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對小學情境體驗式作文進行教學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 但作文教學多以命題作文為主,「老、舊、虛、拼」現象屢見不鮮。
本文以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為切入口,聯系精品課程建設案例,嘗試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1、創設有效情境;2、緊扣年段目標;3、對比學習範文;4、多元評價;5、接力日記;6、辦作文報;7、悅讀悅寫等。通過這些方式和手段豐富學生表象,指導寫作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情境體驗;豐富表象;教學策略
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也是一線教師困惑最多的地方。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多以命題作文為主,「老、舊、虛、拼」現象屢見不鮮。其主要原因是教師未能創設有效情境,指導寫作方法,學生對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觀察意識,對作文缺乏興趣。
寫作心理研究指出:作文必須經歷「物-意-文」雙重轉化的過程,即將現實生活、客觀事物轉化為觀念或情感,再將這種觀念或情感轉化為書面言語。但在多數情況下,寫作時現實生活、客觀事物並不出現於眼前,賴以轉化的物質基礎其實就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留在人腦中的記憶表象。沒有表象,「意」和「文」只是無源之水。不同的「物」在人腦中的表象並不處於相同的水平,同一表象在人腦中也不完全凝固不變,常常會淡漠和遺忘。因此,表象儲存的質量如何與作文質量直接相關,有效的情境創設就是為了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
據此,我以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為切入口,嘗試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情境體驗式作文教學是按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在課堂內科學有效地創設一種情境。學生通過觀察、體驗和交流,豐富表象。在此基礎上,老師再指導學生寫作方法,把作文教學與語言表達、思維發展、性情陶冶等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寫出有個性的作文。並使學生深化對生活的認識,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
㈡ 體驗式作文 600字以上
牙簽挑起的力量
今天,我們玩了一個十分驚險,刺激的游戲——牙簽輸送帶。不過內,如果輸送容帶掉下來了,那麼這個隊就輸了,要重新再來,最後,這個隊還得做十個俯卧撐。
每個人一支牙簽,每個隊一個小冊子。然後,第一個人用牙簽將本子挑起,傳給下一個人,下一個人用牙簽輕輕在另一面將本子挑起,再傳給另一個人……但,在傳到我們隊長的時候,不小心掉了下去,我們不灰心,不氣餒,重新又來了一次……這次,我們終於好了。
雖然,我們做了十個俯卧撐,但是我們的心裡都是甜滋滋的。
沒有風雨哪能見彩虹?只有克服困難挫折,才能嘗到勝利的果實。我們要團結細心,只要一個人不小心,我們的游戲就失敗了。往往,勝利的曙光就在你的前方閃耀,你只要稍稍粗心一點,一個個機會就會不知不覺地從你手邊溜走,而你卻渾然不知。
眾人劃槳開大船,大家萬眾一心,沒有什麼事都能做好,如果少了一個人,那麼就不能完成了。
我們心中要有一個堅持不懈的信念,才能跨向更高的一個階梯,邁向更新的一個起點。
㈢ 體驗式作文51家庭新三國
三國演義的故事你們一定聽說過,「三國家庭」的故事知道嗎?,想知道的話,就請專你們看看我的作屬文吧。
爸爸綽號「張飛」,現任某市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性格豪爽、熱情,張飛的名字爸爸最合適了。老媽姓劉,號稱「諸葛亮」。現是某公司的一名「殘軍統帥」,在生意戰場上精打細算,三十六計不在話下,並且場場獲勝。外公「張召」,做事仔細,認真,有著我家之有名大畫家的頭銜,看來張召之名非他莫屬了。本人姓金,乃某市人士,曾被「諸葛亮」預測了一下,將來一定很有文采,可現在還未成氣候,一直顛沛流離,渴望像孫策一樣,戰曹兵,追曹操,所向披靡,一路凱歌,可聽了諸葛亮的「隆中對」之後,我開始把目標指向荊州(考試),而「曹操」、「劉表」、「孫權」(同學們),也把目標指向了荊州,所以我必須加緊訓練(參加培訓班),這才有獲勝的可能啊。「三國家庭」的故事是不是很有趣?
㈣ 如何有效開展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的研究
一、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這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因為自然界中的花草樹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接觸的。教師應組織學生經常開展有趣的班隊活動,帶學生參觀游覽,領略大自然無限的風光;走進社會,認識社會的真、善美;參加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用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他們在活動中體驗並關注他人在活動中的表現。
只有將生活和作文聯系起來,讓作文素材開發成為無盡的源頭活水,學生習作時才會左右逢源,運用自如。沒有了材料,習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生活是學生習作的主要源泉,學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寫作之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二、作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寫作的基石。
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增加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到生活的大課堂中學習生活的語言。把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學校中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班級和班級之間發生的事積累下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並隨時評獎。因為小學生正是發展記憶力的黃金時段,記憶是智慧的倉庫,小學階段讓學生多記住一些東西,對他們的一生都大有益處。學生頭腦中儲存的材料就會與日俱增,再也沒有學生對作文「望而卻步」,「無米下鍋」,從而也激發了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興趣,也就不再怕寫作文了。
我在教學中還很注重運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多讀書。我常利用積累時間來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激發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一些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們規定每個學生必須准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評論人物時事等。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也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三、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常言道:「情動於中而行於外」。情感是思維的翅膀,認知的催化劑。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要善於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寫作時找「動情點」,要細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樂,嘗試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學習中的成敗得失,回味經歷過的美好時光。總之,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學生只有在真情涌動、激情盪漾、熱情似火的融情狀態下,才會煥發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實現知識的超越和理性的升華。因此,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的抄襲的弊端。
㈤ 我們為什麼要做體驗式作文
對作文教學現狀的反思(一)傳統作文教學的弊端 1.重視理論指導,忽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作文指導課,教師不厭其煩地向學生傳授著怎樣審題,怎樣選材,如何開頭,如何結尾。於是學生的作文成了千篇一律的模式,毫無個性可言。2.重視範文的講解,忽視情景的創設。不少老師每次在學生作文前,都要找來一些所謂的範文,對學生進行所謂的開拓思路,忽視對範文所描述「情境」的創設。失去了真實情境體驗的學生面對作文題目往往會束手無策,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對作文失去了信心。3.教學隨意,不能對教材進行有效整合。不少語文老師作文教學缺乏計劃,或者隨便從作文書上找個題目,往黑板一寫了事,或者機械照搬教材後面設置的題目,似乎一學期的作文訓練已經到位。沒有關注到孩子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發生,沒有對教材進行有效地整合,更沒有設計出一條科學的寫作訓練體系。4.過於注重作文的形式美,忽略生活的真實感受。在學生作文中經常可以看到老師這樣的評價:「文中多處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句子顯得更生動!」「文章開頭開門見山,簡潔明了!」「語言華美,遣詞造句極具功力!」,還有什麼「段落清晰,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完整」……教師在指導或講評作文時,過多地關注形式,而對於學生對生活的真切體驗、獨特感悟卻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孩子真實的天性,就被套上了固定的枷鎖,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帶著成人面具的稚嫩的臉。(二)學生寫作現狀的憂慮1.生活體驗的缺少,導致成文時的空洞。部分學生平時不寫日記,懶於觀察,不願做積累素材和選擇材料的工作,習慣於做「無米之炊」。有的甚至從小學寫到初中。如只要寫感人的事,就必定會寫「奶奶雨中送傘」「父母送子就醫」「教師帶病上課」等;如要寫好朋友和同學,一定是品學兼優,幫助孩子過馬路,雨天給同學送傘,雙休日幫助鄰居做好事等。缺乏對生活的深刻體驗和獨特認識,造成文章內容膚淺,缺乏深度。 2.屢寫屢「敗」的畏難心理與屢抄屢「勝」的僥幸心理,導致寫作水平的下降。一些學生由於開始不會寫作文而常受到老師、同學和家長的歧視,因而產生自卑畏難心理;作文時寫一頁、撕一頁,揉一頁,卻還是不願請人給自己加以指導或提出修改意見。勉強寫出的作文,往往盡是一些空話、套話或假話。畏難心理使得部分學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還有一些學生對作文,既不敢輕視,又不願多花時間和精力,便心存僥幸,走捷徑——抄襲範文,弄來幾本作文書,或從網上下載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作文時,將範文改頭換面,牽扯話題,炮製出「應試佳作」,助長了投機取巧的壞習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就像折斷翅膀的鳥一樣,喪失了獨立飛行的能力。 3.對生活的迷惘和麻木,導致寫作時無從下筆。 面對作文題,有些學生總是舉棋不定,不知從何下筆,陷入一種迷惘的心理狀態。如果命題是單項型的,如《生日快樂》,大部他學生都覺得好寫,有自己的生日,爸爸媽媽的生日,還有祖國六十周年的生日,但到底寫什麼事呢?他們往往猶豫不決,一時難以下筆。如果命題是多見型的,如《我的初中生活》,他們又覺得太熟悉,每天都生活在校園中,哪有什麼值得寫的?原因就是學生對這些「屢見」而每認為「不鮮」的材料熟視無睹,不能調整這眾多紛亂的信息,進行集中思維,因此確定不了寫作點,墜入了迷惘的煙海之中。4.成文構思時的懶惰與修改時的滿足,導致學生作文缺少創意與精品。學生在寫作之前大多不列提綱,不打草稿。寫完之後往往就自視大功告成,一交了之。缺乏對自己勞動成果的珍視,不願認真修改文章。還有的學生雖然有修改的願望,但不知如何改,存在一種茫然的心理。這樣怎麼能寫出好文章呢?二、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思想內涵加達默爾說:「如果某個東西不僅被經歷過,而且它的經歷存在還獲得一種使自身具有繼續存在意義的特徵,那麼這種東西就屬於體驗。」因此,體驗不是一般的經歷,而是生命的經歷。沒有體驗,就不會有情感的沖動、精神的覺醒和智慧的發現。對於體驗,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作家路遙有過獨到的理論:「所謂寫最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人物,也就是寫自己最熟悉的體驗。這種體驗,是一種非常長遠的積累。它不是僅僅對生活外在形式的體驗,而是情緒、感情的體驗,一種最細微的心理上的體驗,而這些東西是你作品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感動人的地方。」 寫作是一種生活,是顯現生命價值的一種需要。有情不抒不快,有感不發不暢,這種生活中的真情實感正是人性最本真的「原生態」,寫作就應把這種「本真」的東西展示出來。作文,是學生描寫生活的過程,五彩繽紛的生活是作文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材。學生對生活體驗得越深,描繪的生活就越精彩。因此作文教學,要教會學生描繪生活,先要教會學生體驗生活。體驗是描繪的前提,描繪是體驗的升華,只有兩者完美結合,作文才會文情並茂。體驗式作文,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受益,在活動中學會表達。讓學生學會體驗生活,感悟人生、認識社會,是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激發情感和抒發生活體驗為基礎,通過創設一定的寫作情境,引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融入感受生活、體驗自主創作,讓作文回歸生活,成為學生生命體驗的激情表達。
㈥ 體驗式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
1.觀察、積累一一讓學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
人的觀察力、敏捷的思維和創造力,都是生活所賦予的。生活每天都給人以啟迪,然而生活的這種賜予卻是轉瞬即逝的。如何捕捉並且留住它們,這就需要我們引導學生注意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和積累,因為只有積累,才有素材,才可能有創造。一般說來,學生往往被他們所經歷的生活、被他們接觸的人物和事件所激動,才有了寫作慾望,才能產生好的習作。積累是創作的前提,創作是積累的必然結果。
積累,不可缺少,但對生活的真正感知更重要--由此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好作文來。因此作文教學要求我們指導學生要不斷去觀察生活,去體驗生活的真諦。我們曾經做過一次"重要他人"的體驗作文,相信給學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當學生們強忍著淚水把他們生命最重要的因素一一劃去時,我們心中也倍覺沉重。學生在體會到生活殘酷的同時,更加堅定了對現有財富的珍愛,有人最終留下了信念,有人留下了父母,有人渴望一生擁有友情,總之,學生在這次莊重的人生選擇上,慎重的思考了人生,反觀了自我,有了自己深刻的覺悟,這就是成長和進步。於是很多語言就自然的傾瀉而出,完全不必刻意而為之了。
當前,我們中學的作文教學要迅速破除"封閉式、單一型",再不能讓學生躲在教室里搜腸刮肚,異想天開, 閉門造車,對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不聞不問,我們再也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我們應該使作文教學與社會、大自然、人生密切聯系,在廣闊的社會大舞台上推進素質教育。因此,我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組織學生調查農村生活現狀,家鄉山水風光好,家鄉傳說故事多,探索環境與生命。回校後,教師引導學生搞專題報告會或自由命題作文。這一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的了解家鄉、了解歷史、了解社會,從而煥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壯志豪情。
我們還組織學生自願成立社會服務組,定期到軍烈屬家和鄉鎮福利院擦玻璃、掃院子,與老人拉呱,文藝下鄉等活動。雖然苦點、累點,但學生們感到自己做得有價值、有意義。增加了生活閱歷,也積累了人生經驗,走進了生活,也理解了生活。
2.討論、交流一一讓學生探索生活,表現生活
學生的生活積累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也是有限的,但每個學生對生活的某個側面還是有各自不同的見解。為提高學生對生活有較深刻、完整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批評,甚至爭鳴,以便他們取長補短。
在教學中對學生作文的評分的基點就是材料真不真,這是衡量學生作文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尤其他們正處在樹立人生觀、樹立文風的關鍵時期。一次,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文題是《校園印象》,結果近半數的學生在作文中都過於美化校園。於是我把這些學生的作文列印出來,交給所有學生,然後讓學生們到校園的各個地方轉一轉,再看看這些作文假在哪兒、錯在哪兒,校園的外貌究竟是什麼樣子,如何看待這樣的校園。回來後,通過討論,學生對真實反映生活有了深刻的認識。在理解"真"的基礎上,我又把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美"的事物作為作文講解的突破點和落腳點進行了講解。使學生在理解生活真實的基礎上,深刻地懂得了作文要高於生活、挖掘生活中真善美的重要性。
3.經歷、體驗一一讓學生感知生活,觸摸生活
老師與學生一同進入生活場景、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更新了師生的寫作理念,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生活興趣,為寫作提供了多方面的生活素材,上次我班的展開了一場下棋比賽,經過課代表的組織和策劃,一場精彩的棋藝對決賽完滿結束,學生在快樂中度過了這節語文課。每個同學都參與了,尤其是棋藝對決賽經過層層過關,最終剩下二位同學爭奪冠軍時的比賽,那場面,那陣勢真是讓人難忘。里三層外三層圍滿的同學,看的人緊張,下棋的人更緊張。象棋組,五子棋組角逐出最後的勝利者,在大家的掌聲中,這節課圓滿的結束,第二節課學生就這次體驗寫一篇做作文。
很快學生就開始的習作,這次沒有再聽到學生的唉聲嘆氣,而是沙沙的寫字聲,一節課,學生們基本上完成了佳作。第二天的語文課我則讓他們乘熱打鐵,開始互評作文,交流作文。尤其是讓小組互改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評出優缺點,更重要的是小組成員要對每一篇作文進行修改,成為最佳的作文。改動較大的同學則回去再謄寫一遍,這便是他的升格作文了。最後讓同學們討論這次的體驗,適合哪些作文的題目。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不僅有了體驗,能寫出好的文章,而且要知道再哪些作文題目中可以套用這件事,活學活用,一次體驗式作文寫好了,等於寫好了10幾篇作文,何樂而不為呢?
4.後續思考
體驗式作文教學更加激發了學生參與寫作的興趣以及強烈的表達慾望。學生開始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真正的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4.1 學生不再無米下鍋。於漪老師說過:"要讓語文教學有活潑的生命力,須放開眼看,豎起耳聽,接收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讓時代活水在語文教育領域流淌。"學生在老師指導之下,學會關注社會,關心當今人口資源、環境污染、自然保護、城市開發、網路縱橫、克隆技術等問題,還有關注諸如打假、反腐、明星走穴、西部開發等社會熱點問題,學生胸中有了鮮活的素材,作文時不再是搜腸刮肚,異想天開,而是為整合構思,絞盡腦汁。
4.2 學生有了強烈的自由表達慾望。學生在自我體驗中陶醉,他們已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原規定學生在周記本上一周寫好一篇文章,結果隨時間的推移,學生不再滿足於一周一篇,胃口越來越大,有很多學生自覺的即興抒發自己對生活現象的真實感受,語文的"老大難"成了學生自覺的快樂的心靈驛站。
4.3 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放開學生手腳,讓他們回到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讓他們回到廣闊的語文大課堂中去"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作文無處不在,聽廣播、看電視、交朋友,街頭巷尾,家鄉山水,名勝古跡,增長了他們的見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情感,提高了他們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顯著提高。
㈦ 如何設計小學生體驗式作文教學教案
試論小學語文作文的體驗式教學 【摘 要】 《語文新課程標准》關於寫作指出「版寫作要感情真摯,權 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把學 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擺在首位。縱觀小學作文現狀,學生的體驗並 沒有在作文中得以很好體現,情況不容樂觀。極少關注學生的生活 體驗,忽視對學生體驗的激活及情感的引領,整個教學過程缺乏生 機和活力。本文結合體驗式教學模式,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進行探 討,力求為語文教學提供一種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體驗式教學 《語文新課程標准》關於寫作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 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把學生的獨特 感受和體驗擺在首位。縱觀小學作文現狀,學生的體驗並沒有在作 文中得以很好體現,情況不容樂觀。極少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
㈧ 優秀體驗式作文
秋天的足跡
秋天是一首詩,秋天是一幅畫,秋天是一首歌,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夢。秋天很美,美在一份清澈。
古往今來,秋一直是文人墨客歌詠的話題。值此天高雲淡、秋高氣爽之時,不妨讓我們走進秋天的懷抱,讓我們用眼看、用耳聽、用心想、用筆記下秋天的點點滴滴吧。
夜來風雨聲。葉落知多少?
一葉知秋。看著滿地的秋葉,在風中瑟瑟飄落,在雨中默默浸泡。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校園內操場邊的幾排白楊,碗口粗的枝幹靜靜地挺立著。惟有枝頭上還有稀稀疏疏的二三十片葉子。每一棵都如此,宛如戴著斗笠的隱者,又似抵禦嚴寒的哨兵———
我突然有種莫名的沖動,想把這幅疏淡有致的"秋葉圖"繪下來、攝下來。
那是怎樣一幅奇景啊。筆挺的樹干樹枝上全無半點粉飾,一派本色。而枝頂的帽子似的二三十片葉子,也隨時隨地都在飄落,隨時隨地都有飄落的可能。一片,兩片———
我震撼於那種齊刷刷的感覺,像商量好了似的。
終有一天,或兩天後或五天後,這樹也必將把這唯一的綠--最後一片葉子,獻給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
樹站成了一道風景。
葉在風中飄落,悄然飄落;葉在雨中浸泡,甘於洗禮。
因為葉知道:只有經歷這種真實的存在,真實的痛苦歷練,才能有更真實的自己!
秋天是含蓄蘊藉的。她飽歷了春的繁盛、夏的熱情,不再追逐浮華與贊譽,而是靜靜地、悄悄地融入一片淡淡的秋光之中。
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如詩、如畫、如歌、如夢,在你的心頭縈繞,牽動你一片片悠悠的遠思。
㈨ 體驗式作文教學符合小學生作文的哪些規律
小學生作文常常感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乏體驗,經歷少.本文著重探討作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在活動中、在閱讀中增強體驗,品味生活,從而描述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㈩ 「體驗式作文」是誰來體驗
2.作文不是靜態的,以一篇文章為表現形態,它應該是寫作活動,是語言交際活動。理科學習需要做題,依靠紙筆用公式、公理等進行推導,這是一個虛擬的境界;而作文則有生活給它提供了實景。這風花雪月、飛鳥鳴唱、熙攘人流、霓虹流彩等,都是入筆的材料。作文的所取來自生活,生活為寫作提供了摹寫條件。作文的寫作註定需要學生進入這個生活情境之中。生活化的作文才是作文的本然。由此看,一次作文寫作,即當你需要在作文紙上流淌文字的時候,一定要在生活中有了特別的積累、思考和感受等。作文一定不能脫離生活的實景。沒有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缺乏人生思考,又沒有來自閱讀的積累,註定學生沒有與人共享的資訊和資源等,即無話可說。給「一個題」,固定「一個時間」,然後要「一篇作文」。這種虛擬化的作文,若不能根植於生活積累,一定是無路可走的。我倡導作文的活化,即從靜態作文轉化為動態寫作,要為作文找到生活中的一個出發點。我寫父親,要給出一個時間,讓孩子與父親有一些觀察,甚至發生一些故事,更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引導學生把這些素材記錄下來,有時間分析和討論,思考父愛的表達有什麼特點。這樣探究可以輔助學生思考和成熟,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再寫文章。這就不難了。作文不應該單純追求寫多少篇,每寫一篇都要追求最大化的效益。這個實踐活動可能費些時間,還可以設計一些更為便利的。如現在正在召開兩會,有一些議題被大家關注。就說,住房的問題吧,國家的基本政策還是穩定房價,提供更多保障性住房。可以讓學生也參與討論。這就需要搜集一些資料,例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配置中出現了怎樣的問題,又是怎樣解決的。閱讀——思考——寫作,這個鏈條建立起來,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和為學生成為社會人奠定基礎。3.作文是一種特殊語言表達,其特殊性表現在個性化所見、個性化思考和個性化的感受等。作文的客體是生活,而主體是學生。學生主觀的反應決定了他對於生活的認識帶有個人烙印。正因為如此,也有一種觀點,以為作文不可以教。確實如此,作文具有非固化特點,在模型、表達、思想等很多方面,正是個性化才帶來了作文的活力。而教學的作文所提供的可能是固化的東西,包括原則、標准、要求等。我們評價作文一定帶有傾向性,我們認為好的作文,可能不體現為學生作文的基本價值。這個問題不好解決。我們反過來看看說話這件事,我們對待的態度與作文評價有什麼不同。說話就是有一個場,邀約若幹人,不要太多,太多不好插話了,不便於人際交流;然後大家交換意見,要有傾聽和呼應;若能談到一起,形成了共識和共鳴;最後大家離開的時候,互相問候,還約著再見。這個過程大家的語言交互都是愉悅的,很少有人停下發言來批評說:你這么說話不行。如此就會挫傷別人的發言。在這個言語活動場中人際是和諧的,人情是言語交互的紐帶,而評價多是呼應和傾聽,即給予尊重人的評價。這可以給我們的作文評價一些啟發。作文評價中呼應和關注非常重要,甚至比評價本身重要。一篇作文寫完了,就陳放在老師的辦公桌上、抽屜里,中斷了言語交互。這與交際規律背道而馳,而且不能滿足學生的回饋心理。而且,評價中要見文,更要見人,人情是評價中必須要有所滲透的。出自於欣賞和贊許的評價,有助於師生良好的人際交往。好學生是誇出來的,好作文豈不也是誇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