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中國抹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中國抹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發布時間:2023-05-12 15:06:54

1. 我提問!

一。抹茶的歷史
抹茶(Matcha)源於中國隋朝,興起於唐朝,鼎盛於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贊美,詩句中對抹茶泡沫的形狀、顏色做了描述和贊美。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飲茶,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為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21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把抹茶攜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研製發明了多項抹茶設備,並取得專利,從此結束了"抹茶=日本"的歷史,迎來中國抹茶第二春。
二.什麼是抹茶 (Matcha)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覆蓋蒸青綠茶。它的關鍵詞是 覆蓋遮光//蒸汽殺青//石磨碾磨。
三.抹茶的生產
1.抹茶(Matcha)的栽培――覆蓋
抹茶(Matcha)的原料是碾茶,碾茶僅用春茶製作。除了嚴格的肥水管理以外,它的製作有兩個關鍵詞:覆蓋和蒸青。春茶在採摘前20天必須搭設棚架,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遮光率達到98%以上,也有簡易覆蓋,用黑色塑料紗網覆蓋的,遮光率只能達到70~85%。實驗證明用不同材質、顏色的物品給茶遮光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學者竹井瑤子的研究顯示∶「覆蓋遮蔭改變了光照強度、光質、溫度等環境因素,因而影響到茶葉香氣品質的形成。 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苯甲酸及其酯,除低級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較高外,其他香氣成分的含量明顯低於遮蔭茶」。 經過覆蓋的綠茶葉綠素和氨基酸明顯增加,類胡羅卜素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總量為自然光栽培的1.4倍,葉綠素為自然光裁培的1.6倍。
2.抹茶(Matcha)的加工――蒸汽殺青
採摘下的新鮮茶葉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日本學者深津修和上美智子的研究分別表明,在蒸青過程中,茶葉中的順-3-已烯醇、順-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並產生大量的A-紫羅酮、B-紫羅酮等紫羅酮類化合物,這些香氣組分的先質為類胡羅卜素,構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氣和口感。所以,覆蓋栽培的綠茶並且蒸汽殺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氣特殊,色澤翠綠,味道也更鮮美。
表3光照對茶樹葉片的化學組分影響(ug%g)
光照條件 葉綠素 全氮量 賴氨酸 精氨酸 簡單兒茶素
自然光 0.28 4. 47 73 1756 3.01
遮蔭 0.444 4. 90 136 4045 1.88
《茶葉生物化學》 第三版 宛曉春 主編 中國農業出版社
3.抹茶(Matcha)的碾磨――天然石磨
抹茶(Matcha),其本意就是用石磨碾磨的茶。磨茶的石磨稱為茶磨,北宋詩人黃庭堅最早記述茶磨∶「浸窮厥味臼始用,復計其初碾方出。計盡巧極至迂磨,信哉智者能創物。」茶磨跟我們平時看到的磨豆漿麵粉的石磨完全不同,製作極其復雜。現代中國茶磨已經絕跡,據說在日本,目前能夠製作茶磨的工匠也只剩下不到10人了。石磨運轉緩慢,一台茶磨工作一個小時,生產的抹茶(Matcha)只有40克,還不到一握。抹茶在顯微鏡下呈現為「不規則撕裂狀薄片」,其顆粒度為2~20微米(680~6800目),這幾乎是現代所有的機械粉碎所不能攀登的高度。日本石磨專家、三輪教授用當代最先進的工程技術和電子設備對古老的石磨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後,得出的感嘆是:「對於抹茶(Matcha)來說,至少在目前,任何機械碾磨都不可能勝過石磨。」
四.抹茶的營養價值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已經大大加深,對茶葉功能性的物質本質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抗生素、生長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質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和「綠色」本質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飲食生活中。
普通茶雖然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但是茶葉里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僅為35%,大量的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們當做茶渣扔掉。實驗證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一碗抹茶里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師們幾乎無一不長壽天年。變喝茶為吃茶不僅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革,同時也是適應快節奏現代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日本的日中友好交流協會聯手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 大力推出「變喝茶為吃茶」的口號,積極向大眾提倡科學、經濟、簡便的飲茶方法。
抹茶(Matcha)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須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為茶多酚、咖啡鹼、游離氨基酸、葉綠素、蛋白質、芳香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A、B1、B2、B3、B5、B6、E、K、H等,微量元素鉀、鈣、鎂、鐵、鈉、鋅、硒、氟等近30餘種。抹茶
抹茶(Matcha)(100g)的營養成分:
蛋白質 6.64g (形成肌肉和骨格的營養素)
糖 23.67g (維持身體和運動活力的能源)
食物纖維 55.08g (幫助排出體內有害物質,預防便秘和生活習慣病)
脂肪 2.94g (活動能量源)
Β茶多酚 12090μg (跟眼睛的健康和美容有很深的關系)
維生素A 2016μg (美容、美皮膚)
維生素B 1 0.2mg (能量代謝。腦和神經的能量源)
維生素B 2 1.5mg (促進細胞再生)
維生素C 30mg (骨膠原生成的不可缺成分、關系皮膚的健康、美白等)
維生素K 1350μg (幫助骨格鈣質的沉著、防止骨酥鬆症、調整血液的血液の平衡)
維生素E 19mg (抗氧化、防止衰老、被稱為返老還童的維生素)
葉酸 119μg (防止細胞的不正復制,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也是孕婦不可缺的營養)
泛酸 0.9mg (維持皮膚和粘膜的健康)
鈣 840mg (預防骨酥鬆症)
鉄 18mg (血液的生成、維持、特別是女性應該盡可能多的攝取)
鈉 8.32mg (幫助維持細胞內側和外側的體液的平衡
)鉀 727mg (保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工作、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
鎂 145mg (人體缺少鎂將會引發循環器疾患)
亞鉛 1.5mg (皮膚和毛發健康的維持)
SOD活性 1260000unit (抗氧化物質、防止細胞的氧化=防止老化)
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機體內過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夠再生人體內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質,從而保護和修復抗氧化系統 ,對增強機體免疫、對防癌 、防衰老 都有顯著效果。長喝綠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壓,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日本昭和大學的醫學研究小組的在1毫升稀釋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濃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個劇毒大腸桿菌0-157,五個小時後細菌全部死亡,一個都不剩。日本的婦女們喜歡在買來的成品牛奶或酸奶里加入抹茶,因為加了抹茶後保鮮期可以延長一倍。所以,日本的中小學校終年給孩子們免費提供綠茶,條件好的提供加了抹茶的綠茶,來預防腸胃道疾病。抹茶的纖維素是菠菜的52.8倍,是芹菜的28.4倍,其消食解膩、減肥健美、去除痘痘的功效,受到了當今愛美女性的青睞。
邂逅真抹茶,提倡吃茶新概念
吃茶與喝茶的成分比較 (100g含有量)------
比較點單位 吃抹茶 喝綠茶沖泡氺
鈉mg 3 3
鉀mg 2200 27
鈣mg 450 3
鎂mg 200 2
磷mg 290 2
鉄mg 20 2
亞鉛mg 3.2 0
銅 mg 1.3 0.01
維生素A ug 13.00 0
維生素B1 mg 0.36 0
維生素B2 mg 1.43 0.03
煙酸 mg 55 0.31
維生素B6 mg 0.46 0.01
葉酸 ug 1300 16
泛酸 mg 3.1 0.04
維生素C mg 260 6
*選自∶日本科學技術廳資源調查會編[五訂日本食品標准成分]
五.抹茶的應用
現今的日本,抹茶(Matcha)產業已發展得非常龐大。抹茶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無人工色素,除了直飲外,作為一種營養強化劑和天然色素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諸多行業,衍生了品種繁多的抹茶甜食∶
食品類∶月餅、餅干、瓜子等、冰淇淋、面條、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麵包、抹茶果凍、抹茶糖果、
飲料類∶罐裝飲料、固體飲料、牛奶、酸奶、抹茶罐裝飲料等
化妝品類∶美容產品、抹茶麵膜、抹茶粉餅、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日用化工類∶……
六.抹茶不是綠茶粉
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民千百年來的喜愛,近年來,在歐美等國家也大受歡迎,2004年到2006年間日本的抹茶出口量翻了2番。隨著哈根達斯和上海光明乳業率先在中國推出了抹茶冰激凌和抹茶牛奶,國人對抹茶的興趣也越來越高。打開阿里巴巴,可以看到有十幾家公司在銷售抹茶(Matcha),抹茶(Matcha)的信息大約有20多個頁面,600條以上。但是深入調查以後,可以發現目前市場上所見的抹茶(Matcha)幾乎都非真正意義上的抹茶(Matcha),只能稱之為綠茶粉,其原料基本上都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屬粉碎機,無一例外的都是瞬間粉碎法。
由於抹茶和綠茶粉本質的區別,形成自身的價值的截然不同,在國際市場上,一公斤的綠茶粉售價為1200~1800日幣(人民幣70~110元/公斤),而每40克的抹茶的售價為1800~12000元日幣(人民幣1800~18000元/公斤),相差幾十上百倍。
國際上嚴格禁止不當使用「抹茶」(Matcha)二字,
★凡不是蒸青綠茶通過石磨年末加工的茶粉不得稱作抹茶
★凡是沒有使用抹茶原料的產品絕對不允許使用「抹茶」(Matcha)二字,
★「抹茶口味」,「抹茶風」之類的誤導消費者的廣告、說明詞語等要求謹慎使用,
★是綠茶粉末的要求在配方里明確註明使用的是(綠茶粉)。
由於中國的抹茶(Matcha)文化早已斷代,不但國人對抹茶一知半解,國家對抹茶的生產也沒有一個標准,不但沒有國家標准,也沒有行業標准。雖然已經有個別地區有綠茶粉的地方標准,但那僅僅是普通的茶葉粉末的衛生指標。當前市場上茶粉類產品標識混亂,很多企業把綠茶粉叫做抹茶,有意無意之間欺騙和誤導了消費者。
在中國市場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外國企業大多比較規范,特別是日本的企業,他們絕對不會輕易使用「抹茶」(Matcha)二字。一些跨國公司即使在產品名上使用了「抹茶」(Matcha),也必定在括弧或者標簽原料欄里註明「綠茶粉」三個字,比如某著名國際品牌的《清潤抹茶)》等。雖然說在國際市場上這樣的擦邊球標識也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是在當前中國的如此混亂的市場背景下,能夠在標簽上註明自己的原料是綠茶粉就已經是相當值得稱贊的了。
在以誤傳誤之中,很多消費者都以為綠茶磨成粉就是抹茶(Matcha),也有的人以為抹茶和綠茶粉的區別僅僅是粗細的不同,磨得細的是抹茶(Matcha),粗的就是綠茶粉。有的甚至把抹茶叫做「抹茶粉」。「抹茶粉」這個稱呼實在不好理解,就如同把旗袍叫做「旗袍裙」,把可口可樂叫做「可口可樂水」一樣。以茶而聞名的中國居然把祖先的精華的東西叫錯,會貽笑大方。
日本抹茶(天然石磨) =====原料 覆蓋蒸青春茶==加工 天然石磨 (低速、低溫)==產量 40克/小時
日本綠茶粉(球磨機)====原料 覆蓋蒸青春茶==加工 球磨機 (低速、低溫))===產量 約2~4KG/小時
中國綠茶粉(氣流粉碎機)==原料 普通炒青茶====加工 粉碎機 (高速、高溫)===產量 約20~100KG/小時
日本抹茶 (天然石磨)===細度 20~2微米==翠綠==海苔香==微甜略澀===懸浮300秒以上==泡沫豐富均勻
日本綠茶粉(球磨機)==細度 50~10微米==翠綠==草香====微澀======沉澱==========泡沫有
中國綠茶粉(氣流粉碎機)==細度 180~75微米==黃綠==火香====苦澀======沉澱嚴重======幾乎無泡沫
七.抹茶回歸祖國,中國面臨的課題
全世界都知道「世界的抹茶在日本,日本的抹茶在宇治」。 雖然日本人自己也承認日本的抹茶來自中國。但是,令人痛心的是現代中國已經跟抹茶沒有了任何關系,抹茶早已變成了日本的國粹!可喜的是近年,在上海浦東出現了中國第一個抹茶生產基地――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公司的創始人們都為留日學者,在長期留日生活中,在異國他鄉領受來自自己祖國的「他國文化」的同時,他們感覺到祖國博大的文化「牆內栽花牆外開」的痛楚,感受到對自己祖先的愧疚。經過長期的調研和准備,在母公司「日本蝴蝶谷株式會社」和「NPO法人日中友好交流協會」的全力協助下,引進全套日本的抹茶加工技術設備,創建了中國第一個以「抹茶」為行業的公司。並申請了「微粉石磨」的專利。
該公司在上海市質量標准化局的大力協助下, 成功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抹茶標准,明確了抹茶的定義:
「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覆蓋蒸青綠茶。」
雖然日本蝴蝶谷株式會社、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抹茶標准,但是這畢竟不能替代國家標准,中國抹茶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大家競相自稱自己的產品是抹茶(Matcha),卻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抹茶(Matcha)。「茶粉現無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其產品現基本按企業標准或出口合同要求進行生產」 的狀態不但鼓勵了中國市場的混亂,也阻礙了中國抹茶的走向世界。抹茶是否能夠在中國得到順利發展,是否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規范中國抹茶市場是關鍵,而規范市場的關鍵又懸系於抹茶的國家標準的制定,希望在不遠的將來看到抹茶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
八.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但對食物的營養成分,同時對它的色澤也是很在意的,人的食慾幾乎和自己對食物的感覺的良好度是呈正比例的。人們本能地更容易接受天然綠色的食品(如水果和蔬菜),在日本,人們被要求每天攝取30品目的食物,但是少有人能完成這個任務,而抹茶(Matcha)幾乎同時擁有所有蔬菜的營養成分。抹茶(Matcha)不但可以直接用來飲用,同時可以做成各種抹茶(Matcha)食品,抹茶(Matcha)以其獨特的生物學活性和在動物體內的整體生理調節功能及「綠色」特徵,應和了新時代大眾的消費理念和環保意識,同時應和了現代化生活節奏的需要。可以肯定,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綠色添加劑研究的深入,抹茶(Matcha)在食品、飲料中的應用前景將是不可估量的。
小貼士:抹茶的運用實列
(資料提供:www.ujimatcha.com)

2. 抹茶是什麼茶


抹茶是由漢族人發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綠茶採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遮陽,抹茶的加工方法是研磨。

抹茶(Matcha)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須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為茶多酚、咖啡鹼、游離氨基酸、葉綠素、蛋白質、芳香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A、B1、B2、B3、B5、B6、E、K、H等,微量元素鉀、鈣、鎂、鐵、鈉、鋅、硒、氟等近30餘種。

大概製作方法如下:

採摘來的生葉當天蒸青(用蒸汽殺青),然後不經過揉捻,直接進入烘焙爐烘乾,這樣的大片茶葉干葉稱為荒茶。然後荒茶進入冷庫,在零下保存,以提高葡萄藤成分,更加甘甜。

荒茶在使用前從冷庫里取出,恢復到常溫後進行加工,經過切割,篩選等多道工序後,成為0.3厘米見圓盯方的小塊,成為碾茶。

碾茶用特殊超細粉設備碾磨成微粉狀稱作抹茶。茶磨是一個極其奇特的設備,用茶葉超細粉機碾磨的抹茶在顯微鏡下顯示被撕裂狀薄片,只有2 20微米。

現在也有用氣流粉碎機或球磨機粉碎的,細度均能達到石磨的細度。並且,茶葉超細粉機奇特的溫度是抹茶的最後一道提香工序,經過茶葉超細粉機碾磨的抹茶,帶有海苔和粽葉的香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調試出抹茶的香精來,它是純天然的。

用其他方法粉碎的粉末狀綠茶,被稱為綠茶粉,或者粉末綠茶。由於細度,香氣,顏色的不同,其價格和用途也完全不同。

首先,先說一下,抹茶是綠茶。

如果去日本旅行,大家帶回來的紀念品裡面一定會有抹茶,抹茶似乎已經成了日本的一張名片,就像到了四川不吃火鍋一樣,到了日本也要嘗嘗抹茶的味道。這是標配。

但關於抹茶經常會出現兩個誤解,今天也在這里說一下。

第一個是關於抹茶的概念問題,

很多人認為日本茶就是抹茶,而抹茶就是綠茶粉。

這是不對的。

從飲用方式上分類,日本茶分為「抹茶」和「煎茶」。抹茶的成品形態是粉末,是將採摘的茶葉蒸熱乾燥後,在茶臼中磨成粉末狀,而不是直接用綠茶茶葉碾壓成粉末。在飲用時在茶碗中加入沸水,用茶筅攪動,在茶的表層形成細密均勻的泡沫。

煎茶的成品形態是茶葉,不是粉末。

另一個誤解是關於抹茶的 歷史 。

有人說抹茶最早在中國出現,抹茶等於點茶。那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說說日本是什扒腔芹么時候有飲茶 歷史 的,在日本的奈良時代(710-794年),相當於中國當朝,當時日本派遣了大量的使者、留學生、求法僧來中國學習,其中有一些僧人將茶種帶回了日本,日本飲茶史也就此開始。

鐮倉時代(1185-1336),游學宋朝的榮西禪師到天台山學禪和學和茶有關的知識,。1191年回國,也將茶種、茶具、飲茶方法帶回了日本。除了廣植茶樹意外,他還著有日本第一部茶書《吃茶 養生 記》。

之後飲茶之風由村田珠光和武野紹歐奠基發展,千利休進行豐富,形成了一套嚴謹的儀軌與精神標准。現在在千利休的基礎上後來又形成「里千家」、「表千家」等多個不同流派。千利休提出的「和、靜、清、寂」的精神內涵甚至影響了整個日本的生活美學。日本茶道就此深深的打上了千利休的烙印。

值得注意的是,抹茶雖然起源於中國宋朝的點茶,但抹茶和點茶不能劃等號。

《宋史.食貨志》中記載:「茶有二類,曰片茶,曰散茶」。宋代的「片茶」,也要研磨成粉沖點而飲。後續的點茶環節,和今天日本的抹茶沖泡方法類似。但宋代這種茶要在飲用前才可以研磨成粉,這和現在日本的抹茶,以粉末狀出廠銷售是兩回事。就像我們現在喝的普洱茶餅,也需要分解拆成塊來品飲,但我們喝的仍然是餅茶而不是散茶。「抹茶」是日本的的名稱,點茶是抹茶的親戚,長的有點像,但「性格」絕對不一樣。

我們的 歷史 上沒有出現過「抹茶」字樣的記載。

是以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綠茶採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抹茶是什麼茶?抹茶有什麼功效呢?

抹茶源於中國盛於日本.由於點茶非常繁瑣,並且花費錢財,所以日本點茶的人不是非常之多。但是把抹茶用於食品,卻是日本春畢人經常乾的事情。日本是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可能與他們廣泛飲茶、食茶和用茶不無關系。現今的日本,抹茶(Matcha)產業已發展得非常龐大。抹茶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無人工色素,除了直飲外,作為一種營養強化劑和天然色素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諸多行業,衍生了品種繁多的抹茶甜食.

抹茶對原料的質量要求較高,要求採用氨基酸、蛋白質和葉綠素含量高的 茶葉 ,同時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較低。在採摘之前,對鮮茶葉的採摘時間、葉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產時間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兩個月出產的優質鮮茶葉做原料,生產出來的抹茶的質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葉的樹種也有講究,這種茶樹以無性系繁殖技術培育而成,保證了茶樹品種的純正性。另外,為保證鮮葉的質量,在栽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對茶樹進行遮陽防暑,以這種方式生產的茶葉稱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為原料加工而成的。

抹茶到底有多火

1970年,日本年輕人最愛喝 碳酸飲料 。1980年, 自動售貨機 開始風靡, 咖啡飲料 銷量暴增。1990年之後,隨著 瓶裝茶技術 的成熟,茶飲料市場快速增長。到了2005年,日本的瓶罐裝茶飲料銷售額達到9313億日元,占飲品零售總額的 25.8%

雖然日本主流的茶飲料品種是 烏龍茶、綠茶、大麥茶 等原葉茶,但抹茶無論是在瓶裝茶領域,還是在沖泡茶粉領域,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

日本茶飲料的老大 伊藤集團 推出了含有 抹茶粉 的新型飲料; 可口可樂 公司也從2011年開始出售罐裝 抹茶拿鐵 ;伊藤集團的 固體抹茶 ,年銷量更是超過 一千萬份

伊藤園茶飲料

茶飲料風行,推動了茶味零食在日本的擴張。

1996年, 哈根達斯 在日本推出了 抹茶味冰淇淋 ,2001年,星巴克推出了 抹茶卡布奇諾 。2010年,日本冰淇淋協會發布的「消費者最喜愛的冰淇淋口味」年度調查結果顯示,抹茶口味 位居第五 。到了2015年,抹茶口味已經上升到 第三名 ,喜好率將近 50%

抹茶作為典型的 亞洲口味 ,還受到了越來越多西方人的追捧。

近年來,美國人消費了日本抹茶 近一半 的出口量,「 MATCHA 」成為了咖啡冰淇淋店的常備口味。僅2014年一年,美國的抹茶粉零售額就增長了 54.9% ,抹茶即飲飲料的銷售額翻了兩倍多。星巴克的抹茶星冰樂則在 歐美 熱銷。

抹茶星冰樂

抹茶在中國也 足夠流行。

在大眾點評 美食 類里搜索「抹茶」:北京1815家、上海3266家、廣州1149家、深圳689家。這個數量等於說,如果哪家咖啡奶茶麵包店裡一款「抹茶味」都沒有,那麼這家店基本上 可以關門 了。

抹茶和綠茶粉,並不是一種東西

雖然許多人號稱最愛抹茶口味,但他們根 本搞不清抹茶到底是種什麼東西 。這肯定不能怪消費者傻,因為中國市場上流通的「 抹茶粉 」,大多隻是 綠茶粉

實際上抹茶和綠茶粉 並不是一種東西 。綠茶根據工藝和製作的不同,可以分為很多種,而抹茶則是諸多綠茶種類中唯一成品就是粉末的。

而綠茶粉在日本稱為粉末綠茶,是把 不太好的綠茶茶葉 磨成粉,而好的綠茶都被人拿去沖泡喝了。

抹茶是要 避光生長 的,所以它的採摘時節通常要比普通綠茶晚一個月,當然 營養價值也會更高 ,顏色也 更加翠綠 ,普通的沖泡綠茶是有些偏黃的。

抹茶的製作工藝也很 復雜 ,基本步驟就有攪碎、蒸汽殺青、冷卻、烘乾、梗葉分離、去除砂石、殺菌、快速乾燥、研磨等。

苛刻的生長環境和復雜的製作方式當然讓抹茶粉的價格更高,通常好的抹茶粉要比綠茶粉貴 幾倍甚至十幾倍

因為抹茶和綠茶粉的不同,所以日本企業在使用「抹茶」標簽時非常謹慎,一些公司在製作餅干、甜品時也會用綠茶粉代替抹茶粉,可即使產品名寫著「抹茶」,也必定在括弧或者原料表裡註明「綠茶粉」。而在中國, 並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抹茶的原型在中國

現在絕大多數喝茶的中國人,都是直接茶葉泡水。實際上,這種喝茶方式,是在 明代 之後才大范圍流行開的。明以前的中國人,尤其是有品位的文化人怎麼喝茶?

主流有兩種,一是 煎茶法 ,二是 點茶法 。這兩種喝法,用的都不是茶葉,而是 茶粉 ,古人一般叫它「 末茶 」,製作原理和現代抹茶差不多。

「末茶」的主要來源是 餅茶 ,又稱 團茶 片茶 。餅茶最晚在 唐代 已經流行開來,採摘下來的茶葉經過 蒸青 研磨 烘乾 等工序,被做成 餅狀 。唐人的煎茶法是把茶餅磨粉,加入鹽、姜、茱萸等調料一起煮,口味比較清奇。宋人的點茶法則要精細得多。

宋代最先喜歡上末茶的是 文人 。他們把末茶放入茶碗中,再加入少量水調成茶膏,隨後一邊 用湯瓶注水 ,一邊用茶筅快速攪打茶湯,形成細密的泡沫。 《大觀茶論》 描繪這個過程為:「攪動茶膏,漸加擊拂,手輕筅重,指繞腕旋,上下透徹,如酵櫱之起面,疏星皎月,燦然而生」。這種帶有表演性質的 點茶技藝 ,單從操作本身來看,確實算是日本抹茶道的 雛形

茶筅

除了點茶和競賽感濃厚的鬥茶之外,宋代還出現了可以與琴棋書畫並列的高雅茶藝活動: 分茶。

分茶又叫「 湯戲 」、「 茶百戲 」。北宋初年陶谷在 《清異錄》 中將其描述為「能注湯幻茶,成一句詩,並點四甌,共一絕句,泛乎湯表。小小物類,唾手辦耳」。

看起來,分茶可能比較類似現在的 咖啡拉花 ,不光能用茶沫拉出簡單圖案,還能在茶盞里寫詩畫畫,到了南宋,會分茶甚至成了民間藝人的一種 謀生手段

磁州窯黑釉油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那麼,這些喝茶方法怎麼就都 失傳了呢?

元明兩代 是我國茶葉史上的一大轉折點。

游牧為主的蒙古人雖然有喝茶習慣,但他們對唐宋的煎茶點茶都缺乏興趣,更喜歡喝 酥油茶 葯茶 或者散茶 。統治者喜好不一,再加上 社會 動盪、國力衰退、假茶橫行、文人地位下降等復雜原因,餅茶和末茶走向了衰落。

明初, 朱元璋 下令罷造龍鳳團茶,各地一律進貢散茶:「太祖以重勞民力,罷造龍團,一照各處,采芽以進」。明代飲茶風氣隨之改變,士人們也認為相比繁瑣的點茶法,泡茶飲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此後,中國末茶不見蹤影,點茶法也逐漸無人問津。

抹茶在日本也是小眾

雖然在中國式微,點茶技藝遠渡日本後,還是發展壯大了起來。

日本人的喝茶愛好,一開始就是受 中國人 影響培養起來的。唐德宗貞元二十年,日本禪師 最澄 作為學問僧來中國求學,將茶籽帶回日本。後來,因為受到 嵯峨天皇 喜愛,日本寺院皇室開始大量種植茶樹。平安奈良時期的茶文化,與唐代極其相似。

鐮倉時期, 榮西禪師 兩度赴宋學佛,回國時不僅攜帶了大量茶籽茶具,還將《茶經》手抄本帶回日本,並完成了日本的首部茶經——《吃茶 養生 記》。書中記錄了宋代的末茶點茶技藝,為日本抹茶道打下了基礎。

《吃茶 養生 記》

在當時的日本,茶道偏好奢華鋪張,而如今「 和、凈、清、寂」 的飲茶哲學,以及宇治抹茶的特殊地位,都是由 千利修 奠定的。在千利修手中,日本茶道與禪宗思想相結合,走上真正本土化的道路。

到了今天,日本茶人點茶多用 黑色瓷碗 竹製器具 插花器皿 ,茶室大多不超過四張榻榻米大小,而整個過程又極其復雜嚴肅,處處體現 禪學 ,呈現出非常鮮明的日式美學特徵。因此,已經不能說日本抹茶道只是宋代點茶技藝的復制了。

日本茶道

現代日本茶道傳承主要依靠兩大途徑,一是 女子學校 通過插花、茶藝、女紅等技能提高女性「個人修養」;一是「 家元制度 」,根據血緣關繫世襲傳統技藝。

抹茶道步驟繁復細致,有「 點一杯好茶要學十年 」的說法,即使在日本國內,受眾面也很小。

而且,早江戶中晚期,明朝的泡茶方法也傳入了日本,並且形成了比抹茶道更加簡潔樸素,以「和、凈、清、閑」為理念的煎茶道。事實上,現代日本人相比抹茶,日常喝煎茶更多。

為什麼煎茶綠茶、大麥茶、烏龍茶口味,都沒像抹茶口味一樣火起來?可能恰恰是因為真正的「抹茶」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見不到, 物以稀為貴 ,聽起來格外誘人。

我是一枚專注於烘焙的 美食 博主,我個人也很喜歡抹茶味的甜品,比如說抹茶冰淇淋、抹茶慕斯蛋糕 ,抹茶戚風蛋糕,抹茶餅干。

抹茶味甜品就是在材料里添加抹茶粉,讓甜品的口感自帶抹茶味,口感清新!

抹茶是天然石磨研磨成粉狀、蒸青的綠茶。比起綠茶粉,抹茶粉的材料都是綠茶嫩葉,但是抹茶的粉狀更細,綠茶的目數一般在幾百目,抹茶是目數一般在幾千目,更細。綠茶粉顏色比較暗沉,抹茶粉顏色比較翠綠。

在烘焙中我也常用到抹茶,也製作了很多抹茶 美食 ,這款抹茶餅干,清新又美味,色澤靚麗!

抹茶酸奶雙色蛋糕卷,初春給你美味又清新的口感。

抹茶費南雪

抹茶提拉米蘇

在日本茶道,有沖泡的抹茶,還有製作甜品的抹茶,等級分類很明確。更多關於抹茶的知識,歡迎大家一起探討。

夥伴們,你喜歡抹茶 美食 嗎?哪款是你的最愛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 美食 心得!

很多人可能一聽到抹茶就會想是日本的!其實非也,抹茶起源於中國隋唐,古時候也叫末茶!

古時:將春茶嫩葉,用蒸汽殺青(現在中國的茶葉大部分是炒青,說來話太長,不是今天主題,下次有機會再講這個做茶的的工藝)然後做成團茶(餅茶)保存,就有點像現在的普洱茶餅一樣,但是那時候茶葉是上層階級的享用之物,非常講究,上貢的茶餅還有龍和鳳的模印,所以也叫龍鳳團茶


然後,喝的時候放在火上烘焙乾燥,然後用天然石磨研磨成粉末。

古人磨粉的工具那是相當齊全的。

首先用茶臼(jiu)把茶碾碎.


其次茶碾。


欣賞一下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皇家茶碾。


其次茶磨繼續




經過三道程序,茶葉就成末末了

然後就可以開始點茶了, 點茶師先用一茶勺,將粉末茶盛入建盞,沖入沸水,用茶筅快速擊拂,使之產生沫浡。


哦對了,這玩意也不是日本的,早在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里就有記錄茶筅。 茶筅是古時烹茶時的一種調茶工具。「茶筅,以勁竹老者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動,本欲壯而未必眇。當如劍背,則擊拂雖過而浮沫不生。」可見茶筅即是一種調茶工具。


宋朝的鬥茶,就是看誰用泡沫做的圖畫更漂亮,更持久不散,古代文人那可不是一般會玩。

就在宋朝的時候日本人過來把這種喝茶方式學去了!後來我們明朝老祖宗覺得這種方式太繁文縟節就取締了,不破不立,於是有了我們現在的六大茶類!


抹茶(中國古時稱作末茶)起源於中國隋唐,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用蒸汽殺青後,做成餅茶(團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乾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並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鬥茶方法: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里所指的抹茶沖飲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 歷史 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自明代以來,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



由於點茶非常繁瑣,並且花費錢財,所以日本點茶的人不是非常之多。但是把抹茶用於食品,卻是日本人經常乾的事情。日本是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可能與他們廣泛飲茶、食茶和用茶不無關系。

現今的日本,抹茶(まっちゃMatcha)產業已發展得非常龐大。抹茶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無人工色素,除了直飲外,作為一種營養強化劑和天然色素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諸多行業,衍生了品種繁多的抹茶甜食

食品類 抹茶月餅、抹茶餅干、抹茶瓜子、抹茶冰淇淋、抹茶麵條、抹茶巧克力、抹茶蛋糕、抹茶麵包、抹茶果凍、抹茶糖果、抹茶布丁等;


飲料類 罐裝飲料、抹茶固體飲料、抹茶牛奶、抹茶酸奶、抹茶拿卡等。


抹茶原本產生於中國,後來興盛於日本。多年來,受季節、地域的限制,茶葉市場始終無法發展壯大。中國茶葉市場的消費也一直處於疲軟狀態,外部大環境導致成本上升、競爭加大;內部的一些負面事件,也影響了市場的消費信心。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茶葉生產商為尋求突破,轉而尋找新的發展路徑,而抹茶作為一種營養價值高、文化意蘊厚,又可以作為眾多食品配料的角色,受到了一些茶葉生產商的青睞。


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民千百年來的喜愛,在歐美等國家也大受歡迎。隨著哈根達斯和上海光明乳業率先在中國推出了抹茶冰激凌和抹茶牛奶,國人對抹茶的興趣也越來越高。

抹茶不同於一般的綠茶粉,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葉粉碎物。抹茶與綠茶粉的不同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原料要求:抹茶對原料的質量要求較高,要求採用氨基酸、蛋白質和葉綠素含量高的茶葉,同時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較低。在採摘之前,對鮮茶葉的採摘時間、葉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產時間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兩個月出產的優質鮮茶葉做原料,生產出來的抹茶的質量最好。

加工抹茶所用茶葉的樹種也有講究,這種茶樹以無性系繁殖技術培育而成,保證了茶樹品種的純正性。另外,為保證鮮葉的質量,在栽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對茶樹進行遮陽防暑,以這種方式生產的茶葉稱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為原料加工而成的。


以上內容由豆果 美食 官方賬號編寫(圖源網路,侵刪)

==================================================================

解鎖更多 美食 請移步「豆果 美食 」微信公眾號

或「豆果 美食 」新浪微博官方賬號

有些對抹茶不了解的人以為,抹茶是綠茶磨成的粉,那麼我們看到市面上越來越多抹茶製品:抹茶蛋糕、抹茶餅干……這青翠鮮爽的抹茶,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抹茶(中國古時稱作末茶)起源於中國隋唐,將春天的茶葉的嫩葉,用蒸汽殺青後,做成餅茶(團茶)保存。食用前放在火上再次烘焙乾燥,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

抹茶並不是由普通綠茶磨成的粉。

它鮮亮、鮮嫩,還能直接吃。為了保證其品質,用以製作抹茶的茶樹是精心挑選過的,必須是葉綠素、茶氨酸含量高,咖啡鹼、茶多酚含量低的品種。

在種植過程中,當葉芽長出後,還要對茶樹進行覆蓋,以阻擋太陽光直射,保證口味的鮮爽。加工中要用蒸氣殺青,快速固定綠色,再用特殊設備把它磨成粉。(65)

很多人平時非常喜歡吃抹茶蛋糕、抹茶巧克力、抹茶餅干。

抹茶是由漢族人發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綠茶採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遮陽,抹茶的加工方法是研磨。抹茶更多的用於加工業。 一般咱們吃的抹茶味道,就是加工(烘焙)用粉。

抹茶,從性狀上來分類,屬於末茶(茶葉磨成的粉),是加工成特定形態的一種茶葉,並且如今的抹茶已成為末茶中單獨而又特殊的一類。

日本茶葉指導師協會對於抹茶的定義:

用作抹茶的茶菁必須是 覆蓋栽培 的茶葉;用於碾磨抹茶的原料——碾茶,其 製作 工藝 不經過揉捻直接進入碾茶爐 乾燥;抹茶是乾燥後的碾茶經茶臼碾磨成的 粉末狀的綠茶

你還對抹茶懵懵分不清,今天我告訴大家抹茶是什麼吧!


綠茶磨的粉只能叫綠茶粉,真正的抹茶,可不是一磨了事,工藝復雜得多,在營養價值上遠超綠茶,價格至少是綠茶粉的三十倍以上,正宗的抹茶粉價格是:100 克 250 元。

抹茶原材料是很嫩的茶葉加工而來,對茶葉的要求有很大的講究,日本茶葉做出來的抹茶最好。抹茶有幾十道工序:攪碎、蒸汽殺青、冷卻、烘乾、梗葉分離、去除砂石、殺菌、快速乾燥、研磨,才能變成抹茶。

今天順便送大家一個製作抹茶的方法,有空請朋友們嘗嘗自己的手藝。

抹茶巴巴洛瓦的製作。


用料

牛奶 320ML

水 90ML

細砂糖 80g

抹茶粉 10g

吉利丁 7g

淡奶油 80ML

提示:如果使用吉利丁片,請事先把吉利丁片用冷水泡軟後攥干水分,再進行步驟2的混合動作

如果布丁液難以變成整體濃稠的狀態,解決辦法:一是直接把裝有布丁液的容器座入冰塊中並及時攪拌,防止局部結塊。

3. 抹茶是什麼

抹茶(英文 Matcha,日文抹茶(まっちゃ))的英文單詞源於「抹茶」的日語發音。是日本茶道中使用的粉末狀的綠茶。在日本料理中,抹茶通常也用在把食物染成綠色(例如糯米團和蕎麥面),現在也用來製作綠茶冰激凌 。 中國抹茶是以無公害優質鮮葉為原料,經石磨碾磨成的色香味俱佳的天然可食超細蒸青綠茶粉末。它是一種最貼近自然的、雅俗共賞的和平飲料。 抹茶是近幾年來健康養顏最佳飲品,特別是其香氣和鮮艷的顏色以及減肥美容的特殊功效,使女性更加青睞。 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覆蓋蒸青綠茶。它的關鍵詞是覆蓋遮光//蒸汽殺青//石磨碾磨。 抹茶的歷史 茶末似乎是由中國在宋朝(960-1279)發明的。茶末的准備和飲用被變成了禪宗佛教徒們的一種宗教儀式,佛教徒們從一隻碗中飲茶,好像基督教中的聖餐一樣。 粉末狀的茶大概是在中國的宋代(960年-1279年)就已經發明了。粉末狀的茶的制備和飲用由禪宗形成一種儀式,在受戒時需要喝下一杯茶。 1191年(鐮倉時代),日本臨濟宗的開山祖師榮西禪師從中國帶回了禪宗以及抹茶的樹種和製作抹茶的方法,傳播到日本,並在宇治山(京都附近)種下了第一顆茶苗。 抹茶在中國漸漸被遺忘了,但是16世紀,茶聖千利休制訂了日本茶道的一些規定,指定抹茶是茶道中使用的正確的茶。 抹茶的營養價值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已經大大加深,對茶葉功能性的物質本質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抗生素、生長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質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和「綠色」本質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飲食生活中。 普通茶雖然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但是茶葉里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僅為35%,大量的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們當做茶渣扔掉。實驗證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一碗抹茶里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師們幾乎無一不長壽天年。變喝茶為吃茶不僅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革,同時也是適應快節奏現代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日本的日中友好交流協會聯手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 大力推出「變喝茶為吃茶」的口號,積極向大眾提倡科學、經濟、簡便的飲茶方法。 抹茶(Matcha)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須的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為茶多酚、咖啡鹼、游離氨基酸、葉綠素、蛋白質、芳香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A、B 1、B 2、B 3、B5、B6、E、K、H等,微量元素鉀、鈣、鎂、鐵、鈉、鋅、硒、氟等近30餘種。 抹茶(Matcha)(100g)的營養成分: 蛋白質 6.64g (形成肌肉和骨格的營養素) 糖 23.67g (維持身體和運動活力的能源) 食物纖維 55.08g (幫助排出體內有害物質,預防便秘和生活習慣病) 脂肪 2.94g (活動能量源) Β茶多酚 12090μg (跟眼睛的健康和美容有很深的關系) 維生素A 2016μg (美容、美皮膚) 維生素B 1 0.2mg (能量代謝。腦和神經的能量源) 維生素B 2 1.5mg (促進細胞再生) 維生素C 30mg (骨膠原生成的不可缺成分、關系皮膚的健康、美白等) 維生素K 1350μg (幫助骨格鈣質的沉著、防止骨酥鬆症、調整血液的血液の平衡) 維生素E 19mg (抗氧化、防止衰老、被稱為返老還童的維生素) 葉酸 119μg (防止細胞的不正復制,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也是孕婦不可缺的營養) 泛酸 0.9mg (維持皮膚和粘膜的健康) 鈣 840mg (預防骨酥鬆症) 鉄 18mg (血液的生成、維持、特別是女性應該盡可能多的攝取) 鈉 8.32mg (幫助維持細胞內側和外側的體液的平衡) 鉀 727mg (保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工作、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 鎂 145mg (人體缺少鎂將會引發循環器疾患) 亞鉛 1.5mg (皮膚和毛發健康的維持) SOD活性 1260000unit (抗氧化物質、防止細胞的氧化=防止老化) 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機體內過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夠再生人體內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質,從而保護和修復抗氧化系統 ,對增強機體免疫、對防癌 、防衰老 都有顯著效果。長喝綠茶能降低血糖、血脂、血壓,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 抹茶的製作 抹茶(Matcha)的原料是碾茶,碾茶僅用春茶製作。除了嚴格的肥水管理以外,它的製作有兩個關鍵詞:覆蓋和蒸青。春茶在採摘前20天必須搭設棚架,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遮光率達到98%以上,也有簡易覆蓋,用黑色塑料紗網覆蓋的,遮光率只能達到70~85%。實驗證明用不同材質、顏色的物品給茶遮光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學者竹井瑤子的研究顯示∶「覆蓋遮蔭改變了光照強度、光質、溫度等環境因素,因而影響到茶葉香氣品質的形成。 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苯甲酸及其酯,除低級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較高外,其他香氣成分的含量明顯低於遮蔭茶」。 經過覆蓋的綠茶葉綠素和氨基酸明顯增加,類胡羅卜素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總量為自然光栽培的 1.4倍,葉綠素為自然光裁培的1.6倍。 抹茶的准備工作要在採茶之前幾個星期就開始了,茶樹要先遮蓋,以防止陽光直曬,這樣可減緩茶的生長,使葉子變得更深些以及促使氨基酸的產生,這樣使得制出的茶更甜一些。 收獲之後,如果葉子通常在乾燥之前就捲起來了,這樣製成的是玉露茶。但是,如果葉子攤平乾燥,在粉碎後稱為「點茶」。點茶再用石頭碾成精細的淺綠色粉末,這就是抹茶。 注意:只有點茶碾成粉末才是「抹茶」,其它碾粉的茶稱為「粉茶」。 抹茶的飲用 喝抹茶的秘訣想要充分享受抹茶的美味,產茶地的水質是最佳的選擇。 抹茶通常按照日本茶道的方式飲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復雜的規則。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溫(不是沸騰)水,然後攪拌均勻(傳統上,使用一種特殊的竹製的茶帚)。如果泡得濃些,則稱為「濃茶」,泡得淡些則稱為「薄茶」。 抹茶的應用 現今的日本,抹茶(Matcha)產業已發展得非常龐大。抹茶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無人工色素,除了直飲外,作為一種營養強化劑和天然色素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諸多行業,衍生了品種繁多的抹茶甜食∶ 食品類∶月餅、餅干、瓜子等、冰淇淋、面條、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麵包、抹茶果凍、抹茶糖果、 飲料類∶罐裝飲料、固體飲料、牛奶、酸奶、抹茶罐裝飲料等 化妝品類∶美容產品、抹茶麵膜、抹茶粉餅、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日用化工類∶…… 抹茶不同於一般的綠茶粉,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葉粉碎物。 抹茶要求精選一番春茶原料,並覆蓋時間長達20天左右,蒸青乾燥製成碾茶後,在20度以下環境溫度,進行傳統石磨粉碎加工,保證了抹茶色、香、味品質,所以抹茶堪稱綠茶粉中的極品。 抹茶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很多人,很多女人,不論用什麼方法對於美容再青春均無效果,失去信心。而有的鉚足了勁,提著錢袋盲目追風,效果不大... 其實只是沒有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這需要一種心境,一種和綠茶一樣的心境。一杯清茶,卻尋覓不到葉的芳蹤;飄一縷清香,卻不必忍受味的苦澀。它就是抹茶。 有綠茶的清高,也有如水般的平和;有自成一體的個性,也具有容乃大的精神。這就是抹茶態度。 很多人喜歡抹茶,喜歡它如春天的綠色,喜歡它與乳酪、冰點、甜品混合在一起的豐富。

4. 添加百分之五的抹茶是以什麼為標准

抹茶不同於一般的綠茶粉,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葉粉碎物。抹茶與綠茶粉的不同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 原料要求:抹茶對原料的質量要求較高,要求採用氨基酸、蛋白質和喊檔葉綠素含量高的茶葉,同時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較低。在採摘之前,對鮮茶葉的採摘時間、 葉片大小都有要伍滲逗求。抹茶的生產時間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兩個月出產的優質鮮茶葉做原料,生產出來的抹茶的質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葉的樹種也有 講究,這種茶樹以無性系繁殖技術培育而成,保證了茶樹品種的純正性。另外,為保證鮮葉的質量,在栽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對茶樹進行遮陽防暑,以這種方式 生產的茶葉稱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為原料加工而成的。

在日本,因為用天然石磨碾磨的加工成本太高,一般不會用品質差的茶葉來生產抹茶。普通的蒸青茶,甚至簡易覆蓋的蒸青茶,用來做綠茶粉,日本叫粉末綠茶。

中國因為缺少石磨碾磨技術(現有的石磨已經被宇治抹茶公司專利了),一些加工廠就採用氣流粉碎機來生產綠茶粉,這2年,一些茶農也開始用比較好的茶原料來製作綠茶粉,為了給自己的產品賣一個好價錢,他們給自己的綠茶粉命名為----抹茶。

2.抹茶的生產關鍵:用天然石磨碾磨,綠茶粉都用金屬粉碎機粉碎。

「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

雖然日本蝴蝶谷株式會社、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抹茶標准,但是這畢竟不能替代國家標准,中國抹茶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大家競 相自稱自己的產品是抹茶(Matcha),卻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抹茶(Matcha)。「茶粉現無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其產品現基本按企業標准或出口合同 要求進行生產」 的狀態不但鼓勵了中國市場的混亂,也阻礙了中國抹茶的走向世界。抹茶是否能夠在中國得到順利發展,是否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規范中國抹茶市場是關鍵, 而規范市場的關鍵又懸系於抹茶的國家標準的制定,希望在不遠的將來看到抹茶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但對食物的營養成分,同時對它的色澤也是很在意的,人的食慾幾乎和自己對食物的感覺的良好度是呈正比例的。人 們本能地更容易接受天然綠色的食品(如水果和蔬菜),在日本,人們被要求每天攝取30目的食物,但是少有人能完成這個任務,而抹茶(Matcha)幾乎同 時擁有所有蔬菜的營養成分。抹茶(Matcha)不但可以直接用來飲用,同時可以做成各種抹茶(Matcha)食品,抹茶(Matcha)以其獨特的生物 學活性和在動物體內的整體腔賣生理調節功能及「綠色」特徵,應和了新時代大眾的消費理念和環保意識,同時應和了現代化生活節奏的需要。可以肯定,隨著科技的進 步及綠色添加劑研究的深入,抹茶(Matcha)在食品、飲料中的應用前景將是不可估量的。

抹茶有標准嗎標准什麼,抹茶飲用初級指南,抹茶減肥好評如潮
最近在學習千家流茶道,總要知道喝什麼吧?喝的就是抹茶。

中國茶道講究茶的口味,而日本茶道講究禮儀。原因很復雜,但是總體來看,因為中國茶比較多,綠茶,紅茶,黑茶都有,各自都有各自的沖泡講究,所以也沒功夫去講太多的禮儀。日本茶道基本只使用一種茶,那就是抹茶。

日本的百姓一般在家裡不喝抹茶,喝煎茶,也就是綠茶,是沖泡的,和中國人的方式一樣,用沸水沖泡茶葉。

日本只有寺廟,茶室,禮會,葬禮四個主要場合會使用抹茶,所以總體看來對抹茶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不過日本人使用的抹茶一般不是我們這里買的有品牌的抹茶,而像我們去茶城買散裝綠茶差不多,所以日本正規場合使用的抹茶價格都是比較貴的,好的抹茶和品牌抹茶有什麼區別這下面再說。

在開始指南之前必須要先說明一件事情,抹茶並不是日本人發明的,抹茶是中國人發明的,抹茶的沖泡,就是「點茶」,而日本人的抹茶常用工具,也統統都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是因為點茶一方面比較麻煩,另外一方面有些苦澀(原因下面會說),所以後來大家才用了更加方便的泡茶的辦法,這樣喝茶,香味多了,苦味少了。但是這樣一來,中國反而沒人去點茶了,隨著蓋碗,紫砂壺的流行,現代中國基本沒有人點茶,也不生產相應的點茶。

指南開始

什麼是抹茶?

我們看到的抹茶,全部都是茶粉,古代中國人點茶的時候,要點5種茶,但是現代日本的抹茶基本就是一種碾茶,在茶葉成熟前挑選嫩葉尖,進行各種工序的碾壓,粉碎,把茶葉打成粉末,這就是抹茶。

市面上還有中綠茶粉,比如日本的煎茶粉,這和抹茶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區別一方面是原料,抹茶粉使用還沒成熟的嫩尖,煎茶粉則有很多種。另外就是顆粒細度,好的抹茶可以達到單位面積2000目,一般日本的抹茶都能達到1000目,國產的只能達到500目。綠茶粉一般在400目左右,顆粒略粗。所以很多國產的抹茶,只能算綠茶粉,要買抹茶,還是要買日本進口的。

調制抹茶的工具

抹茶之所以比泡茶復雜,是因為抹茶要比泡茶多2個步驟。泡茶如果光看形式很簡單,就是燒水,沖茶,只有2個主要步驟。但是抹茶則不同,抹茶要配茶,燒水,涼水,沖茶,調茶,四個主要步驟加涼水一個次要步驟。而且抹茶必須要有一個特別的工具,那就是茶筅。

抹茶調制的工具,如果不算燒水,那麼需要三件,抹茶碗,茶筅和茶杓(日式茶勺)

(1)抹茶碗

抹茶在沖水後有一個攪拌的過程,所以抹茶要在「碗」里攪拌,而不能在「杯」里,因為杯子太小了,中國現代茶道使用的都是蓋碗和品杯,都是小型茶具。而抹茶則必須要使用抹茶碗。

但是如果你想在飯碗里攪拌,雖然可以,但是不好,因為飯碗低的弧度會讓你的攪拌很不均勻。所以抹茶碗一般都是平底的。

日本的抹茶碗有兩個大類,一種叫「樂茶碗」,一種是「志野」,除了體積上樂茶碗更大以外,在器形上,樂茶碗一般是口徑超過15厘米的大型平底抹茶碗,而志野則是10厘米左右的小型碗。此外,樂茶碗比較扁平,志野則桶狀明顯,我新買的茶碗就是志野。一般來說,現在的抹茶碗都是瓷器。但是樂茶碗價格比較昂貴,普通的在500元左右,志野茶碗則在200左右。

關於抹茶碗的購買有兩個注意點

第一,要分清抹茶碗和煎茶碗

現在中國可以很容易買到美濃燒和清水燒這兩個比較低段品牌的抹茶碗。但是清水燒同時又出產大量的煎茶碗。而商家不同,則很容易誤導人,如果用煎茶碗來調制抹茶,結果比用飯碗還要糟糕,會讓茶體很不均勻。原因在哪裡呢?

和中國的茶具不同,日本茶具雖然種類繁多,但是器形卻很少,這可能和日本人比較保守有關系。日本人的煎茶碗,只有2種器形,一種是天目,也就是黑釉茶盞,一種是高麗茶碗,雖然高麗茶碗有很多種,但是高麗茶碗其實也是茶盞。

茶盞是一種碗壁角度非常小的特別的茶器,這種茶器也是過去點茶時代常用的,用於把沖好的茶倒入的特殊茶具,因為內壁角度大,所以會形成比較多的泡沫,也就是「湯花」。但是茶盞本身是不能點的,因為茶盞角度小,導致它的地面積要遠遠大於平底的茶碗,這樣進行點茶,會讓顆粒無法充分溶解,而導致茶味異常苦澀。

而煎茶碗一般要比抹茶碗便宜很多,比如上圖這個碗,這是一種叫做「刷毛目」的有1000多年歷史的高麗茶碗,但是賣家卻把它標成了抹茶碗,而這樣一個碗的口徑達到12厘米,但是價格卻只有120元,遠遠比抹茶碗便宜。如果買這種碗回去,很容易點出「苦茶」。

第二,平底抹茶碗不能貪便宜

抹茶碗的確有點貴,但是目前市面上有很多100元以下的抹茶碗,和抹茶碗套裝,這是絕對不能購買的,買不起抹茶碗,寧可用飯碗,多攪拌攪拌。

比如這個只有40元的碗。原因就是,目前市面上很多便宜的抹茶碗,並不是陶瓷的,而是「合成陶瓷」,大部分都是中國生產的。

5. 關於抹茶的簡介

抹茶雖然好吃,但是除非骨灰級抹茶控,不然許多人都只是停留在吃上,對抹茶卻知之甚少。下面是我分享的關於抹茶的簡介,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抹茶的簡介

1 基本信息

抹茶是以天然微分石磨碾磨成微分狀的、覆蓋的、蒸青的茶。(見抹茶標准;Q/TFPS 2007)

註:

抹茶

遮陽:綠茶採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遮陽

抹茶的加工方法:中國和日本古代都是用石磨加工,到現在,日本還是採用天然石磨碾磨,幾百上千台的電動天然石磨的工廠,非常的壯觀。這幾年,抹茶更多的用於加工業,為了降低加工成本,也有採用球磨機來加工的,在中國,還有使用氣流粉碎機來加工的。由於碾磨抹茶的石磨在中國已經被宇治抹茶有限公司注冊專利,所以引來了一場口水大戰,眾多的茶粉加工者紛紛質疑: 抹茶到底是不是非得用石磨來碾磨。

2 抹茶 歷史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 飲茶 ,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為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21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把抹茶攜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研製發明了多項抹茶設備,並取得專利,從此迎來中國抹茶第二春。引導中國抹茶走向世界。

3 抹茶 文化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並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鬥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嘗色、香、味,佳者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里所指的抹茶沖飲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中國抹茶道遂告失傳,形成歷史斷代。目前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 國學 成後帶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4 抹茶生產

4.1 1.抹茶的栽培

――覆蓋

抹茶(Matcha)的原料是一種沒有經過揉捻的小茶片,在日本稱作碾茶,它的製作有兩個關鍵詞:覆蓋和蒸青。春茶在採摘前20天必須搭設棚架,覆蓋蘆葦簾子和稻草簾子,遮光率達到98%以上,也有簡易覆蓋,用黑色塑料紗網覆蓋的,遮光率只能達到70~85%。實驗證明用不同材質、顏色的 物品 給茶遮光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

日本學者竹井瑤子的研究顯示∶“覆蓋遮蔭改變了光照強度、光質、溫度等環境因素,因而影響到茶葉香氣品質的形成。露天茶不含B-檀香醇、苯甲酸及其酯,除低級脂肪族化合物的含量較高外,其他香氣成分的含量明顯低於遮蔭茶”。經過覆蓋的綠茶葉綠素和氨基酸明顯增加,類胡羅卜素為露天栽培的1.5倍,其氨基酸總量為 自然 光栽培的1.4倍,葉綠素為自然光裁培的1.6倍。

4.2 2.抹茶的加工

――蒸汽殺青

採摘下的新鮮茶葉當天殺青乾燥,採用的是蒸汽殺青法。日本學者深津修和上美智子的研究分別表明,在蒸青過程中,茶葉中的順-3-已烯醇、順-3-己烯乙酸酯和芳樟醇等氧化物大量增加,並產生大量的A-紫羅酮、B-紫羅酮等紫羅酮類化合物,這些香氣組分的先質為類胡羅卜素,構成了抹茶(Matcha)特殊的香氣和口感。所以,覆蓋栽培的綠茶並且蒸汽殺青的覆下茶不但香氣特殊,色澤翠綠,味道也更鮮美。

表3光照對茶樹葉片的 化學 組分影響(ug%g)

光照條件 葉綠素 全氮量 賴氨酸 精氨酸 簡單兒茶素

自然光 0.28 4. 47 73 1756 3.01

遮蔭 0.444 4. 90 136 4045 1.88

《茶葉 生物 化學》 第三版 宛曉春 主編 中國農業出版社

4.3 3.抹茶的碾磨

――茶葉超細粉碎。

抹茶(Matcha),其本意就是用石磨來碾磨的茶。磨茶的石磨稱為茶磨,北宋詩人黃庭堅最早記述茶磨∶

“浸窮厥味臼始用,

復計其初碾方出。

計盡巧極至迂磨,

信哉智者能創物。”

茶磨跟我們平時看到的磨豆漿麵粉的石磨完全不同,製作極其復雜。現代中國茶磨已經瀕臨絕跡,據說在日本,目前能夠製作茶磨的工匠也少很多了。石磨運轉緩慢,一台茶磨工作一個小時,生產的抹茶(Matcha)只有40克,還不到一握。抹茶在顯微鏡下呈現為“不規則撕裂狀薄片”,其顆粒度為2~20微米(680~6800目),這幾乎是現代所有的機械粉碎所不能攀登的高度。

並且,茶葉超細粉機奇特的溫度是抹茶的最後一道提香工序,經過茶葉超細粉機碾磨的抹茶,帶有海苔和粽葉的香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國家調試出抹茶的香精來,它是純天然的。

日本石磨專家、三輪教授用當代最先進的工程技術和電子設備對古老的石磨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後,得出的感嘆是:“對於抹茶(Matcha)來說,至少在目前,任何機械碾磨都不可能勝過石磨。”

這幾年,抹茶更多的用於加工業,為了降低加工成本,也有採用球磨機來加工的,在中國,還有使用氣流粉碎機來加工的。由於碾磨抹茶的石磨在中國已經被宇治抹茶有限公司注冊專利,所以引來了一場口水大戰,眾多的茶粉加工者紛紛質疑: 抹茶到底是不是非得用石磨來碾磨。

孰是孰非,這個問題就有待喝過不同碾磨方式生產的抹茶的朋友來評說了。可能關鍵還是看

1.其細度是否能夠使得點茶點出泡沫,

2.是否能夠懸浮不沉澱。

3.是否具有抹茶獨特的沉悶的海苔的香氣。

飲用

飲用抹茶通常按照日本茶道的方式飲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復雜的規則。

基本的方法是先在茶碗中放入少量抹茶,加入少量溫(不是沸騰)水,然後攪拌均勻(傳統上使用茶筅)。

在日本茶道中,“濃茶”用4克抹茶,加60CC開水,有點像漿糊狀。“薄茶”用2克抹茶,加60CC開水。可以用茶筅刷出濃厚的泡沫,非常美麗,爽口。

5 營養 價值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已經大大加深,對茶葉功能性的物質本質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抗生素、生長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質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和“綠色”本質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飲食生活中。

普通茶雖然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但是茶葉里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僅為35%,大量的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們當做茶渣扔掉。實驗證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一碗抹茶里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師們幾乎無一不長壽天年。變喝茶為吃茶不僅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革,同時也是適應快節奏現代化生活的需要。近年,日本的日中友好交流協會聯手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 大力推出“變喝茶為吃茶”的 口號 ,積極向大眾提倡科學、經濟、簡便的飲茶方法。

6 營養成分

抹茶(Matcha)含有豐富的人體所必須的營養成分和 微量元素 ,其主要成分為茶多酚、咖啡鹼、游離氨基酸、葉綠素、蛋白質、芳香物質、纖維素、維生素C、A、B1、B2、B3、B5、B6、E、K、H等,微量元素鉀、鈣、鎂、鐵、鈉、鋅、硒、氟等近30餘種。

抹茶抹茶(Matcha)(100g)的營養成分:

蛋白質 6.64g (形成肌肉和骨骼的營養素)

糖 23.67g (維持身體和運動活力的能源)

食物纖維55.08g (幫助排出體內有害物質,預防 便秘 和生活習慣病)

脂肪 2.94g (活動能量源)

Β茶多酚 12090μg (跟眼睛的 健康 和 美容 有很深的關系)

維生素A2016μg (美容、美皮膚)

維生素B 1 0.2mg (能量代謝。腦和 神經 的能量源)

維生素B 2 1.5mg (促進細胞再生)

維生素C30mg (骨膠原生成的不可缺成分、關系皮膚的健康、 美白 等)

維生素K1350μg (幫助骨骼鈣質的沉著、防止骨酥鬆症、調整 血液 的血液の平衡)

維生素E19mg (抗氧化、防止衰老、被稱為返老還童的維生素)

葉酸 119μg (防止細胞的不正復制,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也是孕婦不可缺的營養)

泛酸 0.9mg (維持皮膚和粘膜的健康)

鈣 840mg (預防骨酥鬆症)

鉄 18mg (血液的生成、維持、特別是女性應該盡可能多的攝取)

鈉 8.32mg (幫助維持細胞內側和外側的體液的平衡)

鉀 727mg (保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工作、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

鎂 145mg (人體缺少鎂將會引發循環器疾患)

亞鉛 1.5mg (皮膚和毛發健康的維持)

SOD活性 1260000unit (抗氧化物質、防止細胞的氧化=防止老化)

7 抹茶研究

有研究表明茶多酚能清除機體內過多的有害自由基,能夠再生人體內的α-VE、VC、GSH、SOD等高效抗氧化物質,從而保護和修復抗氧化系統 ,對增強機體免疫、對防癌、防衰老都有顯著效果。長喝綠茶能降低 血糖 、 血脂 、 血壓 ,從而預防心腦血管 疾病 。日本昭和大學的 醫學 研究小組的在1毫升稀釋至普通茶水的20分之1濃度的茶多酚溶液里放入10000個劇毒大腸桿菌0-157,五個小時後細菌全部死亡,一個都不剩。日本的婦女們喜歡在買來的成品牛奶或酸奶里加入抹茶,因為加了抹茶後保鮮期可以延長一倍。所以,日本的中小學校終年給孩子們免費提供綠茶,條件好的提供加了抹茶的綠茶,來預防腸胃道疾病。抹茶的纖維素是菠菜的52.8倍,是芹菜的28.4倍,其消食解膩、 減肥 健美、去除痘痘的功效,受到了當今愛美女性的青睞。

邂逅真抹茶,提倡吃茶新概念

吃茶與喝茶的成分比較 (100g含有量)------

比較點 單位 吃抹茶 喝綠茶沖泡水

鈉 mg 3 3

鉀 mg 2200 27

鈣 mg 450 3

鎂 mg 200 2

磷 mg 290 2

鉄 mg 20 2

亞鉛 mg 3.2 0

銅 mg 1.3 0.01

維生素A ug 13.00 0

維生素B1 mg 0.36 0

維生素B2 mg 1.43 0.03

煙酸 mg 55 0.31

維生素B6 mg 0.46 0.01

葉酸 ug 1300 16

泛酸 mg 3.1 0.04

維生素C mg 260 6

*選自∶日本科學技術廳資源調查會編[五訂日本食品標准成分]

8 抹茶產業

由於點茶非常繁瑣,並且花費錢財,所以日本點茶的人不是非常之多。但是把抹茶用於食品,卻是日本人經常乾的事情。日本是世界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之一,可能與他們廣泛飲茶、食茶和用茶不無關系。

現今的日本,抹茶(Matcha)產業已發展得非常龐大。抹茶無添加劑、無防腐劑、無人工色素,除了直飲外,作為一種營養強化劑和天然色素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食品、 保健 品和 化妝 品等諸多行業,衍生了品種繁多的抹茶甜食∶

食品類∶月餅、餅干、瓜子等、冰淇淋、面條、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 蛋糕 、抹茶麵包、抹茶果凍、抹茶糖果、

飲料類∶罐裝飲料、固體飲料、牛奶、酸奶、抹茶罐裝飲料等

化妝品 類∶美容產品、抹茶 面膜 、抹茶粉餅、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日用化工類∶……

9 抹茶鑒別

9.1 價差

抹茶不但受到日本人民千百年來的喜愛,近年來,在歐美等國家也大受歡迎,2004年到2006年間日本的抹茶出口量翻了2番。隨著哈根達斯和上海光明乳業率先在中國推出了抹茶冰激凌和抹茶牛奶,國人對抹茶的 興趣 也越來越高。打開阿里巴巴,可以看到有十幾家公司在銷售抹茶(Matcha),抹茶(Matcha)的信息大約有20多個頁面,600條以上。但是深入調查以後,可以發現目前市場上所見的抹茶(Matcha)幾乎都非真正意義上的抹茶(Matcha),只能稱之為綠茶粉,其原料基本上都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屬粉碎機,無一例外的都是瞬間粉碎法。

由於抹茶和綠茶粉本質的區別,形成自身的價值的截然不同,在 國際 市場上,一公斤的綠茶粉售價為1200~1800日幣(人民幣70~110元/公斤),而每40克的抹茶的售價為1800~12000元日幣(人民幣105~700元),相差幾十上百倍。

打泡

抹茶和綠茶不是雙胞胎更不是同一個人,但確實是近親

抹茶常常打泡喝,跟綠茶粉相比,抹茶顆粒極細,泡沫豐富,顏色鮮亮。綠茶粉由於顆粒大得多,打出的泡沫很少。

曝曬

正宗的抹茶粉在太陽底下暴曬半小時後,顏色明顯變淡,像泥土灰,而加了色素的綠茶粉,不論怎麼曬都不會褪色。[1]

9.2 國際規則

國際上嚴格禁止不當使用“抹茶”(Matcha)二字:

★凡不是石磨碾磨的不得稱作抹茶

★凡是沒有使用抹茶原料的產品絕對不允許使用“抹茶”(Matcha)二字,

★“抹茶口味”,“抹茶風”之類的誤導消費者的廣告、說明詞語等要求謹慎使用,

★是綠茶粉末的要求在配方里明確註明使用的是(綠茶粉)。

由於中國的抹茶(Matcha)文化早已斷代,不但國人對抹茶一知半解,國家對抹茶的生產也沒有一個標准,不但沒有國家標准,也沒有行業標准。雖然已經有個別地區有綠茶粉的地方標准,但那僅僅是普通的茶葉粉末的衛生指標。當前市場上茶粉類產品標識混亂,很多企業把綠茶粉叫做抹茶,有意無意之間欺騙和誤導了消費者。現有的抹茶標准見;Q/TFPS 2007

在中國市場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外國企業大多比較規范,特別是日本的企業,他們絕對不會輕易使用“抹茶”(Matcha)二字。一些跨國公司即使在產品名上使用了“抹茶”(Matcha),也必定在括弧或者標簽原料欄里註明“綠茶粉”三個字,比如某著名國際品牌的《清潤抹茶)》等。雖然說在國際市場上這樣的擦邊球標識也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是在當前中國的如此混亂的市場背景下,能夠在標簽上註明自己的原料是綠茶粉就已經是相當值得稱贊的了。

9.3 避免以訛傳訛

在以誤傳誤之中,很多消費者都以為綠茶磨成粉就是抹茶(Matcha),也有的人以為抹茶和綠茶粉的區別僅僅是粗細的不同,磨得細的是抹茶(Matcha),粗的就是綠茶粉。有的甚至把抹茶叫做“抹茶粉”。“抹茶粉”這個稱呼實在不好理解,就如同把旗袍叫做“旗袍裙”,把可口可樂叫做“可口可樂水”一樣。作為抹茶的誕生地的中國居然把祖先的精華的東西叫錯,會貽笑大方。

9.4 參數對比

日本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 ====原料:覆蓋蒸青春茶==產量 40克/小時

日本綠茶粉(用球磨機碾磨)====原料:覆蓋/或不覆蓋蒸青春茶==產量 約2~4KG/小時

中國綠茶粉(用氣流粉碎機)====原料:覆蓋或不覆蓋或普通炒青茶====產量 約20~100KG/小時

日本抹茶 /宇治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細度 2~20微米==翠綠==海苔香==微甜略澀===懸浮300秒以上==泡沫豐富均勻

日本綠茶粉(用球磨機碾磨)==細度 20~40微米==翠綠==草香==微澀==沉澱==泡沫有

中國綠茶粉(用氣流粉碎機打碎)==細度 180~75微米==黃綠==火香==苦澀==沉澱嚴重==無泡沫

9.5 抹茶標准

抹茶和綠茶粉的區別鑒別中國和日本不同,日本是先有抹茶後有綠茶粉,日本人很清楚什麼是抹茶,什麼是綠茶粉,但是抹茶斷代後的中國近年,卻是先有綠茶粉,後有抹茶,市場上的抹茶和綠茶粉混淆,普通消費者很難區分真假,鑒別時候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1.顏色:抹茶因為覆蓋蒸青,呈深綠或者墨綠,綠茶粉為草綠。

抹茶2.味道:抹茶因為採用進口樹種,所以不澀少苦,綠茶粉略苦澀。

3.香味:抹茶因為樹種,栽培,加工的特點,所以呈海苔、粽葉香氣,綠茶粉為青草香。

4.細度:抹茶細度達6000目以上(2微米),塗在手背上可以全部進入毛孔,一顆不剩。綠茶粉100---300目左右。

——參考宇治抹茶有限公司抹茶標准Q/TFPS 2007

9.6 其他要求

抹茶不同於一般的綠茶粉,更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葉粉碎物。抹茶與綠茶粉的不同點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 原料要求:抹茶對原料的質量要求較高,要求採用氨基酸、蛋白質和葉綠素含量高的茶葉,同時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較低。在採摘之前,對鮮茶葉的採摘時間、葉片大小都有要求。抹茶的生產時間較短,只有50天左右,以4、5兩個月出產的優質鮮茶葉做原料,生產出來的抹茶的質量最好。加工抹茶所用茶葉的樹種也有講究,這種茶樹以無性系繁殖技術培育而成,保證了茶樹品種的純正性。另外,為保證鮮葉的質量,在栽種過程中,工作人員還需對茶樹進行遮陽防暑,以這種方式生產的茶葉稱為覆下茶。抹茶就是以覆下茶為原料加工而成的。

在日本,因為用天然石磨碾磨的加工成本太高,一般不會用品質差的茶葉來生產抹茶。普通的蒸青茶,甚至簡易覆蓋的蒸青茶,用來做綠茶粉,日本叫粉末綠茶。

中國因為缺少石磨碾磨技術(現有的石磨已經被宇治抹茶公司專利了),一些加工廠就採用氣流粉碎機來生產綠茶粉,這2年,一些茶農也開始用比較好的茶原料來製作綠茶粉,為了給自己的產品賣一個好價錢,他們給自己的綠茶粉命名為----抹茶。

2.抹茶的生產關鍵:用天然石磨碾磨,綠茶粉都用金屬粉碎機粉碎。

“抹茶――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

雖然日本蝴蝶谷株式會社、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抹茶標准,但是這畢竟不能替代國家標准,中國抹茶市場上魚目混珠,良莠不齊。大家競相自稱自己的產品是抹茶(Matcha),卻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抹茶(Matcha)。“茶粉現無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其產品現基本按企業標准或出口合同要求進行生產” 的狀態不但鼓勵了中國市場的混亂,也阻礙了中國抹茶的走向世界。抹茶是否能夠在中國得到順利發展,是否能夠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規范中國抹茶市場是關鍵,而規范市場的關鍵又懸系於抹茶的國家標準的制定,希望在不遠的將來看到抹茶的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

6. 抹茶貴嗎

抹茶的價格因地區而異,一般來說,抹茶的價格比普通茶葉要貴一些。抹茶的價格主要取決於抹茶的品質,抹茶的品質又取決於抹茶的原料、製作工藝和烘焙技術。抹茶的原料一般是新鮮的茶葉,製作工藝要求精細,烘焙技術要求精湛,這些都會影響抹茶的品質,從而影響抹茶的價格。

要想購買到優質的抹茶,信螞首先要了解抹茶的原料、製作工藝和烘枝者焙技術,以及抹茶的品質。其次,要選擇正規的抹茶商家,以確保抹茶的品質。最後,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滑搭埋,選擇合適的抹茶。

7. 研究社|茶旅助推「農遺」興

中國茶海(China Tea Sea Plantation)位於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永興鎮,過去叫做「萬畝茶海」,而今還能稱作妥妥的「萬畝茶園」。

中國茶海雖為人造茶園,但很有發展成為「農業遺產」的底蘊和資本。任何「文化遺產」都因為人類的參與而變得更有「文化」,中國茶海自然也不例外。

仔細查看了一番,貴州的農業文化遺產可謂底蘊深厚,原本自然條件就非常優越。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系統是傳統稻魚鴨共生農業生產模式,這裡面體現出來的不止是農作方式,更是先民的智慧和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我們曾經以為,先民留下的東西往往過去迂腐,後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肆虐給我們提了個醒:我們並未從真正的富裕後人的角度理解並踐行「中西合璧」的內涵,只是把中式的內容賦予花式西方外表,正如年輕氏脊巧人突然喜歡過聖誕節卻不喜歡過新年,這裡面有太多問題需要我們深入冷靜多元思考。

稻鴨魚共生農業模式,興許在鋼筋水泥怪物占滿全世界後,人類會不自然地想起先民的智慧。那些西方聰明的研究者,或許早已開始了本地化的類似嘗試,而我們反倒打算一味地城鎮化,就連新式農村也要復制粘貼城鎮化。

如果農業文化遺產能給我們更多面向未來的思考價值,那麼走出城鎮化, 探索 新的農村化才是真正的出路。如果農村振興又掉入城鎮化漩渦,農業文化遺產只能成為文字上的「名錄」,實際上不過是對先民智慧結晶的歪解和羞辱。

問題在於無論城鎮化還是農村化,對於資本逐利的本性無法左右;資本的加持讓貪婪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導致很難出現一個全新的完美模式。

從江侗鄉稻魚鴨復合系統或許會在國外颳起一場農業模式的東方風,只可惜目前我們很多地方可能尚未完全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模式的重要性。畢竟,我們沉浸在對於金錢無限熱愛並無情追求的氛圍中,能夠正常下地勞作的普通人少之又少,穿梭在鋼筋水泥怪物里的假城裡人越來越多,下地勞作要比直接去超市選購高價垃圾食品難受得多,尤其烈日炎炎似火燒,曬得哥哥我心焦的六月天,出門都困難重重,下地更是難以言表。

據農業農村部官網介紹,貴州花溪古茶樹與茶文化系統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久安鄉,「久安鄉古茶樹的平均樹齡大概在600年左右,幾乎略等於貴州「文明開化」的 歷史 年限。在宋代,茶馬交易的制度已經建立並已運用成熟。一直沿用到了明王朝,朱元璋繼續推行「以茶制戎」的政野歲策。久安村早期的傳統農業經濟主要以粗放型為主,農業產業結構較單一,生產規模較小,森林生態系統是一個由多層次小型生態系統組成的復雜的生態系統。」

史載,朱元璋取了天下,「體恤民情,罷造龍團」,改喝散茶,由此天下愛茶人慢慢適應了散茶消費,很可能就是今天飲茶方式的「雛形」,也為「功夫茶」的興起奠定了基礎。這一改變,至少把陸羽時代喝茶太過麻煩的程序簡化了不少,但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某些喝茶方式依然過於做作,麻煩起來不亞於古時,又是燃香又是打坐又要喝茶,得虧不用再去砍柴生火,要不然一般人根本靜不下心喝一杯簡單的茶。好物雅事,一個人也不能一次性享盡,否則就會變味。

如果說花溪古茶樹與茶文化系統代表的是貴州茶區的 歷史 ,那麼「中國茶海」興許意味著貴州茶區會有美好的未來。「文化遺產」不是單獨針對過去,更要與時俱進面向未來,因為「遺產」畢竟要留給後人。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應該思考「中國茶海」的未來模式,力爭在未來某天,成為新一處中國茶與茶文化系統遺產。

中國茶海已經成為國內較為知名的茶旅目的地,很多遊客到了那裡,爭相採茶為樂,不是貪圖便宜,實際上就圖一樂。因此,中國茶海作為未來農業文化遺產「備胎」,在模式上既要學習花溪,又要 探索 出不同於花溪的模式,才有可能在未來上位。

茶旅形式過於單一,目前完全按照普通 旅遊 景點打造,沒少投入,但持續的吸引力不足,尤其疫情期間,明顯感覺到中國茶海跟其他 旅遊 景點沒什麼兩樣,因此人氣不高,連帶茶海周邊的商鋪及民宿基本上都缺乏人氣。

交通和環保之間可能存在矛盾,未來引起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會慢慢浮出水面。這當然都跟生物多樣性系統有關,興許一直在 探索 ,也一直在為難。智能化數殲鍵字化發展與傳統模式之間可能存在分歧,但也各有利弊。

中國茶海的一片葉子最後到了誰的茶杯里,這是可追溯可持續發展 探索 的關鍵。因為它帶動的不止是產業鏈的興起,更是助推茶產業供應鏈日趨完善的重任。

最後還得補充一點,中國茶海發展成為貴州茶區農業文化遺產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很有優勢。貴茶給人的印象就是干凈,換個說法就是天然加自然。這也是典型的風土內容,貴茶的干凈可謂一大特色,完全可以擺脫傳統茶的桎梏,大力發展抹茶產業。

即便中國茶海成為未來農業文化遺產遙遙無期,但對整個茶區來說,從綠色環保到可持續發展,如果一開始保護工作就很到位,未來發展成為抹茶大省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海外市場在疫情後有一種特別的反應,年輕消費者對 健康 越發重視,而受到日本茶人的大力推廣,抹茶的形象逐漸深入人心,抹茶產品就成了 健康 「茶全食」的代表。

不是所有茶葉都能粉碎了用作抹茶,能做抹茶的茶葉,生長環境一定要頂流,而頂流茶葉一定出自頂流茶區。這可以看作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環,雖小但意義重大。因為就目前全世界茶區來說,能把抹茶講成一個「 健康 故事」的茶區只有日本。中國茶類豐富,但國際話語權乏力,抹茶更沒有存在感,即便真替日本茶企「打工」,也沒有自產抹茶的話語權。

茶旅與康養結合,興許是未來助推茶葉農業文化遺產發展的關鍵。因為在這條鏈上,早晚都會出現大量文化及文創IP,帶動茶派民宿的發展力量也不可小覷。在產業扶貧政策加持下,「茶旅+康養」至少會在一段時期內很有競爭力。

從中國茶海茶旅回來,還能在茶葉博物館快樂一游,茶旅條件可謂「渾然一體」。歡迎批評指正!

8. 抹茶文化

抹茶文化你知多少?

抹茶的由來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訂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並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鬥茶方法: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嘗色、香、味,佳者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磑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這里所指的抹茶沖飲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中國抹茶道遂告失傳,形成歷史斷代。目前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國學成後帶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抹茶文化

中國自明代以來,開始流行沖泡飲茶,中國抹茶茶道遂告失傳,中國古代文明的結晶――茶磨也隨之絕跡,中國抹茶(Matcha)形成歷史斷代,成為中國茶人心中永遠的痛。相反,九世紀末隨遣唐使進入日本的中國抹茶(Matcha),在日本卻得到了發揚光大。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行修養融為一體,將飲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21世紀初,中國旅日學者把抹茶攜歸祖國,在上海浦東新區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抹茶工廠。研製發明了多項抹茶設備,並取得專利,從此迎來中國抹茶第二春。引導中國抹茶走向世界。

抹茶的營養價值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茶葉的認識已經大大加深,對茶葉功能性的物質本質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抗生素、生長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質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獨特的生物學功能和「綠色」本質越來越深入到人們的飲食生活中。

普通茶雖然含有極高的營養成分、但是茶葉里真正溶於水的部分僅僅為35%,大量的不溶於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們當做茶渣扔掉。實驗證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夠汲取更多的營養,一碗抹茶里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師們幾乎無一不長壽天年。變喝茶為吃茶不僅是一個飲食習慣的改革,同時也是適應快節奏現代化生活的需要。

抹茶食品被曝添加香精色素成慣例

抹茶味蛋糕、抹茶味冰淇淋、抹茶味糖果、抹茶味飲料等。因為顏色養眼口感清新,一到夏天,吃貨們總是能在琳琅滿目的夏季美食中一眼挑出抹茶口味作為首選。不過,市場上不少抹茶食品裡面添加的僅僅是綠茶粉,而為了保證口感和顏色,添加香精和色素成為行業慣例。

茶葉粉=天然抹茶?

最近,喜歡自己動手製作食品的王女士在網上購買了一款標明為蛋糕西點甜點配料的天然抹茶,40克小包裝售價7.8元。圖片上的抹茶看上去顏色碧綠,清新可人。拿到貨後王女士聞了聞,覺得比想像中的茶葉清香味更加濃郁。重新仔細閱讀了網店店主對於該款抹茶的產品描述,發現在配料一欄中,抹茶的主要原料是茶葉粉,裡面還添加了乳糖、微晶纖維素以及食用香精。

在淘寶上搜索抹茶,隨即跳出4000多條關於抹茶的商品。100克左右的抹茶,價格在幾元至幾十元不等,以二三十元居多。大部分在售抹茶商品對於產品配料沒有具體說明。其中一款標明為「特級日本抹茶」的230克促銷裝抹茶,原價78元,促銷價28.16元且包郵,在過去的一個月內,這款特價抹茶賣了3333件。對於這款抹茶,近3000條評價大都表示除了顆粒大一些以外,味道純正,顏色鮮綠。

抹茶價格是綠茶粉的近百倍

杭州山地茶葉有限公司為星巴克、雀巢等世界500強食品企業提供抹茶原料。公司負責研發的負責人查森俊說,目前抹茶的生產工藝主要集中在日本,整個生產過程非常講究。樹種從日本引進,為了保證茶葉的鮮亮和鮮嫩,春天當茶葉長出一芽兩葉之後,進行第一次遮光處理。等茶葉長到一芽四五葉之後進行採摘和蒸青環節,即採摘當天用蒸汽殺青,再經過冷卻、烘焙、篩選等多道工序,最後用石磨以每分鍾60轉的速度,在19℃的恆溫中,緩緩磨出翠綠色的粉末,這些粉末就是抹茶。綠茶粉的原料基本上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屬粉碎機,無一例外的都是瞬間粉碎法。

相對於抹茶,綠茶粉的工藝就很簡單,將綠茶通過粉碎機進行粉碎,顆粒比抹茶粗很多。

普通茶葉粉和抹茶的價格天壤之別。抹茶平均價格在2000元/斤左右。而普通的綠茶粉價格,每斤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翠綠色的抹茶食品可能有問題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林智說,茶葉研究所曾經做過關於食品中添加抹茶的試驗,發現無論是綠茶粉還是抹茶,在烘焙糕點、糖果、飲料等的運用上難度最大,而在冰淇淋、冷鮮奶、冷麵等方面的運用相對容易。

「綠茶本身是很容易氧化的產品,經過高溫烘焙後,就會顏色發黃,香氣變淡。」林智說,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可以通過添加維生素等工藝來進行護色,延長綠茶粉或抹茶的自然氧化過程,「不過即使進行了護色工藝,抗氧化的時間也非常有限。」

林智發現,在手工面中加入抹茶或者綠茶粉,做成抹茶冷麵,雖然沒有經過高溫烘焙,但在晾乾麵條的過程中,原本翠綠的面條開始發黃,出現了自然氧化的現象,「所以在日本,為了延長保鮮期,抹茶一般是半成品的形式,也就是茶片,當要用到抹茶時,才研磨成抹茶。」

這幾年隨著抹茶的大熱,抹茶類產品的比重迅速上升。林智說,如果看到顏色特別鮮艷,呈現翠綠色的糕點、糖果或者飲料,很有可能添加了色素,「不建議購買這樣的食品」。

抹茶和綠茶粉的區別

1、顏色:抹茶因為覆蓋蒸青,呈深綠或者墨綠,綠茶粉為草綠。

2、味道:抹茶不澀少苦,綠茶粉略苦澀。

3、香味:抹茶呈海苔、粽葉香氣,綠茶粉為青草香。

4、細度:抹茶細度達6000目以上(2微米),塗在手背上可以全部進入毛孔。綠茶粉100-300目左右,比抹茶粗很多。

西餐面點--抹茶果乾吐司

抹茶果乾吐司

材料:

主料:高筋麵粉270g、即發乾酵母3g、細砂糖16g、鹽5g、奶粉11g、冰水176g、黃油16g

配料:抹茶粉1小勺、水1小勺、各式果乾50g

烤溫:180度、上下火、下層、約40分鍾

做法:

1. 將除黃油外的所有材料混合,揉至擴展階段後加入黃油,繼續揉至完全階段;

2. 取240g面團與抹茶粉和1小勺水混合,分別揉成團,放在溫暖處發酵;

3. 面團發酵至2.5倍大時,用指測法判斷面團時候發酵充分;

4. 發酵結束後將面團取出排氣,鬆弛15分鍾;

5. 鬆弛後的面團分別擀成長方形,白面團要擀得稍大些,撒上一半用清水泡軟的果乾;

6. 放上抹茶麵團,撒上剩餘果乾;

7. 自上而下捲成筒狀,收口朝下放入吐司盒,蓋上濕潤紗布,防止溫暖處進行最後發酵;

8. 發酵約8分滿,放入180度預熱的烤箱,下層,上下火,40分鍾左右。

小貼士:

1. 夏季溫度高,用冰水可以有效控制酵母的發酵速度,保證面團品質;

2.果乾類最好提前用清水或酒泡軟,否則會影響口感;

3.烘烤時間供參考,需根據自家烤箱調節;

4.如表面上色過快,可用錫紙覆蓋,以免烤焦。

咖啡巨頭進軍茶市場

在收購了美國大型茶企後,星巴克進軍茶葉市場的步伐開始落到實處,於近期在中國門店正式推出了7款茶飲。

記者從福州星巴克門店了解到,此次推出的7款茶飲包括伯爵紅茶、印度紅茶、英式紅茶、白牡丹茶、金萱烏龍茶、碧螺春綠茶等袋泡茶飲和抹茶拿鐵、紅茶拿鐵等茶味調飲。每杯售價在26-33元不等。

據記者守點觀察,購買茶飲的消費者並不多,15位顧客中僅有一位點了抹茶拿鐵。他告訴記者,只是出於嘗鮮的目的購買。

盡管如此星巴克對茶飲市場仍舊十分看好。早前星巴克已陸續在中國門店賣茶,並於去年換標去掉了「COFFEE」等字樣。市場調研公司歐睿預計2012年中國人均飲茶量是咖啡的16倍。

「星巴克的進入說明茶飲體驗營銷大有可為。」元泰茶業高層鄭火嬌如此表示。

作為福建本土茶企,元泰茶業早於2007年就開始探索茶與生活的結合,「純粹賣茶的營銷模式同質化程度很高。我們希望能將茶葉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將喝茶轉化成一件令人身心愉快的體驗活動。」

據了解,福州地區,如85°C、華豐賀氏等一些連鎖休閑餐飲也豐富了茶味調飲產品的銷售並獲得顧客的青睞。元泰紅茶屋自創辦以來就以紅茶為特色,經驗包括餐點、茶葉、袋泡茶、調飲等綜合產品,目前在福州有3家紅茶屋,培養了一群固定的消費者。

中國茶葉的消費模式還會繼續多元化,不會只局限在買茶、泡茶,或許在星巴克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會加入探索茶葉標准化連鎖經營和品牌文化打造理念。鄭火嬌如是表示。(孫鵬偉)

中國飲食文化發展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舊石器時代):當時人們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飲食狀況是茹毛飲血,不屬於飲食文化。

2.燧人氏:鑽木取火,從此熟食,進入石烹時代。主要烹調方法:①炮,即鑽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後燒;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燒紅的石子燙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燒熱,再把植物種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飲食上,結網罟以教佃漁,養犧牲以充庖廚。

4.神農氏:"耕而陶",是中國農業的開創者,嘗白草,開創古醫葯學,發明耒耜,教民稼穡。陶具使人們第一次擁有了炊具和容器,為製作發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兒因為當時沒灶,還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來煮酒的。

5.黃帝:中華民族的飲食狀況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為灶神,集中火力節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廣泛使用在秦漢時期,當時是釜,高腳灶具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蒸谷為飲,烹谷為粥"首次因烹調方法區別食品,蒸鍋發明了,叫甑。蒸鹽業是黃帝臣子宿沙氏發明,從此不僅懂得了烹還懂得調,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時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成形時期,以穀物蔬菜為主食。春秋戰國時期,自產的穀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結構與現在不同,當時早田作業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稱穀子,長時期佔主導地位,為五穀之長,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黃梁。黍,是大黃粘米僅次於稷,又稱粟,是脫粒的黍。麥,大麥。菽,是豆類,當時主要是黃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窮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還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後中原才開始引種稻子,屬細糧,較珍貴。菰米, 是一種水生植物茭白的種子,黑色,叫雕胡飯,特別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裡揉來脫粒。

7.漢代:中國飲食文化的豐富時期,歸功於漢代中西(西域)飲食文化的交流,引進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黃瓜、菠菜、胡蘿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於馬糧),萵筍、大蔥、大蒜,還傳入一些烹調方法,如炸油餅,胡餅即芝麻燒餅也叫爐橈。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使豆類的營養得到消化,物美價廉,可做出許多種菜餚,1960年河南密縣發現的漢墓中的大畫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東漢還發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動物油,叫脂膏,帶角的動物油叫脂,無角的如犬,叫膏。脂較硬,膏較稀軟,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實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後植物油的品種增加,價格也便宜。

8.唐宋:飲食文化的高峰,過分講究。「素蒸聲音部、罔川圖小樣」,最具代表性的是燒尾宴。

9.明清:飲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繼續和發展,同時又混入滿蒙的特點,飲食結構有了很大變化,主食:菰米已被徹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為菜餚,北方黃河流域小麥的比例大輻度增加,面成為宋以後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規模引進,馬鈴薯,甘薯,蔬菜的種植達到較高水準,成為主要菜餚。肉類:人工畜養的畜禽成為肉食主要來源。滿漢全席代表了清代飲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淺談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的飲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譽的,華僑和華裔外籍人在海外謀取生,經營最為普遍的產業就是餐飲業.有華人處應有中國餐館,中國的飲食可以說是「食」被天下,這一現象早在本世紀初時,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敏銳地觀察到了。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一書中說:「我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惟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各國所不及。」孫中山先生的`這一論述十分正確,而事實上確如孫中山先生所言,中華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沖擊得七零八落,有識之士莫不診脈問疾。然而中國餐館則大異其趣,居然能夠登陸歐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中餐館。這種強烈的反差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是並沒有一個較有說服力的解釋。我們認為,中國餐館能夠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個孤立和偶然的現象,其中的原因與中國飲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因而探討一下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徵,將有利於我們對於這一現象的解釋。

一談到中國飲食文化,許多人會對中國食譜以及中國菜的色、香、味、形贊不絕口。但是如果要從比較的角度來探討飲食文化,可以操作的辦法是把握住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筆者在這里認為,比較可行的辦法是在討論中國飲食文化時,從飲食生活方式的角度來著手。而實際上,中國飲食文化,實際上也是指中國人的飲食生活方式。而要談中國飲食文化就必須涉及到中國文化,兩者的關聯是極其密切的。因而我們有必要先對中國文化的某些特徵作一闡述。

中國文化是一個什麼樣的文化呢?這必須了解一下早期中國文化的地理環境,因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環境的制約越大。中國位於亞洲大陸的東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東南則是茫茫的大海。中國文化的主要溫床黃河流域的土地十分雖然較肥沃,但是其它環境較惡劣,多風少雨,生存的條件親不好。文明產生以後,當時的文化就以比較強烈的現實主義的思潮表現出來,倫理道德的色彩十分濃厚。因為這個社會需要謙讓需要少欲,而一個社會需要什麼的時候,往往是她缺少什麼的時候。中國文化從一開始就表現出早熟的特徵。馬克思就曾經認為,中國文明是一個早熟的嬰兒,她的發育過程中具有明顯的超前特徵。反觀西方文明,則大相徑庭。西方文化的童年時代的希臘文明,以其獨有的浪溫氣息寫入文明史,馬克思曾經認為希臘文明是一個發育正常的嬰兒。中國文化的生存土壤,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乾旱,逐漸變得不得於農業的生產,由於土壤及其它因素等十分不利於農業生產,現實的苦難產生不了文化的浪漫,因而中國文明以其強烈的道德和禁慾特徵貫穿始終。先秦時期諸子百家相互詰難,殫精竭力卻殊途同歸,目的是建立一個沒有爭斗的理想世界。但這只是理想而已。戰國之際,列國紛爭,以實力相較,最終秦國因鼓勵軍功,獎勵耕戰而一統天下,這是人心所向。天下紛爭,百姓如何生活,這也是歷史的選擇。只有一統,才不至於「天下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語)

先秦時期,中國南方楚國也是曾流露出浪漫主義的思潮,但是很快被北方現實主義的思潮所籠罩和淹沒,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書同文,以後的歷史就是天子一統的歷史。中國的封建社會為了維護這一統的局面,允許君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同時賦予他許多封建禮儀進行約束;中國有世界上最早的公平取官的文官制度——科舉制;中國歷史上呼喚清官,一旦出現便歌之頌之,並為之產生崇拜。所以中國盡管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但是其某些特徵與宗教的特徵有相似性,也有它自己的神;如果把這一現象也視為宗教的話,那麼中國式的宗教則是在現實意義上的極端的理想主義。中國歷史上的極度理想主義也因之產生,它也有神,只不過其所造之神是以現實中的人為化身的,而現實中的人是不可能充當理想中的神的,所以中國歷史上造神運動層出不窮,直至今天。或者說中國人的宗教是一種多神崇拜,而不是一神崇拜,什麼財神、葯神、灶神、媽祖等,都被視為神而被崇拜。中國文化還具有另外的兩大特徵:其一是絕對地追求適用,而杜絕一切的不實用的東西。從中國的科技史的歷程中可以看到,歷史上,所有的實用的技術十分發達,如農業科技和醫學十分發達,而有關的非實用的一些東西則無法發展。先秦時期墨家的有關光學和幾何學的知識,在漢代獨尊儒術以後,沒有能夠繼續發展下去。中國沒有產生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當然煉丹術在皇帝追求長生不老的過程中也很發達,其中確實包含有化學方面的知識。中國的手工業十分發達,而近代機器大工業生產,如蒸汽機沒有在中國被發明。十五世紀以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發明是在中國人手中產生的,但是近代以後需要通過一系列實驗手段才能產生的近代科學未能在中國產生:中國文化表現出特有的仁愛特徵。孔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仁者愛人」,因為仁慈,中國人實施多子繼承製度,這樣財產一方面得以析散,另一方面限制了遠距離的遷徙,中國人安土重遷與之關系重大。這一繼承製度限制了商業的發展,從而便多子多福的思想得以產生,多子多福的思想使社會的人口增加,派生出更多的多子多福,社會人口壓力始終存在,只要社會的生產力能夠養活多少人口,就會有多少人口出現。

中國飲食文化的諸多特徵,體現在飲食文化之上,直接影響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首先因為人口壓力以及其它多種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國人的飲食從先秦開始,就是以穀物為主,肉少糧多,輔以菜蔬,這就是典型的飯菜結構。其中飯是主食,而菜則是為了下飯,即助飯下咽。為什麼要助飯下咽呢?那是因為主食並不可口,必須有一種物質來輔助它使人們能夠吃下去。當然菜的功能和鹽的功能有共同點,但是不等同於鹽。這樣促使中國的烹飪的首要目的是裝點飲食,使不可口的食物變得精妙絕倫;其次,由於中國文化追求衫,中國手工業的發達,所以烹飪中的飲食加工技術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衫特徵。所有這些,使中國飲食文化有如下特徵。其一,中國烹飪技術發達,許多西方人看來不可食的物品,經過中國廚師的勞作,變得使人一見而食慾頓開;其二,中國人的食譜廣泛,舉凡能夠食者皆食,毫無禁忌;其三,中國救荒的著述特別多,以備飢荒之年以野菜充飢之用;其四,中國人將食的追求作為人生至樂來追求,吃飯成為第一要求。由於中國人在吃的方面不能夠隨心所欲,有詩為證:

紅日巡天過午遲,腹中虛實自家知。

人生一飽非難事,僅在風調雨順時。

因此長期以來吃穿不愁難以辦到,所以吃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特殊的位置,證據不勝枚舉。

此外,我們可以對西方飲食文化的某些特徵加以分析,也許能夠加深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理解。西方的飲食,由於最初是主要以畜牧為主,肉食在飲食聽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種植業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飲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國人的高。由於肉食的天然可口,所以西方人沒有必要對飲食進行裝點,內食的天然可口限制了烹飪的發展,歐洲人在顯示富裕的時候,多是飲食的工具來表現,如各種的器皿的多少和豪華成為講究的內容。另外也不把吃這種人生易於滿足的事情作為人生的至樂來追求。西方人的人生追求,正好同一句中國的俗語語可以高度概括,即「飽曖思淫慾」。他們更多地追求情愛,西方文化體現出一種「情愛文化」,而中國文化則體現出一種「吃的文化」。

但是我們還要指出的是,中國飲食的諸多特徵,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宮庭飲食,市肆飲食則能夠更好、更全面地表現出這些特徵。平民的節日飲食,如春節,也許能夠部分地表現出這些特徵來,但是春節對於一年的365天來說畢竟是短暫的一瞬間,如曇花一現。

文化無優劣,飲食文化也無優劣,其區別只不過是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飲食方式的不同罷了。但是如何理解和分析這一區別則是非常重要的。本書的目的基於這一點而作一點嘗試,是否能夠得到大多數讀者的認可不得而知。在大多數情況下下本人屬於那種「遠庖廚」者,並不懂得烹飪,也不是美食家,但是本人深知「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在此意義上,把我對於中國飲食文化的某些看法,行之於筆端,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教。

9. 抹茶是什麼

抹茶是由漢族人發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綠茶採摘前10-30天進行覆蓋遮陽,抹茶的加工方法是研磨。抹茶更多的用於加工業,而石磨這種古代傳統的加工模式,由於生產設備石磨的約束產量有限,無法滿足抹茶的供應,出現了用機器代替石磨的現代化生產技術,如氣流粉碎機和球磨機,球磨機和氣流粉碎機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降低了成本,使抹茶這種古代奢侈品走向普通大眾。抹茶起源於中國的隋朝,在唐朝、宋朝達到頂峰,特別在宋朝,已經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藝(點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自明朝以來,中國開始流行用茶葉泡湯棄渣的喝法。點茶便告失傳,傳統茶磨也隨之絕跡。九世紀末(日本的平安中期)抹茶隨日本隨遣唐使進入日本,點茶被日本人民所接受並推崇,發展成為今天的日本茶道。

10. 抹茶每年上幣數量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到2021年,抹茶上幣的數量總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這可能與抹茶市場日益擴大有關。根據統計,2021年抹茶上好孝培幣數量為19.8萬噸,同比慎簡增友唯長了5.2%。

閱讀全文

與中國抹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站推廣方案怎麼寫 瀏覽:515
海鮮店宣傳方案策劃 瀏覽:721
深圳市慢跑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210
市場營銷安全總結 瀏覽:257
市場營銷部筆試試題 瀏覽:163
市場營銷與銷售推銷廣告的關系 瀏覽:578
娃哈哈廣告營銷策劃方案 瀏覽:843
食品市場營銷策劃重點 瀏覽:969
諾基亞手機推廣方案 瀏覽:405
言傳身教培訓方案 瀏覽:361
關於品牌和營銷的名言 瀏覽:161
旅遊業中的市場營銷 瀏覽:64
疾控中心新進人員培訓方案 瀏覽:541
市場營銷推銷產品案例 瀏覽:417
市場促銷活動宣傳報道 瀏覽:122
企業營銷方案範文 瀏覽:340
電子商務平台的模式 瀏覽:562
電子商務營銷規劃書 瀏覽:906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 瀏覽:914
中糧食品的營銷方案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