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八個需求市場營銷例子

八個需求市場營銷例子

發布時間:2024-05-17 12:04:52

市場營銷策劃方案案例經典

營銷計劃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營銷組織來執行。根據計劃目標,組建一個高效的營銷組織。可以更好的將產品賣出去,達到最佳的效果。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市場營銷策劃方案案例經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市場營銷策劃方案案例經典【一】

一、前言

隨著我縣經濟的發展,新生中小企業的適量不斷增加。對中小企業進行資信評估、擔保與反擔保、追償、清算與重組業務、置業擔保等業務應運而生。其蘊含的商機無可限量。本次廣告宣傳主要從網路,電視媒體,實體廣告,和信息群發四方面進行,從而到達增加公司知名度,擴展業務等目標。

二、市場分析

(一)企業經營狀況分析

經過公司領導和員工的共同努力,我們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資產運營平穩。可是公司此刻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知名度不夠。公司要追求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加大業務拓展的力度,進一步宣傳品牌,增強企業的知名度。

(二)產品分析

公司的主要產品是為中小企業供給資信評估、擔保與反擔保、追償、清算與重組業務、置業擔保。能供給這一業務的企業在我縣很少(可寫具體數字)所以我們所面臨的競爭不強,公司的業務在市場中佔有相當大的份額。我們更應當注重品牌的發展。因為當產業發展進入成熟階段,品牌就成為產品及企業競爭力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三)市場分析

近年來,我縣的中小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此處可加具體數據),並且剛起步的企業資金鏈是不完整的,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開始和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資金短缺的狀況,所以我們存在著很大的客戶群體。

(四)消費者研究

中小企業主要是經過媒體的途徑了解本公司所供給的服務。對中小企業來說公司所供給的服務也是現階段所必需的,有需求必然就會有市場。

三、廣告戰略

服從公司整體宣傳策略,樹立產品形象,同時注重樹立公司形象。

長期性,在必須時段上推出一致的廣告宣傳。

廣泛性,選擇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同時注重抓宣傳效果好的方式。

把握時機,靈活變通

四、廣告策略

(一)網路宣傳

在企業比較集中的網站做廣告。像企業關注的信息平台,當地的信息類網站,門戶類網站等。另外能夠啟用一批網路推廣員,在企業關注的各大論壇推廣。

(二)電視媒體宣傳

在我縣電視台做廣告。形式靈活多變。①在黃金時段做普通廣告,循環播放。②企業領導參加電視台里相應的節目,宣傳企業文化。③邀請電視台做儀器關於本公司的訪談。這樣能更加深入的展現公司的業務及企業文化。

(三)紙媒宣傳

①在我縣的報紙,商業雜志上發表文章。②請記者作專題報道

(四)實體廣告宣傳

實體廣告宣傳分為兩部分。①設計宣傳彩頁,分發到我縣的中小企業。

彩頁的設計必須要體現公司的企業文化,和業務范圍。設計新穎,能讓人過目不忘。②街道廣告位宣傳,電子屏幕宣傳。

五、廣告費用預算

(根據實際情景填寫)

六、廣告效果預測

能夠不定期的以問卷,座談會等方式作廣告效果的的定,以隨時修正廣告策劃方案。

市場營銷策劃方案案例經典【二】

賀卡營銷方案

xx開辦以來一向都是以函件業務作為「當家花旦」,xx業務同時是國家重要的社會公用事業,xx網路也是國家重要的通信基礎設施。

而xx賀卡業務是推動函件業務發展的主要亮點。根據xx局的統一部署和戰略要求,為實現xx賀卡銷售目標,現針對xx賀卡營銷提出如下方案:

一、營銷思路

了解產品、提出亮點、吸引客戶、主動出擊、推銷宣傳、確保任務

二、營銷目標

計劃目標:銷售xx賀卡xxx份

三、營銷方法

(一)了解xx賀卡含義的理解

每一份賀卡它的誕生就如同一個新生兒,它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有十分深刻的含義,我們要相信「世界上沒有賣不出的貨,僅有賣不出的貨的人」,可是如果我們不了解自我的產品,那麼我們要如何推銷。

(二)提出亮點,吸引客戶

在我們充分的了解xx賀卡的含義後,這時我們就應當根據它的含義,提出亮點來吸引客戶,現如今人們大多使用電腦賀卡,可是電腦賀卡存在很多缺點,也不能夠充分展現祝福人的心意,獨立在電腦上製作賀卡,也不是一個簡單的程序,很多人都不具備這種技術。而xx賀卡的特點在此就體現出來了,它不僅僅是一張卡片、一張紙,而是一份能夠充分體現祝福人心意的傳遞者,而我們此類賀卡主要是針對森林安全的宣傳賀卡,這就不僅僅能夠表達心意,更能夠展現對對方的生命安全的關注,同時又能夠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宣傳森林安全。而對於有收藏喜好的顧客來說,這套獨特的森林安全宣傳賀卡,更加是別具特色。

(三)了解客戶,主動出擊

我們的最終目標客戶是吉安市全體人民,目的是向人民宣傳森林安全知識,那麼我們就應當充分了解人民的想法,其實人民的想法十分簡單就是:合家平安,我們能夠抓住這個重點,結合我們此類森林安全宣傳賀卡的特色,不僅僅能夠到達宣傳森林安全的力度,同時還能夠提高大家森林安全人人有責的意識,人人關注森林安全,那麼就能夠確保合家平安。

(四)推銷宣傳、確保任務

由於我們的xx賀卡最大的缺點是靜物,不能跳出來告訴大家,它誕生了,它在那裡。為此我們在宣傳上頭需要加大力度,我們能夠經過對外板報等方式向大家宣傳,它的存在,它的價值,強化它的亮點特色,讓它的價值深入到顧客的心中,吸引顧客主動購買。

市場營銷策劃方案案例經典【三】

一、經營要有創新思維社會越發展,市場越細分,餐廳經營越應當專業化

我國近年來餐廳產品雷同、千篇一律、百店一格的現象比較突出,致使餐廳間競爭愈演愈烈,導致成本上升,效益下降。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要求餐廳產品也必須多元化。餐廳硬體不能一味攀比豪華、氣派、大而全,而應當立足於在有限的投資中盡量設計出各自不一樣的風格、品味、氣氛和文化特色。餐廳軟體也要在具備「老三化」(規范化、標准化、程序化)的基礎之上做到「新三化」(個性化、特色化、形象化)。餐廳如果不去進行這種創新改造工作,就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餐廳創新要遵照顧客的要求去進行,充分徵求顧客的意見,聽取多方面的反映。對於老顧客應主動徵求改善意見,及時改善工作,使老顧客不斷感受到新的服務和新的變化,提升他們對產品的忠誠度。對於新顧客要加強宣傳餐廳的功能特色,突出與其他餐廳不一樣的地方。

要留住顧客,產品就必須有變化、有創新、有突破。餐廳若要表現出與眾不一樣的差異性,最容易的突破點就是文化。文化的地域特點異常明顯,入住的客人絕大多數是異地客人,且星級越高客人與餐廳所在地的距離往往越遠,文化差異性也就越大。餐廳能夠在房屋造形、室內裝修、服務人員服飾、服務形式、飲食文化、背景音樂、娛樂活動等方面突出表現本地方特點,吸引顧客選擇自我的餐廳消費。餐廳供給的是生活服務,客人的一般心理總是求新、求異、求變的,對於異地的各種文化往往表現得樂意理解。如果在服務中一味去迎合客人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必須能取得夢想效果。因為客人來自四面八方,程式化的模式不可能適應所有客人,有時候客人也許會覺得這種迎合是一種蹩腳的服務。當然,創新服務不能強加於人,要給客人供給多種選擇的餘地,並尊重客人的選擇,做好個性化服務。

二、打好經營基礎

餐廳經營的基礎能夠概括為「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

1、餐廳經營的「一個中心」。餐廳經營的中心是市場,是目標顧客。餐廳必須關注市場,以市場為導向,圍繞市場開展工作。餐廳以市場為中心就是要遵循市場規律,做好市場調查,了解市場需求,不能靠主觀臆測進行經營,而要隨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有目的的開展餐廳經營活動。

2、餐廳經營的「兩個基本點」。市場經濟無時無刻不存在競爭,有時競爭還是十分殘酷的。餐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必須首先練好內功,把企業內部各方面的工作管理好、協調好,才能增強經營實力,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培育和造就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以及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上狠下工夫。這是餐廳經營的兩個基本點。餐廳服務的生產與消費是同時發生的,客人與供給服務的員工接觸也是多層面和廣泛的。沒有一流的員工,就不會有一流的服務;沒有滿意的員工,就不會有滿意的客人。員工是餐廳最寶貴的財富和資源。培育和造就具備良好素質,豐富知識,嫻熟技能,規范禮儀,誠信商業道德和熱忱工作態度的員工隊伍是餐廳經營最根本的工作。餐廳是傳統的服務行業,服務要尊客為上,讓顧客來到餐廳切實感受到賓至如歸、處處滿意。做到這點,就要在餐廳上下全面推行「賓客至上」的經營理念,樹立「使顧客滿意為第一己任」的工作理念,全方位為顧客著想和服務,從思想建設上奠定良好的經營基礎。

三、做好餐廳內部營銷

餐廳內部營銷就是餐廳內部全員促銷,這是餐廳營銷的繼續和延伸,是節儉營銷成本的最好形式。

首先,內部促銷是面向已經入住的客人或老顧客進行的促銷,穩住已有的顧客就是穩住已有的市場份額。其次,內部促銷不需要專職人員,與外部促銷活動相比既容易又方便。從總經理到服務員,從前台到後台,人人都可參與,餐廳全員都是義務推銷員。只要把全體員工的進取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再適當地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餐廳就會構成強大的內部推銷力量。再其次,內部促銷不需要專門的經費投入。它不象廣告、公關等要有專項經費開支,而是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恰到好處地向客人推銷,只需多一些靈活的方法、語言技巧和形式的變換而已。這是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促銷手段。另外,內部促銷不受任何限制,在服務過程中隨時隨地都能夠展開促銷,十分便捷。所以,內部促銷是一種十分有效的營銷。它是外部促銷的一種延伸。內部促銷取得成效的保證是服務的優質化。僅有優質的服務才會令客人滿意,才能讓客人樂於理解內部促銷的誘導,願意增加消費和再次消費。此外,建立健全一套激勵內部促銷機制是做好內部促銷、樹立全員營銷意識的制度保證。

市場營銷策劃方案案例經典【四】

一、肉食品營銷策劃方案的前言

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競爭手段也日趨多樣化。廣告,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經過廣告,能不斷地增強消費者的信心,引導消費者的觀念。隨著媒體方式的日益多樣化,供企業選擇的餘地也越來越多,讓很多企業很難選擇一種或幾種媒體方式來有效的宣傳和推廣產品和企業。

目前我國肉類加工生產市場還是處於發展時期,廠家很多,魚龍混雜,法律環境不成熟,市場秩序不一樣程度地受到影響;很多廠家為了獲得利潤,不擇手段,金華的毒火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波尼亞公司是島城著名的生產、加工肉食類產品的公司,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經過資源整合,提高了競爭力,逐步構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產品系列,並在傳統產品的基礎上,新增了炭烤產品,在「回歸自然,享受生活」成為越來越多城市人的追求時,獨具特色的炭烤系列產品的橫空出世必將得到人們的青睞甚至是追捧。同時,企業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的利用電視和報紙等媒體方式來提高知名度,宣傳企業形象;目前,企業在青島及附近地區做得比較好,隨著公司的發展,其市場也不斷擴充,有必要進入新地區,而在新市場,前期的廣告宣傳比較重要,一般情景下,其主要作用是在目標市場培養自我的品牌認知度和知名度,而並不是提高其銷量。列車是連接各地區的媒介,也是信息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適應列車銷售的特性,進行針對性的改善包裝,使產品在列車上更加為旅客理解,從而有效地利用這一獨特的銷售渠道,最大限度地保證銷售量。同時,這種全新的具有排他性的銷售模式也彰顯出企業超強的實力和獨特的市場拓展策略,有利於宣傳產品和增強企業的市場號召力。

此刻,我們鄭重而又真誠的向您推介一種新的媒體方式——列車電視傳媒,它能給您帶來驚喜地效果。

二、肉食品營銷策劃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競爭對手分析:目前青島的肉食品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喜旺、得利斯、青聯、德維等品牌在青島也擁有了必須的市場份額,他們經過不斷的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來提高自我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市場份額,波尼亞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喜旺,擁有較長的生產歷史,建立了龐大的銷售網路,已建400多家專賣連鎖點,與眾多國內外商場、超市建立起銷售合作關系。喜旺低溫肉製品的銷量和美譽度在所有銷售區域均排行第一位;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受到社會各界的贊揚。

德維,集收購、加工、銷售於一體,總資產4億多元,先後獲得多項榮譽,在全國肉類行業50強企業中排行第十五名,是山東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擁有自我的養殖場;年生產本事強,產品品質高,受到消費者的信賴,尤其最近,加大了宣傳力度和市場擴展的步伐。

得利斯,消化吸收國外食肉民族「低溫肉製品」科學概念,在我國的低溫肉食品行業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山東衛視等電視媒體大力宣傳自我的產品和文化,其「但願人長久,相伴得利斯」的廣告語,更是家喻戶曉。努力塑造現代企業形象,全方位導入CIS形象一體化系統,進取開展了「5S」活動。

青聯,20xx年被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資金實力大增強;同時「青聯」牌生肉製品是青島市唯一注冊的「放心肉」品牌。在青島具有較大的客戶群和影響力。

企業的生存要在競爭中求得,有競爭,才有提高,得利斯、喜旺等產品在青島市場雲集,既說明了青島市場的潛力,又說明了市場競爭的激烈。他們在業界,無論資本還是技術,都具有很強的實力,要想在這樣殘酷的競爭中生存,必須進取的發展自我、宣傳自我、提高自我的企業競爭力。

2、企業競爭力分析

在xx,激烈的市場競爭告訴波尼亞需要走出去,謀求更好、更廣的發展空間,但這需要有很強的企業競爭力才能走出去。

強大的市場宣傳力度。經過青島的報紙和電視廣播媒體,提高市場地位和品牌的認知度及知名度;不定期舉行促銷活動,占據市場競爭的主動;最近,公開徵集企業的徽標,從另一個方面顯示了企業突破區域局限的慾望,更好的參加其他地區的競爭和擴張。

差異化的市場定位。以市場為導向,不斷的增加新的產品和利潤增長點,提高了自我得市場佔有率,逐漸構成了比較齊全的產品類別。

先進的生產技術。努力學習國外先進經驗,進取引進和研發先進生產技術;炭烤產品的出現,填補了我國肉類食品的空白。

優良的服務保證。擁有自我的物流系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新鮮的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這對於保鮮要求比較高的肉食行業無疑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較強的資本實力。在生產、設備、營銷的投入,以及資金的募集和運用,具有較強的本事;在風險評估方面擁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良好的人才機制。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確保企業在擴展的過程中,有適宜的人在適宜的崗位上,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運作;較雄厚的技術研發人員,具備較強的產品開發本事。

企業的競爭力是一個各項指標綜合性的衡量,它需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到達各方面的有效協調和平衡。綜上所述,波尼亞在資本、技術、人才等方面已經具備了向更高目標發展的條件,在發展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整合目前的資源,並且變成一種優勢,及時有效的傳遞到客戶和消費者面前,這就需要我們打造出一個新的更寬廣的信息傳播平台,經過全新的傳播體驗,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慾望,增強消費的信心,占據市場主動。

3、營銷策略分析

任何一個企業,需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營銷策略,並且在其市場定位的指導下,逐步的發展。波尼亞目前的目標市場主要是青島及附近地區,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市場形勢的變化,我們更需要走出去,尋找新的利潤增長空間。我們要綜合各方面條件來選擇目標市場,GDP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條件,由於北方偏愛家畜類食品,南方偏愛家禽和野生動物類食品,並且南方在飲食文化上和北方有很大的不一樣,所以,在目標市場上我們應當重點研究北方市場,由於青島和山東的特殊關系,以及山東的GDP總量較大,我們首選的目標市場應當是山東市場,在山東省主要的投放市場應當是那些經濟較發達的城鎮;同時,還應兼顧研究逐步開拓河北、江蘇、安徽等周邊地區,所以我們在選擇廣告時段時,重點應當研究這些方面。在選擇新地區的營銷方式時,首先我們應當明白廣告是一種無形的投資,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和影響過程,在市場前期,應當充分研究到投入收益比;其次,在市場競爭中,在相同媒體的競爭宣傳效果不夢想,並且外地媒體一般有保護意識,這就對我們的營銷方式和效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再者,競爭對手在本地擁有必須的市場份額,地方的保護主義比較嚴重;最終,由於在央視、省衛視等全國性的電視媒體,投入大,

且目的性不強,在塑造品牌形象方面具有很強的實效性,但在目標市場中的影響力並不大,所以,廣告的投入要品牌塑造和產品推廣相互配合,到達共贏;而列車媒體,正是具備了這一特點,能夠把品牌的塑造和目標市場產品的促銷相結合。

三、肉食品的營銷訴求

肉食品作為大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波尼亞很好的把握了這一點,在產品的品質方面,在軟硬體方面不斷提高,經過硬體設施的提高,提高質量檢驗的精度;經過質量管理等軟體的執行,為「波尼亞這一品牌的品質供給了可靠的保障,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目前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的條件下,「綠色環保」仍然是我們宣傳的一大訴求點,產品要服務於人們,首先要具備最大眾化的特徵,其次才能做特色化的處理,所以,各行各業紛紛打出「綠色環保」的旗幟,這是一種生活觀念,我們不能違背大的背景,還是要打「綠色環保」的旗幟,首先讓消費者敢買、敢吃我們的產品,其次才能進一步搞特色化經營加工,把自我獨特的美食文化融於其中,從而保證了競爭力。

在「綠色環保」日益大眾化和泛濫化的情景下,要想在競爭中勝出,我們還應擁有自我的特色,憑借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獨特的文化思想,生產出具有自我特色文化的產品。原材料由政府或企業指定的地點供給,具有很高的質量保證和健康保證;在加工方面盡量堅持食品的本來屬性,其中,炭烤產品就在很大程度上堅持了食品的原味,目前,大中城市的很多人,尤其是那些工作壓力較大的人,十分嚮往大自然的生活,喜歡食品的綠色及食品的原汁原味,這樣就讓很少到野外的城市消費者在家享受大自然的美味成了可能,由此,我們提出了第二個產品宣傳的訴求點:回歸大自然。

產品是企業的利潤來源,也是企業的生存基礎,所以,僅有生產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才能有取勝的把握。我們生產的產品,最終由人們來消費,僅有人們消費我們的產品,我們才能獲得利潤,企業才能生存。產品能夠銷售出去,不但需要在品質和服務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要對社會和消費者負責,這樣我們才能在履行社會義務的同時實現自我的利益,企業新產品的推出和擴張,都是為了把自我的美食文化傳播給更多的消費者,所以,我們在實施和宣傳擴張戰略的時候,應當首先站在社會道德的立場上,由此我們引出了第三個理念:把健康送給每一位人,這既體現了我們的未來營銷和發展戰略,又體現了一種社會職責感。

四、肉食品營銷策劃方案

根據列車的特點,我們為您制定了一套產品的營銷方案,這套方案有兩部分組成:

1、列車超市。利用火車自身的環境,我們研究把超市搬到火車上。火車擁有龐大的客流量,每年約有2000萬人次客流,我們所運營的線路,覆蓋了沿海開放地區約三億人口,所以,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我們能夠為您供給在列車上買斷其肉食品的銷售,列車上銷售形式多樣,列車既擁有固定的餐廳和銷售點,又有不間斷多頻次的流動餐車進行銷售,並且能夠近距離的接近每一位潛在的消費者,這就使消費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我們還能夠經過列車工作人員的口頭推銷以及綢帶宣傳,並且能夠根據市場開拓的需要,策劃組織一些互動形式的節目,進行產品促銷和宣傳。與之同步的是在進餐時間播放由波尼亞食品做成美味套餐的廣告,並且設定廣告語(波尼亞提醒您此刻是午餐晚餐時間,請按時用餐,祝您身體健康,旅途愉快),這樣能夠進一步刺激消費者的食慾和購買欲。

另一方面,我們所運營的列車,其旅客大多是具有較強的購買力,他們一般具有較鮮明的生活理念和健康意識,所以,在我們降低列車上食品價格的情景下,我們的銷售量會較之以前有大幅的提高。

最終,本著節儉成本的原則,在火車上消費的食品對其包裝要求就是簡單、方便、保質。所以,在包裝方面我們能夠降低成本,從而增加了利潤;針對大多具備高素質的消費群,他們的環保衛生意識相對來說比較好,所以我們能夠在供給食品的時候,輔助供給紙巾服務,紙巾的外包裝能夠對外進行廣告招商,這樣不但能夠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樹立良好的形象,還能夠降低總成本。

2、廣告。我們的廣告由央視系統監播,確保播放的質量;由於在列車上播放,對於廣告的到達率和廣告的效益比較容易統計和衡量。綜合各方面研究,我們為您設計了30秒和5秒的電視廣告,30秒的廣告經過對訴求點的把握和表現來塑造品牌的形象,播放時間為早上、中午、午時和晚間各一次,根據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季節、特定的節日、旅程的長短和客流量的多少,具體安排廣告的插播,經過不一樣的廣告形式來到達最終客戶的認可。5秒鍾的電視廣告經過精美的畫面和友情提示,在進餐時間(午間、晚間)播放,刺激人們的食慾。

⑵ 市場營銷中 負需求,無需求,潛在需求,下降需求,不規則需求,充分需求,過量需求,有害需求的例子

負需求:消費者想要迴避甚至願意花錢迴避的需求,例如保險行業剛剛在中國開始時的死亡險;客戶不願意接受,甚至對前來推介的人冷眼相看,甚至產生沖突;
無需求:分為三種情況形成,一是無價值的產品,例如垃圾,空氣,二是市場飽和,三是新產品出現,客戶不願接受舊產品,例如數碼相機出現客戶不再接受膠卷,手機出現客戶不再接受BP機;
潛在需求:可有需要並且有購買力,但由於時機不成熟暫不購買的需求為潛在需求,例如:腦白金,年輕人不在過節送禮的時候不買,但是他是有需求的並且有能力購買,只是等待時機;
下降需求:客戶對某一產品或者服務產生疲倦,例如餐館,菜式和服務一直不變,客戶厭倦,尋找新的菜式和服務,就導致了對原來餐館的下降需求;
不規則需求:由於時間的變動所導致的市場對某一產品或者服務的需求波動,例如:娛樂,旅遊,羽絨服等等,時間不同,需求不一樣;
充分需求:又稱飽和需求,是一種理想狀態的市場供應與需求,假如:加多寶生產的涼茶沒有庫存,而消費者又隨時需求時可以買到,這就是充分需求,但一般不存在;
過量需求:消費者對某種產品的需求超出了市場的供應,例如:曾經的蘋果手機,曾經的大眾高爾夫車輛,輝煌的雅閣,客戶有需求,產能供應不上,甚至出現加價行為;
有害需求:就是這些產品對客戶或者社會造成不利影響的產品,例如:香煙,毒品,黃色書刊等!

純手寫,望採納!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共同學習!

⑶ 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

市場營銷策略是企業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根據經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期望值,為此我為大家整理了關於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歡迎參閱。

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篇一)

卡特皮勒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基建和礦山設備製造商,同時在農用機械和重型運輸機械領域也佔有相當地位,目前公司的價值已超過160億美元。回顧卡特皮勒所走過的道路,其首席執行官Donald V.Fites認為公司的競爭優勢在於有一個無與倫比的產品分銷系統。在全世界,卡特皮勒公司有186個獨立經銷商,他們出售公司的產品並提供產品支持和服務,成為架起在公司與顧客之間的橋梁。除了對一些國家新開放的市場、原始設備製造廠和美國政府外,卡特皮勒公司的產品都是通過獨立經銷商來經銷的。這種現象在其他競爭者那裡是看不到的。Fites認為,在當地找經銷商要遠比自己企業設立經銷機構有利。因為卡特皮勒的經銷商都是在當地有一定歷史的企業,他們已深深地融入當地的社會中,他們對當地顧客的熟知程度和因此而建立起的與顧客的親密關系,值得卡特皮勒在這上面花錢。另外,卡特皮勒的產品都是高價值的固定資產,它們的折舊期較長,但它們通常都是在建築工地、礦山這些環境惡劣的地方作業,就是最好的產品也要發生故障,而一旦發生故障,就會給使用者帶來經濟損失。通過經銷商,卡特皮勒公司形成了世界上最快捷、全面的零件運送和維修服務系統。公司承諾對於在世界任何地方的卡特皮勒產品,都可以在48小時內獲得所需的更換零件和維修服務。

但是,僅有一個形式上完善的分銷體系並不足以使卡特皮勒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卡特皮勒和經銷商的關系遠勝於一紙合同上所註明的權利義務關系,他們之間更是一種家庭式的親密關系。經銷商不僅僅是卡特皮勒的產品運到顧客手中的一個渠道,而且還是將顧客的意見反饋回來的一個渠道,這樣經銷商的職能也不僅僅是銷售產品和提供售後服務,而且還能促使公司生產出更符合顧客需要的產品。

例如,卡特皮勒在80年代初期推出了D9L式履帶拖拉機。這種機型採用了一些新的設計方案,因而被認為可以提高使用效率,相應地,該機型的價格也要高於傳統的機型。但是當D9L在世界上賣出幾百台之後,一場滅頂之災悄然而至。一些拖拉機在工作到2500小時之後,就開始出現故障了,這表明D9L遠沒有當初所設想的那麼好。這一問題足以動搖卡特皮勒在行業中的霸主地位從而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為了挽救公司,各地的經銷商都紛紛行動起來,他們幫助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的補救措施,如迅速修理已出故障的機器,及時檢查那些一時還沒有發生問題的機器。各個經銷商之間也充分合作,如一個英國的經銷商派出人員來幫助在沙特的經銷商處理這類問題,而有的經銷商為了對顧客負責,日夜服務,隨叫隨到。終於,一年以後,所有的D9L機型都得到了檢查和維修,用戶的停工待修時間被壓縮到最短,大大減少了可能有的經濟損失,顧客的抱怨消失了。同時,公司的設計人員也及時更改了設計,從而D9L產品成為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產品。

這種與經銷商之間的夥伴關系的建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它是卡特皮勒執行一貫的原則和努力的結果。Fites所提出的下面幾條處理與經銷商關系的原則用值得管理者們借鑒:

不對經銷商進行壓榨。許多企業所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當發現市場不景氣時,就開始壓榨他們的經用商以保證自己的利益;而一旦發現有什麼有利可圖的生意時,就馬上越過經銷商,把生意拿來自己做。這樣,雖可以獲得一時的利益,卻會長久損害與經銷商之間的關系。例如在70年代,有一次,阿拉斯加的企業要求卡特皮勒直接將產品賣給他們,否則他們就購買競爭者的產品。但卡特皮勒並沒有讓步,而是堅持讓對方從其經銷商處購買。因為經銷商可以為產品提供優良的售後服務。卡特皮勒認為,如果繞過經銷商,就等於在自斷臂膀。

這一原則在整個行業都遭受到不景氣的沖擊時,效果更為明顯。如在墨西哥的經濟蕭條期,卡特皮勒的5個經銷商都渡過了難關,而其競爭對手的經銷商卻是全軍覆沒。當經濟環境好轉後,卡特皮勒成了惟一的供應商。

向經銷商提供除產品及零部件以外的其他東西。除了提供產品和零部件外,卡特皮勒還幫助經銷商向顧客提供分期付款等信用擔保,同時在存貨管理和控制、物流、設備維護工作程序等方面給經銷商予以支持。例如,公司每年都要印刷多種書面技術材料提供給經銷商的技術人員作為參考,並隨時按照經銷商的需要向他們的員工提供培訓服務,其中包括如何制定企業計劃、如何預測市場、如何管理電子信息系統、如何進行營銷、廣告等方面的管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卡特皮勒正在建立將全部經銷商和公司總部、公司的供應商和倉庫相互聯接起來的龐大復雜的全球電子聯絡系統。這個系統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要能做到對所賣出的產品進行遠距離監控以及在公司的經銷商、公司、生產廠家之間實行零部件的庫存分享。所謂遠距離監控就是指要做到無論一台機器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經銷商乃至公司總部都能隨時了解其運行的情況。

與經銷商經常深入而又坦誠的交流。Fites認為在卡特皮勒和其經銷商之間不存在什麼秘密。經銷商對卡特皮勒公司的信任度是非常高的,他們提供給公司自己的財務報表和關鍵的營業數據,如果兩者之間不是高度信賴的話,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同時,卡特皮勒公司也最大限度地開放了自己的信息資源。所有公司的雇員和經銷商的工作人員都能從電腦中得到關於銷售趨勢及預測、顧客滿意的調查數據等即時信息。

每年,卡特皮勒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都要與經銷商的高層管理人員舉行一些地區性的會議。在會議上,他們就每一個產品線的銷售目標以及為了達到這一目標雙方各應該做些什麼進行討論。另外,公司還定期邀請所有的186個經銷商在Peoria總部所在地)進行為期一周的會議,主要是對公司的戰略、產品計劃和營銷政策進行全面的回顧。

卡特皮勒公司的各個層次的人員與經銷商的人員之間都有著許多日常的接觸。在較低的層次上固然每天都要進行溝通,經銷商的主管人員和公司的高級職員一周談幾次話也並不是件稀奇事。特別是在過去的s年中。卡特皮勒公司有意識地增加了員工與經銷商之間的接觸。1990年所進行的重組使過去的職能部門轉變為一個個利潤中心,從而使得公司中的每個人從最年輕的員工一直到首席執行官都與經銷商主動接觸。這種頻繁的互動關系使得公司更多、更快地了解市場第一線的情況。

把經銷商留在卡特皮勒大家庭中。卡特皮勒公司通常更願意與家族企業打交道,因為他們認為家族企業比公眾企業在管理政策上更具有一貫性。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卡特皮勒公司的產品壽命周期一般在10-12年左右,有些高達20-30年。而在公眾企業中,首席執行官的任期一般最多隻有5-6年,從向顧客提供一貫性的服務這一點來說,公眾企業有可能不如家族企業那樣穩定。

卡特皮勒還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經銷商的子女們從小就對卡特皮勒公司發生興趣。公司的想法是讓他們認識卡特皮勒、讓他們對這一行當發生興趣並讓他們能夠與自己的同輩也就是未來的工作夥伴相識。他們參觀卡特皮勒的工廠、親自操作機器。同時,卡特皮勒也鼓勵經銷商將他們的孩子從小納入到企業工作中去。他們時常為經銷商的孩子安排一些暑假工作,當他們大學畢業後,就安排一些全日制的工作。有時還會建議經銷商先讓他們的孩子干兩年的零件銷售工作,然後到工程部門干一陣子,最後再來管理產品支持業務。

卡特皮勒公司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點評:

企業的生命之源在於使顧容滿意。由於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已使今天的顧客不同於以前的顧容,今天的市場也不再是昨天的市場。現在,市場的主導權已由廠商轉向了顧客手中。

卡特皮勒公司的營銷策略歸根到底其實只有一點:貼近顧客,拉近顧客與自身的距離。這樣做的結果顯而易見。

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篇二)

1955年,52歲的克勞克以270萬美元買下了理查兄弟經營的7家麥當勞快餐連鎖店及其店名,開始了他的麥當勞漢堡包的經營生涯。經過多年的努力,麥當勞快餐店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目前,它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截止1986年,其年銷售額就已高達124億美元,年贏利4.8億美元,麥當勞快餐店已遍布世界大多數地區。如果你訪問日本,你可走進麥當勞快餐店,來上一個大大的“麥當勞”漢堡包,喝上一杯牛奶冰淇淋飲料。你也可以在墨西哥、瑞士和泰國訂上一份麥當勞。如果談判成功的話,你甚至可以在匈牙利和南斯拉夫品嘗到麥當勞的特色。總之,麥當勞現已成為一種全球商品,幾乎無所不在。麥當勞金色的拱形“M”標志,在世界市場上已成為不用翻譯即懂的大眾文化,其企業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紮根到如此地步,正如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一位教授說的:“有人哪一天看不到麥當勞餐廳的金色拱頂,會感到這一天真難以打發,因為它還象徵著安全。”

麥當勞公司是怎樣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呢?這歸功於公司的市場營銷觀念。公司知道一個好的企業國際形象將給企業市場營銷帶來的巨大作用。所以其創始人克勞克在一方面努力樹立起企業產品形象的同時,更著重於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樹立起“M”標志的金色形象。當時市場上可買到的漢堡包比較多,但是絕大多數的漢堡包質量較差、供應顧客的速度很慢、服務態度不好、衛生條件差、餐廳的氣氛嘈雜,消費者很是不滿。針對這種情況,麥當勞的公司提出了著名的“Q”、“s”、“C”和“V”經管理念, Q代表產品質量“Quality”,S代表服務“Service”、C代表清潔“Cleanness”,V代表價值“Value”。他們知道向顧客提供適當的產品和服務,並不斷滿足不時變化的顧客需要,是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徑。

麥當勞公司為了保證其產品的質量,對生產漢堡包的每一具體細節都有著詳細具體的規定和說明,從管理經營到具體產品的選料、加工等,甚至包括多長時間必須清洗一次廁所、煎土豆片的油應有多熱等細節,可謂應有盡有。對經營麥當勞分店的人員,必須先到伊利諾斯州的麥當勞漢堡包大學培訓10天,用到“漢堡包”學位,方可營業。因此,所有麥當勞快餐店出售的漢堡包都嚴格執行規定的質量和配料。就拿與漢堡包一起銷售的炸薯條為例,用作原料的馬鈴薯是專門培植並經精心挑選的,再通過適當的貯存時間調整一下淀沙和糖的含量,放入可以調溫的炸鍋中油炸立即供應給顧客,薯條炸後7分鍾內如果尚未售出,就將報廢不再供應顧客,這就保證了炸薯條的質量。同時由於到麥當勞快餐店就餐的顧客來自不同的階層,具有不同的年齡、性別和愛好,因此,漢堡包的口味及快餐的菜譜、佐料也迎合不同的口味和要求。這些措施使得公司的產品博得了人們的贊嘆並經久不衰,樹立了良好的企業產品形象,而良好的企業產品形象又為樹立良好的企業國際形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麥當勞快餐的服務也是一流的。在這里沒有公用電話和投幣式自動電唱機,因此沒有喧鬧和閑逛,最適於全家聚餐。它的座位舒適、寬敞,有早點,也有新品種項目,隨顧客挑選。這里的服務效率非常高,碰到人多時,顧客要的所有食品都事先放在紙盒或紙杯坦克中,排隊一次就能滿足顧客所有的要求。麥當勞快餐店總是在人們需要就餐的地方出現,特別是在高速公路兩旁,上面寫著:“10米遠就有麥當勞快餐服務”,並標明醒目的食品名稱和價格;有的地方還裝有通話器,顧客只要在通話器里報上食品的名稱和數量,待車開到分店時,就能一手交貨,一手付錢,馬上驅車趕路。由顧客帶走在車上吃的食品,不但事先包裝妥當,不致於在車上溢出,而且還備有塑料刀、叉、匙、吸管和餐巾紙等,飲料杯蓋則預先代為劃十字口,以便顧客插入吸管。如此周詳的服務,更為公司光彩的形象加了多彩的一筆。

麥當勞公司在公眾中樹起優質產品、優質服務形象的同時,也意識到清潔衛生對於一個食品公司的重要性,假如沒有一個清潔衛生的形象,麥氏公司是無法一直保持其良好形象的,當然也就無法保證其良好的營銷效果。所以麥當勞快餐店制定了嚴格的衛生標准,如工作人員不準留長發,婦女必須帶發網,顧客一走就必須擦凈桌面,落在地上的紙片,必須馬上揀起來,使快餐店始終保持窗明幾凈的清潔環境。顧客無論什麼時候走進麥當勞快餐店,均可立刻感受到清潔和舒適,從而對該公司產生信賴。

由於麥當勞快餐店在服務、質量、清潔三方面的傑出表現,使得顧客感到麥當勞快餐是一種真正的享受,花錢也值得。這種感受會促使他再次走進麥當勞店,走進那金色拱頂的餐廳。

麥當勞公司就是這樣通過Q、S、C、V的營銷管理模式,為企業贏得了良好的形象。今天,麥當勞公司正以一個安全、可靠的形象高高立在國際市場。良好的國際形象對企業的市場營銷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同時,良好的銷售又進一步擴大,鞏固了企業的國際形象。

麥當勞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點評:

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能為顧客所承認、接受,這個企業才能在市場上站得住腳,因此企業全部經營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千方百計使顧客對其產品和服務感到滿意。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而且想得要更加周全細致。

仔細分析一下麥當勞的成長過程,為什麼一種速食品牌能成為大眾文化的象徵呢?其中原因很多,如方便上口的名稱、清潔幽雅的就餐環境、良好的食品質量……等等,但每一個原因細究下去,都是一條營銷策略的認真貫徹、實施。

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篇三)

90年代初期的中國家電市場競爭已是白熱化,僅就電冰箱而言,1985年我國電冰箱製造企業是116家,而到了90年代初已剩50多家,甚至一些合資企業亦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如聲名顯赫的“阿里斯頓”家族,鼎盛時期共有9個兄弟,但後來除美菱、長嶺和華意外,其餘的兄弟都不見了蹤影。然而這一切都無法阻擋伊萊克斯匆匆的腳步。它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家電市場。中國家電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雖然卓有成效,但是產品科技含量、技術功能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盡管某些產品知名度很高,但是品牌忠誠度卻較低,所以對新舊品牌來講,市場機會是相等的。

一)、明確市場定位以靜音冰箱為切入點

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不僅面臨著產品本土化的問題,也面臨著營銷策略本土化的問題。伊萊克斯很好地把握住了這兩點。

90年代後期我國電冰箱生產能力已達2300萬台,實際產量已達1000萬台以上,而市場需求僅為800萬台。而且,由於冰箱市場已基本成熟,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很高。海爾、容聲、美菱、新飛四大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已高達71.9%。在產品功能方面,海爾正在大力推介其抗菌冰箱,容聲和新飛在節能、環保、除臭方面已取得領先地位,美菱則獨樹一幟,大力開發保鮮冰箱。

在這種難以撼動的強大對手面前,伊萊克斯針對自己的目標消費群特徵和產品風格精心設計了一條充滿親情色彩的營銷策略,並以“靜音冰箱”作為進入中國千家萬戶的切入點。伊萊克斯提出。冰箱的噪音你要忍受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十年,十五年……”,“好得讓您一生都能相依相靠,靜得讓您日日夜夜察覺不到。”這種極具親情色彩的營銷語言,除使中國消費者感受到溫馨和真誠外,品牌形象和產品形象也隨之得到了認可——“靜音”就是伊萊克斯的個性和風格。

其實,伊萊克斯推崇的“靜音”冰箱並非是針對中國市場特別設計製造的產品,它只不過是採用扎努西高效低噪音壓縮機而已,這和它在世界其他市場提供的產品是一樣的,惟一的區別就在於成功地為其產品塑造了親情化形象。

伊萊克斯集團總裁麥克•特萊科斯在做中國市場調查時說過的一句話很值得人們細心品味,他說:“在開拓任何一個國家的市場時,我們都必須重視當地的民俗風倩,生活習慣,消費方式等社會文化差異,只有尊重這些差異,充分地了解、分析消費者對我們產品的認識,我們才可能贏得他們的信賴和推崇。”

二)、以謙恭形象為品牌經營包裝

90年代後期的中國電冰箱市場份額繼續向知名品牌商品集中,非名牌商品市場進一步萎縮,海爾作為電冰箱行業的龍頭老大,市場佔有率已達30%以上,構成了伊萊克斯拓展中國冰箱市場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但同時,海爾在激烈的市場搏擊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營銷經驗、售後服務經驗、品牌形象擴展策略以及銷售網路營建經驗對伊萊克斯在中國實施本土化營銷無疑是最有效、最便捷也最具影響力的啟示。

伊萊克斯認為外國企業盡管有自己的品牌優勢和產品優勢,但是要想在中國市場參與競爭,就必須要注意營銷手段的適地性,要建立在對中國市場消費文化了解的基礎上。為此,伊萊克斯在市場導入初期以低姿態虛心向海爾學習營銷經驗,不但可使自己的營銷工作少走彎路,避免惠而普、阿里斯頓與中國企業合作失敗的教訓,更可以在中國公眾中樹立謙恭務實的企業形象。而在中國商界歷來就有“同行是冤家”的說法,視同行為大敵。當時一些冰箱生產企業浮誇風氣日盛,為擴大品牌知名度,不惜傾盡全力在各種媒體上標榜自己的業績。在這種情況下,伊萊克斯於1998年2月在海口召開的全國經銷商大會上鄭重提出向海爾學習的口號,立即在工商界掀起軒然大波,一個年銷售額在147億美元的國際家電巨人向銷售額僅僅是它5%的中國品牌學習本身就造成了強烈的轟動效應。

三)、營銷宣傳始終體現品牌親情化形象

伊萊克斯集團在市場推廣方面,與當時國內一些企業投入巨資在媒體上大做廣告的做法形成強烈反差。

伊萊克斯歷來遵循廣告宣傳低姿態、科研開發高投入的經營宗旨。所以伊萊克斯在產品導入期的廣告投放很有節制,並且不忘賦予廣告以強烈的說服性和親情性。據北京中企市場研究中心統計,在1998年電冰箱品牌的平面廣告投放上,伊萊克斯的廣告費用僅及海爾、容聲的1/3。在廣告投放地域分布上,海爾的特點是全國遍地開花,表明它雄心勃勃,以天下為己任;而伊萊克斯則主攻北京、上海以及東北、華東、華南地區的大城市。在西北地區伊萊克斯投放僅為0.8萬元,海爾則為27.7萬元。伊萊克斯在甘肅、青海、雲南、內蒙古等地區投入也很少甚至沒有投入。而在北京的投入量卻高達10.06萬元,海爾則為9.22萬元,反不及它。由此可見,兩個品牌廣告投放策略不同,重點城市的高收入家庭是伊萊克斯既定的目標消費群體。

在中企調研監測網所監測的586家平面媒體上,伊萊克斯主要選擇市級媒體,尤以晨報、晚報為主,目的是體現它的貼近性。為強化自己品牌的認可度,伊萊克斯在隱性廣告宣傳方面,認真借鑒海爾發動輿論攻勢的成功經驗,在眾多宣傳媒體上突出其產品優異性和與消費者建立的親情化形象,其聲勢轟轟烈烈,所產生影響之大難以估量。

伊萊克斯在宣傳內容上常有驚人之舉。去年,結合自己的售後服務營銷策略,伊萊克斯在媒體上推出“一年包換,十年包修”的承諾,這與海爾在空調行業承諾“六年包修”異曲同工,如出一轍,這也是伊萊克斯提出向海爾學習之後再次在消費者中掀起的波瀾。

四)、促銷手段多樣體現親情仍是主旨

伊萊克斯除了在電視及平面媒體發布廣告外,其主要的促銷活動是在銷售店內直接面對消費者進行,使顧客對公司的規范運作、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水難留下良好印象。例如針對我國城市冰箱進入更新換代時期,伊萊克斯推出超值棄舊,以舊換新行動。凡是購買伊萊克斯的用戶,可用其舊冰箱折換一台伊萊克斯生產的吸塵器或電水壺,並負責上門搬運。在有的地方則推行“零售價優惠300元,再送一輛自行車”,甚至還推出“先用兩個星期,感到滿意再付款”的促銷招數。

伊萊克斯另一營銷群體是城市新婚家庭。每逢“國慶”、“春節”期間,伊萊克斯都適時推出極富針對性的“有情人蜜月有禮”促銷活動,在有的地區也稱“送貼心嫁妝”活動,對購買伊萊克斯冰箱的新婚夫婦贈送食品攪拌機、蒸氣熨斗、麵包爐等小家電物品,伊萊克斯促銷形式對普通消費者也適用,饋贈內容更廣泛,甚至送飲料、送一年電費、送購物優惠卡等。伊萊克斯僅僅圍繞冰箱換代和新婚家庭作營銷文章,不但擴大了市場佔有份額,更重要的是在消費者中的親情形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這種親情化形象反過來又強化了品牌優勢,形成新的良性循環。

俗話說“誰擁有了消費者的心,誰就佔有了市場”。伊萊克斯可謂深諳此道,營銷策略採用攻“心”為上,既不稱“王”,亦不稱“霸”,更沒有自吹自擂,廣告投入也是低姿態,然而其品牌形象和產品形象卻在消費者中產生了影響。

伊萊克斯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點評:

伊萊克斯在產品的推廣上成功地運用了親情化、本土化營銷策略,貼近了顧客的心,從而順利佔領市場。

一個企業擁有了優質的產品並不意味著必然的市場,還必須依靠行之有效的營銷策略去進行拓展,而營銷的靈魂就是行之有效。

⑷ 創造用戶需求的產品案例有哪些

1. 愛她就送她哈根達斯——哈根達斯2. A diamond lasts forever.(De Bierres)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1951年,智·威·湯遜芝加哥公司創作了戴比爾斯的英文廣告詞。中文廣告口號則先後在大中國區投放。已不知道是誰翻譯的如此完美了,意境直追中國文學高峰的唐詩宋詞。3.你需要一雙好鞋,因為你要穿著它去見重要的人。——高跟鞋高定品牌 燙4.脫毛膏在出現伊始也是創造需求,產品營銷人讓人相信,有過多的剃毛是不美的表現。5.去屑洗發水也是這樣的產品,畢竟一開始人們並沒有認為有頭屑這件事有什麼不妥。

⑸ 市場營銷成功的案例分析

在確定營銷計劃之前,應先進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實際的預測。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成功的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成功的案例分析一:
轉戰互聯網 為什麼連微軟、IBM都這么難?

IBM大幅裁員11萬人的消息,讓很多人大吃一驚。雖然IBM否認沒有這么大規模,但這個如日中天的企業正在快速衰落,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幾乎與此同時,各種互聯網企業發展迅猛,中國的阿里在美國上市當日,市值高達1300億美金,2015年計劃招聘上萬人。一漲一跌,讓人唏噓不已。

老牌企業的基因:優勢還是劣勢?

很多人不知道,IBM是最早的互聯網從業者,應該說是最早有互聯網思維的企業,最早的互聯網的機會也是給了IBM的。作為計算機領域的巨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IBM也曾投入巨資開發網路。但IBM最後也沒能抓住這次機會,但卻誕生了一個新的巨人:思科。

後人 總結 說,是因為IBM過於依賴企業客戶。此話對,但也不對。表面原因是這樣,背後的原因卻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基因。

企業與人一樣,有它的基因。當一個企業成功的同時,特殊的印記,即基因就形成了,很難改變,也就決定了一個企業的發展路徑。IBM強大的基因,不僅讓它與互聯網的第一桶金擦肩而過,而且也讓它錯過了互聯網無數的發展機會,最近一個機會是雲計算。IBM在雲計算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仍然沒有抓住,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其實,這就是IBM的基因。圍繞企業、大企業、大客戶,做硬體、做軟體、做服務,而不是針對個人用戶。

企業與人一樣,都是有基因的,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是有沒有能力「作為」的問題。與人一樣,這種基因有優勢的地方,也有不足,沒有一個企業可以無所不能,包打天下。

不只是IBM,其實又有哪個老牌企業抓住了互聯網的機會?

最早有互聯網機會的,除了硬體設備廠商,就屬於運營商了。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都是它的實名用戶,但誰又抓住了?

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等運營商都曾投巨資開展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但都以失敗告終。

10 多年前,中國電信投巨資建設了互聯網信息業務平台「互聯星空」,10餘年下來一直虧損,現在已經完全轉入後台服務,變相倒閉了。原網通公司2002年投資5億,組建了信息服務平台「天天在線」,不到兩年即倒閉關門了。8年前,中國移動也曾大力推出移動夢網,但今天,我們還有多少人會提到移動夢網?

有人說,這是因為是國企,是壟斷造成的。這顯然並不正確。

不止國內的運營商,放眼全世界去看,占盡互聯網先機的運營商也沒有一個成功的先例。無論是美國的AT&T,還是歐洲,或者日韓的運營商,都沒有成功,為什麼?

不僅僅是運營商,很多成功的企業,甚至是所謂互聯網新貴,也都沒有抓住每一次互聯網發展的機會,為什麼?

1998 年,微軟公開提出轉戰互聯網,但時至今日,微軟仍然是一個軟體企業。微軟曾經開展過各種互聯網信息業務,如即時通信工具MSN,搜索引擎bing等,但都沒有大的發展。MSN現在已經關閉,bing還在苦苦掙扎。2000年筆者做過調研,當初IE瀏覽器在中國的佔有率是99.98%。如果微軟當初把IE瀏覽器免費,就可一統江湖,也就沒有很多中國互聯網企業如360的機會了,但是為什麼沒有做到?

Yahoo作為世界上公認的、最早、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有互聯網先機、有資金、有互聯網思維,至今卻掙扎在持續的衰退中,市值已經萎縮到了最高峰的1/3,為什麼?

新浪曾經是中國互聯網的新貴,有錢、有人,但在後來互聯網信息業務發展中出現的游戲、社區、電子商務等機會上,都做過積極的嘗試,但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一個網路媒體公司,這又是為什麼?

但有意思的是,博客、微博的機會都被新浪抓住了,新浪微博最後還成功上市。原因非常簡單,博客、微博都是媒體平台,是最適合他的,是他的基因。

騰訊依靠QQ,掌握了中國互聯網最基本的用戶,成了中國互聯網的天花板。業界一直認為,騰訊坐等大家探索,一旦模式成功,他就復制,其他企業機會就很小了,因此常常被業界咒罵。微博出現的時候,騰訊依託QQ,迅速獲得了倍數於新浪的微博用戶,但卻一直未能有大的起色。2014年中,騰訊微博部門徹底解散了,新浪的微博卻成功上市,為什麼?

騰訊也曾經嘗試了很多很多,但基本都以失敗告終,至今仍然是以游戲收入為主,這些年真正的新業務,就是微信了,而微信之所以能誕生,也是其優勢基因,是QQ的升級版而已。

不止在IT以及互聯網領域,其他領域也一模一樣。

2000 年,聯想投資舉辦了門戶網站FM365,2年後倒閉。2000年,聯想投資新東方在線,2002年撤資。種種互聯網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當然,不是聯想不夠優秀,聯想與HP、戴爾相比,至少增加了手機業務。聯想能抓住的原因,也在於這還是製造業,更強調營銷的製造業。HP、戴爾至今連手機業務也沒有抓住,苦苦掙扎在日益衰落的產業泥潭裡。

新東方2000年創建新東方在線,進軍在線 教育 ,但15年後,其收入仍然不能進入上市公司報表。仍然活著,已經是萬幸。無獨有偶,課外輔導機構好未來2010年在美國上市,融資的主要訴求就是做在線教育,四年過後,2014年,好未來在線教育業務是發展最快的一年,但收入僅佔好未來總收入的4%,仍然虧損。教育與在線教育,這么小小的門檻都難以跨越,為什麼?

以上種種,分析下來,都有具體原因,比如人才團隊的問題,業務模式的問題,戰略失誤的問題等等,但最後都可以籠統地說:基因!

老牌企業如何抓住新興產業

基因是復雜的,涉及機制、 文化 、隊伍等等因素,昨天的成功,就是今天的障礙。能成功超越自己的,或者說對自己進行革命的,少之又少。

對互聯網有著深刻認識的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__民有一句話非常深刻:MOOC不是在大學誕生的,做電子商務的不是百貨大樓,互聯網金融也不是銀行的傑作。

這種基因非常復雜,分析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管理的問題。任何一個成熟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就自動形成了一套圍繞其核心業務的管理模式與管理方式 方法 ,是與其業務理念伴生的一套系統性的東西,而不僅僅是一個環節。比如薪酬體系,一定是圍繞主營業務確定的,無法與新業務需要的人匹配;比如業務流程與控制,也一定是量身定做的,必然不適合新的業務管理,尤其是和其主營行業特性較遠的產品與服務。

一個新生的產品與服務可以在一家老企業誕生,但發展起來的概率肯定是零。因為從一開始,你就是一個「異類」,處處不合適,處處需要特批,幾乎是與整個系統在對抗,所有的時機就被耽誤了。不用妖魔化,沒有人,沒有哪個部門與你作對,這是一個系統,不適合新業務的系統。

管理上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所有成功的企業,在經歷了創業期、發展期後,很快就需要進入一個防範出現大問題、大錯誤,以穩定發展為主的管理模式,是無法給新業務提供空間的。任何一個大企業,其實在管理上,都難以說有活力,管理幾千人,幾萬甚至幾十萬人,實際上需要把每一個人當螺絲釘去管理,否則一定會大亂。因此,在成熟企業里,大家講的是風險控制,是流程規范,是人人防控。而對於任何一個新業務、新產品與新服務,在一開始,是不能講嚴格與規范管理的,恰恰需要的是不講流程規矩的快速反應,不斷犯錯,是人治,不是法治。但這都不容於一個規范成熟企業。

表面上,所有大企業都有其業務拓展部門,都有其容錯率,但這種寬容度永遠是在一個范圍與制度之內的,而且往往與一個全新業務的要求有本質的差距。

第二,人的問題。原來的基因里很難產生能夠開拓新業務的人。我們經常說,投資的核心是在投人,一個即便是錯誤的計劃,只要人優秀,最後一定會找到正確的方向。但在一個很成熟的企業里,經過多年的發展,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已經自我沉澱積累了一批有共同特性與文化的核心骨幹,很難誕生適合新業務的人,即便花巨資引進所謂優秀的專業團隊,最後也會很快因為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水土不服而夭折,更不要說擴大發展的問題。

第三,文化的問題。

文化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圍繞創始人與核心骨幹,逐漸滲透在企業的各個方面,大到管理的模式與理念,小到用人的類型、員工活動,無處不在。在這種企業里,一句無意或者有意的風險提示,往往勝過一顆勇敢的心。因為人的類型不同,文化理念上,更是會處處碰壁,無法融入。

文化是一個彌漫在空氣中的東西,一時沒有明顯感知與不適應,但日復一日,怨氣日盛,最後讓新業務與新人類無法生存,自動放棄離開。

企業的基因表現還有很多,但核心我認為是以上三點,這已經足以殺死所有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務。

因此,對於所有成熟成功的企業來說,一定要清醒,你雖然有錢、有人、有 渠道 、有資源,但很多新興的產業不是你的機會,不是你可以包打天下的。這已經不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而是你的基因決定你沒有能力「作為」的問題。

企業與人一樣,核心的發展思路是揚長,走你擅長的路。在業務的發展上,一定是順勢而為,順著你核心業務的緊密鏈條發展,而不是貿然跨領域行業去做。如騰訊做微信,而不是微博、電商等;新浪做博客、微博,而不是做游戲、電商等。

那麼,企業如何抓住新興產業與機會,尤其是跨度較大的行業?考慮到基因的因素,我們不要期望自己赤膊上陣廝殺,更實際和可能的方式,是以資本的手段參與如收購、參股等,參與但不控制,至少不參與任何實際的經營決策和運營,如Yahoo投資淘寶等。雖然Yahoo的衰敗不可阻擋,但它卻以支付寶大股東的形式再生。這就是一種有效的、聰明的改變基因,獲取發展的辦法。
市場營銷成功的案例分析二:
菜籃網:一個雷軍十分鍾就可能看上的生鮮電商

這是一家令人「腦洞大開」的生鮮電商企業,其很多做法都與生鮮電商通行做法不同,甚至「背道而馳」。

比如,在 商業模式 上,菜籃網選擇了做生鮮電商中難度最大的——蔬菜(相比之下,水果的難度小很多),且做大眾市場。不過,就是這樣一家看似不走尋常路的生鮮電商企業,已經實現了每天3000單的業績水平。如果達到5000單,將實現盈利!可以說,這家生鮮電商走的是一條迥異於其他生鮮電商的O2O。

O2O:加盟店的作用不僅僅是引流

既然做的是O2O,那麼,菜籃網如果僅僅只有線上,就不叫真正的O2O!

很多垂直類生鮮電商都面臨一個問題:落地難!如果要在線下建設門店,毫無疑問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要命的是,一旦線下門店沒有足夠的流量,單店不能盈利,最後豈不是為房東打工,O2O也無從談起!

當眾多生鮮電商都在對開線下門店望而生畏或躑躅不前的時候,菜籃網不僅開店速度奇快(預計加盟店很快將達到2000家)、流量充沛(排隊買菜司空見慣),更重要的是,幾乎沒有什麼投資!

菜籃網是如何做到的呢?

既然開店成本這么高,菜籃網乾脆整合社會資源,與一些小店合作(只要有流量,可以和煙酒店、水果店、理發店合作),開店中店。

像這樣的加盟店(店中店),主要有三大功能:引流、注冊、充值。

怎樣實現引流呢?菜籃網在店中店只做單品,且是超低價爆品(甚至平進平出),目的不為盈利只為引流。價格低到什麼程度呢?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零售價相當於鄭州萬邦批發市場按噸購買的批發價,這樣的廉價爆品對居民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單日單品種銷售量達到數噸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雖然價格非常低,但居民不可能只買一種菜,但加盟店仍然每天只做一款產品,是典型的飢餓營銷。

對加盟店而言,他們的好處是什麼呢?低價爆品帶來了大量的人流。實體店,最要命的就是沒有流量。

加盟店和菜籃網合作之後,不僅僅給菜籃網引流了,也給自己引流了。這是因為,單款爆品會帶來相關消費。無論對菜籃網還是對加盟者而言,消費者買菜,通常不會只買一種,如果消費者想要更多的菜品,店主就可以引導其注冊成為菜籃網的會員。

對合作店面而言,消費者通常不會只買菜,這樣就帶動了加盟者的關聯產品(比如醬油、調味品、生鮮等)的消費,實現雙贏。

當然,對菜籃網而言,線下門店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自己引流,那麼,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線下門店也賣菜,那麼,引導消費者注冊之後,消費者在線上買菜了,會不會對線下銷售產生沖擊呢?當然不會,線上和線下產品是兩個體系,且線下門店只做單品爆款(這是線上沒有的),所以不存在線上線下沖突的可能性。

至此,我們認為,引流不存在障礙了,不過,要實現O2O還有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利潤分配!

創始人姜曉宇認為:如果僅僅只有線上沒有線下,那就不叫O2O。

菜籃網的績效是這樣分配的:如果某位顧客在某家加盟店注冊充值,那麼今後這位顧客在菜籃網買菜,這家加盟店永久參與利潤分配(當然背後有一套體系來實現),這樣一來,極大地調動了門店的積極性,實現了雙贏。

高頻次接觸和服務質量贏得口碑

通過線下加盟店和低價爆品引流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轉化率。

菜籃網這樣一家垂直類生鮮電商平台有著驚人的轉化率。

我們隨機查閱了某天菜籃網的相關運營數據(2015年7月8日):當天訂單量為4690,獨立UV為9344,轉化率為50%。

菜籃網的高轉化率是如何實現的呢(京東為2%?5%)?CEO姜曉宇很肯定地說:「靠服務!」

在公司的績效考核上,菜籃網對員工的考核只有三個指標:客戶滿意度、員工積極性、培養人才。

沒有具體的銷售目標,就是為了將服務做到極致!

比如,菜籃網創造了生鮮電商的幾個第一:第一個提出所有生鮮產品無理由退換貨。只要顧客打服務電話,確保在30分鍾內解決問題。

如果顧客不願意更換產品,堅持要退貨呢?姜曉宇表示:「無條件退款,在4個小時內把錢退到客戶指定的任何地方(比如菜籃網會員卡、銀行卡、支付寶等),一切為了方便用戶。」

菜籃網還是第一家全場沒有運費(網站上就沒有運費這一項)的生鮮電商。即使客戶買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都免費送貨。姜曉宇表示:「還真有客戶,就是為了試一試菜籃網的服務,真就買了一毛錢的東西,菜籃網真就給送貨,一來二去,被菜籃網真誠的服務所打動,最終成為忠誠的顧客。」

每人每天只送60單

菜籃網還有一項極具特色的做法:配送人員每天只送60單,其餘的時間陪客戶聊天,甚至看小孩、修馬桶的活也能幹。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和接觸頻率,菜籃網嚴格限定每位配送人員的服務范圍:每位配送人員,就是只給180?240戶提供服務。

您可能會問:這不是資源浪費嗎?菜籃網有自己的商業邏輯:與客戶見面的頻率越高、黏性越大,客戶滿意度、重復購買率越高。商業的基礎是什麼——信任,菜籃網的配送人員用高頻次的接觸和幫助客戶來贏得信任。姜曉宇打趣說:「這已經不是配送人員,而是家庭私人助手,我的配送人員的活動范圍就是300米,這樣他做3?6個月之後,比物業、鄰居都跟你熟悉。我要的就是信任,一旦這種信任完成,就是牢不可破的壁壘,即使天貓、京東這樣巨頭涉足這一領域,也沒戲。」

姜曉宇躊躇滿志地說:「未來,我就不僅僅是賣菜,還可以導入價值更高的產品,真正滿足社區居民的更多需求。我們做的是智慧社區,思路就是用高頻次的、低附加值的產品,帶動高附加值、低頻次產品的銷售。這就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藍圖。」

未來,菜籃網甚至可以順便就把物業的活給幹了。

當然,要實現從3000單到5000單的提升,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增加人員、車輛、冷鏈設備等)。姜曉宇坦承,由於紮根鄭州這樣一個二線城市,融資難度就比一線城市要大。

姜曉宇絲毫不掩飾他對資金的渴望,甚至打趣說:「如果我和雷軍聊十分鍾,他一定會投我這個項目。

⑹ 市場營銷案例3篇

在全球化競爭和買方市場的壓力面前,幾乎所有企業都將新產品開發放在自身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而市場數據以及由市場數據進行深層次分析得到的結論都是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重要指導因素。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案例3篇,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案例一:
水果營行:燒錢催不熟生鮮電商

自2014年10月開設第一家門店,僅一年多,號稱要做「水果業內的阿里巴巴」的水果營行就在全國20餘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300多家實體店。然而在2015年12月,幾乎一夜之間,這個迅速膨脹的水果王國轟然倒塌,廣州、深圳、東莞、杭州、南昌等城市的門店大量關門,12月16日,水果營行CEO易德更被警方帶走……

水果營行,成為O2O死亡名單里的最新登陸者?它的破滅是否預示著生鮮電商走向頹敗?或許,結論恰恰相反。

逆向O2O:

理念正確下光鮮的壞水果

在水果營行的泡沫破滅中,大量的輿論將關注點投放在它的融資模式——「合夥人眾籌」和「會員預付卡」。

尤其是前者,據水果營行一份單店投資協議樣本顯示,直營店投資人為公司有限合夥人,不參與門店經營、不擁有門店股份,只參與分紅。直營店投資人自完款第45天起,將獲得每月銷售額10%的回報,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為止。同時還獲得投資額10%的原始股權的長期收益。而媒體亦測算,按照水果營行宣稱的單店月銷售額50萬元計算,眾籌參與者的年化投資回報率將高達30%左右。而通常認知下,年化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風險已然極高。

但這並不屬於本文所要討論的重點,因為由始至終,水果營行所打造的生鮮電商模式,都如同劉伯溫那篇《賣柑者言》所寓意的那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從理論上來說,水果營行提出的專注線下服務,將人才配置和質量管控放在第一位,夯實基礎後再進軍線上的路數,是當下許多浮在網路之上、過度依靠網購模式而缺少實體店推進的生鮮電商所缺失的。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這僅僅是一個正確的理念,沒有切合到地面經營理念之上。

反之,從它的許多專注線下的行動中,可以為生鮮電商以及其他生活化服務O2O提供反面參考。

遠離社區的專賣店不叫小業態

在水果營行2015年11月對外發的一篇軟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詞句:「7-11、全家等便利店,競相跑馬圈地以便利店、專賣店為主的小型社區零售店,組成小業態 商業模式 ,大有取代大型商超的態勢。毫無疑問,水果營行趕上了小業態商業崛起的時代大勢。」

顯然,水果營行把自己的線下門店定位為小業態。而媒體披露其「門店選的都是城市黃金地段,租金較高,還要支付工資,不可能達到高利潤,有時還會虧損」。這種布局黃金地段的思維,與當下立足社區的小業態模式並不相符,反而頗為接近早年的專賣店形態。拋去其或有意為之,以彰顯實力雄厚,好招攬合夥人的可能不說,這樣的開店方案,歷來均是電商實體店或O2O門店所摒棄的。

理由很簡單,無論何種電商形態,均是以最大化的扁平 渠道 、降低運營成本為贏利之源,而位於鬧市的門店則加大了這些成本,更直接處於商超商圈的輻射范圍內,極不利於競爭和拓展。

更為致命的是概念的混淆導致的運營理念的錯亂。在水果營行的早前報道中,其總不忘提及「通過線上下單、門店配送,輻射單店周邊3公里范圍,實現1小時內極速送貨上門,解決水果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然而這一「互聯網+小業態」的運營模式,在當下的社區O2O門店試點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運營費用昂貴、社區需求挖掘不足的難題。早前耗資10億元、依託順豐強大的物流體系和財力布局社區的「嘿客」亦難以為繼,而開設在鬧市、按水果營行早前介紹開店成本動輒百萬元的線下體驗店,若真只按運營思路輻射3公里范圍,其收回成本的難度將高出太多。

何況,它還只賣水果……

生鮮電商先從爆款玩起

在水果營行眾多的正面、負面消息中,有一個信息一直很缺位,即水果營行的水果到底有怎樣的優勢。

或許造成這一困擾的理由更奇葩,一直號稱是生鮮電商的水果營行根本就連一個像樣的電子商務平台都不存在。直到2015年下半年,水果營行在對外宣傳中,依然還在說「待電商系統完善後……」。

一個線上平台徒有其表的生鮮電商,其線下的門店只能也只有各自為戰。所謂逆向O2O,最終走向了傳統的水果加盟店模式,只不過是披上了一件「互聯網+」的皇帝新衣而已。生鮮電商,其實不是單行線,而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展,就像一個蹺蹺板,輕了哪頭,都會接不上地氣。

但這並非解除生鮮電商迷局的關鍵。至關重要的是,走線下體驗店的水果營行並沒有和周圍商超中的水果櫃台有太多的區別。

這都不是早前輿論批判的水果營行不懂水果經營之道,損耗大、價格高、標准化難所能概括的,盡管這是許多生鮮電商創業者不可避免觸碰到的問題。但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則是更加致命的。

「我必須知道,我為何非要選擇在你這里購買水果?」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個疑問句式里的「水果」二字可以換成其他任意商品種類。但對於生鮮電商而言,僅僅一句「相較於銷售低端水果的菜市場和中低端水果的商超,生鮮電商主要銷售特色、中高端水果」這樣模糊的定位並不足以解惑。

之前多個生鮮電商用行動來解答了這個問題,尤其是水果這種消費者更樂意於眼見為實的商品,在線下體驗店輻射力度不足的大背景下,成功崛起的生鮮電商平台往往都以爆款為強化消費者體驗的突破口。

如順豐、京東、天天果園和本來生活等電商在2013年打得火熱並延續到2015年的海外直采車厘子大戰,對此,天貓電商平台喵鮮生負責人樂覺就曾表示,生鮮電商花精力去推1―2款主打商品,是從帶來關注度的角度考慮,基於價格和體驗度,消費者會主動傳播,就能為網站帶來新的用戶。

更重要的是,這可以彌補線下體驗店不足的缺陷,「奇葩」的水果會更容易形成消費者的購物黏性。由此,再將口碑拓展到其他常見品類之上,逆轉消費者「眼見為實」的習慣。

燒錢擴大規模不一定能增強黏性

在整個O2O死亡名單中,一個普適性的死亡規律就是燒錢燒到資金鏈斷裂,而燒錢的主要流向均在盲目擴大規模,意圖以規模覆蓋足夠多人群來獲得黏性和長尾。

在水果營行案例中,一年內擴展出300家實體店,覆蓋20餘個城市,並計劃在未來3年開設1萬家實體店。如此強度的店面擴張,必然帶來人員儲備、運營模式上的不適應。須知,知名水果連鎖百果園,從2002年起,用了8年時間僅開出了100家門店。之後又用5年時間,才將規模提升到1000家門店。

即便是在「互聯網+」的極限擴張下,指數級增長的實質,也須完成從0到1的蛻變,或言先種好試驗田,才能將成熟的模板進行復制,實現從1到N。

一個產品特色不足的生鮮電商或O2O,最終會滑向另一面,即再次通過燒錢的方式,用補貼和特價來吸引消費者「貪便宜」的心態,從而塑造虛假的黏性。而在水果營行身上,各種「會員預付卡」真正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就在於「充1000送300」,甚至「充5000送3000」的優惠力度上。若運營狀況正常,這類促銷本無可厚非,但一旦本身就是強行在虧本賺吆喝,這樣的預付卡除了吸納資金這一個用處外,更會因為一個店面的崩塌,而形成銀行式的擠兌風潮。這一幕,在水果營行落幕時,已然得到了證實。

一個忽略了消費者,沒有真正買方市場想法,只是描述了一個好聽的 故事 ,卻無法和周邊的商超、菜場的水果攤點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的生鮮電商,其不敗也難。

此外,還有幾點教訓值得一點:

一是生鮮電商和O2O依然要用輕姿態來扁平化渠道。如在線上紅火的本來生活網,目前進軍線下的生活O2O項目「本來便利」就是採取和當地水果店合作,而非重新建店。而更多的生鮮電商要突圍,或可採取一個城市一個中心體驗店+若干合作自提點的方式,實現有效擴散和覆蓋。最終的客流入口,依然是在線上,而非體驗店。

二是使用線上平台建立大數據體系,至少做到能夠預測某一城市對某一品類水果的預期。這樣的大數據分析,才可以將電子商務所拓展出來的超長尾巴,變成一個核心數據源,可以確保發往某個城市的水果,不至於過少或過多,徒增損耗或難以滿足需求。這才是區別於各自為戰式的傳統水果店的關鍵。

三是不斷地差異化自己的特點。生鮮電商要成功,其實就應該按照電商的模式,用商品的長尾來滿足長尾末端的用戶需求,人有我有不是特色,人無我有哪怕只是一個人有需求才能成功。當然,越特色、越稀缺、越小眾的水果賣得貴點,將預訂、眾籌等互聯網模塊落在消費者層面上,而非融資層面上,意義更大。
市場營銷案例二:
大品牌產品升級引發的經銷商壓貨血案

2015年,老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報表。

看著越來越糟糕的數據,老高越來越膽戰心驚。

老高是某著名快消品(本文稱為A企業)的經銷商,在別人看來,在省會中心地帶,擁有數千平方米大院自有產權,前邊四層辦公樓,後邊大片庫房,近百台車,200多人的團隊,生意夠大夠土豪。

可事實上,老高從這家品牌身上掙得的利潤卻是一年不如一年。2015年下半年,算完人力成本和市場成本,每月七八百萬元銷售額,利潤不足10萬元!這還不算固定資產折舊、銀行融資成本!起早貪黑,鬧心憋屈,掙這幾個錢,不是廠家的裝卸工是什麼!

與老高一樣,A企業的多數客戶,正面臨著一個普遍難題:銷售額提高很多,卻時不時虧損?

但即便如此,2016年來自廠家的巨大增長壓力依舊沒有放鬆的跡象。

終於,在看到鄰省省會經銷商老劉與A企業「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之後,老高堅定了退出的決心,要知道,老劉一直是這個廠家的大區級標桿客戶,配合好,執行強,可因為連著幾個月壓貨都沒有完成任務,就被廠家拆分了,這讓老高感到刺骨的寒意。

逼迫在花樣翻新

2013年到2014年,A企業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0%,但增長動力是一樣的:密集分銷,核心是「加車加人」「密集鋪市」和「促銷投入」。

但越來越明顯的是,靠密集資源投入換得的擴張性增長格局,已經不可能無限期成為拉動這家企業增長的源泉了。

首先,擴張越來越困難,能鋪的網點都鋪了,渠道越來越飽和;

其次,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搶占份額,價格戰成為常態,利潤越來越薄。

2015年初,面對董事會要求年度增長40%的目標,營銷高層提出「轉型」戰略,要點是「產品升級」「管理復制」和「費用檢核」。

其一,開發、推廣幾只高端產品,毛利高,讓經銷商有錢賺,同時優化公司產品矩陣、利潤矩陣;

其二,強硬要求經銷商復制廠家管理模式,經銷商要建立巡查隊伍,要參照廠家業務工資體系,對配送員工資進行改革,實行專車專送,用「排他性」條款高效佔用配送資源;

其三,加大促銷檢核力度,費用必須專款專用,必須100%落地,避免經銷商截留,錢要花到市場上,從而壓出渠道銷量極限來!

在營銷高層看來,「轉型」成功的關鍵就是「費用檢核」,費用只有和目標量完美掛鉤,才能有效確保目標達成。為此,他們設計了如下流程:

1.任務分解

任務自上而下分解,總部分給大區,大區再分給區域。為確保完成,每個層級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就是在自己領到的基數之上再加幾個點。而層層加碼後,經銷商領到的任務要高出「增長40%」的目標不少。

2. 合同簽訂

要求業務人員簽訂年度和月度銷量責任狀,為確保新產品推廣成功,還要單獨簽訂新產品銷量責任狀,輔以銷售提成,目的只有一個,把業務人員和經銷商捆綁在一起,逼出各自的極限來!

由於是大品牌,加上各種威逼和利誘,老高們雖然很有意見,但最終還是被迫簽了合同。

3. 費用逼迫

首先,將公司產品進行梳理,將數只佔銷量半壁江山的產品,實行隨車搭贈,但拿到這筆費用是有條件的:以經銷商月度任務為標准,按照銷售額達成率進行補貼,完成95%,費用全額補貼,低於95%,分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要是低於70%,那一分也沒有。設置70%,那是要確保2015年銷量至少不會負增長。

其次,單獨申請的促銷活動要和規劃量以及月銷售額掛鉤,只有規劃量和月銷售額都達標,才能拿到全額費用,否則將按照坎級扣除一定比例費用,但月銷售額達成率最低是70%,低於這個數,促銷費用只能報銷50%。

最關鍵的是,A廠家要求嚴控價格和經銷商毛利,執行的促銷活動,要限定供貨價和出貨價,老產品,經銷商毛利不得超過10%,新產品,毛利不得高於20%。目的是讓消費者能夠獲得產品紅利,進而持久拉動消費。

最後,大區、銷售部、集團三級巡查隊伍要對各類促銷活動進行高頻次檢查,一旦查出問題,除扣除該項費用之外,還要重罰。

過度逼迫引發的「血案」

2015年,老高被綁架了:因為促銷費用是自己墊付的,所以為了掙出費用和開銷,老高只能壓貨。不單老高,A廠家多數經銷商,也都被迫選擇壓貨。

問題是,壓貨之後,麻煩才剛剛開始:

1.因為壓貨,老高銷售節奏被打亂。當月前20天都在處理上個月庫存,到了月底,為了拿到費用,不得不繼續沖量,如此反復循環。這樣,扭曲的壓貨做法導致扭曲的銷售節奏,扭曲的銷售節奏又要求進貨繼續扭曲,否則就難以為繼。

2.壓貨壓多了,產品新鮮度自然就差,為了處理舊貨,廠家的辦法是,只管高端產品處理,而且要集中回收清點,費用嘛,按照到岸價,你一半,我一半!至於返貨成本,以及低端產品處理,廠家壓根就不管。於是,老高的毛利空間被狠狠咬掉了一大塊。

3.頻繁處理舊貨,不僅給消費者留下了這個廠家一直在處理舊貨的印象,而且還佔用了新鮮貨齡產品的售賣位置和機會。

4.再看「產品升級」策略,為了做大新產品,由大區牽頭,自上而下為經銷商規劃了很高的計劃量,考核經銷商的進貨活躍度和環比增長率,也就是限定經銷商的單月進貨次數和單次必達進貨量,如果未完成計劃,就予以強配。這樣,在新品尚未被市場接受、形成良性流轉的時候,老高又被壓了一堆庫存。相反,總部從人為拔高的銷售報表中得出了虛假信息,於是繼續逐月增加任務,而且廠家各級業務人員為了拿到新品激勵,接著再壓。

5.雖然後來,A廠家要求,當月前七天的訂單量不低於上月後七天的70%,否則即視為壓貨,要對區域予以重罰。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線常用的辦法是:要不在當月23日壓一批大單子,要不就在下月的7日再壓。因為在更短的時間跨度內集中進貨,這無疑放大了老高們的銷售、資金和利潤風險,要知道,A品牌的相當部分產品貨齡只有幾十天,為了不砸到手裡,老高只能平進平出,甚至低價拋售,這不是虧損是什麼!

老高很快力不從心了。2015年11月,老高費盡氣力,依舊還有3個月的任務沒有完成,A廠家大區經理周新(化名)很不高興。他把老高和責任業務主管叫到大區,要求述職,並且強調,那三個月欠賬,年底必須補齊!除了要老高表態「必須完成」外,還要落實到紙面,簽訂責任狀!否則,就考慮市場拆分!

老高很生氣,說來說去,還不是強行壓貨嘛!年底補齊欠賬,擺明了不是關心你們年終獎嗎!至於壓來的貨以及高庫存,還不是我自己去想辦法?

隨後的事,讓老高更加不爽。因為未完成任務,周新對老高的市場檢查立馬多了。各種檢查結論層出不窮,什麼鋪市率不足啦,什麼終端表現弱啦,總之,意圖昭然若揭,那就是你老高的市場基礎建設弱化,這嚴重影響了任務達成!嚴重拉了大區後腿!而且,周新還不時來老高這視察,夾槍帶棍,威脅要搞市場拆分!

比老高更悲催的是老劉。

兩年前,老劉積極響應周新號召,砍掉了代理的大多數知名品牌,專心做A品牌的「專營」代理商,而且還開設了不少終端「專營」店。周新大加贊賞,大會小會表揚之外,總部來了人,都往老劉那裡帶。

這兩年,周新用老劉這個標桿去逼迫其他客戶,效果很不錯。拿2014年來說,老劉率先任務撞線,可誰都知道,老劉是壓貨壓出來的。到了2015年,因為2014年基數高,老劉拼了大半年老命,還是沒能完成任務,而且很明顯,隨著欠賬隨來隨多,老劉肯定是完不成全年任務了。

標桿沒有起到標桿的作用,這嚴重影響了所在大區,所以,2015年10月份,周新拆分了老劉。

因為自廢武功,手頭沒有幾個知名品牌,面對周新的霹靂手段,老劉不得不忍氣吞聲。

老高想,任務年年增長,總有一天,今天的老劉,就是明天的自己。

與其投入巨大成本,忍受日益高昂的利潤侵蝕,以及並不明朗的經銷前途,還不如趁早退出。

於是,2016年3月, 春節 剛過,老高就不幹了。

拿逼迫保增長,前提是不能過度損害經銷商的利潤空間

在經濟下行、人口紅利和渠道紅利減少的背景下,在更困難地培育全新增長模式,和更簡單地、更便捷地把壓力傳遞到渠道中間,包括大品牌在內的很多品牌選擇了後者。而大多數營銷管理人員也支持這一選擇,他們更喜歡用「短、平、快」的打法,快速壓出渠道的極限來,而經銷商便是承載和釋放他們壓力的最重要節點。

至於許多廠家強調的「轉型」,不過是換了個馬甲,本質上還是原來逼迫的路子。拿老高的遭遇來說,所謂「產品升級」,以產品活躍度和訂單必達率的形式,重新走上了壓貨的路徑依賴;再看「費用逼迫」,可能短時間內壓出了銷量,可從更大的尺度來看,只會越來越加深產品動銷和庫存這對矛盾,直到崩盤。

老高放棄代理時,周新還說:「我們企業2015年增長率領跑行業,你去哪再找這樣的生意?這樣的品牌?再堅持一下,把市場基礎做好了,那還不是數錢數到手軟?」

可是A品牌完全搞錯了。問題不是它品牌力有多強,不是增長率還在高位運行,而是這種增長模式是以過度犧牲經銷商利潤空間為代價的,是靠壓貨來拉動的,而這註定不會長久。

反思 :面對大品牌的壓貨式高壓,經銷商如何拯救利潤?

1.要多元化經營,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像老高那樣自願退場是一種選擇,但前提是,你得有退路。如果像老劉那樣,為了迎合廠家,自己自廢武功,踢掉其他同類品牌,專心搞什麼「專營」代理商,搞什麼終端品牌「專營」店,那隻會成倍放大經營風險,到最後,只能被迫接受廠家設計。

經銷商要有品牌群組合概念,哪些品牌外表光鮮,里子稀爛,利潤稀薄,甚至以過度侵蝕自己及渠道利潤來獲得增長?哪些品牌牌子、利潤都不錯?在此之下,還要考慮品牌內部產品群定位構建,哪些是跑量性產品?哪些是高毛利產品?哪些是狙擊性產品?

經銷商要有優質的經營結構思想,經銷商要對自己代理的品牌群和產品群進行梳理,明確產品定位、產品組合、產品層次,確定適合自己的品牌群和產品群組合,提高產品組合盈利水平,提升抗風險能力。

只有多元化設計,才能有效對沖廠家侵蝕利潤的潛在風險。

2.聚焦渠道分類管理建設,不要「貪多求全」

對快消品企業來說,鋪市率是考核經銷商的一個極有用手段。你說任務高,我就檢查鋪市率,如果鋪市率低,說明市場空間還很大嘛!如果鋪市率符合標准,那麼單店庫存夠嗎?能不能和行業老大看齊?甚至會說,和產品稍有點聯系的渠道,能不能鋪貨?!

但問題是,有些網點,或剛開業,或人流量不足,或為獲得銷售費用而過度囤貨,或不適合該類產品售賣,等等。不顧這些門店消化能力,「貪多求全」,「過度鋪市」,只會是鋪市率、陳列有了,可最終多數返貨,只好再掏費用去處理。不知不覺中,經銷商便遭受了隱性虧損。

因此,經銷商應和廠家確定符合地區經濟環境的「有效鋪市率」界定,不能不管什麼終端,只要能賣,就大量鋪貨,要警惕無效、低效網點的過度鋪貨。

終端網點台賬不應是建了檔案就完事,也不是簡單地按照營業面積等硬體去劃分類型,而要逐步建立基於銷量劃分終端類型的模式,再明確不同終端類型的基礎鋪市品項,每類產品的大致周轉天數,單次鋪貨底數,以及單店單位時間內應留存的庫存件數,最終聚焦優質網點,提高終端網點質量。

3.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同時關注價值和數量變化

很多大品牌業務人員,甚至管理人員,喜歡把經銷商的倉庫當作自己的倉庫,很多時候,不經經銷商同意,直接替經銷商下單,或者是強行配貨。這種只管完成任務、卻不考慮區域不同消費特性的行為,最令人不齒。為了完成任務,結果把公司的庫存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把區域不適銷的產品硬生生變成了經銷商的庫存。

經銷商要管好自己的倉庫,對不同產品的走勢、動銷、庫存要有清晰的判斷,不能將產品的訂貨權拱手讓人,要關注庫內產品的月庫存周轉率和月產品動銷率,用價值變化和數量變化判斷,來減少自己面臨的庫存風險。這樣,在廠家不合理配貨時,才能有理有據予以反擊。

4.優化內部管理,規避不合理的管理復制,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經銷商要對管理體系進行梳理,各個崗位要進行定量分解,在管理環節和渠道建設上要導入投入產出分析,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尤其要注意,一定要規避不適合自己的管理復制。拿A廠家要求的配送員工資改革來說,該方案設定了基本工資、品項工資、市場基礎建設工資和銷量提成工資,而且限定人員只能是專職配送員,老高這個省會城市,基本工資每人2000元,一輛車兩個人,而這家品牌平均毛利不足15%,那麼「一月一車要多增加近3萬元銷售收入,才能對沖基本工資的成本支出」,再加上運營成本不能被其他品牌分攤的「專車專送」,以及其他細分考核和產品提成,運營成本十分巨大。因此,在渠道越來越飽和的背景下,當廠家企圖嵌入「高大上」管理制度時,經銷商一定要警惕,因為這很可能大量侵吞你辛苦賺來的利潤。

⑺ 列舉生活中市場營銷活動(4~5個)

1、街邊發DM單的。復(房產、裝制修、超市......)
2、小區門口做推廣的。(電信、網通、移動、牛奶......)
3、手機接到的語音、簡訊、彩信、各app推送的廣告.....
4、商場門口搭台路演、抽獎......
5、在寫字樓或單位上門推廣信用卡、保險、金融投資......
6、飯店吃飯參加抽獎、打折、買送......
7、商場購物的抽獎、積分、折扣、買贈......

⑻ 分享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許多經典的營銷案例讓我們回味,無論是產品創新還是 市場營銷 傳播,都值得我們去探討分析。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歡迎閱讀。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一:斯沃琪-每天一個新變化

瑞士是舉世聞名的鍾錶王國,它所生產的勞力士、歐米茄、梅花、雷達、浪琴、天梭等手錶,無一不是享譽全球的著名品牌。在人們心目中,瑞士手錶一直是精美、高雅、華貴的代名詞,是身份、地位、財富的象徵。然而,80年代初期誕生的斯沃政(Swatch)全塑電子手錶,卻突然在一夜之間打破了它們的一統天下,迅速成為瑞士乃至全球鍾表業的佼佼者。如今,斯沃棋手錶已經成為了世界各國青少年的腕上寵物,它早已不再是簡單地發揮計時作用,而是代表了一種觀念、一種時尚、一種藝術和一種 文化 。

一)、請出“怪人”赫雅克

自70年代中期開始,瑞士鍾表業陷入了戰後以來的最嚴重危機。日本生產的精工、西鐵城、卡西歐等電子表和石英錶以其走時准確、造型新穎、物美價廉等優點迅速佔領了世界鍾表市,對瑞士傳統的機械鍾表工業形成強烈沖擊,嚴重威脅著瑞士個世紀以來在世界鍾表業建立起來的霸主地位。在不到10年時間里,瑞土的鍾表出口下降了將近60%,1/2的鍾表企業被迫倒閉,從業人員由19萬人銳減至3萬多人。統計顯示,瑞士在世界鍾表市場的份額1974年為43%,到1983年則降至15%以下。

為了重振雄風,奪回瑞士這個鍾錶王國在世界鍾表市場的霸主地位,瑞士銀行家們請出了具有傳奇色彩的尼古拉•赫雅克。赫雅克是個“腦子里每一秒鍾就有一個新念頭”的怪人,是位“時刻什麼都想試試”的天才。赫雅克的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黎巴嫩人,但他卻因娶了一名瑞士妻子而成了“瑞士人”。多少年業,他一直是瑞士、德國、美國和法國經濟的幕後高參。每天,他坐鎮位於瑞士蘇黎世的大本營內,運籌帷幄,各種建議不時飛向世界各地,從而使一個個面臨危機陷入破產的企業起死回生。1985年,赫雅克終於從幕後走到前台,受命出任瑞士鍾表公司的主帥,擔負起拯救“生命垂危”的瑞士鍾表業的重任。

出山之後,赫雅克為瑞士鍾表業開出的第一個處方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廠自動化程度、嚴格 企業管理 制度、開拓銷售市場。在他的帶領下,瑞士鍾表業在保護傳統的機械鍾表品牌的同時,大膽創新,積極開發和不斷改進新型電子手錶。經過幾年的慘淡經營,赫雅克的改革獲得公司的拳頭產品——全新概念的“斯沃棋”全塑電子手錶,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迅速風靡全球,以其走時准確、造型新穎、價格低廉、經久耐用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特別是世界各國青少年的喜愛。到1988年,斯沃琪的營業額就超過了西鐵城和精工,“逼得日本人節節後退”。如今,斯沃琪更是暢銷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了新生活、新潮流、新時尚、新觀念的象徵。

二)、“丑小鴨”蛻變“日天塔’

其實,斯沃琪不僅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產物,它的成長道路同樣艱難曲折,同樣經歷了由“丑小鴨”向“白天鵝”蛻變的困惑和失敗。面對日本同行的興起,瑞士鍾表業從1977年就開始了石英手錶的研製。經過多年的不斷攻關和改進,一種完全不同於傳統概念的新型手錶終於於1981年定型問世。新型手錶的外殼全部採用合成材料,機芯直接從手錶正面裝入而不再需要保留後蓋,這兩項改革不僅使手錶變得既薄又輕,並且還可進入流水線批量生產,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確保了銷售的低價位。更主要的是,這種新型手錶走時准確,每天的誤差不超過一秒,而且還具有防水、防震、耐熱、耐冷等優點。

然而,這種最初被命名為“姆沃琪”(Mwatch),即“大眾牌手錶”的丑小鴨被推向市場時卻備遭非議;不僅鍾錶王國的國民們認為這個類似 兒童 玩具的怪物毀壞了瑞士鍾表的形象,就連瑞士政府有關部門也拒絕為其商標注冊。1981年夏天,姆沃琪正式更名為“斯沃琪”,即“瑞士牌手錶”,並幾經周折完成了商標注冊。但其銷售情況十分糟糕,整個公司被失敗主義情緒所籠罩,有人甚至主張賣掉這只丑小鴨。赫雅克此時一方面嚴格企業管理、降低生產成本、確保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加強了 廣告 宣傳和 市場調查 ,在充分宣傳公司產品的同時,研究、分析時尚發展趨勢和社會需求變化。

斯沃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創造了瑞士鍾表業起死回生的奇跡。談到其中奧秘,赫雅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 總結 了三點:低價位、高品質、多變化。

三)、低價位 高品質 多變化

對低價位,赫雅克進一步解釋說,低價位永遠是消費市場的一個基本原則,千萬不要放棄低檔產品,因為低檔產品能夠以最低的成本進行大批量的生產,並被量大的消費群體所接受。任何國家或企業,如果只追求和生產高檔產品,勢必將面臨滅頂之災。眾所周知,瑞士是當今世界最富的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四萬美元,而作為瑞士最大鍾表企業的老闆卻堅持把生產低檔產品作為“永遠的基本原則”。

赫雅克在總結斯沃琪成功 經驗 時強調,產品既要價廉,更要物美,“因為產品質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斯沃琪手錶雖表面像個玩具,但其生產技術和內在質量卻是一流的,可以和任何高檔手錶相媲美。據說,一名瑞士遊客去希臘海濱度假,不小心把一塊斯沃琪表丟在海灘。一年後,他舊地重遊,居然在海邊又找到丟失的手錶,雖然經過一年的日曬雨淋,但走時依然准確。

時刻把握社會需求的變化。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和改進自己的產品。瑞士鍾表公司有這樣一句 口號 :“惟一不變的是我們一直在變”。據介紹,公司每年都要向社會公開徵集鍾表設計圖,根據選中的圖案生產不同的手錶系列,其中包括兒童表、少年表、少女表、男表、坤表、春天表、夏天表、秋天表、冬天表,後來又推出了每周套表,從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一塊,表面圖案各不相同。由於公司的產品不斷翻新,迎合了社會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 愛好 、不同品味的需要,因此深受廣大消費者地歡迎和喜愛,銷售量年年攀升,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公司的效益自然也越來越好。

斯沃琪經典成功市場營銷案例點評:

一種新產品或許對消費者有極大的吸引力,但這並不直接等同於產品的商業吸引力。只有在銷售額、成本、利潤計劃等與企業目標狀況相一致時,新產品才能獲得成功。

斯沃琪在困境面前不氣餒,另闢蹊徑,果斷改變營銷策略,價低高質、時髦前衛的新產品迎合了當前各種消費層次的需要,從而迎來了事業的第二個春天。

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二:肯德基二度進軍香港

一)、進軍“東方之珠”

1973年,赫赫有名的肯德基公司躊躇滿志,大搖大擺地踏上了香港這個彈丸小島。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肯德基公司主席誇下海口:要在香港開設50至60家分店。

這並非是信口雌黃。這種由賀蘭迪斯上校在1939年以含有11種草本植物和香料的秘方首次製成的肯德基家鄉雞,由於工藝獨特,香酥爽口,備受世界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到70年代,肯德基在世界各地區有快餐店數千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快餐店連鎖網。於是,它又把目光瞄準了香港這顆“東方之珠”。

1973年6月,第一家家鄉雞在美孚新村開業, 其它 分後亦很快接連開業。到1974年,數目已達到11家。

在肯德基家鄉雞店中,除了炸雞之外,還供應其它雜類食品,包括菜絲沙拉、馬鈴薯條、麵包,以及各種飲料。雞分5件裝、10件裝、15件裝和20件裝出售。此外還有套餐,例如售價6.5元的套餐,包括2件雞、馬鈴薯條和麵包。

肯德基家鄉雞首次在香港推出時,配合了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電視廣告迅速引起了消費者的注意。電視和報刊、印刷品的主題,都採用了家鄉雞世界性的宣傳口號:“好味到舔手指”。

聲勢浩大的宣傳攻勢,加上獨特的烹調 方法 和配方,使得顧客們都樂於一嘗,而且在家鄉雞進入香港以前,香港人很少品嘗過所謂的美式快餐。雖然大家樂和美心快餐店均早於家鄉雞開業,但當時規模較小,未形成連鎖店,不是肯德基的競爭對手。看來肯德基在香港前景光明。

二)、慘遭“滑鐵盧”

肯德基在香港並沒有風光多久。

1974年9月,肯德基公司突然宣布多家餐店停業,只剩4家堅持營業。到1975年2月,首批進入香港的肯德基全軍覆沒,全部關門停業。雖然家鄉雞公司的董事宣稱,這是由於租金上困難而歇業的,但其失敗已成定局。失敗原因也明顯,它不僅是租金問題,而且主要是沒吸引住顧客。

當時的香港評論家曾大肆討論此事,最後認為導致肯德基全盤停業原因,是雞的味道和宣傳服務上出了問題。

為了適應香港人的口味,家鄉快餐店採用了本地產的土雞品種,但卻仍採用以前的喂養方式,即用魚肉 飼養 。這樣,便破壞了中國雞特有的口味,甚是令香港人失望。

在廣告上,家鄉雞採用了“好味到舔手指”的廣告詞,這在觀念上也很難被香港居民所接受。而且,當時的香港人認為家鄉雞價格太昂貴,因而抑制了需求量。

在服務上,家鄉雞採用了美國式服務,在歐美的快餐店一般是外店,駕車到快餐店,買了食物回家吃。因此,店內通常不設座位。而香港的情況則不同,人們在買的地方進餐,通常是一群人或三三兩兩買了食品後坐在店內邊吃邊聊。家鄉雞不設座位的做法,等於是趕走了一批有機會成為顧客的人。因此,家鄉雞雖然廣告規模較大,吸引了許多人前往嘗試,但是回頭客就不多了。

家鄉雞首次進入香港的失敗,敗在未對香港的環境文化作深入的了解。正如英國市場營銷專家史狄爾先生的評價:“當年家鄉雞進入香港市場,是採用與美國一樣的方式。然而,當地的情況,要求它必須修改全球性的戰略來適應當地的需求,產品的用途和對產品的接受,受到當地的風土人情影響,食物和飲品類產品的選擇亦取決於這一點。當年的雞類產品不能滿足香港人的需求,宣傳的概念亦不適當。”

肯德基是大搖大擺地走進香港,又灰溜溜地離去。

三)、卷上重來

一轉眼8年過去了。

1985年,肯德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已投資成功。這時,他們准備再度進軍香港。

這次,家鄉雞重新進入香港,是由太古集團一家附屬機構取得香港特許經營權,條件是不可分包合約,10年合約期滿時可重新續約。特許經營協議內容包括購買特許的設備、食具和向家鄉雞特許供應商購買烹調用香料。

首家新一代的家鄉雞店耗資300萬元,於1985年9月在佐教道開業,第二家於1986年在銅鑼灣開業。

在1985年的時候,當時的香港快餐業已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可以分成三大類——漢堡包,占據了整個快餐店市場的2成份額。長期以來,最大的市場是本地食品類,市場佔有率接近7成。肯德基家鄉雞是新一類——“雞專家”。

因此,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肯德基要想重新占據市場已比較困難。開業以前,公司的營銷部門就進

這一次肯德基開拓市場更為謹慎,在營銷策略上按香港的情況進行了適當的變更。

首先,家鄉雞店進行了市場細分,明確了目標市場。新的家鄉雞店和舊的不同,現在它是一家高級“食堂”快餐廳,介於鋪著白布的高級餐廳與自助快餐店之間。顧客對象介於16至39歲之間,主要是年輕的一群,包括寫字樓職員和年輕的行政人員。

其次,在食品項目上,家鄉雞店進行一些革新。品種上,以雞為主,有雞件、雞組合裝、雜項甜品和飲品。雜項食品包括薯條、沙拉和玉米。所有雞都是以賀蘭迪斯上校的配方烹調,大多數原料和雞都從美國進口。食品是新鮮烹制的。炸雞若在45分鍾仍未售出便不會再售,以保證所有雞件都是新鮮的。

在價格上,公司將家鄉雞以較高的議價出售,而其它雜項商品如薯條、沙拉和玉米等以較低的競爭價格出售。這是因為,如果家鄉雞價格太低,香港人會把它看成是一種低檔快餐食品。而其它雜項食品以低價格出售,則是因為家鄉雞分店周圍有許多出售同類食品的快餐店與之競爭,降低雜項食品價格,能在競爭中取得一定的優勢。

在廣告上,家鄉雞把1973年的廣告口號“好味到舔手指”改為“甘香鮮美好口味”。在地鐵車站和報紙、雜志上都能看到新的廣告詞。很明顯,新的廣告詞已帶有濃厚的港味,因而很容易為香港人接受。

家鄉雞店第二次在香港登陸時,公司認為主攻方向是調整市場策略,以適應香港人的社會心理和需求。因而廣告並不作為主攻方向。如:佐敦道分店一時頗為低調,只在店外拉了橫幅和豎了一塊廣告牌。宣傳方面也是採取低調的手法,只集中在店內和店外周圍推廣,廣告宣傳亦於開業數月後停止了。

四)、香港終於接受了它

家鄉雞店重新開業後數月,公司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者選擇了知道有肯德基家鄉雞店的人為調查對象,詢問他們對家鄉雞的印象,以及肯德基與其它快餐店相比,有何不及的地方。64%嘗試過家鄉雞的被訪問者認為菜式的選擇有限,21%的人認為食品價錢太貴,其它則覺得店鋪位置不方便,大多數92%的補充訪問者都知道香港以前有過家鄉雞店。但同時也有71%的人表示將會在日後再次光顧家鄉雞店。

公司的營銷人員對此次調查作出的結論是:1973年公司在香港的失敗仍然嚴重影響著消費者對家鄉雞的看法,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家鄉雞影響的擴大,消費者的這種印象會逐漸淡化。

家鄉雞連鎖店針對調查結果,對營銷策略又進行了一些改變,如增開新店時,盡量開設在人流較大的地方,以方便顧客,同時擴大營業面積,改變消費者擁護的狀況,以及增加菜的種類等。

家鄉雞的營銷策略的調整收到了良好的成效。香港成了肯德基的一個市場,分店數目占肯德基在世界各地總店數的1/10強,肯德基也成為與麥當勞、漢堡包和必勝客薄餅並立的香港四大快餐食品之一。

肯德基終於被香港人接受了。

肯德基經典成功市場營銷案例點評:

任何一個跨國集團在進行異域擴張時,都不能漠視當地的文化背景,應該有所借鑒,有所結合。肯德基的第一次進軍之所以會失利,就是因為置香港本土文化的特點於不顧。

企業的領導者在進行營銷方面的決策時,應牢記一條,那就是只能以顧客為導向,失去了顧客的支持與認同,任何決定都只能以失敗而告終。這正是營銷與推銷的區別所在:前者應強調生產能夠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而後者只是將自己生產的產品賣出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肯德基的案例,或許會給國內的商家一點啟示。

下一頁更多精彩“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

⑼ 市場營銷成功案例詳細分析

案例分析是以提高營銷效益為目的,依據一定的理論原則,採用科學 方法 ,有組織、有計劃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場信息資料,提出解決問題建議的一種科學方法。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場營銷 案例分析3例,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一

黃太吉:從「煎餅果子」到「外賣」,3年3變為哪般?

時間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領一族的黃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區12號樓一層較為偏僻的位置開了第一家「煎餅果子」店。

挑選較差位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線上引流。希圖借力互聯網工具解構餐飲居高不下場景成本的黃太吉,就這樣踏上了創業的征程。

互聯網餐飲風口,加上出身互聯網行業的黃太吉創始人赫暢出手不凡,短短數月,就令黃太吉的「煎餅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讓紮根餐飲行業多年的眾多傳統餐飲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嘆弗如。

黃太吉的成功雖然短暫,但其在營銷模式和互聯網上的創新,都對傳統餐飲業帶來巨大沖擊,特別是「國八條」出台後,傳統餐飲業舉步維艱的這幾年。而隨後聲名遠播的雕爺牛腩、西少爺們再一次震動了傳統餐飲業。

傳統餐飲人從不屑一顧,到按捺不住關注、學習、應用互聯網,甚而四處尋找「靈丹妙葯」,主動尋找互聯網的入口,餐飲業的競爭迅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並逐漸走向立體化競爭。

餐飲業的主動求變,火了大眾點評、美團等團購平台,也催熱了網路外賣、餓了么、口碑、美團外賣,在百舸爭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逐漸沉寂的黃太吉再次出擊,豎起「外賣」大旗,攜資本青睞以求一博。

煎餅果子

從「街邊攤」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在被新浪改寫,一個叫「微博」的自媒體平台顛覆了中國,所有人趨之若鶩。

這種點對面的開放模式,極具互動性的營銷價值,將微博推向高峰。

黃太吉能在微博時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於赫暢的從業經歷,使其對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有著精準把握,以及對 廣告 設計的精通,對營銷的熟稔,給予了他藉助新媒體平台,以創意的手法與消費者互動的機會。

新奇的餐廳設計,持續不斷的話題製造,當然少不了眾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車、特斯拉……一步步將消費者帶入輿論的旋渦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著好玩的旗號,亦或與跨界的結合,還是對 熱點 的抓取,赫暢成功引爆了各種話題,各種新奇的手法,讓粉絲們自動在微博上轉發,赫暢更是身先士卒與每一個留言的粉絲互動……讓煎餅果子從「街邊攤」走進「環境優美的餐廳」成為現實,黃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國聲名鵲起。

從「產品矩陣」到「品牌矩陣」

黃太吉演繹了一個神話般的 故事 :從「煎餅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陣的布局,黃太吉只用了短短的兩年時間。

這當然是一個神一樣的傳奇!我們拋開那些玩得極為花哨並被炒爛了的營銷手法,去重新審視它的品牌戰略。

「煎餅果子」是黃太吉的戰略大單品,承接的是產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資本的輸入,以創新的互聯網營銷得以快速品牌化。

從自身發展需求,以及市場多元化的角度出發,黃太吉開始圍繞煎餅果子打造產品矩陣:五花肉卷、風味卷餅、豆腐腦、豆漿、油條、自家秘制肉、涼面、鹵汁、蓮藕豬骨湯、南瓜羹、蓋世蘇泊湯、麻辣個燙等,酸甜苦辣可謂樣樣俱全,以此應對單一產品的功能和利潤局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難以承載如此立體的產品布局,消費者的體驗較差,相比麥當勞員工每人每小時5單的業務量,黃太吉員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時0.7單。

巨大的差距,想必讓赫暢吃驚得閉不上嘴。

關鍵是,黃太吉快速擴張的野心並不在此。

赫暢開始拋掉對標的麥當勞,喊出百麗來擋槍,為的就是品類多樣化下的多品牌運作,而這較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於是,黃太吉以類百麗模式為借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圍剿的形式,將商圈人流一網打盡。

2014年6月,赫暢的眾多子品牌布滿了商圈的各個角落:「從來」餃子館、川渝風味的「大黃瘋」小火鍋、主打燉菜的「牛燉先生」以及「叫個鴨子」「幸福小冒菜」……黃太吉神話繼續,短短一年多時間,連鎖發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誰在裸泳,幾個月後,餐飲形式突變,投資熱逐漸降溫,黃太吉也走在了關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與願違,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餐飲也不例外。為人類提供食物是餐飲的本質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鐵律就是「好吃」。

以互聯網切入餐飲並迅速成功的黃太吉,似乎忽略了這個常識,也許是無意,也許是力有不逮:打著產品主義旗號的黃太吉,在要錢有錢、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時,卻沒有去認真研究如何彌補自己在產品上的短板,而是繼續在自己擅於傳播的長板上不斷狂飆。

長板越長,短板越發顯短。知名度越來越高的黃太吉,使大家對其產品的心理期待也越來越高。然而,名不副實的結果是顧客下次不願意再買單,黃太吉慢慢從高峰跌向谷底。

黃太吉公布投身「外賣」那天,宣告了它徹底走下神壇。

赫暢難解「多品牌矩陣」

下的困局

「我確實敗了。」赫暢曾公開承認之前的黃太吉已經成為過往。

黃太吉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並不能將產品做到極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蓋上了過度營銷的大檐帽,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但僅這一點,也不足以搞垮這個互聯網煎餅果子之王,有大量資金支撐的黃太吉,有的是時間和實力提升產品。

可惜的是,此時它卻又走向了多品牌運營之路。作為一個新崛起的餐飲品牌,選擇聚焦一個品類來實現競爭破局是不錯的戰略,黃太吉也得以快速實現品牌的成長。

但消費者對黃太吉的認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餅果子這一品類上,而多品牌的運營,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極大地稀釋了黃太吉辛苦建立起來的品牌認知。

從黃太吉的擴張角度看,多品牌戰略有著強大的強盜邏輯,這也許是黃太吉追逐資本的無奈選擇。邏輯沒錯,但選擇的時機可能錯了。在贏利能力上,開的店越多,邊際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營躍進,資金回籠速度緩慢,根本跟不上開店的步伐。

赫暢一直對外念叨,「產品=製造+認知」,事實是,黃太吉眼花繚亂的營銷告訴我們,它一直游離在產品製造之外來談認知。消費者不是傻子,短期會為你的營銷概念買單,時間長了呢?

如果將單店效率與規模發展速度進行有效結合,或許黃太吉不會這么快倒下。打著產品主義的旗號,卻行平台戰略的構思也沒有錯,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費者就一定會拋棄你。

平台戰略:

「黃太吉外賣」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數月的黃太吉,突然對外宣布獲得B輪融資1.8億元,它再次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但這次卻已面目全非,徹底與過往南轅北轍。

這次重生,黃太吉看到了自己的產品短板,選擇聯手產品生產方打造餐飲外賣平台:開放中央廚房—吸引品牌餐飲產品合作—在黃太吉的中央廚房對各品牌的半成品產品進行加工—集中從中央廚房工廠店進行配送。

這種以供應鏈為入口的模式,背後的邏輯仍然是改變餐飲業居高不下的成本結構:利用外賣送餐,解除傳統餐飲成本結構中最大的一環—餐廳場景,以中餐品牌企業產品為核心,形成工廠集中生產模式,並以黃太吉自建的配送團隊,進行3公里以內的30分鍾快速配送。

相比網路、美團外賣等,黃太吉外賣在模式上有新意。網路、美團等外賣對合作餐飲企業的品質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較差,也解決不了餐飲企業場景成本太高的問題,而且場景還在移動化過程中。

黃太吉模式則希望擊中這一痛點:品牌餐飲企業負責解決品質和口味問題,黃太吉負責解決銷售和配送問題。雖然都是幫助餐廳做增量,但黃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飲的剩餘產能,而網路外賣類則會與在餐廳就餐的顧客搶生意。

理論上,善於發現機會的赫暢又找到了一個市場風口,目前已經有不少品牌加入黃太吉的外賣平台上,如傳統早晚餐品牌「凈雅」「新加坡媽媽烤包」……黃太吉外賣還與網路外賣、餓了么、美團外賣、口碑等達成合作,借用它們的平台資源,形成立體的入口。

然而,另一個困難又擺在了赫暢面前,配送團隊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統、高度精密的運營體系,是不是擅長概念思維的赫暢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與他互補的合作團隊?

一切都有待時間檢驗……但不管未來如何,赫暢與黃太吉的創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飲人學習。

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需要讓改變發生。

市場營銷案例分析二

二線城市生鮮電商養成記

菜籃網於2014年8月上線,經過一年的發展,注冊用戶達到8萬人。2015年7月24日,菜籃網宣布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刷高了河南生鮮電商的顏值!

菜籃網並不是姜曉宇的第一個 創業項目 。事實上,早在2009年,他就成立九合科技,專注於互聯網項目,先後建立服裝、電子產品等電商平台,後來轉戰團購,與騰訊QQ團購合作,經歷「百團大戰」的硝煙。在電商界幾年的摸爬滾打之後,他瞄準了被號稱電商的最後一片藍海的生鮮。

與一線城市主打高端附加值的有機菜、半成品凈菜不同,菜籃網從一開始瞄準的就是普通大眾的餐桌,每天都會推出一款特價爆品,比如,一元錢一個冬瓜,一元錢一盒豆芽,一元錢一塊豆腐??再加上最具誘惑的不限定消費金額的免費包郵,很容易吸引家庭主婦去嘗試購買。

贏利點不在於生鮮

近兩年,生鮮的萬億市場規模和不到1%的電商滲透率,吸引各路資本不斷湧入,助推生鮮電商爆發式增長。但與此同時,一個不爭的事實卻是:全國3萬家涉農電子商務平台贏利者寥寥無幾。

「我們的贏利點並不在於生鮮!」姜曉宇直接說。

菜籃網所售賣的都是餐桌上的日常時令果蔬,其中70%從鄭州周邊的蔬菜基地採摘。根據當天C2B的訂單,以及利用大數據計算出來的歷史平均值,下午採摘,晚上進行分揀、包裝、入庫,第二天早上送到消費者手裡,整個流程不會超過24小時,以保證果蔬的新鮮度和口感。

「我們的果蔬定價方法,是參考河南一級批發市場的菜價,再上浮15%—20%,而按照傳統果蔬銷售模式,到達消費者手裡的果蔬價格通常是翻了兩三倍的。」

在讓消費者吃到新鮮實惠的果蔬外,菜籃網還致力於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姜曉宇向我們講述了菜籃網一次次第一時間解決河南尉氏葡萄,受災青蘋果、中牟油桃等滯銷農產品的事例,讓勞動者勞有所得是他們的目標。

菜籃網這種基地直供,一站送達的方法確實解決了傳統商貿模式農產品流通環節多、損耗大的弊端,徹底解決了菜農和消費者兩頭叫苦的問題。

但在我們對這種打破傳統商貿模式,剝去種種環節鏈條的變革歡呼雀躍之餘,冷靜思考一下消費者的習慣就會發現: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人做飯具有隨機性,在生活設施比較完善的區域,例如鄭州市金水區,就有很多大型的菜市場、社區菜店,甚至有些菜農、果農會直接拉著蔬菜瓜果來這些成熟的生活區域售賣,價格也相當便宜。顯然,在這種替代性、選擇性比較強的小區,這樣的消費環境就不利於培養消費者網上預購果蔬的習慣,自然購買頻次也不會太高。

「生鮮只是菜籃網的一個流量切入口。未來生鮮與其他品類的銷售比例將是1∶2。」姜曉宇一語道破天機,他看重的是生鮮用戶很強的黏性。在姜曉宇的辦公室里,陳列著一排貨架,上面擺滿了菜籃網上架的糧油副食、酒水飲品、休閑食品等商品,原來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何實現用戶增長

以生鮮帶動其他品類銷售看似是個不錯的主意,但由於菜籃網的低價策略,就需要靠規模、靠走量來贏得利潤。菜籃網的目標是佔到鄭州生鮮市場消費額的10%,期望達到100億元以上的規模,平均日單量達到20萬單。

如何實現用戶規模的增長?畢竟,菜籃網現在的知名度並不高。

菜籃網的重磅拳就是反向O2O模式,希望通過線下完成對線上的導流。目前,菜籃網有200家加盟店,計劃到2016年年中,要在鄭州開到2000家加盟店,覆蓋整個鄭州區域。這些加盟店多是社區的果蔬店。姜曉宇把聚劃算的模式引入這些加盟店裡,要求加盟店開辟出兩三平方米的地方,菜籃網每天提供低價爆品來吸引人氣,宣傳菜籃網的品牌。同時,每個加盟店會有一個二維碼,店鋪可以從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菜籃網的客戶消費額來獲得分成。

這種通過天天打爆品的方式來為線下加盟店引流的方式無可厚非,對於菜籃網,最大的作用就是品牌宣傳。但有個現象不得不考慮:為了省幾毛錢,排隊買爆品菜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輕人少有時間、精力和熱情去參與這種活動,而老年人顯然不是菜籃網的目標客戶,能否帶來線上的引流等待考驗。

菜籃網的另一個動作就是:每個配送員每日只送60單,目的是將他們打造成顧客的家庭私人助手。

姜曉宇說,經過反復測試,60單是一個家庭私人助手最合適的配送單數,即使以後用戶大量增加,配送單數再多,他也不會增加每個私人助手的工作量,只會增加私人助手的人數。

菜籃網的每個家庭私人助手都會有固定的配送小區,甚至當客戶密度足夠高的時候,一個私人助手只負責某小區里的某棟樓。60單的配送量,如果都集中在一棟樓里,其實在兩三個小時內就可以完成。其餘時間姜曉宇讓配送員跟顧客交朋友、聊天,甚至可以幫顧客個小忙,倒垃圾、換個燈泡啥的,以求通過這種高頻次的見面來建立和顧客的黏性。刷臉頻次高了,和顧客成為朋友了,那辦儲值卡、介紹新客戶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聽著有點像海底撈的服務味道,真正地把顧客看作上帝。

這事兒真能成嗎?

首先,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驗私人助手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也是對菜籃網員工管理的考驗。除了需要適當的物質激勵,更需要精神鼓勵。顯然,菜籃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私人助手從剛 入職 ,就會受到相關的 企業 文化 培訓。

其次,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順豐嘿客砸了十億元的失敗教訓告訴我們,不要為顧客著想,要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切為顧客著想的畫蛇添足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現在城市裡住著的都是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的人,現在社會人的戒備心理都很強,特別是年輕人,都有很強的個人空間意識,所以才涌現出大批的宅男宅女,住在對面的鄰居幾年可能都不曾打過一次招呼,這些顧客憑什麼要去和一個來歷不明的配送員聊天,更別說闖入私人空間換個燈泡這種事情了!

菜籃網所推崇的私人助手式配送的確是本著為顧客著想的好意,但你為顧客著想,他未必就會買你的賬。這種方式同樣需要考驗。

挑戰也許不止一面

「我們馬上要啟動A+輪的融資。」志在必得的神情寫在了姜曉宇的臉上。

在談到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戰時,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說:「最大的挑戰來自人工,倉儲還有配送這塊都不太容易招人。」

也許除了人工,姜曉宇還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2015年8月7日,京東宣布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強力看好永輝超市在O2O和生鮮供應鏈領域的發展。3天後,也就是8月10日,阿里和蘇寧宣布互為參股。「未來30年,互聯網企業的機會一定在線下,傳統企業的希望一定在線上。」馬雲在雙方合作的發布會上表示。

這傳遞出什麼?大佬們已經開始在行動了。他們已經意識到:未來,不是誰顛覆誰的問題,而是線上與線下企業融合,才能一起創造未來!

其實,菜籃網的模式並不難模仿,而且據菜籃網透露,已經有顧客在體驗了十幾次後,開始搭建相同模式的平台,只是做生鮮電商前期需要的是砸錢,這位模仿者未必就能像姜曉宇那麼有魅力能夠融到錢!

但是對於那些不差錢的主兒呢?

一切也只存在於假設!目前還沒有一位大佬模仿這種模式,姜曉宇還有時間去完成自己的版圖,爭分奪秒地去提高市場份額和滲透率。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切拼的都是速度和資本!

生鮮這場大戰,遠未結束!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市場營銷案例分析相關內容

閱讀全文

與八個需求市場營銷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旅遊市場營銷的特點 瀏覽:860
吉首大學市場營銷學導論練習 瀏覽:123
防凍液促銷方案 瀏覽:672
葯品營銷開發方案 瀏覽:409
聚美優品網路營銷現狀及問題分析 瀏覽:98
電子商務安全綜合實驗 瀏覽:763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培訓計劃方案 瀏覽:348
我國房地產網路營銷的發展和創新 瀏覽:72
網路營銷職業領域 瀏覽:223
培訓學員座談會方案 瀏覽:556
picc培訓方案 瀏覽:161
七夕策劃方案珠寶 瀏覽:838
創四星級酒店的培訓方案 瀏覽:353
裝修公司內部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3
兒童劇策劃方案 瀏覽:378
秀山電子商務地址 瀏覽:203
文明戶大型表彰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544
雲浮微信營銷 瀏覽:880
機械製造業電子商務 瀏覽:139
保安培訓計劃及方案 瀏覽: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