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節 元宵節 清明節 端午節 七夕節 中秋節 重陽節的來歷和風俗
一、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
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
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
二、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
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並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元宵以糯米粉為皮,內裹果料糖餡,圓形,是「團圓」的象徵。
每到元宵節之夜,許多城市舉辦燈會,展出各種彩燈,造型新奇,千姿百態。
三、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
清明節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
清明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萌,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
四、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
《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認為,它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
每逢此節,民間有帶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習俗。
五、七夕的來歷和習俗
農歷七月初七夜,稱「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相會的日子。
六、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最早源於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
中秋節風俗是吃月餅,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團圓歡聚,還有賞月。
七、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
重陽節為農歷九月初九,是魏晉以後興起的節日。
主要有五種傳統習俗。一是登高、二是插茱萸、三是飲酒賞菊、四是食重陽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