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產品營銷的特點有哪些
農產品營銷具有生物性、自然性;銷售產品的季節性和期限性;市場需求的批量行、連續性和多樣性;主流產品的穩定性;政府幹預的必然性等特點。
我國特色農產品營銷問題的對策:優化產品定位、做好消費者教育、抓好品牌化拓展、重視標准化建設、健全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完善產業鏈。特色農產品營銷是特色農業發展的瓶頸和關鍵,它關繫到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也是關繫到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大事,
因此,搞好新時期特色農產品的營銷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農產品營銷學的研究內容是隨著學科的發展以及營銷觀念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早期的農產品營遲凳銷學研究內容神旦備比較注重流通領域的研究.,強調如何把農產品賣出去。例如,在20世紀40年代末以前,美國農產品營銷學的研究領域仍游毀局限在流通過程。
Ⅱ 《美國農產品營銷》作者是誰哪年寫的
作者:克拉克和韋爾達 1932年
Ⅲ 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發展趨勢
隨著農產品市場營銷的發展,從以農產品生產為中心,到以農產品為中心的營銷觀念,發展到顧客需求導向和關系營銷的觀念,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發展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1、農產品渠道結構短化。在新和經濟背景下,顧客的需求日益個性化,顧客對農產品營銷渠道過程參入程度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為異地交易提供了物質基礎,便利的運輸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物流的速度。顧客可以在市場上根據需要購買自己的農產品。如美國,78.5%的農產品通過「生產地——配送中心——超市、連鎖店——消費者」——渠道通路完成其分銷過程。只有20%的農產品通過「生產者——批發市場——銷售渠道」的傳統農產品營銷渠道。農民的集貿市場只佔1. 5%。這種渠道環節少,物流快、成本低、效率高的渠道結構已在全球形成發展趨勢。
2.渠道系統的一體化。渠道系統的一體化分為垂直一體化,水平一體化和渠道集成化。垂直一體化(Verticl Marketing system)是由生產者和中間商組成的一種合體。以生產為中心的垂直一體化稱之為向上垂直一體化。以中間商為中心的垂直一體化稱之為向下垂直一體化。如我國:「公司+基地+農戶」是一種典型以生產者為中心的垂直一體化。水平一體化(Horizontal Marketing system)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渠道成員利用各自優勢聯合開拓農產品市場機會。如可口可樂公司與雀巢公司提供的品牌,共同成功開發出國際飲料咖啡。渠道集成化,也稱多渠道化(Multi channel marketing)。是指同時運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營銷渠道通路進入某一細分市場。如農業綜合商社等。
3、渠道內部關系從交易關系向合作聯盟發展。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渠道成員間,因目標不同而在運作過程也具有差異性,造成一種不一致的痛苦關系。目標不同而操作過程相同,又易產生一種誤解關系。目標相同,過程不同,從而造成一種在管理過程中的錯誤關系。隨著農產品市場營銷競爭的激烈,這種矛盾關系必然會各成員的共同利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建立起在交易關系基礎上的合作關系,在合作關系基礎上的夥伴關系和在夥伴關系基礎上的聯盟關系。
Ⅳ 如何通過品牌營銷做農產品的推廣
農產品推廣這個話題可從三點回答:
首先:產品標准化的基礎,是可以做品牌營銷的基礎。這里包含種植標准,包裝標准,商品標准在內,沒有這幾點,就談不上標准化。
其次,是個品牌的訴求問題,用基礎的stp理論,劃定細分市場,確定目標群,確定定位,並將銷售渠道拉通,建立完善的渠道機友侍制。
其三,就是營銷宣傳了,包括梁首廣告,公關,展會等各種方式廣而告之,擴大消費者影響力,提升品牌溢價。
最後,幾乎所有新農人都一樣直接走到第三步,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橡告數前兩步扎實,才有第三步的爆發
Ⅳ 農業產品怎麼推銷
現代農產品向社區營銷。
1、農業實現產業化與農業實現現代化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在產業升級與產業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農民千辛萬苦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由於各種原因,經常出現滯銷或者銷路不暢,農民增收存在一定的風險,農民如何讓生產與銷售緊跟發展步伐成為一個現實問題,我們知道標准化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如果出現滯銷的局面,損失是非常巨大的,產品在有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邁進的過程中,怎麼突破銷售困局,怎麼讓我們生產的農產品不愁銷售,是所有研究農業問題人士關心的,下面要闡述的不是農業產業政策與農業現代化建設,而是怎麼樣拓展農產品的銷售,談一些看法。
2、現代農產品的營銷定義:現在農產品基本上延續舊的銷售辦法,以農貿市場為主要源頭,向交易集中的菜市場延伸,超市與社區菜市場結合的銷售思路,農民種菜,商販收購,集市銷售的模式,有些是自己種自己銷售,也有通過合作組織集中采購銷售等存在,所以農產品的銷售本質上思路仍然以政府主導的大市場為主,不斷提出要建設大的貿易市場,建設規模型農產品交易市場,這樣的銷售方式將在很長時間存在,因此,現代農產品的營銷定義有兩個部分。
一是做好渠道流通銷售模式。
二是直接專營銷售模式;第一種模式以政府指導為基礎,另外一種純粹屬於新的商業交易模式,模式的手段各有特長,在不斷豐富交易的基礎上,產品的品質、新技術、特色產品、高價值產品為主要龍頭,逐步滲透的辦法,經營新的思路,來創造農產品新的價值體現。
1、農產品生產經營現狀 :
農產品的經營一直關系著兩個家庭,一個是生產家庭,一個是消費家庭,兩個家庭的順利對接才是農產品銷售與經營的關鍵所在,如果生產家庭沒有辦法生產,消費家庭就談不上消費,而消費家庭買不到需要的農產品,生產家庭生產了也賣不出去,兩者互為關系出現的簡單問題,到目前位置,已經變得越來越讓人揪心,本來只要兩個家庭互相需要,那麼經營農產品就不是一件難的事情了。
近年來,政府給了不少的農業項目的支持,可是沒有收獲,為什麼?政府也不知道怎麼辦?道理很簡單,很多國家的錢都打水瓢,為什麼?中間環節有問題,沒有直接用在項目上,中間監督出了問題?農業企業都是農民在做,缺少指導。由於農民他們本身素質有限,所以如何把農產品生產、加工、物流、倉儲、銷售整合一體,成為現代農業的最大問題,現在所謂的農業專家們都知道農業的問題是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可是他們也不知道怎麼銷售,只知道弄大批發市場,弄幾個什麼協會來糊弄農民,農民盲目陷入什麼協會的圈套,導致現在農民增收出現困局。
農業營銷切忌 「嫦娥奔月」,農產品銷售的困難很多時候歸結在產品的老化,農產品的結構不配套,大多數是政府主管部門喊出的口號,實際上是無力來突破農產品的營銷困局面,只是想「嫦娥奔月」,而不做營銷與消費市場的研究與突破,抓農民很有手段,但抓銷售就迷惑不前,因為前者可以行政手段,而後者是市場手段,由此,在基本盤面上的指導人員,需要強化一體化的專業人才,主管人員要抓生產更要懂市場,而懂市場遠遠不夠,懂市場的所謂農業專家很多,但需要懂營銷的就很少,因此,兩者或者多者結合,將是關鍵。
2、農產品經營困局有三大因素 :
1、人才:農業產品銷售人才很少,也很少有農產品或者農業銷售人才交流,目前在農業產品銷售大部分是一些農民出生,現在有轉型後(初步土地經營升級)的一批人在主導,很難融合現代營銷手段,高級農產品營銷、策劃、銷售為一體的「地面營銷人才」更是難以尋找,這與我們的農業大國格格不入,最多的是研究與政府主管人員,因此,農產品國內營銷人員遠遠不能滿足實際市場消費需求,也就是農戶家庭到消費家庭之間傳播的橋梁被人為阻隔,消費者想知道農產品的信息、質量、品項特點、產地情況、安全情況等等均缺乏對接,依靠農民做不到,依靠政府不精通,只有滿大街丟在那裡,出現兩極分化。
2、產品:在全國有不少農產品接近我們國家最高標准—有機標准,但是標準的使用、建設、管理需要花很多費用,農民承擔不起,所以在當地消化,價格低,出不去,很多特色產品由於缺少標準的支持,上市後價格上不去,競爭就下降,農民賺不到錢,結果就不了了之。農產品的周期性與存儲特點,決定了產品必須要有嚴格的經營時間通道,而時間通道掌握在政府部門,比如標准、運輸、管理、銷售價格等,把很多優質產品浪費在與市場的人為交道裡面,而比如生鮮的農產品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因此農民害怕產品進城市,也是一大問題。
3、市場:純粹的市場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對政府主導信息的管理,而全國市場消費階段停留在批發市場,政府的信息來源也在批發市場,並不清楚消費者想吃什麼,怎麼吃,吃的代價、吃的便捷、吃的安全、營養,均不是非常清楚,而批發市場是無法掌握直接的消費信息的,所以存在很多產品雷同,高價值的產品不多,也沒有人去引導消費者去消費什麼樣的農產品,所以市場出現盲目現狀,大量好的農產品消費者不習慣、進不了餐桌,由此影響到農民的生產,結果農產品新品市場萎縮,高價值產品提不上價格,消費者吃不到,兩者又開始對立。
3、那麼如何來做農產品的銷售呢,在管理與經營上,如何把農民的好產品賣出去,提高農民積極性,能夠賺到錢,來繼續推動農產品升級,成為關鍵,而農產品的經營模式成為新農產品銷售突破的關鍵所在。筆者對現代農業營銷的定義裡面提出農產品的直營銷售,成為現代農業營銷的突破口,確定什麼樣的銷售,如何才能滿足廣大消費家庭的實際需求,才是營銷思路的延續,我們把消費家庭的分類,就可以看出農產品採取什麼樣的銷售模式,基本上城市消費家庭分為3個類型,一個是工薪消費階層,一個是年輕白領族與高退休階層,一個是小康階層,三個階層所消費的農產品完全不一樣,也很具有代表性,而大多數農產品是不分消費家庭的,愛誰買就賣,因此管理與經營費用增加,損耗非常大,作為農民的銷售路數不對,就形成惡性循環。
4、按照三個階層的消費不同,工薪消費階層主要消費一般的農產品,也就是常規產品,追求便宜與實惠,大部分銷售在農貿市場(菜市場),消費為常規的無公害產品,以限制高農殘為主要產品,價格比較優惠量大。年輕白領族與高退休階層,消費一般以上的產品,追求產品的營養與外觀,追求產品的時尚性,比較喜歡凈的農產品,價格比普通農產品價格稍高影響不大,比如綠色食品,大棚種植的反季節時令農產品等,追求新鮮,喜歡在超市消費,干凈。另外小康階層的消費者要求比較高,追尋特別的農產品,享受時尚的同時,追求高檔,比如出口農產品,有機農產品等,市場上少見,所以追求安全、營養、高價值是他們的目標。
5、根據不同的消費目標,制訂不同農產品的銷售方式,才是農產品現階段提升的有效辦法,一般無公害農產品的銷售由於成本問題,可以在統一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交易,在各社區的菜市場進行銷售,而綠色食品與有機食品可以在社區根據專營銷售模式,為自己的產品進行宣傳與推廣,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對接消費家庭,提升產品的銷售方法,也建立可以銷售的周年化生產計劃,這樣的專營銷售模式將大大拓寬銷售基層面積,不至於產品生產以後不知道怎麼辦,同樣有利於農產品市場的多樣化良性發展。
6、綠色與有機農產品直營的10大銷售策略 :
1、配送策略:市場特定的消費對象,城市在不斷擴大,買農產品越來越不方便,特別是安全營養的農產品,因此很多家庭需要有這樣的配送渠道,有品質保證的配送渠道,這樣的享受,可以體會配送帶來高效便捷的銷售服務,做好消費家庭的資料庫銷售目標,建立龐大穩定的銷售體系,成就現代消費觀念在農產品銷售上的突破,也是新的嘗試。配送不僅僅是將所需要的農產品送到消費家庭,而是要建立一個消費管道,這個管道包括先進的電子商務、電話、店面等互相配合,協調運行。
2、免費體驗策略:把農產品的優、劣完整體現在消費者面前,通過對產品的觀、聞、品、驗等手段,讓消費者明白什麼樣的產品符合自己的需求,這樣將大大拉近消費者的感官識別,從而建立牢固的產品信任感,促進產品的就地就時消費。體驗策略運用的產品非常重要,貨真價實是體驗的關鍵。
3、教育服務策略:社區服務是銷售模式的通常做法,一般是依靠社區的組織關系來進行農產品的教育與消費,通過對物業、居委會的聯合,把社區教育與服務的關系建立起來,通過對產品的橋梁作用,把農業的場景從生產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演繹,使消費者明白農產品怎麼生產、加工、運輸到消費者手中的,通過怎麼樣的質量檢驗保證品質,互相共融,保證常年的農產品供應,建立良好的供應關系與渠道,提高信任度,也服務當先,做好教育消費的引導工作。
4、引導對比策略:農產品的銷售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比,對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觀望,看外觀;品嘗,嘗品質;比較價格、重量、產地、顏色、品牌等,通過對比手法,強調產品的實質,引導消費者使用產品的諸多好處,消費者通過觀望、嘗試到消費的過程全部是引導出來的,因此,引導消費策略是農產品銷售的重要環節,並不需要廣告來扶持。
5、公眾公益策略:農產品走公益的策略也很重要,比如與體育結合,現在流行奧運生產的農產品很吃香,還有會議、旅行、餐飲等諸多公益活動的切入,很多活動把農產品介入進去,提高知名度,這樣可以大范圍在各種渠道進行銷售,農產品品牌建設也可以迅速提高。
6、小范圍團購策略:農產品做團購優勢很大,家庭廚房的所有食品均可以做成禮品銷售,通過對農產品的包裝與貼牌,把簡單的一種農產品包裝成消費時尚的禮品包裝,特別是水產、水果、糧油、蛋等等,小范圍的團購就是在一定有效的單位裡面,包括機關食堂、各辦事機構、單位等,由於我們國家節日特別多,所以節慶農產品禮品銷售將異常火暴。
7、社區活動推廣策略:社區推廣活動歷來是農產品銷售的好渠道,也是宣傳的最好陣地,社區活動主要要貼近消費家庭的實際需求,比如贈送廚房用具,把活動按照社區的特點安排開來,小區設攤、節日活動慶祝、社區組織活動介入等等,長期不停的搞,把社區當作產品宣傳的一塊陣地,效果非凡。
8、單位合作推廣策略:單位合作的優勢很明顯,農產品需要走量才好,與單位的合作將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單位配送與單位效益掛鉤,機關食堂與單位食堂合作,有效提高產品的使用效果。
9、個體直銷策略:農產品在各地可以與當地的社區便利店有效結合起來,比如水站、洗衣店、小賣部、茶樓、社區會所等等,通過對接,把農產品的信息發布出去,這樣大大加快產品的直接銷售。
10、媒體網路廣告策略:在網路上進行產品宣傳將越來越流行,什麼樣的產品均可以在網上找到,網路重點介紹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重點突出產品的營養價值,什麼樣的消費者適應,有什麼好處,吃了後能對身體有什麼改變等,這樣的宣傳在網上越流行,產品的知名度就越高,越能夠與消費家庭融合。必要的時候可以利用電視與報紙傳媒結合起來,加快農產品的現代化營銷步伐。
現代農產品營銷要放開思路,結合成熟的消費觀念,把營銷的步子邁開,從產品的立項上就要把產品的營銷成本計算進去,而不是光光是生產成本,將來農產品的銷售重點分為四個環節: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倉儲、銷售渠道四個部分,而核心的是把好產品通過合理的銷售渠道,把產品傳輸到消費家庭,傳輸到餐桌上,因此,一個農產品的整條連接要考慮生產的現代化,還要考慮營銷的現代化,從田間地頭要餐桌的每一個過程都不能忽視。
從目前來看,農產品生產與技術方面沒有多少問題,主要是考慮環境與農產品的關系,重點在營銷上面,現代農產品的營銷要照顧消費習慣、消費心理、消費潛力、消費心態等諸多方面,要從小商小販的心態里走出來,建立一套可持續發展的農產品營銷模式與銷售通路,建立農產品身份證制度以外,需要建立農產品消費家庭的識別系統,逐步建立可以穩定發展的高效農業銷售體系,這樣,任何產品的升級換代將不存在風險,只有市場有保障,產品才有出路,農業現代化才有依靠。
Ⅵ 我做農產品的,請問怎麼做好品牌營銷
你是做什麼的農產品?自己有店嗎?因為你的問題比較簡單,不怎麼能深入了解你,不過我可以給個個人觀點;
品牌,從字面上講「品」由三個口子組成,「牌」即為碑。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有限公司任立國這樣理解品牌就是口碑。認可的人多了,有了產品附加值那麼也就形成了品牌。
廣義的「品牌」是具有價值經濟的無形資產,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識別的心智概念來表現其差異性,從而在人 們的意識當中占據一定位置的綜合反映。
狹義的「品牌」是一種擁有對內對外兩面性的「標准」或「規則」,是通過對理念、行為、視覺三方面進行標准化、規則化,使之具備特有性、價值性、長期性、認知性的一種識別系統總稱。
品牌對企業來說是企業的宣傳名片,也是保證企業盈利與高速發展的核心。品牌是具有獲利效應、促銷效應、競爭效應、乘數效應和擴張效應。
對於農產品企業而言品牌效應也是至關重要的,品牌的塑造不但是農產品企業生生不息延續發展的原動力,更是產業鏈更新續接的紐帶。任立國認為農產品塑造品牌應從根源抓起。
首先品質保證
一、品種選擇
優良的品種選擇是產品品質的關鍵。願用優質的品種不但可以保證質量還可以增加產量和效益。一樣的水果品種的不同 市場的售價也不相同。給商家帶來的利潤的差別就會讓商家選擇優質的水果。
二、農資使用
農資是農業生產中的必備,有害化學物質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是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包括天然有毒物質、環境污染物和天然植物毒素等;食品添加劑、營養素、農葯和獸葯等的不合理使用。化學污染物對健康的危害可分高劑量暴露和低劑量暴露,對農葯、獸葯和食品添加劑的危害性評價必須以豐富的資料為基礎。進行危害性評價時應特別考慮高敏感人群,永久性有機污染物中應特別注意農葯殘留和其他化學物質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目前最嚴重的是化學農葯、有機金屬帶來的污染,並且食品的化學性污染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有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食品污染物問題。北京立鈞世紀營銷策劃有限公司任立國提倡農業企業使用有機農資,無公害無殘留農資,這也是農產品成為品牌的要因。
三、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對農作物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有毒有害污染物主要包括生物源、化學源、物理源等。污染的途徑也有很多種,在產前由於農 業生態環境遭到污染可導致食品農產品的間接污染,在產中由於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可造成食用農產品的直接污染,在產後的運輸或消費過程中也可由於容器或氣候等因素產生污染。從污染程度及其後果來看,目前食用農產品受污染的超標率仍然偏高,不僅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而且降低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與此同時,一些食用農產品因有毒有害物的污染程度已接近或達到急性中毒程度,從而引發食物中毒事件。
四、技術革新
近幾年,隨著發達國家生物技術公司的全球擴張,轉基因農產品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受到各國環保人士與消費者的關注。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轉基因技術、輻射技術、納米技術等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產生和應用,使有害物質的種類和來源進一步復雜化。
五、傳播隱患
食品是傳播遺留疾病的重要途徑。農業和食品的一體化以及農產品、食品貿易發展的全球化,對農產品食品的生產和銷售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食品和飼料的異地生產、銷售形式為食源性疾病的傳播留下創造了條件。
社會的進步,日趨加快的城市化發展狀況導致農產品和食品的運輸、儲存及製作需求的增加。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以及某些設備的缺乏,使人們在家就餐的機會越來越少。食品貿易的全球化使廣大消費者受益,使大量高品質、價格合理、安全食品應運而生,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各種營養素均衡的食品改善了人們的營養狀況,增進了健康。食品貿易為食品輸出國賺來了大量外匯,促進了本國經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這些變化為食品的生產和流通提出了新的挑戰,使得在某一地區發生的單一污染源可能導致全球性爆發,農產品的全球化傳播,對健康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比如英國的瘋牛病,還有禽流感等案例。
加大食品安全檢測力度,作為降低食源性危害的有效手段,許多食品安全項目正越來越側重於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過程進行控制。有效控制食源性危害的措施貫穿於從食品原料到消費整個食物鏈的各個環節。雖然許多國家在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每年仍有億萬消費者因進食受污染的食品而發病,因此,公眾對食品中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及有害化學物質的防衛意識應逐漸加強。農業企業應協助政府職能部門做好監管。
生產優化
一區域優化
農業種植講究因地制宜,許多農產品種類及其品種具有生產的最佳區域。不同區域地理環境、土質,溫濕度、日照等自然條件的差異,直接影響農產品品質的形成、許多農產品,即使是同一品種,在不同的區域其品質也相差很大。例如東北的大米黑龍江的響水大米為最,其次是梅河口大米。紅富士蘋果,陝西、山西品質優於遼寧蘋果,山東蘋果優於黃河古道的蘋果。從種類來說,東北小麥的品質優於江南小麥,新疆西瓜優於沿海西瓜。中國地域遼闊,橫跨亞熱帶、溫帶和寒帶,海拔高度差異也很大,各地區已初步形成了當地的名.特、優農產品,如浙江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碭山梨.山東鴨梨、四川臍橙、新疆哈密瓜、金鄉大蒜等。因此,因地制宜發展當地農產品生產,大力開發當地名、優、特產品的生產,從而創立當地的名牌農產品。
二方式優化
農業生產方式受人文環境的影響,不同的農產品生產方式直接影響農產品品質,如採用有機農業方式生產的農產品品質較差。採用受工業污染的水源灌溉嚴重影響農產品品質,也嚴重影響衛生質量。生產中採用各種不同的農業生產技術措施也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如農約選用的種類、施用量和方式,這直接決定農葯殘留量的大小;還有如播種時間、收獲時間、灌溉,修剪,嫁接,生物激素等的應用,也會造成農產品品質的差異。塑造可追溯農產品和生態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富硒農產品、旅遊觀光農產品品牌將是未來農產品的大消費趨勢。
營銷模式轉變
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更無法滿足現代人對商品的需求,營銷模式的新穎化,社會化更是打造農產品的必備因素。「互聯網+」時代的來農業企業也要轉型升級充分利用互聯網提供給我們的工具與資源建立O2O商業模式使產品得到升級,企業得到升級,建立農業產業鏈。
農產品要成為品牌商品進入市場,必須經過粗加工、精加工、包裝。運輸等一系列商品化處理,並對農產品的品質予以檢驗。同時,要建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質量標准體系,,實行規模化經營。另外,市場營銷方式也是農產品品牌形成的重要方面,包括從識別目標市場的需求到讓消費者感到滿意的所有活動,如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市場定位、市場促銷、市場服務和品牌保護等。提高農產品營銷能力,有助於擴大農產品品牌的影響,有助於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地位和份額。所以,營銷方式是農產品品牌發展的基礎,而品牌的發展又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競爭力。
廣東農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任立國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再好的商品如果不進行強有力的宣傳,將難以被社會公眾認知,更難成為有口皆碑的名牌。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名牌的形成,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大廣告投入,選擇好的廣告媒體。廣告是企業用釆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廣告需要支付費用,一般來說投入的廣告費用越多,廣告效果越好,要使優質農產品廣為人知,加大廣告宣傳的投入是必要的。可利用廣告媒體如網路、微信、微博、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和戶外路牌等來傳播信息。第二,改善公共關系,塑造品牌形象。通過有關新聞單位或社會團體,無償地向社會公眾宣傳、提供信息,從而間接地促銷產品,這就是公共關系促銷。公共關系促銷較易獲得社會及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同,有利於提高產品的美譽度、擴大知名度,第三,注重產品包裝,抬升產品身價。進口的泰國名牌大米,如金象,金兔、泰香等,大多包裝精緻。而我國許多農產品卻沒有包裝,有些即使有包裝也較粗糙,這不利於名牌的拓展。包裝能夠避免運輸、儲存過程中對產品的各種損害,保護產品質量;精美的包裝還是一個優秀的「無聲推銷員」,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激起購買慾望,同時還能夠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抬升產品的身價。
科技塑品牌
農業要發展就要以科技為後盾,科技是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農產品優質、高效的根本保證。因此,創建農產品品牌,需要在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全方位進行科技攻關,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一是市場需求,在農作物、畜禽、水產的優良、高效新品種選育上重點突破,促進品種更新換代,以滿足消費者不斷求新的需求;
二是新品種選育,做好與之相]配套的良種良法的研究開發與推廣工作,要著力解決降低動植物產品葯殘問題,保證食品衛生安全,以消除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
三是產後的保鮮,儲運、加亡、包裝、營銷等環節,開展相應的技術攻關,加大對保鮮技術的研究,延長產品的保鮮時效,根據消費者購買力和價值取向設計開發不同檔次的產品,逐步形成一個品牌、多個系列,應用現代營銷手段擴大品牌知名度,培育消費群體,提高市場佔有率;
四是技術,注重技術引進,積極引進國外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並通過技術嫁接,推動國內品牌的創建。
農產品從種植、收獲、加工、包裝、運輸和銷售,直至到人們的餐桌上,要經過很多道工序,在生產和加工的各個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導致產品品牌效應受損。只有找出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葯,才能保證農產品品牌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