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營銷大全 > 華為手機市場營銷學方面的案例

華為手機市場營銷學方面的案例

發布時間:2023-10-19 15:02:47

㈠ 營銷環境管理經典案例分析

科學的案例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那麼下面是我整理的營銷管理案例分析,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營銷管理案例分析一

華為:實現「二次替代」的競爭優勢

隨著通信設備市場的飽和,華為提出了「雲管端」戰略,進入更加遼闊的「雲」世界。「雲管端」的立體結構,幾乎涵蓋了未來互聯網的所有領域,既有巨大空間,同時也使華為置身於不同以往的競爭領域。競爭對手(「友商」)不再僅僅是愛立信、諾西、思科、北電等「老夥伴」,而是谷歌、亞馬遜、IBM、蘋果等IT巨頭。

按照任正非的說法,華為可以做「管」上的「鐵皮」即「雲」體系中的通信和網路部分;而最近華為宣布開發「超寬頻」產品,就是在「管」上發力的一個標志。在「端」的層面,華為手機在「海思」晶元的助力下,價值鏈更有優勢,戰略迴旋餘地更大,也有利於顧客體驗的創新。目前已進入全球手機第一陣營,未來將會和蘋果、三星展開波瀾壯闊的「三國殺」。「榮耀」手機獨立運作,為未來面向年輕消費人群、拓展消費類電子市場開辟了通路。

華為是一家有「野心」(戰略抱負)的企業,在「雲」的廣闊舞台上,未來很有可能成為耀眼的明星。此外,華為正在開辟新的戰場,開始進入與互聯網相關的新能源領域。

國內市場的「第一次替代」

20世紀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華為以及同期崛起的「巨大中華」(巨龍通信、大唐電信、中興通訊、華為技術)中的其他企業,都是從國內市場起步的。當時國內通信設備與國外相比差距很大,以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為例,國內市場上沒有國產產品,全部是進口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產品報價非常高)。

華為創立後不久,不滿足於低端產品的代理和仿製,集中力量甚至孤注一擲地主攻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並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取得突破,既贏得了市場空間,也迫使國外進口產品大幅度降價。除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外,華為後來陸續開發的網路通信產品(比如路由器等),也基本上是按照「模仿——創新——替代」的路徑在國內市場逐漸取得優勢的。

國內市場上對國外產品的替代,我們稱之為「一次替代」。這種「替代」對於後發國家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後發經濟體實現工業化、追趕發達經濟體的必由之路。如果在主要的產業都實現了這種替代,則民族工業體系基本形成。綜觀我國工業部門,通信設備領域的替代是最成功的,這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政策的作用(對民族工業予以一定的保護),另一方面是因為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市場化程度高的企業卓有成效的努力。

相比之下,民用汽車的進口替代是最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非市場化的方式向外資開放市場並保護原有國有汽車製造企業(向外資企業開放了市場但並沒有真正換來技術;通過強制外資汽車企業與國有汽車企業合資,保證了後者的「管制紅利」,但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沒有發育起來。一定程度的壟斷推高了產品價格,影響了消費者利益。而民營汽車企業一直處於「邊緣化生存」的狀態)。

可見,沒有真正的市場競爭,就不可能有產業的發育和壯大。目前,在裝備、材料、電子元器件等領域,國內市場上的進口替代正持續發生。

國際市場的「第二次替代」

當華為在國內市場已有一定地位和優勢、人力資源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及時將戰略重心轉向國際市場,將「替代」的 故事 在國外又上演了一回。只不過這回滲透進入了國外產業巨頭的市場領地。如果說本土市場上的「一次替代」有賴於與地緣相關的因素和條件的話,那麼「二次替代」才真正見證了企業的競爭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二次替代」從不發達國家市場轉到發達國家市場(歐洲)時,「替代」的內涵有所變化:長期由國外品牌佔主角的部分高端市場開始出現松動。這與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有關,因為國外老牌運營商也在壓縮投資,尋找價廉物美的新興設備及系統供應商。從這個意義上說,衰退周期對於華為這樣的挑戰者來說,或許具有一定的正向意義。

朋友們一定會問:華為怎麼能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實現「兩個替代」?「替代」背後的原因、理由是什麼?我認為,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和競爭優勢:產品性價的優勢,客戶導向的技術創新優勢和客戶關系管理優勢。

不可抗拒的產品性價的優勢

華為作為後發的挑戰者,總體上說屬於技術的學習者和消化者(不排除某些方面技術領先),其優勢主要在於「客戶效用」和「顧客代價」(產品價格加上交易成本,以前者為主)的比值。直白地說,即在產品性能滿足客戶基本要求,與國外競品接近、相當甚至局部有所超越的情形下,價格更具競爭力。相對於「高高在上」的國際主流品牌,華為的做法基本上屬於「破壞性創新」。

通信及網路產品的主要成本在於開發,其中的主要部分是知識型員工的勞動報酬(按照經濟學的說法,這些產品凝聚了大量的智力勞動)。華為產品性價比優勢的背後是知識型人才的性價比優勢。20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大多數人對中國人口紅利以及勞動力資源優勢的認識限於低端勞動力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大批加工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興起),任正非敏銳地發現,全球人力資源市場上,中國高端勞動力的優勢同樣巨大。

首先是供給充分。我國的高等 教育 體系雖然廣受詬病,但自20世紀50年代大學院系調整後,工科教育相對完整、品質較高。中國擁有幾乎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工程師人群(缺少的是高端創新型領軍人才)。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20餘年時間內,國有企業及科研機構吸納工程技術人員的能力下降,大量民營企業對技術人才尚未重視,處於改革開放前沿地區的華為,無論是地緣還是待遇以及組織氛圍(華為以「奮斗者為本」,許多傳統國企以「人際關系」為本)均有吸引力,吸納了大批工程技術專業的 畢業 生及年輕人。在這方面,華為與許多「草根」型的民營企業相比更有眼光、更有遠見(在戰略思想上提出「人力資本優先增長」),在行動上也更加有力,甚至有「掠奪性」人才引進的說法。至今人們仍在 傳說 華為創業初期如何「壟斷」幾所郵電大學畢業生的故事。

其次是「價格」低廉。20世紀末,我國工程師的平均報酬大體上是相當於美國、日本、歐洲成熟人力資源市場同類人員的五十分之一(甚至高達百分之一)。當中國工程師的月薪只有1000餘元人民幣時,歐美已達到數萬元(折算成人民幣)。這樣的人力資源市場為華為提供了獲取優質人才的良好條件,使華為可以通過利益杠桿、事業願景迅速積聚、增值人力資本。

由於「「」」十年,中國大學基本上沒有招生,華為缺少有 經驗 的研發人員,也無法形成階梯式的技術團隊,只能重用「學生兵」,將一群稚氣未消、任正非眼中的「孩子」推到技術開發一線。天助華為,若干「天才少年」創立了奇功。這種將人才職業生命周期向前移動以及壓縮的做法,放大了人力資源成本優勢(同樣的職位,華為用的是年齡較輕的人,人力成本相對於使用年齡較大的通常要低一些)。

近幾年來,我國工程技術人才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是合格供給減少。大學擴招導致教育資源被稀釋,不利於教育質量的提升;優秀學生願意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的比例減少;即使不考慮擴招因素,近年來大學教育品質令人擔憂(風氣浮躁,教育倫理受到沖擊);新一輪的 出國 留學 潮已然形成……其次是薪酬上揚。由於稀缺以及高房價、通貨膨脹因素,我國人力資源市場上,工程技術人員薪酬一路上升,和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在我國部分發達地區(「北上廣深」)已經縮小至3至5倍。這一趨勢如果繼續下去,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將不斷縮小甚至消失殆盡。

客戶導向的技術創新

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創業之初技術基礎薄弱。唯有依據客戶需求,在應用技術層面進行創新,改進產品的局部功能、「人—機」界面或者降低產品的運行、使用成本。這種做法的關鍵在於深刻、准確洞察客戶被忽視和漠視的願望,並在技術及產品上做出有針對性的回應。當總體技術落後時,我們可以在理解客戶層面略勝一籌,以此牽引技術持續的、集腋成裘式的進步。這是追趕型企業成長的關鍵。

下面列舉幾次華為創立以來,人們公認里程碑式的技術創新:

第一次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CC08」交換機開發時,用光纖替代歐美國家普遍使用的銅纜,解決了中國農村市場遠程通信網路建設和運行維護問題。

第二次是21世紀初,華為針對歐洲客戶存在的機站選址困難、運維成本高等難題,開發出了「分布式無線基站解決方案」,機站及設備可選址的空間范圍大大增加(街道柱子、樓頂、過道、地下室、樓梯間等),建設費用及運維成本大幅度降低。

第三次是近年來,華為根據中國三大運營商三足鼎立、分別建網且制式不一、快速迭代(2G、3G、4G……)的特殊國情,首創性地開發出「Single RAN」網路解決方案(平台)——「一個網路架構、一次工程建設、一個團隊維護」,解決了運營商在網路布局、建設、運維方面的不便、低效和困難,使運營商順暢、快捷地過渡升級到新一代技術,並節約了大量的成本。

目前,華為在部分技術領域已成為全球領先者,正走在從「fastfollower」(快速的跟隨者)到「ICT領導者、客戶問計對象」的寬廣道路上。近20年來華為累計獲批專利近4萬件。據我一位在國家有關部門工作的朋友稱,華為的自主創新成果佔到全國所有企業全部成果的2/3。

華為為什麼能超越大量的國內企業,真正實現了技術驅動呢?華為持續技術進步的原因是什麼呢?除了前面提到的人力資源優勢之外,主要的因素在於理念、政策的導向以及機制的設計。概言之,是關注長期成長及競爭要素的戰略行為所致。

第一,從導向角度看,華為強調所有的新技術開發、應用,要注重「交付價值」(即最終客戶得到的功能和利益)。

也就是說,不為技術而技術。行業內的領先企業,尤其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往往會陷入創新陷阱,即超越客戶的需求進行技術創新——這就是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中所分析的「大企業失敗」的原因,也是任正非念茲在茲、嚴加防範的情形。在華為看來,只要堅持客戶導向的技術創新,加之靈活的組織形態和機制,就能避開「創新者的窘境」。

第二,華為在資源配置上持續向研發環節傾斜和「壓強」(2016年研發費用預期超過銷售額的10%);即便在創業初期條件艱苦、資金奇缺的情況下,也堅持向「技術」投資。

華為在成長戰略上信奉「深淘灘,低作堰」,前一句指的就是企業即使在困難時期或是行業不景氣時,也要苦練內功,鍛造核心技術能力。而國內許多企業雖然大談技術導向,但需要真金白銀投入時就含糊、退縮了,顯現出「小生產」的「葉公」本色。

第三,按照全球客戶資源的分布以及研發人才的稟賦狀況在全世界范圍內設置研發機構。

比如俄羅斯人數學好,那就主攻演算法軟體;法國人浪漫、藝術感覺好,那就主要研究設計美學……

第四,將研發活動以及機構分層,將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產品技術分離開來,著眼於長期戰略和未來優勢,配置資源進行基礎性研究。

大家都知道,華為有一個研究機構取名「2012」,源於一部災難性電影名,既是為了增強企業發展的危機意識,同時也寓指從人類社會未來生存毀滅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技術路徑。

營銷管理案例分析二

漫庭:打響度假別墅銷售的超限戰

2015年下半年,一個將「一套房子分50份賣」的銷售模式橫空出世,這種區別於傳統地產營銷的模式創新,立即受到行業內外的密切關注。與此同時,以「合夥買房,輪換度假」為主題,以度假別墅和度假公寓申購、預訂、交換與服務為目的,漫庭網和漫庭度假屋微信分銷平台也上線了。無論是 商業模式 還是銷售模式,漫庭都踩在了市場前沿。

這種新模式有生存空間嗎?對此,漫庭網董事黃焱認為,度假別墅的購買群正在進入U型時代,這也是漫庭模式誕生的緣由。

別墅銷售陷入U型困局

我們知道,近年的房地產銷售已進入緩慢階段,特別是度假別墅更因其總價高、利用率低等因素影響,觸到了天花板。

目前,度假別墅的用戶群正在進入U型時代。簡單而言,就是其購買群體凸顯出兩個問題:一是產品錯位。以居住為主的購買群,每年去度假的時間有限,結果所購買的別墅大部分時間處於閑置狀態,購買者有痛點。二是客群錯位。作為投資為主的群體,由於投資別墅資金佔用量很大,短期內很難收回成本,造成投資者積極性不高。此外,度假別墅投資的高門檻問題,也擋住了很多小型投資者。實際上,這兩個凸顯的U型趨勢,讓漫庭找到了新的商業模式,解除了這些困惑。

漫庭獨創的「一套房子分50份賣」的旅遊度假地產新模式,被一些權威人士評估為「對中國旅遊度假地產以及旅遊行業具有顛覆性的革命意義」。 簡單而言,就是用一個合夥企業對應一套度假物業(或購買一套度假物業),以「周」為單位將度假物業每年使用時間劃分為4個周次檔(黃金周、旺季周、平季周和淡季周),共50個度假周次。依據4個周次檔價值的不同,設計各個度假周次的價格,並劃分對應的合夥企業份額比例進行銷售。

這里體現了兩大特點:一是具有集體主動式共享特點,從銷售源頭就分成50份售賣,從根本上解決了閑置時間的共享問題。二是具有個體共有式交換特點,漫庭提供可交換、可置換的份額使用交換平台。在平台上,每個人既是擁有者,也是分享者,更是資源互換的受益者。

漫庭模式的四個支點

僅僅有好的商業模式還不夠,還必須有有力的保障。為此,漫庭網從法律、盈利、銷售、服務等四個方面進行布局,並陸續完善、夯實,以此形成漫庭模式的強有力支點。

法律依據

漫庭的銷售模式是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以「有限合夥企業」的組織形式完成房屋購買和產權登記,並將每套度假物業分為50個財產份額,實現會員合夥持有。「有限合夥企業」的普通合夥人(GP)均由漫庭所屬的漫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擔任,並依法對度假物業行使管理職責,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漫庭是國外以RCI為代表的分時度假模式在中國的創新實踐,並借鑒了分時度假模式的諸多優點,最終解決了分時度假在中國推廣的核心症結:產權問題和服務問題。為保障客戶財產的安全,漫庭還將合夥企業所持有的房產證委託第三方權威機構進行監管,保障全體合夥人的財產權益。

盈利保障

投資與盈利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從投資角度來看,由於漫庭將一幢別墅分割成50份,其價格必然降低,使投資門檻變得更低。與此同時,由於以前的產權式酒店別墅旺季賺、淡季賠,全年性投資回報並不高,而漫庭分周度假屋將一年的度假時段分出淡旺季,有投資需求的購買者可以專挑投資收益較高、風險也低的黃金周、旺季周進行投資,並委託管理,分享更高的投資收益。漫庭有專門的團隊負責度假別墅的服務和經營,可以讓投資者更為省心和放心。從自己度假居住的角度看,相當於五星級酒店1/3?1/10的價格,卻可以享受更高品質的專屬度假服務。

未來,漫庭還將整合全球旅遊度假資源:投資者可以選擇全球投資,而旅遊度假者也可以在全球平台上進行輪換度假,或者別墅資源置換。

銷售雲端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微信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藉助微信平台實施圈層營銷和微分銷。漫庭也不落人後,專門開設了「微商城」,研發建立了微信分銷平台。黃焱說:「漫庭是首家將一套房子分成50份銷售的營銷平台,首家將度假屋分成黃金周、旺季周、平季周、淡季周進行銷售的平台,也是首家傭金高達12%的全民經紀人分銷平台。」

服務特色

漫庭創立了「家+」度假服務體系,這個體系可以實現各種服務功能:漫庭分周度假屋預定、交換、轉讓等漫庭網路平台服務;酒店管理公司提供的度假屋日常管理服務;度假行程中的「總管-老媽子-丫鬟」式家+度假專享服務;分周度假屋委託短租服務或分周度假屋投資管理服務。此外,還包括度假行程規劃、度假管家統籌、私房家宴定製、機場接送安排、家政保潔服務等。

黃焱還特別指出,「為了實現度假安全的服務保障,漫庭還聯合國內最大生命救援平台——瑞寶健康產業(控股)集團,提供一站式、無縫隙24小時度假安全服務保障,資源覆蓋全國1230家二級甲等及以上網路醫院。」

一套「創新模式+平台+管理+服務」的營銷組合拳,打響了國內度假別墅營銷的超限戰,也使得漫庭所走出的每一步,都備受關注與期待。

>>>點擊下頁進入更多營銷管理案例分析相關內容

㈡ 華為手機國際市場開拓戰略研究

【文獻綜述定稿】華為手機國際市場開拓戰略研究

論文題目:華為手機國際市場開拓戰略研究

1 文獻綜述

1.1 前言:

手機產業在我國已經有 20 多年的發展歷史,如今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占 GDP 和出口的比重越來越大,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當前我國手機出口產量占據了全球 50%的份額,但其中大部分出口仍然是由外資品牌貢獻,且大多屬於加工貿易。因此,我國的手機產業發展整體態勢並不樂觀,研發實力較弱、產業鏈核心技術缺乏、品牌影響力不夠等等,構成了我國手機產業發展的弊端。本土品牌手機企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發展,2007 年以來,國內一些傳統品牌手機廠商已經連續虧損,但與此同時,一批新的國產品牌快速崛起、山寨手機也迅猛發展、晶元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等等,這些都顯示了我國手機產業頑強的生命力和成長性。國內目前對手機行業的研究大多關注區域、企業、出口等微觀層面上,而在中觀層次上對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的相關研究還較少。基於以上兩點,本文通過對華為手機的國際市場開拓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2 理論綜述

1 國際市場進入模式綜述

AnderSon和Gatignon(2011)認為國際市場進入模式是指一個企業成功地將該企業的業務活動以及企業的營運活動擴張至海外市場的方式。Hin,Huang和Kim (2010)研究表明進入模式是指企業權衡其運作狀況以及諸多外部環境變數等交條件之後所做出的方式抉擇。Sharma和Errimilli(2011)指出,市場進入模式的選擇包含兩個層面的戰略決策,製造以及營銷活動的區位和它們的股權模式(零股權、合資和全資),市場進入模式即是企業以獨資或者與其他企業合資的方式在東道國進行產品的生產或銷售進而安排其產品市場的戰略結構。張一馳,歐治(2011)認為企業有多種途徑讓其進入外部市場,比如說出口已有的產品,或者轉移企業的技術、人力資源或其他資本至國外,甚至是將企業本身轉移出去。

2 國際市場戰略導向綜述

李福海,揭筱紋,張黎明,(2011)認為戰略是指企業依據應對將來一定時期內全局性的經營活動的理念、目標以及資源和力量的總體部署與規劃而制定的。Gatignon和Xuereb(2010)等都從概念上將戰略導向定義成企業為實現持續、高效業績的特定方法。企業的發展壯大是以戰略導向為基本指引,並依靠戰略導向來提升企業的業績。Hitt(2010)等則指出,戰略導向顯現出管理層感知環境及環境條件並作出的反應。Abdl(1999)等則認為企業戰略並非關注企業現在的經營狀況而是未來的狀況,企業對其自身未來的定位是企業戰略首先應關注的問題,這也即戰略導向問題。羅眠(2011)從一個新的視角探討了戰略導向選擇的本質問題,他將戰略選擇和自然選擇作對比,指出戰略選擇是同組織績效存在相關性的問題,組織的戰略選擇同時也會受到組織環境、組織內部權力結構、制度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 影響。他的研究基於了一個新的視角,突破了原有的框架,具有很強的創新性。

3 企業資源綜述

Judge&Douglas (2011) 從資源論角度研究企業自然環境對於企業戰略的作用。他們選擇職能范圍與環境問題整合作為資源變數,環境業績與財務業績則作為業績變數。為了證明

將環境整合進入正式戰略規劃流程的能力與企業業績正相關的假設,他們採取了問卷調查法搜集數據。結果表明,以戰略規劃為中心的環境管理的整合能力與財務績效及環境績效正相關。同時,職能越廣,提供資源越多,則整合能力越強。也即如資源論中觀點:關注環境亦可帶來競爭優勢。

Powell(2010)以資源論為基礎,深入研究了全面質量管理。在對原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Powell (2011)從實證角度對於全面質量管理與企業競爭優勢進行探討及深入研究。他以美國東部一個地區員工超過50人的企業為樣本,通過函調來進行數據收集,根據收集到的數據,他分析了全面質量管理要素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認為和全面質量管理相聯系的多數特徵的改進很難產生競爭優勢,而那些具有隱蔽性和不可完全模仿的特徵,如管理層的忠誠度和企業文化等,則可以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最後,他得出結論,正式這些具有不可完全模仿性的隱蔽資源驅動了企業的成功。

3 中國企業國際市場開拓戰略綜述

雖然我國的對外開放時間較短,」走出去」戰略也正在進行中,國際市場開拓戰略的相關研究也相繼出現,雖然相對於國際上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隨著國際市場開拓企業的迅速涌現,國內的學者仍然對企業的國際市場開拓戰略的相關方面,如國際市場開拓戰略、市場進入方式、經營模式等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的研究,具體研究如下所述:

魯桐在 2011 年對前後幾年間廣東、浙江、湖南、北京等地的具有國際業務的 200 多家製造企業(其中大多為私營企業)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發現,由於我國民營企業大多在國際市場開拓的初期階段,所以企業所採取的國際市場進入模式只為簡單的商品貿易,並且其中的半數以上都選擇直接出口。這說明我國企業和產品的比較優勢主要體現在生產過程中,而相關企業的國際經營也僅僅是為了給製造的產品選擇一個合適的海外市場。

許暉(2010)採用關鍵因素分析法對荷蘭的中資企業進行實地調查並進行評估,探究其國際市場進入模式以及國際經營戰略決策等方面的問題。結果顯示,在影響這些中資公司國際運營模式選擇的因素中,東道國的市場環境往往顯得比國內的市場環境更加重要。而對企業內部來說,自身的國際經營經驗、組織決策以及戰略則會比目標市場所能得到的資源稟賦顯得更加重要。這其實也在側面說明我國的企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還處於小規模階段和國際擴張初期,並沒有充足的國際資源投入。

同樣在 2010 年,張一馳以國際投資和組織戰略相關理論為理論基礎,數據來源上則採取了權威的 美國商務部的統計資料,對 1970 到 1990 年這一特定的.時期內我國企業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表明,可能在不同的時期和階段我國企業對美國市場的投資和進入模式會發生較大變化,但是其中兼並和收購(往往是技術收購)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這在揭示我國企業對美國直接投資動機的同時也表明其國際經營方式的單一。

1.3 總結

根據以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

1、企業戰略導向。戰略導向是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必須和企業的發展戰略保持一致,也即企業所制定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經營目標和經營理念以及企業對資源和力量的全局的部署和規劃。正是基於不同的戰略選擇,企業才會選擇不同的市場進入戰略,進入時機和進入模式。企業的一切行為都是源自其戰略導向的要求。

2.組織資源。國際市場進入模式的選擇,除了企業戰略導向起到指導作用以外,另一個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即是組織資源,即擁有了一些怎樣的組織資源,這些組織資源的種類、性質和質量。企業只有選擇了適當的進入模式,才能合理地分配和應用組織資源,讓組織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因此,組織資源對進入模式的選擇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

3.國際市場進入模式選擇問題是一個動態的多目標決策問題,要進行多個可選戰略的確定和最優的或次優的戰略的選擇。國際市場的進入過程是一個逐漸學習和不斷改變戰略的過程,因此,國際市場進入模式的選擇也應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4.中資企業國際市場開拓研究。趙楠(2011)、吳靜芳(2010)、楊學軍(2012)等也對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或者其他經營模式進行了相關的實證研究,並分別對中資企業提出了具體可行的建議和對策。另外,高貴富在 2011 年對我國民營企業這一特定的企業類型的國際市場進入進行了更加具體和詳細的戰略分析,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國際市場開拓戰略選擇方法以及國際市場進入方式,如出口型、投資性和契約型的模式選擇類型。

基於以上認識,再結合本文選擇的公司和其產品,本人認為有必要對華為公司的案例產品特點進行分析,並進一步細分市場,選擇市場進入,結合國際市場開拓戰略的形勢和公司的特點,選擇一個適合其發展的國際營銷戰略。

《華為開題報告》

《企業戰略設計》

課程研究報告

華為公司戰略研究

開題報告

班級:工商企業管理0901

姓名:王恆義

魏余強

王 傑

李鑫鑫

成績:

指導教師:顧天輝 教授

(一)選題背景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電信解決方案供應商。基於客戶需求持續創新,在電信基礎網路、業務與軟體、專業服務和終端等四大領域都確立了端到端的領先地位。憑借在固定網路、移動網路和IP數據通信領域的綜合優勢,華為已成為全IP融合時代的領導者。目前,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0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今天來看,華為的海外戰略是成功的。這不僅僅是因為華為海外市場的銷售收入已經突破20億美元,佔了總 銷售收入的四成,而更值得欣慰的是,華為的所有出口產品均為高科技產品,均為華為的自主品牌。也就是說,華為的海外戰略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道路———自主品牌出口。

華為模式的成功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對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的看法。2005年4月28日,英國電信宣布其21世紀網路供應商名單

,華為作為唯一一家中國廠商,與國際跨國公司入圍「八家企業短名單」。英國電信對於供應商的選擇在業內以苛刻著稱,尤其對於此次被稱為業界最具前瞻性的下一代網路解決方案。因為,英國電信未來5年將為此投資100億英鎊,所以「八家企業短名單」的產生就耗時兩年。 一家歷史不到20年的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也不過10年,能在競爭激烈的世界通信市場站住腳,令人欣慰,也讓人思考。

(二)國外在該領域的研究綜述

世界信息經濟和互聯網產業的迅猛發展,為通信設備製造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發展空間,使其成為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中國電信業重組後,3G建網逐步展開,TD、CDMA和WCDMA的建設尤其快速壯大,市場規模有望繼續擴大,這給通信設備商,尤其是中國廠商帶來了巨大的機會。2008年,中國的通信投資建設絲毫沒有減少,僅在大型網路建設和投資就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而在2009年,這一數字達到了3400億元,不得不說,這給通信設備製造商帶來了難得的契機。

而在國外市場,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使得西方富國紛紛出現財政困難,頻頻減少對通信設備的投入,這就卻給低產品價格的華為公司設備帶來了機遇。拿以前頻頻碰壁的北美市場為例:華為拓展北美業務始於2001年,到目前為止,華為在北美市場共

擁有8個辦事處,1000名雇員,但是北美業務的突破卻遲在了2008年。當時華為北美區CTO查理·馬丁稱:「華爾街的金融風暴給華為一個最佳的市場機會,我們已經大大增強了在北美市場的專注度,我們對前景感到欣慰。」

所以就整體而言,整個通信設備製造行業處於一個產業比較成熟的階段,有些產品已經進入衰退期,例如固話網路,而有些產品正處在成熟期,比如說GSM/CDMA產品、軟交換產品、寬頻網路等等,而也有些產品正處在成長期,比如說UMTS、光網路、移動數據業務,還有一些處在初創階段,比如說LTE、100G傳輸網路等等。

(三)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綜述

在國內理論研究方面,不如國外研究系統。郭瑩等在《我國中小醫葯企業戰略實現途徑》中研究認為,由於規模偏小、資源有限,中小型企業往往無法通過多品種經營來分散經營風險,但可以通過市場細分,選擇適宜的目標市場空間參與競爭,集中有限的資源為這部分市場服務,從而實現以小補大、以專補缺、以精取勝,以獲取在目標市場的競爭優勢而不是全面的競爭優勢。選擇「小而專、小而精」戰略,企業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還可將其與其他戰略結合運用,如在創業階段,企業以當地資源為依託,可採用資源戰略;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若專注某一領域,可選擇市場集中戰略,有一定研發能力的企業還可選擇產品開發戰略,國內中小醫葯企業由於受規模和環境因素所限,更適合於採用差異化或集中戰略;進入成熟階段往往著力推行品牌戰略,以圖在將來成長為大型企業。

吳林萍在《中小企業的戰略選擇》中也側重於「小而專、小而精」戰略,除此,她認為中小企業在經營戰略還有:依附協作戰略、聯合競爭戰略、經營特色戰略、拾遺補漏戰略。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的制定策略:自主創新戰略、技術改良策略、技術跟隨戰略。

中小企業的戰略管理,著重要從市場、人才、創新、管理四個方面入手和展開,由此帶動名牌戰略、文化戰略等其它職能戰略的實施和展開。只有堅持不懈地實施戰略管理,中小企業才能在殘酷競爭中生存發展,不斷壯大。

(四)該選題的主要研究目的,預期達到的研究目標

本文擬以「華為的戰略研究」為題,根據國內外部分學者對企業戰略理論的研究,結合國內企業的生存發展現狀,對華為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通過對其供應、生產、銷售、技術、人員管理、財務管理、發展思路及方向等方面的研究,從中找出在實踐過

程中會出現的普適現象及解決辦法。

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進一步豐富關於企業戰略理論方面的研究,並為其他類似的型企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㈢ 華為公司成功的案例分析_華為企業成功案例分析

華為,世界財富500強中唯一沒有上市的公司,26年的艱苦奮斗,以1000倍的速度飛速擴張,年營業收入400億美元,15萬人的團隊,他們敏銳執著、富有激情、卓有成效地工作,他們到底憑的是什麼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華為公司成功的案例,歡迎閱讀!

華為公司成功的案例分析篇1

GSM:

華為與跨國運營商MTN在非洲的廣泛合作

作為跨國運營商的MTN,是南部非洲地區的主流運營商,服務於南部非洲6個國家:南非、奈及利亞、烏干達、喀麥隆、盧安達等。至2003年底,MTN的GSM網路用戶已經超過950萬。

華為與MTN合作地區已經覆蓋奈及利亞、烏干達。成為MTN第二大設備供應商,規模將近200萬無線用戶。

建設奈及利亞M900/M1800雙頻網,網路覆蓋首都地區,包括阿布賈、卡諾、卡杜納,實現超高密度城區覆蓋,高速公路覆蓋、衛星傳輸、廣覆蓋等。

泰國AIS GSM網路

在反復比較設備性能、成本和售後服務後,泰國最大的運營商AIS選擇華為公司作為設備供應商之一。

至2003年泰國AIS網上華為GSM設備容量已經超過100萬用戶,覆蓋泰國全境,成為網上主導廠商之一。包括泰國多個世界級風景區:清邁、芭緹雅、普吉。建設AIS 900/1800雙頻網,憑借卓越開放的介面與眾多廠家合作。

華為GPRS設備也在AIS網路成功應用,並於其他廠家設備實現平滑對接,用戶總量達到140萬,AIS全部移動智能網設備為華為提供,智能網用戶超過1400萬。

2002年,泰國AIS華為GSM/DCS雙頻網路獲得“AIS網路最佳質量獎”。華為移動通信設備運行穩定,快速優質的服務得到了用戶的充分肯定,在泰國以及周邊市場樹立了良好的品牌。

CDMA:

華為公司CDMA服務於葡萄牙

Inquam是跨國移動運營商,總部設在英國,Inquam在英國、羅馬尼亞、法國、葡萄牙、摩洛哥等國家運營網路。

Inquam採用華為公司CDMA450設備建設覆蓋葡萄牙全國的移動網路,網路容量達30萬用戶,提供PTT,基於gpsOne定位等特色業務,直接支持EV-DO。Inquam在葡萄牙開通的CDMA 1X EV-DO網路是西歐第一個CDMA網路。

葡萄牙是位於西歐的一個美麗的海濱國家,每年吸引大批度假者。華為公司CDMA2000產品成功進入葡萄牙,是CDMA制式首次應用於西歐發達國家。

服務於美國NTCH的CDMA網路

2004年12月8日美國NTCH公司與華為正式對外發布其品牌為Cleartalk的CDMA2000移動網路。在CDMA技術發源地的美國的成功商業應用,標志著業界對華為CDMA2000系統領先性全面認可。

華為向Cleartalk提供了CDMA2000全套端到端系統,包括MSC、BSC、BTS、HLR、PDSN以及終端。除提供基本的語音業務之外,還將提供短消息,多媒體簡訊以及1X數據等業務。

NTCH總部位於Los Angles,1999年便開始1900M頻段的CDMA運營。NTCH在美國南部16個地區擁有運營權。

WCDMA:

阿聯酋Etisalat WCDMA網路

2004年12月,阿聯酋電信WCDMA網路正式投入商用。網路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承建。阿聯酋電信WCDMA網路是世界上第11個商用WCDMA網路,也是中東地區第一個3G網路。僅用3個月時間便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並創造了4項世界第一:

全球第一個傳統GSM運營商運營的商用WCDMA網路;

全球最早實現了2G/3G間漫遊切換,2G網路成功接入3G核心網;

全球第一個投入商用的R4軟交換架構核心網;

第一個同時開通預付費和後付費的WCDMA網路。

阿聯酋,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移動通信普及率高大75%。

阿聯酋電信(簡稱Etisalat),阿聯酋唯一一家電信運營商,世界500強企業之一。

香港SUNDAY 的WCDMA商用網路

香港,全世界最復雜的無線覆蓋環境之一。通訊發達,移動滲透率高達120%。

華為公司承建香港SUNDAY WCDMA商用網路,覆蓋港島、九龍、新界及包括離島在內的整個香港地區。憑借無線設備的優異性能以及網路平台的成熟架構,華為成為SUNDAY WCDMA商用網路的基礎網路、手機及業務平台的獨家供應商。華為成熟的應用及網路規劃 經驗 ,共站址、共天線技術,成功解決了香港密集地區的無線覆蓋。

如今,SUNDAY已經在香港地區全面推廣其優異的3G高速數據業務,3G數據卡由華為提供。

荷蘭TELFORT WCDMA網路

荷蘭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享有“歐洲門戶”之稱。荷蘭是世界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平均ARPU值是歐洲移動市場最高的。Telfort 是荷蘭發展迅速、業務領先的移動運營商,被 荷蘭“獨立的消費者組織”評為荷蘭最好的網路之一。

2004年12月8日,中荷兩國政府溫家寶和首相巴爾克嫩德出席Telfort與華為公司的WCDMA 3G項目合同簽字儀式,共同見證了中荷在電信領域的首次合作。

華為公司承建的Telfort WCDMA商用網路,將覆蓋荷蘭全國。華為提供了創新的、快速建網的分布式UMTS解決方案,不僅解決了機房獲取風險的問題,而且幫助運營商節省了長期的運營成本。

“通過考察和認證,TELEFORT選擇華為承建覆蓋荷蘭全國的WCDMA網路。我們很高興有華為做為我們未來發展的戰略合作夥伴。我們相信,先進的技術將給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Telfort CEO

為突尼西亞提供WCDMA試驗服務

2004年6月,華為公司的WCDMA設備為突尼西亞提供3G試驗俯卧,並將在2005年下半年提供商用服務。

2005年11月ITU組織的WSIS(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第二階段會議將在風景如畫的突尼西亞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政府官員、私人機構以及社會團體將聚集突尼西亞。華為建設的WCDMA網路將為舉行會議的城市Tunis和Hammamet提供服務。

華為提供包括無線基站系統、核心網、移動智能網、移動數據業務平台及3G手機終端等全套端到端解決方案。整體網路基於R4協議,軟交換架構。同時華為還提供豐富的數據業務,包括MMS 、VOD、 VP 、VC、手機看電視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將通過華為的網路體驗精彩的3G世界。

“鑒於這張服務全球政要的網路的重要性,網路的安全穩定性、技術先進性、業務靈活多樣性等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最終選擇華為,不僅因為華為在3G方面的強大實力,同時華為也是值得信賴的夥伴”――突尼西亞郵電中央研究院總裁

模里西斯Emtel WCDMA 商用網路

模里西斯位於非洲大陸東部,旅遊資源豐富,擁有“陽光之島”的美稱。作為著名旅遊島國和非洲的免稅港,人均GDP列非洲之首。

Emtel是模里西斯著名的移動運營商,以南半球首個第一代模擬移動無線系統提供商而聞名。

經過反復評標,Emtel最終選擇了華為。華為提供基於3GPP R4版本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並提供豐富的業務:視頻通信、語音預付費業務、GPRS預付費業務、高速電路域數據業務、高速分組域數據業務、MMS、位置業務、補充業務。

馬來西亞電信TM WCDMA網路

馬來西亞人口2000多萬,是東南亞著名的旅遊和工業國家,移動通訊業務發達。馬來電信是馬來西亞第一大運營商,擁有全業務運營拍照,在東南亞電信運營市場擁有較高的地位,是東南亞最早獲得3G拍照的跨國運營商。

2004年10月,馬來電信與華為正式簽約建設3G網路。2005年規模商用。馬來電信把3G融入馬來西亞人民的生活,是馬來西亞用戶第一次體驗了3G的魅力。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使用3G業務,體會到3G帶來的便利,以及3G時代全新的生活方式。

在網路建設過程中,針對密集城區華為提供了增強覆蓋解決方案,幫助Telecom Malaysia進行網路優化,以室內、室外、小基站等多種基站解決方案,滿足了復雜城區覆蓋的需求。

華為公司成功的案例分析篇2

發展戰略 華為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基於客戶需求持續創新。

華為積極致力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努力構建一個人人共享、更加美好的全聯接世界,實現人與人、行業與行業、物與物的全面互聯。整合全球資源,開展本地化運營,提升當地技術與經濟水平,實現整個產業鏈和行業之間的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為適應信息行業正在發生的革命性變化,華為圍繞客戶需求和技術領先持續創新,與業界夥伴開放合作,聚焦構築面向未來的信息管道,持續為客戶和全社會創造價值。基於這些價值主張,華為致力於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提升工作效率。與此同時,華為力爭成為電信運營商和企業客戶的第一選擇和最佳合作夥伴,成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牌。

1、華為的一體化戰略

(1)、橫向一體化戰略

在華為的主要營業范圍是交換,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路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

(2)、縱向一體化戰略

華為所面臨的通訊信息市場,可謂是競爭激烈,強手如雲,華為始終能夠在競爭的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占據主動。這要歸功於華為靈動的縱向一體化戰略的實施。

 前向一體化戰略

實施前向一體化戰略可以是華為控制銷售和分配 渠道 ,有助於改善庫存積壓和生產下降的局面。

 後向一體化戰略

即發展企業原有業務生產經營所需的原料、配件、能源、包裝和服務業務的生產經營。 華為先後成立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海思公司,華為賽門鐵克公司等從原材料、研發、以及和經銷商合作、技術支持和服務等使得華為對原材料的成本、可獲性及質量有了更大控制權。在擁有的眾多的自主產權、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化的同時,在於思科、愛立信、北電、貝爾等通訊巨頭談判時有了足夠的底氣和實力。

(3)、多樣化戰略—相關多樣化戰略的選擇

華為在電信通信行業內,不斷開拓新的產品和技術。

競爭戰略

專業化戰略

不走多元化發展的道路,華為選擇了只做設備供應商,選擇的是專業化的發展戰略。它定位於“做世界級的、領先的通訊設備供應商。”並寫入《華為基本法》,以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

1、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

2、、專業化產品體系

低成本戰略

華為的低成本戰略:充分利用中國價格低廉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原材料成本。從而製造的產品物廉價美。

一、擁有較長時間的成本價格優勢;二、較低成本運營優勢;三、外購資源投入成本較低;四、技術的進步,進一步減低生產成本;五、進行流程再造,1998年聘請IBM對華為從組織管理、 企業 文化 、產品線等整個企業進來流程再造。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

差異化戰略

華為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差別化售後服務優勢,快速的反應速度。使自己的產品有了強有力的競爭力。

混合型戰略

混合型戰略是指低成本地提供優質的差異化產品,然後利用成本優勢制定比競爭對手產品更低的價格,通過為買房提供超值的價值來建立競爭優勢的戰略。 不賣最貴,只賣最好

華為選擇的這個戰略有自己的優勢,2004年,華為以低於競爭對手20%的價格贏得歐洲運營商法國第二大網路運營商Neuf的青睞;

價格優勢上差異化產品,華為還在適當的時候直接投資、參股合作或被對方參股,在資本層面上與合作對象相互融合,為買方提供超值服務。

>>>下一頁更多華為公司成功的案例分析

㈣ 為什麼華為選擇與 Linkedin 合作開展海外營銷該案例 有哪些經驗與啟示

首先,在品牌支持方面,華為公司將針對各行業、專網總部進行長期市場培育,舉辦相關行業研討會、市場發布會等大型營銷活動,保持與各客戶群之間在技術、產品標准等方面的溝通交流,並進行解決方案的引導,為代理商銷售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與各專網行業媒體、業內權威刊物、知名網站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每年投入一定的經費進行系統性的廣告宣傳,為代理商市場銷售營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產品品牌;根據市場的發展和產品特性,結合不同行業的專業特點,適時推出各類產品、網路解決方案的技術資料與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免費提供給代理商;為代理商提供客戶接待服務平台,代理商可邀請客戶參觀華為公司總部、樣板點、駐外研究所;針對重大項目,華為公司還將與代理商一起全力投入,以確保重大項目的成功。

在銷售業務支持方面,華為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地為代理商提供業務培訓服務,對於沒有銷售技術力量的代理商,華為公司還提***品技術推廣、方案設計、投標報價、訂單業務等服務。

在商務方面,華為公司將根據產品的技術、成本、市場競爭的變化,不定期對渠道價格體系進行調整,以保證華為產品市場價格的競爭力和合作夥伴的豐厚利潤空間。

在售後服務方面,華為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滿意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繩。華為公司在全球建立了30多個分支機構,在中國設立28個辦事處、30個用戶服務中心,服務網路覆蓋30個省市和200多個地區,通過全球技術支持中心、E-support和800免費電話等完善的服務網路,向客戶提供專業化、標准化、多元化的服務,向客戶提供持續、高效快捷的服務,構建優質服務品牌。為了解除客戶的後顧之憂,對於代理商銷售的華為公司產品,華為公司將承擔最終售後服務責任。

Linkedin是職業社交,上面發的update都是關於工作的,過於生活化的東西也不會往上面發。對於我這種需要找客戶的,LinkedIn真的是太好用了,加入一個gourp就能認識好多人,而且都是有著同樣星期愛好或者同樣的職業的人。

LinkedIn英領主打的是職場人脈,所以進入該網站首頁都是拓展人脈的工具,通過郵箱聯系人的邀請,或是告知已加入LinkedIn英領的郵箱中的聯系人。也可以告知微博中的好友或粉絲您已加入到LinkedIn英領讓他們加入到你的人脈中來。

所以華為選擇與 Linkedin 合作開展海外營銷是有所原因的。

經驗與啟示:

1.在戰略上堅定不移、不急功近利 2.客觀地看待們可以藉助外腦,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管理方法。

市場營銷學案例分析

案例:中國移動的「動感地帶」
市場細分
目標市場選擇
市場定位
目標市場戰略的實踐運用
案例 中國移動的「動感地帶」

中國移動作為國內專注於移動通信發展的通信運營公司,曾成功推出了「全球通」、「神州行」兩大子品牌,成為中國移動通信領域的市場霸主。但市場的進一步飽和、聯通的反擊、小靈通的攪局,使中國移動通信市場彌漫著價格戰的狼煙,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戶資源、提升客戶品牌忠誠度、充分挖掘客戶的價值,成為運營商成功突圍的關鍵。

根據麥肯錫對中國移動用戶的調查資料表明,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無線市場,從用戶絕對數量上說,到2005年中國的無線電話用戶數量將達到1.5—2.5億個,其中將有4000-5000萬用戶使用無線互聯網服務。資料還表明,25歲以下的年輕新一代消費群體將成為未來移動通信市場最大的增值群體。

中國移動敏銳地捕捉到這一信息,將以業務為導向的市場策略率先轉向了以細分的客戶群體為導向的品牌策略,在眾多的消費群體中鎖住15歲—25歲年齡段的學生、白領,產生新的增值市場。鎖定這一消費群體作為自己新品牌的客戶,是中移動「動感地帶」成功的基礎:

1、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抓住新增主流消費群體:15歲—25歲年齡段的目標人群正是目前預付費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預付費用戶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移動新增用戶的主流,中國移動每月新增的預付卡用戶都是當月新增簽約用戶的10倍左右,抓住這部分年輕客戶,也就抓住了目前移動通信市場大多數的新增用戶。

2、從長期的市場戰略來看,培育明日高端客戶:以大學生和公司白領為主的年輕用戶,對移動數據業務的潛在需求大,且購買力會不斷增長,有效鎖住此部分消費群體,三五年以後將從低端客戶慢慢變成高端客戶,企業便為在未來競爭中佔有優勢埋下了伏筆,逐步培育市場。

3、從移動的品牌策略來看,形成市場全面覆蓋:全球通定位高端市場,針對商務、成功人士,提供針對性的移動辦公、商務服務功能;神州行滿足中低市場普通客戶通話需要;「動感地帶」有效鎖住大學生和公司白領為主的時尚用戶,推出語音與數據套餐服務,全面出擊移動通信市場,牽制住了競爭對手,形成預置性威脅。

選定了目標市場,接下來就是如何建立符合目標消費群體特徵的品牌策略並進行傳播。因此,品牌名稱、品牌個性、廣告用語等都應吻合年輕人的心理特徵和需求。中國移動通信是如何做的呢?

1、動感的品牌名稱:「動感地帶」突破了傳統品牌名稱的正、穩,以奇、特彰顯,充滿現代的沖擊感、親和力,同時整套VI系統簡潔有力,易傳播,易記憶,富有沖擊力;

2、獨特的品牌個性:「動感地帶」被賦予了「時尚、好玩、探索」的品牌個性,同時提供消費群以娛樂、休閑、交流為主的內容及靈活多變的資費形式;

3、炫酷的品牌語言:富有叛逆的廣告標語「我的地盤,聽我的」,及「用新奇喧泄快樂」、 "動感地帶(M-ZONE),年輕人的通訊自治區!」等流行時尚語言配合創意的廣告形象,將追求獨立、個性、更酷的目標消費群體的心理感受描繪得淋漓盡致,與目標消費群體產生情感共鳴;

4、犀利的明星代言:周傑倫,以陽光、健康的形象,同時有點放盪不羈的行為,成為流行中的「酷」明星,在年輕一族中極具號召力和影響力,與動感地帶"時尚、好玩、探索"的品牌特性非常契合。可以更好地回應和傳達動感地帶的品牌內涵,從而形成年輕人特有的品牌文化;

5、整合的營銷傳播:選擇目標群體關注的報媒、電視、網路、戶外、雜志、活動等,進行立體傳播轟炸,在所有的營銷傳播活動中,都讓目標消費群體參與進來,產生情感共鳴,特別是全國「街舞」挑戰賽,在體驗之中將品牌潛移默化的植入消費者的心智,起到了良好的營銷效果

閱讀全文

與華為手機市場營銷學方面的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對手機殼的營銷方案 瀏覽:999
垂直型電子商務企業 瀏覽:260
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實施方案 瀏覽:318
營銷推廣方案百度雲 瀏覽:688
上海市場營銷學培訓 瀏覽:850
2016電子商務員考證 瀏覽:820
移動寬頻市場營銷 瀏覽:147
國慶節眼鏡包促銷活動 瀏覽:397
生鮮產業新策劃方案 瀏覽:922
老年人游戲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950
酒營銷方案怎麼寫 瀏覽:279
網路營銷與傳統營銷相比有何優勢論文 瀏覽:207
淘寶屬於哪種網路營銷 瀏覽:33
長隆歡樂世界的市場營銷 瀏覽:550
營銷晚會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646
市場營銷員崗位職責 瀏覽:39
網路營銷文章的題目 瀏覽:75
春節促銷策劃方案 瀏覽:560
市場營銷師職業培訓 瀏覽:795
華為網路營銷分析報告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