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因為市場調查而失敗的企業
沒有因為市場調查而失敗的企業。只有因市場調查而失敗的案例,這樣一個案例並沒有把企業搞跨。
可口可樂:跌入調研陷阱
1、百事以口味取勝
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樂一直是美國飲料市場的霸主,市場佔有率一度達到80%。然而,70年代中後期,它的老對手百事可樂迅速崛起,1975年,可口可樂的市場份額僅比百事可樂多7%;9年後,這個差距更縮小到3%,微乎其微。
百事可樂的營銷策略是:一、針對飲料市場的最大消費群體——年輕人,以「百事新一代」為主題推出一系列青春、時尚、激情的廣告,讓百事可樂成為「年輕人的可樂」;
第二是進行口味對比。請毫不知情的消費者分別品嘗沒有貼任何標志的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同時百事可樂公司將這一對比實況進行現場直播。結果是,有八成的消費者回答百事可樂的口感優於可口可樂,此舉馬上使百事的銷量激增。
2、耗資數百萬美元的口味測試
對手的步步緊逼讓可口可樂感到了極大的威脅,它試圖盡快擺脫這種尷尬的境地。1982年,為找出可口可樂衰退的真正原因,可口可樂決定在全國10個主要城市進行一次深入的消費者調查。
可口可樂設計了「你認為可口可樂的口味如何?」「你想試一試新飲料嗎?」「可口可樂的口味變得更柔和一些,您是否滿意?」等問題,希望了解消費者對可口可樂口味的評價並征詢對新可樂口味的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消費者願意嘗試新口味可樂。
可口可樂的決策層以此為依據,決定結束可口可樂傳統配方的歷史使命,同時開發新口味可樂。沒過多久,比老可樂口感更柔和、口味更甜的新可口可樂樣品便出現在世人面前。
為確保萬無一失,在新可口可樂正式推向市場之前,可口可樂公司又花費數百萬美元在13個城市中進行了口味測試,邀請了近20萬人品嘗無標簽的新老可口可樂。
結果讓決策者們更加放心,六成的消費者回答說新可口可樂味道比老可口可樂要好,認為新可口可樂味道勝過百事可樂的也超過半數。至此,推出新可樂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3、背叛美國精神
可口可樂不惜血本協助瓶裝商改造了生產線,而且,為配合新可樂上市,可口可樂還進行了大量的廣告宣傳。1985年4月,可口可樂在紐約舉辦了一次盛大的新聞發布會,邀請200多家新聞媒體參加,依靠傳媒的巨大影響力,新可樂一舉成名。
看起來一切順利,剛上市一段時間,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品嘗了新可樂。但讓可口可樂的決策者們始料未及的是,噩夢正向他們逼近——很快,越來越多的老可口可樂的忠實消費者開始抵制新可樂。
對於這些消費者來說,傳統配方的可口可樂意味著一種傳統的美國精神,放棄傳統配方就等於背叛美國精神,「只有老可口可樂才是真正的可樂」。有的顧客甚至揚言將再也不買可口可樂。
每天,可口可樂公司都會收到來自憤怒的消費者的成袋信件和上千個批評電話。盡管可口可樂竭盡全力平息消費者的不滿,但他們的憤怒情緒猶如火山爆發般難以控制。
迫於巨大的壓力,決策者們不得不作出讓步,在保留新可樂生產線的同時,再次啟用近100年歷史的傳統配方,生產讓美國人視為驕傲的「老可口可樂」。
點評:僅僅3個月的時間,可口可樂的新可樂計劃就以失敗告終。盡管公司前期花費了2年時間,數百萬美元進行市場調研,但可口可樂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對於可口可樂的消費者而言,口味並不是最主要的購買動機。
(1)銥星系統失敗營銷分析擴展閱讀:
意義
市場調研對於營銷管理來說其重要性猶如偵查之對於軍事指揮。不做系統客觀的市場調研與預測,僅憑經驗或不夠完備的信息,就作出種種營銷決策是非常危險的,也是十分落後的行為。
具體來看,市場調研對營銷管理的重要
市場調研
性表現在五個方面。
1、提供作為決策基礎的信息;
2、彌補信息不足的缺陷;
3、了解外部信息;
4、了解市場環境變化;
5、了解新的市場環境 ;
作為市場營銷活動的重要環節,市場調研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使他們能夠把自己對產品或服務的意見、想法及時反饋給企業或供應商。通過市場調研,能夠讓該產品生產或提供服務的企業了解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質量的評價、期望和想法。
⑵ 風險管理—戰略風險案例分析
風險管理—戰略風險案例分析
風險管理是指如何在項目或者企業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風險管理對現代企業而言十分重要。本文結合相關企業的案例,給大家分析戰略風險如何進行管理和規避。
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下,企業的風險管理成為企業應對經濟危機的核心。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中把風險分為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和法律風險。本文梳理出戰略風險案例分析,希望可以作為廣大企業的前車之鑒。
摩托羅拉案例 摩托羅拉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由1995年60%以上跌至2007年的12%!
10年前,摩托羅拉還一直是引領尖端技術和卓越典範的代表,享有著全球最受尊敬公司之一的尊崇地位。它一度前無古人地每隔10年便開創一個工業領域,有的10年還開創兩個。成立80年來,發明過車載收音機、彩電顯像管、全晶體管彩色電視機、半導體微處理器、對講機、尋呼機、大哥大(蜂窩電話)以及「六西格瑪」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它先後開創了汽車電子、晶體管彩電、集群通信、半導體、移動通信、手機等多個產業,並長時間在各個領域中找不到對手。
但是這樣一家有著煊赫歷史的企業,在2003年手機的品牌競爭力排在第一位,2004年被諾基亞超過排在了第二位,而到了2005年,則又被三星超過,排到了第三位。
而在2008年5月,市場調研廠商IDC和戰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表示,摩托羅拉可能在2008年底之前失去北美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摩托羅拉的當季報也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機銷量下降39%,手機部門虧損4.18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額增加了80%。
敗於「銥星計劃」
為了奪得對世界移動通信市場的主動權,並實現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無線手機通信,以摩托羅拉為首的美國一些公司在政府的幫助下,於1987年提出新一代衛星移動通信星座系統——銥星。
銥星系統技術上的先進性在目前的衛星通信系統中處於領先地位。銥星系統衛星之間可通過星際鏈路直接傳送信息,這使得銥星系統用戶可以不依賴地面網而直接通信,但這也恰恰造成了系統風險大、成本過高、維護成本相對於地面也高出許多。整個衛星系統的維護費一年就需幾億美元之巨。
誰也不能否認銥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顆高技術衛星編織起來的世紀末科技童話在商用之初卻將自己定位在了「貴族科技」。銥星手機價格每部高達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話費用,它開業的前兩個季度,在全球只發展了1萬用戶,這使得銥星公司前兩個季度的虧損即達10億美元。盡管銥星手機後來降低了收費,但仍未能扭轉頹勢。
營銷戰略失誤
1、 迷失了產品開發方向。
不考慮手機的細分發展,3年時間僅依賴V3一個機型。沒有人會否認V3作為一款經典手機的地位,正是依靠V3,摩托羅拉2005年全年利潤提高了102%,手機發貨量增長40%,摩托羅拉品牌也重煥生機。盡管V3讓摩托羅拉重新復甦,更讓摩托羅拉看到了奪回市場老大的希望。然而,摩托羅拉過分陶醉於V3帶來的市場成功。賽迪顧問研究顯示,2005年以前是明星機型的天下,一款明星手機平均可以暢銷2-3年,而過了2005年,手機市場已成了細分市場的天下,手機行業已經朝著智能化、專業拍照、娛樂等方向極度細分,而摩托羅拉似乎對此視而不見。在中國市場,2007年摩托羅拉僅僅推出13款新機型,而其競爭對手三星推出了54款機型,諾基亞也有37款。
2、 價格跳水快,自毀品牌形象。
在新品跟不上的情況下,降價成了摩托羅拉提高銷量不得不採取的手段。許多摩托羅拉的`忠實用戶把摩托羅拉的手機稱為「(價格)跳水冠軍」。以V3為例,從剛上市時的6000多元的高端時尚機型跌入4000多元的白領消費群,再到2000多元的普通時尚消費群,直到停產前的1200多元。短期的大幅降價讓不少高端用戶無法接受,同時也對V3的定位產生了質疑,後果就是對摩托羅拉品牌徹底失去信任。
3、 推廣沒有突出賣點的產品。
手機消費者在手機廠商的培育和自發發展下,需求變化日益飄忽不定。消費者對手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外觀方面,苛刻的消費者更多地開始關注手機的配置、功能特色等內在技術因素。以技術見長的摩托羅拉本不應在技術方面讓消費者失望,但是現實還是讓消費者失望了。從手機零售賣場那些列出來的一目瞭然的參數中,摩托羅拉的像素、屏幕解析度、內存幾乎都落後於諾基亞等競爭對手的同類機型。自從推出V3之後,摩托羅拉發布的絕大部分新品手機無論是U系還是L系,甚至是K系就再也抹不去V3的影子,尤其是其金屬激光蝕刻鍵盤設計。V3的鍵盤設計的確是經典,但再經典的東西被反反復復無數次拿出來用,也會引起消費者的視覺疲勞,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尤其是對於那些換機用戶。
組織結構不能支持戰略的發展需要 摩托羅拉是一個很重視產品規劃的公司,此前摩托羅拉每開發一款新產品,通常先提前數月預測消費趨勢。但在快速升級換代的手機行業中,製造商們試圖提前數月預測消費者需求是非常困難的。
再加上摩托羅拉是一家技術主導型的公司,工程師文化非常濃厚,這種公司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唯「技術論」,從而導致摩托羅拉雖然有市場部門專門負責收集消費者需求的信息,但在技術導向型的企業文化里,消費者的需求很難被研發部門真正傾聽,研發部門更願意花費大量精力在那些復雜系統的開發上,從而導致研發與市場需求的脫節。
另外,摩托羅拉內部產品規劃戰略上的不統一、不穩定,還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購成本一直降不下來,摩托羅拉每一個型號都有一個全新的平台,平台之間大多不通用,這就帶來生產、采購、規劃上的難度。對於全球頂級通信設備商而言,同時運營好系統設備和手機終端兩塊業務,似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摩托羅拉資深副總裁吉爾莫曾說:「摩托羅拉內部有一種亟須改變的『孤島傳統』,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此迅捷,用戶的需求越來越苛刻,現在你需要成為整個反應系統的一個環節。」
風險的處理常見的方法有:
避免風險:消極躲避風險。比如避免火災可將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陸路運輸等。因為存在以下問題,所以一般不採用。
可能會帶來另外的風險。比如航空運輸改用陸路運輸,雖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卻面臨著陸路運輸工具事故的風險。
會影響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比如為避免生產事故而停止生產,則企業的收益目標無法實現。
預防風險:採取措施消除或者減少風險發生的因素。例如為了防止水災導致倉庫進水,採取增加防洪門、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減少因水災導致的損失。
自保風險:企業自己承擔風險。途徑有:
小額損失納入生產經營成本,損失發生時用企業的收益補償。
針對發生的頻率和強度都大的風險建立意外損失基金,損失發生時用它補償。帶來的問題是擠佔了企業的資金,降低了資金使用的效率。
風險管理對於較大的企業,建立專業的自保公司。
轉移風險:在危險發生前,通過採取出售、轉讓、保險等方法,將風險轉移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