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爾在美國市場的競爭戰略分析》
海爾品牌成功打入美國市場 1999年4月30日;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中部的一個人口為8000人的小鎮坎姆登(Camden),海爾投資3000萬美元的海爾生產中心舉行了奠基儀式。一年多以後,第一台帶有「美國製造」標簽的海爾冰箱從漂亮的生產線流下來,海爾從此開始了在美 海爾品牌成功打入美國市場
1999年4月30日;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中部的一個人口為8000人的小鎮坎姆登(Camden),海爾投資3000萬美元的海爾生產中心舉行了奠基儀式。一年多以後,第一台帶有「美國製造」標簽的海爾冰箱從漂亮的生產線流下來,海爾從此開始了在美國製造冰箱的歷史。海爾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製造和銷售產品的公司。
從海爾最初向美國出口冰箱到現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海爾冰箱已成功地在美國市場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去年,美國的零售巨人沃爾瑪連鎖店銷售了海爾品牌的空調。今年初,沃爾馬連鎖店開始銷售海爾的兩種小型電冰箱和兩種小型冷櫃,並同海爾簽訂了再購買100,000台冰箱的協定。海爾在美國最受歡迎的產品是學生宿舍和辦公場所使用的小型電冰箱。海爾在卧式冷櫃方面也取得成功。該產品在美國同類型號中的市場佔有率佔三分之一。海爾的窗式空調機也具有廣闊的市場;該產品已佔美國市場的3%,今年的銷售量有望翻番。
美國市場是非常成熟的市場,是世界上最難進入的市場。亞洲許多公司都在這個市場上栽了跟斗。台灣的ACer,過去10多年花了10多億美元在美國推銷其品牌,但終於因虧損嚴重而退出了美國市場。由於進入美國市場的艱難,我國國內公司目前主要通過接單生產或以OEM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比如科龍,其在香港和東南亞的銷售打的是它自己的品牌;但在美國和歐洲的銷售都是OEM的方式;即它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都以美國公司的品牌銷售。比如目前在沃爾瑪連鎖店銷售的Nagic Chef牌冰箱就是科龍設計和製造的。目前在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產品,打出中國品牌的企業,海爾是第一家。
海爾冰箱被評為美國暢銷產品。美國著名雜志《TWICE》對全美最暢銷家電進行了統計,海爾(600690)冰箱同GE、惠爾浦等世界名牌一起成為美國最暢銷產品,其中以海爾為代表的各類小型冰箱銷售增長最快,平均速度為23.9%o據有關統計資料,海爾兩種型號的冰箱BClll和BC50是美國最受歡迎的小型冰箱,在2000年9月的統計中排名第2和第4(2000年8月排名曾是第1和第2)。美國家電市場名牌薈萃,競爭激烈,幾乎是所有世界名牌的競技場。海爾能以自己的品牌在美國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說明海爾產品已經完全具備了參與國際高水平競爭的能力。
海爾的進入戰略
海爾自稱其國際化戰略採用的是「先難後易」戰略,即先進入國外最講究.最挑剔的市場,佔領制高點,然後居高臨下進入其他國家市場。但是從海爾進入美國市場的發展線路看,海爾採取的戰略實際上是「先易後難」戰略。
一般而言,企業的國際化過程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漸進模式,即「先易後難」模式。另一種是「全球啟動」模式,可以說是「先難後易」模式。
「先易後難」包括目標市場的選擇先易後難和經營方式的先易後難。目標市場的先易後難指的是企業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首先選擇自己熟悉的.地理位置或風俗習慣相近的海外市場作為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市場,然後選擇相對陌生、地理位置更遙遠或文化差異更大的海外市場作為目標市場。其基本順序是:
本地市場——地區市場——全國市場——海外相鄰市場——全球市場
比如我國內地許多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都是從香港開始的,因為香港地理位置同內地接近,文化同內地基本相同。又如我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在海外的工程承包活動,是從尼泊爾、坦尚尼亞等國開始的,因為我國在 20世紀周年代初以來對這些國家提供過大量的經援項目,使中國的工程公司對這些國家的文化和經營環境比較了解。
經營方式方面的先易後難則是指企業先通過簡單易行、投資要求最少的方式——出口(包括被動出口和主動出口)參與國際市場,然後逐漸從事資金要求更高、風險更大的跨國經營活動,包括設立海外銷售辦事處和海外直接投資。
先易後難的國際化模式的好處是企業可以有時間積累經驗、積累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增加企業海外經營能力,減少決策的風險和對失敗的承受能力。這是世界上大多數企業所採用的國際化方式。
「全球啟動」模式是指企業從成立之初就實施國際化戰略,一成立就是跨國公司,從而越過了一般企業國際化發展的許多階段。比如美國的LASA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銷售微處理機標准技術的公司。其創辦人有美國人、法國人和瑞士入,資金來自歐洲,經營總部和研發總部在美國,產品銷售部在法國,財務管理在瑞士,而生產則在蘇格蘭(以利用蘇格蘭的投資優惠政策)。
又如英國的IXI公司,這是為UNIX操作系統提供桌面、窗口計算機軟體的公司。它的發展不是先從國內開始然後再向海外出回,而是相反。該公司創建人和董事長由於對美國和日本市場非常了解,因此公司成立之後首先針對美國市場生產,其次是日本市場,最後才在英國銷售。該公司的資金來自英國、德國、奧地利和日本。在美國和日本設立了子公司。在產品推出4年之後,該公司的收入有60%來自美國,20%來自英國,10%來自日本。
全球啟動的發展模式之所以出現是因為80年代以來,通訊、交通迅速發展,企業家更容易得到海外市場的信息和從全球范圍得到資源。全球啟動的優勢使企業可以有效地利用公布在世界不同地區的資金資源、研發資源、優惠政策和客戶資源,搶先佔領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場。全球啟動的企業以高科技企業居多。 海爾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方式基本上是第一種模式——先易後難的漸進模式。從進入方式來說,它採用的是先出口然後再直接投資:
出口——聯合設計——設立貿易公司、當地生產。
海爾1995年開始向美國出口冰箱。起初是以OEM的方式,然後才開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國設立「海爾美國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和投資建立「海爾美國生產中心」則是在近5年之後,這時海爾已積累了較 多的有關美國市場的知識。
海爾在地理位置的發展也是傳 統的先近後遠。1995年7月海爾在香港成立貿易公司;1996年6月海爾在印尼成立莎保羅有限公司;1997年6月海爾在菲律賓成立海爾一LKG電器有限公司;同年8月在馬來西亞組建海爾工業(亞細安)有限公司。按海爾總裁張瑞敏的說法,以上的投資都是海爾為進入美國市場練兵。尤其是菲律賓,也是說英語國家,受美國的文化影響較深,在菲律賓積累的經驗許多可用於美國。
除了進入方式以外,海爾的產品戰略和投資方式也是先易後難。從產品種類來看,海爾的策略是首先以一.兩種產品打入美國市場,站住腳之後再多無化發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爾基本站住了腳,接下來是擴大戰果:銷售和生產海爾的其他電器和電子產品。海爾在曼哈頓的總部大樓第四層的近4000平方英尺的展廳;已開始展示和推銷海爾洗衣機、冷櫃、大容量電冰箱、純平電視和其他海爾產品。海爾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廠周圍還留有足夠的地皮供未來進一步建工廠生產海爾空調、海爾洗衣機、海爾電視機用。
海爾的當地化戰略
企業實施國際化的戰略時要考慮兩個最基本的問題;是全球化還是當地化?所謂全球化是指企業針對全球市場生產產品,不考慮或較少考慮不同地方的差異。實施全球化戰略的公司盡可能在每個國家都採用標准化的產品、促銷戰略和分銷渠道。盡可能整合全球資源,生產在勞動力成本最低的地方進行,采購在原材料最便宜的地方購買,銷售則在價錢最高的地方銷售。比如耐克公司,其設計和營銷都安排在美國;因為美國才有最了解美國市場、世界領先的設計人員,美國市場是消費檔次最高的市場。其生產則在我國東萊等地方進行,因為這些地方勞動力便宜。這種戰略的好處是可以得到生產的規模優勢、避免重復設計、重復研發等資源利用中的浪費,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與全球化戰略不同的是當地化戰略。當地化戰略最重視的是當地特殊的消費需求,因此強調針對當地市場的特殊需求設計和營銷產品。這種戰略的最大優勢是提供的產品特別考慮了不同地方的需求差異。比如電冰箱,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氣候帶.電壓狀況及消費習慣,所以對冰箱的設計要求也是各有所愛。不能滿足當地市場的產品可能面臨困難。美國的家電巨人惠爾浦1997年退出中國市場就是因為產品缺乏對中國市場的針對性的結果。1994年惠爾浦同雪花冰箱廠建立了台資企業,希望利用同中國企業的聯盟佔領中國冰箱市場。然而僅隔3年惠爾浦便退出了同雪花的聯盟。同時也撤出了同深圳藍波的聯盟。導致惠爾浦失敗的原因包括惠爾浦利用外國理論推導中國市場的需求;結果設計出來的新產品在中國市場銷路不好。
海爾在美國市場上的競爭目前採用的基本上是當地化戰略。它在洛杉礬建立了「海爾設計中心」,在紐約建立了「海爾美國貿易公司」、在南卡羅萊納建立「海爾生產中心」,在美國形成了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經營格局。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美國市場,更快地針對市場變化作出反應。海爾在美國銷售的許多產品都不是海爾原有的產品,而是專門針對美國市場設計和生產的。比如出口到美國的「大統帥」BCD一275海爾冰箱,就是根據海爾海外信息站反饋的信息,針對美國人對冰箱外觀、製冷能力、使用習慣等區域化特徵而專門設計、開發與製造的。
海爾當地化戰略成功實施的一個例子是海爾酒櫃。這是一種具有華麗的外觀,採用磨砂玻璃門、曲線造型、柔和的內部燈光、滑動式鍍鋁食品架的產品。該產品的第一個型號去年7月份投放市場,售價400美元上下,深受消費者喜愛。在紐約的P.C.Richard & son百貨商店的大廳出入口處,和洛杉研最著名的零售商店Best Buy商場展出,反映都不錯。海爾希望在今年銷售幾萬台這種產品,今年下半年,將有12個品種投放市場。計劃到2005年銷售額達到10億美元。從在美國的隊伍構思和設計該產品到該產品投放市場,相隔不到一年的時間。
海爾美國貿易公司和生產中心的人力資源管理也是實施的當地化戰略。許多在美國的成功的日本公司採取的是獨資子公司、總部選派經理人對其進行管理的方式。海爾的方式不同。海爾美國貿易公司是海爾同美國家電公司(ACA)的合資企業,海爾持多數股權,ACA持少數股權。該合資企業管理完全交給當地僱傭的具有產業經驗和開拓能力的美國經理管理。美國管理人員得到7很大的自主權。由他們來推銷品牌;並爭取新的客戶。海爾要做的只是制定經營戰略。海爾在美國的生產中心雖然是海爾的獨資企業,但其主要管理人員都是美國的。目前除了幾個中國派去的人員外,員工基本上全是美國人。
海爾的品牌戰略
海爾要做的是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品牌運營商,創國際名牌是海爾的重要目標。因此宣傳海爾品牌是海爾在美國的一項重要任務。過去海爾在美國市場上的宣傳比較低調,除了在幾個主要機場的手推車上打上「Haier」商標外,基本沒有什麼廣告宣傳。但近來海爾加強了其品牌戰略。海爾在美國將採用一些新的廣告媒體,包括廣告牌、汽車站和電視。將海爾最新的DVD同麥克爾·喬丹的影片宣傳聯系在一起的電視廣告已經在電視上播放。走在洛杉礬\紐約、華盛頓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巨大的廣告1-888-76HAIER,這是海爾在美國推出的免費服務電話。海爾美國貿易公司的售後服務中心開通的免費熱線電話服務已覆蓋全美。
海爾在美國的優勢與弱點
當世界家電業巨頭們紛紛到中國設廠,利用中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佔領中國的廣闊市場時,海爾在美國設廠生產有何意義?表面上看,海爾的此舉似乎違背了比較優勢規律,因為就生產上看,美國生產成本大大高於國內。但仔細分析,可以看出海爾在美國生產,有許多無形的好處:
1.有利於海爾爭創世界品牌。美國是世界上進口家電最多的國家,世界所有家電名牌無不在這個市場上競爭。以通用電氣、惠爾浦為首的美國家電企業在世界都非常有名。能在素以艱難著稱的美國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等於向世界其他市場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海爾已經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家電廠商之一。這樣,海爾可以憑借在美國的品牌,更加容易打入世界其他國家的市場。
2.有利於爭取零售商和消費者。零售商和消費者都不喜歡「流寇」;因為家電產品需要解決售後服務的問題。在美國建立生產中心;意味著對美國的消費者和銷售商的一種承諾;梅爾將長期在這里為顧客服務和提供後勤保障。這自然會使海爾的零售商和消費者對海爾的產品更感到放心,提高零售商推銷該品牌的信心,從而使海爾更容易爭取到零售商和顧客。
3.有利於更快針對美國市場作出反應。在美國建立貿易公司和設計中有利於海爾感受美國消費者需求的微妙變化和對百貨商店實施庫存監測,從而更能保障及時供貨和提供更具針對性的產品。
4.建立在坎姆登的工廠將有助於海爾消除「外來者」這種形象。原產地標識對於美國消費者在類似產品和價格之間進行選擇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對於美國的消費者,「美國製造」標識有助於贏得好感。
但海爾在美國市場上直接投資生產也有較大的風險。這些風險來自海爾在美國市場上的許多不利因素,主要不利因素包括:
1.成本劣勢。成本劣勢來自幾個方面。首先,作為外來投資企業,海爾必須對工人支付高於美國企業支付的工資,才能吸引到同一檔次的員工。就像外國公司在中國支付給中國員工的工資要高於中國公司支付給同類員工的工資,我國在海外承包工程的公司支付給當地雇員的工資要高於當地公司支付給同類員工的工資一樣。其次,遠距離管理必然使管理費增加,包括增加的通訊.交通費等。再次;文化摩擦帶來的成本。在美國生產需要處理跨文化管理的問題。因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異。
2.佔領的小型冰箱市場利潤都比較薄,是美國主要家電廠家忽略了的市場。在這類市場上海爾的競爭對手是像韓國的大字這類競爭失利的品牌。海爾如果要往利潤率高的那部分市場發展,則將直接同美國主要廠商對抗,那時必將遇到比現在更激烈的競爭。海爾在品牌、資金實力、研發能力等方面同美國主要家電廠商如通用電氣\惠爾浦、梅塔格等有較大的差距。此外要往高瑞發展,海爾需要改變其低價供應商的形象。目前;這種形象還沒有改變。
3.多元化的風險。我國的格力公司專業化生產空調、小天鵝公司專業化生產洗衣機,曾被評為亞洲最好企業的科龍也只生產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少數產品。海爾「生產69大門類10,8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在美國也准備推出眾多產品;要保證每種產品的競爭力可能有困難。(責任編輯:商務人)
❷ 分析海爾在美國的成功的奧秘,體現了什麼市場營銷觀念.
首先你得在國內有實力,然後走出去才有競爭力才不會丟人!!!
❸ 海爾當年在進入美國市場時 和美國本土企業之間有什麼競爭 急用 謝謝!!
品牌影響力、技術實力、營銷模式、市場份額
美國家電市場在世界上競爭最為激烈,這不僅由於美國市場匯集了眾多的世界級品牌,各個品牌在品牌影響力、技術實力、營銷模式等方面旗鼓相當,對市場份額的爭奪十分激烈,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大多數的美國人傾向於選擇當地品牌飛達仕、開利、GE等,而對於外來家電品牌十分挑剔。
海爾的全球化征程,一開始就很明確:在發達國家的本土化過程中獲得海爾最缺乏的技術資源、人才資源。
張瑞敏提出要「融資、融智、融市場」,這幾乎是後起者海爾提升資源水平和競爭素質的必由之路。在美國設廠的同時,海爾迅速把設計中心或者信息站建立起來,以整合技術資源。
海爾一般都是通過出口來獲得一定的市場基礎與美譽度基礎,在基礎擴大到一定程度時,便進入真正的本地化。除了資本、管理與文化基因等海爾母體平台外,其他方面都可以本地化。在美國,也包括歐洲和印度等地,海爾都是實行本地化設計、本地化銷售、本地化生產、本地化管理。
❹ 海爾集團在海外的品牌戰略是什麼
研討會上,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宣布海爾集團進入第四個發展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研討會上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海爾為什麼要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二、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過三道坎:第一道坎是從入圍資格到進入決賽圈;第二道坎是進入決賽後,從機遇利潤到雙贏利潤;第三道坎是獲得利潤後,要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持續發展。
早上好!這么多領導參加海爾今天的研討會,我感到非常的高興,也非常的感動,因為今天是星期日。外交部李肇星部長也來了!年底領導們工作都非常繁忙,今天來參加海爾的會議,這是對海爾的最大支持!而且海爾在21年的發展過程中,在座的各位領導都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和支持,在這里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今天的研討會是說海爾一個新的戰略發展方向,即:全球化品牌戰略。這個戰略是我們准備從明年開始實施的。這個題目不僅是對海爾,對於全國的企業都是一個新的課題,作為海爾,我感到已提前進入了攻堅戰。
一、為什麼要進行這種全球化品牌戰略
主要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逼迫。加入WTO之後,如果從市場的角度來講,現在你不可能在全世界找到一塊不是國際市場的市場,都是國際市場。在加入WTO之前,有的企業負責人對我說,外國企業來了之後,讓他佔領大城市,我到農村去;而中國市場現在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國內市場已成為國際市場的一部分。孟加拉是全球49個最貧窮國家之一,但是,國際名牌全在他們那兒有競爭。所以,這是不能退縮而且必須迎上去解決的一個問題。在全球競爭中取勝的標志是品牌,因此必須運作全球范圍的品牌;但是如果想做成一個國際化的品牌,又取決於你的全球化品牌的戰略。
在全球化運作的能力方面,我們的國際化名牌的對手,有著我們所不具備的全球市場網路和全球化競爭的素質。我們之前已經做了很多探索,我們上一個階段叫做國際化戰略階段。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有很多類似,但是又有本質的不同:國際化戰略階段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世界輻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是在當地的國家形成自己的品牌。所以,這一點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國際化戰略階段主要是出口,但現在是在本土化創造自己的品牌。
二、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過三道坎
我們從1984年創業至今只是較好地抓住了國內機遇,但完成全球化品牌的戰略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對海爾來說還是非常困難的,我覺得至少要過三道坎:
第一道坎就是從入圍資格到進入決賽圈。
現在的中國企業在全球化、國際化的市場上有沒有資格都是一個問題,更不要說參加決賽了。就像奧運會一樣,你要參加跳高,可能入圍標準是2米,你現在才跳1.8米,連入圍資格都不夠。
入圍資格首先是解決布局的問題。海爾在全世界有30個製造基地,要想在全世界都布滿了,那還需要很大的力度。我們這幾年利潤下降,也有很多原因,但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你到全球去布局,為品牌打廣告,沒有錢是做不成的。到中國來的外國企業,他們在全世界都布局完了,中國是他最後一個進入的市場,他可以利用原來上百年的積蓄、上百年的力量把中國的市場做好。我們只有二十年,集中這點小小的力量要進入那麼多的世界市場,對我們是一種制約。人家是集中力量以十攻一打中國市場,我們則是全面出擊以一攻十,需要建立三位一體的營銷體系以打造當地名牌。所以我們是剛剛開始,後邊的路還很長,也非常艱苦。有一個跨國大公司到中國來,目標就是戰略性虧損5年,報道說今年他們已經開始盈利了,但已經經歷了9年,對於這么大一個公司需要9年,對於我們呢?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場攻堅戰,而且是剛剛拉開序幕。我們在全球化的開拓更要面臨長期的對發展和利潤的影響。
從企業的全球化競爭力上看入圍及決賽的問題,我們則要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運營的競爭力。
產品的競爭力包括產品的質量和產品的研發。在質量方面,中國的企業都有質量管理體系,但是現在的質量管理體系能否入圍國際市場就非常困難。為什麼呢?你可能只是小規模的生產。現在要求的質量水平是什麼水平呢?是在大批量、多品種、新品多的情況下,仍能滿足不同國家、地區用戶的需求,只有這種滿足全球化要求的質保體系,才可能進決賽圈。具備高質量是入門的資格。如果做不到,市場就會拋棄你。比如說在紐約銷售的產品,如果到用戶家上門服務的話,企業平均要花費的費用是75美元,如果你這個產品就賣150美元,我不可能拿和產品一樣的價格來維修;即便300美金拿出一半的錢來維修產品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自己做不到這一點,你就不可能擁有市場,連入圍資格都沒有。
研發也是一樣的,有可以參與競爭的基本素質才可能入圍,如專利、標准等。我們的專利在中國家電企業算是最多的,我們的發明專利也是最多的。中國的家電企業,包括中國所有的企業,入圍兩項國際標準的,我們是第一個,在這之前沒有,應該說是不錯的。但是到國際市場這只是一個基本條件而已,或者說這只是一個競爭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是你必須把這個專利轉化到市場上有差異化的產品上。實際上國際標准也是這么定的。比方電熱水器防電牆的標准,因為過去發達國家的熱水器不考慮電的安全問題,因為電路系統非常安全,但是到發展中國家不行,比方中國做過一個統計,中國家庭的接地不合格或者沒有接地的佔52%,有的電線甚至接到水管上,這非常危險,如果沒有接地,很可能地線帶電傳到熱水器上,很有可能出問題。所以我們的防電牆熱水器使用中,不管是地線還是上面的線帶電,出來的水都不可能帶電。
我們的產品差異化最後能做到多大?是國內的產品差異化還是全球的差異化?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到全球的差異化。現在我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做得非常好,世界各國政府肯定會支持這種工作,為什麼呢?洗衣粉對環境污染非常厲害,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機沒有污染,另外,也可以節約很多水。目前我們還需要取得全世界各地的水樣,因為洗衣機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取決於當地水的特性。比如我們到印度去,在印度新德里賣得很好,到孟買就不行,所以我們現在准備解決不用洗衣粉洗衣機不管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的問題,我們就可以在全世界銷售了。
要參與國際競爭很重要的是企業運營的競爭力。歸結起來就是三個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這三個流我們在中國做得很好,到國際上也還有差距。
比方說物流,我們是中國物流協會確定的中國物流示範基地企業,在中國算是不錯的,到國際市場上還不行。為什麼呢?因為入圍就是要進入全球的物流網路,但要進決賽就要能保證貨物不落地。實際上你進入國際市場之後,即使有倉庫,你也進不起。在青島保稅區,租一平方米倉庫不到8美金,到美國紐約是55美金,所以落不起。
在資金流方面,正現金流是入圍的標准。現在中國已經遇到了很大問題,我們中國企業出口,壞帳率是5%。5%的概念就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大量的應收逾期會有很多壞帳,所以這已經成為制約中國企業成為全球化企業很大的問題。在資金流方面,我們在國內可以,比方我們是唯一一個現款現貨的,但是國外我們的品牌還沒有足夠大,你就不可能做到現款現貨。
再一個就是信息流,信息流方面的內容歸結起來就是說每台產品都有條形碼,不管到哪個地方去,都有可追溯性。在國內我們基本上大城市都可以做到人碼、物碼、定單碼三碼合一,但是在國外還有很大的問題。
所謂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說到底都要有很好的客戶網路支持,否則不可能流起來。比方到國外去,產品必須到倉庫,原因在於你的客戶網路還不支持,如果支持的話可以直接發到店裡去。所以說到家的話還是企業的競爭力,要有產品的競爭力和營銷的競爭力,體現的是系統整體的能力。國外市場有決賽資格的只是幾家壟斷企業,要擠進去就要做很長期的努力和奮斗。這是我們遇到的第一道難題。
第二道坎是:進入決賽後,從機遇利潤到雙贏利潤。
有的可能剛剛過了入圍的資格,進入決賽還不行;有的進入決賽,但是競爭力還不行。如果進到決賽了,那不是目標,還有第二道坎就是利潤問題,因為進入決賽不等於你有利潤,沒有利潤你賠錢進去,最後還要退出來,所以這就是我們能從機遇利潤到雙贏利潤。
中國企業一開始利潤都很好,現在利潤都非常困難,有的是全行業虧損,為什麼呢?我們一開始的利潤是怎麼來的?不是靠我們企業的競爭力來的,是靠改革開放的形勢帶來的。原來整個市場是一片空白,你干什麼賺什麼,干什麼可以賣出去什麼。我們海爾也不例外,海爾一開始的利潤就是這個機遇來的,而且我們的機遇抓得相對比較好。比方冰箱,差不多有十年的時間,你出來的產品要多少錢就能賣多少錢。而且剛開始出來的時候,連續三年光空調一個產品每年賺十億以上的利潤。就是機遇抓住了,很快就進入了多元化,又利用資本積累進入到國際化當中。但是現在再進入全球化不可能有這么好的機會,剩下的就要靠自己。
我覺得今後的利潤沒有機遇利潤,而是雙贏利潤,就是你有什麼樣好的資源,人家給你什麼樣好的資源,是資源換資源。
上游的分供方能否給你優質資源完全取決於你的資源。像英特爾這種很大的公司,他給你的東西絕對取決於你自己,你要的量很大,你的發展前景很好,他給你的產品很好,而且價格會很低。如果說你要的量很少,價格高一倍。還有的分供方可以提供他的設計專利和資源,但這也取決於你的產品的競爭力。
下游企業也是一樣。到大客戶當中去,他們是否給你提供最好的位置,完全取決於你的產品是否能比他現在銷售的產品賺得更多。我到歐洲去,我到一個一個的連鎖店去拜訪他們,我們說海爾的產品怎麼怎麼好,人家只是一句話,我這個商場一共就四五個品牌,你可以進來,進來之後,你能超過哪個產品你就進,超不過你就別進;我現在賣得最差的產品是什麼,他給我的毛利是多少,你能超過他,我就叫他走掉。所以全球化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競爭力。
同樣,對用戶也是一樣。你的產品可不可以變現,取決於用戶能不能掏錢。用戶能否掏錢則取決於你的產品能否比其他產品為他帶來更多的實惠。第一個就是性價比,人家會比較:你這個價格對我來說合不合適?第二個就看你的產品能不能給我創造更大的附加值,也就是更大的差異化。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很難換來利潤。所以,在家電方面,全球一般就是四五個大的國際品牌,要和他們競爭,就需要有更強的競爭力。
第三道坎是:獲得利潤後,要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持續發展。
有雙贏能力才能獲取利潤,也才有了真正在市場上發展的後勁。
但雙贏能力取決於你比競爭對手更多更快地創造需求。但這一切又取決於人的競爭力,而且是遍布全球的人的競爭力,因此就有一個企業文化的問題:怎麼樣從單一文化到多元文化。
海爾能夠發展到今天,我們在外部的機遇與其它企業相比都是差不多的,很多企業原來比我們好得多,現在都銷聲匿跡了,我們能夠發展到今天,取決於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員工的努力,另外很大的一方面就是我們的企業文化被大家認同了,我們的企業文化核心就是創新。
但是我們原來的企業文化是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而且面對的是中國的員工,大家有共同語言。中國的傳統文化,很多東西都被我們吸收了,比如「三綱」,可能就是我們這個文化的基礎。三綱第一條就是「明明德」,現在中國很多企業、單位都不存在的一個氛圍:就是透明的人際關系,所有人的上升、提拔都靠競爭,所有東西都是公開透明的。其實中國人希望有這么一個環境,而現在其實很多企業做不好,就是因為有小幫派。但開拓國際市場所有的都是靠競爭,所有都是公開競爭,人們很心情舒暢地工作。第二個是「親民」,每個人都要有創新。第三個是「止於至善」,目標無止境。我們是以這三條制定海爾不同的發展戰略,制定海爾的精神,也保證了海爾能夠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得到員工的認同。
但是到國際上去又有不同。到國外去,文化的差異很大。比方到歐美,就是一種休閑文化,休閑是不可侵犯的。我們一開始到美國去,李肇星部長給我們很大的支持,親自到我們在美國南卡州建的工廠開工儀式上給我們打氣,到今天為止,我們的美國空調在美國市場上銷售很快,短短幾年從一億美元達到五億美元。但是再發展過程中,文化的沖擊越來越大,這種融合非常困難。我們到日本去,日本人對你很恭敬,但是日本人沒法接受我們海爾的文化,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因為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資制度與海爾的「徹底的成果主義」的文化有沖突。當然在東歐、中東有些文化差異也是給我們帶來很多新課題。
所以,我們現在制定了新的企業精神和工作作風,其目的就是適應全球化品牌戰略的發展。
企業精神就是「創造資源,美譽全球」,這和原來的企業精神最大的不同,一個是強調以中國為據點,向全世界輻射,新的企業精神就是強調全球化,美譽全球。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它的前提就是要創造優質的資源以換取美譽的資源。德魯克有句話叫做「創新就是創造一種資源」。兩個工廠用的材料一樣,但是干出來的產品價格就不一樣,也就是很多世界名牌到中國來代工,我們交給他的產品是10美元,但是他可以賣到100美金,那個差價就是他創造的資源。確切的說就是創造一個世界名牌,這個世界名牌要靠創新來創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另外我們新的工作作風是「人單合一、速決速勝」。原來主要是強調速度,在市場機遇多、市場空間大的形勢下,速度是第一位的。更快地抓住市場機遇,雖然准備還不足,但市場供不應求,也會贏。開發的產品雖然有失敗,但有一個成功也會贏,因為利潤空間大。
但今天不但要有速度,還要有速度與精準的統一,因為環境變了。
人單合一就是要解決速度與精準統一的問題。「單」是市場第一競爭力,人與之合一就要服從這個要求,在事先確定的、而不是上級下達的市場空間里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商機,產生快於對手的競爭力。
人單合一就是要解決內部管理和外部市場拓展兩張皮的問題。管理歷程的各階段,中國企業未經歷過。可以壓縮其歷程,但不能跨越。人單合一就是在以外部市場目標為中心強化內部的管理。
人單合一可以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接受。因為這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這個創新的發展模式被許多國際上的商學院和管理界人士看好,但均認為實施很難。
綜上所述,對我們來講還面臨著很艱巨的任務,或者從某種意義上說,已經過去的21年又是一個新的起點了!我們已經走上了一條雖然艱巨但對中國企業來說是必須要走的道路!我自己感覺現在越做越難做。到海外去,剛出去的時候覺得挺好,出去之後就覺得很難了,現在想退也退不回來,也沒有退路。所以有一點像禪宗所說的那種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門之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這就是禪宗的境界。我現在就是處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階段,所以希望能夠得到大家的幫助,讓我們盡快能夠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謝謝!
❺ 海爾集團的營銷策略是什麼
海爾暫時還沒有大規模建立自己的專賣店連鎖體系,個人人為海爾也不適合走這條路,最多也就回是建立答一些體驗店,象蘋果那樣的。 從海爾產品和品牌推廣來看, 產品線廣,更新快,質量較好, 品牌知名度,可信度,美譽度在國內的公司中都是比較好了,所以沒有必要自己去建立連鎖銷售店,同時國內的一二級城市終端規模競爭也相當激烈,三級市場雖然前景很好,但海爾肯定不如過美,蘇寧水平高。
國美這次收購永樂和大中,加速的對一二級的市場控制, 接下來工作會主要放在三個實體的整合上,實現資源共享最大化。憑借幾千家電的優勢,過美可能會延續其價格殺手的角色, 以價格, 以規模來擴大其市場份額。發展自有品牌的產品也會是國美以後發展的一個方向。
❻ 海爾是如何闖進海外市場的
海爾集團的發展過程
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青島冰箱廠是於1984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廠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當時人們的質量意識還相當淡漠。
1985年4月,冰箱廠當眾砸毀了有嚴重質量問題的76台冰箱,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質量意識,這樣做的結果是1988年榮獲國家質量獎,1990年獲電冰箱行業唯一的國家質量管理獎。
到1991年,連續五年被全國消費者評為"最受歡迎的輕工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這時的冰箱廠,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經過改制,組建了海爾集團公司。海爾集團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集團公司迅速成長為96年在全國500強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
92年到96年五年間,海爾集團銷售收入從8億元飆升至61.6億元,97年1-8月份銷售收入達66億元。
目前海爾集團產品包括電冰箱、冷櫃、空調器等13個門類5000餘個規模品種,並批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海爾商標在96年的無形資產價值達到77億,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6)海爾在美國的市場營銷策略擴展閱讀:
1、全球化品牌戰略發展階段(2005年—2012年):創造互聯網時代的全球化品牌
時代機遇:互聯網的發展
一般企業做法:以企業為中心賣產品
海爾創新做法:以用戶為中心賣服務
海爾管理創新:探索「人單合一雙贏」商業模式
互聯網時代帶來營銷的碎片化,傳統企業的「生產—庫存—銷售」模式不能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企業必須從「以企業為中心賣產品」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賣服務」,即用戶驅動的「即需即供」模式。互聯網也帶來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國際化和全球化之間是邏輯遞進關系。
「國際化」是以企業自身的資源去創造國際品牌,而「全球化」是將全球的資源為我所用,創造本土化主流品牌,是質的不同。因此,海爾整合全球的研發、製造、營銷資源,創全球化品牌。
這一階段,海爾探索的互聯網時代創造顧客的商業模式就是「人單合一雙贏」模式。
2010年,張瑞敏在美國與世界頂級的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和加里·哈默交流海爾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兩位管理大師對海爾人單合一雙贏的自主經營體的實踐給予了高度評價,加里·哈默(左)認為海爾推進的自主經營體創新是超前的。
2、網路化戰略發展階段(2012年—2019年):網路化的市場,網路化的企業
時代機遇:互聯網的發展
一般企業做法:以自身為中心的傳統型企業
海爾創新做法:互聯網時代的平台型企業
海爾管理創新:繼續探索「人單合一雙贏」商業模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而新模式的基礎和運行則體現在網路化上,市場和企業更多地呈現出網路化特徵。
在海爾看來,網路化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路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即大規模定製,按需設計,按需製造,按需配送。
2012年12月,瑞士洛桑IMD商學院院長多米尼克·特平將「IMD管理思想領袖獎」頒發給了張瑞敏,以表彰其對現代管理藝術與實踐做的貢獻。
2015年11月,作為唯一受邀的中國企業家,張瑞敏在第七屆德魯克全球論壇上發表演講;入選「2015年度Thinkers50榜單」並榮獲Thinkers50傑出成就獎之「最佳理念實踐獎」(Ideas into Practice)
2016年6月8日,第86屆耶魯CEO峰會論壇上,張瑞敏被授予「傳奇領袖獎」獎,成為今年唯一一位榮獲該獎項的中國企業領袖。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領導力項目高級副院長Jeffrey Sonnenfeld(傑弗里 桑尼菲爾德)評論道:張瑞敏是一位真正的全球商業巨人,他令他的競爭對手、同行以及像他一樣的中國商業領導人都肅然起敬。作為一個轉型領導者,他汲取中西方商業實踐的精華,創造了他自己獨特的模式。
2018年9月11日,山東省人工智慧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煙台召開。海爾憑借在智慧家庭方面的領先探索成為推進聯盟工作的牽頭企業,積極協同各企業搭建人工智慧產業生態圈,並當選第一屆輪值理事長單位。
2018年10月5日,青島海爾公布在法蘭克福上市的計劃。
2019年7月1日,青島海爾公司股票名變更為「海爾智家」,股票代碼「600690」保持不變。
❼ 海爾成功進入美國市場,其產品戰略的選擇體現了哪種基本競爭戰略
本土化競爭戰略
❽ 今日的海爾在海外市場如何營銷
GDOU國貿的同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