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教育信息化專項培訓實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專項培訓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2-04-25 22:10:37

A. 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 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水平。
1、具有現代化教學觀念的教師,應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即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和協調,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過去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強調利用好兩個工具,即字典和圖書館。今後要增加一個工具,更應該強調通過互聯網學習。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術開發課程課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師肯定要被信息社會淘汰。
信息技術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現代化的生存環境,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存的觀點看待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把課堂的教與學看作是教師和學生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每一個個體的生命活動,讓師生在互動、交融、接納、創造中提高各自生命存在的質量;並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創新教與學的方式和評價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育質量。
信息技術在我校一直強調「應用為主」。在網路設備的運用上,我們從「應用為王」的提出,到信息技術從盲目應用走向科學應用,再到務實推進教育信息化,體現了對務實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目前教育信息化在我校正處於新的重要發展階段,需要我們不斷適應新形勢、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建校以來,在推廣信息技術工作中我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轉變觀念,大力弘揚生命環境觀,加強教師觀念的更新,並積極賦予行動。
2、就學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於簡單的互聯網的概念,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信息網路及技術,變成自覺學習、自我發現、自主探索的工具。這里就有一個觀念問題,不能僅認為只有進入課堂才是學習,只有教師講的才是知識,要全面、正確地理解教育信息化。
具有現代化學習觀念的學生,應從傳統的被動地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處理知識、運用知識,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網路進行對知識的探索,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學生應有一個從學習互聯網知識到通過互聯網學習的過程。此外,對獲取和使用信息的習慣和意識也要轉變,在互聯網上,一個人面對的是海量信息,每月付10元錢都覺得虧,而使用電話一對一的信息交流,每月花上百元都不覺得貴,主要是習慣和意識問題。
二、加強課程的整合力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創建信息化學習平台,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是重要的環節。我們提倡在實踐中學習,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發展,而做到這些,要突破時空限制,惟有藉助網路優勢。對此,可以充分利用「三網合一」設施,以課程與教育技術整合課題作為教研內容進行實踐探索;通過學校的網路平台,促使新理念、新教學和新技術的有機結合,鼓勵教學能手、教學骨乾和信息技術愛好者的互助合作;每個學期定期開展青年教師賽講,藉助虛實相諧,提升信息技術的使用層次和專業水準。加強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促進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改進學習、發展思維、開展研究,在信息化環境中提升分析、綜合、比較、鑒別、創新和實踐能力。讓學生隨時能在信息化學習平台上獲得資源、工具、方法和指導,建構認知、發展個性,促進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生動活潑的教與學的氛圍。在語文課上,積極引導與幫助學生充分運用網路這一最大的動態資源庫,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將信息資源與學習課題相結合,在自主的、有選擇的學習中形成有創意的、個性化的學習成果。在數學與科學方面,充分應用網路資源及數字化互動軟體,充分展示科學原理的發生、發展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通過運用各類可視化、互動式的教學軟體以及藉助信息技術在數據統計、分析、再現等方面的強大支持,突出量化分析的研究效能,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探究科學世界的有力工具。
三、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計算機的普及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為重點,著力於培養教師和學生應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在實施信息化的過程中,要把師資培訓作為重點,放在重要位置。同時要注意糾正重硬體、輕軟體和輕人才培養的傾向。
師資隊伍培訓是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擁有大批掌握並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目前教師使用PPT的比例最高,而且大多以替代板書為目的,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真正運用網路資源進行在線教學和使用BBS討論的則甚之又少,其原因是大多數教師多媒體課件製作及網路教學設備使用不熟練,甚至有的根本不會用。因此,我校首先對學校教師、技術與管理及行政人員的不同層次的全員培訓,注重提高教師使用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水平,培養教師使用陽泉教育網資源及山西基礎教育網等網路資源,及自己設計製作課件的能力及網上操作能力。在校園網建設中形成一支能使校園網充分發揮使用效益的隊伍,保證校園網建成後,就能投入使用。
四、加強教育信息化的創新與發展,提高信息技術的質量和層次。
隨著課程教材改革的深入,信息技術在新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學校對信息技術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我們配合新課程的實施,加強對多媒體和網路技術介入教學過程後,教與學效果測評的研究,信息化環境中學生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測評的研究,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綜合測評的研究。充分發揮網路和計算機在數據採集存取、數據智能化分析和處理等方面的優勢,開發各種有效工具,逐步形成基於信息化環境的、新穎與科學的教學測量和評價體系。我們還通過青年教師《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賽講,從中查找不足,研究對策,同時製作了一批容量大、質量高、有特色的視頻課例及課件,構建學校資源庫,供各學校各網點實時共享。加強了學生信息技術的常規訓練,抓好信息素養的培養,把電腦作品製作作為提高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重要途徑,落實具體的時間、場所和輔導人員,切實提高學生電腦作品設計與製作的質量和層次。
總之,經過我們對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和有關學習、探索,我校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及信息化環境下基於任務的協作學習有了深刻的認識,並且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使課堂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無論教師、學生均呈現了可喜的變化。今後我們堅定不移的將教育信息化進行下去,以取得更大的成績。

B. 教育信息化建設解決方案有哪些

政策提倡教育信息化建設,很多廠家推出不同電教產品以表支持,同時也推出不同的方案,有多媒體教學解決方案,電子書包項目,互動式電子課堂方案,無紙化教學方案等。從科技發展的形勢,我們可以看出棗尚的無紙化教學系統將是以後的趨勢。

C. 教育信息化的實施目標及進程是如何的應該關注哪些方面

----在第十一屆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上的講話一、 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進入新的世紀後,在信息化浪潮沖擊下,教育面臨著方方面面的變革,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教育模式、教師成長模式、學生學習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等。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教育的現代化。在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一是對人才培養水平的強烈要求,特別是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主動精神、創造性思維和能力培養的強烈要求;二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特別是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重點的內涵式發展對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應對這樣一些挑戰,教育信息化必將扮演重要角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教育信息化勢在必行,基礎教育對信息化也有廣泛的期待。教育信息化也相應地支持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例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等,教育信息化為這些思想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工具。那麼,教育信息化將對基礎教育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例如:將不斷改造傳統的教育理念、結構、模式和方法,從而使信息化和現代化有機融合、相互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深入而廣泛的應用,促使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教學中高度共享,使人的學習與發展潛能得以充分發揮,等等。《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二、基礎教育信息化之國際發展就美國的教育信息化發展來說,網路大面積普及、網路資源的大量應用、網路溝通的便捷和對弱勢群體的關注是其信息化的重要特點。俄羅斯強調統一的信息化教育體系建設,採用聯邦政府和各聯邦主體共同投資的策略,積極推動鄉村硬體設施建設,注意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注重信息技術的課程開設和教材建設。印度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強調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一些專門應用領域有一定特色。在墨西哥,教育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定位在提高教育質量,重視教學資源建設,強調課堂應用,逐步推廣多媒體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以期通過大規模規范化教學普遍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基礎教育信息化國際發展的總體趨勢突出地表現為:越來越強調網路;越來越強調交流和資源共享;越來越強調方便實用;越來越注重實際效果、能力培養等。三、我們的任務《規劃綱要》中教育信息化的部分和有關信息化重大項目的設計,對基礎教育有總體部署和具體要求。如何理解《規劃綱要》所提出的任務,並將其具體落到實處,是一個重要問題。一是從需求來看:在學前教育領域,要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廣大幼兒教師提供豐富的游戲活動資源,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和成人化;在義務教育領域,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推進均衡發展;在高中教育領域,要實施新課程,促進多樣化發展,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校管理上也需要相應的改革。二是從信息化環境建設看,人們對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有很多期待,包括寬頻、多媒體、便捷使用的終端與工具軟體以及相關技術上的要求等等。三是從資源建設上來看,在推進資源共建共享、促進競爭協作、普及優質資源等方面都應該引起重視,四是從教育教學應用看,需要進一步普及應用教育技術以支持學生的學習,支持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網路環境下提升基礎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五是從信息化服務看,搭建分級、分類,有重點、有特色的基礎教育信息化服務平台;加強全國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平台,尤其是綜合平台的建設。平台的結構體系在應用層面上要突出扁平結構,具有直接為基層服務的功能。四、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之信息化建設為了貫徹落實《規劃綱要》,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部、財政部決定2010-2015年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內容之一是「為農村薄弱學校每個班級配置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撥付專款支持,從而使教育信息化建設迎來一個新契機,是一個從「校校通」走向「班班通」的重大部署。在這個項目的支持下,信息化條件下的教與學將成為常規教學模式,規定動作將會直接面對每一個學生,個性化應用會廣泛普及。項目實施的重點:一是確定目標,明確任務,整合現有資源和各級投入;二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重點支持邊遠貧困地區;三是因地制宜,加強指導,技術方案更加靈活多樣。同時,要加強項目的統籌與管理。 (根據現場錄音整理)

D. 如何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實施方案

一、專家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①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義
是要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變革與創新」,所以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宏偉目標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支撐」。這種動力與支撐體現在三個方面:
⑴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從而促進教育公平;
⑵能有效提高教育質量和建設學習型社會;
⑶能在創新教育模式和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方面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
(二)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徑和方法
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途徑、方法則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術支持和戰略研究體系,具體包括五項內容:
⑴建設若干教育信息化技術與裝備研究和成果轉化基地。⑵開展新技術教育應用的試驗研究,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教育信息化關鍵技術與裝備。⑶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規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⑷通過信息化試驗區與試點校的集成創新,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促進信息技術、裝備與教育的融合。⑸建設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機構,跟蹤、分析國內外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與趨勢,評估教育信息化進展,提出發展戰略與政策建議,為教育信息化決策提供咨詢與參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觀念取代「整合」觀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種真正有效的、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途徑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觸及到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而不是只用於改進教學手段、方法這類「漸進式修修補補」)的途徑方法,可見「深度融合」觀念和傳統「整合」觀念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前者要在運用技術改善「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實現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而後者則只是停留在運用技術去改善「教與學環境」或「教與學方式」的較低層面上,從來不敢去觸動(或根本沒有想到要去觸動)更深層次的「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問題。
由於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眾所周知,這也是除遠程教育以外,各級各類教育的主陣地),所以,「課堂教學」應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既然「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那麼「課堂教學結構」 自然就應當是「學校教育系統的主要結構」;既然「課堂教學結構」是「學校教育系統的主要結構」,那麼,實現了「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 自然就等同於實現了學校教育系統最主要的「結構性變革」,這應是合乎邏輯的結論。
「學校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 的確切內涵就是要實現課堂教學結構的根本變革。眾所周知,所謂課堂教學結構就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這四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具體體現。教學結構的變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實際體現在課堂教學系統四個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變上,也就是:教師要由課堂教學的主宰和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學生要由知識灌輸的對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情感體驗與培育的主體;教學內容要由只是依賴一本教材,轉變為以教材為主、並有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例如學科專題網站、資源庫、光碟等)相配合;教學媒體要由只是輔助教師突破重點、難點的形象化教學工具,轉變為既是輔助教的工具,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協作交流工具與情感體驗與內化的工具。
多年來國內外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經驗告訴我們: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過程,若不緊緊抓住「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結構和構建新型課堂教學結構」這個中心,是不會有成效的,是要付出代價的。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不能只是停留在運用技術去改善「教與學環境」或「教與學方式」的較低層面上,而必須在運用技術改善「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實現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也就是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出新型的『主導—主體相結合』課堂教學結構」。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之所以提出、並倡導「信息技術要與教育深度融合」這一全新觀念與做法的基本出發點,也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質與確切內涵所在。

二、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理解
經過10餘年的實踐與總結,中國政府提出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這一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要實現這一根本目的,僅僅擁有先進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術手段是不夠的。當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新的技術和手段的運用上,而且對教育的發展帶來更新的理念和動力,使教育內容、方法和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在於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運用信息技術逐步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過程與模式,實現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向以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的教學方式的轉變,並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習者的需求,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范圍內選擇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進一步突破傳統教學活動的時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這一變革的過程就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過程,只有融合才能體現出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作用,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質。
(二)「融合」不是一般的技術應用,而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相互促進
一方面,信息技術要進入教育教學過程,改變教育教學模式,形成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要實踐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提供支撐,同時也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只從改變「教與學環境」或改變「教與學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時從改變「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角度)去強調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只是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改進教學手段、方法這類「漸進式的修修補補」上,還沒有觸及到教育的結構性變革。他認為要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覺地認識到:不能只是停留在運用技術去改善「教與學環境」或「教與學方式」的較低層面上,而必須在運用技術改善「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實現教育的結構性變革—也就是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出新型的『主導一主體相結合』課堂教學結構」。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之所以提出、並倡導「信息技術要與教育深度融合」這一全新觀念與做法的基本出發點,也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質與確切內涵所在。
三、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總結過去的經驗時發現,推動教育信息化不能簡單地搞硬體驅動,而忽視課堂教學應用,這種方式做起來相對容易,但難以持久,並且效果也是會大打折扣的。我國教育部公開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採取應用驅動,一是要著眼於解決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在教與學的主戰場中開展應用。這種應用應該是師生廣泛參與的日常教與學的活動,應該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應該是對即有教學方法的改造與提升。二是要在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應用、實現新的應用。也就是要從教育教學的目標要求和學習者的需求出發,以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目標來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尤其是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的學習體驗,才能找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點,才能真正體現融合對於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強大支撐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永無止境的,技術的不斷創新會給應用提供新的動力和條件,教育的需求和發展也會給信息技術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特別是在課堂日常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習者學習方式便捷化、學習支持個性化,從而獲得高質量的學習結果,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方向和本質,而且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中國政府確定的「十二五」期間「三通兩平台」的核心目標與任務,都是按照應用驅動的基本思路提出的。除「寬頻網路校校通」屬於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范疇,「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都是從不同側面強調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班班通」強調的是數字優質教育資源的廣泛共享與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深入普遍應用。他們提出了以建設「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路課堂」三種形式推進「班班通」。「人人通」就是利用雲技術為學習者提供的網路服務空間與環境,努力使每個學生或教師都可以擁有一個網路上的個人管理平台,逐步實現課 內、課外的教學、學習與交流功能。「人人通」是面向教育信息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強調以網路為載體,著重探索信息時代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的新模式。

注①:何克抗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東北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長期從事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研究,特別是基於Internet的網路教育應用研究。科研方向:教育技術基本理論、信息化教育、教學系統設計。

E. 我國在實施教育信息化方面採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CEBsat)
校園網建設,校校通
開發了各級各類教育資源
全國高校現代遠程教育試點(68所)
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百億工程)
組建了「全國信息技術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 CELTSC) 」
構築了現代遠程教育技術標准體系CELTS

F. 如何有效提升教師隊伍信息化能力

一、新課改下,教師應加強對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作用
當前教學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實現現代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會從不同維度同時刺激人們的多種認知感官,使學習者更容易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要從觀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要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以人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才能實現自身職業專業化的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是以信息技術為環境、手段、途徑、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技能、職業態度等方面不斷完善的一個系統的、復雜過程。
教師專業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而課程改革也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機會並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提升教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才能充分的開發教師的潛能。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優化,如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學科教學法知識、教學管理知識、教研教改知識,以及教育技術知識引發等。提高教師績效、教育變革和促進教育觀念轉變。可以對檢索工具的應用,遠程協助,交流社區,游戲平台,電子期刊、教育網站、網路投稿、投票、網路課程、教育資源庫、教師網聯、教師博客圈等進行網路化學習與利用。另外還有課改示範課、學科帶頭人觀摩課,
配套課件作品,各校名師教案、課堂設計、教研論文,以及電子圖書館等豐富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的講備課、教研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持。
二、多實踐,通過繼續教育培訓、信息教育培訓等途徑,加快教師專業發展進程
教育部門每年都組織教師大量開展現代化教育理論學習,方式靈活,如遠程教育與網上培訓相結合,統一組織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介紹現代化教育改革的趨勢,提高教師教育信息化觀念。還通過聽課評課、實踐反思、教學研究,更新補充知識、提高技巧,不斷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依靠信息網路技術,最大限度地吸納借鑒成功的教育教學模式,迅速投入實踐,並在網路上公開交流探討,有效提升專業技能。教師藉助信息技術,利用網路,可實現不同空間,不同時間,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能提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互為作用,以發揮教學系統的最大效益。
教師的專業發展對信息化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教師專業化的成長,要求每位教師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支持下的遠程自我提升學習。以選擇任何時間、地點、層次、方式,有選擇地修煉。教師的教育觀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及對信息技術掌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式的變革都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直接可以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的反思性實踐,通過網路觀摩優秀的視頻教學案例,還影響著教師制度建設的完善,教師的終身學習與自我發展。
三、學以致用,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優化教學
把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學以致用。這些技術手段的運用對於教師來說,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豐富了教育信息資源以及促進了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起著頂樑柱的作用。通過教師個人對一個主題下的相關教學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並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認識、反思,通過他人的評價和建議等,使教師個人對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都有一個深入地總結、反思以及對未來教學計劃的預期安排,並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現。這樣,教師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優勢與不足,將內隱性的經驗外顯化,成功實現個人的知識管理,促進個體專業成熟。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准備的重要工具,推動了教學手段和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從備課查找資料,到設計、製作教學軟體都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工作效率和質量等綜合專業素質的提升。在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環境、改變教學行為,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 教師教學中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各種教學媒體的光、音、色等信息輸出功能,立體地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使抽象變得具體,使復雜變得簡明,使不可見變為可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創新,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在教學中師生互教互學,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於豐富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眼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進思考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都有積極作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通過區域性跨學科、跨年級、跨學校互動活動形式,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地開展校際教研活動,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在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G. 怎樣做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

做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的方法:

1、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

2、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便因材施教;

3、教學模式與策略的選擇和設計;

4、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設計;

5、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的選擇和設計;

6、教學評價設計,在環節3中已涵蓋建構主義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設計;在環節4和在環節5中則包括了情境創設和資源提供的要求。

H. 教研信息化的策略是什麼

轉變觀念 注重實效 不斷提高教研信息化水平 作者:靜海縣教研室 發布時間:2005-6-7 已經閱讀2563次 根據《天津市教研網路建設實施意見》的精神,我縣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了以教研信息化帶動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針,確定了硬體基礎與軟體環境建設並舉、以建促用、以用帶建的工作思路。制定並實施了「六個一」工程,即編制一個方案、夯實一個基礎、抓住一個關鍵、實現一個轉變、突破一個重點、達成一個目標。 一、編制一個總體方案,明確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是實施教研信息化的思想保證 作為一個農村縣,實施教研信息化工作難度較大,但我們認為,教育要超前發展就要以教研信息化帶動教育信息化。為此,我縣教育局、教研室採取了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相結合、專業培訓與專題研討相結合的方法,不斷提高對教研信息化工作的認識,使廣大幹部教師認識到教研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教研信息化是實現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關鍵,是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舉措,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教學效率、發揮教研職能作用的根本途徑。 (二)健全組織、搞好規劃是教研信息化的組織保證 1.規范運作,健全教研信息化的工作組織 由教育局、教研室主管領導組成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進行了分工,明確了職責。領導小組負責制定規劃、調配人員、籌措資金;信息技術室和辦公室負責信息化管理、技術和指導等方面的工作,並確定專人負責信息收集、審核、協調、監督等工作;教研員負責本學科的網頁製作、資料收集和上傳教研活動內容等工作;各鄉鎮教育辦,中學、國辦中小學教務主任作為教研信息員,負責本部門的信息整理、報送及部門網頁的管理工作。 2.結合實際,制定教研信息化的總體規劃 截至2005年底,隨著「校校通」工程的實施,依託天津教育科研寬頻網和ADSL等接入方式,逐漸完善縣、鄉、校三級教研網路體系。建成以靜海教研網和靜海資源庫為平台的縣、鄉、校三級教研業務網。以天津教研網智能辦公系統為基礎,完善縣級辦公管理和資源應用平台的建設。以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規范》為標准,建立和實施縣級、校級資源庫建設,充分實現資源共享。 充分利用教研信息化平台,堅持「網路聯系、中心輻射」的教研工作模式,發揮教學研究、指導和服務職能作用,逐漸使靜海教研網成為靜海教育的「教育教研資源中心」、「教研信息發布中心」和「網上教研中心」。在開發教學資源的同時,整合課程資源,以強大的教研網站為平台,以隊伍建設為關鍵,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二、夯實一個基礎,加強信息化硬體和軟體環境建設 (一)逐步完善硬體基礎建設 幾年來,教研室先後投資40餘萬元用於教研信息化設備的購置。目前我室現有信息設備包括:計算機55台和筆記本電腦2台;多媒體教室一間,配備教學用計算機26台,大屏幕投影一個和實物展台一個;攝像機一台,數碼相機一架,視頻采編系統一套,光碟刻錄機四個;多功能教室配備錄像機、DVD等音像設備。我縣教研室從1998年就通過撥號方式接入了互聯網,2000年安裝了ISDN,2003年初安裝了ADSL,網速為4M。2003年7月接入天津教育寬頻網,已經申請了公網IP地址為靜海資源庫服務。 我們下一步的設想是為教研員配備高檔次筆記本電腦,購置專用伺服器,提供優質資源服務,引進OA系統,進一步完善和規劃辦公管理,在教研信息化應用水平上再上新台階。 (二)逐漸完善辦公管理和資源應用平台 教研室於2001年建成區域網,每學科配齊了計算機,計算機均能互相訪問,達到資源共享。 從2003年9月開始設專人負責教研室OA信息和學科教研通知的接收和發布,每天第一時間下載和上傳通知,列印一式兩份,一份留檔,一份通知相關人員。為方便網路聯系,學科教研員都申請了自己的個人電子信箱,並在網上公布,電子信箱成為教研員之間溝通的橋梁。 (三)逐步完善縣、鄉、校三級教研業務網 我縣教研網依託天津教研網,可對外提供24小時服務,自2004年3月以來,網站日均訪問量達60餘次。有18個學科建立了學科網頁,每個學科都組建了教研員和骨幹教師的網頁建設隊伍,此外還為學校網站提供了鏈接。 我縣有十幾所學校建成校園網,並有兩所學校建立了可以對外發布的學校網站。具有10M專線的學校有3所,為學校開展校本教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鄉鎮教育辦,中學、國辦中小學由專人負責教研信息收發,從2004年初教研通知上網一年來,已形成了基於網際網路環境的縣、鄉、校三級教研業務網。許多學科教研員已經能利用網路進行培訓和交流,網站目前為自行設計的靜態發布網站,計劃在今後改成基於資料庫架構的動態網站,使其產生更大效益。 三、抓住一個關鍵,建設一支專業技術能力強的人才隊伍 通過實踐我們認為,搞好培訓,建設一支專業技術強的人才隊伍是教研信息化的技術保證。 (一)確定培訓層次,精選培訓內容,突出培訓效果 1.抓好專業教師培訓 培養一支專業信息技術教師隊伍是開展教研信息化的突破口。幾年來,我縣多次聘請專家,組織信息技術教師和網管人員進行了網路基礎、網路維護、軟體開發和利用等專業培訓。 我們的想法是,通過培訓,使大家盡快成為技術能手,使每一位教師都能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教學,都能根據課程設計、製作、使用好課件。 2.抓好教研員培訓 2003年,聘請有經驗的教師對教研室全體人員進行了信息技術高級應用培訓,不管年齡大小、職務高低一律參加。通過大家的努力,所有人員均順利通過了計算機高級考試。2003年底,對所有教研員進行了專項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網路基礎、辦公軟體使用、網上搜索技巧、網頁製作、課件製作、收發電子信件等。而後,又對教研員進行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面的培訓,主要內容為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安裝與使用,實物展台、大屏幕投影的操作,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與使用,整合課案例分析等。 3.抓好教師培訓 我們堅持骨幹培養和普遍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學用結合,注重實效,採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結合的培訓方式,不斷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水平。培訓分兩個層次進行。 中級培訓:2001~2002年,教研室利用多媒體教室為基層學校培訓教師500餘人,全部達到了計算機應用能力中級水平。 高級培訓:2004年4月,對部分基層學校教師進行培訓,並達到了計算機應用能力高級水平。 (二)強化教研氛圍,提高教研效果,做好專業引領 我們為做好這項工作,一是多次組織教研活動,請專業人員、獲市級以上獎勵的教師搞講座,同時還帶領有關人員到外地或兄弟區縣學習和交流;二是抓典型,搞推廣,推動這項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三是重激勵,促優化,努力提高教研信息化的水平,增強其效果。 通過培訓、教研,我縣教研信息化的水平在原有基礎上顯著提高。 四、實現一個轉變,不斷提高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 有了硬體設備,如何管理和使用是關鍵。我們的原則是,寧可用壞也不能放壞。我們的做法如下: (一)制訂了網路規范管理辦法,並與每個教研員都簽訂了網路安全責任書,每周安排固定時間對全體教研員進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並分階段按專項進行考核,對成績突出的給予表彰。同時規定教研員所有文字錄入工作一律自行解決。 (二)下發通知等工作一律通過網路系統,這樣既可以促使鄉鎮、學校使用網路,還節省了教研經費。 (三)要求作各級各類公開課、研討課、優秀課的教師都要有自己的電子郵箱,教案、說課材料、教學業務等材料要以收到的電子郵件為准。 (四)注重學科網頁建設,要求學科教研員組建本學科的教學網頁。2003年底學科網頁基本建成,部分學校和靜海教研網建立了鏈接。 (五)注重為教研服務,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開展網上教研和信息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幾年來,我們始終利用計算機和網路進行考試成績統計、分析,為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尤其在光碟使用方面更為突出,共製作各類教學參考、課堂實錄等教學資源光碟達萬余張。特別是2004年秋季,天津市教委和市教研室將體現新課改理念的「教學光碟」無償贈送給農村地區,我們縣及時召開會議,布置指導觀看、研討、實踐、反思,收到良好效果。為此,市教研室給我們發了簡報,肯定了我們的做法。 五、突出一個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教研信息化的重點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推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全面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可以不斷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內容的更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可以不斷推進我縣的素質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 我們每年都把推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高課堂效率作為工作重點,要求各學段、各學科要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結合教學規律和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來探討整合的方法,提高整合的效果,增強了整合的教育性和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實用性和針對性。 教研室以學科為單位抓落實,形成了龍頭校帶一般校、專題研究牽動課堂教學的工作格局,促進了全面提高。我們會同實驗小學和靜海一中參加了全國《中小學網路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優化的研究》課題實驗,經過兩年的實驗研究,摸索出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些經驗,通過現場會、展示課和送課下鄉等活動向全縣推廣,收到良好效果,並涌現出一大批優秀教師,先後有26人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比賽中獲國家級和市級獎勵,同時出版論文集和活動畫冊各一冊,天津教育報2004年2月18日報道了該實驗課題的開展情況。 六、達成一個目標,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幾年來,我們始終把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研信息化研究工作的宗旨。 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近兩年我們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參加全國信息技術第三屆年會徵文活動,共有32篇獲獎,其中5篇獲一等獎,並有10篇被大會出版的論文集收錄。由於成績優異,我縣有三位教師應邀參加了該屆年會,李風臣老師還代表天津市向大會作了典型發言,擴大了我市的影響。天津市首屆中小學學科教學專題網頁(網站)評比活動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秀課評選活動中,我縣有9位教師獲市二、三等獎。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參加各級競賽活動,有5人獲得國家級和市級獎勵,其中2人在國家級競賽中獲一等獎。非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參加全國和市級中小學課程整合比賽,有20人獲得獎勵,其中國家級一等獎9人。我們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中小學電腦作品比賽和全國信息學奧賽,共有343人獲獎。 在教研信息化方面,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點滴成績,但與兄弟區縣相比還相差甚遠。今後,我們要繼續抓好基礎硬體建設,逐步形成統一的信息網路體系,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加快軟體建設,建設具有我縣特色、適合教師培訓需要的教學資源庫;繼續抓好使用,進一步發揮教研信息化和網路的作用,建設有特色的教研體系。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我們有決心在這些方面有新的突破。

閱讀全文

與教育信息化專項培訓實施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市場營銷專碩考什麼 瀏覽:341
家裝網路營銷提成 瀏覽:427
國際市場營銷學史建軍 瀏覽:405
小學高年級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652
台州市起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7
超市6月份促銷活動主題 瀏覽:649
電子商務線上線下是什麼意思 瀏覽:854
教師培訓基地學校培訓方案 瀏覽:332
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現狀 瀏覽:527
買衣服怎麼做促銷活動 瀏覽:343
策劃方案的基本要素 瀏覽:75
上海飾搭電子商務 瀏覽:995
幼兒園師德師風培訓自查方案 瀏覽:554
培訓學校優質生源維護方案 瀏覽:17
快餐店市場營銷策劃書 瀏覽:423
面試網路營銷靠譜嗎 瀏覽:972
網路營銷中免費產品的特徵有 瀏覽:210
醫療市場部營銷方案 瀏覽:611
門市活動促銷布置氣球 瀏覽:864
品牌特產推廣方案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