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學技術領域有哪些 技術領域有哪些
1:科學技術領域有: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氣象,天文,地理內,經濟學/管理學容,工業,統計學,計算機技術,移動通信技術。
2:技術領域有:
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海洋技術。
(1)農葯的市場調查報告擴展閱讀:
(1)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系,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系起來。
(2)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科學主要是和未知的領域打交道,其進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難以預料的;技術是在相對成熟的領域內工作,可以做比較准確的規劃。
『貳』 以水稻的病蟲害以及所採取防治措施的調查報告
水稻是冊亨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其播種面積占糧食作物總面積的2/5,而水稻產量將近占糧食總產的1/2。發展水稻產業,對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對冊享縣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水稻的病蟲防治,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
1水稻播種前床土消毒
根據冊亨縣地貌類型復雜,地勢差異懸殊,結合實際,要引進適應性強、豐產性好、抗病的雜交水稻良種,如岡優527、岡優725等品種。統一採用旱育淺植秧,種子用清水浸泡24h,然後催芽。床土平整,床土調酸和消毒能有效地抑制立枯病的發生,防止死苗;調酸方法是用硫磺150g/hm2,在播種前7d結合苗情施肥,整地時均勻拌入5~10cm2的中層土,並保持床土濕潤。床土消毒可用敵克松加水均勻噴灑床面。
2葯劑防治
加強田間調查,掌握發病初期防治。一般水稻分櫱盛期至孕穗初期叢發病率為10%~15%,及時用葯防治。施葯次數根據病情而定,在孕穗期前用葯1次;也可2次用葯,在分櫱期末及孕穗初期各施1次。施葯時應保持6~7cm田水,維持4~5d。葯劑噴灑在稻株中下部,常用葯劑主要有:5%井岡黴素1.5kg/hm2對水1 125~1 500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50%紋枯利乳劑2 000倍液,15%粉銹寧1.5kg/hm2對水1 125~1 500kg。
3科學選用農葯
所有使用的農葯都必須經過農業部門葯檢定所登記。嚴禁使用未取得登記和沒有生產許可證的農葯,以及無廠名、無葯名、無說明的偽劣農葯。盡可能選用無毒、無殘留或低毒、低殘留的葯。具體來說,有以下4條原則:一是選擇生物農葯或生化制劑農葯,如白僵菌、霸天力二號、菜豐靈等;二是選擇特異昆蟲生長調節劑農葯,如抑保、卡克、除蟲脲、滅幼脲、農夢特等;三是選擇高效低殘留的農葯,如敵百蟲、辛硫克蟎物、甲基托布津、甲霜靈等;四是在災害性病蟲害會造成毀滅性損失時,再選擇中等毒性和低殘留的農葯,如敵敵畏、樂果、速滅殺丁、天王星、敵克松等。
4安全使用農葯
農葯使用要按照農葯瓶上的說明書的規定,掌握好農葯使用的范圍、防治對象、用葯量、用葯次數等事項,不得盲目提高使用濃度,應遵守噴灑農葯安全規程。在配葯、噴葯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配葯時,配葯人員要戴膠皮手套,必須用量具按照規定的劑量稱取葯液或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二是嚴禁用手拌葯,拌種要用工具攪拌,用多少、拌多少。拌過葯的種子應盡量用機具播種。如果手撒或點種時,必須戴防護手套,不準用作口糧或飼料。三是配葯和拌種時應遠離飲用水源、居民點,要有專人看管,嚴防農葯、毒種丟失或人、畜、禽誤食中毒。四是使用手動噴霧器施葯時應隔行噴。手動和機動葯械均能左右兩邊同時噴,大風和中午高溫時應停止噴葯,葯桶內葯液不能裝得過滿,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葯人員的身體。五是噴葯前應仔細檢查葯械的開關、接頭、噴頭等處螺絲是否擰緊,葯桶有無滲漏,以免漏葯污染。噴葯過程中如發生堵塞,應先用清水沖洗後再排除故障。絕對禁止用嘴吹吸噴頭和濾網。施用過農葯的地方要豎立標志,在一定的時間內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六是施用工作結束後,要及時將噴霧器清洗干凈,連剩餘葯劑一起交回倉厙。清洗葯械的污水應選擇安全地點妥善處理,不準隨地潑灑,防止污染飲用水源和養魚池塘。盛過農葯的包裝空箱、瓶、袋等要集中處理。浸種用過的水要洗凈集中保管。七是施葯人員也要注意個人防護,穿長袖上衣、長褲襪,在操作時禁止吸煙、喝水、吃東西,不能用手擦嘴、臉、眼睛,絕對不準互相噴射嬉鬧。每日工作後喝水、抽煙、吃東西之前要用肥皂徹底洗手、臉,並漱口。有條件的應洗澡,被農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時換洗。施葯人員每天噴葯時間一般不得超過6h。使用背負式機動葯械,要2人輪換操作,連續施葯3~5d後應休息1d,患皮膚病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復健康者,以及哺乳期、孕期、經期的婦女暫停噴葯。操作人員如有頭昏、惡心、嘔吐等症狀時,應立即離開施葯現場,脫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臉和皮膚等暴露部位,及時送醫院治療。
5適時綜合防治
人工機械捕殺,當害蟲發生面積不大,不適於採用其他防治措施時,應當進行人工捕殺。利用燈光誘殺害蟲,很多夜間活動的昆蟲具有趨光性,可用各種誘蟲燈進行誘殺害蟲,如稻飛虱。及時處理病谷、病稻草,不在田塊附近堆積病稻草。
『叄』 在崔永元轉基因調查報告中轉基因作物有抗農業基因,提到的危害都是農葯殘留。轉基因作物本身是否有害
我認為有害。但是這種有害的公布會面對極大的阻力。首先是統治集團的阻力,轉基回因產品銷售了這么答多年,得癌症死亡的也很多,我們身邊的就很多,輕松籌,水滴籌經常可以看到籌款的。統治集團卻對這種不聞不問這個暫且不說。一旦公布了轉基因的危害,它還怕承擔責任,再次就是利益集團的阻力,賣轉基因的利益鏈條。包括研發的教授,官員,公司,銷售人員。等等。
『肆』 下三鄉調查報告在何處可尋
一、「三下鄉」服務活動情況簡介
實踐時間:2003年8月10日—2003年8月20日
實踐地點:湖北省羅田縣天堂寨吊橋河村,聖仁堂村
實踐目的:響應黨中央關於開展「三下鄉」工作的號召,送農業科技知識「下鄉」,服務農村,深入了解農村現狀「三農」問題,做好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
指導老師:榮秀蘭老師、於久霞老師、張擁軍老師、 盛鋒老師
服務代表隊隊員:彭秋良、張應、張登科、郭逸蓉、崔大偉、呂超、徐理、楊杉、劉輝、張洪波
服務內容:1.當地基本情況調查。
2.對農業病蟲害知識及防治方法的宣傳。
3.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
4.農葯安全使用的宣傳。
5.農葯運用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
服務形式:1.通過各級政府及當地農民了解當地情況,完成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以宣傳單宣傳農業科技知識。
3.深入田間地頭及農戶家中助農。
活動相關報告:《植物科技學院「三下鄉」服務代表隊實踐報告》、實地照片、回收的調查問卷以及相關文字資料。
二、活動總概
本次「三下鄉」活動是在黨中央關於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工作的號召下,由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分團委牽頭,在相關老師的支持和指導下,由植物科技學院十名同學組成「三下鄉」服務團隊,於2003年8月10日至2003年8月20日前往羅田縣天堂寨林場地區開展以科技「下鄉」為主的「三下鄉」服務活動。
本次「三下鄉」活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工作,分別是前期的准備工作、服務實踐工作、後期總結工作。前期准備工作主要包括三下鄉實踐活動主題、形式的確定、組隊,對組員進行思想動員,作初步計劃以及《關於農葯運用相關問題調查問卷》和各宣傳單的製作。服務實踐工作主要包括通過各級政府,了解當地的基本情況制定相宜的服務方案,開展農業害蟲知識及防治方法的宣傳,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農葯安全使用的宣傳,農葯運用相關問題問卷。後期總結工作包括對服務實踐活動中資料的整理與總結、以交流組員在三下鄉活動中心得的座談會。
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通過服務代表隊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服務代表隊共分發宣傳單300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67份,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在計劃之下進行的,且大部分的計劃都有較強的實效性,但是也由於對當地情況了解有限,以至在計劃中一些項目很難實施的情況。我們開展的幾項活動所起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大部分都得到了農民的認可,真正達到科技下鄉的目的。經過了十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本小組成員收獲不小,使大家所學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而且還教會了我們任何知識只有用於實踐才有價值。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植物科技學院「三下鄉」服務代表隊實踐報告》。
三、活動內容
(一)、前期准備工作
1.組隊
基於」三下鄉」活動服務農村的宗旨,在活動籌備之初,我們在人員的確定的問題上,對三下鄉服務代表隊組員提出一系列的要求,其具體如下:
(1).態度端正,有上進心,從思想上加入我們的隊伍,有服務農村的熱情.
(2).作風朴實,能吃苦耐勞
(3).專業知識掌握好,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4).有團隊精神與團體意識,服從組織的安排,積極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通過嚴密把關,結合各指導老師的意見,我們選出了一批優秀的隊員,形成了本次」三下鄉」服務代表隊這個充滿了凝聚力的團體.這為我們這次活動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2.思想動員 並作初步計劃
「三下鄉」是黨中央提出的一條解決農村缺乏知識,缺乏人才的方案。它的實施不僅反映在具體的行動上,也集中體現在思想上,而且後者為前者之源。只有在思想高度認識了「三下鄉」,了解了它的意義,才能做到真正的「三下鄉」。針對這一點,我們對全體組員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動員。
首先,我們進行了一次「三下鄉」思想的學習班,並邀請政治輔導員授課,使大家全面認識了解相關知識。課後,我們又進行一次座談,在座談會議中,大家暢談自己對「三下鄉」的認識,並表明了自己將怎樣以實際行動去完成這項堅定的任務。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大家的思想有了明顯提高。
由於事先對當地具體情況了解有限,為了使活動順利的開展,不至於以後陷入被動的局面,隊員經過思想學習之後就進入了活動的准備階段,通過各方渠道了解當地情況,制定了一個初步的計劃。計劃主要包括農村基本情況調查,農村稅費改革調查,相關調查問卷的完成,農業害蟲知識宣傳,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等.
3.調查問卷及宣傳單的製作
(1)、首先聽取了許多來自農村學生的建議,並翻閱了有關資料(主要是農葯方面的書籍)後,按照相關主題初步擬定了一份關於農葯使用方面的調查問卷,共15道選擇題,4道問答題。
(2)、製作關於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單 ,1份1張共100份
(3)、製作關於農葯安全使用的宣傳單 ,1份2張共100份
(4)、製作關於農業病蟲害的宣傳單,1份1張共100份
(二)、實踐服務內容
1.通過各級政府了解當地的基本情況並制定相宜的服務方案
(1)農民生活所面臨的主要困難
本次三下鄉活動主要服務對象是湖北羅田縣天堂寨林場地區的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 兩村分別處於羅田縣天堂寨風景區的東北兩側.其中位於東側的吊橋河村全村共有人口450人,109戶家庭,屬於未開發地區,貧困人口比例達70%以上,年人均收入僅為500元.北側的聖仁堂村全村600人,共160戶,因地處風景區公路沿線,屬於旅遊區開發范圍之內,雖然農民仍以務農為主要經濟來源,但旅遊業的收入和早期的幫扶措施以及近年發展迅猛的養殖業,已基本使其達到溫飽水平並逐步向小康邁進,農業生產的人均年收入為600元。在農業種植方面全村基本以水稻、小麥為主,由於地處山區,受氣候條件的限制,基本不適於種植羅田地區最普遍的經濟作物——板栗。在經濟作物的開發上,兩村另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是每年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採伐林木140—150平方,在了解兩村的基本情況之後,我們分別從三個主要方面對該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查。
①農民生活問題、
兩村的農業生產基本上靠天吃飯,農業生產的人均所得較低,吊橋河村在家庭經濟這一方面幾乎是空白的,少數村民利用農閑時間採集山中天然葯材,貧困的達70餘戶,相對富裕的幾戶人家也是跑運輸或者在外打工的,主要收入為農業生產,聖仁堂村的家庭經濟方面養殖業較為突出,主要以養殖牛為主,部分農戶還養蠶,家庭的食用菌栽培主要以茯苓為主,但技術方面較為傳統和原始,另有旅遊業的零星收入,總體而言農民收入比較低。
②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兩村均未設村級小學,為開發天堂寨旅遊住宿區,天堂寨於今年拆除。學生讀書在20 里以外的白廟河和九資河,全村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由於今年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教育採取了一系列的幫扶措施,學費有所下調,以中學為例,以前是300元/人*學期,而現在下調到160元/人*學期,但吊橋河村至今未出過一名大學生,聖仁堂村大學生也不過10人,教育不發達仍是兩村所面臨的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
③農村醫療方面
近年來,由於三下鄉活動的開展,以及全民衛生意識的提高,現在兩村均建立了自己的村級醫務室,並有一至兩名醫務人員,基本可以解決村民的一些常見的疾病,但總的來說,醫療設施簡陋,醫務人員水平有限,出現較為嚴重的病症時就必須到大約30 里以外的鎮級醫院就醫。
(2)農村稅費改革
農村稅費改革是繼土地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後中國農村又一次大的變革,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保護農民利益維護農村穩定做出的重大決策。稅費改革不僅有利於規范農村稅費制度,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村生產力且有利於促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我們也對農村稅費改革做了一個初步調查。在全國農村推行稅費改革之際,羅田縣政府也在此項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以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為例,兩村村委都在體制上解決財政供養人員的問題,吊橋河村村委共四人,分別為一村長,一支書,二會計,一間辦公室,聖仁堂村村委共7人除村長支書和三名會計以外另有治保主任及婦女主任,也僅有一間辦公室。
現行稅費制度計稅土地面積為農民納稅的重要依據,通過走訪農民群眾得知,農民在村委的宣傳下,已確實感受到稅費改革給農民帶來的益處,如今土地稅收已由原來的70元/畝下調至58元/畝,農業附加等多項針對農民的稅費均被取消。興辦水利、修建道路、植樹造林、集體生產等公益性事業也均採取了「一事一議」的方法,教育的學費也明顯下調,農民的負擔明顯減少,干群關系也明顯的改善。
(3)、制約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在「三下鄉」活動期間,我們服務團隊通過對各級政府以及當地農民的了解,分析了該地區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並將其歸納和整理:
地理及氣候條件的限制 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均處於羅田線北部高山區,多山地,海拔高,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雖然光照充足為全盛的一級光能區,但光能利用率低,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6℃,最熱月的平均氣溫為28.4℃。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乾旱和低溫,由於氣候原因,基本不適合板栗的大規模種植,可開發的經濟作物數量有限。農產品產量也不太高,加上交通不便,更為農產品的輸出以及農民的出行帶來不便。
科技信息及人才的限制 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導致信息相對閉塞。現在兩村均已普及了電視,運用接受器可收到八個衛星電視台。由於旅遊業的開發,兩村均已安裝了程式控制電話,其中吊橋河村有電話五部,聖仁堂村有電話十部,但與外界的信息不靈,直接導致農戶家庭經濟的盲目開發,嚴重影響了農戶的生產熱情,種植信息主要通過食用菌栽培技術人員和植保技術人員得來。聖仁堂村家庭食用菌栽培基本可以說成「爺爺會種,孫子就會種;爺爺種什麼樣,孫子就種什麼樣」,技術問題成為該致富方法無法推廣的主要原因。由於兩村均劃歸天堂寨林場,所以村內均不設植保站,也無植保人才。農民要是問農作物病蟲害農葯方面的問題,均要到九資河農技站。
國家幫扶政策取消 羅田縣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原屬國家級貧困縣,國家有幫扶政策,但九六年之後,國家就不再設扶貧財政周轉金。
(4)、相應服務方案的制定
根據以上調查的三個方面的內容,我們服務團隊制定了相應的服務方案,將本次服務分為三個部分:
①以水稻為主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活動;
②農葯的基本知識和農葯的安全使用的宣傳活動;
③食用菌茯苓的栽培技術宣傳活動;
2、送科技「下鄉」相關農業知識的宣傳活動
常見的害蟲及其防治措施
關於農作物病蟲害知識及其防治方法的宣傳主要針對水稻和小麥兩種該地區最為主要的農業經濟作物及常見的病蟲害。我們以發放宣傳單和直接下田幫助農民的形式進行, 本「三下鄉」代表隊全體成員向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發放宣傳單共100份,所宣傳的病蟲害主要包括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灰飛虱、小麥霜霉病、白粉病、銹病,在進行宣傳單宣傳的同時,代表隊成員還深入到田間,在助農的過程中,根據所學的知識,與農民探討作物的病蟲害發生情況和防治的方法,在整個活動中受到了農民的歡迎和好評,農民紛紛表示,此類植物保護知識是農民所需要的,對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好處。
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
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主要在聖仁堂村中開展,我們「三下鄉」服務代表隊走訪了聖仁堂村二十七戶栽培茯苓的農戶,並向他們發放了茯苓栽培技術的宣傳單,收集了農民在茯苓的栽培加工和銷售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還向苓農贈送了一些簡單的菌種栽培工具如:試管、PH試紙等。在吊橋河村的宣傳活動以技術宣傳為主,鼓勵農民發展家庭經濟,栽種茯苓等食用菌。在此次活動中,我們共分發宣傳單一百份,其中聖仁堂村三十五份,吊橋河村六十五份,由於該地區苓農的種植方式較為原始,存在很多不科學性,在此次三下鄉活動中,食用菌科技下鄉受到了當地茯苓農的高度評價。
對農葯的安全使用
對農葯基礎知識及安全使用的宣傳,結合關於農葯知識的問卷調查而進行,農民普遍反映農葯質量越來越差,用葯效果不好等問題,我們對生物農葯、復合農葯以及現在的農葯低毒問題,作了一定的宣傳,解答了農民關於農葯質量問題的疑慮,針對農民對農葯使用的安全意識不高的情況,我們又對農葯的安全使用如稀釋法、打葯人員的安全等問題作了一定的宣傳工作,也在農民中受到了廣泛的好評,此次宣傳共發一百份傳單,吊橋河村和聖仁堂村各五十份。
3.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及其分析
問卷分析:
主題1:反映農民對農葯知識的了解問題:
(1).了解途徑:第1題,其中選「農技站」的佔46.6%,佔了多數,選「電視或廣播」佔18%,只是少數。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農民對農葯知識了解非常有限(因為農技站並非提供農葯知識的正式場所,而只是一個營業性機構)。問答第1題(對病蟲害知識及對應如何使用農葯知識的了解),此題多數人還是對病蟲害有一定認識的,一般認為病害主要是葉子發黃,枯死,或腐爛,而蟲害主要是葉上有孔或有蟲吃過的齒痕。但一般不知道如何對症下葯,因為他們不認識到底是什麼病,什麼蟲害。從這里可以看出農村急需這方面的知識,農民需要科技下鄉,幫助他們防治病蟲害。
主題2:反映農民對農葯作用及防治效果的認識問題
對農葯作用的認識:第2題:此題幾乎100% 的人認為農葯對莊稼的豐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對防治效果的認識:第3題,此題約73.4%的人認為農葯的效果並不長久,時間用長了並不是很有效。這說明農民已經從潛意識上認識到了害蟲的抗葯性;第7題,此題約42%的人在所用農葯無效時換葯,約32%的人則會加大葯量,這反映了一部分農民對如何防治病蟲害還是憑主觀意識而不是以科學根據為依據;第10題,此題約有51.6%的人每年每畝地花在農葯上的錢為30元以下,約29.7%的人則花了30-50元,花50元以上的人則很少,約18.8%,這反映只有約兩成的人對農葯的作用是高度重視的,其他人當然也可能重視但限於經濟條件而只好如此,從回答來看多數人認為花在農葯上的投入還是基本合算的。
主題3:反映農民對農葯種類的了解問題
對農葯種類的認識:第8題,此題為多選,多數人現在想用高毒農葯但卻難以買到,用的多為「樂果、農達、甲艾寧、殺蟲雙」等之類的農葯,當然也還有用高度農葯的;第12題主要涉及農民對天敵昆蟲的看法,多數人認為還是農葯好,但同時也對此表示了一定的興趣;第13題涉及轉基因抗病作物,約有79%的人想引用一些試一試,這反映了農民還是非常歡迎新科技的,但同時也有些盲目,沒有考慮其風險性。
主題4:反映農民對農葯副作用的認識問題
第5題,約有88.8%的人認為農葯並不是用的越多越好,這反映了農民對農葯的副作用還是認識到了的;第11題,有69.8%的人認為農葯對周圍的人畜是有影響的,有22.2%的人認為其影響是非常大的,看來農民在日常的農葯使用中已經受到過農葯的副作用帶來的影響了。
主題5:反映農民具體如何使用農葯的問題
第4題,問答第2題,從這兩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多數農戶使用農葯時是不科學的,取得的效果也不是最好的。
綜合上述,當地山民對農葯知識了解不多,對病蟲害多數不認識,對農葯種類知之甚少,對農葯的防治作用及防治效果不是很清楚,對農葯的副作用缺乏認識。這說明山區農民急需要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扶持,這些也是我們當代青年的責任。
(三)、後期工作
返校後,代表隊隊員開始了對活動期間各類資料的總結和整理工作,在8月11日-8月16日近一周的時間里代表隊隊員張登科同學在整理了《關於農葯運用問題的問卷調查》後,對相關數據進行了一定的統計,並通過五個專題將該調查問卷反應出的問題和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並完成了《關於農葯在農村應用的暑期調查報告》論文。崔大偉同學根據在當地了解到的實際情況,通過網上資料、圖書館的相關書籍,在相關老師 的指導下完成了《對大別山區稅費改革施行情況調查》論文。其餘隊員也在總結「三下鄉」期間的所感所捂的同時,著手《植物科學技術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並整理了其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8月14日晚9:00「三下鄉」代表隊全體成員齊聚18棟活動室,召開關於「三下鄉」心得的座談會,座談會上各隊員暢所欲言,交流自己在「三下鄉」過程中的感想和收獲。通過這次座談會,隊員紛紛表示加深了對「三下鄉」的活動認識。
四、成效分析
為了更好的分析此次三下鄉的效果,我們設立了以下幾個考核標准:
1.整個活動的計劃性
在進行此項活動之前,我們對其進行了頗為完整的計劃,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說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在計劃之下進行的,而且大部分的計劃都有較強的實效性,但是也有由於對自身的條件估計不夠准確,以至於在計劃中出現了一些項目很難實施的情況,如農業昆蟲知識展。
2.所進行活動的實際效果
從我們所進行的幾項活動來看,它們所起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大部分都得到了農民的認可,特別是對農葯使用方法的宣傳以及對食用菌栽培技術的宣傳,倍受農民歡迎,也起到了較好的實際效果,其他幾項的效果也還不錯。
3.農民對此次活動的接受
為了讓農民充分接受我們所帶來的知識和技術,我們採取了動口動手動腦三位一體的方式,使農民不但認識到要這樣做,而且使他們意識到為什麼要這樣做,真正達到科技下鄉的目的,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我們還是基本做到了這一點。
4.小組成員的收獲情況
經過了十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雖然山區條件艱苦,可是隊員都沒有在困難面前退縮積極面對和克服各種問題,在座談會上隊員紛紛表示收獲不小,在製作宣傳單的過程中隊員大面積的查找各類資料,收集大量信息,咨詢了專業老師,首先在專業知識上武裝了自己。平時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從沒有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這次實踐活動使我們所學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而且還教會了我們任何知識只有用於實踐才有價值。在服務農村的過程中,我們又一次地加深了對「三農」問題的認識,帶著一腔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的熱情,了解到農村出現的實際問題,加強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
5.調查報告的完成情況
為了更好的完成這分調查報告,我們特意從這支實踐隊伍中挑出了幾名文筆較好且善於總結的成員,他們統計了我們所得的第一手資料,查閱了不少書籍,請教了許多老師,經過近一周廢寢忘食的奮斗,終於完成了這篇論文。
總結:
經過了為期十天的三下鄉服務活動,回想我們所經歷過的實踐活動,覺得這次三下鄉總的說來還是比較成功的,但也有不少教訓,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我們所選的服務點是比較典型的。首先,它位於大別山上的一個貧困地區,也是一個非常缺乏知識而有急需知識的地區, 也就是說這里需要三下鄉;其次,這里是旅遊開發區,它們正面臨著一個極好的發展機遇,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我們三下鄉的價值;最後,在這里,有的地方已經開發了一段時間,而有的地方卻沒有開發,這兩種地方有著絕然不同的兩種狀況,這就為我們以後調查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 我們所進行的幾項活動都是與農村緊密結合的,比較符合農民的口味,因此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我們比較容易被農民所接受,這是我們服務活動順利進行的一個關鍵條件。
3 此次參加我們代表隊的成員都是經過了嚴格的篩選的,他們不僅有較高的專業技能,而且思想素質較高,能吃苦耐勞,這是本次活動順利進行的本質所在。
至於做的不好的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就體現在此次活動的初步計劃上,由於對所有的條件了解不夠充分,過高的估計了自身的實力,以至於部分活動不能按計劃進行,這也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被動,影響了整個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就體現在此次活動的整體深度不夠,大部分的工作只能停留在一個比較淺的層次,而沒有深入,當然這有一定的客觀原因,那就是我們掌握的知識還不夠,但另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準備充分的資料,以至於臨陣時無據可查。
有經驗有教訓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實踐,不論如何,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動,使我們在學校要更加學好理論知識將來應用於實踐之中去,使我們將來能為社會作更大的貢獻!雖然本次「三下鄉」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三下鄉」的路還很長,「三下鄉」的工作也將一如既往的開展下去,成為高校大學生,特別是農業院校的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三個代表」,在實踐中學習專業知識的一條特殊渠道。
『伍』 農葯葯害的處理意見怎麼寫有固定的模式么
農葯是用於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農葯既可以防控作物病蟲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使用不當,也可能造成葯害,使作物減產損失,污染環境,甚至危害人畜生命安全。
為了保障人畜安全、保證農業穩定生產、保護生態環境。根據《食品衛生安全條例》、《農葯管理條例》、《海南經濟特區農葯管理若干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農葯葯害確認和報告:
(一)葯害確認:由縣農業、衛生、質監、環保、公安、葯監、農技、畜牧、工商等部門抽調技術人員組成鑒定組。依據下列內容綜合判定,鑒定予確認:(1)典型的葯害中毒特徵;(2)現場葯品物證;(3)葯檢或解剖證實。
(二)葯害報告:
1、負責報告單位和報告人。
(1)農業行政部門;(2)衛生醫療部門;(3)各鄉鎮政府;(4)村(居委會)、村民小組成員;(5)相關責任人;(6)有關單位和個人等。
2、報告程序: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重大農葯中毒事故,必須做到「以人為本」,第一時間向120急救中心或衛生醫療部門報告;醫療衛生部門以最快速度趕赴救治。若是畜禽中毒、作物葯害、環境污染,應及時向農業部門報告,各職能部門在24小時內派員到現場調查核實,確定中毒或葯害,了解農葯名稱、有效成分、葯害程度、解葯方法等,並在3小時內將情況報至縣重大農葯葯害事故處理辦公室,同時上報上級有關單位。
3、報告形式:
以電話或書面或傳真形式上報。
4、報告內容:
(1)葯害(或中毒)發生時間、地點、葯害對象,農葯名稱、有效成分、葯害程度、報告人姓名、地址、聯系方式。
(2)自確認葯害結果之時(或日)起按要求及時向有關單位報告。
(3)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緩報、謊報或阻礙他人報告農葯葯害事故情況。
二、重大葯害事故應急指揮系統和部門職責
(一)指揮系統
縣政府成立重大農葯葯害事故處理領導小組,負責全縣農葯葯害事故防控救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農業副縣長任組長,副組長由農業局局長、縣農技中心主任擔任,成員由縣農業、衛生、質監、葯監、公安、環保、農技、畜牧、工商等部門的分管領導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由縣農業局局長(兼)。辦公室具體負責緊急動員葯害事故調查和處理工作,收集分析葯情,及時啟動、停止以及有關本預案的建議。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個人落實本預案,並監督實施,聯系電話:26622293。
(二)部門職責:
1、農業行政部門:負責農葯監管工作,協調各部門做好葯害事故防控救治和處理工作。負責物資、人員、資金等調配使用計劃。
2、衛生醫療部門:負責做好中毒人員的救治工作,協助葯害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3、質監部門:負責檢測、鑒定農葯含量、成分等,協助葯害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4、葯監部門:負責醫葯食品的衛生檢查和監管、葯品使用及組織有效葯品,開展救助工作。
5、公安部門:負責調查處理因農葯致人中毒傷亡事故,以及有關農葯葯害的刑事或經濟案件。
6、環保部門:負責污染葯物的處置工作,檢測污染葯物成分、污染程度等,提出處理意見和方案。
7、農技部門:開展農葯葯害事故調查和防控技術指導工作,調查植物葯害情況,提出處理意見和方案,指導農民科學用葯和防護救助。引薦高效低毒低殘留對環境無污染的農葯供農戶使用。
8、畜牧部門:做好重大畜禽農葯中毒的救治工作,調查葯害情況,提出科學處理意見和建議,組織實施畜禽農葯中毒的救治處理工作。
9、工商部門:規范和監管農葯經銷市場,打擊無證經銷農葯違法行為,協助處理葯害事故有關事宜。
三、農葯處置原則:
根據「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的指導方針,發生農葯葯害情況,要以人為本,救治中毒或葯害以「先人後物、先重後輕,及時有效」為葯害處置原則。
四、應急響應
農葯中毒3人以上或1人傷亡,或100畝以上農作物葯害,或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萬元以上,啟動預案,並實施緊急處置,開展葯害事故調查,落實救治措施,做好宣傳、處理工作。
縣重大農葯葯害事故處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應當迅速了解葯害發生情況、受葯害對象、發生時間、發生地點、葯害程度、需救治情況,提出處理工作方案,報領導小組組長和上級部門,組長或受委託的副組長召集小組成員會議,決策和部署葯情防控救治工作;各職能部門根據部署,統一行動,各司其職,組織實施救治和防控,及時調拔物資、資金、人員等,保證妥善、及時、有效地處理好重大農葯葯害事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證農業生產穩定和保護生態環境。
五、處置措施
(一)確定:縣重大農葯葯害事故處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葯害事故發生的事實,迅速評估造成為害的程度,以及事故可能造成較大傷害、損失或惡化等情況,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做好救治處理等工作。且提供需用的物質、人力、資金等建議。
(二)組織救治、控制葯害:
1.落實責任:各有關部門明確職責、各司其職,落實責任制,按預案要求做好救治處理工作。農業部門負責預防事故的宣傳教育和指導處理工作。衛生醫療部門負責人員救治和提供處理方案。環保部門負責農葯污染處理問題等。
2.組織救治:按照農葯葯害或中毒發生的實際情況,投入物資、人力、財力和採取必要措施,開展救治處理工作。
3.宣傳引導:做好事故周邊群眾的宣傳引導工作,協助救治或調查。利用廣播、電台、宣傳車、宣傳欄等形式告之事故原因和防護知識,提高公眾參與或了解農葯處置工作能力。爭取社會的支持理解,穩定人心、消除影響,保證人們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
4.跟蹤調查:縣葯害事故處理辦公室要做好事故處置後的跟蹤調查和預防宣傳教育工作,防止事故再次發生。
5.應急解除:在縣重大農葯葯害事故處理領導機構的監督下進行救治,經過採取必要措施、事故已妥善處理好,不再返復或危險消除,經檢查審核認為該事故沒有危害發展,由縣重大葯害事故處理機構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可解除應急。並通知有關單位,同時解除應急。
6.做好葯害事故的相關材料及調查記錄,保存記錄檔案,定期匯總上報。
六、保障系統
(一)隊伍保障
由縣農業、衛生醫療、質監、農技、畜牧、公安、環保、葯監、工商等部門抽調技術骨幹組成應急救治隊伍。必要時,招聘人員組成應急隊伍。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應急防控救治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水平,為應急預案的啟動提供高素質的應急隊伍保障。各鄉鎮相應成立應急救治隊伍,加強培訓,保證工作有效開展。
(二)車輛保障:配備3-5台救護車和應急處理事故車,根據具體情況調配。
(三)資金保障:縣財政每年應在縣設立專項資金,用於緊急救治葯物等物品購置、救治工作補貼、葯情監控等工作。
(四)醫療保障:1.爭取國家和省縣支持,積極開展預防宣傳和救治工作;2.各鄉鎮衛生院(所)積極開展有關醫療技術培訓,必要可以簡單處理事故救治工作,緩解危情。
(五)人員保障:由農業、農技、畜牧、衛生、質監、環保、葯監、公安、工商等單位各抽調1-2人組成事故救治處理小組,負責葯情的確定、提出救治方案和建議,為領導小組提供科學有效的救治依據。
七、組織領導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有關單位的第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對因事故處理不力,造成事態擴大引起嚴重後果的要追究領導責任。
(二)密切合作。由於農葯葯害(中毒)涉及的事項較廣,包括人、畜、植物和生態環境,救治又具有突發性,因此各部門要在同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做好各項救治措施的落實。農業部門要在政府的統一指揮下,發揮組織、協調、指導的職能工作,迅速有效開展救治工作。
八、其他事項
(一)本預案適用於我縣范圍內突發的農葯葯害造成的重大人員中毒、畜禽中毒、植物葯害和環境污染等的處理。
(二)從事農葯經營、使用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預案的規定。
(三)對違反本預案規定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陸』 中國近十年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礦物油風波」
簡介:
2017年3月份,某網路公司發布了一份檢測報告,其大意是在德芙、老乾媽等相關品牌的巧克力和辣椒醬中檢測了礦物油成分,同時還引用歐盟食品安全局的評估報道,稱該種礦物油能在動物體內積聚,可能在某些臟器中產生微肉芽腫。
此後,包括陳君石院士在內的眾多業內專家對此澄清,這些食品中的礦物油總量極低,根本不構成安全問題。
2.「腳臭鹽」事件
簡介:
2017年4月中旬,從山東率先查處一種聞起來有異味的食鹽開始,所謂的「腳臭鹽」新聞短時間內席捲全國,各地紛紛查處產自河南平頂山的相關食鹽,央視《新聞1+1》也專門做了節目。
最後,工信部帶隊督查企業,樣品送國家鹽產品質檢中心進行檢測,結果是兩家合格,一家現場認定有異味。
3.麥當勞冰淇淋機風波
簡介:
2017年7月26日,美國麥當勞某門店員工在其社交網站上傳了麥當勞門店的一組圖片,圖片顯示冰淇淋機內部看起來「已經發霉」。此照片隨後傳遍全球,也驚動了中國媒體,還有中國的食品安全執法部門。
但一天後事情就反轉,該「發霉零件」是冰淇淋機的清潔滴漏盤,用於承接可能滴落的零件潤滑劑,並不和食品接觸。
4.2009年2月27日,「咯咯噠」問題雞蛋所用飼料廠的法人代表獲刑,該廠於08年9月兩次向飼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對從內地進口的雞蛋中檢測出三聚氰胺後,引起了廣泛關注,所以問題飼料被查出,但雞蛋價格出現下跌。
5.2008年8月,人造「新鮮紅棗」流入烏魯木齊市場。主要經過兩道工序,鐵鍋里放進醬油,使青棗變成紅色,並保持光澤。再次放進加入大量糖精鈉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過量食用會造成血小板減少,釀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體危害。
6.2008年6月1日,江西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通報,在5月22日至28日之間,先後有6名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的患者,在使用江西博雅生物制葯公司生產的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後死亡。
7.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廠生產的一些「紅心咸鴨蛋」在北京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質蘇丹紅。部分河北農戶用添加了工業染料蘇丹紅的飼料喂養鴨子,導致蛋黃內含有蘇丹紅,以致全北京市范圍內停售河北產「紅心」咸鴨蛋。
(6)農葯的市場調查報告擴展閱讀
農業部日前發布的2015年全年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信息顯示,2015年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保持穩定,「十二五」期間蔬菜、畜禽產品、水產品合格率分別上升3.0、0.3和4.2個百分點,均為歷史最好水平。
監測信息顯示,2015年全年農產品質量總體合格率為97.1%,蔬菜、水果、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6.1%、95.6%、97.6%、99.4%和95.5%。農業部已將結果通報各地,督促有關地區加強監管,跟進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單位。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要力爭「十三五」末主要農產品的合格率達到97%以上,要全面提升源頭控制能力、標准化生產能力、風險防控能力、質量追溯管理能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完善監管制度和工作機制。推動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農葯、畜禽屠宰等配套法規,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據悉,今年農業部將繼續以違規濫用獸用抗生素、非法屠宰病死畜禽等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
『柒』 商標的奧秘調查報告
食品安全知識宣傳資料
一、食品安全常識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麼是食品摻假、摻雜和偽造?
(1)「摻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價或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或從食品中抽去了有營養的物質或替換進次等物質,從而降低了質量,如蜂蜜中加入轉化糖,巧克力餅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摻雜」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雜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鈉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紅磚木等。
(3)「偽造」是指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與內容物不符。
摻假、摻雜、偽造的食品,一般應由工商行政部門處理。對影響營養衛生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三、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包括哪些種類?
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包括下列類別:
(1)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2)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3)含有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過國家限定標準的;
(4)未經衛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製品;
(5)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等及其製品;
(6)容器包裝污穢不潔、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造成污染的;
(7)摻假、摻雜、偽造、,影響營養、衛生的;
(8)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的或者將非食品當作食品的;
(9)超過保質期限的;
(10)為防病等特殊需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專門規定禁止出售的;
(11)含有未經過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使用的添加劑的或者農葯殘留超過國家規定容許量的;
(12)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
四、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範「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範,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防範「七字法」:即防「艷、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艷」。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鹹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麵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採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於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製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五、食品儲存應注意哪些問題?
應建立出入庫制度,做到先進先出;各類食品分類存放,標志明顯,防止交叉污染;做到離牆離地,做到「四防」:防霉或防腐、防鼠、防蟲、防蠅。
六、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殘留農葯?
(1)水洗浸泡法(用清水洗干凈後浸泡):蔬菜污染的農葯品種主要有機磷殺蟲劑,有機磷殺蟲劑難溶於水,此種方法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農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殘留農葯的基礎方法。主要用於葉類蔬菜。一般先用水沖洗掉表面污物,否則等於將果蔬浸泡在稀釋的農葯里。然後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於10分鍾,果蔬清洗劑可增加農葯的溶出,所以浸泡時可以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劑,浸泡後要用流水沖洗2-3遍。
(2)清洗後鹼水浸泡法:有機磷殺蟲劑在鹼性環境下分解迅速,所以此方法是有效地去除農葯污染的措施,可用於各類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將表面污物沖洗干凈,浸泡到鹼水中(一般500m1水中加入鹼面5g-10g)5-15分鍾,然後用清水沖洗3-5遍。
(3)去皮法:外表不平或多細毛的蔬菜瓜果,較易沾染農葯,所以削去外皮是一種較好的去除殘留農葯的方法。
(4)儲存法:農葯隨著時間能緩慢分解為對人體無害的物質(空氣中的氧與蔬菜中的酶對殘留農葯有一定的分解作用),所以對易於保存的瓜果蔬菜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存放,減少農葯殘留量。一般應存放15天以上,同時建議不要立即食用新採摘的未削皮的瓜果。
(5)加熱法: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隨著溫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對一些其他方法難以處理的蔬菜瓜果可通過加熱去除部分農葯。此法常用於芹菜、菠菜、小白菜、圓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將表面污染物洗凈,放入沸水中2-5分鍾撈出,然後用清水沖洗1-2遍。
(6)陽光曬:經日光照射曬干後的蔬菜,農葯殘留較少。
七、怎樣識別用激素促進成熟的蔬菜?
有的菜農為了使蔬菜生長加快、生長的多就用激素噴灑,吃了這種菜對健康不利,怎樣識別呢?
西紅柿表皮光滑,當菜農對它噴灑催大、催肥、催熟激素後,激素葯液一部分流至下端,致使該部位特別長肉,形成「尖屁股」。這種西紅柿當然不能吃。此外,個頭很大,紅綠斑駁,摸起來發硬,切開後沒汁或汁很少,這也是催熟劑催熟的,不宜購買。生長怪異的如冬瓜、黃瓜、茄子之類,冬瓜、茄子上小下大,黃瓜則全身長坨,都是噴灑激素的結果。有的水果細皮嫩肉,有的芹菜體大身長,均不要吃為好。
8.如何采購食用油,應索取哪些證件?
采購食用油時,一定要采購標有「QS」標志的桶裝食用油,若采購散裝食用油,極易購買到潲水油及問題食用油,質量得不到保障。應索取的證件有:銷售商的衛生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食用油的「質量檢測報告」復印件。若不按要求對食用油進行采購和索證,一經油出了問題,找不到銷售商,責任由自己全負。
八、怎樣健康飲用桶裝水?
桶裝水一旦打開,應盡量在短期內使用完,通常在一周內用完為宜,否則應加熱煮開再飲用。桶裝水送上門後,即便是質量較好的桶裝飲用水,放置時間太長也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溫度高,細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更不能久存。桶裝礦泉水,最好放在避光、通風陰涼的地方,避免在陽光下曝曬。同時還要警惕飲水機的二次污染,注意定期清洗飲水機。要求廠家每隔一段時間上門負責清洗飲水機。
購買桶裝水要注意先看包裝桶是否晶瑩透明,質感硬。質量較好的桶(瓶)應由PC材質製成,桶體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清亮,而使用或添加回收廢舊垃圾塑料為原料製成的桶,俗稱:「黑桶」,顏色發黑、發暗、透明性差。有部分廠家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這種明令禁止使用的包裝桶裝水,消費者應仔細選擇鑒別。水桶蓋應鮮亮光潔,硬度較高。
另外,消費者可嘗試倒置水桶,應不漏水。當把水桶從飲水機上拔出時,水桶的內應恰好將水桶再次堵上。合格的飲用水應該無色、透明、清澈、無異味和異臭,沒有肉眼可見物。顏色發黃、渾濁、有絮狀沉澱或雜質,有異味的水產品一定不能飲用。
九、哪些原因可導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發生?
(1)冷藏方法不正確,如將煮熟的食品長時間存放於室溫下冷卻,把大塊食物貯存於冰櫃中,或冷藏溫度不夠。
(2)從烹調到食用的間隔時間太長,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3)烹調或加熱方法不正確,加熱不徹底,食物中心溫度低於70℃。
(4)由病原攜帶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輔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7)在室溫條件下解凍食物。
(8)廚房設備、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確。
(9)使用了來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制備後的食物受污染。
十、預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項建議
1、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污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2、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會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餘食品;
5、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葯、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葯中毒。
7、不飲用不潔凈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水是否干凈,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應用潔凈的水徹底清洗並盡可能去皮;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9、進食前或便後應將雙手洗凈;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干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凈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10、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十一、八種常見的飲食衛生誤區如下:
1 、好熱鬧喜聚餐:每當節假日,人們大多喜歡三三兩兩到餐館「撮一頓」,或是親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熱鬧又便於交流感情。這樣做不利於健康,不符合飲食衛生,特別是當前這一非常時期,最好實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對別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負責和尊重。
2 、用白紙包食物:有些人喜歡用白紙包食品,因為白紙看上去好像乾乾凈凈的。可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沖洗過濾,仍含有不少化學成分,會污染食物。至於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可取,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度數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並且白酒畢竟不同於醫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4 、抹布清洗不及時:實驗顯示,在家裡使用一周後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細菌數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或大排檔,情況會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飯桌之前,應當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開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當而給健康帶來危害。
5 、用衛生紙擦拭餐具:化驗證明,許多衛生紙(尤其是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衛生紙)消毒狀況並不好,這些衛生紙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即使消毒較好,衛生紙也會在擺放的過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衛生紙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將食物擦拭乾凈,反而會在擦拭的過程中,給食品帶來更多的污染機會。
6 、用毛巾擦乾餐具或水果:人們往往認為自來水是生水、不衛生,因此在用自來水沖洗過餐具或水果之後,常常再用毛巾擦乾。這樣做看似衛生細心,實則反之。須知,干毛巾上常常會存活著許多病菌。目前,我國城市自來水大都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所以說用洗潔劑和自來水徹底沖洗過的食品基本上是潔凈的,可以放心食用,無須再用干毛巾擦拭。
7 、將變質食物煮沸後再吃:有些家庭主婦比較節儉,有時將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後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醫學實驗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溫的,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方法處理剩餘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 、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時,習慣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為這樣就比較衛生了。然而,微生物學專家認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還是扔掉為好。
宣傳標語
1、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2、群眾利益無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3、實施食品放心工程,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4、關注食品安全,關愛健康人生
5、建立誠信體系,保障食品安全
6、加強農村食品監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7、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8、以人為本,確保飲食安全
9、從源頭抓質量,確保食品安全
10、食品安全,人人有責
『捌』 求一篇寫好的關於農葯的市場調查報告
1 農葯市場仍有隱憂——來自山西省農葯市場的調查 趙建軍 農葯市場信息 2004-02-01 期刊 0 5
2 亟待規范的農葯市場——環洞庭湖區農葯市場調查 熊雲洋 計劃與市場 2000-12-15 期刊 0 17
3 治飛蝗須先治農葯市場——環洞庭湖區農葯市場調查 熊雲洋 中國國情國力 2001-01-07 期刊 0 3
4 混亂的市場沒贏家 對河北農葯市場的調查 楊毅松 農葯市場信息 2003-10-16 期刊 0 7
5 農葯助劑評述與農葯市場調查——本期主題與精彩內容點評 思露花語 農葯市場信息 2008-10-01 期刊 0 1
6 荷蘭對非作物農葯市場調查 農化新世紀 2005-03-08 期刊 0 5
7 農葯市場調查將採用全新模式 山東農葯信息 2008-10-18 期刊 0 8
具體的查看地址是:
http://epub.cnki.net/grid2008/brief/result.aspx?&PageName=ASP.brief_index_aspx&DbPrefix=SCDB&DbCatalog=%e4%b8%ad%e5%9b%bd%e5%ad%a6%e6%9c%af%e6%96%87%e7%8c%ae%e7%bd%91%e7%bb%9c%e5%87%ba%e7%89%88%e6%80%bb%e5%ba%93&ConfigFile=SCDB.xml&db_value=CJFQ%2CCYFD%2CSCPD%2CSNAD%2CSCSD%2CSOSD%2CCDFD%2CCMFD%2CCPFD%2CCCND%2CSSJD%2CCBFD&NaviField=%E4%B8%93%E9%A2%98%E5%AD%90%E6%A0%8F%E7%9B%AE%E4%BB%A3%E7%A0%81&orderby=relevant&txt_extension=xls&txt_1_sel=%E9%A2%98%E5%90%8D&txt_1_value1=%E5%86%9C%E8%8D%AF%E7%9A%84%E5%B8%82%E5%9C%BA%E8%B0%83%E6%9F%A5&txt_1_relation=%23CNKI_AND&txt_1_special1=%3D&sTab=normal&navicode=
確定自己需要哪個?
8 我國農葯市場調查將採用全新模式 黃存; 王愛娥 農葯市場信息 2008-10-16 期刊 0 1
9 如何做好農葯市場的調查 嚴玉聽 農葯市場信息 2008-10-16 期刊 0 5
10 儲備總量下降 價格行情看漲 本報記者 周萱 廣元日報 2008-03-06 報紙 0 0
11 湖北農葯市場調查與分析 鄂芬 農資導報 2006-10-17 報紙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