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感知覺規律在市場營銷當中的應用
感知覺的主要規律
各種感覺分析器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稱為感受性,它是由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感覺閾限與感受性在數量上成反比.在信息傳播中,感受性和感覺閾限有著廣泛的意義.
感覺適應是指一種感受器受到同一刺激的連續作用而使感受性發生變化的現象.感覺適應對傳播的認識效果有重要意義,當人們連續接觸某一類信息或事物後,就會感到習以為常,不加留心,這就是為什麼老生常談、了無新意的傳播效果不佳的原因.傳播時若能突出信息內容與同類傳播的差別,採用與眾不同的形式,就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感覺對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強度和性質上發生變化的現象.信息傳播中觀點或材料的對比常常會收到不俗的效果.如將自己的觀點同相反的或不一樣的觀點作比較並指出其明顯或不太明顯的缺陷,不僅能夠使你的觀點更引人注目,而且增強說服力,使你的觀點更深入人心.
感覺相互作用是指某種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使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產生變化的現象.如顏色感覺能夠對人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因此信息傳播中應特別重視色彩的科學使用,以便對受傳者產生期望的影響,引導受傳者的態度和行為.
知覺過程的基本規律
知覺整體性是指人並不把知覺對象的不同屬性、不同部分視為孤立無關的,而是把它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反映.因為知覺是在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感覺信息的整合過程.知覺整體性主要體現為接近律、相似律、連續律、閉合律、好圖形律.
知覺的選擇性是指人根據當前的需要,對外來刺激物有選擇地作為知覺對象進行組織加工的過程.它實質上表現為知覺對象和知覺背景的關系 .它使人只對同時作用於感覺器官的所有刺激中的某些刺激加以反映,從而使人能夠把注意集中到某些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它對於傳播內容的設計編排等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知覺對象的選擇,受到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知覺選擇的規律)
參考以上資料不難看出感知覺規律主要的針對心理.在市場營銷學中應運感知覺規律,其實就是順應市場的變化,捕捉最新信息.
B. 市場營銷環境感知能力可以通過哪些方面表現出來
1、市場分析和預測。
2、營銷數據監控和預警。
3、對老客戶的回訪和維護。
4、開拓新市場新客戶。以上就是市場營銷環境感知能力可以通過哪些方面表現出來。
C. 市場營銷中的感知規律是什麼
認識抄意識是在感知組織提供給思維組織的知識原材料不能使思維組織判明客體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不能使思維組織通過對感知組織獲得的全部知識的分析處理,發現正確處置客體的行為意識時,思維組織根據生存意識的主導和思維意識的指揮生產出來的,指揮主體的感知組織主動收集和獲取更多的客體知識,以滿足思維組織生產意識需要的命令、意向、方法和方案。 實踐意識是在感知組織提供給思維組織的知識原材料足夠滿足思維組織判明客體所具有的價值和意義,足夠讓思維組織經過對已有知識原材料的分析處理
D. 從感覺到信息到賦予意義,人們對事物的知覺經歷了哪三個過程
: 知覺過程分為感覺階段、知覺組織階段和辨認與識別階段三個階段
E. 市場營銷對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的各階段有哪些影響
首先要知道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幾個階段,通常消費者購買決策由「引起需要、收集信息、評價方案、決定購買和購後行為」五個階段構成。
接下來討論市場營銷分別對每個階段的影響:
第一階段:引起需求階段。市場營銷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特定市場的需求,因此在這個階段,通過市場營銷為自己的產品或服務確定某種功能定位以滿足特定需求,然後通過營銷推廣手段,喚醒消費者對此產品或服務的需求。
第二階段:收集信息階段。也就是消費者會根據自己的需求收集滿足同一需求的產品或服務信息。此階段作為市場營銷要傳達的信息就是明確告知消費者為什麼要選我的產品而不是他的產品,也就是營銷要傳達出差異化優勢信息給消費者,從而幫助消費者順利決策
第三階段:評價方案階段。在前面收集信息後,消費者會進一步考慮自己的需求,然後結合營銷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判斷,這一階段,市場營銷應該進一步鞏固傳達我們產品能夠准確的滿足你的需求。
第四階段:決定購買階段。在此階段,市場營銷需要做的是讓消費者能夠非常方便的選擇購買渠道以及進行交易支付,從而保證交易的順暢。
第五階段:購後行為階段。一般都在說 營銷往往是從消費者購買後開始的,也就是此階段營銷應該更加關注對消費者的客戶服務,從而能夠讓客戶非常滿意和忠誠,以產生新的購買。
F. 人們要經歷哪3種知覺過程
好像首先是感知,後面兩個不記得了,廣告策劃與管理裡面獨到過,不考研了就沒印象了
G. 消費者的知覺過程不包括以下哪個
消費者的知覺過程不包括以下知覺。消費者的知覺過程包括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展露(暴露)、注意和理解(解釋)。展露是指將刺激物展現在消費者的感覺神經范圍內,使其感官有機會被激活。注意是指個體對展露於其感覺神經系統面前的刺激物作出進一步加工和處理,它實際上是對刺激物分配某種處理能力。理解(解釋):我們賦予感覺刺激物的意義。理解涉及個體依據現有知識對刺激物進行組織分類和描述,但沒有包括知覺。
H. 急求市場營銷論文~~~~~
[市場營銷]商業智能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內容摘要:由於現代先進管理理念加強了人和企業文化的關注,將業務自身的決策權下放到對應的作業層也就成為了趨勢。原來單純事物處理人員現在要做與他業務相關的決策。因而作業人員也要了解相關的綜合性的數據和信息。這些傳統ERP卻不能夠提供。於是產生了新一代事物處理和分析處理相結合的應用軟體。
關鍵字:ERP、商業智能、數據倉庫、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
ERP將企業所有資源進行整合集成管理,將企業的三大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行全面一體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統。它的功能模塊不同於MRP或MRPII的模塊。它不僅可用於生產企業的管理,而且在許多其它類型的企業如一些非生產、公益事業的企業也可導入ERP系統進行資源計劃和管理。對企業來講,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生產控制(計劃,製造),物流管理(分銷,采購,庫存管理)和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 規劃,工資,工時,差旅)。
一、傳統ERP的運行機制
傳統ERP雖然增強了與客戶和供應商業務的交互和互聯能力,但在計劃技術基礎和功能方面都不具備協調多個企業間資源的觀念和能力,ERP仍舊是面向企業內部的事物處理系統。
二、現代企業對新一代ERP的需求
ERP開通後,數據雖多,但對於高層管理人員來說,能夠應用的僅僅是企業運作當前狀態的作業數據和淺層次的現象信息。而他們更多的需要了解綜合的、歷史的、反映全過程的信息,以及對若干現象的分析,以發現有助於決策的趨勢和模式。限於ERP當時的歷史責任的局限性,從本質上說ERP系統的中存留的是數據而不是信息,高層管理人員直接用不上。因為,傳統的ERP系統只著眼於企業後台的管理,缺少直接面對客戶的系統功能設計。傳統的企業只是著力於對買到物美價廉的原材料,快速高效地生產出產品,至於哪種產品更受歡迎,哪些服務最有待改進這一類的問題,卻往往沒有確切的答案,只能憑經驗臆測。在電子商務的大環境中,客戶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業不可能對他們的情況都了如指掌,所以必須有一個系統來收集客戶信息,並加以分析和利用。
三、管理的商務智能
過去10年中,ERP技術和商務智能都有重大的發展,但它們的發展道路或多或少是並行的。兩者的商業判斷能力都有賴於信息技術,但功能特點卻各自針對於商業智能和業績跟蹤的不同方面。雖然存在類似之處,但商務智能和ERP絕對不是同一事物或是同一事物體的兩個方面,而是兩個互補的系統。它們最大的共性就是,使企業運行得更有效率、響應更及時並易於整合。因此,已實施了ERP的企業需要商務智能是顯而易見的。
商務智能能提高行業用戶在關鍵領域的信息獲知能力及掌控精度。首先,報告格式將大大改良,整合後的用戶數據無疑使報告進行得更快、更及時、更精確。其次, 信息傳輸也將越來越實時化,在各部門周轉時間將大為減少。最後,業務處理流程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失誤也易於及時發現,從而使糾錯工作更加迅速和准確。
四、新一代的ERP及其所運用的技術
商業智能是對與企業決策過程相關的所有內部的和可能得到的外部數據,進行採集、清洗、匯總、綜合、分析、利用和傳遞,使數據轉換成為信息和知識的過程。商業智能BI是企業信息化的新領域和更高的層次,是企業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的第二階段。
多年來,企業一直在尋找對商業智能的理解和實現的方式,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商業智能代表為提高企業運營性能而採用的一系列方法、技術和軟體的總和。它是幫助企業提高決策能力和運營能力的概念、方法、過程以及軟體的集合。
於是ERP集成了兩種數據處理方法:傳統的聯機事物處理OLTP(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和新增的聯機分析處理OLAP(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也就是說把作業系統和業務智能分析聯結起來。ERP為業務智能分析提供了集成的數據源,OLAP對原來沒有利用的數據進行分析,形成了計劃—執行—分析—決策—調整的不斷優化作用,構成決策和執行的閉合循環系統,更多地釋放了ERP的能量,幫助企業將數據變為信息和知識。給企業以開發「金礦」的工具。
將DW和OLAP技術應用在現有的ERP系統,實現了ERP在事務處理控制方面的本質飛躍。結合了DW和OLAP技術的ERP系統,強調了企業的事前控制能力,將設計、製造、銷售等通過集成來並行地進行各種相關作業,為企業提供了保證質量、適應變化、客戶滿意、績效等關鍵問題的實時分析能力。
五、現代企業管理的數據倉庫
如何有效地管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產生或收集的大量數據與信息,一直是信息管理人員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20世紀70年代所出現的關系資料庫在收集、存儲、處理數據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信息系統的用戶已經不滿足於僅用計算機去處理日復一日的事務數據,而是需要能夠支持決策的信息去幫助管理決策。這就需要一種能夠將日常業務處理中所收集到的各種數據轉變為具有商業價值信息的技術,而傳統資料庫系統已經無法承擔這一任務。
傳統資料庫對日常事務處理十分理想,但是要給予事務處理的資料庫幫助決策分析,就產生了很大的困難。其原因主要是傳統資料庫的處理方式和決策分析中的數據需求不相稱,導致傳統資料庫無法支持決策分析活動。這些不相稱性主要體現在決策處理中的系統響應問題,決策數據需求的問題和決策數據操作的問題。
以往的資料庫是一種基礎系統,嚴格說應該叫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倉庫只是它上面的一種應用系統,還有其它應用,如民航訂票系統、銀行ATM系統以及證券、期貨交易系統等業務系統就屬於OLTP。OLTP和OLAP無論是從使用方法和作用上來說都是相反的,前者是要盡快地把數據存進資料庫里,後者是從資料庫中提取數據,經過加工轉換成規律信息供管理人員做分析用,而對速度要求不是很高。以前和現在的大部分資料庫應用屬於OLTP,而數據倉庫應用屬於OLAP,它的基礎是資料庫。
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是面向主題的、集成的、穩定的、不同時間的數據集合,用以支持數據分析和管理決策過程。在這個定義中,主題是數據歸類的標准,每個主題對應一個客觀分析領域,它可以為輔助決策集成多個部門、不同系統的大量數據。通俗來說,數據倉庫是按照我們分析的對象組織的。它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數據,因為經集成後進入數據倉庫的數據是極少更新的。數據倉庫內的數據時限一般為5年至10年,主要是用來進行時間趨勢分析的。
商業智能是當前企業應用的熱點。如何把商業智能應用到企業中給企業帶來真正的價值,是商業智能應用真正成熟的標志。它能更好地制訂戰略和決策提供良好的環境,為特定的應用系統,如ERP提供數據環境和決策分析支持。當面向特定應用的特定戰略和決策問題時,商業智能從數據准備做起,建立或虛擬一個集成的數據環境,在集成的數據環境之上,利用科學的決策分析工具,通過數據分析、知識發現等過程,為戰略制訂和決策提供支持。當然,在這整個過程中,集成的數據環境和決策分析工具是十分重要、不要缺少的。
I. 營銷活動中如何利用知覺的整體性的幾種法則啊
知覺的特性
人對於客觀事物能夠迅速獲得清晰的感知,這與知覺所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分不開的。知覺具有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和恆常性等特性。
一、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選擇性在於把一些對象(或對象的一些特性、標志、性質)優先地區分出來。客觀事物是多種多樣的,人總是有選擇地以少數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對它們的知覺格外清晰,被知覺的對象好像從其他事物中突出出來,出現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後面去了。與此相關的生理基礎是:大腦皮層中一個興奮中心占優勢,同時皮層的其餘部分受抑制。知覺的選擇性揭示了人對客觀事物反映的主動性。
知覺的選擇性依賴於個人的興趣、態度、需要以及個體的知識經驗和當時的心理狀態;還依賴於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強度、活動性、對比)和被感知對象的外界環境條件的特點(照明度、距離)。
二、知覺的理解性
知覺的理解性表現為人在感知事物時,總是根據過去的知識經驗來解釋它、判斷它,把它歸入一定的事物系統之中,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感知它。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
從事不同職業和有不同經驗的人,在知覺上是有差異的。如工程師檢查機器時能比一般人看到、聽到更多的細節;成人的圖畫知覺與兒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圖畫的內容和意義,知覺到兒童所看不到的細節。
影響知覺理解性的條件有三個。
1.言語的指導作用
言語是語言在交際過程中的應用。人的知覺是在兩種信號系統的協同活動中實現的,詞的作用有助於對知覺對象的理解,使知覺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雲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狀,在感知時加以詞和言語的指導,很快就能知覺到。
2.實踐活動的任務
當有明確的活動任務時,知覺服從於當前的活動任務,所知覺的對象比較清晰、深刻,任務不同對同一對象可以產生不同的知覺效果。比如,對天安門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寫,任務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3.對知覺對象的態度
如果對知覺對象抱著消極的態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觀事物;只有對知覺對象發生興趣,抱積極的態度才能加深對它的理解。
三、知覺的整體性
人在知覺客觀對象時,總是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反映,這就是知覺的整體性。知覺對象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徵,但是人們並不把對象感知為許多個別的、孤立的部分,而總是把它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它是客觀對象的許多部分形成的復合刺激物,大腦皮層對復合刺激物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綜合,從而反映客觀對象各種屬性的關系,形成關於對象的完整映象。例如,走進教室,人們不是先感知桌椅,後感知黑板、窗戶……而是完整地同時反映它們。
知覺的整體性是多種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結果。知覺的整體性與感知的快慢,同過去經驗和知識的參與有關,閱讀速度就是隨著人的閱讀經驗的積累及把較小的單元(詞)組成較大的單元(句子)而逐漸加快的。
四、知覺的恆常性
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發生改變時,知覺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對不變,這就是知覺的恆常性。例如,對過去認識的人,決不會因為他的發型、服裝的改變而變得不認識;一首熟悉的歌曲,不會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個別曲子走調,就認為是別的歌曲;教師判斷學生的錯別字,如「尖瑞科學」,不會因「端」字寫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學。
知覺的恆常性對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確地認識物體的性質比單純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較大的實際意義,它可以使人們在不同情況下,按照事物的實際面貌反映事物,從而能夠根據對象的實際意義去適應環境。如果知覺不具有恆常性,那麼個體適應環境的活動就會更加復雜,在不同情況下,每一認識活動,每一反應動作,都要來一番新的學習和適應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使適應變為不可能的了。
《教育心理學》章永生著,河北出版社
知覺
郭卜樂 今日心理 http://www.cptoday.net
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人腦對客觀事物整體的反映。
例如,有一個事物,我們通過視覺器官感到它具有圓圓的形狀、紅紅的顏色;通過嗅覺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氣味;通過手的觸摸感到它硬中帶軟;通過口腔品嘗到它的酸甜味道,於是,我們把這個事物反映成蘋果。這就是知覺。
知覺和感覺一樣,都是當前的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我們的感覺器官,在頭腦中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直觀形象的反映。客觀事物一旦離開我們感覺器官所及的范圍,對這個客觀事物的感覺和知覺也就停止了。但是,知覺又和感覺不同,感覺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而知覺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整體。知覺以感覺為基礎,但不是感覺的簡單相加,而是對大量感覺信息進行綜合加工後形成的有機整體。
我們的知覺之所以能對客觀事物作整體反映,是因為:一、客觀事物本身就是由許多個別屬性組成的有機整體,二、我們的大腦皮層聯合區具有對來自不同感覺通道的信息進行綜合加工分析的機能。
知覺的基本特徵在於:
一、選擇性。客觀事物是豐富多採的。在每一時刻里,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對同時作用於他的刺激全都清楚地感知到,也不可能對所有的刺激都做出相應的反應。在同一時刻里,他總是對少數刺激知覺得格外清楚,而對其餘的刺激知覺得比較模糊。這種特性被稱為知覺的選擇性。知覺得特別清楚的部分稱為知覺的對象,知覺的比較模糊的部分稱為知覺的背景。
知覺中對象和背景的關系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依一定的主客觀條件經常轉換。如圖,當我們把黑色作為背景時,就可以看到一個白色的花瓶,如果背景是白色,則看到兩個黑色側面人像。除非恍惚使知覺選擇中心模糊,我們不能夠同時既看到一個白色花瓶,又看到兩個黑色側面人像。
在知覺過程中,強度大的、對比明顯的刺激容易成為知覺的對象。在空間上接近、連續,形狀上相似的刺激也容易成為知覺的對象。在相對靜止的背景上,運動的物體容易成為知覺的對象。刺激的多維變化比單維變化更容易成為知覺的對象。此外,凡是於人的需要、願望、任務及以往經驗聯系密切的刺激,都容易成為知覺的對象。
二、整體性。知覺的對象是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屬性組成的。當它們對人發生作用的時候,是分別作用或者先後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但人並不是孤立地反映這些部分、屬性,而是把它們結合成有機的整體,這就是知覺的整體性。
刺激物的性質、特點和知覺主體的經驗是影響知覺整體性的兩個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刺激物的關鍵部分、強的部分在知覺的整體性中起著決定作用。有些物理化學強度很弱的因素,因與人的生活實踐密切關系,也會成為很強的刺激成分。
三、理解性。人在感知當前的事物時,總是藉助於以往的知識經驗來理解它們,並用詞把它們標志出來。這種特性稱為知覺的理解性。比如聽一首歌,如果是您會唱的,才放一個片段就會知道是那首歌,並知道後面的旋律是什麼。對歌曲的熟悉程度決定了您能知覺出那首歌所需的片段的長短。但這片段不能夠無限地小,總有一個合理限度。也就是說要有充分的判斷依據。經驗是最重要的,有經驗的心理學家可以從一個人的眼神、動作、言語知道他心裡想的是什麼。知覺的理解性會受到情緒、意向、價值觀和定勢等等的影響。
在知覺信息不足或復雜情況下,知覺的理解性需要語言的提示和思維的幫助。一塊象小狗的石頭,也許開始您會看不出來,但如果有人提醒,就會越看越象。很多旅遊風景也是如此。知覺的理解性使人的知覺更為深刻、精確和迅速。
四、恆常性。當知覺的對象在一定范圍內變化了的時候,知覺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對不變,知覺的這種特性稱為知覺的恆常性。
視覺的恆常性表現得特別明顯。例如,一個人站在離我們不同的距離上,他在我們視網膜上的空間大小是不同的,但是我們總是把他知覺為一個同樣大小的人。一個圓盤,無論如何傾斜旋轉,而事實上所看到的可能是橢圓、甚至線段,我們都會當它是圓盤。在強光下煤塊反射的光量遠遠大於暗處粉筆所反射的光量,但這不妨礙我們感覺煤塊的顏色比粉筆深。知覺的恆常性還普遍存在於其他各類知覺中,例如同一支樂曲,盡管演奏的人不同,使用的樂器也不一樣,我們總是把它知覺成同一支樂曲。
知覺的恆常性是因為客觀事物具有相對穩定的結構和特徵,而我們對這些事物有比較豐富的經驗,無數次的經驗校正了來自每個感受器的不完全的甚至歪曲的信息。如果我們知覺的是一個全新的對象,而且周圍沒有熟悉的事物可以作參照,那麼我們決不會有關於這個事物的知覺恆常性。
知覺的種類
一般,知覺分為空間知覺、時間知覺和運動知覺三大類。
空間知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空間屬性的反映。如形狀知覺、大小知覺、深度知覺、方位知覺。
客觀世界中的事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狀。形狀是由輪廓及其所包圍的空間組成。人藉助於視覺、觸摸覺和動覺的協同活動,可以形成形狀知覺。當一個物體出現在我們面前時,該物體及其背景一起投射到我們的視網膜上,此時還不能形成清晰的形狀知覺。當眼睛的視軸沿著物體的邊緣輪廓掃描時,視網膜、眼肌及頭部就會把學習傳到大腦,產生形狀知覺。視覺在形狀知覺產生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但是由於人的觀察角度不同或者物體位置改變,物體在人的視網膜上的投影會發生很大變化。而人的形狀知覺之所以能保持相當的穩定性,一方面是由於有了多次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的經驗,另一方面是由於經常得到觸摸覺的驗證。當然,在某些情況下單憑觸摸覺也能形成形狀知覺。
人關於物體大小的知覺也是靠視覺、觸摸覺和動覺形成的,其中視覺佔有最重要的地位。在視覺中,視網膜上成像的大小是大小知覺的重要線索。影響視網膜上成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1、物體本身的實際大小;2、物體到眼睛的距離;3、眼球水晶體的調節。遠處大的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成像可能比近處小物體的成像還小。這時僅憑視網膜像的大小是無法知覺物體的大小的,必須藉助眼肌動覺信息的幫助。此外,人的大小知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知識經驗,熟悉的環境或事物對大小知覺可以起參校作用。實驗表明,當排除了熟悉的環境的參照作用時,人的大小知覺就會發生困難。
深度知覺包括立體知覺和距離知覺。它也是以視覺為主的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的結果。深度知覺比形狀知覺和大小知覺更為復雜,它依賴許多深度線索。這些線索分別是:
1、對象的重迭。如果一個物體部分地遮住了另一個物體,那麼前面的物體就被知覺得近些,被遮掩的物體就被知覺得遠些。
2、線條透視。同樣大小的物體,在近處占的視角大,看起來較大,而在遠處占的視角小,看起來較小。這種線條透視的效果能幫助人知覺對象的距離。
3、空氣透視。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透過空氣觀察物體,由於空氣的影響,近處的物體看起來清楚、細節分明,遠處的物體看起來比較模糊。根據經驗,對象的清晰度可以作為判斷遠近的線索。
4、明暗和陰影。明亮的物體離得近些,灰暗或陰影下的物體離得遠些,這是物體明度上的規律,亦可作為距離知覺的線索。
5、運動視差。當人於環境發生相對運動時,近的物體看起來運動較快,這種經驗也是距離知覺的線索。
6、眼睛的調節。為了獲得清晰的視覺,睫狀肌會調節眼球水晶體的曲度,物體越近,水晶體越凸。這樣,睫狀肌的緊張程度便稱為距離知覺的線索。
7、雙眼視軸的輻合。在觀察一個物體時,兩隻眼睛的視象都要落在中央窩上,這樣就自然形成了一個視軸的輻合。如果物體較近,視軸的輻合角度就大;如果物體較遠,視軸輻合的角度就小。於是控制兩眼視軸輻合的眼肌運動狀態就稱為距離知覺的線索。
8、雙眼視差。深度知覺主要是靠雙眼視差實現的。人的兩隻眼睛在構造上是一樣的。兩眼之間有一定距離。如果我們觀察的是一個立體的物體,那麼在兩隻眼睛的視網膜上就會形成兩個稍有差異的視象,及兩眼視差。這種差異傳至大腦,就是深度知覺的主要線索。
結構級差、顏色分布等也都可以稱為距離知覺的線索。
方位知覺即方向定位,是對物體所處的方向的知覺,如對東西南北、前後左右上下等方向的知覺。
物體在空間的方位是相對的,我們的方位知覺也只能是相對的。為此,我們必須先確定參照系。東西以太陽出沒位置為參照系,南北以地磁為參照系,上下以天地為參照系,前後左右以觀察者自身為參照系。
人主要藉助於視覺、聽覺、觸摸覺、動覺、平衡覺等來對物體進行方向定位。其中視覺和聽覺是最主要的,輔以其他感覺。但在特殊情況下,僅僅依靠觸摸覺和動覺也能進行方向定位。例如在黑暗的森林裡用手觸摸樹干確定南北方向。
在完全失去參照系的情況下,人是無法辨別方向的。
時間知覺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
人除了在一定空間中活動以外,也總是在一定的時間中活動。時間無始無終。自然界的周期性現象,如太陽起落,月的圓缺、四季變化等,成為人們時間知覺參照系。在此基礎上人們又創造了日歷、時鍾等計時工具,使時間知覺更精確。人體的生理節律和人們周期性的社會活動也常被用作時間知覺的參照系。人們常用數數、打拍子、節假日、上下班等來確定時間。
參與時間知覺的感覺有聽覺、觸覺、視覺、機體覺等。在判斷時間間隔方面,各種感覺的精確性是不同的。聽覺的辨別時距最高可達0.01秒,觸覺是0.025秒,視覺是0.05-0.1秒。
人們對不同時間間隔估計的精確性是不同的。一般來說,對長時距的估計往往不足,而對短時距的估計又往往過長。實驗表明,人對一秒鍾左右的時距估計得最准。當然,人與人之間個別差異是很大的。活動內容的多寡、有無趣味,人的情緒和態度、運用時間標尺的能力,都能夠影響人們的時間估計。
人除了有意識地運用各種參照系產生時間知覺外,似乎存在某種自動計時的體內裝置,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生物鍾現象。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制度必須按24小時的周期來循環,否則人就會睡不好,精疲力竭。即使在失去了所有的時間知覺的參照系後,人的生理過程和節律性活動仍然基本上保持24小時的周期。這就是說,人體的確存在著某種生物鍾。
在動物身上的實驗表明:生物鍾並不是動物對外界周期性現象的條件反射。實驗中,把剛出生的動物連續幾代都放在新的生活條件下飼養,它們仍然按照通常生活條件下的時間持續表現出節律性的行為和生理過程。
在二十世紀以來,人們開始大量研究人體的長期生理節律。如今已在工作生活中廣泛應用的是人體體力、智力、情緒三種節律。詳細內容請看人體生物節律,我還專門為人體生物節律設計了測算程序,請到CPO咨詢熱線下載。
所謂運動知覺,是人對物體在空間位移和移動速度的知覺。
人要想產生運動知覺,首先要確定參照系。參照系可以是某些相對靜止的物體,也可以是觀察者自身。沒有參照系,人便不能產生運動知覺或者產生錯誤的運動知覺。例如在暗室里注視一個光點,過了一段時間後,會把靜止的光點看成是運動的。這是因為在視野中缺乏參照系之故。
人的運動知覺有賴於物體運動的絕對速度和與觀察者的距離。離得太遠甚至覺察不出事物在運動。這可以用角速度來分析。角速度是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視角范圍。在最優的實驗條件下,運動知覺的下閾是1-2分/秒,上閾是35度每秒。
人有專門感知光波的眼睛,專門感知聲波的耳朵,卻沒有專門感知物體運動的器官。我們對物體運動的知覺是通過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實現的。當人觀察運動物體的時候,如果眼睛和頭部不動,物體在視網膜上映像的連續移動,就可以使我們產生運動知覺。如果用眼睛和頭部追隨運動的物體,這時視象雖然保持基本不動,眼睛和頭部的動覺信息,也足以使我們產生運動知覺。如果我們觀察的是固定不動的物體,即使轉動眼睛和頭部,也不會產生運動知覺,因為眼睛和頸部的動覺抵消了視網膜上視象的位移。
參考資料:http://www.zgxl.net/cptoday/nous/ju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