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術不正的典型案例有哪些
浙江大學賀海波論文造假,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葯學院院長李連達負有監管不力的責任,不再續聘。
雲南中醫學院院長李慶生被指論文抄襲、一稿多投。李慶生主動申請對自己的相關論文進行鑒定,結果為「過度引用不當」。
浙江大學副教授賀海波被爆剽竊論文。浙大共核查了賀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關人員涉嫌學術道德問題的論文20篇,其中賀海波涉及論文9篇。事發後,賀海波被撤銷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浙大將其開除出教師隊伍。
海南大學年僅38歲的大學教授、博導、學科帶頭人王鳳陽,剛被任命為海南大學農學院副院長,就被捲入「學術造假」的漩渦。
東北財經大學2007年某篇碩士學位論文,與南京財經大學2006年一篇碩士學位論文驚人相似,兩篇論文整體框架完全一樣,除了把地點「江蘇」兩字替換成「山東」,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碩士論文抄襲事件」。
遼寧大學副校長陸傑榮在核心期刊發表的《何謂「理論」?》一文被爆涉嫌抄襲。隨後遼寧大學校方表示,該論文第一署名人陸傑榮對此事並不知情,第二署名人、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外國哲學專業2006級在讀博士生楊倫承認是自己抄襲,然後才拿給之前的老師陸傑榮署名。
武漢理工大學64歲的武漢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2009年院士候選人周祖德及其學生謝鳴一篇抄襲論文收錄在「第二屆全國智能製造學術會議」第一版論文集中,後被查出抄襲後,會議又推出「正式版」,刪除了該文。
廣州中醫葯大學校長徐志偉被賴文教授和吳麗麗副教授聯名舉報其博士學位論文抄襲。其博士學位論文竟然在沒有標明引用的情況下,將早一年畢業的敖海清博士的學位論文原文大段大段、甚至一連數頁粘貼過來,直接把這些論述、分析和數據作為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內容,雷同文字數高達40%以上。
B. 關於被曝學術造假一事,陳銘本人是如何回應的
關於被曝學術造假一事,陳銘本人是這樣回應的:“不要著急,收尾辯論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在如此發聲的時候,陳銘還曬出了很多的法院受理案件的照片,疑似已經起訴了刻意造謠和抹黑他的網友。不得不說,陳銘幹得漂亮,真正的回應就應該如此,拿出法律武器維權是最有可信度的。不得不說,陳銘作為學者果然沒有讓廣大網友失望,對於刻意造謠中傷他的人,他一個也不準備放過,這就是對於輿論紛紛所謂他學術造假,學歷造假以及偽裝愛妻人設最好的回應。不僅如此,陳銘還更新了個人狀態,稱他的學術成果也好,學歷也好已經經過了組織的考驗,組織已經給了他一個最大的肯定,那就是他沒有任何的學術造假行為。
因此,陳銘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C. 翟天臨論文「學術造假」事件,你怎麼看
很憤怒,卻又感覺釋然,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這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內的一句話,為了這句話,多容少人寒窗苦讀十幾載,只為金榜題名時。人人都期盼更美好的生活,人人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但是,為什麼有些有知識的人卻在馬上就要功成名就的時候,做出讓人所不能理解的一些事情呢?身為博士生本身只要稍微努力就會比平常人舒服很多卻要選擇造假 ,要獲得得多於常人的知識,就要付出多於常人的努力。而為了這一切,在求學的路上,每個人都在拚命努力。因為老祖宗告訴我們:「寶劍鋒從磨礪起,梅花香自苦寒來」!但同時我們也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因為付出了,所以就想擁有最大的收獲。
D. 對一些大學中頻頻傳出論文抄襲,學術造假事件,你怎麼看
又爆學術造假,大學教授們為何熱衷於“造假”?又有教授因為學術造假被曝光,對於大學教授們的造假表演,好像已經不新鮮了,去年南大梁瑩教授論文“404”事件讓我們初步讓我們見識了教授們的造假功底,居然百餘篇論文涉嫌造假。這次爆雷的華中科技大學高慶蕾,頭頂閃耀的光環,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留美博士後,知名卵巢癌治療專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物……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她是“傑青”基金獲得者,也是湖北省今年唯一的女性傑青獲得者。
總結語:學術造假事件屢屢曝光,折射出的是“唯論文”的職稱,榮譽體系下的弊端,你教學可以不行,但是有足夠分量的論文,你就能當教授,你教學再好,沒有論文課題,那也是白搭,這樣的體系下,論文造假怎麼能禁止?
E. 市場營銷專業的名人故事
市場營銷案例: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背景:1938年,鑽石的價格急劇下降回,戴比爾斯公司(De
Beers)向廣答告代理公司N.W.
Ayer
&
Son尋求援助,希望扭轉這種頹勢。1939年,後者推出了「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A
diamond
is
forever)的廣告語,成功地將鑽石包裝成婚禮必備品,讓這種亮閃閃的飾品贏得無數新人的歡心。如何讓兩個月的薪水持續一生?購買一顆鑽石吧!
突破:廣告運動誕生了流行金句。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學教授邁克爾·科迪(Michael
Cody)表示,「它為這個產品賦予了一種情感意義,讓人們產生共鳴。」這個句子如此渾然天成,足以讓人們忽略它背後的商業目的
。
貢獻:開啟了情感市場營銷案例的先河,後來者如耐克主張「想做就做」(Just
Do
It),萬事達卡訴求「萬事皆可達,唯有情無價」(Priceless)。
F. 學術打假的學術打假典型案例
1. 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學葯學院收到反映葯學院副教授賀海波學術不端的郵件。收到該郵件後,在院、校兩個層面相繼組成了調查組,當天即著手調查此事。2008年10月23日,在學校著手調查賀海波學術不端行為一周後,「新語絲」網站披露了其一稿多投行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演變,春節後,事件引起了眾多媒體和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成為社會輿論的一個熱點。
賀海波2006年6月博士畢業後進浙江大學葯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合作導師為李連達院士。李連達是該校聘任的葯學院院長。
在整個「賀海波論文事件」處理過程中,學校共核查了賀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關人員涉嫌學術道德問題的論文20篇,其中賀海波涉及論文9篇。除作為合作作者的1篇論文外,賀海波作為第一作者的8篇論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竊、抄襲原博士導師實驗數據,以及一稿兩投、部分圖表數據張冠李戴、重復發表、擅署他人名字、擅自標注基金資助、捏造知名專家幫助修改英語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有鑒其問題確鑿,本人供認不諱,學校當即作出了處分:去年11月決定撤銷其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解除聘用合同。由於賀的行為在國內外范圍內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後果,學校決定將其開除出教師隊伍。
賀海波8篇有學術造假內容的論文的通訊作者均署為我校中葯葯理研究室主任吳XX副教授。根據至今近4個月的調查,沒有證據指向吳直接參與了上述論文的寫作和最初投稿;但他在賀海波的部分問題論文錄用或刊出後,作為通訊作者將其用於申報項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本人也存在重復發表學術論文等問題;此外,中葯葯理研究室的學風監管失范,作為研究室主任嚴重管理失職。最近,我們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上作出決定:撤銷吳擔任的中葯研究所所長助理及中葯葯理研究室主任職務,給予行政記大過處分,並解除其聘用合同。
根據所有相關人員的陳述、筆跡鑒定和目前掌握的其它材料來看,涉及賀海波8篇有學術造假內容的論文中李連達院士的署名,是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賀海波擅署的,沒有證據說明李連達參與了論文造假、剽竊和抄襲等。李連達院士作為院長、學術帶頭人和合作導師,對賀海波事件負有疏於管理、教育不力、監管督察不嚴的責任。現院長任期屆滿,學校將不再續聘。
2. 2009年的歲尾對於井岡山大學的講師劉濤和鍾華來說將是難跨過的一道年關,他們在2007至2008年共發表70篇論文的驕人戰績變成了一場難以收拾的鬧劇。
日前,一份三人署名的社論通告近期發布在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上,認為劉濤和鍾華的70篇論文涉嫌偽造數據,明確指出,這些研究「是不可能從這些數據中產生的操作」的「學術欺騙」。消息在國內引起熱議,對井岡山大學校長張泰城來說,更是平地驚雷。
張泰城:原來從來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也感到非常震驚。其中一個人在外面學習,我們把他叫回來,停職調查,一經查實我們會嚴肅處理。這是他們個人的行為,學校對這樣學術造假、篡改數據的行為是非常痛恨的,井岡山精神就是實事求是。
除了論文數據涉嫌造假,兩名作者的身份也從講師搖身變成了教授和博士,許多網友對這雙重欺騙非常憤慨。記者采訪了井岡山大學黨委書記萬繼抗,在萬繼抗的介紹中,第三重造假又浮出水面。
萬繼抗:劉濤是搞工學的,從專業發展上他不可能在這個領域里研究,但他偏偏在這個領域里發這么多文章(27篇)。他也是受到鍾華的啟發,鍾華私下裡把這裡面的奧秘告訴他,然後他就也有意在上面發文章。
名利驅使應是關鍵
什麼有這么大的吸引力,使兩名講師為了發表論文不惜頻頻犯錯,許多評論都指向職稱評定,調查中記者發現,名利的驅使才是關鍵。
井岡山大學校長張泰城:跟他們兩個評職稱應該都沒有關系,如果2007年的文章應該在2007年初或2006年做的,但他們都是講師,到現在還是講師。
萬繼抗:不好認定他們是為了評職稱而造假,如果是為了評職稱他不會要求這么多論文,不會要求在一個刊物、短短的一段時間里發幾十篇,這已經是有點瘋狂的行為了。他不是職稱評定的導向功能了。在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被三大檢索系統檢錄的文章,篇數都很低的,不會要求有幾十篇之多,(應該是)是個人名和利的驅使了。
萬繼抗也表示了對劉濤和鍾華的痛心。
萬繼抗:這兩個老師這種情況我們也很痛心,30多歲,正在一個好的趨勢當中,出現這么嚴重的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對他們將來的發展肯定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這是一條「高壓線」啊。
井岡山大學校長張泰城表示,論文涉嫌造假1年前也引起了學校的懷疑,但劉濤和鍾華草率的解釋導致了有關職能部門的忽視。
張泰城:他們發論文的事學校有關職能部門是知道的,因為我們會統計。一開始就懷疑他造假,覺得怎麼會發表這么多,後來他們說晶體這種比較容易,發現一個分子的結構有點差異。
《晶體學報》社論表示,調查仍在繼續,所有由井岡山大學投遞到《結晶學報》相關卷冊的稿件現已被標記,並檢查其真實性,問題論文數量可能繼續攀升。不少人評價,這是「井岡山大學」被拖入了黑名單,這意味著,未來,有可能來自這個學校的任何論文,都要經過嚴格的審核,才能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井岡山大學黨委書記萬繼抗坦言,負面影響需要一一面對。
萬繼抗:產生的負面影響極廣泛,這個是肯定的。對井大的形象、對井岡山大學的教師都會產生影響,如果《晶體學報》採取一些制裁的措施,這也是情理之中,網友有批評也是情理之中。
3. 黃宗英,男,1993年攻讀北大美國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7月留校任教,1997年8月晉升為副教授,事發前是系工會主席。
對黃展開調查起因於今年1月2日,一網民在學術批評網上發表《一部不折不扣的抄襲之作———評北京大學英文系副教授黃宗英先生著〈艾略特———不滅的詩魂〉》。
這位署名為「鍾南虎」的網友以7000餘字篇幅詳細羅列《艾》書的剽竊細節,認為黃的《艾》書乃基本直接剽竊自英國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所著《艾略特傳》。
此後,北大外語學院成立學術小組進行調查。2月18日,黃宗英提交《自查報告》,認為「直接從《艾略特傳》中譯本抄襲而來的」文字只佔總字數的25.6%,其他是用「採用」、「參照」、「改寫」、「改譯」等方法,不算直接抄襲。對於其他書稿以及論文存在的問題,黃則予以否認。
但《北京大學英語系核查組關於黃宗英學術剽竊行為的評價報告》稱,根據《美國語文學會研究論文寫作指南》對剽竊行為的定義,黃宗英的《艾》書剽竊部分佔到全書的74%。
同時,黃宗英在國際會議上宣讀的論文《「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威廉斯的〈帕特森〉》,基本上是對三位美國學者論述長詩《帕特森》的原文進行縫補連綴而成的抄襲作品。
《北京大學英語系有關黃宗英學術違規問題的定性意見和處理意向》顯示,今年1月起,北大英語系學術小組對黃宗英1999年至2003年期間的學術成果:《艾略特———不滅的詩魂》(長春出版社1999年)、《抒情詩史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英詩《古舟子詠》詳注、8篇學術論文,以及1篇英文國際會議論文的審查發現,「所有發表著作均有明顯剽竊問題,且程度嚴重,面積大……有嚴重剽竊情節的文章達20篇」。
北大英語系副教授黃宗英因學術剽竊行為,日前被院方解聘。黃的剽竊細節以及北大外語學院的處理意見已在學術批評網上公開發表。
4. 黃慶,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歷任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院長和西南交大副校長。
西南交大經管學院院長賈建民在內的7名教授,實名舉報黃慶9年前的博士論文抄襲。西南交大學術委員會作出認定結論,稱「黃慶博士論文第四章抄襲事實成立,且性質較嚴重」。隨後西南交大對黃慶的抄襲問題作出處理,取消其博士學位,撤銷其研究生導師資格。
最近記者從西南交大的官方網站上看到,該校現任領導名單中,曾經擔任該校副校長的黃慶沒有名列其中。
5. 學生舉報導師:全國最早的案例是2011年山東大學博士後甄鵬舉報其碩士階段的導師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李華學術不端。 與此相關聯,甄鵬將其同事起訴到法院,最後鬧到最高人民法院。此事經《濟南時報》、《齊魯晚報》、山東電視台齊魯頻道和公共頻道報道,科學網、新浪網等轉載,引起當時的廣泛關注。
2014年初,復旦大學王宇澄舉報其導師王正敏院士成為輿論熱點。 這是第二起學生舉報導師事例。
G. 你所知道的最大的沒被處理的學術造假案是什麼
retractionwatch是國外專門報道科學雜志上的撤稿消息的,需要翻牆才能看得到。上面也有關於中國人被撤稿的報道。用古狗應該可以查得到。
H. 網曝陳銘學術造假,到底是真實事件還是另有隱情
最近網曝成陳銘學術造假可以說在網路上沸沸揚揚的,而很多網友其實都對此表示不相信。而事實證明,這件事情確實另有蹊蹺,陳銘現在已經搜集好各路證據,准備將幕後黑手告上法庭。而陳銘的這篇長文,不僅是引來了網友的支持,也引來了《奇葩說》選手和各界主持人的支持。楊迪等人紛紛發聲支持陳銘,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陳銘本身就是一個以德服人,以自己的文化修養服人的一個存在。面對黑料和臟水,大家都選擇支持陳銘維權反抗。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陳銘能夠將對手一網打盡,還自己一個清白。不能讓好人蒙受了冤屈。
I. 談談對學術造假的看法800字
中國有許多方面名列世界前茅,比如食品造假案的數量、被雙規的貪官數量、偷稅漏稅者的數量、電信詐騙數量等等。還有一個世界之最,那就是學術造假的數量了。許多報道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學術造假的重災區。這方面的驚人大案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國內對學術造假的處罰
2014-04-17《中國青年報》消息: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紀檢監察審計監督局副局長陳越披露,從1999年到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立案調查學術不端案件204件,即每年20件。當然,肯定還有更多的造假事件沒有被發現。而近年來,光網上曝光的學術造假案例每年就有數百起。
那麼,針對這些假造者,有什麼處罰?
在204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立案調查學術不端案件中,受處罰的共有318人次,其中終止撤銷項目的有100人次,69人次受到書面批評,58人次受到內部通報批評,19人次受到國家自然基金委「最嚴重的處罰」——通報批評,也就是網上公布。鮮有被紀律處分,更不用說到法制層面。即使處分,往往也是只打小蒼蠅不打老虎。
例如: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首先號稱發明了「漢芯一號」(後來證實是造假),並藉助「漢芯一號」取得的名譽,陳進又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陳進利用中國亟待研發高性能晶元的期盼,騙取了巨額資金和榮譽,使原本該給國人帶來自豪感的「漢芯一號」,變成了一起讓人瞠目結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國家發改委決定終止陳進負責的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執行,追繳相關經費。上海交大按照學校有關規定和程序,經研究決定:撤銷陳進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院長職務;撤銷陳進的教授職務任職資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外國如何處理學術造假案例
案例一: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前助理生物醫學教授韓東杓(Dong-Pyou Han)在2008年的科研成果「發現兔子體內產生艾滋病病毒抗體」被學術界認為是重大成果,也因此獲得美國衛生研究院1000萬美元研究經費。後來人被揭發,確認韓東杓將人體免疫球蛋白G注入兔子血清偽造實驗數據。韓東杓被校方辭退。美國負責調查NIH基金學術不端的科研誠信辦公室,更禁止他在未來三年接收聯邦基金資助。
對於學術不端行為,美國《聯邦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政策》規定了三種行政處罰方式,其中最重的是終止資助、禁止申請國家課題項目。換言之,韓東杓所受懲處是研究誠信辦公室對普通造假騙資金行為所給予的最重處理。然而,事情還未結束。
2014年6月,韓東杓因偽造研究數據、提交不實報告以獲得政府資助等聯邦項重罪被起訴,最終獲刑57月,罰款720萬美元,出獄後還要接受3年的管制。
案例二:2006年,美國伯靈頓市佛蒙特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艾里克·波赫爾曼,因申請NIH基金使用了虛假數據,被伯靈頓地方法庭判刑1年零1天。
案例三:2009年,科隆檢察機關公布了德國近100名涉嫌學術造假的教授名單,指控他們為不合格學生獲得博士學位提供方便,最後,眾多教授被判處3年半有期徒刑。
案例四:被大家熟知的則是韓國黃禹錫幹細胞造假事件。「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不但被解除了教授職務,還因欺詐、挪用公款罪以及違反《生命倫理法》等,被判處有期徒刑18個月、緩期兩年執行。
我國對學術造假處罰的兩種觀點
如何處罰學術造假者?中國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嚴懲派:這一派認為,花費國家的稅收進行學術造假,除了道德敗壞外,它已經是對公共財產的侵犯,其性質與小偷、貪污相同。除此之外,學術造假還有對人類的長期危害,因為假論文被他人引用後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比如,一種假的治療方案可能會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中國應該像西方國家一樣,嚴懲學術造假者。不但要追回他們浪費的國家經費,還要加倍罰款,情節嚴重的要動用刑法。
寬容派:這一派人認為,學術造假純粹是道德問題,應以教育為主,重一點可以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十分嚴重的可以降職或者撤職。
有專家認為,司法對學術的干預要非常慎重。對學術上的是非曲直,不宜也不應由法官作出評判,而應由被賦予懲處權的學術共同體或學術委員會處理。
還有人提出,國家培養一個學術人才不容易,我們不能因為對方有學術造假就一棍子將其打死,而應該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
小結
中國雖然已經成為經濟總量的世界第二強國,但中國的科研還相當落後,這需要我們國家投入更多的人力與財力進行科技攻關。而學術造假的出現讓我們的科研經費浪費了不少。另外,它還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即造假者比誠實者更容易得到升職、加薪、出名。所以,扼制學術造假的勢頭無疑將有利於中國科技的發展。但這個勢頭好像有加重的趨勢。怎麼辦?希望大家在下面的留言中建言獻策。
J. 浙大論文造假事件的事件始末
2008年10月11日,中國葯科大學葯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戴德哉接到International J Cardiology(《國際心臟病學雜志》,以下簡稱IJC)副主編函件,指戴德哉實驗室投至該刊的一篇論文與另一本期刊上已發表的論文十分相 似,要求解釋。審閱後,戴德哉發現,先他一步發表的「孿生論文」第一作者是賀海波——兩年前從他的實驗室畢業的博士。
兩篇「孿生論文」,所用葯物不同,動物病理模型一為心肌病,一為心肌梗死,卻得出了完全一致的數據和圖表,甚至有部分相關段落文字都相同。因為賀海波在戴德哉實驗室讀博的三年期間,並未出現造假行為,戴德哉對兩稿審閱格外細致,但最後仍確定:賀海波剽竊實驗室資料,拼湊偽造出了一篇造假論文,並已發表。
此時的賀海波早已博士畢業,並進入浙江大學葯學院博士後流動站,2008年7月,即事發前三個月,他被浙大聘為副教授。
賀海波在浙大葯學院的合作導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葯學院院長李連達。在IJC雜志編輯部發現的造假論文中的作者一欄,李連達的名字赫然在列。 情況嚴重。2008年10月15日,戴德哉將IJC的函件與兩篇論文的pdf格式全文,一並轉發給浙大葯學院常務副院長,要求對方調查。
浙大調查組的調查結果顯示:賀海波共計發表8篇假論文,除一篇在2007年發表外,其餘7篇均在2008年6月後刊出,即賀海波受聘副教授前後。而所有造假論文的作者欄里,均列有院士李連達的姓名。
這一在浙大內部調查組的消息不脛而走,2008年10月23日,學術打假網站 「新語絲」上曝出第一條「院士李連達學術論文涉嫌造假」的消息。隨後,越來越多的消息開始陸續在此網站上刊出。
隨著更多消息的曝光,李連達院士小組在2006年以後發表的論文中,共有16篇被指涉嫌造假、剽竊或者一稿多投,其中賀海波署名的僅佔一半,全部文章均有李連達署名。
根據浙大校長楊衛的介紹,2008年10月26日,即浙大葯學院接到戴德哉舉報信件的十天後,賀海波向學校遞交「檢討書」,承認造假系個人所為,「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李連達院士毫不知情的情形下,偷偷地進行,而且在沒有取得李老師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他的名字放在我所有的文章上。」
賀海波的檢討也得到了浙大調查組的認同——浙大發出聲明:賀海波的造假系個人行為。楊衛更提出「曝光的造假論文並未發表在行業頂級期刊上,對於已功成名就的李連達院士意義不大,李連達沒有造假動機」的「動機論」一說。
「我們之所以判定李連達院士沒有造假,是因為不光賀海波,在所有參與造假的學生的書面檢討上,他們一致說明李連達院士對此事並不知情。」浙江大學新聞辦主任單泠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
賀海波的檢討未能得到諒解。針對這一性質嚴重的學術造假行為,2008年11月13日,浙大召開校長辦公會議,宣布撤銷賀海波副教授職務和任職資格,並表示若發現任何與此相關的學術不道德的行為問題,都將一查到底。
然而,事件卻在賀海波卷鋪蓋走人後,有了更為戲劇性的發展。 2008年11月18日,定居芬蘭的世界中醫葯協會常務理事祝國光向浙大發去第一封信,指院士李連達三篇論文造假。2008年12月6日,祝國光發去第二封信,指以李連達院士為第一作者的論文一稿多投。
在接到這兩封信的期間,浙大校長楊衛又接到來自兩家國外期刊主編發來的傳真,大致內容是兩家期刊刊登了很相似的文章,希望大學進行內部調查。「這樣我就展開了更大范圍的調查。所有校內能夠反映出問題的信息我們都查了,包括財務、科研申報等等。」楊衛說。
12月2日,在楊衛給這兩位期刊主編回復的信里,楊衛要求對方告知,是否有相關證據證明其他的署名作者事先不知情的聲明不成立。與此同時,楊衛也給另外一些相關期刊發出了同樣信件。
與此同時,浙大葯學院黨委書記陳樞青、常務副院長曾蘇、楊衛校長先後向李連達了解情況。楊衛更是兩次找到李連達,「楊校長很負責,摳得很細。」李連達回憶說。
2008年12月26日,李連達向學校給出書面信函,說明:對於所有的造假論文我一無所知,對於被盜用署名亦不知情,直至被揭發後才知道。 就在媒體和公眾開始關注這一事件之後,令人意想不到的變故發生。
李連達在解釋論文風波的同時指出,給浙大寄信揭發,並在網上高調曝光自己論文造假的祝國光,是出於商業上的目的——祝國光是天津天士力葯品公司的高級顧問,此前不久,李連達剛剛得出一個研究成果:天士力公司的「復方丹參滴丸」有嚴重毒副作用。
這一說法遭到天士力的強烈反擊。天士力立即發表聲明,說李連達講的完全 不實。2009年2月5日,天士力集團總經理李文表示,李連達除了院士的身份,還是其最大競爭對手——國內最大的生產「復方丹參片」的白雲山中葯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
「李連達現在是『復方丹參片』的利益代言人,所以他代表的是白雲山的利益。」李文說,「所以他出這個研究的目的是來打壓我們。」
對此,李連達回應道,自己最初的研究不是要挑天士力的毛病,而是考慮到復方丹參制劑種類多、廠家雜的混亂現狀,才進行的研究比較。並指出,他所用的研究數據,就是由天士力自己出的書里摘的。
此後,在天士力的回應中,不斷曝出「李連達曾索要200萬元研究費未果因此報復」、「研究結果是偷換概念、斷章取義」等說法。隨著事件的不斷升級,2009年2月5日上午,天士力股價逆市大跌,下午,天士力公司不得不宣布臨時停牌。
天士力更表示近,他們已經開始了相關的司法取證,一定要把李連達送到司法的審判庭上。「不論他是不是院士,只要他是不客觀、不公正的,我們就會採取法律手段,保留我們的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