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論市場經濟下審計的職能與作用 論文
論我國市場經濟下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
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已成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由於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變化,特別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逐漸成熟的大環璄下,內部審計本身正在經歷著發展和變化,其職能、作用也自然要發生相應的發展和轉變。但我國市場經濟下的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既不同於我國計劃商品經濟體制下內部審計,也有別於西方國家的內部審計,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審計的效果,才能真正實現:我國市場經濟下內部審計具有的職能所發揮的作用。另外,我國進入WTO後,國際上一些先進的經濟監管經驗闖入我國,為我國的審計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也必將與國際上的經濟准則相適應,國際上認知的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無疑對我國的內部審計的改革也必將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我國市場經濟下的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是審計理論和實務必須認識和正確定位的問題,是內部審計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環節。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已成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部門和單位健全內部控制、嚴肅財經紀律、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保護資產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現階段,我國的內部審計也正在經歷著蓬勃發展的過程,隨著各部門、單位對內部審計的認識和要求的逐漸提高,關於內部審計的職能也有了多種觀點,隨之對其在市場經濟下的作用也有了多種見解。
目錄
一.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發展變化。 1
二.內部審計的職能。 1
1.經濟監督職能。 2
2.經濟鑒證職能。 2
3.經濟評價職能。 2
4.經濟管理職能。 2
三.內部審計的作用。 3
1.制約、防範作用 3
(1)制約違法亂紀、防範非法活動。 3
(2)制約部門行為、防範內控虛設。 3
(3)制約劣跡支出、防範支出漏洞。 3
2.鑒證、促進作用 3
(1)鑒證經濟責任,促進內部管理體系的完善。 4
(2)鑒證經濟活動對象,促進高層決策。 4
(3)鑒證下屬實體遵章守製程度,促進整體協作。 4
3.預警、調節作用 4
(1)內控制度合規性預警,調節運作機制。 4
(2)財務安全預警,調節財務風險程度。 4
(3)經營安全預警,調節經營風險程度。 4
4.參謀、服務作用 4
(1)事前為決策環節提供參謀,為決策服務。 4
(2)事中為經營過程提供參謀,為經營服務。 4
(3)事後提供經營成果分析,為後續任務提供參謀、服務。 4
四.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和作用的對策。 5
1.加強、保障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5
2.提升、改善內部審計的法律環境。 5
3.提高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的認識程度。 5
4.吸納高素質專業人才充實內部審計隊伍。 5
附:參考資料 6
參考資料
1 《內部審計》作者:庄恩岳1997年8月出版
2 《現代內部審計學》作者:徐政旦 朱榮恩1997年9月出版
3 建立健全企業內控制度首先應強化內部審計工作
4 淺析新形勢下的企業內部審計
5 領導幹部審計知識讀本
6 新時期內部審計職能的變化
7 淺談內部審計的地位和作用
8 發揮內審作用、提高內審地位
其實這種內容在「期刊網」上多得去了,自己找好了
② 審計定位是指什麼
在現代企業中制度中,內部審計的定位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事關內部審計能否充分發揮作用和內部審計發展方向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漸形成,以及內部審計的發展,迫切需要對以往內審的定位進行反思。關於內審的定位,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討論較多,大部分從職能出發來討論這個問題。我認為內審的定位,應該包括以下四個定位:一是目標定位;二是職能定位;三是基本職權定位;四是機構定位。 關於目標定位,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強調指出:內部審計 的定位應該是四個字:「管理+效益」。就是說內部審計目標定位,應以促進管理、提高效益為目標,實現從差錯糾弊向管理效益審計的綜合目標轉變。這是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小康社會建設的新形勢下,對內部審計目標定位作出的與時俱進的更新。 關於職能定位,在李金華審計長「管理+效益」目標下,內審職能要從監督導向型向咨詢服務導向型轉變。 關於基本職權定位,根據《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起草說明,認為應該包括以下七個方面:報送資料權;參與決策權;檢查權;採取強制措施權;建議權;通報批評權;處理處罰權。 關於機構定位,亦即設立什麼樣的內審機構,將之放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哪個部位。由於理論上看法不一,大部分人認為,內審機構應該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再在其下設立審計部門。還有人認為只設立審計部門,歸總經理領導,並向總經理報告工作等等。實踐中做法不一,除前面所說的外還有與財務部門、監察部門合署辦公開展工作的;審計部門或歸財務總監領導,或歸副總經理領導等等。仍需進一步探討。
③ 審計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國家審計與經濟發展間的內在關系
(一)國家審計是經濟發展的產物
國家審計是人類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綜觀中外審計發展史,無論是古代官廳審計還是近現代國家審計,無一不是這樣。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原始社會,由於缺乏審計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受託經濟責任,因此就沒有審計。人類社會發展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由於有了生產資料私有制,有了委託與受託經濟責任關系,才有審計產生的土壤,於是,官廳審計應運而生。官廳審計是一種維護受託私人經濟責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職責是維護奴隸主、封建主的利益,通過查錯防弊功能,一定程度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當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受託經濟責任的日趨復雜,審計的社會功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國家審計發展成為民主政治的工具,它通過對公權的監督,實現經濟社會的繁榮、穩定與發展。因此說,國家審計是經濟發展的產物,經濟越發展,審計越重要。
(二)國家審計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
國家審計屬於上層建築的范疇,在經濟發展中居於宏觀調控的地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因此,國家審計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十分密切。新中國的審計制度正是基於改革開放、發展經濟的需要而建立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國家審計的任務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審計、突出重點」。在這里,「圍繞中心」就是圍繞國家經濟建設中心,「服務大局」就是審計要服務於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大局。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任務,對國家審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發揮包括審計部門在內的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各自的作用和合力作用。國家審計機關因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不可能直接參與經濟決策,經濟管理和各種經營活動,因此,國家審計機關不可能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並發揮直接的決定性作用,但可以發揮間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促進和制約作用。因為要正確有效地發揮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的決定性作用,除了健全其自我約束機制,抑制其經濟上的數量擴張心態外,既要加強對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的監督,制約其經濟活動中不利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方面;又要針對這些部門存在的不利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問題提出評價和咨詢意見,幫助其更快更好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國家審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作用
國家審計之所以能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作用,主要理由是:(1)國家審計機關作為較高層次的經濟監督部門,通過《審計法》及相關法規的授權,能夠依法對政府各經濟管理部門和國有企業實施監督;(2)國家審計所處的超脫地位為其對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的監督提供了可能;(3)國家審計所掌握的經濟信息及其資源優勢為其對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的監督提供了有利條件;(4)其他經濟監督部門如財政、工商、物價、稅務、海關、銀行等本身職能和所處地位的局限性無法擔此重任。
那麼,國家審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哪些作用?
1、制約性作用
國家審計的本質是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其監督的對象主要涉及政府行為及公共投資事項。由於「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上不會有多大的作用。恰恰相反,卻常常是在阻礙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制約其經濟活動中不利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方面;同時又要針對被審計單位存在的不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問題提出評價和咨詢意見,幫助其更快更好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通過審計監督,揭露和打擊經濟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制止任何不利於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經濟活動及其因素,以實現對整個經濟活動運行情況的監督和制約。因此,國家審計既要依據法律法規和具體政策,通過履行審計監督基本職能,對各級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審計監督,檢查相關部門部門或機構是否貫徹執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企業單位的經濟行為是否符合國家經濟建設的大政方針,
2、促進性作用
國家審計的促進性作用主要是指通過審計,向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提出審計評價和咨詢意見,更好更快地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具體而言,國家審計可通過收集匯總分析研究審計和專項調查結果情況,特別是站在宏觀的高度提出審計綜合報告信息,落實分析宏觀調控的政策執行情況,分析宏觀調控的措施實施效果,並且加強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國家宏觀決策部門制定政策的分析研究,為國家政策制定部門和宏觀經濟決策部門提供高質量的審計信息,並提出客觀、合理的審計建議和意見,為加強和完善宏觀經濟調控建言獻策,從而發揮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建設性作用。
3、預警性作用
國家審計「免疫系統」論告訴我們,國家審計從制約、監管到看護、守衛,再到預警、防範,審計作用的發揮,要將審計關口前移,從事後監督改進到事前監督,審計工作提早介入,從源頭上控制系統正常運轉。國家審計不僅僅是守門,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維護國家經濟社會的安全運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維護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國家審計系統需要在應對經濟運行中充分發揮審計的事前預警作用,能夠及時發現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內生性和外生性風險因素,並向政策制定者、經營管理者預先提示,提前採取降低或分擔風險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警情的發生,做到防患於未然。同時,要通過客觀分析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決策實施效果,對其中可能發生的失效、偏差與風險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對經濟行為可能產生的不良問題在事前給予及時的預警,從而能夠對宏觀經濟運行趨勢作出科學分析和判斷,提出預案,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
四、國家審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作用的機制
國家審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不可能發揮直接決定性作用,但可以發揮間接的不可或缺的促進與制約性作用,因此,國家審計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屬於一種倒逼機制,即通過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完善機制、抵禦風險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免疫功能。
1、發現問題。審計工作的核心是收集證據、對照標准、形成結論,其中,收集和鑒別證據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由於經濟活動紛繁復雜、審計對象復雜多變,國家審計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就無法發揮。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影響國家經濟發展質量和速度的因素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國家審計要發揮倒逼機制的作用,實現經濟社會安全運行,就必須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識別各種風險及隱患,以便及時採取措施,將風險和損失降至最低點。
2、處理問題。審計工作不僅僅是查賬驗證、揭露問題,更重要的是對所發現的問題要進行深入分析,系統研究,進而達到處理問題的目標。由於影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因素十分復雜,因此,國家審計可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一些突出問題進行分類處理,對特別重大問題,如系統性體制機制問題或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可通過上報決策機構進行決策或批辦;對一般性問題,可在其職責范圍內依法予以處理。
3、完善機制。完善機制是國家審計建設性作用的體現形式。國家審計要發揮其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的「免疫系統」功能,必須要堅持批判性與建設性相結合,在依法嚴肅揭露和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的同時,更多的從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宏觀層面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更多的從制度、體制和機制方面著眼,揭示和反映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促進建設和完善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
4、抵禦風險。風險是指發生各種損失的可能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無論在我國還是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屬於新生事物,充滿各種風險和挑戰。國家審計應當在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主動識別風險,積極評估風險,運用法定許可權去抵禦、查處安全隱患,並及時建議政府或相關的權力機關調動國家資源和能力去清除這些風險,以確保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④ 論市場經濟下如何發揮審計的作用(急)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對財政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監督審查提出了新的標准。《珠江三角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廣東「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珠三角地區要探索建立財政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監督審查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協調的財政管理體制。預算執行審計所處經濟社會環境發生的新變化,對預算執行審計提出了新要求。預算執行審計如何創新預算執行審計理念,實踐 「免疫系統」理論,充分發揮預算執行審計的監督制衡作用,最大限度地實現規范財政管理行為、健全財政管理制度、完善財政管理體制、實現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的目的,成為各級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一、創新預算執行審計理念,為構建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服務。
財政的本質是以國家為主體的一種分配關系。具體來說,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為實現國家職能,提供公共產品服務、滿足共同需要,參與一部分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或GDP)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國家與各有關方面之間的分配關系。國家財政強調國家的主體性、國家職能的客觀必然性和參與部分產品分配等特點。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家財政需要承擔大量的社會公共事務,因而必須健全、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國家財政承擔著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產品與服務、協調區域發展、促進社會保障體制可持續發展、改善教育財政、健全轉移支付體系、保障國有企業發展和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等任務。
同時,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納稅公眾就以客觀地向政府索取相應公共產品的基本理念來理解財政,而對現代國家財政的審計體系也是基於監督和改善公眾稅收的用途和使用效率而逐漸建立和發展。審計是國家經濟運行的「免疫系統」,通過審計監督,發揮預防、揭示、抵禦經濟社會運行中的障礙、矛盾和風險的「免疫功能」,在維護國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對國家審計本質的全新定位。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廣東「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珠三角地區承擔著探索建立財政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監督審查既相互制衡又相互協調的財政管理體制的新任務。人大為履行監督職責、政府為提高政府財政管理能力、社會公眾作為納稅人,對預算執行審計寄予極大的期望。《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施行,社會公眾作為納稅人,希望獲取在財政資金籌集管理使用方面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新的形勢對審計機關通過預算執行審計履行財政資金監督職能並向社會提供相關信息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預算執行審計所處的經濟社會環境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
「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預算執行審計必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不斷進行審計創新。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要適應形勢要求,在財政預算執行審計中實踐經濟運行「免疫系統」理論,創新預算執行審計理念,為構建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服務,為人大、政府、社會公眾做好服務工作,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情況審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守土有責、把握總體、突出重點、整改提高」的工作原則,做到橫向全面覆蓋、縱向重點延伸、項目評價績效、完善政策制度、促進科學發展。通過查錯糾弊、預警預防、促進內部控制、威懾和促進提高系統運行質量。通過發現問題、剖析原因、提出建議,促進部門加強預算管理,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推動部門預算公開透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充分發揮審計在國家經濟社會運行中的「免疫系統」功能。
二、加大預算執行審計力度,推動公共預算公開進程。
財政資金來源於納稅人,也就是來源於社會公眾,具有明顯的公共性。隨著公共財政的建立,財政資金很大一部分資金用於公益事業,受益的是社會公眾,從用途上說更具有公共性。在公共財政框架下,財政管理的重點由過去的收入轉向支出,財政支出管理的好壞又直接影響到財政支出的績效。而隨著公共財政體系的不斷完善,公共預算公開已成為強化預算監督、降低行政成本,實現行政節能提速的關鍵。
廣東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省「兩會」均強調今年內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黨政機關出國(境)費用、辦公經費預算要實行「五個零增長」。政府承諾今年要實現「五個零增長」,目的是降低行政成本,同時也是推動公共預算公開進程的需要。在今年財政收增長困難的情況下,運用預算公開這個杠桿加大對政府部門預算方案制訂、執行監督力度,進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謀劃財政體制改革,推動公共預算公開進程,降低行政成本,是實現行政節能提速和加快構建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服務的有效途徑。
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是國家審計永恆的主題。監督財政資金的使用是政府審計的一項重要職責。政府審計要針對公共財政,樹立「公共審計」理念。深化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創新審計方式方法,主動出擊,提前介入,由過去的事後審計變為事前、事中審計,對准備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政府行為、對准備進行和正在進行的財政收支實施及時而有效的全方位監督,制止不恰當的政府行為,糾正不合規的財政支出,防患於未然,以實現政府財政公共治理,推動公共預算公開進程,充分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三、開展預算支出效益審計,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我們國家的各級政府領導人都是人民選舉和任命的,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政府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的生存、發展、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因此,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對人民負責,都要向人民匯報。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財政資金的收支管理。在經濟生活中,政府的預算分配是國家權力的集中表現,如何建立與這種權力相匹配的責任體系,建立剛性、透明的預算分配製度,促進有關部門依法理財,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我國各級審計機關是監督國家財政收支的專門機關,是各級政府財政監督的職能部門,它不僅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監督,而且也監督本級預算執行情況。通過經常性的審計工作,審計機關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預算執行情況及其執行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但是,由於當前財政資金規模日益龐大,結構日趨復雜,國家不斷出台財政改革政策;由於決策失誤或者管理不善造成的財政資金損失浪費或者國有資產流失現象時有發生;由於被審計單位的業務和財務日趨復雜,新的違紀違規手段不斷出現;由於各種原因,目前我國的預算過程既在政府內部缺乏嚴格的行政控制,難以相互制衡又相互協調;又缺乏落實外部政治控制,難以監督到位。在公共審計理念下開展財政審計工作,預算執行審計的主要對象就是掌握和管理公共資金的公共部門和由公共資金建設的重點項目。審計工作的目標是促進部門預算改革和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審計工作既要對政府負責,也要對公眾負責,更要關心民生、關心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加快構建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推動公共預算公開進程,有效降低行政成本,要求審計對財政資金的監督和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中發揮更大作用,更需要審計機關在預算執行審計中引入績效審計內容。
預算執行審計要在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性進行審計的基礎上,加大績效審計力度,提高審計工作水平和效率,要針對公共支出內容和特點,有重點地圍繞預算支出開展效益審計。圍繞預算支出開展效益審計就是要以建立公共財政體系,提高財政資金管理效益、使用效益、降低公共部門行政管理成本為重點,關注政策落實的效果、預算管理的效率、資金使用的效益,做到突出重點,有的放矢。一是對部門預算執行真實性、合規性審計,加強對部門綜合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的監督,揭露政府部門及其二、三級單位存在的重大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嚴肅處理,嚴格落實問責制,促進加強內部管理。二是對部門預算管理的完整性、規范性審計,揭露因決策失誤或管理不善造成的重大損失浪費或者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保證資金用足用好,發揮財政資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揭示在預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分析體制、機制層面存在的問題,促進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推動預算公開透明。三是關注公共部門行政管理成本,抓住與行政成本有關的人、財、物進行監督,並延伸到部門工作完成情況,綜合評價其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對部門本級會議費和出國費管理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等,揭露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促進增加政策執行力,節約行政成本。四是對部門重大專項資金的管理及效益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揭示在項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影響資金績效的問題,促進提高項目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
總之,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堅持與時俱進就是要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解放思想、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構建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政府審計必須提高審計監督的質量和監督水平,在審計工作中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審計機關要樹立「公共審計」的理念,把改革創新的重點放在建立規范有序的全部政府性資金的審計工作機制上,在財政資金的監督和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中發揮更大作用。政府審計要全方位發揮「免疫系統」功能,從時間和空間兩個層面全方位監督財政行為,使審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切實地發揮預防、揭示、抵禦等「免疫系統」功能,使國家肌體變得更加強健、有力,政府的自身建設水平和駕馭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不斷提高。
復制點內容供你參考,呵呵
⑤ 我國內部審計的功能定位有什麼特點
內部審計的定位是至關重要的。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管理的組成部分,內部審計的最終目的和企業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管理控制職能是內部審計的基配數本職能。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雖然有相互利用對方審計結果的聯系,但內部審計既不是外部審計的延伸,也不是外部審計的基礎。內部審計只能輔助或者服務於企業管理層履行管理職責,而不可能同時為利益格局不完全一致的經濟主體服務,也不可同時接受兩個利益格局不完全一致的階層領導。
企業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必須建立健全內部管理。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離不開有效的內部管理,必須根據資本運動的客觀規律和經營活動進行科學計劃、組織、調節、控制、指導和監督。此外,企業由於經營和管理的內在需要,也必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內部審計是企業管理層更好地管理企業的一種重要工具和手段,內部審計人員要站在組織發展的全局來分析和考慮問題。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內部經濟活動的監督與評價,維護經濟秩序,不斷改進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內部審計在組織風險管理框架中的定位。內部審計可以協助組織進行風險管理過程的初步建立工作,還可以通過改善組織基本程序的咨詢工作,對傳統保證業務進行補充。內部審計要評價單位的固有風險和剩餘風險,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辦公自動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控制人員逐步減少,組織的風險性質和影響程度也發生了變化。審計人員要分析這些環境因素的變化,才能進一步考慮組織結構的風險變化和控制是否與形勢變化相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內部審計在組織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健全內部控制,加強自我約束,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內部審計。憑借內部審計自身的獨立性和對本企業情況的了解,以及在長期審計工作中積累的經驗,能夠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節,並通過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找出措施和方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內部審計的最終目的和企業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就是通過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促進企業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資產保值增值上來。
內部審計職能由「監督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轉變。從內部審計的組織定位方面看,內部審計應立足於企業全局,以參與、合作的態度,定位於企業的服務部門,通過對審查活動的分析、評價,提供改進工作建議和咨詢服務,從而幫助組織內成員有效地履行其職責,提高工作質量,為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
第一,在審計開始時,要對被審計部門抱著合作和信任的態度,召開審計座談會,消除被審計者的顧慮,並盡量不妨礙被審計部門的工作,使他們把審計工作視同本職工作。與他們討論審計目標、審計內容,需要被審計部門協助的內容,討論要檢查的文件資料以及相關的審計技術等。在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氣氛中進行座談,以取得被審計部門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徵求被審計部門的意見,尋求合作。及時與當事人討論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對不尋常的經營活動有所「警覺」,如無效的指標、閑置的設備等,共同分析改進的必要性,並探討改進的可行性措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與被審計部門溝通,可以是口頭、非正式的,以便及時地解決和改正存在的問題,避免發生更大的損失。
第三,提出最終審計報告時,重點放在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響及改進措施上,客觀地描述存在的事實。同時,為咐鉛使審計結論和審計建議易於理解和令人印象深刻,審計人員還應該注重通過直觀形象的手段闡述情況,以爭取管培簡首理層的重視和支持。為管理層強化控制、統籌全局、科學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督促被審計單位及時糾正,改善不良狀況,提高績效水平。被審計部門已經採取的改進行動也應包括在審計報告中,以促進他們對審計工作的積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