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突破25億元在即,《美人魚》成為中國電影票房新冠軍,"平庸"如它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說起《美人魚》的冠軍之路,還是略有蹊蹺的。說內容,星爺真愛粉認為《美人魚》的笑料都是炒冷飯、吃老本;說營銷,「每個人都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的情懷梗太老了;講演員,主角不是葛大爺這種喜劇票房保障,而是連續塞給我們《惡棍天使》、《分手大師》兩部可怕作品的鄧超,但這樣一部看似滿是「漏洞」的電影剛剛成為了你國的票房第一。
那麼題型來了,豆瓣評分7.3,電影口碑兩邊倒的「平庸」電影,是如何成為了冠軍?#注意,這不是一篇表揚文,此現象略奇特,我們嘗試找找原因#
一、內容不夠,周星馳湊
周星馳的電影天生就會吸引關注,強烈的個人無厘頭風格讓周星馳電影自成一派、自成IP,具有票房號召力。有周星馳以往電影的質量做背書,因此《美人魚》在上映前就被人認定會成功,就像每個富二代一樣,成功是應該的、更容易的,失敗才奇怪。也因此,在《美人魚》發行前,和和影業、光線傳媒和龍騰藝都(北京)影視傳媒 便三家聯合與周星馳簽訂了16億-18億的票房保底協議。周星馳在《美人魚》的成功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與其說是《美人魚》拿了冠軍,不如說是周星馳拿了冠軍。
很多批評這部周星馳新作的人說《美人魚》在「吃老梗」,但成功的藝術家難道不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重復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於《美人魚》的批評,更多的人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和單純嫌棄一部爛片的感情有區別。所以,《美人魚》的爛,是相比於周星馳頂峰水平的爛,及格分的周星馳也會好過滿分的爛片導演,也會在電影院里收獲觀眾們發自內心的笑聲。
在主演的選擇上,即使鄧超用兩部電影刷爆了觀眾對他的電影好感度,但承受這些負面的更多是鄧超的導演身份。從他出道時的《少年天子》到去年的《烈日灼心》,鄧超的演技水平是被認可的,他是具有一定票房號召力的演技派演員。而從鄧超早期的《翠花,上酸菜》開始,鄧超就開始積極地展示他喜劇的一面,直到《奔跑吧,兄弟》與鄧超微博賬號的聯合作用下,他成功在觀眾心中又打上了「諧星」的標簽,這與《美人魚》對主演的要求的一致的。
此外,《美人魚》的電影時長耍了個小心機。《美人魚》時長93分鍾,比同檔130分鍾的《澳門風雲3》、120分鍾的《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都要短接近半小時。而美人魚》短出的這半個小時,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的排片空間,在有限的24小時內,《美人魚》有更多的播放次數。
二、尚未成熟的春節檔,有利於「拔大個」
關於檔期,《美人魚》佔到了兩個優勢,一是連續兩個票房高峰,二是同期競爭者太弱。
周星馳早在《西遊降魔篇》時就學會了把握春節檔的檔期優勢。《西遊降魔篇》於2013年2月10日大年初一上映,以5.3億的票房成績打敗了同期的《101次求婚》、《雲圖》,該片當年的戰況與今年春節檔十分相似:也是三部電影主要承擔票房壓力,其中一部獨大。此外,《美人魚》也經歷了《西遊降魔篇》一樣的二次票房峰值,情人節檔也嵌入到了春節檔之中,《美人魚》在情人節的當天表現甚至超過了自身的首映日票房。
不僅在春節檔、情人節檔期間,到現在為止,影院中仍沒有出現可以與《美人魚》相競爭的電影,即使老IP《卧虎藏龍》也不是對手。據影院工作人員透露,由於同期競爭匱乏,《美人魚》的排片一直高居不下,但隨著《葉問3》將在3月4日上映,院線自然會逐步減少《美人魚》的排片直至下檔,預計下檔前《美人魚》的票房將達到30億。
賀歲檔每年11月20日左右開始,一直被有野心的電影人視為必爭之地,所以大片扎堆的現象愈演愈烈。而相反,在賀歲檔後期的春節檔反而沒有過多的關注。回憶去年的春節檔,《天將雄獅》、《澳門風雲2》、《鍾馗伏魔:雪妖魔靈》、《爸爸去哪兒2》、《沖上雲霄》等片子上映,從一個正常的觀眾角度來說,這些都不是頂級電影,甚至是爛片。但即使這樣的片子,也能收獲數億票房成績,可以說是爛片最好的歸宿。
因此,優良的《美人魚》更有可能在爛片扎堆的檔期中脫穎而出,更何況今年連「扎堆」都未實現。同檔4.3分的《澳門風雲3》、5.7分的《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雖然不及《美人魚》表現優異,但票房也不差,為何爛電影會看中春節檔並優雅取勝?
我認為這大概是由於春節檔的電影廝殺氛圍尚未成氣候,大批的優秀電影早搶在賀歲檔上映,並消耗掉了全部票房潛力。因此結果就是賀歲檔好片扎堆,新年檔電影供應不足。這種結果主要是電影發展仍未跟上觀眾的觀影行為的轉變。
據《中國電影報》報道,中國電影春節檔變熱是從2013年左右開始的,這其中有院線發展的功勞,也有國人過年習俗由「打麻將」向現代娛樂消費過渡的功勞。從2013年至今,春節檔的電影中,口碑與票房雙收的電影寥寥,《西遊降魔篇》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在這樣一個前提下,《美人魚》的「周星馳」、「豆瓣評分7.3」在春節檔中顯得難能可貴,與同期電影比也是鶴立雞群。《西遊降魔篇》和《美人魚》的兩次春節檔成功,很有可能讓周星馳成為春節檔的招牌,就像當年同樣拍喜劇的馮小剛一樣,在賀歲檔創出了一片天。
三、再弱的營銷也好過沒有
《美人魚》為數不多的營銷事件中最有名的就是「大家欠星爺一張電影票」,但這種營銷方式容易讓大眾陷入對星爺過去經典的回憶中,與新電影的聯系不大,缺少製造觀眾與新電影本身的互動。
而其他諸如「愛情是可以沖破所有界限的」、「環保」的營銷點就更難以讓人參與進來,畢竟跨物種「人魚戀」沒人經歷過,人與美人魚的愛情、環保糾葛都很難套用到現實的跨性別、跨年齡的愛情或者環保行為中來,難以令人產生共鳴。
但影響微弱也好過沒有。《美人魚》雖然沒有讓人們強烈地感受到營銷的成功,但起碼有營銷痕跡。而同期可以一拼的《澳門風雲3》和《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更談不上營銷了,雖然年前《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有嫌疑製造了「六小齡童春晚被斃」的熱門事件,但這場事件的收益者是六小齡童或者是集體陷入回憶的網民,「三打」除了蒙受罵名哪還談得上促進票房。
四、選對了合作對象就成功了一半
電影拍好之後,宣發也是關鍵,據新浪娛樂報道,本次《美人魚》的發行方是成立於2013年的天津聯瑞影業有限公司,憑借成功發行《捉妖記》、《重返20歲》、《我的少女時代》成名;營銷團隊則是曾成功為《金陵十三釵》、《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小時代》系列、《心花路放》、《道士下山》等電影做過營銷的北京麥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而和和影業則作為影片的出品及保底方為宣發活動提供資源管理與對接服務。
據和和影業董事長楊巍介紹:「周星馳先生及其星輝海外有限公司是此次宣發的總指揮及決策方,麥特文化作為營銷負責方,制定整體營銷策略,獲得星輝通過後,全程統籌並保障規劃執行;而電影全部發行工作,均由聯瑞影業規劃執行,和和影業負責宣發成本的支持管理以及各項資源渠道的服務對接,和和參股公司黑螞蟻影業負責商務渠道資源的合作對接以及衍生產品開發。」
在發行工作上,聯瑞影業負責全部發行工作的整體策略、規劃、計劃制定、調整及執行。中影、光線丶星美和四海聯盟作為聯合發行方,在項目整體發行上作為資源方協同開展相關發行工作。
《美人魚》的成功,對於成就它的每個環節上的元素都意義非常。
去年對於電影產業來說意義重大,全年總票房440億,華語電影開始進入專業化製作的時代。2016年票房被給予了600億的希望,任何作品的成功都對之後的電影人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就《美人魚》來說,即使不是全部正確,但在某些細節上,具有榜樣作用。
⑵ 想開家乾洗店,但是沒有一點頭緒,有沒有有經驗的朋友 詳細指點下
"身邊很多朋友問我怎麼才能開好一個乾洗店,我都會跟他們說,只要你選對一個品牌,選對一個位置,那麼你的店就一定能掙錢。我代理的澳貝森科技乾洗就是這樣一個讓我穩步賺錢的好生意。投資澳貝森科技乾洗之前,我做過很多生意,但是都是自己創業,沒有靠山,沒有經驗,只有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彎路不知道走了多少。但是我投資了澳貝森科技乾洗感覺好像找到了一個大樹可以依靠。從開業之前的籌備,技術的學習,到後期日常經營中各種難題的異議處理,澳貝森科技乾洗總部都沒有讓我失望過。團隊非常的專業,策劃的銷售方案也很實用。利用手機APP自助下單,幫我擴大了顧客群體范圍,用智能機器人門店迎賓接待吸引了很多路過的人流,宣傳力度非常有效。智能黑科技管理系統讓我一個人足不出戶就能管理好網路店鋪和實體店鋪,收益雙向而來,所以說選擇對的品牌就是選擇了想要的未來。
"
開個科技店鋪設備我的總投資在5萬,包絡所以設備,加盟費,很技術.
.
.
.
.
.
.
.
.
.
.
1814年9月2日,為了贊助出版馬禮遜的《華英詞典》,英國東印度公司派遣印刷工湯姆斯從倫敦到達澳門,隨船帶來活字模型、紙張和其他必需品,宣告東印度公司印刷所的成立,也從而奠定了廣州商館漢學研究的基礎。如果說澳門印刷所是漢學研究與傳播的發動機,那麼湯姆斯就是這台機器的操作者。他於 1825 年 3 月乘公司船「倫敦號」返回英倫。在華的11年間,湯姆斯不但印製了自己的英譯敘事詩《花箋》,而且為澳門印刷所印刷書刊計12種。對此,晚近有學者蘇精曾簡略介紹湯姆斯在澳門的情況,提到其身份卑微,但待華人和葡人工匠友善; 同時他提出:「湯姆斯在文學方面的表現,實在遠勝於絕大多數志在來華謀利的公司職員。」
然而,這樣一位身份卑微的印刷工,何以成為精通漢文的翻譯家?事實上,在大部分時間里,湯姆斯身兼排字工、印刷工、審稿人與修訂者,並得到不懂英語的當地人協助。在印刷車間工作時,他從早上8點一直干到晚上8點,餘暇沉溺於各種中國文學作品,翻譯了中國詩歌《花箋》。他在1853年回憶當時自己學習漢文的刻苦情景:「為了使用中國的詩意語言,我經常藉助螢火蟲的光學習,早上早得可以去駕駛阿波羅的戰車。」事實上,當時的廣州商館已經開始培養漢語人才。例如年輕的書記員德庇時就被免除其他工作,專心研習漢文,在 1815 年就發表了英譯《三與樓》。湯姆斯很快也在1818年12月完成了《宋金郎團圓破氈笠》的英譯。在譯作序言中,他向馬六甲的米憐致謝,因為該譯作的注釋得益於米憐關於中國風俗的作品;同時他特別感謝馬禮遜,披露自己所獲微薄的漢語知識,實是受惠於馬禮遜的文學和宗教作品。湯姆斯的成功,主要歸於他自學成才的勤奮,此外可能也受惠於他的工作(雕刻字模、排版、文稿審讀與校對)。因為馬禮遜在1815年《字典》「導言」中提到:「對學習漢語的歐洲學生而言,作者建議特別注意字元,作為最終獲得語言的最快捷、最令人滿意的方法……在中國任何事情,超越口語交際的共同的地方話題,當被用羅馬字母表中的字母表示的時候,就變得非常難以理解。文字必須呈現於眼前,或心靈,才能被理解。」由此,湯姆斯的學習成功案例成為馬禮遜主張的佐證,後者認為歐洲人學習漢語應注重字元。當然,在多年之後,湯姆斯還將自己著作的榮譽奉獻給斯當東爵士,因為後者被尊為英國人中漢語研習生之父。當時在西方人看來,漢語是最難學的,所以湯姆斯認為自己和馬禮遜、米憐堪稱沖破語言障礙、成功學得漢語的光榮三人組。
湯姆斯的漢學貢獻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作為東印度公司澳門印刷所的印刷工,他不但解決了漢字與英文字母並置的字模問題,完成了印刷馬禮遜的字典,而且印刷了當時廣州商館人員的著述與譯作,從而催生了廣州( 澳門) 的僑居口岸漢學研究;
二是他的翻譯成就,首先是於1820年出版了英譯《宋金郎團圓破氈笠》,這個譯本1827年又被譯為法文,同德庇時的《三與樓》一起,被收入法國漢學家雷慕莎編譯的《中國故事》第三卷。此外,1824年出版的英譯《花箋》,曾兩度受到雷慕莎的高度贊賞。
再次是中國古代典籍的英譯,最為突出的是1851年出版的《中國商代的青銅器》,即英譯《博古圖》;以及1829年出版預告的英譯《中國史》,譯自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最後是關於《本草綱目》的序言和內容的翻譯,該作有20卷,配有100多種中草葯標本圖案。1826年湯姆斯將該譯作呈獻給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此外,他還在《亞洲雜志》、《不列顛及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會報》、《每月雜志》上發表中國文學譯作與論文。同時,他還是1836-1838年間《每月雜志》的印刷商。可見,湯姆斯回到英國後仍然堅持著漢學研究。
湯姆斯在中國文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通過與馬禮遜、德庇時的橫向比較來考量。湯姆斯認為中國人沒有史詩類型的詩歌,也缺乏古希臘羅馬詩人作品那樣的美感。中國大多數詩歌都是即興創作的短詩,同時,凡是能寫字的中國人,都喜歡寫詩。他認為這個現象可能跟科舉考試中命題作詩有關。然而,科舉考試扼殺了中國人的創造性,多數人因此依賴於書籍與個人天賦,但沒人擁有天才和創造性的想像力。有類於此,馬禮遜斷定詩歌之所以成為科舉考試的科目,是因為詩歌可以指引人們去了解人性的熱情或感受,符合中國政治家的教化訓誡的理想; 他同時提到: 「我們相信中國人沒有能被稱為史詩的東西。最古老的詩歌作品都是流行歌曲的集子,應政府的要求而作,為了探知當時的民情,成為中國君主獲得正確資訊的一種途徑。」可見,他也認為中國人沒有史詩,同時也關注到詩經傳統。湯姆斯和馬禮遜對中國文學的想法比較接近,而德庇時則大為不同。德庇時對中國詩歌發生興趣比較晚,直到1829年才發表《漢文詩解》,並有意識地運用歐洲文學的純文學立場來分析中國詩歌。由此可見,在19世紀初期廣州漢學群體里,湯姆斯應該是最早系統研究中國詩歌的漢學家。
不僅如此,在中國文學的研究上,湯姆斯還直接挑戰百年前的法國耶穌會士漢學家杜赫德。杜赫德在1735年出版了法文版的《中華帝國全志》,英國很快就出現了2個英譯本,一個是由布魯克斯翻譯、由瓦茨於1736年12月出版的四卷英文節譯本,另一個是凱夫在1738年和1741年出版的兩卷全譯本。該著作被後人稱為「歐洲十八世紀中國文化的聖經」。顯而易見,杜赫德深刻影響著英國早期漢學的發展。然而,湯姆斯卻大膽指出:「杜赫德在他的詩經分類和對該著作的好幾處評論上犯了一點錯誤,讀者通過細讀由著名作家所撰的前言,將能夠形成他自己的判斷。」
同時,他的挑戰策略是藉助宋代學者朱熹的學問,以注釋的形式把朱熹的《詩集傳序》「詩集傳序」全文譯出。所以,湯姆斯漢學研究策略的最大意義,就在於繞開杜赫德的影響,直接為英國讀者呈現中國知識。無疑,這種傾向在此後的英國漢學發展中被不斷強化,英國人通過懷疑與否定杜赫德所代表的耶穌會士的漢學傳統,以確立自己在漢學研究領域的話語權。然而,在19世紀中葉,英國漢學的翻譯策略已經從尋求文化的理解與溝通,轉向帝國的征服與改造,而湯姆斯是屬於東印度公司時代的漢學家,尤其顯得不合時宜。因此,湯姆斯無論是其作為印刷工的卑微出身,還是他的翻譯風格與文化同情,甚至在《中國皇帝對抗英國女王》里力排眾議地為中華帝國而辯護,都使得他成為英國漢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野蠻人」。但是,他在那個時代一方面忠實地翻譯與傳播中國古典文學與歷史著作,另一方面積極回應了杜赫德所代表的歐陸漢學傳統對英國的影響,堪稱19世紀上半葉英國漢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隨著電影院線向二三四線城市拓展,這幾年電影觀眾結構發生了一些改變:二三四線城市觀眾成為決定電影票房的重要力量;而在此之前,票倉倚重「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觀眾。在電影業界、職業影評人和文化娛樂媒體報道中,二三四線城市觀眾有時被賦予一個頗具冒犯性的別稱「小鎮青年」,這個別稱一再出現在公眾輿論中,甚至成為一個比較熱門的詞彙。「小鎮青年」不限於字面意義「鄉鎮」,其主要指向是以地級市、縣城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小鎮對應物是大城市,除了大城市就是「小鎮」,哪怕是欠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也可能被視為「小鎮」。同樣作為地級市,東莞和鐵嶺差距非常大; 同樣作為青年人,初中畢業者和專業技術人員不一樣。「小鎮青年」一詞顯然涵蓋了太多異質性成分,這個詞的作用並不是正確地描述一個群體,而是憑借某種直覺和主觀臆測來解釋電影界的一些怪現象。
較之大城市,中小城市的觀眾觀賞品味、審美習慣明顯會低一些,多數人無法否認這點。不過「小鎮青年」比「中小城市觀眾」包含更多貶低色彩,「小鎮」和「青年」兩個詞語強化了這類觀眾在地域和閱歷方面的劣勢。這些說辭無非是要強調中小城市觀眾對於電影的審美能力存在先天不足,文化口味相對粗俗,故而要用「小鎮青年」一詞來取代更中性的「中小城市觀眾」。從某種意義看,「小鎮青年」乃是一個神奇的發明。因為這個詞彙,很多令人費解的現象有了合理的解釋。比如: 「為何一些國產電影口碑極差同時票房卻奇高?因為小鎮青年愛看!」「為何有些好萊塢爛片兒在本土賺不到錢,在中國卻賺得盆滿缽滿?因為小鎮青年愛看!」「小鎮青年」確實可以解釋很多怪現象。
然而,需要追問的是,「小鎮青年」在公眾輿論場中「人傻錢多、毫無審美辨別力」的刻板形象符合實際嗎?本文認為,目前廣泛使用於電影報道和評論中的「小鎮青年」一詞,不但在價值層面「政治不正確」,還在事實層面存在誤導。這樣一個由一些都市媒體人和所謂的「文藝青年」群體炮製出來的頗具冒犯性的詞彙成為這幾年談論電影現象的常見詞,這本身就值得探究一番。釐清「小鎮青年」一詞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它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等問題,很有必要。
一、電影必然受觀眾結構制約
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被很多因素決定,影片的內容、類型、宣傳發行策略、檔期安排、排片率、放映時的社會環境、觀眾決定觀看該影片的動機等等都會對票房造成影響。盡管如此,觀眾仍被視為票房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大多數電影業人士認為,宣傳所能影響的時限要短得多,而且,一部影片的負面口碑傳得更快。一般說來,強烈的促銷及廣告攻勢只能招徠第一個周末的觀眾」。越是時間跨度大,觀眾認可度的作用也就越大。電影的商業利益最終還是要通過滿足觀眾來獲取,因此從長遠看,電影製作和發行必然要根據觀眾結構變化作出重要調整。
好萊塢也是這么做的,在1930和1940年代,好萊塢電影製作者普遍認為,大部分電影觀眾是女性; 而後來這一假設遭到喬治·蓋洛普觀眾研究機構的挑戰,認為好萊塢觀眾比以前預設的要年輕、更多為男性和更貧窮;1960年代至今好萊塢傾向於把影片觀眾預設為「19歲男孩」,認為「要抓住最大的觀眾群,你的起點要定在19歲的男性觀眾身上」。對於電影行業來說,觀眾由哪些人構成無疑是重要的。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會直接拉升電影的品質。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認為出現於1990年代的「最新好萊塢」之所以能夠使用復雜的敘事技巧、發展「謎題電影」,很重要的原因在於觀眾素養普遍的提升,「青年觀眾都是浸泡在有線電視和計算機這類現代媒體中長大的,而且也有知道主流故事講述的標准步驟。他們已經做好了准備去迎接創新,尤其是這些創新建立在奇幻片或科幻片的傳統手法之上時」。正是因為觀眾素養的提升,「最新好萊塢」才具備了產生《刺殺肯尼迪》、《低俗小說》、《搏擊俱樂部》、《狙擊電話亭》等等以高度創新的敘事形式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中國電視劇行業在2012年前後遭遇的危機足以說明觀眾結構對文化產品的制約有多麼強烈。因為缺乏精品,製作水平偏低的抗戰劇、婆媳劇、諜戰劇充斥2012 年前後的電視劇行業,這個行業廣受詬病。電視劇製作水準大幅滑坡與觀眾結構的變化存在明顯相關性,有一份2012年電視觀眾調查報告顯示:「有14.48%的觀眾(以中老年觀眾為主)用電視機收視時長有所增加,也有18.09%的觀眾(以年輕、高學歷觀眾為主)用電視機收視時長有所減少。」由於年輕觀眾和精英觀眾更喜歡投入到以網路為代表的其他渠道,電視劇觀眾結構年齡老化、文化層次也趨於低級,這類觀眾的審美口味決定了電視劇行業的整體製作水平。電視劇業界也流傳著類似於「小鎮青年」的傳說,那就是「得『大媽』者得天下」、「電視劇就是拍給底層『大老粗』看的」。以抗戰神劇、婆媳劇為代表的類型,正是迎合了這類觀眾的偏好。有研究報告指出:「優秀的製作人員最初希望推出具有市場影響力的高價精品劇,投放目標定位於央視和上星衛視銷售。但在受眾主要為中老年群體的電視台銷售渠道下產生了逆向選擇,在專業製作單位和不專業觀眾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製作人會產生拍攝低質量電視劇的道德風險。即使在公司多次的預告信息中宣傳也無法對觀眾產生很大吸引力。長期以來這成為導致電視劇行業景氣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可見,內容產業必然會受到受眾水平的強力制約。另外,隨著互聯網電視和網路電視盒子的推廣,電視劇行業正在嘗試通過與互聯網渠道的合作,拉回年輕觀眾和精英觀眾,近幾年電視劇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有望改觀。
基於上述簡單道理,很多人擔心「小鎮青年」的口味將主宰中國電影的審美走向。事實上,有些公司已經將營銷瞄向了小鎮青年,也有一些公司開始按照小鎮青年的審美偏好製作電影。負責《捉妖記》宣傳工作的一位CEO總結《捉妖記》的成功經驗,認為做「地級市營銷」是《捉妖記》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該人士認為所謂的「地級市營銷」要盡量避免接觸進口大片和文藝片,因為「1.進口大片地級城市賣不動,小鎮青年不認識這些好萊塢演員,也不會費腦子去聽英文看字幕;2.文藝片市場接受度小,而且電影內容不能太苦,小鎮青年是希望看外面世界絢爛、花哨的東西」。這位電影從業者直率地勾勒出「小鎮青年」文化消費的某些特點:首先,小鎮青年不願意「費腦子」,不認識好萊塢演員,也不願意看英文原聲電影;其次,小鎮青年喜歡看外面世界「花哨」的東西,基本上屬於「沒見過世面」的人。按這種說法,小鎮青年必將天然地成為某些國產爛片傾銷的對口人群,似乎不用提升質量,某些電影單靠精準「剝削」小鎮青年便有了生存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講,小鎮青年恰恰成了某些電影人或電影營銷公司拉投資、找項目的理由,因為這個群體顯然會降低電影製作的門檻,讓投資者以為這是一個「人傻錢多」、「怎麼都賺錢」的行業,同時這個群體也會給某些營銷公司帶來了新的商機。也許,「小鎮青年」在電影業界成為話題,這些業內利益相關者發揮了不小作用。
連從業人士都開始不加反思和批判地使用「小鎮青年」這個詞彙,那麼可以想像「小鎮青年」的審美偏好必然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中國電影的整體審美走向。然而,這個詞彙是模糊的,這個詞彙內含的小鎮青年形象及其審美偏好認知也帶有大量的經驗、直覺乃至猜測的成分,並非可靠的知識。因此應該對「小鎮青年」展開話語分析,研究一下這個詞語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它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二、小鎮青年: 一個貶義名詞的誕生
「小鎮青年」最早出現在對以賈樟柯為代表的部分藝術電影的批評中,像賈樟柯的《小武》、《站台》等作品確實反映了小鎮青年的生存狀態。在整個「第六代導演」群體作品中,小鎮青年的出場率也頗高。不過,這與被認為是當今電影消費主力的「小鎮青年」不搭界,這里談的是快速崛起的、作為文化消費群體的小鎮青年。
這層意義上的「小鎮青年」可能最早起源於韓寒對郭敬明的《小時代》的評價。2008年11月下旬,韓寒在《他的國》發布會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小時代》我在網上看過幾章……我覺得它就是給那些地級市啊、縣級市啊或者城鄉接合部的那些人看的,然後給那些人展示一下大上海的繁華和奢侈品的一個教程吧。」這相當於在斷言《小時代》讀者的地域分布情況是以「小鎮」為主。又有不少媒體報道過郭敬明小說的粉絲群,認為這些粉絲主要由中學生、低年級大學生構成,比如郭敬明在石家莊簽售時,「在場的近千名書迷,絕大多數都是十幾歲的孩子」,這為看《小時代》的「小鎮」讀者提供了年齡參考。因為在輿論中形成的刻板印象,很多不滿郭敬明作品的人一提到《小時代》最先想到的就是「城鄉接合部」美學,其受眾則主要是涉世不深的「小鎮青年」。郭敬明導演的電影版《小時代》系列無疑促發「小鎮青年」這個詞走紅。《小時代》展示了大都市的奢華物質生活,廣為輿論詬病。有不少評論者認為這迎合了小鎮青年的審美偏好,因為小鎮青年喜歡幻想「外面世界的花哨」。似乎與電影炫富的物質主義主題相輝映,郭敬明憑借這部電影處女作輕松擠入「10億票房導演俱樂部」,更是被一些媒體冠名為「小鎮青年的逆襲」。電影《小時代》的成功啟發著人們對「小鎮青年」這個詞彙的使用,比如《新周刊》總主筆肖鋒在一家主流都市媒體發表文章寫到: 「郭敬明挑起的口水戰彰顯這個時代的分裂,老輩人與新世代,韓粉與郭粉,大城市青年與小城市青年」,「豆瓣文藝青年與二三四線城市龐大的吊絲群體比是絕對的小眾」。這里似乎暗示對《小時代》爭論事關兩大群體:大城市青年與「二三四線城市」龐大的青年群體。然而,媒體和電影評論把電影和「小鎮青年」聯系起來,進行大規模使用和評論,大概是在《小時代》公映3個多月以後。
用網路新聞搜索「小鎮青年+電影」並按照時間排序,會發現2013年11月1日是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一天之後,關於小鎮青年成為電影票房主力的文章大量出現,比如《小鎮青年撐起中國電影半邊天》、《國產電影票房「小鎮青年」說了算!》、《小鎮青年鬧革命》等等。最早一篇把「小鎮青年」和電影票房掛鉤的是騰訊娛樂《貴圈》欄目2013年11月1日的長篇報道《小鎮青年撐起中國電影半邊天》,這個欄目聲稱「本期《貴圈》遍訪行業巨頭、院線老總、發行商以及宣傳策劃人員,為您揭開『小鎮青年』主宰中國電影的秘密」。正是這篇充滿誇張語調,含有諸多主觀臆測成分的長篇報道之後,「小鎮青年主宰中國電影」才引起更多媒體和業界人士的參與。這篇文章寫道:「只要經濟條件允許,他們一定會去進行看電影這種文化娛樂消費。也正是因為『小鎮青年』的貢獻,2012年的城市院線觀影人次接近億。」這里明明就是一種臆測,想當然地認為只要有錢這一個條件,小鎮青年就會踴躍地去看電影,並且認為2012年的觀影人數驗證了這點。很明顯,這不是事實,只是作者的個人推測而已。作者還寫到了小鎮青年的觀影偏好:「今年九月的青島東方影都,就連梁朝偉、黃曉明、趙薇這樣的當紅巨星見到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也會跑上前去『求合影』;可如果是在三四線城市,也許『小鎮青年』們更關心,成龍有沒有到場。」作者顯然並不能肯定小鎮青年不認識迪卡普里奧,只認得成龍,這仍舊是推測,作者說的是「如果」的情況。最後作者總結到「小鎮青年,忽然站在了中國電影的歷史關口。他們對好萊塢大片並無崇拜,而對國產片也不過分挑剔,正因為如此,《富春山居圖》《小時代》等片都在罵聲中創造了票房奇跡。這么可愛的觀眾,上哪兒去找?」這篇文章不但創造性地使用了「小鎮青年」的術語,還以「如果」和假設的方式勾勒出了小鎮青年的形象和觀影審美偏好,不幸的是,這篇文章之後以訛傳訛的情形便增多了。小鎮青年「人傻錢多」、「審美粗俗」的刻板印象一再被人談論,並且一再用之解釋「低口碑高票房」的反常現象。
不過「小鎮青年」的走紅,絕不只因為騰訊娛樂這一篇文章,而是因為這個詞彙契合了一些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群體的文化意圖。「小鎮青年」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大城市文藝青年為了保衛自身在審美口味上的優越感和主導權對他者做出的價值評判。以《小時代》為代表的一批「低口碑高票房」的電影沖擊到了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而之前這兩類人可以掌握一部電影口碑的評價權,他們的審美口味被認為是先進的。就審美方面而言,他們在「小鎮青年」面前極具優越感,但他們卻驚奇地發現他們製造出的口碑根本無法影響票房,自然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這時候作為假想敵的「小鎮青年」神奇地出現了。在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的話語中,《小時代》高票房背後的「小鎮青年」形象已經形成。以前主要是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執掌影片優劣的評價權,而隨著院線的拓展一個新的群體通過「用錢投票」的方式褫奪他們從前的權利。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都自認為自己代表了都市的、成熟的審美口味,那麼與這種口味相對的,自然是村鎮的、低幼的,也就是小鎮青年的口味。
《小時代》的票房成功確實引發了諸多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的不滿。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雖然人數少,但是非常擅長利用媒介表達觀點,而鑒賞電影的專業知識較多,很容易成為電影口碑方面的意見領袖;而那些普通電影觀眾,則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雖然常常為電影票房出力,但不擅長使用媒介表達觀點,在觀賞電影方面也缺乏相對專業的眼光,於是他們不容易成為電影口碑的有效製造者。這也是出現某些電影「低口碑高票房」現象的原因。能夠總體把握電影口碑評價權的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人數少影響不了總體票房。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很擅長利用媒體表達意見,他們利用自身這一優勢,製造出了不同於他們的電影觀眾——「小鎮青年」。
從話語層面看,「小鎮青年」這個詞彙是掌握話語權的都市媒體人和文藝青年話語建構的產物,是他們對地域差異性進行了誇張式的描述,體現出他們對二三四線城市觀眾快速崛起的不適應。此外,「小鎮青年」這個詞也被一些電影人或電影營銷公司刻意誇大,使之成為拉投資、找項目的理由。其實在互聯網媒介普及以及影視資源獲取非常便利的情況下,電影審美品味並沒有因為地域不同而形成巨大落差,相反,大城市觀眾和「小鎮」觀眾擁有更多的共性,而非差異性。如果說電影觀眾結構最終會對電影品質產生巨大制約,那麼主打「小鎮青年」市場的人或許終將失望,因為這個擁有奇怪的審美品味的「小鎮青年」群體實際上僅僅是話語建構的產物,並非真實的存在。重視爭取二三線城市觀眾沒問題,關鍵是給予他們正確的描述和定位。很多「低口碑高票房」的電影,不用藉助「小鎮青年」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釋。
⑶ 口碑很差的《捉妖記2》敗的不只是故事,還有女權意識,電影講了什麼
《捉妖記1》在開播的時候就吸引了很多的觀眾,它的票房也很不錯,所以《捉妖記2》也就被推出來了。很多人都希望《捉妖記2》能夠在春節的時候刷新票房記錄,畢竟《捉妖記1》在播出的時候票房很不錯。但是沒有想到在播出後,它根本就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想。
追根究底,不僅是為故事差,而且它在第二部並沒有取悅女權。《捉妖記1》渣段講的是宋天蔭以及霍小嵐為了保護妖界的小王子,以身設險,最後將小妖王送回妖界。可以說《捉妖記1》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是小妖王很可愛,另一方面就是它取悅了女權。
除此之外,《捉妖記1》之所以成功也是因為它放大了女權意識。大家看到類似於家庭煮夫的宋天蔭,心裡都是暗爽如空譽的。宋天蔭也就成為一個性別消費的觀念,很多觀眾觀看胡巴的同時也在暗地裡消費這位家庭煮夫。但是《捉妖記2》在策略上卻失誤了,它將第一部的女權意識徹底的隱藏起來,所以也就失去了觀眾。
⑷ 「口碑營銷」才是電影推廣的最理想形式
電影的營銷手段就是影片展開宣傳推廣,促成消費者走進電影院,達到擴大電影的利潤的目的。很多人可能認為廣告營銷僅僅是播播廣告視頻海報,然而從廣義上說,為了達成廣而告之效果的一切營銷手段都是廣告。就電影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及線上推廣與線下推廣。線上推廣是電影這種商品最常使用的宣傳手段,例如視頻網站廣告,以及社交手機軟體啟動圖片廣告投放等等。線下推廣諸如張貼海報,以及路演宣傳,提前放映,與影院經理、及媒體、觀眾溝通、推介電影內容、賣點及向影院經理要排片支持、向媒體曝光電影宣傳信息、與粉絲口碑觀眾溝通交流電影內容、傳遞電影情感。以及與部分行業進行整合營銷,比如餐廳之類。很明顯,春節檔的《捉妖記2》在這方面的力度是最大的,創造單日票房歷史,但隨即遭遇滑鐵盧。這足以說明廣告推廣的短板是只能短期促成爆發,質量不高的影片無法留住觀眾的心。電影作為一種商品,最直接的目的是推向市場,獲取利益,那麼與商業中所有的商品一樣,都需要使用營銷手段來擴大利潤。口碑營銷就是最好的商品營銷手段。
我們說的營銷推廣手段都是銷售者主動進行的營銷手段,商業中有一種被動的也是所有商品都夢寐以求的營銷手段,那就是口碑營銷。說起口碑營銷,相信不少經商或者做銷售的朋友感同身受,消費者對商品的宣傳才是最好的宣傳。消費者都是挑剔的,如何才能讓你的產品能讓消費者自發的宣傳呢?那就是質量,或者說是消費者喜歡整個消費過程,就是客戶體驗好,這種營銷方式是持久的,「老店」觀念其實就是一種口碑營銷。 在電影市場中,影片質量是獲得口碑營銷的基礎,獲得「自來水」群體就是獲得口碑營銷的標志。近年來,不少電影獲得了口碑營銷手段。正在上映的《紅海行動》就是其中一部,單日票房已逆襲,截至目前,已經高居內地票房紀錄第二名。
不知各位觀眾還記不記得使「自來水」群里爆發的國產動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超過9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為國產動漫的標桿,短期內同類型國產片能超過的可能就只有該作續集了吧。
獲得口碑營銷的影片當然少不了《湄公河行動》
獲得「自來水」青睞的部分電影質量不算頂尖,但與競爭隊手太弱,並且此類影片都給觀眾負責的態度,觀眾觀看後自然會接受以及推廣。毫無疑問「自來水」現象還會持續下去,希望中國電影市場形成真正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局面。審查嚴格是借口,不注重質量才是真。
⑸ 捉妖記主要介紹什麼
宋天蔭(井柏然飾)意外懷孕生下萌妖胡巴後,為保護「兒子」,與天師霍小嵐(白百何飾)一起對抗妖界的故事。很久以前,人與萬物共存,當中也包括妖。但人想獨占天下,於是人向妖宣戰,把他們趕進了深山大澤,從此人和妖劃界而治。一天,一對裝人樣的情侶妖竹高(曾志偉飾)和胖瑩(吳君如飾),為了保護懷有小妖王的妖後逃避血妖的追殺,來到了永寧扒迅肢村,遇上了善良的天蔭、降妖少女二錢天師小嵐以及跟小嵐對著乾的四錢天師羅剛(姜武飾)。共9張
《捉妖記》海報天蔭目睹人妖大戰,才驚覺有妖的存在。妖後為了保住小妖王,決定將其託付給天蔭,二話不說把春世肚裡的蛋塞到天蔭的嘴裡,男子漢大丈夫的天蔭從此就懷著妖胎成為「孕夫」。葛千戶(鍾漢良飾)重金懸賞小妖王。小嵐為了得到賞金,硬拉著從沒有離開過永寧村的天蔭,躲避羅剛的爭奪,昌漏離開永寧村展開了一段奇幻的旅程,途中遭遇大押店老闆娘(湯唯飾)、廚子天師(姚晨飾)、一對萌妖(張悅軒和田雨橙飾)等各路人物。可愛的小妖王胡巴出生,令天蔭和小嵐的關系起了奇妙的變化,同時也揭穿了一個重大的秘密。
⑹ 捉妖記觀後感
捉妖記觀後感6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捉妖記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零xx已經結束,二零一八已經到來。每年都會有幾部作為「重頭戲」的賀歲檔電影吸引過年放鬆的團圓兒女們共仔晌槐同觀看。今年也不可避免。
今年的這幾部電影中,我有些興趣的就只有《唐人街探案2》和《捉妖記2》。《唐人街探案2》吸引我的是它的懸疑和搞笑,還有「小鮮肉」。而《捉妖記2》讓我想看則是因為可愛的「胡巴」。兩部電影的第一部都很成功,所以它們才會奪得這次賀歲檔電影的桂冠。謹櫻
我媽也拜倒在了「胡巴」的可愛的笑容下,早就嚷嚷著要看胡巴。行唄,那就看胡巴唄,老媽的命令不敢不從。
上一部與胡巴分別後,天蔭(男主)帶著小嵐(女主)踏上尋父之路,在義薄雲天的天師堂堂主雲大哥的幫助下,二人得知天蔭父親宋戴天的護妖軌跡;而重回永寧村的胡巴再度被妖王追殺,顛沛流離逃亡時結識大賭徒屠四谷和一隻妖怪,三人一起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但又因屠四谷欠下的巨額賭債橫生諸多波折。與此同時,江湖盛傳小妖王胡巴的重金懸賞令,妖界大軍、天師精英、綠林草莽聞風而動,多方勢力為搶奪胡巴在清水鎮掀起腥風血雨。千鈞一發之際,念子心切的天蔭和小嵐通過天師堂找到胡巴並一起逃離險境。豈料,一場更大的驚天陰謀尾隨而至,伺機而動……
影片的主題是珍惜家人,而這種被拍過很多次的主題要有新意也是有些難度的。但《捉2》在這種耳熟能詳的大道理上,添上了一些幽默和搞怪,更能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喜好。好的作品不是看起來念友華麗卻沒什麼實際的,而是能夠在稀疏的平常中能通過一句台詞或一個鏡頭來表達作品的主題。
影片中有很多讓我有些感嘆的地方,比如說:小刺妖和它的母親關在不同的籠子里,卻依舊開心快樂,那時天蔭感嘆一句「有親人陪伴,在牢籠中都如此開心」。比如說:胡巴在看到屠四谷被變戲法的「拆分」成兩節時的大聲哭泣。比如說:深愛屠四谷的朱金真被屠四谷「騙」了幾十次,卻在屠四谷又要借錢時將記錄(屠四谷借錢次數)滿了的那張紙撕碎,然後對手下說「換張貴點的紙,重新開始」。
兩部捉妖記展現的不僅僅是父母對子女的愛,也展現了人和妖的兩面性。妖,不全是壞的,想和人類和平共處,並且想盡辦法幫助人類,可是人妖勢不兩立在有些人心裡已經根深蒂固,不管妖的好壞,一律殺之而後快。而有些則是披著人皮的妖,為了融入人的世界,不惜殘害同類,可最終還是害人害己,不得善終。
凡事有好有壞,有人會覺得這部影片挺好看的,有人又覺得這部影片除了賣萌就沒什麼可以看的了。確實,這個缺點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說亮點不夠多,出演的演員又有一些其他的讓觀眾失望的一些因素影響。所以很多網友吐槽對《捉2》的失望之情。
但是我覺得一部電影拍出來,總要告訴觀眾一些東西,所以《捉2》就是要告訴我們要珍惜親情和希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國產動畫片的春天好像就這么來了。在《大聖歸來》被「自來水」沖上兩億元票房之後,這個夏天國產真人動畫的重頭戲《捉妖記》才算是正式拉開帷幕。如果說兩億元的票房和《大聖歸來》的品質完全成正比的話,那麼一句話就足以證明《捉妖記》的品質——電影圈內對這部真人動畫的票房期待,是六億起跳。
在曝出柯震東吸毒事件之間,《捉妖記》原定於XX年春節檔上映,當時該片是同檔期最其他影片焦慮的對手,足見其品質上乘。在被迫重拍延期之後,《捉妖記》很大程度上被柯震東分散了焦點,於是讓人忽略了其實這才是國產真人動畫最接近好萊塢的一部逆襲之作。
《捉妖記》的導演許誠毅出身夢工廠,曾執導《怪物史萊克3》,如果不是回國拍《捉妖記》他還會指導《功夫熊貓3》。這樣一個深諳好萊塢動畫片法則的華人,果然成功將夢工廠的經驗和技術帶回了中國。要知道韓國電影的起飛很大程度上仰賴於一批在美國學習電影而後回韓國發展的電影從業者,這種「師夷長技」的模式已經被證實了是將電影業東學西漸的最佳途徑。
以《捉妖記》為例,許誠毅熟練而專業的遵循了好萊塢屢試不爽的模版——誇張的人物、流暢的故事、精美的畫面以及充沛的情感。這個排比句看起來簡直像廢話一樣沒有營養,但是你回頭想想你看過的中國動畫,除了《大鬧天宮》又有誰是准斤足兩的做到了這幾條,即便是被誇出血的《大聖歸來》,其實在後三項上也均有硬傷,只不過傷的不重,依舊可算是健全罷了。
而這四個指標放到《捉妖記》身上,不僅沒有硬傷,在人設和情感方面,《捉妖記》甚至拿到了高分。片中白百何、井柏然加胡巴的組合,正是時下最熱門的女漢子加暖男加熊孩子的組合,輕而易舉的拉近了與觀眾的情感距離,正因為人設的出彩,才讓劇中人物的一舉一動都能萌出觀眾一臉鮮血。而故事的情感落腳點又落在了放之四海而皆賺錢的親情上,管你男女老幼都躲不過親情加農炮,骨肉分離的戲碼永遠能擰開觀眾淚腺的水龍頭。前半程被萌到吐血,後半程被煽到落淚,即便對於好萊塢而言,這也絕對算得上值回票價,如果再加上絕不露怯的動畫效果和喜出望外的客串演出,簡直算得上功德圓滿。
在這個「良心」、「誠意」已經被國產電影糟蹋的差不多了的年代裡,當一部真正具有良心和誠意的`電影出現的時候,竟然讓人找不到更合適的詞語去形容它。如果非要說,那麼就是《捉妖記》足以讓人拾回不止是國產真人動畫甚至是國產電影的信心,再一群吃著ip壯陽葯偽裝假高潮的國產電影里,還有一部電影值得你為了欣賞而不是為了吐槽走進電影院。
我喜歡的演員在電影里演得是宋天陰,他是村裡的保長,很早的時候母親就失蹤了,宋天陰的的把他帶到這個村子裡,就再也不要他了。他就獨自一個人在這個村子裡長大。有一天,一個武藝高強的女天師張曉嵐(白百合飾演)來到了他們的村子裡。張曉嵐挾持了宋天陰,到了晚上他們一起睡覺時,宋天陰的床被人做了手腳,他們突然掉進了一個洞里,等他們從洞里鑽出來,正好看見壞妖王正在追趕妖皇後。妖皇後為了保住她肚子里的小妖王,拼了命的逃跑。雖然壞妖王的體型比他們大好幾倍,但是旁邊兩位守護妖後的衛士也是拼了命的保護他們的皇後,誓死戰斗。看到這里我不禁感慨,不管是人是妖,母愛都是那麼的偉大和無私。最終皇後為保住肚子里孩子的性命,犧牲了自己的命。我還從兩位衛士的身上感受到了忠誠,他們明知道不是壞妖王的對手,但是為了保護他們的主子,他們不顧一切的拚命,是多麼的忠實,多麼的偉大。
在萬分危急的時候,張曉嵐出手征服了壞妖王。此時妖皇後已經奄奄一息,可是她還有肚子里的孩子,她用最後一絲氣息誠懇的望著宋天陰,把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轉移到了宋天陰的肚子里,眨眼間他的肚子圓圓的,鼓鼓的,男人懷孕了,把宋天陰嚇得亂叫,也把影院的觀眾逗得鬨堂大笑。終於到了該生的那天,宋天陰疼的在床上滾來滾去,張曉嵐准備拿剪刀幫他接生時,宋天陰突然從嘴裡吐出來了,是一個圓球,張曉嵐抓起那個光滑的東西,提起來一看居然像個蘿卜,取名胡巴。雖然宋天陰是被迫懷孕,生的時候很痛苦,可是後來他們分離的時候彼此都不捨得,不管是人與人、人與妖還是人與動物之間……都會有這種感情。我記得去年暑假我養了一隻狗,雖然他只在我們家呆了半個月,當不得不把他送走時,我和媽媽都大哭了一場,這就是感情。接下來他們三個過的十分幸福。可是,有一天張曉嵐想把胡巴給賣了,因為張曉嵐是捉妖天師,胡巴畢竟是妖,這是她的職責。胡巴被賣了之後,他們彼此難受。當他們得知胡巴要被人吃時,他們奔跑著來救胡巴。可是那個壞妖王出現了。最後宋天陰用宋家的傳家寶劍刺死了壞妖王。
雖然胡巴很可愛,宋天陰也捨不得他,但他還是要把胡巴送回妖群,胡巴不願意走。宋天陰含淚吼道:「你走啊,我不要你了。」我感受到了宋天陰對胡巴的不舍,不想分離,又不得不分離的情感。在這種情形下宋天陰想起小時候爸爸趕走自己的情景,他終於知道爸爸的用意,他不是不要自己了,是為了他好,愛他,不得不趕走他。胡巴在宋天陰的驅趕下,最後只好跟著妖群走了。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偉大,愛不只是擁有,有時分離是為了更好地愛,我們要珍惜和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我還從這部電影里感受到我們應該向影片里吃妖一樣吃動物的人呼籲:「我們不能再殺害動物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無休止的傷害動物,他們遲早會滅絕,我們人類也會滅絕。」
《捉妖記》在節奏和包裝上非常好萊塢范兒,擁有的卻是一個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聊齋》的內核,中西合璧的這個產品很成功,不僅契合了當下商業電影的快節奏,也能讓中國觀眾很容易去看懂這個故事。影片屬於老少咸宜的風格,看這部影片,會經常想起夢工場的那些動畫電影作品,也難怪,導演許誠毅就是從夢工場出來的。
《捉妖記》是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電影。影片的特效技術過關,在華語片中屬於一流的水準,畢竟有上億元的投資作為支撐,重金砸下來的特效怎樣都不會太差,何況導演許誠毅之前在好萊塢執導過《怪物史瑞克3》這樣的動畫電影大製作。
導演許誠毅是第一次執導華語電影,之前他在好萊塢的夢工場完成了包括《怪物史瑞克3》、《怪物史瑞克4》等多部動畫電影長短片,是一位製作動畫大片經驗豐富的導演。這次首度執導華語真人電影,看不出有生澀的地方,演員的表演非常出彩,這或許也是有江志強這樣的製片人坐鎮,讓整部電影擁有一流的台前幕後製作團隊,許誠毅導演的工作就是完成他對於影片世界觀的構想即可。
《捉妖記》其實是一個很復雜的電影,首先它是真人+動畫的影片,片中至少有一半的主要角色都是有動畫來演繹,最明顯的就是那個小妖王胡巴,長得像個大白蘿卜,但是在影片中極度可愛,特別會賣萌。
雖然胡巴是妖怪,但其實這個小妖王完整地拷貝了人類嬰兒的性格,餓了就哭,開心就笑,每天沒有消停的時候,這個動畫角色的復雜與精緻程度在華語片里罕見,許誠毅把這個角色在影片里塑造成功了,票房成功的話,那就不只是拍攝續集那樣簡單,周邊產品的開發也是一個大金礦。
說《捉妖記》復雜,一方面是真人+動畫的演繹方式,另一方面就是影片類型屬於魔幻片,電影構築在一個人類與妖怪並存的世界裡,而且這些妖怪還具備強大的魔力和破壞力。但是,人類同樣也擁有很強的法力,兩個物種之間的生存空間爭奪戰在所難免,導演把妖怪一族刻畫的比較正面,倒是人類中有不少捉妖師極度兇狠,對妖怪毫不留情。這種處理方法和《怪物史瑞克》中類似,人不可貌相,同時也是突出怪物的內心其實很良善的一個原則,這這部《捉妖記》里,那就是你以胡巴為可愛善良的代表了。
嚴格來說,《捉妖記》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工業產品,用高成本打造了復雜精湛的電腦特效場景和動畫角色,以好萊塢的敘事模式完成了一個緊湊緊張的故事,配合上井柏然、白百何、姜武等中國演員的出色表演,這部中西合璧式的影片不僅有豐富的想像力,還有扎實的執行力,最終成就了一部精彩的東方魔幻電影。
或許在許多人眼中,「妖」和「鬼」一樣,是與人不同的高智商生物,他們無惡不作,醜陋可怖,嗜殺成性,人人得誅之。然而《捉妖記》卻塑造了一個與人類想像中不同的「妖族」。沒有凶神惡煞的長相,暴虐兇悍的性格,強大超凡的能力,用現代網路的流行詞語來說,就是長得「萌萌噠」。由於人們先主為主的思想,所有反派人物亦或者是通常不被倫理所接受的角色都應有相貌缺陷,然而在《捉妖記》里,所有的妖,無一不呆萌可愛,善良鮮活。
《捉妖記》以歷史為開篇:「山雄偉,海遼闊,經奇幻。自古人妖共存於世,人慾主天下,妖遂被驅逐入山。其後歷朝,妖偶有越界,皆有捉妖天師秘密處置。」接著就是妖王之爭,新妖王追捕舊妖王王後與其遺腹子,王後逃到了人界,與宋天蔭,霍小蘭等捉妖師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畫面。妖亦有情,老妖王死忠拚死護送王後逃離妖界,更在人界中為王後與一個個強大的捉妖師抵抗,完美的詮釋了妖的感情與忠誠。
同樣是生命,醜陋與否,世上萬物都應該是平等的,可人類卻以「萬物之靈」自居,肆意虐待,捕殺其他生命,這一點在《捉妖記》里體現的淋漓盡致。然而這僅僅只是因為人類比妖強大,他們把強大作為欺凌弱小的資本,把固執的認為:但凡是妖,皆為惡。那難道所有人都一定是好人嗎?蒼茫人海中,卻總有一些人與大眾潮流相抵抗,他們認為:「誰說人,妖不能共存?」
宋天蔭就是其中一個。他只是一個寧靜小村莊的保長,陰差陽錯地懷上了即將降世的小妖王,他被降妖天師霍小嵐一路保護著躲過各種妖怪。雖然二人漸漸對小妖產生了感情,小嵐卻明白她只為把這只惹人眼紅的小妖賣個好價錢,在人妖混雜的世界裡,他們的命運無疑將牽動人心。小妖王胡巴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無一不牽扯著觀眾的心,它歡笑,我們也跟著牽動嘴角,它落淚,我們也隨之心生酸楚,它似乎天生就是和平的象徵,硝煙中它的淚與笑,將戾氣化為平和,在感動之餘,心裡也滿是溫暖。
宋天蔭對妖沒有任何歧視,反而與妖交好,為了救出小妖王胡巴,為了救出他的村民和朋友,為了他肩上的責任,他與霍小蘭以身犯險,潛入內部,不僅成功救出他們,而且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
這可以說是一部喜劇,裡面的笑點很多,但也不乏令人潸然淚下的情節。分別時,宋天蔭強迫自己說出絕情的話,只是為了保護胡巴;四錢捉妖師羅剛本是「妒」妖如仇,一路捉妖,除妖,為宋天蔭,霍小蘭他們增添了不少麻煩,可以說是一個相當貪財的人。他在一次除妖敗落,瀕臨死亡時,被他一路追殺的妖竟然救了他,只是因為「他會死的」……
「迷亂時起步,勇敢的向前追逐,生命就是一本奇書,不管什麼時候結束,悅目不悅目,也要用心的閱讀……」淡淡的憂愁,離別的遠途,人與妖用真情譜寫出一曲婉轉清幽的小調,雋永綿長……
今天,和老媽去影院看了一部超贊的電影——《捉妖記》。
那裡頭的小主角——胡巴(小妖王)簡直把人萌翻了!瞧:胖胖圓圓的小腦袋上頂著一叢嫩綠的「小草」,圓溜溜的眼睛又大又亮,遠遠望去,就像一個表情豐富、白生生、水靈靈的大蘿卜——長著四隻手的大蘿卜哦!這小可愛不僅外表萌萌噠,而且性格活潑、可愛、生命力極強。可惡的壞蛋為了吃它,殘忍地將它丟進直冒泡泡的油鍋炸。當所有觀眾為之驚叫時,它卻出人意料地扎了個猛子後「彈」出油麵,在滾燙的油鍋中悠閑地游泳、洗澡,還調皮地邊吐出一口油,噴向准備烹飪它的一夥「廚師」,邊發出串串銀鈴般清脆的歡笑。呵,這小傢伙還挺會享受的嘛!全場觀眾被它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逗得哈哈大笑,愛意滿滿。
你要是以為這只是一部喜劇片,那就大錯特錯了!稍加留意,你就會發現,這部電影既有笑點,又有淚點。人們都說妖沒有感情。
胡巴的「媽媽」——男主角為了救胡巴意外中劍,倒下了。懵懂的小胡巴驚恐地撲過來,伸出白白嫩嫩的小手,使勁將劍往上拔。鋒利的長劍,劃破了胡巴的小手,它連忙松開,本能地舔舔傷口,疼得小臉都扭曲了。那麼小的妖娃娃,這樣的表情,任誰見了都會心疼。可它焦急傷心地盯著「媽媽」,毫不猶豫地再次伸出受傷的小手,拔,再拔。眼看小手傷痕累累,血流不止,它卻不在意,不放棄。
看著這一幕,我熱淚盈眶,被胡巴的堅強與勇敢感動,更被它對「媽媽」的深情所震撼:誰說妖沒有感情?胡巴對「媽媽」的愛感天動地!
四錢捉妖天師羅鋼本是個「嫉」妖如仇的人,在一次除妖遇險、生命垂危的最後關頭,被他一路追殺的妖居然說了句「他會死的」,並迅速救出了他。他的靈魂被洗禮了,開始與妖並肩作戰,對抗惡人。而最後兩個妖在他臉頰印下感激的一吻時,他鬍子拉碴的老臉飛上紅雲,幸福地笑了。
那一笑,在我眼中無比燦爛,無比神聖:誰說人、妖不能共存?人、妖譜出的真情如一曲清新婉轉的小調,綿長雋永。
我忽然想到前幾天在市場看到驚人、醜陋的一幕:幾塊粗糙的板子上,橫七豎八擺放著鱷魚、蛇、烏龜等動物的屍體。雖然這些動物我平時對它們談不上喜歡,可此時,我的心卻生生被扯疼了:多可憐的動物,多殘忍的人類!
同樣是生命,世上萬物應該都是平等的,可人類卻自私地以「萬物之靈」自居,肆意捕殺動物,企圖主宰這個世界,這是何理?如果有一天,來了一個比人類強大的種族,那我們是否也應接受與動物相同的命運?
我想,身為人類,學著善待尊重每一條生命,其實就是善待尊重自己!
;⑺ 如何評價電影《捉妖記》
很值得一看的電影,劇情人設都很有特點。
但這部電影的缺陷也是很明顯的,比如劇情線比較單一薄弱是真的,其實它要講的事情很簡單,不復雜難懂,只需要對這個主線劇情進行填充就好,但也正因為簡單,所以小孩大人老人都能看。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