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村級就業技能培訓方案

村級就業技能培訓方案

發布時間:2022-04-27 11:05:51

1. 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有哪些要求

加強對農村來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自是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增強我國產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要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訓內容,實行定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開展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各級財政都要安排專門用於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為提高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訓效果,應由農民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政府對接受培訓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和資助。要防止和糾正各種強制農民參加有償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的錯誤做法。

2. 黑龍江省農民工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的黑龍江省農民工培訓工作實施方案

(一)統籌規劃,分工負責。把農民工培訓工作納入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政府分級管理,職能部門各負其責,按農民工工作協調辦法統籌協調的原則,建立相互配合、有序運行的工作機制。
(二)整合資源,提高效益。根據企業和農民工的實際培訓需要,整合培訓資源,統籌安排、各有側重地開展農民工培訓。按照同一地區、同一工種補貼標准統一的原則,科學制定培訓補貼基本標准,規范培訓項目管理,嚴格監管培訓資金使用。
(三)政府支持,市場運作。加大政府培訓投入,增強培訓能力,加強規范引導。發揮市場機制在資金籌措、培訓機構建設、生源組織、過程監管、效果評價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行業、企業、院校和社會力量開展農民工培訓。
(四)突出重點,講求實效。重點發揮企業和院校產學結合及科技人員的作用,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著力提升培訓質量,使經過培訓的農民工都能掌握一項以上實用技能,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 (一)實施定點培訓,規范農民工培訓機構管理。各地農民工工作協調機制要組織有關部門制定農民工培訓機構資質規范,明確培訓機構在資金、師資、設備、場地等方面的必備條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根據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招投標方式,面向全社會選擇農民工培訓機構,確定其承擔的培訓項目和工種,並向社會公開發布。建立培訓機構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對不合格的農民工培訓機構定期進行清理整頓。承擔農民工培訓任務的院校、具備條件的企業培訓機構和其他各類培訓機構要發揮優勢,起到農民工培訓主陣地的作用,其他農民工培訓機構要加強基礎建設,提高培訓能力和辦學水平。
(二)科學制定補貼標准。按照培訓種類、農民工所學技能—4—的難易程度、時間長短和培訓成本,以通用型工種為主,科學合理地確定培訓補貼基本標准,並根據實際情況定期予以調整,以使農民工能夠掌握一門實用技能。優先對未享受過政府培訓補貼的農民工和貧困家庭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避免多部門重復培訓。財政扶貧培訓資金只能用於農村貧困家庭勞動力的培訓補貼。
(三)強化各級政府責任,創新培訓組織模式。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主要責任在基層。市、縣、鄉鎮政府要把農民工培訓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建立「培訓主管部門+鄉鎮政府+培訓機構」聯動的培訓機制,做好外出就業技能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創業培訓和就近轉移培訓工作。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建立領導責任制和目標考核制,對本地區農民工培訓進行統一管理和監督檢查。要充實必要的工作力量,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民工培訓工作隊伍,對在農民工培訓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四)強化行業企業責任。建立「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培訓機構」的培訓組織模式。企業是技能提升培訓的主體,要把農民工納入職工教育培訓計劃,確保農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崗職工同等的培訓待遇,並根據企業發展和用工情況,重點加強農民工崗前培訓、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和轉崗培訓。企業要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委託所在地定點培訓機構,結合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組織農民工參加技能提升培訓。企業應選送農民工參加脫產、半脫產的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技術工人特別是高級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訓均可享受培訓補貼。鼓勵企業組織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競賽。保證承擔培訓任務的院校、具備條件的企業培訓機構及其他各類培訓機構平等參與招投標,提高培訓質量。鼓勵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的大型企業與院校聯合舉辦產學結合的農民工培訓基地,鼓勵中小企業依託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培訓在崗農民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為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提供實習場所和設備,鼓勵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舉辦農民工業余學校。
(五)統籌規劃使用培訓資金,切實落實優惠政策。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機制,落實好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政策,力爭使符合條件的農村勞動力尤其是未能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逐步實施農村新成長勞動力免費勞動預備制培訓。實行培訓資金直補用人單位的辦法,對用人單位吸納農民工並與其簽訂6個月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簽訂之日起6個月內由用人單位組織到職業培訓機構進行培訓的,按照有關規定對用人單位給予職業培訓補貼。企業要按照規定足額提取職工教育經費,在崗農民工教育和培訓所需費用從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中列支。職工教育培訓經費要按規定使用,不得挪作他用,使用情況要向職工代表大會或員工大會報告。鼓勵行業、企業建立農民工培訓獎勵基金,扶持農民工參加學習與培訓。繼續實施「陽光工程」培訓,提高就業資金用於農民工培訓的比例,財政扶貧資金要保證農村貧困戶勞動力參加培訓投入,給予家庭成員一次補貼,並記入扶貧檔案。工會、婦聯、共青團、殘聯等部門要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投入力度。
(六)規范培訓管理,加強績效評估。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建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台賬和轉移就業台賬,對培訓對象實行實名制管理。制定農民工培訓質量效益評估指標體系,統一培訓考核指標、考核程序和考核辦法。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委託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對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規范培訓工作管理流程,加強對培訓工作全程的監管考評,做到培訓信息公開、審核結果公示、培訓過程透明、社會參與監管。
(七)嚴格培訓結業考核和發證制度。對於培訓機構承擔的財政補貼培訓項目,要建立統一規范的結業考核程序,加強對考核過程、考核結果和證書發放的監督檢查。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程序和要求考核合格後,頒發培訓合格證書、職業能力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鼓勵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積極支持企業開展培訓考核和技能鑒定工作。對經鑒定合格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民工,要按照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要加強對從事高危行業和特種作業農民工的專門培訓,按照有關規定持證上崗。
(八)加強監管,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培訓資金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監察、審計部門和社會的監督。健全培訓補貼資金與培訓成本、培訓質量、就業效果掛鉤的績效評估機制,嚴肅查處套取培訓資金的行為。對有虛報、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訓補貼資金等行為的單位和個人,嚴肅查處,並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九)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改、教育、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扶貧等有關部門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的作用,相互協作,共同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主要負責向城市非農產業轉移的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發改部門主要負責向國家爭取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平台建設相關項目,並組織實施;農業部門主要負責就地就近就業培訓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教育部門主要負責農村初、高中畢業生通過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實現帶技能轉移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

3. 安吉縣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情況個人小結怎麼寫

**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把勞務輸出工作作為推動本地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採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工作。通過強化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帶動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待續穩定增長。
一、我縣2006年上半年農村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創收基本情況
**縣轄六鄉兩鎮一場,共110個行政村和3個村級農場,384個村民小組,全縣耕地面積49.43萬畝,農村人均耕地面積4.6畝,全縣總人口14.28萬,其中農村人口10.5989萬人,農村勞動力5.1387萬人。2006年上半年全縣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22期,完成農牧民技術和技能培訓4.718萬人次,其中農民技術培訓3.9582萬人次,農民技能培訓0.7598萬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完成3434人次,累計創收717.46萬元,實現全縣農村人口人均創收67.69元。
二、採取有力措施,扎實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勞務輸出工作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勞動力轉移機構。我縣積極開展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工作,縣委、政府專門召開2006年城鄉統籌轉移就業和職業培訓工作大會,研究農村勞動力培訓及轉移就業工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相關成員單位的工作職責,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為組長的城鄉統籌轉移就業和職業培訓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形成了由縣長掛帥,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主抓,業務部門具體負責,其他部門共同參與、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同時,為了全面做好鄉鎮勞務輸出和職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信息共享的就業服務體系,我縣逐步建立了鄉(鎮)基層勞動保障機構,形成以縣人力資源市場為主體、鄉(鎮)勞動保障機構為依託,最終延伸到村級的城鄉統籌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在鄉鎮成立勞動保障工作機構的同時,由各鄉鎮確定一名鄉領導、23名工作負責本鄉鎮城鄉勞動力統籌就業、職業培訓和勞務輸出工作,由縣勞動保障部門對各鄉鎮確定的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進行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的培訓。目前,全縣各鄉鎮成立勞務輸出工作領導小組8個,並在每個行政村確定了勞務輸出信息員,從而形成了縣、鄉(鎮)、村三級聯動的勞務輸出組織網路。
2、分解目標,明確責任。研究制定了《**縣2006年勞務輸出工作實施方案》、《**縣2006年城鄉轉移就業和技能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和《**縣勞務輸出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辦法》,提出了全縣勞務輸出工作發展的方向、目標、工作任務、具體措施和獎懲辦法等一系列要求,將勞務輸出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把培訓、輸出、創收等目標分解到相關單位(部門)和鄉(鎮),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體系,進一步增強各級幹部抓勞務輸出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確保農村剩餘勞動力培訓及轉移工作的順利開展,形成人人關心輸出,人人積極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

4. 如何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 開展「創業培訓」

今年以來,湯山街道勞保所以提升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增收為著力點,創新性、多形式地開展農民素質培訓,累計培訓勞動力培訓1320人,其中農村勞動力704人,再就業154人,創業培訓83人,新生勞動力64人,外來勞動力培訓115人,在職職工培訓200 人,通過轉移就業技能培訓,農民職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是結合主導產業,推進「按需培訓」。賈乾勇先生指出結合湯山區域產業特點,立足特色農產品,邀請專家和種植養殖能手授課,形成農技推廣專家、農技指導員和產業農技員各行其責的產業服務體系,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工作。通過培訓,推進了農業產業提升,培養了一批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結合市場需求,突出「重點培訓」。通過座談會、走訪調查等途徑,了解企業實際用工需求,積極探索「校企聯合」、「政企聯合」等培訓形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計劃地開展電工、烹調、餐飲服務、園藝等技能培訓,使培訓合格人員能夠一上崗就成為崗位能手,縮短企業自我培訓時間。

三是結合人員特點,開展「創業培訓」。做好返鄉農民工培訓工作,積極開展從業人員培訓,鼓勵外出難、文化程度偏低的富餘勞動力,特別是婦女積極加入到創業培訓當中;對有意回鄉創業的城鄉勞動者,開展經營人才創業培訓,同時加強創業理念、創業技巧等創業知識培訓,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編輯:賈乾勇)

5. 如何提高農民工技能培訓的有效性

各有關部門和教育培訓機構要繼續做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陽光工程、農版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權、星火科技培訓、雨露計劃等培訓項目的實施工作。要圍繞市場需求開展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提高農民工擇業競爭能力;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技術改造新開工項目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的適應能力;圍繞回鄉創業組織開展創業培訓,提高農民工的自主創業能力;圍繞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的農業技能;對青年農民工開展勞動預備制培訓,適當延長培訓期限,強化職業技能實訓,使其至少熟練掌握一項職業技能。在中職學校開展面向返鄉農民工的職業教育培訓,根據返鄉農民工的特點開設專業和課程,採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6. 加強農民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勞動就業調查及對策研究報告

農村人口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是我國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必然結果。農民工已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可或缺的力量。當前,農民工問題已經成為關繫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要問題之一,他們對城市生活適應程度如何,對工作環境、生活條件滿意程度如何,對有關部門進一步解決農民工問題有著極大的重要性。
一、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評價
(一)近七成的農民工對城市生活感覺比較適應
被調查的29425名農民工中,對城市生活已經適應的佔39.94%,比較適應的佔28.40%,認為一般的佔26.60% ,表示不太適應的佔4.06%,根本不適應的只佔1.00%。
從受教育水平來看,農民工文化程度越高,適應性越強,調查結果表明,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對城市生活已經適應和比較適應的佔78.40%,高中、初中、小學文化程度的農民工對城市生活已經適應和比較適應的分別佔73.19%、66.96%和60.77%。
(二)四成多的農民工感覺現在的就業環境變好
與前幾年相比,42.67%的農民工感覺現在的就業環境變好,36.96%的農民工感覺現在的就業環境與過去差不多,11.78%的農民工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還有8.59%的農民工感覺現在的就業環境變差了。
(三)有四成的農民工認為外出務工經商最大的障礙和困難是城市生活開銷大,自身缺乏專業技術
據調查,有22.40%的農民工認為外出務工經商最大的障礙和困難是城市生活開銷大,有22.20%的農民工認為是缺乏專業技術,10.64%的農民工認為是缺乏外出經驗,還有10.12%的農民工是擔心出來後家人無法照料。其他如找不到工作、生病無人照料、安全無法保障等也是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時擔心的問題。
(四)有近二成的農民工最希望政府在住房和醫療保障方面給予幫助
調查結果表明,有19.62%的農民工目前最希望政府在住房和醫療保障方面給予幫助,有13.60%的農民工目前最希望政府在維護農民工正當權益方面給予幫助,有13.53%的農民工目前最希望政府能降低各種費用,有12.56% 的農民工希望政府能提供勞動技能培訓,還有11.79%的農民工期盼能和本地人享有同樣戶口,還有21.22%的農民工希望政府能加大對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組織力度、解決好子女就學難、提供招工信息和統一的勞務市場等等。
(五)一半以上的農民工希望能在城市發展、定居
據調查,有55.14%的農民工設想未來在城市發展、定居,有28.55%的農民工想賺錢或學到技術後回家鄉生活。在城市發展、定居和賺錢或學到技術後回家鄉生活對男性農民工而言分別佔了50.04%和32.81%,而對女性農民工而言卻分別佔了64.48%和20.76%。
二、農民工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評價
(一)一半以上的農民工對自己在城市生活工作環境比較滿意
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工對工作條件表示滿意的為51.97%,對收入水平表示滿意的為33.65%,對生活質量表示滿意的為30.70%,對社會地位表示滿意的為24.53%。
(二)有三成以上的農民工對自己所處環境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
據調查,農民工個人對自己所處環境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太少、收入不穩定、勞動強度大、簡單勞動學不到技術、受到不公正待遇、工作環境惡劣,分別佔了32.94%、14.24%、11.43%、7.41%、5.78%和3.24%。
(三)近七成的農民工認為自己在務工經商期間的生活條件一般
調查顯示,有21.32%的農民工認為自己務工經商期間的生活條件非常好和比較好,有66.46%的農民工認為自己在務工經商期間生活條件一般,有12.22%的農民工認為自己在務工經商期間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和非常差。
(四)在對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評價中,農民工最不滿意的是醫療衛生、住宿和飲食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有33.06%的農民工對醫療衛生方面最不滿意,有14.29%的農民工對住宿方面最不滿意,有10 .48%的農民工對飲食方面最不滿意。
(五)當農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時,農民工首先會與用人單位自行協商解決
調查了解到,當農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固定崗位就業的農民工首先會與用人單位自行協商解決,其次是尋求法律援助,然後是找親友幫忙,此三項分別佔了農民工數的24.73%、18.34%、12.26%。而流動就業的農民工則先找親友幫忙,其次才尋求法律援助,而後再與有關單位協商解決,此三項分別佔了農民工數的18.88%、16 .92%、16.84%。有部分農民工還選擇了自己忍了或是向有關部門舉報等。
(六)六成的農民工認為職業技能培訓對找工作有一定幫助
在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的14771名農民工調查中了解到,60.14%的農民工認為職業技能培訓對找工作有一定幫助,27.99%的農民工認為職業技能培訓對找工作非常有幫助。
針對14654名沒有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調查了解其原因時,有23.28%的農民工表示想參加,但沒錢, 22.15%的農民工認為培訓費用太高,參加培訓不劃算,18.33%的農民工認為沒必要參加,16.51%的農民工不知道哪裡有職業技能培訓。
如果政府有關部門組織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工表示免費就願意參加的佔40.74%,對工作有幫助就願意參加的佔16.01%,能保證就業就願意參加的佔15.37%,還有9.69%的農民工表示收費低就願意參加。
針對目前有一些比較適合農民工但需要自費參加的技能培訓,有40.97%農民工表示若費用合理,就參加。
(七)一半的農民工對子女受教育情況表示比較滿意
調查的農民工中對子女受教育情況表示很滿意的佔6.48%,比較滿意的佔43.57%,認為一般的佔25.94%,不大滿意的佔19.59%,非常不滿意的佔4.42%。
24.01%的農民工對子女受教育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收費過高、生活費用高、教學質量不高,分別佔29.80%、 21.73%和15.87%,還有的認為教學設施差、校風差等。

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的五項措施是什麼?
1鼓勵企業盡可能不解僱或少解僱農民工;
2對暫時沒有工作的農民工,各級政府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會;
3凡政府投資的公共設施建設,要盡可能地多吸納農民工去就業;
4幫助農民工回鄉以後自己創業;
5切實保障外出農民工的土地保障權益,回來以後如果確實沒有其他的工作可做,家裡的承包地還在,還可以保證溫飽。
國家對農民工的就業問題高度重視,國務院辦公廳不久前發出通知,要求各大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盡可能不解僱或者少解僱農民工;對暫時沒有工作的農民工,各級政府要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會;凡政府投資的公共設施建設,都要盡可能地多吸納農民工就業;已經返鄉的農民工,政府要採取以工代賑的辦法,鼓勵他們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民工回鄉以後自己創業;切實保障外出農民工的土地權益,農民工回鄉後如果確實沒有其他工作可做,要保證其家裡的耕地還在。

千方百計促就業
就業問題是一個帶有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情,它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因此,實現充分就業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當前,保就業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穩定,保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就業問題都給予了高度重視,把就業問題擺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重要位置。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國家立即採取了多項就業扶持政策,多管齊下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穩定農民工就業,促進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去年12月國務院對切實做好農民工工作做出了安排,今年年初召開常務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近日,又下發了關於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對就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出了具體部署。全國各地也紛紛出台政策,引導就業,服務就業,促進就業。
我省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把增加就業作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務,及時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全面拓寬擴大就業的路子,以經濟發展促進就業、以全民創業促進就業、以技能培訓促進就業、以創新機制促進就業,推動就業取得新突破。比如,為了以創業促進就業,進一步放寬了市場准入、投資領域、注冊登記、經營場所、貸款擔保等限制,給予創業者稅費減免、免費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補貼等優惠,從而培育各類創業主體;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扶持其創業,引導其到城鄉基層就業,鼓勵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科研項目等吸納其就業;為促進農民工就業,組織專場招聘會幫其對接,制定優惠政策援其創業,加強技能培訓授其以漁,完善就業服務維其權益……省委、省政府以及各部門採取各種措施,竭盡全力地為就業者營造條件更好的就業環境,打造更加廣闊的就業平台。
做好就業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不僅要立足於當前,還要著眼於長遠。從長遠來看,解決好就業問題除了要把已經採取的政策措施貫徹落實好外,政府還要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服務業發展以及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上再下功夫。
中小企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主力軍,在世界各國,中小企業普遍吸納高達60%-80%的勞動力,而且其創造就業的效率,也遠遠高於大企業。2004-2005年度的《世界就業報告》曾指出,中小企業的單位投資容納的勞動力和單位投資新增的勞動力都要高出大型企業一倍以上。服務業就業容量大,從歷史經驗上看,服務業對吸納就業的帶動作用是農業和製造業遠遠不能比擬的。以2002-2007年為例,我國服務業新增就業3827萬人,相當於同期全社會新增就業人數的117.8%。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雖然不能直接促進就業,但它是促進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發展的必要保證。從事服務業的企業也多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相對於國有大中型企業來說,軟環境不優成為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無論是促進中小企業、服務業發展,還是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雖然不能立竿見影地解決當前的就業問題,但這些措施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長久之策,需要各級政府持久地、細致地耕耘。

對於如何化解國際金融危機對「三農」的影響,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提出了三個建議:
首先,幫扶企業,盡可能減少下崗農民工,對已經下崗的農民工盡快啟動大規模再培訓計劃。應意識到,上千萬農民工待崗時期半年或一年以上,有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為此,湯敏強調,對人力資源的投資應該等同於建設投資,甚至比建設投資更加重要。
其次,開發並發展農民工就業新市場。比如說,保姆市場是除建築施工以外農民工的第二大就業市場,目前保姆市場容納勞動力已達1500萬人。但是,由於其市場不規范,加之各種社會保障缺位,大量農民工不願意進入。湯敏表示,如果能對保姆市場加以規范,將能再吸納上千萬勞動力。
第三,加緊推出農村社會福利體系,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湯敏表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近日完成的《構建全民共享的發展型社會福利體系》中建議,2012年之前,中國應完成建立全覆蓋的包括農民、農民工和城市個體工商戶的養老保險體系。同時,應進一步提高農村醫療保險標准。
湯敏強調,推出完善的農村社會福利體系,在目前情況下對國家的資金壓力並不是很大,還有助於增加農民對未來支出的預期,減少農民的後顧之憂,從而增加國內消費。
首先,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創業素質。目前,我國的創業培訓主要集中在城鎮,不但覆蓋范圍小,而且許多培訓內容脫離市場的需求。而針對農民工的創業培訓尚處在萌芽狀態。有關部門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編制符合農民工創業實際的教材,組織有經驗的教學培訓人員,籌集必要的培訓經費,對農民工進行免費或者低收費的創業培訓。只要農民工的創業意識被激發出來,創業活動才能形成一股浪潮,其帶動就業的功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其次,盡快解決農民工創業的制度性障礙,降低他們的創業成本。比如在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上,可以考慮設立「農民工創業專項扶持資金」,鼓勵金融機構給回鄉農民工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滿足他們創業的資金需求;簡化創業企業的注冊登記手續,盡量免費為他們辦理各種手續,提供良好的創業服務;對創業企業實行稅費減免,也可以考慮按吸納就業人數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激發他們解決就業問題的積極性等。
最後,應該將農民工就業問題與城鎮職工就業問題一視同仁,真正做到就業的城鄉統籌兼顧。目前有些地方之所以對農民工就業問題重視不夠,除了思維習慣外,更重要的是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尚未形成,勞動力市場的二元分割現象依然嚴重。在創業問題上,重城鎮輕農村的現象普遍存在。這是導致創業扶持力度不均的根源。

7. 如何科學有效的對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進行培訓

堅持將市場作為主要導向,不斷提升培訓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對一個地方農民技能培訓工作事故具有成效的衡量,主要是通過就業率的高低所決定的。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創造合理的質量品牌,通過利用就業促進培訓工作是完善農民技能培訓的重點。要逐漸樹立起普通教育、職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可以用落實就業目標的方式客觀衡量教育工作的具體成效。具體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第四,從企業發展需求作為切入點,完善好崗位培訓的相關工作。客觀的引導用工單位認識到提升職工素質對企業發展的積極意義,將重視技術革新與重視農民工崗位培訓共同重視起來,對自身條件並不具備的,可以將其委託給職業培訓部門來代為培訓。

8. 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有哪些要求

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是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增強我國產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內基礎性容工作。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要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訓內容,實行定向培訓,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用人單位開展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各級財政都要安排專門用於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為提高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培訓效果,應由農民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政府對接受培訓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和資助。要防止和糾正各種強制農民參加有償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的錯誤做法。

閱讀全文

與村級就業技能培訓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裝網路營銷提成 瀏覽:427
國際市場營銷學史建軍 瀏覽:405
小學高年級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652
台州市起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7
超市6月份促銷活動主題 瀏覽:649
電子商務線上線下是什麼意思 瀏覽:854
教師培訓基地學校培訓方案 瀏覽:332
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現狀 瀏覽:527
買衣服怎麼做促銷活動 瀏覽:343
策劃方案的基本要素 瀏覽:75
上海飾搭電子商務 瀏覽:995
幼兒園師德師風培訓自查方案 瀏覽:554
培訓學校優質生源維護方案 瀏覽:17
快餐店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423
面試網路營銷靠譜嗎 瀏覽:972
網路營銷中免費產品的特徵有 瀏覽:210
醫療市場部營銷方案 瀏覽:611
門市活動促銷布置氣球 瀏覽:864
品牌特產推廣方案 瀏覽:167
校本培訓研修實施方案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