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茶葉市場分析
中國是茶葉原產地和第一生產、消費大國,有上千年的飲茶歷史,茶葉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國內茶葉市場看似波瀾不驚,實際上卻是暗流涌動,眾多茶葉企業亟待破繭而出。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中國茶葉行業主要細分茶品種市場發展簡況及競爭格局分析
2004-2014 年,我國茶葉產量連續十年增產增收,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62%。根據中國茶業流通協會和農業部的資料統計:2014 我國干毛茶總產量為209.2萬噸,增長10.69%。全國茶葉單產水平在連續3 年下降的基礎上止降回升,按茶園面積計算,平均畝產50.88 公斤,增長4.89%,但畝產水平仍然較低,主要是由於大部分茶區只重視擴大茶園面積,忽視茶園管理,採茶偏好於搶早和伍搏嫩芽,忽視夏、秋茶的採摘。因此,全國茶葉增產趨勢短期難以改變。
2014 年我國綠茶增產8.16 萬液橘仔噸,達到133.26 萬噸,增6.52%;黑茶增產5.84 萬噸,達到28.04 萬噸,增26.33%;紅茶增產3.81萬噸,達到21.53 萬噸,增21.55%;烏龍茶增產1.26 萬噸,達到24.54 萬噸,增5.45%;白茶增產4106 噸,達到15708 噸,增35.39%;黃茶增產884 噸,達到3109 噸,增39.73%。
綠茶是我國產量與消費量最大的茶類,其次是黑茶、烏龍茶與紅茶,白茶和黃茶產量較小。2014 年我國綠茶產量約佔全國茶葉總產量的63.68%,黑茶占茶葉總產量的13.40%,烏龍茶占茶葉總產量的11.73%,紅茶占茶葉總產量的10.29%,白茶和黃茶的佔比均不到1%。
目前,我國前三類消費量最大的茶類為綠茶、烏龍茶和紅茶,分別佔66.8%、12.2%、8.2%,且紅茶增速最快、是最具潛力品種。其中,綠茶屬不發酵茶葉,寒涼解暑;紅茶屬全發酵型,溫熱暖胃;烏龍茶屬半發酵型,不寒不熱。而值得關注的一個單品就是普洱茶屬於黑茶,其發展較慢,以往不為大眾所知,如今在龍頭企業大益集團的帶領下,正迎來爆發式增長。
綠茶——最大品種,集中度十分低
綠茶是我國最大的茶葉品種,生產企業眾多,行業集中度十分低,前五大品牌市場份額不到10%,分別是蕭氏集團、論道、天福、綠劍和更香茗茶。綠茶被國際衛生組織定位世界六大保健飲料之一,且居首位,是六大茶類中唯一沒有發酵的茶類,同時也是儲存生物鹼、茶多酚、維生素最多的茶。
烏龍茶——產地集中,區域性龍頭崛起
我國烏龍茶生產地比較集中,主要位於福建、廣東和台灣三地,但是生產企業眾多,多為中小型企業,綜合實力不強,部分地方已培育出一些區域性龍頭企業或知名品牌企業,例如天福、安溪鐵觀音集團等。2014年我國烏龍茶產量為24 .54噸不包括台灣,,其中前五大品牌天福、八馬、鳳山、理想、華祥苑佔比達到47%,天福市場份額最高,約9%-10%。
普洱茶——集中鬧汪度最高,將邁入爆發式增長期
普洱茶不僅具有十分高的飲用價值,而且因其容易儲藏還可以當做一項收藏品,價值也隨著年份的增加而遞增。普洱茶市場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目前正處於爆發時期:
2004 年以前:全國普洱茶消費者鳳毛麟角,主要集中於港澳台、馬來西亞以及沿海廣東地區;
2004-2008 年:普洱茶商開始全國范圍內推廣,各省部分消費者開始嘗試普洱茶,但是對其了解較少,消費人群仍很小;
2014 年以後:普洱茶具有較強的消費粘性,越喝越上癮,隨著消費群體逐步擴大,我們判斷普洱茶消費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目前,全國普洱茶市場規模大概在40億元以上,其中大益茶業集團市場份額近40%,是行業龍頭企業,其品牌推廣能力首屈一指,未來將帶領普洱茶行業邁入更快發展階段。
2016年:三大亂象需謹慎
亂象一:
陳茶翻新 紅茶最容易
多年來,陳茶翻新的現象一直存在,這似乎已成為茶行業內一個公開的秘密。記者當天走訪了芳村某茶葉專業市場十幾家檔口,其中七成檔口的茶商對記者表示,西湖龍井、茉莉花茶、紅茶等今年的春季「新茶」已經開賣。
「前幾天從杭州寄過來的春茶西湖龍井,900元一斤。」一檔口茶商這樣向記者推銷道。而另一檔口茶商也對記者說道:「160~1000元/斤的西湖龍井都有,其中160元/斤的也是剛到的貨,只是品種不一樣,葉子相對長一點。」此外,也有茶商表示,店內有產自雲南的紅茶新品,以及廣西的茉莉綠茶,兩種茶的價格都在60~80元一斤。」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與記者一起對西湖龍井品鑒後,搖著頭表示,廣東的春茶要在3月10日之後才上市,何況現在浙江、雲南比廣東要寒冷,春茶是不可能出現的,現在上市的只可能是海南島的小部分新茶。
據其介紹,翻新後的茶葉成本比真正的新茶成本低了好幾倍,「去年的茶葉沒有賣完是很正常的,一些茶商就會在今年繼續包裝銷售。做品牌茶的,一年到頭品質差不多;做季節茶的話,沒能銷售完就只能烘乾後繼續賣掉。」該業內資深人士還透露,紅茶最容易翻新,紅茶翻新只需烘乾,就能達到香味提升的效果。而講究新鮮度、難儲存的綠茶就很難翻新。
亂象二:以次充好 山寨茶氾濫
紅茶不僅容易翻新,在品類和原產地方面也很容易混淆。據相關資料統計,自2012年以來,雖然英德紅茶的種植面積與產量都有大幅提升,但實際的市場銷量遠遠大於實際產量。2012年英德紅茶產量近3000噸,2015年也才4000噸。一位不願具名的英德紅茶企業負責人表示,保守估計,去年英德紅茶實際市場銷售至少在6000噸以上。
市場銷量大於實際產量近2000噸,而這2000噸從何而來?上述負責人透露,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來自於舊的紅茶翻新,以次充好;二是來自於英德之外的茶葉產地,這些紅茶俗稱山寨貨。「所以,購買英德紅茶最好去英德紅茶企業品牌的專賣店」。
而在記者走訪過程中,有些茶葉檔口的銷售人員毫不掩飾地向記者說道,不少茶葉基本上都是自己包裝的,包裝袋可以定做,裡面裝的茶葉基本上也都是外地茶。「很多消費者前來買茶,都只看牌子,其中英紅九號、正山小種、大紅袍等品牌茶葉賣得很好。」此外,記者還發現,各種打著名牌旗號的茶葉,標價也都各不相同,僅英德紅茶的價位就近10種,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亂象三:包裝隨意 顧客可自選
茶葉包裝並非越高檔越好,只看包裝,很容易被忽悠。走訪茶葉檔口後,記者又走訪了市場內多家茶葉包裝店,發現從小到大,從里到外的茶葉包裝盒滿目琳琅,其中一些包裝盒上印著「英紅九號」、「原生態茶」、「鐵觀音」等標志。
「茶葉內包裝和外包裝可大量定做,也可單賣,其中生產日期、保質期這些內容都可自定。」某茶葉包裝店店長葉女士透露,一般來說,茶商和客人都可以隨意針對購買茶葉的種類選擇相應的禮盒,「禮盒售價從5元到200多元都有,好點的茶葉就裝高檔點的盒子,不好的茶葉也可以裝高檔的盒子,出包裝費即可。」
有業內專家表示,顧客可以自選包裝盒也是該行業內一大公開的秘密。包裝隨意搭配,用什麼檔次的盒子裝什麼樣的茶葉,完全由顧客說了算。他指出,目前,茶葉市場的整體機制還不夠完善,茶葉市場現在是「嚴進寬出」,相關部門應該對茶企的准入機制寬松,稽核機制很嚴格,採取「寬進嚴出」。未來5~10 年茶葉市場的規范過程肯定是從散裝、包裝到品牌。
B. 雲南省普洱茶產業調查了些什麼
「這幾年普洱茶行業的消費端正在發生『裂變』,線上買茶和關於茶的時尚、文化消費崛起,給行業帶來很大挑戰,茶產業提檔升級必須順應消費升級。」資深茶人周重林告訴記者。今年出台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升級。「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到茶,讓從業者備感振奮,如何提檔升級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有代表委員提出,我國茶葉產量去年達243萬噸,剩餘茶葉加上收藏茶總量估計達60萬噸,再加上中西部茶園的擴張,供大於求使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3月初,雲南產茶重地西雙版納州召開分析會,州茶葉協會常務副會長趙汝碧認為,今年春茶價格走勢是「兩平一升一降」,即古樹純料、稀少古樹茶價格與去年持平,森林茶(原生態茶園)價格將有所上升,而台地茶價格可能穩中略降。他建議地方和茶企,加快有機茶園建設,發展優質原料基地。
記者采訪中發現,雖然春茶上市,但有些地方密植的台地茶卻出現棄采現象。茶農說,一公斤干毛茶才賣10多塊錢,還不夠每天七八十元的人工費。台地茶賣不上價,對茶農傷害大。分析認為,這和一個地方的茶葉有無龍頭加工企業、品質和口碑如何密切相關。與此同時,經過植株疏鬆並控制化肥農葯使用的「生態茶園」,由於兼顧了產量和品質,逐漸成為茶園中的翹楚。
在「千年茶鄉」保山市昌寧縣,溫泉鎮松山村茶農劉紅德家有50多畝生態茶園。去年,他家茶葉加工收入有6萬多元。劉紅德介紹,現在茶園里都是人工除草,沒人打除草劑。如今來收購茶的人都要現場開湯試茶,甚至帶著儀器檢測,茶葉農殘超標肯定賣不出去了。溫泉鎮是保山市第一茶葉大鄉,鎮黨委副書記禹曉寧介紹,鎮里重點在質量安全上下功夫,讓消費者喝上安全放心的「溫泉茶」。
如今,雲南省的茶園面積已經超過600萬畝,與全國一樣,也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近年來,普洱市堅持對茶園進行生態改造,成效明顯。如普洱祖像茶園通過了美國、歐盟、日本等多項有機認證,茶園不使用任何農葯和化肥,甚至「抓到一條蟲就獎勵茶農五分錢」。除了傳統茶園的生態改造,對茶園綜合開發也在探索。楊紹巍認為,對許多品牌茶企而言,發展茶山游等融合發展的路子,將一舉多得。
消費更時尚——茶店「變身」,銷售端的每項創新都讓茶農錢袋子更鼓
在許多人眼裡,茶店或者茶樓還是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離年輕人有點遠。大益茶庭,將徹底顛覆這個印象。在昆明長水機場的大益茶庭,店面很像是以茶元素為主題的星巴克:時尚簡約的裝修風格,裡面售賣「金普芮」系列茶飲料和各式咖啡,有普洱手工餅系列茶食,甚至還有西雙版納一絕甜品「泡魯達」!其一次性沖泡普洱茶的茶飲機,更讓人大開眼界。茶庭的商業系統,使茶空間連鎖經營一下子站到了時尚消費的前沿。
大益集團董事長吳遠之介紹,茶庭項目自2012年就開始准備,如今全球共有20多家。此前他們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區域進行商業試水,為的是摸索一套嶄新的商業模式。「我們計劃開遍世界各大城市。」吳遠之相信,「茶除了在家裡、寫字樓里喝,還可以在茶庭里喝。」
讓記者沒想到的是,坐落在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大益茶庭,一天最高的銷售額有上百萬元,絕大多數消費者還是找上門來的旅遊散客。一位來自廣東的先生告訴記者,就在這家店裡,他們一行幾家人買了20多萬元的大益普洱茶!
大益茶庭,成為當前普洱茶時尚消費的一個縮影。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火爆的「小青柑」,把普洱散茶和陳皮結合起來「混飲」,因為健康功效和方便品飲而受青睞。吳遠之說,普洱茶市場熟茶的價值發現和柑普等單品的熱銷,都是消費新趣味和產品創新合力推動的結果。而銷售端的每項創新,都關乎茶農的錢袋子。吳遠之告訴記者:「茶產業是精準扶貧的產業,大益在勐海最大的貢獻就是帶動了各民族茶農增收致富。」
據統計,2016年,雲南省茶農人均來自茶產業收入達2900元,較2015年增加300元,增長11.5%。
回味更美好——茶產業發展要和休閑生活、康體旅遊、保健養生等新業態結合
弘益大學堂「掌門人」李樂駿前幾天在微信朋友圈發了條信息:學堂的生活美學課程受邀走進雲師大附小;春節後,這門課程陸續收到昆明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的邀請。
在昆明北部雄達茶城「錐子周文創」工作室,周重林正在努力推進他的「茶書館計劃」。很難用既定的商業模式去概括周重林正在做什麼,用他的話說,是文化變現和知識付費養活了自己,「沒想到茶書會這么好賣」。
到2020年,雲南省茶葉種植面積將穩定在600萬畝左右,高產優質茶園面積佔到七成;茶葉產量穩定在35萬噸,精深加工提高到八成;茶葉綜合產值將達800億元,力爭實現1000億元。一面是「千億產業計劃」,一面是產能相對過剩的現實,周重林透露,雲南省農業廳廳長王敏正曾主動上門,「聽聽茶人的意見」。王敏正表示,茶產業要走出一條新路,必須和休閑生活、康體旅遊、保健養生等新業態相結合。
當前,「互聯網+」、融合發展、消費升級等潮流,早已把茶葉從農副產品里「點石成金」。周重林判斷,茶葉消費正由「柴米油鹽醬醋茶」,轉向「琴棋書畫詩酒茶」。推動和完成這場轉變,關鍵的是高知群體的加入。目前,雲南一大批受過正規高等教育、視野開闊、創新力強的「茶界80後」開始嶄露頭角,周重林、楊紹巍、李樂駿都是「80後」。吳遠之介紹,為了便於延攬人才,大益集團在北京設立了大數據中心,在廣州設立了營銷中心,上海是大益茶庭的總部。「大益對人才的需求如飢似渴。」他說。
C. 茶葉市場的殘酷現實:內卷愈演愈烈!數十萬家中小茶企何去何從
茶葉市場,
內銷緩慢增長,出口常年維持在35萬噸。這是我國茶市的現狀。
未來幾年,內銷市場定會緩慢增長,但出口很難改變。 茶葉市場的內卷,將會越來越嚴重。
- 01 -
茶葉市場現狀
茶葉市場,一靠內銷,二靠出口。
內銷:平穩增長,競爭激烈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茶葉產量298.6萬噸,同比增長19.26萬噸。全國干毛茶總產值為2626.58億元(增加230.58億元)。
茶葉內銷量達220.16萬噸,比增17.61萬噸,內銷金額為2888.84億元,比2019年增長了149.34億元,增幅5.45%。
2020年,茶葉能實現內銷5.45%的增長,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然而,我國18個省市區,涉茶人口8000多萬。
8000多萬人,守著3000億茶葉市場,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的茶葉市場,無論源頭的茶農、市場的茶商,還是喝茶的茶客,到處都是賣茶的人。
茶農:
茶農,不僅採茶、制茶,也賣茶。茶葉年年發芽,茶農手裡,永遠都有賣不完的茶。
茶農賣茶,有個很殘酷的現實: 有名的茶葉,比如西湖龍井,雲南名山古樹等茶葉。產量稀少,名氣很大。茶農在茶葉市場,擁有絕對話語權。
但這樣的茶農畢竟是少數。比如,古樹茶只佔普洱茶產量的3-4%,集中在不到1%的茶農手裡。
其他茶農賣茶,主要靠春茶,等著茶商或散客上門。部分茶農與茶商長期合作,銷量還稍好一些。
但大多數茶農,家裡的茶葉,沒有哪一年是賣完的。 只能日復一日,在自己的圈子裡不斷發茶葉。
茶商:
茶葉市場,茶商是賣茶的主力。
雲南茶城的茶商,小一點的茶商藏茶幾噸,多一點的幾十噸,甚至上百噸。
東莞更是藏茶之都,2016年,東莞媒體就曝出藏茶30萬噸。如今,東莞藏茶品類越來越豐富,又有媒體報道,東莞藏茶已經40萬噸。
東莞藏茶(尤其中期茶),價格相當便宜。 去年,有茶商開倉,一餅60塊(真這么便宜),但銷量依然慘淡;2012年,東莞就打出的南茶北調的口號,要把莞藏普洱賣到北方,只是,至今依然沒有太大進展。
東莞藏茶,雲南中小茶商藏茶,其他地方的茶商藏茶。這么多茶葉,這么多賣茶的人,賣茶的路上,競爭可想而知。
茶客:
茶客本來是喝茶的主體,但多年以來,藏了很多茶葉。
某一天,看著自己的藏茶,默默地算了一筆賬:
每個月一個357克餅,一年5公斤茶葉。現在已經35歲,喝茶喝到70歲,再老喝不動了, 35年茶齡,每年4-5公斤,最多也就喝掉140-175公斤茶葉。
然而,茶客如今的藏茶,已經200公斤了。 反正喝不完,也加入了賣茶的隊伍。
大家都在賣茶,大家都賣不好,這是多麼無奈的現實。
出口:連續下降
據國際茶葉委員會(ITC)數據:2019年,全球茶葉產量615萬噸,茶葉消費總量585.9萬噸。也就是說,世界茶葉市場,已經趨於飽和。
近兩年,我國茶葉出口,連續下降: 2020年,我國茶葉出口34.88萬噸,比2019年減少1.77萬噸,降幅4.84%。這是2014年以來,我國茶葉出口量首次負增長。
然而,2021年茶葉出口,又一次雪上加霜。 2021年1-5月,我國茶葉累計出口13.57萬噸,同比減少5.8%。
我國茶葉出口旺季在4-5月份,正是忙完春茶之後。 1-5月份,我國茶葉出口不升反降。今年的茶葉出口,很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茶葉出口下降,主要是不同的國家,飲茶習慣不同。
世界茶葉出口,以紅茶為主。而中國茶葉的出口,卻以綠茶為主。
2020年,綠茶出口量29.34萬噸,占總出口量的84.1%。
綠茶解暑,我國的茶葉,主要賣到摩洛哥等赤道附近的炎熱國家。 去年,經濟低迷,相比歐洲發達國家的紅茶市場,發展中國家買茶支出減少,茶葉出口量也隨之下降,這是經濟大趨勢決定的。
總之,我國茶葉市場,內銷緩慢增長,出口基本穩定的格局,不會改變。茶葉市場,仍然以內銷為主。
未來幾年,內銷市場還會進一步擴大。然而,茶葉是慢消品,縱然每天喝,一年也就3-5公斤茶。
喝茶的多,賣茶的也多,僧多粥少,市場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行情很難變好。
- 02 -
茶葉復興,道阻且長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2.7%。經濟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茶葉市場,卻沒有在大好的形勢之下,分到一杯羹。茶葉,哪裡出了問題。
內銷市場,應有標准
買茶的時候,茶客最擔心的是:價格沒有標准,品質無法分辨。簡單地說,掙錢都不容易,擔心被坑。
見過年輕的小夥子在茶城買茶:老闆,你這里有沒有2000一斤的茶葉,我要半斤送人。
茶老闆看著這個不懂行的主,奸商值從0暴漲到100%, 指著蛇皮口袋裡的毛料說:這個茶葉我賣3000,看你是個實誠人,給你2200一斤。
其實,茶老闆那袋茶葉,是懂過小樹茶,在茶山上,300多塊一公斤。
諸如此類的事,茶葉市場還有很多。 西湖龍井、普洱茶、岩茶、白茶,但凡有名的茶葉,每一個都會這么玩。
一堆毛料全靠吹,三言兩語試出買茶的人懂不懂行。如果遇到不懂茶的主,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一堆茶葉到底值多少錢,茶客不知道(部分老司機能喝出山頭),茶商賣多少,全憑良心。
試想,一個消費者,想用5000塊錢買餅名山古樹茶送人,但分不清是不是古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名寨。
買茶害怕被坑,要麼買便宜的茶,要麼乾脆不買茶,買瓶茅台送人也很香。 行業混亂,把很多剛進門的人直接嚇了出去。
市場沒有標准,嚴重製約了茶葉市場規模的擴大。
國內市場要做大,必須清楚茶行業的痛點: 沒有標准,名山名寨(核心區)亂搞冒充,古樹茶台地茶分不清。混亂的市場,要喝一杯貨真價實的茶,全靠道行。
中國茶葉的標准,絕不是照搬西方機械化標准,或者把葡萄酒分級模式生硬地嫁接到沒有工藝標準的茶行業。沒有標准,分級有什麼用?
中國茶產業,需要依託茶文化,制定符合自己需求的標准。
無論種植採摘、生產加工(尤其工藝 )、倉儲物流,投資收藏,甚至庫存評估,都要有標准可尋。
讓消費者買茶放心,不用擔心被坑,是行業當務之急。
茶葉出口新希望
古代茶葉出口,撐起了中原經濟的半壁江山。
明朝能夠把白銀作為法定貨幣,是因為歐洲人搶了南美的白銀,跑到中國買茶葉。
清朝中後期,茶葉出口更是占所有出口的90%以上。鴉片戰爭前,清朝每年出口茶葉45萬噸。
1881年,僅上海出口茶葉就達到了62.3萬擔,福州出口茶葉更是達到了66.3萬擔。大清能續命幾十年,茶葉功不可沒。
今天, 中國茶葉,年出口量大約35萬噸。排在肯亞之後(2019年出口49.7萬噸),位列世界第二。
然而,茶葉出口,受飲茶習慣等諸多因素影響,出口市場很難改變。
但長遠看來,如果新一輪 科技 革命來帶來產業變革。我國茶葉,仍有機會占據世界茶葉市場的制高點。
也就是說, 短期內,銷往國外的茶葉有限,茶葉市場的內卷,會越來越激烈。
寫在最後:
茶葉市場,競爭激烈。
每年都有人進入茶葉市場,每年都有人倒在賣茶的路上。市場,始終是大浪淘沙。
茶商:做好質量與服務
目前,我國「茶葉」相關的企業,大約128萬家。大多數茶企都是小微企業,一家人開一個茶葉店,就是一家小茶企。
中國茶企,很難出現巨頭,現在不會有,以後也很難有。線下幾十萬家門店,始終是茶行業的中流砥柱。
也就是說,在行業實現標准化之前, 賣茶,拼的是自己的圈子。
茶葉,是農業,但也是服務業。 賣茶,質量是根本,守住質量底線,服務好自己的圈子。這是中小茶商最明智的選擇。
同時, 也希望有擔當的大企業家,承擔 社會 責任。 帶動茶產業走向標准化,推動茶產業變革升級,造福一方百姓。
茶客:茶無貴賤,適口為珍
從茶葉質量的角度來說,茶無貴賤,適口為珍,並不準確。但鑒於茶葉市場沒有標准,尤其沒有價格標准。
同樣的茶葉,有人賣800塊一餅,也有人換個包裝賣2600塊一餅。然而,茶客卻對此一無所知。
所以, 喝茶,在自己能承擔的范圍內,自己喜歡就好,自己喝得開心就好。
一杯茶,簡單、隨性、舒服,足矣!
D. 茶葉市場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目前全國茶葉種植面積達1770萬畝,年產茶葉75萬噸,年產值85億元。江蘇是全國茶葉加工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國十大名茶有兩個產自江蘇,全省種植面積為28萬畝,年產茶葉1.2萬噸左右,以名優茶為主。我市茶葉生產集中在西部丘陵地區,近年來,我市各地不斷加大茶葉擴面和更新改造力度,以「綠楊春」為代表的名特優茶產量不斷提高,全市茶葉生產呈現穩步推進態勢。據統計,全市現有茶園3.5萬畝,其中今年新拓0.4萬畝;春季產茶250噸,其中名特優茶76噸,佔30.4%;春茶總產值達4770萬元,名特優茶產值為3100萬元,佔65%。
綜觀茶葉市場,具有明顯的市場走勢:
一是茶葉市場消費保持穩中有升,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現象。世界人均年消費茶葉近500克,英國人均年消費2460克,日本人1005克,愛爾蘭3170克,中國330克,香港特別行政區1370克。有理由說茶葉消費潛力很大。發展茶葉生產具有廣闊前景。
二是更取向消費名特優新茶葉。從「物質」轉向「感覺」的消費變化已逐漸顯現。茶葉消費依據不同地區的飲用習慣而不同,但主要趨向消費名特優新茶。目前消費市場中,低檔茶滯銷,大宗粗茶積壓,而價格昂貴的名優茶、名牌茶走俏,高檔茶暢銷不衰。名優茶的價格起碼要高於一般茶葉50%以上。僅僅揚州市場,每年名特優茶的需求量就達到300噸左右。近年來,優質「綠楊春」春茶每斤價格一直穩定在300元左右,新上市的茶葉有的每斤高達1000多元。
三是更加註重茶葉的安全。隨著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進口國各種重金屬及農葯殘留標準的不斷提高,茶葉生產今後必須更加重視無公害生產,建立優良的茶葉生產生態環境和嚴格的無污染加工流程,超標茶葉今後在市場將無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註重產品的包裝。茶文化將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優質的茶葉包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E. 2014年茶行業發生了什麼大事件
歲月更迭,流年逝去,「再見2014,你好2015!」成為了近期的網路熱詞,回首過去這一年,全國茶葉流通市場風雲變幻、大事件層出不窮。對於廣大茶商、茶人而言,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也許我們就是時代變革的主角,也許我們還只是時代變革的看客,但這一切終將與我們每一個人相關,盤點2014,讓我們以更高的視野,回顧這一年,復盤這一年有重要影響的茶事件。
1、聯想佳沃進軍茶葉領域進一步擴大產業布局
3月30日,聯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團宣布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聯合打造的「龍冠龍井」系列春茶也正式上市。這是繼進入水果領域,建立起全產業鏈、全程可追溯和全球化布局後,佳沃集團進行現代農業布局的又一動作。聯想跨界「玩茶」,能否給茶行業帶來新鮮血液,是否會沖擊大益、盧正浩、新益號等在茶葉細分品類中的龍頭老大地位,還有待觀察。
2、「獅鋒」龍井商標之爭
4月,浙江省茶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狀告杭州獅峰茶葉有限公司商標侵權,原因在於前者擁有獅峰牌龍井商標,後者擁有獅牌龍井商標。然而,後者在經營茶葉生意過程中,不僅在店招,還在官網及包升襪棗裝中使用了獅峰、獅峰茶葉等字樣。對此,省茶葉集團要求杭州獅峰茶葉公司停止侵權,並且賠償經濟損失近30萬元。事實上,關於茶行業的商標糾紛並不鮮見,「盧正浩」商標被惡意注冊、「金駿眉」商標之爭等事件早有先例,這些事件都暴露出中國茶葉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薄弱意識。
3、西湖龍井茶商會成立,盧正浩等著名茶企被授予副會長單位
2014年11月13日上午,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茶葉商會正式組建並召開成立大會,會上,盧正浩等杭州著名茶葉企業被授予西湖龍井茶商會副會長單位。茶葉商會的成立,對於西湖龍井茶的保護管理,維護本區域茶農、茶企和涉茶組織的合法權益,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成立茶葉商會的做法,也值得全國各地學習借鑒。
4、歐盟對華「史上最嚴」農殘標准
8月25日,歐盟正式實施對中國出口茶葉的農殘標准EU87/2014指令。新指令主要涉及4項農葯殘留指標,包括異丙隆、啶氧菌酯、嘧霉胺和啶蟲脒,標准都比原來提高 了 1 倍 , 含 量 從 0.1ppm 變 成 為0.05ppm,此外還對我國茶葉增加了唑蟲醯胺殘留的檢測。據悉,啶蟲脒是我國茶葉生產推薦用葯,因此這一號稱「史上最嚴農殘標准」的新規對我國茶葉出口影響很大。
5、茶界泰斗張天福105歲生日
9月12日下午,茶界泰斗張天福105歲生日慶典茶會在福州拉開帷幕,來自福建省內外的茶界人士及新聞媒體共400多人濟吵拆濟一堂,共同為張老的壽辰送上祝福。張天福生於1910年,是《中國農業網路全書·茶業卷》中列出的「20世紀十大茶人」中唯一健在者。中國古有「茶壽」(108歲)之說。張老之所以長壽,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外,還與飲茶密不可分。他每天起床都要喝一大杯茶,而且在接待各訪客時,他亦是以清茗相待。長年累月下來,他幾乎是日飲百杯。可見,他的養生之道是「茶壽」的最有力證明。
6、古樹茶持續火熱 窮人華麗變土豪
10月中旬,一位慈祥老太頭裹圍巾、赤腳席地而坐,懷里抱著大堆百元鈔票,滿臉微笑的「曬錢」照片在網路上瘋傳。經證實,這位老人是雲南勐海縣勐混鎮邦盆村人。邦盆村原本是個貧困村,近年來,因為百年古茶樹茶的價格連年攀升,好姿讓村民們一舉成功逆襲,從窮人華麗蛻變為「土豪」。「古樹茶」熱從2012年興起,一直延續到今年。一棵古茶樹,讓茶農們紛紛都致了富。即便是受外部大環境的影響,古樹茶的價格依然能夠逆勢上揚。不得不說,古樹茶,是2014中國茶市中最「閃閃惹人愛」的茶品之一。
7、芳村茶業城商戶集體罷市
2014年10月23日,被稱為「茶界華爾街」的廣東芳村茶葉城發生茶葉經銷商戶集體罷市事件,要求茶業城對物業鋪租及「贊助費」大幅度漲價給予答復。後續也有不同地區的茶葉城出現罷市事件。茶城物業租金及各項雜費一漲再漲,茶葉市場近年行情卻走向低迷,「野蠻漲租」遇上了「經營惡化」,芳村的矛盾,抑或是中國茶業發展的矛盾;現今中國茶葉市場經營的落後商業模式,處於價值鏈末端位置的茶經銷商成了尷尬的「接盤者」,終端商承擔了更多的產業風險,倒逼著茶產業鏈的轉型升級。
8、「雙11」茶企電商銷售再創新高
11月12日零點,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天貓雙十一交易額破571億元、產生物流訂單2.78億單。對於茶葉來說,今年也是成績斐然。「雙十一」期間,前一百名茶企銷售額總和已經突破兩億。從品類來看,杭州的西湖龍井、雲南普洱茶和福建烏龍茶是依舊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從企業表現來看,西湖龍井中的盧正浩、烏龍茶中八馬、普洱茶中的大益等銷量和人氣都是名副其實的旺鋪;值得注意的是,天貓零食品類的「三隻松鼠」今年成為茶葉榜單中的一匹黑馬,跨界力量給傳統茶企敲響的一個警鍾。
9、「國八條」出台 高檔禮品茶遇冷
「國八條」出台後,茶葉流通市場勁吹節儉風,單位福利茶需求量驟減、高檔禮品茶普遍遇冷,從全國范圍看,茶葉市場在經歷近些年來的第一次寒冬。為了打破銷售僵局,促進茶商、茶人之間相互交流與合作,2014年,天南地北、各行各業的茶人形成了一個個團體組織,各種形式的茶會雨後春筍;與此同時,一些茶商、茶人還奔赴安徽、福建、浙江、雲南、廣西、四川等茶葉主產區探訪茶園種植、茶葉生產,與當地茶商交流,洽談合作,帶動了產銷對接;也有企業在包裝上尋求創新突圍,西湖龍井領域的標桿茶企盧正浩就順勢推出了獨具特色的復古紙包,簡約的包裝設計風格受到消費者的普遍親睞。
10、淘寶·杭州館開館 盧正浩、貢牌等西湖龍井品牌首批入駐
12月29日,淘寶·特色中國杭州館開館儀式在美麗的西子湖畔隆重舉行,西湖龍井的著名品牌盧正浩、貢牌等作為杭州老字型大小應邀出席,並作為首批入駐品牌,對於喜愛西湖龍井的茶客們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日後再購買西湖龍井,就不必擔心買到假冒劣質龍井茶了。據悉,特色地方館將陸續在全國鋪開,普洱、烏龍、金駿眉等各地名茶也將在不久的將來一一入館。
F. 西安茶葉市場調查報告
首先建議你去輕工東邊的茶葉批發市場,和漢城路北頭的茶葉市場實地看一下。這兩個是西安最大的茶葉批發市場。
然後再找範文,那時隨便找個關於食品類的範文都能套。起碼自己有話說了。
G. 中國茶葉發展的現狀
中國茶葉市場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分析
世界茶葉80%產在亞洲。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產量佔世界茶葉總產量80%。中國茶葉產量從2000年的67.6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93.4萬噸,增長了38.1%。茶葉產值從2000年的9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55億元,增長了72.2%,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並且在2005年,我國茶葉產量超過印度,重新奪回第一大產茶國地位,實現了以吳覺農為代表的近代茶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一、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因素。
當前,我國茶葉產量、國內銷售、茶葉出口都處於歷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於地方政府資金支持,茶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資本進入,茶葉新技術在茶葉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茶葉新產品的開發等,這些都為我國茶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茶葉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投入,並且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措施,促進了我國茶產業的發展。在西部開發、扶貧政策和退耕還林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各主要產茶省都發展了相當數量的新茶園。茶農在茶葉良好經濟效益促進下,生產積極性不斷高漲,並且加大了對老茶園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產效益低的茶園。我國茶園面積由2000年的108.9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130萬公頃,增長了19.4%。近年來新發展的茶園基本上按照規范化要求進行建設的,生產能力高、茶園投入力度大,從而使得我國茶葉產量保持較快速度增長。
2、企業的多元化。
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茶葉企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大多數國有加工、流通茶葉企業實現了股份化、民營化轉制。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實行改制的「老字型大小」茶葉企業,改制後的股本為3000萬,國有(企業)參股20%,10%社會法人股,主要是兩家上游生產企業,其他70%職工股。改制後企業的機制變活了,企業有了自主權,有了資金積累,通過幾年來的運作,張一元的年銷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茶葉產業的發展,也吸引國內大的集團紛紛進入茶葉領域,雲南制葯企業盤龍雲海和雲南白葯集團已經開始涉足茶產業。白葯集團認為普洱茶的發展過程與雲南白葯的發展過程極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戶分散式生產,後來隨著工藝技術改進,規模化生產成為必然。雲南瀾滄江啤酒集團也把開發茶產品作為今後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與此同時,個體私營茶葉企業在經過多年的市場經驗積累,也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北京更香茶葉有限公司發展到46家連鎖店。
3、新的資本注入。
競爭的加劇需要重新整合我國現有的茶葉資源,許多茶葉企業已經意識到,只有引進資金,迅速擴張才能在市場中生存。北京老字型大小吳裕泰茶葉公司2005年組建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東發起設立,總資產達到1億元。改制前由於公司資金不足,無法快速向外擴張,新股東注資給公司擴張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資金一方面對原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開店速度。擁有國內最大茶葉基地的雲南龍生集團目前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成功引進5500萬元的風險資金,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後,正在積極准備爭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聞投資集團以1.3億元收購雲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強大的資本注入讓茶廠得以快速發展;而在引資時,博聞投資集團的目的就很明確——要讓雲南勐海茶廠盡快上市,成為「國內茶葉第一股」。新組建的老字型大小企業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計劃也是上市。
4、產業的變化
茶葉加工由手工轉向機械化,大多數的名優綠茶加工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特別是小型名優茶加工設備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名優茶加工的效率和茶葉產品的標准化水平,為規模化經營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對加工工藝的改進,茶葉品質也在不斷提高,適應了市場對高品質茶葉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烏龍茶通過採用空調做青,在夏季也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烏龍茶。此外茶葉的清潔化生產也有了很好的開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各企業都加大了對廠房和設備的改造,大型的精製企業大多數已經通過ISO9000系列、HACCP等質量認證。烏龍茶出口企業精製加工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為茶葉質量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從2005年開始,國家對茶葉企業實行QS認證,進一步促進了茶葉初精製企業廠房和設備改造工作的開展。
5、市場的發展
茶葉消費熱點轉換很快,有機茶被消費者接受並迅速得到了認可,繼綠茶、烏龍茶之後,普洱茶在國內市場興起,有效帶動茶葉消費市場不斷升溫。2003年以來,普洱茶發展迅猛,雲南龍生集團過去是以生產綠茶為主企業,三年時間,普洱茶生產從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銷量佔到集團總銷量的1/3,並且其利潤率超越了其他品種。2006年計劃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我國茶葉市場變化需要,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茶業批發市場網路,為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構建十分有效的銷售通路。目前,大約有60%的茶葉是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的。我國茶葉批發市場已經具備了產品的收集、整理,價格的形成,以及產品的批發等功能,而且市場通過不斷投入和改造,為交易雙方提供包括信息、倉儲、運輸在內的服務功能。
6、茶文化的宣傳。
茶葉市場的發展與茶文化推廣十分不開的。最近幾年,各地廣泛開展的各項茶文化活動,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傳茶知識,帶動茶葉消費的增加。以安溪縣鐵觀音發展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烏龍茶主要還是供應出口,國內消費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兩個省。到2002年,安溪烏龍茶內外銷數量已平分秋色,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縣茶商和茶農的營銷網路,而且烏龍茶內銷價格也遠高於外銷茶的價格。現在,安溪鐵觀音內銷量和金額遠遠超過外銷數量。安溪鐵觀音發展一個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視茶文化的推廣,從1993年開始,安溪縣政府組織當地的茶商和茶農,把當地傳統的賽茶方式推向市場,先後在香港、澳門、廣東、上海、北京等地舉辦茶王賽,並且把當地烏龍茶的泡飲方式進行藝術提升,創造出一套完美的烏龍茶茶藝表演,讓大家更加全面了解烏龍茶和烏龍茶文化。烏龍茶開始為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所接受。安溪茶葉在成功地走出去後,又在2000年—2002年期間,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單位合作,在安溪縣舉辦了三次以茶文化為主體的大型宣傳活動,並且投資建成全國烏龍茶最大的交易市場—--安溪中國茶都,安溪從烏龍茶重點產茶縣開始向全國的烏龍茶信息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與世界各主要產茶國比,我國茶葉生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茶葉單產低
我國茶葉單產還處於較低水平。我國茶園面積佔世界茶葉面積接近一半,但是產量只達到1/4。印度茶園面積為52萬公頃,相當於我國的一半,但茶葉產量與我國基本持平。茶葉單產低,表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佔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
勞動效率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採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8000萬茶農,另外還有5000萬以上人員從事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茶葉生產勞動效率低問題。2004年,我國人均產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為546公斤、斯里蘭卡為402公斤、肯亞是為649公斤。在南方茶葉產區,很多農民並不是專業從事茶葉的生產,而是從事多種農副產品的生產。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普遍存在專業技能缺乏等問題。這與國外茶農有很大區別,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農受雇於農場主,大多數人只從事茶葉生產工作,並且經過良好的職業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各種專業技能。
組織化程度低
1984年茶葉放開經營後,我國大多數茶園已經承包給農戶,茶葉生產是以家庭為單位。在印度、肯亞、斯里蘭卡,他們大多以大型農場為主,實行企業化的管理和經營。日本和台灣和我們一樣,茶園的所有權也歸農戶所有,但是他們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會化服務組織,並且組建合作社,實現合作生產,也較好解決茶葉生產分散問題。我們國家在把茶園承包給農戶後,並沒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民是一家一戶獨立生產,沒有形成聯合,由於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導致茶葉生產和經營過度分散。
茶葉的標准化程度低
茶葉商品化程度越高,對茶葉的標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藝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茶葉加工的機械化。目前,我國名優茶生產還不能實現全程的機械化加工,大多數還是採用手工製作,作坊式生產。大宗茶生產也是採用半機械化加工,不僅生產效率低,而且生產產品的標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蘭卡和肯亞,茶葉加工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在日本不論是茶園的管理,還是茶葉的加工,也都基本實現了標准化管理,機械化生產。生產的產品一致性很高,為茶葉品牌化經營奠定堅實的基礎。
缺乏龍頭企業
目前,國內市場處於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對於某個地區來講,有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占據2%的市場分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不利於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於品牌的樹立。今後一段時期,整個茶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業將被購並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三、幾點建議
不斷變法和發展的中國茶葉市場給企業帶來眾多的機會,因此,把握未來的發展趨勢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正確投資的關鍵。根據當前茶葉發展現狀,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把握市場熱點轉換。
從目前情況看,產量增加,市場熱點不斷,多茶類協調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市場主要特徵。2004年非典時期引發的綠茶消費熱,2005年鐵觀音消費熱,2006年普洱茶消費熱,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費熱點形成,很好帶動茶葉消費整體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熱的興起,對我國現階段茶葉市場將會產生較深遠的影響。首先,其他的茶葉都是愈新愈好,而普洱茶越陳越值錢,這樣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飲用價值外,還具有收藏價值。二是與其他茶葉品種相比,普洱茶生產能夠形成規模生產。普洱茶只要是雲南大葉種曬青茶,都可以作為原料。發酵過程類似葡萄酒的生產,可以通過控制溫度和濕度來形成質量相對一致的品質;此外,其他茶葉品質最主要取決於原料,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藝,將不同等級的茶葉拼配在一起可以調出不同風格的口感,廠家可以採用自己獨特的工藝形成獨有的品質,有利於品牌的樹立。
分析這幾年茶葉市場熱點,非典帶動綠茶的消費熱帶有一定偶然性,是一次成功的事件營銷。但是,鐵觀音和普洱茶熱的形成,是對茶葉品質特徵准確把握和有效的宣傳,成功創造出新的市場發展空間,對行業更具有影響力。我國是多茶類的國家,每個茶類都有不同的品質特徵,個性化十分明顯,如何根據消費者不同的需求,通過對加工工藝和品飲方式的改進,形成市場賣點,促進需求的增加,使各個茶類都能夠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我國多茶類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鐵觀音熱形成是經過十多年的市場培育,普洱茶熱更具有創新的成份,綠茶熱很好利用非典事件,下一個熱點需要形成同樣需要依靠創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二)發展名優茶,兼顧大宗茶。
我國名優茶的產量從2000年14.4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25萬噸,增長了73.6%。名優茶的產值從55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10億元。名優茶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到2005年,名優茶的產值已經佔到茶葉總產值的71 %。名優茶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提高茶葉行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品質的要求已經提上日程,現在許多企業已經開發出有機茶,打造名優茶品牌將是茶企業必經之路。但是,目前名優茶已經遇到了成本不斷上升的問題,不少地區已經出現採茶工不足的問題。名優茶的發展日益受到限制。由於在產品質量上過分注重外形,不僅給採摘帶來困難,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藝的復雜程度,這也是名優茶不能完全實現機械化採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名優茶規模化經營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導茶葉消費由重外形向重內質轉變,是名優茶今後能否繼續得到快速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名優綠茶顯得更為迫切。這幾年,有機茶發展已經使部分消費者改變對茶葉品質的判別標准,從外型轉向內質,而且逐漸把安全、好喝作為判斷品質的標准。普洱茶市場興起,可以說是對傳統茶葉品質判斷標準的顛覆,並且創造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隨著QS制度的全面實行,茶葉銷售逐漸要從散裝茶銷售轉向包裝茶的銷售,這將會為眾多品牌企業帶來機會,應該通過包裝和品飲方式的創新來促進飲茶方式的改變。
另外,企業過分重視名優茶生產和經營,不願意生產適合普通消費者的中低檔茶葉,這也是制約當前茶葉企業規模擴張的問題。其實,大宗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茶葉市場需要象「猴王」「京華」等質量穩定「老百姓」品牌的茶葉。今後,茶葉還面臨進入超市銷售的問題,這也急需發展中低檔品牌的包裝茶葉。
(三)打造茶葉品牌。
茶葉品牌有兩類,一類是產品品牌,以中茶、竹葉青、大益和龍生為代表;一類是通路品牌,以天福、吳裕泰、張一元位代表。從這幾年情況看,由於茶葉市場發育不成熟,通路品牌發展較為成功,適應了目前茶葉消費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趨勢。天福連鎖經營在全國擴張很快,已經有600多家連鎖店,成為國內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其他的大多數還是區域性品牌,但是,成長數度也十分驚人。北京市場上知名品牌吳裕泰已有122家店,張一元也有85家店。從市場發展看,茶葉銷售今後必須走復合通路,除了傳統營銷模式外,網路營銷等新型營銷模式也將被應用到茶葉銷售中來,這對企業將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一方面要通過擴大連鎖經營規模,來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須通過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延伸企業經營的深度和廣度,形成具有個性化產品和品牌。因此,具有實力的茶葉企業除了要加強通路建設外,還要加大企業對茶葉資源的控制能力,包括建立生產基地。我國產茶麵積分布很廣,資源也很豐富,但是優質資源有限,而且茶葉品質受當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影響很大,特別是國家加大對原產地產品保護後,這些資源今後會成為稀缺資源,更具有價值。
(四)發展茶產品深加工
我國茶葉產能很大,如果全部投入生產,我國茶葉產量將遠遠超過目前的水平。因此,通過發展茶葉深加工,拓寬茶葉的應用領域,提高茶葉的消費量,也是我國茶葉能夠得到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發展茶產品深加工方面,我國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葉深加工產品開發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用烏龍茶、綠茶、花茶等為原料加工製成的茶飲料,銷量已超過可樂等碳酸飲料,成為日本最常見的飲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滿目,而應用茶葉提取物兒茶素等製作的抗菌、除臭產品更是多達數百種,茶葉有效成分還被廣泛應用於化妝品、洗滌劑、茶染服裝等。在我國,茶飲料、茶食品也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只是應用領域還有待於進一步擴大。
(五) 關注茶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國有悠久的茶葉歷史,茶文化底蘊十分深厚,而且各民族的飲茶習俗各不相同,為我們提供了十分廣泛的茶文化宣傳資源。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茶葉行業同樣要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新的引擎,推動產業升級。以茶文化為題材的旅遊業、影視業、出版業、藝術品經營業、動漫業等同樣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產業。現在,以經營茶文化為主體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館和上海湖心亭為代表的依託地方特色茶文化為經營載體的茶館企業。以北京聖唐古驛為代表的茶館、茶博物館等設計裝修企業,以讀圖時代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業,加上茶葉的包裝設計、茶具製作、廣告宣傳等,已經形成茶文化創意產業的雛形。應該說,我們的茶文化創意產業還剛開始,但是發展空間很大,我們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引導茶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
H. 國外茶葉目標客戶有哪些
有。英國,斯里蘭卡等都有。在英國,他們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其中的茶指的就是紅茶,所以他們那裡也有豐富的茶文化,國外的茶葉從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東亞茶,紅茶和歐洲茶;但國外的綠茶很少。
國際纖讓茶葉市場現狀分析
2020年茶葉銷量,市場佔有率為1.9%;2019年中國茶葉紅茶產量為3788.2噸,市場佔有率為1.2%。
從2016年開始,國內逐漸形成茶產業升級換代,茶和公益茶產品就變成了茶產業、茶文化、茶科技、茶服務和茶金融。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茶葉產量為274萬噸,佔全球的45.57%,中國茶葉國內銷售量達220.16萬噸,增幅為8.69%。國內市場是拉動中國茶葉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市場潛力巨大。
茶葉國外市場
不高
中國紅茶出口虧本;綠茶出口價格與成本持平,沒有利潤;越南成為中國綠茶潛在競爭對手, 日本對中國綠茶不構成威脅。得出結論: 中國茶葉不具有價格競爭優勢,價格低廉是促銷的一種方式。斯里蘭卡紅茶品質高,在國毀春局際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優勢。中國茶葉出口企業贏利主要是從流通領域的「壟斷定價」 著手,其中綠茶贏利高於紅茶。
茶葉國外市場環境分析
從分茶類來看,2020年,除普洱茶外,其餘茶類的出口量均有不同幅度減少。2020年中國綠茶出口量為29.34萬噸,佔比為84.1%;紅茶出口量為2.88萬噸,佔比為8.3%;烏龍茶出口量為1.69萬噸,佔比為4.9%;花茶出口量為0.61萬噸,佔比為1.8%;普洱茶出口量為0.35萬噸,佔比為1.0%。
茶葉出口國內外研究現狀
肯亞是2019年世界最大的茶葉出口國,國內生產的茶葉80%是用於出口的,茶葉也是肯亞主要農產品之一。肯亞茶葉種植區的熱帶氣候和豐富的火山土壤賦予了茶葉鮮明的色彩和芳香的氣味。雖然肯亞主要生產紅茶,但也生產綠茶、黃茶以及著名的白茶。
國外茶葉市場分析
茶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不僅不貴,味道還非常好。而且多喝茶有著控制體重、保持血壓等等眾多好處。在全世界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喝茶,而有些國家因為無法自己生產茶葉,因此大都依賴於進口,而有些國家因為其茶葉味道非常棒而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歡迎,下面介紹的就是世界十大茶葉出口國,這些國家中有的本身是不生產茶葉的,但是它會將進口的茶葉再出口一部分到國外。
10.波蘭
我們都知道波蘭是一個人口不多的國家,而在很多年前,波蘭就開始在自己的國家生產茶葉,並且將部分出口到別的國家。在2014年的時候,大概出口了價值約為1.4億美元的茶葉。
9.印尼
在幾百年前,茶就成為了印尼文化的一部分,在那裡的人都非常的喜歡喝茶,茶是印度尼西亞人喝得最多的飲料,在2014年,他們生產了約166717噸茶葉,它向世界上許多國家出口茶葉,佔世界茶葉出口總量的2.2%。
8.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聯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進口國之一,也是最多的茶葉出口國之一,阿聯酋在一個國家進口茶葉,然後出口到其它國家,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進行提煉、拋光和包裝生茶,然後在國際市場上以更高的森銷價格出口。
7.越南
越南正在以商業的形式大規模生產茶葉,2014年,越南生產了近174900噸茶葉,越南出口茶葉的平均價格約為每噸1340美元,這個國家生產的茶葉大概會出口到大約61個國家去。
6.德國
茶是德國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德國人經常會為客人們獻上一杯茶,作為友誼的表示。根據2014年的數據,在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後,德國大約出口了2.3億美元的茶葉。
5.英國
英國大約70%的土地用於種植不同的作物,英國有著肥沃的土壤,熟練的勞動力和現代化的技術,可以增加農作物的產量。這個國家大量生產茶葉,並且出口帶其它國家。
4.肯亞
肯亞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出口國之一,茶是肯亞著名的經濟作物,它每年出口大約396,641噸茶葉,其大部分茶葉產量來自小農和地區。
3.印度
印度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印度每年的茶葉產量約為966733噸,出口約203207噸。茶葉出口對於他們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
2.中國
茶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直到1880年,中國才成為茶葉的出口國,但現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你也可以看看中國十大名茶。
1.斯里蘭卡
茶葉生產和出口是斯里蘭卡經濟的主要來源,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左右,在1847年的時候,斯里蘭卡就開始將茶葉出口到世界各地,它不僅是茶葉的最大生產國,也是它的主要出口國。
國外茶葉市場研究
市場研究機構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天約消費37億杯茶。根據行業協會TeaUSA的數據,在任何一天,都有超過一半的美國人在喝茶。大多數美國飲茶者喝的是紅茶,而大多數人更喜歡喝冰茶。TeaUSA說,這種飲料在千禧一代中特別受歡迎。
海外茶葉市場分析論文
黑茶是我國六大基本茶類之一,是一種後發酵茶,過去主銷邊疆,所以又稱「邊銷茶」。這是一個既古老而年輕的茶類,一個迅速崛起的茶類,一個前景輝煌的茶類。條萊垍頭
黑茶歷史之久,自神農嘗百草發現茶後,人們便開始利用茶,最初為生煮羹飲,為了改進茶的滋味,方便運輸與儲藏,唐代創制了蒸青團餅茶,將茶鮮葉蒸熟搗爛,拍壓成形,再烘乾,因有後發酵工序,團餅茶可視為黑茶的前身。萊垍頭條
黑茶,是由綠茶演變而來的一大茶類。干茶色澤黑褐,故稱「黑茶」。萊垍頭條
I. 茶葉市場調研
作者:高飛俊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1290138/answer/182935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目前,國內市場處於競爭無序的混亂狀態,市場分散,大多數為中小型企業,對於某個地區來講,有區域性的龍頭企業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國市場而言,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占據2%的市場分額。這種狀況,不能夠發揮規模化生產的效應,不利於資源的優化組合,不利於品牌的樹立。今後一段時期,整個茶產業將面臨大的整合,競爭將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業將被購並或者被淘汰出局,強者更強,弱者出局。
國內茶葉市場消費對象情況分析
<img src="https://pic1.mg.com/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可以發現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茶葉消費者佔比重為48%,是茶葉的主流消費者。而14-25歲的青年消費者佔了26%,這說明飲茶正逐漸轉為年輕人的一種時尚,茶飲在年輕人中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茶葉消費群體特徵
<img src="https://pic1.mg.com/_b.jpg" data-rawwidth="488" data-rawheight="2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https://pic1.mg.com/_r.jpg">
<img src="https://pic4.mg.com/_b.jpg" data-rawwidth="555" data-rawheight="2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5" data-original="https://pic4.mg.com/_r.jpg">
通過調查可以了解到,茶葉消費者的收入群體為1000-2000元居多,茶葉消費占消費者日常生活比重約5%。
消費者對茶葉產品價格認同情況調查分析
<img src="https://pic4.mg.com/_b.jpg" data-rawwidth="424" data-rawheight="1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4" data-original="https://pic4.mg.com/_r.jpg">
消費者購買茶葉的價位約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檔茶葉也佔一部分很大比重。這說明市場正引導茶葉市場向中高檔茶發展。
茶葉消費者飲用頻率分析
<img src="https://pic3.mg.com/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3.mg.com/_r.jpg">
消費者茶葉功能關注度調查分析
<img src="https://pic4.mg.com/_b.jp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1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https://pic4.mg.com/_r.jpg">
吸引茶葉消費者購買茶葉主要方式
<img src="https://pic2.mg.com/_b.jpg" data-rawwidth="544" data-rawheight="1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4" data-original="https://pic2.mg.com/_r.jpg">
以上所說,可以得到四個字:前景良好! 當然這樣說未免太過牽強。
J. 求茶葉市場調研報告(烏龍茶 紅茶 綠茶)
這怎麼說啊,烏龍茶是半發酵的 紅茶是全發酵的 綠茶不發酵 制茶的方法多種多樣,同時烏龍內茶制茶方容法也是有很大差別的,還有各個品種的差別,做出好的茶葉必須是天時地利人和,特別的烏龍茶半發酵茶葉最要功夫了,製作工序也相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