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營銷策劃方案
【推薦】營銷策劃方案範文集合六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營銷策劃方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4、雜志,報紙登刊:(因為比較高檔的餐廳,所以,名流方面不用多講)該店的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讓你們兩位情人,在那種環境中表現出那種親昵的沖動。
5、現金返還。現在很多企業開始實施現金返還的促銷策略。只要消費者購買了規定的產品,可立即在購買處獲得現金返還。現金返還可以讓消費者感到這是實實在在的現金優惠,可由消費者任意支配;而不會像返券那樣在購貨時受到時間,地點和產品牌子的限制。因此這種促銷方法更受消費者的歡迎,促銷效果更加明顯
6、推出折扣券,增加菜品,增值服務,開展娛樂活動;推出一款情侶套餐,附增玫瑰一朵;
就餐過程中可以播放輕音樂,也可設置點歌頻道。
可以開展餐後抽獎活動,獎品為心型氣球,小型娃娃等以女性為主體的獎品,或親一下,抱一下的溫馨字條。以降低成本為主。簡單又不失浪漫。
7、(如果可以)飛機煙霧的形式或者電視。
8、室內裝飾以簡潔為主,粉色為佳,忌雍容華貴。
;2. 找人民日報連續3篇批評<小時代>的評論員文章
由青春文學作家郭敬明編劇、導演的電影《小時代》以上映首日45%的排片佔比,以及兩天過億、三天過兩億、六天過三億的票房速度,位居內地 電影的前三位。以「90後」為主體、數量龐大的郭敬明粉絲與眾多業內人士,構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從電影本身到引發的熱烈爭辯,讓《小時代》成為中國 電影產業的一個特殊案例。
在全球電影觀眾趨向「低齡化」的背景下,青年觀眾無疑會成為未來中國電影的主力觀眾。這樣的受眾勢必會影響到電影的創作趨向,他們的觀影需 求值得關注、引導。我們刊登三篇立場不同的文章,對「大數據」時代的「小時代」現象進行辨析,希望有關電影的討論能夠回歸理性,回歸不斷開放包容的中國電 影的「大時代」。——編 者
《小時代》的生存之道
劉 陽
2012年底,樂視影業總裁張昭在接受采訪時談起未來幾年的打算:「我們現在要做的,簡單地說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電影。」
那時候我還不能完全了解什麼是「互聯網時代的電影」,交互和分享,還僅僅是一個概念。
2013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2013年《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稱,截至2012年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64億人,青少年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絕對主體和最活躍的用戶。與這些現象並行的是,美國人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所著《大數據時代》一書在中國掀起了一場「大數據」討論熱潮,大數據成為人們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基礎和依據。
依據《大數據時代》所說的思維邏輯——「大數據」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小時代》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電影」。它的故事發生在互聯網時代的主要用戶群中,它在上映前就在網路上引發大討論,而它的目標受眾正是這些大討論、點擊率和數據流最主要的製造者——十幾二十歲的青少年。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小時代》獲得了最精準的市場定位和製作、營銷策略,這使它有效地避免了許多電影在面對市場時「眉毛鬍子一把抓」的荒腔走板。或者說,它的生產製作和營銷推廣流程從一開始就是與絕大多數國產影片的做法倒置的,貫穿其中的理念也是與許多電影相左的,它活靈活現地演繹了一部電影在「大數據時代」的生存之道。
當然,就藝術而言,《小時代》確實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關於它的爭論也還在繼續。這是電影市場越來越大,分眾市場開始出現的好苗頭。《小時代》更大的意義,是它對電影市場的開掘和試水,對電影生產推廣方式的新的探索。
「互聯網時代的電影」是什麼?它不是僅屬於青少年的電影,不是僅依靠網路傳播推廣的電影,它是以大量數據為基礎、對觀眾需求進行深入分析後生產和推廣的電影,是以市場為目標進行一切開發行為的電影。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妨將它命名為「大數據時代的電影」——以來自觀眾和市場的數據為依據,它提供了一種尊重觀眾、尊重市場的操作範式,從而將電影作為「大眾藝術」的本質得到切實的彰顯。
《小時代》讓我們明白,「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尊重觀眾,才能適者生存。
「炫」,九零後的青春表達
李智勇
贊美郭敬明是一件有風險的事,但是,我還是要肯定電影《小時代》。
不錯。它故事浮誇、造境虛假,感情觀膚淺、極端,對青春的認識一點也不深刻,但是,它在記錄、書寫、表達一種獨特的青春形態,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陽光不同,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糾結不同,和王蒙的《青春萬歲》、楊沫的《青春之歌》更不同。
姑且稱之為「炫青春」。這是人類進入到消費時代,都市青少年掌握了一定的物質支配能力之後,在消費慾望、個體意識崛起、青春騷動的混合驅使下,展現出的青春形態。
何為「炫青春」?電影中借專欄作家的演講點出來:世界是個浩渺的宇宙,我們是發出微弱的光的小星球。發光者,炫也。把自己的青春展現出來、表演出來、燃燒出來,把自己的個性喊出來!
酷和炫,是這青春形態的一對鏡像。炫是特別沖擊性的展示,酷是以消解展示的方式、同樣沖擊性的展示。
用這種眼光看《小時代》,才能讀懂:在都市中心純用玻璃搭建出一座大房子,到處都是名牌走秀,帶著墨鏡的保鏢烘托出又帥又酷的老闆……這些「大叔」們覺得幼稚、淺薄的構造,為何能打動少年的心,讓他們熱血沸騰。因為電影中,郭敬明給他了解的人群量身打造了他們理解甚至渴望的夢,這個夢,炫極了。這時候,一切浮誇、做作、淺薄似乎變成了可以接受的。
這種炫青春有沒有問題?有問題。正視物慾,難免陷入拜物教;追求當下燃燒,忽略燃料沉積,其焰必弱……但是,青春心態也是客觀存在的反映,他們對炫青春的擁戴,用淺顯的道德說教都無法消弭。我們只有用歷史研究者「理解之同情」之法進乎其中,尊重少年的心理,跟著游,才能想辦法給我們的炫子弟暗暗遞上一些不炫、但關乎深遠的養料。但這是下一步的事。第一步,是要挖掘炫的正價值,試著去欣賞「想唱就唱,我最閃亮」哲學。
商業包裝的偽理想
任姍姍
電影在中國,常會遭遇意義的「超載」。泛政治化、泛藝術化、泛商業化都會給中國電影帶來不能承受之輕。正被熱議的電影《小時代》,便是一例新的「超載」。
不管票房如何狂飆突進、生意人和粉絲如何歡呼雀躍,單以藝術的標准來評判,《小時代》的硬傷是無法迴避的:故事不完整,人物性格標簽化,那些被柔光鏡過濾後的生活如此地不接地氣,更要命的是在物質崇拜下電影肆意地揮灑消費符號。借用張愛玲被引用過度的一句話來形容,整部電影「就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
簡單站隊、粗暴討伐顯然偏離了評論的本質,但是理解不等於過分寬容甚至放縱。一哄而上地捧殺或者棒殺,足夠酣暢淋漓,然後呢?對於電影、觀眾乃至包容多元的文藝創作、文藝批評環境而言,都於事無補。所以,關於上一段的評價,我要重申「藝術」標准。因為,《小時代》所呈現的是一個網路媒介與消費社會共謀之下的文化多面體,它顯然不是故事主導的電影,也不是單純的導演主導或明星主導的電影,藝術不過是很多面中的一面,電影不過是包裹商業野心的一個炫目的外殼。對它來說,消費訴求遠遠大於文化表達。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小時代》也非石頭縫里蹦出來。盡管這是郭敬明的第一部導演作品,但當他選擇用影像語言重構這一暢銷青春文學時,就註定指向今天。就像當年很多文學評論家面對銷量過百萬冊的《小時代1.0折紙時代》所評價的:「圖書銷量並不代表作品質量和文學含量」。放在電影里,這同樣是一句真理,「票房當然不代表影片質量和藝術含量」。
但很多觀眾還是買賬。因為《小時代》給了他們現實中喜歡或者追求的東西——華服、秀場、跑車、奢侈品以及不被束縛的自由叛逆。因而電影從一開始就是為這些消費者量身打造的。至於其他,根本不在討好之列。因為這些觀眾大多屬於青少年,電影才會引發關於價值觀誤導的爭議。一部電影真能毀掉青年的價值觀嗎?假如,我們放眼望去,用瀏覽代替閱讀,用拼貼代替敘事,用傳播代替創作,用虛浮代替責任,用商業代替文化……幾乎蔓延成這個時代的通病。《小時代》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它放大了吸引眼球的商業元素,而躲避了青年偶像的責任擔當。《小時代》當然會成為一個經典的商業案例,但這又何嘗不是對電影的另一種背負危險元素的超載?我的擔心是,脫去了那件綴滿所謂「理想、個性」的華麗外衣,《小時代》的「貼地飛行」能持續多久?隨著粉絲們長大成人,「小時代」與粉絲的「喂養」關系還能持續多久?
中國電影產業的井噴,中國電影與世界文化的交融,必然帶來生產方式、話語表達的轉變。《小時代》走在了風口浪尖,它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粘貼自新浪網http://sh.sina.com.cn/citylink/jk/t_sjbj/2013-07-17/1019249122_4.html
3. 趙薇版《小時代》,為何能讓郭敬明看哭了
大家都知道,郭敬明是從寫書開始出名,他很多作品都非常的出名。其中被翻拍為電影電視劇的不在少數,而且收視率也較為不錯。
但《小時代》由由為不同於其它的作品,它是郭敬明自己作為導演和編劇人,親自挑選演員,並現場指導,一手把這三部曲親自拍成了電影。它對於郭敬明來說,就像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而且還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其對他的意義可想而知。自己一手培養長大,不管它是否優秀與否,都是不能否定的存在。
而趙薇版的《小時代》的一個翻拍演繹,恰是對他某一種程度的上的認可,並且趙薇本身作為一個在業內有名的導演,其本身也是一個演員出身,後轉型為導演。其風評和帶頭能力都是有口皆碑得。她自身的說服力和認可度,讓郭敬明有了一種被確定的認可,就像是含冤昭雪一般。自己得孩子終於有人認可,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驕傲。所以當他看到自己曾經的作品有人去翻拍的時候,心情就難以附加,淚流滿面。
4. 如何較為簡短地介紹電影《小時代》
《小時代4:靈魂盡頭》作為影片《小時代》系列的終結篇,故事依然圍繞林版蕭、顧里、南湘權、唐宛如四姐妹展開。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在這座看似平和,實則危機四伏、充滿陰謀的城市,四個不同性格、不同價值觀人生觀的姐妹,相互依偎,先經歷友情、愛情乃至親情的巨大轉變,所有人物的矛盾在《小時代4》中又有了新的升級,一場前所未有的激烈大戰即將襲來。
5. 安曉芬的訪問安曉芬
《中國電影報》:大盛國際本身就是很有經驗的發行公司,為什麼拱手讓出影片的發行?安曉芬:我本身是很看好《小時代》的,但是大盛國際不可能保底發行。大多數投資人出於安全考慮,希望找到一家有保底的發行公司,畢竟一天沒上映,結果就是未知的。我不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准,首先要對各個投資人負責,讓他們安心。發行方樂視影業這次提出的「《小時代》嘉年華」方案很棒,26日20:00全國點映的600場,幾乎場場爆滿。
《中國電影報》:《小時代》的項目最早是中影股份副總張強提議的,為什麼在出品方名單里沒有看到中影?安曉芬:張強當時把這個項目引薦給我的時候,他還沒有到中影工作,他調到中影後,確實提出過想要讓中影加入出品團隊,但當時《小時代》已經開機了,並且投資方已經「人滿為患」,實在是分不出股權給中影了。其實不光中影,當時還有許多公司,包括一些基金,也沒有進來,只能對他們說聲抱歉了。
《中國電影報》:今後會不會考慮跟基金合作?安曉芬:會考慮。前提不是規模大小的問題,而是要看大家是否能建立對彼此的信任,像《小時代》這次的幾家投資方之間的合作就是建立在坦誠信任的基礎之上。
《中國電影報》:有報道稱,除了已經拍完的兩部,《小時代》將會再拍三部,是否屬實?安曉芬:還不好說,因為後面幾本書的版權不在我們手上。但是《小時代2》確定會在2013年上映,如果後期製作順利,我們爭取在暑期讓觀眾看到。
《中國電影報》:據說大盛國際在2013-2014 年將會出品三部女性情感題材電影,這三個項目是怎樣選定的?安曉芬:我拍電影不喜歡跟風,也不喜歡重復自己,我手裡有三個比較好的女性電影題材,涉及女性的各種情感和抉擇問題,比如大齡女青年怎麼就成了剩女,功成名就的女人的情感困惑等,比純愛情片深刻一點。每次我拿到一個題材,會先問作為觀眾的安曉芬是怎麼想的,有沒有過這種感受,現實生活中會不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有,我就會認為值得做。我想,一個人首先是生活在大眾中的一員,只要不是特別另類的人,情感與大眾就會是共通的。 2013年5月27日,大盛國際總裁安曉芬在一條轉發的微博如此說到:「電影《小時代》的關注度一直高居不下,我做了這么多年電影,第一次碰到影院為一部電影自發播放預告片,而且在多部電影前面,那可是影院放棄了廣告時間哦……」安曉芬轉發的這條前一天的微博顯示著:《小時代》飆升到微博影視熱門話題榜第9名。
安曉芬這些天的微博主要話題都是有關《小時代》的,因為她在該片中身兼三職——出品人、製片人、發行人。在與記者兩個多小時的聊天中,安曉芬侃侃而談著《小時代》的項目始末以及營銷定位等市場核心問題,雖然她對該片票房問題的回答保守低調,但從容的背後無不流露著奢華的市場野心;雖然她對項目啟動前後的各種波折輕描淡寫,卻也足以讓人感受到居中的不易與辛勞。
《泰囧》、《致青春》的大舉全勝讓光線和當家人王長田精神抖擻,或許在有著《葉問》系列以及《錦衣衛》等成功案例之後,《小時代》會成為安曉芬和大盛國際的另一張閃耀的名片,並力推他們成為華語電影市場格局中一支不可或缺的民營力量。
《MOVIE》:談下《小時代》這個項目的初衷吧。
安曉芬:這個項目最早是紫禁城的張強推薦給我和我的合夥人——上海麥頌李力先生,麥頌是專門做電影投資的,它跟和力辰光實際上是一家,都是李力的公司。我們一起簽下版權以後,就開始籌備這個電影。張強一直在策劃這個項目,總發起人是他,我只是個操盤手。他最早把柴智屏推薦給我們。後來張強、李力、柴智屏和我,四個人見面談這個事情,大家一見如故。之前有過電視劇的公司找過柴姐,但因各種原因,沒有合作成。而到2013年,我們的電影又來找她,她就覺得是和《小時代》有緣分,就決定一起來做這個項目。
MOVIE:張強去了中影集團做副總裁。
安曉芬:那時候他還在紫禁城,他把版權推薦給我們,但是保留了紫禁城的投資權利,成為出品方之一。
MOVIE:您在這個片子中有三個身份——出品人、製片人、發行人,看來是身挑重擔。
安曉芬:是。張強是總發起人,最後落實到我們四個人身上:李力是總製片人,製片人是我,柴智屏做監制,再就是後來加入的導演郭敬明。柴智屏從整個藝術風格到導演的物色,當時都委託她了。因為她在台灣做偶像劇比較成功,希望她能在台灣物色一個導演和編劇。但是她找來找去,談了很多都覺得不合適。後來就想,能不能請郭敬明來做編劇。後來郭敬明就跟我們就一起見了個面。那天,我和郭敬明先到,就先聊了一會,聊著聊著,我知道他上大學的時候正好是學編導的。我就說,既然你是學編導的,你怎麼不做導演呢?他說自己沒想過。跟他聊完後,就覺得他很懂電影,他對所有人物的把握非常到位,沒有人比他更合適做導演。他還是覺得有點忐忑。我跟他說,藝術上有柴智屏做監制,我從市場方面保駕護航,這有什麼難的呢?他就同意了。等到李力和柴智屏到了的時候,大家都一拍即合,覺得讓郭敬明身兼編劇和導演,我們就解放了,不用再找其他人了。
MOVIE:作為製片人,你當時心裡確實有底嗎?
安曉芬:我們和他一聊,覺得他是個很有想法的人。我覺得導演就是一種思想和價值觀的藝術表達,他有能力和慾望去表達,這很重要。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沒人能比郭敬明更了解他筆下的人物,更熟悉人物的喜怒哀樂,所以他是最合適的。我們一點都不擔心,他能同意,我覺得挺開心的。
MOVIE:這部片子投資多少錢?
安曉芬:還是不要具體說數字了,反正就是個中上等投資的片子。當然,投資人肯定是不會賠錢的,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我做電影這么多年,真的沒有看見過這么高關注度的電影。先不說它將來的口碑怎麼樣,藝術水準怎麼樣,那需要觀眾去評說。單從電影沒有上映之前的高關注度來看,是從未有過的。我相信它的市場表現會不俗,這是市場給我們的信心,所以肯定是不會賠錢。至於賺多少,就要看運氣嘍。
MOVIE:預計會超過《致青春》么?
安曉芬:那不敢說。因為常規意義上,一個電影的品質成型以後,它在市場的預期表現會大概有個預估。郭敬明的電影是個粉絲電影,我們當初非常明確地把觀眾群體定位在15到25歲。這么多年來,沒有一部專門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打造的一個電影。郭敬明的粉絲,能夠轉化成多少票房,這是我不熟悉的,所以我不敢妄加預測。所謂的「粉絲電影」,號召力變成票房是什麼樣子,其實整個業界都在關注。可能30到40歲的不會關注,那很正常,因為他們已經過了那個年齡段,根本不會買那本書。我只能說,票房應該會不錯。
MOVIE:之前有媒體報道,很多人想把錢投進來,但是你們還會進行篩選。
安曉芬:是。最開始只有群星瑞智、和力辰光和大盛國際三家在籌備。後來紫禁城在籌備差不多的時候進來了。在前期沒有成型的時候,我們不能拿投資人的錢,因為風險要自己擔當。一旦拿了投資人的錢最後沒有成型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先自己墊錢。我們按照說好的比例,先投進來。後來很多投資人,知道這個項目,一聽《小時代》就覺得很好,想投資。然後我們就分一些股權給他們。投資方有和力辰光、大盛國際、天娛、群星瑞智、歡瑞世紀、樂視、紫禁城等十家公司。
MOVIE:《小時代》在市場和整體營銷戰略上是怎麼部署的?
安曉芬:《小時代》很明確的定位就是郭敬明的粉絲電影。粉絲電影要看的是什麼呢?從郭敬明的小說上看,表現的就是青春、友誼、愛情、時尚。其實發生的故事,就是粉絲正在當下經歷的事情。《致青春》是70後的青春,《中國合夥人》是60後的青春,《小時代》就是85後、甚至90後們正在經歷的青春。我們針對這樣的特點,精準的營銷。《致青春》的定位是沒有年齡界限的,五六十歲的人也有過青春,《中國合夥人》的年齡層也比較寬泛,但《小時代》就是15到25歲孩子的青春。這是我們的觀影人群。我們不會把策略放在年齡大的人身上。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小時代》的粉絲,也是郭敬明的粉絲。郭敬明所有的作品,他們都追。郭敬明是一個作家,也是個明星。所以最開始的宣傳策略就是以導演為核心。郭敬明有近2000萬的微博粉絲,三千萬的書籍粉絲,我們把他當做一個最大的媒體來營銷,我們每次的物料發布,不管是海報還是預告片,都是給媒體的同時,也給郭敬明,讓他也當做一個媒體,通過他的微博和博客或者微信里發布出來。最後執行的結果是,他成為一個最大發散源。比如一個消息在其他媒體里只有幾千條,在郭敬明那裡就有十幾萬條。我們每個物料鋪出的時候,都會上話題榜。這是這次宣傳的一個最大的看點。
另外就是,傳統媒體我們也覆蓋,常規的電影宣傳我們也不落下。他的電影就是針對他的粉絲群來做的特殊策略。而且跟很多電影不同的是,我們的物料是極大豐富的。這也歸功於郭敬明。海報有一百多款,我們都發不完。以前做電影都不夠,都是捉襟見肘。但是《小時代》基本三天就要發送一次物料。100多款的劇照和海報,電影中的歌曲,很好聽的有五六首,作為宣傳的就有2首MV。預告片也是,我們當時做了7款。我們發現第一款轉發量和點擊量太瘋狂了,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幾千萬的點擊量。連張宏森局長都關注到了,說你們《小時代》的預告片破了紀錄,三天有4000萬的點擊量。我們發布預告片的時候,郭敬明的微博上看到的閱讀量,是9000多萬次,我的粉絲才1萬多,我的預告片的那條微博的閱讀量是三百多萬次,這是從來都沒有的,我平常的微博的閱讀量也就是幾千到一兩萬次。粉絲關注度的瘋狂,給了我們很深的印象。
MOVIE:您評價下郭敬明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吧。
安曉芬:我其實已經說過很多次了。郭敬明可以說是一個天才,真的是個天才。他非常的聰明,他特別善於吸收別人的優點和別人的意見。只要是你說的對,或者刺激了他的想法,他一定會接受。他又特別勤奮,聰明加勤奮,把很多人都甩到後面。他比其他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的生活里可能就是工作。他每天都在我們的營銷微信群里,每天都在裡面和大家討論各種事情。這樣的聰明加勤奮的導演,將來不可限量。第一次當導演可能會有稚嫩,但是他給出的答卷遠遠超出了一般新導演的水平。整個電影畫面、節奏、質感都非常好。
MOVIE:他說以後會繼續拍電影,這方面和大盛國際是否有協議?
安曉芬:接下來我們還會一起合作,接著拍《小時代2》《小時代3》。大家在一起合作很愉快,當然有時候也會吵架,那是有不同意見時,各說各的理。
MOVIE:為什麼吵?
安曉芬:比如為一個海報。他說他的觀點,我說我的觀點,都會吵起來。我覺得那個顏色,我們不習慣,我們習慣了慣常的風格,他的設計,我們覺得有點素凈,有些不能接受。最後他連續拿了幾款不同風格的,我們開始另眼相看,覺得很特別,所以也就接受了,他給了我們另眼看電影的啟示。我的微博粉絲很多都是院線的、影視公司的、媒體的朋友,他們看到這些物料時,都和我說不錯啊,從此開始關注小時代。一般來講,我們都會尊重導演的意見。
MOVIE:在這個項目當中,遇到最難處理的是哪些事情?
安曉芬:最困難主要是演員的選擇,那個是我們最糾結的。比如我們選擇了一個演員,覺得很合適,但另外一個演員就會說,他(或她)在的話我就不來了。再比如幾個人都想演一個角色,所以有時候選來選去,非常糾結。好在我們最後定下的演員,實踐證明選的非常合適,都演得很好。當然我們這次沒有個人的偏好,選十二個演員,大家會一起商量。既要合適角色,又要是好演員。
演宮洺的那個演員,我跟柴姐和導演有過不同意見。我覺得宮洺應該是30出頭的人,有成熟度和威嚴感。我們找來找去沒找到合適的。柴姐推薦了鳳小岳,導演看了也覺得挺好。但是我就是覺得有點嫩,怕演不出來那個威嚴和孤傲。但是真的沒想到,他演得很好。我後來對鳳小岳說,我當初不看好你哎,但是沒想到你把宮洺演活了,還真是宮洺那個味道。所以我覺得這些演員很棒。
MOVIE:因為演員的問題,推遲開機了?
安曉芬:差不多延後了兩個月。我們要拍兩部,又要在春節前殺青,80多天的拍攝周期對於新導演來講是非常大的考驗。如果我們按照開始的進度的話,春節前是怎麼都殺不了青的。劇組要回家過年,預算肯定是要超的。而且郭敬明對場景、服裝道具的要求很高,我們已經超了800萬。我們現場用的道具杯子,都是900多塊錢一個的。如果春節前殺不了青的話,那肯定更超。所以我每天都特別焦慮。每天都盯著製片主任,讓他們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趕進度,一旦有一個特別貴的場景,我都會跳起來,讓他們去找人壓低花銷。製片主任都快被逼瘋了。
MOVIE:您去過幾次片場?
安曉芬:差不多十幾次上海。基本每周都去,有時候每周去兩次。每次去都是催進度,盯預算。郭敬明經常盯著道具說不行。比如買了一個台燈,他說不合格,買不到的話,他就把自己家裡一個30多萬的台燈拿來,後來把他家沙發都搬來了,最後索性把他新裝修還沒住進去的家給佔了,連拍五天,把一個新家折騰的夠嗆。
MOVIE:和柴智屏都是同時去的?
安曉芬:有時候會一起去,經常開會。有時候她在,有時候我在。和柴姐的這個合作是很愉快的經歷。你會發現一個團隊里每個人的閃光點。從開始的不熟悉,到最後很開心地在一起。最後殺青的時候,每個人都流淚,都很感慨。演員也是一樣。台灣和內地的演員開始彼此陌生,沒過多久,大家就玩到一起了,郭敬明是個能融入的人,經常和演員打打鬧鬧,在片場,演員和導演,就像孩子們在一起鬧,很歡樂,所以氣氛一下子就很親密融洽。演員之間,微信微博互動很頻繁。
MOVIE:製片人大多很強勢,但您看不出來。
安曉芬:該堅持的時候會很強勢。但是基本上跟我合作的人,都會變成好朋友。有的事情他們不理解時,我會和他們講清楚。我會很公正處理事情,我不會因為個人的利益,損害別人的利益。每個人都有訴求,我會為了電影,滿足各方的要求。
MOVIE:您是雙子座,郭敬明也是。您有雙子的典型性格嗎?
安曉芬:有。雙子很執著,說干就干,願意嘗試新的事物,不會因循守舊。我的年齡在劇組里差不多是最大的,但是我們都不會感覺到差距。和年輕人在一起相處,我可以很融入。 作為《錦衣衛》、《葉問》系列的製片人,及新導演處女作《李獻計歷險記》出品人之一的安曉芬,如何通過處女作來判斷一個新導演的能力並投資?她表示,就她個人來講是通過兩種渠道。
第一種是通過導演自薦,這種情況下安曉芬表示首先要考察他的專業程度,看他以前是否有過作品,從他的作品中能夠看出他的鏡頭語言的專業度和作為導演個人的創意;另外一種渠道是關注當下新導演的作品,安曉芬表示自己會從媒體觀眾和影評人的反應來考察新導演的作品。
而對於國內的新導演來說,常常會出現整部電影發力不均,一部電影中只出現幾分鍾亮點的情況,安曉芬表示這並不影響她對一個導演的選擇,她在一部處女作中最看重的是一個導演自身的影像風格和創意構想。
「我會投一個比較突出特點的,弱點會想辦法用別的來彌補」,安曉芬如是回答自己對於導演的選擇。(新浪娛樂) 《葉問2》 10年來最成功商業作品
首映當天,《葉2》的金牌製片人安曉芬團隊只請了少數媒體和數位在圈內有影響力的影評人。「依我的意思是,一家媒體都不請,但這是不可能的。並不是我們瞧不起媒體,而是希望在我們電影最後推向市場之前,不要有太多的評論出來。」《葉2》前期宣傳並不多,只做了開機儀式,拍片的過程中請媒體去集體探班一次。安曉芬的宣傳策略是,我們要「氣勢」,勁兒一分,氣勢就散了。到了上映前,《葉問2》的宣傳才鋪天蓋地地壓過來,《葉問2》團隊更是在十大城市做了超大的戶外廣告,十大衛視在《新聞聯播》前的黃金廣告時間播放《葉問2》的片花。這是前所未有的攻略,為的就是保證上映前一天,甄子丹功夫之王的剪影成為大街小巷上必定能見到的畫面。
首映開始前,盡管已經部署好了這一切,坐在電影院等著自己電影上演的安曉芬還是很緊張。她身邊坐著各家院線的老闆。在電影行業中,一切都是為院線服務。一部電影再好,如果得不到院線的支持,匆匆上映後就下線,也不可能取得好的票房。反之,一部電影如果能夠得到足夠多的銀幕,獲得理想票房就是板上釘釘的事—— 大部分觀眾的觀影習慣是,到了電影院看影院排期再決定看哪一部電影。當院線能把一部影片的拍片檔期縮小到每個廳的放映只隔15分鍾,那密集的排片會讓觀眾無法有其他選擇。
安曉芬的策略是:請院線領導們來大學生電影節現場看,在自己的「福地」讓他們感受到現場的熱烈,讓他們自己去判斷這部電影的成敗。結果首映空前成功,觀影的過程中,電影院中響起了10多次掌聲,安曉芬這一仗是打贏了。
製片人的英雄時代
作為《錦衣衛》、《葉問》系列電影的製片人,安曉芬則是專業的會計師出身。她入行是跟著張偉平與張藝謀做新畫面影業,主要負責財務工作。通過專業的財務管理,安曉芬可以不在現場但清楚片場發生的一切事情。也是因為參與張藝謀電影的財務工作,安曉芬精確地掌握了電影的成本分布。後來,由於自己閑不住的性格,安曉芬放棄了新畫面一年一部戲,一年忙仨月的輕松工作,轉投星美,繼續負責財務。但由於工作需要,她也將院線市場摸了個透。2008年,安曉芬成立了自己的影業公司。
多數電影製片人對於電影劇本的判斷和直覺都是非常敏銳的。一來是電影製作最核心的「質」就在於此,二來時機不等人,很可能晚一步看完劇本,項目就被別人搶走了。也有不少後來很成功的電影是製片人在瞬間完成的決定,當然這不涉及後面對劇本的再開發和修改。安曉芬成立的大盛國際傳媒公司,在接到《李獻計歷險記》的動畫原片時,安曉芬只看了兩分鍾便決定要拍,而且一定堅持原片中真人演員與動畫結合的效果。該片已經吸引了很多當紅大腕明星參演客串,只為了劇中人李獻計的一片痴情,和對現實中該片導演李陽的欣賞。(《商業價值》雜志)
6. 《小時代3》其實就是粉絲的私人訂制
《小時代》系列是市場細分後的產物。影片精準定位特殊群體,然後在知名度和美譽度之間不停拉鋸,隨手拿出一個該片的營銷策略,都是一節市場營銷或者廣告策劃課程的絕佳案例。當然,你從第三部影片那鋪天蓋地的無數張海報物料就可見端倪。再加上所有明星微博和導演郭敬明的互動頻繁轉發,它給電影營銷手段也順應時事的寫上了關鍵的一筆。
這系列電影迄今為止都看過。第一部我是在影院中觀看的,不幸也必然被各路粉絲包圍,觀影過程中除了台詞,就只聽見一句「太帥了」在群眾中此起彼伏。當時我對這部電影的定義是拍給粉絲看的「五星級電影」。到了續集,筆者那兩周不在國內,只好網路上後補。但是明顯感覺到花絮貌似要比正片更好看一些。於是,當這個故事披上了「金燦燦」的外衣三度襲來,再一次觀看竟然也順理成章了。
《小時代:刺金時代》比起前兩部有兩點進步:第一,導演郭敬明對於一些鏡頭語言的使用更為熟練。第二,影片視聽方面有很大的升級和改觀。另一方面,這部《小時代3》比起《小時代1》缺乏人物成長的清晰脈絡,故事讓位給「分家大戰」。這部《小時代3》比之《小時代2》,更多了重復之感,至少每一步的意外都不意外。它勝在故事緊湊台詞綿密,不停的用群戲給觀眾輪番轟炸霸王硬上弓。結構上並不聰明,唐宛如這個角色的搞笑耍寶成了靈丹妙葯,每當故事不夠,就由她瘋癲來湊。以至於影片後半程將近全片三分之一的「一夜故事」沒有驚喜,只有似曾相識和故態復萌罷了。
7. 你知道哪些好用的營銷策略
以下是一份營銷策略的清單,請題主查收:
1、製造差異
製造差異,這是塑造品牌記憶度最簡單的途徑了,所以也是最常用來做營銷策略的一種方法之一。之前麥當勞做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廣告,叫做「純爺們100招」,這其實就是通過地域差異來製造話題,這個創意既能討好區域市場的用戶,又能讓其他區域的用戶產生好奇感。
以上5點就是在營銷工作中可以反復使用營銷套路,希望大家可以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