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蘋果手機未來在國內市場會有什麼樣的趨勢
蘋果手機未來在國內市場仍保持穩中有增的態勢,這是由於蘋果手機的性能、美觀和沒有亂七八糟的預裝app決定的。
⑵ 口碑營銷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做
口碑它來源於消費者對某種產品或服務的直接經驗,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經驗偏離消費者的預期時所產生的。企業如何做口碑營銷:
1、通過權威媒體、名人進行「背書」,為你的企業、品牌、產品奠定基礎
此舉對於新品牌、新品上市來說十分重要,以時尚界的營銷為例,各大品牌每年都會花費大量的費用,使其產品(衣服、包包)出現在明星手上、甚至讓明星發產品的圖片、文字到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例如新浪微博),並通過時尚雜志等媒體平台進行大肆宣傳,藉此凸顯產品的價值或者高貴。
2、通過搜索營銷的優化,使有利於品牌的信息出現在首頁,增強消費者信心
通過編輯網路、BBS稿件、問答、微博優化等手段,使消費者在互聯網搜索你的品牌關鍵詞時,出現的評價,均是有利於品牌的內容。尤其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於利用微博進行檢索真實信息,因此微博信息優化,也是企業在口碑營銷的重要任務之一。
3、通過軟文(新聞),以第三方的角度詮釋品牌,增強權威性
以數碼產品為例,各大數碼品牌商,在新品上市來臨之前,均會通過媒體測評的形式,為新品預熱。消費者通過權威的數碼媒體了解相關產品信息的時候,相對容易相信編輯所撰寫的內容,以此達到宣傳的目的。
4、通過「話題事件」的形式進行病毒式傳播
話題事件的本質是品牌通過策劃或委託品牌策劃公司,根據品牌、產品的特性,人為策劃一些具有社會報道價值或娛樂性的內容,通過媒體平台進行傳播,最終形成病毒式傳播的目的。
⑶ iPhone以舊換新,是一種營銷的策略嗎
近日,蘋果官網再次推出iPhone以舊換新活動,消費者可以以任意智能手機折現,加錢換購去年9月發布的iPhone7產品。實際上,以舊換新已經成為手機行業新機銷售的一種營銷形式,而龐大的手機產品升級換代的浪潮,也催生出2000億元左右的手機回收市場。
2015年,蘋果官網零售店首次在中國開放iPhone以舊換新服務。當時,蘋果的以舊換新僅支持iPhone換iPhone,擁有舊版的iPhone手機的用戶就可以前往蘋果商店進行換取當時的最新款iPhone6。2016年,蘋果再一次推出以舊換新,依然是舊iPhone換新iPhone。
實際上,更大意義上的資源分配是在全球范圍內的,國外由於大運營商的資源壟斷,使得小的供應商資源很少,拿不到手機。而這種回收模式,可以將國內的貨品調度到國外去。
⑷ 華為和蘋果的營銷策略對比
您好
很高興為您解答
產品上 蘋果的系統、流暢度、使用年限等 有一定優勢回 而華為產品種類多答 涵蓋高中低端各個消費層次的需求
價格上 蘋果價格比華為高端機略高 但差別在逐漸減少 但華為掉價比蘋果快
渠道的話 差不太多
⑸ 蘋果公司的營銷策略
蘋果公司的營銷策略主要分為兩點:
一、iPhone的飢餓式營銷策略
在市場營銷學中,所謂「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系、製造供不應求「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飢餓營銷就是通過調節供求兩端的量來影響終端的售價,達到加價的目的。蘋果公司對iPhone的營銷並非簡單的飢餓營銷,而是極端的飢餓營銷,它們先是避而不談,只告訴市場,將有新產品iPhone面試,但是之後的很長時間對於iPhone的信息近乎沒有,等到市場極端渴望從各種途徑獲得產品信息時,再對iPhone進行簡單介紹。等到iPhone正式上市之後,其廣告便鋪天蓋地,通過各種形形色色的途徑讓你天天看到、處處看到。這種極度的反差,讓消費者猶如久旱逢甘露,突然間對iPhone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與購買沖動,從而獲得成功。
每隔一陣子才透露一點新信息的手法,使得iPhone的討論聲浪與人氣不斷維持及提升,各大討論版上不斷交換意見、比較信息,成功運用消費者的力量幫iPhone做免費的廣告。iPhone在展示時也刻意隱藏手機畫面上十二個圖示中的其中一個,不但製造神秘性,也引發外界不斷猜測這之下究竟隱藏著什麼新功能。最後才公布這一圖示具有瀏覽YouTube(編者註:世界上最大的視頻分享網站)和上傳、下載影片的驚喜功能。
二、iPhone的口碑營銷策略
蘋果公司的口碑營銷也是其主要的法寶之一,它通過對消費者進行文化認同的培養,逐步培育長期的客戶。有一個故事是關於「蘋果」超級愛好者的,說的是一個中國男孩在他五歲時,他的父親給他買了一台「蘋果」電腦,愛上「蘋果」的這名小男孩從此購買了關於「蘋果」的所有個人設備。後來他應聘到一家世界級頂級公司,在那個頂級公司里他只做一件事,就是用「蘋果」的電腦做PPT程序。再後來他回到中國,辦了一個個人的「蘋果」博物館,自願不拿工資推廣「蘋果」產品和文化,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喜歡。他喜歡「蘋果」所有的功能,因為這些功能都是極致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蘋果」產品出售的不僅僅是產品,而是一種「蘋果」文化,它代表著創新、酷設計、以人為本、簡單操作等等。
⑹ 10101002什麼機構電話
推銷電話,可以屏蔽此問題,或者屏蔽騷擾電話。
這里以蘋果手機的iOS7系統為例。
1.在正常情況下,可以直接添加騷擾電話的號碼,以達到屏蔽效果。但是網路電話是不一樣的,因為網路電話沒有號碼顯示,所以不能用一般的篩選方法。
⑺ 大量群發簡訊的營銷方式有多大效果
簡訊營銷就是以簡短的文本將企業的產品、服務等信息准確傳遞給目標客戶,以達到精準營銷的目的。簡訊營銷在手機廣告中占據主要地位,可直達廣告目標。
⑻ 從消費者行為學的角度分析蘋果為什麼能營銷成功
一個公司或個人怎樣才能成為「某某領域的蘋果」?在與蘋果公司前雇員,現任合夥人以及其他一些長期關注蘋果的專業人士進行探討交流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它們圍繞以下十大關鍵因素展開。
1
不落俗套
在 1980年代領導蘋果工作團隊設計產品時,在「筆記本看起來應該像什麼」這個問題上,斯蒂芬·喬布斯經常親自指導工程師們。「有一次他在百貨商店看到一個異常精美的廚具」,安迪·赫茲菲爾德說,「然後他就要求設計師把筆記本設計成他看到的那個模樣」「還有一次他要設計師把產品設計成保時捷的模樣」。安迪· 赫茲菲爾德是蘋果創始工程師之一,並著有《矽谷里的革命:蘋果公司成長的偉大歷史》一書。
計算機看起來更應該像跑車和廚具,而蘋果公司的追隨者恰是高端人群———那些已買或者是將買保時捷的人。很明顯,僅通過跟隨矽谷的市場動向,通過技術專家或是其它俗套的設計,你很難吸引他們。而蘋果的魔力,恰恰在於自己鑽研,從而不落俗套地吸引其目標客戶。
2
逾越常規
技術專家普遍認為,源代碼開放是大勢所趨,且體現共享原則。在這一背景下,蘋果被視為略顯封閉。
但在蘋果的哲學里,封閉與自由並不沖突。「我們正竭盡所能的讓用戶體驗到預想效果,」喬布斯在給萊恩·塔特的電子郵件中寫道。此前,萊恩在博客中抨擊蘋果禁止在iPhone和iPad上使用Flash技術。「你可以不贊同我們,但我們的動機是純潔的。」喬布斯寫道,「禁止該技術是因為蘋果商店提供了太多自由,你能買到盜取個人隱私的程序,也能買到摧毀電池的程序,還能買色情影片。」
盡管如此,程序員們一直抱怨蘋果商店過於封閉,他們認為蘋果商店在設計應用程序上一直持獨裁態度。即問題不在於它是封閉的,而在於它在規則制定方面是獨斷專行的,隱蔽的,頻繁變動的。如果蘋果公司能放寬透明度,就能避免上述大部分爭議。
但根本上,蘋果不在乎爭議。雖然批判仍在持續,但是蘋果商店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連其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它極其便捷且妙趣橫生。
3
拒絕復雜
「拒絕」可能是喬布斯在蘋果公司所扮演的首要角色。「他簡直是個過濾器,」蘋果電腦工程師赫茲菲爾德說。每一天都會有設計者向喬布斯展示關於新產品和在現有產品上加入新特徵的創意,而他的回答幾乎都是拒絕。「我為那些我們沒有去做的產品感到驕傲,正如同我為那些我們做出來的產品感到驕傲一樣。」喬布斯在 2004年接受采訪時說。
喬布斯拒絕的原因,不僅出於對復雜設計的一貫反感,還有成本考慮,並製造期待效應。對一些復雜的設計說不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減少一些產品的特徵還能製造一種期待。「故意忽略一項人們想擁有的產品特徵,會激發人們對它的渴望。」蘋果公司的前工程師雷德說,「當你在新版本中將這個功能加入時,用戶得償所願,則更加高興。」
蘋果公司一遍又一遍地運用著這個策略,最新的例子是iPhone O S4,它添加了多任務操作功能。事實上,該功能用戶們從2007年起就開始要求。再來看看iPad,真的沒法添加攝像裝置嗎?
4
服務客戶
不管你的產品有多好,它總有出問題的時候。近年來,在筆記本和手機領域,蘋果的競爭對手們大多採取迴避客戶而非服務客戶的策略。它們關掉了自身的客戶服務部門,並將這項業務外包給由低薪員工組成的電話服務中心。它們甚至要客戶自己去網上尋找常見問題的解答。
而二十年前,蘋果公司制訂零售策略時,就明確了一個壓倒一切的優先目標,即創立一種讓客戶完全聯想不到計算機工業的零售商店。他們致力於在商店中營造一種類似四季酒店大堂的友好氛圍。
G eniusB ar 便是代表。G eniusBar里的工作人員會為你診斷每一款蘋果公司的產品,而不管你從哪裡買的。除非過了保質期,公司對上述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蘋果公司為何如此慷慨呢?曾在G enius Bar工作過的德爾說:「有時候客戶進來時是為尋求幫助,但在離開時卻購買了新產品。」
5
忽略意見
喬布斯總是在各種場合頻繁引用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問客戶他們需要什麼,他們總是說要『一匹更快的馬!』」
喬布斯用這句話,來說明蘋果公司所信奉的哲學,即人們預想不到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客戶會告訴你一大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但是當你按照他們的意圖製造出來時,這又不是他們想要的。將那些尚不存在的東西形象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喬布斯也不是將客戶的反饋視為無物。他將其看做是鼓舞,而非方向;是方式,而非結果。所以蘋果總是能推出既能滿足客戶需求同時又超越客戶想像的新產品。
6
處處營銷
如同G enius Bar已被證明是天才創意一樣,如今風行全球的蘋果宣傳口號「換種方式思考」也被證明不是空話,因為蘋果粉絲們的思考方式確實與眾不同。粉絲對蘋果的忠誠度堪比基督徒對耶穌的忠誠度。蘋果的品牌是如此的強大和有吸引力,以至於對有些人而言,蘋果已經成了一種信仰。
蘋果公司通過一系列精細入微的方式,來培養粉絲對蘋果品牌的宗教般的狂熱。包括渲染產品的神秘等。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強化蘋果產品的象徵意義,最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則植根於產品本身。蘋果公司用顏色、聲音、形狀等元素的組合,構建了清晰的品牌形象。蘋果通過這些策略使其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這一點在蘋果發布新產品時表現得尤為明顯。通過一系列統一協調的步驟,蘋果調動大眾的胃口,吸引更多人關注。在公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時,蘋果再適時對外公布其早就准備好的信息或新產品。這一切都是圍繞著營銷進行的。
7
推陳出新
如果有天蘋果推出了一款沒有桌面的電腦,請不要感到驚訝。
僅僅是幻想嗎?絕對不是,這些都將寫進蘋果的專利申請文件里。雖然還沒有看到這些產品,但我們絲毫不應懷疑蘋果的創新能力。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像蘋果那樣頻繁地對所在領域的基礎環節進行反思和重構。僅僅在過去的短短幾年間,蘋果公司就對其筆記本電腦的生產工藝進行了大幅度革新,這也是筆記本生產設計領域有史以來所進行的最迅捷最大規模的革新,除蘋果外,沒有任何其它公司做到這些。
蘋果完全無視IT領域所強調的兼容性的概念,這對諸如微軟這樣的競爭者來說是福亦是禍。在蘋果公司的歷史上,它數次採用新的操作系統和新的晶元構造,這些決定總是使它原來的生產組裝基地立刻變得過時。蘋果總是不停地否定過去設計中的不合理及不足之處,不斷地推陳出新,使其產品總能以獨特的風格傲立於時代前沿。
8
適當「獨裁」
2000年,作為蘋果阿斯塔特美國業務分部的運營經理,麥克·伊萬傑李斯特負責D V D刻錄技術研發,即將這種D V D裝在高端電腦上,並且在未來將其轉變為iD V D。該項目界面呈現出來的,是多種多樣的窗口和菜單選項,以及大段的功能解釋文字。
「這時喬布斯走了進來,」伊萬傑李斯特回憶說,「他沒有仔細看我們的工作,而是在白板畫了一個框。」「這就是新設計。」喬布斯說,「只要一個窗口,將音像資料推入窗口,然後點擊一個叫播放的按鈕,這是我們要的。」
「所有人呆若木雞,」伊萬傑李斯特說,這種風格與他以前所就職的公司迥異。技術領域追求具有包容性的、徹底的、集合大眾智慧的創新。而蘋果的工程師則要花費 100%的時間去設計由一小部分資深經理或是喬布斯一個人計劃的產品。有權做出決策的人是如此之少,以至於蘋果一年僅能夠推出一項或兩項創新產品。
9
重新發明
「革命性」是喬布斯最喜歡的詞之一。他極力誇贊蘋果的每個發明創造都是獨一無二的和有創造性的。
蘋果的產品到底具不具有革命性,取決於我們對革命性這個詞的定義。蘋果公司擅於搜集匯總技術領域的最新創意,並通過轉化將其變為己有。蘋果擅長發現別的同類產品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在其推出的產品上將上述問題和不足予以解決,或者是對貨架上的其它同類產品在蘋果的模式下進行改良革新。
iPad 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早在2001年比爾·蓋茨就推出了一款具備幾乎相同功能的建立在w indow s操作系統基礎上的產品,但是當時在交互界面,應用軟體開發方面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微軟公司就沒有繼續堅持下去。喬布斯發現在蘋果公司現有的技術基礎上,上述的問題都不成其為問題,於是iPad橫空出世。在剛推出的兩個月里,iPad就賣出了200萬台。
10
有條不紊
在 iPad上市幾周後,惠普、微軟及其它一些公司相繼推遲了同類產品的上市。它們正試圖製作出比iPad更加精密、功能更加齊全的產品。它們正致力於創造自己版本的『快馬』,於是它們推遲面市,又回到了設計室。與此同時,蘋果的其它競爭者如Google,Intel等也快馬加鞭地在該領域排兵布陣。
蘋果公司並沒有為這種競爭態勢所牽制,它嚴格地按照自己的時間錶行事。蘋果公司的時間表是嚴格按照其自身的經營策略和長期願景目標來制定的,其受市場態勢和競爭者狀況的影響較為輕微,這樣蘋果公司總能掌握主動權,適時地推出一些新產品,占盡市場先機。
⑼ iPhone7被一萬根火柴燒了一晚上會是什麼樣
iPhone7/7 Plus面市已經一個星期了,即將有用戶到手第一批iPhone7/7 Plus。蘋果手機iPhone7/7 Plus怎麼樣?蘋果iPhone7/7 Plus首發深度評測。無論你是否承認,iPhone終究是款「不太尋常的手機」。這幾年人們對iPhone關注空前密切:它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開人們關注,分析師以此作為評估蘋果股價的依據之一。 2016年秋季的iPhone 7/7 Plus也是如此,在發布前的幾個月,取消耳機口、防水、雙鏡頭等特點陸續被曝光,發布會又一次變成了驗證過程。 但人們依然想知道,第十代iPhone相比上一代,又有何不同。 在使用過這款產品幾天之後,新浪科技為您帶來對它全部細節的描述。 新的流行色 在電子產品行業,蘋果具備製造流行色的能力。 iPhone 5s試探性地嘗試「土豪金「獲得空前的成功;兩年後,玫瑰金色的6s又成了人們選擇這款手機重要理由。 今年iPhone 7的廣告色是黑色。蘋果給了用戶兩種選擇,亮黑色與黑(為了區別,我們在本文稱之為磨砂黑)。亮黑色的盒子也與其他顏色不同,蘋果上一次使用這種全黑色包裝盒,是iPhone 5黑色版的時候。 ▲亮黑色的包裝也是黑色與其他配色盒子不同 在發布會現場,我問一位蘋果高管為什麼這次深空灰沒有了,他直接了當回答「因為我們更喜歡黑色」。對蘋果來說,黑色是個情節問題,自iPhone一代開始直到4s,iPhone一直只有黑白兩色可選。iPhone 5採用了更漂亮的金屬後背,掉漆問題讓蘋果把黑色雪藏了3年,直到今天,才再次重新拿出來。 在亮黑與磨砂黑中,毫無疑問,前者更吸引人。 ▲磨砂黑色機身背部 類似的亮黑色在iPhone 3GS的塑料後背上見過,但這次的iPhone 7的根基是金屬,明顯更具質感。它仍是金屬材質,但蘋果在金屬上做9次表面處理,讓金屬具備了玻璃一般的手感,摸上去非常潤澤。 順便提一句,它並不像看起來那麼滑,拿上去手感甚至比磨砂黑更澀一點。 ▲亮黑色機身背部 如同發布當晚我們擔心的一樣,亮黑色的iPhone 7美麗也脆弱,高拋光表面容易出現細微劃痕,以及容易沾染指紋和油污。 具體到這部評測機,在我的包里放了幾天後出現了各種細微劃痕,情形有點黑色汽車上沒法避免的太陽紋。所以,蘋果在官網上也比較老實地提醒用戶:最好給亮黑加個手機套。但反過來說,它的美也被「保護」起來了。 蘋果為iPhone 7系列更新了手機套 新手機套的側面按鍵比之前手感更好 接著前幾段說概念,蘋果對顏色把控其實是門學問:從粉色到純黑,後者既是對天線的完美掩蓋,也是色系造成的風格轉變。蘋果藉此實現了對外觀的改造和用戶新鮮感的心理把控。在9日的預售開始後,我周圍人不約而同全選了黑色系。 另外,蘋果也希望新顏色能給自己創造更多利潤,在所有配色中,只有亮黑是128GB容量起步,沒有32GB容量版。我的同事開玩笑說,這是名副其實的「高端黑」。 無論磨砂還是亮黑他們的正面都是一樣的 除了亮黑,另一種受關注的顏色是磨砂黑。它不像亮黑色黑得那麼純粹高調,純黑但是不容易被汗漬弄臟,是蘋果剔除深空灰後給出的另一種選擇。更重要的是——他有32GB版可選。 無論是亮黑還是磨砂黑,天線帶都用同色材料處理。之前飽受吐槽的「白帶」不那麼明顯了。其他顏色的天線帶依然存在,只是新的天線帶做了位置弱化,雖然還有,但也不像之前那麼突出。 不僅是顏色的改變,蘋果通過新工藝化解了iPhone 7沿襲6s外觀這個事實。這種新的高拋光處理,淡化了iPhone產品線沒有隔代外觀大變化的情況。對很多人來說,這點是換機的最大動力。 不能按的home鍵 從iPhone一代到五代,這系列手機經常出現的故障是home鍵損耗,連擊或失靈讓很多人習慣打開輔助功能里的「小白點」。 這個問題在iPhone誕生9年之後終於得到了解決,在iPhone 7上,蘋果換掉了機械式home鍵,給這顆按鍵加了最新的Taptic Engine振動器。 ▲新home鍵外觀與之前一樣但內部已經大不同 外觀看起來一樣,不過內在技術含量已經大不相同,玻璃按鍵下面是一顆Taptic Engine觸覺反饋裝置,通過手指觸碰,能實現不同的功能。 Taptic Engine是蘋果獨家研發的振動器,與常規手機的轉子震動馬達不同,它能通過按壓的不同實現更豐富的回饋。在Apple Watch上,Taptic Engine的主要作用觸覺反饋,彷彿有人敲了下你的手腕;在2015年後的MacBook上,用它以假亂真地模擬按壓感(曾有個老外對我表情誇張地解釋新MacBook觸控板是「Magic!」)。 ▲home鍵下的Taptic Engine觸覺反饋 在iPhone 7上,雖然home鍵不能按下去了,但關於它的所有操作都和以前的機械按鍵一樣:按一下返回;雙擊調出多任務管理;長按調用Siri;輕拍兩下半屏模式,等等。 模擬出機械按鍵的段落感與真實按鍵不同,不過所有操作和邏輯完全一樣。為了這種模擬更像,蘋果給了新home鍵三種力度選擇,相當於以前單一的機械式home鍵力度變成了可調整,對多數人來說,第二檔力度就夠了。 ▲home鍵有三種力度可調 這些努力減弱了機械式home鍵消失帶來的不適感,雖然上手之初仍覺怪異,好在用一會就能接受。 並且,新home鍵也給iPhone 7的防水減輕了實現難度。 終於具備防水功能 兩款iPhone對應上代尺寸沒有變化。 蘋果把心思都放在了硬體上,雖然三圍完全一樣,但在機身里塞進了另一個揚聲器、Taptic Engine觸覺反饋、新鏡頭模組、4-LED True Tone閃光燈、新的home鍵,以及防水功能等等。 在做完這些之後,機身還比之前輕了5克。 iPhone 6s其實也有輕度防水的能力,但很少有人知道,蘋果官方對這種沒完成的功能避而不談。 在iPhone 7發布會上,防水這件事,終於正式拿出來說了。 ▲iPhone終於加入了防水功能(僅為評測做破壞性嘗試請勿效仿) iPhone 7具備IP67級別防水能力,放眼智能手機行業,其實蘋果做這件事並不算早的,前有索尼後有三星。 IP67的通俗解釋是:外殼無間隙,可以完全防塵;在常溫下,1米深的水中不會對產品造成影響。 設計團隊沒有因為防水改變iPhone的外觀,用戶能感受到的,只是捅SIM卡槽比以前費勁了——裡面能看到卡槽上有一圈橡膠防水環。 ▲卡槽上多了一圈防水橡膠 以這家公司的審美,當然不會給底部介面加個橡膠塞子,蘋果應該是在底部Lightning部分做了疏水塗層,即便往裡倒水,也不會停留在金屬部分很多,我嘗試了一些極端情況:正在充電時候把手機扔進水裡,把Lightning線頭上蘸水插進iPhone充電,把Lightning耳機蘸水插進iPhone,都能正常使用。 這是破壞性的使用方式,我們強烈不建議一般用戶這么做。幾乎所有的防水電子產品(包括索尼三星)因為進水損壞,廠商都是不負責保修的,蘋果也一樣。 防水功能是廠商給用戶「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最後准備,它們的適用環境應該是下雨天手機上淋一點水、洗手不小心弄濕、掉進洗手池、馬桶這種偶然情況;而不是洗澡、游泳等有水情境下的刻意長時間使用。何況設備用久了防水能力會下降,海水等還會對充電口金屬觸點造成腐蝕。 大小兩款的硬體差異 自iPhone 6、6 Plus那代開始,蘋果在每年開始了大小屏兩款手機戰略。不過iPhone 7/7 Plus這代才真正從硬體上做了明顯區分。 首先是攝像頭,iPhone 7 Plus配備了雙鏡頭;其次是RAM——iPhone 7是2GB,iPhone 7 Plus是3GB。這點在發布會上並沒有講到。 在堅持了多年雙核處理器之後,蘋果終於給自己裝配上了四核處理器,新的處理器叫A10 Fusion,16nm FinFET+工藝,擁有兩個高性能核心和兩個高能效核心。高性能核心的運行速度最高達iPhone 6的2倍,高能效核心的功率則可低至高性能核心的五分之一。 我們先說一點很多人都想看到的:跑分。 用Geekbench4跑分的話,iPhone 7的單核得分是3350分只有,多核則是5380分;iPhone 7 Plus的成績是3400、5550分。 ▲iPhone7(左),iPhone 7 Plus(右)跑分對比 這個成績對比去年的6s 2500/4300分確實有所提升;而iPhone 7與iPhone 7 Plus之間的一點差異,體現在了RAM大小上。 如果隔代對比的話,還是能體現出差別。分別用iPhone 7與6s打開相冊,設置,通訊錄等系統自帶軟體,iPhone 7都會比6s快三分之一。但這也不過是「一眨眼」和「還沒來得及眨眼」的區別。 在一些更考驗硬體的應用中,這種差異更明顯,例如大型游戲。 因為我們拿到這兩款測試機的系統並非正式版,所以之後可能還有改進。 新的處理器效率更高,能耗也降低了,對現在的手機用戶來說,電力是真正的痛點。A10 Fusion給iPhone 7的續航時間延長了2小時,給iPhone 7 Plus延長了1小時,如果配合iOS系統的省電功能,還能再長一點。在電池技術發展停滯的時代,蘋果是通過晶元+系統兩個方向來延長續航的。 鏡頭改進 iPhone 7的攝像頭原件進行了升級。光學模組變成了6片玻璃,光圈從?/2.2增大到?/1.8,增加50%進光量,閃光燈由2顆變4顆,一大一小兩個手機都支持光學防抖;前置鏡頭從500萬升級到700萬像素;背部True Tone從雙LED變成四LED,亮度增加一倍,並且依舊可根據環境色溫調整,讓暗光下的膚色更自然。 鏡頭升級代價是背後凸起的盡頭比之前更明顯了,不過這代價是值得的,因為進光量變大,加上光學防抖,暗光環境拍照有明顯提升,如果把6s與iPhone 7進行對比,你會看到如下情況: ▲這是一張用iPhone 6s在暗光環境下拍攝的照片 ▲這是一張使用iPhone 7在暗光環境下拍攝的照片 而在日常光線下,兩款手機的表現也完全不一樣。 ▲用iPhone 6s所拍葉子顏色比實際暗淡一點 ▲用iPhone 7所拍葉子顏色顯得更綠一點 其實更值得探究的是iPhone 7 Plus,蘋果第一次在自己的手機上加入雙鏡頭設計。它的背部攝像頭是兩顆,像素仍是1200萬像素,但一個廣角,一個長焦。 雙鏡頭手機很早就有,在這用戶應該感謝HTC,她是這方面的先行者。2011年,HTC曾發布Sensation HTCEVO3D,兩個鏡頭是為了拍攝裸眼3D視頻,但結果並不美好;2014年,HTC One M8發布,一個拍照,一個景深探測器,可以實現「先拍照後對焦」。 近期也有很多廠商做雙鏡頭,例如華為P9,彩色鏡頭外再多一個黑白鏡頭增大進光量保留更多細節;或是LG,一枚鏡頭負責拍攝日常景物,一枚鏡頭則具備廣角拍攝效果。 關於光學變焦,蘋果沒有用鏡頭伸出收回的機械的方式,而是用短焦+長焦,雙鏡互補來實現的。 ▲iPhone 7 Plus的雙鏡頭 我會更願意把它理解成一個人端著兩台定焦頭相機同時工作,廣角鏡頭光圈f/1.8,長焦鏡頭光圈f/2.8。直接從28毫米跳到56毫米焦段,拍攝進行「照片無縫縫合」出片仍是1200萬像素,綜合了廣角與長焦兩種鏡頭優勢。 ▲灰暗陰天路邊隨手拍 ▲2倍變焦之後 兩款iPhone 7的廣角鏡頭都帶有光學防抖,這點在安卓手機上並不多見。 蘋果最厲害的地方不是製造了兩個鏡頭,而是圖像處理晶元ISP和與之配套的演算法。延續上面那個比喻,給蘋果操作兩台定焦相機的人可以雙線操作,比一般人厲害一點。 另外,這顆ISP還會機器學習,雖然發布會上席勒沒有講具體細節,但我們猜應該是記憶常用拍攝場景,再通過場景識別優化曝光時間,或是白平衡來獲得更快的對焦速度、以及圖像的優化。 至於10倍的數字變焦,我們只能說,這種把畫面拉大之後用軟體補充像素的方式註定它沒法像光學變焦那麼完美,即便蘋果,也是一樣的。 蘋果在這次發布會上打了個白條,背景虛化功能只是介紹,並沒有在目前的iOS系統或評測機上出現,這部分功能我們會留到10月時候,它正式上線再做評測。 一些不易察覺硬體改進 這主要指的是屏幕和雙揚聲器。 屏幕:iPhone 7與iPhone 7 Plus的屏幕尺寸和解析度都沒變,但屏幕亮度升級到了625cd/m2(之前是500)在強烈陽光下會更清楚;另外更重要的是顏色表現更好,在iPhone上使用多年的全sRGB標准升級到了DCI-P3廣色域。 智能手機的屏幕是契合標准,還是討好眼睛?蘋果選擇了前者。這點,得對比才能看出來。它會比6s的屏幕鮮艷,但又沒有到Note7那麼濃重。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看出兩台手機的屏幕差距(圖左為iPhone 6s圖右是iPhone7) 它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是讓那些游戲畫面更絢爛,風景圖片更養眼。 ▲圖左為iPhone 6s圖右為iPhone7 揚聲器:iPhone 7和7 Plus均配備了立體揚聲器,底部兩排孔,右側揚聲器,左側是話筒;另一個揚聲器藏在機身頂部聽筒下面。 ▲蘋果官網的立體聲演示圖真機頂部並沒有為揚聲器開孔 簡單分辨,在6s上放歌,用手堵住底部揚聲器基本就沒聲音了,而在iPhone 7上,堵住底部,聽筒部分還有一半聲音在。 iPhone 7與iPhone 7 Plus的音量比iPhone 6s提升了一倍,最關鍵是動態范圍也有所提升,音質更洪亮飽滿。雖然我們不覺得買iPhone的人會去廣場舞,但回到家裡,把手機放在桌上放放音樂,現在的新iPhone會比舊產品好很多。 消失的耳機孔 蘋果在iPhone 7上做了一個非常有爭議的抉擇:取消3.5毫米耳機孔。 在05年之前,大多數手機廠商都用自己標準的介面,而沒有這個介面,直到「音樂手機」這個類別的流行,將3.5毫米耳機孔變成了標配。 風水輪流轉,如今它又消失了。 ▲耳機口從iPhone上消失了 在發布會上,蘋果公司全球市場營銷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介紹這點時候說了三個理由:1、3.5毫米耳機孔都存在100多年了,這項古老技術到了更新的時候;2、iPhone內部空間緊張;3、蘋果相信,無線才是未來。 第2點最容易理解,為了機身空間,蘋果兩次引導了SIM尺寸變革,榨取那一點空間。這次的iPhone 7/7 Plus機身尺寸相比上代變化,但鏡頭模組、新加入的立體聲揚聲器等都在消耗空間。 第1點是爭議的關鍵,通過Lightning介面數字輸出少了一道轉換帶來的損耗,但,也帶來了不便,至少,非通用標准讓人們必須帶著轉接線,以及「聽歌時候不能同時充電」這種對電量的焦慮感。 為了將這種不便感覺降低,蘋果提供了三種解決方案:1在包裝里附帶了一條Lightning介面的EarPods耳機;2一條Lightningto 3.5毫米的轉接線;3買個無線耳機。 ▲手機中自帶Lightning介面耳機 在iPhone 7發布之前,Libratone、1more等廠商就已經提前發布了Lightning介面的耳機,由此可見蘋果公司對行業的影響力,但畢竟時間太短還沒有普及,這種不便的感覺肯定會持續一段時間。 ▲另外附贈一條轉接線 取消耳機口影響更多的是音樂發燒友,因為他們手裡的大把器材都需要通過轉接實現了。一般用戶已經習慣小白耳機,所以到沒那麼多吐槽。 回看歷史,蘋果乾這樣的事已經不是第一次。2008年第1代MacBook Air取消軟碟機、光碟機和網線介面時候吐槽比現在更強烈,人們無法理解沒有光碟機的電腦怎麼看電影、沒有網口怎麼插網線上網。 但後來,蘋果最終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次,彷彿是歷史的重演,蘋果像剪掉網線那樣剪掉了耳機線。他們希望,這場爭論的最終解決方案是無線耳機的普及與變革。 說說音質,在拿到iPhone 7以後你還會發現:聲場比原來大了一圈、聲音背景比原來更干凈更「黑甜」、高頻解析細節變得有層次且更明亮,但是中低頻量感砍了一些。換個更通俗的說法:新耳機會有更好的臨場效果,同一首歌在這代產品上能聽到更多的細節,這些其實更接近我們對HiFi的定義——高保真。更難得的是,無論是原配耳機還是轉接頭接普通耳機,效果相同。 one more thing:AirPods 為了那個無線的未來,蘋果發布了AirPods無線耳機,以及這個耳機裡面的W1晶元。 AirPods是這場發布會的「one more thing」。 ▲無線耳機AirPods是這場發布會的最大驚喜 首先說明,我們拿到這款AirPods並不是正式版,連硬體帶軟體都是測試版,可能跟10月底的正式版有差異。 對它的音質,只能說是蘋果慣用的白開水風格,做到了有線耳機EarPods的水準。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連接方式,蘋果改寫了沿用多年的藍牙配對模式。 這是一個火柴盒大小的白色盒子,白色塑料外殼和金屬合頁等細節打磨得極好,摸上去光滑潤澤。 ▲這個小盒子比想像的精緻 它的蓋子彈起力度適當,在彈起時候,盒子會給臨近的蘋果設備(2-5厘米內)發出配對申請,裝有iOS 10的手機會彈出卡片,按一下背部按鍵完成配對。 ▲頂部蓋子彈起進入配對模式 這個過程耗時5秒。對比之前藍牙耳機們「長按進入配對模式—手機點搜索—確定連接」的繁瑣過程,AirPods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如果你的蘋果設備系統都升級到最新,AirPods配對信息會通過iCloud藍牙同步。也就是說,這一副耳機,跟自己的一個設備同步,就可以在升級了最新系統的iPhone,iPad,Apple Watch,Mac電腦等多類別設備上切換。 ▲配對一次其他設備自動同步 這是蘋果推進自己生態發展的方式——若要最好的體驗,你的所有設備都必須是最新版OS。最好,每代都也買最新的硬體。 回來說說AirPods,它的外形其實不用多介紹,這是人們習以為常的EarPods小白耳機,被蘋果剪掉了線。 它的長柄部分比小白粗壯一點,但這個耳機的小小機身內部塞進了揚聲器,麥克風,降噪麥克風,W1晶元,電池,距離感應器,震動感應器。 ▲一副剪掉線的小白耳機 除了聽歌,還可以敲擊喚醒Siri(或設定成暫停播放),用語音調大聲音切歌等等;如果在聽歌時候摘下一個,距離感應器會啟動,音樂暫停,放回耳朵繼續。 這個耳機聽歌可以續航5小時,放回盒子,長柄底部的銀色金屬部分接觸觸點立即開始充電,盒子里存儲的電力可以續航24小時,並且支持快充15分鍾聽歌3小時。這個設定非常巧妙,一直帶著耳機聽歌5小時的情況並不多見,只要摘下來放回盒子休息一會,續航並不是大問題。 何況兩個耳機結構完全一樣,任意一個都可以單獨拿出來使用,也就是說,理論上,單次充電,單耳使用是「5小時x2」的時間 關於配對,我們備注了如下多種狀況: 1這個耳機只挑系統,不挑設備,即便是iPhone 5刷了iOS 10也可以開蓋快速連接; 2因為要秋季才正式上市,目前開蓋連接僅限評測機的iOS 10.0.1。剛推送的正式版iOS 10或mac OS不能實現,在10月它上市前,各系統應該有一次小升級; 3其他設備也可以跟它連接(畢竟還是藍牙),但有些功能不能實現; 4開蓋連接距離是10厘米之內,這幾乎避免了公車上配對到其他人手機的可能; 5如果有兩部手機很近,你可以選擇跟誰連接; 6如果有兩個AirPods同時靠近一個手機,彈出卡片會讓你選擇連哪個耳機; 這個耳機足夠單寫一個長篇評測,等到10月底時候它的軟體調試完畢,我會繼續補充一些細節。 很多人抱怨1288的價格貴,對比繽特力之類的品牌,一副體積和定位類似的藍牙耳機都要7、8百元,1288元的價格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在打開蓋子配對瞬間,便覺得已經值回票價。 對我來說,它真正的缺點是容易掉和防水問題,尤其後者,會讓你在跑步出汗的時候很糾結。 總結 這場發布會,一般用戶看來,是蘋果發布了兩個黑色手機,但庫克想講的遠不止這些,A10 Fusion處理器,以及爭議最大那部分,比如耳機口或機械按鍵的取消才是更重要的點。 這些體現了蘋果希望描繪出的未來手機方向,而這種改進,其實一直伴隨爭議至今。從iPhone一代開始,不可更換的電池、全觸控屏幕、Retina標准、Touch ID、3D touch…改進每年都有,但每年都跟系統應用結合更緊密,不僅是單一硬體改進而已。 只是全民關注的熱度讓這種驚喜程度變小了,發布會的的各種爆料,讓驚喜變成了可預期;與應用更緊密的結合,也讓這種創新只能慢慢釋放。 iPhone依然值得買,從9號的預售就可以看出來。蘋果也依舊善於將復雜技術在自己實驗室里秘密研發成熟之後才拿出來,結合自己的軟體系統,製造良好的用戶體驗,這是蘋果與谷歌製造產品時最大區別。 在這一代上,加入了Taptic Engine的home鍵、或是雙鏡頭的光學變焦、以及AirPods充分體現了這種傳統——它們很多要麼是蘋果獨有,要麼是別人已經做過,但到了蘋果手裡變了一個樣。 話還是說回來,就像我們去年評測iPhone 6s那樣,iPhone畢竟是賣給全球上億用戶的手機,對80%的用戶來說,他們這些技術細節並不那麼敏感。很多人更新的最大動力,依然是新的配色而已。
⑽ 新媒體營銷方式有哪些
有
【定位代入:】
寶媽,學生,留學生,公務員,考研,等等。
【轉發抽獎:】
轉發抽iPhone,kindle,iPad,魅族
【標題黨:】
關曉彤被打,etc
著重強調,這種營銷方式堅決不予以提倡,
此種營銷方式帶來的用戶是一次性的,並不具有用戶黏性,
甚至有可能降低此媒體的公信力,不是長久之計。
目前這些是我能想到的營銷方式。
新媒體營銷是指利用新媒體平台進行營銷的模式。在web2.0帶來巨大革新的年代,營銷思維也帶來巨大改變,體驗性(experience)、溝通性(communicate)、差異性(variation)、創造性(creativity)、關聯性(relation),互聯網已經進入新媒體傳播2.0時代。 並且出現了網路雜志、博客、微博、微信、TAG、SNS、RSS、WIKI等這些新興的媒體。
電視與互聯網聯合運用的效果最好,其優勢主要表現為:1.在消費者中贏得更多的關注;2.廣告傳遞的信息更容易被消費者相信;3.消費者更加認同廣告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