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外品牌如何在國內做市場營銷
常見的就是根據自己的品牌定位,在各大網站,社交媒體上面投放廣告,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吸引行業內的客戶。
❷ 國外市場營銷的現狀是什麼
最直面消費者的分銷渠道
網路銷售渠道
中國廠家佔領海外市場
❸ 外國著名的市場營銷專家有哪些
菲力浦·科特勒(美國)
伊·傑·麥卡錫(美國)
❹ 求問跨國公司在實施全球營銷戰略中進入外國市場的方式有哪些
日本,自七十年代以來持續依託國際市場營銷戰略,在全球構建起了龐大的跨國公司生產與銷售網路,其獨到的成功方式令其它國家(包括美國)望塵莫及而不得不追隨其後。 以貿易立國著稱於世的日本,自七十年代以來持續依託國際市場營銷戰略,在全球構建起了龐大的跨國公司生產與銷售網路,其獨到的成功方式令其它國家(包括美國)望塵莫及而不得不追隨其後。
一、分移型市場選擇方式
日本跨國公司拓展國際營銷市場一般須經歷下列三個階段:
首先是市場調查階段。
市場調查主要包括產品需求和市場佔有率、銷售額及投資回收率、國家風險和業務風險的預測等等,以此捕捉新市場的機遇。
其次是市場進入階段。同美國企業相比,在進入市場的營銷策略中,日本企業重視的是銷售量(短期收益),它們一般通過低價擴大銷售量來彌補收益的低下。在進入國外市場過程中,日本企業採用了靈活的方式,主要有:瞄準不太激烈的市場;努力使每個市場各具特色,針對市場特色制定商品計劃;低價銷售;提供高質量商品和完善的服務;開發強有力的銷售渠道;積極進行廣告與促銷活動等。這里的順序是:制定、開發適合市場的商品--制定低價--高質商品與優質服務--促銷行為。
最後是市場擴大階段。在市場進入階段,日本企業採取低價銷售是為了吸引顧客以及初期的促銷活動的需要;一旦產品被消費者接受後就會提高售價,以增加利潤。從這一角度分析,日本企業的長期目標仍是確保利潤,所不同的是,日本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在進入市場階段採取低價戰略,而在擴大市場階段採取名牌開拓戰略。在擴大階段的不同時期,日本培育出了不同的明星企業和名牌產品。例如,50年代中期的明星產業為纖維業和鋼鐵業:50年代後期為機電、造船和石油精製業;60年代則是汽車、家用電器和石化工業等。具體到名牌產品,豐田汽車公司的皇冠牌小轎車就是突出一例。當50年代中期豐田首先向美國出口皇冠牌轎車遭到慘敗後,豐田的技術人員以奮發圖強的精神,從1961年開始研製皇冠牌新型車種,並最終使該車成為豐田的主力名牌轎車之一。從1969年起,皇冠牌轎車的年產量在世界15家大型汽車公司中一直名列前茅,至今仍是國際市場的暢銷車之一。
二、移植型公司轉包方式
勿庸諱言,價格競爭力是日本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基礎。那麼,是什麼力量使日本企業形成了較強的價格競爭力並使其長期支撐下去呢?一般經濟學家認為是日本的低工資制。而實際上,低工資因素在日本已經消失,而大量資料表明,轉包制在其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日本式的轉包體制不只是訂貨方與供貨方根據合同建立的單純分工關系,而是以大企業對中小企業者,競爭關繫上強者對弱者之間的支配和從屬關系為基礎的不對等的分工結構。轉包企業再把加工和生產工序轉包給下屬企業,形成金字塔形的轉包結構。在價格形成上,核心企業和轉包企業之間經常就生產量和交貨時間、價格等問題進行磋商,當轉包企業的製造成本上升時,核心企業就要求它更新設備,引進新的生產方式,必要時核心企業還提供技術指導和資金援助。核心企業每年都向轉包企業提出降低成本的要求,不能適應成本降低要求的企業就要停止訂貨,中斷轉包關系。具體制定價格的部門是核心企業擔任采購的人員及計劃部門,前者負責對轉包企業進行援助指導、信息收集與聯絡工作,後者擔任具體的訂貨與價格交涉。他們對供貨方的設備與生產狀況非常熟悉,並能進行詳細的成本核算,最後制定出單價。建立交易關系後,核心企業的采購人員與轉包企業進行頻繁的接觸,以獲取信息,形成核心企業與轉包企業之間的協作與親密關系。轉包企業與再轉包企業的關系也是如此形成的。這是日本出口產品價格低廉的原因所在。
❺ 國外企業營銷分析
「變臉」麥當勞讓品牌更年輕 案例主體: 麥當勞公司 市場地位: 世界快餐食品老大,但是近年來在全球各地市場受到了其他快餐品牌的挑戰。在中國市場,麥當勞一直屈居老鄉肯德基之下。 市場意義: 麥當勞在全球同步推出的「我就喜歡」品牌更新活動,被很多人稱為麥當勞的「變臉」行動。麥當勞一改幾十年不變的「迎合媽媽和小孩」的快樂形象,變成年輕化、時尚化的嘻哈形象。 市場效果: 麥當勞公司公布的2003年11月份銷售收入增長了14.9%,亞太地區的銷售收入增長了16.2%。公司的股價逆市上漲,創下了16個月以來的新高。JP摩根集團2003年12月稱,麥當勞在全球經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並將麥當勞的股票評級從「一般市場表現」調升至「超出市場表現」。 案例背景: 2002年的麥當勞可謂麻煩不斷,10月,麥當勞股價跌至7年以來的最低點,比1998年縮水了70%,2002年第四季度公司第一次出現了虧損。2002年11月8日,麥當勞總部宣布,公司將從3個國家完全撤出,並關閉其他10個國家的175家連鎖店。在中國大陸,麥當勞各方面的表現一直比老鄉肯德基遜色不少。近兩年,麥當勞在本土被漢堡王等快餐店搶去了不少市場份額,在亞洲、中東等地銷售額下降明顯。 營銷專家米爾頓·科特勒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提出,快餐食品對消費者健康的影響、民族和文化意識,以及品牌老化是麥當勞在全球和中國遇到大麻煩的三大主要原因。 2002年初,麥當勞新的全球首席營銷官拉里·萊特(Larry Light)上任。拉里·萊特是「品牌價值管理」(BVM)體系的創立者之一,他上任後,策劃了麥當勞歷史上第一次品牌更新計劃,取代了以前以「微笑」為主體的營銷活動。 麥當勞2003年營銷事件回放 2003年8月,麥當勞中國發展公司宣布,來自天津的孫蒙蒙女士成為了麥當勞在內地的首個特許加盟商,近期內將選中5個特許加盟商。 2003年9月2日,麥當勞公司在德國慕尼黑宣布正式啟動「我就喜歡」品牌更新計劃。這是麥當勞公司第一次同時在全球100多個國家聯合起來用同一組廣告、同一種信息來進行品牌宣傳。 2003年9月22日,麥當勞「我就喜歡」活動在中國正式啟動,《我就喜歡》歌曲中文版創作及演唱者王力宏參加了發布會。 2003年9月25日開始,麥當勞的兩個新的充滿活力的電視廣告開始在全國播放,另外三個電視廣告也於2003年底到2004年間播放。 2003年11月24日,麥當勞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旗下「動感地帶」(M-Zone)宣布結成合作聯盟,由動感地帶客戶投票自主選擇的當季度「動感套餐」也同時揭曉,並在全國麥當勞店內同步推出。 麥當勞中國表示麥當勞將在近期內在中國餐廳內提供WiFi服務,屆時中國消費者將可以在麥當勞餐廳享受無線上網的樂趣。 麥當勞營銷策略解析 在新任首席營銷官拉里·萊特的主持下,受銷售額下滑困擾的麥當勞在總部召開了一次全球性廣告峰會,在其廣告代理商中掀起了創意競爭熱潮。麥當勞的主要廣告代理商集思廣益,為這家全球最大的快餐連鎖公司打造新品牌、制定新營銷策略產生了一個新的全球營銷主題 ——「我就喜歡」。麥當勞首席執行官康塔洛普說:「我們曾經是廣告和營銷的亮麗典範,我們將再次成為這方面的高手。」 變臉,讓品牌年輕時尚化 麥當勞面臨的最大困擾就是「品牌老化」的問題。米爾頓·科特勒先生說,麥當勞以前並沒有首席營銷官的職位,50年不變的「麥當勞叔叔」就是麥當勞的「首席快樂官」(Chief Happiness Officer)。以前,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對於兒童、青少年、父母等細分市場都非常有親和力,是不錯的「品牌代言人」。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麥當勞的定位以及品牌的概念隨著社會外部環境的變化已經很陳舊了。根據麥當勞做過的一次顧客調查,很多年輕消費者認為「麥當勞叔叔」的形象非常老土、可笑。年輕的嘻哈一族覺得麥當勞是小孩子去的地方,他們更喜歡「酷」、刺激和冒險的舉動。麥當勞如果不品牌更新的話,只有一年年的老下去。 「我就喜歡」把目標顧客定在了麥當勞流失得最快、公司最需要抓住的年輕一族,所有的品牌主題都圍繞著「酷」、「自己做主」、「我行我素」等年輕人推崇的理念。以在中國地區為例,首先,廣告語就贏得了很多年輕人的好評,一個中學生在被問及對麥當勞廣告的看法時說:「『我就喜歡』裡面的『就』字很酷,我特別欣賞。」中文麥當勞歌曲的創作者及演唱者王力宏在年輕人中很有號召力,是有主見、有活力、有上進心的年輕人的代表。王力宏創作的帶有嘻哈和R&B曲風的《我就喜歡》主題曲,推出之後登上了很多歌曲排行榜,在年輕人中非常流行,為麥當勞贏得了不少關注。 與此同時,麥當勞連鎖店的廣告海報和員工服裝的基本色都換成了時尚前衛的黑色。配合品牌廣告宣傳,麥當勞推出了一系列超「酷」的促銷活動,比如只要對服務員大聲說「我就喜歡」或「Im Lovin It」,就能獲贈圓筒冰激凌。一些大學生認為這樣的活動很新鮮、很有意思,很受敢做敢為的年輕人歡迎。 拉里·萊特說:「我們希望受眾看到這次營銷活動時說,『這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麥當勞』。」 加快本地化步伐 麥當勞在中國一直堅持自己獨資開設連鎖店,沒有採取肯德基等快餐連鎖的特許經營的擴張方式。採取這種策略最關鍵的原因的擔心公司對加盟店的控制力不強,不利於維護麥當勞的整體形象和服務的標准化。麥當勞和肯德基兩大洋快餐巨頭在中國的南轅北轍,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公司一個遵循的是「全球化」策略,而另一個實行的是「本地化」策略。 但是,面對肯德基每幾個月就推出一道符合當地人口味、頗受當地消費者歡迎的食品,連鎖店越開越多,麥當勞再也坐不住了。2003年8月,麥當勞批准了中國大陸第一個特許加盟商天津的許女士,並表示近期將批准5個特許加盟商。 根據麥當勞2002年底做的市場調查,中國消費者在用餐地點的選擇上,最看重的食物口味,其次才是衛生環境和地點便利等條件,消費者對多元的口味選擇,尤其對於常規米飯食品有極高的需求。 2003年,麥當勞已經在台灣、新加坡等地推出了「和風飯食系列」、「韓式泡菜堡」等東方口味食品,中國大陸也推出了「板燒雞腿漢堡」。麥當勞公司的營銷人員稱:「麥當勞未來還會不斷有新的產品推出,以順應消費者求新求變的需求。」 水平協作營銷強化新品牌 為了配合麥當勞的品牌更新活動,2003年11月24日,兩個「M」——麥當勞與「動感地帶」(M-Zone)結成了合作聯盟,並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的「我的地盤,我就喜歡」的「通信+快餐」的協同營銷活動。中國移動副總裁魯向東在活動發布儀式上,用「最酷、最眩、最動感」來形容這次營銷活動。 雖然這兩個2003年非常出位的品牌經營的業務范圍根本不相干,但是共同的目標受眾和它們希望傳達的品牌個性,讓它們成為了「同道兄弟」。麥當勞中國餐廳推出了只有動感地帶成員才能以15元價格享用的原價21.5元的「動感套餐」。 每月的"動感套餐"由會員通過簡訊、彩信和網上投票的方式進行選舉,既有新意又有實惠,讓消費者感受到自己的特權。 動感地帶一直宣傳一種很鮮明的品牌態度——「我的地盤聽我的」,在年輕人中的認同感非常高,麥當勞極為看重這一點。而對動感地帶的客戶來講,購買麥當勞的產品在價格上可以得到優惠,這是一種特權感,可以得到雙贏。以前他們來麥當勞只是吃漢堡、薯條,麥當勞兒童游樂場的設備讓他們認為自己不屬於這里。現在,由於動感地帶的介入,使得他們更加有滿足感和歸屬感。
希望採納
❻ 亞洲企業與歐美企業的營銷理念有什麼不同
亞洲的企業除了日本外很少有會用市場營銷的,中國的成功企業只有個別用的好的,沒看見一些跨國企業在歐洲市場還用13這個數字么?
如果你非要答案那就是外國人又系統的理論,中國人沒學到,沒好好用過就說沒有用,然後靠企業每個人獻計獻策,構成一篇營銷企劃,設計的東西更是廢話連篇,沒有針對性,團隊人員的經歷浪費的太多。
❼ 國際市場營銷與國內市場營銷的聯系與區別
1、內涵不同: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之間產品和服務的交換,由各國的對外貿易構成。國際營銷是一種超越國界的營銷活動,是國內營銷在國際市場上的延伸。
2、它們屬於不同的學科:國際營銷屬於企業國際管理的一個分支,而國際貿易屬於經濟學的一個分支。
3、這兩個研究領域是不同的:國際營銷是微觀經濟學,國際營銷活動的主體是企業;而國際貿易是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活動的主體是單個企業或國家。
聯系:
國際營銷是企業根據外國顧客的需要向外國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並最終獲得利潤的一種經濟活動。國際營銷的本質是指企業通過向外國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或服務而獲得合法利潤的經濟活動。
(7)外國企業市場營銷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注意事項:
1、貿易從業人員必須了解相關貿易國對海運單證的不同海關要求,以便在不同的國家採取不同的貿易方式和外匯結算方式。例如,中東國家、北美和中南美洲國家對運輸單據有特徵要求。
2、採用靈活多變的運輸方式,有時可以提高運輸速度和時間,在盡可能快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運輸成本。如海陸聯運、海空聯運、海鐵聯運等。
3、每個貿易商對信用證船舶證書的要求往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熟練掌握和應用船舶證書要求,可以避免對方在交易過程中設置的欺詐或惡意陷阱,避免事後索賠的發生。
4、選擇不同的承運商可能會產生不同的運輸效果,熟練的了解一些可靠的承運商對於准確的完成貿易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5、了解和掌握整個運輸市場運價的總體變化,對於更好地控制運輸成本,降低貿易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❽ 以國際企業為例說明三種進入國際市場戰略的模式
進入國際市場模式歸納起來,具體包括三大類:
1、出口,即國內生產,國外銷售。
這是一種傳統,簡單,風險最低的進入方式。
出口模式包括間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兩種方式。間接出口是指企業通過本國的中間商(既專業性的外貿公司)來從事產品的出口。直接出口是指企業擁有自己的外貿部門,或者使用目標國家的中間商來從事產品的出口。
2、合同進入,又稱非股權進入。
它有多種具體的形式,而且富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實用性;契約模式主要包括:許可證模式、特許經營模式、合同製造模式、管理合同模式和工程承包模式、雙向貿易等六種。
3、對外直接投資,又稱股權進入。
即企業直接在目標市場國投資,就地生產,就近銷售。
投資模式屬於進入國際市場的高級階段。我國的「走出去」戰略所指的主要就是投資模式。投資模式包括合資進入和獨資進入兩種形式。
合資進入:合資指的是與目標國家的企業聯合投資,共同經營、共同分享股權及管理權,共擔風險。
獨資進入:獨資指企業直接到目標國家投資建廠或並購目標國家的企業。獨資經營的方式可以是單純的裝配,也可以是復雜的製造活動。
(8)外國企業市場營銷擴展閱讀
影響國際企業進入模式選擇的因素如下:
1、目標國家的市場因素。如果目標國家的市場規模較大,或者市場潛力較大,則企業可以考慮以投資模式進入,盡可能地擴大銷售額;反之則可以考慮以出口模式和契約模式進入,以保證企業資源的有效使用。
2、目標國家的環境因素。如果目標國家的政局穩定、法制健全、投資政策較為寬松、人均國民收入比較高、匯率穩定,則可以考慮採取投資模式進入,反之則以出口模式或契約模式進入為宜。
3、國內因素。主要包括本國市場的競爭結構、生產要素和環境因素三個方面。如果本國市場是壟斷競爭或寡頭壟斷型,企業可以考慮以契約或投資模式進入國外市場。如果本國市場的競爭程度比較高,則企業可以採取出口模式。
4、企業產品因素。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主要以具有豐富資源的國家為生產基地,如果目標國傢具備條件,那麼採取投資模式,就地設廠,以節省出口的中間費用。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價值高、技術復雜,考慮到目標國市場的需求量,以及當地技術基礎的配套能力,則以出口模式為宜。
5、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核心競爭力而言,企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訣竅,另一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管理訣竅。當企業的競爭優勢建立在技術訣竅上時,應盡量避免許可協定和合資企業的經營方式,以降低技術失控的可能性。
6、企業資源與投入因素。企業在管理、資金、技術、工藝、和銷售方面的資源越充裕,企業在進入方式上的選擇餘地就越大。如果企業的資金較為充足,技術較先進,且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市場營銷經驗,則可以採取直接投資模式進入國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