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是市場營銷的一種,市場營銷是概括而言的,品牌營銷是注重打造品牌,創造一種品牌,就是創造一種企業文化、精神。
Ⅱ 商業模式屬經濟學還是市場營銷學
經濟學
Ⅲ 市場營銷企業三大發展戰略
市場營銷企業三大發展戰略主要有文化價值觀,戰略選擇和商業模式。
第一:文化價值觀
文化價值觀本身是什麼?中國知識分子傳統上有一種使命感。五四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這種使命感具有了現代意義,並且和中國人的生存尊嚴日益相關。所以,我覺得如果你有使命感,就會把自己的熱情,把自己的更大的精神投入到事業中來。如果與韓國、日本比較,韓國到現在為止對民族的尊嚴追求仍然是支撐著它的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日本已經弱化了。我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展的國家,我們的企業家、我們的咨詢師、我們的管理學家都有責任讓中國有尊嚴地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當你的事業和人生價值高濃度地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文化價值觀就構成了取得成功的一個先決條件。
第二:戰略選擇
簡單而言,我在這十年做了三件事:企業戰略、產業戰略、區域戰略。我覺得這三個事情有高度的耦合性和相關性。實際上做任何一項企業戰略都需要對那個企業所處的產業,尤其是對產業價值觀、產業價值鏈有個比較透徹地了解,對產業的演變規律有深切地把握。經濟越全球化,和世界聯系越密切,產業發展模式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在做戰略選擇時,更重要的是把握規律。我的體會有(源自《易經》)六個字:①變易;②恆易;③不易。變化是事物發展規律的核心,我們要在變化中找到持續的、穩定的變化規律,從變化中找到不變的本質。可以這樣講,產業的發展模式核心源自企業創新,企業能不能做好企業戰略、能不能做好產業選擇,從哲學意義上來說是能不能有一套方法,把產業演變的主要趨勢找到,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
第三:商業模式
新經濟、互聯網經濟開始把商業模型推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位置。但是互聯網經濟泡沫破滅了,商業模式是不是就隨著破滅了?我認為不是。商業模式是引導新經濟發展、在新時代發展自己企業的一個根本環節。在某種意義上說商業模式已經取代了企業戰略。那麼企業要做什麼,怎麼做?一般說做什麼是第一位的,怎麼做是第二。但是當你做新業務、從事新產業、創新無窮大的時候,「怎麼做」比「做什麼」更重要。即商業模式比戰略還重要。在新經濟條件下,那些基本的管理要件都有了0—100%的創造,可以100%外包,也可以100%自己做;所有職能都升了級,都有升了幾級的操作。那麼商業模式就是指所有的要件無論在升級還是未升級的情況下都有0-100%的演變。對商業模式的理解中有個說法就是講故事。講故事就要回到戰略,即你的人物情節、你的流程是不是能夠有邏輯地、理性地融合在一起;故事的發展要與邏輯、常識高度地融合在一起。
Ⅳ 傳統市場營銷與現代市場營銷模式的異同
傳統營銷:
1、終端廣告。傳播面廣、市場啟動迅速、容易得到顧客認可,但投入費用較高、回款慢、經營風險較大。
該模式是當前健康產業應用最廣、時間最長、最為人熟知的營銷模式。已形成多種廣告發布形式和內容,根據廣告發布媒體的不同,主要有三大分支:專做報紙媒體的軟文模式、專做廣播電台的電台講座模式、專做電視的專題片模式。
2、直銷。 開店面對外銷售,很好理解。
3、會議營銷。直接面對消費者,通過產品營銷和親情營銷改變消費者生活,更利用會議的魚群效應產生爆發式銷售,該模式魅力依舊。但目標顧客集中、人才流動劇烈、顧客忠誠度降低,導致營銷成本攀高。
現代營銷:
1、體驗營銷。體驗營銷模式是在社區旁開辦大型的體驗店,每天免費給顧客體驗產品,體驗一個月至數個月後才開始根據顧客的強烈需求,以促銷形式向顧客銷售產品。顧客體驗的產品價格比較昂貴,一次銷售往往在百萬元以上。體驗營銷模式主要是讓顧客充分接觸產品,並不會像會議營銷那樣產生較多的購買沖動,產品退貨率非常低,雖然價格不菲,消費者的認可率還是很高的。
2、資料庫營銷。資料庫營銷的理念在國外已經非常成熟,其實會議營銷也包含了很多資料庫營銷的精髓。但真正在保健產業把資料庫營銷做大的還是益生康健。該模式在平面媒體大量投放廣告,以「一元入會」的方式吸納會員,然後通過強大的呼叫中心,結合定期郵寄會刊,以極其優惠的價格吸引顧客重復購買,獲得巨大成功。
3、網路營銷。網路營銷其本質是一種商業信息的運行。所謂商業信息是可分解為商品信息、交易信息和感受信息三個要素。任何一種商業交換,其實都包含這三種信息,而基於互聯網的營銷方法就是根據企業經營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信息運行策略,並主要通過網路方法來實現的營銷設計與操作。
現代在傳統的基礎上更加強了品牌的建設和維護,重視了賣方之間的聯系學會理解雙贏,最大的區別是開創了網路營銷的新局面。
相同之處,都是集合現有資源實現企業產品使用價值並最終實現企業價值 ,是聯結社會需要與企業反應的有效行為,都推動了社會發展。
Ⅳ 思維模式,營銷思維,商業模式有什麼不同
先做一個名詞解釋:
思維模式,是指某種特定的思維方式,思維模式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分析問題時的習慣性的思維視角(即利益各方的優先順序)、邏輯層次(對問題各層面因果關系的理解)、還有就是主要關聯性問題的思考廣度(對可能引發的新的問題的預判)。
營銷思維,就是指與營銷環境相適應或營銷任務目標相契合的某種思維模式。
商業模式,是指某種特定的商業運行方式,其內容包括:交易平台與交易渠道的建設與管理方式;交易流程管控程序、盈利模式(即利潤獲取的方式)、交易對象與交易標的物(商品)的管控方法(包括新客戶的發現與挖掘,老客戶的維護、商品價值整合及客戶利益需求的整合定位等一系列要素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及相關資源的保障與應用方式(包括人財物的資源價值與獲取渠道的整合管控)。這些內容集合在一起,並形成一種特定的管理範式,就是一種商業模式。
就上所述,思維模式是指類型化的思考方式,思維模式實際是基於人們對某種特定事物的價值判斷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某種類型性思維。所謂營銷思維,即是基於對市場營銷這一事物的理解上,形成的相關類型性思維。
營銷思維的提法,只是思維模式中的一種。諸如象現下時興提及的「互聯網思維」、「雲思維」等等都是指契合某種特定社會環境的思維模式。其具體含義普遍比較籠統,只能自己去體會。
相對而言,商業模式卻要具體得多,大多數的商業模式都可以根據分析結論建立可以准確表達的模型。
Ⅵ 什麼是市場營銷具體該做什麼
一、市場營銷專業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工商管理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是建立在經濟科學、管理科學和現代信息技術等基礎之上的一門交叉學科專業。
該專業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出發點,探索企業如何滿足市場需求,尋求經營之道與商業模式創新等市場規律,培養適應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誠信品質,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市場營銷專業技能,具備創新創業思維和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市場營銷定義是指計劃和執行關於商品、服務和以創造符合個人和組織目標傳遞價值給客戶,並進行交換的一種過程。
三、市場營銷的工作內容是:1、協助總經理制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經營計劃、業務發展計劃;2、協助總經理完成董事會下達的經營指標;3、組織、監督公司各項規劃和計劃的實施;4、組織編制年度營銷計劃及營銷費用、內部利潤指標等計劃;5、協調公司各部門人員工作的協作關系;6、完成領導臨時授權的其他工作。
Ⅶ 營銷突破與商業模式轉型
Business Model已經成為掛在創業者和風險投資者嘴邊的一個名詞。幾乎每一個人都確信,有了一個好的Business Model,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證。那麼,到底什麼是Business Model?它包含什麼要素,又有哪些常見類型呢?
用最直白的話告訴大家:商業模式就是公司通過什麼途徑或方式來賺錢?簡言之,飲料公司通過賣飲料來賺錢;快遞公司通過送快遞來賺錢;網路公司通過點擊率來賺錢;通信公司通過收話費賺錢;超市通過平台和倉儲來賺錢等等。只要有賺錢的地兒,就有商業模式存在。
商業模式是一個比較新的名詞。盡管它第一次出現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開始被廣泛使用和傳播。今天,雖然這一名詞出現的頻度極高,關於它的定義仍然沒有一個權威的版本。在翻閱了大量文獻後給出的定義為:
商業模式是一種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關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闡明某個特定實體的商業邏輯。它描述了公司所能為客戶提供的價值以及公司的內部結構、合作夥伴網路和關系資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實現(創造、推銷和交付)這一價值並產生可持續盈利收入的要素。
人們在文獻中使用商業模式這一名詞的時候,往往模糊了兩種不同的含義:一類作者簡單地用它來指公司如何從事商業的具體方法和途徑,另一類作者則更強調模型方面的意義。這兩者實質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泛指一個公司從事商業的方式,而後者指的是這種方式的概念化。後一觀點的支持者們提出了一些由要素及其之間關系構成的參考模型(ReferenceModel),用以描述公司的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的概念
商業模式的概念化有很多版本。它們之間有著不同程度的相似和差異。在綜合了各種概念的共性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包含九個要素的參考模型。這些要素包括:
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即公司通過其產品和服務所能向消費者提供的價值。價值主張確認了公司對消費者的實用意義。
消費者目標群體(Target Customer Segments):即公司所瞄準的消費者群體。這些群體具有某些共性,從而使公司能夠(針對這些共性)創造價值。定義消費者群體的過程也被稱為市場劃分(MarketSegmentation)。
分銷渠道(Distribution Channels):即公司用來接觸消費者的各種途徑。這里闡述了公司如何開拓市場。它涉及到公司的市場和分銷策略。
客戶關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即公司同其消費者群體之間所建立的聯系。我們所說的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與此相關。
價值配置(ValueConfigurations):即資源和活動的配置。
核心能力(CoreCapabilities):即公司執行其商業模式所需的能力和資格。
合作夥伴網路(Partner Network):即公司同其他公司之間為有效地提供價值並實現其商業化而形成的合作關系網路。
泰莫斯定義商業模式是指一個完整的產品、服務和信息流體系,包括每一個參與者和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個參與者的潛在利益和相應的收益來源和方式。在分析商業模式過程中,主要關注一類企業在市場中與用戶、供應商、其他合作辦的關系,尤其是彼此間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商業模式的設計是商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將商業模式實施到公司的組織結構(包括機構設置、工作流和人力資源等)及系統(包括IT架構和生產線等)中去則是商業運作(Business Operations)的一部分。這里必須要清楚區分兩個容易混淆的名詞:業務建模(Business Modeling)通常指的是在操作層面上的業務流程設計(Business Process Design);而商業模式和商業模式設計指的則是在公司戰略層面上對商業邏輯(Business Logic)的定義。
[編輯本段]商業模式的類型
一般地說,服務業的商業模式要比製造業和零售業的商業模式更復雜。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商業模式就是「店鋪模式(Shopkeeper Model)」,具體點說,就是在具有潛在消費者群的地方開設店鋪並展示其產品或服務。
一個商業模式,是對一個組織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對其主要活動的提綱挈領的概括。它定義了公司的客戶、產品和服務。它還提供了有關公司如何組織以及創收和盈利的信息。商業模式與(公司)戰略一起,主導了公司的主要決策。商業模式還描述了公司的產品、服務、客戶市場以及業務流程。
今天,大多數的商業模式都要依賴於技術。互聯網上的創業者們發明了許多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商業模式完全依賴於現有的和新興的技術。利用技術,企業們可以以最小的代價,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
隨著時代的進步,商業模式也變得越來越精巧。「餌與鉤(Bait and Hook)」模式——也稱為「剃刀與刀片」(Razor and Blades)模式,或是「搭售」(Tied Procts)模式——出現在二十世紀早期年代。在這種模式里,基本產品的出售價格極低,通常處於虧損狀態;而與之相關的消耗品或是服務的價格則十分昂貴。比如說,剃須刀(餌)和刀片(鉤),手機(餌)和通話時間(鉤),列印機(餌)和墨盒(鉤),相機(餌)和照片(鉤),等等。這個模式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變形:軟體開發者們免費發放他們的文本閱讀器,但是對其文本編輯器的定價卻高達幾百美金。
在50年代,新的商業模式是由麥當勞(McDonald』s)和豐田汽車(Toyota)創造的;60年代的創新者則是沃爾瑪(Wal-Mart)和混合式超市(Hypermarkets,指超市和倉儲式銷售合二為一的超級商場);到了70年代,新的商業模式則出現在FedEx快遞和Toys R US玩具商店的經營里;80年代是Blockbuster,Home Depot,Intel和Dell;90年代則是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Netflix,eBay,Amazon.com和辛巴克咖啡(Starbucks)。而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商業模式則是許多dot -com的一個嚴重問題。
每一次商業模式的革新都能給公司帶來一定時間內的競爭優勢。但是隨著時間的改變,公司必須不斷地重新思考它的商業設計。隨著(消費者的)價值取向從一個工業轉移到另一個工業,公司必須不斷改變它們的商業模式。一個公司的成敗與否最終取決於它的商業設計是否符合了消費者的優先需求。
有一些學者和專家曾嘗試過對商業模式進行系統的分類。最早進行這一嘗試的人里有Timmers和Rappa。
[編輯本段]贏利之道:商業模式創新經營
贏利的問題,是每個公司都需要考慮第一問題,也是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贏利之道呢,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贏利的方法,贏利的思路。那麼,我們的企業經營之路該怎麼走?魯迅先生說的好:「其實地上並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在企業成長壯大中,魯迅先生的警句給予我們力量,鼓勵我們一定要積極努力,勇於探索,開辟道路。
但是目前的情況卻往往令人困惑,積極努力、勇於探索未必能解決問題。我想大家經常會遇到堵車的煩惱:一到上下班高峰,就說咱們北京北四環吧,十四車道,是足夠寬敞的大道吧,卻往往是車如潮湧,大擺長龍,爬行緩慢,蔚為壯觀。企業經營同樣如此,也往往是類似的面孔,熟悉的手段,相同的思路,擠上同一條道,於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大家誰也走不動。所以現實給我們的啟示是,企業經營必須善於創新,反套用魯迅先生的話就是:「地上本來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沒有路」!企業經營要想脫穎而出,必須「不走尋常路」。這也是我們《贏利之道——新經濟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課程的指導思想。
好,我們先從身邊的事情——奧運會說起。看看「不走尋常路」的創新是如何促進社會進步、改變事態發展的。眾所周知,奧運會是全球體育和人文的最大盛宴和聚會,多少年來它承載著激情、自豪、光榮和夢想,能在自己的國度里成功舉辦奧運會,是我們每個朋友的夢想。大家一定記得,2001年7月13日薩馬蘭奇先生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主辦城市」的那一剎那,我們13億人民是如何的萬眾歡呼、激情燃燒、舉國沸騰的,許多同胞激動得留下滿臉幸福的淚水。但是並不為所有人知道的是,在1984年以前,奧運會的承辦主要是靠強制指定,那個時候並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舉辦奧運會,更談不上是大眾期盼或者競爭承辦,甚至可以說是各個國家都是避之不及。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而情況嚴重:舉辦奧運會開支太大、收入太少,賠錢太厲害,大家都害怕了。
1972年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欠債多年未清,1976年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欠10億美元,差點讓該市市政府破產。1980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花費90億美元,而381家贊助商總共贊助收入才約900萬美元。1984的洛杉磯奧運會當初美國政府拒絕承辦,直到最後由天才的商人彼得•尤伯羅斯出面負責組織,才一舉改寫了奧運會傳承的歷史。尤伯羅斯大力開源節流,銳意創新經營。大家都知道,舉辦奧運會最大的兩項開支是蓋新體育館和奧運村。尤伯羅斯舉張不要蓋奧運村了,借用附近的三所大學學生宿舍一共2萬名公寓來提供臨時接待;比賽場館也多半是利用現有的設施,沒有大興土木新建場館。同時一方面大力縮減正規工作人員,常規工作人員減半;另一方面大力招募志願者以獲得支持。在開源方面,尤伯羅斯更是力所能及盡量多收錢:大幅度提高門票價格,同時幾乎各項設施都明碼標價,一間小型電視廣播室收費50萬,就連火炬傳遞每公里也要收3000美元。在贊助費創收方面更是銳意創新:只限定30家企業最終有資格贊助,每個行業一家,每家最低贊助門檻400萬美元。贊助方案公布後,各行業內冤家對手大打出手,可口可樂和百氏可樂競相競爭,最後可口可樂以1260萬美元獲得獨家贊助資格;柯達認為400萬太貴只願意出100萬美元,尤伯羅斯立刻飛到日本找到富士總裁,富士正愁找不到進軍美國的敲門磚,喜出望外立刻以700萬的贊助費用成交;通用900萬超越豐田;最高莫過於電視轉播權的拍賣,美國三大電視網角逐競拍,最終NBC以1.2億獲得轉播權。
結果是尤伯羅斯成功的運用了2:8原則,30家贊助商共贊助3. 85億美元,而1980年莫斯科381家贊助商才贊助900萬。最後,洛杉磯奧運會總共收入7.6億,贏利2.5億美金,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贏利的奧運會。自此之後,奧運會成了市長發財的機會,各地爭相搶辦。如今的奧運會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奧運會早已擺脫了無人問津的尷尬境地,已經成為各個國家爭搶的難得良機。我們今年北京奧運會,僅紀念品——奧運祥雲火炬就發行20萬只,每隻售價2990元,收入好幾億人民幣。延續了2000多年的奧運會,順利得以傳承光大。
回頭看奧運承辦的發展史,尤伯羅斯利用奧運會全球唯一的資源優勢,通過贊助限制企業數量和設置贊助門檻成功營造了機會的稀缺性並提升了商業價值,同時大力開源節流並最終一舉獲利,讓洛杉磯奧運會成為奧運發展史的里程碑。我們說,面臨困難時往往並不是沒有出路,而是我們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關鍵是要找到原來的問題點,並針對問題點找到解決辦法。尤伯羅斯通過不走尋常路的思維創新,使用嶄新的商業經營方法成功突破了奧運會千年以來嚴重虧損的困境,營造了奧運會獲利經營的成功模式,進一步鑄就了奧運會的輝煌。
和困境中的奧運會一樣,面臨激烈競爭的企業經營同樣需要如此突破。我們說,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夕陽的企業;沒有夕陽的企業,只有夕陽的思維。我們再看看一個身邊的例子:一家即將破產的罐頭廠如何通過思維創新走向新生。
1992正值國退民進的開始,山東沂源縣一名曾擔任縣外經委主任的朱姓國家幹部辭職下海,買下當地一家虧損超過千萬元的國有罐頭廠。所謂買下,並沒有花一分錢,只是開出遠期期票——以用項目救活罐頭廠、養活數百名工人、外加承擔原廠450萬元債務為條件將罐頭廠盤下。盤下罐頭廠後想引進國外先進的生產設備。但是負債累累的朱廠長沒有錢來買設備,就想設法通過做補償貿易來解決問題。罐頭廠最終成功引進國外生產設備的解決方案是——在國內生產產品,用未來5年內的產品出口返銷來抵償設備采購款,同時部分付款來還清設備款,結果是引進先進流水生產設備並一口氣簽下了800 多萬美元的單子。1993年初,在20多個德國專家、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始調試生產線生產產品。此時正值德國舉辦國際性食品博覽會,朱廠長單刀赴會,在華僑的幫助下在德國摩尼黑和瑞士洛桑簽下第一批業務——3000噸蘋果汁,合約額500多萬美元。罐頭廠利用此合同預付款采購了原材料並啟動了新的生產線,由此掘得第一桶金。此後的發展是一帆風順,他們找到當時國內的產品空白——果汁飲料,後發先至,迅速發展壯大並佔領了最高點。1994年,該企業總部從山東遷到北京,如今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果汁廠家。我們很多朋友每天飲用的果汁飲料,都是該企業生產的。說到這里,大家一定猜得出來,原來那家即將破產的罐頭廠是誰?它就是今天匯源集團的前身。而當年只買得起一張飛機票、沒帶翻譯單刀赴會到德國參加食品博覽會的廠長,就是今天的著名企業家朱新禮,當然現在已是身價數十億了。
我們回頭梳理一下,匯源的發展思路是,用養活企業的承諾盤下國有罐頭廠,通過補償貿易用未來的產品輸出換進先進的生產線,用海外合同訂單預付款來啟動生產線,並利用新合同融資、還款,就是這樣實現了原始積累並不斷滾動發展,最終找到果汁這個在中國還沒有形成氣候的產品,然後利用先發優勢,迅速做成行業的老大。
我們通過這兩個真實的案例,能總結出來什麼呢?成功一定有方法,經營一定有思路。這兩個案例都展示了清晰的商業思路。這里,我們把這種經營思路稱之為商業模式。具體什麼是商業模式呢?
1997年10月,矽谷最著名的風險投資顧問之一羅伯森•斯蒂文問中國著名高科技企業亞信的CEO田溯寧:「亞信的商業模式是什麼?」田溯寧反問羅伯森:「什麼是商業模式?」羅伯森很奇怪田溯寧作為CEO竟然不知道什麼是商業模式。羅伯森向田溯寧解釋說:「一塊錢通過你的公司繞了一圈,變成一塊一,商業模式是指這一毛錢在什麼地方增加的。」這個例子形象地說明了什麼是商業模式,同時也說明了「商業模式」這個概念的提法是一個舶來品,其實中國的任何一家企業都在出售產品,然後回收資金,這就是商業模式,只不過以前我們不提「商業模式」。洛杉磯奧運會和匯源集團的發展經歷其實都分別描述了一個完整的贏利過程,闡述了各自獨特的商業模式。
2000年,互聯網泡末破裂,一大批沒有實際價值、經不起推敲的網路明星企業關門大吉。原時代華納首席技術官CTO的邁克爾•鄧恩在接受美國《商業周刊》采訪時說:「一家新興企業,它必須首次建立一個穩固的商業模式,高技術反倒是次要的。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商業模式比高技術更重要,因為前者是企業能夠立足的先決條件。」管理學家德魯克說:「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可見商業模式的重要地位。有資料調查顯示,當今中國創業型企業的失敗,23%是因為戰略的失誤,28% 是因為執行的問題,而高達49%的失敗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持續贏利的商業模式。
在所有的創新之中,商業模式創新屬於企業最本源的創新。離開商業模式,其他的管理創新、技術創新都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和盈利的基礎。所有的成功的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秉持成功的商業模式一步步走過來的。我們說,沃爾瑪其實是開雜貨店的,可口可樂是賣汽水的,微軟是賣軟體的,國美是開電器店的,小肥羊是開火鍋店的。這些普通的行業的成功說明什麼?其實說明一個道理:無論高科技、低科技,都能成功,關鍵是你要找出成功的商業模式,並把商業模式的贏利能力快速發揮到極致。
商業模式在學術上為多數人公認的定義是:「為了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把能使企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並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 達成持續贏利目標的組織設計的整體解決方案。」其中「整合」、「高效率」、「系統」是基礎或先決條件,「核心競爭力」是手段,「客戶價值最大化」是主觀目的,「持續贏利」是客觀結果,也是檢驗一個商業模式是否成功的唯一的外在標准。
商業模式本質是關於企業做什麼、怎麼做、怎麼贏利的問題,實質是商業規律在經營中的具體應用。剛才我們講了匯源的流程,闡述了他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承諾付款盤下企業、補償貿易引進設備,新產品返銷盈利、簽新合同收預付款進入良性發展循環的一個贏利經營過程。
成功的商業模式不一定是技術上的創新,而可能是對企業經營某一環節的改造,或是對原有經營模式的重組、創新,甚至是對整個游戲規則的顛覆。商業模式的創新貫穿於企業經營整個過程中,貫穿於企業資源開發、研發模式、製造方式、營銷體系、流通體系等各個環節。每個環節的創新都可能塑造一種嶄新的、成功的商業模式。
任何一家大企業都是從小企業起步,我們的驕傲、跑得比風還快的劉翔也是從蹣跚學步開始走上成功的道路。讓我們認真審視一次今天我們身邊這些「創造了商業傳奇」的企業:網路、蒙牛、國美、海爾、聯想、李寧、娃哈哈、匯源、五糧液、小肥羊…他們從小到大成功發展的方法是否相同?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大體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而這里,細心的朋友一定看得出:失敗的企業大體相似,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同。企業的失敗大體就是那幾種原因:資金、人才、戰略、執行等等。而企業的成功之路則各有千秋。網路的競價排名,蒙牛的事件營銷,國美的多成分系統模式,海爾的專注服務,聯想的多元經營,李寧的運動員品牌經營、娃哈哈的渠道聯營…每個成功的企業,都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獨特的經營思路和商業模式才能發展壯大,並不斷隨著經營環境、競爭因素以及消費者變化來調整和升級自己的商業模式。在我們的《贏利之道——新經濟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課程體系裡,我們設計了「商業模式5R模型」,分別從每個企業都會經歷的五個篇章:產品篇、經營篇、傳播篇、融資篇和社會價值鏈互動篇章來討論和設計各個企業獨特的商業模式,並最終爭取設計出隨著時間和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商業模式體系。
「其實地上本來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沒有路!」在市場千變萬化、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的企業要想脫穎而出發展壯大,必須不走尋常路,設計適合自己的、富有競爭力的、與眾不同的成功商業模式。
文章摘自:金超老師《贏利之道——新經濟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系列(未完,待續)。
2011年9月13日真實有效群發工具 詳進hulio_taobao_com 擔保交易哦
Ⅷ 商業模式:和市場營銷的區別
商業模式是你通過什麼方式經營,市場營銷是通過什麼渠道出售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