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羅振宇對市場營銷的見解

羅振宇對市場營銷的見解

發布時間:2024-09-30 05:27:47

❶ ofo與摩拜,在營銷和運營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營銷策略:摩拜公關媒體,ofo猛打廣告?

羅輯思維羅振宇曾說過類似的話:這是一個網紅的時代,企業CEO要打破頭奮力成為網紅,這能省很多廣告費。與ofo創始人戴威相比,媒體人出身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似乎更深諳「網紅之道」,80後美女CEO,從0到100億,失敗了就當做公益,這些「勵志」的標簽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見諸於媒體端和社交圈,這給很多人留下摩拜很會搞公關的印象。

所以,當3月7日一篇《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的文章橫空出生,迅速傳遍了公關營銷圈,再次引發廣告效果幾何與公關是否有用的大討論,不少人津津樂道ofo和摩拜從營銷之道上講到底誰更勝一籌?

當3月21日蘋果CEO庫克拜訪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緊接著召開發布會宣布啟動頗有噱頭的「紅包單車」活動,摩拜與ofo的公關大戰似乎隨時隨地都如影相隨。以007粉絲們的聰明程度,肯定知道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廣告,也幾乎沒有公司不做公關。區別只是在於每家公司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每個想用傳統廣告的形式打動消費者的互聯網新興行業,總是免不了要對消費者和市場進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單車領域第一家大規模投放線下廣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啟動了大規模的廣告營銷戰役,宣傳共享經濟和騎車出行的環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鐵站台、寫字樓電梯間……似乎哪裡有騎車人的需要,哪裡就有小黃車的廣告,確實砸了不少錢。

至於摩拜單車,大家千萬別因為創始人胡瑋煒和CEO王曉峰頻繁上節目、接受各種采訪,便誤以為摩拜只做公關。實際上,摩拜有在跟進ofo的廣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廣告,包括微博和客戶端的信息流廣告。不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廣告後強勁的上升勢頭,摩拜的大規模廣告也在線下全面出街。

至於兩家公司還用了哪些營銷手段來拉攏消費者,007同時搜索了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雙方都發起了周末免費騎、充值返現等優惠活動,可見無論是重廣告還是重公關,增加用戶利益,優化用戶體驗都是一大殺器。然而,007仔細翻看了兩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賬號,發現「周末免費騎」和「充值返現」這兩大活動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後,摩拜隨後大規模跟進。而摩拜簡單的跟隨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緊隨ofo在5月份推出的「給用戶買保險」政策上。可見摩拜的跟隨策略並不止於廣告投放,在營銷活動上同樣似乎拜了ofo為師?

連文案都要照搬,難道說「模仿」會上癮嗎?

廣告和公關,絕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戰場也從馬路和用戶們的手機,擴大到了廣告和公關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歡讓高層出來講故事創造公關影響力,而ofo的廣告規模打得更大、時間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麼多,讀者們肯定會問了:到底哪種策略更好?

剛召開完發布會的摩拜並沒有宣布希么特別利好的消息,而ofo則在庫克到訪公司的同一天對外宣布日訂單已突破1000萬,成為繼淘寶、滴滴、美團之後,中國第四家日訂單過千萬的互聯網平台。從目前的戰果來看,摩拜過度依仗公關做法暫時略輸一籌,大打廣告的ofo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一場戰役上,為何公關輸給了廣告?幾位資深業內人士這樣回答:

資深媒體人營銷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關營銷是以CEO形象及故事為核心,從標題到內容,公關的對象更多的是媒體、投資人;實則對普通騎行者而言,他們不太關心什麼情懷和故事,羅永浩的情懷高不高?故事講的好不好?為什麼他的錘子手機賣的並不理想?而且,講故事講情懷,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新鮮,但時間久了非常容易審美疲勞,同時媒體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錯。

88後新媒體小兵駿先生表示:我們這樣的年輕消費者非常個性化、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要的是自己的騎行感覺是否爽?摩拜雖然技術含量很高但比較重不好騎,《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一文也曾推測,摩拜之所以主做公關,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產品體驗不佳,所以轉而打CEO情懷故事來提升品牌情感,但從長期來看,摩拜的公關對終端用戶而言,似乎並不那麼奏效。

原GE通用電氣中國公關總監李國威表示:企業迅速擴張時期如果有資本支持,大量投廣告是合算的,有人說摩拜公關佔先,ofo廣告猛烈。其實胡瑋煒並非像馬雲那樣妙語連珠,聽她演講反而有點著急,真心難為她了...

2.產品用戶:摩拜首要考慮自行車本身,ofo以騎行體驗為核心。

ofo和摩拜營銷策略不同,背後是雙方公司理念的迥異,這充分體現在產品和用戶層面。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接受采訪中說:摩拜首先考慮的是車輛的經久耐用,其次才是騎行的體驗。也就是說,為了4年的長使用周期(節省後期運營維護成本),犧牲掉了部分用戶的騎行體驗。從智能鎖,到GPS定位,摩拜單車噱頭十足,

但沉重的車身、不好騎,智能鎖不時失靈,也讓用戶體驗變得不那麼美好。摩拜對用戶的不夠重視,還體現在3月19日早上開始很多用戶反饋出現充值bug,但截止當天晚上24點,摩拜官方都沒有給出具體回應和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時候摩拜的公關怎麼突然隱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現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會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是摩拜犧牲用戶體驗搞的bug營銷」。

從兩方官方社交媒體開始運營的時間點及創始人提出「共享單車模式」的記載,ofo其實是中國無樁共享單車領域的原創者,其創始人代戴威一直強調,共享單車是為了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也正因為用戶而來,小黃車首先考慮的是用戶體驗,車輛好騎、舒適度才是最重要的。這從小黃車輕便、座椅高度可調節,三角把手的設計可見一斑。不過此前ofo單車的耐用性一直飽受詬病,最近投放的小黃車越來越多,但是損壞的數量也是同步上升,這一情況也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許是意識到了產品本身的不足之處,其3月9日最新發布的ofo與700Bike共同研發的新車Curve,強調工匠精神極致體驗,甚至承諾不受天氣影響,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誰是共享單車市場的NO.1?
ofo宣稱以52%的市場佔有率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和老大,而摩拜則宣稱自己的APP用戶注冊量和月活是第一,雙方的數據公關戰不絕於耳。

然而,到底誰家好,用戶有話說!為此007於3月18日發起了關於「ofo與摩拜,你對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業調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結果顯示:摩拜與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從產品到用戶,ofo和摩拜展開了近乎「肉搏」,但從總的市場佔有率和用戶體驗來看, 似乎ofo略勝一籌。

3.商業盈利:摩拜暫時還沒有考慮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據第三方數據預測,未來中國50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容量高達5000萬輛,這還不包括廣闊的農村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市場規模超過幾百億,這也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資本湧入,截止2017年3月,ofo與摩拜兩家披露的總融資額達到70億,其中ofo完成D輪融資4.5億美金,而摩拜宣布E輪融資1億美金以上。

對於各界最為關注的商業盈利,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說過「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還需要投資者干什麼」,震驚整個互聯網創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財經作家葉檀的采訪時,再一次明確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點聚焦的方向,目前談論盈利還太早,現在主要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擴張,同時對於20億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談。

而對於商業盈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經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經有了20%的凈利潤,表現最好的城市是已經達到了40%的凈利潤,今年很有可能實現全面盈利。雖然ofo沒有給出具體的計劃,但CEO面對媒體的發言已經給出了明確目標。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老先生曾說: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經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區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無需交納押金使用小黃車。這意味著ofo已經開始從「押金模式」轉向推行「信用模式」。此舉不禁讓人想像摩拜將作何應對。當然,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一句「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無疑會讓無數人開始懷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這一部分?那麼,免押金是否會有些困難?

❷ 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這檔自媒體節目如何

就我個人而言 我是羅胖腦殘粉
先貼一段視頻 這是10個月前 羅胖和優酷財經的同志在一起討論《邏輯思維》時的視頻
羅振宇策劃新節目-4一共有五個片段,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來看看。
在這段視頻中,羅胖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邏輯思維這個節目的核心價值。
他自己在當時的給出的答案是,對於圖書觀點的梳理和解讀。
而在現在已經播出16期的情況下
邏輯思維目前的依舊遵循當時的一個初衷
而我認為其作為一個優秀的自媒體節目的理由如下:
1 羅振宇本人的才華,以及他對於自我營銷的深度理解
我訂閱了邏輯思維的維信,曾經在微信平台上問過羅老師為什麼在知乎有帳號卻從來不參與社區活 動,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結果卻得到了羅老師「因為平台太多,難以管理」的回答。我並不知道這是其本人的回復或是由團隊進行操作,但這樣的用戶體驗感是極佳的。另外如果你有心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羅振宇的微博,會發現大多數會得到本人的回復。這說明羅老師對於每一個用戶都進行了個性化的服務和有針對性的探索。
2 類讀書類節目的缺失和市場需求
知乎有一個話題是書籍推薦,回答頻次非常高,原因在於讀書是一件私人的並帶有個人品味和價值觀的事情,分享書籍會給人以分享價值觀的愉悅和尋求志同道合者的潛在需求。而在傳統電視領域有得大媽者得天下,收視率的壓力使得很多讀書節目不得不遠離黃金時間,多在半夜時分進行播放,《百家講壇》則屬於現象級的事件,受到多方資源的照顧。那麼回過頭來,在視頻時代,各大視頻網站主打的依舊是電視劇,電影,綜藝節目,但是《曉說》的成功給很多人看到了知識分享領域這塊巨大的藍海,中產階級的崛起,意味著其在各個領域對於質感的要求日漸提升,細分到電視節目,便有了《邏輯思維》《曉說》這樣知識分享類節目的市場需求。
3 專注於剖析事件內在的邏輯機理和抓取熱點事件的能力
在已經出品的16期節目中,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羅老師首先給你一個「錨」,即在對於傳統事物的不同觀點,進而對事物本身進行解構分析,引經據典,最後在邏輯上說服你,這樣的節目首先對主講人的要求極高,因為這一套邏輯必須有充分的理由支撐並經得起推敲,而對於觀賞者同樣要有一定要求,這就為未來的盈利模式找到了一個極有潛力的目標群體。而著16期的選題不用我多去評析,我自己是樂在其中,尤其是u盤化生存這一概念給了我很多深思。
在某種意義上說,「邏輯思維和知乎是知識分享領域的兩條發展路線」
期待他們都越來越好
--------------------------
4.21補充在最新一期的羅輯思維和曉說中,都開始出現了合作的廣告商,並以內容表現者的身份存在,由此可見自媒體的脫口秀節目已經在積極探索自我盈利的方式了。
這是一件必然發生但需要無盡探索的道路。
有道雲筆記和羅輯思維的合作是平台間的合作,相對契合。
mini 和曉說的合作則讓我覺得突兀,有種夾生飯的感覺。
但向這樣在這條路上單槍匹配作戰的你們致敬每一個商業模式的探索都是過往模式的顛覆,是對無知事物的挑戰加油琢磨著是不是要寫點書評 向老羅討點書看

❸ 羅胖《羅輯思維》|人的價值正在重塑市場結構

本文為混沌大學《羅振宇:從人的角度重估商業價值》的學習筆記

講者為羅輯思維和得到創始人羅振宇

1 . 羅胖以 遞弱代償 的概念,貫穿整個以人為中心的商業邏輯,遞弱代償分成兩個部分: 新分工 和 新系統 。以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視角來看,隨著科技和社會的演化和市場的競爭,個體和組織的能力和資源會慢慢弱化,為了補償這個總體向下的趨勢,則產生了新分工,新的協作體系會生成新的系統,使得整個社會繼續發展。

2 . 舉個例子,隨著互聯網平台的發展,傳統計程車公司的角色(叫車需求的分派)會被弱化,計程車司機的專業性也慢慢被更多人取代(有車有手機導航就可以載人),於是像Uber、滴滴的公司崛起。這就是科技的進步(網速的發展和手機的價格下降)生成一個新的分工(載客的門坎降低,分派自動化,評分系統),形成一個新的系統(Uber、滴滴做為新的系統中心),這就是遞弱代償,也是事物演進的基本規律。

3 . 從整個商業的角度來看,未來的新分工,體現於促成交易的介質改變了。早期是權力和資本在促成交易,但現在連資本都變成資源本身,投資公司有錢也不一定幹得了事,要到處投資。

4 . 早期的資本促成交易,黃金的工業化時代,有錢的人可以大量投資設備,僱工人在流水線面前,重復執行工作,最著名的是福特公司。這個現象到最後, 連工人自己都忍受不了這種折磨,公司只好提高每個人的薪水 ,一方面讓工人有能力買車,一方面把工人留住。資本為交易入口,也是自由共同體的黃昏,它正在弱化。(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台積電......

5 . 個人在崛起,也是拜互聯網發展所賜。人類是一個想像共同體,只要你能夠說出好故事、好的理想,在互聯網的傳播之下,你很快可以聚集大量的資源向你靠攏,比如網紅羅永浩做了錘子手機,發布會當天沒有其他公司敢在同一時間開,因為知道流量會被吸走。這就是為什麼個人會成為下一個交易入口,取代權利和資本。

6 . 人做為交易入口的趨勢,就是一個新分工,也告訴我們商業正在人格化。馬東曾經說:「 今天如果你不是一個網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個 CEO 。 」在國外也幾乎所有著名公司CEO都被當英雄崇拜,比如Elon Musk, Steve Jobs, Jeff Bezos。

7 . 商業人格化帶來的是信任 ,因為對人的直接信任,所以促成交易。

8 . 除了人以外,知識也成為另一個交易入口,人是知識的載體,而知識本身是用來生產需求的。你不知道潛水是什麼? 釣魚是什麼? 你就不會去消費相關產品。這也是羅胖一直談的,消費升級的背後其實就是認知升級。

9 . 知識既然是一個新的交易入口,於是有了知識服務,知識服務本身並不是傳道授業,而是站在門口贊嘆,初期是做營銷,做流量轉化,後期直接作內容本身,把大部頭內容針對用戶的場景(音頻),重新做出有立體感好吸收的知識。

10 . 知識服務是羅胖提出來的,也是羅輯思維這幾年找到的一個新分工,替大家輸出好的內容,創業就是創造新分工。

11 . 共享經濟不是剩餘的東西,拿出來有效利用,它會直接帶來兩種結果。要不就是有人直接專業干這行(比如滴滴司機),要不就是放棄。於是 共享的本質也是在創造新分工 。

12 . 以人作為交易入口的新分工,對商業帶來的系統變化,在組織內部是 以事情為主線,按事組隊 ,個人只對自己努力,不為集體努力,也就是「聯盟」的概念。在組織外部則變成以組織為結點的合作,公司群體的崛起,羅輯思維是營銷部,混沌是商業課程,互為獨立又互為合作。

13 . 以網紅為節點,聚集的垂直型市場,並不是社群經濟。社群不應該經營,而是好產品和服務為用戶附能的結果,最好的社群應該就是蘋果粉,當蘋果粉在外面排隊搶iphone的時候,蘋果從來沒有出來端茶過,社群是結果,想要做社群,去打磨你的產品。

14 . 網紅帶來勢能,可以低成本匯集流量,但也需要信用才能促成交易。 勢能和信用該如何達成平衡 ,是很重要的一環。

從遞弱代償的框架,再由促成交易方式的轉變,羅胖給了「人」這個新維度。這已經是兩年多前的演講,如今還是在這個趨勢下。

當以人為交易入口時,其實 人的角色就是做為個體,更好地去感知客戶的需求,也更好地去服務客戶 。比其以往大機構地一致化服務,個性化的需求,小社群次文化的需求,也可以得到紓發和滿足。

但這樣的發展方式,能不能突破群體之外,達成更多的連接,也許是得到後面需要嘗試的。

回到今年何帆在《變數》里提到的小趨勢,重建社群也許就是在這個以人為交易入口帶來的趨勢下演進。 人為交易入口的市場肯定是碎片化的市場 ,每一個小領域都有個網紅,每個網紅都能帶來垂直的市場分流,但每個市場之間又互不相連。

何帆說的重建社群,也是一群人為自己的第二人生,為自己的價值觀,因為遇上一個連接者(書里稱為凝結核),而聚集在一起繁榮生長。這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也是有個人起了頭(比如阿那亞的曹寅),然後這個項目就做成了。

新分工帶來的就是細分市場的滿足。

羅胖說以人為基礎的公司不需要融資,因為它起手就是賺錢的,搭配經濟周期走緩的大環境,這個趨勢估計還會繼續往前。

在我看來,新分工已經慢慢成熟,網紅成為一個又一個節點,但這會架構出什麼樣的系統和商業環境? 知識服務真的有生產出新需求嗎? 如果有它應該會有相對應的上下游(即系統)出現

從得到的發展來看,賣知識內容的上游是一些創作者,下游是學習的用戶,但這看起來是傳統的教育系統,換了一個場景,也許互聯網教育是知識服務後面走出來的新系統,替成年人的教育創造出一個新的市場。

這個市場會不會慢慢從通識教育走向專業教育,從學術走向實用,從學科走向碎片化的知識體系。值得我們期待。

1 . 遞弱代償有兩個核心:新分工(分化)和新系統(媾和)

2 . 人是想像的共同體,通過一個人的說服,去連接所有資源。一個故事,凝聚協作體系

3 . 網紅紅不久是事實,從組織的角度,公司不能建立在網紅的基礎上,但對個人來說是機會,PAPI醬、羅永浩聚合大量資源,他未來就有很多可能性

4 .  不要討論動機,賺錢還是理想,因為說不清楚,今天想的和明天想的可能都不一樣 ,說一個好故事,把事情做成。

5 . 人類升級就是聚合資源(權錢人)的方式不同

6 . 賦能之後,每個人都是君王,每個人都是中心

7 . 世界沒有顛覆,一脈相承

8 . 講故事的點上,想像空間只有一個

9 . 內容電商=人的電商 (人格化)

10. 以人為基礎的公司不需要融資,它起手就是掙錢的

11 .  人是知識的載體,知識會反過來成就人

12 .  人和人的直接信任,做人格比做平台好

13 . 共享不等於剩餘,共享的結果要不就是專業干,要不就是干不下去,所以共享帶來新分工,促進社會分工。

14 . 未來一定是更精細分工,所有分工(包括中間商)都有價值

15 . 信息免費,人格訊息收費

16 . 創業就是創造新分工

17 . 知識服務者不是傳道授業者,只不過是站在門口贊嘆的人

18 . 學校是最好的聯盟,說好要分手,且沒有綁架

19 .  社群是好產品的結果,來自產品和服務,所以不需要特別經營 ,不可能先建立社群,才把貨買給大家

20 . 勢能和信用之間難以平衡,有勢能才能低成本吸附價值,有信用(60秒)才能形成交易

21 . 讓人看到你的笨和蠢

22 . 知識服務=時間解決方案 (篩選)

23 . 未來商業的戰場就是總時間分額

24 . 愛是什麼感覺? 好像突然有了鎧甲,好像突然有了軟肋

25 .   不要談行業, 20~30 歲沒有存量, 40 歲拋棄存量

26 . 越是分化的社會,你只能成為精英,別無出路

請您以羅振宇老師提出的從"人"的角度重新評估商業價值的全新角度剖析自己所在產業生態或選取一個自己熟悉的案例,分析其現有存在資源能否重新構建,重新凝結,重新整合以促成新的分工,實現新的商業價值。

羅振宇老師提出商業的人格化,促成交易的不再是權力和資金,而是具體的人帶來的勢能,加上其構建的信任,直接構成交易。

以人為交易入口,人又是知識的載體,知識生產需求,於是新的交易分化帶來新的分工,替商業帶來洗牌。

我想以教育這個產業,來看人對其資源重新構建和整合的影響。

傳統教育主要還是 自上而下 的方式,政府補助學校,學校聘請教授進行教學。當然也有一些私營的學校或者市場上的補習班,較多是以升學為主力,進行密集式的訓練。

補習班一直都有名師光環的現象,一般大學的教授也在學生里經驗里有好老師、混老師,這是說 人在教育產業里自然就帶有節點的特質 ,好老師容易聚集很多學生,不論是在商業化的環境還是在傳統教育體制內。

但這個市場主要還是在教育體制內循環,業界偶有講師、企業內培訓,一直沒有拓展到一般的大眾。

得到藉由羅胖的魅力人格,有了比較好的勢能,試圖把原本高等教育的知識內容,只接轉化為更容易吸收的課程,比如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這就是一個人做為交易入口,帶來的資源重新凝聚,最後擴大更廣泛的受眾 。

以往只有北大經濟系的學生能獲取的知識,放在得到上面,突然有超過三十萬人也在學習。我認為羅胖做為節點卻是幫助更多知識創作者觸及了更大量的用戶。而得到的專業則是怎麼把這么生澀的內容,變得更容易吸收,和生活產生關聯。

有了這樣的起頭,不同領域大量的頭部內容也開始往得到靠攏,比如心理學的武志紅、清大管理的寧向東。教育產業從專業知識走向平民化,在得到的場景里頭發生。為什麼大家更願意到得到里付費上課,其實也是 基於對羅胖個人的信任 。

羅胖和得到帶來的新分工,當大家習慣在網路上、微信群里學習交流的時候,又促成大量的在線教育和機構,學英語的、寫作的、生涯規劃、心理咨詢,各式各樣的成人教育市場突然就展開了,學科間的邊界也在慢慢消失。

人凝聚資源,用產品帶來新分工,用進而擴大了整體的市場,這些是我看到人作為交易入口帶來的發展,也是商業重新賦予人與人之間信任的一個契機。

結合自己所在的產業,剖析自己對未來商業模式,產品定位以及社會分工等方面是否具有競爭力。

未來想以說書人為創業的方向,其對標樊登讀書會和Youtuber的說書脫口秀。

就商業模式來看,樊登讀書會直接賣自己的說書音頻,並在打響名氣之後,轉向線下的書店,做垂直的服務。Youtuber則是賣流量做廣告為主。

以羅胖人的角度來看,都是先有流量,再導向產品,但就產品的屬性,我認為樊登賣自己的內容,還是比較一致且有機會發展成具有魅力人格體的品牌。

由於在台灣的市場還沒有類似KOL,所以在台灣發展一個說書品牌還是有機會的。唯獨台灣人看比較多聊天節目,對一人脫口秀的形式不太習慣,所以視頻、音頻的內容需要分開來策劃,但商業模式是可行的。

產品的定位,樊登讀書會主要是導讀為主,並梳理重要的內容,賣導讀也賣書本身。換句話說,說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書,而是一個大概的整理加上個人解讀。

說書的產品定位也是一樣,「讓書的內容更立體、更吸引人」,初期賣導讀整理,後期和出版社合作。向對相關話題、領域有興趣的消費者,做更立體的導讀。

從社會分工來看,在書籍市場裡面,導讀和推薦本來就存在。書商需要找有名的人來推薦,作者本身也會有個自己的序言,來引導。有時候光是這一部分就是十幾頁內容也許說書補足的就是這一塊的效率和分工。

閱讀全文

與羅振宇對市場營銷的見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旅遊市場營銷策略包括 瀏覽:928
快速消費品網路營銷 瀏覽:912
電子商務生命周期 瀏覽:618
圖書電子商務網站論文 瀏覽:558
2015年10月市場營銷學自考試題及答案 瀏覽:866
開放大學市場營銷期末考試 瀏覽:122
摳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160
小學科學培訓方案 瀏覽:898
義烏電子商務公司注冊費用 瀏覽:291
電子商務法令 瀏覽:429
商鋪活動促銷 瀏覽:74
我國電子商務模式研究現狀分析 瀏覽:764
成人自考市場營銷學幾個月 瀏覽:878
主題庄園營銷方案 瀏覽:120
教師內部培訓方案 瀏覽:733
市場營銷這個行業的分析 瀏覽:208
教師網路培訓研方案 瀏覽:763
文化傳媒公司策劃方案 瀏覽:917
七夕瑜伽策劃方案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