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華為和蘋果的營銷策略對比
您好
很高興為您解答
產品上 蘋果的系統、流暢度、使用年限等 有一定優勢回 而華為產品種類多答 涵蓋高中低端各個消費層次的需求
價格上 蘋果價格比華為高端機略高 但差別在逐漸減少 但華為掉價比蘋果快
渠道的話 差不太多
② 小米與OPPO的營銷之路--通過小米與OPPO初探網路銷售
我們小組在討論怎麼樣對於網路銷售這一小節課程進行實戰演練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將現有網路上一些就經典的網路銷售案例進行分析。但是,在現有的網路銷售案例當中,不乏一些體量較小、代表性不足的小案例,但是對於這些小案例來說我們能夠快速的分析其銷售環節與銷售策略;但是進行了一番可行性研究和討論之後,我們小組選擇國產手機市場上的兩大巨頭——小米和OPPO進行對比分析,來討論現有網路時代下,網路營銷的策略與方法。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小組將通過對小米與OPPO的營銷對象.市場環境.策略的分析探討現有網路銷售過程中各個階段的重要性。
目錄:
正文:
小米手機,向來以高配置低價位著稱,擁有手機「發燒友」之稱。小米公司的發展路線也沿由這一思路不斷發展壯大。小米的成長,建立在精準對焦利基市場:一二線城市年輕一代互聯網相關從業者的消費訴求,加上利用互聯網取消中間商的低價競爭策略。小米手機從第一代的小米1開始,就打著1999的價格挑戰手機性價比極限。從11年發布的小米手機1開始到現在已至小米手機6,每一款小米手機無不烙印著小米的性格:性價比,低價高配。當然了,小米手機的發展也離不開告訴發展的互聯網。小米手機一開始便以線上銷售撕開手機市場,並且互聯網取消中間商的低價競爭策略也讓小米手機的營銷市場更加開拓。小米手機在11年開始飛速發展,一舉成為國產第一梯隊手機生產廠商,正是得益於其「低價高配,線上銷售」的核心策略(小組意見,僅供參考)。
談及OPPO手機的背景歷史,就沒有小米手機歷史那麼悠久。OPPO手機從2012年開始涉及現代智能手機業務(安卓),並於2013年發布FIND7旗艦手機。FIND7以VOOC閃充技術、5000萬高清畫質拍照技術和5.5英寸2K屏技術成為當年當之無愧的國產手機旗艦。但是,當年的OPPO市場體量還遠遠達不到小米手機的體量,兩者相比只能是雄鷹與小雞。2015年過後,OPPO公司正式將智能手機業務線全面側重於R系列的開發,其R7,R7S,R9系列手機成為近兩年國產手機市場最為火熱的手機系列。我們小組將對OPPO的R系列手機進行詳細的分析。OPPO手機R系列憑借大量的廣告,重量級「小鮮肉」明星代言、超級的線下銷售渠道一舉實現彎道超車,逐漸收割原本屬於小米手機的市場,從小到大,現在已和小米手機平起平坐。
一家公司以高配低價和線上銷售撕開手機市場奪得一片江山,另一家公司以廣告代言和線下銷售結合實現彎道超車。對於這兩家公司的營銷模式和其市場表現,不可謂不具代表性。這也是我們小組採取這兩家公司進行網路營銷分析的原因。
說起小米 ,幾乎所有人都能夠想到這些營銷詞彙:粉絲經濟,爆品戰略,飢餓營銷,口碑營銷,互聯網思維等等。而從小米歷次手機的銷售過程來看的話,小米通常的步驟為:
1、引起關注。首先是引起用戶的關注,比如 「免費」、「贈送」,「低價」…
2、建立需求。前期宣傳,透露產品優勢…
3、建立期望值。發布會,提出承諾…
4、設立購買條件。提前預約,會員制…
上圖很明顯的反應出了小米的慣有營銷策略:
1、前期造勢。各種放風,迅速引爆成為網路的熱門話題。
2、發布會。通過視頻直播、微博互動、BBS跟帖的網路營銷組合形式,蘋果模仿秀,突出關鍵字的方式吸引眼球。
3、預約(預發售)。發布會後就是漫長的等待發售,這段等待期時間之長,以至於小米在搶購環節前,還加了一個預約環節,進一步提高了小米在這段等待期的關注度。
4、搶購。不多說,正是此時小米第一次被人冠以「飢餓營銷」之名。
5、米粉活動。如米粉節可以看做小米網路社交化營銷的一個高峰。
我們小組認為,小米之所以採用以上營銷宣傳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在於 各環節緊扣網路銷售資源,通過這種循環保持著極高的關注度與曝光率,以極低的代價換取了最大的廣告效應。 畢竟,小米作為一家靠著「低價高配」出生的公司,如果能夠壓低營銷費用那麼一定會去做的。所以,為了讓公司在其核心業務手機研發上注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小米所採取的營銷策略是 砍掉相當一部分花哨的項目和費用(廣告,宣傳,明星代言),將其核心價值觀「低價高配」做到徹底 。在這里OPPO公司的營銷策略就和小米公司完全不一樣。
OPPO公司 則反其調而行之,在營銷和宣傳上是花足了大價錢,從楊冪到李易峰,從迪麗熱巴到陳偉霆,OPPO用足了明星代言來塑造品牌和吸引消費者,在這一點上和小米是大相徑庭。在廣告宣傳和活動造勢上,OPPO也強過小米,各大電視台廣告冠名、各大社交平台宣傳造勢,隨處可見OPPO手機的影子。當然了,這樣的力度的營銷和宣傳,也註定了OPPO的營銷策略和小米必須得兩個樣。如果說小米的營銷策略是「低價高配」,那麼OPPO的營銷策略則是「高價低配」,通過巨量的廣告費和明星代言費讓其手機保持長久的曝光量和熱度。由於小米和OPPO都不是上市公司,小組無法獲得其財務報表分析其廣告投入,但是從主觀的視角來看,OPPO的營銷宣傳費用,遠遠大於小米手機。所以,我們小組總結OPPO的營銷策略為 「花錢買熱度,高價低配」 。
營銷對象分析
在這里,我們用來自fooAds網站的統計數據來看兩家公司的用戶群體:
對小米關注最多的網路用戶集中於24-30歲:
而對OPPO關注最多的網路用戶集中於24-40歲。相比之下,年紀較輕的用戶對各種網路信息的接受程度明顯高於年長的人
一方面,小米主打的用戶群體比OV的更年輕.另一方面,根據這群年輕用戶的經濟和性格特徵,小米主打的高性價比和粉絲經濟的策略也使得線上渠道成為最佳選擇,這是無可厚非的。所以,我們小組認為,小米手機的營銷對象多為年輕一族;而OPPO的營銷對象年齡跨度更廣,受眾群體更多。
說道市場環境,我們不得不再將小米和OPPO的爆發增長期談一談。
對於小米手機來說,其公司增長期最快的來自於其小米手機1到小米手機4的期間。小米手機在11年(小米1)到14年(小米4)期間,每一步手機都藉助其強大的網路宣傳造勢能力、線上銷售能力、超高性價比幫助小米手機繞過當時壟斷線下手機市場的巨鱷們(三星、HTC、moto)的巨口,實現飛速的成長,一舉成為國產手機一線生產廠商。小米手機的快速成長,離不開當時的市場環境:線上銷售、網上支付、快遞業務的飛速發展。小米手機正好坐上了網路市場的順風車,趕上了互聯網發展的紅利期,搶先佔領手機線上市場的藍海,獲得了飛速發展的機會。
反觀OPPO,OPPO的快速發展時期正是小米手機出現頹勢的時候。三年河東三年河西,小米公司所代表的線上銷售已經將整個手機線上銷售市場逐漸填滿,業務增長量也隨著環境的穩定不像以前那樣突飛猛進,甚至有倒退的趨勢。反觀OPPO,OPPO為代表的線下廠商在2016年度的強勢逆襲,應該歸功於其脫離於互聯網和電商化的潮流之外,轉而深耕線下市場。2015 年第三季度,小米第一次出現了出貨量下滑,中國智能手機第一的寶座也易主華為;2016 年第一季度,小米的銷量甚至被 OPPO、vivo 反超,跌出前五。2017年Q1季度OPPO出貨量為1850萬台,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7.5%,更引人注目的是,OPPO以81%出貨增長率成為本季度增長最快的品牌。所以,市場環境的變化和波動,造就了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挑戰和機遇。
我們小組認為,營銷的成功與否,與其所在的市場環境有很大關系。面對龐大的市場環境,不能逆流而上,只能順水推舟。
小米手機從誕生起便充滿了濃濃的互聯網的味道,所以在其營銷渠道上也是以線上銷售為主。
在2016年國內只能手機線上市場的品牌銷量情況統計表中我們看到,2016年,小米在國內線上的銷量占其總銷量的74%,排名第1。
反觀OPPO,oppo與其相似的另外一家手機廠商vivo的線下銷售量占其總量的96%以上。這兩張圖無不體現出了兩家公司不同的銷售渠道戰略。
那麼如果我們試圖用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銷售渠道去分析其盛衰,能否找出什麼有意思的東西來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首先來看小米:
小米公司基於互聯網的屬性,構建自己的電商平台,直接砍掉了應該支付給中間商的代理費,縮減了店面成本。超高的性價比給小米提供了無與倫比的競爭力,直接從老牌的手機廠商里挖來了大量的用戶。良好的用戶溝通幫助小米改善產品,為小米下一次銷售做好准備。最重要的是飢餓營銷或者先預訂後生產的銷售模式,能夠很好的測試用戶的反應,合理的安排生產,減少庫存積壓。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線上銷售的基礎上,通過網路上快速的信息傳遞進行生產管理、營銷策略、庫存銷售等一系列措施,達到削減運營成本的目的。但是小米的起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線上低價雖然一開始成就了小米,但線上線下同價的要求,和中間商的存在,讓小米在線下很難施展拳腳。
反觀OPPO。OPPO對線下渠道情有獨鍾,本質上是傳承步步高在市場的摸爬滾打經驗,從小霸王學習機、DVD到MP3、小天才兒童手錶,均取得不俗成績,手機不過是最新成功案例而已。目前,OPPO擁有20萬個銷售網點、5300家專賣店,並打造數量龐大的促銷員隊伍,深耕線下銷售市場。
從各家手機公司先機地區網點佔比來看,OPPO相對於小米占據巨大的優勢,這也是為何OPPO近兩年手機出貨量能反超小米的原因之一。
但是,廣推線下銷售相對於小米來說也產生了巨大的額外費用。所以,這也是OPPO為何只能採取「高價低配」的原因。並且,其「低配高價」已成為OPPO的鮮明標簽,為後續發展埋下了隱患。
從早些年小米「低價高配、線上營銷」的大獲成功,到近兩年OPPO「線下推廣,明星代言」的彎道超車,其中無不體現著網路營銷的門道和學問。我們小組成員認為:一個優秀的網路營銷一定要通過其嚴格的營銷戰略的執行,堅決把控其營銷渠道,牢牢抓住營銷對象,並且順應當下市場環境,才能夠成功,缺一不可。
並且,網路營銷並不是絕對的,很多事情往往是相輔相成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益。從小米後來大鋪線下小米之家,請「吳秀波、劉詩詩」等明星代言,到OPPO R11採用相對良心但高價CPU,無不體現著網路銷售的相對性。
所以,銷售的成功,絕非偶然,必將是市場環境和營銷戰略的緊密結合。
③ 華為的營銷策略有哪些
那就是出席英款的手機,價格都比較高。而在這之前出的舊版本的手機就會降一些價。還有就是會出一些性價比比較高但較便宜的手機。這樣讓各種消費者都能夠買得起華為手機。
④ 華為手機的產品策略
華為手機營銷策劃書
目 錄
第一部分:主題3
第二部分:步驟3
一、華為智能手機營銷環境分析3
(一)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現狀3
(二)華為智能手機經營環境分析3
(三)華為手機經營情況分析3
(四)華為品牌發展現狀分析3
二、華為智能手機SWOT分析3
三、2016年年度目標3
(一)前一年的營銷情況3
(二)年度營業目標3
四、華為智能手機營銷策略3
(一)目標市場的定位.3
(二)華為智能手機營銷的問題3
(三)產品策略3
(四) 價格策略3
(五) 分銷策略4
(六) 促銷策略4
五、2016年度銷售活動計劃4
第三部分:參與部門4
第四部分:年度預算表4
第一部分:
主題:塑造華為的品牌形象
一、企業介紹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路中的交換網路、傳輸網路、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路和數據通信網路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路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注冊成立。經過20多年拼搏奮斗,已經成為已經成為了一家世界500強公司,被認為是中國本土企業自主創新和全球化運營的最佳典範,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4年,公司銷售規模達到近2882億人民幣公司堅持每年將銷售收人10%以上投人研發,並在德國、美國、中國等地設豆了16個研究聽,已累計獲得專利授權38825件。2015年,評為新浪科技2014年度風雲榜年度傑出企業。
二、品牌文化結構
品牌文化結構
物質層品牌文化
品牌設計
品牌價值
品牌形象
理念層品牌文化
品牌願景
品牌定位
行為層品牌文化
品牌戰略
品牌保護
品牌傳播
三、華為的品牌設計
(一)品牌名稱含義:華為——中華有為
(二)品牌標志:
(三)品牌標志含義:聚焦、創新、穩健、和諧
(四)公司口號:華為,不僅僅是世界五百強
(五)主要產品:智能手機, 終端路由器 ,交換機
(六)海外戰略:自主品牌,高科技出口
四、華為的品牌價值
(一)2009年華為成為繼聯想成為繼聯想集團之後,成功闖入世界500強的第二家中國民營科技企業,也是500強中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公司 。
(二)2010年度「世界品牌500強」 華為集團再次入選 。
(三)華為品牌在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編制的2010年度《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46位,品牌價值已達185.12億元。
(四)2014年華為躋身全球百大品牌 品牌價值達4
⑤ 結合目前中國手機市場的競爭狀況分析其營銷策略應如何改變
摘要 目前中國的市場已經基本飽和,也就前面五頭部廠商相互競爭,並且占據幾乎所有市場份額,其他小廠商基本很難再翻身。
⑥ 小米手機營銷方式如何
目前小米的營銷方式主要是實體店和網路銷售。
⑦ 三星手機營銷策略
產品策略
產品不僅是企業生產的結果,也是企業面對客戶的最直接方式,讓企業的產品更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形成更大程度的滿足,這就是產品策略的本質,而這種策略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三個環節即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後。首先,在產品生產前,企業就必須就產品進行市場定位計劃,明確自己的產品所面對的社會消費群體或潛在的消費群體,在此基礎上完成對產品的樣品進行製作,為投入生產做好准備。其次,在產品生產中,這個環節表面上看並不一定可以幫助產品實現價值達成,但是在整體的產品策略來說,生產環節是提高產品附加值和保證產量的關鍵,在於提供足夠的技術和工藝實現設計中的產品價值。最後,在產品生產後,將產品推向市場即使進入價格、渠道、促銷環節並不意味著產品策略的結束,在這一階段企業還要為保證產品的質量和後期服務做好准備。
2價格策略
在產品完成生產推向市場前,企業還必須為產品在市場上確定其交換價值即價格,在制定價格之前必須完整地考慮各個方面從多個角度綜合考量才能最終制定出一個合理的價格,使得產品具有更強的市場價格競爭優勢。在做到合理定價時,應該從成本、目標、市場三個方面進行綜合後形成最終價格:成本方面,企業從事商品生產的直接目的就是實現盈利,而且是盡可能大的盈利,因而在投入成本時,都會盡可能地壓縮,然後不論怎麼壓縮都還是有一定的成本基數,這個基數就是不可變成本和可變成本之和;目標方面,這是企業在銷售之前早已制定好的盈利計劃,其中包含了產品產量、銷售量、市場拓展等因素,在戰略上實現盈利的重要手段;市場方面,產品的定價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才有可能實現自身的價值特別是需要就客戶在價格上,所呈現的心理承受力盡心研究。
3渠道策略
當下,在市場營銷策略的實施上,人們愈加偏向於對銷售渠道的研究和改善,因為渠道策略是產品和消費終端之間的對話,也是構建產品銷售價值實現的重要環節。針對渠道策略的變革非常快,從最初的「金字塔」逐層等級模式,日漸變得更加趨於「扁平化」「網格化」。
1.1.4促銷策略
促銷策略在產品營銷策略中,地位比較低,更大程度上來說,它更像是一種手段,並且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需求、購買力等具象性的方式。在促銷環節中,大多數的企業會選擇以主動或被動的態度去面對,被動促銷的手段主要以「點對點」「人對人」的形式面向消費者,而主動促銷的手段則是以一種間接的形式去開展,尤其是通過公眾媒體向消費者傳遞信息的形式。
⑧ 手機營銷策略
手機的普及率已經超過了其它任何電器產品,一家人幾個手機,一個人幾台手機,更新換代之快更是任何電器都無法比的。通過以下幾個營銷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銷量: 1、在網上開商店:電腦的普及,網上銷售已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支付寶與財富通等第三方的介入,讓買賣雙方的風險降到了最低,網路帶來的銷量已經是相當可觀了。 2、設點鋪貨代銷:現有的手機店可以考慮,鄉鎮的交費充值開戶的代辦點也是個好的合作對象,每個點鋪貨4-8台,每月一結,銷量好的半月一結,結清已完成了的銷售,再及時補貨以確保正常的鋪貨量。 3、業務員跑直銷:招聘一批可靠的業務員,以零底薪、高提成的方式,讓業務員帶著樣機走門串戶,可以讓用戶試用親身感受,直接體驗對銷售有極大的幫助的。 4、在學校招代理:學生佩帶手機是很平常的事了,中低端的手機在校園非常受人青睞,讓學生代表去實施推銷,勤工儉學,一舉多得。希望你的手機賣的很好!!!
⑨ 關於國產手機品牌的市場營銷的詳細資料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技的普及,手機逐漸成為大眾電子消費品。我國的手機產業發展迅速,國產手機廠家經歷了艱難的市場導入期後,市場佔有率一路飄升,到2003年底取得}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同時也面臨著極其嚴峻的競爭壓力。本文通過對國內手機市場的綜合調查與分析,通過SWOT工具分析了聯想手機面臨的競爭和威脅以及優勢,並通過了解、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對國產手機銷售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字:國產手機 營銷策略 聯想 SWOT
一、緒論
1.國外研究現狀
一個企業能否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看其能否靈活運用營銷策略將各種資源變成社會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在整個60年代,營銷戰略研究的中心課題是理論問題。60年代初,美國著名學者小阿爾福萊德的《戰略與結構》一書問世,揭開了企業營銷策略問題研究的序幕。1971年,美國管理學者安德魯斯出版了,《公司戰略思想》,他首次提出了營銷戰略思想問題,充分闡述了制定、實施公司營銷策略的分析方法。
90年代由於交通、通訊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已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企業面臨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在這種競爭態勢下,西方企業都在思考這樣的幾個問題:企業如何在國際市場上更有效實現揚長避短,制定有效的競爭方略?企業如何能搶先研發出新產品、搶先生產和佔領市場?企業如何充分了解和掌握需求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營方向?
正基於此,西方各國理論界開始用新的工具、新的思路來研究企業營銷策略,例如,曾一度盛行的企業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企業營銷策略的再適應,它強調在環境的變化中企業營銷策略的調整,從而獲得更為長遠的競爭優勢。
國外手機企業認為品牌是質量和信譽的保證。在手機這個涉及高科技的商品領域,普通的消費者沒有能力准確把握產品的質量以及性能與價格之比是否合理,所以更多地傾向於認牌購買。同時,他們針對手機這種特殊商品的特點,即科技產品和時尚產品二位一體,致力於研究創新,從外型、功能、質量等方面不斷改善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例如,諾基亞的主要目標消費群是中高收入的白領階層,摩托羅拉則是以追求潮流與時尚的年輕族為目標。正是由於他們的賣點不同才能夠共存,不至於你死我活,頭破血流。再次,他們也重視促銷、售後服務等一系列提高品牌價值和產品附加值的營銷環節。
2.國內研究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使得我國商品經濟發展受到嚴重抑制。建國以後則在較長一段時間里又把發展商品經濟的措施均當成「資本主義」加以反對,改革開放才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開始運轉。國內在營銷機理及營銷管理的研究上,無論從框架體系,還是方法手段乃至觀念都難於超越國外模式,基本上處於追趕型研究狀態,但我國與國外研究的差距顯然在以遞增的速度縮小。
1996年,國產第一部GSM手機首次面世,起步比洋品牌晚了整整十年,1999年,國產手機在中國市場上的佔有率實現了從零到3%的突破;2003年國產手機依靠營銷模式的創新,推行自建通路途徑成功實現了集體突圍,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56%0 2004年,國內手機企業因上游零配件供貨緊張、產品質量問題突出和資金鏈不暢,導致企業競爭力明顯下降,同時,國外手機企業優化組織結構、吸收優秀的本土渠道模式、調整產品結構體系以及實施低價價格策略廠使其競爭優勢更加明顯。國產手機市場份額下滑到44%左右。2005年,國家頒發了3G運營牌照,移動通信產業又迎來了一個幾年期的高速發展期。國產手機企業必須通過營銷組合策略,在保持原有渠道及終端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尋求營銷創新,才能使國產手機企業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3.寫作目的與意義
我國的手機製造業已經走過了近20年的發展歷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手機行業中來,國內企業的數量眾多,但是仍然以國外企業最具有實力,是什麼使國內企業一直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國外企業的競爭優勢在哪裡?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都處於怎樣的競爭地位,競爭的激烈程度如何?國內企業能否通過戰略的轉變獲得競爭優勢?這些問題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通過戰略集團理論能夠讓國內企業對行業結構和自身競爭地位有更好的認識,具有現實意義。
(1)能夠明確競爭對手的競爭位置。通過對中國手機市場各競爭對手的分析,能夠將眾多的競爭者劃分到不同的戰略集團中去,從而確立各競爭者在市場中的最重要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地位。
(2).分析手機行業各集團之間以及內部的競爭激烈程度。針對各不同製造企業的戰略集團劃分,能夠確定各集團在不同細分市場的市場依賴度,以及各集團之間的戰略差異。同時還能夠對企業所處集團內部的競爭程度分析,確定企業在本集團內部的相對競爭地位。
(3).為企業的戰略轉型提供依據。通過對各集團的移動性壁壘分析,能夠為各集團的戰略選擇提供依據,為企業選擇進入不同的戰略集團提供依據。
(4).為企業在手機行業提供發展建議。以戰略集團為基礎,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分析,為企業在手機市場的發展提供建議。
二、中國手機市場概況
1.中國手機市場發展歷程
我國開通第一部手機是在1987年。1990年全國手機用戶僅為1. 8萬,1997年突破1000萬大關,1998年,國內手機用戶新增1800萬,1999年新增1200萬,2000年猛增3000多萬,2001年新增量又超過了3000多萬,我國手機擁有量達到1. 2億,2002年中國手機市場仍保持40%的高速增長,全年手機用戶輕松突破了2億,手機銷量超過6000萬部,國產手機一路攀高,國內手機市場份額超過30%而2003年國內手機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市場格局發生了結構性變革。據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公布的數據,國內品牌手機在2003年取得群體性突破的基礎上,首次佔領了國內手機市場近55%的份額,奪得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可惜好景不長,在國外品牌的全面反擊下,市場份額又急劇萎縮,到2004年,市場份額不足30%,自此以後,一路高歌猛退,連年下滑,表現出全面的劣勢。截至2005年底,中國行動電話用戶總數為3. 9879億。目前,我國擁有的手機量佔全世界總擁有量的1/4,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消費國。
2.中國手機市場現狀
(1)手機製造商
國際手機巨頭的觸角早已伸向中國,並從一開始就伴隨著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的成長逐漸擴大在中國的業務。其中,最早在中國落戶的是摩托羅拉。俗稱「大哥大」的大塊頭模擬機和尋呼機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並一直成為身份和時尚的代名詞。更多的國際手機巨頭無一例外地將目光瞄準中國,開始在中國投資建廠,研發銷售。同時,在信息產業部的大力扶持下,由國內的一些知名家電生產企業演變的國產手機製造商也紛紛上馬,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目前,我國手機市場有30多個品牌,生產廠商40多家。其中GSM20多家、CDMA 19家。從GSM看,手機市場保持著「寡頭」格局,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飛利浦、NEC等著名外資品牌市場份額在70%-75%。其餘被以聯想、波導、夏新、TCL為龍頭的國產手機瓜分,他們憑借政策的支持,依靠對國內渠道的熟悉在苦苦支撐,守護著國產品牌的尊嚴。
(2)手機分銷商
手機分銷商在這里包括所說的代理商、經銷商和零售商,他們組成了營銷渠道。營銷渠道是促使產品或服務順利地被使用或消費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組織。
中國手機分銷商是伴隨著手機市場的發展一天天成長起來的。
1997年之前手機是隨著運營商捆綁銷售。中國電信當時幾乎獨攬了手機的分銷零售。1997年機卡分離後,中國電信淡出分銷和零售市場。這塊大蛋糕留給了先行者,經過幾年的擴張、合作、競爭形成了現階段手機分銷模式。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摩托羅拉、諾基亞和索愛等進口品牌為代表的三級分銷制,即「一級代理商—二級代理商—三級經銷商—零售商模式」。第二類是以國內手機企業為代表的借鑒家電企業分銷渠道模式,縮短渠道長度的模式,「直銷制」的分銷體系。
中郵普泰公司得益於前身郵電器材總公司的國企背景,憑借其巨大的渠道和資金優勢,穩守代理商的頭把交椅。排名第二的蜂星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分銷商,它在中國做大也是因為它是摩托羅拉和諾基亞兩家手機領袖的全國一級代理。排名靠前的還有深圳天音,利用民營資本拓展,靈活、高效的渠道及先進的管理,令業界側目。現有各代理商己經羽翼豐滿,二級分銷網路的建設也趨於完善。所以在分銷渠道上做洋手機,一級代理的大型代理商基本上控制了手機分銷市場。目前,國資、民營、外資三種勢力在手機分銷市場上三分天下,他們把數以百萬計的手機覆蓋到全國市場,到達零售層面。還有就是以蘇寧、國美等大鱷為代表,利用全國大連鎖,強勢介入手機零售領域,憑借其龐大的下貨能力與廠家直接簽訂大單,通過其全國星羅棋布的賣場,優質的服務,還有不小的價格優勢蠶食各個主要市場,是一股龐大的力量。目前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成為無論是本土代理商還是零售商喊打,阻擊的對象。
(1)基本情況
手機一族中男性比例較高,青壯年為主。手機一族中男性佔55. 1%,女性佔44. 9%,男性多於女性。擁有手機者60. 5%為25-45歲的青壯年。
消費者關注方面。消費者對質量、功能、價格、款式、服務的關注程度不一。69. 6%的消費者把質量放在關注程度的第一位,20. 8%消費者把款式放在第一位,10. 9%的消費者把價格放在第一位,5. 6%的消費者把服務放在第一位,還有6%的消費者把功能放在第一位。 手機信息來源、購買地點、心理價位方面。消費者了解手機的信息渠道分散,電視排在第一位,另外「戶外廣告」,「報紙」,「親友介紹」也是主要信息來源。自己購置是手機消費的主要來源0 81. 4%的消費者目前使用的手機是自己購置的,單位配發和親友贈送等來源合計15. 9}'0。超過六成消費者願意接受價格在1000——2000之間,願意接受1000以下和2000——2500的價格的消費者不相上下,另外有9. 9%的消費者願意接受2500以上價格的手機。 (2)品牌認可度
消費者品牌認可度。品牌認可度是指消費者根據自己對手機市場各種品牌的了解程度做出可以評價的比例。消費者對各品牌手機質量、功能、款式、服務的認可是各品牌的無形資產。調查顯示國外主要品牌認可度明顯高於國內品牌認可度。比較好的品牌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愛、飛利浦。
(3)消費者品牌忠誠度
品牌忠誠度是指消費者根據自己消費體驗和各方面的消費信息在參考其他品牌後對自己使用的手機品牌在質量、功能、款式、服務等方面評估較好的比例。表現較好的品牌仍然是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國外品牌。可以看出,首先國外主要品牌由於進軍國內市場較早,經過多年的經營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了較高的認可度。國內主要品牌起步相對較晚,絕大部分品牌沒有得到大多數消費者的認同。從消費者實際使用國內品牌手機的情況來看,消費者對國外主要品牌的滿意度依然高於國內主要品牌。
⑩ 手機銷售分析
手機銷售市場分析及營銷策略——手機門店的聖經一、市場分析中國的手機店產生於上個世紀90年代前後,起初由運營商營業廳獨攬經營,到後來逐步放開,一些最初經營通訊周邊產品、BB機、大哥大的商家,逐漸涉足到手機產品的銷售。初期階段,由於產品的供求渠道還處於不斷摸索之中,產品也以國際三大品牌為主,手機真正成為「有錢人身份的象徵」!此段時期的幾年內,產品還處於「供求失衡」狀態,隨著1993年中國大陸下海熱潮的再次來臨,越來越多的個體戶加入到手機的銷售行列中。在商品暴利階段,是誰做誰賺錢,所以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大部分手機店是賺錢的。而進入2008年以後的幾年內,為什麼手機店賺錢盈利能力明顯減弱了呢? 第一:從市場發展的規律可以看出,任何商品進入市場,都會經歷由暴利到微利的轉變,當顧客群體維持在一定范圍內,而更多的商家參與同一塊蛋糕的爭奪時,盈利能力勢必會受到傷害!第二:手機消費市場的多元化,也是影響手機店賺錢盈利能力的罪魁禍首之一,近年來網上銷售、電話直銷、電視購物、運營商3G促銷等模式的產生,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顧客購機渠道,從而直接導至手機實體店的銷售下滑; 第三:手機生產廠家之間的「惡性」競爭所帶來的產能過勝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手機價格戰,同時一系列的品質、售後問題也隨之產生,增加了售後服務成本。在這樣的一個市場背景下,手機實體店商家如何才能度過微利時代下的經營呢?如何才能在一個「透明」的市場環境里繼續盈利呢?這也是我這篇文章所要告訴大家的。二、手機銷售策略1、產品策略手機零售店賣的是產品,主要通過產品的進銷差價盈利,所以,選擇適銷對路的產品成為店鋪是否盈利的關鍵。那麼,什麼樣的產品才是適銷對路的呢?這里沒有定式,要根據店鋪所處的商圈做消費者消費行為分析。比如:處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核心市區位置的店鋪,目標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強,品牌意識強,這些店鋪的產品應當以國際品牌為主,國內一線品牌為輔。 中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消費者對價格還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廣大的二線或三線城市以及縣城鄉鎮的店鋪應當以國內二線品牌、三線品牌為主,國際一線品牌和國內一線品牌為輔。國際一線品牌和國內一線品牌的產品只需要展示最暢銷的機型即可,太多了沒有意義,銷量有限,會造成資金占壓。它們起到的作用首先是襯托或者提升零售店的品牌形象,其次是作為一個價格的參照物,因為同樣配置的產品,國際一線品牌和國內一線品牌往往價格較高,所以通過這些產品的高價來襯托國內二線、三線品牌的高性價比,並通過國內二線、三線品牌的銷售實現盈利,這就叫「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產品組織上,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沒有主次、沒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