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為手機營銷渠道是怎樣的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企業要想生存,要想取得輝煌的成績,除了產品、人才這兩個眾所周知的要素以外,營銷 渠道 成了第三個必不可少的上升通道。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華為手機營銷渠道是怎樣的。
華為的運營商定製路線
這是因為華為手機在國內並不直接面向消費者,而是為與其有通訊設備合作的運營商提供手機定製服務,走運營商定製路線。
與華為終端的商業定位一致,中國區的市場定位也始終專注運營商轉售市場,積極配合國內三大運營商的步伐和節奏。在三大運營商市場,華為終端的表現均呈現遙遙領先的態勢。據悉,在中國電信天翼3G互聯網手機交易會期間,中郵一舉采購了華為三款C網手機,共計230萬台,價值7億元。在TD領域,華為T552、T550系列手機出貨量截止目前已達到了15萬台。同樣,在WCDMA領域,華為成為五家中標中國聯通千元3G智能手機的廠商之一,其U8110上市不到一個月,已斬獲30萬台的訂單。
華為 新的渠道模式的探索由於一直以來華為走的是運營商定製的渠道系統,所以在各大手機賣場都很難覓尋到華為手機的蹤影因此,對於華為來說,通過社會渠道銷售手機一直是個軟肋。而現在,運營商策略的調整,直擊到這個軟肋:他們不再牢牢的把手機市場控制在手了,為了謀取更好的渠道做放號,運營商紛紛積極的將各自的手機補貼對社會各大手機賣場、省包、地包和區域小連鎖開放。
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電信:把以前完全封閉的CDMA市場向渠道打開,用補貼、利潤激勵著大部分經銷商參與到CDMA渠道中。緊緊跟隨著運營商的華為手機,遭遇空前挑戰。
甚至有業內人士指出:“一直關注運營商市場的華為,在渠道中合作夥伴幾乎為0。在整個市場轉變的情況下,華為需要重新尋找合作經銷商,需要重新規劃合作渠道,短期內想完成這些操作是不太可能的。似乎可以這樣理解,前期封閉手機市場模式下的華為之所以如魚得水,是因為華為將其B2B2C的設備營銷模式在手機市場銷售中延續得很好,抓住了運營商,手機自然就銷售出去了。
但是目前,整個電信市場轉變以後,運營商放開了手機控制權,華為現在要面對的是廣大的社會銷售渠道,是他們取代運營商來決定華為手機的銷量了,對於走定製路線的華為手機,不論在價格體系、渠道利潤分配以及品牌宣傳上都需要有一個重新的思考。華為的手機銷售目前已然遇到瓶頸,在很多地市一線門店無法到貨或者到貨的是前期市場中的串貨,銷售受到嚴重影響。華為手機之所以在社會渠道銷售不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於他的價格體系,以C網手機為例:華為的C網產品利潤在16%,同類產品的國產手機廠商一般給出的利潤在20%-30%之間,相比之下,華為手機的利潤在吸引社會渠道銷售上,並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決定社會渠道銷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渠道利潤、品牌、銷售能力、宣傳等等,但,對於他們來說,賣這個品牌的手機能不能賺錢是放在第一位的。雖然跟運營商們比起來這種衡量標准“俗氣”了很多,但這是他們認定的不二法則,華為手機也不例外。一旦進入到社會營銷渠道,在這上面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跟以往的運營商定製路線比起來,顯然要瑣碎得多。
最終華為邁出了探索渠道新模式的步伐。這幾年華為手機在國內的渠道建設上花了很多功夫,楊曉忠明確表示:“我們正在積極建設以國包、省包和地市級代理商為核心的渠道體系。”。 隨著客戶群體的不斷擴大,企業需要一種能為不同的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全面的產品解決方案,因此果斷地改變了直銷這個一直是華為銷售生命線的渠道策略,轉而尋求制定一條新的銷售渠道。經過不斷的完善改革,最終形成了今天的分銷商供應渠道模式。
華為著手打造的這個全面的分銷渠道平台是基於銷售與服務合作夥伴、培訓合作夥伴及直接用戶建立的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這個分銷體系包括第一級的高級分銷商,以及下屬的區域代理商、高級認證代理商、行業集成商、一級代理商、區域分銷商等,旨在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產品一體化解決方案。
華為的這個銷售渠道經過扁平化處理,進一步加強了渠道功能的細分以及行業的覆蓋率,代理商之間沒有絕對的從屬關系,享受同樣的政策優惠,均依靠業績積累和周轉獲得與華為產品品牌、性能、服務水平相當的利益。
為了使分銷商這個銷售渠道保持暢通,華為對渠道合作夥伴在市場推廣、技術培訓等方面也給予更多的激勵和支持。
例如在2002年2月2日召開的“華為網路2001年渠道表彰大會”上,一大批華為的合作夥伴就受到了華為的表彰,並獲得了華為為其發放的金額從5萬元到25萬元不等的獎勵。在對代理商進行表彰的同時,華為還宣布正式出台專門針對代理商的銷售人員的“陽光里程俱樂部”表彰計劃,這一帶有激勵性質的計劃是華為在渠道推廣中實施的一種激勵機制,所有的華為認證代理商的銷售人員都可以參加到俱樂部中去,成為俱樂部的會員。這些銷售人員的銷售業績,都會通過他們向華為上報的訂單進行統計匯總,從而贏得積分。根據積分的多少,會員可以從基本會員,晉升為銀牌會員,乃至金牌會員。華為再根據他們的業績,對其進行各種不同等級的物質獎勵。
“2002陽光商業計劃”自實施以來,得到了華為合作夥伴的肯定與支持,渠道銷售情況取得了很大進展,為今後華為渠道的市場拓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此基礎上,華為企業網事業部又推出了勇士計劃,對開拓空白行業的合作夥伴進行獎勵。據介紹,該計劃獎勵的對象為華為公司企業網網路產品省級未實現銷售行業的第一個項目訂單。 同時,華為在2003年6月24日首次啟動了針對渠道代理商的一系列技術培訓,此舉的目的是通過對渠道商的技術培訓,既提高了渠道代理商們的技術服務水平,提高了華為渠道的競爭力,又增進了華為與渠道代理商之間的溝通、交流。
經過改革後的華為通信產品銷售渠道基本完成了其戰略布局,銷售量穩步上漲,已經具備了沖擊海外市場的實力。
華為手機營銷戰略華為是大客戶營銷的成功典範,與網路運營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小靈通一直是運營商直接銷售,由於判斷上的失誤,華為一度曾錯失了小靈通的大好發展機會,但是,憑借與運營商的良好合作關系,華為2003年切入市場,到2004年就能銷售到300多萬台,可見華為的大客戶攻關能力。在3G手機的營銷策略上,筆者從很多的渠道上獲悉,華為也將採用大客戶的營銷方式,直接對網路運營商進行攻關,將手機與網路設備捆綁銷售,或是直接將手機銷售給網路運營商。
從國外的 經驗 和國內現實分析,網路運營商成為3G手機銷售主渠道將有可能。技術上必須迎合運營商的要求、與運營商有良好的合作關系將成為手機廠商能否在市場上成功的首要條件。但是,網路運營商采購了某廠家的手機產品,是否意味著某廠家在市場上的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某廠家的產品不能進入運營商的手機采購名單,這個廠家在市場上一定是失敗的,因為它可能失去了手機銷售的唯一通道或是重要通道,但是,運營商采購了某廠家的手機產品,並不意味著某廠家在市場的真正成功。因為手機終端產品與網路設備不一樣,網路設備的最終使用者就是運營商本身,並不存在再次銷售。而手機產品卻不一樣,手機的最終使用者並不是網路運營商,而是廣大的手機用戶,網路運營商可以選擇那些廠家的產品進入它的銷售渠道,但並不能左右最終消費者購買那個廠家的產品。
在2G、2.5G的手機產品銷售中,手機生產廠家主要依靠各級經銷商和零售商完成產品的最終銷售。對於手機廠家來說,手機銷售給經銷商或是零售商並沒有真正完成銷售,產品最終到了消費者手中才算是真正完成了銷售,手機產品沒有銷售到消費者之前,手機廠家都要給經銷商、零售商的庫存進行全程保價,存在巨大的庫存風險。由於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手機廠商創造了獨特的全程式、保姆式服務,以保證銷售渠道每一個環節的暢通。作為消費者了解產品、實現購買的重要場所,各手機廠家對手機零售終端的爭奪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各廠家不斷地爭奪零售終端的店頭燈箱位、專櫃位置、海報位、派駐促銷員、給零售店店員獎勵、給消費者獎勵,終端促銷手段層出不窮、令人眼花潦亂,所有廠家在終端的行為只有一個:阻抑 其它 品牌與消費者的見面率,加強本公司產品與消費者的見面率、成交率。在現在這個整合營銷傳播的年代、終端為王的年代,沒有高空媒體的 廣告 促銷可以,但是沒有地面終端的促銷是決對不行的。3G時代來臨以後,運營商可能主導手機的銷售,手機將以與運營商網路服務捆綁的方式進行銷售。界時,運營商的營業廳將成為手機廠家決勝終端的重要戰場。3G市場與CDMA和小靈通市場不一樣,很多人認為CDMA和小靈通不是主流技術,很多有實力的公司沒有參預這一市場的角逐,所以競爭強度不是很大。而3G市場不同,幾乎全球所有有實力的手機生產廠商和國產品牌廠商都要在這一市場一展身手。華為如果以以前那種大客戶營銷的方式進行銷售,將產品賣給運營商就萬事大吉,不去做渠道蔬通、終端促銷的話,將會在終端被其它廠家的終端行為淹沒,難以實現最終銷售。
華為公司想在3G手機市場取得一席之地,除了一方面通過廣告媒體的投放和宣傳,加強普通消費者對華為手機產品的認知度,加強華為產品對消費者對的拉力,還必須改變工業品大客戶的營銷模式,加強營銷隊伍的建設,強化終端促銷的能力,加強產品在銷售終端與消費者的見面率、成交率,實現銷量的真正增長。
根據消協公布消息,手機成了歷年來消費者投訴比例最高的產品類別。手機產品成為消費者投訴 熱點 ,除了手機產品質量本身的問題外,一些手機廠家的售後服務體系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華為作為一個工業品製造商,用戶主要是網路運營商,產品受眾比較窄,售後服務相對集中,比較容易滿足用戶的要求。但是,其涉入手機終端銷售後,一下要面對成千上萬的消費者,他們分布於廣大的城鄉,為了保證消費者實現快捷、順利地完成售後問題,就必須建立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如果售後服務不能及時解決,產品銷售的越多,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也越多。華為在手機終端方面還是一個新品牌,作為一個新的品牌,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將影響到該品牌在市場上的長期發展。
2004年國產手機的滑落,除了技術、品質能力的不足外,品牌的缺失也是國產品牌發展過程中的硬傷。大部分國產品牌對公司品牌沒有清晰的品牌訴求,公司品牌含糊不清,很難有良好的品牌累積。隨著手機技術的進步和時尚的不斷演繹,衍變出了各種 文化 價值與內涵。各式各樣的手機在不同的人手中體現出不同的個性與象徵,人們希望通過手機來表現自己獨特的個性需求。華為作為網路設備提供商,除了一些素質較高的商界人士和白領對它比較了解外,一般的消費者對它並不熟悉。在一些熟悉華為的人群中,華為留給人的印象也是嚴謹、認真的專業通訊工程師形象。面對越來越細化的大眾市場,華為不但要向廣大消費者傳達一個技術引導者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要向廣大消費者傳達時尚潮流的品牌訴求。在一個總體品牌的訴求下,華為對各類細分市場進行分眾訴求。摩托羅拉的成功在於它面對每一次的市場變化,進行成功的品牌轉型。摩托羅拉品牌第一次成功轉型是在 1999年,在此之前,作為市場的領導者, 摩托羅拉這個品牌給消費者的印象一直是一個傳統的、重視技術突破的“工程主導型”的品牌形象,使用摩托羅拉手機的人必定是事業型、工作型的消費者。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市場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消費需求出現了多樣化,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鑒於此,摩托羅拉賦予了品牌全新的營銷觀念,確定了全新的目標品牌戰略,推出了以下四個品牌:天拓(ACCOMPLI)、時梭(TIMEPORT)、V.(V dot)和 心語 (TALKABOUT),分別對應科技追求型、 時間管理 型、形象追求型和個人交往型等不同的目標市場。有了這次品牌的細分,摩托羅拉得到了更多的消費者青睞。2002年,面對市場的進一步變化,摩托羅拉擔心品牌再次老化,進行了再次變臉,摩托羅拉又以MOTO這個新的品牌形象面對消費者,再次讓摩托羅拉多了一些時尚的氣息,與消費者多了一些親近感。諾基亞也是一直遵循“科技以人為本”的品牌訴求,充分尊重各個消費人群的需求,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基礎。而一些沒有及時進行品牌重塑的手機品牌在手機市場的不斷演化中,被消費者淡化,例如阿爾卡特、西門子等。
手機網路設備基本是一次投資,市場空間是可以預見的。手機終端市場與手機網路設備不一樣,由於手機是一個時尚科技產品,手機的高科技原素和時尚原素,決定了手機的淘汰率非常大,更新非常快,每一次科技更新和時尚潮流的變換都可能製造一輪一輪的換機潮,製造一輪又一輪的市場機會。華為切入3G手機終端市場,一方面有效地整合了其雄厚的技術優勢,避免了技術資源的浪費,另外也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有了良好的技術積累並不意味著在市場上的成功,曾經有技術優勢的公司西門子、阿爾卡特日漸沒落,而底層核心技術並不具優勢的三星卻後來居上。我國最早獲取手機牌照的幾個手機生產廠家,有通訊背景,並與國外手機企業合作多年、有一定技術積累的東信、首信在市場上並不太成功。而不具備先天技術優勢的TCL、夏新等家電系企業,憑借營銷管理優勢和品牌管理優勢卻在手機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華為在3G技術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我們希望華為能完成從一個網路設備提供商向大眾品牌營銷轉變,憑借技術的優勢,解決好電子消費品的設計理念、 市場營銷 管理、售後服務體系的建立、品牌建立等問題,我們相信華為一定能在國際、國內的3G手機終端市場取得新的輝煌。
猜你喜歡:
1. 華為的渠道策略
2. 華為的渠道激勵政策
3. 華為的渠道策略
4. 智能手機市場營銷策略
5. 企業營銷渠道設計論文
6. 適合中國的市場營銷策略有哪些
7. 市場營銷的渠道類型
❷ 求(三線城市手機產品中外品牌營銷策略的比較研究)文獻綜述
以下是轉載的一篇論文、給你參考一下
國產手機營銷策略
從1998年我國正式進入手機生產至今,從2003年奪得大半壁江山的鼎盛、2004年的不斷下滑,到現在死守30%左右的市場分額,國產手機一路上悲喜交加。而短短的幾年,使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手機用戶國。而在這一路走來的過程中,國產手機遇到了挫折,也看到了機遇。
一、國產手機營銷面臨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核心技術的研發及創新有待突破
由於中國手機起步比較晚,而在手機這個新興的通信行業中,我國的通信技術及電子信息技術還遠遠落後與洋品牌手機,這也使得我國在通信方面的許多技術都要靠購買發達國家的來支持生產。國產手機自主研發能力太弱,而投入研發方面的成本比例也相對較小,這也無意使得國產手機的利潤空間被大大的壓縮。從2001年的年報可以看出,TCL的毛利潤率高達33.4%,波導和科健分別是29%和13.9%。業內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廠商採取貼牌還是自己做一部分研發,對利潤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影響。科健與前兩個品牌的利潤率有明顯的差距,固然跟市場銷量大小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科健主要靠貼牌,而TCL和波導盡可能地增加了自主研發的比例,利潤空間就大得許多。
在電子信息通信行業,其技術研發方面的成本一定得加大投入的力度,因為技術的研發占據著電子產品相當大的利潤空間,是最主要的利潤增長點之一。在高科技這個領域,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唯一的途徑就是要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而這一切都要靠技術來引導。諾基亞公司全球55000名員工中,從事技術研發的人員超過17000名,達到31%,其用於研發新產品的費用佔到總營業額的9%,它還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12個國家建立了44個研發中心。而國產手機對技術開發與研究方面的投入太少,大批廠商甚至沒有自己的研發機構,直接採取貼牌生產,靠購買別的廠家的技術來運營,是問在沒有技術作障的條件下,這樣的廠商還能存在多久?手機的研發分為3個部分,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核心模塊的開發,專家估計其可以佔到手機成本的80%甚至90%以上,國內廠商在購買模塊上,自主的做一部分設計,而這部分投入佔到成本的10%左右,也是幾乎唯一可以增加利潤的10%。可見,高新技術的開發對手機利潤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而技術不過關的另一個直接後果必然是質量問題,據有關部門統計,國產品牌的平均返修率大約是洋品牌的2倍甚至更多。而在高返修率面前,國產手機又沒有強大的售後服務做後盾,這樣會對消費者的信心造成很大的沖擊,失去應有的忠誠用戶,從而大大縮小了市場佔有率。
(二)低端市場失守
由於國產手機本土化營銷渠道的優勢,其一直占據著低端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低端市場技術要求低、利潤空間小的特點,決定了其主要靠營銷渠道來盈利,這也恰好符合國產手機的狀況。而從2006年開始,主要國際手機品牌整合自己的營銷渠道,加大了對中低端手機的開發力度,大量推出千元甚至更低的機型,而這塊一直被國產手機占據著的市場已經被打破。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顯示,僅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兩大品牌,在500到700元手機市場的分額就已經佔到了57%之多,在500元以下手機市場分額更是高達70%之多[①]。
低端市場的失守是導致國產手機當前困境的重要原因,就像一個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正在逐漸受到挑戰甚至慢慢失去。洋品牌的強勢進入,對曾經屬於國產手機的產品區間產生了劇烈的沖擊,國產手機的生存空間再次被大幅度的壓縮。從泡泡網,中關村網等國內許多網站上都以看出,國內手機銷量排行第一的是諾基亞的1100、1110兩種低端手機。低端手機雖然盈利小,但其市場面光,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有關市場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在各個檔次區間的手機銷量上,低斷手機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分額。從手機的款式種類來看,國產手機決不落後於洋品牌,但是,同樣是低端手機,許多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洋品牌,因為其有著過硬的質量及良好的售後服務,國產品牌的手機雖然有很高的性價比,但從品牌的認知度上來說,多數國產品牌和諾基亞等國際品牌相去甚遠。
(三)不妥當的銷售方式——電視直銷
從國產手機的發展狀況來看,2003年國產手機的市場分額達到了頂峰,而2004年開始轉衰,而這期間影響其的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產手機運用了不妥當的銷售方式——電視直銷。
國產手機在電視直銷方面的市場分額與洋品牌相比,確實佔領著大半壁江山,而這也與2003年國產手機通過渠道創新占據將近60%的市場極為相似。但從2004年開始國產手機分額已經開始直轉而下,在洋品牌的大舉進攻下,只能保持在30%左右的分額。國產手機當時的崛起,主要依靠的是營銷渠道創新,而在技術和生產製造環節上仍然相對薄弱。由於當時銷量快且大,一些企業找韓國和中國台灣設計製造以滿足市場需求。而其只採取貼牌方式進行銷售,結果大大降低了產品質量,返修率一度高達40%到60%,這樣極大的動搖了消費者的信心。而依靠電視直銷銷售的廠商,只是掙了一時的快錢,損失的卻是其品牌形象,失去了大量的潛在消費群體,而在這種情況下,洋品牌憑借產品的優質,從國產手機手中挖來了大批消費者。國產手機這樣做可謂得不償失。
(四)國內市場「黑手機」猖獗
根據有關調查報告顯示,僅2007年上半年,「黑手機」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就已經達到了2343萬部,占國內市場25%左右。而同一時期的國產手機銷量則占整個市場的30%左右,也就是說,「黑手機」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已經幾乎可以和國產手機平起平坐了。「黑手機」普遍存在偷稅漏稅或者抄襲熱門手機的外觀、功能,因此其價格要遠遠低於正規渠道的國產手機。其具有熱門手機的世上功能及外觀,而售價低廉,對一大批消費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黑手機」由於成本超低,使得其利潤十分驚人,甚至高達200%以上。「黑手機」的消費者大都是沖著外觀功能而購買的,而淡化了質量,而購買洋手機的消費者主要是信任其質量,所以,「黑手機」幾乎不會對洋手機造成影響,而對國產手機的沖擊卻是猛烈的。
二、國產手機的機遇與優勢
(一)專機定製(雙模雙待手機)
雙模雙待手機同時實現了為CDMA和GSM兩個網路提供支持的功能,而且兩種模式之間可無縫連接,用戶的CDMA號碼和GSM號碼都可以隨時保持接聽狀態。中國聯通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正式推出了雙模卡手機業務,但由於受技術限制,第一代的雙模手機並不能同時使用 GSM和CDMA兩個網路,即只有一個網路的號碼可以在線,使用另一個網路時,需要人工切換。而在2006年11月份,中國聯通在北京宣布連手中興、三星、大顯、海信、宇龍、CECT六家手機廠商,強勢推出的數款「世界風」雙模雙待手機正式上市。一經推出,其在短短幾個月里,業務收入猛增(如下圖[②])。
其中,2005年底,宇龍酷派首先攻克了CDMA/GSM雙待機技術,推出全球第一款智能雙網雙待手機酷派728。實現兩個號碼同時在線、無須切換就可以享受兩個不同制式網路服務的酷派728解決了使高端商務人士因配帶兩部手機而帶來的種種煩惱。酷派728的誕生是中國企業深入市場了解消費者需求的結果,也是手機企業與運營商深度溝通精誠合作的典範。從此,雙模雙待機成為中國聯通高端手機策略的主流。後來UT斯達康、三星、中興、海信、大顯、CEC、LG等企業也陸續加入這一隊伍;大顯率先推出填補「世界風」中低端價位市場空白C8000雙模雙待手機,打破了雙模雙待手機原有的高端價格門檻;2007年4月,大顯通信攜手中國聯通共同推出CDMA手機大顯迷你系列「大顯M5、大顯M6」。這是CDMA手機陣列中首次出現「迷你系列」手機,造型精巧適合時尚消費群體。在國內首次將單晶元技術應用到CDMA手機上的大顯迷你系列手機,憑借先進的技術手段讓M5、M6成為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的CDMA手機。這不僅創造了一項紀錄,更標志著國產CDMA手機技術的完善。由於看中大顯迷你系列在外觀設計以及價格方面的巨大優勢,中國聯通一次性對大顯M5、大顯M6發下大額訂單。而近期上市的大顯迷你系列也頗受消費者歡迎。這一系列手機對年輕時尚消費群體是一個號召,讓CDMA的用戶群得以拓寬,為中國聯通用戶群的延展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二)3G時代的到來
當3G風暴刮的日益猛烈的時候,2005年3月30日,國家發改委頒布了《移動通信終端投資項目核準的若干規定》業界期待已久的手機牌照核准制終於正式啟動,大批國產手機拿大了3G手機的「准生證」,市場的細分化將必然導致這一領域的規模效應。
賽迪數據發表的《二00六中國手機行業發展白皮書》指出,3G利好將成助力手機行業再次升級的關鍵因素。中國政府已經表明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上提供3G服務。而TD-SCDMA是中國自主研發的3G標准。業內人士預計2007年中國的3G用戶將達到六百一十八萬,業務收入達到二百二十一億元,終端銷量達到八百四十四萬部,這將為中外通訊廠商提供激烈角逐的平台。
2007年是中國3G市場的啟動年,3G時代將重新產生新的市場規則,並隨著我國主導運營商承建TD——SCDMA網路,這將使我國半數以上的移動手機用戶逐漸轉為TD—SCDMA制式的3G用戶,產生巨大的手機市場需求,這也將為國產手機帶來了更大的機遇。
(三)中國龐大的手機用戶群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手機用戶增長迅猛,截止11月已達到4.55億用戶,較前年底增長了6100萬用戶。中國龐大的手機用戶及迅猛的增長速度,必然成為國產手機強有力的優勢,因為在中國,國產手機更了解國人的消費觀念和審美標准,更了解國人的需要。如IT界的兩大搜索引擎:網路和GOOGLE,網路正是以比GOOGLE更了解國人的優勢贏得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地位。是的,在高科技行業,技術永遠是先行者,但是當一個電子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技術的差異化已經極大的縮小甚至磨滅,也就是說,在高新技術行業,沒有一個企業能夠永遠在技術方面處於壟斷地位,而技術最終將實現共享、標准化。而那時,本土化的優勢就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來了。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全球最大的手機產業群。以深圳為例,目前深圳生產全國1/3、全球1/8的手機,形成全國最完整的手機零件產業鏈、造型設計鏈和銷售渠道。在收集晶元、關鍵模塊、主要零部件等方面再也不會出現類似2004年的上游關鍵器件短缺的現象,有利於國產廠商發揮本土化優勢,改變國產廠商「引進—仿製—批量銷售」的惡性循環現狀,國產手機必將再次崛起。
三、國產手機崛起的策略選擇
策略一:由「農村包圍城市」
洋品牌的市場薄弱處就在縣城和農村,而大農村市場消費需求量逐步增長,價格杠桿作用明顯。同時由於大農村市場還不激烈的競爭,於是一大批國產手機企業就將縣城與農村市場作為其入市的起點,利用其明顯的價格優勢和設計優勢,以短、平、快切入市場,積累資源。當原始積累完成之後,品牌建設便被提到議事日程,此時這些企業就開始與洋品牌手機正面競爭了。幾乎目前所有的知名企業都經歷過或經歷著這樣的發展軌跡,客觀地講,就是先生存再發展的過程。國產手機企業以其務實與嚴謹的做法走出了與洋品牌競爭的原始態勢。
例如,聯想將自己在PC製造市場的成功經驗總結為「貿、工、技」,體現了一個國內品牌逐步熟悉產品、貼近客戶、樹立品牌、提供核心競爭力,從而由弱小走向成熟的奮斗歷程。而國內的手機製造商的崛起,正在經歷著整機進口、半散件進口(SKD)、全散件進口(CKD)過渡到自主研發的過程。
策略二:推進廣告宣傳,搶奪終端
隨著手機逐步成為普及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其產品的外觀設計、時尚理念、產品定位、消費心理研究等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國產品牌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主攻方向,撇開受人控制的內核技術,專攻外觀和應用軟體。
針對國內消費者的特點,國產手機一方面大肆宣傳產品的差異賣點,如夏新的A8系列,TCL的3288與寶石系列,一方面又競相邀請明星加盟代言,製造時尚主題,如熊貓請了梁朝偉,波導一直用李汶,等。據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國產手機的廣告支出動輒近億。廣告開路拉動需求,渠道讓利推動銷售,結果於是乎一夜之間,這些產品占滿了貨架空間,並成為行業的名牌產品。
而更厲害的是國產手機的終端攔截。當波導採取終端模式成功攻入手機銷售大鱷的陣營,打破摩托羅拉等的壟斷之後,終端操作模式就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波導在手機上有「三板斧」即:做廣告、給經銷商零風險,讓他們感覺到跟著波導不會虧,最後就是近乎瘋狂的店面促銷。波導認為,三板斧中,店面促銷最有殺傷力,因它可以使經銷商把其它機器放到一邊或者乾脆放到庫里說沒有貨,而把你的貨放在最顯著位置。國產品牌採取建立地、市、縣級辦事處,派駐駐店促銷員,增加多產品、多品種陳列,提供終端攔截時消費者更多的選擇;集中訴求一至幾個獨特的產品形成競爭優勢;配合適度的媒體廣告和終端包裝營造銷售氛圍。
策略三:創新渠道,廠商結盟
在過去的手機市場,摩托羅拉扶植一些經銷商,建立了從全國一級代理分到區域、省的分級代理制。例如,摩托羅拉旗下的天音、蜂星、中郵普泰都是一級代理,長期的積累形成了龐大而較穩定的銷售渠道。國產手機此時的切入,無異於火中取栗,弄不好血本無歸。一些企業開創了自建銷售渠道的模式,採取一步到位的從生產到終端的競爭策略。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新興的渠道有助於跳出終端陷阱,雖然成本較高但增加了企業的自主權。而部分品牌還採取和大型連鎖賣場結盟的方式,讓終端客戶如蘇寧、國美等既做代理又做零售,利益捆綁;甚至採取型號買斷和聯合開發型號的做法,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手機製造業有這樣一種流行的說法:歐美做晶元、集成電路板和操作系統,亞洲做外型設計,國內廠商做應用軟體,三者在國內結合為成型產品。核心技術是內核和操作系統,因此歐美廠商處在這個價值鏈的最上端,而國產品牌則處在最下端。我們必須認識到,國產手機軍團目前還只是發展的初級階段,國產手機在繁榮的表面隱藏著大量庫存積壓、單純追求市場佔有率、缺乏核心競爭力三大漩渦。尤其是面對摩托羅拉、諾基亞這樣的手機大鱷。因此國產手機的未來還不容樂觀,甚至有些企業會面臨生存困難。
國產手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鼎盛到低迷的階段,在3G時代即將到來時,讓我們期待國產手機下一個輝煌的階段!
❸ 中國移動網路營銷策略分析
近年來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的結合,標志著手機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眾多版企業和商家既面臨權機遇也面臨挑戰,網路營銷被日益推崇並被加以研究,本期無限論壇就邀請到了艾瑞市場咨詢研究總監曹軍波先生與大家分享他對中國網路營銷趨勢長期研究的結果。
❹ 華為經營策略是什麼
問題一:華為手機的銷售模式 度過09年黃金期的華為終端公司,在09年在CDMA市場投放大量人員和資源。在全國市場獲得19.8%的CDMA市場份額,海名僅在三星巨頭之後,名列第二。各個城市的銷售人員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沒有將手機市場控制在手的意願。運營商都在積極將各自的手機補貼開放向社會各大手機賣場、省包、地包和區域小連鎖,以謀取更好的渠道做放號。特別是中國電信,地市不再統一上報需求在集團和營業廳、社會渠道銷售。將以前完全封閉的CDMA市場向渠道開放,用補貼、利潤激勵著大部分經銷商參與到CDMA渠道中。
前期CDMA封閉市場的模式華為如魚得水。華為最為擅長就是公關核心人物,並通過這些運營商的核心人物在貨源上就將其產品份額卡死,完全是設備操作模式延續。華為在09年電信大力補貼發展低端CDMA用戶的過程中取得豐厚的利潤。但是整個電信市場轉變以後,不再是一個兩個核心人物可以決定華為的銷量的時候。華為的銷售模式出現瓶頸,在很多地市一線門店無法到貨或者到貨的是前期市場中的串貨,銷售受到嚴重影響。
個人認為華為手機的銷售在問題:
1、長期關注與運營商轉售市場,在價格體繫上渠道利潤分配上不合理。
現今的手機市場分成運營商轉售市場和普通的社會渠道市場。在運營商轉售市場(封閉)是幾個核心人物決定銷量的市場。在社會渠道銷售則是多個因素決定銷量的市場,如渠道利潤、品牌、銷售能力、宣傳等。渠道利潤在社會渠道首當其沖排在第一位,想讓經銷商提貨,合理的利潤是他一定會提出來的。而華為的C網產品利潤在16%,普遍在在同類產品22%的之下,品牌影響力在天語、酷派等國產品牌之下。在同等條件下在社會渠道有一定品牌的天宇、酷派等產品是經銷商的首先。簡單對比如下:
品牌
利潤
備注
三星
15%-17%
利潤低,國際一線品牌,銷售流速快。總體利潤不弱,且可以拉動其他產品銷售。
中興
20%-25%
利潤相對較高,經銷商會優先考慮提貨
華為
16%-18%
利潤較低,品牌效應不高
酷派
20%-29%
利潤較高,國內知名品牌,有核心雙網雙待技術
天語
20%-30%
利潤較高,國內知名品牌,有較好的核心渠道
2、長期關注與運營商轉售市場,無合作的核心經銷渠道。
在一直關注運營商市場的華為,在渠道中合作夥伴幾乎為0 。在整個市場轉變的情況下,華為需要重新尋找合作經銷商。需要重新規劃合作渠道。短期內想完成這些操作是不太可能的。
3、終端銷售人員長期和運營商合作,基本失去和經銷商談判的能力和技巧。
長期和運營商合作,基本面對的都是國企管理人員,他們所關心的不是利潤問題和經銷商關心的事情是截然不同的。突然轉變這種合作和溝通對象,需要一段時間的過度,且銷售人員對本地的社會渠道市場不熟。無法快速達成與經銷商的合作。
華為終端公司招聘的業務經理也有傾向於在手機社會渠道做個多年如天音、愛施德的業務,且對該區域有一定了解的作為首選。
4、促銷手段單一
買手機送禮品是華為最為的操作手法。而社會渠道的操作手法店員獎勵、店長獎勵、積分兌獎、各種競賽活動等等。可謂方式多樣,而華為在此方面還需改善。
以上個人對華為終端運作方面的一些看法。姑妄之言,不勝恐慌,望專家指點,榮幸之極。...>>
問題二:華為採用的競爭戰略是什麼 5分 華為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顧客的夢想,並依靠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艱苦追求,使我們的企業成為世界領先企業。華為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與其競爭戰略息息相關:
一:國內通信製造企業決策機制大致有兩種:一是企業領袖主導型,而是企業章程主導型。華為屬於前者,對於在企業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有效解決企業面臨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集中和整合企業的資源。
2、捕捉發展機會,企業的戰略重點是由企業家對機會的感覺驅動的。
3、進行戰略分析
4、解決戰略矛盾。
5、生存和發展的問題。
二、只做通訊產品
在《華為基本法》中我們看到,無論是從華為的戰略目標還是投資方面,只有一個核心的方面:使華為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我們中短期的投資仍堅持產品投資為主,以期最大限度的集中資源,迅速增強公司的技術實力、市場地位和管理能力。我們在制定重大投資決策時,不一定追逐今天的高額利潤,同時要關注有巨大潛力的新興市場和新產品的成長機會。我們不從事任何分散公司資源和和高層管理精力的非相關多元化經營。」
在從成立至今的24年時間里,不管是當初的股票熱潮還是房地產,華為除了通訊產品外,華為從來沒有涉足過任何一個哪怕投資就有利可圖的領域。這也是今天華為能夠與思科、愛立信等電信巨頭面對面競爭的重要因素。「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做所有的時。即便是由足夠的錢,它也不可能由足夠的人才。它必須分輕輕重穩急。」無論是華為開始的資金的短缺,還是現在已經達到幾百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它都有效的實現的資源的整合和配置。
問題三:華為 靠什麼盈利 tektalk/...age-1/
看看這個吧。
華為是電信運營商。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基於客戶需求持續創新,在電信網路、全球服務和終端三大領域都確立了端到端的領先地位。憑借在固定網路、移動網路和IP 數據通信領域的綜合優勢,華為已成為全IP融合時代的領導者。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4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問題四:從企業管理角度看,華為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僅供參考:
華為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路中的交換網路、傳輸網路、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路和數據通信網路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路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其中海外銷售額115億美元,並且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
許多人都在學習華為,華為公司及其創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書十分暢銷,筆者見到不少企業界的朋友,包括老闆和高層管理,都在認真閱讀、撰寫心得或組織討論。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華為總部「朝聖」,現場體驗華為的氛圍和氣質,思考、探究華為成長的奧秘。但是一些企業學不會甚至不願學的恰恰是華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規律和原理。如果把眼光拉長,我們會發現:國內許多企業學習華為已經持續多年了。華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樂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廣為流傳。有關華為的培訓課程,始終是企業培訓市場上的熱門產品。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學到華為精髓的企業似乎並不多見。我總結一些關於華為管理的法則。
一、惠及廣大員工的利益分享機制。大家都知道華為創始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很小。華為大范圍地吸納員工入股,形成開放、共享的利益結構。華為坦率地承認,企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成員共同的願景、協同的願望,以及組織的合力需以利益機制為基礎。華為重視企業文化,但從不用虛頭巴腦的「理念」來替代利益。
華為以「奮斗者」對企業的貢獻和自身的人力資本為尺度,通過產權和利益分配製度的創新,使員工對企業發展產生真正的關切,讓員工分享企業成長的收益;同時保持了高效、統一的治理結構。從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報酬、高績效」之間的良性循環。華為的利益機制是部分民營企業難以企及的,一方面許多企業創始人和控制人缺乏與員工分享利益的胸懷和境界;另一方面,客觀地說,許多企業領導人缺少基於能力、人格魅力的權威,只能以產權控制為依託保持在組織中的領導和權威地位。
二、堅定的戰略導向。無論是業務領域的選擇和轉換,還是競爭策略的組合和展開、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擴大,以及競爭能力的積累和提升等,華為始終有清晰的認知、明確的方向和管理邏輯。尤其在我國企業界普遍存在機會主義的背景下,華為基於宗旨使命和長遠目標的戰略導向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華為的戰略導向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在對市場、行業、技術等形勢、大局、趨向准確判斷的基礎上,思考並形成整體性、系統性戰略框架;二是居安思危,進行動態的戰略調整和變革;三是堅持不懈地建設能力體系和平台,打造企業長治久安的能力基石。具有「戰略導向」理念和行為的關鍵在於強烈的使命意識―它是「戰略導向」的前提和源泉,不竭的組織智慧和正確的戰略思維方式。更為重要的,它是組織智慧生成的機制、程序和手段,這才是競爭能力的內核所在。
三、大規模企業的內部「組織化」。國外及國內均有管理學家認為,由於中國人的「國民性」和文化傳統―「寧為雞頭,不為牛尾」的小生產式的自我中心傾向,以及對縱向權力關系的認同和追求,中國企業組織內部很難形成「大規模的合約」,只能分化為權責邊界清晰的小型主體,它們以結果為導向獨立運作。這種體制,雖有靈活、敏捷、快變的優點,但非常不利於構建統一的能力平台和發揮組織的協同效能,有可能導致企業內部的離心傾向和「諸侯化」局面。華為不遷就所謂的文化宿命,堅決倡導內部的合作,堅持客戶導向的流程化管理,以復雜的矩陣式組織結構,將內部不同機構、不同職位以及不同人員,編織成一張整體性的、縱橫......>>
問題五:華為的市場營銷策略是什麼,要寫論文 化為前期主要是以網銷的形式突破的,也就是推廣模式,
問題六:華為的戰略演變過程體現了哪些戰略管理基本原理 華為已經成為了國產的一大神機之一了,好像是根據小米的飢餓營銷的模式一樣的,不過這種模式已經越來越不行了
問題七:華為的管理原理是什麼? 從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報酬、高績效」之間的良性循環。 關鍵字 華為 任正非 OFweek光通訊網消息,很多人在學習華為,但一些企業「學不會」甚至「不願學」的,恰恰是華為所遵循的管理普遍規律和原理。 最近,一本總結、分析華為公司及其創始人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書《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十分暢銷,筆者見到不少企業界的朋友,包括老闆和高管,都在認真閱讀、撰寫心得或組織討論。更有不少人千里迢迢前往華為總部「朝聖」,現場體驗華為的氛圍和氣質,思考、探究華為成長的奧秘。 如果把眼光拉長,我們會發現:國內許多企業學習華為已經持續多年了。華為一有新故事,大家津津樂道;任正非每有新文章,必定廣為流傳。有關華為的培訓課程,始終是企業培訓市場上的熱門產品。 但令人奇怪的是:真正學到華為精髓的企業似乎並不多見。有的企業家直言:華為,我們學不了、學不會。問題在於:華為的哪些方面和做法「學不會」?為什麼「學不會」?套用一本管理暢銷書的書名,筆者總結了許多企業「學不會」的若干華為經驗。 第一,堅定的戰略導向。無論是業務領域的選擇和轉換(做什麼、不做什麼),還是競爭策略的組合和展開、競爭優勢的形成和擴大(如何做、如何贏),以及競爭能力的積累和提升(憑借什麼成長)等,華為始終有清晰的認知、明確的方向和管理邏輯。尤其在我國企業界普遍存在機會主義的背景下,華為基於宗旨使命和長遠目標的戰略導向就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華為的戰略導向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在對市場、行業、技術等形勢、大局、趨向准確判斷的基礎上,思考並形成整體性、系統性戰略框架;二是居安思危,進行動態的戰略調整和變革;三是堅持不懈地建設能力體系和平台,打造企業長治久安的能力基石。具有「戰略導向」理念和行為的關鍵在於強烈的使命意識―它是「戰略導向」的前提和源泉,不竭的組織智慧和正確的戰略思維方式。更為重要的,它是組織智慧生成的機制、程序和手段,這才是競爭能力的內核所在。 第二,惠及廣大員工的利益分享機制。眾所周知,華為創始人持有的公司股份比例很小。華為大范圍地吸納員工入股,形成開放、共享的利益結構。華為坦率地承認,企業是一個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成員共同的願景、協同的願望,以及組織的合力需以利益機制為基礎。華為重視企業文化,但從不用虛頭巴腦的「理念」來替代利益。 華為以「奮斗者」對企業的貢獻和自身的人力資本為尺度,通過產權和利益分配製度的創新,使員工對企業發展產生真正的關切,讓員工分享企業成長的收益;同時保持了高效、統一的治理結構。從效率角度看,形成了「高能力、高報酬、高績效」之間的良性循環。1 2 3
問題八:華為營銷策略國內外研究現狀怎麼寫 寫論文 study 放前面 、、
參考: Study on Huawei cellphone 's Marketing Position .
問題九:華為的戰略演變過程體現了哪些戰略管理目標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對社會生產、生活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對知識密集型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成為影響企業生產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知識的利用、價值轉換、企業的競爭等,都依賴知識型工作者來實現。知識技術資本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而知識技術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要通過知識型員工來實現,對於高科技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作為知識載體的知識型員工,自身價值逐漸被認識並得到承認,此時成為企業中最為重要的資產,並且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知識型員工的創造力,從根本上決定了知識密集型企業的生存...
問題十:華為為什麼走oppo的營銷策略 1,線下眾多渠道,解決了資金和庫存壓力。
2,現貨發售,摸得見,看得著,也促進了銷量。
3,控價。
以上僅供參考~
❺ 華為的營銷策略有哪些
那就是出席英款的手機,價格都比較高。而在這之前出的舊版本的手機就會降一些價。還有就是會出一些性價比比較高但較便宜的手機。這樣讓各種消費者都能夠買得起華為手機。
❻ 小米手機的不足與改進對策
小米手機與蘋果、三星等國家大品牌手機相比,在產品本身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與國產手機華為、中興等手機品牌相比,在渠道、營銷方面也還存在著差距。自2011年小米手機問世以來,小米手機就主要採用飢餓營銷的戰略深深的吸引了消費者,激起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為小米手機打開了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領了一席之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飢餓營銷戰略在小米手機的銷售過程中,漸漸退卻了當初的「魔力」。消費者每次需要買的時候都會准時准點的守在電腦前去搶購,沒幾分鍾就全部搶購完,許多消費者等了好多次都處於排不上隊的狀態,時間久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就會降低,對小米手機失去信心,從而選擇購買其他品牌的手機。因此,小米手機應該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營銷策略,使之更符合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習慣等。在本論文中,以小米手機的營銷策略為主要研究對象,力求通過對小米手機的營銷策略進行研究,找出小米手機營銷策略的問題所在,進而提出相關的解決對策來解決問題,使小米手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也使其能夠挖掘更多的潛在客戶,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2、小米手機及其營銷策略的簡介與分析
(一)小米手機簡介
小米手機是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製造,2011年在國內問世[3]。作為國產智能手機,它是第一款國內的雙核智能手機。當時小米手機在推出的時候,其銷售理念也就是銷售口號是「為發燒而生」,直到現在,這一直是小米手機的銷售宗旨。小米手機的性價比超級高,其價格低廉,配置卻非常高,手機採用的是美國高通公司的最新處理器,系統是基於安卓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改進[1],形成最新的MIUI系統,使其更符合客戶的需求,更加人性化。在同價位的手機當中,小米手機絕對算是性價比最高的手機了。另外,小米手機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提供了移動、聯通、電信這三種版本。無論是像素、屏幕還是其他部位的配置,都屬於「性價比之王」。在手機銷售史上,小米手機可謂算是一個奇跡[2]。
(二)小米手機營銷策略分析
小米手機驚人的銷量,從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說明了小米手機營銷策略的成功[]。下面我們將主要從小米手機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銷策略等四個方面對小米手機的營銷策略進行分析。
第一,小米手機的產品策略。小米手機之所以可以在手機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銷量驚人,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小米手機的自身優勢。首先是小米手機的系統,在安卓系統的基礎之上,進行改進,形成最新的MIUI系統。這樣更符合客戶的體驗,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另外,小米手機還認真鑽研學習了許多大品牌手機的成功之處,例如蘋果手機、三星手機等,並且借鑒了許多這些大品牌手機的成功之處,成功運用到小米手機的製作中去。從而使小米手機的屏幕、處理器、像素等各種配件與同價位手機相比都處於優勢地位。
第二,小米手機的價格策略。小米手機採用低價的策略這是我們眾所周知的,這也是小米手機營銷策略中的成功之處。在營銷策略中,價格策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對產品的價格有一個准確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產品銷量的。小米手機的定價不但與三星、蘋果等大品牌的手機價格相比要低很多,而且與同配置的手機價格相比也低了很多,與小米同樣高配置的手機價格都在3000元左右,而小米手機在剛問世之時就定價為1999元,這樣低廉的價格卻有那麼高的配置,無疑會引起消費者強烈的購買欲。
第三,小米手機的渠道策略。小米手機的銷售主要是通過在網路上進行直銷。小米手機從問世以來,甚至直到現在,都沒有進行線下銷售。小米手機的銷售主要在小米的官網上進行定期銷售。在網路上直銷,這樣拉近了生產商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減少了許多中間的環節,節省了許多的費用。另外,小米手機也在網路、電視等媒體上加大了廣告的投入[1],以此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增加小米手機的銷售量。
第四,小米手機的促銷策略。小米手機最大的賣點就它所採用的飢餓營銷的促銷策略[2]。小米手機從2011年開始銷售起,就採用了飢餓營銷的戰略,定時定量的銷售產品,每次的銷售都是只滿足一部分消費者,而其他消費者想購買的話,只能等下次小米手機發布銷售時再去搶購。這種「供不應求」的銷售方式大大激起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成為了小米手機的一大賣點。
❼ 運用4c市場營銷理論分析小米公司的營銷策略
小米公司之所以能迅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出神入化的促銷策略—飢餓營銷。
第一步:引起關注
就是在產品銷售開始之前,你必須先吸引大眾的關注。告訴大眾顧客我要有大動作了。至於具體是什麼,你不能一下子透露完全,你必須慢慢公布你的營銷活動,拉長宣傳的事件。因為飢餓營銷,它是一個過程,是一個慢慢引誘客戶飢餓的過程,只有吊著顧客才會讓她產生期待。
第二步:激發購買慾望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因為它直接決定了你的成交率,那麼,在什麼情況下顧客會去搶購呢?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就是產品太便宜太劃算,大部分人都喜歡佔便宜,你優惠的力度越大,排隊搶購的場景就越火爆。
第二種可能就是產品太受追捧,也就是說你本身的產品夠好,這個點足夠吸引人來搶購。
第三種就是產品具有獨特性,比如可以在商品上面定製顧客的姓名,這樣就更激發了顧客想要購買印有自己姓名的商品,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優勢,那麼最佳的方式就是加一點私人訂制。
第三步:設定限制條件
這是核心的一步,限制條件就是你要提前設立好顧客得到這個產品,它必須滿足的條件,讓顧客購買的難度提高。
第一個就是常見的手段,比如限量供應,限時供應,提前預約,排隊叫號等等,第二就是炒作限制行為。第三就是設置高門檻,例如只是通過抽獎比賽獲獎的方式,才能得到購買資格。
小米手機營銷策略分析
小米手機從創立之初就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通過市場調研,小米首先對消費者的年齡進行了細分,把消費者的年齡限定在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之間。
這個年齡階段的消費者,有它自己的特點,這個年齡階段的消費者一般都是處於事業的發展期,也勇於嘗試,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會很高。
小米公司在確定了消費群體後,開始對消費群體進行下一步的細分析找到了一群對於手機有著極高的興趣,並且平時就喜歡研究手機系統和性能的群體—手機發燒友。
小米認為,手機發燒友這一特殊群體非常具有代表性,將會對其他潛在消費者的行為有著非比尋常的影響。於是,「為發燒而生」成為了小米手機的設計理念,它也是第一個將一開始的營銷對象定位於手機發燒友的智能手機。
❽ 蘋果手機品牌戰略的營銷戰略案例分析論文
摘要:
手機已經占據了人們的生活,手機品牌競爭也是越加激烈,蘋果手機首當其中,蘋果深受不同層次的人的喜愛。要想在眾多的品牌中獨具一格,在建立品牌時向其添加獨特的思維概念,才能引來更多的注意力。蘋果手機應注重消費者的個體體驗;注重產品的個性化與差異化;重視營銷;加強品牌知名度。
關鍵詞:
蘋果手機;品牌戰略;營銷戰略;
一、品牌戰略理論概述
(一)品牌戰略的界定
品牌戰略是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最近這些年,很多企業對品牌戰略開始重視起來,因為它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給企業帶來較大的利潤。品牌理念最早運用到了美國的企業中,然後擴大到更多的企業。制定品牌發展戰略成為企業關心的頭等大事。
(二)品牌戰略的內容
1.品牌定位戰略
運用定位思想體系,對市場上的品牌進行調查研究,並對其長期規劃,與消費者的需求進行配對,真正做到讓需要這個產品的人感到物有所值。
2.品牌創新戰略
品牌創新顧名思義就是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設計添加新的元素,並找到產品獨特的差異。創新戰略就是在此基礎上找到與消費者的切合點。
(三)品牌戰略的優勢
1.經濟優勢
品牌戰略的一個重要優勢是從長遠來看能夠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成功的品牌戰略為企業的未來收入打下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高銷量。品牌戰略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必須在市場上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完善。
二是高利潤。品牌戰略的規模優勢,可以使成本得到補償。要避免惡性的價格競爭,就需要通過品牌戰略使產品差異化,才可能為廠家帶來更高的投資收益。
2.戰略優勢
一是競爭地位。從市場細分的角度來說,消費者能夠辨別具有差別和高質量的品牌。因此,對來自其外界的品牌無所畏懼。良好的品牌組合會增加入門壁壘,從而比單一品牌戰略更具有戰略優勢。
二是企業與廠家的關系。企業可受到很少商家的制約。如果廠家生產的品牌受到消費者的喜愛,他們就會向零售商出售這種品。
二、蘋果手機背景分析
(一)蘋果手機背景概述
2007年蘋果第一代智能手機問世,iphone首先以它獨特的外觀吸引了廣大消費者,而它觸屏的設計真正促進了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也掀起了手機行業的大洗牌,諾基亞、摩托羅拉這兩大手機行業巨頭也隨著決策的失誤相繼宣告失敗。蘋果通過與中國聯通的聯手進入中國市場,一開始便吸引了廣大中國用戶,使得蘋果的用戶數量持續上漲,而安卓系統的發展也使得市場時刻處於相互競爭的態勢,不斷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到如今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二)蘋果手機SWOT分析
運用SWOT分析,通過對蘋果手機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得出蘋果公司應該設法避開威脅和消除劣勢,進行相關手機業務的調整。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使自己旗下的產品發揮長處,獲得更高的利潤,占居更多的市場份額。
(三)蘋果手機的營銷策略分析
1.產品的差異化
蘋果手機之所以能夠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是因為他們堅持了「超一流的產品將會帶來超一流大的利潤」這個理念,堅持創新,對於任何一款產品,蘋果公司都十分重視並堅持實行精品戰略,各方面的服務都很到位。
2.口碑營銷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消費者由於無力處理復雜的廣告信息而感到信息超載而使消費者不知道如何對市場商品進行選擇。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交流,這種交往模式具有較高的指向性。這些人一旦他們體驗到了蘋果的先進性、可靠性以及優越性,他們就會主動地將這些信息傳遞給身邊的人甚至更遠,從而就提高了蘋果的銷售業績。
3.定價策略
蘋果手機在定價策略上採取撇脂策略,在新品剛發布的時候,以高價投放新產品,加上高促銷的手段,從而保證獲得初期的高額利潤,以後隨產品銷路的擴大逐漸降價。蘋果公司採用此策略,可以迅速的收回投資,並為以後產品降價促銷提高提供條件。
三、蘋果手機品牌戰略分析
(一)蘋果手機品牌定位分析
1.市場細分策略分析
細分市場是把具有相同購物傾向的消費者劃分成若幹部分,每部分相當一個細分市場。蘋果品牌手機具有強大的功能和價格昂貴的特點。針對蘋果手機的這些特點把消費者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休閑電競型。休閑電競類型大多數是青少年,具有青春與活力,思維活躍,對休閑電競功能情有獨鍾,要具備較高的性價比,但由於還是學習階段,無工作,經濟能力有限,購買力不足。
二是成功卓越型。成功卓越型多數是已經參加工作,並且有一定職位。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他們追求有品質的生活,追求名牌產品,注重私密性,經濟實力較強。
三是研發探索型。研發探索型主要是計算機愛好者、網路編程師、程序員,喜愛鑽研,發現未知。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強,喜歡新功能。並有興趣開發手機的潛力。
2.目標市場選擇策略分析
在消費者類型的分類中,公司把握一部分潛在需求者,進行准確定位。iPhone通訊設備採用差異化策略和研發策略,追求潮流的特點。
一是從蘋果手機的外觀來看,簡潔、時尚的外觀很是受年輕人的喜愛;蘋果手機的功能更是俘獲了大部分年輕人的心。
二是從內核上來看蘋果手機有強大的性能,可以處理文字等軟體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白領等青年群體是潛在的需求者。
3.市場定位策略分析
蘋果手機作為新一代智能電話,誰配備iPhone,誰就走在流行時髦前沿的道路上。蘋果公司有較強的研發和探索能力。不斷推出新產品,提高市場佔有欲,牢牢掌控消費者的心理變化。維護老客戶,發展新客戶。
4.市場競爭策略分析
在市場行情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擁有獨特賣點。實行不同的策略,顯得至關重要。蘋果在市場競爭策略方面主要使用了差異化戰略。
一是產品的差異。蘋果手機使用了自己具有安全性和高流暢性保證的iOS操作系統,iOS系統能夠讓智能移動設備更加充分的運用硬體設備,這是使得用戶在體驗時保持移動設備流暢性的保證。
二是形象化的差異。以公司CEO作為品牌代言人的喬布斯,將他獨樹一幟的性格特點注入了企業文化。
三是服務化的差異。蘋果有很多的體驗店,使消費者能夠參與其中,真正的感受蘋果的魅力所在,從而能夠吸引眾多消費者。
(二)蘋果手機的品牌創新分析
1.產品創新策略分析
一是簡約設計。簡約是蘋果手機的核心理念,旗下的產品無一不體現著這一理念。其創始人喬布斯,在產品創新工藝設計中努力追求完美。從設計到用戶體驗再到簡約而華麗的外形,都是對這一理念的完美展現。
二是獨特設計。剛開始對產品進行研究設計時,蘋果手機在各個程序都被進行非常嚴格的把關,然後由最高領導人來評判。經過嚴格的流程,減少了產品設計流程上的成本。
2.蘋果手機的創新營銷分析
一是飢餓式營銷。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飢餓營銷,蘋果手機採取的是極端的飢餓營銷模式,最初蘋果公司不會透露新產品的任何相關信息,僅聲稱不久會有新品問市,然後在接下來的很長時間中,有關蘋果手機的任何信息都近乎沒有,待消費者迫切希望獲得蘋果手機的新產品信息之時,蘋果的CEO才會突然親臨發布會現場進行簡單介紹,在手機正式上市後,各類形形色色的產品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像這種極端的反差,會令眾多果粉如同久旱逢甘霖,最終引起了消費者強烈的興趣及購買的沖動。
二是體驗式營銷。蘋果有很多體驗店,這種營銷方式能夠使用戶很快地對產品熟悉,並快速地獲得用戶的反饋,然後迅速地對其方案進行調整或完善。蘋果在世界各地設立了體驗店,吸引大量的消費者前來感受蘋果產品的魔力,提高了蘋果的營運能力。
四、蘋果手機品牌戰略啟示
(一)注重消費者的個體體驗
蘋果企業在打造高端品質手機的同時也更加註重銷售前、後高端服務,以消費者為中心。中國企業則不然,尤其中國企業在產品的售後服方面,面對問題的時候,大多採取逃避問題,對行業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因此,只有以消費者為重,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創新目標,做消費者值得信賴的品牌產品服務,才能為以後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注重產品的個性化與差異化
目前我國大部分智能手機都用相同的安卓系統,千篇一律的設計。無法滿足消費者對獨特性差異性的需求,無法滿足消費者多智能手機期待心理。導致企業進步遲緩,市場競爭力差。企業要想在市場中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必須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不斷改革創新,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更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動力,要想進步就要走創新道路。
(三)重視營銷
通過對蘋果手機的案例分析研究可以看出,蘋果手機的成功不僅僅依託於先進的核心技術,同時高端的服務,完美的營銷方式,對產品的明確定位,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對戰略合作夥伴的正確選擇,個性化的差異設計,以及對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等。都對蘋果手機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基礎。所以品牌戰略與營銷模式都對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四)加強品牌知名度
企業的品牌不單是企業產品聲譽度的代表,更是企業身份的一種象徵,在無形當中成為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企業要想在世界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樹立自己的品牌戰略意識,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國際影響力。蘋果手機通過先進技術不斷發展創新樹立在國際市場中的品牌形象,使蘋果手機享譽全球。國產手機應加強對企業品牌形象的的建設,學習蘋果企業的品牌建設策略。融合自身條件,制定適合企業自身發展戰略,打造品牌意識。在消費者之間建立良好的口碑以及形象,為以後企業走向世界奠定基礎。
本文對品牌戰略相關理論進行概述,並簡單介紹了蘋果手機發展背景,運用SWOT分析對蘋果手機的背景和蘋果手機戰略進行分析,從市場定位、營銷策略分析了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營銷策略。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之所以能夠成功的原因,以及對中國手機行業的借鑒意義。
摘 要:
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Iphone手機,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手機行業中脫穎而出,取得如此炫目的銷售佳績和行業地位,除了產品本身出色,其背後的營銷策略也功不可沒。本文探析了Iphone的營銷策略,以期從中學習到最具價值和創新性的市場營銷方法。
關鍵詞:
Iphone;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1-0239-01
市場營銷策略對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和業績具有直接的影響。即使蘋果的CEO史蒂夫喬布斯將其描述為「一款革命性的、不可思議的產品,比市場上其他任何行動電話整整領先了五年」,但他還是不得不承認,它的成功離不開必須的營銷策略。
一、另類觀念,超越自我
在市場營銷理論上,視顧客為上帝的絕大部分企業都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觀念,企業的產品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服務,而蘋果卻敢於「以企業為中心」,堅稱公司絕對不會因為顧客需求而設計產品。在每年新品發布會上,蘋果的產品只有一種,它生產什麼,消費者就購買什麼。蘋果這樣做並不是表明它目中無人,以企業為中心,所以它的目標不是超越競爭對手,而是不斷的心無旁騖的超越之前的自己。
二、大膽創新,引領潮流
蘋果敢於創新的熱情被人們稱之為「偏執創新」,蘋果公司每年申請的專利數量是業內電腦整機巨頭戴爾的1.5倍之多,其在2010一年就成功獲得563項專利。無論是產品外觀還是功能,蘋果的每一次創新總是能引來一大批的模仿者。蘋果的神話從Mac開始,即使與PC不兼容,也擋不住追隨者的腳步,隨後的Ipod以精巧的設計和絢麗的色彩征服了受眾,如同蘋果本身的與眾不同,爭相購買是為了證明自己特立獨行和跟隨潮流。如今的Iphone4s更是憑借其精緻、創新、設計感、科技易用性與獨特用戶群體文化的結合,捕捉了消費者的購買欲。
三、保持神秘,製造話題
蘋果憑借卓越的技術、良好的質量、產品售後等一系列手段,培養了大批有消費能力且具有品牌忠誠度的顧客。在此基礎上蘋果很懂得利用心理戰術,精準把握了用戶追求其產品的心理,人們消費心理的.多維性和差異性決定了一種商品必須有多維的情感訴求才能吸引特定的消費群體產生預期的購買行為。每年在發布會之前,都會放出口風,但隨後卻又三緘其口,這就吊足了媒體和消費者的胃口,人們翹首期盼,紛紛猜測其新外觀、新功能,蘋果的每個動作都挑逗著消費者的神經,讓人們興奮不已。
四、飢餓營銷,吊足胃口
所謂飢餓營銷,是指產商故意調低產量,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從而抬高商品價格獲取更多利潤。Iphone的飢餓營銷已經完全超出這個基本概念,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把其發揮到極限。例如Iphone4s的上市,先是放出一點新聞,對產品避而不談,製造出眾多熱點。10月5日召開發布會後在全球分批次上市,10月14日首次在7個國家上市後又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消息。第三次11月11日在香港上市,11月4日蘋果可以預訂的官方網站一個小時被搶購一空,使消費者又處於焦急的等待之中,熱情高漲的消費者在實體店門口通宵排隊的景象層出不窮。使用這種營銷策略若拖得太久,會造成消費者的失望並失去耐心,而Iphone卻做得恰到好處,吊足了消費者的胃口,又不時的深入一步。
五、口碑營銷,締造帝國
口碑營銷被稱為「病毒式營銷」,究其原因是其傳播的速度快、成本低、影響力大。Iphone的用戶有很大部分是喜歡互動的年輕人,他們是最先體驗產品的可靠性、優越性的受眾,也樂於第一時間向自己的親朋傳播產品的功能和使用心得。Iphone的上市推廣計劃為每個地區的上市時間和價格不一,讓本來熱過了的Iphone的討論浪潮不斷被掀起,各個版本的比較充斥著眾多網站和論壇,成功的運用消費者的力量為Iphone做免費廣告。而這些蘋果的忠實粉絲,自成組織,時刻都在為捍衛蘋果的聲譽與人舌戰不休,或是喋喋不休的向朋友宣講它的好處,果粉的虔誠和執著締造了蘋果帝國[1]。
六、獨特操作,宣傳得當
Iphone在其營銷過程中,在正確的宣傳渠道上採用正確的宣傳形式,准確地把握了不同渠道的特點,全方位展示了Iphone。無論你使用的是傳統的聊天工具QQ,還是時下最流行的微薄,你每發送一條信息均有來自Iphone客戶端的標識,這是Iphone操作系統的特有標志,一方面無形中加強了Iphone的宣傳,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潮人的身份。在電視與廣播類媒體採用采訪類談話和廣告,而在平面媒體則採用數字與圖表來直觀表達,而互聯網採用的是諸如Flash等多媒體內容,高端雜志也可見其身影。
七、體驗營銷,征服受眾
體驗營銷是指企業通過採用讓目標客戶觀摩、聆聽、嘗試、互動等方式,使其親身體驗產品和服務,讓顧客實際感知其帶來的品質和功能,從而促使顧客認知並購買的營銷方式。蘋果的產品無論是從視覺、聽覺、觸覺,都是體驗式產品中的精品,其簡約時尚的造型、出色的材質、人性化的設計處處透露出蘋果的極簡主義,通過看、聽、用、參與的手段刺激消費者購買的慾望。蘋果在全球開設了眾多的蘋果體驗店,給消費者提供了直接感知產品的場所,而蘋果的體驗店本身的設計,因為時尚、科技和新潮也往往成為區域的標志性建築,成為消費者拜訪的熱點。
八、合作互利,實現共贏
Iphone和運營商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通過運營商訂制戰略來銷售產品。運營商的網路支持和蘋果的產品是消費者享受良好服務的基礎,雙方的合作能增強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滿足用戶性需求,提高消費滿意度。Iphone有利的滿足了中國聯通在移動互聯網的戰略要求,加之蘋果的品牌號召力,提升了中國聯通對抗其他運營商的競爭力。另外,蘋果公司不僅是移動終端硬體製造商,同時也是無線網路提供商,多年來與中國聯通形成了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在這種市場環境下,給予Iphone產品積極地捆綁銷售政策支持,也是其自身發展的需要,有利於Iphone和中國聯通實現共贏。
參考文獻:
[1]何春梅.蘋果營銷:酷就一個字[J].經營者.2009(3):45.
[2]宋凱. 基於顧客價值鏈的Iphone營銷研究.經營管理者.2010(6):262.
[3]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新千年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❾ 手機市場出貨量大量下滑是什麼原因
手機市場出貨量大量下滑,手機為什麼賣不動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近期手機市場出貨量卻出現了大量下滑的情況。本文將從供應鏈、消費者需求、競爭等多個方面分析導致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的原因,並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手機市場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洞宏腔溯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手機市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目前,全球手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數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絕差費電子市場之一。然而,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人們對於新鮮事物的追求,手機市場也逐漸進入了瓶頸期。
在國內外市場情況對比方面,國內手機市場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階段,消費者對於新款手機的需求逐漸減少。而在國際市場上,各大手機品牌競爭激烈,價格戰成為主流。同時,疫情的爆發也給全球手機市場帶來了一定的沖擊。
導致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供應鏈壓力:全球晶元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手機製造商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同時,疫情期間,部分地區的工廠關閉和物流受阻,也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鏈壓力。
2. 消費者需求變化:隨著人們對於手機功能需求的不斷提高,手機更新換代速度加快。然而,部分消費者對於高價位的高端手機需求不斷減少,對於性價比較高的中低端手機更加青睞。
3. 競爭加劇:隨著智能手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大手機品牌紛紛推出新款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同時,疫情也導致部分小品牌和山寨廠商退出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競爭。
4. 營銷策略不足:部分手機品牌在營銷策略上缺乏創新,無法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同時,廣告宣傳效果也不如預期,導致品牌形象受損。
5. 產品創新不足:部分手機品牌在產品設計和功能創新上缺乏突破,無法納衫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產品質量問題也時有發生,導致消費者對於品牌信任度下降。
針對以上原因,我們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1. 優化供應鏈管理: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降低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時,增加自主研發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和製造效率。
2. 推進產品差異化:通過產品創新和升級來滿足消費者對於不同價位、不同功能的需求。例如: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更多資源,提高手機硬體和軟體性能。
3. 強化品牌營銷:通過多元化的營銷策略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例如:開展線上線下融合的活動、舉辦跨界合作等方式來擴大品牌影響力和吸引更多。
❿ 手機營銷策略
手機營銷策略整合營銷傳播理論創始人D
E舒爾茨曾說: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惟有「渠道「與「傳播」能產生差異化的競爭散沒鏈優勢
渠道的作用在我國手機市場顯現的十分突出,大量的手機庫存使得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完全買方市場幾乎成為了現實
對於廠商來說,誰佔有市場,誰就佔有先機,就能夠獲得持續發展的基礎
渠道是產品進入市場的有效途徑,是產品生產者與市場聯系的橋梁,掌握和控制銷售渠道就掌握、控制了市場
如今,手機在功能、外觀、價格乃至廣告等方面都趨於同質化,單憑產品的獨立優勢贏得競爭已經非常困難
而渠道的差異化競爭正越來越成為我國手機生產商發展的重點,因而在未來的幾年中,廠商的市場競爭應該在營銷渠道上
一、我國手機渠道模式發展歷史我國手機營銷渠道模式的發展與手機的普及和市場競爭密切相關,根據渠道的發展形態和主流經銷商的不同,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
中國電信獨攬手機銷售市場階段在我國手機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之初,一方面由於行動電話的價格較高、普及率較低且用戶集中在城市;另一方面由於移動通信市場被中國電信壟斷,所以這個時期是由中國電信包銷的時期
銷售手機的場所僅有中國電信的營業廳以及隨後出現的一些小店鋪,後者則主要以經營水貨手機為主
在這個時期無論從分銷還是從零售的層面看,中國電信主導著市場,在中國電信包銷的狀態下,真正意義上的營銷渠道體系尚未形成
2
全國性總代理控制銷售渠道階段這一階段手機營銷渠道變化的背景是中國電信放開了手機的銷售,專業性的手機零售店出現了,並迅速在全國一二級城市大規模涌現
在此階段,完整的分銷體系形成逐漸形成,全國性總代理控制了手機的銷售渠道,成為主宰手機市場的主力
3
多種銷售渠道模式並存階段這一階段渠道模式的變化源自於國產手機廠商的迅速發展,即從2002年開始由於國產手機廠商進入市場,得不到全國性總代理商的支持轉而以省級分銷體系來打破國外品牌對全國分銷體系的市場壟斷
隨著國產品牌市場份額的提升,全國性總代理的地位開始下降,此外,該階段的另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多種銷售模式和銷售渠道興起,而終端零售商的數量和銷售規模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其中具有代表意義的是從2001年開始家電產品的專業連鎖企業開始進入行動電話銷售領域,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企業依靠和家電廠商合作的歷史優勢開始以國產手機銷售為突破點,向行動電話的渠道滲透
同時有的代理商開始考慮建立自己的品牌零售連鎖店,構築強大的終端網路
而運營商在銷售中的地位重新增強,另外大賣場的模式也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出現
二、我國手機市場渠道成員的構成我國手機市場的渠道成員主要有生產廠商、代理商、零售商和運營商
1
生產廠商根據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手機生產企業從1997年的5家發展到2002年的37家,廠家的手機已從「資源」產品變成普通產品
生產廠商也從原來所處的產業鏈的龍頭地位逐步退出,而逐漸被渠道商和運營商所牽制
在目前的狀態下,在中國手機市場上隨著產品的同質化、價格的快速跟進化、渠道的公共化、推廣的雷同化,已迫切需要所有的手機製造商正確認識到自身在產業價值鏈中所處的位置,擺脫過去和市場、業務脫鉤的做法,充沖孫分發揮整個手機產業鏈條協同作戰的能力
2
代理商中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手機普及率迅速提高,市場容量擴展很快
目前,中國手機市場的容量超過2億部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手機生產商往往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直接將手機送到消費者手中,因此,手機經銷商、代理商就成為必須
在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機卡分離和大量國外品牌的手機湧入中國,出現了像中郵普泰、天音、蜂星這樣的全國性總代理商
手機代理商也可以說是終端渠道商,它們的崛起幾乎完全是與國外品牌在中國的業務聯系在一起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全國總代理是國外品牌在中國的銷售部門,也是國際品牌手機的受惠者
我國的手機分銷體系一直沿用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建立起來的全國總代理、省級代理、市縣代理三級分銷體系
國外手機廠商一直是大代理商的合作夥伴和主要業務提供者
由於手機廠商們日益對傳統的層級代理制不滿意,傳統代理商的絕對優勢正察運在逐漸消失
各種勢力交織在一起,沖突時時發生
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是各種分銷模式共存,但毫無疑問的是曾經主導中國手機渠道的層級代理制已經不再是市場主流了
3
零售商中國手機零售商有專業零售商、家電連鎖店、專業連鎖店、綜合型賣場(商場、超市)等
2001年開始,手機銷售渠道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該階段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多種銷售模式和銷售渠道興起,零售終端的數量和銷售規模出現大幅度的下降
以北京、上海為始,中國的手機市場出現了例如迪信通、協亨電信、中復電訊這樣規模和資金實力都比較強大的專業手機連鎖零售商,而家電產品的專業連鎖企業也開始進入手機銷售領域,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企業依靠和家電廠商合作的歷史優勢,開始以國產手機銷售為突破點,向手機的通路滲透
同時也有代理商開始考慮建立自己的品牌零售連鎖店,構築強大的終端網路
同時,網上銷售商場及超市等銷售渠道也開始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
傳統零售終端的銷售日益下降,消費者購買手機日益集中到這些連鎖店和大賣場之中
4
運營商在移動通信行業發達的國家,服務供應商(即中國的網路運營商: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往往牢牢控制著行動電話的銷售渠道,但在中國的手機市場上,它的零售和分銷卻是兩個分離的獨立體系
在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網路服務供應商通常從諾基亞或者摩托羅拉這樣的手機製造商處大批量的購買行動電話,然後將手機和相應服務配套體系一起銷售給消費者本人
為了吸引用戶,供應商往往推出大幅折扣手段,將手機本身的價格壓低,將利潤點轉移在為客戶提供的信息服務上,通過消費者所使用的信息費用來賺取利潤
在中國,從2003年開始,移動通信運營商與手機製造商的密切合作又開始逐漸發展
運營商在手機產業鏈中的龍頭地位越發顯現,手機定製、手機捆綁銷售使得運營商直接介入手機的市場營銷,對手機的功能、價格、應用也開始發揮主導作用
三、我國手機市場渠道發展的新趨勢在手機銷售越來越像普通快速消費品的趨勢下,大賣場模式開始走俏,以通過銷售量上的優勢獲取利潤
此外,傳統的IT分銷商也殺入手機分銷市場
盡管目前IT分銷商在手機銷售方面還未能占據主導地位,但強大的渠道覆蓋能力已對傳統經銷商構成威脅
未來的幾年之內,手機渠道可能有以下幾個變化趨勢:1
渠道扁平化發展趨勢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使顧客擁有了自主權,顧客的目標成為企業交易的價值所在,因而現代營銷的核心也已經由對產品功能的訴求轉變為對顧客價值的訴求
這就要求廠家與消費者有更直接、更快捷的溝通,而其它渠道成員產品推廣功能的下降和經銷利潤空間的縮小、廠家對渠道輻射力和控制力的更高要求,使渠道只能變得越來越短
渠道扁平化作為一種銷售模式,簡化了銷售過程,縮短了銷售成本,使企業有較大的利潤空間
扁平化並非是簡單地減少哪一個銷售環節,而是要對原有的供應鏈進行優化,剔除供應鏈中沒有增值的環節,使供應鏈向價值鏈轉變
因為渠道扁平化的實質是削減冗長無用的環節,提高渠道運作的效率,在廠、商、用戶間構築一個完整、有機、高效的網路體系,使成千上萬的用戶通過這個網路同廠家、商家進行信息的交流和互動
手機從手機廠商到最終消費者,在經過渠道層次的傳遞之後,約有高到15%—20%的利潤被中間渠道抽取
我國手機市場已經處於渠道扁平化的階段,並正在繼續
渠道進一步扁平化,以降低渠道成本,控制零售終端已經成為手機銷售的成功的根本點,因此,對於國際品牌手機廠商來說,要花大力氣去推行區域代理制,減少渠道中間環節,以降低渠道的中間成本
但是,對於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則要注意到渠道不能無限制的扁平化,物極必反、渠道過於扁平化反而會導致手機廠商在渠道上面的成本加大,因此廠商需要考慮效益和效率的平衡點
2
渠道多元化發展趨勢由於手機消費的逐漸普及,消費者開始多元化(商務人士、學生、農村消費者等等),從而產生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和消費習慣的多元化
有的消費者喜歡到手機專營零售店購買,有的願意去手機連鎖超市,還有的可能更樂意到綜合性的電器大賣場,不一而足
如果要覆蓋到盡可能多的消費者,自然就要相應發展多元化的銷售渠道
多元化的渠道模式可能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成為主流,我國的手機市場渠道正處於一個由廠商、代理商主導轉為由零售商、運營商主導的過程之中,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將會考慮如何有效地規避各種不同渠道模式的風險,降低這些渠道模式可能帶來的利潤損失等問題
而多元化的渠道模式正是這個過渡階段中的權宜之策
3
渠道的中心化目前整個手機產業鏈還基本上是以製造商為中心,由他們來組織研發、生產和銷售
但隨著渠道商的市場力量越來越強,可能將來他們會取代今天製造商的地位,成為產業鏈的組織者
當然,這需要很多條件
第一,渠道商的專業化程度
渠道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最近,這是它的天然優勢
但目前的渠道商的專業化程度還不足以全面、及時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及其變化
第二,研發、生產的標准化
只有當研發和生產都標准化之後,這些資源才能夠比較容易地從市場上獲得,作為「外行」的渠道商才不會受制於人
4
運營商介入手機終端中國聯通為了確保CDMA的推進,不得不親自出面救市,以包銷的方式向手機廠商采購大批量的CDMA手機來供應市場
中國移動為了推廣GPRS業務,也向東信、摩托羅拉等一次性采購了百萬台以上的GPRS手機
而中國移動更是在最近通過國家信息產業部的法規,拿到了手機銷售牌照,並准備正式進入我國的手機渠道
作為一股新勢力,運營商的加入加劇了手機渠道的競爭與復雜性
國產品牌要向國際品牌奪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必然需要激發渠道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5
手機大賣場等的市場地位日益凸顯國美、蘇寧等家電連鎖店加入手機零售市場給手機市場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家電連鎖店對原有的手機銷售渠道產生了根本的沖擊
其覆蓋面廣、進貨量大、經營靈活等優勢,是傳統手機經銷商所無法比擬的
只不過手機廠商顧及傳統渠道的利益,大多隻讓家電連鎖店包銷部分機型,暫時緩解了矛盾
否則很可能造成急速膨脹的大賣場渠道迅速取代原有代理商的情形
我國手機渠道的新趨勢不僅給渠道成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同時也是一種挑戰,對於那些處於弱勢的渠道成員,如何提高自身實力並在渠道結構中取得競爭優勢將是其繼續發展的基礎;對於那些目前處於優勢的渠道成員,如何主動調整渠道、追求效率與效用的結合並尋找其平衡點是其增強實力,確立渠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