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營銷環境管理經典案例分析
科學的案例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營銷管理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營銷管理案例分析一
華為:實現「二次替代」的競爭優勢
隨著通信設備市場的飽和,華為提出了「雲管端」戰略,進入更加遼闊的「雲」世界。「雲管端」的立體結構,幾乎涵蓋了未來互聯網的所有領域,既有巨大空間,同時也使華為置身於不同以往的競爭領域。競爭對手(「友商」)不再僅僅是愛立信、諾西、思科、北電等「老夥伴」,而是谷歌、亞馬遜、IBM、蘋果等IT巨頭。
按照任正非的說法,華為可以做「管」上的「鐵皮」即「雲」體系中的通信和網路部分;而最近華為宣布開發「超寬頻」產品,就是在「管」上發力的一個標志。在「端」的層面,華為手機在「海思」晶元的助力下,價值鏈更有優勢,戰略迴旋餘地更大,也有利於顧客體驗的創新。目前已進入全球手機第一陣營,未來將會和蘋果、三星展開波瀾壯闊的「三國殺」。「榮耀」手機獨立運作,為未來面向年輕消費人群、拓展消費類電子市場開辟了通路。
華為是一家有「野心」(戰略抱負)的企業,在「雲」的廣闊舞台上,未來很有可能成為耀眼的明星。此外,華為正在開辟新的戰場,開始進入與互聯網相關的新能源領域。
國內市場的「第一次替代」
20世紀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華為以及同期崛起的「巨大中華」(巨龍通信、大唐電信、中興通訊、華為技術)中的其他企業,都是從國內市場起步的。當時國內通信設備與國外相比差距很大,以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為例,國內市場上沒有國產產品,全部是進口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產品報價非常高)。
華為創立後不久,不滿足於低端產品的代理和仿製,集中力量甚至孤注一擲地主攻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並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取得突破,既贏得了市場空間,也迫使國外進口產品大幅度降價。除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外,華為後來陸續開發的網路通信產品(比如路由器等),也基本上是按照「模仿——創新——替代」的路徑在國內市場逐漸取得優勢的。
國內市場上對國外產品的替代,我們稱之為「一次替代」。這種「替代」對於後發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後發經濟體實現工業化、追趕發達經濟體的必由之路。如果在主要的產業都實現了這種替代,則民族工業體系基本形成。綜觀我國工業部門,通信設備領域的替代是最成功的,這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政策的作用(對民族工業予以一定的保護),另一方面是因為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市場化程度高的企業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比之下,民用汽車的進口替代是最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非市場化的方式向外資開放市場並保護原有國有汽車製造企業(向外資企業開放了市場但並沒有真正換來技術;通過強制外資汽車企業與國有汽車企業合資,保證了後者的「管制紅利」,但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沒有發育起來。一定程度的壟斷推高了產品價格,影響了消費者利益。而民營汽車企業一直處於「邊緣化生存」的狀態)。
可見,沒有真正的市場競爭,就不可能有產業的發育和壯大。目前,在裝備、材料、電子元器件等領域,國內市場上的進口替代正持續發生。
國際市場的「第二次替代」
當華為在國內市場已有一定地位和優勢、人力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及時將戰略重心轉向國際市場,將「替代」的 故事 在國外又上演了一回。只不過這回滲透進入了國外產業巨頭的市場領地。如果說本土市場上的「一次替代」有賴於與地緣相關的因素和條件的話,那麼「二次替代」才真正見證了企業的競爭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二次替代」從不發達國家市場轉到發達國家市場(歐洲)時,「替代」的內涵有所變化:長期由國外品牌佔主角的部分高端市場開始出現松動。這與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有關,因為國外老牌運營商也在壓縮投資,尋找價廉物美的新興設備及系統供應商。從這個意義上說,衰退周期對於華為這樣的挑戰者來說,或許具有一定的正向意義。
朋友們一定會問:華為怎麼能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實現「兩個替代」?「替代」背後的原因、理由是什麼?我認為,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和競爭優勢:產品性價的優勢,客戶導向的技術創新優勢和客戶關系管理優勢。
不可抗拒的產品性價的優勢
華為作為後發的挑戰者,總體上說屬於技術的學習者和消化者(不排除某些方面技術領先),其優勢主要在於「客戶效用」和「顧客代價」(產品價格加上交易成本,以前者為主)的比值。直白地說,即在產品性能滿足客戶基本要求,與國外競品接近、相當甚至局部有所超越的情形下,價格更具競爭力。相對於「高高在上」的國際主流品牌,華為的做法基本上屬於「破壞性創新」。
通信及網路產品的主要成本在於開發,其中的主要部分是知識型員工的勞動報酬(按照經濟學的說法,這些產品凝聚了大量的智力勞動)。華為產品性價比優勢的背後是知識型人才的性價比優勢。20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大多數人對中國人口紅利以及勞動力資源優勢的認識限於低端勞動力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大批加工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興起),任正非敏銳地發現,全球人力資源市場上,中國高端勞動力的優勢同樣巨大。
首先是供給充分。我國的高等 教育 體系雖然廣受詬病,但自20世紀50年代大學院系調整後,工科教育相對完整、品質較高。中國擁有幾乎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工程師人群(缺少的是高端創新型領軍人才)。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20餘年時間內,國有企業及科研機構吸納工程技術人員的能力下降,大量民營企業對技術人才尚未重視,處於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的華為,無論是地緣還是待遇以及組織氛圍(華為以「奮斗者為本」,許多傳統國企以「人際關系」為本)均有吸引力,吸納了大批工程技術專業的 畢業 生及年輕人。在這方面,華為與許多「草根」型的民營企業相比更有眼光、更有遠見(在戰略思想上提出「人力資本優先增長」),在行動上也更加有力,甚至有「掠奪性」人才引進的說法。至今人們仍在 傳說 華為創業初期如何「壟斷」幾所郵電大學畢業生的故事。
其次是「價格」低廉。20世紀末,我國工程師的平均報酬大體上是相當於美國、日本、歐洲成熟人力資源市場同類人員的五十分之一(甚至高達百分之一)。當中國工程師的月薪只有1000餘元人民幣時,歐美已達到數萬元(折算成人民幣)。這樣的人力資源市場為華為提供了獲取優質人才的良好條件,使華為可以通過利益杠桿、事業願景迅速積聚、增值人力資本。
由於「「」」十年,中國大學基本上沒有招生,華為缺少有 經驗 的研發人員,也無法形成階梯式的技術團隊,只能重用「學生兵」,將一群稚氣未消、任正非眼中的「孩子」推到技術開發一線。天助華為,若干「天才少年」創立了奇功。這種將人才職業生命周期向前移動以及壓縮的做法,放大了人力資源成本優勢(同樣的職位,華為用的是年齡較輕的人,人力成本相對於使用年齡較大的通常要低一些)。
近幾年來,我國工程技術人才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是合格供給減少。大學擴招導致教育資源被稀釋,不利於教育質量的提升;優秀學生願意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的比例減少;即使不考慮擴招因素,近年來大學教育品質令人擔憂(風氣浮躁,教育倫理受到沖擊);新一輪的 出國 留學 潮已然形成……其次是薪酬上揚。由於稀缺以及高房價、通貨膨脹因素,我國人力資源市場上,工程技術人員薪酬一路上升,和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在我國部分發達地區(「北上廣深」)已經縮小至3至5倍。這一趨勢如果繼續下去,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將不斷縮小甚至消失殆盡。
客戶導向的技術創新
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創業之初技術基礎薄弱。唯有依據客戶需求,在應用技術層面進行創新,改進產品的局部功能、「人—機」界面或者降低產品的運行、使用成本。這種做法的關鍵在於深刻、准確洞察客戶被忽視和漠視的願望,並在技術及產品上做出有針對性的回應。當總體技術落後時,我們可以在理解客戶層面略勝一籌,以此牽引技術持續的、集腋成裘式的進步。這是追趕型企業成長的關鍵。
下面列舉幾次華為創立以來,人們公認里程碑式的技術創新:
第一次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CC08」交換機開發時,用光纖替代歐美國家普遍使用的銅纜,解決了中國農村市場遠程通信網路建設和運行維護問題。
第二次是21世紀初,華為針對歐洲客戶存在的機站選址困難、運維成本高等難題,開發出了「分布式無線基站解決方案」,機站及設備可選址的空間范圍大大增加(街道柱子、樓頂、過道、地下室、樓梯間等),建設費用及運維成本大幅度降低。
第三次是近年來,華為根據中國三大運營商三足鼎立、分別建網且制式不一、快速迭代(2G、3G、4G……)的特殊國情,首創性地開發出「Single RAN」網路解決方案(平台)——「一個網路架構、一次工程建設、一個團隊維護」,解決了運營商在網路布局、建設、運維方面的不便、低效和困難,使運營商順暢、快捷地過渡升級到新一代技術,並節約了大量的成本。
目前,華為在部分技術領域已成為全球領先者,正走在從「fastfollower」(快速的跟隨者)到「ICT領導者、客戶問計對象」的寬廣道路上。近20年來華為累計獲批專利近4萬件。據我一位在國家有關部門工作的朋友稱,華為的自主創新成果佔到全國所有企業全部成果的2/3。
華為為什麼能超越大量的國內企業,真正實現了技術驅動呢?華為持續技術進步的原因是什麼呢?除了前面提到的人力資源優勢之外,主要的因素在於理念、政策的導向以及機制的設計。概言之,是關注長期成長及競爭要素的戰略行為所致。
第一,從導向角度看,華為強調所有的新技術開發、應用,要注重「交付價值」(即最終客戶得到的功能和利益)。
也就是說,不為技術而技術。行業內的領先企業,尤其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往往會陷入創新陷阱,即超越客戶的需求進行技術創新——這就是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中所分析的「大企業失敗」的原因,也是任正非念茲在茲、嚴加防範的情形。在華為看來,只要堅持客戶導向的技術創新,加之靈活的組織形態和機制,就能避開「創新者的窘境」。
第二,華為在資源配置上持續向研發環節傾斜和「壓強」(2016年研發費用預期超過銷售額的10%);即便在創業初期條件艱苦、資金奇缺的情況下,也堅持向「技術」投資。
華為在成長戰略上信奉「深淘灘,低作堰」,前一句指的就是企業即使在困難時期或是行業不景氣時,也要苦練內功,鍛造核心技術能力。而國內許多企業雖然大談技術導向,但需要真金白銀投入時就含糊、退縮了,顯現出「小生產」的「葉公」本色。
第三,按照全球客戶資源的分布以及研發人才的稟賦狀況在全世界范圍內設置研發機構。
比如俄羅斯人數學好,那就主攻演算法軟體;法國人浪漫、藝術感覺好,那就主要研究設計美學……
第四,將研發活動以及機構分層,將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產品技術分離開來,著眼於長期戰略和未來優勢,配置資源進行基礎性研究。
大家都知道,華為有一個研究機構取名「2012」,源於一部災難性電影名,既是為了增強企業發展的危機意識,同時也寓指從人類社會未來生存毀滅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技術路徑。
營銷管理案例分析二漫庭:打響度假別墅銷售的超限戰
2015年下半年,一個將「一套房子分50份賣」的銷售模式橫空出世,這種區別於傳統地產營銷的模式創新,立即受到行業內外的密切關注。與此同時,以「合夥買房,輪換度假」為主題,以度假別墅和度假公寓申購、預訂、交換與服務為目的,漫庭網和漫庭度假屋微信分銷平台也上線了。無論是 商業模式 還是銷售模式,漫庭都踩在了市場前沿。
這種新模式有生存空間嗎?對此,漫庭網董事黃焱認為,度假別墅的購買群正在進入U型時代,這也是漫庭模式誕生的緣由。
別墅銷售陷入U型困局
我們知道,近年的房地產銷售已進入緩慢階段,特別是度假別墅更因其總價高、利用率低等因素影響,觸到了天花板。
目前,度假別墅的用戶群正在進入U型時代。簡單而言,就是其購買群體凸顯出兩個問題:一是產品錯位。以居住為主的購買群,每年去度假的時間有限,結果所購買的別墅大部分時間處於閑置狀態,購買者有痛點。二是客群錯位。作為投資為主的群體,由於投資別墅資金佔用量很大,短期內很難收回成本,造成投資者積極性不高。此外,度假別墅投資的高門檻問題,也擋住了很多小型投資者。實際上,這兩個凸顯的U型趨勢,讓漫庭找到了新的商業模式,解除了這些困惑。
漫庭獨創的「一套房子分50份賣」的旅遊度假地產新模式,被一些權威人士評估為「對中國旅遊度假地產以及旅遊行業具有顛覆性的革命意義」。 簡單而言,就是用一個合夥企業對應一套度假物業(或購買一套度假物業),以「周」為單位將度假物業每年使用時間劃分為4個周次檔(黃金周、旺季周、平季周和淡季周),共50個度假周次。依據4個周次檔價值的不同,設計各個度假周次的價格,並劃分對應的合夥企業份額比例進行銷售。
這里體現了兩大特點:一是具有集體主動式共享特點,從銷售源頭就分成50份售賣,從根本上解決了閑置時間的共享問題。二是具有個體共有式交換特點,漫庭提供可交換、可置換的份額使用交換平台。在平台上,每個人既是擁有者,也是分享者,更是資源互換的受益者。
漫庭模式的四個支點
僅僅有好的商業模式還不夠,還必須有有力的保障。為此,漫庭網從法律、盈利、銷售、服務等四個方面進行布局,並陸續完善、夯實,以此形成漫庭模式的強有力支點。
法律依據
漫庭的銷售模式是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以「有限合夥企業」的組織形式完成房屋購買和產權登記,並將每套度假物業分為50個財產份額,實現會員合夥持有。「有限合夥企業」的普通合夥人(GP)均由漫庭所屬的漫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擔任,並依法對度假物業行使管理職責,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漫庭是國外以RCI為代表的分時度假模式在中國的創新實踐,並借鑒了分時度假模式的諸多優點,最終解決了分時度假在中國推廣的核心症結:產權問題和服務問題。為保障客戶財產的安全,漫庭還將合夥企業所持有的房產證委託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監管,保障全體合夥人的財產權益。
盈利保障
投資與盈利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從投資角度來看,由於漫庭將一幢別墅分割成50份,其價格必然降低,使投資門檻變得更低。與此同時,由於以前的產權式酒店別墅旺季賺、淡季賠,全年性投資回報並不高,而漫庭分周度假屋將一年的度假時段分出淡旺季,有投資需求的購買者可以專挑投資收益較高、風險也低的黃金周、旺季周進行投資,並委託管理,分享更高的投資收益。漫庭有專門的團隊負責度假別墅的服務和經營,可以讓投資者更為省心和放心。從自己度假居住的角度看,相當於五星級酒店1/3?1/10的價格,卻可以享受更高品質的專屬度假服務。
未來,漫庭還將整合全球旅遊度假資源:投資者可以選擇全球投資,而旅遊度假者也可以在全球平台上進行輪換度假,或者別墅資源置換。
銷售雲端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微信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藉助微信平台實施圈層營銷和微分銷。漫庭也不落人後,專門開設了「微商城」,研發建立了微信分銷平台。黃焱說:「漫庭是首家將一套房子分成50份銷售的營銷平台,首家將度假屋分成黃金周、旺季周、平季周、淡季周進行銷售的平台,也是首家傭金高達12%的全民經紀人分銷平台。」
服務特色
漫庭創立了「家+」度假服務體系,這個體系可以實現各種服務功能:漫庭分周度假屋預定、交換、轉讓等漫庭網路平台服務;酒店管理公司提供的度假屋日常管理服務;度假行程中的「總管-老媽子-丫鬟」式家+度假專享服務;分周度假屋委託短租服務或分周度假屋投資管理服務。此外,還包括度假行程規劃、度假管家統籌、私房家宴定製、機場接送安排、家政保潔服務等。
黃焱還特別指出,「為了實現度假安全的服務保障,漫庭還聯合國內最大生命救援平台——瑞寶健康產業(控股)集團,提供一站式、無縫隙24小時度假安全服務保障,資源覆蓋全國1230家二級甲等及以上網路醫院。」
一套「創新模式+平台+管理+服務」的營銷組合拳,打響了國內度假別墅營銷的超限戰,也使得漫庭所走出的每一步,都備受關注與期待。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營銷管理案例分析相關內容
② 啤酒營銷案例分析_啤酒銷售案例分析(2)
啤酒營銷案例(三)百威啤酒
如果說一瓶啤酒是有記憶的,告訴你購買和品嘗它的消費者,是男性還是女性,是一位多大年歲,屬於什麼族裔的人,曾接受什麼程度的文化 教育 ,甚至告訴你,是一個擁有什麼性格特性的人物角色……你相信嗎?
不相信?那就試試百威吧,用一瓶啤酒的軌跡展示一個商業邏輯的典型示範者。
百威啤酒中國總裁程業仁說,百威在國內高檔啤酒市場的佔有率已超過50%,“雖然百威啤酒現在的產量排名據估計可能接近第20名,但銷售額大約在第5名或第6名”。
談到百威啤酒的戰績,人們似乎總是要把其原因歸結到廣告上面,認為是廣告成功地塑造了百威的品牌形象,是廣告成功地鎖定了一批忠誠的消費群體。但是,殊不知,百威的成功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它別具一格的分銷系統。
營銷費用投向哪裡?
打開Budweiser.com紅黑色調的網站,除了啤酒的基本介紹之外,還包括有關於“娛樂”、“音樂”和“運動”的分類目錄。網友不僅可以看到百威贊助地方性及國際性樂團演出的場次、樂團簡介,還有音樂專輯的發行……
作為惟一一家在網站上將音樂及 體育運動 做顯著介紹的啤酒廠商,贊助這兩類活動似乎是百威啤酒的重心之一。從FIFA世界盃到F1 賽車 ,從英超聯賽到奧運會,百威在世界體育賽事中扮演了與體育精神相契合的品牌形象。而在最近兩三年間,百威啤酒已經將自己在中國的年度市場攻勢主題轉向體育和音樂的雙向發展。
當然,這也意味著每年在廣告、分銷和促銷方面超過數億元人民幣的營銷投入開始悄然轉變方向。“我們從去年的消費者調查中,證實音樂會和體育賽事同樣能影響中國的高檔啤酒的消費者,特別是南方城市的消費者,因此我們著手進行切換市場攻勢的重點。”百威啤酒中國區掌門人、安海斯-布希亞洲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程業仁表示。
百威一直是中國啤酒業營銷費用投入最多的公司,然而這些營銷費用如何使用才更有效率呢?程業仁相信,其背靠的安海斯-布希公司100多年啤酒行業制訂計劃的流程,可以給這個問題找到精確的答案。
計劃性,是程業仁總在談論的一個詞,百威崇尚根據現實情況制定相應的市場計劃。“人力和運力比較容易做,但市場投入就比較難做,就要求做得更細了。”程業仁說,比如百威的銷量增長20%,那電視的廣告投入就需要增長20%嗎?
“不能這么粗糙,你是要打CCTV,還是打地方台?你要看CCTV歷史上媒體投放的增長是多少,你的競爭對手在媒體投放的力度如何,我相信每個公司對市場有不同的看法,對市場投入有不同的方式,但需要注意一個方法論,方法一定要夠細。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整個決策過程做得很透。”
程業仁相信,制定計劃的流程一直是百威的核心優勢,每一次電視廣告也好,音樂會促銷也好,各種市場活動都要能體現這種核心優勢。
100%以量定產的調研
與低檔啤酒通過做出規模來壓低成本,然後在當地建立啤酒廠,依靠價格把市場拿下來不同,高檔啤酒的整個 思維方式 和做法是完全另外一個世界。
在百威,市場調研無可置疑成為安海斯-布希公司制訂一切市場計劃的原點。
百威(中國)市場部人員有十幾個,專職調研的有兩名員工,但這兩名調研人員還要負責中國與安海斯-布希公司美國一個龐大調研隊伍的協調工作。
“我們100%是以量定產,因此百威每年需要做的 市場調查 太多了,調研費用在我們市場費用中的比重雖然占不到很大,但我們投入的精力卻是最多的。”程業仁說。
一般來說,百威把自己調研的數據採集工作外包給專業的市場調研機構去進行,而利用自身所擁有的研究隊伍來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工作。程業仁提到開展調研最應注意的兩方面問題。其一在開展大規模調研的時候,要根據產品的特性,確保採用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其二在做快速消費品行業流行的焦點顧客訪談中,裡面做主持的人非常重要。
“這個人不好,整個研究的方向可能都會被誤導。這就牽涉到很多以前的經驗,牽涉到調查調研的方法。”程業仁說。他往往要求百威的市場人員和區域業務主管參加調研的過程,有時甚至親自作為調研對象參加到焦點顧客訪談中去,感受調研場景和主持人是否能夠真正帶來真實的氛圍,參與者能否在這種氛圍里提供真正對市場有指導意義的數據。
程業仁不贊成企業直接使用中介機構的分析 報告 ,因為前提是他假定百威員工更熟悉某些數據對啤酒這個特定的市場到底意味著什麼,“這樣自己公司員工的素質就很重要,如果他對市場不是很了解,不全面的話,看這個東西很容易被誤導。你怎樣把數據變成信息,怎樣把信息變成知識,這方面除了一個系統,公司每一個層級人員的素質都很重要。”程業仁談到自己的經驗。
很顯然,在啤酒這么一個競爭殘酷的行業,百威不可能僅僅是純粹依賴人力資源,還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力量,他們必須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銷售智能系統。
誰在品嘗百威的啤酒?
其實,在1997年以前,啤酒行業在利用信息技術方面一直落後於其他行業。經銷商和銷售人員每天完成他們早已熟悉的常規工作,手中是一大堆發票和訂單,然後晚上他們還得加班將這些數據輸入電腦,最後打電話給釀酒商下最後的訂單,而且通常是他們自己將這些日常數據到了每個月底進行匯總,然後再憑自己的能力去分析市場,看看究竟現在的市場上哪個啤酒品牌最受歡迎。
但到了1997年,百威首先打破了這一常規,新上任的公司董事長(百威公司創始人的孫子)奧古斯特發誓要將百威轉變成挖掘消費者型態和特性的行業領頭人。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的第一步,就是改變了大多數釀酒商們利用網路試探市場信息的辦法。
百威開始修改和手下的經銷商們的合同,將經銷商們必須幫助公司收集市場信息資料這一責任清清楚楚地寫進經銷合同,要求所有經銷商提供關於手下的零售商們是如何分配他們的貨架空間給各個啤酒的品牌、哪個品牌擁有最醒目的貨架等方面的信息。
最初,經銷商們還是需要自己去尋思出用怎樣的辦法收集這些信息,以及怎樣將信息傳遞給百威公司,後來由於很多人都使用 Excel 表格來傳遞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很難管理,百威公司於是和一家軟體公司合作,自己研製了一個軟體,將經銷商們的數據收集工作統一化,也簡化了他們的整合數據工作。公司和他的經銷商們都逐漸意識到這一策略的重要性,批發商和零售店的數據收集產生了雙贏的效果。
比如,你在一家酒吧購買了一瓶百威淡型啤酒,百威的經銷商們就可能已經記錄下來了你究竟花了多少錢,你買的時候啤酒是溫的還是冰的,你是否有機會在街頭買到更便宜的百威;至於你購買的啤酒是在哪裡釀造的,他們更是了如指掌。
百威就是這樣利用這些精細准確的數據和信息隨時調整市場策略,制定有針對性的促銷推廣方案,去滿足現今啤酒市場極為細分的不同消費群體對啤酒的需求,而且也及時探測到競爭者偏好的走向,即時反饋,迅速反應,創造出極大的競爭優勢,在爭取市場空間和時間兩方面占盡先機。
當然,世界其他各大啤酒生產商其實都在緊鑼密鼓、爭先恐後地收集競爭者的情況和數據。但是正如美國啤酒業雜志的主編哈里。舒密特說:“成功主要還是依賴人的腦子。在整個啤酒行業中,百威無疑是聰明的,因為它能從數據中發掘出金子,知道怎麼有效地利用這些數據來制定有針對性、有時效性的策略,這可是別人望塵莫及的。”
的確,最困難的、更重要的是分析和利用數據,而百威做到了。
掌控終端的藝術
1995年安海斯-布希公司以5000萬美元收購武漢的一家啤酒公司,成立百威(武漢)國際啤酒有限公司,並開始生產百威啤酒。這個生產基地當時的年產量為7萬噸,經過四次產能擴張,百威的生產規模如今已經擴大到40萬噸,也成為中國銷售量最高的高檔啤酒之一。目前,安海斯-布希公司在中國的累計投資額已超過14億美元。
然而,“投資和產能只是一個表面數字,自己原有的也好,購買來的也好,產能只有在市場上被真正消化掉才有意義。”程業仁認為。
那麼如何知道市場上需要百威啤酒的這個“量”是多少呢?渠道體系不僅是百威鋪貨的通道,而且成為其獲取市場信息的觸手。百威將全國主要市場劃分為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四個大的區域,四個區域的百威啤酒的銷售撥給約100餘家批發商經營,而這100餘家批發商又直接將貨發給將近1萬家零售商。百威公司散布在這些地區的40多家銷售分公司和代表處對包括批發商和代理商的渠道體系提供支持作用。
事實上在中國,早在2002年百威就已經為市場渠道里的100多家批發商配上了銷售管理系統,而百威的管理人員可查到每一天任何一家零售商從批發商手裡的取貨情況。“我們現在可以掌握每一個零售點,每天、每一個包裝的銷量。比如上海地區的某一家小南國餐廳,它今天進了多少箱百威大瓶、多少箱百威拉罐,都可以立即調出來。”程業仁說。
而百威啤酒終端渠道的管理策略也獨樹一幟,一方面通過各地經銷商實施產品分銷,而分銷的下級渠道則只能是終端零售商;另一方面則通過強有力的銷售隊伍直接參與分銷商與各區域零售終端之間的管理,如對各連鎖終端的產品擺放進行管理、舉辦相關的推廣促銷活動、了解銷售狀況並及時通知經銷商補貨等等。換句話說,百威的銷售團隊成為了經銷商的下級分銷商。這樣的策略,使百威可以有效地對市場進行掌控。
“但其中有個關鍵點,就是要考慮到集權和分權的關系。”程業仁強調。
所謂集權,就是由百威公司制訂統一的營銷戰略基調,如具體採用何種形式的促銷活動方式、廣告內容如何等等。而分權的意思是指,營銷在各個區域市場投入力度如何,由批發商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建議,採用自下而上的形式來完成預算制訂。
“比如我們規定了音樂會的形式為主要活動促銷方式,各地批發商就可在此范圍內申請開展此活動並提交預算,由總部檢視其合理性並給予批准。這就克服了以往預算分配製固有的問題。”程業仁說。
相對扁平的渠道結構、完善的數據監控系統,為百威制訂和執行各種市場計劃構造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設施。
點評
資料庫營銷的雙刃劍
和國內的啤酒企業相比,百威的營銷和管理無疑是精細化的,生產要以量定產,廣告投放要量化分析和計算,消費者消費形態研究更是不遺餘力地做市場調查分析。至於最不容易掌控的渠道也做到了智能化分銷,通過他們的銷售管理系統可以隨時隨地的掌握終端的銷售數據。由於掌握了這些系統的數據和資訊,百威可以比其他的啤酒企業更精準的知道自己的啤酒賣給了誰,賣了多少。
顯然百威的營銷管理決策系統是以數據為基礎的,他們的每一個決策都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論證和支持,這也是很多跨國企業通用的決策模式。在一個成熟穩定的市場中,系統科學的數據確實可以規避很多風險,幫助企業做到科學決策,這也正是 企業管理 成熟的標志。
但是在中國市場上,這樣的營銷管理模式也可能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中國的市場發育不成熟,但卻充滿了機遇和挑戰,企業要想快速發展就需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機遇,跳躍式的發展。但是跨國企業的決策方式卻讓他們喪失了很多機遇,他們的員工想的更多的是不犯錯誤,而不是做得更好,他們的決策者更習慣於用數據說話。但是數據永遠代表過去,對於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卻無法用數據來分析和預測。
所以當重大的營銷機遇到來時,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本土企業沖在前面,而跨國企業卻難見蹤影。這個時候,跨國企業的員工往往會告訴你,我們的營銷計劃已經完成,沒有額外的費用支持。相比之下,國內的企業雖然普遍管理經營相對粗放,但在決策上的“拍腦門”和扁平化的決策系統卻可以幫助企業可以快速抓住機遇.
>>>下一頁更多啤酒營銷案例分析
③ 市場營銷成功的案例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成功的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成功的案例分析一:
轉戰互聯網 為什麼連微軟、IBM都這么難?
IBM大幅裁員11萬人的消息,讓很多人大吃一驚。雖然IBM否認沒有這么大規模,但這個如日中天的企業正在快速衰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幾乎與此同時,各種互聯網企業發展迅猛,中國的阿里在美國上市當日,市值高達1300億美金,2015年計劃招聘上萬人。一漲一跌,讓人唏噓不已。
老牌企業的基因:優勢還是劣勢?
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聯網從業者,應該說是最早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最早的互聯網的機會也是給了IBM的。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巨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資開發網路。但IBM最後也沒能抓住這次機會,但卻誕生了一個新的巨人:思科。
後人 總結 說,是因為IBM過於依賴企業客戶。此話對,但也不對。表面原因是這樣,背後的原因卻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基因。
企業與人一樣,有它的基因。當一個企業成功的同時,特殊的印記,即基因就形成了,很難改變,也就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發展路徑。IBM強大的基因,不僅讓它與互聯網的第一桶金擦肩而過,而且也讓它錯過了互聯網無數的發展機會,最近一個機會是雲計算。IBM在雲計算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仍然沒有抓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實,這就是IBM的基因。圍繞企業、大企業、大客戶,做硬體、做軟體、做服務,而不是針對個人用戶。
企業與人一樣,都是有基因的,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是有沒有能力「作為」的問題。與人一樣,這種基因有優勢的地方,也有不足,沒有一個企業可以無所不能,包打天下。
不只是IBM,其實又有哪個老牌企業抓住了互聯網的機會?
最早有互聯網機會的,除了硬體設備廠商,就屬於運營商了。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是它的實名用戶,但誰又抓住了?
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都曾投巨資開展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但都以失敗告終。
10 多年前,中國電信投巨資建設了互聯網信息業務平台「互聯星空」,10餘年下來一直虧損,現在已經完全轉入後台服務,變相倒閉了。原網通公司2002年投資5億,組建了信息服務平台「天天在線」,不到兩年即倒閉關門了。8年前,中國移動也曾大力推出移動夢網,但今天,我們還有多少人會提到移動夢網?
有人說,這是因為是國企,是壟斷造成的。這顯然並不正確。
不止國內的運營商,放眼全世界去看,占盡互聯網先機的運營商也沒有一個成功的先例。無論是美國的AT&T,還是歐洲,或者日韓的運營商,都沒有成功,為什麼?
不僅僅是運營商,很多成功的企業,甚至是所謂互聯網新貴,也都沒有抓住每一次互聯網發展的機會,為什麼?
1998 年,微軟公開提出轉戰互聯網,但時至今日,微軟仍然是一個軟體企業。微軟曾經開展過各種互聯網信息業務,如即時通信工具MSN,搜索引擎bing等,但都沒有大的發展。MSN現在已經關閉,bing還在苦苦掙扎。2000年筆者做過調研,當初IE瀏覽器在中國的佔有率是99.98%。如果微軟當初把IE瀏覽器免費,就可一統江湖,也就沒有很多中國互聯網企業如360的機會了,但是為什麼沒有做到?
Yahoo作為世界上公認的、最早、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有互聯網先機、有資金、有互聯網思維,至今卻掙扎在持續的衰退中,市值已經萎縮到了最高峰的1/3,為什麼?
新浪曾經是中國互聯網的新貴,有錢、有人,但在後來互聯網信息業務發展中出現的游戲、社區、電子商務等機會上,都做過積極的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一個網路媒體公司,這又是為什麼?
但有意思的是,博客、微博的機會都被新浪抓住了,新浪微博最後還成功上市。原因非常簡單,博客、微博都是媒體平台,是最適合他的,是他的基因。
騰訊依靠QQ,掌握了中國互聯網最基本的用戶,成了中國互聯網的天花板。業界一直認為,騰訊坐等大家探索,一旦模式成功,他就復制,其他企業機會就很小了,因此常常被業界咒罵。微博出現的時候,騰訊依託QQ,迅速獲得了倍數於新浪的微博用戶,但卻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2014年中,騰訊微博部門徹底解散了,新浪的微博卻成功上市,為什麼?
騰訊也曾經嘗試了很多很多,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以游戲收入為主,這些年真正的新業務,就是微信了,而微信之所以能誕生,也是其優勢基因,是QQ的升級版而已。
不止在IT以及互聯網領域,其他領域也一模一樣。
2000 年,聯想投資舉辦了門戶網站FM365,2年後倒閉。2000年,聯想投資新東方在線,2002年撤資。種種互聯網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當然,不是聯想不夠優秀,聯想與HP、戴爾相比,至少增加了手機業務。聯想能抓住的原因,也在於這還是製造業,更強調營銷的製造業。HP、戴爾至今連手機業務也沒有抓住,苦苦掙扎在日益衰落的產業泥潭裡。
新東方2000年創建新東方在線,進軍在線 教育 ,但15年後,其收入仍然不能進入上市公司報表。仍然活著,已經是萬幸。無獨有偶,課外輔導機構好未來2010年在美國上市,融資的主要訴求就是做在線教育,四年過後,2014年,好未來在線教育業務是發展最快的一年,但收入僅佔好未來總收入的4%,仍然虧損。教育與在線教育,這么小小的門檻都難以跨越,為什麼?
以上種種,分析下來,都有具體原因,比如人才團隊的問題,業務模式的問題,戰略失誤的問題等等,但最後都可以籠統地說:基因!
老牌企業如何抓住新興產業
基因是復雜的,涉及機制、 文化 、隊伍等等因素,昨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障礙。能成功超越自己的,或者說對自己進行革命的,少之又少。
對互聯網有著深刻認識的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__民有一句話非常深刻:MOOC不是在大學誕生的,做電子商務的不是百貨大樓,互聯網金融也不是銀行的傑作。
這種基因非常復雜,分析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管理的問題。任何一個成熟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就自動形成了一套圍繞其核心業務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式 方法 ,是與其業務理念伴生的一套系統性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一個環節。比如薪酬體系,一定是圍繞主營業務確定的,無法與新業務需要的人匹配;比如業務流程與控制,也一定是量身定做的,必然不適合新的業務管理,尤其是和其主營行業特性較遠的產品與服務。
一個新生的產品與服務可以在一家老企業誕生,但發展起來的概率肯定是零。因為從一開始,你就是一個「異類」,處處不合適,處處需要特批,幾乎是與整個系統在對抗,所有的時機就被耽誤了。不用妖魔化,沒有人,沒有哪個部門與你作對,這是一個系統,不適合新業務的系統。
管理上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所有成功的企業,在經歷了創業期、發展期後,很快就需要進入一個防範出現大問題、大錯誤,以穩定發展為主的管理模式,是無法給新業務提供空間的。任何一個大企業,其實在管理上,都難以說有活力,管理幾千人,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實際上需要把每一個人當螺絲釘去管理,否則一定會大亂。因此,在成熟企業里,大家講的是風險控制,是流程規范,是人人防控。而對於任何一個新業務、新產品與新服務,在一開始,是不能講嚴格與規范管理的,恰恰需要的是不講流程規矩的快速反應,不斷犯錯,是人治,不是法治。但這都不容於一個規范成熟企業。
表面上,所有大企業都有其業務拓展部門,都有其容錯率,但這種寬容度永遠是在一個范圍與制度之內的,而且往往與一個全新業務的要求有本質的差距。
第二,人的問題。原來的基因里很難產生能夠開拓新業務的人。我們經常說,投資的核心是在投人,一個即便是錯誤的計劃,只要人優秀,最後一定會找到正確的方向。但在一個很成熟的企業里,經過多年的發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已經自我沉澱積累了一批有共同特性與文化的核心骨幹,很難誕生適合新業務的人,即便花巨資引進所謂優秀的專業團隊,最後也會很快因為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水土不服而夭折,更不要說擴大發展的問題。
第三,文化的問題。
文化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圍繞創始人與核心骨幹,逐漸滲透在企業的各個方面,大到管理的模式與理念,小到用人的類型、員工活動,無處不在。在這種企業里,一句無意或者有意的風險提示,往往勝過一顆勇敢的心。因為人的類型不同,文化理念上,更是會處處碰壁,無法融入。
文化是一個彌漫在空氣中的東西,一時沒有明顯感知與不適應,但日復一日,怨氣日盛,最後讓新業務與新人類無法生存,自動放棄離開。
企業的基因表現還有很多,但核心我認為是以上三點,這已經足以殺死所有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務。
因此,對於所有成熟成功的企業來說,一定要清醒,你雖然有錢、有人、有 渠道 、有資源,但很多新興的產業不是你的機會,不是你可以包打天下的。這已經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而是你的基因決定你沒有能力「作為」的問題。
企業與人一樣,核心的發展思路是揚長,走你擅長的路。在業務的發展上,一定是順勢而為,順著你核心業務的緊密鏈條發展,而不是貿然跨領域行業去做。如騰訊做微信,而不是微博、電商等;新浪做博客、微博,而不是做游戲、電商等。
那麼,企業如何抓住新興產業與機會,尤其是跨度較大的行業?考慮到基因的因素,我們不要期望自己赤膊上陣廝殺,更實際和可能的方式,是以資本的手段參與如收購、參股等,參與但不控制,至少不參與任何實際的經營決策和運營,如Yahoo投資淘寶等。雖然Yahoo的衰敗不可阻擋,但它卻以支付寶大股東的形式再生。這就是一種有效的、聰明的改變基因,獲取發展的辦法。
市場營銷成功的案例分析二:
菜籃網:一個雷軍十分鍾就可能看上的生鮮電商
這是一家令人「腦洞大開」的生鮮電商企業,其很多做法都與生鮮電商通行做法不同,甚至「背道而馳」。
比如,在 商業模式 上,菜籃網選擇了做生鮮電商中難度最大的——蔬菜(相比之下,水果的難度小很多),且做大眾市場。不過,就是這樣一家看似不走尋常路的生鮮電商企業,已經實現了每天3000單的業績水平。如果達到5000單,將實現盈利!可以說,這家生鮮電商走的是一條迥異於其他生鮮電商的O2O。
O2O:加盟店的作用不僅僅是引流
既然做的是O2O,那麼,菜籃網如果僅僅只有線上,就不叫真正的O2O!
很多垂直類生鮮電商都面臨一個問題:落地難!如果要在線下建設門店,毫無疑問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要命的是,一旦線下門店沒有足夠的流量,單店不能盈利,最後豈不是為房東打工,O2O也無從談起!
當眾多生鮮電商都在對開線下門店望而生畏或躑躅不前的時候,菜籃網不僅開店速度奇快(預計加盟店很快將達到2000家)、流量充沛(排隊買菜司空見慣),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什麼投資!
菜籃網是如何做到的呢?
既然開店成本這么高,菜籃網乾脆整合社會資源,與一些小店合作(只要有流量,可以和煙酒店、水果店、理發店合作),開店中店。
像這樣的加盟店(店中店),主要有三大功能:引流、注冊、充值。
怎樣實現引流呢?菜籃網在店中店只做單品,且是超低價爆品(甚至平進平出),目的不為盈利只為引流。價格低到什麼程度呢?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零售價相當於鄭州萬邦批發市場按噸購買的批發價,這樣的廉價爆品對居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單日單品種銷售量達到數噸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雖然價格非常低,但居民不可能只買一種菜,但加盟店仍然每天只做一款產品,是典型的飢餓營銷。
對加盟店而言,他們的好處是什麼呢?低價爆品帶來了大量的人流。實體店,最要命的就是沒有流量。
加盟店和菜籃網合作之後,不僅僅給菜籃網引流了,也給自己引流了。這是因為,單款爆品會帶來相關消費。無論對菜籃網還是對加盟者而言,消費者買菜,通常不會只買一種,如果消費者想要更多的菜品,店主就可以引導其注冊成為菜籃網的會員。
對合作店面而言,消費者通常不會只買菜,這樣就帶動了加盟者的關聯產品(比如醬油、調味品、生鮮等)的消費,實現雙贏。
當然,對菜籃網而言,線下門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自己引流,那麼,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線下門店也賣菜,那麼,引導消費者注冊之後,消費者在線上買菜了,會不會對線下銷售產生沖擊呢?當然不會,線上和線下產品是兩個體系,且線下門店只做單品爆款(這是線上沒有的),所以不存在線上線下沖突的可能性。
至此,我們認為,引流不存在障礙了,不過,要實現O2O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利潤分配!
創始人姜曉宇認為:如果僅僅只有線上沒有線下,那就不叫O2O。
菜籃網的績效是這樣分配的:如果某位顧客在某家加盟店注冊充值,那麼今後這位顧客在菜籃網買菜,這家加盟店永久參與利潤分配(當然背後有一套體系來實現),這樣一來,極大地調動了門店的積極性,實現了雙贏。
高頻次接觸和服務質量贏得口碑
通過線下加盟店和低價爆品引流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轉化率。
菜籃網這樣一家垂直類生鮮電商平台有著驚人的轉化率。
我們隨機查閱了某天菜籃網的相關運營數據(2015年7月8日):當天訂單量為4690,獨立UV為9344,轉化率為50%。
菜籃網的高轉化率是如何實現的呢(京東為2%?5%)?CEO姜曉宇很肯定地說:「靠服務!」
在公司的績效考核上,菜籃網對員工的考核只有三個指標: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培養人才。
沒有具體的銷售目標,就是為了將服務做到極致!
比如,菜籃網創造了生鮮電商的幾個第一:第一個提出所有生鮮產品無理由退換貨。只要顧客打服務電話,確保在30分鍾內解決問題。
如果顧客不願意更換產品,堅持要退貨呢?姜曉宇表示:「無條件退款,在4個小時內把錢退到客戶指定的任何地方(比如菜籃網會員卡、銀行卡、支付寶等),一切為了方便用戶。」
菜籃網還是第一家全場沒有運費(網站上就沒有運費這一項)的生鮮電商。即使客戶買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都免費送貨。姜曉宇表示:「還真有客戶,就是為了試一試菜籃網的服務,真就買了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真就給送貨,一來二去,被菜籃網真誠的服務所打動,最終成為忠誠的顧客。」
每人每天只送60單
菜籃網還有一項極具特色的做法:配送人員每天只送60單,其餘的時間陪客戶聊天,甚至看小孩、修馬桶的活也能幹。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和接觸頻率,菜籃網嚴格限定每位配送人員的服務范圍:每位配送人員,就是只給180?240戶提供服務。
您可能會問:這不是資源浪費嗎?菜籃網有自己的商業邏輯:與客戶見面的頻率越高、黏性越大,客戶滿意度、重復購買率越高。商業的基礎是什麼——信任,菜籃網的配送人員用高頻次的接觸和幫助客戶來贏得信任。姜曉宇打趣說:「這已經不是配送人員,而是家庭私人助手,我的配送人員的活動范圍就是300米,這樣他做3?6個月之後,比物業、鄰居都跟你熟悉。我要的就是信任,一旦這種信任完成,就是牢不可破的壁壘,即使天貓、京東這樣巨頭涉足這一領域,也沒戲。」
姜曉宇躊躇滿志地說:「未來,我就不僅僅是賣菜,還可以導入價值更高的產品,真正滿足社區居民的更多需求。我們做的是智慧社區,思路就是用高頻次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帶動高附加值、低頻次產品的銷售。這就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藍圖。」
未來,菜籃網甚至可以順便就把物業的活給幹了。
當然,要實現從3000單到5000單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增加人員、車輛、冷鏈設備等)。姜曉宇坦承,由於紮根鄭州這樣一個二線城市,融資難度就比一線城市要大。
姜曉宇絲毫不掩飾他對資金的渴望,甚至打趣說:「如果我和雷軍聊十分鍾,他一定會投我這個項目。
④ 互聯網酒業營銷案例分析
互聯網酒業營銷案例分析
「互聯網+」是時代大趨勢,酒業亦不能逃離,時代大勢,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但是具體到行業則應該是「+互聯網」,而「酒業+互聯網」的路有的人在走,有的人還困在原地,也有的人早已經出發……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互聯網酒業營銷案例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案例一:通過互聯網直面消費者
在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河北永不分梨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直面消費者而開展的互聯網營銷活動非常有借鑒意義。
據永不分梨酒業董事長宋瑞明介紹,除了擁有一個公眾號——「和你在一起」外,公司還根據消費者不同的興趣愛好建立了幾十個小型的微信群。對於這些由不同興趣愛好分類而組成的群體,永不分梨酒業一方面安排專人維護;另一方面,公司也會支持鼓勵每個群開展一些集體活動。經過長期的運營與維護,永不分梨酒業的公眾號和微信群直接接觸的人數達12萬之多。
盡管永不分梨酒業在最初開展互聯網營銷推廣時並沒有意識到互聯網營銷及消費者的重要性,而僅僅是由於傳統渠道的營銷及品牌推廣渠道成本較高以及新產品推廣的市場阻力比較大。
但是從營銷效果上來看,他們這種直面消費者、關心消費者體驗的營銷及品牌推廣方式效果明顯。宋瑞明也直言,互聯網營銷是永不分梨酒業目前乃至今後最重要的營銷及品牌推廣手段,永不分梨酒業專門負責運營和維護公眾號及微信群的團隊也逐步成長為一個25人的大團隊。
對於永不分梨酒業旗下產品能快速在邯鄲乃至河北打開市場,宋瑞明認為,他們的成功在於實現了與消費者的緊密結合,在這種緊密結合的基礎上,注重消費者體驗,也積極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服務。而在對消費者的維護過程中,公司實現了將營銷、品牌推廣、經銷商管理、消費數據分析等結合在一起,這為公司發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市場依據。
對於傳統的區域經銷商而言,永不分梨酒業的互聯網營銷很有借鑒意義。
宋瑞明認為,相對於永不分梨旗下的鄲酒等品牌而言,五糧液公司的全國性品牌在市場上的認知度高,也有忠實的消費者。所以,在區域市場內,五糧液公司經銷商的市場推廣阻力會小很多,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互聯網思維,通過將傳統渠道資源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精耕區域市場,直面消費者,並提供更方便的購買渠道,構建一個區域內互聯網營銷生態體系,一定會在區域市場上取得成功。
案例二:積極拓展互聯網渠道
除了進一步精耕傳統渠道,五糧液公司還積極拓展互聯網渠道。2014年6月,五糧液公司與京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五糧液公司也針對京東量身定做了1618濃香型(618ml)新品白酒。
今年也被五糧液公司視為拓展電商渠道重要且關鍵的一年。據了解,五糧液公司將加強電商團隊專業化建設,組建一支涵蓋運營、策劃、設計、物流、客服等專業人員的專職團隊,同時建立適應電商渠道的財務、費用支持、物流服務等配套支撐體系,逐步實現五糧液電商渠道的戰略定位。除此之外,五糧液公司也將優選更多的電商渠道代理平台,通過與各類專業化的電商平台合作,建立五糧液初級階段的電商渠道運營體系。
與以往單純將白酒產品從傳統渠道直接轉移到線上渠道銷售的模式有所不同,五糧液公司與電商平台的合作首先是以消費者為出發點,通過與電商平台共同開發、規范線上消費市場,整合共享行銷數據資源,從而更好地接觸一線零售市場,以期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及購物體驗。
案例三:助推品牌傳播與推廣
由CuriosityChina製作的2015年微信用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這些用戶覆蓋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通過品牌注冊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85000個,而通過微信開展支付行為的用戶達到了4億左右。在使用頻率上,25%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55.2%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在中國,微信也已經覆蓋了90%以上的智能手機。可以說,微信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手機應用,它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工具。
在剛剛過去的父親節期間,五糧液公司即通過微信這一工具開展了3場名為「五糧美酒,致敬父愛」的微信營銷活動。在活動期間,微信用戶可以通過關注五糧液官方微信公眾平台並分享此次活動頁面,獲得五糧液美酒。
據五糧液品牌管理事務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微信營銷活動是以消費者為核心,以情感為紐帶,將五糧液低度系列的品牌推廣活動與熱點事件相結合的一種全新的嘗試。
而據五糧液市場服務公司相關人員介紹,此次父親節微信營銷活動也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此次活動的微信推文在首日閱讀量就達到了28萬之多,而自活動開展以來,五糧液官方微信公眾平台的關注人數就以每天1000人的幅度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記者發稿前從五糧液公司傳來消息稱,該公司已與國內知名學府——電子科技大學達成合作意向,擬在「互聯網+」領域實現更加深度的戰略合作,相信五糧液公司一定能在「互聯網時代」綻放出更加炫麗的色彩。
企業簡介:
金種子酒業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河濱路302號,是一家主要從事白酒、生物制葯、房地產和包裝材料,擁有一家上市公司和8家子公司的國有企業。1998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旗下品牌主要有柔和種子酒、祥和種子酒和地蘊醉三秋,2017年總收入12.9億。
企業網路運營分析:
在分析網路營銷方面,主要選取了網路、微博、微信以及知乎信息,以下是具體分析:
在網路搜索「金種子」,主要是金種子股票行情以及產品介紹。網路指數顯示,近九十天來,搜索指數最高為466,而處於一線的白酒品牌如茅台指數為8500,由此可見雖然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金種子的知名度度與一線品牌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搜索「金種子」官方微博「粉絲約有幾萬人,官方微博的活躍度很高,但粉絲活躍度並不高。同樣以茅台為例,粉絲為100多萬,而兩者在微博內容方面差距很大,金種子除了企業介紹外就是節日問候,雖然也有互動但參與度並不高。而茅台除了公司介紹還有對酒文化的介紹,節日互動和抽獎互動,形式更多樣。而從點贊和評論人數上看關注用戶的興趣主要是酒文化與抽獎,而其他板塊參與人數寥寥無幾。由此可見對於白酒這類產品而言如何與顧客互動是該行業一個總體的問題。微信公眾號與微博情況相似,內容單一空洞仍是一個大問題。與微博不同的一點,微信增加了購買選項,給希望購買的用戶提供便利。在知乎上,關於金種子的內容大都出現在新聞中,而由用戶發起的問題少之又少。可以請忽略。
而在網路銷售渠道上,金種子集團選擇在天貓和京東設立官方店鋪而且經營的時間都不短,在店鋪評價上其評分都在平均分之上。且從銷量上看,最受歡迎的還是中低檔白酒。在店鋪中也經營有高檔白酒但購買人數並不多。與此相對,還是拿茅台做類比,在天貓和京東平台評分高於金種子。從產品類別上看,茅台也覆蓋了中高低各個檔次的白酒,同樣,高檔與低檔間銷量差距也是很大,低檔白酒銷量甚至是高檔白酒銷量的數千倍。由此可見,消費者在網上更傾向於低檔白酒的購買。
分析結論:
金種子酒曾是二線白酒的中流砥柱,然而從2013年開始開始下滑,而到現在資產已經縮水一半,早已排不上號。金種子寄希望於電商,然而現在看來效果並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經驗之外,企業管理和運營模式是大問題。雖然有意願發展線上業務,但並沒有抓住機會進行宣傳。同時客戶群體的狹小在網路平台暴露無遺,在網路營銷過程中任然採取線下營銷的思維,過於保守的營銷手段很難在網路營銷中占據優勢。如今的金種子酒很難再現當年的輝煌,但白酒的網路市場還在發展,金種子集團仍需花費大精力去研究如何進行網路銷售和管理上的改革,所謂」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在網路營銷大行其道的今天,也為跟多這類尋求突破的企業提供了機會,關鍵在於能否抓住這種機會,從而實現逆襲。
從金種子的例子可以看出,再進行網路營銷的過程中,知名度是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無論在線下的名氣如何,線上的名氣仍需要花精力去爭取,從某種意義上人氣就是財富。
案例一:一家普通的區域酒企,如何通過社群營銷來獲得超速增長
1案例背景
酒廠坐落在一個普通的縣級市場,同時當地還有一家悠久歷史的老品牌作為對手。企業年銷售額在3000萬左右,而且市場上基本上是跟隨策略,90%以上的銷量來自於傳統流通渠道。
無論是品牌/產品的差異化定位,產品結構,盈利能力,均無從談起。「跟在別人後面撿口飯吃」,基本上就是在盈虧平衡線上苦苦掙扎,也代表了一大批企業的現狀。
2解決思路
清晰的品牌及產品差異化定位。無論經營規模大小,品牌的產品要有鮮明的符號和定位。根據市場的競爭分析,我們幫助企業做一些更高價位的補充,針對一些政務和商務市場。
在傳統渠道,構建核心店聯盟聚焦發展。開展保量型核心終、團購型核心終端、宴席型核心終端聯盟體平台化建設。此外,社群營銷不僅是針對C端,B端也是重要的部分。
全面下沉,深化C端的推廣與運營。鎖定「回廠游」一個點做深度引爆,同時全年鎖定三大主題活動:
暢飲節+回廠游——派發邀請函邀請消費者,實現引流回廠;
謝師宴+回廠游——用老師引流,展開一些高考志願填報指導等服務;
採摘節+回廠游——邀請消費者走進企業釀酒的核心原料產地,了解到原料的高品質,增加品牌信心,在回廠的時候用定金卡模式提升轉化率。
同步引流到線上,基礎數據的.收集。送一些商品和禮品(需要掃碼登錄商城,到商城裡面去留下信息,這樣就完成了數據收集),在三大主題的活動中間穿插大量的各種社群/社區推廣的各種小型回廠游、線下品鑒會、線下主題活動等。
企業要用回廠游跟消費者互動。任何一場活動,我們要引來一百個人的尖叫、讓一千個人知道。要以自媒體為主的主題性傳播、事件性傳播、系列化傳播,實現傳播的最大化。
此外,還包括酒廠配合回廠游、廠容廠貌等基礎建設升級等方面的工作及線上商城/小程序的配套,以及對組織職能重新定位、架構、考核等管理配套完善。
3階段性成果
一年的時間,銷售突破5000萬。在傳統渠道建設有60家保量型核心終端、10家團購型核心終端、12家宴席型核心終端。
C端深度運營以三次主題活動為主線,一年的時間在線上平台匯集兩萬多消費者信息,在春節前推出爆款。
疫情期間,公司在線發起的「宴席預定送超級大禮包」的活動效果顯著,短短三十天的時間,線上在線收定金落實好的就有200多單。
無論是做新模式還是舊模式,宴席都是體量大的市場,無論是企業老闆還是銷售經理,信心都有所提振。此外,在這一過程中公司還鍛煉了隊伍,積累經驗,並向外復制,幫助企業在外區域三個目標市場實現成功招商,隨著後期市場慢慢恢復過來,今年既定的消費市場應該不是有難度的事情。
4下一步規劃
社群推廣、社區推廣深化運營。深化跟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比如親子活動的系列化活動,新生兒的喂養知識講座關聯滿月酒與封壇,走進社區公益性養生知識講座關聯浸泡專用酒等銷售工作。
此外,公司今年會尋求一些異業聯盟,在社群做一些愛心基金,謀求政府做一些年度感動人物評選,做一些公益性的時間,強化消費者關系的深化,進一步實現銷量的提升。
5關鍵要素盤點
酒廠要統一思想。要堅定打造「集品牌傳播、消費者攪動、產品動銷三位一體、高度融合」的新營銷推廣運營管理體系;
具體落地必須要聚焦引爆點,找准一個關鍵核心引爆點,做深做透。這一點很關鍵,思想的統一是需要點狀的行動來強化的,如果不能快速讓組織看到效果,信心就難以提升,思想就會難以統一。
很多企業在這個點上的認知經常不到位,把渠道分銷習慣了,現如今我們都是去經營性格都十分分明的個體,做好社交關系之後要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要請進來。
對於回廠游,一般來講邀請社群不是完全放開,哪怕只有200人到300人,在這個過程裡面要有各種各樣的圖片傳播,內容包括所有的參觀環節,引起大家的關注。例如將整個品酒環節現場發一組圖片在朋友圈傳播,限時集贊還可以有獎勵,後期推送專題軟文,做一些媒體的傳播。
最後要切記一句話,我們是要注重方法,而不是赤裸裸的傳播,消費者體驗店效果會有一定的折扣。
這家酒企為何能夠做到B、C聯動,這中間有一個關鍵的要素:社群營銷做到一定的時候銷量是很難突破的,尤其是宴席市場是很難突破的,所有做宴席的商家都有一個痛點,宴席剩下的酒都是可以退的,在這樣一個情況之下,B端的開發和挖掘就變得格外重要。
案例二:一家普通經銷商的新營銷之路
1案例背景
這家公司的品類結構與渠道結構,都還是屬於嚴格意義上的傳統酒商。做毛鋪苦蕎酒,第一年達到幾十萬的銷量。
公司銷售結構還是主要來自「小毛鋪」,更多還是借勢於勁酒的渠道優勢,它作為一個新的品類,消費者的認知還是處於低檔的。同時,相對於經銷商所在的市場是濃香型的本土品牌來說,宴席、商務宴請等未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與接受。
後來,一方面得益於勁牌的幫扶運營,另一方面企業也深刻認識到差異化的重要性,第二年,全面開啟新營銷之路,充分實現B、C聯動。
大部分的精力、資源全面進入消費端,全面展開「社群營銷」推廣工作,通過大量的「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的推進來展開一系列的活動;同時充分鎖定「宴席型」核心終端店,組建聯盟體,並社群化運營。
開始構建「區域體驗中心」的平台化建設工作。他找了一個場所,是品牌展示、傳播平台;流量匯集的「主場」。
同時,公司嘗試圍繞著「單一消費群體多元化滿足」為核心的產品、品類、跨界等整合工作。消費者整個的需求有三大塊,第一個是事業型需求;第二個是生活需求;第三是社交需要,多以它因為當地已經匯集了一些消費群體,需要去對各群體展開個工作。
2階段性成果
一年多的時間,直接銷售500萬;總規模從幾十萬到800萬左右,傳統渠道300萬左右;該區域市場80%以上的社群全面掌握。
「體驗中心的推廣平台」體系化建設成型,垂直分銷體系,會員體系快速放大中。同時,圍繞著消費者「事業、生活、社交」的需求,公司整合更多的品類和異業聯盟資源。
事業類:更多價位、更多產品的供給:同時還有「茶葉」;「關聯產品」:葛粉,對經常喝酒的人來說這是剛需;
社交類:「健康類產品」—黑枸杞、藏紅花,我們採用了更多的是禮品裝,內外雙條形碼
生活類:紅白喜事婚喪嫁娶,葡萄酒、大瓶飲料;女兒紅封壇儀式;同學/戰友/升學等等場景消費;
異業聯盟:宴席型酒店的聯動;婚慶;蛋糕店;體育用品供應商。
在新的一年,公司毛鋪銷售目標1000萬;茶葉等新品類銷售300-400萬;通過異業聯盟跨界收入100萬以上。
3關鍵要素盤點
首先,要有一個自己的主場。做社群營銷,無論是200人還是300人規模,最終能夠轉化為忠實粉絲的基本上比例是10%到15%,忠實用戶可能只有二三十人。把他們分門別類地建立社群,效率會提高。剛開始的時候要聚焦,BC聯動,建設垂直分銷體系。
聚焦於社群、社區、圈層做前期的深度推廣;秉承匯集流量—粉絲—鐵桿—合作夥伴—事業夥伴這樣鎖定C端的垂直分銷體系的構建原理,深度下沉進去;
社群營銷的推廣就是要對具體的市場做人員分析,把消費結構定義為我們的主要銷售群體,圍繞幾個有影響力的社群我們要深度挖掘進去,要在這個部分把二三十個活躍分子把握住,前期就是打著贊助酒,提供費用或者獎品,一起搞活動。一定不能上來就商業氣氛太重,一定要通過參與、組織活動,獲得認可,自然會有動銷,要捨得投入。
社群營銷工作在開始的第一階段,一定是傳播、是影響力,影響力到了,自然動銷,還帶動渠道動銷。
不能直接售賣,認可之後,可以利用一些「正能量」的主題行動把群成員們攪動起來;更深入之後,再來做一些銷售方面的工作。
案例三:一家 「超商」的新營銷變革之路
1案例背景
這個超商一年的銷售5億左右,擁有五糧液等眾多名酒品牌,獨家運營多個進口葡萄酒品牌,涉及到的品牌過多,資金鏈壓力較大。
公司產品運營,以代理、經銷為主,利潤透明,回報有限;同時,受限於上游品牌企業的各種約束、限制,在渠道創新方面,難以突破。
內部組織方面,在扁平化的基礎上,公司架構缺乏核心支撐靈魂,依賴於自主自發主動求變的動力不足,整體迷茫。
2企業有什麼
多年積累的「企業品牌」非常優秀,輻射半徑較大,可以有效覆蓋兩個省的市場,優質渠道資源,持續合作十年以上的下游商業資源有一大批。
筆者建議該公司「致力於產業鏈上游的專業選品專家的集成供應鏈平台打造」,帶著下游龐大的商業網路共同發展,從「交易」向「聯合」轉變。
3產品方面
強化「渠道模式創新」而非「跨界經營」。這里需要構建三級聯合平台:省級運營平台、區域聯采平台、核心終端推廣平台。不僅僅賣貨給下游,更有一套完整的推廣、動銷模式幫助下遊客戶持續賺錢。
強化運營模式創新,聯合下游核心商業聯合發起投資平台,逆向整合上游產品資源,建立利益共同體,下游核心商業夥伴既是投資股東,也是各個區域的代理商。整個商業的粘性和緊密度就得到了加強。
營銷主題 :娛樂,而非說教
初見江小白產品包裝的人,往往會眼前一亮:『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磨砂的小玻璃瓶,印上一個「我是江小白」的LOGO和一個年輕小夥子的卡通形象,以及類似於「我們未必出類拔萃,但註定與眾不同」的江小白語錄,使得這款產品更像是新推出的飲料品牌,而不是白酒。
與傳統白酒品牌拉開距離,這也正是江小白品牌創始人陶石泉的想法:「我們甚至考慮過是不是不把這個產品定義為白酒,而是開創一個新的品類。」
想跳出白酒,是因為白酒已經快成為一個負面的詞彙。陶石泉說「白酒品牌一直是『端著』的。」這與整個社會文化背景相關,「每個人都想去扮演一個比自己更高端的形象。」白酒品牌因而也處處去體現尊貴、歷史、稀有、責任、情懷等這些「高大」的特徵。
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樣正兒八經地「端著」。看看近些年被烈性洋酒和葡萄酒佔領的夜場消費與自飲消費市場就知道,白酒品牌很難被年輕人喜歡上。其實,濃烈的伏爾加未必有清香型汾酒好喝;白酒的歷文化也並不比葡萄酒淺薄。但洋酒品牌用一句「活出騎士風范」的品牌廣告,或是一套套品酒評酒的規則儀式,讓普通消費者(不分年齡、性別)感覺到他有內涵。
「傳統的文化必須用現代的語言跟消費者溝通。」APEC會議上的唐裝、女子十二樂坊等用現代的方式包裝傳統文化的手法,給了陶石泉啟發。「骨子裡面還是傳統的東西,但是跟消費者溝通的方式變得更現代、時尚,這樣才更容易被接受。」
所以江小白走的是與傳統白酒「高大」的形象截然不同的路線——「文藝屌絲」路線。
「有一期《非誠勿擾》節目的男嘉賓,一上台就先把自己洗刷一遍,把自己說得很『文藝青年』」。在陶石泉看來,這意味著社會文化氛圍已經變了,不再是每天要去扮演一個「更好的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而是把真實的自己坦誠地表達出來。
「這是一種態度,文藝青年的態度,娛樂生活的態度。」陶石泉正是以這種態度為基調,鑄造了江小白的品牌形象。「江小白是一個娛樂品牌,娛樂大眾。而不是說教。」
品牌設計 : 年輕 人看了都覺得像自己
美國有肯德基爺爺,中國卻沒有餃子大叔。如果有人格化的形象,就會更容易傳播。既然是一個有娛樂的精神品牌,就應該用大眾的形象來表達。所以陶石泉設計江小白卡通形象的時候,給設計師提了一個要求:必須要是80後、90後的一個大眾臉,任何人看了都覺得像自己。
一張大眾臉,再加上江小白風格的語錄(目前已經有50多條,而且還在不斷地增加),一個文藝青年的形象就躍然「瓶」上。「我就是我,我站在這里,我就是江小白,你喜歡就喜歡,可以參與進來;不喜歡就不喜歡,我也不去討好你。」
這恰恰是80後、90後內心的東西。
市場需求的變化
變化的不只有社會文化氛圍。在互聯網的影響下,人們的社交方式也在改變。新的社交工具使得人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形成不同的社交圈。
當別人還對社會化營銷將信將疑時,陶石泉已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社會化營銷拉動品牌,帶動銷量。
「將社會化營銷運用好,也是我最近才琢磨清楚的。」陶石泉通過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探索與消費者溝通的新方式。
這個方法的第一步,是找出意見領袖。通過線上或線下的關系,找到一兩個意見領袖。這些意見領袖可能是當地的大V,或者是草根大號。他們一般在某一區域或某一領域(比如某項運動或娛樂)有一定的號召力,並經常會有一些線下的聚會活動。因此,在這些意見領袖背後,是一個真實的社交圈。
找出意見領袖後,下一步就是跟他在線下交流。在線下交流中,「我們的產品很容易被對方喜歡上,喜歡上之後他會通過微博或微信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分享。」不過,與結交意見領袖更大的好處,是可以以合適的身份參加圈子活動。
「我只要抓住圈子裡的一兩個事件點。」比如今年5月份,重慶當地一個卡丁車俱樂部舉辦了一場卡丁車大賽,吸引了當地一些「時尚達人」參與,陶石泉自己也參加了比賽。「要把自己混成他們一樣的人。」
在成為社交圈的「名人」後,陶石泉與圈內的朋友分享自己打造的江小白產品,就變得順其自然。而圈內的朋友也會順手將這樣的社交活動,連同江小白一起拍個照片發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
於是,在「玩」的同時,消費者的初次體驗以及口碑傳播也一並解決。
「這個時代最怕的就是你沒有話題,沒有新聞點。」顯然陶石泉充分借用了這一點。無論是意見領袖,線下活動,還是江小白品牌,以及創始人陶石泉本身,都具有話題性。有了話題,便有了關注度。「不少人只看到微博上的朋友發了照片,自己還沒有看到產品,就有了購買慾望。」陶石泉經常被問:江小白在我們這里能不能買到?
用一個數字來例證江小白品牌被消費者主動傳播的效果。在新浪微博搜索一天內與「江小白」有關的微博,一般都會有20條以上的記錄。而其他類似定位的白酒品牌,每天在微博上的記錄一般只有五六條,甚至更少。
微博的條數雖然不能說明多少差異。但如果仔細分析這些微博的內容及來源就會發現,與江小白有關的微博更多的是消費者自發的內容。而參照對比另一家白酒品牌,雖然其建立了官方微博,而且每條微博的內容都下足了功夫,但UGC(用戶生成內容)遠不及江小白。
社會化營銷不是單向傳播,也不僅僅是線上的互動。沒有線下的接觸,仍然產生不了與消費者的聯系。
「全國這么多白酒品牌,哪一個這么快被消費者熟知?這是我從業十幾年沒感受到的。」陶石泉自己也感覺到很興奮。原本打算吸引80後與90後的江小白,在傳播中意外地吸引了大叔級的70後和60後。「這代表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青春在於感覺,而不在於年齡。」
「以青春的名義創新,以青春的名義創意,以青春的名義顛覆,深刻洞察了中國酒業傳統保守的不足,拘泥於千篇一律的歷史文化訴求,對鮮活的當代人文視而不見。」這話深深刺痛了各位白酒老大的心。
發展到目前,江小白的形象已經不是一家白酒品牌,而已經成為了一家文化創意公司。它的成功,值得我們學習『市場營銷』專業的人再進一步的探究。
;⑤ 分銷渠道案例分析_典型的分銷渠道案例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分銷渠道已經成為決定企業市場競爭最重要的因素,誰能建立高效率的分銷網路,誰就能贏取競爭優勢,在新世紀的營銷實踐中立於不敗之地。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分銷渠道案例,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分銷渠道案例篇1:肯德基二度進軍香港
一、進軍「東方之珠」
1973年,赫赫有名的肯德基公司躊躇滿志,大搖大擺地踏上了香港這個彈丸小島。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肯德基公司主席誇下海口:要在香港開設50至60家分店。
這並非是信口雌黃。這種由賀蘭迪斯上校在1939年以含有11種草本植物和香料的秘方首次製成的肯德基家鄉雞,由於工藝獨特,香酥爽口,備受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到70年代,肯德基在世界各地區有快餐店數千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快餐店連鎖網。於是,它又把目光瞄準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
1973年6月,第一家家鄉雞在美孚新村開業,其它分後亦很快接連開業。到1974年,數目已達到11家。
在肯德基家鄉雞店中,除了炸雞之外,還供應其它雜類食品,包括菜絲沙拉、馬鈴薯條、麵包,以及各種飲料。雞分5件裝、10件裝、15件裝和20件裝出售。此外還有套餐,例如售價6.5元的套餐,包括2件雞、馬鈴薯條和麵包。
肯德基家鄉雞首次在香港推出時,配合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電視廣告迅速引起了消費者的注意。電視和報刊、印刷品的主題,都採用了家鄉雞世界性的宣傳口號:「好味到舔手指」。
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加上獨特的烹調方法和配方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使得顧客們都樂於一嘗,而且在家鄉雞進入香港以前,香港人很少品嘗過所謂的美式快餐。雖然大家樂和美心快餐店均早於家鄉雞開業,但當時規模較小,未形成連鎖店,不是肯德基的競爭對手。看來肯德基在香港前景光明。
二、慘遭「滑鐵盧」
肯德基在香港並沒有風光多久。
1974年9月,肯德基公司突然宣布多家餐店停業,只剩4家堅持營業。到1975年2月,首批進入香港的肯德基全軍覆沒,全部關門停業。雖然家鄉雞公司的董事宣稱,這是由於租金上困難而歇業的,
但其失敗已成定局。失敗原因也明顯,它不僅是租金問題,而且主要是沒吸引住顧客。
當時的香港評論家曾大肆討論此事,最後認為導致肯德基全盤停業原因,是雞的味道和宣傳服務上出了問題。
為了適應香港人的口味,家鄉快餐店採用了本地產的土雞品種,但卻仍採用以前的喂養方式,即用魚肉飼養。這樣,便破壞了中國雞特有的口味,甚是令香港人失望。
在廣告上,家鄉雞採用了「好味到舔手指」的廣告詞,這在觀念上也很難被香港居民所接受。而且,當時的香港人認為家鄉雞價格太昂貴,因而抑制了需求量。
在服務上,家鄉雞採用了美國式服務,在歐美的快餐店一般是外店,駕車到快餐店,買了食物回家吃。因此,店內通常不設座位。而香港的情況則不同,人們在買的地方進餐,通常是一群人或三三兩兩買了食品後坐在店內邊吃邊聊。家鄉雞不設座位的做法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等於是趕走了一批有機會成為顧客的人。因此,家鄉雞雖然廣告規模較大,吸引了許多人前往嘗試,但是回頭客就不多了。
家鄉雞首次進入香港的失敗,敗在未對香港的環境文化作深入的了解。正如英國市場營銷專家史狄爾先生的評價:「當年家鄉雞進入香港市場,是採用與美國一樣的方式。然而,當地的情況,要求它必須修改全球性的戰略來適應當地的需求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產品的用
途和對產品的接受,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影響,食物和飲品類產品的選擇亦取決於這一點。當年的雞類產品不能滿足香港人的需求,宣傳的概念亦不適當。」
肯德基是大搖大擺地走進香港,又灰溜溜地離去。
三、卷上重來
一轉眼8年過去了。
1985年,肯德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已投資成功。這時,他們准備再度進軍香港。
這次,家鄉雞重新進入香港,是由太古集團一家附屬機構取得香港特許經營權,條件是不可分包合約,10年合約期滿時可重新續約。特許經營協議內容包括購買特許的裝置、食具和向家鄉雞特許供應商購買烹呼叫香料。
首家新一代的家鄉雞店耗資300萬元,於1985年9月在佐教道開業,第二家於1986年在銅鑼灣開業。
在1985年的時候,當時的香港快餐業已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可以分成三大類——漢堡包,占據了整個快餐店市場的2成份額。長期以來,最大的市場是本地食品類,市場佔有率接近7成。肯德基家鄉雞是新一類——「雞專家」。
因此,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肯德基要想重新占據市場已比較困難。開業以前,公司的營銷部門就進行了市場調查和預測,結果表現為前景樂觀。
這一次肯德基開拓市場更為謹慎,在營銷策略上按香港的情況進行了適當的變更。
首先,家鄉雞店進行了市場細分,明確了目標市場。新的家鄉雞店和舊的不同,現在它是一家高階「食堂」快餐廳,介於鋪著白布的高階餐廳與自助快餐店之間。顧客物件介於16至39歲之間,主要是年輕的一群,包括寫字樓職員和年輕的行政人員。
其次,在食品專案上,家鄉雞店進行一些革新。品種上,以雞為主,有雞件、雞組合裝、雜項甜品和飲品。雜項食品包括薯條、沙拉和玉米。所有雞都是以賀蘭迪斯上校的配方烹調,大多數原料和雞都從美國進口。食品是新鮮烹制的。炸雞若在45分鍾仍未售出便不會再售,以保證所有雞件都是新鮮的。
在價格上,公司將家鄉雞以較高的議價出售,而其它雜項商品如薯條、沙拉和玉米等以較低的競爭價格出售。這是因為,如果家鄉雞價格太低,香港人會把它看成是一種低檔快餐食品。而其它雜項食品以低價格出售,則是因為家鄉雞分店周圍有許多出售同類食品的快餐店與之競爭,降低雜項食品價格,能在競爭中取得一定的優勢。
在廣告上,家鄉***1973年的廣告口號「好味到舔手指」改為「甘香鮮美好口味」。在地鐵車站和報紙、雜志上都能看到新的廣告詞。很明顯,新的廣告詞已帶有濃厚的港味,因而很容易為香港人接受。
家鄉雞店第二次在香港登陸時,公司認為主攻方向是調整市場策略,以適應香港人的社會心理和需求。因而廣告並不作為主攻方向。如:佐敦道分店一時頗為低調,只在店外拉了橫幅和豎了一塊廣告牌。宣傳方面也是採取低調的手法,只集中在店內和店外周圍推廣,廣告宣傳亦於開業數月後停止了。
四、香港終於接受了它
家鄉雞店重新開業後數月,公司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者選擇了知道有肯德基家鄉雞店的人為調查物件,詢問他們對家鄉雞的印象,以及肯德基與其它快餐店相比,有何不及的地方。64%嘗試過家鄉雞的被訪問者認為菜式的選擇有限,21%的人認為食品價錢太貴,其它則覺得店鋪位置不方便,大多數92%的補充訪問者都知道香港以前有過家鄉雞店。但同時也有71%的人表示將會在日後再次光顧家鄉雞店。
公司的營銷人員對此次調查作出的結論是:1973年公司在香港的失敗仍然嚴重影響著消費者對家鄉雞的看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家鄉雞影響的擴大,消費者的這種印象會逐漸淡化。
家鄉雞連鎖店針對調查結果,對營銷策略又進行了一些改變,如增開新店時,盡量開設在人流較大的地方,以方便顧客,同時擴大營業面積,改變消費者擁護的狀況,以及增加菜的種類等。
家鄉雞的營銷策略的調整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香港成了肯德基的一個市場,分店數目占肯德基在世界各地總店數的1/10強,肯德基也成為與麥當勞、漢堡包和必勝客薄餅並立的香港四大快餐食品之一。
肯德基終於被香港人接受了。
評點:
任何一個跨國集團在進行異域擴張時,都不能漠視當地的文化背景,應該有所借鑒,有所結合。肯德基的第一次進軍之所以會失利,就是因為置香港本土文化的特點於不顧。
企業的領導者在進行營銷方面的決策時,應牢記一條,那就是只能以顧客為導向,失去了顧客的支援與認同,任何決定都只能以失敗而告終。這正是營銷與推銷的區別所在:前者應強調生產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而後者只是將自己生產的產品賣出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肯德基的案例,或許會給國內的商家一點啟示。
分銷渠道案例篇2:大寶、強生分銷渠道案例分析
一 大寶在其渠道管理中存在哪些問題?並分析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
答:1 .渠道管理力度薄弱,代理商銷售方式不同。
原因是:大寶採取的區域代理經銷制由代理商買斷產品,在各自的區域內推廣市場進行銷售配送,使大寶對代理商的控制能力大幅降低。
2 .各個代理商的銷售價格混亂,促銷方式各不相同。
原因是:大寶沒有對代理商做出任何控制,使得其銷售方式和價格是自由的,而且代理商根據夏以及客戶的進貨額和進貨品項多少自行確定價格,並有權制定各種促銷搭贈政策。
3 .水平沖突,同一區域各個代理商互相影響。
原因是:公司並沒有明確的代理區域,對代理條件也沒有限制,使得代理商之間相互競爭相互影響,造成惡性迴圈。
4 .內部管理和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原因是:大寶市場渠道開發過快,出現了庫存高,在製品儲備高,生產周期長,不能及時交貨,尤其是對其銷售分公司的產品庫存及資金不能有效控制。
二強生採用何種供應鏈模式?此模式有何種特點?強生採用此種供應鏈模式給他帶來哪些優勢?
答:推拉式。
特點:
1.在供應鏈的前半部分,實行生產推動式,根據歷史銷售資料及銷售商的銷售計劃對產品需求進行預測,採取大批量生產和采購,通常生產出通用品或半成品,不僅實現規模經濟,而且工廠由於沒有成品庫存,降低了庫存成本,實現成本最小化;
2.在供應鏈的後半部分,實行需求拉動式,配送中心依據不同訂單將半成品快速加工為成品,及時滿足客戶需求,市場反應速度快,對市場變化應對能力強,客戶滿意度高;
3.採用延遲策略,盡量使推拉式的分界點接近最終消費者,資訊傳遞速度快且更准確;
優勢:
1. 強生依據各地銷售商上報的銷售計劃確定生產計劃,取得大規模采購、生產和運輸的優勢,降低了生產成本;
2 .採取延遲策略,產品一下線就按各區域銷售計劃交給第三方物流—新科安達有限公司,到達各區域分發中心,使強生公司實現了「零庫存」;
代理商依據下一級經銷商的訂貨量向強生公司發出訂單並支付貨款,憑借強生開具的提單直接到分發中心提貨,不僅使強生及時收到貨款,減少資金佔用,又能使其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使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市場區域,,及時滿足客戶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
3.產品的配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有利於強生降低經營風險,將有限的人力、財力集中於核心業務。強生對代理商進行嚴格的管理,出貨價同一依據出貨量確定,盡管代理商有一定的折扣決定權,但價格基本相同;
4 .第三方物流公司及時將出貨情況反饋給強生,使其能夠對市場進行有力的掌控和控制;同時,由於配送體系的發達,代理商不用投資囤貨,降低了強生代理商的投資風險,並有利於強生規范市場運作;
5 .代理商不直接面對終消費者,只面對區域內的經銷商,市場層次清楚;
有利於強生公司劃分明確的市場區域范圍,進行市場開發,有利於供應鏈中各個級別間建立明確的關系,相互信任,進而有利於實行現款現結,降低風險,加快資金流動速度;
有利於避免同一區域串貨現象的發生;
三 結合案例談談分銷渠道管理對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
答:分銷渠道使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在供應鏈中,上游製造商製造的產品必須通過分銷渠道實現所有權的轉移,滿足市場的需求。有好的產品並不一定能保證擁有市場,它還要有強大的分銷渠道的支援。因此,渠道競爭是供應商之間一種重要的競爭手段,誰擁有渠道,誰就擁有市場。分銷渠道在供應鏈中有重要的作用,如下:
1 提高交易效率,減少交易成本
經銷商最直接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將產品從製造商那集中起來,再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將其進行重新包裝組合和分配的過程。一般來說,上產商缺乏進行直接營銷所需的能力和資源,這就是中間商存在的價值和原因所在。即使是那些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市場覆蓋率。
因此,分銷商的存在往往能夠較少分銷渠道的交易成本。而在我們的案例中打包採取的區域代理經銷制,有代理商買斷產品,但公司並沒有明確的代理區域,這使得不同的代理商也會進行交易,而且代理商還會通過賣給其他商家的方式來賺取利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易的次數,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
而強生對區域代理商的制約滾利核對市場銷售完善的物流配送大大減少了這一交易次數。強生的配送體系相當發達,經銷商憑借強生開具的提單就可以從強生設在北京的分發中心處提貨,並直接降火派送到各個經銷商處。。
2 收集和反饋市場資訊
在產品的流通過程中,經銷商對生產企業而言是機器重要的資訊來源。經銷商最接近市場可以和終端客戶保持經常的聯絡,獲取各種有關客戶,市場和競爭者的資訊,通過收集整理兵法虧給生產商。同時,許多經銷商也銷售競爭廠商的產品,有助於他們了解客戶對各種產品的真實反映。
案例中強生的物流配送完全外包給第三方物流公司,每年各地銷售上會向強生匯報每一年的銷售計劃,他直接按銷售計劃數量進入物流公司相應的區域分發中心,使產品在最短時間內進入市場區域,使強生的市場掌握和控制非常有力。
3 緩解資金壓力
分銷渠道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實現了資金在渠道中的流動,這可以環節上纏上在資金上的壓力。在產品流通中,由於中間商的存在,提供了多種多樣,靈活方便的付款方式。同時,通過分銷渠道成員自己的實力和信用進行融資,擴大了產品流通過程所需要的資金來源,似的渠道的資金雄厚,便於更廣泛的推銷產品。
案例中強生對於下一季的經銷商包括較大的超市,都是現款現結,盡管強生對代理商還有一定折扣決定權,但同一個區域的出貨價今本上都是同一根據出貨量來確定。
4 分銷網路為買賣雙方搜尋市場資源提供便利,
在市場環境中,雙方試圖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而買房則像預測並抓住這些需求資訊。如果一雙「搜尋」過程能成功進行,需求資訊能實施高校流動,那麼買賣雙方都是有力的,分校網路中的中間商分別按不同的行業組織,並向各自市場提供相關資訊,從而為買賣雙方提供便利並降低供應中相關成本,如銷售成本,運輸成本,訂單處理成本,使用者服務成本的。分銷系統作為供應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物流服務資訊溝通來促進鏈上良性迴圈,實現系統高效運轉,以製造商為中心的管理分銷系統將發生根本性轉變。分銷系統使得製造商和渠道成員從著眼與眼前利潤擴充套件包含遠期發展的戰略利益。
案例中,大寶銷售渠道漫天撒網,是內部管理,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事實上,大包一度由於開發過快,出現了庫存高,在製品儲備高,生產周期長,不能及時交貨,尤其是對異地銷售分公司的產品庫存及資金不能有效控制,而強生是根據下一集經銷商的訂貨量進行生產,並有相應的分發中心來派送,他的外包物流公司還能及時將出貨情況及時反饋給強生是強生的市場掌握力和控制力大大增強。
分銷渠道案例篇3:高露潔持續發展之道
高露潔公司是美國一家生產經營洗滌品、牙膏、化妝品的跨國公司。據1995年統計數字,當年該公司銷售額為83.6億美元,純利2.9億美元,擁有資產69.6億美元,居美國最大500家工業公司的第77位。今天它占據世界口腔護理品總銷量的近50%。
高露潔公司是以經營牙膏為主的企業。創業的頭幾年,盡管其產品質量不錯,但銷量總上不去,因此業績平平。公司的決策者為了本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絞盡腦汁,但一直想不出一種有效辦法。後來老闆橫下決心,公開征注良策。他在媒介上登出告示:「誰若能想出使高露潔牙膏銷路激增的創意,即贈送10萬美元獎金。」
10萬美元的獎金是充滿誘惑力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應征者數以萬計。這些應征「創意」中有不少是很有見地的,但高露潔公司決策者僅選中一個。他的創意只有兩行字,很簡單,只要把高露潔牙膏的管口放大50%,那麼消費者每天在匆忙中所擠出的牙膏,自然會多出一半,牙膏的銷路因而會激增。高露潔公司按照該創意辦了以後,果然銷量急速上升。直至今天,高露潔牙膏的管口仍保持這一「創意」。 高露潔公司能夠持續地發展,與它堅持產品質量和衛生有很大關系。高露潔的生產車間密布如蛛網的管道,各種大大小小的貯存器都是圓弧狀的,光可鑒人的地面沒有一個接縫。這種圓弧狀設計,無接縫的地面,是為了不讓粉塵原料有藏身之處,以保證高露潔的產品衛生和質量,從而保證消費者在使用產品時,不會造成任何人身的傷害和損失。而這些又是高露潔GMP作業制度的一環。所謂GMP,就是良好的生產作業制度,它對生產過程中有關人員、材料、建築、裝置、儀器、程式、安全、品質衛生、清潔、記錄和培訓等都有具體要求和規范。實現GMP目標。就必須做好避免污染,保證產品品質和安全可靠等方面的工作。高露潔的生產作業制度不只是寫在紙上的制度,每年總部要對高露潔遍布世界的生產基地分等級,從11個方面對生產環節中的250項進行嚴格GMP制度稽核。
據了解,GMP為美國最先用於葯物生產的質量管理標准,是作為 *** 對葯物質量控制的規范標准。高露潔公司將其引入牙膏生產領域,目前已被許多牙膏生產企業所接受。
高露潔公司的發跡,除了因上述招法外,還與其有效的行銷策略有關。高露潔公司十分重視銷路的選定,它確定銷路時,首先分析各種因素,依據客觀允許的條件及自己經營的產品性質等,選擇最佳的銷路。它確立銷路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特性。特性包括時尚性、技術性、共用性或通用性,產品的體積、重量、包裝、價格和儲存條件等根據這些特性區別選定行銷道路,比如該公司經營的科學器材屬時尚性強、技術性高和專用性突出的產品,就直接賣給使用者。價格較低的產品,如牙膏,選定的行銷道路就長些。
2、市場特性。一般說來,市場需求潛力越大,顧客的購買頻率高而數量不少,就需要選擇較長銷路,利用中間商,如牙膏就屬這類;如果市場潛量少。顧客又集中一次性大批購買,就可不用中間商,直接進行銷售。另外,消費的心理、傳統購買習慣或消費方式,消費興趣的轉移,都應成為選定銷路的考慮因素。
3、競爭情況。競爭情況對選擇銷路影響較大,特別是同類產品競爭,競爭對手選用何種銷路,是值得研究的。有時候可採用與競爭對手同樣的銷路,這樣比較容易進入市場和佔領市場,因為消費者已習慣於這種購買行為了。有時候各種銷路被競爭者利用或壟斷了,就需要換一種銷路開展競爭,以新奇的銷路產生不同的效果。
4、企業實力。企業的財力、規模、信譽、管理經驗、銷售、財務的能力等,都對銷路的選擇產生重大影響。一般說來,企業實力強,可以在國內外市場設立廣泛的銷售網點或連鎖點,這比交給中間商銷售效果要好。即使選擇中間商進行銷售,要有較大的優勢對中間商實行控制。
5、社會環境。一些國家對某些產品實行配額許可證管理,這些配額許可證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領取的。還有些國家或地區流行超級市場銷售方式,而有些國家或地區則不興這種方法等等。如何根據這些情況及其他變化作出銷路的選擇,對企業經營是嚴峻考驗,善者勝,不善者敗。
高露潔公司的決策者認為,企業的行銷渠道的選擇依據確定後,還必須進一步根據經驗把渠道明細化,即明確行銷渠道的寬度。具體說,必須從以下幾種形式中選擇渠道和分銷。
1、廣泛的分銷渠道。這又稱為密集型分銷渠道,它的核心就是盡可能多使用中間商銷售其產品,讓自己的產品到處可以見到,以便市場上現有的消費者和潛在的消費者到處有機會購買其產品。
2、有選擇的分銷渠道。是指在目標市場中選用少數符合自己產品特性以及經營目標的中間商銷售其產品。有些商品專用這種渠道。因為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對產品用途有特殊需求或對牌子有偏愛,而廣泛分銷渠道不一定能推銷這些產品,或起碼效果不那麼好。
3、獨家分銷渠道。是指在特定的市場區域選擇一家中間商經銷其產品。這種渠道有利於維持市場的穩定性,有利於提高產品身價,有利於提高銷售效率。
高露潔公司由於在決定市場需要的渠道、選擇行銷渠道的形式及管理各級渠道上,有戰略化的思想和措施,所以其產品,特別是牙膏,暢銷於美國乃至全球,迅速發展成為大型跨國企業。
評點:
商品流通渠道策略是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商品流通渠道和中間商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不同商品的自然
屬性、消費結構、消費方式等特點,形成了功能各異的代銷、經銷、批發、零售等銷售渠道的組織形式。
隨著市場范圍和規模的擴大,市場競爭的激烈,企業又為了追求最佳的市場交易形式,因而,它們總是選擇最佳的渠道組織形式,實現企業市場的經營目標。
高露潔戰略性地細分了其分銷渠道,最大程度地佔領了市場,達到了公司和分銷商的雙贏局面。這一點值得借鑒和學習。
⑥ 市場營銷管理案例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管理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管理案例分析一:
史上最快速度,躋身屈臣氏
品類銷量前三
冠名綜藝引爆品牌和話題。2015年年初以來,大家注意到,江蘇衛視的王牌節目《超級戰隊》《為她而戰》《蒙面歌王》的冠名都是一葉子。依託一線衛視引爆品牌知名度和話題度,藉助綜藝冠名持續發聲塑造品牌個性、傳播品牌內涵,這便是2015年年初一葉子繪制的全方位多維度品牌傳播藍圖。
隨著一葉子冠名的三檔節目《超級戰隊》《為她而戰》《蒙面歌王》的熱播,一葉子品牌廣為人知,其“新鮮、鮮活”的品牌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從《超級戰隊》中“新鮮的力量”主打力量之美,再到《為她而戰》主打溫暖、愛情,提出“新鮮面膜,讓愛鮮活”的慧心巧思,最後藉助江蘇2015年主推節目《蒙面歌王》唱響“新鮮面膜,揭面成王”,一葉子總能切中品牌與節目的最佳結合點。
史上最快速度,躋身屈臣氏品類銷量前三。2015年8月,一葉子獲屈臣氏健康美麗大賞“最佳人氣面膜大獎”。一葉子在屈臣氏上市僅8個月,便達到了月均零售額近3000萬。
一葉子是韓束2015年全新推出的面膜品牌。上海韓束化妝品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於中國上海,以多元、樂觀、創新、冒險的企業精神,在屈臣氏、百貨商場、SHOPPINGMALL、日化精品店、百強連鎖、電子商務等新興 渠道 全面發展,銷售連創新高,是目前國內全渠道營銷代表性企業。
2014年韓束2.4億元冠名江蘇衛視《非誠勿擾》大獲成功後,2015年更是以5億元大手筆冠名《非誠勿擾》。因為韓束認為,電視媒體是最好的銷售平台!
上海韓束化妝品有限公司如是說:基於一葉子品牌的戰略性合作,江蘇衛視給予最大支持:最高水準的企劃團隊,量身定製的權益類型,專業超值的資源分配,最大程度的執行配合,無不展現出專業、貼心的大台風范。
最終,一葉子牽手江蘇衛視作為品牌發力的大本營,取得了優異的傳播效果, 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消費者的認可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國產面膜中一枝獨秀。
市場營銷管理案例分析二:
丸美:電商成交指數飆升,全國銷量比冠名前增長12%
牽手《我們相愛吧》,譜寫完美戀愛指南。丸美音意均同“完美”,和以浪漫唯美為內容基調的《我們相愛吧》匹配度高。節目以“愛(eye),要談(彈)出來”作為主題詞,一語雙關,實屬絕妙。
三對CP談話中的自然提及、產品使用、禮品贈送等情節植入、品牌形象植入,演播室中以“愛要談出來”為主線而展開的戀愛 經驗 的交流、創意花字露出、各種甜蜜畫面定格後蓋上丸美郵戳、朋友圈微信 廣告 的宣傳造勢等等,均多類型、全方位、極大地強化了節目與丸美的關系。
電商成交指數飆升,全國銷量比冠名前增長12%。通過冠名《我們相愛吧》,丸美在目標人群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有效提升,全國單月銷量比過去增長12%,成為丸美與江蘇衛視成功合作的標桿性項目。
廣東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媒介部如是說:節目中,丸美品牌形象與節目內容不斷出現良性互動,相輔相成。
從反響來看,《我們相愛吧》前11期收視率在同檔節目中穩居首位;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在百萬以上的超過50個,總閱讀量突破33億,網路播放量近10億。不僅如此,節目15-45歲女性人群成為收視絕對主力軍,與丸美目標人群大幅度重合。
⑦ 企業案例分析報告_企業案例分析範文(2)
企業案例分析報告範文篇3:寶潔公司案例分析報告
一 案例綜述
寶潔公司創始於1837年,是向雜貨零售商和批發商供貨的最大的製造商之一,並且在品牌消費品製造商如何進行市場定位的策略設計方面是一個領先者。在1993年,寶潔公司的300億美元的銷售額在美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各佔一半。公司的產品系列包括了許多種類的產品,公司組織成了5大產品部:保健/美容、食品/飲料、紙類、肥皂、特殊產品(如化學品)。
寶潔公司的大多數產品類別的競爭比較及集中,在每一個產品類別中,2個或3個品牌產品生產商控制了總品牌產品銷後額度額的50%以上的份額。寶潔公司的產品通過多種渠道進行銷售,其中在產品銷售數量發面最重要的幾個渠道是雜貨零售商、批發商、超級市場、和俱樂部商店。盡管公司於零售商和批發商之間的關系並不總是那麼的和諧,但是寶潔公司的管理層認識到,為了在市場中獲得成功,既要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又要滿足渠道的需要。保潔工產品的需求主要是由最終消費者的拉動通過渠道的,而不是通過貿易推動的。消費者對寶潔產品的強有力的需求拉動為公司在與零售商和批發商交易過程中提供了優勢。
在150多年的經營過程中,寶潔公司已經在積極和成功地進行高質量消費品的“世界級”的開發和營銷方面建立了聲譽。在公司發展的歷史中,寶潔公司強調給消費者提供能帶來良好的價值的出色的品牌產品。並且將公司定位於:為忠於品牌的消費者提供根據價值定價的產品的基礎上構造公司的未來。
20世界70年代,產品促銷顯著發展。伴隨大量的促銷活動,使提前購買成為行業的慣例,而且導致了製造商很難准確的預測需求的變化。各個環節的庫存不斷擴大來滿足消費者的提前購買需求。它不僅提高了庫存成本,同時也導致了更高的製造成本和服務成本,也導致了品牌價值和供應鏈渠道的無效率。
90年代的渠道轉變的改革的目標之一,在於開發與渠道中的合作夥伴更加合作和相互有力的關系,用合作來替代談判,從而有效率地、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通過將消費者的忠誠於改進的渠道效率和關系相結合,寶潔公司認為自己產品的市場份額將會增長,而渠道和消費者的服務成本將會下降,使渠道中的所有成員都能夠受益。
二 問題分析
(1)分銷渠道的改革
在20世紀90年代,寶潔對渠道進行了改革。它希望開發與渠道中的合作夥伴更加合作和相互互利的關系,用合作來代替談判。它的目的是提高渠道的效率和服務水平為此,它有兩個項目,第一個項目集中於通過連續補充計劃(CRP)來提高供應物流和降低渠道庫存。第二個項目是通過訂貨和開票系統的修改來改善對渠道客戶的總訂貨周期和服務質量。
CRP的實施對各個零售商來說解決了他們最大的問題。不斷擴大的顧客需求和有限的倉庫容量的矛盾,使零售商不得不通過零擔運輸的方式來滿足需求。零擔運輸無疑增加了零售商的物流成本,這就會導致價格的上漲。而價格對零售商來
說是爭取顧客的有利武器。寶潔的這種做法解決了零售商的後顧之憂,使零售商只需要關心他的前台運作了。這種做法雖然在短期由於投入太大不會看見很大的收益,但是從長遠來看,CRP 實施不但降低了寶潔的製造成本,同時也消除了信息放大作用而導致的大的庫存成本,同時還可以擴大寶潔產品的市場份額。總之,CRP的實施達到了雙贏的局面。寶潔還參與了雜貨業渠道的改革,開發有效消費者反應(ECR)方法。
訂貨,發貨和帳單系統(OSB)是寶潔分銷渠道改革的另一項目。原有的系統是寶潔在20世紀60年代期間開發的,雖然經過了多次的升級,但是仍然缺乏效率,也沒有什麼效果。OSB系統支持寶潔公司在為渠道成員提供服務方面的所有活動,包括定價,訂貨,發貨,開票以及單獨的信用系統。OSB項目還集成了許多原先不能在職能部門和產品部門之間一起運行的相互分離的系統,使寶潔公司能夠提高協調性和總體的服務水平。OSB的目的在於理解業務是如何運作的,然後將現有的流程自動化,使其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來滿足不同部門和職能的各種不同的需要。系統消減了現有流程的大量的復雜性問題,消除手工處理的步驟,但不是對現有的流程進行重新設計。新的系統在解決了客戶的發票扣除額大的問題,也改善了訂單發貨的質量,但是現行的定價和促銷策略和過程問題人造成了扣除額。要徹底的改進定價和促銷的問題,就必須修改OSB的前端。
在新的訂貨流程中,寶潔將產品定價和產品規格整合在同一個資料庫中。用於簡化定價的資料庫被設計成可以直接通過電子化的方式將數據提供到客戶自己的系統中,這種做法導致了發票扣減的大大減少。這種新的訂貨流程使訂貨質量有了顯著的提高。從1992到1994年,發票出錯的概率降低了50% 多,同期,有利於寶潔的發票的爭議問題增加了300%多。
在新的訂貨流程中,寶潔還採用了價值定價的策略。所謂理解價值定價法,就是根據消費者理解的商品價值,即根據買主的價值觀念來定價。這種定價要求企業在有利潤可賺的同時適當減價,以及找到維持甚至改善質量的方法。價值定價立足於消費者,它不僅消除了零售商提前購買的動機,從本質上提供不變的采購成本以及伴隨一些靈活的折扣或提供用來開展零售商店促銷的基金,還培養了消費者的品牌忠誠。
一個中型的企業不可能實施如此做法。原因可以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寶潔在渠道改革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來做引進先進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術。這種巨大的投入不是一個中型企業可以承受的。
2. 寶潔是一個有著很強管理體系的大企業,它對整個渠道有很強的控制力,在這種控制力的約束下來對分銷渠道進行改革,當然會達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一個中型的企業沒有這么強的控制力,它的重點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上而不是對渠道的監控和改革,一旦失去這種強有力的約束,就會對雙方造成極大的傷害。
對於零售商來說,特別是雜貨零售商,他們的利潤時很低的。商品的單位價格低,而銷售數量很大。商店的運營利潤也就很大一定程度上是依賴於有效率的運作。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零售商的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是有限的倉庫容量,他們的訂單大多是小批量的,採用成本很高的零擔運輸,盡管這樣,他們也還是會時常出現缺貨問題。並且,零售商為了進一步提高利潤,他與製造商之間的價格之爭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如同 文章 中所指出的,零售商們把采購的價格作為利潤的一個重要的來源,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在80年代出現為促銷而出現的大批量的提前突訂貨的現象。總的來看,寶潔的這種做法會給零售商帶來一些好處,但是要很好的實施這種做法也不是平坦順利的。在實施上零售商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
1. 建立信息交互平台用於與寶潔之間信息的傳遞和共享。VMI的庫存管理方式使零售商節約了庫存的成本。但是VMI是建立在有效的EDI基礎之上的,這就要求零售商同樣也應該擁有也寶潔信息系統匹配的數據交換系統。在這個系統的開發同樣也需要有大量資金的支持。
2. 與寶潔之間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夥伴關系。零售商和寶潔的這種合作要求零售商能夠對寶潔信息透明,同時寶潔也要保證能給零售商及時,充足的供貨。要達到雙贏的目的,二者必須要有高度的信任作基礎。
(2)信息技術的運用
在1985年,寶潔公司與一個中等規模的零售連鎖企業進行了補貨的渠道的新方法實驗。這一試驗設計到採用電子數據交換每天將倉庫想每個商店的產品發貨數據從里零售商發給寶潔公司。然後寶潔公司利用發貨信息而不是根據零售商產生的訂單來確定向零售商的倉庫發運的產品的數量。產品訂貨由寶潔公司計算,目前在於提供充足的安全庫存,同時將物流總成本最小化,並消除零售商倉庫中多餘的庫存。
這一初始實驗的結果在降低庫存和提高服務水平以及為零售商節約勞動力等方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的訂貨流程的第二次試驗是在一個超級市場進行的,在這個階段,寶潔公司建議零售商將尿布產品儲存在連鎖超市的配送倉庫,零售商向寶潔公司提供有關倉庫從各個商店每天所接到的訂單數據,並允許寶潔公司根據倉庫每天的發貨數據來確定倉庫所需要的補貨數量。通過這樣的操作,消除了昂貴的零擔運輸,並減少零售商店的缺貨。公司和零售商通過降低成本和增加銷售都會獲得收益。總的來說,較低的成本促使較低的價格,通過更高產品可獲得性提供更好的服務,將導致銷售額的增加。
第二次試驗證實了,通過減少渠道成本和增加銷售量,物流創新在為零售商和製造商提供共同收益方面存在潛力。
與主要超級市場之間的CRP的成功實施使其他零售商對這一新的流程產生了興趣。到1990年,大多數超級市場已經全面實施了CRP。這些較早採用CRP的雜貨零售商,在降低庫存和缺貨水平方面都取得了高度成功。
CRP的成功不能離開EDI 。EDI體現了寶潔公司提高訂貨過程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並且對於CRP的實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EDI本身不能被認為在提高效率和訂貨質量方面的工作重視特別重要的,就其本身而言,EDIs並不是一個解決方案,然而,當流程和系統重組平行實施時,EDI能夠成為一個強力的工具。
在寶潔公司,EDI的一個重要作用在於為CRP的運行提供一個基本的平台。CRP曾被表述為雙向的EDI,於雙方公司的系統有著緊密的聯系。當然,CRP不僅需要系統變革,而且在CRP中,每個組織的系統之間的相互連接程度,要比在沒有CRP客戶的EDI中要緊密得多。兩個公司的系統之間由EDI促使的連接,導致了公司之間的大量數據的無誤差的自動交換。CRP大大增加了渠道公司共享的數據量,這使得EDI成為有效運行不可或缺的技術。盡管早期的第CRP試驗是用傳真和電話來發送數據,但是寶潔公司的幾位經理表示,沒有EDI的CRP是不可行的。
EDI通過降低交易成文為公司提供經濟效益,即使在沒有投入CRP的情況下,這也促使了EDI的採用。
在上述的應用當,生產家庭用品的寶潔(P&G)開始將信息系統作上、下游整合,希望通過正確和快速的信息傳遞、分析和整合,達到對市場的需求作快速反映並降低庫存等目的。同時,這種企業間的信息共享系統可以給企業帶來如下好處:
1、縮短需求響應時間;
2、減少需求預測偏差;
3、提高送貨准確性和改善客戶服務;
4、降低存貨水平,縮短定貨提前期;
5、節約交易成本; 6、降低采購成本,促進供應商管理; 7、減少生產周期; 8、增強企業競爭優勢,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1987年,寶潔公司通過了改寫整個訂貨、發貨和賬單系統的決議。它支持寶潔公司為渠道成員提供服務方面的所有活動,包括定價、訂貨、開票和單獨的信用系統。OSB項目集成了許多原先不能在職能部門和產品之間一起運行的相互分離的系統,使寶潔公司能夠提高協調性和總體服務水平。
通過對總訂貨流程的重新設計,寶潔公司在減少成本和提高質量方面產生了巨大的收益。除了減少發票扣除額以外,重新設計過的業務流程使寶潔公司能夠降低整個訂貨流程中的成本。其尿布產品經理認為:隨著寶潔公司協力合作,更好地利用從CRP訂貨數據中獲得的有關需求的改善信息,寶潔公司將實現進一步的成本節約。通過與供應商之間的更加有效的談判,以及更好地利用實際需求數據進行計劃和安排,在生產中還可以實現額外的成本節約。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新的業務流程中,新的信息技術影響了各個環節,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最重要的,新的信息技術支撐著整個環節的運轉。
寶潔是處於渠道核心環節的企業,它要將與自己業務有關(直接和間接)的上下游企業納入一條環環相扣的渠道中,使多個企業能在一個整體的信息系統管理下實現協作經營和協調運作,把這些企業的分散計劃納入整個渠道的計劃中,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增強了整個渠道在市場中的整體優勢,同時也使每個企業均可實現以最小的個別成本和轉換成本來獲得成本優勢。
我們從渠道管理涉及的主要領域來談信息技術在其中的作用。
渠道管理涉及的主要領域有:產品(服務)設計、生產、 市場營銷 (銷售)、客戶服務、物流供應等。它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通過採用各種不同信息技術來提高這些領域的運作績效。而信息系統的建立是需要大量信息技術來支撐的,在寶潔的整個運作流程中,新的信息技術的支撐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它對渠道的支撐可分為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由標識代碼技術、自動識別與數據採集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基礎信息技術構成。當中要特別提到電子數據交換(EDI)。EDI技術是指不同的企業之間為了提高經營活動的效率在標准化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數據傳輸和交換的方法。EDI是實施快速響應(QR)、高效消費者響應(ECR)、高效補貨等方法必不可少的技術。目前,幾乎所有的渠道管理的運作方法都離不開EDI技術的支持。EDI的主要功能表現在電子數據傳輸和交換、傳輸數據的存證、文書數據標准格式的轉換、安全保密、提供信息查詢、提供技術咨詢服務、提供信息增殖服務等。
第二層面是基於信息技術而開發的支持企業生產。
在具體集成和應用這些系統時,不應僅僅將它們視為是一種技術解決方案,而應深刻理解它們所折射的管理思想。寶潔深刻把握了這一點,更通過和IBM的合作,在更廣泛的范圍推廣了它的應用。
就在寶潔加快發展的腳步時,它依然沒有忘了向信息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寶潔希望完全根據實際銷售結果發貨,而不是基於預測。為了更接近這種實時要求,寶潔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些具體成效包括:成本大大降低了;流程的改善帶來了更優服務、更高效率和更低零售商成本……
(3) ECR的利用
高效率的消費者反應(ECR),內容是“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通力合作,及時對消費信息作出反應,為消費者提供高價值的商品或服務。”核心內容有五個原則:
原則1:向消費者提供高價值的商品或服務。
原則2:確立商品供給鏈內部的合作關系
原則3:建立高效率的物流。
原則4:建立正確、及時的信息流。
原則5:建立共同的費用評價方法
在這些原則下,ECR提出要在如下四個方面實行變革:
1.高效率的商品歸類。採取最新的信息技術(如條形碼技術等),對消費者所購買的物品進行合理分類,統計分析各類商品暢銷或滯銷的原因。由於採用了電腦技術,這種分類變
得非常容易,成本也很低。
2.高效率的庫存管理。通過對商品進行合理歸類、統計等,利用有關的數據建立各類商品銷量變動模型,並據此預測商品的銷量,這樣就能有效地控制商品庫存量,既能減少了庫存量,降低成本,又不至於脫銷。
3.高效率的促銷活動。對於促銷活動,ECR一改過去應用廣告“狂轟濫炸”的形式,而是設身處地為消費者著想,從消費者的立場出發,積極向消費者介紹商品的性能、優點和適用范圍等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4.高效率地推出新產品。ECR對消費者的偏好反應迅速, 並在收集消費者偏好信息的基礎上,快速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及時把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投放市場。
與零售商、批發商和其他製造商、行業貿易協會和咨詢公司合作,寶潔公司參與了渠道創新中的有效者反應(ECR)方法的開發,這一方法將使雜貨零售連鎖企業能夠有效地與其他低成本的零售形式展開競爭。
CRP是ECR的一個重要組成要素。到1994年平均增長率月為止,總共有家渠道客戶採用了與寶潔公司之音的CRP,寶潔公司超出26%的銷售量是通過CRP來進行訂貨的。隨著這些客戶將CRP的使用擴展到新的產品系列和多個配送中心,預計到1995年年底,這些客戶的總CRP需求將增加到寶潔銷售額的35%。CRP能夠為客戶提供一個在為零售商降低庫存水平和缺貨的同時,管理增加了的庫存存儲單元的解決方案。CRP計劃對寶潔及其分銷商的另一個重要的收益是增加了銷售額。
整個訂貨流程的重新設計根植於“簡化,標准化然後機械化”的哲理,減少大量人工操作。對於那些利用新的定價資料庫來核實或確認采購床單信息的零售商來說,這導致發票扣減的大大減少,大大的提高了寶潔公司的總訂單質量。從92到94年發標出錯的概率降低了50%多,同一時期內,以有利於寶潔公司的方式解決的發票爭議問題的比例增加了300%多。訂貨流程的重新設計在減少成本和提高質量方面產生了巨大的收益。
定價方法的根本性調整改變了以前由於價格不穩定所帶來的信息放大作用,消除了零售商提前購買的動機,從本質上提供不變的采購成本以及伴隨一些靈活的折扣或提供用來開展零售商店促銷的基金。不採用這種定價結構,想要提高渠道的物流效率幾乎是不會有什麼收益的,CRP的實施也是不可能的。價值定價法的實話使寶潔公司的價格變動次數從1992年的每天55次減少到1994年初的每天少於1次。新的定價方法雖然在銷售額要低一些,但利潤要強一些,而且將公司更好的地定位在:為忠於品牌的消費者提供根據價值定價的產品的基礎上構造公司的未來。
CRP、OSB和價值定向法的共同實施實現了有效率的庫存補充,使整條鏈上的信息流及時、准確、無紙化,並能產生與消費相匹配的平滑、連續的產品流。並使以前盲目的促銷更趨於理性,有效。
從品牌管理到類別管理的變革。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寶潔公司的管理層開始實話類別管理。類別管理方法為寶潔公司產品線的重構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在以前的結構下,品牌的重新構造或者合並是很難實現的。品牌經理仍然負責廣告和有限的促銷活動,但是類別經理制定總體的定價和產品政策,使寶潔公司能夠消除較弱的品牌,還能夠避免在同一渠道中的相似品牌之音,為爭奪廣告和分銷資源而導致的沖突。向類別管理的轉變,是公司將運營和產品線簡化和標准化的努力相一致的,既可以清潔衛生許多不必要的庫存存儲單元也可以增加新的庫存存儲單元。庫存存儲單元的重新構建為消費都提供了更多的符合他們需要的產品選擇,而能夠更好的實現ECR。
行業聯合ECR方案另外一個重要方面是零售高從購買者向類別管理者的轉變。類別管理是指零售商與供應商共同協作,將品類作為戰略管理單元,以消費者價值為中心,提高共同投資效益的管理過程。品類管理的關鍵 零售商與供應商共享零售管理信息,分析研究影響品類業績的因素,協調雙方之資源,共同提高品類的銷售及利潤。品類管理是ECR(高效消費者回應)的重要策略之一,是擴大需求,最大化店內資源的主要手段。向類別管理的轉變,對於零售高和寶潔公司都有好處。類別管理者的工作更好地定位在,掌握產品中的每一種產品產生的真實成本和利潤。此外,類別管理者能夠意識到由寶潔公司定價政策和物流計劃的簡體帶來的儲存和搬運成本的節約。寶潔在這一方面還沒有完全實施。
(4)下一步戰略
寶潔應當更專注核心業務,寶潔將CRP出售給IBM公司的資公司——集成系統解決公司,一方面是可以使零售商以同樣的形式與供應商相互合作,增加了製造商採用CRP的可能性,在行業中創造了一種強大的標准化動力,另一方面,將合適的工作交給擅長的人,可以使整個CRP服務在運行和維護上更專業化,更具效率,更具有說服力,在這個方面IBM無疑在信息系統方面堪稱行業翹楚,由IBM運營的CRP對更廣泛的使用群體而言,其可靠性是不言而喻的。這樣的舉動,將導致整個行業的進步和生產運營成本的大大降低,而且,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也有了穩步的提高,為這個流程的高速運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而寶潔也能將集中其主要的精力用於品牌的發展和服務的提高,增強其核心競爭力。
另外,完善ECR戰略。ECR戰略通過有效率的庫存分類、庫存補充、促銷和產品引進,能夠實現銷售空間和庫存的最優化、訂貨流程中時間與成本的最優化、促銷的總系統效率的最大化、新產品開發效率的最大化。在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店、消費者之間傳遞及時、准確、無紙化的信息流,達到與消費者匹配的平滑、連續的產品流。使渠道中的所有成員的成本下降,都能夠受益。
徹底實施行業聯合的類別管理。向類別管理的轉變所帶來的潛在利潤的提高能夠很容易地超過CRP的成本節約。向類別管理的轉變,對零售商和寶潔公司都有好處。類別管理者的工作更好地定位在,掌握產品類別中的每一種產品產生的真實成本和利潤。寶潔公司的客戶服務小組與類別管理者能夠利用可靠的經濟分析,證實他們管理的品牌應該被分配更多的貨架空間或種類,因為寶潔公司品牌的每單位貨架空加的零售利潤比該類別中大多數其他產品要高。此外,類別管理者能夠意識到由寶潔公司定價政策和物流計劃的簡化所帶來的儲存和搬運成本的節約。但這一過程序要執行總裁強烈的要求以及變革的命令。
不斷創新銷售渠道。必要的話可以越過中間商,直接面對零售商和顧客。和長期合作的零售商建立穩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從供應鏈的角度,採用更新的供貨和庫存管理,使整個供應鏈上的庫存降到最低和信息扭曲最小。
加強產品的開發和質量管理,拓展產品的系列和種類,根據顧客的個性需求就,生產真正為顧客提供有價值的品牌產品,培養消費者的忠誠度。保持產品的銷售是由消費者的需求拉動的,而不是通過渠道推動的這一形勢,使寶潔在供應鏈上處於優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寶潔也應該努力採用一些新技術。例如條形碼技術。優秀的技術也靠人來實行,所以人才的培養也是應該注意的。
三 結論與總結
通過寶潔的案例分析,我們注意到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和寶潔給我們的一些啟示和經驗。
在21世紀的今天,企業間的競爭不僅僅局限於企業之間,已經升級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因此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僅要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為原則,也要兼顧供應鏈上的利潤,使所有成員都能夠盈利。在70年代,促銷活動帶來的一系列的信息扭曲、庫存不斷增加,供應鏈效率低下。寶潔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原因,並進行大膽的改革,與渠道中的合作夥伴互惠互利,用合作代替談判,從而有效率的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
不斷的創新也是寶潔成功的關鍵,幾十年來,寶潔一直是一種品牌管理制度,並且被認為是品牌管理的優秀楷模企業。然而在80年代後期, 寶潔公司的管理層在其品牌管理結構方面進行了一次提高協調和效率的巨大變革。即從品牌管理到類別管理。
寶潔之所以能夠發起這場渠道改革,不可不提的是消費者對其產品的強有力的需求和忠誠。使其在渠道中處於優勢地位。寶潔定位於為忠於品牌的消費者提供根據價值定價的產品的基礎上構造企業的未來。而寶潔也確實通過實行根據價值定價建立起品牌顧客忠誠度。
多品牌戰略的經營策略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重要方面。寶潔公司的產品的種類很多,涉及保健、美容、食品、飲料、肥皂和紙類等,每種產品都有幾個大的品牌多品牌雖營運成本高、風險大,但靈活,也利於市場細分。寶潔公司名稱P&G寶潔沒有成為任何一種產品和商標,而根據市場細分洗發、護膚、口腔等幾大類,各以品牌為中心運作。在中國市場上,香皂用的是“舒服佳”、牙膏用的是“佳潔仕”,衛生貼用的是“護舒寶”,洗發精就有“飄柔”、“潘婷”、“海飛絲”3種品牌。洗衣粉有“汰漬”、“洗好”、“歐喜朵”、“波特”、“世紀”等9種品牌。品牌的頻頻出擊,使公司在顧客心目中樹立起實力雄厚的形象。
差異化的營銷密切配合多品牌戰略。寶潔公司經營的多種品牌策略不是把一種產品簡單地貼上幾種商標,而是追求同類產品不同品牌之間的差異,包括功能、包裝、宣傳等諸方面,從而形成每個品牌的鮮明個性。這樣,每個品牌有自己的發展空間,市場就不會重疊。
寶潔成功的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但也不能照搬經驗,寶潔的財力雄厚非一般企業能比。而且行業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經營戰略自然有一些不同。但寶潔的這種不斷改革、創新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的企業學習的。
看過"企業案例分析報告"的人還關注了:
1. 案例分析報告範文
2. 企業案例分析範文
3. 成功企業案例分析
4. 創業案例分析報告
5. 營銷案例分析報告
⑧ 啤酒營銷案例分析_啤酒銷售案例分析(4)
啤酒營銷案例(五)青島啤酒
一、公司背景
1.公司介紹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青島啤酒〕的前身是國營青島啤酒廠,1 903年由英、德兩國商人合資開辦,是我國最早的啤酒生產企業。1993年6月,經國家體改委批准,由原青島啤酒廠作為獨家發起人,並在吸收合並原中外合資青島啤酒第一有限公司、中外合作青島啤酒第三有限公司及國有青島啤酒四廠的基礎上,創立了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首批九家境外上市的股份制試點企業之一。青島啤酒於1 993年6月在香港發行了H種股票並於同年7月15日_卜市,為首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中國企業,同年8月在國內發行了A種股票並於8月27日在_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募股後公司股本總額為9億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其中:國家股為39 982萬股,占總股本的44.42%;法人股為5333萬元,占總股本的5 .93%;外資股為34685萬股,占總股本的3呂‘與酬;國內公眾股為1億股,占總股本的11 .11%。
公司創立後,充分發揮自己的質量、品牌、技術、設備、資金等優勢,老廠技術改造和國內收購廠並舉,不斷擴大規模經營。1994年10月,公司全資收購了江蘇揚州啤酒廠,經過技術改造已形成6 .5萬噸的生產能力。1995年12占總股本的44 .42%;法人股為5333萬元,占總股本的5 .93%;外資股為346 85萬股,占總股本的38 .5州;國內公眾股為1億股,占總股本的11 .11%。
公司創立後,充分發揮自己的質量、品牌、技術、設備、資金等優勢,老廠技術改造和國內收購廠並舉,不斷擴大規模經營。19弘年10月,公司全資收購了江蘇揚州啤酒廠,經過技術改造已形成6 .5萬噸的生產能力。1995年12月,公司又與西安漢斯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公司控股5洲,至1997年該廠形成15萬噸的生產能力。同時,公司的骨丁生產廠—啤酒一廠、二廠完成技術改造後,至19弱年底分別形成30萬噸和20萬噸的生產能力。公司總資產為28 .8億元,擁有員下4700多人,年生產啤酒5。萬噸。1995年公司完成啤酒產量35萬噸,實現銷售收人14 .3億元,完成利潤1 .7億元,出口創匯1670萬美元。
目前青島啤酒的產品質量、銷售收人、實現利潤、出口創匯等經濟指標均居國內啤酒行業之首。青島啤酒的主要產品為青島牌系列啤酒,是中同最負盛名的名牌啤酒,它集世界一流的設備、百年積累的豐富釀造經驗及獨特的生產工藝、科學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之大成,素以酒液清澈透明、香醇爽口、泡沫細膩、持久拄杯而馳名中外,曾多次榮獲同家質量金獎和岡際啤酒評比金獎,是國內啤酒行業唯一的馳名商標,也是岡際市場上最具知名度的中閏產品品牌。面向21世紀,青島啤酒不斷壯大企業實力,以提高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和佔有率。2000年,青島啤酒的啤酒產量已經達到140萬噸,從占國內啤酒市場份額的2 .3%提高全酬。
經過五年的整合後,青島啤酒呈現凈利潤增長大於銷售收人增長、銷售收入增長大於產量增長的良性發展態勢。公司全面建立了標准化的微觀運營模式,保證了市場銷售人員的管理一致化,真正實現對市場的統籌,而不是渠道的簡單管理,並能夠保證未來市場開拓的快速復制。公司繼續在全國推行地方“1+1”、全國“1+3”的品牌戰略。青島啤酒品牌以保持高端的定位獲取利潤,二線品牌佔領市場,三線品牌在未來兩年內將會逐步淘汰。通過品牌結構的優化,公司的利剩水平又將上一個台階。2007年前5個月的增長態勢良好,主品牌增長了22環,二線品牌中山水啤酒增長了8州,嘮山啤酒增長了51%,都超過了行業平均的增長速度,有些地區求大於供,產品產銷兩旺。
2.客戶服務
為使產品和服務過程能有效地滿足顧客和市場的需求,青島啤酒確定產品、服務及過程目標如下:
(l)產品:質量第一、品種多樣、環境安全、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2)服務:向顧客及相關方即時提供優質產品和超值服務。
(3)過程:確保實現產品及服務目標,即經濟、合理、高效。
當對服務有特殊需求時,由市場部、銷售一單位及技術部根據市場及顧客需求,對售前、售中及售後服務過程進行策劃,組織相關部門實施,並根據反饋的信息進行過程改進,確保服務過程實現。
對顧客和其他相關方要求的識別和評審:
(1)1998年,公司建一立客戶 拜訪 制度,對國內外客戶定期巡迴拜訪,互通信息;積極參加各類進出口商品展銷會,對當地市場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終端消費需求、變化及發展趨勢,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等;與客戶間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及時獲取有關信息,及時調整銷售策略。
(2)1999年,公司建一立了全球性市場信息網路和迅速、快捷的市場信息管理系統,市場部及銷售單位採用問卷、網上調查、客戶溝通等方法,及時獲取市場需求信息,並進行分析整理,准確識別顧客及相關方需求。
(3)2001年,公司的銷售網路開始採用CRM系統、計算機網路分析模塊和銷售分析模塊等更高效的分析、識別方法,更加快捷、准確地識別顧客及相關方需求。
(4)公司每年還利用啤酒節等機會邀請國內外客戶來青島考察市場、參觀工廠、舉行客戶座談會、酒會等,增強與客戶的溝通,並獲取信息,尋找改進機會。
(5)公司採取多種內外部溝通方式,對社會、股東等相關方耍求進行獲取與識別。
二、青島啤酒供應鏈的整合
青島啤酒通過不斷擴張獲得發展,同時也對自身的供應鏈進行整合,使企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其供應鏈整合主耍特點有:
(1)由外延擴張走向內部整合
增長和發展的第一個區別就是青島啤酒以前走的是外延擴展法,非常強調外延擴張,非常強調對增量資本的投人。青島啤酒經過對增量資本的投人,實際生產能力在不斷接近潛在生產能力。這就是在資本總量沒有擴展的情況下,資本產出和凈利潤翻了6倍的原因所在。2001年,青啤集團提出一個重要 口號 ,那就是從簡單的資本投人轉移到對存量的挖掘。
要增加效益就必須要內部整合。一個企業能做多大取決於三條標准,第一,是產品能力;第二,產品市場空間有多大;第三,整合資源的能力有多強。只者之間相互聯系,互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國內企業實際都存在對外部資源的整合能力比較弱的問題,擴張的風險非常大。兼並要考慮到地方政府政策、 企業文化 、企業經營模式、企業職工素質等等因素,成功達成兼並預期目的的企業微乎其微。青島啤酒並購的很多企業也有種種問題,如職工轉制問題、企業生產工藝技術改造問題、品牌整合問題等,而且有些效益持續不好的企業要關閉退出的成本也很高,有些企業生產工藝上不一致,必須投入巨資進行工藝改造和設備改造才能生產青啤的主品牌。
(2)由資本並購走向外部行為協同
協同是供應鏈管理最大的價值所在,企業發展不管是增長模式還是發展模式,最終都是達到一種協同模式。協同可以減少交易的成本,協同可以提升價俏的創造,協同可以打造行業的市場地位。
資本並購足通過把外部的交易轉為企業內部的交易來減少交易成本,優化資源配置和生產成本。但是這種增長的模式沒有內部行為的協同整合是不能達成預期效果的。
行為的協同管理是通過打造一套成熟的協同行為標准來實現交易成本控制、資源優化配置和管理的一體化。
目前青島啤酒外部一體化走的是一種行為一體化道路。因為資本兼並足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是真正難的是把這個廠或者公司買下來後的處理。希望控制行為,實現內部的協同,但是買了廠並不代表自然就控制了它的行為。青島啤酒如果無法控制並購廠的生產、銷售,那並購的意義就盪然無存,而且會給自己加上很多包袱。
(3)強化存量資源的控制能力
渠道模型,包括供應采購渠道→核心企業→分銷渠道→終端消費者。對於食品、家電等行業來說,渠道模型實際就是喇叭模型。供應鏈信息的不透明和不準確,會在渠道傳遞過程中得到放大,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牛鞭效應”。
青島啤酒當時就面臨這個典型的效應。青島啤酒的供應相對來說足比較簡單的,原料主要是大麥和啤酒花,日常供應主要是包裝物,像紙箱、瓶蓋、標簽等。但是向後就非常復雜,消費終端的多元化決定了分銷網路的復雜性。啤酒可以在酒吧、餐廳終端消費,一也可以是家庭購買消費。實際不是終端為主,而是渠道為主。所以多元化的銷售模式,決定了其渠道組織耍不斷地放大。青島啤酒連同其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終端促銷人員,說其是百萬銷售大軍也不為過。
渠道組織在不斷增加,組織的節點也在不斷地擴大,但是對渠道成員的控制力呢?多數企業都面臨銷售不斷上升的情況下而利潤根本沒有增加的情形,其根源就在於銷售的控制力減弱。
如果市場上促銷費用完全失控,造成企業每年的損失就難以計數。大眾商品的促銷費用主要通過渠道商轉移到消費者手中。“買一贈一”和“開瓶有獎”都是通過渠道商去做的,但是促銷費用是不是真的到了市場仁呢?估計50%的促銷費用都在渠道上被漏掉了,有的是一級批發商拿去了,有的是二級批發商拿去了,有的是分公司拿去了,有的是銷售管理員拿去了,只有50%不到的費用到了市場,而這5惻是不是達到了應有的效果呢,企業也不知道。
這種問題的實質是外部資源雖在不斷地擴大,但有效產出卻越來越少;外部的組織雖在不斷地擴大,但是外部組織的控制力卻在不斷地下降。青島啤酒面臨這樣的問題,應對戰略就是企業必須從增長走向發展,核心是必須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青島啤酒供應鏈管理就是實現戰略轉型非常重要的實施的手段。
三、國際化道路—青島啤酒的供應鏈延伸
青島啤酒在海外市場的全球布局是:“先市場、後建廠”,先集中力量,加大傳統的美洲、歐洲、東南亞主大市場的營銷力度。首先在中同台灣地區建廠,以台灣地區為重點基地深度開發東南亞市場,最後將輻射南非市場,逐步在美洲和歐洲設廠。最終搭建美洲、歐洲、東南亞“金月角”的國際市場框架,完成青島啤酒國際化世界版圖的雛形。
從上面的敘述來看,從東南亞、歐洲到美洲,直至南非市場,青島啤酒繼2002年出口增加1咧(在美國和歐洲均實現1喇的增幅)之後,2004年拓展海外市場的力度進一步力rl強,2004年1一12月,青島啤酒出口較2003年同期增長113%,每月出口量都在8000噸以上。
2002年10月21日,青島啤酒和全球最大的啤酒企業安海斯一布希公司(簡稱“AB公司”)在紐約正式簽署了戰略性投資協議,青島啤酒將向AB公司分三次發行總金額為1 .82億美元(約合14.16億港幣)的定向可轉換債券,該債券在協議規定七年內將全部轉換成股權,AB公司在青島啤酒的股權比例將從目前的4.5%最終上升到27%,所有的增持均為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H股。
2005年4月,就在世界級啤酒片頭AB公司宣布正式增持其在青島啤酒股權27%之後不久,AB公司亞洲有限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程業仁指出:“擁有百威啤酒的AB公司與青島啤酒建立的是一種戰略合作關系。”隨著青島啤酒這一步棋的塵埃落地,青島啤酒國際化的思路愈發明晰:已經百年的青島啤酒是中國的老牌企業,是一個骨子甩浸透著濃厚本土文化的傳統企業,而正是這樣一個企業,同樣面臨著不走真正的國際化道路,就不能完成做強、做大的戰略性課題。這種戰略性的危機感,催生了青島啤酒的國際化戰略:走真正的國際化之蹈,市場要國際化,企業的內涵也要國際化,青島啤酒還面臨著怎樣從AB公司中學習成功的管理經驗,並大膽平等利用其在美國的資源“為我所用”的問題。
四、塑造顧客忠誠度—青島啤酒銷售管理的特色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高速融合,准把顧客奉為上帝,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贏得顧客,誰就是市場競爭中的勝者。只有顧客才是企業的上帝。在青島啤酒中,這並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話,因為顧客將是最終決定誰是市場贏家的仲裁者,而他們都是產品的消費者。青島啤酒相信消費者的信念是來自於其本身,因為消費者對品牌價值與品質的認知,將決定青島啤酒的未來。
以顧客價俏為導向。青島啤酒在梳理發展指導思想時,正式提出一項做大做強的新戰略,這一戰略的核心是由生產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過渡,通過實現為股民、為職工、為消費者服務,來進一步轉變機制,真正地與市場接軌,以形成新的企業競爭優勢。
消費者忠誠的塑造是青島啤酒成功的前提條件,也是青島啤酒百年持續的戰略選擇。這種戰略的實施耍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消費者忠誠塑造在於不斷探索獲得消費者忠誠的方法和渠道,青島啤酒必須從3A轉向3P(所謂3A指的是讓消費者在購買青島啤酒時,買得到〔Available)、買得起(Accepet)、樂得買(Affordahk),而所謂3P指的是無處不在(Pervasiveness)、心中首選(Preference)、物有所值(Price to value))。當消費者變化的時候,青島啤酒的戰略也要相應作出變化,同樣,賦予產品的文化內涵也要變化,這樣才可能使一個單一口味的產品,能夠適應百年消費者的變化。
第二,消費者忠誠塑造在於不從價格上過分地與對手競爭,而是通過對產業鏈和價值鏈進行分析,通過控制某些關鍵點,或者通過收購與兼並,去獲得比較競爭優勢。這種競爭能夠塑造一個健康的行業結構,能夠使啤酒行業的領導者能夠通過競爭去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減少跟隨者“反擊成功”的機會。
當然,青島啤酒也十分清楚,追求“消費者忠誠”最大的問題是成本問題,無限制追求3A或3p導致的將是龐大的組織體系與費用開支,所以減少“消費者變心”的另一個辦法就是通過收購與兼並,不斷塑造一個有利於青島啤酒的行業結構。通過在行業結構中製造“高門檻”來阻止競爭者或替代產品的進人,從而實現相對的壟斷。在這一點上,青島啤酒稱得上是典範。
五、融合“物流”和“銷售”的供應鏈實踐
青島啤酒意識到,供應鏈管理給予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整個供應鏈中,良好的供應鏈系統必須能解決這些問題:什麼時候發貨?哪些訂單可能被延誤?為什麼造成這種延誤?安全庫存要補充至多少了進度安排下一步還存在什麼問題?現在能夠執行的最佳的進度計劃是什麼?等等。
通過評拈篩選以後,青島啤酒挑選了最優質的服務商招商物流來運作。
首先,青島啤酒對物流進行嚴格的監控。在每段路線都規劃了具體的時間,從甲地到乙地,不僅有準確的時間表,而且可以按一定的條件、客戶、路線、重量、體積,自動給出車輛配載方案,以提高配車效率和配載率,這在以前都是不可能的。
啤酒營銷案例(六)雪花啤酒
這幾年,無論是“非奧運營銷”還是“勇闖天涯”,雪花啤酒把營銷做得不落俗套,出奇制勝。這一次,“自然之美”活動又從貴州發芽,逐步在其他城市開花。那麼,啤酒與“自然之美”,二者有什麼奇特的關聯呢?
品牌的魅力在於深度融入消費者的血液和心靈。作為一個馳騁啤酒疆場多年的老兵,雪花啤酒深諳此道。早在7年前,雪花啤酒簽約定位大師米爾頓·科特勒,這位先鋒人物曾表示要改變中國啤酒廣告“只講產品不講情感”的傳統習慣。此後,華潤把雪花啤酒的主力消費群鎖定在20~35歲的年輕人。在營銷策略上,雪花啤酒提倡要發現客戶需要和渴望的東西,並通過有效的方式傳達:在產品層面上,要科學地發現需求和研發;在營銷方式上,要藝術地表現,通過故事和文化去體現,與消費者深度溝通,把中國消費者的生活形態和體驗融入到產品當中。
小產品萌生大創意
第一個問題自然是:為什麼會萌生“自然之美”創意?為什麼是貴州?
“這源於一個細分產品的發現。”華潤雪花貴州營銷中心總經理鮑常煒介紹,2010年2月,時任華潤雪花啤酒(貴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侯孝海和他帶領的營銷團隊走訪市場時發現:貴州市場上,非現飲(即購買回家飲用)產品占據啤酒銷售80%的份額。但是貴陽非現飲終端產品價格基本在10元/包~20元/包, 紙箱產品價格又在32元/件,顯然,在主流高檔和中偏低檔(簡稱中檔低)之間缺少“22元~28元/包”的產品。
基於此,雪花啤酒計劃針對貴陽市場推出“一個比主流稍高一點,比中檔低稍低一點”的產品,整包終端零售價25元/包上下。產品研發的同時,另一個難題被提上了議程,那就是如何給這個啤酒品類命名。在此之前,雪花啤酒產品通常都是以其物理屬性命名,如:特醇、特製、精製等等。這一次,他們希望新產品命名能夠為雪花啤酒品牌增添文化色彩,並且還要富有地域親和力。
“這是因為,市場調研發現,很多人還是把雪花作為一個‘外來品牌’來看待,而沒有形成一種當地的心理認同。”鮑常煒介紹,所以希望通過這款產品的命名,拉近與當地消費者的距離。經過討論,策劃團隊決定新產品與地方政府推動“多彩貴州”打造旅遊省份的新策略聯系起來,以貴州景區為基調,引入本土旅遊文化,促進消費,同時在行業內獨辟蹊徑,開展文化營銷,避開價格競爭等惡性競爭方式。於是,一個嶄新的創意誕生了。那就是用“自然之美”做主題,通過徵集形式遴選貴州人心目中的“自然之美”代表景點。
多重營銷屬性
2010年4月初,雪花貴州公司與地方強勢媒體合作開展“5億瓶雪花啤酒將印上貴州美景徵集評選活動”。貴州全省近百家景區投票進入白熱化,都希望搭上雪花的品牌順風車,通過雪花的瓶標和營銷終端推介各自景區。短短15天,有數十萬人參與了簡訊投票,黃果樹、梵凈山、荔波小七孔等12個景區成為贏家。
貴陽青藍紫廣告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永權對此評論道:“活動將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與貴州旅遊相聯系,這將促進貴州旅遊品牌與企業品牌的雙重提升。瓶標原創性地植入貴州知名風景,不僅保持了自己的品牌特色,也樹立了與其他品牌差異化的品牌形象。”與此同時,“自然之美”還通過媒體傳播、公益活動等帶動產品營銷。市場總監崔小兵介紹,活動不僅聯合貴州各大強勢媒體進行傳播,還在入選景區舉辦開酒儀式,並利用社區活動、廣場活動、大篷車、巡演等地面活動進行推廣。此外,活動還與貴州有影響力的戶外俱樂部、 自駕游 車隊、旅行社等合作,招募消費者組織自駕游活動,傳達“自然之美”理念。
新穎的創意,加上整合傳播效應,影響力迅速達成。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第一批華潤雪花“自然之美”通過雪花啤酒強大的營銷終端迅速在貴州市場上走紅。崔小兵介紹,目前,“自然之美”已經被貴州多個地區作為指定接待用酒,商家反映消費者指名購買率已經上升到30%以上,在短短一年內成為雪花在貴州三大支柱產品之一。
在侯孝海看來,推出多彩雪花風景啤酒“自然之美”,是啤酒行業跨界聯合旅遊行業的創新嘗試,也是一種整合營銷模式的勝利。在這次“自然之美”的營銷過程中,雪花還創造性地把貴州景區從固定的變成了流動的、從戶外搬到室內。這樣一來,通過雪花啤酒,外地人喝到的是“貴州美景”的新奇,家鄉人喝到的是“貴州美景”的親切。這又是一種情感營銷,不僅使地域消費者得到以中國情感皈依,還讓大眾消費者領會到雪花獨特的品牌形象。
⑨ 分銷渠道策略案例4個
分銷 渠道 策略(DistributionStrategy),指企業為了使其產品進入目標市場所進行的路徑選擇活動和管理過程。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分銷渠道策略案例,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分銷渠道策略案例篇1:
飛利浦電子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公司之一,2003年的銷售額達290億歐元,在醫療診斷影像和病人監護儀、彩色電視、電動剃須刀、照明以及硅系統解決方案領域世界領先。飛利浦擁有166,800名員工,在60多個國家裡活躍在醫療保健、時尚生活和核心技術三大領域。飛利浦早在1920年就進入了中國市場。從1985年設立第一家合資企業起,飛利浦就秉承紮根中國的長期承諾,將照明、消費電子、家庭小電器、半導體和醫療系統等五大業務全部帶到了中國,將世界領先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同步帶到了中國市場。目前,飛利浦已成為中國電子行業最大的投資合作夥伴之一,累計投資總額超過34億美元,在中國建立了35家合資及獨資企業,在全國設有60多個辦事處,共有20,000多名員工。2003年公司在華營業額達到75億美元,國際采購額達到38。3億美元。
飛利浦在中國的渠道模式經歷了很長的一段輾轉之路。1997年之前,飛利浦在華南市場一直是採取直接建設,掌控主流渠道,再向終端鋪貨的方式,年銷售額始終徘徊在700萬元左右。出於在國外飛利浦代理制的普及和普遍成功,從1997年底開始,飛利浦決定在華南市場實行區域總代理制。
1997-1999年,由於飛利浦充分給予代理公司優惠的代理政策,使飛利浦的代理區域的銷售直線上升,銷售額也連年翻倍,1999年達到2.3億元,飛利浦“兩廣”市場佔有率一路上升至10%。這一階段總代理制為飛利浦取得了豐碩的業績,應該說是一個雙贏的階段。
但隨著國內彩電市場競爭加劇,整體價格大幅下滑,飛利浦的盈利開始回落。2001年,飛利浦開始醞釀渠道收復、產品升級行動,其目的就是欲以低點毛利要挾代理商,降低渠道成本,增進零售價格競爭力。
2002年,飛利浦更換代理商,由雙方共同出面來管理市場,然而,作為外資企業,飛利浦的人員成本和市場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仍然無法扭轉微利的局面。最終,飛利浦決定將華南7省區域渠道代理委託TCL。2003年8月,飛利浦電子公司與TCL集團宣布,兩大品牌公司將在中國5個省市的市場進行彩電銷售渠道的合作。這意味著,飛利浦彩電將搭乘TCL的銷售網路,進一步實現覆蓋中低端的二級市場的目標。
2004年初,飛利浦設在廣州的視聽產品華南辦事機構正式解散,飛利浦華南7省彩電銷售業務徹底轉交國內彩電巨頭TCL公司代理。飛利浦由此前的廠商共同管理渠道變成由TCL獨立進行渠道和銷售管理,雙方更廣泛和更深入的渠道合作正在展開。
一直對飛利浦在華南渠道管理進行跟蹤研究的廣州終極營銷顧問有限公司張德華在接受《 財經 時報》專訪時認為:飛利浦的致命傷是速度。頻繁更換渠道機制,代理商的替換速度太快,使得渠道因素引發了市場的動盪不安;另一方面,品牌、技術升級的執行速度過慢,升級速度跟不上渠道和市場的自然提升速度,造成“猛牛拉破車”的不利後果;最終,渠道執行力的短板,讓飛利浦陷入了華南渠道困局。飛利浦和TCL這場聯姻被廣為關注的原因還在於,這是繼海爾與三洋、TCL與松下、海信與住友之後,國內家電企業又一次與跨國公司達成銷售渠道上的合作。對飛利浦來說,這是它經歷多次渠道煩惱後的重新抉擇,至於結果能否長久,仍然難下結論。畢竟雙方將各自的同類產品都放在這個渠道中,TCL同時也還有與其他廠家的合作,如何解決同質化產品的同台競爭局面,恐怕也是考驗雙方的難題。
中國實戰 營銷策劃 的著名人士劉永炬在接受《財經時報》記者專訪時認為:像飛利浦這樣的跨國企業在中國出現的渠道“短板”,與其對中國市場競爭環境的水土不服有關。人們總是很“迷信”跨國公司,實際上在面對中國這樣一個特殊環境的市場,跨國公司也並不太會“玩”,因為他們熟悉和擅長的,是在一個已經成熟化的市場中進行運作,而中國市場並不成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直到現在,中國市場仍然是處在一種滿足需求的階段,基本上需求是不用拉動的。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銷售力要大於市場力,也就是說,渠道的作用可能會大於市場推廣的作用。滿足市場需求主要是依靠渠道,因此,需求越大,渠道的優勢也就越大。雖然在一些大城市可能會出現某類商品的飽和,但在中國廣大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市場中,需求仍然旺盛。加之中國地域寬廣、差異大, 文化 也呈區域化特點,以及消費者對需求方式的融合,這些都對跨國企業形成巨大的挑戰。2003年松下的董事長在中國市場的營銷策略上講了一句話,大意是:下雨了,我們也要打傘。這說明一些跨國企業已經意識到,必須根據中國市場的特殊環境,做相應的營銷策略的改變。
劉永炬還指出:站在市場的角度說,飛利浦“借用”TCL的渠道的利弊在短期內看不出來,很難說“借用渠道”是否就更容易取得市場的成功。在這種市場氛圍之下,只注重渠道建設,而忽略其他,只會維持短暫的市場成功。當市場進一步成熟,消費者對品牌以及個性化產品的需求上升時,渠道的優勢就會被削弱。因此,目前渠道得勢的狀態只是被中國消費市場長期需求旺盛的慣性所引發,未來的競爭究竟是不是“渠道為王”,還要依賴於市場的變化來決定。但過分依賴渠道將會導致生產企業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處於被動。以家電市場為例,短短數年中,渠道已經形成一股強大的獨立勢力。在進一步的擴張中,渠道企業就把生產企業控制了,以至於某渠道企業要封殺某品牌之類的新聞時常見諸媒體。正常的 市場營銷 無疑是生產企業考核經銷商、考核渠道,而在中國的家電市場中,已經變成了渠道成員考核生產企業。家電企業在現實的無奈中,也在擔心哪一天會被渠道給“玩”死。另外,一件商品的價值應該是由產品價值加上品牌價值構成的,而在渠道控制市場的情形之下,品牌價值被擱置,各廠家都在拼價格。長此以往,生產企業將失去未來發展的潛力。因此,已有不少國內生產企業開始自建渠道,比如格力的聯合經銷體。但如果沒有實力的生產企業與渠道決裂,就意味著毀滅,歷史上長虹、康佳都曾因渠道問題而產生陣痛。
分銷渠道策略案例篇2:
案例:航空公司營銷渠道改進策略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航空運輸銷售市場,航空公司自銷與代理銷售的比例將近2∶8,支付銷售代理費成了國內諸航空公司最大的銷售成本。如果說五年以前航空公司大力發展銷售代理是擴大銷售網路的有效 措施 ,如今市場形勢的變化、重組後航空集團自身主業發展面臨的壓力不得不使我們考慮調整這種格局,改進營銷渠道。 一種較好的改進策略是,收縮代理銷售網路,同時擴大公司直銷規模。即航空集團各家公司在各自基地城市建立多個售票處,使航空公司在基地城市的營銷渠道逐漸調整為由靠代理人為主轉向自銷和代銷並駕齊驅、均衡發展。由“放”到“收”代理網路而擴大“直銷”的銷售渠道改進策略。
案例:樂華變局
2002年,樂華徹底改造固有的銷售渠道,重組撤並了旗下30多家分公司以及辦事處,全面推行代理制。同時樂華對代理商也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必須現款現貨”。
據估算,一台彩電由工廠到分公司到批發商再到零售商,至少需要經過四個環節,如果每個環節消耗3%的利潤,渠道上已經耗掉12%的利潤,龐大的銷售隊伍和多層次的銷售渠道,透支了彩電業最大一塊利潤空間。
樂華的做法卻隱藏了一定的風險。樂華產品多以中低端電視為主,銷售旺地多在二三級城市市場。樂華一鼓作氣砍掉各地分公司,這種疾風驟雨似的變革,猶如活生生地剁下了自己遍布銷售終端的觸角。並且,“必須現款現貨”這種方式實難被商家接受。幾個月下來,樂華彩電不僅銷售收入銳減,還引發了勞資糾紛、債務危機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分銷渠道策略案例篇3:
1、案例分析:寶潔和沃爾瑪是怎樣從製造商和零售商的敵對關系轉化為雙贏的合作關系的?此案例對中國的企業有何借鑒意義?(從當時的背景環境、時間和過程開始,到怎樣開始的合作,合作後的效果進行分析,最後 總結 你自己的觀點。)
寶潔和沃爾瑪:對手變盟友
一份戰略聯盟協議讓沃爾瑪和寶潔化干戈為玉帛,成為供應鏈中的合作夥伴,從而結束了二者長期敵對的局面。
寶潔是消費型產品的全球領導者,零售巨擘沃爾瑪是它最大的客戶之一。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兩家巨型企業之間的關系變得劍拔弩張。寶潔的促銷力度很大,給零售商很大的折扣優惠。沃爾瑪趁機以超出常規的購買量大量吃進並囤積寶潔的產品。
這就給寶潔造成了很多麻煩,它生產太多,傷害了現金流。為了提高現金流,寶潔於是提供更多的推廣優惠,而沃爾瑪的反應是買得更多,於是這兩家公司之間的惡性循環就這樣持續下去。
凱梅尼(JenniferM。Kemeny)和亞諾威茨(JoelYanowitz)在《反省》(Reflections)一書中對此的描述是:“兩家公司所採取的應對措施都在盡力破壞對方成功的可能性。”
於是,寶潔下決心要化敵為友,向沃爾瑪拋出了成立戰略聯盟的橄欖枝。
“第一個難題是如何組建一支由雙方的管理人員所組成的運作團隊,”凱梅尼和亞諾威茨說:“他們舉行了數天的研討會,通過運用系統思維工具,在共同的商業活動將會給雙方帶來的結果方面達成了共識。來自寶潔和沃爾瑪的管理者們發現,彼此的舉措原來可以是合理的,而不是自利的行為。”
充分理解對方的需要之後,這兩家公司在雙贏戰略的基礎上開始合作,而寶潔也無需再向沃爾瑪提供折扣。“這個戰略實施非常成功,於是被推而廣之—寶潔甚至幾乎停止了所有的降價推廣活動,為此它幾乎得罪了整個零售業。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卻是,寶潔的盈利大幅攀升。”
為了使合作可以運轉,這兩家公司把軟體系統連接到一起,很多信息都實現了共享。據報道,現在,當沃爾瑪的分銷中心裡寶潔的產品存貨量低時,它們的整合信息系統會自動提醒寶潔要補貨了。
該系統還允許寶潔通過人造衛星和 網路技術 遠程監控沃爾瑪每個分店的寶潔產品專區的銷售情況,而網路會把這些信息實時反映給寶潔的工廠。寶潔的產品無論何時在收銀台掃描,這些工廠都可以知道。這些實時信息使寶潔能夠更准確地安排生產、運輸,以及為沃爾瑪制定產品推廣計劃。節省下來的庫存費用就使得寶潔可以向沃爾瑪提供更加低價的產品,這樣沃爾瑪就能繼續它的“每日低價”策略了。
對中國企業的啟示
現今的中國流通領域,製造商和連鎖零售企業在合作中存在著激烈的對抗。從表象上來看,主要是源於在產品價格和營銷政策上的分歧,但實際上卻是源於對渠道控制權的爭奪,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對產品資源、營銷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搶奪和攫取。連鎖零售企業以壓低進價、遲付貨款以及收取進場費、節日促銷費等方式企圖盡量佔有廠家資源,並將成本轉嫁給製造商。而製造商為了避免失去主動,不得不繼續保持原有的效率不高的自有渠道,以最大限度地維持對產品價格和貨物走向的控制,以期對連鎖零售企業進行戰略制衡。這樣你來我往,雙方的成本自然居高不下,贏利能力和成長性均受到嚴重製約。
而“寶潔-沃爾瑪模式”告訴我們,要改變這一現狀,製造商和零售商必須摒棄“冷戰思維”,應在建立充分信任關系的基礎上,把對渠道資源的搶奪和攫取轉移到對供應鏈的再造和價值的增值上來。
2、案例分析:找一個你自己認為在中國做的比較好的渠道建設的案例(可以是渠道中的某一個環節或部分,例如格力的渠道建設的獨特 經驗 、國美的成功經驗等等),介紹案例過程並總結成功之處和你自己對此案例的看法、觀點或感受。
國美的出現似乎有一定的必然性,在廠商博奕中,變革促使著當局雙方都在謀求更具優勢的位置與話語權。國美的成功在於其由傳統的利潤率追求轉變為對利潤量的追求,一字之變便是企業整體戰略的次大膽突圍。
國美的成功同樣是一種渠道成本領先的成果。
國美的渠道使得廠家節約網路構建成本
隨著國美類似企業的逐步壯大,生產型企業發覺依靠規范的渠道網路比自己自建網路要節省成本,因為自己花大力氣建設的網路在企業單品或系列產品中攤銷的費用太高,而國美這樣的平台可以承接眾多商品的同台競技。例如最近國美由家電延伸到it產品,現在又進軍到音像產品。
由此看來國美目前存在與發展的合理性就是它的網路與平台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雖然生產型企業還有不甘,但他們又必須面對。
國美的渠道使得消費者節約采購成本
陳淮指出“現在市場又變化了,既不是短缺時代“廠家說了算”的天下,也不是擴大內需那個階段“商家把市場玩弄於股掌之上”的時候了,現在是“消費者說了算”的時候。實際上,廠商都在努力說服消費者,高端的是廠家負責說服,而面對中低端消費者,主要是國美這些商家做說服工作,比如種種促銷活動。”
國美對廠家的意義是他能夠吸引許多有很強購買力的消費者。
但國美又是靠什麼來吸引消費者的呢?不錯!是價格優勢,但又不完全是。國美消費者選擇國美其實是有兩條理由,其一是價格便宜,其二就是國美有品牌。也就是說消費者希望在便宜與放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國美滿足了他,於是他選擇了國美。
因此國美對消費者來講,他幫助消費者節約了詢價比價的過程,可能開始消費者還將信將疑,但隨著比較與口碑傳播,現在有很多消費者是毫不猶豫進行國美進行消費。從這個角度來講,國美使得消費者節約了采購成本。
國美渠道使得自己節約營運成本
國美的今天不是一種模式的成功,國美的模式在國外已稀疏平常。國美能夠有今天這樣的成績,是不斷革新的一種成功,而這種革新一個很重要的旋律就是如何使得企業自身的營運成本降到最低,降到其他企業無法跟進。
在國美創業之初一帆風時,黃光裕曾退居幕後;但當面對競爭對手的一次出擊,黃光裕又再度出山整治國美,將其銷售網路南北分治、采購與銷售業務徹底分離,將公司管理層下移,原國美高層管理團隊全部下放,從人員到機構的下移,削減了國美機構的“虛胖”。同時又將重點圈地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啟動二級市場,並在二線城市進一步開設分店。
應該說國美在變,年年在變,變讓國美充滿活力與競爭力。
成本領先不僅成為生產型企業的一種核心競爭力,同時它也將成為渠道的一種核心競爭力。國美所取得的這種成功,使我想到目前比較時新的一種營銷概念,就是說營銷的各個環節若要取得十分大的成績,就必須考慮如何“讓顧客盈利”。“讓顧客盈利”,就是要使得他的實際消費低於他的期望值,讓他有賺錢的感覺。
我認為:無論生產型企業還是流通型企業都是有社會屬性的,他們可能不能直接增加公眾的收入,但他們可以使得公眾手上錢更值錢,提供更多更為優質平價的產品吧!這是一個企業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