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證偽什麼意思
證偽的意思:指從一個理論推導出來的結論(解釋、預見)在邏輯上或原則上要有與一個或一組觀察陳述發生沖突或抵觸的可能。
「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這是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著作《猜想與反駁》中提出的概念。波普爾認為判斷理論(命題)是否科學的標準是:Falsifiability(經常被譯成「可證偽性」)。
非科學理論舉例:
從「可證偽性」的角度來看﹐多數的財經評論員結論是不會被承認為科學理論的﹐原因是它們都沒有提出可被證偽的預測,不能被「證偽」。只能夠解釋而不能預測的理論是不會被認為是科學理論的。
股評其實是提供了證偽方法的,就是下一個交易日的股指。
當小學政治老師講人是古猿進化的時候,有同學不服,老師立即通過暴力的方式解決。這才叫做不可證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可證偽性
② 高手思考問題的底層邏輯究竟是什麼
「花半秒鍾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01
人類是如何認識世界的?
我們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感知這個世界,對一些現象習以為常,也許你從來沒有思考過:光真的是五顏六色的嗎?水果的味道真是甜的嗎?烤肉是香的嗎?
我們看到的光的顏色是大腦對光波進行加工處理後投射在視網膜上的影像。而且人眼看到的只是波長介於(4*10-7m----7*10-7m) 的光,其餘波長的光人眼無法分辨,光本身是沒有所謂顏色的,人能看見顏色,是我們大腦視覺模型對光的簡化和扭曲。
水果是甜的,人類早期生存面臨能量短缺的問題,我們感知水果是甜的,是因為有水果中有葡萄糖,能提供能量,人腦進化成喜歡的味道,而願意主動去攝入,所以感覺甜。
同樣的道理,烤肉很香,是因為肉類含有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等能量源,為吸引人類主動識別和喜好,在嗅覺上感知為香。我們感知糞便為臭的,是因為它是動物代謝物,缺乏營養,對人類沒好處,所以感知為惡臭,可以自動排斥它,但糞便中有蒼蠅可以攝入的營養,蒼蠅對其味道的感知跟人類截然相反。
我們就像一隻被困在魚缸中的金魚,隔著魚缸的玻璃看到的都是折射和變形的世界而不自知,這就是我們主觀認知世界的真相。我們的感知和對世界的認知,不是客觀世界的真實反應,而是主觀對客觀世界的抽象、簡化、變形和扭曲,以一定的認知框架呈現和表象。而這種認知框架就是思維模型。所以霍金才會發出感慨,問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不在一個更大的金魚缸里呢?
02
什麼是思維模型
人的思維過程,就是對信息的收集、識別、解碼、組模和輸出的過程,形成認知框架,這個認知框架就是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人腦主觀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和解釋、抽象和簡化、歸納和解構,從而揭示事物現象背後的規律和本質,是人們認識世界和解決問題有效表徵工具。以商業領域為例,戰略3C模型、營銷4P模型、波特五力模型、魏朱商業畫布6要素模型、麥肯錫戰略7S模型等。除了商業領域,在我們工作、生活和心理活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模型。
思維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對事物背後經驗總結邏輯建構,只是局部或近似的揭示某種規律,但絕不代表「客觀真理」,從科學的觀點來看,具有可證偽性,任何一種模型和理論,必然經歷從邏輯自洽到邏輯失洽再到新模型重新自洽的迭代過程。比如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就經歷了從「地心說」-「日心說」-牛頓經典宇宙觀-「相對論」-「量子說」的發展演進過程,正如我們每一個人最終的宿命一定是走向墳墓,任何思維模型最終的結局也必將潰破,但並不妨礙其在當下對我們認知和經驗的指導作用。
思維模型展現出層次性,按由淺到深依次可以分為經驗方法論層、單一學科和規律層、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層,從上往下,解釋屬性越強,代表著認知的加深迭代,從下往上,工具應用屬性越強,意味著思維模型可以落地實用,直接作為工具模型來解決當下具體的問題。
03
思維模型究竟有什麼用
面對同樣的事物,由於思維方式和認知能力的不同,不同的人的看法大不相同,導致採取的行為不同,導致結果和命運的迥異。電影《教父中》有句台詞「花半秒鍾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如何才能看清事物本質,就必須掌握事物運行的底層邏輯模型。投資大師查理·芒格以「多元思維模型」著稱,他這樣描述思維模型:「思維模型是你大腦中用於做決策的工具箱。你擁有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據說他可以熟練掌握和應用的模型高達100多個,其中大家熟知的有多元思維模型、復利模型、護城河模型、決策樹模型等。
人的認知具有先天框架,無法在認知框架之外思考。思維模型會給我們提供這種認知框架,並進一步形成我們的思維定式和行為慣性。巴菲特說,「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頭腦里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復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無論是你是從長遠上想更好的認知這個世界,提升視野格局,還是從當下出發,解決眼前工作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都需要用到思維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發現事物運行的規律和本質,形成洞見和智慧。毫不誇張的說,而個這種思維模型的認知能力的差異,思維模型決定我們人生的方方面面。
04
如何搭建自己的思維模型
1、要想搭建自己的思維模型,首先要有「模型思維」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在溝通表達時,有的人能條理清晰,娓娓道來,一聽就懂,而有的則會語無倫次,顛三倒四,甚至半天不知所雲,他們之間本質的差別是什麼?會表達的人一般都具有結構化的思維模型,而沒有整頓建模的思維就是一團亂麻。
故我們在思考問題時,首先要有模型思維意識,主動訓練自己遵循模型去拆解問題的思考習慣,可以大幅提高思考質量。比如,在評價一項決策時,可以用「六頂思考帽」模型,將思維條理化和秩序化,避免混亂和無畏紛爭。在分析問題時,可以應用5W2H模型,就比較容易找出問題根源和解決方案。
通俗的說,模型思維就是,看見模型,我們要先思考,這個模型是干什麼用的;遇到問題,我們要先思考,這個問題該用什麼模型來解決。讓我們在問題和答案之間,用模型思維來連接,有助於我們更好的認知世界和更快的解決問題。
2、構建各種思維模型之間的結構框架,形成自己知識體系和能力金字塔
一堆鋼筋水泥沙石,散落起來毫無價值,但按照一定結構組合起來,卻能蓋起一座座摩天大樓。個人的知識大廈構建同樣如此,不能一味尋求增加更多知識(沙石),更重要是學會建立知識模型結構框架,從而形成個人知識體系。個人知識體系從結構上可分為三層,底層知識、通用知識和專業知識,以金字塔的形式,構成個人知識體系和思維模型結構。如果將一個人知識體系比如成一座大廈,底層知識,來源於「重要學科中的重要理論」,如哲科思維、生物學、進化論、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等,人的認知能力決定其人生高度,就相當於大廈地基,大廈能建多高,取決於其地基有多深,通用知識是指計劃組織協調、人際溝通、情緒控制等方面的知識,相當於鋼筋和水泥,能讓無數的磚塊粘合,成為大廈拔地而起的結構主體;而專業知識,指財務、法律、營銷等各個專業領域的知識,相當於各個磚塊,用以在實施過程中去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沒有堅實的地基,大廈難免傾覆;沒有鋼筋水泥的連接結構,一種種專業知識就是一塊塊散落磚塊,發揮不了作用。當然,沒有一個個磚塊的累加,就沒有大廈的最終建成。
三者缺一不可,並通過專業訓練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將技能內化成才幹,而這三種能力模型的循環迭代和正反饋,構成了個人成長的增長飛輪。
3、從目標和問題出發,為學習思維模型建立應用場景和輸出實踐。
實踐是最好的學習,學以致用,盯著目標,帶著問題出發,為學習思維模型建立應用場景和輸出實踐。我們以創業為例,來復盤下整個思維模型的應用場景,首先你要對市場進行分析以獲取商業機會,從外部、內部和競爭的維度分別可以用PEST模型、SWOT模型和波特五力模型等,可以用3C戰略模型或安索夫矩陣來建構企業的戰略方向,用商業模式畫布模型來找到盈利模型,用STP市場定位模型進行市場細分和定位,用三角模型來構建自己的組織模型,用4P營銷模型來組織自己的營銷戰略,用pdca戴明環模型來進行工作計劃和執行,用AARRR轉化漏斗模型來分析運營,用5w2h七問模型來反思問題和尋求解決方案……
企業管理是一門科學,我們遇到的大部分場景和問題,都有人幫我們總結經驗模型思維模型,我們要做的,就是知道合適的場景,並拿出恰當的模型進行應用。可以避免低效的自我探索和低水平的重復。提高自己的思考質量和執行效果。
4、不斷總結反思,通過刻意練習讓理性的思維模型變成直覺和條件反射。
我們很多時候,知道了很多模型,卻不知道該如何去應用,比如在夫妻溝通中,明明知道有「非暴力溝通」模型,但是在溝通過程中往往理性被杏仁核劫持,產生激烈的情緒和爭執,甚至變成激烈的爭執。偶然的機會遇到自己的心儀的女孩子,想通過贊美去搭訕,知道有個贊美別人的FFC模型,但卻因為緊張大腦一片空白,讓大好的機會白白溜走……原因就是缺乏刻意練習,沒有將相關的知識轉化成技能,不能靈活應用。甚至,在很多領域,就根本沒有意識到有相關的專門解決模型,而是按照本能去應對,那質量和效果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刻意練習,是學習和內化模型的主要形式。我們要在學習區,針對自己需要掌握的思維模型,反復刻苦的練習,形成條件反射和肌肉記憶。這樣才算真正的掌握了這個模型。
所謂高手,就是將理性練成直覺的人。善於運用思維模型來思考和解決額問題,也是高手異於常人的底層能力。要想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首先從思維模型開始!
③ 如何理解『不可證偽』
所有的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就是被證明是錯誤的可能性。
不可證偽性,就是這個命題不是對的也不是錯的,連錯都算不上,太模糊,不是科學命題,比如每天的星座占卜,白羊座今天的幸運數字是0,這個對錯誰都證明不了,=。
可證偽卻未被證偽,比如外星人是存在的,這個到現在都沒確認外星人存不存在。。
可證偽且已被證偽,比如亞里斯多德認為物體的重量和它做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成正比。這一理論統治了上千年,後來被伽利略的兩個銅球同時落地的試驗擊破。
④ 怎樣解決不可證偽性問題
可證偽性是區分科學與非科學的重要標准之一。
物理是可證偽的,因為可以假設某天蘋果向上運動,那大部分物理就是錯的了。
宗教是不可證偽的,因為無論你假設什麼情況,我們都可以說這是上帝的意思。
⑤ 可證偽性:誰幫我舉一些不可證偽的反例
「世界上沒有鬼」是可證偽的,只要發現了一個鬼就能證偽,當然也永遠不可能證明。
「世界上有鬼」就是不可證偽的。
⑥ 什麼是可證偽性
就比如警察懷疑這個人殺了人,但是呢有人證明這個人當天沒有在事發現場,那對這個人殺過人的說法就是被證偽了,當然,可證偽性往往指的是事理!
⑦ 科學中所指的可證偽性,到底是什麼意思
顧名思義,偽就是錯誤的意思,可證偽性就是可以證明某件事情或者某個人、以及某個道理、某個理論是錯誤的,這就是科學中所指的可證偽性。
可證偽性: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被證明是錯的。“不可證偽”:“永遠不會錯”的一種無賴性質上的邏輯。科學都是屬於可證偽范疇的的。比如說“存在鬼”,這屬於不可證偽的范疇,我可以憑空說,但是你無法觀察到、聽到、觸碰、感知,但是鬼就存在那,邏輯上就註定了你無法反駁我這句話;比如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屬於不可證偽的層面,我可以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句話;比如說“你將來會死”,也無法證明這句話的真偽性,道理一樣,我說你今天沒死,將來有天會死,也是一樣的。怎樣變成可證偽的性質?這樣說“你200年內會死”,這就屬於可證偽的范疇了,200年後沒死,可以反駁我說的這句話。雖然活不到200年,邏輯上是屬於可證偽的范疇的。
⑧ 可證偽性原則
可證偽性:指從一個理論推導出來的結論(解釋、預見)在邏輯上或原則上要有與一個或一組觀察陳述發生沖突或抵觸的可能。
「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偽性,不可證偽的理論不能成為科學理論。」
這是著名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的著作《猜想與反駁》中提出的概念。波普爾認為判斷理論(命題)是否科學的標準是:Falsifiability(經常被譯成「可證偽性」)。
「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顯然滿足可證偽性的標准。即使我們當時的測量儀器不容許我們十分有把握地對檢驗的結果下斷語,但是駁倒這種理論的可能性顯然是存在的。占星術經受不住這種檢驗。占星術士對他們所相信的確實證據極端重視和極端迷信,以致他們對任何不利的證據都完全無動於衷。還有,他們把自己的解釋和預言都講得相當含糊,以致任何有可能駁倒他們理論的事情(假如理論和預言說得更明確一點的話),他們都能解釋得通。為了逃避證偽,他們破壞了自己理論的可檢驗性。把預言講得非常含糊,使預言簡直不會失敗,這是典型的占卜者伎倆;使預言變得無從反駁。
⑨ 如何通俗理解'證偽'和'可證偽性'
證偽,是一種行為,是一種過程。與實施人的能力有關的。
可證偽性,是一種性質,是一種可能性,與實施的人無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