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案大全 > 小學信息化技術校本培訓方案

小學信息化技術校本培訓方案

發布時間:2022-04-23 16:45:16

『壹』 如何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一、幫助各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推廣信息技術,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訓渠道,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計算機意識、知
識、技能與態度;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最
後,提供展示平台讓教師通過「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積
極創設氛圍,將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一)培訓方式上
1、走出去,請進來。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培訓,請周邊學校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到學校
進行講課。
2、定時學習,以骨幹帶全體。做好校本培訓
3、進行考核,嚴格把關。利用暑期對教師進行計算機考核,要求教師能熟練掌握教學
中常用的30個軟體操作方法。
4、通過教師之間相互觀摩、互相介紹經驗、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輔
助教學的創新能力。
(二)培訓內容上
主要側重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實施「硬考核」。
培訓內容分為四個階段:
基本技術階段、開發技術階段、整合技術階段、技術熟練階段。
1、基本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
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使用」的問題;
2、開發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工具軟體,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決信息
技術「能做什麼」的問題;
3、整合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信息技術與課例研究相結合起來的培訓,主要解決
信息技術「為什麼用」的問題。
4、技術熟練階段。主要的培訓內容是
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決信息技術「怎麼樣用好」的問題。
三、加強整合教學問題反思,為研究型教師發展開拓思考之路。
教學反思是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一個重要途經。教師不僅要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更要特別重視掌握「診斷性」研究方法,重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突出對教學和實際情境與自身教育經驗的分析與反思

『貳』 如何提高我校教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均衡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強對理論的深度學習,徹底轉變我校領導、教師的觀念。
理論學習是為了解決觀念和認識問題。觀念和認識不僅是教師認同、接納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更重要的是,現代教育需要教師用全新的知識觀、人才觀和教學觀去重新審視和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對信息技術的認知水平。目前,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在農村初中和部分小學已經實現了班班通,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設備、電子白板、視頻展台等,還開通了互聯網,可以說設備和資源已經相當豐富,但是很多老師對信息技術了解不多,認識不足,還喜歡用環保板和書寫筆手寫,用實物圓規三角板等教具手工畫圖,放著方便快捷的現代化設備不用,教學資源基本上是PPT課件,其他資源、設備和手段基本上很少用了。他們不懂得還有很多功能強大的方便好用的軟體工具,如幾何畫板、化學畫板、理化生模擬實驗室等,不了解,就不去學,不去用。可以說,有了現在的現代技術設備,一個老師空著手進教室,就可以完成以前老師可以完成的任何事情。因此,要普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教師必須加強學習,轉變觀念,通過學習,才能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才能產生一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動力,從而促進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和運用,提高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2、幫助學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點。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質。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推廣信息技術,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3、拓展培訓渠道,提高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專業化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理解整合的內涵: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從思想上達成共識;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計算機意識、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最後,提供展示平台讓教師通過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創設氛圍,將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需要學校統籌安排,因地制宜地進行集中統一培訓。將教師集中起來進行集中式的培訓是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校本培訓與傳統的培訓方式相比有持續性、廣泛性低成本、高效益等特點。主要培訓形式有:現場演示講解,教師動手操作;聘請專家做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專題講座,上機培訓各類多媒體素材搜集加工處理技巧方法、課件製作方法等。學校每學期都應該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級別和內容的培訓,如採集信息的常用工具和使用方法,資源的收集、下載與資源整合培訓,各種運用軟體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培訓等,提高教師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要想培訓達到效果,培訓過程中還要有相應的約束機制,包括學習要求、檢查、考核評價、成果展示、獎懲等,充分調動和激發教師的學習積極性。
由於教師的工作較多、時間較緊,經常性的組織集中學習有一定的難度,並且要讓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技能、教學水平、取得好的教學成果,也並不是一兩次培訓就能做到的,而必須是長期的學習與實踐,必須依靠教師自身的自覺行為,把學習、提高做作為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接受必要的輔導培訓後,教師的自學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每位教師根據自身的條件,以及所教學科的特點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並且結成老、中、青幫扶對子,讓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在信息技術方面輔導中老年教師,而中老年教師在教學上指導青年教師,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互相提高。
4、專業引領,骨幹帶動,分層推進,整體提高。
教師能力培養和提高是一個長期性工程,在實施培訓中必須注意全員培訓與骨幹培訓相結合。但是必須承認,教師隊伍中個體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技術水平有高低,認識到位有先有後。因此在全員培訓的同時,需要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具有較高應用水平的教師引領,通過骨幹教師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去帶動周圍的教師,為其他教師的提高積累經驗,進而促進大面積的提高。
要提高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整體水平,需要建立一支技術熟練、應用水平較高的骨幹教師隊伍來帶動、引領其他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學校要對不同層次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電教管理員要掌握常用課件製作工具的應用,計算機硬軟體常見故障維護及計算機網路維護知識。學科骨幹教師要掌握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多媒體素材收集、多媒體素材處理的技術技巧、多媒體課件製作技術等,普通老師在骨幹教師的引領下逐步掌握達到骨幹教師的要求。
5、以競賽促提高,激勵學科教師學習應用信息技術,建立激勵保障機制 。
競賽是促進某種技能更快提高的最佳手段,為了進一步調動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的積極性,結合學校的教學工作,學校定期開展信息技術技能的競賽如操作技能比賽、多媒體課件製作比賽、運用多媒體技能論文比賽等,通過競賽激勵教師去學習、去探索、去創新,提高自身的能力。對優秀的教師給予適當的獎勵,並優先外派學習。學校行政領導應對新技術採取積極支持的態度,鼓勵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技術,參與在職教師培訓方案的實施,為培訓學習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必要的經費。同時,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措施,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學校要積極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培訓,開展校際交流活動,對優秀老師給予表彰獎勵。
6、建立學校網站,利用信息技術達到資源共享。並利用網路、網站等平台向學科教師提供學習資源。
為了適應並促進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學校可建立網站、網盤、郵箱等,把教師的優秀教學課件、教學設計、優秀論文、學生的優秀電子作品等及時上傳更新,全體教師可隨時調用,實現資源共享。同時鼓勵每位教師建立自己的個人網站、網盤等,既可實現資源共享,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又可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21世紀是合作共享的時代,實現資源合作與共享,可省時、省力、高效、互補,共同創造出更為美好的成果,是所有教師所嚮往和追求的。在網路資源相當發達的今天,學校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和網站為教師提供學習的資源,把最新的信息和應用軟體、信息採集工具(硬體)等發布在相關的網站、網盤或郵箱上,讓老師們學習、交流。也可以把多媒體硬體、軟體的使用方法做成課件或視頻發布在網路上供教師們學習。
7、在教學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科教師信息技能。
信息技術參與教育教學管理,必然會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電子表格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只要一個單子表格,就可以把教師的所有信息處理得非常完美,一目瞭然。如學校對老師的管理,通過單子表格,可以把老師的姓名、出生年月、畢業學校、參加工作時間、專業、職稱、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任教班級、教學成績、獲獎情況等一系列數據匯集在一個表格裡面,需要用的時候可以選擇相應的欄目繼續排序、查找或篩選等操作,輕而易舉地查找到所需信息,不再需要去找老師詢問填寫。同樣,老師上交的各種材料都可以用電子表格上交,便於合並、查找和歸檔,可以說一表在手,萬事無憂。把學校、教師、學生的各種證書全部掃描到電腦里,做成電子檔案,既方便管理,也方便查找。用信息技術手段管理工作和事務,是領導和老師解放自己,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何樂不為呢。
對學生的管理也一樣,老師利用電子檔案對學生進行管理,設計開發出班級學生電子檔案,把學生的成長過程用電子檔案記錄下來,利用網路進行管理,學生、家長、老師隨時可以查看,實現"家庭與學校、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多方的溝通。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不斷得到提升,而素養與技能提升的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的管理,因此,把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管理,是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叄』 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使什麼

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具體內容

孔凡哲[1]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130024)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年第11期

[摘 要] 針對當前以校為本的廣泛開展,結合新課程實施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闡述中小學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等校本研究的具體內容,為深化中小學課程實施、提高課程質量提供基本保障。

[關鍵詞] 校本,教研,培訓,內容,中小學

當前,以校為本的各種臨時性培訓活動和日常的校本教研活動,已經得到全國同行的普遍關注。以校為本的課程推進方式在全國中小學普遍開展起來。然而,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內容究竟包括哪些?新課程下的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究竟應以哪些內容為主體?對於這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國內外有關的報刊、著述並沒有過多地涉及,有關的深入探討也是十分鮮見。本文結合義務教育階段全面普及新課程的實際,以數學學科為例,詳細探討中小學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具體內容。

一、校本研究的基本策略

一般地,校本研究包含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校本課程開發和校本管理等四個類別,其實施的主渠道是校本行動研究。其中,校本教研的重要工作是探討並形成教學方案(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實施策略方案、學習資源、評價工具等等),進而促進學生的成長;而校本培訓的重要工作在於形成教學案例,起到專業引領和促進反思的目的,進而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特別地,校本教研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以校本課程開發的形式出現,而校本管理旨在為校本教研、校本培訓和校本課程開發提供政策支持。

就目前我國新課程實施的實際狀況看,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出發點是「以校為本」,考慮到當前義務教育階段全部普及新課程,而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已經實施高中新課程,一個有效的策略就是,校本培訓可以作為「臨時性的、突擊性的培訓」,如對於那些即將進入新課程的年級、學校和地區的相應教師的培訓,使用相對集中的校本培訓、附以日常性的校本教研,比較適宜;校本教研應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日常教研活動的主體,成為學校日常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

毋庸置疑,作為校本研究的主體內容,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並不能截然分開,而是密切相關、相互配合:校本培訓側重於解決那些臨行性、應急性的問題,而校本教研則側重於解決那些日常性的、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的許多問題,往往是先由校本培訓開頭,由校本教研具體落實和檢驗,即集中培訓→專題分析討論→自修反思→再討論、再交流→下一輪活動。如,多媒體技術(如實物投影儀等)在教學中的應用,就需要集中式、突擊性的1~2次校本培訓活動;而對於「如何利用ppt文件展示動態效果?如何恰當處理多媒體的屏幕展示與傳統的黑板板書之間的關系」等等問題,就需要進行系列的專題研討,需要通過校本教研來解決。

二、校本研究的基本內容

目前情況下,盡管全國各地不同學校的不同教師「在課改不同階段有不同需求」[1],但是,各學校之間仍有許多共性問題,以解決這些共性問題為主、有針對性地解決個性問題,是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也是安排「以校為本」活動內容的基本原則。

一般地,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主體內容可以這樣安排:

1.新理念討論與新課程反思

活動方式:互動式的討論+典型案例分析+自我反思

活動的主要內容:

如何理解「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的含義是否包括傳統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如何理解數學活動?「掐頭、去尾、燒中段」意指什麼?「現實問題數學化」、「數學內部結構化」、「數學內容現實化」作為刻畫數學活動全過程的三個階段,彼此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如何理解新課程的繼承與創新?如何理解課程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課程是生成的?還是預設的?有人說,在新課程下,對學生來說,課程是生成的,是在活動中一步一步生成的;而對教師來說,課程是預設的,在課程設計、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之前,教師必須清楚地知道課程教學的預期目標,但同時,教師對於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許多事情往往是無法預測的,從而,課程又是生成的,是師生相互交往互動而產生的,是預設與生成的統一。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

如何理解新的教學觀?師生交往、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具體內涵到底是什麼?師生交往活動的互惠性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數學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的教學?如何理解數學教學過程中的「結果」與「過程」的辯證關系?如何理解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選擇和編排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內容的基本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有豐富數學內涵的材料可以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素材?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與「教教材」的區別和關聯?如何理解新的評價觀?從「橫向評價」轉到 「縱、橫評價相結合」的意圖和具體要求是怎樣的?如何理解評價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如何理解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課程更新和學校發展的評價新體系?如何理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教學的整合?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是否就是將以往的「黑板板書內容」簡單搬到「屏幕上」?在數學課堂上,用flash製作的有關平移、旋轉的動畫,取代「學生用紙片進行折疊、動手操作等活動」,是否就是課程整合發展的一種趨勢?如何正確地評價新課程的得與失?哪些是實施中的問題?…

2.教學設計的案例研究

課堂教學是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保障,恰當的教學設計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方向,教師的教育理念歸根結蒂要通過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理想的課程必須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才能化為學生經驗的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是教師從師任教的「看家本領」!

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是數學教學設計的主要成果之一,在數學教學設計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編寫數學教學設計報告的格式,一般有課堂教案、表格、流程圖等三種形式。採用課堂教案的方式編寫的數學教學設計報告,一般包括:課題名稱、年級、設計時間、課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內容分析、教具准備、設計思路、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評估方法、參考資料等。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進行數學教學設計,尤其要關注如下幾個基本環節,而具體落實和完成這些設計活動,必須通過集體的探討和個人的感悟:

(1)知識與技能(為接受繼續教育做准備);(2)過程與方法(數學內容要和未來的職業與日常生活有關);情感與態度(數學要與人的一般發展有關);(3)情感體驗,即對數學活動和數學學習的興趣,自信心和意志力,探索創新、交流合作、嚴謹求實的態度與習慣;(4)數學認識,即正確的數學觀,感受數學的廣泛應用價值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數學的美和數學學習的興趣;(5)思維能力,即體驗思考的方法,養成說理有據的思考習慣,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6)解決問題,即包括學習的能力和策略的發展,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發展,即數學思維(包括邏輯思維、合情推理等)、常規思維的方式方法和數學應用三個方面的發展。對此,要考慮什麼樣的知識技能、什麼樣的學習素材才能有助於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3.教學實施具體技術、方法的研究

如何看待新的教學方式?講解法、談話法、講練結合法等傳統方法與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有什麼關系?有人說,在課堂教學中,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有時也是必要的,但不能時時關注「教」而忽略「學」。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嘛?有人說,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與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互補的。你如何看待這個觀點?如何評價課堂教學效果?什麼樣的課是好課?「中評不中用」的課不是好課嗎?好課要不要關注教師的教學技能?如何備課?如何實現從傳統的備課到現代教學設計的跨越?課堂教學基本功還要不要?在新理念下,又哪些變化?如何才能應對新理念下課堂教學的變化?如何實現課堂內外的整合與統一?如何將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在課前探究、合作和動手操作活動的自然延續?如何將課堂教學真正延伸到課外?…

4.教學反思研究

(1)如何正確認識教學反思的含義?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

一般地,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主要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教學反思可以細分為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後的反思三個階段。

(2)要關注教學反思的哪些具體作用?你是如何看待下面的觀點的?

教師的自我反思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研究方法,「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課改背景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都需要相應的變革,變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其實踐活動的反思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不僅是重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所以,教師寫課堂教學反思是非常有效、便捷的一種校本教研方法。

(3)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主要包含哪些基本途徑?有人說,「撰寫教育案例,就是要求教師『講述自己在課改過程中的故事』,它是溝通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而撰寫教學反思就是要求教師把課改中的成功與失敗記錄下來,失敗的可讓同行以及後來者吸取教訓,成功的可為他人提供借鑒」,這種認識對嘛?你在教學實踐中親自實踐過哪些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你的感受如何?你覺得哪種方式更有效或在什麼情況下更有效?

5.中考、高考命題技術的研究

中心問題:中小學命題技術與方法有沒有一些基本規律?如何把握這些規律?

具體包括: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知識、技能的測評?如何編制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思考、解決問題(過程與方法)的測評?如何選擇恰當的測試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測評?如何設計與實施情感、態度、價值觀測試的形式以及相應的測試題?如何在新理念下進行數學綜合應用的測評?如何設計恰當的測試題以及相關的測試形式?開放性試題、探索性試題、應用型試題、閱讀理解題、操作實驗題、圖表分析題等各類題型各有哪些特點和功能?如何編制?新理念下的中考命題有何趨勢?高考命題呢?…

三、校本研究與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我國,以校為本的培訓、教研等校本研究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 「以校為本」並不是排斥有關的理論和專家的指導,而是在專家、理論工作者和教研員等人員的指導下,「物化」先進的教育理論,及時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其主要方式不是把眼光盯在外出學習上,而是提倡「學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其目的在於,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專業互助、自我提升與自我創新的內在機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化組織、學習型學校。特別地,在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和培訓活動中,教師有機會對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公開而自由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主動的研究者,帶著疑問、困惑進行理性地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對教師而言,這是一個不斷成長和互助提升的過程。對校長來說,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校本教研製度的組織者、領導者,而學校則是建立以校為本制度的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樣一個動態過程,必須切實根植於「以校為本」,必須有具體的活動內容和務實的活動形式,並通過這些非常現實的內容,實現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交流與對話,進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

『肆』 信息時代教室如何提升教育素養

1.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與輔導,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
對教職工進行信息技術技能培訓,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學習中不斷提高,開始收集整理學校各種教學數字化資料。開展教學課件的評比、學生信息化作品評比、組織教師和學生參加各種信息技術的競賽。
(1)教學平台的運用培訓——校園平台技術培訓
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學平台是不可或缺的首要資源,全校教師能熟練運用校園平台進行教學工作與開展教研活動,並且基於平台,實現資源共享。
(2)基本信息技術培訓——校本培訓
對於基本的信息技術如Word,PPT,Excel等的培訓,加強校內培訓,由我校信息技術教師分別進行專題培訓,全校教師能熟練運用基本的辦公軟體進行課件製作、電子備課。
(3)教學資源建設——專題培訓
除了基本的信息技術外,還有一些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如信息交流互動、觸媒體、教學模擬、微課、微視頻等,採用「請進來」的方式請高校或培訓機構的技術專家進行定期的專題培訓。建立督導措施,完成作業,並進行跟蹤評價。
(4)信息化綜合運用能力培訓——專業帶頭人培訓
根據教師每次培訓的目標達成度及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跟蹤評價,擇優選擇部分教師利用「走出去」的形式參加高校、企業或培訓機構舉辦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高水平培訓,為信息化教學大賽做好充分准備。組織教師參加信息化專題培訓,以學促教,以應用促發展,推動學校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5)分專業進行教研——專業或學科教研
每個大周根據專業或學科進行集體教研一次,討論本專業的相關課程應用信息化的策略及交流共享信息化學習心得,促進全體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6)開展各級各類比賽——信息化教學比賽
在實施信息技術的初、中級培訓的過程中,學校開展課件製作比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比賽等,納入一級級選拔,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信息化教學比賽。
2.強化教學理論的學習,聚焦課堂,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
培訓教師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支持下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加強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整合,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方法和策略,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提高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效益。
(1)觀摩學習。組織教師觀摩校內外優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課,在線觀摩全國信息化教學比賽優秀作品,通過觀摩教師能更具體體會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
(2)請職業教育專家、教授或名師作講座。培訓教師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支持下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3)開展網上教研活動,提高教研活動效率、效能。創建微信、QQ等自媒體群,教師在群里開展學術交流和討論。
(4)以信息化教學大賽為契機,帶動整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開展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
(5)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積極承擔上級與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化教學有關的科研課題任務,切實做好課題申報和開展、實施工作。
3.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既包括學科專業性,又包括教育專業性,教師專業能力包含思想品德素質與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教師通過進企業等多種形式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
(1)完善教師教育保障制度
規范的教師教育制度,是教師專業素質提升的保障,也是教師應享有的權利,中職院校應根據自身師資力量來制定完善的教師培訓制度。例如,對處於適應期的新教師要強化職教教育理論的培訓,強化對職業教育的特徵和規律的認識等
(2)加強業務學習,促進專業知識的提高和能力的發展
在教師的知識結構中,首先要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即社會、歷史、人文等方面的常識,以幫助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世界,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其次要有學科專業知識,要精通學科本身的基本概念、原理、事實,能把握學科知識的體系和概念的結構,還要具備教育專業理論知識,了解教育的目的、功能、教育對象的身心特點,掌握課程的設置及知識體系,熟悉常用的教學方法。還應具備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密切關注國際相關領域的前沿動態。
(3)提高教師實踐能力
首先派遣教師在相關專業的對口企業中進行半年以上的鍛煉,企業認可合格為完成培訓依據。其次,建立鼓勵政策和制定培養計劃,把教師推出去,增強教師實踐技能水平。
(4)樹立「網路前沿」新理念,豐實專業內涵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為不斷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將著重培養教師三種能力:一是資源搜集整理的能力,能夠自己尋找豐富的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獲取、分析、整理這些信息資源;二是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學校將通過網路、專題講座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微機常用故障處理》《多媒體課件製作》等內容的相關培訓,提高計算機網路基本技能;三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教師能夠自己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製作輔助教學,並關注和利用好校園網站,增強教師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4. 完善學校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共享優質信息化課程資源。
(1)全體教師實行電子備課設計(文本、課件),靈活運用多媒體和網路資源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探索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擴展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法與途徑;合理運用信息資源指導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運用網路開展學生課內外作業指導、學習情況分析和學習評價。
(2)參加培訓的教師,將獲取的資源上傳至教學平台,實現資源共享,並且通過培訓,教師不但能夠熟悉教育技術工具的性能、特點和使用方法,而且能掌握教育技術、教學設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方法與信息技術結合。
(3)加快各學科教學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素材庫的建設,為教師網上備課和製作多媒體課件以及教改科研提供條件。積極探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積累本校的教學精品課例,以點帶面,提升學校的教研水平。
(4)全體教師靈活使用教學平台進行授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達到「隨手可得」,進一步完善校本資源庫建設,建設與課程改革相協調的共建共享、互動開放的精品課程資源。
(5)優化組合學校現有教育資源,融視頻、網路、多媒體等多種方式為一體,為師生提供多種類,多形式、多規格和多層次的教育教學服務。

『伍』 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學教學質量

為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教師現代化教學技術水平,推廣利用電子白板進行課堂教學的方式。青島寧夏路小學對全體教師進行了以「學習和操作電子白板」為主題的校本培訓。
信息技術袁善勇老師擔任了本次培訓的主講。培訓內容包括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硬體設備,包括投影、中控、展台、功放、計算機等硬體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軟體的界面介紹、各項功能操作方法,以及在學科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採取講授與實踐相結合的互動方式。所有老師對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運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致認為白板技術將傳統的黑板、投影儀、電腦整合在一起,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形成統一的教學平台。學校還將組織教師定期開展電子白板使用的交流活動,相信通過階段式的培訓,老師們會很快掌握和運用現代化電子白板技術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陸』 如何有效開展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

國家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影響。用教育的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作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掌握信息技術已是迫在眉睫,那麼如何大面積的提高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呢?筆者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宏觀入手、整體把握。
如何有效的進行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培訓?本校幾年來的實踐證明,採用校本培訓是一條有效的途徑。所謂校本培訓,簡言之就是學校自主開展的培訓,它是相對於脫產集中培訓而言的一種繼續教育形式。
就現階段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來看,一是存在一種培訓的知識不系統,整體觀念不強的現象;二是單純是技術層面的培訓。我校結合成都市市級課題《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及培訓方法》,從宏觀入手,整體把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系統工程,根據學校的現狀和發展目標,制定好了切實可行的長遠的培訓規劃,確定培訓內容和考核標准。我們首先採用無紙化的網上調查對教師進行需求分析研究,認為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為此,我們的培訓內容不僅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WORD文字處理軟體、EXCEL電子表格的使用和POWERPOINT電腦幻燈片的製作等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了解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模式,能主動應用CAI課件輔助教學。熟練掌握多媒體課件製作基礎(包括聲音、圖象、動畫、視頻素材的採集與製作)、FLASH軟體。能結合教學的科學理論使用網路資源庫進行信息的搜索、獲取、分析、加工、處理、傳播。能設計與自己的所任學科相適應的網路課件。這些內容分模塊製作成《教師信息技術能力要求細則》,給老師一個可供學習的大綱。(當然培訓的內容應當與時俱進,不斷修改和完善。)根據模塊確定每一階段培訓應達到的目標檢查及考核具體辦法,對於需要學校各個部門互相配合的工作,則應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責任落實。因此,有相對穩定的培訓主管部門和領導,確定明確的長遠規劃和分期目標是搞好這一培訓的先決條件和基礎。
二、「任務」主題,學以致用。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不斷發展,誰也不可能把它學完,作為普通教師也沒有必要學習計算機、網路的所有技術掌握與自己工作生活相關的內容就可以了。我們認為教師學習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目的主要有三:一是進修充電的需要。Internet網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學科知識信息、專業理論信息、教改教科研信息,教師通過上網瀏覽,下載有用的信息,進行充電學習,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二是實施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需要。製作並運用圖、文、聲、像並茂的多媒體課件,多種媒體刺激學生的大腦,將使課堂教學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情趣盎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標准明確規定:信息技術不僅是教師教學的手段,更應成為學習的工具。只有教師掌握了信息技術,才能有效指導學生掌握信息化的學習技能。根據這一認識,我們在安排培訓內容時採用了任務主題和學以致用的策略。所謂任務主題就是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把計算機、網路技術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每次培訓的目標是完成一項任務(一項技術),學了就可以用,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就會產生質的飛躍。3年以來,我們完成了十個模塊的培訓任務:
在進行培訓的同時,我們選取了2001級的10個班作為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年級。通過對這10個班的多媒體應用研究,我們逐步掌握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一般方法。通過教師製作課件、收集網路素材、使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素質,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三、靈活研究、注重策略。
在做好周密培訓計劃的基礎上,合理的安排好教師的培訓全面完成培訓任務:
1、首先在時間上給予保證,每周的星期二、三、四、五分別安排當天沒有課的不同年級的教師進行學習。
2、採用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教師的整個培訓過程是三年的時間,在這當中我們邊培訓,邊調整、採用了多種的研究策略。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我們就如何優化教師的教和提高受培訓老師學習信息技術的效率方面進行了研究:從基本的調查看,老師認識到領導重視佔19%,培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佔30%,受培訓教師重視程度為29%,受培訓教師平時多問多操作25%,從數據上看出教師的觀念是得到了改變,歸納起來教師在培訓中占因素為30%,而教師本身的態度和學習方法佔54%,所以我們著重在優化教師的教學和受培訓對象的學習方法的優化上總結出以下適合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培訓的若干方法:
1、演示講解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法。
對計算機基本常識,操作系統基本原理和常用軟體基本功能一般採用講授法,在講授的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室的 演示 功能進行示範。對優秀課件的 解剖 一般用示範法,力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任務驅動的培訓方法。
根據現代信息技術培訓內容的特點,所有參培教師在每一輪的培訓中,首先就是自選或接受一個(幾個)作業任務,而這些任務都是與日常教學工作相關的。帶著任務參加培訓,讓參培教師在創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分模塊制定檢測的要求,老師按照指定的任務完成檢測。例如:培訓了網路部分,讓教師共享、復制、粘貼自己的資料,進行區域網的文件交流,還可以讓教師發送郵件到老師的郵箱,並添加附件等讓教師在任務中掌握知識。
3、主體實踐的培訓方法。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即學習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索過程,學習的主體是學習者,他們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真正提高,靠的是學習主體對信息技術內在規律的領悟,因此,尊重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具體體現在 實踐 上,在培訓過程中受培訓教師以上機操作為主原則上上機操作時間應不少於信息技術培訓總學時的三分之二;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小組合作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教師獨立製作CAI課件,從收集素材、處理素材到效果的實現是全面展現教師信息素養和能力的窗口,「實踐」的全過程更重要的意義是學習的過程;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展示運用,不僅能給教師們帶來成功後的信心,也常給大家留下遺憾和不足,這些都是實踐培訓中不可多的經驗。
4、網路自主訓練法:
信息技術 自主訓練 不是任教師自由隨意操作,也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培訓對象怎樣去解決面臨的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問題,它要求培訓者根據受訓教師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期望目標來設計任務,並提供解決任務與問題的有關線索,核心思想是通過受訓者在完成具體學科教學任務中實現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的培養以及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a)我校通過教師信息技術專題學習網站,提供一個學習任務:比如信息技術有關的文章,要求教師搜索相關文章並上傳到學習網站進行交流和學習;或者通過論壇的方式讓教師自主學習理論和信息技術操作等知識然後同斑竹和同事交流學習的看法和心得等等拓展了學習的資源,擴大了教師學習空間和時間。
所有的教師通過學校網站道更新自己的資料包括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要求教師修改自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最後完成上傳的任務,教師是很樂意的完成了任務同時又培養了信息素養。
b)選取優秀的信息技術人員進行網路上傳任務,通過學校主頁、學校概覽、學生天地和《鳳儀新語》電子校報的平台搭建,從校長、中層、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教師形成立體化的網路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培養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c)選取優秀的信息技術人員進行網路上傳任務,通過學校主頁、學校概覽、學生天地和《鳳儀新語》電子校報的平台搭建,從校長、中層、信息技術教師、一般教師形成立體化的網路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培養了教師的信息素養。
5、全員培訓與分層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教師的集體授課外,在培訓時採取多關照、多提問、多輔導,同時建立一幫一學習小組。同時根據工作堅持全員培訓和分層培訓相結合。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訓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大面積的工作,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對現代教育的適應性,必須堅持面向全體的全員性培訓。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教師隊伍中個體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技術水平有高低,認識有差異。因此在對全員進行培訓的同時,還必須因材施教。因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信息對教師進行分層。通過抓兩頭帶中間,以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抓骨幹 教育思想先進,信息素養較高的教師群體,通過骨幹教師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去影響、帶動周圍的教師,為其他教師的提高積累經驗。抓 後進 在各方面暫時落後的老師,通性質的不同,培訓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學校行政領導重點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教育教學的管理的現代化;對學校後勤人員,尤其是對會計出納重點是進行數據的處理培訓,實現辦公快捷、准確;對學科教師的培訓則重點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教學的整合,以及與教育科研的結合。通過分層、分類的培訓能夠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教學的要求,我們還選取了信息技術能力和教學能力較強的教師進行了INTEL未來教育的培訓,以點帶面,共同提高。
6、以賽促學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針對不同階段進行的不同要求,共組織了多次信息技術技能比賽:如打字比賽每期一次,通過課件製作和課堂大賽等比賽,使信息技術培訓豐富多彩,教師人人製作課件。我們在2002年5月開展了實驗小學首屆課件製作比賽,人人參與,涌現了一批製作優美、設計思路新穎的課件。形成了形成了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一)和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二)。從優秀選手中選派了十位教師參加區課件製作比賽,有3位教師獲得一等獎、3位教師獲得二等獎、4位教師獲得了三等獎。2003年 月,開展了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了第二屆課件製作比賽,形成了實驗小學課件資源盤(三)。教師通過自主製作到合作完成高質量的課件應該說是一個不小的進步。2004年我校教師自製課件參加區級說課獲得一等獎七人,是教師從理論培訓到教學設計的一個量到質的一次飛躍。
7、專題培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通常是一個一個的有系統的專題培訓,這種培訓方式對大面積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和操作技能經濟、簡便、快捷。但如果沒有很好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那這樣的培訓就是一種流於形式的做法。因此,我們把教師的信息素養的培訓與他們的學科教學結合起來,以真正達學以致用,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目的。如當老師學習了word 文檔的知識和操作後,就要求教師凡是上交的材料盡可能的是列印件,還組織了漢字輸入和文檔編輯比賽;當老師學習了CAI課件製作後,就要求教師結合所教學科自製課件,並運用於教學活動之中,同時也組織了課件製作比賽,還組織教師參加各級課件製作比賽;當老師學習了網路基礎知識和利用網路獲取教育教學所需信息時,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利用網路知識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學習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和實踐後,學校就組織了學科整合的研究課、網路環境下的學科教學觀摩課等供教師學習研討。
四、動態管理、注重成果。
當然要做好工作,總離不開領導和管理,開展計算機、網路技術校本培訓也不例外。為使培訓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我校建立一支能駕馭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我們動了不少腦筋,推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舉措。如:在決策規劃上,我們提出了技術先行的思路;在具體操作策略上,我們以任務主題定內容,以互幫互學求效益;在制度上,我們劃定參加培訓的年齡段,規定限時完成測試作業要求,還把計算機技術培訓成績列入了教師學年度工作考核的內容;在激勵措施上,我們對學習成績顯著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等。
五、反饋評估、注重評價。
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情況的反饋和評估是整個培訓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保證培訓質量,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達到什麼狀況,合理科學的評價是必須的,所以我們在研究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了對教師信息技術的評價,從多媒體的使用到課堂設計,從理論認識到實踐操作,均設計了不同的評價量規,對教師進行定量的分析:
例如:1、多媒體使用登記評價表:採用WEB頁面的提交方式,教師開機使用多媒體時就直接通過WEB頁面登記,使用完畢後,資料庫就記錄了教師使用多媒體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簡單情況,適時掌握教師在教室里的使用情況。2、課件製作評價表:課件製作評價表可以對教師的課件製作進行客觀的評價,通過我們的課件製作活動,讓老師了解課件應該考慮哪些方面製作技巧。3、教師培訓考勤表:教師在平時培訓當中,讓老師在考勤表上親筆簽字、真實的記錄培訓的時間和上機情況。同時記錄講課教師的姓名和授課內容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的調整教學。4、教師個案調查表:教師自行填寫,對自己就課題開展以來的狀態進行真實的記錄,進行自我的評價,反應了教師在培訓前期、中期、和後期的變化。5、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評價量規等級要求:對教師十個模塊的成績根據評價量規進行量化的分析,課題組根據教師的培訓情況,評價時不搞一刀切,採用了分年齡段(40歲以上50歲以下和40歲以下兩個年齡段)進行要求的方法分別進行量規劃分等級。6、實驗小學信息技術使用評價量規:考查50歲以下的在職教學人員 ,對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一個量規,引導教師從這些方面靈活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採用了這一套教師量化教師信息技術基本能力的評價體系,讓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適時了解教師的動態,使培訓和研究工作科學、有理、有據。
總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深信掌握了信息技術並將它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手段必將產生全新的教育手段必將產生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我們攜手共進,披荊斬棘開辟出以信息技術為基點的教育教學新天地。

『柒』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研工作計劃

2011--2012學年下學期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工作計劃
根據市教研室、區教育發展中心2012年下學期教育工作要點的要求,貫徹落實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認真學習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堅持以優質、均衡為主題,以改革創新、提升內涵、提高質量為工作主線,以抓重點、突破難點、打造亮點為基本方法,結合本學科實際,繼續有針對性地加強指導和服務作用。按照市教研室關於「在學科教學領域推進素質教育」工作主線,配合區「建設教育現代化先進區」工作、以及市政「建設幸福同德圍」的工作做貢獻。現對新學期信息技術科小學學段的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導思想

1、本學期關鍵詞:傳承、突破、創新。進一步傳承和深化我科幾年來發展的實體成果和精神文化,並努力尋求競賽特色、教學模式特色、資源開發等新的突破口。

2、提高課堂實效與大膽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加大對骨幹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指導,扶持有條件的學校往特色學校發展。

3、加大三級管理的層級組織力度,加強對常規工作與常態課堂的調研和督促,開展《xx小學素質教育綜合評價》的試評工作。

二、工作主線與重點

u 工作主線

1、梳理本區域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學習存在的困難,結合區課改工作,大膽開展教與學方式改革的實驗研究。

2、圍繞「在學科教學領域推進素質教育」學科專項和「xx小學素質教育綜合評價」學科專項,以「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關鍵點為抓手,依靠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學業評價,在面上提高小學信息技術任課教師認識教材、理解知識體系、提高技術操作和應用認知能力,從而提高我區信息老師認知教材的平均水平。

3、結合目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技術變更,以賽促發展,開展培訓與指導活動,幫助教師適應時代發展的腳步,拓寬教師專業視界,更好地認識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4、創優質、促均衡,對個性化特色學校和特色教師的打造,對薄弱街、薄弱學校進行傾斜與扶持。

u 工作重點

1、加強對現有資源的學習與利用,結合教學模式的課改實驗工作,開展聯片實驗課活動。

2、突出對畫圖軟體模塊教師對操作與應用技能的知識塊梳理,提高教師對該模塊的教學認知水平。

3、尋求競賽新項目的特色發展:加強虛擬機器人市賽和青科協小學生計算機現場的賽前培訓,開展Scratch教學實驗校和實驗班工作,准備下一學期組織創作聯賽。

4、加強對骨幹團隊的建設,豐富團隊學習與交流的方式和策略,提高現有主要學科教師的專業學習慾望與訴求。

5、配合小學部對薄弱街的綜合調研與指導工作,加大對均禾街的問題整理與教師培訓;開展同德圍特色學校建設與薄弱民校扶持工作。

三、具體工作

(一)教研工作

u 面上工作

1、提高理論學習的意識,端正理論學習的態度,對本學期的一些重點工作、重點文件要加強引導和學習。例如,要學習《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要學習《在教學領域深化素質教育》的各項文件中整體內涵及跟信息化相關的專項部分等。

2、加強片鎮教研的調研與建設

各片鎮要加強本地區教研質量的調研和建設,包括對各校課程落實、常態課堂質量、任課教師業務素質、學科檔案建設等的調研、指導和督促。要建立相應的學片各校情況的檔案袋,對2011年度有變更的學校電腦室情況進行記錄,對於多年來沒有改觀的學校進行總結 和匯報反映。各學片要結合自己實際,抓住問題核心,找突破口,樹立本地區學科特色亮點,大膽發展一些信息技術類對社區有影響力的項目活動。

3、加強教材知識體系、操作技術與學業評價體系的學習

以畫圖模塊為突破口,以學業評價體系和質量檢測工作為抓手,以上學期開發的多媒體課程資源、有效任務設計案例資源為工具,加強對教師對教材知識體系和資源設計方法的認識,區教研會出標准、出培訓策略、出檢測方式,各教研組長實施培訓與檢測,各片鎮具體開展活動,在片鎮內強化任課教師的操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為有效常態課堂提供基礎保障。

4、大膽開展教學模式的課改實驗,各片鎮推出實驗校

結合2011年度區課改工作與學習,本學科對大朗小學 黃永樂老師的杜郎口教學模式遷移、景泰小學基於Moodle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方圓實驗學校的基於Wiki的網路教研模式、竹料一小的學生自主學習模式進行總結 ,應發展中心工作部署教研員選點建立課改工作站,各片鎮組織老師加強學習與研討,結合面臨教材改版現狀,大膽嘗試,推選出本學科課改實驗校與實驗課;希望有條件的學校,例如廣外外校、景泰小學、方圓實驗學校、廣園小學、京溪小學、江高中心小學、明德小學等學校創出有特色的校本加設模塊課程。

考慮到教研活動時間安排,將花都、白雲區際研討課活動、教學中心組送課活動、課改實驗課、二級團隊建設研討課四項工作整合在一起設計與實施。

5、豐富學科社區建設與網路教研活動形式

教師要基於自己的工作實踐,加強反思性寫作,可以是敘事故事,可以是雜感,可以是案例分析,可以是教學後記等,將發生在教育教學情境中的故事、問題、困惑或解決方法分享交流,提高自己教育問題的觸覺意識和積件寫作能力。在原有學科社區博客、論壇交流的基礎上,教研會理事、學科中心組長等要繼續帶頭並組織教師閱讀、撰寫分享讀寫日誌的習慣和能力。在學生層面開展基於論壇的開放性創作作品徵集交流活動,分批分配帳號數額給全區各片學校,結合Scratch、Flash軟體繪畫、畫圖繪畫等進行的圖案設計、以圖說話等作品徵集。活動的開展主要基於網路論壇來開展,對於優秀作品進行獎勵。

6、做好區、市論文 年會的指導、徵集與評比工作

配合我區2年一度的論文 年會工作,在學本科論文徵集上做好主題與寫作指導,老師們要加強對寫作選題、論文體裁、內容組織的思辨等方面的意識與方法學習。在第七周周五前各片鎮完成論文提交工作,在第九周周五前完成市論文提交工作。

7、傳承和繼續優化小學信息技術期末抽測評價工作

在前幾年抽測工作的基礎上,繼續按形成的操作規程和評價體系實施,並針對部分學片缺考嚴重、個別學片數據處理和質量分析滯後工作進行跟進,結合均禾街和同德街專項扶持工作、特色項目學校扶持工作制定特定措施,促進優質與均衡的和諧共進。

8、支持有條件學校開設Scratch兒童課程模塊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已有八年之久,教學一線對課程目標、教材編排以及教學實施現狀都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和思考,除了目前廣州市信息技術科在籌組教材改版工作外,本區對教學模式、內容模塊的建設,也持開放、積極的態度。

Scratch是麻省理工學院設計開發的一款兒童編程軟體,通過可視化的、樂高積木式的編程模式,減低兒童編程的技術門檻,提供了想像創作的平台給兒童發揮,受到世界各地教育ICT教育的重視。我區也需要結合目前發展形勢,組織學習培訓,支持、扶助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Scratch兒童課程模塊,先發展一批學校,從學校教學實驗中,獲取一些經驗,並建立作品交流平台,與國內外有相關興趣的學校加強網路交流和協作。結合區課改工作,希望有條件學校積極參與。相關的培訓工作以區繼續教育課程學習的形式開展。

9、傳承團隊協作的成果,豐富團隊培養的方式

在近幾年的一級團隊協作培養建設成果上提煉模式和策略,並繼續豐富骨幹團隊培養的方式,在面授沙龍學習中,遷移「Seminar(習明納爾)」學習模式和楊曉哲研究生「四度空間」社團模式到骨幹教師會議學習模式上,加強一級團隊高級思維的碰撞與演講 鍛煉;傳承本區「教學三人組」、「項目任務」等模式到二級團隊,添加骨幹力量圈子,促進二級團隊教師的學習與交流。團隊學習內容結合本學期的重點如課改、Scratch等內容開展。

10、組織開展2011區、市青科協電腦小報、電腦繪畫現場比賽活動

市青科協組織的小學生電腦小報、電腦繪畫現場比賽受到廣州市教育局的重視,由往年的青年少科技協會組織變更為與市教育局聯合組織,其它比賽形式不變。我區將變「以賽選拔」和「文本培訓」為「選拔賽後面授培訓」,集中選拔出來參加市賽的指導教師進行集體研究,對創作流程、策略和創意等細節上進行打磨,力求輔導老師打破思維定勢,提高打造精品的能力。活動時間見周程安排。

11、組織開展第二屆白雲區師生虛擬機器人比賽

繼我區2010年培訓與組織虛擬機器人比賽取得佳績,活動組織受到市肯定與表揚,同時為配合廣州市2012年4月底舉行的虛擬機器人大賽,我科計劃 在4月18日組織第二屆白雲區師生虛擬機器人比賽。在本屆比賽中,將重點對賽事規則與編程策略作出比對研究,甄別思維層次與獲獎等級的匹配問題。各片鎮要組織常任教師對此項目的學習,以適應學科競賽發展的要求。

12、開展「xx第五屆打字小能手」比賽

操作方案按照往年方式進行,各片鎮認真組織片選拔賽,區級決賽6月初進行。

13、承辦xx第九屆中小幼多媒體教育軟體評比活動

繼續由我科承辦xx第九屆中小幼多媒體教育軟體評比活動,在培訓活動上,計劃將策略包拆散,由教研會團隊骨幹選其中之一策略包深入講解介紹。

以上13點具體工作,其中第1和第5點基於網路進行;第2、3、4、6、7、12點,片鎮教研組長要結合本學片實際扎實地、創新地實施;第8至13點由區組織教研會骨幹力量操作面上工作。

u 專項工作

1、小學部對「幸福同德圍」市政工作的配合

圍繞區教育局基教科、發展中心小學部對「幸福同德圍」建設的教育專項工作精神,結合本學科實際,對有條件的公辦學校結合面上工作打造校本特色,選取有落實課程的民辦學校進去扶持,聯合區教育局綜合科督促未落實課程的學校整改落實。

2、小學部對均禾街的綜合調研與扶待

配合小學部加強對均禾街信息技術課程近幾年的落實情況,分別對設備更新、教師崗位、常規教研、期末抽測、師生競賽等方面進行調研與報告 ,扶持有意願、有條件的學校發展,探索在某些競賽和抽測上的傾斜策略。

3、「xx小學素質教育綜合水平評估」試評工作

配合基教科和小學部開展「xx小學素質教育綜合水平評估」試評工作,同時在調研中,對薄弱學校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困難進一步了解和研究。

(二)科研工作

1、區十一五重點課題成果推廣工作

由xx老師主持的區十一五重點課題《城鄉二元化區域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的策略研究》已於2011年9月結題,通過了結題鑒定,相關成果(三本編著文集、課程資源等)分期展開學習。

2、市十一五面上課題成果徵集與推廣工作

由xx老師主持的市十一五面上課題《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能力評價研究》進行成果推廣階段,要完成以下幾項任務:

(1)對開發的信息能力測評軟體進行測試,結合操作層面的工作檢測bug。

(2)結合區論文徵集工作,徵集關於教師信息能力在校本培訓、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上的論文成果。

(3)繼續構建教師信息能力比賽的操作體系,包括分期比賽的內容、形式、題目設計、評價體系等。

(4)安排實驗基地及個別鎮街進行試賽工作。

3、做好「在教學領域深化素質教育」課題研究工作

由xx老師主持的「在教學領域深化素質教育」的市信息技術教研會課題《基於Moodle的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網路課程》, 參加人員如下:

本學期要結合基於畫圖模塊網路課程製作、教學實驗兩個方面和特色學校共建發展的思路,開展工作。各課題成員要結合個人特長和學校條件思考可施展實驗計劃。課題組具體要完成以下3項任務:

(1)有條件實驗學校完成Moodle系統的安裝,實驗教師熟悉Moodle系統的操作;

(2)總結交流上一階段課程開發情況,進一步完善結構體系,開發個別知識包和課時包;

(3)結合中心組送課活動、花都白雲聯區公開課活動、二級團隊培養工作等組織實驗課研討。

4、小課題結題指導工作

對去年立項的幾項教師小課題進行結題指導,包括研究進展的邏輯梳理、成果提煉、論文寫作、結題報告 指導等,結合一級、二級團隊建設思路,開展活動沙龍。

(三)培訓工作

1、常規教研活動類學習培訓

包括上面教研工作中所列寫到的基於畫圖模塊的學片技術培訓、市現場賽的輔導培訓、論文選題與寫作的培訓,以及多媒體教育軟體製作等培訓等。

2、繼續教育課程類培訓

課程名:Scratch軟體操作與作品創作

開設時間:2天,時間在5月份

內容簡介:

u Scratch簡介;

u Scratch操作;

u Scratch作品創作交流與評價分析;

主講人:xx、xx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Article/xxywjxjhzj/98392.htm

『捌』 淺談如何提高我校學科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
力,促進其專業化成長的幾點想法:

一、幫助各科教師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信息技術能力。

在現代社會中,廣大教師要學好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
要注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同時還必須要加強學習教育基礎
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
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師綜合素質
的提高是創造高質量、
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
教師綜合素質的
提高必須要以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和教學的基本素質提高為起

點。

教師只有努力適應時代的要求,

具備適應現代教育的綜合素

質。

並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促進學

生的信息素質不斷提高,

推廣信息技術,

最終達到培養創新型人

才的目的。

二、

拓展培訓渠道,

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為專業化

發展打下基礎。

首先,

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

讓教師從觀念上內更新,

理解

整合的內涵:

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演示工

具,

而是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

「融合」



從思想上達成共識;

其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針對師資現狀,確定培訓內容:即:

計算機意識、

知識、

技能與態度;

學科教育理論與學科最新發展;

教育技術和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

最後,

提供展示平台讓教

師通過

「設計——實踐——反思——再實踐」

活動提高自身素質。

積極創設氛圍,

將提高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作為常抓不懈的重點工

作,並貫穿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始終。

(一)

、培訓方式上

1

、走出去,請進來。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培訓,請周邊學校

優秀的信息技術教師到學校進行講課。

2

、定時學習,以骨幹帶全體,做好校本培訓。

3

、進行考核,嚴格把關。利用課余時間對教師進行計算機

培訓,要求教師能熟練掌握教學中常用軟體操作方法。

4

、通過教師之間相互觀摩、互相介紹經驗、互相切磋等形

式,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創新能力。

(二)培訓內容上

主要側重信息技術操作能力,

也就是我們後面將要參加的全

國教師專業信息技術技術模塊考試。

培訓內容分為四個階段:



本技術階段、開發技術階段、整合技術階段、技術熟練階段。

1

、基本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

Windows

的操作技能和

Office

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

決信息技術「怎麼使用」的問題;

2

、開發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工具軟體,像

Flash



Photoshop

等,主要解決信息技術「能做什麼」的問題;

3

、整合技術階段:主要培訓內容是信息技術與課例研究相

結合起來的培訓,主要解決信息技術「為什麼用」的問題。

4

































Office





Powerpoint



Frongpage



Flash

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決信

息技術「怎麼樣用好」的問題。

三、

加強整合教學問題反思,

為研究型教師發展開拓思考之

路。

1

、要明確以課程為本的信息技術整合目標,堅持符合學科

特點和學生發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應用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的發展而不

是技術的有無、多寡和先進與否。在教學中是否使用信息技術、

使用什麼樣的信息技術、

如何使用信息技術都應服務於課程、



學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在理解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時,

應避

免「技術本位」的目標取向,避免單純為了炫耀技術的優勢,而

偏離課程培養目標或忽視學生的體驗和發展。

同時,

作為學科教

師,

要注意處理好學科本體目標與發展目標之間的關系,

不管采

用何種技術、

何種應用方式,

『玖』 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 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水平。
1、具有現代化教學觀念的教師,應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即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計劃、組織和協調,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過去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強調利用好兩個工具,即字典和圖書館。今後要增加一個工具,更應該強調通過互聯網學習。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注重利用新技術開發課程課件,一本教案用多年的教師肯定要被信息社會淘汰。
信息技術為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現代化的生存環境,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存的觀點看待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把課堂的教與學看作是教師和學生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每一個個體的生命活動,讓師生在互動、交融、接納、創造中提高各自生命存在的質量;並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創新教與學的方式和評價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育質量。
信息技術在我校一直強調「應用為主」。在網路設備的運用上,我們從「應用為王」的提出,到信息技術從盲目應用走向科學應用,再到務實推進教育信息化,體現了對務實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目前教育信息化在我校正處於新的重要發展階段,需要我們不斷適應新形勢、站在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再攀新高峰。建校以來,在推廣信息技術工作中我們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轉變觀念,大力弘揚生命環境觀,加強教師觀念的更新,並積極賦予行動。
2、就學生而言,教育信息化肯定不能等同於簡單的互聯網的概念,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信息網路及技術,變成自覺學習、自我發現、自主探索的工具。這里就有一個觀念問題,不能僅認為只有進入課堂才是學習,只有教師講的才是知識,要全面、正確地理解教育信息化。
具有現代化學習觀念的學生,應從傳統的被動地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處理知識、運用知識,要有能力利用信息網路進行對知識的探索,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學生應有一個從學習互聯網知識到通過互聯網學習的過程。此外,對獲取和使用信息的習慣和意識也要轉變,在互聯網上,一個人面對的是海量信息,每月付10元錢都覺得虧,而使用電話一對一的信息交流,每月花上百元都不覺得貴,主要是習慣和意識問題。
二、加強課程的整合力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創建信息化學習平台,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是重要的環節。我們提倡在實踐中學習,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發展,而做到這些,要突破時空限制,惟有藉助網路優勢。對此,可以充分利用「三網合一」設施,以課程與教育技術整合課題作為教研內容進行實踐探索;通過學校的網路平台,促使新理念、新教學和新技術的有機結合,鼓勵教學能手、教學骨乾和信息技術愛好者的互助合作;每個學期定期開展青年教師賽講,藉助虛實相諧,提升信息技術的使用層次和專業水準。加強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促進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改進學習、發展思維、開展研究,在信息化環境中提升分析、綜合、比較、鑒別、創新和實踐能力。讓學生隨時能在信息化學習平台上獲得資源、工具、方法和指導,建構認知、發展個性,促進形成學生自主探究、生動活潑的教與學的氛圍。在語文課上,積極引導與幫助學生充分運用網路這一最大的動態資源庫,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將信息資源與學習課題相結合,在自主的、有選擇的學習中形成有創意的、個性化的學習成果。在數學與科學方面,充分應用網路資源及數字化互動軟體,充分展示科學原理的發生、發展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通過運用各類可視化、互動式的教學軟體以及藉助信息技術在數據統計、分析、再現等方面的強大支持,突出量化分析的研究效能,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探究科學世界的有力工具。
三、加強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以計算機的普及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為重點,著力於培養教師和學生應用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在實施信息化的過程中,要把師資培訓作為重點,放在重要位置。同時要注意糾正重硬體、輕軟體和輕人才培養的傾向。
師資隊伍培訓是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否擁有大批掌握並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師是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目前教師使用PPT的比例最高,而且大多以替代板書為目的,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教學的有效性,真正運用網路資源進行在線教學和使用BBS討論的則甚之又少,其原因是大多數教師多媒體課件製作及網路教學設備使用不熟練,甚至有的根本不會用。因此,我校首先對學校教師、技術與管理及行政人員的不同層次的全員培訓,注重提高教師使用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水平,培養教師使用陽泉教育網資源及山西基礎教育網等網路資源,及自己設計製作課件的能力及網上操作能力。在校園網建設中形成一支能使校園網充分發揮使用效益的隊伍,保證校園網建成後,就能投入使用。
四、加強教育信息化的創新與發展,提高信息技術的質量和層次。
隨著課程教材改革的深入,信息技術在新課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學校對信息技術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我們配合新課程的實施,加強對多媒體和網路技術介入教學過程後,教與學效果測評的研究,信息化環境中學生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測評的研究,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綜合測評的研究。充分發揮網路和計算機在數據採集存取、數據智能化分析和處理等方面的優勢,開發各種有效工具,逐步形成基於信息化環境的、新穎與科學的教學測量和評價體系。我們還通過青年教師《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賽講,從中查找不足,研究對策,同時製作了一批容量大、質量高、有特色的視頻課例及課件,構建學校資源庫,供各學校各網點實時共享。加強了學生信息技術的常規訓練,抓好信息素養的培養,把電腦作品製作作為提高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重要途徑,落實具體的時間、場所和輔導人員,切實提高學生電腦作品設計與製作的質量和層次。
總之,經過我們對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和有關學習、探索,我校教師對多媒體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及信息化環境下基於任務的協作學習有了深刻的認識,並且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使課堂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無論教師、學生均呈現了可喜的變化。今後我們堅定不移的將教育信息化進行下去,以取得更大的成績。

閱讀全文

與小學信息化技術校本培訓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順電子商務平台建設 瀏覽:69
各類電子商務網站調查分析 瀏覽:520
電子商務經典圖案 瀏覽:20
景德鎮旅遊電子商務 瀏覽:879
2018年扶貧業務培訓方案 瀏覽:47
招商廣告策劃方案及推廣 瀏覽:187
伊利推廣策劃方案 瀏覽:707
悅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951
實用市場營銷核心英語 瀏覽:136
2016市場營銷論文選題 瀏覽:788
市場營銷專碩考什麼 瀏覽:341
家裝網路營銷提成 瀏覽:427
國際市場營銷學史建軍 瀏覽:405
小學高年級教師培訓方案 瀏覽:652
台州市起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87
超市6月份促銷活動主題 瀏覽:649
電子商務線上線下是什麼意思 瀏覽:854
教師培訓基地學校培訓方案 瀏覽:332
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現狀 瀏覽:527
買衣服怎麼做促銷活動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