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WTO與人才戰略的論文可以 包括寫哪方面的知道的可以多舉寫列子!謝謝了
一、人才是「入世」競爭的戰略重點
1.人才是競爭力的核心
加入WTO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麼?有些人最擔心市場的丟失,然而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最大威脅是人才的流失。
為什麼人們最關注市場格局的變化,因為國際競爭、企業競爭的直接表現是市場的爭奪,是產品和服務的競爭,產品和服務市場的進退意味著利潤(財富)的流向和就業的增減。不過,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產品和服務市場競爭的背後是人才的競爭。市場佔有格局是變化的,中國對外開放初期,家電是外國貨的一統天下,然而現在中國是家電最大的輸出國之一。因此,市場的得失是暫時的,人才才是競爭力的核心。
人才歷來是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爭搶的資源,中國又是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爭搶人才的重點地區,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這是由世界人才供求形勢決定的。優秀人才普遍短缺;第二,這是由中國的人才質量決定的。中國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中國的基礎教育比較扎實,中國人的智商比較高,中國的學生又能吃苦。據報道,目前美國大學系主任中約有1/3為華人擔任,矽谷20萬名工程技術人員中,有695名中國人。矽谷軟體公司中,35%的技術主管和實驗室主任是華人,IBM公司11個研究所里2000多名科研人員中,近半數是華人;第三,中國經濟高速穩定成長,世界各國跨國公司看好中國,紛紛搶灘中國市場,並普遍採用人才本土化政策。
2.我國人才流失形勢十分嚴峻
我國人才的流失有目共睹。我國人才流失表現為兩個方面,直接出國與在國內為外商服務。改革開放以來,先後有幾十萬高學歷人員出國留學,學成歸國的只有1/3。有資料顯示,2001年美國從海外引進11.595名持H-1B簽證的高科技人才中,中國就佔到10%。另一方面,外資公司直接進入國內展開人才爭奪戰。例如2000年年底,金盛人壽保險公司一名高級銷售主管偕同手下280名保險代理人集體辭職,投奔新的在華外資保險公司,從而使該公司失去了10%的人力資源。國有企業人才流失更為嚴重,據北京市經委對工業系統150戶大中型企業人才資源結構現狀調查,國有企業1982年以來引進的大學生以上人員流失率高達64%,大多數流入外資和合資企業。
我國人才流失形勢的嚴峻性,不在過去人才的流失,而在造成人才流失的「機制」。為什麼一些國有企業和內資企業留不住人才?主要是因為管理落後,員工積極性不高。據筆者2000年秋對某系研究生班管理學課程問卷調查,該班43名學員來自銀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房地產、工業、商業、建築、政府機關、律師事務所等30多個企事業單位。調查表明這些單位員工積極性總體狀況不容樂觀。43名學員中有21名學員認為本單位員工積極性不高,甚至問題嚴重,佔48.8%。員工積極性不高的表現之一就是人才流失,有的年流失率高達30%;其他表現包括工作標准不高,過得去就行;缺乏主動性,領導怎麼說就怎麼干;責任心不強,企業資財浪費嚴重;缺乏創新精神。這些都會嚴重影響企業競爭力。
造成員工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國企」後遺症嚴重,國有以及國有控股企業「三項制度」改革不到位。有20名學員評價本企業責權利結合不緊。在勞動制度方面,沒有實行優勝劣汰,人們缺乏危機感;用人制度方面論資排輩、缺乏競爭、任人唯親;在分配製度方面平均主義,干多干少一個樣,獎懲不明;有的企業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員工缺乏共同理想和歸屬感;有的企業領導觀念陳舊,不重視知識勞動,不重視員工培訓,分配仍然向一線工人「傾斜」,造成人才流失。
3.人才流失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加入WTO有利有弊,利弊大小決定於什麼?筆者認為,除了政府改革與企業體制改革,中國企業能否成功地實施包括人才吸引、培養、使用和激勵在內的人才戰略將舉足輕重。
(1)人才流失後果十分嚴重。從國家角度,前期人才培養投入將得不到回報;從企業角度,人才流失以後的置換成本相當高。據美國一項研究,一個人的離職可能會使公司損失5萬?10萬美元。
人才流失成本包括:①人才交替成本:由重新招聘、考察和培訓周期內的生產力下降導致的損失;②「專用資產」的流失:員工在某個企業習得的技術和人文知識,客戶關系信息、配合默契構成的生產力,就是蓄積在員工身上的該企業的專用資產;③人才風險成本的增加:企業在培訓、使用不熟悉的職工過程中要冒一定風險;④企業為自身信譽降低所支付的成本:被解聘的員工常常會散布不利於企業的言論,解聘的員工越多所付出的代價越大;⑤文化蛻變成本:人才流失常常發生在具有創新意識,與傳統文化不太相容的人才群體,結果是導致企業文化朝表面趨同方向蛻變,這是十分危險的傾向。
(2)人才流失將拉大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據最新的瑞土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國際競爭力報告》顯示,在世界最主要的47個國家和地區中,1999年中國的科學競爭力排名從上一年的第13位大幅下降至第25位。排名的變化反映出,我國在科技知識創新及轉化上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而這種差距,歸根到底是人才的數量與質量上的差距。入世後人才的流失將比市場份額的丟失更為危險。因此,培養人才、留住人才是事關中華民族前途的大事。
(3)入世後人才流失的壓力將更加嚴重。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有幾萬高學歷人員流向美國等發達國家,但由於存在人才流動的文化和語言壁壘,我國企業的人力資源實際受到「本土化屏障」的保護。許多技術或管理人才外語不過關,無法出國;不少人還存在背鄉離井的牽掛,人才流失從而受到文化障礙遏制。但是,一旦跨國公司大量進入中國,並實行本土化人事戰略,我國企業人才流失將失去屏障保護。
二、人才管理的戰略視角
入世以後,企業面臨重新審視戰略的緊迫任務。以往企業戰略的重點通常是產業定位、市場、研發、投資、並購等等「物」的戰略視角,人才問題是一個派生的策略問題。結果往往是人才問題拖了企業發展的後腿。在新的競爭形勢下,高層管理者必須將人才問題放到戰略高度來思考與運籌。
1.最稀缺的資源一優秀人才
戰略的內容是由問題的性質、發展的瓶頸決定的。為什麼人們重視資本和市場,因為長期以來(物質)資本短缺;在買方市場,客戶也是短缺的資源。於是資本的籌措和運用以及投資、市場開拓就成為企業戰略的重要內容。
隨著經濟發展和競爭的深化,企業發展問題的性質和瓶頸環節發生了深刻變化。人才特別是優秀人才已經成為全世界最稀缺的資源。
當前世界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形勢是,一般勞動力過剩,優秀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復合型管理人才嚴重短缺。據有關研究報告,美國2000年短缺45萬名科技人才,到2006年這個數字將擴大到65萬。歐洲2000年缺少123萬名信息人才,到2002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174萬人。在日本今後10年科技人才將短缺445萬人。以信息產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在全世界迅猛發展,導致了科技人才的短缺。一場人才爭奪戰已在歐美之間悄悄展開。許多國家採取各種辦法吸引人才,有的修改移民法,有的發放「綠卡」,給予高薪,改善工作條件,建立研究基金或獎學金,有的將研究開發機構或企業搬到人才集中的國外城市。目前跨國公司在北京的研發機構已超過15家。
人才稀缺就造成人才「價格」上漲。例如由於項目管理人才供不應求,在美國從事項目管理工作的初級工作人員年薪為4.5萬?5.5萬美元,中級人員達6.5萬?8.5萬美元,高級人員則高達11萬?30萬美元。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董事會主席伍的沃先生認為,中國加入WTO後,對項目管理人才的需求將會顯著增加。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北京申奧成功,北京會上馬許多大工程,要建設龐大的交通樞紐,會有更多的外資引入,金融、IT等領域都將需要大批的項目管理人才。而我國優秀項目管理人才嚴重短缺。1999年某家外企想在國內尋找一位持有美國PMP證書的人,雖然開出年薪4萬美元的高價,卻一無所獲,最後不得以從別處花8萬美元請來一人。
我國經濟增長迅速,優秀人才更加稀缺。有關研究表明,除了上述項目管理人才,入世後我國將有9種人才供不應求①:①信息業人才、信息咨詢員、電腦網路人才;②精通談判的人才;③精通外語又學有專長的管理人才;④熟悉國際法通則的律師和注冊會計師,⑤隨著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而需要加強的諸如房地產管理、社區管理的人才;⑥由於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人們心理壓力加大而需要的心理醫生;⑦金融、保險業的從業人員;⑧知識更新需求加大而需要的教育工作者;⑨旅遊事業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導游。
我國優秀管理人才嚴重短缺,同樣導致其「價格」的持續上升。國際知名人力資源咨詢公司―惠悅(Watson Wyatt)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對中國經理人2001年薪酬狀況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涉及200多個在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共81690名員工,包括制葯、消費品、高科技、銀行及其他綜合產業。結果顯示,與國外企業的「工資凍結」「裁員降薪」的風潮相反,中國企業經理層薪酬2001年已經是連續第3年走高,平均加薪幅度為9.5%,分別高於2000年的7.2%和1999年的7.1%。根據來自被調查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預測,2002年中國企業的薪酬增長仍將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該調查發現,中國高層經理人的平均年薪已開始向50萬元人民幣大關沖擊,其中營銷、信息技術、人力資源這三個崗位一馬當先。
企業要將稀缺資源列入競爭計劃,要密切注視人才市場的競爭形勢。
2.人力資本與長期投資
企業戰略的核心是實現企業的生存發展,其基本手段就是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利於目標的實現,表現為資本運作和價值增值。正如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錢德勒所說:戰略是「一個企業基本的長期目標和目的的確定,以及為實現此目標所必須採取的行動和對資源的分配。」
資本就是能夠帶來剩餘價值的價值,勞動者能夠創造剩餘價值,人才能夠創造更多的剩餘價值,這已經成為經濟學界的共識。投向人才的教育培訓、薪酬福利就是一種投資活動,造就人才的先期投入和使用人才的費用就是人力資本。
很長一段時期,人們把教育培訓、薪酬福利等支出當作純成本,因此,以節約為原則,而不考慮邊際產出。例如我國企業人均培訓費用比發達國家差幾十倍。我國大多數企業業務骨乾薪酬偏低。難怪有人說:「就憑這點錢,生產率也就這樣了。」
經營者要用現代經濟學的邊際產出原理確定人才投資。假如聘用一位總經理可以增加利潤1000萬元,那麼即使為此付出年薪加獎金800萬元,應該說還是合算的。
要像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那樣籌劃人才投資。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投資是戰略性的,因為生產線屬於專有資產,不但投入大,而且回收期長,風險比較大,但是一旦投資成功,將提供長期效益。實際上高級人才投資與生產線投資有相同之處,存在風險,但是決策正確,大投入可以帶來大產出。
1914年建立的IBM公司,半個多世紀一直引領信息產業潮流。但是80年代IBM公司由於決策失誤,結果競爭力每況愈下,造成巨額虧損,微軟、朗訊、ORACLE、SUN等一批新興企業拔地而起。90年代初,IBM公司花巨資(80億美元)請哈佛大學專家作戰略咨詢和實行流程再造,結果無功而返,虧損愈加嚴重。1993年IBM公司董事會不惜支付高昂代價(年薪150萬美元,獎金100萬美元,50萬股優先股,400萬美元跳槽損失補償)請職業經理人郭士納入主,郭士納不負眾望,對IBM公司的戰略、業務、組織、流程以及企業文化實施全方位重構,提出網路運算模式和電子商務概念,戰略定位由硬體供應商轉向全面提供硬體、軟體、行業解決方案的服務供應商,經過5年艱苦努力,1998年公司收入817億美元(其中服務收入234億美元),利潤63億美元,股票牛氣沖天,連續7年服務收入增長20%以上。
3.審慎進行人才決策
戰略決策影響是長遠的,因此必須慎之又慎。高層管理者要像選擇昂貴設備那樣招聘人才。斯坦福大學傑夫瑞?菲弗教授的研究認為,招聘時的挑選是16種提高競爭優勢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之一:「一個非常合格的雇員要比不太合格的雇員平均勞動生產率高出兩倍。……精心挑選意味著組織向求職者發出信息:他們加入的是一個精英組織,組織對雇員績效有高度期望。」
引進人才要與企業文化設計吻合。首先要根據企業發展對文化模式作出設計,明確企業倡導的價值觀、理念和行為准則。人才的遴選要考慮其文化的相容性和可塑性。單一考慮人才的知識和能力,有可能埋下文化沖突的隱患。例如美國斯科公司招聘人才的面試是很嚴格的,有一個由8人組成的招聘團隊,採用全體通過制,例如在8個負責招聘的人中,如果有一個人否決,那麼應聘者就沒有機會被錄用。通過一對一的談話方式察其言、觀其行,最重要的還是看他是否能與思科公司文化相吻合。重視所招收的人具備較高的素質。這種人的基本特質是:對工作有熱情,做事有好奇心,善於與人溝通,有領導人素質。
要經常研究人才使用和人才結構的合理性。人才使用和人才結構合理才能做到人盡其才。為了褒獎業務尖子,委以行政職務常常得不償失。人才升降過分追求高學歷,有時候生產力反而下降。我國軟體產業發展遲緩,就是普遍缺乏能熟練編寫程序的「軟體工人」,那些學計算機的大學畢業生乃至研究生難耐重復性工作,或者辭職或者士氣低落。
人才使用既要有耐心,又要果斷。人才的成長和考察需要過程,當下屬工作出現失誤或挫折,常常需要耐心。然而一旦有了充分根據,即使在人才的使用和報酬方面管理層出現意見不一致,作為總經理應當果斷決策,該提就提,該降就降,以免錯失時機。為了照顧個人情緒安排職務正在嚴重削弱中國企業的競爭力。
4.加大經理資源的投入
如果人才問題是戰略問題,就應該選派訓練有素的人才擔任人力資源管理經理,高層管理人員就應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關心人才。而事實是,我國許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業務水平偏低,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高層管理的投入明顯不足。據筆者2001年秋對某MBA班85名學員所作組織行為學的問卷調查,問到「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業務水平如何」?結果是「主要骨幹受過心理學或組織行為學的系統訓練」的僅佔32.14%;「多數管理人員掌握人力資源管理基本知識」的企業佔35.71%;認為「管理人員普遍缺乏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的達41.67%。在問及「本單位經常分析員工的滿意度和生產率嗎」?包括聯想集團、清華紫光等著名企業在內的學員回答「定期進行」和「經常進行」各佔1/4,但是有將近一半的學員認為企業對員工的滿意度和生產率缺乏關注,回答為「偶爾進行」。
相比之下,成功的國內外企業領導層就十分重視人力資源管理的投入。每年春天,通用電氣公司CEO韋爾奇和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科納蒂總要花大約160個小時,仔細審閱公司員工的簡歷,搜索優秀的高級管理人才。這些有希望的候選人不是來自機構之外,而是在公司內部工作。這些管理人員首先寫好自己的簡歷,列出他們的成就、強項和期望的職位。然後由部門領導經過精挑細選再向科納蒂推薦。這位人力資源經理將與韋爾奇決定,哪些人可以參加公司管理學院內部的管理培訓計劃。通用電氣認為,給予高級管理人員在公司內部發展的機會,會留住這些人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人才流失率僅為8%。
三、人才競爭戰略體系的構建
著名管理學家明茨伯格認為,戰略就是「一系列或整套的決策或行動方式。」人才戰略要從人才競爭形勢出發,對人才選拔、培養、使用和激勵作通盤考慮。
1.人才競爭的形勢分析
人才戰略的首要問題是吸引優秀人才,並保持人才流動的良性態勢。為此要分析人才流動的動機和影響制約因素,包括人才的供求形勢。
決定人員去留的主要因素是事業、待遇、文化氛圍及關系,也就是說,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主要是事業吸引力、待遇吸引力和文化關系吸引力。
每個人的需要和動機也不盡相同,企業對某個人的吸引力(F):
F=W1×事業前途+W2×物質待遇+W3×文化氛圍。其中W1、W2、W3是事業前途、物質待遇、文化氛圍在人們心目中的權重,這三方面因素都會影響人才的去留,但是有的人可能更看重事業前途,有的人更看重物質待遇,有的人更看重人際關系。
2.搭建人才舒展才能的事業舞台
人不是經濟動物,希望有所作為,尤其是年輕人,事業可能是決定其去留和積極性的關鍵因素。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口號是,創建員工願意來工作的地方。
我國事業留人的形勢極好,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是舉世公認的。海爾技術中心張漢奇博土曾謝絕了許多外企的高薪聘請。他說:「在海爾我看到了民族工業的明天,所以我要在研發崗位上利用好每一分鍾。」「海爾有很好的文化氛圍,也有施展才能的平台,我要做一個海爾人。」1993年從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回到上海的單旭沂,到寶鋼工作已有8年,攻克的技術難關有200多項,創造的經濟效益達到5000多萬元,在談到其體會時說,上海十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回到上海創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所學的專業與工作環境相匹配。
3.建立富有激勵性的報酬體系
物質待遇、收入歷來是吸引人才的基本措施,因為人的五種基本需求的滿足都難以離開金錢手段。
我國針織行業排頭兵三槍集團老總蘇壽南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他制訂了「三優」方針:「依靠優秀人才生產優質產品,讓他們得到優厚待遇。」企業建立了「保健制」、「按業績評定職稱制」、「高級職員制」、「優先分房制」、「專項獎勵制」等一系列多層次的超常規激勵機制。由於實施按業績考核,優秀技術、管理人員的工資、津貼、獎勵加起來,超過了同類外商投資企業,也超過了上級公司發給蘇壽南本人的報酬。近6年來集團獲得了驚人的發展:資本運行規模增長了10倍,銷售收入增長12倍,經濟效益增長100倍!
聯想的人才戰略是發展空間加認股權。聯想允許員工以公司規定的優惠價格,認購一定數量公司的股票。這種方式被聯想稱為給員工戴上「金手銬」。聯想的股價由最早的1.33元到最高時升至70元以上,這讓更多的員工看到了企業的希望所在。結果聯想電腦公司在半年中吸引近50名外企管理人員進入聯想。
4.營造令人才心情舒暢的文化氛圍
諾基亞中國區副總裁劉持金先生認為,一個人才依附於企業,無非考慮四個因素:待遇、晉升機會、培訓機會和企業文化。去年,北京市的一份企業人才調查報告表明,薪水不高只是人才流失的第三位原因,而企業人際關系復雜等軟環境原因則排在第一位。
我國企業文化建設開展時間還不長,但已經取得初步效果。上述調查提到:「你所在單位企業文化建設已開展幾年?」回答「10年以上」的佔29.76%;「5?8年」的佔7.14%;「3?5年」的佔20.24%;「不久」的占 29.76%。問題:「企業文化是否對本部門績效產生作用?』認為「作用極其明顯」的佔3.57%;「作用明顯」的佔58.33%;「作用不明顯」的佔22.62%。說明只要認真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就會產生明顯的作用。
關於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必須弘揚崇高的人類感情。IBM公司副總裁巴克?羅傑斯在《IBM道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成功秘訣》一書中總結說:「在知識和情感兩方面把人力資源與公司的戰略聯系起來是非常重要的。」「要了解IBM公司,就必須了解他的公司精神、感情和行為准則。……正是這些人類感情,對IBM公司取得令人驚訝的成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公司的宗旨就是三句話:必須尊重每一個人,必須為用戶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必須尋求最優秀最出色的成績。」
5.努力採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段
人才競爭一靠腦袋,有正確的管理理念和思路;二靠「武器」,在人才競爭中努力採用科學的方法與手毆。當前在人才管理方面,我國企業要特別注意在人才的遴選、績效考核等方面應用科學方法和信息化手段。
(1)推廣科學的人員測評體系。在人員合理使用方面既要考慮員工的能力、人格狀況,還要考慮員工的意願。為此應進行科學測評,並定期溝通。但是我國企業在心理測評方面開展還不夠普遍。上述調查問:「招聘、晉升是否請專業機構進行心理測試?」回答「已全面測評多年」的只佔1.19%;「剛開始全面測評」的佔8.33%;「只是在部分重要職位測評」的佔29.76%;「尚未測評」的竟佔60.71%。當問到「任用是否充分尊重員工意願?」「每年了解員工工作意願」的佔48.81%,偶爾了解員工意願的佔23.81%,只是招聘時了解員工工作意願的佔27.38%。
(2)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三項制度改革的基礎是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包括目標任務、任職標准、考核制度。目前凡是企業員工積極性高的,一般都建立了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並與個人收入掛鉤,例如海爾集團、許繼電氣、新華人壽保險、北京市商業銀行等。相反,我國許多企業員工對薪酬管理不滿意,主要問題還是績效考核不科學,或與分配掛鉤不緊。例如上述調查問及「與同行相比本單位工資水平如何?」認為「偏高,已影響競爭力」的佔9.52%;「偏低,已影響隊伍穩定」的佔28.57%;認為「合適」的佔53.57%;「對同行不了解」的佔7.14%;可見工資水平不是主要問題。
當問到「本單位工資差別如何」認為「差別太大,已影響情緒」的佔8.33%;認為「差別太小,平均主義嚴重」的30.95%;認為「能接受」的佔50%;認為「不公開發放,不了解實際差別」的佔9.52%。
問題:「本單位工資發放與績效是否緊密掛鉤?」認為「嚴格考核,緊密掛鉤」的佔36.9%;認為「考核嚴格,但掛鉤不緊」的佔35.71%;認為「考核不嚴格,無法掛鉤」的佔23.81%。可見存在問題比較普遍。
根據美國1991年《財富》雜志對500家大公司的調查,有35%的企業實行了以績效為基礎的工資制度,而在10年以前,僅有7%的企業實行這種辦法。另一項調查顯示,在1708家企業中,有51%的企業在一般雇員中實行帶有績效工資特徵的制度,而這一比例在兩年前為44%。
目前經營者的考核指標亟待改進,有些企業甚至出現效益下降,或只是虛假利潤,而經營者收入不菲的不正常現象。近年來國外採用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經濟增加值考核經理績效並作為獎勵的依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借鑒。
(3)在人才管理方面努力採用信息化手段。人才招聘就可以通過網路進行。美國思科公司人力資源管理例如調整工資、招聘、公司政策發布,都是通過網路實現的。思科公司的人事軟體全世界聯網,平均一天會收到50份求職書,所有應征者的簡歷都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進入,每一個人的檔案會被輸入不同的資料庫。公司里的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看到公司人員變動的信息資料。只要打入搜索鍵,就可以找到需要的人才。在其人才庫里隨時有一個250人的動態候選人,並有獵頭公司對個別人進行追蹤,知道這個人目前的動向,任何時候都能找到這個人。
⑵ 市場營銷畢業論文大家幫幫忙(高分懸賞)(急)
不用我的論文,我沒話說。但如果我的文章有用,請對我給予肯定!
我不能監督,只有靠良心了。
真的是出於幫你,因為我理解你的急!!
蒙牛和伊利具有相同的產品,共同的市場,剪不斷的淵源,他們之間的競爭從蒙牛創立之初就沒有停止過,並在伊利2003年度從光明手中奪得中國乳業老大座次的同時升級為PK對決。經過04、 05、06三個年度的比拼,兩家企業已成長為中國乳品業的兩極,我們現在來回顧一下兩個對手在產品創新、營銷創新、發展戰略等領域的巔峰對決。
產品創新。
為增強盈利能力,伊利和蒙牛的競爭已從初級的同質化產品價格競爭,轉入消費行為細分,尋求差異化、創新化發展,開發各種功能奶、高端奶,區分同質化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避免價格戰。
液態奶產品PK
液態奶是中國乳品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占據中國乳品業的60%市場,液態奶的市場份額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排名,這是蒙牛和伊利爭奪的主戰場,他們在液態奶產品的UHT奶、乳飲料、酸奶等三個主陣地展開猛烈的爭奪。UTH奶:功能型伊利「早餐奶」和蒙牛「晚上好奶」,高端型蒙牛「特侖蘇」和伊利「金典」,逐對比拼。
在經過長期價格大戰後,伊利在2005年首先推出了功能型的伊利「早餐奶」,向大眾灌輸營養早餐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蒙牛緊隨其後,推出蒙牛「晚上好奶」,向消費者者傳遞,牛奶的營養與安睡作用,並相繼推出蒙牛「早餐奶」、「未來星成長奶」等系列功能奶。
2006年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侖蘇」,蒙語即金牌牛奶,向消費者宣揚其源於純正奶源,高科技、高營養,得到了轟動性的市場效果,該產品」還在2006年度的IDF大會上獲得「新產品開發大獎」。伊利也推出高端新品「金典」,宣傳其奶牛MIP概念,同時不忘奶源地、高科技和高營養概念,並開展「關愛精英健康計劃」市場推廣活動為「金典」銷售助力。
持續的產品創新,使兩家巨頭在價格競爭激烈的 UTH市場中穩定地提高了市場佔有率,並保持了較高的盈利能力。但蒙牛產品種類更豐富,獲益也更大。另外,根據AC尼爾森數據,截止2006年6月,蒙牛和伊利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1.7%,22.7%,這也正是兩家在該產品領域競爭最好的評述。
乳飲料:伊利「酸酸乳」戰蒙牛「優酸乳」,在乳飲料市場,先有伊利的「優酸乳」,向主要消費人群的青春少年傳遞從「青春滋味,自己體會」的訴求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業績。蒙牛推出追隨品牌「酸酸乳」,並藉助「超女」之勢,飛速發展,銷售收入從04 年的8億元飆升至05年的30億元,成為成長最快,最成功的產品,市場份額也超越了「優酸乳」。為避免低端產品的過度競爭,蒙牛推出了高端產品 「心情二次方」,伊利也隨繼推出對抗產品「C小調」,宣傳其即營養又健康。近期蒙牛又推出了「真果粒」,含有可嚼果粒的常溫乳飲料,解決了營養和技術兩大難題,定位於白領女性,繼續走高端路線。伊利也對外宣稱,率先在其優酸乳中添加OLIGO益生元和CPP(酪蛋白磷酸肽)促鈣因子,使得優酸乳不但口感好、有滋味,而且更益於健康。
從兩家2006年中期報告分析來看,乳飲料市場爭奪的結果是,蒙牛占優,其產品收入達17億元。
酸奶:奶源地之戰與技術之爭,酸奶產品的利潤水平和市場增速也都優於白奶,但技術要求更高,且需低溫保存,保質期短,不利於長途運輸,所以酸奶產品的競爭的著力點在奶源地和技術實力方面。普通酸奶市場的價格戰也是一直不斷,但在酸奶領域伊利和蒙牛PK的主要看點是奶源地之戰和技術之爭。
奶源地之戰。先是伊利發難,使「長富乳業」拋棄蒙牛,轉投伊利,從而佔有了長富乳業在華南乃至全國最大的奶源基地。蒙牛也積極展開對當地奶源的收購工作,並馬鞍山投巨資建奶源基地。
技術之爭。為避免低層次的價格戰,伊利和蒙牛都在酸奶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投入,以提高其營養保健功能,進行差異化競爭。2005年伊利成立了酸奶事業部加強對市場的開發,還與世界乳業巨頭芬蘭維利奧合作,享有了LGG益生菌在中國市場連續5年的獨家使用權,並於2006年初推出了自己的LGG益生菌酸奶,提高了產品的技術含量,向中高端市場發力。蒙牛也先後推出過LABS益生菌酸奶、冠益乳酸奶等產品,並在2006年末與達能合作成立酸奶公司,利用達能先進的製造工藝與研發技術,提升其酸奶的市場競爭力。
伊利和蒙牛在酸奶的收入占液體奶總收入的比重都比較小,競爭的強度要比白奶差得多,但隨著酸奶市場容量的增加,兩家都在這一領域加大了投入,預計他們將在這一產品領域展開更大的競爭。
冷飲產品PK
相比較液態奶品,冷飲產品的成長性和利潤空間更大,伊利和蒙牛為爭奪這一市場投入巨大。截至11月,伊利2006年度共推出新品65款,平均不到一周就會推出一個新品,產品線從低價格到10元包辦。值得稱道的是,伊利「巧樂滋」這一老品牌在2003年創造了2億元驚人業績之後,繼續在2006年創造了四億元的銷售額。蒙牛也推出一系列的產品,其中的「隨變」、「綠色心情」也有不俗表現。
另外,由於2005、2006連續兩個暖冬,冷飲市場總量增速加快,伊利和蒙牛的冷飲收入也快速增長。伊利因為在產品創新、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持續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戰績,在2006年上半年,伊利冷飲就實現了44.66%的增度,銷售收入達到13.36億元,全年預計收入將達30億,將坐穩冷飲市場的頭把交椅。
奶粉市場PK。
奶粉市場是乳品市場中的金娃娃,利潤率極高。伊利是這一領域的高手,在2005年推出嬰幼兒配方奶粉,取得了三位數的增長,估計2006年伊利奶粉市場的收入將會突破20億,已經領軍中國奶粉行業的。蒙牛在這一領域的表現無法與伊利相提並論,正如牛根生自己所說,在奶粉市場中,蒙牛是一隻「丑小鴨」。為提高其奶粉領域的競爭力,2006年8月蒙牛與世界乳業巨頭丹麥的阿拉福茲公司共同投資5.4億元,利用阿拉福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生產奶粉,並開發其他乳製品,真正開始進軍奶粉市場。蒙牛的奶粉產業能否走向輝煌,能否從「丑小鴨」成長為「白天鵝」,我們拭目以待。伊利、蒙牛雙方鬥法最精彩的看點就是在營銷方面,這也是各種媒體評論最多的地方。蒙牛在營銷方面是絕頂的高手,他們的「神舟」事件營銷、「超女」娛樂營銷、「送奶工程」公益營銷,以及近日的「NBA」體育營銷,極大的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為業界所稱道。伊利在這方面也積極追隨蒙牛,他們的「政府」營銷、「奧運」營銷、「明星」營銷也搛足了消費者的眼球。在這里,我想點評的是伊利的「政府」營銷和「蒙牛的「公益」營銷。
伊利:「政府」營銷,伊利深吟「政府」營銷之道,在方面長期投入巨大,無論是對地方政府還是中央政府,伊利都做得比較出色。2005年末伊利投巨資3000萬元支持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鼎立支每年一度的「昭君」文化節;還與團中央發起「中國青少年發展伊利夢想基金」,與全國婦聯等部門長期主辦對哺乳期嬰幼兒父母折科學哺育知識的普及教育。另外,伊利在中央黨校等單位聯合舉辦的以 「新農村•新發展•新機遇」為主題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論壇」活動中,由於伊利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做出了傑出貢獻,帶領500萬農牧民發家致富,榮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行業龍頭企業」稱號。另外,伊利的高利稅是其政府營銷最有力、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其納稅總額已近50億元,其中 2005年納稅9億元,是蒙牛的兩倍還多,在2006年度納稅數額將超10億元。
雖然有關方面對伊利成為「奧運會合作夥伴」的過程頗有微辭,但「奧運會合作夥伴」的低成本獲得正是伊利政府營銷成功的最好例證。政府營銷的成功,使伊利可以獲取良好的經營環境和較低成本的資源,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蒙牛:「公益」營銷,蒙牛絕對是頂尖的營銷高手,他們的「送奶工程」,極大的增強了消費者對蒙牛的忠誠度。但最為經典的顯示蒙牛公益營銷真功夫的篇章,莫過於蒙牛在獲得產品創新大獎時總裁楊文俊的演講。他說:「非常榮幸能夠代表中國乳業、代表中國千萬奶農,來領取這個世界乳業的至高無上的榮譽。這份榮譽,是屬於整個中國乳業的、是屬於13億中國人的。特侖蘇是蒙語『金牌牛奶』的意思,我堅信,在民族乳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早日實現『讓所有的中國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夢想!』一定能讓所有的中國牛奶,都成為全世界的『特侖蘇』!」
這段非常之精彩,他沒有過於標榜蒙牛,過於在這段演說中,楊文俊對蒙牛隻字未提,也沒有宣傳「特侖蘇」,卻讓全中國人倍感舒暢,可以說「爽」極了,更認同了蒙牛,認識了「特侖蘇」,宣傳了其品牌。
近兩年伊利的營銷工作提速較快,尤其是近期「奧運+冠軍」營銷,在勢頭上大有蓋過蒙牛之意。另外,伊利也在公益營銷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其政府營銷也越來越公益化,與蒙牛一起被評為「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
兩家公司在營銷領域的持續投入,既培養了中國乳業市場又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極大的擴大了顧客基礎,增加了銷售量,近幾年的超高速發展就是他們營銷創新的最大成就。
戰略碰撞
戰略是企業主要活動的出發點,蒙牛PK伊利,從根本上說就是兩家乳業巨頭發展戰略的演義。
戰略目標PK:2010年進入世界乳業前二十強 這是伊利和蒙牛兩個中國乳業巨頭2010相同的戰略目標。
伊利:先深耕國內市場,牽手奧運,借機出海 伊利的戰略規劃中有兩個階段性的戰略目標,即:2010年,進入世界乳業20強,成為中國最有競爭力的企業之一;2015年,進入世界乳業10強,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型乳業集團之一。 多年以來伊利一直深耕國內市場,「用全球的資源,做中國的市場」,致力於打造中國一流的民族品牌。但在伊利牽手奧運之後,伊利的國際化開始啟動,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將市場國際化列入重要戰略舉措。2006 年初,潘剛對外界透露,「一定要是高水平的國際化、多方位的國際化,包括產品的國際化、技術的國際化、標準的國際化、管理的國際化等,才有可能使伊利最終成為國際乳業發展趨勢的引導者」。
蒙牛市場國際化,爭取進行前10強 蒙牛的戰略目標也是在2010年進入世界乳業前20名,並爭取進入前10名。從蒙牛創業之初,就確立了「蒙牛•中國牛•世界牛」的三步走戰略,風險投資的獲得以及香港上市,成為其國際化的推進劑。在2002年,蒙牛產品就開始進入港澳地區,又成功銷往新加坡、菲律賓、蒙古、美國塞班島等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乳業中,蒙牛的牛奶出口量居全國第一,且蒙牛成為香港市民的「超市十大品牌」之一。但蒙牛並未滿足於此,相繼與阿拉福茲、達能合資,以增強其在奶粉和酸奶領域的地位,為國際化鋪平道路。2006年4月又與香港迪士尼進行戰略合作,以提高其產品在國際市場知名度。
蒙牛對外公告以下戰略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擴大產品市場份額,尋求開發新市場,鞏固加強原料鮮奶的供應,發展富有成效的副品牌,實現乳產品多元化,增強自身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雇員及管理層表現」。
蒙牛的市場國際化,不斷提高液態奶的市場份額,對重資投入奶源地建設及產能擴增,和「特侖蘇」副品牌的推出是其戰略舉措的真實演義。伊利與蒙牛戰略上都希望成功世界乳業巨頭,其實現途徑也大同小異,只不過蒙牛的國際化走得早一些,伊利的乳品多元化做得好一些。
經過三年的PK,伊利和蒙牛都已成長為國內乳業巨頭,與第二集團拉開了較大的差距,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也穩步提升,而且了他們的國際知名度都有較大提升。兩家除了在產品創新、營銷策略等方面的爭斗外,還在奶源地建設、產能擴增、渠道管理、產品促銷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比拼,現在我們可以從兩家企業歷年的乳品收入總量、各類產品的比重、市場佔有率等方面看兩家PK的結果:
在乳品銷售總量方面,伊利稍占上風,具體到各產品情況又各不相同:伊利的奶粉產品遠強於蒙牛,兩者不在同一水平;伊利的冷飲產品要強於蒙牛,且在2006年下半年有擴大這種優勢的可能;液態奶產品蒙牛的佔有率較大,而且也有擴大優勢的可能。另外,伊利的液態奶、冷飲和奶粉三大類產品發展比較均衡,而蒙牛發展不夠均衡,在奶粉產品發展不夠理想。我們還可以看到,不論伊利還是蒙牛隻要在他們產品創新做的好的領域,其銷售收入、佔有率等都會強於對方。我們可以用八個字來總結兩家企業PK的結果:不分仲伯,各有千秋。
雖然經過幾年的快速成長,伊利和蒙牛都已成長為國內乳業巨頭,但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技術、管理等方面與世界乳業巨鱷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要想與他們並肩,伊利和蒙牛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國際市場的開拓將很快面臨與狼共舞的驚險。
另外,國內市場的快速成長,使得國際資本紛紛投資於第二梯隊企業,如夏進、太子奶等均已獲得國際資本的巨大投入,有可能會成為第二、第三個蒙牛。再者許多世界乳業大鱷也擴大或開始與國內企業合作,借機進入中國市場,如:三鹿與恆天然的合作。而且還有一些是伊利、蒙牛他們自己請進來的,如蒙牛與阿拉、達能的合作,有可能是養虎為患,為虎所傷,造成品牌與市場的流失,也有可能因為文化、管理的差異,而影響業務的正常發展。這些都有可能使國內乳業競爭多極化,給伊利和蒙牛的發展帶來變數。
我們希望伊利和蒙牛能夠繼續演義出更加精彩的對決,更祝願他們如牛根生所說象德國的賓士和寶馬,在競爭中成長為世界級的優秀企業。
但任重道遠!
⑶ 為什麼mba要寫論文題目
不都要寫論文題目嗎?我給你一些提目,自己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項目經理制在中小型建築設計企業中的研究和應用
2.社交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研究
3.上海傑盛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調整研究
4.AAA公司車用反光膜營銷策略研究
5.A公司特種乳液生產線精益生產研究
6.銀行客戶服務滿意度研究—以恆生銀行客戶服務為例
7.知識管理在軟體外包公司中的應用—以A公司為例
8.A公司在全球最新光伏公共政策下的應對之策
8.D公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產品固定成本核算研究
10.B公司洗滌劑部門重點客戶管理研究
11.復星醫葯發展民營醫院產業戰略研究
12.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實施效果分析
13.中國企業債券信用利差的影響因素研究
14.民生銀行私人銀行服務發展模式研究
15.A銀行票據中心業務發展策略分析
16.多維視角下會計事務所合並對審計市場績效的研究
17.國際工程總承包項目稅務風險控制研究—以某電站工程公司為例
18.小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授信風險的分析與防範
19.利率市場化對S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20.以溫州銀行為例的民營銀行經營戰略研究
21.基於售後服務數據的家電產品質量早期預警機制研究
22.美國JM輪件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戰略研究
23.證券公司資產管理中的股權質押業務研究
24.M公司汽車融資租賃業務發展機會及對策分析
25.信息技術新形勢下ABC公司轉型戰略研究
26.電梯維保現狀及智能遠程監控應用分析
27.汽車產業零部件供應商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28.汽車零部件二級供應商供應鏈融資模式研究
29.IT運營共享服務模式在H金融集團中國子公司的應用研究
30.電信行業中外企業技術聯盟的管理研究與實踐
31.伊薩中國公司的精益戰略的定位與執行研究
32.可口可樂(中國)公司機會均等與多元化管理研究
33.H(中國)公司面向外資企業的人力資源外包服務及改進研究
34.寶鋼非高爐煉鐵工藝發展戰略的研究
35.上海航天ABC新能源企業發展戰略研究
236.汽車零部件項目管理中的風險評估
37.AC公司供應鏈中庫存和信息管理問題研究
38.ABB公司樓宇對講業務品牌策略研究
39.X汽車企業內飾設計與製造外包策略探討
40.鋼鐵企業營銷供應鏈電子商務應用評價研究
41.SMS公司組織結構優化策略研究
42.惠普家用電腦售後服務話務量預測研究
43.A公司設備采購優化策略研究
44.區域醫療信息平台需求工程的應用研究
45.發動機樣機開發供應鏈柔性管理研究
46.新媒體環境下快速消費品企業營銷策略研究
47.基於VMI庫存管理的研究及在富士電機企業中的應用
48.SG公司開發鏈與供應鏈的整合研究
49.基於TOC和TRIZ集成理念的產品改進設計研究
50.基於事業部體制的航天型號多項目管理模式研究
51.賓士汽車中國市場品牌聯合策略
52.美國卡萊公司供應商管理策略研究
53.基於產業鏈的移動互聯網投資策略分析—模擬技術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54.上汽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知識管理業務模式研究
55.新股發行定價問題實證研究—以中小板為實證樣本
56.精益六西格瑪在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X公司的應用研究
57.第一財經頻道上星戰略研究
58.善淘網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59.3M公司晶銳系列汽車隔熱膜上市策略研究
60.界面管理在AC公司項目管理中應用的研究
61.統一鮮果茶上市營銷策略研究
62.H基金公司股票投資市場風險管理研究
63.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人力資源管控研究
64.研發人員激勵因素和留職意向關系研究
65.浙江光大國旅發展戰略研究
66.上海城漫漫畫有限公司企業發展戰略研究
67.NV日化公司供應商選擇及管理策略研究
68.SW研究室員工激勵計劃與員工滿意度關系研究
69.SH電氣公司股票價值分析
70.電氣製造類企業間接物料集中采購戰略研究
71.飛利浦照明大客戶管理系統研究
72.員工開明性對工作創造力的影響研究
73.S銀行區域化經營模式下BBMT培養機制設計
74.醫葯企業處方葯學術營銷MCM策略
75.中德商務談判中商務經理的崗位勝任力模型分析
76.HU公司發展戰略研究
77.D公司特殊材料在中國圖書市場的開發策略研究
78.SCC銀行系統優化部項目團隊勝任力模型研究
79.稅收管理信息系統的產品研發與實施應用
80.XX公司的多元化戰略研究
81.醫療診斷企業售後服務能力提升研究:以A公司為例
82.科學儀器代理行業微型企業人員激勵機制設計
83.CMS公司技術專家管理體系設計研究
84.華能國際電子商務平台運營管理創新與安全防範研究
85.AP增粘劑在中國汽車市場策略研究
86.工業泵模塊化生產與采購策略及實施方法研究
87.A公司光學透明膠粘劑新產品上市策略研究
88.庫柏公司研發項目團隊激勵研究
89.上海化學工業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戰略研究
90.融合環境下電信運營商呼叫中心服務提升研究
91.郵儲銀行電子商務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
92.W公司供應中斷條件下的采購對策研究
93.基於延遲製造技術的土方工程機械生產系統改進研究
94.基於結構方程的浦東機場航站區旅客滿意度實證研究
95.技術工程師的創新激勵研究—以M公司為例
96.大型化工企業原料庫存控制策略與方法研究
97.X(中國)公司IT組織機構變革的研究
98.HAMILTONBEACH小家電品牌中國市場營銷策略
99.中小製造企業價值流管理及實施方法研究
100.A公司中國市場銷售渠道整合策略
⑷ 關系營銷的策略
一、員工關系營銷策略
員工關系是指在企業內部管理過程中形成的人事關系。其具體對象包括全體職員、工人和管理幹部。員工從內部關系角度看是企業的對象,從外部關系角度看又成了主體,這是一種與關系主體最密切的公眾。他們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活細胞,是企業產品的生產者、服務的承擔者,對外又是企業形象的代表者,與企業的利益和目標關系最密切,企業的一切方針、政策、計劃、措施,首先必須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並身體力行付諸實施。員工的技術水平、創新精神、職業道德、精神風貌、服務態度等直接影響社會公眾對企業的整體印象和評價。因此,任何企業都必須首先處理好自己的內部員工關系,只有企業內部上下左右關系融洽協調,全體員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成功的「外求發展」,通過員工的協作以實現在資源的轉換過程中的價值最大化。
1. 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
對企業而言,其生存目的是為了滿足其股東的利益,但企業正逐漸認識到要為股東服務,首先必須充分滿足其利益相關者的需求。它的經營宗旨應當是使員工、顧客、合作夥伴、股東均表滿意,而首要的是讓員工滿意。只要員工滿意,他們才會心情舒暢、工作積極、服務才會周到,才能令顧客滿意,滿意的顧客一定會再次光顧,這又讓企業利益關系人獲益,由此帶來的利潤上漲就可增加股東的收益,令股東滿意。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大多數企業處於下面兩種關系動態。一是企業明白顧客是上帝,首先必須讓顧客滿意,但又不想提高成本,讓員工委曲求全,或讓他們加班加點或降低他們的工資待遇,以犧牲員工的利益為前提,來滿足顧客的需要。目前中國企業幾乎都處於這種關系狀態。二是企業首先建立一種高水平的運行機制,使員工得到最大的滿意" 從而使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贏得顧客最大的滿意,而這種滿意又帶來重復交易,使企業產生更高的效益和利潤。這被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具有現代意識的企業所普遍運用。
2. 造就員工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
每一個企業都必須有一個價值信念和行為宗旨,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企業價值觀念是一個企業組織及其員工所公認的和在實踐中奉行的一整套價值觀念體系。企業價值觀念是一種無形的管理方式,它可以改變人們原來只從個人的角度思考建立的思想准則、觀念意識,而建立一種以企業為核心的共同價值觀念。良好的企業價值觀能夠使員工在潛意識的狀態下對企業產生一種強烈的向心力,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而有強烈團隊意識的企業員工對企業的目標及社會責任都會有極為深刻的理解,從而自覺約束個人的行為,使個人言行與企業整體相聯系。由此可見,內聚功能是企業價值觀念最顯著的功能。具有優秀價值觀的企業,表現出良好的管理機制、經營素質和企業風貌,樹立起企業整體的良好形象,同時也樹立起企業良好的市場信譽。
3. 承認和尊重員工的個體價值
員工作為一個公眾群體,有它特定的利益需要,這就是希望企業能成為自己的家,能在企業中享受到「家」的關懷和溫暖。達到這一最佳人事環境目標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承認和尊重企業員工的個體價值。
管理學家貝克發現,每一個人的人性中都具有兩種矛盾的願望,既希望自己成為優勢團體或傑出組織中的一分子,希望在自己的業務崗位上建立個人與企業的認同關系,融化在傑出組織之中,獲得歸屬感和榮譽感,又希望鶴立雞群,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以自己的才幹實績贏得他人和社會的承認與尊敬。[2]妥善處理好這種人性的矛盾,無疑會促使員工關系營銷策略的實現。從員工關系營銷策略的目標來看,它追求的首先是「團體價值」。但團體價值與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的個體價值是分不開的。如果團體中的每一分子自暴自棄,缺乏主人翁精神,與企業組織離心離德,那麼這個團體價值就必然落空。團體價值離不開個體價值,需要個體價值來實現。因此,員工關系營銷的著眼點,要從確立個體價值入手,使企業中的每個成員都能在團體環境中追求和實現個體價值。也就是說,追求團體價值的員工關系營銷策略,首先從尊重個體價值做起,使團體價值通過許許多多的個體活動得以實現。事實上,承認和尊重員工的個體價值,是激勵員工的主人翁精神,是員工將自己作為企業一員的「個體價值」與「團體價值」融合起來的關鍵。只有員工的個體價值受到肯定和尊重,使他覺得自己在企業中受到重視,他才能自覺的將自己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融為一體,才能自覺地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並在與外界交往時自覺地以企業一員的角色維護企業的良好形象。
企業的任何一項經營活動都必須得到員工的認可和支持才能得以順利進行。而員工的主動性則來源於企業對員工個體價值的承認和尊重。尊重員工個體價值的關鍵是切實保障員工的主人翁地位。企業要形成良好的員工關系局面,必須讓員工真正享主人權、盡主人責、受主人益。員工只有以主人翁身份和感覺存在於企業時,才能把企業的發展看成是自我實現,才能以塑造企業形象為己任,通過自己的具體工作為企業的良好形象增光添彩。
二、顧客關系營銷策略
顧客關系即企業與企業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企業與顧客的關系不僅僅是商品與貨幣的交換關系,還包括廣泛的信息交流關系,感情溝通關系。顧客關系營銷的實質就是通過互動和交流,與客戶建立一種超越買賣關系的非交易關系。其目的就是促使顧客形成對企業及產品的良好印象和評價,提高企業及產品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企業爭取顧客、開拓和穩定市場關系,保證企業營銷成功。因此,建立並維持與顧客的良好關系是企業營銷成功的基本保證,企業必須有效地實施顧客關系營銷策略。
1. 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理念
顧客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市場競爭的實質就是爭奪顧客。企業要有效地實施顧客關系營銷策略,首先要樹立「顧客就是上帝」的經營理念,企業的一切政策和行為都必須以顧客的利益和要求為導向,並貫穿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追求利潤是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因。但在買方市場條件下,顧客選擇的自由度越來越大,在市場上討價還價的能力越來越強。企業漸漸失去其交易主導地位而接受顧客的引導和支配,顧客越來越在市場交易中占上風。在這種形勢下,企業要實現自己的利潤目標,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所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必須得到市場的認可與接受,也就是必須有顧客需要,有顧客喜歡,有顧客購買和使用。只有
贏得顧客信任與好感的企業,才可能較好的獲得自己的利潤。所以,從企業的政策和行為的基本導向來說,要把顧客放在第一位。正如美國企業公共關系專家加瑞特(Paul Carrett) 所說:「無論大小企業都必須永遠按照下述信念來計劃自己的方向,這個信念就是,企業要為消費者所有,為消費者所治,為消費者所享。」[3]
2.了解顧客的需要,提高顧客的滿意度
了解顧客的需要是企業提高顧客的滿意度的前提。顧客導向型觀念的企業必須從顧客的觀點出發來定義顧客的需要。顧客的需要可以區分為五種類型:說出來的需要(如顧客想要一輛昂貴的汽車);真正的需要(如顧客所需要的這輛汽車,開起來很省錢,而其最初的價格卻不低);沒有說出來的需要(如顧客想要獲得的優質服務);滿足後令人高興的需要(如顧客買車時,獲得一份道路圖);秘密需要(如顧客想被他的朋友看成是識貨的人)。企業要了解消費者的這五種需要,必須進行深入的消費者調查,必須有敏感的反應。設計者應該先知道顧客的需要與選擇,然後設計產品和服務。雖然這看起來有些麻煩,但卻可以換取顧客的感激之情。專業化市場營銷的核心就在於能比競爭者更好的滿足顧客的需求。因此,企業要提高顧客的滿意度,主要是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向顧客提供超過服務本身價值和超過顧客的期望值的「超值服務」,從而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塑造知名品牌,以滿足消費者的感性和感動的消費需求。
3. 科學地進行顧客關系管理,培養顧客的忠誠度
要提高顧客滿意度,建立顧客對企業和產品品牌的忠誠,企業必須以「顧客為中心」來管理他們的價值鏈以及整個價值讓渡系統。在關系營銷模式下,企業的目標不僅是要贏得顧客,更重要的是維系顧客,保持顧客比吸引顧客對擴大企業利益更見成效。而保持顧客的關鍵在於使其滿意、十分滿意、高興或喜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企業必須對其所有的顧客實行同樣的營銷手段,才能達到這種目的,因為企業所面臨的市場是不同的,他們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同。企業必須對不同的細分市場或不同的顧客,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和營銷投入。菲利普·科特勒認為,這種投入必須在區分與顧客之間的五種不同程度的關系前提下進行的。這五種不同程度的關系:一是基本型,銷售人員把產品銷售出去就不再與顧客接觸;二是被動型,銷售人員把產品銷售出去並鼓動顧客在遇到問題或有意見時給企業打電話;三是負責型,銷售人員在產品銷售後不久打電話給顧客,檢查產品是否符合顧客的期望,銷售人員同時向顧客尋求有關產品改進的各種建議,以及任何特殊的缺陷與不足;四是能動型,企業銷售人員不斷給顧客打電話,給顧客提供有關改進產品用途的建議或關於有用的新產品信息;五是夥伴型,企業不斷地與顧客共同努力,尋求顧客合理開支的方法或幫助顧客更好地進行購買。[4]大多數企業在市場規模很大且企業的單位利潤很小的情況下,實行基本型營銷。在顧客很少而邊際利潤很高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將轉向夥伴型市場營銷,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把客戶當作自家人對待。選擇哪種類型,絕大部分依賴於企業對顧客
終生價值與為吸引和維系這些顧客所要求的成本的對比估計。
顧客關系營銷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於發展一種同企業最佳顧客之間的特定關系,顧客從中感受到良好的雙向溝通,並認為自己得到了特別關注和獎勵。許多事實表明,僅僅讓顧客滿意是不夠的,當出現更好的產品供應時,宣稱滿意的顧客經常更換供應商。這說明高度的顧客滿意和喜悅能培養一種對品牌情感上的吸引力,而不僅僅是一種理性偏好,並且將建立起高度的顧客忠誠。俱樂部市場營銷、頻繁市場營銷、一對一市場營銷都是通過創建網上資料庫實現的,是解決顧客關系營銷難題的比較有效的最切實可行的手段和方法。
三、合作者關系營銷策略
合作者關系營銷策略是企業實施關系營銷策略的根本保證。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我國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取得競爭優勢,必須運用合作營銷。合作營銷又稱聯合營銷,是企業與企業或企業與其他機構通過合作的方式,共同研究市場、開拓市場、進入市場、佔有市場,共同開發產品、修建分銷渠道、傳播信息、促進銷售,為實現各自的營銷目標,通過各種協議、契約而結成的介於獨立的企業和市場交易關系之間的一種鬆散型組織。其本質是在做市場的過程中與他人建立夥伴關系。[5]
傳統的市場營銷策略過於強調競爭,企業和相關企業之間只是交易和競爭的關系。企業採取的競爭策略是「輸贏」策略,即與競爭者完全對立起來,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以對手的失敗和消失為目的。隨著經濟全球化,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跨國界流動,國際化勞動分工協作擴大,國外跨國公司通過聯盟合作方式同我國企業在規模、技術、產品等方面上拉大了差距,增強了我國產品輸出的難度,特別是加入WTO以後,我國企業的競爭對手遍及全球,面臨著最為嚴峻的考驗。面對多元化、白熱化、國際化、規模化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挑戰,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來長久地維持競爭優勢已非易事。在構築顧客價值讓渡系統中,新的競爭也不再是單個競爭者之間的競爭,而是這些競爭者所組成的價值讓渡系統相對效率的競爭。順應時代的發展,企業的競爭方式和競爭規則應轉向更深層次的合作營銷策略,即為競爭而合作,靠合作來競爭。
從競爭關系的角度劃分,合作營銷策略主要分為縱向合作競爭型營銷策略和橫向合作競爭型營銷策略。[6]
1.縱向合作競爭型營銷策略
即具有供需關系的企業間的策略合作。在合作中,通過信息、技術共享等方式,降低整個價值鏈的成本,提高總體利潤,實現「雙贏」,並以此擊敗共同的競爭對手。這一策略主要是面向供應商、經銷商。面向供應商市場的營銷策略是為了尋求原材料、半成品、勞動力、技術和信息等生產過程所必需的資源,並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面向經銷商市場的營銷策略是為了合理的進行資源的分配並取得市場技術設施的支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發展壯大,努力改變價值鏈的不經濟點。他們在加強實施企業組織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的投入與合作、充分挖掘企業組織內部的生產能力、尋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非常重視產、供、銷整個價值讓渡系統的良好協作以共同創造更多的價值,追求的是整個價值讓渡系統的「群贏」結果,並充分挖掘出蘊藏在企業組織之間的巨大生產力,以提高整體價值讓渡系統的競爭力。以往,企業視他們的供應商和經銷商是導致企業成本上升的主要對象,在某種意義上說,視他們為敵人。而如今,他們認識到企業除了自身的價值鏈外,還需要通過供應商、經銷商和最終顧客的價值鏈尋求競爭優勢,把供應商、經銷商作為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更加密切地與之合作會帶來很多好處。
2.橫向合作競爭型營銷策略
即生產能相互代替產品的企業間的策略合作,也就是與同行、競爭對手間的策略合作。在合作中,謀求各自戰略目標的實現,以提高各自的競爭力。橫向合作競爭型營銷策略並未強迫同行業放棄既有的利益,因此往往不會遭遇抵抗,甚至會得到配合,因而較能持久。這一策略主要是面向競爭者。面向競爭者的市場營銷策略是為了尋求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使擁有不同優勢的企業為了生存發展,在競爭的同時也通過彼此之間的合作進行經營,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成本降低和風險分散等效益,增強競爭雙方的實力。即共同創造一塊更大的蛋糕,來實現「雙贏」或「群贏」的目的。
合作營銷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入市合作(市場開發)。入市合作是最典型的市場調查合作和市場進入合作。市場調查是整個營銷活動的起點,是獲取決策信息和決策依據的途徑。但由於工作量太大、專業性太強、費用太高,往往令中小企業望而卻步,聯合起來,就可以避免以上各種不足。
(2)產品與促銷合作。產品與促銷合作是指在相同的市場上推出精心組合的產品,並進行促銷合作。最常見的是功能型和品牌型產品與促銷組合。如吉利刮須刀配上永備電池同時銷售,這是典型的功能型的組合。品牌組合的形式多種多樣,如著名的製造商與著名的銷售商連用品牌、普通製造商與著名的銷售商同用品牌、普通製造商依託著名的製造商借用品牌、普通製造商與同檔次的製造商共扛品牌等。
(3)分銷合作。分銷合作主要是通過渠道建設合作,以強化渠道管理,決勝終端。通過實體流通合作,使產品安全、及時、高效、經濟地從生產者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中,即保證社會經濟效益,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通過顧客服務合作,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需求,更好地服務贏得顧客的認可。
四、關系營銷——中國企業拓展市場的新方法
與傳統的交易營銷相比,關系營銷有助於企業提高競爭力,穩定已取得的市場。目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競爭手段單一、信用基礎較差,企業經營風險較大,為了減小風險、穩定的市場,關系營銷將成為中國企業的必由之路,主要原因有:
4.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要求
中國目前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致力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它要求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合理的市場競爭環境。而我國企業的經營理念仍處於傳統的交易營銷階段,它更多的是強調一次性交易,不重視與顧客和合作夥伴之間建立良好關系,產生大量的投機行為,嚴重損壞市場的信用基礎,形成了中國特色的「 三角債」關系。同時,由於一些關系的錯位,更反映了整個社會信用基礎的衰落。在利益的驅動下許多人不擇手段,社會上假冒偽劣產品泛濫,商業欺詐行為到處可見,為了企業經營的穩定,迴避不良風險,更要運用關系營銷理論與合作夥伴建立良好的關系,通過良好的關系一方面彌補信用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應對顧客需求的快速變化,從而更好的滿足消費者需求,獲得忠誠顧客的同時也規避了信用風險。
4.2 企業生存的要求
我國已經擺脫了供給不足的束縛,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盡管我國市場上產品的過剩不是絕對過剩,但由於經濟結構的原因,大部分產品的供給遠遠大於需求,造成激烈的競爭,從彩電、空調、微波爐的價格戰到現在的汽車價格戰,沒有一家能取得完全勝利,可以看出競爭的激烈。加上我國企業規模較小,可利用資源相對較少,必須利用外部資源才能更好的抵禦市場風險。
我國已成為WTO的正式成員,面對跨國公司等大型企業的進入,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企業將要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我國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的情況下,通過實施關系營銷可以與各關聯方建立穩定的關系,充分利用外部資源,對市場信號做出快速反應,更好的滿足顧客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獲得顧客忠誠,獲得穩定的市場,從而有效地降低市場風險。
4.3 實現利潤最大化經營目標的要求
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企業的所有營銷活動都必須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根據對市場的調查顯示』爭取一位新顧客所花的成本是保證一位老顧客所花費用的5倍。營銷學中有一條著名的「20/80」規律』即80%的銷售業績來自20%經常惠顧企業的顧客』也就是說20%的客戶是企業營銷人員必須與之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的穩定客源。因此,作為一個「 經濟人」,實施關系營銷,保持與老顧客長期合作關系是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經營目標的必然要求。
⑸ 整體市場營銷的全新概念的提出者是
整體市場營銷的全新概念的提出者是市場營銷學界的權威菲利普·科特勒。
整體市場營銷的內容:
一、供應商營銷
對於供應商,傳統的作法是選擇若干數目的供應商並促使他們相互競爭。比如,從供應商 A、 B、 C……那裡分別采購所需貨物的50%、25%、12.5%……,以迫使他們利用價格折扣盡量提高自己的供貨份額。
旨在節約成本的上述作法事實上隱藏著很大風險,比如供貨質量參差不齊、主要的供應商因價格競爭過度而破產等。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已開始傾向於把供應商看作合作夥伴,設法幫助他們提高供貨質量及其及時性,搞好經營管理。
開展「供應商營銷」,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確定嚴格的資格標准以選擇優秀的供應商,這些標准可以包括技術水平、財務狀況、革新 能力、質量觀念等;其二,積極爭取、「追逐」那些成績卓著的供應商使其成為自己的合作者。因這種營銷活動與商品流動方向是相反的,故也稱為「反向營銷」。
二、分銷商營銷
對許多製造商而言,分銷商營銷正變得比最終顧客營銷更重要。在食品、個人保健品、個人電腦等領域這種趨勢表現得尤為明顯,大零售商事實上控制了最終顧客。
由於銷售空間有限,零售商購進產品時的品牌選擇極為苛刻,他們偏愛那些響當當的名牌產品,對其它品牌則大打折扣或乾脆使用零售商自己的 品牌。更有甚者,由於買方市場的日益顯著,零售商大肆索要「上架費」、「專門展示費」、「合作廣告基金」。有資料表明,美國的製造商至少將70%的促銷費 用於爭取零售商的「優待」上。
因此,製造商必須開展分銷商營銷,以獲取他們主動或被動的支持。其一是「正面營銷」,即與分銷商展開直接交流與合作,例如著名的寶潔公司就將12人長期派駐沃瑪奇(美國某零售商)總部,進行長期合作;其二是「側面營銷」,即公司設法繞開分銷商的主觀偏好,而以密集廣告、質量改進 等手段建立並維持鞏固的顧客偏好,從而迫使分銷商購買該品牌產品。
三、最終顧客營銷
這是傳統意義上的營銷,指公司通過市場調查,確認並服務於某一特定的目標顧客群的活動過程。在此方面,營銷研究人員已經具備相當復雜的技術手段,建立了顧客品牌偏好和行為選擇的數學模型,以尋求滿足目標顧客群的最佳途徑。
實行目標顧客戰略,有一點需要商榷。有些公司領導人認為,滿足最終顧客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職員對顧客應當永遠說「是!」。顯然,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有些顧客要求是不合理的,難以滿足或無利可圖。而且,這種作法曲解了目標顧客戰略的真正涵義,誤以為是滿足、迎合顧客的一切需求。
另外,最終用戶營銷還可採用「牽動顧客」策略。公司推出顧客意想不到的新產品之後,應通過積極有效的營銷活動使人們逐漸了解它、喜愛它、接受它。在美國,電子洗碗機、微波爐等新產品的廣泛使用,使其相信這些新技術革新成果確實能提高生活質量。
四、職員營銷
對一個股份制公司而言,它的經營宗旨應當是使職員、顧客、股東均表滿意,而首要的是讓職員滿意。只要職員心情舒暢、工作積極、服務局到,就能令顧客滿意,滿意的顧客一定會再次光顧,由此帶來的利潤上漲就可增加股東的收益,令股東滿意。
可見,作為公司形象的代表和服務的真實提供者,職員也應成為公司營銷活動涉及的一個重要方面。職員營銷由於面對內部職員,因而也稱「內 部營銷」。它一方面,要求通過培訓提高職員的服務水平,增強敏感性及顧客融洽相處的技巧;另一方面,它要求強化與職員的溝通,理解並滿足他們的需求,激勵他們在工作中發揮最大潛能。
五、財務公司市場營銷
財務公司提 供一種關鍵性的專門資源——資金,因而財務公司營銷至關重要。公司的資金能力取決於它在財務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的資信,是否被認為能有效地使用借人資金從 而能夠償本付息。因此,公司需要了解金融機構對它的資信評價,並由公司的財務經理通過年度報表、業務計劃等工具影響其看法,以便在資金成本和便利性方面獲 得優勢。這種影響活動過程及其中的技巧就形成了財務公司營銷。
財務公司營銷的主要承擔者便是財務經理。雖然財務工作要求實事求是,避免任何有投機嫌疑的營銷行為,但財務經理應該意識到現代營銷活動已不限於營銷部門的專職,而要求各部門通力合作,所以在合理范圍內,自己應對財務公司營銷負有大部分責任。
六、政府營銷
所有公司的經濟行為都必然受制於一系列由政府頒布的法律。汽車公司進行開發、設計時必須考慮不斷升級的污染和安全標准,在境外銷售產品的公司可能受到別國廣告立法的限制及其它貿易、非貿易壁壘。
面對政府立法的制約,美國的大公司一般都開展政府營銷。他們聘用那些能對立法機關施加重要影響的社會活動家,四處游說,以促使制訂於已 有利的立法,消除不利的立法。這些社會活動家類似傑出的職業營銷者,他們向立法機關提交真實的材料和報告,向其證實有必要在立法中更多地考慮該行業甚至該 公司的利益;另外,他們明白立法者對名譽、權力、選票的需求並盡量給予滿足。
政府營銷會產生正、負兩方面效用。當需要盡快推出一種新型食品、縮短政府各級繁復的審查過程時,政府營銷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而 在其它一些情況下,政府營銷往往意味著投機取巧、缺乏創新。比如,日本議院和美國國會幾乎同時通過了提高汽車排放標準的立法,日本的汽車製造商立即著手生 產具有更好排氣控制系統的汽車;而美國的同行們則馬上派出更優秀的社會活動家游說國會,要求修改這項法律。前者視法律為挑戰和機會,後者則視為絆腳石。結果美國汽車製造商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將一大部分及海外市場拱手相讓。
七、同盟者營銷
因為市場在全球范圍的擴展,尋求同盟者對公司來說日益重要。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若非與飛利浦等歐洲大公司聯手,很難在歐洲電訊市場立足。著名的IBM公司,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如果不藉助同盟者,也無法覆蓋全球市場。
同盟者一般與公司組成鬆散的聯盟,在設計、生產、營銷等領域為公司的擴張提供幫助,雙方並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如何識別、贏得並維 持同盟者是同盟者營銷需要解決的問題。潛在的同盟者不計其數,但他們的實力、需求及文化特徵各不相同,公司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資源狀況和經營目標加以選擇,一旦確定,就設法吸引他們參與合作,並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加以激勵,以取得最大的合作效益。
八、競爭者營銷
通常的看法,認為競爭者只是與自己爭奪市場和盈利的對手。事實上,競爭者可以轉變為合作者,只要「管理」得當。這種對競爭者施以管理,以形成最佳競爭格局、取得最大競爭收益的過程就可視為「競爭者營銷」。
在許多行業都是市場領導者定價,競爭者相隨。為了避免兩敗俱傷的「流血沖突」,引導者可以向競爭者暗示他最好並且只能採用何種競爭策 略。例如, P&G在其主要產品市場上把自己塑成一隻「老虎」,萬一出現新品牌競爭,公司會立即採用價格折扣等方法促使顧客維持忠誠。面對這樣的強者姿態,聰明的競爭 者都會自覺避開「老虎」,轉而進攻遲鈍的「大象」或軟弱的「老鼠」。
在電訊、汽車等行業,競爭者往往彼此也是供應者和購買者,需要一定程度的相互合作和支持。因此,盡管美國的通用和日本的豐田是競爭對手,他們也向對方買賣汽車配件,甚至合作開發新型汽車。
另外,許多行業的競爭者經常在制訂行業標准,發放交叉許可證及合資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因此有必要了解競爭者所需所想,以便影響其行為方式和反應模式,以使競爭態勢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九、傳媒營銷
大眾傳媒,如廣播、報刊、電視、直接影響公司的大眾形象和聲譽,公司甚至得受它的擺布。
傳媒營銷的目的正在於鼓勵傳媒作用有利的宣傳,盡量淡化不利的宣傳。為此,首先要明白傳媒對「故事」的需求及接近公司高級主管的必要 性。在此前提下,一方面委託公關機構致力於與記者建立良好關系,另一方面公司的發言人要認真對待傳媒的提問,盡量作準確、清晰的回答,以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好感。
十、大眾營銷
公司的環境行為著中最後一項是大眾,公司逐漸體會到大眾看法對其生存與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例如,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迫使化工、冶金、造紙等行業的公司修改生產計劃和營銷策略;同樣,對膽固醇的恐懼和憂慮也要求快餐公司在其產品中添加合理的營養成分。
為了獲得大眾的喜愛,公司必須廣泛搜集公眾意見,確定他們關注的新焦點,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方案加強與公眾的交流。
日本每年要花幾億美元鞏固並提高美國公眾對日本產品的良好印象,效果十分顯著。概括地講,日本的大眾營銷主要包括:
1、日本公司向美國的大學、醫院、博物館等社會機構捐款,也資助那些打擊犯罪、扶助貧困的組織,以博取美國領導人及大眾地偏愛。
2、日本公司要求它常駐美國的經理夫婦與美國人廣泛接觸,並舉辦插花、茶道反映日本傳統文化的展覽。
3、日本公司與美前政府要員密切聯系,以在類似貿易立法和修訂等問題上維護日本的利益不受損害。
以上分別介紹了公司針對其環境中的所有重要行為者開展的十種營銷活動,作為對「整體營銷」的具體闡述。可以看出,貫穿始終的主要思想是「合作」。
⑹ 求開題報告和文獻綜述 論文名:企業戰略制定與實施 。
樓主自己刪減一下
如何制訂公司經營戰略
如果你都不知道去那裡,那麼你領導什麼?
——喬治•紐曼
沒有戰略的組織就好像沒有舵的船,只會在原地打轉。
——喬伊爾•羅斯
目標不是命運,是方向;不是命令,是責任;不能決定未來,是動員企業的資源和能量以取得未來成功的手段。
——彼得•德魯克
每一種經營都是根據某種戰略來進行的。戰略是公司前進的方向,是公司經營的藍圖,公司依此建立其對客戶的忠誠度,贏得一個相對其競爭對手持續的競爭優勢。戰略的目的在於建立公司在市場中的地位,成功地同競爭對手進行競爭,滿足客戶的需求,獲得卓越的公司業績。
所有的營銷決策都是戰略性的。每個公司都必須根據自己在行業中的市場地位以及它的市場目標、市場機會和可利用資源確定一個最有意義的營銷戰略。營銷戰略和營銷計劃是整個公司總體戰略制定和規劃的核心所在。 正如通用電氣公司的戰略計劃經理所說:「營銷經理在戰略制定的過程中至關重要,他在確定企業任務中負有領導的責任:分析環境、競爭和企業形勢;制定目標、方向和策略;擬定產品、市場、分銷渠道和質量計劃,從而執行企業戰略。他還要進一步參與同戰略密切相關的方案制定和計劃實施活動。」
本課程重點討論以下一些問題:
戰略營銷的過程是怎樣的?
如何制定企業的使命?
如何客觀有效地進行SWOT分析?
如何制定公司的目標和相應的戰略?
戰略必須轉化成具體可執行的計劃,如何將營銷戰略轉化為營銷計劃?
營銷活動的組織、營銷計劃的執行、控制和評估是怎樣進行的?
戰略營銷過程
營銷戰略策劃即是營銷戰略制定的過程,包括:
1) 公司經營定位,業務使命陳述;
2) 公司外部環境分析,發現營銷機會和所面對的威脅及挑戰;
3) 內部環境分析,通過對公司的資源、競爭能力、企業文化和決策者的風格等客觀地評估,找出相對競爭對手的優勢和劣勢;
4) 目標制定:基於公司業務定位和內外環境的分析,制定出具體的戰略目標,諸如利潤率、銷售增長額、市場份額的提高、創新和聲譽等;
5) 戰略制定包括公司總體戰略和營銷戰略的制定。目標說明公司欲向何處發展,戰略則說明如何達到目標。一個精雕細琢和周全縝密的戰略是公司取得競爭成功的關鍵。戰略制定要解決下列幾個問題——如何完成公司目標?如何打敗競爭對手?如何獲取持續的競爭優勢?如何加強公司長期的市場地位?
營銷計劃制定是將營銷戰略轉化成具體可執行的營銷方案,這需要在營銷預算、營銷組合和營銷資源分配上做出基本決策。
營銷管理是具體組織、執行、控制、評估營銷計劃的過程,並通過市場信息的反饋不斷對營銷計劃和營銷戰略做調整,以便公司更有效地參與競爭。
公司所有營銷努力都應該是目標和市場導向的。營銷戰略保證你做正確的事情,而營銷計劃能使你正確地做好這些事情。簡單地講,戰略營銷就是有計劃地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的營銷。
確定公司的業務使命
你的公司在經營什麼?公司的業務使命是什麼?
對公司當前的業務從戰略的角度進行明確界定和對業務使命的清晰陳述是戰略營銷的起點。業務的界定必須包括下列內容:
公司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什麼?
客戶需要滿足的需求是什麼?
公司的客戶/客戶群是誰?
客戶為什麼從本公司購買?
公司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是什麼使本公司同其競爭對手區別開來?
公司的經營定義基於公司賣什麼或者提供什麼,公司當前的客戶基礎和正在服務的目標市場會進一步幫助明確公司的經營定義。每一種經營都有眾多的競爭者,客戶對產品或服務有廣泛的選擇餘地,要弄清楚客戶從你的公司購買的原因。對一家經營成功的公司而言,必有不同於其競爭對手的經營特色,從市場營銷的角度來說,如果公司能把自己同其它競爭對手區分開來,這家公司就抓住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公司的經營定義決定了其在市場上的取向。如果公司能明確地界定公司當前的業務,那麼它就走上了建立有效市場營銷計劃的正道。表1-1將幫助你掌握公司經營的重要部分。
將公司當前的業務系統清晰地描述出來並書面化,就形成了業務使命陳述書。一份有效的使命陳述書將向公司的每個成員明確地闡明公司的目標、方向和機會等方面的重大意義,引導他們朝著一個方向,為實現公司目標而工作。
優秀的使命陳述書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第一, 集中在有限的目標上;
第二, 強調公司想要遵守的核心信念和共享價值觀;
第三, 明確公司要參與的主要競爭范圍,包括:
1) 行業范圍:公司必須考慮行業范圍。有的公司只參與一種行業的經營,有些只限於經營相關行業的產品,有些只限於工業品、消費品或服務,有些只限於高新技術行業,還有一些公司無所不營。例如麥當勞經營速食業,杜邦集中於工業市場,微軟致力於高技術領域的軟體開發,而3M公司只要能賺錢,幾乎所有的行業都願意進入。
2) 產品與應用范圍:公司願意參加的產品與應用領域。
3) 公司能力范圍:能被公司掌握和支配的技術與其他核心能力的領域。例如,日本電氣公司在計算機、通訊和集成元件方面建立了核心能力,它能供應攜帶型電腦、電視接收機、手提電話等產品。
4) 市場細分范圍:這是公司想要服務的市場或客戶類型。有些公司只為上流社會服務,如保時捷公司只生產高級轎車、太陽鏡和其他輔助設備;嘉寶公司長期以來只為嬰兒市場服務。
5) 一體化范圍:公司自己生產自己需要產品的供應程度。高度一體化是公司自給自足許多自己需要的供應品,如福特汽車公司有自己的橡膠園、玻璃製品廠和鋼鐵製造廠。而相對另一個極端,諸如「純營銷公司」根本沒有一體化結合,它只有一個忍受著一部電話機、傳真機、電腦和一張寫字台,並於各種服務聯系,包括設計、製造、營銷等。
6) 地理范圍:公司希望開拓的區域。
外部環境分析(機會與威脅分析)
影響公司業務的外部環境有哪些?有哪些可利用的市場機會?有哪些要預防的威脅和挑戰?
一家公司所能為和所不能為很大程度上受外部因素制約:什麼是合法的?什麼與政府的政策和管理條例一致?什麼與社會期望和社會責任標准相一致?現實的宏觀經濟形勢對公司的業務和財務有怎樣的正面或負面影響?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給公司業務帶來什麼樣的機遇或威脅?
行業的競爭環境和整體吸引力決定了公司在戰略上必須適應行業中競爭因素的特點——價格、產品質量、性能特色及服務等。如果競爭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那麼公司必須做出積極反應,採取恰當的行動,捍衛其地位。
公司所面臨的特定業務機會和具有威脅性的外部環境發展態勢是公司戰略的重要影響因素。這兩點都要求公司採取戰略行動。公司必須精心策劃好,抓住最佳的成長機會,特別是那種很有希望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的機會。同樣,對於那些危及公司安全和未來業績的威脅,公司必須採取必要的防衛措施。公司的經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很好地適應市場機會和外部威脅因素,採取進攻性行動充分利用非常有希望的市場機會,採取防禦性行動捍衛公司的競爭地位和長期盈利能力。
內部環境分析(優勢/劣勢分析)
公司內部的競爭能力如何?公司經營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識別環境中有吸引力的市場機會是一回事,擁有在機會中成功所必需的資源和競爭能力是另一回事。
一家公司是否擁有或能否獲得所需的資源和競爭能力是影響公司戰略的一個最核心的因素。因為這些因素可以為公司提供競爭優勢,以便充分利用某些市場機會。獲取競爭優勢的最佳途徑是,公司擁有具有競爭價值的資源和能力,而競爭對手則沒有;並且競爭對手開發可比的能力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或要經歷一段很長的時間。經驗表明,取得經營成功的公司完全是充分利用了公司的強處,淡化和中和了其資源劣勢和技能差距。
經營管理者個人抱負、價值觀、商業哲學、風險觀和倫理哲學對戰略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一個管理者有著很強的倫理信條,那麼他就會不遺餘力地確保公司業務在各方面都嚴格遵守倫理法則。
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可以決定公司所採取或摒棄的戰略行動及對外界事件的反應方式。在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當數惠普公司,所謂的「惠普方式」是指與員工分享公司的成功,信任和尊重員工,為客戶提供最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真正對為客戶提供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感興趣,是利潤成為股東的最高優先點,避免用長期負債來為業務成長融資,提倡個體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團隊精神,成為一名優秀的公司公民。
SWOT分析總結
如何善用公司的優勢和市場機會?如何改善公司的劣勢和防備公司所面對的外部威脅?
目標的制定
1.公司目標
在完成SWOT分析之後,就可以制定出公司在三至五年內的長期目標,並把這些長期目標細化為具體的短期目標。目標必須是定時的、量化的和可實現的,它可以衡量並轉化為具體的計劃加以實施、控制和評估。目標是跟蹤公司業績和進度的標尺,所以它制定得越清晰越好。
很少有公司僅追求一個目標。大多數業務都是幾個目標的組合,諸如利潤率、銷售增長額、市場份額提高、風險的分散、技術創新和聲譽等。目標建立之後,公司可實施目標管理。
先列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目標,如表1-9:
2.營銷目標
嚴格意義上講,營銷目標是功能層別的目標,它是對公司總體目標進一步分解和具體化。也就是說,公司目標要轉化成營銷目標。例如公司的目標設定在明年要實現凈利潤200萬,並且它的目標利潤率為10%,那麼它在銷售收入上的目標必須是2000萬;如果公司產品的平均售價是20元,那麼它必須售出100萬單位的產品。如果對整個行業的銷售預計是達到2000萬單位,那麼它就必須佔有5%的市場份額。為了達到這個市場份額,其營銷目標可以是:
銷售量為100萬單位的產品,它占預期的市場份額5%;
產品品牌的消費者知名度要從15%上升到30%;
擴增10%的分銷網點;
預計實現20元的平均價格。
但隨著商業競爭環境的急速變動,今天的營銷戰略在企業所扮演的角色,幾乎與企業的總體戰略合而為一了,因為以營銷為導向的企業在制定企業戰略時,營銷已成為其戰略的重點。正如通用電氣公司的戰略計劃經理所說:「營銷經理在戰略制定的過程中至關重要,他在確定企業的使命中負有領導的責任:分析環境、競爭和企業形勢;制定目標、方向和策略;擬定產品、市場、分銷渠道和質量計劃,從而執行企業戰略。他還要進一步參與同戰略密切相關的方案制定和計劃實施活動。」
在下面我們所列舉的一些著名公司的目標當中可因發現到,許多公司目標就是公司的營銷目標。
任何目標的制定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首先,目標必須按輕重緩急有層次化地安排。例如,一個關鍵的目標是在這一階段提高投資回報率,這又衍生出提高利潤水平或減少投資額;提高利潤又包括增加收入和減少費用;增加收入又轉化為提高市場份額或價格。通過這種方法,可將較抽象的目標變為公司各部門和個人能夠執行的特定目標。
第二,在可能的情況下, 目標須量化。例如,「提高投資回報率」,這個目標就不如「提高投資回報率15%」明確。
第三,公司所建立的目標水平應該切實可行。這一水平是在分析機會和優勢的基礎上形成,而不是主觀願望的產物。
最後,公司各項目標之間應該協調一致。例如,銷售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要同時達到是不可能的。
一些著名企業的公司目標:
美國第一銀行
在所有我們服務的主要市場上,在市場佔有率方面,成為最優秀的三家之一。
通用電氣公司
在公司進入的每一項業務上,佔有第一或第二的市場份額,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公司。在1998年之前,達到存貨周轉率10倍,營業利潤率16%的目標。
3M公司
每股收益平均年增長率10%或以上。股東權益回報率20% ~ 25%,營運資金回報率27%或以上,至少有30%的銷售額來自於最近四年推出的新產品。
公司戰略和營銷戰略制定
公司長期和短期的目標是制定公司總體戰略和營銷戰略的基礎。戰略制定就是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如何完成公司的業績目標,如何打敗競爭對手,如何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如何加強公司長期業務地位,如何使公司的財務目標和戰略目標成為現實。整個公司需要一個總體戰略,各職能領域——研究與開發、采購、生產運營、市場營銷、財務、客戶服務和信息系統都需要一個戰略。
五種最常見的公司戰略是:
1. 低成本領先戰略 公司致力於達到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最低化,這樣就能以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從而贏得較大的市場份額。採取這一戰略的公司必須善於工程管理、采購、製造和實體分配。
2. 差別化戰略 公司通過對整個市場的評估找出某些重要的客戶利益區域,集中精力在這些區域完善經營。公司可在質量、性能、服務、款式、領先技術和超支服務方面建立差別化優勢。
3. 最優成本戰略 公司通過綜合低成本和差別化為客戶所支付的價格提供更多的價值,其目的在於使產品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產品擁有優勢(最低)的成本和價格。
4. 基於低成本的集中化戰略 公司將其力量集中在幾個細分市場上,通過為這些小市場上的購買者提供比競爭對手成本更低的產品或服務來戰勝競爭對手。
5. 基於差別化的集中化戰略 公司將其力量聚焦在有限的購買群體或細分市場上,而不是追求全部市場。公司從了解這些細分市場的需求入手,提供比競爭對手更能滿足購買者的定製產品或服務戰勝競爭對手。
這五種基本公司競爭戰略的每一種都能夠獲得一個與其它戰略不同的市場地位。
作為職能領域的營銷戰略主要指如何配合操作營銷組合中的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以達到營銷目標。營銷戰略的制定需要進一步考慮下列因素:①細分市場 ②目標市場 ③定位 ④差異化(產品、服務、人員、渠道、形象)⑤新產品開發 ⑥產品生命周期 ⑦市場競爭地位 ⑧產品線、價格、分銷、廣告和促銷等。 除此之外,還包括市場份額、增長率、成本特徵、銷售利潤目標、生產與分配以及後勤保障。
無論公司採取何種戰略或戰略組合,必須做到:
1. 戰略要具有很好的協調性,互相有矛盾或沖突的戰略是無法執行的。
2. 戰略要有可行性,超出公司資源和能力范圍的戰略都是行不通的。
3. 戰略必須是為公司全體人員所接受的,如果不能獲得全公司的支持,再好的戰略也會失敗。
制定協調一致、彼此支持、相互加強、可行而又可接受的戰略對實現公司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公司內部,戰略主要是採取恰當的行動開發和建立獲取競爭優勢的各種能力和資源優勢。成功的戰略通常把核心放在那些對戰略成功起著關鍵作用的各種活動,建立強大的公司競爭能力,再以這些強大的能力為基礎,贏得競爭優勢。
營銷活動計劃方案
營銷戰略必須轉化為營銷計劃方案加以實施和執行。這需要在營銷預算、營銷組合和營銷資源分配上做出決策。首先,公司必須決定要達到其營銷目標所需的營銷支出水平。如果期望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營銷預算比率可能比通常要高些。
其次,公司還必須決定如何對市場營銷組合中的各種工具進行預算分配。
最後,營銷人員必須決定如何將營銷費用分配給不同的產品、渠道、促銷媒體和銷售領域。
營銷管理——營銷計劃方案的執行、控制、評估及反饋
戰略營銷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營銷管理,即組織營銷資源對營銷計劃方案進行執行,並對過程實施有效控制,並通過實施過程中反饋的市場信息對計劃進行評估改善,以確保營銷目標的實現。毫無疑問,任何公司必須設立一個能夠實施營銷計劃方案的營銷組織。在小公司里,一個人可能要兼管營銷調研、推銷、廣告、客戶服務等一切營銷工作;在一些大公司里,會設置幾個營銷專業人員:推銷員、銷售經理、營銷調研人員、廣告人員、產品和品牌經理、細分市場經理和客戶服務人員等。
營銷組織通常有一位營銷副總負責,一方面要協調全體營銷人員的工作,另一方面要配合其它職能的副總經理工作。營銷部門的有效性也取決於對其人員的選擇、培訓、指導、激勵和評價。經理們須定期召見他們的下屬,檢查他們的業績,表揚優點,指出缺點,並提出如何改正錯誤的建議。
在營銷組織實施營銷計劃方案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意外情況,公司必須有一套反饋和控制措施:
年度銷售計劃控制是為了保證公司在年度計劃中所制定的銷售、盈利和其他目標的實現,這包括,第一,管理層必須明確地闡明年度計劃中每月、每季的目標;第二,管理層必須掌握衡量計劃執行情況的手段;第三,管理層必須確定執行過程中出現嚴重缺口的原因;第四,管理層必須確定最佳修正行動,以填補目標和執行之間出現的缺口。
盈利能力控制是對產品、客戶群、貿易渠道和訂貨量大小的實際盈利率進行測量。營銷盈利率分析是衡量各種營銷行動獲利水平的工具;營銷效率研究是研究如何提高各種營銷活動的有效性。
戰略控制是評估公司的營銷戰略是否適合於市場條件。由於營銷環境的多變,每個公司都需要營銷審核定期對營銷結果進行評價。
案例:公司戰略實例――麥當勞公司
1997年,麥當勞全球消費市場上最大的食品服務零售商,品牌強大,遍布全球的飯店系統的銷售額達350億美元。22000多個麥當勞店有三分之二由遍布全球的5000家所有者或經營者進行許可經營。在過去的四年中,美國國內的年平均銷售增長率為6%,在美國國外,年平均銷售增長率為20%。麥當勞的食品質量標准、設備技術、營銷和培訓項目、運作系統、地點選擇、技術以及供應系統一直被看作是全球的行業標准。麥當勞公司的戰略優勢是持續的增長、為客戶提供超支的服務、永遠做一個高效優質的供應商、提高美味高值的產品、在全球范圍內有效地推銷麥當勞這個品牌。麥當勞公司的戰略有八個核心的要素:
1. 成長戰略
a) 每年增加2500家麥當勞店(8%的年增長率),部分自己經營,部分許可經營,美國之外2/3,進而對目前尚未進入的市場進行滲透。在本土之外建立最大的市場位置,超前於所有的競爭對手。
b) 增加菜單上的服務項目、低價格的特殊服務、增值飲食以及兒童游樂的場所,進而增加常客的數目。
2. 特許經營戰略
只有下列這種企業家才是麥當勞特許經營權給予的對象:有事業心、有經營天賦、正直、有業務經驗,並且把他們培養成積極有責任心的麥當勞所有者(公司、合作夥伴和消極的投資者都不是麥當勞特許經營權給予的對象)。
3. 飯店地點的選擇和建築的戰略
飯店地點的選擇必須能夠為客戶提供便利,為公司提供增長和盈利。麥當勞的研究表明:可能來麥當勞的決定,其中70%是一時沖動,所以麥當勞的目標就是使所選擇的飯店地點盡可能方便客戶的光臨。在美國,麥當勞公司除了在傳統的區域和郊區建立飯店之外,還在食品商場、機場、醫院、大學、大型的購物中心(沃爾瑪、家庭倉儲)和服務地點建立分店;在美國之外,麥當勞的戰略是首先在中心城市建立麥當勞飯店,然後再在中心城市之外開設特殊服務的自由單元。
在飯店建築上,使用節約成本的標准飯店設計,設備和材料采購是通過一個全球采購系統同一進行,從而減少地點選擇成本和飯店建築成本。
確保麥當勞的飯店裡里外外都有吸引力,令人舒暢,如果可行的話,麥當勞將提供特殊服務,為兒童提供游樂的場所。
4. 產品線戰略
有限的菜單服務項目;
提高產品的口味(尤其是三明治產品系列)
擴大產品的種類,進入快餐食品(雞、比薩、定位於成年人的三明治等),為關心健康的人們提供更多的服務項目。
5. 飯店經營
在食品的質量、飯店和設備的清潔度、飯店的經營運作程序以及友善禮貌的櫃台服務方面執行嚴格的標准。
開發新的生產設備和系統,提高飯店的能力,從而能為客戶提供更熱、更美味的食物,同時,速度更快,服務更准確。
6. 促銷、營銷和銷售
大規模進行媒體的廣告宣傳,在店內進行促銷活動,根據客戶在每個飯店消費額為其提供一定比例的獎金,通過這些行動提高麥當勞的質量形象、服務形象和全球形象。
用羅納爾德•麥當勞的吉祥物提高麥當勞品牌在兒童中的知名度,利用「麥克」這個稱呼強化菜單上的食品同麥當勞公司之間的聯系。
在兒童中製造一種幸福和興趣的態度。
7. 人力資源和培訓
在任何一個店點提供公平、非歧視性的工資,為員工培訓工作技能,既獎勵個人的優秀業績又獎勵團隊的優秀業績,為員工創造職業機會,為學生雇員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
僱用那些有著良好工作習慣和禮貌處世態度的員工,對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的一舉一動深深地感染客戶,盡快地提升有前途的員工。
在客戶滿意度和快餐業務經營方面,為麥當勞的特許經營者、管理者和管理助理提供適當到位的培訓(在伊利諾伊、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漢堡包大學每年都用22種語言培訓5000多名學生)。
8. 社會責任
積極承擔社區責任,支持當地的福利事業和社區項目,幫助創造一種社區鄰里精神,促進教育上的卓越。
贊助羅納爾德•麥當勞屋(1995年末,有168個羅納爾德•麥當勞屋遍布12個國家,為患嚴重疾病的無家可歸的孩子建立一個家庭,讓他們接受在附近醫院的治療)。
提高員工的多樣性,提倡自願的肯定行動,促進少數者對特許經營的擁有(女性和少數民族擁有的麥當勞特許經營權超過25%)。
採納和鼓勵環境友好性的做法和慣例。
把麥當勞產品的營養信息提供給客戶。
⑺ 翻譯下面兩段文字,論文需要,謝謝
The so-called promotion is refers to the enterprise marketing department through a certain way, the proct information and purchase way for enterprises to transfer to the target user, so as to stimulate customers
to buy interest even create demand so as to promote a series of
activities of the enterprise proct sales. Automobile as the main
transportation tool in today's society, have already walked into
thousands of household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consumer demand for cars is also growing. Chinese auto
companies such as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 as much. Therefore
on the vehicle sales promotion means is a see things in a blur, and
consumers of those promotions reflect the degree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show that: for the automobile consumers 13.8% love
gift, 25.7% people love discount, 37.3% of people like lowering the
price, there are 17% people like prize at the other methods 6.2%. From
this data can be explained taking promotions should hit on what one
likes the effect will be better. Therefore, in the sales promotion in
real life, promotion means should be used correctly, standardize the
use, to seek innovation in change.
Marketing strategy is the core
and soul of the whole sales system, formulate a scientific marketing
strategy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marketing
system. Because the domestic automobile market competition force car
manufacturers, dealers, new tactics frequent grab market share. This
article will use the common automobile sales promotions, price is
discounted, gifts, advertis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sales promotion acts used properly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automobile sales, use of the discount, price promotions,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on gifts promotional hand to segment send happy, get
satisfactory; for advertising promotion means the soul of advertising
and carrier to coexist.
⑻ 圖文快印店的運營策略
首先可以從話術入手,用規范的話術統一管理。圖文快印店一般有回門市客戶、取件客戶答和網路客戶,提供的文件格式各種各樣,產品製作要求個性化,針對不同類型客戶、不同的文件格式、不同的產品製作要求、不同的情景場合有效地與客戶進行溝通,才能更好更快地了解客戶的製作需求,快印客上對話術這一板塊有專門的分析。
⑼ 營銷與銷售技巧的論文
愛迪生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天才,所謂的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著名的推銷之神原一平也說過一句話:「銷售的成功就是99%的努力+1%的技巧」;喬基拉德也說過:「銷售的成功是99%勤奮+1%的運氣」。不可否認,他們都是成功人士,因此他們的話都有道理,從這三句話可以:任何的成功都是要有代價的,都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很多,而「自信」、「靈感」、「技巧」、「運氣」也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想一想我們可以得到如下的公式:
銷售成功=自信+勤奮+靈感+技巧+運氣
不知大家對這個公式認同嗎?
那如何做好銷售有了答案:
第一:自信。
無論做什麼銷售,首先,你必需把你自己推銷出去。客戶在購買你的商品時,不一定是因為你的產品如何好,而是因為他對你的服務很滿意。所以,一定要有自信。
想要做好銷售,請先和你的產品「談戀愛」吧!
第二:勤奮。(腦勤、眼勤、耳勤、口勤、手勤、腿勤----六勤)
要想做好銷售首先要勤奮,這也是一名業務人員所必備素質。在營銷界有這樣一句話:「一個成天與客戶泡在一起的銷售庸材的業績一定高於整天呆在辦公室的銷售天才」。這句話講得很好,「勤能補拙」嘛!
勤奮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勤學習,不斷提高、豐富自己。
1.學習自己銷售的產品知識,本行業的知識、同類產品的知識。這樣知己知彼,才能以一個「專業」的銷售人員的姿態出現在客戶面前,才能贏得客戶的依賴。因為我們也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去買東西的時候,或別人向我們推薦產品的時候,如果對方一問三不知或一知半解,無疑我們會對要買的東西和這個人的印象打折扣。我們去看病都喜歡找「專家門診」,因為這樣放心。現在的廣告也是:中國移動---通信專家、九牧王---西褲專家、方太---廚房專家。我們的客戶也一樣,他們希望站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專業」的銷售人員,這樣他們才會接受我們這個人,接受我們的公司和產品。
2.學習、接受行業外的其它知識。就像文藝、體育、政治等等都應不斷汲取。比如說:NBA休斯頓火箭隊最近勝負如何、姚明表現狀態、皇馬六大巨星狀態如何等等,這些都是與客戶聊天的素材。哪有那麼多的工作上的事情要談,你不煩他還煩呢。工作的事情幾分鍾就談完了,談完了怎麼辦,不能冷場啊,找話題,投其所好,他喜歡什麼就和他聊什麼。
3.學習管理知識。這是對自己的提高,我們不能總停止在現有的水平上,你要對這個市場的客戶進行管理。客戶是什麼,是我們的上帝。換個角度說,他們全是給我們打工的,管理好了,給我們多用幾支血清,我們的銷售業績就上去了。
二、勤拜訪。
一定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業務人員就是「銅頭、鐵嘴、橡皮肚子、飛毛腿」。
1.「銅頭」---經常碰壁,碰了不怕,敢於再碰。
2.「鐵嘴」---敢說,會說。會說和能說是不一樣的。能說是指這個人喜歡說話,滔滔不絕;而會說是指說話雖少但有內容,能說到點子上,所以我們應做到既敢說又會說。
3.「橡皮肚子」---常受譏諷,受氣,所以要學會寬容,自我調節。
4.「飛毛腿」---不用說了,就是六勤里的「腿勤」。而且行動要快,客戶有問題了,打電話給你,你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時間里趕到,爭取他還沒放下電話,我們就已敲門了。勤拜訪的好處是與客戶關系一直保持良好,不致於過幾天不去他就把你給忘了。哪怕有事親自去不了,也要打電話給他,加深他對你的印象。另外,我們要安排好行程路線,達到怎樣去最省時、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勤動腦。
就是要勤思考,遇到棘手的問題,仔細想一下問題出現的根源是什麼,然後有根據地制定解決方案。
銷售工作中常存在一些假象:有時客戶表面很好,很爽快,讓你心情很好的走開,可是你等吧,再也沒有消息。有時表面對我們很不友好,甚至把我們趕出去,我們可能因此不敢再去拜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分清到底是什麼原因,所以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冷靜思考,才不會被誤導。
四、勤溝通。
人常說:「當局者迷」,所以我們要經常與領導和同事交流溝通自己的市場問題,別人的市場可能同樣存在,了解他們是如何解決的,也許經過領導和同事的指點,你會恍然大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共同提高。
五、勤總結。
有總結才能有所提高,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其經驗和教訓都值得我們總結,成功的經驗可以移植,失敗的教訓不會讓我們重蹈覆轍。
第三:靈感。
靈感是什麼?靈感就是創意,就是創新。要想做好銷售,就不能墨守成規,需要打破傳統的銷售思路,變換思維方式去面對市場,靈感可以說無處不在。
1.與客戶談進貨時受阻。突然得知客戶生病了或者是親人、家屬生病了,靈感來了,買點東西前去慰問一下,這樣可以打破僵局,客戶由開始的拒絕,可能會改變?度---進貨。
2.產品導入期:推廣受阻時,突然得知別的廠家召開新聞發布會。靈感來了,我們不妨也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
3.逛商場時,看見賣鞋的有鞋托。靈感來了,給防疫站打個電話,就說被狗咬了,問有血清嗎?他們一聽有人要買,可能就會進貨。
第四:技巧。
技巧是什麼?就是方法,而且銷售技巧自始至終貫穿整個過程之中。我們所面對的客戶形形色色,我們都要堅持有一個原則:一是投其所好;二是圍魏救趙;三是軟磨硬泡。
與客戶交往過程中主要有三個階段:
一、拜訪前:
1.要做好拜訪前計劃。
(1)好處是:有了計劃,才會有面談時的應對策略,因為有時在臨場的即興策略成功性很小。
(2)事先想好可能遇到的障礙,事先准備好排除方案,才能減少溝通障礙。
(3)事先考慮周全,就可以在臨場變化時伸縮自如,不致於慌亂。
(4)有了充分的准備,自信心就會增強,心理比較穩定。
2.拜訪前計劃的內容。
(1)設定此次拜訪的目標。通過這次拜訪你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是實現增進感情交流,還是促進客戶進貨。
(2)預測可能提出的問題及處理辦法。
(3)准備好相關資料。記清是否有以前遺留的問題,此次予以解決。
二、拜訪中:
1.要從客戶角度去看待我們的銷售行為。如從推銷人員的立場去看,我們拜訪的目的就是推銷產品,而換一個立場從客戶的角度來看,就是把客戶當成「攻打對象」。
2.拜訪的目的重點放在與客戶溝通利益上。不要只介紹產品本身,而應把給客戶帶來的利益作為溝通的重點。這樣,客戶在心理上將大幅度增加接受性,這樣我們可以在買賣雙方互惠的狀況下順利溝通。
3.不同的客戶需求是不一樣的。每個客戶的情況都不同,他們的需求和期待自然也就不一樣,所以我們在拜訪前就要搜集資料,調查、了解他們的需求,然後對症下葯。
下面給大家介紹在溝通中的「FAB」法則。
F---Fewture(產品的特徵)
A---Advantage(產品的功效)
B---Bentfit(產品的利益)
在使用本法則時,請記住:只有明確指出利益,才能打動客戶的心。從銷售產品的立場來說,我們很容易認為客戶一定關心產品的特徵,一直是想盡辦法把產品的特徵一一講出來去說服客戶,其實不然,產品的利益才是客戶關心的,所以大家記住,在應用本法則時,可以省略F、A,但絕不能省略B,否則無法打動客戶的心。
三、拜訪後:
1.一定要做訪後分析
(1)花一點時間做,把拜訪後的結果和訪前計劃對比一下,看看哪些目的達成了,哪些目的沒達成。
(2)分析沒達成目標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才能達成。
(3)從客戶的立場重新想一想拜訪時的感受,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
(4)分析自己在拜訪過程中的態度和行為是否對客戶有所貢獻。
(5)進一步想一想,為了做得更為有效,在什麼地方需要更好的改善。
2.改進技巧措施
(1)只做分析不行,應積極改進技巧措施,並且改善自己的缺陷和弱點,才能更好的提高。
(2)「天下只怕有心人」,對於拒絕與排斥的客戶,要多研究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反復嘗試,一定能帶來好的業績。
四、如果是初次拜訪請記住——初步降低客戶的戒備,逐漸縮短雙方的距離,逐漸向汽車話題轉換。
成熟的銷售人員非常清楚,這是客戶從陌生開始溝通的時候,一般不先說與車有關的事情。可以談剛結束的車展,還可以談任何讓客戶感覺舒服的,不那麼直接的,不是以成交為導向的任何話題。比如,可以是客戶的孩子,長的真高,多大了,比我侄子可高多了;也可以是客戶開的車,或者客戶開的車的車牌,您的車牌號碼是特選的吧,等等。所有這些話題的目的就是為了初步降低客戶的戒備,逐漸縮短雙方的距離,逐漸向汽車話題轉換。
如果顧客對你抱有好感,你成交的希望就增加了。要使顧客相信你關心他,那你就必須了解顧客,搜集顧客的各種有關資料。所有這些資料都可以幫助你接近顧客,使你能夠有效地跟顧客討論問題,談論他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有了這些材料,你就會知道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你可以讓他們高談闊論,興高采烈……只要你有辦法使顧客心情舒暢,他們不會讓你大失所望。
⑽ 簡述企業分析市場營銷環境的意義
1、企業的營銷環境對營銷管理職能來說是外部因素,但對營銷管理的能力,對開展和保持與目標顧客之間 的成功交易卻有著重大的影響。
2、營銷環境的目的,在於尋求營銷機會和避免環境威脅。
3、營銷管理應密切注意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策略的配合。
4、企業市場營銷環境包含的內容既廣泛復雜,同時又表現在因果之間存在著交差的作用,存在著矛盾著的關系。
5、特別應引起重視的是市場營銷環境的動態性和企業營銷環境的適應性。
(10)abb低壓市場營銷策略論文舒暢擴展閱讀
企業市場營銷對策
1、對理想業務:必須抓住機遇,迅速行動。
2、對冒險業務:不宜盲目冒進,也不應遲疑不決,坐失良機。
3、對成熟業務:可作企業常規業務,用以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
4、對困難業務:要麼努力改變環境走出困境、減輕威脅;要麼立即轉移,擺脫困境
影響
一、市場營銷環境對企業營銷帶來雙重影響作用
1、環境給企業營銷帶來的威脅。營銷環境中會出現許多不利於企業營銷活動的因素,由此形成挑戰。如果企業不採取相應的規避風險的措施,這些因素會導致企業營銷的困難,帶來威脅。為保證企業營銷活動的正常運行,企業應注重對環境進行分析,及時預見環境威脅,將危機減少到最低程度。
2、環境給企業營銷帶來的機會。營銷環境也會滋生出對企業具有吸引力的領域,帶來營銷的機會。對企業來講,環境機會是開拓經營新局面的重要基礎。為此,企業加強應對環境的分析,當環境機會出現的時候善於捕捉和把握,以求得企業的發展。
二、市場營銷環境是企業營銷活動的資源基礎
市場營銷環境是企業營銷活動的資源基礎。企業營銷活動所需的各種資源,如資金、信息、人才等都是由環境來提供的。企業生產經營的產品或服務需要哪些資源、多少資源、從哪裡獲取資源,必須分析研究營銷環境因素,以獲取最優的營銷資源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實現營銷目標。
三、市場營銷環境是企業制定營銷策略的依據
企業營銷活動受制於客觀環境因素,必須與所處的營銷環境相適應。但企業在環境面前決不是無能為力、束手無策的,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制定有效的營銷策略去影響環境,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主動,佔領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