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ofo市場營銷案例

ofo市場營銷案例

發布時間:2025-03-31 18:05:19

① 3大步,教你如何做一場成功的營銷活動

只要找到產品和用戶的結合點,就是一個好的營銷。你覺得呢?

2015年7月,北京三里屯街道上突然出現了300名左右的斯巴達勇士,手拿搖滾沙拉,在街道上遊行,刷爆了所有人的朋友圈,甚至還登上了外媒的報紙。雖然這件事火爆至極,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件事背後的品牌是誰,頂多知道是個做沙拉的。這件營銷事件成功嗎?它很成功,因為從傳播的角度來說,斯巴達勇士勇闖三里屯這件事幾乎做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實際的效果呢?卻幾乎沒有。這些活動傳播效果好,對於我們做的營銷有沒有效果?其實並不是對等的關系。可能我們花很多錢,造成了很大流量的傳播,但是實際的效果幾乎沒有。一、正確的營銷第一步:找到產品對用戶的價值點如何判斷一個營銷事件是好或者不好:只要是營銷可以找到產品和用戶的結合點,就是一個好的營銷。那麼,怎麼找到產品和用戶的結合點?作為脈脈的原市場總監,我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脈脈的營銷策略。脈脈早期,我們覺得我們的產品及功能一定會有很多人用,於是在產品斷做了很多分享的環節,這樣方便用戶分享給自己的朋友,這是所有新產品都會做的。但是我們馬上發現大家對產品的認知程度很低,很多人連它的名字都很難念正確。後來我們認為,既然用戶不能理解產品的用途,那麼我們就要賦予它一個概念,最簡單的就是找一個對比。一開始我們計劃找領英,但是又遇到一個問題,大多數人都大家只是知道領英,知道這個名字,依然不知道領英到底是做什麼的。後來我們認為,既然領英大家都不知道,那麼微信大家總知道。於是我們找到脈脈和微信的共同點,打出了「生活用微信,工作用脈脈。」的標語,讓大家明白,它就是工作版的微信。現在用戶一看到脈脈,就知道它大概是干什麼的。這是早期邁出的關鍵一步。你是誰不重要,用戶認為你是誰更重要。很多做產品的人,都是特別好的銷售,在打廣告時候,他們會願意說產品哪裡好,然後說一堆優點。實際上,這些優點,用戶都不關注。在用戶心中這些東西都是沒有價值的,因為你作為一個產品的生產方,你會覺得在某些方面可能我做了突出的東西出來。但是用戶真正關注的不是這些。用戶真正想要的東西,用戶不會明說。你需要做一個有判斷的人,了解用戶真正需要什麼東西,而不是用戶提一個問題,你回答一個問題。二、正確營銷第二步:將價值做成可傳播的內容1、強化場景「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這句廣告詞作為保健品的腦白金已經喊了20多年了,消費者也聽了20年。腦白金一直在強化自己的送禮場景,消費者在過年送禮的時候首先就會想到它。這就是典型的圍繞價值點進行內容製作,手段則是強化場景。場景分四個部分:時間、空間、用戶和行為。目的是讓用戶在某個時間,某個空間,某個事件的時候,能夠自然而然地想到這個產品。雖然這個事情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做起來非常困難。它相當於在用戶腦海里埋下一個遙控炸彈,用戶想到你的產品,就會驅動他選擇使用你的產品。對於場景而言可能是在一個相對而言壟斷性的市場,因為我需要快速的佔領這個市場,然後佔領用戶的心智,跟競爭者建立足夠的區隔。用戶一旦記住這個產品,記住第二個產品非常難。如果你認為你的產品是具有非常大的創新性,我建議你優先選擇場景,或者你可以做出一個更細分場景的機會,而且這個場景有非常大的商業價值。2、強化賣點

賣點與人性是息息相關的,或者說是人性的弱點,寄生於人的貪婪、懶惰和嫉妒。幾乎所有電商都是低價、折扣,因為你打其他的口號都沒有效。低價這件事情對用戶來說最有效,也最可以影響用戶。比如年化收益,讓你獲得更大的收益,投入同樣的錢這件事情一定更有效。比如每日優鮮滿99減80,這個最打動人。

「充電五分鍾,通話兩小時」「兩千萬柔光雙攝」「漂亮得不像實力派」等等,所有的國產智能手機都在一個場景里進行競爭。最開始,小米提出的是性價比,但是後來發現國內市場價格都相差無二,沒有性價比可言。於是手機都開始尋找自身的特點,並主打這個特點影響用戶。比如堅果手機「漂亮得不像實力派」,其本質是說手機外形美觀。「充電五分鍾,通話兩小時」,是在強調自己的快充功能。通過強化自己的賣點影響用戶,在相對而言競爭比較激烈的市場,這樣可以准確地切下一塊屬於我的產品的蛋糕,這是通過市場影響用戶的一種方式。3、強化符號

試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有什麼區別?有人說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稍微甜一點,但是其實大多數人嘗不出來。其實他們最大的差別是顏色,一個是藍色一個是紅色。無論是代言人還是品牌廣告,都在強化自己的顏色特徵。在飲料行業里,產品本身並沒有太多特徵,需要靠符號來強化自己的競爭力。當下最火的共享單車也是如此,通過顏色來區分自己的符號,並擴大符號的影響力。「ofo共享單車」後來改名為「ofo小黃車」就是最好的證明。符號,跟人的感覺相關。比如視覺、聽覺、嗅覺、感覺。我們通過五官來慢慢感知一件事情,符號,則是縮短用戶感知的路徑,讓用戶一下子記住我的產品。符號是最小的傳播貨幣,對於用戶來說最容易記憶。如果把場景或者賣點變成一種符號,更容易傳播和記憶。但是歸根結底你判斷自己所處的位置,選擇正確的方式影響你的用戶。三、正確營銷第三步:找到目標渠道對用戶進行傳播前一陣脈脈和摩拜單車、嘀一巴士等App合作,在摩拜單車上貼了很多扎心的針對上班族的反雞湯的話,幽默的方式十分受上班族的歡迎,而脈脈的定位就是工作版的微信,每天使用摩拜、巴士的用戶,也大多是上班族,目標用戶一致,營銷的效果加倍。營銷的問題就是用正確的事情影響我想要的用戶。這三大步就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完整的營銷過程。圍繞自己的產品特徵,影響我想要的用戶,然後逐漸在某個領域裡面提升我們的知名度,通過這種力量慢慢擴大我的影響力,然後再影響更多用戶。這樣的道路是相對而言比較聞見,並且是成功率最高、相對而言比較正確的一種營銷的方式。作者:楊澤,原脈脈市場總監

② 經緯中國有哪些成功創投案例

在過去十年裡,經緯中國在創投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成功投資了滴滴出行、陌陌、餓了么、ofo小黃車、愷英網路、獵豹移動、世紀互聯、博納影業、暴風影音、土巴兔、找鋼網、瓜子二手車、獵聘網、VIPKID、猿題庫、PINTEC品鈦、36氪等眾多知名公司。

滴滴出行作為中國最大的出行服務平台,經緯中國對其投資無疑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陌陌則通過社交網路的創新,成功轉型為一家以視頻社交為主的平台。餓了么在餐飲外賣市場的崛起,也是經緯中國投資的重要案例之一。

ofo小黃車雖然最終因種種原因退出市場,但其共享經濟模式的探索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啟示。愷英網路則憑借其豐富的游戲開發經驗,為玩家帶來了許多受歡迎的游戲作品。

獵豹移動通過智能化產品和服務,逐漸成為全球領先的移動安全和數字營銷公司。世紀互聯作為中國領先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商,也為經緯中國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博納影業和暴風影音在影視娛樂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而土巴兔和找鋼網則分別在家居裝修和鋼鐵交易市場中建立了領先地位。瓜子二手車和獵聘網則在汽車和人力資源市場中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

VIPKID和猿題庫在在線教育領域取得了突破,PINTEC品鈦則通過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助力金融機構提升服務效率。36氪則在創投信息和服務領域,為創業者和投資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這些成功案例不僅展示了經緯中國在創投領域的敏銳洞察力和卓越投資能力,也為行業帶來了深刻的啟示。通過這些投資,經緯中國不僅獲得了豐厚的財務回報,更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③ 還「我」押金!ofo創始人戴威,二次創業敗走美國

戴威,又要面對失敗的困境?

是的,他就是那個曾經擁有1660多萬用戶排隊等待退押金的ofo小黃車創始人!

你還記得那遍地的小黃車嗎?

你還在等待著自己的押金退還嗎?

你對他的東山再起抱有希望嗎?

可惜的是,那個融資超150億的戴威,又一次創業失敗了!

根據《中國企業家》雜志,戴威赴美後的咖啡創業項目About Time Coffee,如今僅剩一家店還在營業,其餘均顯示「已永久關停」。

About Time Coffee賬號最後一條推文停留在9月,消費者最近一次曬圖則是在去年。

背負著41條限制消費令、16億押金的戴威,去美國請人喝咖啡,結果恐怕是要面對二次創業的失敗。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仍有超過1660多萬人在排隊等待ofo退押金,兩檔押金,即便是按照每人99元計算,待退的押金也超過16億元。

戴威想要東山再起非常艱難,這16億多的押金還有希望退回嗎?

01

ofo仍有超16億押金未退還,創始人戴威美國創業再次失敗!

今年上半年,ofo創始人戴威在美國的咖啡創業項目About Time Coffee迅速走紅,這家掛著紅色霓虹招牌的連鎖小型咖啡店,在紐約格拉梅西公園率先開業,很快,又在曼哈頓市中心的繁華地段開設了四家連鎖店。

然而,好景不長!

據《中國企業家》雜志,About Time Coffee僅剩下紐約麥迪遜大道一家店還在營業,其餘四家均顯示「已永久關停」。

據藍鯨財經報道,戴威在小黃車失敗後,限制消費的情況下「跑路」美國,成立了一家名為About Time Coffee的咖啡品牌,彼時項目以4000萬美元的估值籌集了 1000多萬美元資金,投資方包括IDG、真格基金和北京唯獵資本(ofo早期投資者)。

About Time Coffee的定價策略、目標消費人群、營銷策略都十分眼熟。

About Time Coffee 前期的補貼玩法借鑒了瑞幸的「燒錢」套路 —— 靠真金白銀的補貼去拉動 App 下載量,向大眾發簡訊促銷,並在咖啡店門口的廣告牌上宣傳:「注冊 App 在線下單,前五杯我們請。」

然而,缺乏有效的盈利渠道,難以維持經營!

更為嚴峻的是,美國市場已有眾多成熟的咖啡連鎖品牌,如星巴克、Dunkin』 Donuts等,About Time Coffee難以在市場中形成差異化優勢。

據外媒報道,該品牌在2023年5月底遭遇了經營危機,資金鏈斷裂,部分門店甚至被迫停業。

About Time Coffee賬號最後一條推文停留在9月,消費者最近一次曬圖則是在去年。

如今,僅剩 1 家的About Time Coffee 咖啡館無疑宣告著戴威二次創業終究還是失敗了!

02

在創業做 ofo 時,戴威嘗到了資本燒錢擴張的甜頭,卻因為沒能做懂盈利而摔了個大跟頭。

而如今「二次創業」的咖啡項目,戴威顯然仍然沒有逃出自己的邏輯怪圈。

公開資料顯示,戴威1991年出生於安徽一個不錯的家庭,後來隨父母去了北京,18歲考入北京大學,畢業後順利保研。

2014年,戴威與北大校友共同創立ofo。

隨後,公司在共享經濟的風口下高歌猛進,自2015年6月啟動以來,ofo一度在全球連接超1000萬輛共享單車,日訂單超3200萬。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單車整體市場份額中,ofo以51.2%的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一。

一時之間,小黃車風靡全國,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從2015年到2018年四年多的時間里,ofo先後獲得了十一輪融資,總額度超過150億元!

然而,無限風光背後,隱憂卻逐漸浮現。

2018年底開始,ofo陷入資金鏈危機,並持續因無法退還押金飽受詬病。

當年12月17日,ofo上線退押金系統,24小時申請退押用戶突破千萬。

截至2023年5月,所有公開渠道都已無法聯繫到ofo相關工作人員,用戶押金退回也依然遙遙無期。ofo的關聯公司披露的官方電話也均已顯示空號。

據了解,目前仍有超過1663萬人在排隊等待ofo退押金,押金分為兩檔:99元和199元。即便按照每人99元計算,待退的押金也高達16.5億元。

毫無疑問,戴威在中國的ofo共享單車引領了共享經濟的浪潮,但卻留下了更為惡劣的巨額押金和債務問題,這些目前都已成為他無法扛起的重擔!

03

用戶押金尚未退完,被「限高」的戴威不知如何在美國尋求新的創業方向。

他先在美國西雅圖創辦了一家移動電源租賃初創公司,但效果不佳,然後,他又在紐約創辦了咖啡連鎖店,戴威美國咖啡創業項目也十分地「慘淡」!

也是活該他失敗,有辦法「跑路」美國,卻沒有對美國的消費習慣進行「盡調」嗎?

在美國,移動支付目前只佔連鎖店總銷售額的 15%,美國人至今仍然更喜歡用現金和信用卡支付。

而 About Time Coffee 想要做大規模擴張的前提,是讓美國人的支付習慣變成手機 App,才能繼續規劃下一步做流量入口、以線上驅動商業。

此外,About Time Coffee 的選址也存在較大問題。

有美國用戶曾吐槽,「5 家店都開在遊客地段,不但咖啡館最該忙的早晨沒生意,遊客也不會進一家無名鋪子買咖啡。要是開到 Greenwich 或者東村,或許還能有點兒顧客黏性。」

想想也是,戴威的二次創業失敗並不是偶然!

當初ofo小黃車的失敗,就不僅僅是因為資金鏈斷裂和市場競爭,更是因為戴威在創業方面缺乏創新和遠見。

據知乎的分析,ofo未能對共享單車的模式和產品進行持續的創新和優化,未能解決用戶的痛點和需求,也未能形成穩定的用戶群和忠誠度。

戴威在美國的咖啡項目看似模仿和投機,卻未能體現出他對咖啡行業的深入了解和熱情,未能為用戶提供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服務和體驗。

04

目前看來,戴威想靠咖啡這個新項目「翻身」希望渺茫。戴威的二次創業,將再次以失敗告終。

戴威,高才生也,少有大志。初,共享單車風靡九州,威躬身入局,創建OFO,欲成大業,革天下出行方式。於是融資億萬,疾速擴張,其盛時,城中遍地小黃車也。然好景不長,危機漸顯,蓋車輛損壞甚多,管理不善,又市場競爭激烈,經營難繼,威奮力救之,頹勢難挽,公司終破產矣,拖欠押金十五億,待退還者,逾一千六百萬戶。威恐治罪,遁美利堅,融資造時光咖啡,再敗!

北大學霸、資本寵兒、3年燒光150億,戴威跑得掉嗎?

天眼查顯示,從2018年8月開始,戴威陸續收到41條限制消費令,目前,戴威名下12家企業中7家為存續狀態,其中,上海奧佛合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因涉及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未履行金額達5.4億余元。

五年前,ofo總部大樓下堵滿了前來維權的用戶,但這一舉動並沒有實質性作用,因為ofo早已沒有資產可供執行。

至今在ofo的官方微博下,仍有不少用戶在質疑,「到底什麼時候退錢」「我的押金還沒退,你們老闆就拿著錢去請美國人喝咖啡了?」

戴威如今想要創業成功的前提條件,還是要能解決每一個用戶現在最為迫切的需求,那就是——退我押金!

④ 薅紅包車已成產業鏈,共享單車如何打響運營狙擊戰

文/李星(靠譜的阿星)

不久前,微信派揭秘「群控」江湖批量操控多個僵屍號搶紅包,而這只不過是「薅紅包」灰產的冰山一角。

在O2O、P2P項目扎堆時,一些運營人員與羊毛黨結成默契的刷數據同盟。試圖以價格優惠吸引用戶的平台,結果被有備而來的「羊毛黨」吸走「元氣」一蹶不振的案例比比皆是。那麼多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項目,就有不少是羊毛黨的戰績。

資本寒冬中很少有項目敢效仿滴滴、美團做補貼,這讓職業刷客感受到了飢餓的滋味,直到刮來了「共享單車」的風口。「充返活動」、「免費騎」、「紅包車」、「寶箱車」等活動越打越烈,視搶占市場份額為首要目標的共享單車,似乎並沒有考慮到羊毛黨的威脅。

為何初衷很好的「紅包車」走了樣?

今春3月,一波酷似兩年前的網約車燒錢大戰打響,摩拜、ofo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爭相推出「紅包車」活動。一般只要超24小時未被騎行的車輛就會被App標注為「紅包車」,用戶騎行10分鍾即可參與搶紅包,並且騎行至商圈區域隨機派發的紅包金額越大。

要想貫徹共享單車推出「紅包車」的初衷,就必須有把紅包真正精準發給用戶的技術能力和阻擊羊毛黨的措施,才能激活線下用戶參與,提升共享單車項目的自運營水平與區域性調配能力。

守正出奇,紅包車是「奇」、供應鏈+線下運營是「正」

羊毛黨肆虐證明目前共享單車行業缺乏足夠高的技術門檻,而羊毛黨自身也在不停地迭代升級,並擁有「蝗蟲過境」一般的殺傷力。隨著優拜單車等品牌大舉殺入紅包車大戰,共享單車與羊毛黨之間的戰爭出現轉機,紅包車有望甩掉「敗家」帽子,真正輔助項目進行精細化運營。橙黃單車大戰爭奪第一、而其他共享單車項目正視圖以紅包車為契機奪回主動權,當前處於單車的「春秋爭霸」期,共享單車品牌除了必須在紅包車運營上「出奇制勝」,還得在供應鏈、運營等方面「循正道」。

在供不應求的形勢下,線下單車運營比拼的是供應鏈實力,投放單車質量和數量對各個項目供應鏈有極高的要求。摩拜是自建工廠並與富士康合作進行加工組裝;ofo是輕運營模式與「飛鴿」、「鳳凰」等品牌合作;優拜與老牌廠商「永久」合作,永久擁近十年的公共自行車生產供應經驗,年產量400萬的供應鏈。

當然在一些城市裡,一些共享單車項目由於投放過於稠密導致資源沒有合理配置,運營短板暴露。如何通過運營策略調整,平衡單車的使用頻率、鋪量的密度、廣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線上運營上,摩拜目前先後與京東、錘子、岡本等合作做品牌贊助,並與商圈集合推出「摩拜+」、「寶箱車」等;ofo開啟明星代言模式,投放大量宣傳渠道。優拜CEO余熠大眾點評出身,對生活場景對接經驗豐富,推出了系列營銷活動,比如接入電影《異形》等熱點資源。

在線下運營方面,如何更高效地滿足早晚高峰期用車需求,在屏蔽羊毛黨或給薅紅包的專業人士設置較高成本的條件下,通過智能鎖定位引導用戶騎行閑置車輛的「紅包車」方案正當其時。

當前,市場、資本及媒體關注的主流是「彩虹大戰」,但共享單車仍處於初期,即便在戰況激烈、陷入焦灼狀態的一、二線城市,還沒有哪個平台形成網路效率,一些投入量較小的後來者也不乏粉絲追捧,在國內三線以下城市依然有大量空白市場,市場格局尚未定,留給第二梯隊的單車品牌機會巨大!

結語: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漫天撒紅包的粗放式推廣會加劇共享單車陷入盲目鋪量和燒錢的怪圈,單車行業亟需智能化的「紅包車」解決方案,便於普通用戶選擇體驗更好、距離更近的單車,讓更多用戶自願騎紅包車,輔助平台調度進行線下運營。說到底,共享單車並非短期生意,而是拼技術、運營的長跑賽,沖在前面可能踩更多坑,笑到最後才能收拾殘局。

⑤ ofo訂單量反超摩拜的案例,努力是標配,選擇更可貴

做用戶增長和選擇公司戰略有點類似,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做,而是到底應該把有限的資源投到哪些地方、選擇什麼樣的增長項目。

要想確定當前階段需要做的增長項目,就要明確當前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摩拜開展增長項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摩拜單車的使用率,一般在App顯示為紅包樣式的車都是位置比較偏或者車輛比較集中、供過於求的地方。這樣能讓用戶主動把利用率低的車騎到車輛供不應求的地方,例如地鐵或商圈附近。

大衛·奧格威所說:「在全世界搜尋,把最好的偷來」,於是ofo跟摩拜競爭也採取通過借鑒摩拜發紅包的做法,不過有點小小創新。

願意通過騎紅包車來獲得這些小額紅包的用戶,一般都是有大把空閑時間並且對金錢比較敏感的用戶。從提升訂單量的角度來看,這些用戶並不是我們想要吸引的用戶,而且這些用戶在總用戶中的佔比也非常低,對於在短期內大幅提升訂單量是沒太大幫助的。所以,ofo決定先不做這種以調度車輛為目的的紅包車項目,要做至少也要等戰局穩定後再說。

通過騎行紅包這一項目的快速迭代,ofo迅速實現了對摩拜訂單量的反超。最後ofo訂單量反超摩拜的這個案例說明: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努力是標配,選擇更可貴!

在選擇過程中,比較難的是面對眾多可以做的項目,我們要放棄哪些項目,尤其是在我們的競爭對手做了一些看起來非常合理的項目時,我們是跟還是不跟?選擇做什麼比怎麼做重要100倍!

如果這樣做的話,用戶的整個思考線索鏈條非常長,而且用戶需要騎行很多次才能獲得足夠的虛擬幣,反饋周期也非常長。

昨天我五一假期陪女兒去買奶茶喝,發現奶茶店是買八杯,每次積分累計換一杯。我也感覺到也是思考線索太長 ,首先是要買同樣的奶茶 ,首先一般我們買奶茶喜歡換口味,其次買奶茶也是偶爾行為,所以這樣的積分的制度就是給用戶的思考線索太長,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思考線索鏈條太長了,難以在用戶進行快思考決策時提供有效輔助。

在競爭激烈的時候,頂住競爭對手的壓力,選擇不做什麼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商業競爭中,如果競爭對手做了某個產品功能,一般我們跟風做,就算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往往也說明了我們市場嗅覺敏銳、反應及時,不會被過多詰責。相反,如果這個產品功能被證明效果很好或者你的老闆覺得非常好,而你沒有做的話,後果往往很嚴重。所以從個人角度來說,跟競爭對手做同樣的動作,常常是最安全的,但一般都不是最好的。這個時候,認清當前目標尤為重要,要以終為始、深度思考,方能有理有據獨立決策。

用戶增長的本質是通過數據驅動的迭代測試把主觀認知變為客觀認知,用測試的冗餘性換取增長的確定性。如果不能實現快速迭代測試,是無法形成增長勢能的。靠提需求、走產研、大排期,是不可能實現快速迭代測試的。因此,這也是考慮用戶增長組織保障的基礎。

常見的實現用戶增長的組織形式有四種。第一,由原有的某個職能團隊兼做用戶增長,例如產品團隊、運營團隊或者市場營銷團隊。

採用這種組織形式的最大問題是團隊往往受到自己原有工作視角的局限,不能站在全公司的視角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所有資源來做用戶增長。

第二,成立一個專門的項目增長團隊,該團隊的職能主要由增長項目經理負責。其具體工作有:制定增長策略,提出增長創意,設計增長方案,同時作為PMO(項目管理中心)推動項目落地、拿到結果,並對增長結果負責。

第三,成立一個專門的用戶增長團隊,由產品、研發、運營、市場、PR(public relation,公關)等團隊派出BP(business partner,商業合作夥伴)支持用戶增長團隊的工作,這些BP的績效由用戶增長團隊的負責人決定或主要根據用戶增長團隊的意見來決定,從而形成一個增長FT(功能團隊)。

第四,成立一個專門的用戶增長團隊,該團隊的職能涵蓋自有的產品、研發、運營和市場等各種職能,從而形成小的硬閉環。

通常,我們總是希望用一種對現有組織沖擊最小的方式來建立一個用戶增長團隊

但是,從用戶增長效率的角度來說,如果用戶增長這項工作不值得我們在組織上做大調整來保證增長效率,那說明它在我們心目中沒那麼重要。

一個公司如果沒有專門的用戶增長團隊,很多不同部門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是做用戶增長的。

所謂有權就有責,權利界定不清晰 責任肯定不明確

一旦增長達不到預期,這些聲稱自己做用戶增長的人都不會覺得是自己的責任,從而出現「有功人人蹭,見鍋拚命甩」的情況。

⑥ 除了vivo,鹿晗還代言過哪些品牌

近期,vivoX20全面屏手機代言人的話題熱度在網上持續攀升。2017年09月14日上午,vivo官博正式公布了X20全面屏手機的三位代言人,其中就包括鹿晗。那麼,鹿晗除了vivo,還代言過哪些品牌呢?


  • OFO小黃車

    最新男神鹿晗又演繹了一把「十七歲的單車少年」,成了當下全球最大共享單車平台ofo小黃車的代言人,這位當紅鮮肉的代言已經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強大IP,代表了新生經濟的新需求。



    除此之外,鹿晗還代言過OPPO R7 Plus,一葉子面膜,肯德基,玖玖愛,美麗說等品牌。鹿晗可說是當下最受歡迎並且商業價值最高的男明星了,其代言的大牌數不勝數,並且大多不僅知名度高,也是大多數人生活中會經常使用、接觸,口碑也相當好的。作為年輕用戶和粉絲的焦點,只要看看鹿晗的代言,幾乎就可以知道當下最火、最時尚的是什麼。不得不說,鹿晗的商業價值可見一斑

⑦ ofo與摩拜,在營銷和運營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營銷策略:摩拜公關媒體,ofo猛打廣告?

羅輯思維羅振宇曾說過類似的話:這是一個網紅的時代,企業CEO要打破頭奮力成為網紅,這能省很多廣告費。與ofo創始人戴威相比,媒體人出身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似乎更深諳「網紅之道」,80後美女CEO,從0到100億,失敗了就當做公益,這些「勵志」的標簽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見諸於媒體端和社交圈,這給很多人留下摩拜很會搞公關的印象。

所以,當3月7日一篇《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的文章橫空出生,迅速傳遍了公關營銷圈,再次引發廣告效果幾何與公關是否有用的大討論,不少人津津樂道ofo和摩拜從營銷之道上講到底誰更勝一籌?

當3月21日蘋果CEO庫克拜訪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緊接著召開發布會宣布啟動頗有噱頭的「紅包單車」活動,摩拜與ofo的公關大戰似乎隨時隨地都如影相隨。以007粉絲們的聰明程度,肯定知道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廣告,也幾乎沒有公司不做公關。區別只是在於每家公司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每個想用傳統廣告的形式打動消費者的互聯網新興行業,總是免不了要對消費者和市場進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單車領域第一家大規模投放線下廣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啟動了大規模的廣告營銷戰役,宣傳共享經濟和騎車出行的環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鐵站台、寫字樓電梯間……似乎哪裡有騎車人的需要,哪裡就有小黃車的廣告,確實砸了不少錢。

至於摩拜單車,大家千萬別因為創始人胡瑋煒和CEO王曉峰頻繁上節目、接受各種采訪,便誤以為摩拜只做公關。實際上,摩拜有在跟進ofo的廣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廣告,包括微博和客戶端的信息流廣告。不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廣告後強勁的上升勢頭,摩拜的大規模廣告也在線下全面出街。

至於兩家公司還用了哪些營銷手段來拉攏消費者,007同時搜索了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雙方都發起了周末免費騎、充值返現等優惠活動,可見無論是重廣告還是重公關,增加用戶利益,優化用戶體驗都是一大殺器。然而,007仔細翻看了兩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賬號,發現「周末免費騎」和「充值返現」這兩大活動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後,摩拜隨後大規模跟進。而摩拜簡單的跟隨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緊隨ofo在5月份推出的「給用戶買保險」政策上。可見摩拜的跟隨策略並不止於廣告投放,在營銷活動上同樣似乎拜了ofo為師?

連文案都要照搬,難道說「模仿」會上癮嗎?

廣告和公關,絕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戰場也從馬路和用戶們的手機,擴大到了廣告和公關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歡讓高層出來講故事創造公關影響力,而ofo的廣告規模打得更大、時間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麼多,讀者們肯定會問了:到底哪種策略更好?

剛召開完發布會的摩拜並沒有宣布希么特別利好的消息,而ofo則在庫克到訪公司的同一天對外宣布日訂單已突破1000萬,成為繼淘寶、滴滴、美團之後,中國第四家日訂單過千萬的互聯網平台。從目前的戰果來看,摩拜過度依仗公關做法暫時略輸一籌,大打廣告的ofo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一場戰役上,為何公關輸給了廣告?幾位資深業內人士這樣回答:

資深媒體人營銷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關營銷是以CEO形象及故事為核心,從標題到內容,公關的對象更多的是媒體、投資人;實則對普通騎行者而言,他們不太關心什麼情懷和故事,羅永浩的情懷高不高?故事講的好不好?為什麼他的錘子手機賣的並不理想?而且,講故事講情懷,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新鮮,但時間久了非常容易審美疲勞,同時媒體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錯。

88後新媒體小兵駿先生表示:我們這樣的年輕消費者非常個性化、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要的是自己的騎行感覺是否爽?摩拜雖然技術含量很高但比較重不好騎,《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一文也曾推測,摩拜之所以主做公關,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產品體驗不佳,所以轉而打CEO情懷故事來提升品牌情感,但從長期來看,摩拜的公關對終端用戶而言,似乎並不那麼奏效。

原GE通用電氣中國公關總監李國威表示:企業迅速擴張時期如果有資本支持,大量投廣告是合算的,有人說摩拜公關佔先,ofo廣告猛烈。其實胡瑋煒並非像馬雲那樣妙語連珠,聽她演講反而有點著急,真心難為她了...

2.產品用戶:摩拜首要考慮自行車本身,ofo以騎行體驗為核心。

ofo和摩拜營銷策略不同,背後是雙方公司理念的迥異,這充分體現在產品和用戶層面。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接受采訪中說:摩拜首先考慮的是車輛的經久耐用,其次才是騎行的體驗。也就是說,為了4年的長使用周期(節省後期運營維護成本),犧牲掉了部分用戶的騎行體驗。從智能鎖,到GPS定位,摩拜單車噱頭十足,

但沉重的車身、不好騎,智能鎖不時失靈,也讓用戶體驗變得不那麼美好。摩拜對用戶的不夠重視,還體現在3月19日早上開始很多用戶反饋出現充值bug,但截止當天晚上24點,摩拜官方都沒有給出具體回應和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時候摩拜的公關怎麼突然隱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現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會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是摩拜犧牲用戶體驗搞的bug營銷」。

從兩方官方社交媒體開始運營的時間點及創始人提出「共享單車模式」的記載,ofo其實是中國無樁共享單車領域的原創者,其創始人代戴威一直強調,共享單車是為了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也正因為用戶而來,小黃車首先考慮的是用戶體驗,車輛好騎、舒適度才是最重要的。這從小黃車輕便、座椅高度可調節,三角把手的設計可見一斑。不過此前ofo單車的耐用性一直飽受詬病,最近投放的小黃車越來越多,但是損壞的數量也是同步上升,這一情況也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許是意識到了產品本身的不足之處,其3月9日最新發布的ofo與700Bike共同研發的新車Curve,強調工匠精神極致體驗,甚至承諾不受天氣影響,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誰是共享單車市場的NO.1?
ofo宣稱以52%的市場佔有率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和老大,而摩拜則宣稱自己的APP用戶注冊量和月活是第一,雙方的數據公關戰不絕於耳。

然而,到底誰家好,用戶有話說!為此007於3月18日發起了關於「ofo與摩拜,你對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業調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結果顯示:摩拜與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從產品到用戶,ofo和摩拜展開了近乎「肉搏」,但從總的市場佔有率和用戶體驗來看, 似乎ofo略勝一籌。

3.商業盈利:摩拜暫時還沒有考慮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據第三方數據預測,未來中國50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容量高達5000萬輛,這還不包括廣闊的農村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市場規模超過幾百億,這也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資本湧入,截止2017年3月,ofo與摩拜兩家披露的總融資額達到70億,其中ofo完成D輪融資4.5億美金,而摩拜宣布E輪融資1億美金以上。

對於各界最為關注的商業盈利,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說過「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還需要投資者干什麼」,震驚整個互聯網創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財經作家葉檀的采訪時,再一次明確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點聚焦的方向,目前談論盈利還太早,現在主要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擴張,同時對於20億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談。

而對於商業盈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經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經有了20%的凈利潤,表現最好的城市是已經達到了40%的凈利潤,今年很有可能實現全面盈利。雖然ofo沒有給出具體的計劃,但CEO面對媒體的發言已經給出了明確目標。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老先生曾說: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經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區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無需交納押金使用小黃車。這意味著ofo已經開始從「押金模式」轉向推行「信用模式」。此舉不禁讓人想像摩拜將作何應對。當然,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一句「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無疑會讓無數人開始懷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這一部分?那麼,免押金是否會有些困難?

閱讀全文

與ofo市場營銷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怎麼改變社會階層 瀏覽:949
生鮮電商平台營銷方案 瀏覽:834
電子商務服務合同 瀏覽:735
中國市場營銷總監國家認證 瀏覽:736
建築公司市場營銷管理辦法 瀏覽:45
市場營銷部主任 瀏覽:535
市場營銷業務綜合實訓報告 瀏覽:611
體育彩票市場營銷計劃書 瀏覽:683
2014年市場營銷試卷及答案 瀏覽:996
上海易果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663
電力市場營銷服務類的知識 瀏覽:864
樂清服裝電子商務公司 瀏覽:16
市場營銷學第九章在線測試答案 瀏覽:366
銀行12月營銷方案 瀏覽:6
學院道德講堂策劃方案 瀏覽:127
海瀾電子商務客服 瀏覽:477
家裝活動策劃主題方案 瀏覽:44
中職市場營銷試題 瀏覽:604
ofo市場營銷案例 瀏覽:847
物流作為市場營銷的一部分主要包括 瀏覽: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