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策劃 > 市場調查者的倫理道德規范

市場調查者的倫理道德規范

發布時間:2023-01-01 10:14:57

㈠ 倫理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現實生活中,倫理道德規范廣泛地存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約束和指導人們的行為。因此,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道德規范也呈現出諸多不同的道德要求和規則。然而,不論各行各業的倫理道德規范有怎樣的差異,都需要圍繞著倫理道德的基本要求來展開,而在追求倫理道德規范的價值理念中貫穿主體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普遍化原則,會使倫理道德規范的設立和建設更加有序和合理。

一、主體性原則

首先,主體性原則要求確立人為道德的主體和道德價值存在的目的。我們抽象地談論道德規范的主體性原則,並不是否認主體性原則的具體性。人自身就具有自在的最高價值,首先就決定了我們在一般意義上可以確立這樣的基本的道德標准,即尊重和愛護生命。

其次,道德標準的主體性原則要求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以人的需要發展為目的。道德作為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活動方式,必然要在道德規范中制定出滿足人的創造性活動、自主性活動需要的原則和內容。因而,我們可以確立的最高道德標准就是「人的全面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可以依據時代的具體條件,根據「人的全面發展」在現階段的要求而提出符合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要求的道德標准。道德規范的最終原則應符合的主體的利益應是全人類的總體利益和根本利益。

二、科學化原則

一個合理的道德規范的必要條件還要求其內容的正確性、規定的科學性。首先,科學化原則要求道德規范的確立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一方面,倫理道德規范要適應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道德規范還要適應社會客觀規律的未來發展的需要。

其次,科學化原則要求道德規范的確立要符合人自身的發展規律的要求。作為人自身的發展的規律,首先就是生存的需要,因而保障人的生存需要是道德規范的最基礎的要求,其次是享受和發展的需要。所以道德規范在確立過程中,必須要滿足人自身發展的規律要求,以確立人自身發展的內在尺度,制定人與家人、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倫理道德規范才是科學的、有效的。

三、普遍化原則

當代價值觀的危機,主要表現為相對主義的危機,而試圖擺脫相對主義的泥沼,尋找一條倫理道德規范普遍化的道路也是倫理學的任務。

道德規范的普遍化首先要求道德規范內容上的普遍性。倫理道德規范不僅包含著具體主體的各種需要和目的的滿足與否作出規定,而且還要有對社會性主體滿足的需要和目的的普遍性的規定。另外,道德規范不僅要滿足一定主體的眼前利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滿足一定主體的長遠利益和未來利益的需要,這也需要道德規范的普遍化。

其次,道德規范的普遍性原則要求其對規定對象的要求和約束也要具有普遍性。由於社會領域處於多層次和多樣化的形態中,各個具體領域也會有相應的具體的道德規范,而無論道德規范怎樣具體,對於同一領域的主體來說都是應該遵守的,即道德規范面前人人平等。

(作者單位:湖北省區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基地)

㈡ 市場調研倫理對調研組織具有怎樣的重要性

市場調研倫理對調研組織具有五個重要性。1、提供作為決策基礎的信息,
2、彌補信息不足的缺陷,
3、了解外部信息,
4、了解市場環境變化,
5、了解新的市場環境。市場調查倫理是商業社會調查活動中應遵循的道德准則和道德規范。

㈢ 倫理道德規范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1.德政理念。我國從堯舜禹時代起,就已經出現「人心唯危、道心唯微」的情況,氏族自然共同體面臨解體。這時,一方面,道德開始從自在狀態走向自為狀態;另一方面,原始的法律開始產生。但它的產生是直接為德政服務的,如對氏族成員提出了五典五教九德的規范,對氏族首領提出了不矜不伐的律條,如違反則實行五刑。其核心是「德唯善政,政在養民」及「有德唯刑」。德政並沒有被取代,被取代的只是「絕仁棄義」、「絕聖棄智」、「絕巧去利」、「絕學無憂」、「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等老莊的某些德政思想。

相對於孔子的德治思想而言,孟子有訴諸法制的一面,相對於法家思想,他又強調了教化的作用。從孟子開始,我國德政傳統已包含了法制思想,法制思想融於德政思想之中。孟子「仁政」的法制思想最終要求達到「以仁存心,以禮存心」的德政目的,並以「貴民」思想為基礎的。

2.民本思想。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民為邦本。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是相對於君本、官本而言的,其原意是指我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了維護和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為重民、貴民和安民等。

《孟子·離婁上》上說:「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心者,天下人心向背,愛憎臧否也。

用現在的話說,「得民心」,就是看民眾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高興的事就多做,不高興的事就不要做。這實際上是生成於春秋戰國時期而衍化於秦漢以後的「民本」思想的通俗表述。

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為經典表述的民本思想,有著巨大的本原大義和深厚而遼闊的闡釋空間。古代的民本思想雖然存在固有的階級局限性,但「民本」思想中卻揭示了深刻的執政規律,並發揮了客觀的歷史作用。其一,順應了民意、約束了專制權力;其二,維護了社會秩序,保持了國家穩定;其三,加強了文化認同、鞏固了民族團結,促進了國家統一。

3.義利之辨。義利關系,是倫理道德哲學的價值觀念。「義利之辨」是道德評價標準的問題,是由孔子最先提出的。他在《論語·里仁》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的「君子」,並非指後來所謂「道德高尚的人」,而是指「勞心者」,即當時的統治階級成員,包括來他這里學習統治道術的「士」;「小人」,也並非如後來專指「卑鄙無恥之人」,而是指「勞力者」,即被統治的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勞動人民,包括平民和奴隸。

孔子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做「君子」,因為君子不謀求個人私利。所以孔子要求「君子」把利益和恩惠給予老百姓。他指出「君子」行政的「大節」應該是「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就是說:禮法用來推行道義,道義用來產生利益,利益用來安定人民。孔子要求統治者保護和給予勞動人民以利益,讓勞動人民富裕起來,這是孔子學說中最大的平民性之所在。

作為公務員,要立志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應該「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努力做新時期的新聖賢,使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生生不息!

4.崇尚節儉。我國素有倡導節儉的傳統,老子將「儉」視為為人處世的「三寶」之一,孔子把「儉」和溫、良、恭、讓一起看作重要的德目。

在當今社會物質財富較為豐富而人們的倫理觀念呈現多元取向的時代背景下,牢記歷史上「儉節則昌,淫佚則亡」的教訓,承繼節儉的優良傳統,對於我們在節儉與奢侈問題上明辨美醜、善惡與是非,張揚節儉的良好社會風尚是十分必要的。

對於傳統的倫理道德精神,以及由這種倫理道德形成的民族心理、民族人格和價值觀,我們要繼承其超時代、超因果的絕對性合理內核。道德精神是由個人根據自己的人生價值觀自覺選擇的,進行這種選擇,需要以犧牲個人利益甚至生命來履行道德義務。

㈣ 當代大學生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應當建立怎樣的倫理觀

三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但同時也滋養了消極的因素。前段時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股「西方中心論』」的思潮。一些人在所謂改革開放就是要全方位向西方學習的口號下,宣揚不但要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且要全盤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倫理道德、價值觀念以及思想意識等等。他們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中華民族的道德遺產,把傳統道德統統斥之為封建主義說什麼要用「蔚藍色」的文化洪峰來「沖刷」我們的民族文化,困為包括倫理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在今天已經無可挽回地哀落了,崩潰了.」他們對西方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倫理原則倍加推崇:「個人主義是商品經濟的精髓,現在要發展商品經濟,就是要發展個人主義」「要引進個人主義」·『…·如此雲雲。面對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傳統是否已經過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傳統道德是否沖突?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困擾著具有傳統美的整個中華民族,而且也深深影響著身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任的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問題因此如何處理好當代大學生自身的倫理道德修養問題,將是我們應進一步探討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個體成長與發展的價值目標—能力本位與德行修養的統一

我國封建社會是權本位的社會,權本位的觀念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受到了猛烈的沖擊,但作為觀念的「文化基因」有其相對穩定性,直到現在權本位仍在支配一些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我國建立市場經濟初期,金錢本位支撐與操縱一些人的活動。權本位與金錢本位有時甚至互相勾結,敗壞社會主義社會的倫理關系。這兩種道德價值觀念均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格格不入,但因復雜的歷史原因,這兩種觀念卻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它們對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同樣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據我們對全國10多個省市30所高校2372名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現狀的調查結果表明:有74.4%的學生承認自己不同程度地受到官本位影響,有40.9%的學生承認自己受金錢本位的影響。重功利、講實惠,成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主要的價值觀念,有的學生甚至不擇手段去獲取金錢。問卷調查表明在職業選擇上多數學生都把「能夠獲得更多的金錢」作為首選目標,擺在第一位,一些學生坦率地說:「既想擁有知識更想擁有金錢」。

可見幫助大學生確立起能力本位與德行修養的統一的價值觀念,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的本質要求,是塑造面向21世紀高素質的能力人的一個基本的價值導向。 在確立這一價值取向時,首先要批判以儒家文化為主幹的封建家長制、官本位的陳腐觀念對現代人的影響,即對自身「文化基因」中的消極面進行改造,如盲目服從和依賴傳統的權威,缺乏效率和個人效能感;不敢張揚個人主體性與個性,不敢出頭、順從謙卑,對不同意見和觀念嚴加防範;缺乏主體意識,敬畏、屈從、依附和崇拜權力。儒家倫理特別是到漢代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後,其主旨都是以皇權為主體,倫理道德規范中以效忠皇權為最高標准,「忠、孝、節、義」以忠君為第一要義。儒家倫理的道德規范與一整套嚴密的宗法等級制度相匹配,造成主尊奴卑、男尊女卑、家長式的人身依附關系,逐步形成中國人的權力依附心理,「讀書做官」成為文化人發展自我的唯一希望。由於權力決定著人的尊卑榮辱和福禍命運,造成「有權就有一切」的社會心態。權力依附觀念使依附者喪失了獨立人格和獨立意識,使人養成逆來順受、忍辱求全、循規蹈矩的個性。必須要使跨世紀的大學生懂得,把當官視為人生目的和理想,是與我們黨的培養目標格格不入的,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的素質要求相背離的。與傳統觀念中權力依附觀念作徹底的決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

在批判傳統的權力依附觀念時還應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儒家倫理等傳統道德不能一概否定。儒家倫理主要是圍繞人與人、人與集體、人與社會的「道德關系」展開的,德行修養在其中佔主導地位。孫中山曾高度評價儒家的道德修養理論時說,「正心、修身、齊家—那段話是我們政治哲學知識中獨有的寶貝」。這說明在德行修養方面我們有許多可資借鑒的思想材料。例如儒家的尚剛、主動、強調進取精神、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智、仁、勇三達德思想與道德修養的理論不僅是崇德修德的思想寶庫,而且與發展能力有關。其次要批判吸收西方倫理中的能力本位思想,堅決反對和摒棄「金錢本位」觀念。重力輕德與重物質輕精神一致。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形態之本質特徵,是「人的能力本位」通過「物本位」或「錢本位」來表現和實現。「個人的一切價值表現為物的價值,人的發展的本質特徵表現為人對物的依賴。」①但必須肯定資本主義比封建主義注重人的能力,資本主義對物質財富的注重,表現為靠個人能力的片面化和物化來促使其效率經濟增殖,「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人的能力之重要的佐證,它畢竟賦予人的能力以物的外觀。②財富是人的能力之象徵,財富掩蓋了能力本位,並使人對物產生崇拜,人格價值的物化、客體化,反映出人在內在化創造的同時又被物質世界外在化。金錢拜物教曾使資本主義人慾橫流、道德淪喪,造成整個社會的人文精神危機和生產力的停滯不前。人們在享受科學技術的涼漿的同時,也飽嘗著它所帶來的苦果。資本主義的能力本位導致能力的片面化發展,加深了人自身的異化。正是看到了人為物役等社會瘤疾,資本主義社會的有識之士也在設法克服它,所以在現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的能力全面發展的價值觀開始提升,而對物質方面的興趣趨於淡薄。因此,資本主義的能力本位我們應當審慎待之,一方面要批判吸收它關於人的主體性、人的個性、人的自由、民主、人的獨立人格、人的意志和人的潛能、人的價值的實現等這些以人的能力為基礎的倫理觀點的合理的一面,又要批判和克服與消除在張揚人的主體性與能力本位的背後使人異化的金錢拜物教的價值觀念。倡導能力本位與德行修養的統一是為了培養出一代既能消弭封建的傳統觀念權力本位的消極影響,真正從他們父輩們的權力高度集中的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對組織系統與領導的依賴中走出,又能從由資本主義的影響和市場經濟負面效應帶來的一些人對物的依賴,從金錢本位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努力接近與朝向符合馬克思所設想的全面發展的人的理想目標。在能力本位與德行修養的統一的價值目標中,德行是導向,是能力的內在精神動力,能力是整體素質的集中體現與外在表現。德行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的東西,能力是智力因素的力量外顯,這一價值目標體現了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統一。

二、大學生個體道德行為的基本原則—張揚個體主體性與崇尚集體主義的統一

人的主體性是指人的自由自覺活動在主客體關系中表現出來的基本性質,人的能力是主體性得以確立的主體根據,人的主體性只有達到個人的主體性,才是真正徹底的。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是由一個個個性豐滿充分發揮個體主體性的人所組成.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對人的個體主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張揚個體主體性,另一方面要防止個人主義膨脹、崇尚集體主義原則.世紀轉換中的大學生首先要成為這樣的人.他一方面要懂得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張揚個體主體性,努力塑造獨一無二的個我,另一方面懂得自己的行為必須要與實現共同目標的集體行為相協調,與促進集體與社會目標的實現相一致,而不是使個我的目標與社會、集體的目標相分離.

據我們從調查中得知,當代大學生一方面強烈要求張揚個體主體性,另一方面漠視集體主義價值觀,個人主義嚴重、道德意識淡漠。他們崇尚、追求和喜歡做一個「敢於競爭、敢於冒險、善於抓住機遇、努力爭取成功的人」,認為「人的一生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奮斗去追求才不算白過」;不少學生在與他人關繫上能分清他人的是非對錯,分不清自己的是非對錯;只要求集體為自身的發展提供方便與條件,不考慮如何為集體盡義務和責任。重功利、講實惠,成為大學生的主要價值觀念,而在道德責任意識與義務觀念方面卻很薄弱。可見,處理好張揚大學生個體的主體性與崇尚集體主義的關系,是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中13待解決的迫切理論問題。

在確立當代大學生道德行為的基本原則時,一方面要克服與消除傳統的陳腐價值觀對個體主體性的壓抑與扼殺,在批判地基礎上吸收西方倫理思想中對個體主體性的肯定與倡揚等合理因素;另一方面通過批判繼承傳統道德的精華,諸如道德自覺、獨立意志與整體主義的道德價值觀等資源.克服與西方傳統個人主義的價值觀對個體主體性的盲目與過度張揚所導致的對社會整體利益的侵害,以達到個體主體性的張揚與崇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真正的集體主義的有機統一。

從這一價值原則與標準的構建上首先要使大學生懂得必須自覺克服消解傳統的價值觀對個體主體性的壓抑與扼殺。以儒家倫理為主體的傳統道德的最大缺陷就在於主體精神的缺失,尤其是漢朝以後儒家被定為一尊,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對中國人的主體性有極大的抑制和束縛作用,成為束縛人的個性的桎梏。其次要讓大學生懂得西方倫理思想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有相應的一面又有對立的一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本質上是要造就個性豐滿、主體意識健全、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人.經濟行為主體的相對獨立和平等自由是市場經濟得以形成和運作的先決條件。只有作為生產和經營者個人和企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才會有競爭、效率,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公正,也才會有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才會有市場經濟本身。市場經濟需要張揚主體性,西方倫理思想與市場經濟有相應的一面,尤其是近現代西方倫理思想有不少可資借鑒的思想材料。但它在總體上是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的倫理思想,堅持個人本位,具有非理性主義、道德相對主義、非厲史主義的特徵,在借鑒與吸收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再次,要使當代大學生懂得傳統道德的積極因素也與市場經濟有相契合的一面。諸如傳統道德中的道德自覺、獨立意志、整體主義精神、愛國與民本、和諧的思想可以消解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彌補西方倫理思想過於強調情感與本能等非理性色彩和個人本位的傾向,甚至可以彌補計劃經濟體制下由於「左」的路線干擾影響造成的價值觀教育內容概念化抽象化之不足。

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主體精神的本質內涵,辨明了計劃體制下與市場體制下集體主義的真正內涵.我們就可恰當批判繼承和吸收中西方倫理思想的合理因素,處理好弘揚主體精神與崇尚集體主義的關系。元典儒學中表現為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有為思想,孔子所說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是強調人的主體性的典型代表,強調個體意志的不可動搖性。這一思想在孟子那裡發展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這種主體的獨立意志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相結合,就成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民族精神,成為整個民族精神支柱的愛國意識、憂患意識和群起奮進的集體主義精神。它是在走向現代化的世界歷史進程中防止個體獨立意識、主體精神過分擴張滑向個人主義褊狹、抵禦西方個人主義思想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養料;它是將個體獨立意志、主體精神與集體主義有機統一的民族文化背景與心理基礎。將個體獨立意識作為群體觀念、集體主義觀念的前提是我國傳統倫理的道德價值觀的優勢所在。

三、大學生個體道德理想的目標—追求「自我實現」與關注社會理想的統一

道德理想在道德價值觀念中處於核心地位,是人們基於對一定社會或階級基本道德要求的認識而自覺追求嚮往的某種理想人格和理想社會中的道德關系。從這一定義中可以得知,道德理想包括兩個層面;個體層面為理想人格,社會層面為理想社會中的道德關系。任何個人的道德理想實際上都包含了對理想人格與理想社會中的道德關系相統一的追求,在理想人格中內含著對社會道德關系的態度,在對嚮往中體現了自身人格的特質。質言之,追求個人理想與關注社會理想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兩者的統一程度體現了具體個人理想層次與境界的高低。

今天的大學生對自我發展的個人理想執著追求而對社會道德關系與社會終極目標表現出期望淡漠,呈現出個人人格理想與社會道德關系嚮往的不相協調的狀態。重功利講實惠已成為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主要的價值觀念,拜金主義思想也越來越嚴重,有的學生甚至把功利主義、享樂主義與個人凌駕於社會之上理解成「自我實現」,注重個人利益的傾向比較突出。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生認為「要求入黨的學生的人黨動機是為了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好處」,而為「信仰所動,為了迫求終極關懷者」僅佔10.9%。一些學生只信仰自己,在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中首先重視個人,39%的學生認為「個人主義」「只要不違法可以存在」,42.4%的學生認為「個人主義」只要不妨礙別人不必大驚小怪。他們慨嘆今天的社會不知出了什麼毛病,又搞不懂自己身上究竟出了什麼毛病?73.3%的學生對「現在的青年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樣做人」的觀點表示贊同。由此可見,在世紀轉換的新時期為當代大學生個體構建起道德理想的新的目標參照體系是思想道德教育中至關重要的大問題。

什麼是世紀轉換中大學生個體道德理想的新的目標與參照系呢丫它應是追求「自我實現」與關注社會理想的統一。它是既有利於大學生個體的成長發展,又有利於中國社會共同目標的實現的道德信仰體系。

「自我實現」的理論產生於近代資本主義。最早使用「自我實現」一詞的是德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哥爾德斯坦,他認為人的機體本身存在著盡量實現自身能力的傾向。後來一些人本主義思想家從自然的、心理的或人的本性上來發掘「自我實現」的價值,如尼采將「自我實現」理解為生命的沖動。胡塞爾把「自我實現」理解為意向性生命。舍勒爾認為「自我實現」就是人格的實現。海德格爾認為「自我實現」是人在短暫一生中負載著孤獨感走回苦悶的經驗世界。薩特認為「自我實現」是自在的自我永不安息、徒勞地向自為.自我的不斷掙扎和努力。在馬塞爾的著作中,「自我實現」是自己表現自己的創造。弗洛伊德把「自我實現」看作是本能沖動。弗洛姆把「自我實現」看作是由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自我追求及人性在經驗上的最終實現.在榮格那裡,「自我實現」是尋求天性的繼續。在馬斯洛那裡「自我實現」是每個人都有的需要,這種需要使他們潛在能力得以實現.但又不是人的一般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之後的更高層次動機的策動,主要表現為自我獻身於某一事業、號召、使命和所熱愛的工作,表現為一種奮不顧身的動機和行為。上述關於「自我實現」的各派理論作為對資本主義社會泯滅人性的一種抗議,呼籲合理社會要促進人的潛能的發揮,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民的進步要求。尤其是通過不同角度論證了人的潛能和價值是怎樣實現的觀點值得我們借鑒,有助於我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人的智能的開發,有助於更新教育理論觀念。但由於這些理論過分強調先天因素,相對忽視了現實社會對人格發展的影響,希望通過「自知」達到個人的「自我實現」,這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又不能不成為一種空想。

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中國文化並非不講「自我實現」,在孔子眼裡「自我實現」的理想人格境界是仁知並舉,所謂「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知、仁、勇三者統一的人就是有知識、有德行、有才能、有獨立意志和有功業的人。孔子教誨他的弟子子路要有像臧武仲那樣的智慧、公綽那樣廉潔不貪、下莊子那樣勇敢、冉求那樣多才多藝,再以禮樂熏陶就可以達到「全人」了,可見孔子的「自我實現」看法即理想人格的模式是道德力量、智慧力量和意志力量的統一。儒家的「自我實現」的最高目標是使每個人都能自覺按照自己所處的地位擔起自己應盡的社會義務和歷史責任。因而儒家`的「自我實現」往往與「以天下為己任」,與「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留取丹心照汗青」相一致。一方面追求獨立的人格理想。一方面對理想社會的道德關系傾注高度的社會義務感和歷史責任感,將道德理想中個人人格理想與社會理想的關注很好地統一起來,做到堅持仁義的要求,不為私利而背離社會義務。在儒家的道德理想中,處於主導地位的是社會理想和社會義務.「殺身成仁」,「捨身取義」,為社會、為民族、為儒家的道德理想而犧牲生命,是儒家「自我實現」的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這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之所在。在這種民族精神的培育下,使中華民族在歷史上出現過無數愛國愛民,為國家民族無私獻身的志士仁人,他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樑,在內憂外患面臨亡國危機時總能走出困境,創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業績,使中華民族成為唯一的有5000年文明史的民族。

如前所述,我們不能不承認孔子時代的理想人格亦即「自我實現」的根本目標是為滿足和實現封建制度的要求,尤其是到了漢代,儒家倫理成了統治思想後被統治階級所利用,日益將個人與社會、公與私、義與利割裂與對立起來。

可見儒家的「自我實現」的人格理論具有兩面性,它的優長是將追求「自我實現」的人格理想與關注社會理想有機地結合起來,它的缺失與弊端是抑制了人的自我意識、「自我實現」的精神生長。

我們所理解的「自我實現」,是指在現實生活中能動地表現自己的個性,實現自我潛能的一種過程.「自我實現」與每個人的各種需要相關,包括生理的心理的精神的需要,它離不開價值意識和價值觀念的關照並受到一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背景的制約。「自我實現」並不像馬斯洛所說的那樣僅僅是高層次的動機,而是現實生活中每一個意識到自己存在和價值的人都有的動機和行為。「自我實現」並非僅僅是主體人的動機和行為,在主體人實現自我的過程中主體與客體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任何個體的人格理想均與他所處時代的客觀世界的現實性聯系在一起。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一定要依賴於民族精神的振奮、民族智慧的開發、民族創造力的釋放。而所有這一切,又都必須以人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前提,以每一個體具有科學正確的「自我實現」的理想人格和成就慾望為基礎。故此,「自我實現」者的價值目標既是屬於個人的,又是有利於社會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自我實現」的價值在於奉獻。當代大學生一方面要依據今天的時代需要追求「自我實現」的價值,同時要把關注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以及更為長遠的理想社會的終極目標與「自我實現」的目標緊緊地聯系起來,因為我們每個個體的「自我實現」的目標與全體人民的共同目標以及更加長遠的社會理想的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實際上衡量真正意義上的「自我實現」的價值尺度是看這個人對社一會理想目標的價值所做出的貢獻的大小。一個對民族、國家、社會沒有貢獻的人是很難談得上具有很高的自我價值;能對理想社會的實現做出貢獻,能為中華民族在21世紀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有所推進,能為億萬人的「自我實現」創造條件,這才是個人最高的「自我實現」。因此,當代大學生的「自我實現」與自設計,只有根據21世紀我國社會文化情勢,與「三步走」的宏偉戰略目標相聯系,才有可能實現自我價值。我們要批判繼承傳統倫理道德中人格理想(「自我實現」)與社會理想相統一的積極因素,但要防止和克服以社會理想來代替「自我實現」,來消溶個我理想;我們要批判性地吸收西方倫理思想的「自我實現」理論的積極因素,但堅決反對個人主義,反對在「自我實現」的名義下否定集體主義、否定社會整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價值觀。

四、大學生個體成才模式的價值標准——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統一

21世紀對人才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規格、高標准,這種高規格、高標準的本質內涵,應是具體體現於個體人才的素質達到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較完美的統一。在21世紀,信息和知識將代替金錢和權力而成為社會的基本財富和基本資源。社會範式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知識價值將成為社會的主導價值。21世紀的人們在得到物質生活滿足的同時,必然要將需要的重點轉移到精神文化生活方面。21世紀的人們在衡量人的價值時.不僅將知識價值放在主導地位,而且將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高度結合與統一當作評價人的價值的根本標准。中國大學生在這兩種素質的統一上如果達不到應有的規格與標准,中國在21世紀中葉之前要趕上乃至超過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就難以實現,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科技進步與道德淪喪日益加劇的二律背反現象。

事實上當代大學生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的現狀令人堪憂。由於教育思想、教育體制上存在的種種弊端所致,大學生在綜合素質上存在嚴重缺陷。一是表現為世界高新科技與我們的大學生低素質差距有可能會進一步拉大,大學生文化素質低,不僅表現在人文素質低,科學素質同樣低;二是大學生人文素質中嚴重缺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素養;三是文化多元化對大學生道德價值觀念的沖擊在加劇,道德價值觀、人生價值觀上的困惑、問題與偏差將會更多。解決和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不僅要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加大體制改革的力度,深化教學改革,同時要將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改革目標、要求轉換為大學生對自我成才規格模式的價值觀念,以促使學生主動發展。同時必須引導學生堅定不移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正確對待西方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從文化創新的高度把自己塑造成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並舉的跨世紀人才。將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教育理念與現代教育思想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起科學的個體成才模式的價值標准。

中國哲學的優勢體現在本體論、價值論與知識論是統一的,在孔子眼裡智性修養與德性修養是統一的。儒家講「致廣大而盡精微」與講「明明德」、「止於至善」的人格修養,是包括德智體整個人格的修養的。在西方哲學中知識論與形上本體論、價值論是割裂的。中國文化及其教育理念的優長是對現代教育所存在的片面知識論與過於狹隘的專業技術化可以起到矯正之功用,但它的短缺是不僅缺乏對求知方法尤其是邏輯思維方式的系統教育,也缺少對理性真理的追求,使得中國現代科學知識教育的發育遠比西方艱難。由於中西方對教育理念的不同理解,儒家的「智」性文化更近乎經驗直覺和常識公理,為一種「實踐理性」甚或「工藝理性」,而西方的「智」性文化則更近乎哲學理智和理論真理。由於智性文化的微妙差異,決定了西方文化的智德對立、相互刺激、相互競爭,導致在開啟現代科學知識的啟蒙上佔有優勢;同時也決定了中國文化的智德和諧雖然在開啟現代科學知識啟蒙的可能性方面不如西方傳統教育理念,但在克服人類現代科學理性與道德價值之間的二律背反或兩極分化的文化調節方面則具有西方教育理念所不及的特殊優勢。質言之,西方教育理念存在科技工具主義和「人類中心論」的偏頗,西方教育理念有著開啟現代科技的優長;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有著智德合一與純智力教育之外其他教育內涵(諸如人的道德培育、人生教育、心理和精神養成)和教育方式(如學院式教育以外的家訓家教等)深刻洞見的優長。將中西方文化的教育理念的優長加以綜合創新,極有利於對大學生進行健全的素質教育。綜合創新是對各自缺失的摒棄,對各自優長的創造性組合,使面向21世紀的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有古今中外深厚的文化底蘊來支撐。這種新的教育理念既包括對人的智力技能的傳授和培養,又包括對人的德性、審美、心靈與精神乃至包括體質的全面培養與提升。這就是科學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統一的「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現代化的教育,它可以糾正目前中國教育已經和正在進一步出現的「純知識型」、「技能型」教育的偏差,使中國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既吸收西方文化的優長又避免隨之帶來的消極後果;既克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的短劣又弘揚民族文化的精華,使我們培養的跨世紀的一代在綜合素質上躍入世界的前列。

㈤ 如何理解市場調查從業者應該遵循的道德倫理

有些從業者為了達到目的而泄露他人的個人信息,這是不能被大眾所接受的,所以對人們提供的信息要進行一定的保密措施。只有遵循該行業的基本道德才能讓大眾放心,並對調查工作進行配合。

㈥ 經濟社會調查倫理道德包括哪些

社會主義的義利觀,社會主義的致富觀,社會主義的競爭觀以及平等交換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道德觀主要包括社會主義的義利觀,社會主義的致富觀,社會主義的競爭觀以及平等交換,互相合作,文明經商等。經濟社會指人類歷史發展一定階段上的經濟基礎,即生產關系的總和。

㈦ 社會調查的倫理原則有哪些

我是學統計學的,對社會調查有所了解,讓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社會調查的倫理原則一般有:

1。社會調查必須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格,這是最基本的倫理原則。社會調查要把每一個被調查者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主體來看待,不論他是何民族、是否富有、是否受過良好的教育等。

2。社會調查必須保護個人的隱私。當我們進行各種具體的調查項目時,常會涉及被調查者的個人隱私,如年齡、家庭情況、個人愛好等,這些在倫理上都是應該受到保護的,所以我們在調查時要注意這項原則。

3。尊重個人利益和生命財產的原則。社會調查的最終目的是服務大眾,但是在調查進行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調查者和被調查者之間的利益沖突,這時我們應該注意到,個人的利益是不可侵犯的,尤其重要的是,人的生命是神聖的,在任何時候,調查者都無權侵害。這是倫理原則的最基礎內容。

4。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原則。社會要發展,民眾的生活方式的改善是題中應有之意。社會調查也是一種社會活動,它往往深入尋常百姓,對於倡導健康的倫理道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如尊老愛幼,關懷女性,保護野生動物等倫理常識,也是需要提倡的。

5。給予照顧和幫助的原則。生活在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在社會調查中,被調查者往往存在各種困難和疑惑,這時調查者應給予適當的關懷和幫助,使他減輕負擔和壓力,順利完成調查任務。

以上只是本人的觀點,僅作參考。

社會調查的倫理原則目前仍是一個暫新的研究領域,討論的資料可謂少之又少,找了好久也沒很確切的題材,不過有一些參考性的資料:

試論經濟倫理原則

呂學芳

一 決策性經濟倫理原則

所謂決策性經濟倫理,就是指人們在進行經濟決策時所應該遵循的道德規范。決策性經濟倫理的基本原則——利民原則,這是集體主義原則和以民為本原則在經濟倫理中的具體體現和運用。

「利民」和「利國」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利民原則要求任何一個經濟實體在考慮經濟發展思路時,既要從國家的大局出發,充分考慮國家的利益,又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利益,把維護國家的利益同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堅持利民原則,必須堅持以下具體行為准則:

(1)效益原則,堅持以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為核心,把經濟發展的速度、比例和效益,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有機地統一起來。

(2)效率原則。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把效率和公平有機地統一起來。

(3)長遠原則。堅持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4)全局原則。堅持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5)利益關系原則。堅持自我利益服從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和自我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

(6)項目關系原則。堅持個別經濟項目服從整體經濟建設項目,把有利於整體經濟建設的經濟項目同有利於個別經濟利益的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 執行性經濟倫理原則

所謂執行性經濟倫理,就是指人們在執行決策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執行性經濟倫理的基本原則——互利原則,這是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原則和公平、公正原則即正義原則在經濟運行領域中的具體體現。互利原則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則,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需要,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既是商品經濟,也是法制經濟,它要求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在各項法律法規的規制下,自覺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和經濟效益原則,在價值規律的作用下按照自身固有的內在規律運行。這就要求人們在經濟活動中堅持互利原則,使參與同一經濟活動的各方在互利和公平、公正、正義的原則要求下促成各項經濟活動的持續進行。堅持互利原則,主要應遵循以下行為准則:

(1)誠實原則。就是要做到誠實守信。要重合同、守信用,不搞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2)協作原則。就是要做到循章協作。要按國家法律、法規辦事,不違法亂紀、違規經營、違章操作;要團結協作,不搞爾虞我詐、過河拆橋。

(3)公平原則。就是要做到公平競爭。要按國家法律法規進行公平競爭,不搞欺騙性競爭,不搞違規性競爭,不搞暴力性競爭。

(4)互利原則。就是要做到互利互惠。要按照「雙贏」原則或「全贏」原則開展經濟工作,使每一項經濟活動對雙方或者說對所有參與方都有利可圖。

(5)互助原則。就是要做到互幫互助。參與經濟活動的各方都要相互幫助,體諒對方的困難,為對方排憂解難,推動各方的共同發展。

(6)共富原則。就是要實現共同富裕。

三 操作性經濟倫理原則

所謂操作性經濟倫理,就是指人們在具體的操作性經濟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操作性經濟倫理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不是可有可無的。其實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操作性的經濟活動在整個經濟工作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許多非道德的、非理性的、反道德的經濟行為大都發生在具體的操作性的經濟活動之中。因此,加強人們的操作性經濟活動中的道德建設具有更為直接、更為現實的意義。

操作性經濟倫理的基本原則——利他原則,這是社會主義的團結互助、助人為樂原則和講「良心」等道德規范在經濟活動中的貫徹執行。一個人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在日常的經濟交往中,當涉及到自己的經濟利益的時候,在堅持互利原則的同時,還應有更高層次的道德要求,即要堅持利他原則。遇到經濟利益關系的處理時,要設身處地地為他人想一想,把自己的正當利益和他人的正當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經濟活動的實踐證明,只有保證他人的正當利益得到正常滿足之後,才能更好地獲得自己的經濟利益。堅持利他原則,主要應堅持以下行為准則:

(1)後樂原則。就是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利益、榮譽面前,不爭、不搶;在困難、危急面前,不推諉、不退縮。

(2)律己原則。就是要做到嚴於律己,克己奉公。要嚴格要求自己、家屬和親朋,要堅持按章納稅,不偷稅、漏稅,更不得騙稅、抗稅。

(3)慷慨原則。就是要做到慷慨解囊,解危濟困。要做到不吝嗇、不做守財奴。

(4)扶弱原則。就是要做到有惻隱之心,扶貧助弱。要先富帶後富,富而思進,富而思源。

(5)博愛原則。就是要做到敬老愛幼,童叟無欺。要做到幹部、群眾、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一樣對待;大人、小孩一視同仁,老人、年輕人、男人、女人一樣公平。

(6)類推原則。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做到買賣公平,不短斤少兩,不坑蒙拐騙,不欺行霸市。

四 發展性經濟倫理原則

所謂發展性經濟倫理,就是指人們在處理發展性經濟關系的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在決策性經濟倫理原則、執行性經濟倫理原則和操作性經濟倫理原則中,都貫穿著發展性經濟倫理原則的問題。由於經濟的發展問題在現代社會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又不便在對每一項經濟倫理原則的論述中進行較為具體的論述,所以,我們把發展性經濟倫理原則作為一個單獨的經濟倫理原則來進行專門論述。

堅持發展性經濟倫理原則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熱切呼喚,是世界經濟區域化、全球化、一體化的強烈要求。由於現代世界經濟越來越向經濟區域化、全球化和一體化方向發展,因而在客觀上要求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為了滿足我們時代整個人類的發展需要,地球上一切國家、一切民族都必須在不損害、不掠奪後代的發展需求這一根本前提下,在空間上應遵循互利互補的原則,不能以鄰為壑;在時間上應遵守理性分配原則,不能在「赤字」狀態下逼進式發展;在倫理上應遵守「人類與自然的平衡」、所有國家和所有民族都一律有「平等發展的權利」以及「同舟共濟」等原則,不能掠奪性地利用自然資源或犧牲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來推進個別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就是正確地處理好「人類與自然界之間」、「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辯證關系,徹底緩解「資源枯竭」、「環境污染」、「人口激增」、「生態失衡」等種種困擾人類的全球性問題,推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發展性經濟倫理的基本原則——利後原則,這是「真」、「善」、「美」等倫理道德原則在經濟活動中的集中體現和貫徹執行。堅持發展性經濟倫理原則,主要應堅持以下行為准則:

(1)公平性原則。在發展性經濟倫理原則中,堅持公平性原則主要是要實現當代人的橫向公平、世代人的縱向公平和公平分配有限資源。

(2)可持續性原則。可持續原則的核心是要求人類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不能超越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

(3)共同性原則。可持續發展作為全球發展的總目標,所體現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原則,是共同的,且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採取全球共同的聯合行動。

(4)需求性原則。可持續發展堅持公平性和長期的可持續性,既要求滿足當代人所有的基本需要、環境需求和發展需求,又要求滿足後世的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各種需求。

(5)平衡性原則。它要求「人類與自然的平衡」、所有國家和民族具有「平等發展的權利」、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之間的平衡發展、當代人與後代人「平等分享」和「公平分配」自然界賦予的各種物質資源。

(6)統一性原則。它要求把經濟的發展同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人口的控制、環境的保護、生態的平衡有機地統一起來。

【原文出處】《求索》

㈧ 1、你認為進行社會調查時,遵循哪些倫理道德准則最重要

我認為進行社會調查,那麼遵循的基應該是實事求是,如果目前來說做不到這點,那麼調查也就失去它的意義了,就像國家進行人口普查一樣,必須要真實性,這一點也符合倫理道德的准則。

㈨ 試分析當前市場調查中倫理道德所面臨 的問題和挑戰

在當前市場調查當中,道德倫理面臨著一定的問題和挑戰,因為市場經濟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的決定性作用,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的弊端。

㈩ 倫理道德的規范

本專題的教學要求是以道德、倫理與法律相結合,探討社會的德行規范。 總的來說,本節主要闡述了道德和倫理的含義、范疇、道德與倫理的異同;應用倫理學及其分類;中西方論理淵源與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本節介紹了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是指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倫理,從本質而言,是關於人性、人倫關系及結構等問題的基本原則的概括。倫理與道德是有著顯著區別的兩個概念,倫理范疇側重於反映人倫關系以及維持人倫關系所必須遵循的規則,道德范疇側重於反映道德活動或道德活動主體自身行為的應當;倫理是客觀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觀法,是自律的。
本節闡述了應用倫理學的目的在於探討如何使道德要求通過社會整體的行為規范與行為程序得以實現。應用倫理學包括生命倫理、環境倫理、網路倫理、休閑倫理等。中國傳統道德是以儒家的道德精神為主,西方倫理道德觀則以個人主意為核心。我國社會主義道德規范以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集體主義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
本節目標:讓學生掌握道德和倫理的含義和范疇,分清道德與倫理的異同,認識應用倫理學及其分類,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方倫理的淵源和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深化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道德建設的認識,提高學生道德水平。重點和難點是道德與倫理的區別與聯系。 本節的主要內容是品德的特徵;個體品德的歷史傳承和現代融合;個體德行由他律到自律。
品德也被稱作德性或道德品質,它是一定社會或某一時代的道德原則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是一個人在一系列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道德特徵和心理品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因素是復雜的,其中環境和教育等社會因素是極其重要的條件,而直接現實的基礎則是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本節還闡述了個體德行的他律與自律,自律是公民道德意識的最高境界。實際上,法治本身就有很高的道德訴求,道德自律精神是現代法制國家本身的內在屬性。任何他律只有轉化為自律,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
這一節的目標是:提高學習者對品德特徵的認識,了解個體品德的歷史傳承和現代融合,清楚個體德行自律的重要性,培養具有優良品德的人才。重點和難點是品德的特徵、個體德行的自律及其重要性。 本節闡述了誠信美德及其當代價值;民事法律制度中的誠信原則;人無誠信不立。
一般而言,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即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在當代,誠信是現代社會倫理的主要德性,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全球化時代公正、合理和可持續發展的中心要義,具有辯證的實踐理性。
此外,本節介紹了民事法律制度中的誠信原則。誠信原則就是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維持雙方利益的平衡,以及當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立法者意志。「人無誠信不立」,正心是做人的基本品質,修身是人生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和過程,誠實守信的人生踐履是達到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
本節的目標是,讓學生更深一層地認識誠信的當代價值,了解民事法律制度中的誠信原則,讓學生懂得「人無誠信不立」的道理,培養學生更深的誠信意識,懂得誠信的重要性,德行天下,誠心為本,自覺踐履誠實守信,正心、修身。重點和難點是誠信的當代價值、民事法律制度中的誠信原則。 本節主要闡述了公民民事行為規范;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法律行為。
公民的民事行為在法律上被稱為是當事人的行為事實,是指公民或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行為。民事行為包括民事習慣、民事傳統、民事法律等方面。本節還闡述了我國的民事法律制度的原則和民事行為與守法的關系。
本節還介紹了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以及兩者的差異;描述了民事法律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確認民事法律行為採取的形式、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通過代理人的代理活動實施民事行為。
這一節的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公民民事行為規范,清楚公民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法律行為,從而提高學生遵守法律規范的意識,把道德與法律規法結合起來,恪守德行規范。重點和難點是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的區別和聯系。

閱讀全文

與市場調查者的倫理道德規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世界知識產權日培訓方案 瀏覽:951
江蘇十分便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670
教育項目申報培訓方案 瀏覽:819
幼兒園教師體能訓練培訓方案 瀏覽:529
中國礦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就業率 瀏覽:140
鄉鎮農產品質量監管培訓方案 瀏覽:801
市場營銷學第二階段測試答案 瀏覽:23
煤礦頂板培訓方案 瀏覽:125
群裕電子商務 瀏覽:68
政府文化交流策劃方案 瀏覽:308
右水鄉梅豐村電子商務 瀏覽:164
河南省對口招生市場營銷專業本科 瀏覽:710
地產動畫宣傳片策劃方案 瀏覽:585
上海世百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02
農業電子商務平台建設方案 瀏覽:899
服裝行業品牌營銷策略 瀏覽:451
軟體類項目投標培訓方案 瀏覽:18
市委網評員培訓方案 瀏覽:699
主題婚禮主持詞與方案策劃 瀏覽:457
電視形象片策劃方案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