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營銷故事點評/把梳子賣給和尚
故事情節:
有一個銷售梳子的公司,想考驗一下銷售部員工。於是就出了一道題——把梳子賣給和尚。
第一個人:
出了門就開始抱怨,這是什麼意思?給我穿小鞋呢?變著法要趕我走吧?和尚都沒有頭發,賣梳子給他?簡直做夢。於是他開始找銷售部同事,想一起喝酒抱怨,但是沒人理他。最後找了朋友發了一頓牢騷,朋友出主意,讓他回公司匯報:和尚沒有頭發,根本就沒有這個需求,這是偽命題。他照做了。
第二個人:
到了一個寺廟,找到了一個和尚,問他,你需要梳子么?和尚說,我沒什麼用啊。那人就把公司對他們的考驗說了一遍,並故作可憐狀說,如果賣不出去就會失業,你是和尚,要發發慈悲啊!於是和尚很無奈的買了一把。
第三個人:
到了一個寺廟,在廟里轉了轉後對和尚說,拜佛要心誠,心存敬意,雖然你這邊有很多香客十分虔誠的遠道而來,但是卻風塵僕僕,蓬頭垢面,我認為對佛有所不敬。如果廟里提供梳子,讓這些香客把頭發梳整齊了再禮佛,是不是就增加了對佛的尊敬?和尚覺得他說的非常有理,就買了十把。
第四個人:
到了一個寺廟,他找到住持,經過交流後說到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備之物,如果在梳子上刻上寺廟的名字,大師再為梳子開光,成為護身符,讓香客為自己或者親朋好友請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揚佛法,同時還可以揚寺院之名,豈不是天大善事?大師聽完大喜,雙手合十說到,這番天意,豈能拒絕。就這樣,寺院向其采購了一萬把,取名「積善梳」、「平安梳」,由大師親自為香客開光,香客則隨緣捐贈,善款收入相當可觀。
感悟點評:
第一個人關鍵詞:傳統、抱怨、傳播負能量、人以群分
很多銷售人員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太厲害,理所當然的用以往人生經驗去判斷問題。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不思考,產生抱怨,並向周圍人傳播負能量。有一個觀念一定要明白,公司請人來工作不是推翻決定的,也不需要聽理由和借口,公司只需要結果。
第二個人關鍵詞:示弱、取巧、道德捆綁、情感捆綁
最低級的銷售方法就是示弱賣同情心,也叫做「叩頭營銷」。故事中銷售人員很可惡的對和尚進行了道德捆綁,使其非常無奈的買了一把梳子。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身邊做銷售的朋友求助,說這個月業績就差一點點了,幫幫忙之類。大部分人礙於面子或同情心都會買單,但幾乎沒有人是對產品本身有需求去買單。個人覺得這樣的銷售行為很不地道,也有損朋友之間的友誼,非常要不得。
第三個人關鍵詞:觀察、溝通、尋找需求、利他
這個人通過仔細觀察客戶的環境發現問題,懂得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然後提出客戶目前存在的問題,並進行耐心的溝通,最後推出自己產品幫他解決。這是優秀的思維模式,也是我們比較常用的銷售方法,通常都會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四個人關鍵詞:創造、價值、共贏、利眾
大家看到第四個人的營銷過程感受是否和我一樣,覺得很過癮很賞心悅目。他不僅創造了客戶的需求,出具了具體實施方案,還深度挖掘了客戶背後群體市場的心理需求,讓有價格的物品變得有價值,最後與其合作共贏。整個營銷過程幾乎感受不到商業氣氛,把物質需求提升到了精神需求,懂得讓終端客戶去分享、裂變。最讓我佩服的是把普通的梳子通過一系列的包裝做成了寺廟的品牌,可以說整個營銷閉環已經做的非常到位非常完善了。
好了,今天的點評就到這。這篇文章中本人針對以往的故事情節做了調整,特別是人物的行為意識及周遭環境做了刻畫。後半部分的感悟點評屬個人看法,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②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經典營銷案例)
來到一個寺廟賣梳子,和尚說,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個和尚說了一番話,卻專賣出了一萬把梳子。
他告訴和尚屬,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備之物,經常被女香客帶是在身上,如果大師能為梳子開光,成為她們的護身符,既能積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 還能為 自己的親朋好友請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揚佛法,揚我寺院之名,豈不是天大善事?大師豈有不做之理?阿彌陀夫,善哉!善哉!大師雙手合十,施主有這番美意, 老衲豈能不從?
就這樣,寺院買了一萬把,取名「積善梳」、「平安梳」,由大師親自為香客開光,竟十分興隆。當然,開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2)把梳子賣給和尚市場營銷作文擴展閱讀
一個正常的商業模式,是在產品誕生之前,就要確定目標用戶,然後根據目標用戶的需求,確定商品的功能設計、價格、渠道等方面。營銷要做到產品之前。而這個案例,先確定產品再確定用戶,怕是清朝才有的商業模式吧。
營銷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銷成為多餘。營銷的目的在於深刻地認識和了解顧客,使產品適合它們的需要,從而形成產品的自我銷售。
③ 把梳子賣給和尚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是什麼
把梳子賣給和尚的市場營銷案例分析是以下內容:
「把梳子賣給和尚」是營銷界很經典的故事,也是學校里教學時經常引用提到的教學案例。做銷售,跑市場,出發點是把產品銷售出去,所以「把梳子賣給和尚」也成了很多做銷售的酒桌上的談資,也是在公司里做培訓或學校里講課時常用到的經典故事。
一般而言,只要講到這個故事,別人也沒聽過,就會引得大家拍手叫好、贊嘆感慨一番。
首先把案例故事先陳述一道。話說,有四個營銷員接受了指派任務,任務是到廟里找和尚推銷梳子。第一個營銷員空手而回,說到了廟里,和尚說沒頭發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沒銷掉。第二個營銷員回來了,銷了十多把。
他介紹經驗說,我告訴和尚,頭皮要經常梳梳,不僅止癢,頭不癢也要梳,可以活絡血脈,有益健康。念經念累了,梳梳頭,頭腦清醒。這樣就銷掉一部分梳子。第三個營銷員回來,銷了百十把。他說,我到廟里去,跟老和尚講,您看這些香客多虔誠呀,在那裡燒香磕頭,磕了幾個頭起來頭發就亂了,香灰也落在他們頭上。
您在每個廟堂的前面放一些梳子,他們磕完頭燒完香可以梳梳頭,會感到這個廟關心香客,下次還會再來。這一來就銷掉百十把。第四個營銷員說他銷掉好幾千把,而且還有訂貨。他說,我到廟里跟老和尚說,廟里經常接受人家的捐贈,得有回報給人家,買梳子送給他們是最便宜的禮品。
您在梳子上寫上廟的名字,再寫上三個字"積善梳",說可以保佑對方,這樣可以作為禮品儲備在那裡,誰來了就送,保證廟里香火更旺。這一下就銷掉上千把。案例故事表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