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可以通過哪些渠道了解到博物館行業的發展趨勢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物館數量增多,質量提高,各方面的功能不斷完善,在文化事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日益繁榮,遊客數量逐步增多,在國家鼓勵免費開放博物館的政策下,博物館運營進入文創時代,通過周邊文化產品獲取收益。未來,互聯網+下的博物館經通過更為廣泛的渠道為居民提供文化服務。
產業簡介:博物館占據主導地位,民營力量逐步壯大
博物館指為了研究、教育、欣賞的目的,收藏、保護、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向公眾開放,非營利性、永久性社會服務機構,包括以博物館(院)、紀念館(舍)、科技館、陳列館等專有名稱開展活動的單位。
從產業鏈條來看,博物館產業上游主要為文化發掘和文物修復業,將我國的珍貴文物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保存,其中文物發掘主要由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許可的國家各級考古研究所負責,根據國家文物局信息披露顯示,目前具有考古發掘資質的單位主要有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省文化研究所等;文物修復主要由各級文物保護中心和博物館負責,同時一批民營文物修復機構正在壯大。
博物館產業的中游主體為博物館,傳統模式下,博物館主要開展館藏文物展覽以及文物復刻仿品管理與營銷,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下,居民文化消費提高,文創產品得到了極大發展,一方面給博物館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另一方面給居民帶來更高的文化享受,同時博物館和旅遊結合更加緊密,文化旅遊、休閑觀光成為一個發展熱點。
博物館產業下游主要包含了旅遊業、展覽業、拍賣業和收藏業。隨著展覽業的興起,一批專業的會展企業壯大,主要包括法蘭克福展覽、漢諾威展覽等國際知名會展集團;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萌芽於改革開放初期,20世紀90年代初期正式起步,隨後一路高歌猛進,這也和收藏熱的興起緊密相關。
發展現狀:博物館規模穩步增長,參觀人數屢創新高
——博物館數量穩步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物館數量增多,質量提高,各方面的功能不斷完善,在文化事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日益繁榮。我國已經形成以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為龍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和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幹,國有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的博物館體系,構建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博物館資源共享平台。
2010-2019年,我國博物館數量逐年增長。國家文物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已備案博物館達5535家,比2018年增加181家。
從2014年以來我國每年新增博物館數量變化情況來看,近幾年整體呈現震盪走勢,2015-2019年,新增博物館數量維持在180-270家之間波動,相較於總規模來看,我國新增博物館數量發展較為穩定
——館藏文物數量持續提升
博物館以文物為主,隨著我國博物館的建設發展。博物館數量不斷提升,館藏文物的數量也在不斷提高。根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博物館館藏文物為2929.97萬件/套,及至2019年底已經增長至4223.98萬件/套,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59%。
——觀眾數量保持較高速度增長
我國博物館數量的增多,以及國家鼓勵博物館免費開放,對我國博物館參觀人數的提升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費升級下,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擴大,也進一步助推了博物館業的發展。根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9年,我國博物館參觀人數保持著較高增長速度,2019年我國博物館參觀人數已經達到了12.27億人次,同比增長8.97%。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時間全國博物館均閉館抗擊疫情,抗疫期間,全國博物館系統推出了2000多個線上展覽,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
競爭狀況:山東博物館數量最多,但故宮博物院難逢敵手
——地區競爭:山東省名列第一
博物館的建設與當地歷史資源條件有著巨大的關系,一般而言,歷史資源越豐富,越有支持博物館假設發展的文物基礎;同時,博物館的建設尤其是國有博物館的建設,不離開財政的支持,經濟發達地區博物館數量相對較多。山東省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GDP居於全國前列,其博物館建設居於全國前列。
根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山東、浙江、河南、陝西等11個省份的博物館數量超過了200家。對比2018年的數據,山東省在2019年以567家博物館依然位居博物館數量榜首。廣東省增加了12家反超了不升反降的江蘇省,排在了第5位。
——國有博物館佔比超過70%
目前我國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鼓勵民營博物館的發展,但是整體而言,我國博物館體系中,國有博物館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根據國家文物局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我國包括文物和其他部門在內的國有博物館3825家,佔比69.11%;民辦博物館1710家,佔比30.89%。其中在國有博物館中,文物行業博物館有2929家,占總量的52.92%;其他行業博物館有896家,占總量的16.19%。
——未定級博物館仍是主流
博物館的分級管理,可以規范對博物館行業的管理,同時也對各博物館間的發展以及競爭起到促進作用。博物館的等級證書、標牌由國家文物局統一製作和頒發。中國博物館等級從高到低依次為一級、二級和三級。
根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底,我國未定級博物館在全國博物館中佔比最高,為84.55%;一級博物館佔比2.35%;二級博物館佔比為5.17%;三級博物館佔比為7.93%。
——故宮博物館各項數據全面領先
具體到各博物館發展情況來看,故宮博物院各項數據均領跑全國。在博物館館藏方面,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底,故宮博物院館藏數量高居首位,與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依舊保持2018年榜單的名次,位居前三。2019年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數量是1863404件/套,比2018年多了714件/套。
在館藏珍貴文物方面,故宮博物院這項數據也領跑全國。珍貴文物數量排名靠前的大多是各地的省級博物館(院),獨特又較為優越便利的地理位置讓他們集中了當地的重要珍貴文物。截至到2019年底,故宮博物院館藏珍貴文物1683336件/套,佔全國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的36.55%,遠超其他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分別以302056件/套和183112件/套館藏珍貴文物排名二三位。
在觀眾接待數量方面,據國家文物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故宮博物院以1933萬人次的觀眾接待量排名第一;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分列二三位,觀眾接待量分類為1150萬人次和903萬人次。
發展趨勢:互聯網+博物館應用加深,文創產品逐步壯大
——互聯網+深入應用
博物館是一個國家、城市或地區文化展示的重要載體,主要職能是在實現文物保護的基礎上,通過展覽展示、社會活動等形式,提高文物利用水平,起到文化傳承的作用。互聯網作為當今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已經全面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館依託互聯網時代的技術與平台,開始重新煥發勃勃生機。
2016年由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印發了《「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網路媒介有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目前博物館領域探討的重要課題。故宮作為我國重要的歷史類博物館,積極探索和互聯網的結合,從數字故宮到故宮淘寶,再到故宮游戲、故宮社區...故宮博物院已搭建起以故宮官方網站為核心和主入口,由網站群、APP應用、多媒體數據資源等各種信息組成,線上、線下互通互聯的聚合平台。
——文創產品規模壯大
2014年3月,國務院出台《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標志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2015年3月20日,《博物館條例》正式實施,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相結合,並鼓勵博物館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這為博物館發展文創產品提供了制度保障,將文創產品發展推入了「快車道」。
2017年2月,國家文物局在《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2020年發展目標:打造5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品牌,建成1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基地,文化創意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文物單位和企業超過50家,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家。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博物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㈡ 營銷的底層邏輯與發展趨勢
題記: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為什麼是營銷的底層邏輯而不是銷售的底層邏輯,因為銷售動作是在整體營銷工作里的最後實現環節。營銷和銷售的區別是什麼,營銷就是先把氣氛營造起來,再把東西銷售出去,營銷拓展機會,銷售轉化訂單,營銷是開花、銷售就是結果;營銷是戀愛,銷售就是結婚;營銷是調情,銷售就是做愛。營銷通過品牌推廣讓客戶記住,通過渠道鋪設讓客戶看到,這些都 讓產品好賣 ,銷售則通過客戶開發與服務,關系建立和產品推薦, 把產品賣好 。業內經常說一流的企業定標准,二流企業打品牌,三流企業做營銷,四流企業搞銷售。但是營銷與銷售在大部分企業都是一體的兩面,所以我們有必要先了解營銷的整體知識框架,以使我們不要一葉障目,更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有記者采訪一知名企業的老總,你們公司產品全國熱銷,真是一家偉大的企業。老總趕忙謙虛擺手:不不不,千萬別說我們偉大,在中國,沒有哪個企業和企業家可以稱得上偉大,我們只是運氣好,碰到了一個偉大的時代。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渠道與工具,書信時代和微信時代,都誕生了強大的企業。我們要了解所在的階段與趨勢,同時不要把風口帶來的機會當成自己的實力。有一知名電商BOSS說:不要老是問未來十年有什麼新變化,要多想想有什麼是不變的,戰略應該建立在不變的東西上面。雖然營銷越來越復雜,人們越需要科學化的方法來簡化自己的工作,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營銷工作的底層邏輯,灰常重要。
本章包括三個小節
1、行業分類與營銷現狀
2、營銷框架與成交邏輯
3、 經濟轉型與銷售趨勢
一、行業分類與營銷現狀
1、市場營銷定義
市場: 市場是對某一特定產品進行交易的買方與賣方的集合。
營銷: 營銷是發現機會-創造價值-傳播價值-實現價值的過程。
營銷人員: 當你積極尋求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賣給對方,你就是營銷者。
市場營銷本來的定義是:「Satisfy your customer in a profitable way」(有盈利地滿足客戶需求),包括識別、創造、傳播、交付、管理客戶價值,管理客戶關系,讓相關者獲益。新的時代,我們要在有盈利的前提下,更有效率地滿足客戶需求,所以,多快好省應該是營銷工作永恆的追求,也就是說,營銷的本質,就是通過各種手段與工具,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更好質量,更快速度,更低價格的產品與服務,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
2、營銷重要性
商品爛在倉庫里沒有賣出去,再高級都是零。有家企業某次開會,總裁問:為什麼付給營銷副總裁的工資比總裁還高,董事長說:如果公司產品沒有銷售出去,我們甚至不需要總裁。
著名管理學家杜來克也說:企業管理就兩件事,銷售技巧和成本控制,也即開源和節流。管理是防守,節流,營銷才是進攻,開源。並且在民營企業,老闆很多都從營銷和財務起家。在這么一個產品過剩、同質,渠道多元、碎片,客戶注意力分散,審美疲勞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營銷的作用怎麼強調都是應該的。
3、行業與產品類型
社會商品的供應分製造、流通和服務三大環節,行業與產品則可以分為四類:
一是工業品 ,購買以後用於加工生產或企業經營用,客戶往往是企業與政府。
工業品一般包括能源、原料、設備、部件、耗品和配套系統集成與服務。
二是消費品 ,一般分為耐用型消費品和快消品兩類,客戶大多是個人。
耐用消費品如房產、汽車、珠寶,這些商品單價高,消費頻率低。
快消品如食品、煙酒、日用品,這些商品使用壽命較短,消費速度較快。
三是服務品 ,是勞動者運用一定的設備和工具為客戶提供服務所產生的結果。一般分為
1、消費服務業:餐飲與商貿、養老與健康等。
2、商務服務業:商事服務,財稅咨詢、企業培訓、園區管理等。
3、生產服務業:技術服務、設計/外包服務等。
4、精神服務業:影視、音樂、喜劇、娛樂、出版等。
不同產品銷售模式不同:
快消品單對多 ,很多是剛需,依賴天上的廣告和地上的渠道,往往通過品牌推廣就完成銷售。
耐用品單對單 ,需要比較專業的銷售人員講解產品和推薦,客戶的決策流程相對較長。
工業品多對多 ,工業品最終要為客戶賺錢,不是需求導向而是信任導向,滿足需求往往只是具備了競爭的資格。采購流程復雜,經常需要公開招投標,集體決策,銷售員的專業要求最高。
最後,大部分的產品都附帶服務,銷售和服務好比是人的兩條腿,相輔相成。
3、市場結構類型
市場結構分四類
第一種行政壟斷。 俗稱這個生意只有他能做你不能做,比如煙草、武器。進入市場需要某種行政准入,廠商一般是國有企業。
第二種寡頭壟斷。 雖然不需要准入,但是市場選手不多,一家或者幾家廠商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並通過技術專利等方式建立了強大護城河,後來者要挑戰比較困難,在互聯網領域里,這種情況有個委婉的說法,叫頭部效應。
第三種壟斷競爭。 市場上有相對多的賣家數目,也有占據統治地位的頭部廠商,相對容易進入和退出,產品差異性比較明顯。這是經濟中最普遍的市場結構之一,比如白酒。
第四種完全競爭。 因為完全競爭,產能往往過剩,產品同質化程度比較高,價格也相對穩定透明,廠商自由進入和退出,在市場上是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比如瓶裝水。
二、營銷框架與業績邏輯
最近幾年,什麼互聯網營銷,新媒體營銷,大數據營銷等新名詞此起彼伏,甚囂塵上,也掀起了很多企業「轉型」的大戰,其實我們拉大時間尺度,會發現營銷的底層邏輯與工作框架一直都沒有改變過,別說什麼互聯網營銷了,很多企業連基本的科學營銷都沒學會。科特勒說,營銷就是管理客戶的需求,技術的進步只是提高了我們發現機會,開發產品,傳播價值,交付價值,滿足需求的能力而已。影響營銷成敗最重要的因素從來都只有三個:用戶、產品、競爭。
1、營銷的策略框架 ,用一個公式來講就是三大關鍵詞:STP+4P+CRM
STP是戰略-市場細分、目標人群、產品定位
4P是戰術-產品、價格、渠道、推廣
CRM是客戶運營,引流、成交、留存
一般企業的營銷組織體系往往包含市場部、銷售部和客服部,對應三大關鍵詞,各有各的核心使命:
市場部:進行市場分析,定位目標客戶,了解和把握客戶需求,指導品牌定位、產品開發,投放廣告,輸出內容,創造品牌的無形價值並通過推廣活動傳遞這種無形價值。
銷售部:包裝產品,塑造價值,制定價格,鋪設渠道,開發客戶,與客戶建立聯系,成交客戶,通過產品滿足客戶需求。
客服部:管理客戶、維護關系,培養忠誠,處理客戶訴求,通過服務提升客戶的滿意度,進行有效的客戶運營。
在具體的營銷工作中,我們往往會問自己以下7個問題:
1、誰是公司的理想客戶?
2、公司努力去滿足他們的何種需求?
3、公司應該向他們提供何種產品和服務?
4、公司應該為其供應物設定什麼樣的價格水平?
5、公司應該向他們發送和接收哪些傳播信息?
6、公司應該運用哪種分銷渠道?
7、公司應該開發何種夥伴關系?
2、銷售的邏輯, 在具體的銷售工作中,銷售的邏輯可以用一個通用公式來表示:
業績=客流量X成交率X客單價X復購率X轉介率X毛利率
線上電商則變成:業績=瀏覽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X毛利率
所以,在銷售的工作中,我們會問自己以下略有區別的9個問題
1、您的目標客戶群是誰?
2、您能詳細描述您的客戶情況嗎?
3、您的產品的服務能解決目標客戶的哪些問題,能列三到五個嗎?
4、您能幫助客戶解決的最大痛點是什麼?
5、請列出三到五點您公司產品或服務的特色。
6、根據上題答案,選出您公司產品或者服務的最大優勢。
7、客戶(包括潛在客戶)如何才能聯繫到您?
8、根據上題答案,選擇最便捷的業務聯系方式。
9、您能在哪些場合發放/播放廣告呢?
我們也可以用以上的問題來自測一下我們的營銷工作和銷售工作。
三、經濟轉型與銷售趨勢
以上說的是過去幾十年裡不變的營銷框架,但是時代確實在發展,以前叫小甜甜,現在都改牛夫人了。在本書寫作的2020年,正值新型冠狀病毒在神州大地肆虐,全國14億人集體閉關,微信成了最火的推廣和賣貨的渠道,所有的營銷模式基本都簡化成了一種:微商,不得不讓人感嘆造化弄人。古人說,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面對變化,即使不能先知先覺,也要後知後覺,不能不知不覺。感謝神奇偉大的中國市場,有足夠大的舞台,足夠多的變化,為營銷人提供了許多的試驗和成長的機會。
我們用經典的PEST來看看有什麼變化:
1 、技術 - 科技進步
技術上,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AI智能化、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生物技術、新能源等技術日新月異。客戶可以全面畫像了,工業可以柔性製造了,大眾媒體斗不過社交媒體了,物流可以無人投遞了,實體門店改名新零售了。這些變化極大地提升了產品的研發、製造速度,豐富了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了品牌的推廣方式,提高了客戶的體驗價值,使得營銷從千人一面跨入了千人千面的精準時代,實現以產品組合為中心到以渠道推廣為中心再到以客戶定製為中心的轉變。甚至有人說,10年前告訴你一件衣服已經賣出了500件,那是潮流,今天告訴你一件衣服已經賣出500件,那是大路貨。
2 、經濟 - 經濟周期
2019年有個人在跨年演講的時候說,這是過去十年裡最難的一年,但是一定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看來是實錘了。經濟上,世界經濟隨著疫情蔓延,美股熔斷,債務危機爆發,大概率要迎來新一輪的金融和經濟危機。中國經濟也基本告別高速增長,房貸都要改LPR了,速度放緩已是新常態。同時貧富分化加劇,一方面巨富刷新想像力,中產階級崛起,另外一方面,扶貧仍是常態任務,這必然帶來消費分化:有錢人越來越買感覺而不是功能,寺庫奢侈品業績一路看漲;中產階級也願意花錢買時間-是時候讓自己過得好一點,網易嚴選這種優選模式用戶趨於穩定,而廣大底層百姓則會把實用進行到底,拼多多九塊九包郵的自行車可以拼購了解一下了。
3 、政策 - 產業升級
政策上,傳統的出口、投資、內需三架馬車馬力不足,中國為了給經濟換軌,開啟供給側改革,對外展開一帶一路戰略,輸出多餘的產能,開啟貨幣國際化;對內進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操作,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2020年正式開啟新基建計劃,推進數字化經濟,提高服務業比例、升級現代高精尖製造業,培育民族品牌,以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價值。
4 、社會 - 人口周期
改革四十年,人口的大規模遷徙把中國的城市化率拉到了百分57.35的高點(2016年數據),加上技術的進步,使得消費主義和電子商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中國人所接受,且不分老幼。同時新一代80後和90後的成長,使得營銷的熱點潮流一日一變,漢服甚至打敗了西裝成了新的風尚,故宮的文創一年賣了幾十億,國潮甚至可能成為新的奢侈品。同時因為老齡化的到來,銀發市場和二胎母嬰,又會帶來新十年的營銷熱點。
這讓營銷工作變得越來越難了,不過,營銷工作從來也沒有容易過,過去的容易,是因為有個名詞叫紅利。現在時間碎片化、注意分散化、審美疲勞化,做個客戶畫像都能整出一大堆的分類,短板和長尾一樣有市場。同時銷售也越來越難,因為客戶選擇更多,跳槽更快,銷售不僅產品要好,關系要到位,銷售手段還要豐富。2020年的新冠疫情把營銷工作一夜打回解放前,成為實體零售的難以承受之重,不論服裝首飾,專賣百貨,甚至連油漆都開啟直播模式了,真是不是我不明白,世界變化太快。
不過2019年我還聽到一句,說不要老問明天我們該做什麼,應該問我們今天該做什麼才有明天。時代不管如何變化,國家和民族要工業化信息化以提高競爭力,實現崛起;企業和公司要研發和營銷以滿足客戶需求,賺得更多,持續經營;個人要滿足物質和精神需求,活得更好,獲得幸福,這些底層邏輯,在我們實現兩個百年目標之前,大概率還是不會變的。
所以我認為,上天不會拋棄勵志的人,跟不上營銷熱點沒關系,請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今天該好好學習。因為台風來的時候,豬都會飛到天上,而沒有台風,卻只有鷹還在飛翔。
全文完。陳攀斌編輯於2020年3月1日
㈢ 故宮淘寶使用了哪些網路營銷工具
使用了一些常見的工具 生意參謀,千牛,癩蛤蟆工具箱。
一、網路搜索「癩蛤蟆工具箱」
相信很多做電商行業的小夥伴應該也都見過或者聽過各式各樣的工具箱,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咱么一個專業做電商
運營推廣輔助工具的工具箱——「癩蛤蟆工具箱」
癩蛤蟆工具箱是一款集運營、管理、實戰為一體的綜合性輔助工具。
從市場分析、選款、找貨源、找片語合標題,到競品、競店的數據指標分析、流量詞成交詞、詞根、渠道數據等分析,到直通車內功優化,如低價引流、壓PPC提高roi投產,透視競品直通車關鍵詞等,再到單品打造爆款做降維標簽單,以及店鋪粉絲管理、老客戶再營銷等於一體的實戰型工具箱,
開店運營必備工具,做電商,就用癩蛤蟆工具箱。
癩蛤蟆工具箱最受歡迎的功能:淘寶/拼多多/抖店寶貝復制、黑搜、卡首屏、驗號,共有四十餘款工具可以試用!
㈣ 文化和旅遊如何深度融合
文化和 旅遊 密不可分的,一個地方的 旅遊 業好與不好,與 旅遊 文化的深度有關。 如何讓文化和 旅遊 深度融合,本人覺得,每個地方都有本土的人文文化,自然景觀文化,古文化,傳承文化,古建築文化,飲食文化,只要把這些文化,進行巧妙的運用和推擴到 旅遊 文化中,就能讓文化和 旅遊 有深度的融合。 本土的才是最好的,不要把本土的文化改成跟別人一樣,全國到處的 旅遊 文化一個樣,還能吸引旅客嗎? 所以,本土的文化,才是最經典的文化。本土文化結合到 旅遊 業中,才是有深度的融合。 旅遊 與文化緊密相連無法分開。 我們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 旅遊 ,耳聞目睹的感受回來後都會向親朋好友講述或用文字表達出來。在講述和表達的過程中就會涉及到風土人情、 歷史 風貌、建築美感、民俗文化等等,文化和 旅遊 是在無形之中深度融合著。 以我這五、六年去歐洲諸國深度 旅遊 為例,從起初的看著玩兒,啥也不懂聽著導游講過渡到出發前買書、上網查詢信息,通過事先學習,做到心裡大概有點底兒,以免屆看到聽到後什麼都不知道,不清楚,也找不到共鳴,提不起興趣。 另外,我還有個習慣,每逢國內外出遊回來了都要寫寫游記,把拍攝的照片和心裡的感受結合在一起整理出來。在整理寫作的過程中,我需要憑記憶、游覽門票、游覽地圖支撐著我寫的游記詳細可靠,而且還會翻查當天當時的一些其他記錄:包括微信中發的感言、圖片,同行朋友發的朋友圈裡的圖文,甚至還要上網搜索 旅遊 地的 歷史 、天氣、地理環境與位置、一些去後還不明白的問題等等。這種事後查詢與學習加上事先做的功課無形中讓自己在 旅遊 的同時提高了文化層次上的豐富內涵。受益匪淺! 文化和 旅遊 的深度融合,既需要外在的環境和因素,讓遊客喜歡去,讓遊客值得去。又需要遊客自身感受到 旅遊 觀光不僅僅純粹是為玩兒,也是自身文化素質的提升! 文化產品與 旅遊 的深度融合的成功關鍵在於「共鳴」 文化和旅遊如何深度融合? 我覺得這是個雙邊問題:景區方面在按「文化」標准修建好各個景點後,能把遊客呼呼的吸引來,那就是「文旅」融合了。對於遊客來說,你准備去哪,去了想看啥,看完有啥收獲,是否達到目的。這個過程也是「文旅」融合。 景區的事咱管不了,自己想去哪還能拿主意。我曾經有過一次 旅遊 ,但這算不算「文旅融合」,還請各位看完賜教。 背景:老伴是肇姓滿族,按家譜排到她這是「恆」字輩。她還說是多爾袞後代。但我好像聽說多爾袞也沒有後代,你是從哪「冒」出來的呢?這一問她蒙圈了,問緊了就讓我找她爺爺去。她爺爺都做古60多年了,誰敢去找呀,其他人也都說不清楚。為了整清她的「身世」,我是又查資料又找家譜的,總算弄明的了。原來努爾哈赤的四叔有個兒子叫「額爾袞」,估計她可能給記混了。沒啥原則問題,權當我了解一下清史點滴知識吧。 我們退休後開始了自駕游,東游西逛走馬觀花的去不少地方。反正去哪都是閑逛,有一天突然想幫老伴「尋根祭祖」去,她倒挺樂意。於是就進行了一次「穿越清朝路,追蹤發祥史」為主題的自駕游,其實我的目的是想系統的探尋一下清王朝史前發詳的軌跡。 我們計劃先到努爾哈赤出生地,途徑薩爾滸、遼陽、興城、山海關等重大 歷史 事件之地,最後到「清東陵」「清西陵」。這是設計的路線。 經過:我們是2013年9月10日從家出發的,這時候我們的床車出遊方式已經基本成熟,吃住都在車上,不強調時間長短,以達到目的為准。 當天就到努爾哈赤的出生地。 聽說他起兵後建立的第一個根據地離這不遠,拐個彎就到了:費阿拉城在遼寧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二道河子村南。 當年努爾哈赤在這里修建了很正規的城池,和弟弟舒爾哈齊共同稱王16年,這期間他們創建並逐步完善了「八旗制」。 但到今天,這里只用一塊石牌來確定標志,其他片瓦無留。 薩爾滸必須得去,著名的「薩爾滸之戰」是明清興亡史上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戰場在哪?經人指點,當年廝殺聲充滿山谷的薩爾滸戰場已經在水庫底下了。 前清第一次建都在撫順的赫圖阿拉,第二次建都在遼陽,而在遼陽只能看到一個修補的城門樓。 在興城,了解了努爾哈赤是怎樣飽受大炮之苦的。 在山海山,吳三桂是在什麼情況於求救於多爾袞的。 說太多有點跑題了,趕緊在清東陵這結束吧。 住返十五天,自認為這是一次 歷史 知識和實際景物相結合的 旅遊 ,親臨古跡遺址觀看,使我們更清晰的掌握了「關外三京」和「關外三陵」的形成過程,進一步了解了這段 歷史 概況。而做為景點去游覽,又能使我們從多方位了解當時女真人的居住環境,飲食服飾及風俗文化。比如在赫圖阿拉看的這個「索羅桿」,是為紀念「鳥鴉救主」而立。 在沈陽故宮內也有這樣的桿子。 滿族「三大怪」之一「悠車」。 當年福臨在沈陽故宮出生後用的「悠車」。 再觀看各景區「皇家儀式」及其舞蹈表演,呈現我們眼前的是豐富多彩而又庄嚴飽滿的滿族生活的畫面。這是在沈陽故宮表演的皇家禮儀。 我覺得這種有目的的 旅遊 挺有意思,自己就給定個「文化之旅」。2016年4月我們又專程來了一次「江南三大名樓」之旅。去了滕王閣,才知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在這里寫的。 在黃鶴樓,了解了李白看到崔顥的題詩後,他當時不敢寫了。 為了免票進景區,我還特意背了《岳陽樓記》。沒想到那天沒這項活動,白背了,一賭氣就都忘了。不,還剩兩這兩句沒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不管是「深度融合」,還是「有意湊合」,反正,我覺得作為一名遊客,這樣還是挺不錯的,後來就一直這樣游下去了。 本人不是專業人士,但對此話題深感興趣。管見如下:一,文化與 旅遊 的深度結合,具有極為現實又極為深遠的意義。此領域人士,首當特別重視,不斷加深學習。二,文化是 旅遊 的靈魂,是精神的寄託,是一切創造的資源。文化是詩的國度, 旅遊 是畫的勝地。両者深度結合,密為一體。必定創造奇跡。三,從操作層面,先說 旅遊 ,再說文化。 旅遊 首重環境,綠水青山即金山銀山,天然奇觀為最大資源。四大名山已成典型代表,桂林山水就是奇跡。西湖美景成就杭州,蘇州園林以園林建築環境名世。四,再說文化。必須正能量,必須豐厚,必須典型,必須給力。政治 歷史 首看泰山,文化名人首推蘇杭,佛教有四大名山, 歷史 勝跡長城第一。這些實例不勝枚舉。五,最後結論是:以文化尋對山水,以山水開發彰顯文化。文化要攝魂,山水要給力,両者緊密結合,「靈肉一體」。必定再現奇跡。 所有回答問題朋友,非常感謝!燃龍點鳳是創意城市大會吉祥物,對創意城市即將發生的文旅融合問題極大關注!各位從不同視角深度解讀,幫助打開思路,感謝您支持燃龍點鳳的學術研究,感謝您啟發,我們互相關注,感謝您走進燃龍點鳳的視野! 我們知道 旅遊 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 旅遊 的內涵, 旅遊 景區要想有品位,就必須讓文化滲透到每個環節讓文化和 旅遊 深度的融合。 到此一游的時代己經過去,景區要適應不同層次的人,就必須有文化殖入才能提高擋次,文化的內涵包括遊客的吃住行游購娛的方方面面,企業有企業文化,景區有景區文化內涵,一旦遊客所到之處有了文化氣息,讓遊客在接觸文化中增長知識,舉一例子吧,遊客下車進入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紅燈籠高高掛,而且每個燈籠中都有迷語猜。培養遊客的興趣知識點增長的遊客逗留時間。在建築上有文化印記,各朝代有各朝代的風挌和講究,就是門前的獅孑都有講究,雄踩秀球雌踩崽,就是廁所也講究男左女右。民以食為天,雅間都有名字,每個房間都有說道內涵和故事,一個亭孑一個水池只要你把文化殖入它就了內涵和靈魂,看起來就象活的一樣,前幾天看電視,有幾個成語,放虎歸山,蜓蜒點水,螳螂捕蟬黃鵲在後,河至清則無魚,這幾個成語都是生態的自然現象,前輩把它總結成成語來告誡後人萬物相處法道自然。保護生態,尊重自然是人類對賴於生存地球的回報。一個景區就要有景區文化,而且要充實到每個角落,文化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括和總結。它適應著不同層次人的需要。所以說文化和 旅遊 深度的融合會使景區更成熟,更可持續發展。『' 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是國之根夲。 旅遊 背靠文化前行,文化依託 旅遊 彰顯,文化在 旅遊 產業發展中的基礎優勢在於融合發展,很多 旅遊 平台其實已經足以支撐文化的創新和進步。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清山,既要 旅遊 暴漲,也要文化品質突出。這是加快文化與 旅遊 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只有加快 旅遊 與文化高度融合發展的步伐,讓 旅遊 文化能進一步推動地方經濟,才能體現 旅遊 業的優勢,更是加速動能轉換、拉動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大引擎。 1,認清 旅遊 和文化融合的現狀。 旅遊 和文化,可以說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支撐。特別是各地的 旅遊 特色, 旅遊 精品,都應該融入到文化的影響力之中來。認清楚 旅遊 的現狀,用文化的品牌,影響 旅遊 的深度挖掘,更能讓人們看清楚 旅遊 特色,真正願意玩,想來玩,從 旅遊 的過程中,找到真正的意義。因此,僅憑 旅遊 特色還不夠,還需要文化的厚度作為支撐。 2,打造文化與 旅遊 融合個性。 旅遊 厚重,需要文化依託,沒有文化的 旅遊 ,總會讓人厭倦。中國文化深厚, 歷史 底蘊厚實。但很多景點景區只看重眼前利益,沒有長遠科學規劃,甚至流於領導視察,領導一走,景區就涼的地方比比皆是。而且很多 旅遊 產業產品同質化嚴重,沒有自身個性,沒有融入文化的創新開發,一味互相模仿,這就嚴重的導致了很多景點景區資源的浪費,特別是地方老百姓的厭倦,對於產業產品開發的表面性沒有更多期待。一定程度上,是很難激發 旅遊 資源進一步開拓的潛力。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提升和改進,特別是內涵不深, 旅遊 產業產品同質化嚴重,更是一個急需跨越創新的問題。 3,打造 旅遊 與文化融合的純潔性。 遊客花錢 旅遊 ,除了完好、吃好、買好之外,就是需要得到真正的服務。很多景區剛剛有一點知名度,就會坑害顧客,要麼高價賣商品,要麼就是弄到一回算一回。這種「短命」行為,總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隨著互聯網的成熟,很多聲音只需要一秒鍾,就會有無數人知曉。越是這種特殊環境,越要小心翼翼,越要把服務工作做得夠好。特別是 旅遊 管理部門,對於遊客的投訴,遊客咨詢到的問題,一點不能含糊,對於那種擾亂 旅遊 市場的行為,同樣要堅決打擊,不留一絲機會。這樣才能給人以威嚴,也才能給遊客以「安全感」。樹立榜樣景區,加強榜樣宣傳,讓好名聲人人知道,讓壞名聲露頭就打擊。這樣遊客的安全感高,信任度好,依賴性強,到景區購買產品,就會十分放心,特別是自己喜歡的商品,都會沒有一點害怕。 人脈就是錢脈,人脈就是經濟,多教朋友總比多樹立「敵人」好得多得多。打造純潔性,治理 旅遊 亂象一點都不含糊不得,這才是真正產業產品發展的重要基礎。 4,搭建大數據平台,「 旅遊 +,文化+」成為特色。 旅遊 的轉型升級,絕對不是數據的加減乘除,而是實實在在的特色和基礎。互聯網的產生,大數據平台的搭建,很多 旅遊 與文化的優越性越來越突出,走進風景秀美的地區,還有快捷方便之門,那就是大數據的平台。這是時代的高度,更是智慧的高度。坐在家中,就能辦很多事,在大數據平台,就可以飽覽山河。這樣, 旅遊 就會有特多的優勢,加上中國地大物博,氣候宜人,如果能夠把產業產品和大數據這個平台聯繫上,不斷的產生影響中國,影響世界的產業出來,那麼富裕 旅遊 ,智慧文化,就會是一片迷人的高地。 5,多向世界好的地區,國家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比如歐洲,東南亞,確實 旅遊 與文化融合的模式非常成熟,而且 歷史 悠久,發展迅速。開創不一樣的 旅遊 文化特色,加強 旅遊 的人才培養,政府要有動力,更要有發展的眼光。引領 旅遊 文化走向更高、更遠的市場機遇中,找到 旅遊 文化融合發展的爆發點,真正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共同聚力的預言。讓 旅遊 文化在提升轉型之中,抓好互聯網+的機遇,打造 旅遊 的新引擎,做好文旅商業模式創新與發展關鍵推動,真正讓 旅遊 、讓文化提速,實現文旅融合的美好未來,越來越成為時代發展的現實。 文化和 旅遊 如何深度結合? 文化和 旅遊 就像兩個熱戀中的情人,就算遙遙相望也能察出火花。然越走越近,越深度結合,越有化學反應。 沒有文化的 旅遊 就像少了美酒的盛宴。更不堪那些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了景點拍個照,曬曬朋友圈,買買紀念品的遊客們,他們去哪裡玩都一個樣。東西南北都分不清楚。有朋友說她夫人去年三八婦女節的去了福建,回來問他,福建是不是廣東管的,還有朋友說,他朋友的朋友去了趟新加坡,回來告訴朋友的朋友,要她一定要出國去看看,說外國的月亮真的比中國的月亮大,朋友說沒文化真可怕。 沒有文化的 旅遊 不單收獲少,而且會弄出不少笑話。 旅遊 是文化的延伸,文化是 旅遊 的升華。 和文化深度融合的 旅遊 是一種精神享受。有文化的人 旅遊 ,他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蘇東坡去了趟廬山 旅遊 ,寫下了千古佳作「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旅行帶給他們的不單單是養眼的美景,還有無限的啟發。到了峰頂,才有那種「一覽眾山小」之感。 桂林山水譽滿天下,但是我想我們很多的人第一次了解桂林山水,都是來源於陳淼的那篇游記《桂林山水》,我和很多去過桂林的朋友也都這樣被吸引去的。 游記詩歌是 旅遊 的延續升華,文化和 旅遊 互相成就互相融合。 朋友小雅說他每回帶兒子出去 旅遊 前,都要把介紹當地的文章和電影都看了,事前了解那裡的風俗習慣,人文地理等,做好攻略才出發 旅遊 , 旅遊 同時一定會寫游記心得。 有些 旅遊 點為了提高知名度,也會想盡辦法找些能和名人或某種文化扯上關系,這樣既豐富了 旅遊 項目,也容易讓人記住。 惠州西湖旁邊的祝屋巷就是一個例子,說祝屋巷誰知道,但是說是和唐伯虎同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就不同了,瞬間變得高大上。 還有潮州古城的 旅遊 業經營得特別好,也是沾了韓愈的光,他們善於借力炒作。把文化和 旅遊 高度結合,這也算是一種智慧。 文化與 旅遊 融合反映在文化與 旅遊 部門整合在,更加重視 旅遊 的文化內涵與文化品質,而也更看重文化的 旅遊 價值和 旅遊 功能。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文化 旅遊 融合並不是 旅遊 與文化的簡單整合,這大致包括了三個層面的路徑選擇: 一是文化 旅遊 化,當然這個「文化」既可以是某種精神性的內容元素,也可以是以物質化的產品、流動性的活動、身體性的展示,如很多地方以民俗文化活動開發吸引遊客; 二是 旅遊 文化化,這不只是為 旅遊 增添些「文化」味道,而可以說貫穿在 旅遊 「食宿行游購娛」的全過程之中,甚至也運用於 旅遊 產品開發與營銷的整個階段,比如藉助於王勃的《滕王閣序》而使滕王閣名滿天下,這從某種意義上看就是文學作品以其傳播性強的特點而發揮著營銷的功能,就當下很多人是因為這首詩詞才去滕王閣觀光攬勝,文學符號遠遠超越文本意義; 三是文化 旅遊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無論是文化還是 旅遊 都是由人來創造與體驗的,從根本上註定了文化與 旅遊 難分難割, 旅遊 的對象和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而文化的存在和傳播往往就是一種 旅遊 , 這就不只是物理空間式的走馬觀花,是更深創造性體驗的「神遊」。㈤ 求關於旅遊專業的論文的知識
沈本區域旅遊一體化與沈陽旅遊業定位分析
摘要:區域旅遊一體化是指地域上接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之間建立緊密的旅遊聯合,實行統一的旅遊政策,合理高效配置旅遊資源,以利於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的共同增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區域旅遊一體化已成為世界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旅遊業的促進作用日漸明顯。在遼寧中部城市一體化的大趨勢下,以沈陽為中心推動沈陽和本溪區域旅遊一體化的進行,是兩地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區域旅遊一體化;沈陽;核心城市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和勞動地域分工的發展和深化,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區域合作和共同發展已成為普遍認識,區域一體化這種發展形式越來越受到學術界和業界的一致認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區域旅遊一體化已成為世界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幾年來,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區域聯合也隨著客觀需要開始出現,例如中國絲綢之路旅遊聯誼會、長三角旅遊城市「15+1」高峰論壇、珠三角旅遊推廣機構等,這些區域旅遊組織都極大地推動了區域旅遊業的發展。
現代旅遊業的競爭已從過去單一的景點景區競爭,發展到線路競爭、城市競爭,直至目前的區域競爭。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浪潮下,以城市作為區域旅遊發展核心,帶動區域旅遊發展,已成為國際流行趨勢。盡管各地的旅遊資源自身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但在資源的開發經營上,完全可以打破地區間相對封閉的局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推廣,進而形成區域內的「無障礙旅遊」。在遼寧中部城市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沈陽、本溪兩市政府已經正式簽訂了《沈本一體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了沈陽和本溪未來發展的9大類20項一體化建設項目。而作為其中重要一項,從今年起,「沈本區域旅遊一體化」將進入實施階段。沈陽、本溪兩地為推進旅遊業的一體化進程,而構建區域旅遊共同體,是兩地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舉措。
一、區域旅遊一體化的理論基礎
區域旅遊一體化是指地域上接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之間建立緊密的旅遊聯合,實行統一的旅遊政策,合理高效配置旅遊資源,以利於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的共同增長。在區域旅遊一體化的過程中,重點是要消除妨礙旅遊資源在區域內共享的障礙,發揮各自旅遊資源的比較優勢,並利用地緣優勢加強該區域旅遊業整體相對於其他旅遊區域的競爭力,最終使區域內的旅遊資源發揮強大的規模經濟效益。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由於旅遊資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地區間或旅遊地之間依託各自的旅遊資源,競爭愈演愈烈。因此,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以合作為主來促進對稱性兼容和一體化互惠共生,不論是對旅遊個體或旅遊組織來說,都能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如今,越來越多的地區,如長三角、珠三角、三峽、閩粵贛等地區已形成或正在形成加強合作、共同培育區域旅遊整體優勢的共識。隨著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壯大,我國旅遊區域化和城市化的特徵將進一步凸顯。建立在旅遊創新基礎上的區域旅遊合作,必將是未來我國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的必由之路。
二、對沈本區域旅遊一體化與沈陽旅遊業定位的再認識
沈本一體化及之前已先行一步的沈撫一體化,作為遼寧中部城市群規劃的先期步驟,對整個遼寧中部城市群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同時,我們也應該充分借鑒國內的兩大城市圈:長三角、珠三角和國際上一些大都市圈一體化的先進經驗。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我們必須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對相關資源進行整合,改變在傳統的行政區劃下鬆散的合作關系,促進沈本區域旅遊一體化的發展。
(一)一體化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相比其他行業而言,旅遊業自身的特點使其比較容易適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我們知道,旅遊資源是分布於一定空間中的,而真正的旅遊活動是按照一定的路線來進行的,在一定區域內是不可能按照各地區分割的為小的旅遊空間的。旅遊資源的這種特點,必然需要以區域為單位進行旅遊產品的整合營銷。而區域旅遊一體化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就沈陽和本溪而言,應大力整合區域內旅遊資源,實行旅遊市場一體化。沈陽有清故宮,本溪有五女山;沈陽有世博園,本溪有中華楓葉之路、關門山、本溪水洞,兩市完全可以聯起手來,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經營、協調發展的一體化旅遊市場格局。在沈本旅遊圈內,可進一步整合資源,聯合開發以沈陽故宮、本溪五女山為代表的世界文化遺產旅遊線路和以沈陽世博園、本溪中華楓葉之路、關門山等為代表的生態旅遊線路,並推動區域內線路對接、客源互通的旅遊銷售網路和連鎖經營,形成統一的經濟運行和市場監管制度體系。
(二)沈陽的地位與作用
在遼寧中部城市群中,沈陽既是遼寧省的省會,同時也是中部城市群的核心,理應起到龍頭和樞紐作用。這一點,遼寧中部七城市已達成了明確的共識。一方面,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和鐵嶺將進一步加強與沈陽在產業分工、交通、資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沈陽也要主動承擔起遼寧中部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的重任,既要增強自身的經濟實力,同時,也要進一步強化作為中心城市的集聚、擴散功能和對周邊城市的輻射效應,充分利用自身在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科技水準、信息平台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良好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2006年,沈陽成功舉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世博會的成功舉辦,極大地提高了沈陽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並成功改變了國內外對沈陽的舊印象:從一個灰色的以重工業為主的重度污染城市轉變為一個現代的綠色活力之都。2007年,沈陽又在原世博會的基礎上成功舉行了世界遺產博覽會。世博會和世遺會的成功舉辦,進一步確立了沈陽在遼寧區域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其中尤為突出的是,沈陽對遼寧區域旅遊一體化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首先,世界園藝博覽會不僅極大地促進了沈陽旅遊業的發展,其巨大的輻射效應對周邊城市的旅遊業也產生了巨大的拉動作用;其次,沈陽世博會也進一步促進了周邊地區旅遊資源的優化配置。沈陽在世博會舉辦期間,在充分挖掘利用沈陽現有住宿接待設施的同時,利用周邊城市的住宿資源,作為重要補充,分流了一部分沈陽的遊客;再次,世博會加速了沈陽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邁出了向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一步,旅遊業成為開路先鋒。世博會的舉辦,有力地強化了沈陽在遼寧區域旅遊一體化中的樞紐作用。
三、以沈陽為中心,推動沈本區域旅遊一體化發展
(一)沈陽旅遊業的定位:旅遊資源的集聚中心和擴散中心
現在的區域一體化形態有兩種:單核式和多核式。不同的形態對核心城市的要求是不同的。從區位、規模、產業結構和核心城市作用角度分析,沈本一體化必將是以沈陽為核心的單核形態。因此,沈陽作為區域旅遊的核心城市是必然的,具體來說,沈陽將起到以下兩個作用。
1.區域內的集聚中心。作為都市核心區的沈陽,只有當它對各類生產要素具有強大吸引力和很高流通效率時,才能在集聚與擴散的雙向互動中拉動城市群的加速發展。沈陽提出到2010年,要建成「三個中心」,即區域性商貿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三個基地」,即先進裝備製造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農業現代化示範基地和「新興汽車城」,其基點就是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自覺同周邊城市聯手,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協調發展,進而以遼寧為中心逐級向外輻射。這個戰略構想為沈陽中心城市功能的科學定位提供了基本框架。沈陽只有成為區域生產要素和資源集聚中心,才能發揮市場對區域內要素和資源置的功能。在旅遊業上,目前沈陽還有一些缺憾,比如,出境旅遊市場和管理不規范,旅遊產業各領域國際競爭力提高不明顯,旅遊產品開發深度還不夠,缺乏大型的有牽動作用的旅遊項目,旅行社的接待能力、自主外聯能力還有待提高,旅遊行業法制化建設滯後等,這些方面都有待沈陽進一步的提高,才能更好地發揮沈陽在區域旅遊中的作用。
2.面向遼寧內部為主的擴散。一定區域內的產業發生集聚後必然產生中心擴散,即將生產要素和客源向區域內的其他地區轉移。區域內的擴散在一定程度上受形成因素的影響,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市場機制。市場機制可以使生產要素按需求和目的地能力自由配置,從而達到最大的效率。對旅遊業來說,市場機制下的擴散可以使區域旅遊目的地和旅遊企業形成以資本、客源、技術為粘合劑的互惠型實體,促使沈本旅遊一體化由設想中的行政推動變為市場行為,由市場力量從內部推動區域內旅遊產業的重組和結構調整。這樣的一體化將實現產業構造由「空中」到「落地」的過程,即區域的內部化過程。同時,市場一體化將引發資源配置的外部化,即向除沈本外的遼寧其他城市、國內其他省市和境外延伸。
(二)相應的行政措施
從行政管理和公共物品提供角度,應突破行政區概念,引進區域經濟的理念,著力解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協作問題。地方也應把區域規劃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明確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空間布局以及結構調整的重點和方向。為此,可採取如下措施:
1.組建沈本旅遊一體化委員會,作為旅遊組織和協調的常設職能機構。委員會負責制定區域旅遊管理條例,並為區域旅遊行政管理法制化、市場一體化、信息化、標准化、布局合理化、要素流動的自由化和合作推廣促銷制定「游戲規則」。
2.在合作機制上,要建立「城市旅遊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舉行一次,主要是研究沈陽和本溪旅遊合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另外還要建立協調聯絡制度和溝通機制。
3.組織相關專家學者編制「沈本旅遊一體化發展規劃」。規劃內容主要確定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兩地旅遊的發展目標,重點放在兩地旅遊資源的整合上,優化旅遊產品的結構,同時,注意保護旅遊賴以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證旅遊活動的可持續發展並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陸大道.論區域的最佳結構與最佳發展[J].地理學報,2001,(2).
[2] 李樹民.區域旅遊合作的行為模式與動力機制[J].旅遊學刊,2005,(3).
㈥ 問題:不同類型的旅遊景區隸屬不同的管理部門,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近年來,伴隨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居民參與旅遊活動的慾望及支付能力均不斷增強。而「帶薪休假」以及「黃金周」長假等政策又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加上便利的交通設施,潛在的旅遊需求正不斷地轉化為現實的、有效的旅遊需求。
伴隨我國驅動旅遊有效市場需求各要素不斷完善,其對旅遊需求的有效釋放產生了極大地促進作用。而旅遊景區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要素,在我國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是我國旅遊業發展形象的重要體現,也為在地方經濟發展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1]顯示,我國旅遊景區擁有充足的發展動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景區按照旅遊資源的主體性質不同主要分為自然類旅遊景區、人文類旅遊景區、主題類旅遊景區和社會類旅遊景區四大類。
前瞻網認為,旅遊景區產品是一種服務產品。因此,它具有服務性產品的一般特性,即無形性、不可貯存性、不可轉移性、生產與消費同時性。旅遊景區產品的特殊性決定了遊客購買旅遊產品過程也不同於其他商品,這同時也使得旅遊景區營銷區別於其他產品營銷而具有特殊性。
2基本概述
旅遊景區(tourist attraction)應有統一的經營管理機構和明確的地域范圍。包括風景區、文博院館、寺廟觀堂、旅遊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及工業、農業、經貿、科教、軍事、體育、文化藝術、學習等各類旅遊景區。
旅遊景區(tourist attraction)是旅遊業的核心要素,是旅遊產品的主體成分,是旅遊產業鏈中的中心環節,是旅遊消費的吸引中心,是旅遊產業面的輻射中心。
旅遊業是很多城市或地區的支柱性產業,所以在國計民生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有很多典型的旅遊城市,例如三亞、麗江、焦作、黃山、敦煌等等,都是以旅遊為核心,全面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城市。直接受益的行業有旅遊業、餐飲娛樂、城市交通、生活服務行業、旅遊紀念品 等等全面帶動整個地區的生產消費各行業的共同發展,形成以旅遊為龍頭的旅遊經濟產業鏈。 景區分類
文化古跡類
文化古跡類旅遊景區主要指古代時期就已經存在,卻未因時間原因消逝,至今仍然存在的典型遺跡,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或歷史價值的文物古跡為主的景區。文化古跡類景區是人們學習歷史、了解歷史以及教育當代人的良好場所。如:北京故宮、長城、天壇、頤和園、雲岡石窟沈陽故宮、莫高窟、秦始皇帝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遺跡、承德避暑山莊、曲阜孔廟、平遙古城、麗江古城、龍門洞窟、五台山、殷墟、大足石刻、沈陽故宮蘇州園林、福建土樓、鳳凰古城等世界文化遺產的地方。
風景名勝類
風景名勝類旅遊景區是指具有獨特的風光、景物以及古跡,同時也包括有獨特的人文習俗的景區。風景名勝是人們休閑、學習、放鬆心情的好去處。如:北嶽恆山、雲台山、雞公山、青城山、峨嵋山、嶗山、棋盤山、荔波樟江風景名勝景區等。
自然風光類
自然風光類景區是以當地獨特、優美的自然環境為主,當地旅遊部門精心開發而成的景區。適合於休閑、養生等。比如著名的自然風光景區有:桂林、九寨、灕江、大同土林、張家界等。
旅遊景區(6張)
紅色旅遊類
紅色旅遊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遊形式。其打造的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
㈦ 故宮文創一年銷售額超10億營銷收入到了哪裡
3月27日電 從前幾年高高在上的故宮博物院到前幾天引起廣泛關注的「俏格格娃娃」,故宮近年來的改變一直備受關注。不過,故宮是如何一步步走進人們生活?網上那些「爆款」文創產品如何產生?營銷收入又去向何處?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日前做客某檔互聯網視聽節目時給出了答案。
營銷收入去向何處?
每年巨額的營銷收入用在何處?單霽翔給出的答案是——孩子。
商品只是文化傳播載體,故宮更關注的是教育。而在學術研究之外,面對學校、社區的教育成了這些營銷收入的「用武之地」。
單霽翔說,故宮在和不少學校研究綜合實踐課程。「今天已經有四十多個這樣的課程應用到各學校不同年級的孩子中間。每個這樣的課程都會有一個學習卡、一個材料包,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拼拼貼貼、剪剪畫畫,把自己做的成品帶到學習生活中去。」
他直言,前年、去年,故宮的教育活動都是2.5萬場。每次都爆滿,孩子們串朝珠、畫龍袍、做拓片……「所有這些全是免費的。我們把大量的營銷收入投入到孩子們身上。因為我們堅信,這些活動讓他們長大後一定會成為對中華文化熱愛的一代人。」
㈧ 故宮文創產品「朕」為什麼這么火
你好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人們對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多,在精神層面的消費逐漸增多,加之我國文化市場經濟的發展,文化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在文化產業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文化消費已成為大眾消費的重要選擇。作為文化產業和文化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創產品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具有文化價值、技術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等,受到大眾的青睞,文創產品「消費熱」持續升溫。
我國文創產品的消費群體主要是青年和中年人,其中青年消費者的數量更加龐大。根據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消費情況也可以看到,年輕人是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生力軍,青年這一年齡段的消費者占故宮文創產品總消費者人數的大部分。青年一代有獨特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他們對待新事物的熱情和興趣更高,樂於嘗試、體驗、接受新技術、新產品。相比文創產品,中老年年齡段的消費者更青睞於對升值空間大的藝術品的消費,更看重升值空間和收藏價值,看重其能給自己帶來的經濟效益。文創產品消費群體呈年輕化態勢,主要可從三方面來解釋,一是經濟方面,年輕一代具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經濟自由度和自由支配程度更高,對文創產品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文創產品品種豐富,價格也高低不等,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大的可選擇空間,滿足了不同經濟水平消費者的需求。
二是消費意識方面,個人受教育水平可從物質、精神層面間接影響文化消費。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水平和人們的受教育程度不斷發展提高,年輕一代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知識文化程度更高,文化認知和水平也較高,對文化具有一定的感知力,具有審美意識,文化對其的感染力更強。文創產品運用創意,將文化融入產品,使產品兼具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外在美、創意美,文創產品所具有的實用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等,可滿足年輕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與審美需要。
三是消費方式方面,隨著互聯網和社交網路的發展、互聯網移動設備的逐步普及,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購物時間和購物空間也發生了變化,網路消費成為新的重要消費方式。「文化+互聯網」正改變文化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網路文化消費持續擴大。網路購物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時空限制,網路平台所呈現的產品更加豐富,種類更加齊全,海量的商品、海量的店鋪、海量的數據造就了網上商品的多樣化,深受年輕人青睞。故宮積極利用互聯網傳播工具,不僅開通官方微信、微博等,還打造故宮淘寶、故宮文創、故宮出版等新媒體矩陣,及「每日故宮」、「故宮展覽」、「故宮社區」等APP矩陣,建立多方位新媒體營銷陣地,提供多種消費平台,適應了年輕消費者的消費方式需要。
從消費心理層面來看,文創產品消費適應了消費者的求實心理、審美心理、娛樂心理、獵奇心理需求。文創產品兼具經濟價值、文化價值、技術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等多種屬性,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相比單調的、單一的商品而言,文創產品大到傢具、潮服、餐具,小到鑰匙扣、冰箱貼、書簡等,都蘊含著文化內涵,兼具實用性與審美性。故宮文創產品豐富多元,注重實用性、環保、性價比,包括生活潮品、文房書籍、宮廷首飾、彩妝、娃娃、文化衫等,同時故宮膠帶、故宮口紅等網紅產品層出不窮,贏得了良好的用戶口碑。故宮文創產品實現創意娛樂化,注重重塑鮮活、年輕、接地氣的品牌形象,吸引年輕消費者,打造互聯網時代超級文化IP,通過歷史改編,給傳統庄嚴的文物、古人形象,加入萌化、趣味化元素與表現方式,形成反差感創意,另外,還有故宮游戲、故宮動漫等的開發,迎合了消費者的娛樂需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商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信息及技術傳播速度加快,製造商的模仿能力提升,商品同質化、雷同化現象嚴重,同質產品間的差別越來越小,人們對差異化的需求更加強烈,而文創產品蘊含不同的文化內涵與故事背景,能夠運用不同的創意,巧妙地將各種元素融合,形成產品差異,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心理需求。
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能夠在眾多博物館和其他文創企業中脫穎而出,文創產品銷售額持續居高,離不開人們品牌消費的心理。余陽明教授曾在其《品牌戰略》一書中提到,「品牌是公眾和社會對一個組織及其產品認識的總和,對諸多媒體集團而言,其本身就是一種品牌,品牌是媒體自立自新的基石」。品牌形象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所承載的商品屬性、品牌文化、品牌形象等是消費者選擇時的重要衡量指標。文創產品也是一種心理價值的消費對象,是消費者對品牌及商品的無形價值的選擇。口碑營銷一直是消費行為最重要的一環,尤其目前網路社群的大浪潮,更帶動了消費者的購買動機。知名品牌的產品和服務更加有保障,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更容易贏得消費者的信賴與支持。
㈨ 老品牌如何煥發新的生機運用一些營銷知識!謝謝大家了!馬上我們老師讓我們課堂作答了
既然是老品牌,那麼肯定有很多人知道或者是了解,如果還想達到更高專峰那麼就要找准老品屬牌的市場定位了。重新定位,找到合適的市場空檔。"北京國韻康達銳基構"為「稻香村」做的品牌營銷策劃就是倚老賣老,1)這么多年的老品牌,證明產品品質好。2)要找准消費群體,是老人還是小孩作為突破口。3)產品線優化,強化突現產品特色。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