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老吉是怎樣進行市場細分和開展市場營銷活動
一、市場細分:
1、消費者行為細分:
王老吉根據消費者各自所需以及影響行購買的因素進行對消費者行為的細分比如夏日炎炎的時候,王老吉就會更加暢銷。
2、消費者人口細分:
它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人的興趣愛好來對此進行細分,來了解王老吉自己本身對不同階段人群所形成的作用概念。
比如有適宜兒童的消熱解毒的,有適合上班族緩解壓力的,還有適合老年預防上火的。
3、地理細分:
根據各地區的需求量進行細分,比如在兩廣、南方等地區,因地理環境的緣故,人們有喝涼茶的傳統習慣,王老吉頗受歡迎,故此在這地方銷售量較大。
而在北方地區沒有喝涼茶的習慣,銷量下相對較少,所以在餐館,火鍋店等地方相繼出現。
4、消費者心態細分:
王老吉根據消費者為了「預防上火」而購買,打廣告「怕上火,喝王老吉」,因此在人們心中便有了一個概念。就是覺得王老吉具有預防上火的功能,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消費者心態了。
二、市場營銷
1、規避「涼茶的地方缺陷,聚焦人人「怕上火的共性。
王老吉在宣傳上採取了一個技巧,即突出「預防上火這個人人都需要的中醫概念,避開了北方人並不認同的「涼茶概念
2、王老吉在宣傳上採取了一個技巧,即突出「預防上火這個人人都需要的中醫概念,避開了北方人並不認同的「涼茶概念。
王老吉聯合廣東、香港、澳門其他17個涼茶品牌,經由三地文化部門的聯合申報,涼茶被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狹窄市場轉向廣普市場。
王老吉的定位從最初的餐館顧客,開始轉向家庭、戶外、辦公室、網吧、酒吧,力圖告訴顧客,它是一種廣普飲料;再者,其適宜的范圍,也從最先的「飲食上火轉向了熬夜上火、季節變化、區域氣候導致上火等方面。
4、事件營銷。
2003年「非典之後,鍾南山在接受電視采訪時的一句話為涼茶做了一次價值不可估量的廣告——「廣東人自古以來就有喝涼茶的習慣,喝涼茶對抵抗SARS病毒有良好效果……王老吉借勢大力推廣,迅速鋪向大江南北。
5、廣告宣傳。
一則好的廣告,能起到誘導消費者的興趣和感情,引起消費者購買該商品的慾望,直至促進消費者的購買行動。
拓展資料:
2013年4月,H7N9禽流感病毒橫行,疫情發生後,王老吉1.828億愛心基金快速啟動了全省首個H7N9專項公益項目,為抗擊H7N9禽流感,王老吉1.828億愛心基金於8日向江浙滬皖等省份、地區和機構一舉捐贈款葯品共計800萬元。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廣葯王老吉1.828愛心基金第一時間調集300萬元物款,並於當天組織120人的廣葯王老吉愛心基金救援隊,由王老吉大健康董事長親自帶隊送往災區,是廣東省首家對4.20雅安地震進行愛心捐贈的企業基金會。
參考資料:網路-王老吉
2. 王老吉與加多寶的「清火敗毒」的目標市場定位,他們進行市場細分的依據可能是什麼標准
其實 王老吉和加多寶 面臨的市場是同質市場,都是重疊的。。。 市場的細分的話基本一樣的我作為消費者的角度看待 不知在價格上兩種產品是否可以分出來
3. 定位理論在中國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例如,在冰箱、電視機等已成為國內的成熟技術之時,再有一個廠家去宣傳自己是第一個引進外國技術,就會讓人笑掉大牙。而海爾、長虹等企業訴求「海爾,中國造」、「長虹,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已任」,則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隨著企業不斷擴張和進行多元化角逐,而使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愈來愈模糊。美國雪佛萊汽車公司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過去,雪佛萊汽車是美國家庭汽車的代名詞,但在雪佛萊將生產線擴大到涵蓋卡車、跑車等車型後,消費者心中原有的「雪佛萊就是美國家庭房車」的印象焦點反而模糊了,而讓福特站上了第一品牌的寶座。
在我國,「三九胃泰」曾是著名的胃葯生產商,而後,又擴張到啤酒的生產,這無疑是為廠家出了個大難題:飲酒對胃腸道是一個不良刺激,自己生產的產品又是治療胃病,是酒好還是胃葯好;這不正是「矛盾」這一古代寓言的現代翻版嗎。然而,這也正是「定位」理論的用武之地。
(3)加多寶的市場定位策略擴展閱讀
定位理論,由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艾·里斯(Al Ries)與傑克·特勞特(Jack Trout)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里斯和特勞特認為,定位要從一個產品開始,那產品可能是一種商品、一項服務、一個機構甚至是一個人,也許就是自己。
但是定位不是你對產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對預期客戶要做的事。換句話說,你要在預期客戶的頭腦里給產品定位,確保產品在預期客戶頭腦里占據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地位。
定位理論的核心原理「第一法則」,要求企業必須在顧客心智中區隔於競爭,成為某領域的第一,以此引領企業經營,贏得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