品綠色化營銷策略是隨著嚴重的環境問題而產生的。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為實現經濟利益、消費者需求和環境利益的統一,市場主體通過製造和發現市場機遇,採取相應的市場營銷方式以滿足市場需求的一種治理過程目前,各國民眾日益重視食品安全,環保意識迅速增強,回歸大自然、消費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已成為人類的共同嚮往。
綠色農產品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改善生存環境。當今世界,人們對綠色農產品越來越青睞。世紀之初,我國己全面啟動“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倡導綠色消費”的“三綠工程”。
我們要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奏響綠色主旋律,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畜和蛋品。我們要把握機遇,發展農產品的綠色營銷。
一、計劃概要
1、年度銷售目標600萬元
2、經銷商網點50個
3、公司在自控產品市場有一定知名度
二、營銷狀況
空調自控產品屬於中央空調等行業配套產品,受上游產品消費市場牽制,但需求總量還是比較可觀。隨著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產品更新換代時期的到來帶動了市場的持續增長幅度,從而帶動了整體市場容量的擴張。地處中國的中部,空調自控產品需求量比較大:
1、夏秋炎熱,春冬寒冷;2、近兩年湖南房地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中高檔商居樓、別墅群的興建;3、納入西部開發、將增加各種基礎工程的建設;4、x的融城;5、x等大量興建工業園和開發區;6、人們對自身生活要求的提高;綜上所述,空調自控產品特別是高檔空調自控產品在湖南的發展潛力很大。
營銷方式總體來說,空調自控產品銷售的方式不外三種:工程招標、房產團購和私人項目。工程招標渠道占據的份額很大,但是房產團購和私人項目兩種渠道發展迅速,已經呈現出多元發展局面。
從各企業的銷售渠道來看,大部分公司採用辦事處加經銷商的模式,國內空調自控產品企業20年都加大力度進行全國營銷網路的部署和傳統渠道的鞏固,加強與設計院以及管理部門的公關合作。對於進入時間相對較晚的空調自控產品企業來說,由於市場積累時間相對較短,而又急於快速打開市場,因此基本上都採用了辦事處加經銷制的渠道模式。為了快速對市場進行反應,凡進入湖南市場的自控產品在湖南都有庫存。
空調自控產品市場容量比較大而且還有很大的潛力,發展趨勢普遍看好,因此對還未進入市場的品牌存在很大的市場機會,只要採用比較得當的市場策略,就可以擠進湖南市場。目前正一在空調自控產品市場上基礎比較薄弱,團隊還比較年輕,品牌影響力還需要鞏固與拓展。在銷售過程中必須要非常清楚我公司的優勢,並加以發揮使之達到極致;並要找出我公司的弱項並及時提出,加以克服實現的價值;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將服務意識滲透到與客戶交流的每個環節中,注重售前售中售後回訪等各項服務。
三、營銷目標
1.空調自控產品應以長遠發展為目的,力求紮根湖南。20年以建立完善的銷售網路和樣板工程為主,銷售目標為600萬元。
2.擠身一流的空調自控產品供應商;成為快速成長的成功品牌。
3.以空調自控產品帶動整個空調產品的銷售和發展。
4.市場銷售近期目標:在很短的時間內使營銷業績快速成長,到年底使自身產品成為行業內知名品牌,取代省內同水平產品的一部分市場。
5.致力於發展分銷市場,到20年底發展到50家分銷業務合作夥伴。
6.無論精神,體力都要全力投入工作,使工作有高效率、高收益、高薪資發展。
四、營銷策略
如果空調自控產品要快速增長,且還要取得競爭優勢,的選擇必然是目標集中的總體競爭戰略。隨著湖南經濟的不斷快速發展、城市化規模的不斷擴大,空調自控產品市場的消費潛力很大,目標集中戰略對我們來說是明智的競爭策略選擇。圍繞目標集中總體競爭戰略我們可以採取的具體戰術策略包括:市場集中策略、產品帶集中策略、經銷商集中策略以及其他為目標集中而配套的策略四個方面。
為此,我們需要將市場劃分為以下四種:
戰略核心型市場____
重點發展型市場____
培育型市場____
等待開發型市場____
總的營銷策略:全員營銷與採用直銷和渠道營銷相給合的營銷策略
1、目標市場:
遍地開花,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同時突破,重點發展行業樣板工程,大力發展重點區域和重點代理商,迅速促進產品的銷量及銷售額的提高。
2、產品策略:
用整體的解決方案帶動整體的銷售:要求我們的產品能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並有成功的案例,由此帶動全線產品的銷售。大小互動:以空調自控產品的銷售帶動閥門及其他產品的銷售,以閥門及其他產品的項目促進空調自控產品的銷售。
3、價格策略:
高品質,高價格,高利潤空間為原則;制訂較現實的價格表:價格表分為兩層,媒體公開報價,市場銷售的最底價。制訂較高的月返點和季返點政策,以控制營銷體系。嚴格控制價格體系,確保一級分銷商,二級分銷商,項目工程商,最終用戶之間的價格距離級利潤空間。為了適應市場,價格政策又要有一定的能活性。
4、渠道策略:
(1)分銷合作夥伴分為二類:一是分銷客戶,是我們的重點合作夥伴。二是工程商客戶,是我們的基礎客戶。
(2)渠道的建立模式:
A.採取逐步深入的方式,先草簽協議,再做銷售預測表,然後正式簽定協議,訂購第一批貨。如不進貨則不能簽定代理協議;
B.採取尋找重要客戶的辦法,通過談判將貨壓到分銷商手中,然後我們的銷售和市場支持跟上;
C.在代理之間挑取競爭心態,在談判中因有當地的一個潛在客戶而使我們掌握主動和高姿態。不能以低姿態進入市場;
D.草簽協議後,在我們的廣告中就可以出現草簽代理商的名字,挑取了分銷商和原廠商的矛盾,我們乘機進入市場;
E.在當地的區域市場上,隨時保證有一個當地的可以成為一級代理的二級代理,以對一級代理成為威脅和起到促進作用。
(3)市場上有推,拉的力量。要快速的增長,就要採用推動力量。拉需要長時間的培養。為此,我們將主要精力放在開拓渠道分銷上,另外,負責大客戶的人員和工程商的人員主攻行業市場和工程市場,力爭在三個月內完成4~5項樣板工程,給內部人員和分銷商樹立信心。到年底為止,完成自己的營銷定額。
5、人員策略:
營銷團隊的基本理念:A.開放心胸;B.戰勝自我;C.專業精神;
(1)業務團隊的垂直聯系,保持高效溝通,才能作出快速反應。團隊建設扁平。
(2)內部人員的報告制度和銷售獎勵制度
(3)以專業的精神來銷售產品。價值=價格+技術支持+服務+品牌。實際銷售的是一個解決方案。
(4)編制銷售手冊;其中包括代理的游戲規則,技術支持,市場部的工作范圍和職能,所能解決的問題和提供的支持等說明。
五、營銷方案
1、公司應好好利用上海品牌,走品牌發展戰略
2、整合本地各種資源,建立完善的銷售網路
3、培養一批好客戶,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網
4、建設一支好的營銷團隊
5、選擇一套適合公司的市場運作模式
6、抓住公司產品的特點,尋找公司的賣點
7、公司在宜採用直銷和經銷相結合的市場運作模式;直銷做樣板工程並帶動經銷網路的發展,經銷做銷量並作為公司利潤增長點
8、直銷採用人員推廣和部分媒體宣傳相結合的方式拓展市場,針對空調自控產品,我們可以採用小區推廣法和重點工程機項目樣板工程說服法
9、為了盡快進入市場和有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應以為中心,向省內各大城市進軍,其中以為核心,以地市為利潤增長點
10、的渠道宜採用扁平化模式並作好渠道建設和管理,在渠道建設方面可以不設省級總經銷商,而是以地市為基本單位劃分,每個地級市設二個一級經銷商,並把營銷觸角一直延伸到具有市場價值的縣級市場,改變目前其他空調自控產品品牌在地級市場長期以來的游擊戰方式,採用陣地戰,建立與經銷商長期利益關系的品牌化運作模式,對每個地區市場都精耕細作,穩扎穩打。
中秋佳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月餅作為中秋節的一種飲食文化已經深入人心,中秋節吃月餅也是家喻戶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中秋節已經成為老百姓傳遞親情、友情、恩情,各商家傳遞商情的有效工具。月餅就成了饋贈親朋好友的禮物,也成了聯絡感情的橋梁。值此佳節來臨之際,巧借中秋之東風,掀起今秋的月餅銷售高潮,以求更好地實現今年月餅銷售的計劃。具體策劃如下:
一、市場環境分析:
1、市場需求量:
據今年中國商業聯合會9月14日在京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今年月餅銷售價格平均漲幅在10%左右。其中,銷售價格在200元/盒以下的中、低檔月餅佔主流,約占總體月餅市場的八成多。報告顯示,今年我國月餅市場總體運行平穩,買方特點仍然突出,預計月餅產量在25萬噸左右,銷售額140億元左右,市場總體需求量增幅不大。
2、影響和制約因素
第一,生產成本增加:今年以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月餅生產相關原輔料普遍上漲導致成本比往年增加。
第二,品牌競爭激烈:由中國月餅網可知目前比較有名的月餅品牌有克莉絲汀、哈根達斯、元祖、可頌坊、馬哥孛羅、杏花樓、香特莉、宜芝多、麵包新語、85度C月餅、星巴克、DQ冰淇淋、新雅、來伊份、功德林、德芙、新僑、香港榮華、紅寶石、五芳齋及一些地方品牌等等。
第三,銷售形式多元化:包括跨區域銷售、大型商廈超市銷售、餐飲與酒店銷售、代理商銷售、電子商務及速遞銷售、團購等。第四,宏觀政策嚴格:這幾年以及近期一些食品安全事故頻發,國家相關部門對月餅的生產和包裝作出了一些嚴格的規定。
二、產品分析:
1、月餅是一個季節性很強的產品,其售賣期不超過一個月,真正的銷售高峰期也就是在中秋節前十天左右。
2、月餅的用途一般有這幾個方面,消費者自己食用、送禮、企事業單位作為福利發放。
3、產品的品牌和分類眾多,可謂是三六九等。
三、消費者分析:
由於受中秋節吃月餅這個傳統文化的影響,月餅幾乎是一個老少皆宜,沒有年齡、收入、身份、地位、地區限制的商品。但是不同的消費者的購買目的和購買不同,因此要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制定不同的銷售策略。
四、價格策略:
月餅定價必須根據不同購買目的以及不同收入層次的消費者來差別定價。我們可以將產品分為不同的級別,如高檔,主要針對是高消費人群或者是送禮一族的;中檔,主要是針對中等消費人群;低檔,主要是一般消費群體和廣大普通消費者,這一部分群體基本是自己食用。
五、銷售渠道:
一般商品分為批發和零售。月餅也不例外,對於批發,堅持每一個同一級別的城市只設一位批發商或這是代理商。零售主要是各大城市的專賣店商場超市等。
六、目前月餅市場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由於一些商家的惡意炒作,市場上屢屢出現天價月餅;由於由於送禮之風盛行,商家抓住消費者的這一心理,在月餅的包裝上大做文章。月餅的華麗極具藝術風格的包裝備受送禮一族的青睞,對於這類人來說月餅應經完全失去了它本來的文化內涵和寄託思念之情的性質;對於一般普通大眾來說只能“望月興嘆”適合於他們購買的月餅產品質量得不到很好地保障,很多消費者怨聲載道。
七、解決問題的辦法:
極力渲染傳統文化,使月餅銷售與企業文化相互融合。
1、返璞歸真,重新塑造月餅寄託相思、思念之情的文化形象。
2、緊扣環保主體,引導綠色消費用最經濟的包裝追求的`效果讓利於消費者。
3、個性化(主要是指網路銷售平台)、層次化銷售
4、嚴格執行國家相關單位對月餅的安全規定。
八、風險控制與成本預算:
1、針對市場分析和策劃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以及在實際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進行修正,盡量使風險降到最低。
2、財務部門做好成本預算,包括廣告、策劃、公關、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成本核算。
Ⅶ 農產品營銷策略制定調研內容怎麼寫
農產品營銷策略制定調研內容可以包老搜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市場需求調研:了解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包括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偏好、價格敏感度、購買渠道等。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進行。
2. 競爭對手分析: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特點、價格、銷售渠道、品牌侍慶歷形象等,以及對農產品市場的影響。可以通過市場調查、網路搜索等方式進行。
3. 農產品特點分析:了解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品種特點、生產成本等,以及如何突出其特點,提高產品附加值。可以通過實地考察、專家訪談等方式進行。
4. 市場營銷策略分析:了解目標市場的營銷策略,包括廣告宣傳、促銷活動、渠道拓展等。可以通過市場調查、競品分析等方式進行。
5. 政策法規分析:了解國家和地方政策法規對農產品營銷的影響,包括質量標准、認證要求、補貼政策等。可以通過政策文件、咨詢機構等方式進行。
以上是農產品營銷策略制定調研內差敏容的一些方面,具體調研內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Ⅷ 如何進行種子及農產品營銷預測和制定營銷策略
3 基於7PS營銷理論的鄭州市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
研究者根據走訪的三個具有特色農產品產地的五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獲得的訪談和對比記錄,重點對新鄭大棗和中牟草莓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農產品進行調研分析,對兩地特色農產品傳統營銷方法與先進的7PS營銷理論進行了分析研究。
3.1特色農產品新鄭大棗的成功營銷經驗
依託品牌效應,新鄭大棗的平均價格比外地棗的平均價要高30%—40%,並已初步形成全國棗產品集散地,年出口量高達600萬公斤。新鄭為宣傳中華棗鄉推出一項集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知識性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活動—「中華棗鄉風情游」,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處返璞歸真的旅遊場所。
新鄭大棗的成功展示了河南乃至中國特色特色農產品營銷的成功,由特色產品帶動工業經濟、拉動旅遊,形成以大棗為中心的產業鏈,不僅僅增加農民收入,更帶動了新鄭市的國民生產總值。
3.2 特色農產品中牟草莓的營銷現狀
中牟縣姚家鄉西春崗村草莓種植面積已成規模,但仍處於農產品加工的初級階段,當地加工企業缺乏,仍處於再生產、再加工、再包裝的初級階段,只是將草莓按質量優劣、個頭大小分開,紙箱分裝銷往全國各地市場。
研究者在中牟縣姚家鄉西春崗村春峰果蔬專業合作社與李峰的交談中了解到,當地草莓的種植技術已經成熟,然而以後草莓要怎麼發展,成為了一個問題,當地食品加工企業缺乏,目前僅處於自己包裝階段,品牌知名度遠遠不如新鄭大棗,農民從草莓中獲得微薄的利潤,作為省人大代表的李峰當前從各種渠道來宣傳當地產品,致力於對草莓的包裝加工,通過各種方法增加草莓附加值。
草莓未來的發展道路必須向商品化轉變,樹立自己的品牌,吸引各地加工企業,形成以草莓為中心的工業園區,走品牌化營銷。
3.3 鄭州特色農產品營銷的的7PS理論分析
1981年布姆斯(Booms)和比特納(Bitner)建議在傳統市場營銷理論4PS的基礎上增加三個「服務性的P」,即人( People )、過程( Process)、物質環境(Physical Evidence)。 在原有的基礎上形成產品(Proct)、價格(Price)、促銷(Promotion)、分銷(Place)、人(People)、過程(Process)、物質環境(Physical evidence)的7PS營銷理論。
市場營銷的7PS理論作為服務營銷理論被廣泛應用於餐飲、航空公司、保險公司、私人機構(如醫療、教育、博物館)等行業,7PS在是宏觀的4P層面增加了周圍元素,更注重營銷的細節,顧客及產品及購買過程的要求,與4P相比,7PS更側重於對企業的研究。基於新鄭、中牟兩地特色農產品策略的分析,研究者選用了7PS策略,詳細揭示各個要素對特色農產品營銷的重要性,並為河南特色農產品營銷提供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3.3.1 產品(Proct)
產品主要包括產品的實體、服務、品牌、包裝。它是企業提供給目標市場的貨物、服務的集合, 包括產品的效用、質量、外觀、式樣、品牌、包裝和規格等因素。
特色農產品本身就可以以其自有的性能滿足消費者生理需求,但是如果現代特色農產品不能很好的滿足消費者對高質量、精神和心理需求的需求,那麼這種產品將得不到長遠的發展。通過對中牟春峰草莓合作社和新鄭大棗合作社的調研,本研究從特色農產品的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鄭州市特色農產品在營銷中的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鄭州市特色農產品生產規模巨大,擁有大面積的生產基地,無公害的產業園。而且新鄭地區的棗類加工企業眾多,形成以紅棗成品加工為中心的工業園。中牟姚家鄉的草莓產區在隨著國際食品安全問題的凸顯,草莓村農民對自己生產的產品安全質量要求更高,草莓基地按照無公害綠色食品標准進行生產。
劣勢:鄭州多數特色農產品的商品品牌化程度低,知名度較低,僅新鄭大棗商品化品牌化發展比較完善。伴隨著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結構趨向高級化,消費者現代消費需求促進特色農產品走商品化營銷道路,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不再簡單的追求數量,而是轉向高質量的農產品,對農產品的安全、服務越來越關注,注重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滿足,農產品向農商品品牌化的轉變滿足了他們對產品差異性和內在品質的心理需求。
第二,特色農產品再生產、再加工、再包裝,實施產品組合戰略。
新鄭棗區形成了以大棗為主生產加工企業280餘家,大棗品種80多個,形成以大棗為中心的紅棗精、棗酒王、好想你棗片等產品組合,滿足 各種需求的銷售商
中牟姚家鄉草莓種植自2005年以來不斷擴大規模,產量也不斷攀升,但至今仍無知名企業投資姚家鄉草莓的加工,草莓的再生產、再加工、再包裝局限於初級階段,只是將草莓的質量優劣分開,用紙箱封裝起來銷往各地的商場和農村市場。據負責人李峰講解,中牟草莓的商品化道路需政府和企業的幫助,將農產品轉變為農商品,然後賣出自己的品牌。
第三,產品建立品牌,轉變觀念,實施特色農產品品牌營銷。
品牌效應,不僅使新鄭大棗的平均價格比外地棗的平均價高,還為帶動了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大棗帶動了新鄭的旅遊業、餐飲業。「中華棗鄉風情游」是新鄭推出的一項集觀賞性、娛樂性、參與性、知識性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活動,繼而又出現「農家樂」、「摘花生」、「黃帝觀棗台」、「萬畝紅棗園」等景區,為當地的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3.1.2 價格(Price)
傳統的差別定價方法是農產品主要的定價方法,特色農產品受季節的影響程度較大,無論是草莓、大棗、西瓜還是蔬菜,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季節價格不一樣。如何讓農民能以合適的價錢賣出農產品,是研究者考慮的重要問題。
根據市場營銷理論,列出常見的3個定價理論,首先是地區定價策略,各地區的消費水平不同,人們對產品的認知度也不同,因此不同的地區的定價也不同。在中牟草莓產區和中牟西瓜產區,農產品的價格變動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幫助農民根據不同的商家制定了不同的價格。比如春峰草莓專業合作社北京地區的特色草莓一個就10元,而鄭州地區只是7.9元/斤
其次是差別定價策略,一些受季節影響的特色農產品在市場上形成了固定的定價模式,大部分農民根據自己的經驗對自己的產品採用差別定價法。例如研究者調研的草莓,發現農民將不同品種的草莓分開銷售,將大小、質量不同的草莓分開,分別以不同的價格銷售。
最後是新產品定價策略,中牟姚家鄉今年引進了最新品種草莓—紅豐草莓和藍調庄園,分別以240/箱、480/箱的價格銷售,採用產品形式差別定價法,一不同的包裝形式賣出,反映了新舊產品的差異。
3.1.3 促銷(Promotion)
企業注重銷售行為的改變來刺激消費者,以短期的行為(如讓利,買一送一,營銷現場氣氛等等)促成消費的增長,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費者或導致提前消費來促進銷售的增長。
調研時間正值中牟草莓產區的淡季,旺季剛去不久。西瓜正值播種季節,課題組了解到,這些特色產品知名度較低,旺季促銷的主要方式是選擇電視廣告、口碑宣傳、折扣促銷。據春峰合作社分責任人李峰介紹,他們已開始嘗試網路宣傳和網路營銷。特色農產品的促銷方式正在嘗試各種不同的促銷方法,我們看到了特色農產品的美好前景。
3.1.4 分銷(Place)
特色農產品的銷售不再僅僅局限於傳統農村市場的單一銷售,開始藉助相應的中間商及渠道商將產品走向城市的大賣場和食品加工企業。
傳統銷售渠道,中牟草莓種植區,2005年以前幾乎全部的草莓靠當地的農民在本縣的各個地方銷售,規模小,銷量有限。農民特色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更好的幫組農民解決了產品銷售問題。
傳統銷售模式之外,研究者從調查的五個地區發現,每個專業合作組織或合作社都不同程度上幫組農民解決銷路問題,開始探索新的銷售渠道,特色農產品產區與商場或超市合作的供銷模式即「農商結合」、「農超結合」,逐漸變得普遍起來,農民通過合作社與外地商場、大型超市、各地方收購商合作,建立供銷關系,實現當前的供銷新模式。合作組織也使用各種方式去宣傳自己的產品,春峰草莓負責人李峰還告訴我們,他們開始使用電視、網路、微博等方式銷售農產品。科研組還從中牟縣農經科了解到,當前為擴大農產品產業規模,中牟縣開始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橫向聯合,讓同類農產品合作社強強聯合,增強市場競爭力。
在產品緊銷的情況下,讓自己的產品賣的放心、超值,實現本地產品本地加工,外地銷售,樹立品牌,建立加工企業+基地+農戶、商場或超市+供應商或加工企業+基地+農戶、超市+農業協會+基地+農戶的特色農業產業化,將是未來特色農業農產品發展的新道路。
3.1.5 人(People)
在營銷組合里,人扮演著傳遞與接受服務的角色。換言之,也就是公司的服務人員與顧客。在現代營銷實踐中,公司的服務人員極為關鍵,他們可以完全影響顧客對服務質量的認知與喜好。任何生產過程都離不開人的作用,所有的人都直接或間接地被捲入某種服務的生產、消費過程中,這是7P營銷組合很重要的一個觀點。農產品的生產、銷售主要涉及的人群特點更鮮明。
首先生產者,農民個人或家庭,他們的文化水品低,除了農產品的生產技術外,不懂什麼高深的文化知識,這就要求農村有具有一定能力、有遠見的帶頭人,幫助解決農產品營銷問題。再者是消費者,消費者擁有選擇消費品的權利,而且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不再簡單的追求數量,高質量的農產品,安全的產品,優質的服務對他們吸引力更大。最後是經銷商,選擇一個好的經銷商能幫助產品獲得一個好的形象,如果你選擇的經銷商是小商販,那你幾乎就讓產品與低檔畫上了等號,如果你的經銷商是大商場或大超市,消費者就會覺得你的產品上檔次,同樣的產品在不同的經銷商手中意義就不同了,這是消費者的心理意識決定的。
3.1.6 過程(Process)
無論是消費者、企業還是商家,他們滿足自己需求時都要經歷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他們要尋找,要等待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如何讓他們在這個獲得商品或服務過程中也得到滿足,與讓他們獲得商品滿足是同等重要的。過程是服務營銷的重要內容,調研者決定從滿足客戶服務的角度分析農產品營銷。
農產品產地是農村,然而在農村這個天然市場裡面,讓前來購買農產品的商家、企業得到滿足,得到娛樂,讓買賣過程愉悅化。每年西瓜、草莓等作物成熟的季節,選購農產品的商家要排隊等待,農民也在忙著採摘,這個等待過程以往以來沒有人考慮,如果在產區開展一些農家樂、生態游等活動,便恰如其分的填充了這個缺陷。
3.1.7 物質環境(Physical evidence)
物質環境又稱作有形展示,這個過程主要是對自己產品或服務的展示,使產品更加貼近顧客,讓顧客了解或親身體驗產品的質量。
這點去過農產品種植區的人們都有親身體會,農產品銷售季節,家家戶戶都會把自己的產品擺出來,供消費者、商家品嘗。研究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當前,許多特色農產品被帶到了農產品展銷廳和農業展銷會,特色專業合作組織還通過電視、報紙展示自己的產品,網路平台也成為展示農產品重要渠道。
營銷因素組合的要求及目的就是,用最適宜的產品,以最適宜的價格,用最適當的促銷辦法及銷售網路,最好的滿足目標市場的消費者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信譽及最好的經濟效益。
針對營銷中的7PS理論,研究者根據其中四個重要的營銷手段做出了新鄭和中牟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矩陣(營銷策略矩陣圖見下頁)。
新鄭市和中牟縣特色農產品營銷策略矩陣圖
產品(Proct) 價格(price0
促銷
(Promotion) 產品促銷策略 價格促銷策略
1, 特色農產品受季節影響較大,根據農產品的季節性為農產品實施不同的促銷手段增加銷售。
2, 特色農產品的傳統促銷手段單一,而且效率較低,在農產品成熟季節多採用人員促銷、廣告促銷和廣告促銷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銷量
3, 將市場細分為多個小市場,並針對不同的市場採用不同的促銷手段,城鎮市場走農產品商品品牌化道路,農村市場採用口碑+商品化營銷模式。 特色農產品不同於其他的產品,它具有季節性和最佳食用期,所以在促銷過程中要根據不同質量的產品制定不同的促銷價格來增強市場競爭力。
對特色農產品自身進行分類,劃分為不同的檔次進行定價促銷。
1,對新鮮度高的,質量好的,無公害的特色農產品應採用高價促銷策略。
2,新鮮度低,外觀美觀的採取中間價促銷策略等等
分銷
(Place) 產品分銷策略
1,特色農產品向農商品產業化轉變,藉助政府、媒體等中介,吸引各地農產品加工企業投資建廠,建立加工企業+基地+農戶、商場或超市+加工企業+基地+農戶、超市+農業協會+基地+農戶等模式的特色農業產業化,實現特色農產品的產供銷一體化的分銷而略。
2,目前多數特色農產品基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超市或商場建立了「農超」「農商」結合的供銷模式,少數與外地的渠道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價格
(Price) 產品價格策略
1,地區定價策略,細分後的市場會應以各地區的富裕程度、消費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價格占據市場。
2,差別定價策略,農產品本身因質量的優劣、外觀、包裝等因素的不同,本身的價值也不同,應採用差別定價方法。
3,新產品定價策略,引進新產品的目的不一樣,應採用不同的價格。春峰草莓的高質量草莓(藍調庄園)採取高價格進入市場。
通過圖表可以看出研究者給出的新鄭和中牟兩地特色農產品商品化營銷的不同策略,為特色農產品在不同的條件下的產品營銷策略選擇提供了思路。
Ⅸ 農業產品怎麼推銷
現代農產品向社區營銷。
1、農業實現產業化與農業實現現代化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在產業升級與產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農民千辛萬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由於各種原因,經常出現滯銷或者銷路不暢,農民增收存在一定的風險,農民如何讓生產與銷售緊跟發展步伐成為一個現實問題,我們知道標准化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如果出現滯銷的局面,損失是非常巨大的,產品在有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邁進的過程中,怎麼突破銷售困局,怎麼讓我們生產的農產品不愁銷售,是所有研究農業問題人士關心的,下面要闡述的不是農業產業政策與農業現代化建設,而是怎麼樣拓展農產品的銷售,談一些看法。
2、現代農產品的營銷定義:現在農產品基本上延續舊的銷售辦法,以農貿市場為主要源頭,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場延伸,超市與社區菜市場結合的銷售思路,農民種菜,商販收購,集市銷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種自己銷售,也有通過合作組織集中采購銷售等存在,所以農產品的銷售本質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導的大市場為主,不斷提出要建設大的貿易市場,建設規模型農產品交易市場,這樣的銷售方式將在很長時間存在,因此,現代農產品的營銷定義有兩個部分。
一是做好渠道流通銷售模式。
二是直接專營銷售模式;第一種模式以政府指導為基礎,另外一種純粹屬於新的商業交易模式,模式的手段各有特長,在不斷豐富交易的基礎上,產品的品質、新技術、特色產品、高價值產品為主要龍頭,逐步滲透的辦法,經營新的思路,來創造農產品新的價值體現。
1、農產品生產經營現狀:
農產品的經營一直關系著兩個家庭,一個是生產家庭,一個是消費家庭,兩個家庭的順利對接才是農產品銷售與經營的關鍵所在,如果生產家庭沒有辦法生產,消費家庭就談不上消費,而消費家庭買不到需要的農產品,生產家庭生產了也賣不出去,兩者互為關系出現的簡單問題,到目前位置,已經變得越來越讓人揪心,本來只要兩個家庭互相需要,那麼經營農產品就不是一件難的事情了。
近年來,政府給了不少的農業項目的支持,可是沒有收獲,為什麼?政府也不知道怎麼辦?道理很簡單,很多國家的錢都打水瓢,為什麼?中間環節有問題,沒有直接用在項目上,中間監督出了問題?農業企業都是農民在做,缺少指導。由於農民他們本身素質有限,所以如何把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整合一體,成為現代農業的最大問題,現在所謂的農業專家們都知道農業的問題是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可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麼銷售,只知道弄大批發市場,弄幾個什麼協會來糊弄農民,農民盲目陷入什麼協會的圈套,導致現在農民增收出現困局。
農業營銷切忌「嫦娥奔月」,農產品銷售的困難很多時候歸結在產品的老化,農產品的結構不配套,大多數是政府主管部門喊出的口號,實際上是無力來突破農產品的營銷困局面,只是想「嫦娥奔月」,而不做營銷與消費市場的研究與突破,抓農民很有手段,但抓銷售就迷惑不前,因為前者可以行政手段,而後者是市場手段,由此,在基本盤面上的指導人員,需要強化一體化的專業人才,主管人員要抓生產更要懂市場,而懂市場遠遠不夠,懂市場的所謂農業專家很多,但需要懂營銷的就很少,因此,兩者或者多者結合,將是關鍵。
2、農產品經營困局有三大因素:
1、人才:農業產品銷售人才很少,也很少有農產品或者農業銷售人才交流,目前在農業產品銷售大部分是一些農民出生,現在有轉型後(初步土地經營升級)的一批人在主導,很難融合現代營銷手段,高級農產品營銷、策劃、銷售為一體的「地面營銷人才」更是難以尋找,這與我們的農業大國格格不入,最多的是研究與政府主管人員,因此,農產品國內營銷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市場消費需求,也就是農戶家庭到消費家庭之間傳播的橋梁被人為阻隔,消費者想知道農產品的信息、質量、品項特點、產地情況、安全情況等等均缺乏對接,依靠農民做不到,依靠政府不精通,只有滿大街丟在那裡,出現兩極分化。
2、產品:在全國有不少農產品接近我們國家最高標准—有機標准,但是標準的使用、建設、管理需要花很多費用,農民承擔不起,所以在當地消化,價格低,出不去,很多特色產品由於缺少標準的支持,上市後價格上不去,競爭就下降,農民賺不到錢,結果就不了了之。農產品的周期性與存儲特點,決定了產品必須要有嚴格的經營時間通道,而時間通道掌握在政府部門,比如標准、運輸、管理、銷售價格等,把很多優質產品浪費在與市場的人為交道裡面,而比如生鮮的農產品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因此農民害怕產品進城市,也是一大問題。
3、市場:純粹的市場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對政府主導信息的管理,而全國市場消費階段停留在批發市場,政府的信息來源也在批發市場,並不清楚消費者想吃什麼,怎麼吃,吃的代價、吃的便捷、吃的安全、營養,均不是非常清楚,而批發市場是無法掌握直接的消費信息的,所以存在很多產品雷同,高價值的產品不多,也沒有人去引導消費者去消費什麼樣的農產品,所以市場出現盲目現狀,大量好的農產品消費者不習慣、進不了餐桌,由此影響到農民的生產,結果農產品新品市場萎縮,高價值產品提不上價格,消費者吃不到,兩者又開始對立。
3、那麼如何來做農產品的銷售呢,在管理與經營上,如何把農民的好產品賣出去,提高農民積極性,能夠賺到錢,來繼續推動農產品升級,成為關鍵,而農產品的經營模式成為新農產品銷售突破的關鍵所在。筆者對現代農業營銷的定義裡面提出農產品的直營銷售,成為現代農業營銷的突破口,確定什麼樣的銷售,如何才能滿足廣大消費家庭的實際需求,才是營銷思路的延續,我們把消費家庭的分類,就可以看出農產品採取什麼樣的銷售模式,基本上城市消費家庭分為3個類型,一個是工薪消費階層,一個是年輕白領族與高退休階層,一個是小康階層,三個階層所消費的農產品完全不一樣,也很具有代表性,而大多數農產品是不分消費家庭的,愛誰買就賣,因此管理與經營費用增加,損耗非常大,作為農民的銷售路數不對,就形成惡性循環。
4、按照三個階層的消費不同,工薪消費階層主要消費一般的農產品,也就是常規產品,追求便宜與實惠,大部分銷售在農貿市場(菜市場),消費為常規的無公害產品,以限制高農殘為主要產品,價格比較優惠量大。年輕白領族與高退休階層,消費一般以上的產品,追求產品的營養與外觀,追求產品的時尚性,比較喜歡凈的農產品,價格比普通農產品價格稍高影響不大,比如綠色食品,大棚種植的反季節時令農產品等,追求新鮮,喜歡在超市消費,干凈。另外小康階層的消費者要求比較高,追尋特別的農產品,享受時尚的同時,追求高檔,比如出口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等,市場上少見,所以追求安全、營養、高價值是他們的目標。
5、根據不同的消費目標,制訂不同農產品的銷售方式,才是農產品現階段提升的有效辦法,一般無公害農產品的銷售由於成本問題,可以在統一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交易,在各社區的菜市場進行銷售,而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可以在社區根據專營銷售模式,為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與推廣,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對接消費家庭,提升產品的銷售方法,也建立可以銷售的周年化生產計劃,這樣的專營銷售模式將大大拓寬銷售基層面積,不至於產品生產以後不知道怎麼辦,同樣有利於農產品市場的多樣化良性發展。
6、綠色與有機農產品直營的10大銷售策略:
1、配送策略:市場特定的消費對象,城市在不斷擴大,買農產品越來越不方便,特別是安全營養的農產品,因此很多家庭需要有這樣的配送渠道,有品質保證的配送渠道,這樣的享受,可以體會配送帶來高效便捷的銷售服務,做好消費家庭的資料庫銷售目標,建立龐大穩定的銷售體系,成就現代消費觀念在農產品銷售上的突破,也是新的嘗試。配送不僅僅是將所需要的農產品送到消費家庭,而是要建立一個消費管道,這個管道包括先進的電子商務、電話、店面等互相配合,協調運行。
2、免費體驗策略:把農產品的優、劣完整體現在消費者面前,通過對產品的觀、聞、品、驗等手段,讓消費者明白什麼樣的產品符合自己的需求,這樣將大大拉近消費者的感官識別,從而建立牢固的產品信任感,促進產品的就地就時消費。體驗策略運用的產品非常重要,貨真價實是體驗的關鍵。
3、教育服務策略:社區服務是銷售模式的通常做法,一般是依靠社區的組織關系來進行農產品的教育與消費,通過對物業、居委會的聯合,把社區教育與服務的關系建立起來,通過對產品的橋梁作用,把農業的場景從生產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演繹,使消費者明白農產品怎麼生產、加工、運輸到消費者手中的,通過怎麼樣的質量檢驗保證品質,互相共融,保證常年的農產品供應,建立良好的供應關系與渠道,提高信任度,也服務當先,做好教育消費的引導工作。
4、引導對比策略:農產品的銷售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比,對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觀望,看外觀;品嘗,嘗品質;比較價格、重量、產地、顏色、品牌等,通過對比手法,強調產品的實質,引導消費者使用產品的諸多好處,消費者通過觀望、嘗試到消費的過程全部是引導出來的,因此,引導消費策略是農產品銷售的重要環節,並不需要廣告來扶持。
5、公眾公益策略:農產品走公益的策略也很重要,比如與體育結合,現在流行奧運生產的農產品很吃香,還有會議、旅行、餐飲等諸多公益活動的切入,很多活動把農產品介入進去,提高知名度,這樣可以大范圍在各種渠道進行銷售,農產品品牌建設也可以迅速提高。
6、小范圍團購策略:農產品做團購優勢很大,家庭廚房的所有食品均可以做成禮品銷售,通過對農產品的包裝與貼牌,把簡單的一種農產品包裝成消費時尚的禮品包裝,特別是水產、水果、糧油、蛋等等,小范圍的團購就是在一定有效的單位裡面,包括機關食堂、各辦事機構、單位等,由於我們國家節日特別多,所以節慶農產品禮品銷售將異常火暴。
7、社區活動推廣策略:社區推廣活動歷來是農產品銷售的好渠道,也是宣傳的最好陣地,社區活動主要要貼近消費家庭的實際需求,比如贈送廚房用具,把活動按照社區的特點安排開來,小區設攤、節日活動慶祝、社區組織活動介入等等,長期不停的搞,把社區當作產品宣傳的一塊陣地,效果非凡。
8、單位合作推廣策略:單位合作的優勢很明顯,農產品需要走量才好,與單位的合作將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單位配送與單位效益掛鉤,機關食堂與單位食堂合作,有效提高產品的使用效果。
9、個體直銷策略:農產品在各地可以與當地的社區便利店有效結合起來,比如水站、洗衣店、小賣部、茶樓、社區會所等等,通過對接,把農產品的信息發布出去,這樣大大加快產品的直接銷售。
10、媒體網路廣告策略:在網路上進行產品宣傳將越來越流行,什麼樣的產品均可以在網上找到,網路重點介紹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重點突出產品的營養價值,什麼樣的消費者適應,有什麼好處,吃了後能對身體有什麼改變等,這樣的宣傳在網上越流行,產品的知名度就越高,越能夠與消費家庭融合。必要的時候可以利用電視與報紙傳媒結合起來,加快農產品的現代化營銷步伐。
現代農產品營銷要放開思路,結合成熟的消費觀念,把營銷的步子邁開,從產品的立項上就要把產品的營銷成本計算進去,而不是光光是生產成本,將來農產品的銷售重點分為四個環節: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倉儲、銷售渠道四個部分,而核心的是把好產品通過合理的銷售渠道,把產品傳輸到消費家庭,傳輸到餐桌上,因此,一個農產品的整條連接要考慮生產的現代化,還要考慮營銷的現代化,從田間地頭要餐桌的每一個過程都不能忽視。
從目前來看,農產品生產與技術方面沒有多少問題,主要是考慮環境與農產品的關系,重點在營銷上面,現代農產品的營銷要照顧消費習慣、消費心理、消費潛力、消費心態等諸多方面,要從小商小販的心態里走出來,建立一套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營銷模式與銷售通路,建立農產品身份證制度以外,需要建立農產品消費家庭的識別系統,逐步建立可以穩定發展的高效農業銷售體系,這樣,任何產品的升級換代將不存在風險,只有市場有保障,產品才有出路,農業現代化才有依靠。
Ⅹ 農產品企業網路營銷4P策略分析
1、用好視頻直播,營造身臨其境的感受。直播與短視頻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直播能夠實時與用戶交流和反饋。
而實時的交流能夠讓消費者與銷售者的情感在有限的直播時段內高度聯結,同樣的內容,消費者的情感體驗會更加強烈。利用互動,為消費者構建身臨其境的感覺,直播能夠發揮耐棗最大的功用,特別是對於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和細節,現場互動可能會超越前期的設計預期,對於提握含升用戶體驗會有極大的作用。
2、讓專業領域的人員進入團隊。如今各個行業的分工不斷細化,更加突出了「術業有專攻」的重要性。生產專業內容,也離不開多個領域專業知識的交叉融合。比如技術層面上,短視頻的剪輯、包裝就需要專業團隊。
普通的直播和短視頻,缺乏專業的策劃,主打真實可信,但是對產品的呈現是有限的,有時候還缺乏一定的美感,這樣的內容不容易激發用戶的購買欲,無法通過口碑傳播的方式讓農產品有持久的生命力。
一條出色的短視頻不僅內容要優秀,剪輯的節奏、鏡頭的組合、色彩光鮮的搭配都需要精雕細琢。同樣,昌皮拆在售後服務、產品開發等方面,擁有更多的專業人員,能夠為消費者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
(10)農業產業化的營銷策略分析擴展閱讀:
對於農產品來說,短視頻和直播讓消費者更加直觀和方便地了解產品,也讓產品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已經成為目前網路營銷的重要手段,也對農產品銷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視頻直播的普及,人們發現,田間地頭隨便架個手機的直播方式已經不再吸引人,視頻直播也需要有所策劃和創意,因此,專業技術和專業人才逐漸進入農業視頻直播領域。與普通的短視頻、視頻直播不同,這種營銷方式需要較為深入的策劃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