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有機食品消費市場調查

有機食品消費市場調查

發布時間:2023-01-31 17:12:30

『壹』 有機食品的SWOT分析

中文名稱:有機食品 英文名稱:organic food 定義: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准生產加工的,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如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FOAM)認證的食品。 所屬學科: 生態學(一級學科) ;農業生態學(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
有機食品(Organic Food)也叫生態或生物食品等。有機食品是目前國標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通常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准生產加工的。除有機食品外,目前國際上還把一些派生的產品如有機化妝品、紡織品、林產品或有機食品生產而提供的生產資料,包括生物農葯、有機肥料等,經認證後統稱有機產品。
目錄[隱藏]

有機食品的定義和來源
中國有機產品標志
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
有機食品主要品種
有機食品判斷標准
申請有機食品的認證
有機食品保持認證程序
有機食品認證的相關組織機構
有機食品標志的使用權是終身制嗎?
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價格比較
有機食品「不是」絕對無污染的食品
有機農業和常規農業的比較
有機食品與其他食品的區別
有機產品的確更有益健康
選擇有機食品八大理由
中國的有機食品發展情況
「有機食品」和「超有機食品」
有機食品的未來有機食品的定義和來源
中國有機產品標志
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
有機食品主要品種
有機食品判斷標准
申請有機食品的認證
有機食品保持認證程序
有機食品認證的相關組織機構
有機食品標志的使用權是終身制嗎?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價格比較有機食品「不是」絕對無污染的食品有機農業和常規農業的比較有機食品與其他食品的區別有機產品的確更有益健康選擇有機食品八大理由中國的有機食品發展情況「有機食品」和「超有機食品」有機食品的未來

有機認證標志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的定義和來源
1939年,Lord Northbourne在《Look to the Land》中提出了organic farming(有機耕作)的概念,意指整個農場作為一個整體的有機的組織,而相對的,chemical farming(化學耕作)則依靠了imported fertility(額外的施肥),而且,cannot be self-sufficient nor an organic whole(不能自給自足,也不是個有機的整體)。 所以,這里所說的「有機」不是化學上的概念——分子中含碳元素——而是指採取一種有機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機食品是指按照這種方式生產和加工的;產品符合國際或國家有機食品要求和標准;並通過國家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
[編輯本段]中國有機產品標志
中國有機產品標志中國有機產品標志釋義「中國有機產品標志」的主要圖案由三部分組成,既外圍的圓形、中間的種子圖形及其周圍的環形線條。 標志外圍的圓形形似地球,象徵和諧、安全,圓形中的「中國有機產品」字樣為中英文結合方式。既表示中國有機產品與世界同行,也有利於國內外消費者識別。 標志中間類似於種子的圖形代表生命萌發之際的勃勃生機,象徵了有機產品是從種子開始的全過程認證,同時昭示出有機產品就如同剛剛萌發的種子,正在中國大地上茁壯成長。 種子圖形周圍圓潤自如的線條象徵環形道路,與種子圖形合並構成漢字「中」,體現出有機產品植根中國,有機之路越走越寬廣。同時,處於平面的環形又是英文字母「C」的變體,種子形狀也是「O」的變形,意為「China Organic」。 綠色代表環保、健康,表示有機產品給人類的生態環境帶來完美與協調。橘紅色代表旺盛的生命力,表示有機產品對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與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是中國政府主推的一個認證農產品,他有綠色AA級,和A級之分,而其AA級的生產標准基本上等同於有機農業標准。綠色食品是普通耕作方式生產的農產品向有機食品過渡的一種食品形式。有機食品是食品行業的最高標准。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主要品種
目前經認證的有機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機農作物產品(例如糧食、水果、蔬菜等)、有機茶產品、有機食用菌產品、有機畜禽產品、有機水產品、有機蜂產品、採集的野生產品以及用上述產品為原料的加工產品。國內市場銷售的有機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葉、蜂蜜等。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判斷標准
1、原料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野生天然產品; 2、有機食品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生產、採集、加工、包裝、貯藏、運輸標准,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劑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及該技術的產物及其衍生物。 3、有機食品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必須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生產過程式控制制體系和追蹤體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轉換期;這個轉換過程一般需要2-3年時間,才能夠被批准為有機食品。 4、有機食品必須通過合法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
[編輯本段]申請有機食品的認證
1. 申請 1) 申請人向分中心提出正式申請,領取《有機食品認證申請表》和交納申請費。 2) 申請人填寫《有機食品認證申請表》,同時領取《有機食品認證調查表》和《有機食品認證書面資料清單》等文件。 3) 分中心要求申請人按本標准 4 的要求,建立本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質量保證體系的技術措施和質量信息追蹤及處理體系。 2. 預審並制定初步的檢查計劃 1) 分中心對申請人預審。預審合格,分中心將有關材料拷貝給認證中心。 2)認證中心根據分中心提供的項目情況,估算檢查時間(一般需要2次檢查:生產過程一次、 加工一次)。 3) 認證中心根據檢查時間和認證收費管理細則,制定初步檢查計劃和估算認證費用。 4) 認證中心向企業寄發《受理通知書》、《有機食品認證檢查合同》(簡稱《檢查合同》)並同時通知分中心。 3. 簽訂有機食品認證檢查合同 1) 申請人確認《受理通知書》後,與認證中心簽訂《檢查合同》。 2 ) 根據《檢查合同》的要求,申請人交納相關費用的 50% ,以保證認證前期工作的正常開展。 3) 申請人委派內部檢查員(生產、加工各1人)配合認證工作,並進一步准備相關材料。 4) 所有材料均使用書面文件和電子文件各一份,拷貝給分中心。 4. 審查 1) 分中心對申請人及其材料進行綜合審查。 2) 分中心將審核意見和申請人的全部材料拷貝給認證中心。 3) 認證中心審查並做出「何時」進行檢查的決定。 4) 當 審查不合格,認證中心通知申請人且當年不再受理其申請。 5. 實地檢查評估 1) 全部材料審查合格以後,認證中心派出有資質的檢查員; 2) 檢查員應從認證中心或分中心處取得申請人相關資料,依據本准則的要求,對申請人的 質量管理體系、生產過程式控制制體系、追蹤體系以及產地、生產、加工、倉儲、運輸、貿易等進行實地檢查評估。 3) 必要時,檢查員需對土壤、產品抽樣,由申請人將樣品送指定的質檢機構檢測。 6. 編寫檢查報告 1) 檢查員完成檢查後,按認證中心要求編寫檢查報告。 2) 檢查員在檢查完成後兩周內將檢查報告送達認證中心。 7. 綜合審查評估意見 1) 認證中心根據申請人提供的申請表、調查表等相關材料以及檢 查員的檢查報告和樣品檢驗報告等進行綜合審查評估,編制頒證評估表。 2) 提出評估意見並報技術委員會審議。 8. 認證決定人員/技術委員會決議 認證決定人員 對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調查表、檢查員的檢查報告和認證中心的評估意見等材料進行全面審查,做出同意頒證、有條件頒證、有機轉換頒證或拒絕頒證的決定 。 證書有效期為一年。 當申請項目較為復雜(如養殖、漁業、加工等項目)時,或在一段時間內(如6個月),召開技術委員會工作會議,對相應項目作出認證決定。認證決定人員/技術委員會成員與申請人如有直接或間接經濟利益關系,應迴避。 1) 同意頒證。申請內容完全符合有機食品標准,頒發有機食品證書。 2)有條件頒證。申請內容基本符合有機食品標准,但某些方面尚需改進,在申請人書面承諾按要求進行改進以後,亦可頒發有機食品證書。 3)有機轉換頒證。申請人的基地進入轉換期一年以上,並繼續實施有機轉換計劃,頒發有機轉換基地證書。從有機轉換基地收獲的產品,按照有機方式加工,可作為有機轉換產品,即「轉換期有機食品」銷售。 4) 拒絕頒證。申請內容達不到有機食品標准要求,技術委員會拒絕頒證,並說明理由。 9. 有機食品標志的使用 根據證書和《有機食品標志使用管理規則》的要求,簽訂《有機食品標志使用許可合同》,並辦理有機食品商標的使用手續。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保持認證程序
1. 通知 在新的生產年度,由中心/分中心 向獲證企業發出保持認證通知,該通知包括以下內容: 1)企業應准備的文件:《有機食品保持認證調查表》《有機食品保持認證書面資料清單》要求的文件; 2)檢查計劃 ; 3)保持認證費用 . 2. 實地檢查評估 1)認證中心派出有資質的檢查員; 2)檢查員應從認證中心或分中心處取得申請人相關資料,並現場取得《保持認證調查表》及《清單》要求的文件,依據GB/T19630.1-.4《有機產品》的要求,對申請人的質量管理體系、生產過程式控制制體系、追蹤體系以及產地、生產、加工、倉儲、運輸、貿易等進行實地檢查評估,尤其是申請人對上一年頒證整改要求的完成落實情況進行核實檢查。 3) 必要時,檢查員需對土壤、產品抽樣,由檢查員和申請人共同封樣,將樣品送指定的質檢機構檢測。 3. 編寫檢查報告 1) 檢查員完成檢查後,按認證中心要求編寫檢查報告; 2) 檢查員在檢查完成後兩周內將檢查報告拷貝給認證中 心。 4. 綜合審查評估意見 1) 認證中心根據申請人提供的保持認證調查表等相關材料以及檢查員的檢查報告和樣品檢驗報告等進行綜合審查評估,編制頒證評估表。 2) 提出評估意見並報技術委員會審議。 5. 認證決定人員/ 技術委員會決議 認證決定人員 對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調查表、檢查員的檢查報告和認證中心的評估意見等材料進行全面審查,做出同意頒證、有條件頒證、有機轉換頒證或拒絕頒證的決定 。 證書有效期為一年。 當申請項目較為復雜(如養殖、漁業、加工等項目)時,或在一段時間內(如6個月),召開技術委員會工作會議,對相應項目作出認證決定。認證決定人員/技術委員會成員與申請人如有直接或間接經濟利益關系,應迴避。 1) 同意頒證。申請內容完全符合有機食品標准,頒發有機食品證書。 2)有條件頒證。申請內容基本符合有機食品標准,但某些方面尚需改進,在申請人書面承諾按要求進行改進以後,亦可頒發有機食品證書。 3)有機轉換頒證。申請人的基地進入轉換期一年以上,並繼續實施有機轉換計劃,頒發有機轉換基地證書。從有機轉換基地收獲的產品,按照有機方式加工,可作為有機轉換產品,即「轉換期有機食品」銷售。 5) 拒絕頒證。保持認證期間嚴重違反有機食品標准要求,技術委員會拒絕頒證,並說明理由。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認證的相關組織機構
歐盟認可的認證機構QC&I 美國認可的認證機構IBD 荷蘭認可的認證機構Skal 中國第一批有機產品認證機構之一FOFCC(與QC&I與IBD簽有互認協議)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標志的使用權是終身制嗎?
不是。按照國際慣例,有機食品標志認證一次有效許可期限為一年。一年期滿後可申請「保持認證」,通過檢查、審核合格後方可繼續使用有機食品標志。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價格比較
根據對北京和上海有機食品市場的調查,有機食品比普通食品的價格一般高出30%—80%,有些品種,例如有機蔬菜的價格為普通蔬菜的2—3倍。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不是」絕對無污染的食品
食品是否有污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世界上不存在絕對不含有任何污染物質的食品。由於有機食品的生產過程不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因此,有機食品中污染物質的含量一般要比普通食品低,但是過分強調其無污染的特性,會導致人們只重視對終端產品污染狀況的分析與檢測,而忽視有機食品生產全過程質量控制的宗旨。
[編輯本段]有機農業和常規農業的比較
在許多情況下,在開始轉換之初可能會出現減產,特別是原來嚴重依賴化肥與農葯的地區。但是,在那些原來對農葯、化肥使用較少的地區,有機種植就可能不會減產,相反,還可能增產。原因是: 1、通過輪作、間作和各樣種植,農業生產系統的多樣性得到改善; 2、通過利用作物秸稈還田(或製作堆肥以後還田),促進了農田養分循環; 3、較好地利用了周圍生態系統的有機物質; 4、將養殖業和種植業結合起來,改善了養分的管理水平。
[編輯本段]有機食品與其他食品的區別
我國食品安全結構圖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在推行的其他標志食品還有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是按照無公害食品生產和技術標准和要求生產的、符合通用衛生標准並經有關部門認定的安全食品。嚴格來講,無公害食品應當是普通食品都應當達到的一種基本要求。 綠色食品是我國農業部門在九十年代初發展的一種食品,分為A級綠色食品和AA級綠色食品。其中,A級綠色食品生產中允許限量使用化學合成生產資料,AA級綠色食品則較為嚴格地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葯、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它有害於環境和健康的物質。從本質上來講,綠色食品是從普通食品向有機食品發展的一種過渡產品。有機食品與其他食品的區別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 是有機食品在其生產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並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而其他食品則允許有限使用這些技術,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術的使用。如綠色食品對基因工程和輻射技術的使用就未作規定。 2) 是生產轉型方面,從生產其他食品到有機食品需要2-3年的轉換期,而生產其他食品(包括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沒有轉換期的要求。 3) 是數量控制方面,有機食品的認證要求定地塊、定產量,而其他食品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因此,生產有機食品要比生產其他食品難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產體系和監控體系,採用相應的病蟲害防治、地力保護、種子培育、產品加工和儲存等替代技術。
[編輯本段]有機產品的確更有益健康
《周日泰晤士報》稱,為期四年、耗資1200萬英鎊的有機研究項目將結束數年來對有機的爭議,並有可能顛覆政府有關人員的說法:食用有機食品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研究發現有機蔬菜和水果中抗氧化劑的含量比常規產品高出40%,而科學家稱抗氧化劑可以降低患癌症和心臟病的風險。同時有機蔬菜和水果還含有更高的有益礦物質,如鐵和鋅。 Carlo Leifert教授是歐盟投資項目的合作者,他說有機產品將有助於提高人們的營養吸收。研究人員在英格蘭的諾森伯蘭郡的佔地725英畝的農場上種植水果和蔬菜,並在其有機和非有機地塊上分別飼養奶牛,在歐洲其它地方也有奶牛基地。他們發現有機奶牛所產牛奶中的抗氧化劑含量比常規牛奶高出50%-80%。而有機小麥、蕃茄、土豆、捲心菜、洋蔥和生菜與非有機品種相比較,其所含營養物質均高出20%-40%。
[編輯本段]選擇有機食品八大理由
選擇有機食品的8個理由: 1.較為健康 研究顯示有機產品含有較多鐵質、鎂質、鈣質等微量元素及維生素C,而重金屬及致癌的硝酸鹽含量則較低 。 2.味道較好 有機農業提倡保持產品的天然成份,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來味道。 3.避免爆發類似禽流感一類的疾病 密集式的動物飼養方式令疾病很容易散播,而有機農業要求開放的動物飼養方式則可以令動物有空間伸展活動,增強動物的抵抗力,減低疾病散播機會。 4.含有較少化學物質 在有機生產的理念下,所有生產及加工處理過程均只允許在有限制的情況下施用化學物質。 5.生產過程不含基因改造成分 在有機生產的理念下,所有生產及加工處理過程中均不可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及其衍生物。 6.對環境及生態有利 有機生產鼓勵使用天然物料,適量施肥及灌溉,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農場內及其周邊的生物多樣性。 7.保護土壤 土壤退化及污染日趨嚴重,而土壤作為生產糧食的基本要素,人類必須對之加以保護。有機農業要求的土壤保護措施是希望恢復和維持土壤的生命力,令土壤能繼續為人類提供足夠而優質的食物。 8.其實一點都不貴 有機生產規模較小,人力投資大,風險成本及運輸成本也相對高昂,因此有機產品售價自然比較貴。但是,常規農業並沒有將環境成本如污染、泥土肥力下降等損害計算在內,如果將環境成本反映在價格上,常規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的價格會相若。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如果長期食用健康綠色食品,可以明顯感覺免疫力增加,體質也會提升,這是體內毒素逐漸排除的正常現象。
[編輯本段]中國的有機食品發展情況
中國的有機食品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但主要用於出口。因為有機食品在國際市場上大熱,出口利潤也相對較高,許多生產企業更傾向於出口。 2005年,中國有機食品行業經中綠華夏認證的企業數量達416個,產品種類數量為1249個;產品國內銷售額為37.1億元,出口1.36億美元;總認證面積達165.5萬公頃,其中認證面積最高的是野生採集,69.59萬公頃,其次是加工業63.82萬公頃,漁業16.74萬公頃,畜牧業9.07萬公頃,種植業6.28萬公頃。 到2006年底,中綠華夏認證的企業數已達到601家(含轉換期),產品數2647個,認證的面積共計264萬公頃,產品實物總量211萬噸,產品銷售額61.7億元,出口額1.6億美元。認證企業數、認證面積、產品總量分別佔全國的26%、50%、56%,發展速度和總量規模已位於國內有機認證行業之首。到2006年底,有機食品國內銷售額達到56億元,2007年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1.7億元,國內有機食品的生產企業達到2300多家。 中國有機食品行業要發展政府要在政策、經濟方面大力扶持,企業要抓住機遇,轉變觀念,發揮自身優勢,切實解決有機食品生產技術的難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在「十一五」期間,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將按照「引導、規范、培育、監督」的職責定位,大力促進有機食品產業的發展。中國有機食品產業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發展有機食品產業是防治農村、農業污染的最好方式,國家有關部門將加大扶植力度,制訂產業發展規劃。 目前,全球有機食品市場正在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長,預計2010年將達到100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對中國有機產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國的有機稻米、蔬菜、茶葉、雜糧等農副產品和山茶油、核桃油、蜂蜜等加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2006年,中國有機食品出口額3.50億美元,僅占國際有機市場份額的0.7%。廣闊的市場,加上比常規產品高出兩三倍的價格,讓越來越多的生產者走上有機生產之路。

『貳』 有機食品的調查報告

有機食品的調查報告

導語:有機食品也叫生態或生物食品等。有機食品是國際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以下我為大家介紹有機食品的調查報告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機食品的調查報告

一、有機食品發展現狀

「養生之道,莫先於食」。一段時期以來,隨著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轉基因等名詞依次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時,生活相對富裕的老百姓卻在飲食方面變得小心翼翼了。然而,作為安全級別最高的食品,有機食品自上世紀九十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很長一段時間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境地,既少人問津又無從發展。進入2005年,由美籍華人和台灣同胞投資的中國第一個有機食品專賣店Ostore在上海開業,銷售產品中進口有機產品佔有很大比例。雖然專賣店同時兼營著咖啡廳和餐廳,並開展了上海市的家庭配送服務,但由於有機食品在中國供應鏈的不完整,導致Ostore所銷售產品的價格驚人,曲高和寡使得門店銷售一直不理想。即使後期其產品出現在大型超市,甚至是有機食品的專賣店中,但是昂貴的價格依然讓它無法進入尋常百姓家。

進入2008年,隨著民眾健康、環保意識的增強,「有機」的概念逐漸被老百姓所接受,有機食品也漸漸受到了熱捧,它和素食一樣,儼然成了健康飲食的代名詞。一盒10隻裝的有機雞蛋32.8元,是普通雞蛋的三倍;一盒1升裝的澳洲產有機純牛奶要賣26.8元,是同類產品價格的兩倍左右;而有機大米每公斤10元的價格也是普通大米的三到四倍。許多居民都想不通為什麼許多食品,加上「有機」兩個字就貴得驚人。但依然還是有許多關注健康於養生的人親賴於有機食品。

有機食品在國外似乎已經家喻戶曉,但在我國,有機食品的起步僅是近十年的事,所以有機食品還處在一個發展和推進的階段。人們概括普通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者的關系,如果用一個金字塔來做比喻,那麼,普通食品就是塔底,綠色食品就是塔的中部,有機食品便是塔尖了。

也就是說,有機食品帶來的將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更加健康、快樂的美滿人生。養生人人渴望,但是有機食品真的有助於養生嗎?影響市民對有機食品的購買力的因素又是什麼?我們本次旨在通過對海口市龍華區市民對有機食品認識的調查研究,探討影響公眾購買有機食品看法的因素以及深入研究有機食品和養生之道的聯系。

二、影響公眾購買有機食品的因素研究現狀

相關文獻表明影響人們購買有機食品的因素主要有:

(一)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認知觀念淡薄。消費者雖然對有機食品的了解有迫切願望,但有機食品的整體認知程度還不高。所以導致隨著生活水平的發展,購買有機食品的人群正在壯大,但是也有許多人面對有機食品還是處於望而卻步的狀態。

(二)有機食品市場狹小。一方面我國現階段有機食品的市場非常狹小,很多消費者不能方便地購買到有機食品;另一方面,從我國有機食品市場的特點看,有機食品還處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導入期或成長期的初期,導致消費者的購買力度明顯減少。

(三)有機食品整體價格偏高。由於我國有機食品市場的不成熟,生產成本高,部分產品需要進口等因素,所以價格方面偏高導致消費者購買量較少。所以要擴大市場,必須適當增加有機食品的銷售點、減少成本、降低銷售價格。適當借鑒國外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因地制宜地考慮到我國的文化和經濟發展水平。

(四)受到消費者的月收入水平、年齡、家庭結構因素及性別的顯著影響。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於自身健康也越來越關注,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食品有著不同的要求。[5]消費者的婚姻狀況對其購買有機食品的行為有重要影響,女性在家庭中一般充當購買決策的角色,因此女性會更多地接觸和了解有機食品,會促使對有機食品進行消費。

(五)食品安全和養生觀念也對有機食品的購買構成一定的影響。民以食為天,食品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關繫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當今社會在有機食品的風靡及養生理念的推崇下,市民日常生活越來越豐富,已經告別了那個以解決溫飽為主要問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也加入到關注養生的'行列中,講究吃出營養,吃出健康。

三、有機食品與養生的關系

隨著民眾健康、環保意識的增強,「有機」的概念逐漸被老百姓所接受,有機食品也漸漸受到了熱捧,它和素食一樣,儼然成了健康飲食的代名詞。如今,市場中的有機食品琳琅滿目,有機大米、有機茶葉、有機蔬果、有機飲料……已能夠在大中型超市佔有一席之地,同時形式多樣的有機食品小店一一開張,越來越多的白領、孕婦和新媽媽把有機食品當作了生活中的關鍵詞,集團采購、集團消費也對其頗為青睞。

據權威部門數字統計,目前全球有機食品市場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長,預計2010年將達到10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對中國有機產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國的有機稻米、蔬菜、茶葉、雜糧等農副產品和山茶油、核桃油、蜂蜜等加工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有機食品的養生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較為健康:研究顯示有機產品含有較多鐵質、鎂質、鈣質等微量元素及維生素C,而重金屬及致癌的硝酸鹽含量則較低。

(二)味道較好:有機農業提倡保持產品的天然成份,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來味道。

(三)化學物質:在有機生產的理念下,所有生產及加工處理過程均只允許在有限制的情況下施用化學物質。

(四)生產過程:在有機生產的理念下,所有生產及加工處理過程中均不可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及其衍生物。

四、調查情況分析

紙質版問卷及電子版問卷一共發放530份,收回525份,其中有效問卷500份,回收率99.06%,有效率為95.24%。其中,男性206人、女性294人;年齡段在20-30歲153人、31-40歲106人、41-50歲187人及50歲以上54人;職業為高層管理人員52人、普通從業人員229人、家庭主婦83人、其他136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141人,2000-3000元165人、3000-4000元118人,4000元以上76人;家庭組成有16歲以下兒童的128人、有孕婦的93人、有50歲以上老人的181人,其他的98人。為進行卡方檢驗控制變數,基本信息我們做出整合,其中年齡20-40歲259人,40歲以上241人;從業人員281人,非從業人員219人;月收入3000以下306人,3000以上194人;家庭組成中有特殊人群402人,無特殊人群98人。

;

『叄』 一個比較專業的食品方面的問題,有關「有機食品」。

綠色食品是我國農業部門推廣的認證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種。其中A級綠色食品生產中允許限量使用化學合成生產資料,AA級綠色食品則較為嚴格地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葯、獸葯、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他有害於環境和健康的物質。從本質上講,綠色食品是從普通食品向有機食品發展的一種過渡性產品。
有機食品是指以有機方式生產加工的,符合有關標准並通過專門認證機構認證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糧食、蔬菜、奶製品、禽畜產品等。有機食品與其他食品的區別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有機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質,並且不允許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其它食品則有限允許使用這些物質,並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
第二、有機食品在土地生產轉型方面有嚴格規定。考慮到某些物質在環境中會殘留相當一段時間,土地從生產其他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則沒有轉換期的要求。
第三、有機食品在數量上進行嚴格控制,要求定地塊、定產量,生產其他食品沒有如此嚴格的要求。

『肆』 農產品貼上「有機」標簽,消費者買賬嗎

提到「有機食品」,很多人是又愛又恨。愛它,是出於健康和環保的考慮;恨它,是因為市面上打著「有機」旗號的食品有可能是假有機,一不小心就會掉進花高價買假貨的大坑裡,並且這樣的事情還不少。

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就通過播出《有機蔬菜有玄機》這則報道,曝光了北京某個超市將有機和非有機蔬菜混合售賣的行為。

這個新聞的曝光,讓消費者對有機食品原本存有的微弱的信任感又受到強烈沖擊。

其實,商家這種售賣假有機食品的行為是在不斷消耗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信任感。正是因為市面上存在這種虛假有機產品的現象,當消費者被欺騙、被坑過之後,對「有機食品」的信任感就會急劇下降

如何化解有機食品信任危機?

過於急功近利、為了牟利欺騙消費者,就會導致人們對真正的有機食品失去信任,產生信任危機。一方面,人們對健康的食材有越來越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機食品的信任危機又稱為一大問題。

『伍』 有機農產品消費趨熱,有機農業迎來發展紅利期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富裕的城市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對種植中不使用農葯或肥料的農產品越來越感興趣。尤其隨著疫情暴發,更是促使人們對 健康 食品的需求逐漸上升。目前中國有機產業僅釋放了12%左右的產能



文|《 財經 》大勢看 財經 記者 鄒碧穎

編輯|王延春


8月22日上午10點,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在上地五彩城廣場開始營業,農戶在攤位上吆喝自家農產品,稱不打農葯、不施用化肥。綠葉菜上可見蟲眼,韭菜香氣濃郁,豬瘦肉間雜著雪花般的沉積脂肪,不少農產品價格比市場均價高一至兩倍,仍然售賣火爆。「只有不吃化肥農葯的農產品,才有真正的農產品本身的香味」。市集的一位工作人員對《 財經 》記者說。

「沃翠源」的農場在河北保定有100多畝地,攤主陳子彧告訴《 財經 》記者,他們根據作物和季節不同,使用大蒜汁、韭菜汁、辣椒水、煙葉水等替代農葯,預防害蟲。「有機的就是常吃它對身體好。」陳子彧舉例說,農戶在種西瓜時,會在根部放上兩片葯,一片防蝗蟲,一片防病害,但西瓜在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吸收葯物成分,對人體 健康 造成慢性傷害。

而有機農產品傾注了農民更多的心血。「不像現在大面積的農田,普遍的化學生物,沒有感情。」幾乎每天早晨,陳子彧都要去地里轉一轉,看看作物生長情況,是否可能產生病蟲害,「就跟伺候月子差不多」。

食品安全問題曾不止一次攪動過 社會 的敏感神經。據了解,中國的化肥、農葯使用量居世界第一,2019年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葯利用率分別為39.2%、39.8%,與發達國家50%至60%的利用率存在一定差距。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對此,中國農業大學有機農業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向《 財經 》記者介紹,以往的無公害農業僅指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葯的使用,綠色農業是減農葯、減化肥,而有機農業則要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一切化肥與農葯。

2005年4月,中國發布了首份有機產品國家標准,將有機產品界定為「一種真正天然、無污染、優質、安全、營養的 健康 食品」。而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有機農業耕種國,國內的有機食品消費市場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有機生活正成為一種主流的 健康 生活方式。有專家預測,有機食品是食品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隨著人們 健康 意識和食品安全意識的上升,有機農業或成生態農業和農業污染治理的突破口。


中國有機農產品不貴


8月8日,位於黑龍江省北安市的紅星農場剛剛下過一場雨,雨中的黑土濕滑如油,金色的麥浪在風雨中沉寂,原定的小麥收割進程也中斷了。作為北大荒農墾集團旗下專門生產有機糧食的農場,紅星農場從2003年起將開發較晚、無污染的黑土地用於有機種植,如今有機作物面積達4萬畝、年總產能2.4萬噸,被認定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

此處土地完整、平坦,近半年時間被冰雪所覆蓋,農場採用進口機械種植小麥、大豆、白菜、玉米等有機作物,期間不使用農葯與化肥,兼用物理方式除蟲。加工出有機麵粉、有機掛面、有機黃豆醬、有機酸菜、有機雜糧等50多種產品被貼上「親民食品」商標,運往全國各地的沃爾瑪、山姆、物美、盒馬鮮生等大型商超,其中部分產品也出口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紅星農場依託黑龍江農墾北大荒集團的集團化管理,引入耕作機器人等現代化機械以及農業科學技術管理,近年來在發展有機食品產業方面進行了 探索 。

前不久,紅星農場與薇婭團隊進行了三次帶貨直播,累計銷售有機餃子粉10萬袋。今年上半年,親民食品實現營業收入4500萬元,同比增長44%。然而,紅星農場董事長姜耀輝卻對《 財經 》記者表示,他們已經堅守有機農業種植加工17年,前15年一直虧損,近兩年才剛有微利。2019年親民食品一年營收7300萬元,雖不算特別理想,但仍然堅守有機農業的實踐。

「產品從出廠到一級經銷商、二經銷商,這幾個環節價格可能相對已經夠高了,但是最終沒有讓消費者享受實利,而且我們工廠也沒有獲得太多。」姜耀輝介紹,出於土地輪作的要求,當地必須種植大豆。大豆按照有機操作標准規范管理,每斤成本比普通大豆高出6毛錢,而農場缺乏大豆深加工條件,如果直接賣初級農產品,可能需要低於成本價進行銷售,一噸虧1200元錢,一萬噸就得虧1200萬元。下一步如何切入大豆深加工,正是他們思考的重點。

《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與有機產業發展(2019)》顯示,2018年,中國按照有機產品標准進行生產的有機植物面積為410.8萬公頃,新疆、黑龍江、內蒙古、遼寧、貴州分別名列前五。有機動物產品的總產量為279.68萬噸,有機水產品的總產量為55.95萬噸。但多位專家向《 財經 》記者表示,目前中國有機產品的銷量僅為產量的一半。杜相革指出,國內有機產品有價無市、有機生產無法當有機賣,已成普遍現象。

按理,有機產品的定價高出普通農產品不少,生產者為何仍稱賺錢難?《 財經 》記者在紅星農場了解到,有機餃子粉三斤售價42元,市場上某知名品牌的餃子粉六斤售價45.5元,貴一倍;有機酸菜一斤裝15元,淘寶上某銷量過萬的酸菜五斤才12.8元,貴五倍。遼寧一家民營酸菜廠的老總就曾問紅星農場北京公司總經理李棟說,「我們的酸菜5元一包,你們得掙多少錢?」

然而,有機產品的內部成本十分高昂。李棟以紅星農場的有機酸菜生產鏈條為例介紹:規模化的有機白菜種植基地、300人的人工除草團隊、每年繳納有機產品認證費用、2007年投資7000萬元建造的酸菜廠、為實現有機加工而投入的技術研發,以及有機酸菜產品才盈利兩三年的現實……實際上,少有企業能夠像這家國企一樣承擔如此高額的長期投入。


雖然投入了更多資金與勞力,有機糧食的單位產量反而更低。李棟介紹,當地採取高度機械化作業管理與農業科學技術應用,但與使用化肥和農葯的農田相比,紅星農場各類有機作物的產量還是折半。杜相革認為,有機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低,市場購買力不足,生產成本只能轉嫁到少量可出售的商品上,由此推動形成了市場高價。「比如有機蘋果,可以賣20塊錢一斤,但是能有多大比例能達到這樣的品質?」

此外,在被第三方機構認證為有機產品前,農場需要渡過轉換期,期間須完全按照有機標准進行管理,杜絕化肥與農葯,但還不能採用「有機」「organic」等字樣進行宣傳。在中國,植物的轉換期一般為2至3年,畜禽產品的轉換期根據生命周期確定,如乳牛的轉換期一般為6個月。這段時間,農產品難賣有機價,對後期價格也起到一定抬升作用。

如果對比國外,中國有機產品的價格是否偏高?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喬玉輝觀察,在國外,有機食品的價格比普通食品價格一般高20%至30%,貴一倍已經較高,而中國有機糧食貴1至2倍、有機蔬菜貴3至10倍,差距明顯更大。

但是,與學生們就北京周邊有機產品價格做過調研後,喬玉輝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有機產品的售價並不算高。「有機農業少用農葯、保護了環境,維持了生物多樣性,避免了後期環境治理成本,產生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喬玉輝向《 財經 》記者表示,國內普通農產品的定價未考慮環境的成本和收益,相較國外更為低廉,二者價差由此變大。


中國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需求日益上升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日益關注,富裕的城市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對種植中不使用農葯或肥料的定製化農產品越來越感興趣。尤其疫情爆發更是促使人們對 健康 食品的需求上升。

石嫣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博士,2012年創辦了分享收獲農場,目前在北京有300多畝有機基地,定期向1000多戶家庭配送有機的菜蛋肉。據她觀察,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別是孩子在0至18歲年齡段的家庭是中國有機產品的主力消費群體。而比起價格,生產者是否值得信任,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主要因素。

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與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今年2月聯合發布的《2020年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顯示,2018年全球有機農地面積超過7150 萬公頃(包括處於轉換期的土地),澳大利亞的有機農地面積最多,為3570萬公頃,其次是阿根廷、中國。2018年全球有機農業農用占常規農業用地的平均數值為1.4%,而中國2017年佔比為2.2%,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對應的是,2018年全球有機食品和飲料的銷售額超過950億歐元,需求仍然集中在美國、德國、法國、丹麥、瑞士、瑞典等歐美國家。《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與有機產業發展(2019)》指出,2017年中國有機產品銷售比例為45%。亞洲有機國際聯盟主席周澤江曾介紹,截至2017年底,中國有機食品人均消費43元。可見,中國的有機消費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北京現代有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羅發洪曾表示,中國有機產業僅釋放了12%左右的產能,深層原因是生產過程不透明、上下游信任關系打通難。如何才能在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構建起信任鏈接?《 財經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中國,對有機產品品質的確認,主要依靠國家認監委批準的有機認證機構進行第三方認證。而且,從嚴格意義而言,根據中國現行法規,只有通過此種方式進行認證的農產品才能被稱作「有機產品」。

據了解,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制度建立於2005年。2004年以來,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對標國外的有機認證標准,陸續制定發布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有機產品國家標准和《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對有機產品的生產、加工、標志和銷售以及管理體系做出了具體要求。2011年至2014年,中國先後修訂了上述文件,並發布了《有機產品認證目錄》,新的有機產品認證與監管體系堪稱「史上最嚴」。

諸如2011年修訂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及其他各項標准,對生產有機產品的土壤、水質、空氣做出了嚴格而細致的規定:有機農田需要和周邊農田有相當程度的隔離,避免被飄散過來的農葯所污染;土壤需要通過加入有機質、動物糞便等恢復其肥力,通過對植物進行輪作而非長期耕種單一作物,以保持其肥力的均衡。此外,第三方認證機構須對產品所有生產季(茬)進行現場檢查。

國家認監委今年7月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11年12月,中國有機認證共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等在內的23家認證機構。截至2018年底,中國境內共有12226家生產企業獲得了中國標準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18955張。所有獲得第三方認證的有機產品都擁有一一對應的17位「有機碼」,可在國家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進行查詢。

在此背景下,PGS 參與式保障體系在中國零星出現。這一模式由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根據拉丁美洲和歐美的有機實踐提出並推廣,在印度、巴西等國已被國家有機標准採納,北京農夫市集自2010年設立至今一直採用。石嫣介紹,PGS體系重在實地調查,考察者走到哪裡看到哪裡,包括農資庫、大棚、地塊、有機肥等情況,都要詳細觀察和詢問,考察中農友也可以相互學習。

不過,農業生產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無論哪種認證方式,要實現24小時監測實屬困難。姜耀輝指出,有農場投機取巧,僅在農產品採收前7天或15天不打農葯,實則是「結果有機」。含農葯殘留的豆粕等飼料流入養殖場後,導致肉類污染,最後可能出現各方推卸責任的局面。「我們要理解消費者到底想要什麼,他並不一定非得要一個有機的標簽。」石嫣認為,生產者不必把「有機」概念拔得過高,消費者更注重是安全與信任,有機生產關鍵是要說到做到,盡可能完全透明生產過程。

對於確保消費信任,姜耀輝、李棟等也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當明確監管職責、避免「九龍治水」,食品監管、農業農村、環境生態、海關等部門應形成有效配合的有機監管機制,採取信息化手段建立農場的有機檔案,掌握肥料、農葯使用的計量與種類等情況,確保有據可查。



有機農業正在成為主流


「有機是按照人規定的標准去生產,還得是認證的,而認證本身是個生意。」張志敏是北京農夫集市的農戶,從國際貿易轉型務農已經23年。她創辦的天福園在北京郊區有150畝地,如今農場的生物多樣性可觀,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在她看來,「有機」只是這個時代顯得「先進一點」的詞語,自己做的不是有機農業,而是「中華農耕」。

實際上,有機農業的起源的確可以追溯至1909年的中國。彼時,美國農業部土壤所所長富蘭克林·金游歷了中國、日本和朝鮮,將對東亞三國農耕體系的考察,寫成《四千年農夫》一書。書中認為,相較美國使用大量化學肥料、不到百年便窮盡地力,東亞農業食物取之於土,泄物(有機肥)還之於土,用養結合、精耕細作,形成了有機循環,使得地力常新。

「有機農業」的概念形成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歐美,實踐起步於上世紀四十年代。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工業快速發展造成嚴重環境污染,食品安全更加受到重視,日本守護大地協會以「一根蘿卜的革命」掀起有機農業推廣高潮,伴隨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成立,有機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國的有機農業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最初以出口為目標,將符合國外標準的有機大豆、茶葉、葵花籽、芸豆等出口至日本、歐盟及北美,直到2000年後,國內有機產品市場才開始啟動。

如何理解當下的有機農業?與中國傳統的農業有何不同?

多位專家認為,有機農業是一種商品化的農業。杜相革指出,種子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過去中國農民用自留種播種,產量低下,而今的雜交種可以帶來更高產量。此外,過去對病蟲害聽天由命,現在可使用天敵等生物農葯,盡量減輕農業生產的損失。

石嫣認為,有機農業和以化肥、農葯支撐的常規農業,在「西紅柿什麼時候打叉」等管理細節上也並無不同,差異主要在「世界觀」層面。好比中醫與西醫之分,有機農業將植物、動物、土壤、環境視作一個整體,將植物生病與環境要素連接起來,將昆蟲數量與生物多樣性聯系起來,而不是通過噴農葯快速解決植物的病害。

「有機農業可以損失掉10%的產量,讓蟲子去吃,我得到90%,但是這個體系可以持續幾千年甚至更長時間,但如果把這些蟲子殺死了,把蟲子該吃的那10%也全部奪取了,最後整個生物鏈條斷了,這個體系可能只能持續100年。」在石嫣看來,發展本地化的有機農場,理想的目標就是實現「生產者維護消費者的生命,消費者保障生產者的生活」。

目前,有機農業被中國農民與消費者接受的程度仍然有待提升。在石嫣看來,有機農業與其依靠監管,不如強調前端生產。有機農業的科普和推廣目前主要依賴於第三方認證機構,而認證機構靠收認證費生存,可能會告知有機農業走捷徑的方法,因而應當由某個國家有關部門牽頭承擔起有機農業的科普教育和推廣工作,讓更多從業者首先學習什麼是有機農業。[1]

杜相革提到,農民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態,希望向土地索取產能,通過化肥、農葯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諸如在北京,政府拿出財政資金補貼工廠培育瓢蟲、赤眼蜂等天敵在農村滅害蟲,但由於不如打農葯來得迅速,很少有人能夠堅持用下去。類似的還有土壤改良,如同中醫調養一樣見效慢,「你土不好,怎麼能長出好莊稼,種出好品質來?」

但農業本身不掙錢,使用化肥農葯頗屬無奈。喬玉輝指出,發展有機農業,傳統農民在技能、思維、銷售渠道等方面很難融入。特別是農村年輕勞動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農民平均年齡55歲,「讓他們怎麼轉變?

而若要靠消費拉動有機農業發展,目前銷售的品類和渠道還有待豐富和完善。一方面,有機產品種類十分有限。杜相革介紹,大多數有機生產農戶不具備深加工的能力,造成產品種類單一。石嫣表示,有機產品提倡按照季節時令吃本地蔬菜,農場提供的食物品種可能較少,配送時間有局限,同時還可能存在蟲眼等問題,諸多因素都會促使消費者退出農場的有機產品訂購。

另一方面,國內大型有機產品專業化超市、市場平台的數量仍然不足。喬玉輝指出,美國大型連鎖超市WholeFoods銷售的產品超過90%是有機產品,瑞士的Migros、Coop等零售商銷售的產品百分之二三十為有機產品。中國近年來有機產品售賣的線上平台快速發展,但線下的專業化市場渠道仍然有待加強。

更大的挑戰來自糧食安全。華盛頓州立大學作物與土壤科學系教授約翰 P.雷金納德2016年發表在《Nature Plants》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有機農業的產量平均值比常規農業低8%至25%。美國農業部長厄爾·布茨曾表示,「誰提議發展有機農業,就叫他先決定下哪5000萬美國人要挨餓」,這種觀點也反映了人們對有機農業的一種擔憂。



不過,瑞士有機研究所研究員Adrian Muller發表的《有機農業可持續養活世界的發展戰略》一文指出,中等氣候影響下,減少50%的食物浪費以及50%的競爭食物的飼料,全球可以實現60%耕地的有機生產。此外,有機農業可以增加豆類作物彌補動物蛋白供應的減少,使人類膳食結構處於合理的狀態。

201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舉辦的第二屆生態大會曾達成一致意見,認為大量研究顯示有機農業對環境和人類 健康 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規模化推廣。在未來,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趨勢將如何?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有機農業雖然難以成為主流的農業模式,但有機農業的價值將更多體現為對整個農業體系的綠色發展起到引領帶動作用,通過資源投入、水土光熱配比、農業管理等改進提升農業發展質量。

石嫣建議,要進行食物生產的真實成本測算,比如農業面源污染的後端治理投入應算入食物生產的成本中,進而測算如何補貼有機農業,大規模推廣有機農業。杜相革具體認為,糧棉油等關乎國家經濟安全的品種應以常規農業為主,水果、蔬菜、茶葉、中葯材等經濟作物可因地制宜、多發展有機農業。現在中國有機農業的面積包括野生採集在內共4500萬畝左右,今後可適當擴展至1億畝。

多位專家提到,可參照日韓、德國的做法,通過補貼的方式優先向學校學生供給有機產品,在振興國民體質的同時,為中國有機消費市場尋得一個突破口。同時,未來還要逐步建立有機食品全產業鏈與供應鏈,以及完備的產品追溯體系,建立起基於生態的消費信任。

『陸』 求有機食品的行業分析報告

1、1000+食品行業研究報告

2018年,Simba第一次創建報告群,從全球報告中,精選上千份最有價值的報告到社群,並持續更新!收到大家一致好評~

今天,全新【FBIF食品飲料報告群】來了,更好的環境,更優質的內容,帶給大家新的體驗。

我們將3000+份報告匯總整理到一起了~

編輯搜圖


一、包裝(80份)

『柒』 中國有機食品市場究竟有多大

200億的市場規模估計有

閱讀全文

與有機食品消費市場調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大市場營銷學作業3 瀏覽:922
電子商務與認證 瀏覽:275
電子商務經驗之談 瀏覽:855
目標市場營銷的特點 瀏覽:504
電子商務近幾年來的發展影響 瀏覽:220
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有哪些 瀏覽:941
小型電子商務公司起步 瀏覽:60
2016電子商務前景分析 瀏覽:736
影視器材產品策劃方案 瀏覽:608
村電子商務規劃 瀏覽:687
人才網校園推廣方案 瀏覽:397
山東飛訊電子商務 瀏覽:150
picc電子商務中心 瀏覽:811
杭州視快電子商務 瀏覽:169
台州電子商務產業園 瀏覽:801
廊坊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307
學市場營銷的大學雲南 瀏覽:394
玫琳凱市場營銷缺點 瀏覽:722
促銷活動渠道 瀏覽:440
山東微眾電子商務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