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市場營銷的紀錄片百度雲
愛奇藝就有市場營銷的紀錄片,比如:市場營銷的奧秘。推薦題主去看一下。
『貳』 中國紀錄片的商業化運作
在近幾年,電視屆的同仁們經常以「紀錄片是不是商品?紀錄片應不應該商業化運作」為題,開展各種各樣的專題討論,尤其是各電視台的紀錄片製片人,紛紛呼籲建立和發展面向新世紀的、具備競爭力的紀錄片市場,使中國我們的紀錄片節目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紀錄片走商業化道路,在國際上早已形成氣候。歐洲的一些商業電視台通常設有專門的紀錄片頻道,或者有專門的紀錄片播出時間,而且大多是黃金時間段。現在中央電視台及各省市台播出的《探索發現》、《動物世界》、《自然奇觀》等大都是買進的節目,而且價格不菲。那麼中國的紀錄片是不是也應該大膽地走商業化道路呢?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我們的電視台在紀錄片的運作上忽視了經濟因素,那就意味著最終會被淘汰出局。我國有著一支很大的紀錄片創作隊伍,但大部分人都沒有市場意識,特別是那些高就於電視台的紀錄片編導,只是受命工作,其他不用多慮。但是現在,收視率和節目營銷已經成了懸在紀錄片創作人員頭上的一把劍,讓人不得不在壓力下考慮紀錄片的市場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正確對待紀錄片的商業化運作,使中國的紀錄片也盡快地進入國際市場。
所謂的紀錄片「沒有市場」,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客觀的,是我們市場自身的不成熟、不完善以及供需雙方的混亂和失衡;二是主觀的,是紀錄片創作者個性化的過分體現,作品本身就不具備市場性。作為紀錄片的創作者,要想在市場中生存,就必須要學會適應市場。很多時候我們過多地抱怨「他性因素」,抱定「個性表述」不放而很少審視自我。但當我們把自己從陽春白雪的孤芳自賞放置到市場當中,把自己定位成「商家」,定位成商品生產者和出售者時,確實有必要先問一問市場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祖屋》這部由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節目代理公司和福建電視台聯合製作,的紀錄片,在2002年第34屆美國國際影視節上獲「銀屏獎」獎。片子說的是福建省的一座大宅院,裡面住著黃姓大家族。200多年來,世代耕讀傳家、勤儉崇文,至今仍然保持著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和禮儀。目前這部片子已經賣到了多個國家和地區,收入幾十萬。 紀錄片的「產銷對路」,主要指的是拍攝內容要適合國內外觀眾的共同喜好和需求。比如人文類的《山洞裡的村莊》、《白馬山谷》、《西藏的誘惑》,還有自然環保類的《紅樹林》、《藏禰猴》、《神農架》、《從化古民居》等。這些紀錄片不僅賣到了國外,而且收視效果也較好。可見,選取具有市場潛質的題材,是獲得紀錄片營銷成功的關鍵一步。
『叄』 有哪些專門記錄經典營銷案例的紀錄片值得推薦
akb48心程紀實,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akb48里的成員為組合為自己,奮斗,追逐夢想的,紀實。這部紀錄片是akb48,運營方拍攝的。以紀錄片的形式推廣akb48的理念。
『肆』 講一講至今,讓你印象深刻的營銷案例有哪些
打折出售但是賣價還是掙了,只是沒有掙那麼多,還有買一送一的活動,只是把價格提高了而已。
『伍』 淺談中國電視紀錄片的市場化生存
2008年至2009年,對於中國電視紀錄片來說是個豐收期,這兩年裡發生了很多重大事件,2008年的汶川地震、奧運會,2009年的國慶60周年等,給紀錄片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加之進入21世紀的中國紀錄片創作理念日趨理性與多元,中國紀錄片呈現出進入主流視野、市場化與藝術化、國際化等特徵。
一、主流性與時代性
2008年至2009年的中國紀錄片,一改以往專注於邊緣群體、弱勢群體、個體的取材傾向,把目光投向大事件、大主題,緊跟時代步伐,紀錄當下,體現出紀錄片的時代性、主流性,以及新聞傳播價值和社會責任意識。
1.題材:紀錄當下
既有反映邊緣人群、歷史文化的傳統題材,又有重大題材、現實題材。比較而言,關注重大事件、熱點事件的題材佔主流地位。國慶題材的有《我愛你中國》、《毛澤東1949》、《與祖國同行》、《讓祖國檢閱》、《大閱兵回首60年》、《忠貞》、《2009大閱兵》、《敬禮天安門》;奧運題材的有《我們的奧林匹克》、《志願者》、《奠基》、《中國大工程——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鳥巢》;汶川地震題材的有《生者》、《劫後》、《小乞丐的意外人生》;熱點事件的題材有《飛越塔利班》、《聚焦索馬里》等。透過一個事件、一個建築、一個過程,展示其對國家、人民的影響,體現時代變革和時代精神,是這類題材的主旨和特徵。
2.風格:現代時尚
不同題材風格的作品,都呈現出清晰飽滿的畫面質量、時代變遷的關注視角、明快疏朗的表述風格,不再沉鬱、灰暗,顯得現代、時尚、大氣。
客觀紀錄風格的作品,以理性冷靜的觀察,紀錄正在發生的事件。不加解說詞,只用客觀紀錄的同期聲,傳遞真實客觀的信息。如《劫後》、《鳥巢》、《小人國》、《孤獨的紀錄》等。《劫後》創作者在天災之後,用生命去譜寫生命的頑強,用信念去尋找廢墟中的生命之光,拍攝的視角對准劫後重生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沒有慘烈、沒有痛不欲生,也沒有解說詞煽情,卻更震撼心靈。
數字再現風格的作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優勢,創造炫目驚奇的影像效果,時尚新潮。如《月球探秘》,表現手法與題材風格相得益彰,形象再現宇宙空間的博大、深遠、變幻莫測與神奇魅力。
系列片類型的作品,跨越歷史時空,總體敘事宏觀大氣。如《我愛你中國》、《毛澤東1949》、《台北故宮》等。
即使是表現貧困山區生活的《姐弟》、反映身為乞丐的殘疾人命運的《小乞丐的意外人生》,也沒有刻意渲染悲情,而是關注將要發生的事,注入溫暖和亮色。
總體而言,2008—2009年的紀錄片呈現精英品質與大眾審美結合、人文含量與娛樂元素結合、歷史題材與當下熱點結合的特徵,明朗、大氣,是當下中國紀錄片的品質與風貌。
二、國際化
與國際接軌一直是中國紀錄片人的夢想。紀錄片本就是舶來品,在本土化的過程中,留下過很強的中國印記。從195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誕生之日播出「新聞紀錄片」開始,中國紀錄片曾經30年流行「解說加畫面」的「專題片」模式,現場同期聲缺位,解說詞全知全能割裂畫面敘事,主觀干擾受眾解讀人物與事件。從1990年《望長城》始,中國紀錄片回歸紀實本體,也回歸國際化之路,開始嘗試與世界紀錄片的接觸與對話。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加強,中國紀錄片的國際化之路,迎來前所未有的好時機。
1.題材國際化
一是把本民族的題材,用世界通用語言做成能讓世界共同認知與欣賞的作品。如《最後的梯田部落》、《鹽井》、《鳥巢》等;二是主動關注世界題材。如《聚焦索馬里》、《飛越塔利班》,在很短的時間內,對國際事件進行客觀的紀錄呈現,對創作者來說是一大考驗,也是一大突破;三是反映在中國的外國人,這也是國際化的一個方面。如《留不住的一個月》,紀錄四個外國支教青年在青海藏族村落一個月的教書生活,表現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相互了解與交流。
2.觀點隱藏化
伴隨題材的國際化,紀錄片的創作視角、拍攝手段、製作方式、發行渠道等也呈現國際化趨勢。《劫後》、《澳門十年》、《鳥巢》、《飛躍塔利班》、《聚焦索馬里》、《台北故宮》等,表現手法都呈現去主觀化、去宣傳化的特點,主觀意識隱藏在客觀畫面背後,用國際通用的電視語言講述中國故事。沒有解說詞的作品增多,創作者把認知權、欣賞權更多地交給受眾。如《鳥巢》,紀錄一個國際化背景下誕生的建築,創作者沒有主觀闡釋什麼內涵意蘊,而是讓參與者的同期聲采訪推進內容的展開,客觀的立場、當事者真實的聲音、現場環境的同期聲,營造出多角度解讀的空間,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理解與美感。
三、市場化與藝術化
1.市場化:紀錄片生存之路
紀錄片只有走市場化之路,才能讓更多的受眾接觸到,進而認識它的價值,欣賞它的美。這就對紀錄片製作者要求更高,不僅會拍片,還要會營銷。制播分離將為紀錄片的市場化之路助力。
從2008—2009年獲獎的紀錄片來看,很多都是專家叫好又市場叫座的佳作。如《劫後》,2009年5月30—31日在BBC國際頻道播出,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這些作品的表達角度已經發生變化,由原來的「我說」變為現在的「你說」、「大家說」,充分考慮受眾和市場的需要,不再孤芳自賞。
紀錄片欄目化生存,是體制內主要的生存方式。因為欄目製作周期與紀錄片創作周期之間的沖突、紀錄片精英化與欄目生存大眾化的矛盾等問題,紀錄片欄目一度陷入困境。上海、雲南等地電視台的探索,說明紀錄片欄目化生存是可行的,也是有市場的。2004年雲南電視台創辦紀錄片欄目《經典人文地理》,欄目以大眾為本,以故事化手法注入娛樂元素,打造紀錄片收視高地。不僅系列化、精品化國內選題,也引進大量國外紀錄片作品,按照主題系列打包播出,收視效果超過同時段電視劇。如《中國遠征軍》、《流行歌王邁克爾?傑克遜》、《不見鬼子不掛弦》、《換個視角看團劇》、《蛇人》、《突變》等,開創了2+1模式,即2集電視劇加1集紀錄片,以時效性、熱點性吸引觀眾。堅持自製與合拍結合、匯編與外購結合、原創與改編結合,擴大紀錄片市場空間。央視的《見證》、《紀事》欄目,也在進行市場化探索。《見證影像志:時間的重量》配套碟片的出版發行,為受眾提供多次欣賞以及收藏的可能,培養了紀錄片接受群體。《鳥巢》的數字電影版院線發行等措施,都在擴大紀錄片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
2.藝術化:紀錄片生存之本
市場化並不意味著犧牲質量。市場拒絕粗製濫造、膚淺低俗。2008—2009年的許多作品,都以真實為依據、以理性推理為原則,喚醒創新意識,在確保觀賞性的前提下,注入思想品質與人文含量。如《失色的天堂》、《萊茵河:人與自然的對決》、《古田會議》等,體現出紀錄作品精品化追求。
總體而言,2008—2009年中國紀錄片呈現出強健的主流化、市場化、國際化勢頭。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人們對優質精神產品的渴求,具有真實品質與人文力量的紀錄片將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陸』 求跟市場調查——動機調查有關的電影
《女人的香味》
『柒』 以寶馬mini《進藏》紀錄片為一個案例,分析其運用了哪些營銷的手段
寶馬《進藏》就是以進藏為主題的,從年輕人對西藏的渴望和感動中展開故事。《進藏》記錄10個人、8台寶馬MINI、7萬公里,從川藏線、青藏線、新藏線、滇藏線、喜馬拉雅5條線路出發進藏的故事,醞釀幾代人的西藏情節,講述最純粹、最簡單、神秘的西藏文化。將年輕、時尚的品牌理念通過進藏之旅的紀錄片傳達給熱愛生活的年輕人,創造紀錄片營銷的新高度。
《進藏》採用了內容營銷的手段,即把企業品牌的營銷信息,融入到內容里,然後一起傳遞給目標消費者,希望增加他們的接受程度。首先,寶馬mini選擇了與土豆合作,土豆網是文藝的、年輕的和有創造力的,MINI是年輕的、品牌的和有創造力的,兩者的結合把「內容營銷」玩得很有情調;這是一場和商業廣告有很大區隔的內容渠道品牌傳播的案例。兩個品牌都是以青春、活力、個性、自由為主題,相似的品牌特性,使兩者的合作更有默契;運用大數據,了解到當下年輕人勇於冒險、敢於探索的精神,「西藏」在人們心中的影響力,於是選取了這個大熱的主題參與製作;影片中,五條進藏線路的匯合更是既打動了網友的內心,又全方位對mini產品性能進行了充分的展示,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做出了合理的方案。
接著,不僅有兩大品牌的高層參與討論與交流,還有明星參與宣傳造勢,《進藏》紀錄片還與國家級紀錄片平台合作,有了這一保障,相當於有了品牌、口碑的雙標准,口碑的營銷是最好的營銷方式了,接下來適當提高話題熱度,成功的一次內容營銷,成功的抓住了大眾的眼球,達到了最初營銷的目的。
寶馬(中國)MINI品牌管理總監馬嘯天(一個老外)的發言對於這個案例有很好的總結:他說憑借相似的品牌基因和價值觀,非凡之旅《進藏》讓MINI和土豆成為了很好的內容合夥人,並進入到品牌合作的高級階段,MINI希望在未來的合作中可以走的更遠,與土豆打造更好、更深度的內容。土豆總裁楊偉東在現場也表示非常希望以品牌聯合的方式一起做年輕人喜歡的內容,從節目的概念、傳播到機制都一起合夥,為年輕用戶呈現更多他們熱愛的內容,一同實現夢想。
『捌』 有哪些良心的央視紀錄片
1、美麗中國
為全面展現30年來中國裝備工業取得的偉大成就,記錄和傳播為振興中國裝備工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人物及事跡,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中央電視台聯袂推出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大國重器》電視紀錄片由中國工業報社、《裝備製造》雜志具體組織實施,聯合拍攝。該片的播放將為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國夢」鼓與呼。劉寶恆對記者說:「拍攝這樣一部電視紀錄片,是我國幾代裝備人的夢想。
11、軍工記憶
《軍工記憶》攝制組歷時十個月,行程數萬里。是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中央電視台聯合出品,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和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聯合攝制的系列電視紀錄片。《軍工記憶》系列在2013年1月首次上映,就獲得了第19屆中國電視紀錄片長片十佳作品獎,隨後每年陸續推出該系列,每集內容都圍繞一定主題展開,史料豐富和真實。2013年1月首次推出軍工記憶系列,內容包括水下長征、金戈鐵馬、豹嘯長空、東風破曉。
12、改變地球的一代人
《改變地球的一代人》由央視紀錄頻道與英國BBC共同投資並聯合攝制,共分「居住之所」、「行進之途」、「食物、火與水」三集,通過展示解決城市化難題的創新方式,重點介紹世界上最壯觀、最具挑戰性的一批現代工程項目帶給地球的革命性變化,呈現出我們這代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祖先想像不到的方式重塑著地球。該紀錄片於2013年3月11日至13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每晚10點半檔的《魅力紀錄》欄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