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培訓效果評估的方法選擇有哪些
培訓效果評估是企業培訓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檢驗培訓工作做得好壞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培訓管理者明確培訓項目、內容、講師選擇的優劣,了解培訓預期目標的實現程度,為後期培訓計劃、培訓項目的制定與實施等提供有益的幫助。實踐中我們的培訓評估主要採用柯氏的四級評估模式(簡稱4R模式): 1、學習評估:測定受訓者的學習收獲程度(知識、技能、態度、行為方式等方面)。主要採取考試、現場問答、模擬測試、寫心得體會的評估方式等。 2、行為評估:主要考察受訓者知識運用程度(培訓後,其態度、行為方式的變化和改進情況)。 我們一般通過行為觀察、每月考核(主管評價)及員工關鍵事件盤點等來予以驗證。若對於工作心態、管理方式類的培訓,我們一般在培訓結束時會布置行為轉變行動計劃表,到時看其行動計劃表的實際完成情況等。 3、反應評估:評估受訓者的滿意程度(對講師、課程、培訓組織等)。 每次培訓後都會做一個培訓滿意度的反饋調查,主要以現場發放調查表的形式來完成,調查表事先精心設計,主要涵蓋總體評價、培訓課程、講師授課、培訓組織、合理化建議等幾個核心的調查內容。當然,這並不是唯一手段,我們還會通過現場觀察培訓氛圍、培訓紀律反饋、員工抽樣訪談等方式進行補充調查。 4、成果評估:衡量培訓帶來的經濟效益(培訓後,受訓者在一定時期內所創造的工作業績增長變化評估)。 是最後評估項,主要是通過績效考核,更多的是一些量化數據的對比反饋,如質量、銷售額、成本、項目效率、人員晉升培養結果等。 另外,在年度培訓結束後,我們還會核算整個年度的培訓投資回報率的變化情況,考查銷售額或利潤增量與培訓課時和費用增量之間的關系,以此衡量我們年度培訓工作的進步情況,尤其會特別關注和核算本年度新入職員工進步的情況。因為,我們覺得培訓對新員工的改變和造成的結果影響較大。 評估的方式我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難的是讓評估的結果和實際的情形最大限度的相符。在專業上我們把它叫做信度和效度。提高信度和效度的有效途徑是科學地設計好評價的內容、分數和權重,並控制好實施評價中的全過程。
② 培訓評估的評估方案
關註:培抄訓產生了何種客觀的襲影響;確立培訓活動與影響之間的因果關系;確立培訓的作用機制;確認項目產出與其最終效果之間的作用機制。
常見的評估方案有:實驗設計、准實驗設計、非實驗設計。
非實驗設計:無參照組(包括單組別前測後測設計和簡單時間序列設計)
准實驗設計:有非隨機產生的參照組(包括前測-後測對照組設計、時間序列設計對照組設計、單一後測對照組設計)
實驗設計:有隨機產生的參照組(包括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索羅門四小組設計、單一後測控制組設計、要素評估設計)。
③ 如何進行培訓後行為和績效的評估
通常來講,培訓效果的評估在業界有這樣幾種理論與方式:
首先, 其基本的理論基礎以4級評估法為核心基礎. 即: 現場感受與理念沖擊效果; 知識信息記憶與持久性; 行為轉變; 對實際工作的提升與應用. 舉幾個例子: 以當今著名的培訓師余世維為例, 其課程感染力與理念沖擊力強, 但停留在效果評估的第一階段, 對於具體知識要點記憶, 實際行為改進, 實際應用的幫助都有局限性. 這在以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現今企業來講是典型的本末反置. 改進的方式應增加後續更進措施,使理念沖擊轉化為知識, 技能直到實際工作運用. (篇幅問題,關於如何後續問題, 在此打住.)
幾種常見的評估模式:
1- 培訓評估表: 培訓評估表的設計目前大多建立在對課堂感受的評估上. (如對老師的評價, 培訓的感受, 場地, 甚至食物的評價)
2- 知識型考試與網路答題: 很多企業使用電子測評, 以類似考試的模式測驗學員對培訓的理解程度. (如項目管理, 問題解決與分析等課程,產品知識更是如此, 都可以如此進行.)
3- 模擬練習與測評中心: 對於以技能為核心的培訓,多採用模擬方式進行. 如溝通技巧,銷售技巧, 談判, 簡報技巧等, 輔導技巧...光聽不練的培訓不行, 練而不打的培訓也不行. 角色扮演的程度與測評中心相比其實戰效果大打折扣. (測評中心: 為系列的以行為轉變目標達成而設計的一組實戰模擬,包含案例, 演練, 分析, 等系列活動構成. 由於現場布置多以個人為單位,以隱蔽錄像監控, 實際壓力遠高於角色扮演,因此可以實際了解學員技能的掌握. 通常進行兩次以上,中間間隔3到6個月以對比觀察技能提升)
4-實際應用/工作流程/工具/效果固化: 要求學員結合工作實際,將培訓內容轉化成工作步驟,流程與方法. 在合理時間間隔後,組織評估. 常見於時間管理, 管理技巧, 等課程中.
5-項目操作量化培訓效果對業務/工作的影響: 為學員設訂項目及項目小組,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項目多建議是公司真實的工作挑戰.學員運用培訓所學開展項目. 這種方法理論上完美,在實際操作中容易流於形式. 需要培訓人員在組織中有很好的組織能力.
6-組織能力測評: 這是OD理論中常涉及的部分. 即採用評估工具如:勝任力能力模型評估等, 對比評估的前與後的差來得出培訓效果. (評價: 理念科學,實踐不科學. 學院派的經典愛好)
7-ROI評估模式: 將培訓結果與實際回報結合. 這方面內容比較復雜. (人為的復雜.實際理念很簡單,來自財務式思維). 評價: 理論意義大於實踐.
培訓評估從實質上是培訓應用與轉化. 評估一詞容易讓培訓人員鑽進理論式的抽象思考而進入死胡同. 建議把重點放在用與轉化而不是評與估上.
④ 培訓後有什麼方式進行評估
目前國際比較抄常用的是四層級評估體系。他包括:
1,反應層面的評估。是一種表面化評估,一般體現形式為培訓完後的員工培訓調查表。
2,學習層面評估。一般表現為對培訓內容進行如考試方式的評估。
3,行為層面估評。員工所屬上級、下級或平級人員對該員工是否將培訓內容體現到工作中進行調研評估。但這個層面已經比較難以量化測算。
4,效益層面評估。指的是培訓對公司效益的影響力評估。由於公司效益影響因素涉及的變數太多,如宏觀環境,公司內部人員流動,戰略管理,競爭對手,淡季旺季,甚至天氣……所以很難將培訓和績效進行直接的連線量化評估。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企業或一個管理咨詢機構能對培訓進行完整的定量評估,一般只能做到第一第二層面,第三有人做,第四很難做。如果你對學術有興趣,在培訓與績效關系方面能發表有效有力的學術論文,那麼肯定能上SCI級的刊物了。
不知恁滿意否?
⑤ 如何進行培訓評估方案設計
t「ick)四層次模型。作為咨詢顧問和講師,我認為這種工具實用易於貫徹到企業實際的內培訓評估中容.它不僅觀察學員的反應和檢查學勻結果還衡量培訓前後的表現和公司經營業績的變化。該模型將評估分為四個級別如下表: 培訓四級模型結束前學員對課程的判斷很容易受到經驗豐富的培訓員或培訓機構領導者富有鼓動『}生的總結的影響,所有這一切均可能在評估時減弱學員原本對該培訓的印象從而影響評估結果的有效性。 二級評估需要檢查學員所學知識。這種檢查可能以考卷形式進行也可能是實際操作學習層評評估級別主要內容可詢問的問題衡量方法一級評估反映層評估觀察學員的 反應.學員喜歡該培習!{課程么?.課程對自身有用否?.對培訓師及培訓設施等有何 意見? 課堂反應是否積極主動?問卷形l節調查表續戶馬,評沽訪談二級評估學習層評估檢查學員的學習結果.學員在培訓項目中學到了州么? 培習}}前後,學員知飛又及技有肪 面有多大程度的提高?
⑥ 如何進行培訓效果評估
目標評價
通常情況下,企業系統化的培訓都是由確定培訓需求與目標、編制培訓預算及計劃、監控以及效果評估等部分組成。它們之間並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好的培訓目標計劃與培訓效果評估密不可分。目標評價法要求企業在制訂的培訓計劃中,將受訓人員完成培訓計劃後應學到的知識、技能,應改進的工作態度及行為,應達到的工作績效標准等目標列入其中。培訓課程結束後,企業應將受訓者的測試成績和實際工作表現與既定培訓目標相比較,得出培訓效果。作為衡量培訓效果的根本依據,企業應制訂出具有確切性、可檢驗性和可衡量性的培訓目標。
目標評價法操作成功的關鍵在於確定培訓目標。企業通常有兩種方法確定培訓目標:一是任務分析法。企業的培訓部門可以設計出任務分析表,詳細列明有關工作任務和工作技能信息,包括主要子任務、各任務的頻率和績效標准、完成任務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等等。第二種方法是績效分析法。這種方法必須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確定標准績效。
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法是由績效分析法衍生而來的。它主要被用於評估受訓者行為的改善和績效的提高。績效評價法要求企業建立系統而完整的績效考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要有受訓者培訓前的績效記錄。在培訓結束3個月或半年後,對受訓者再進行績效考核時,只有對照以前的績效記錄,企業才能明確地看出培訓效果。
績效考核一般包括目標考核和過程考核。目標考核是績效考核的核心。目標可以分為定量目標和定性目標。培訓經理在選取目標時,應注意選取能體現崗位職責的指標——目標達到了,基本上就履行了崗位職責。
過程考核是績效考核的另一個重要內容。過程是績效的保證,沒有好的過程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過程考核能反映員工的工作現狀,它通常包括考勤、服務態度、工作飽滿程度等指標。將目標考核與過程考核結合起來,就能夠反應一個崗位的績效。
關鍵人物評價
所謂的關鍵人物(Key
People)是指與受訓者在工作上接觸較為密切的人,可以是他的上級、同事,也可以是他的下級或者顧客等。有研究發現,在這些關鍵人物中,同級最熟悉受訓者的工作狀況,因此,可採用同級評價法,向受訓者的同級了解其培訓後的改變。這樣的調查通常很容易操作,可行性強,能夠提供很多有用信息。
同其他培訓效果評估方法一樣,同級評價法也有缺陷,盡管同級間相互很了解,但由於存在競爭,有時會導致評估結果失真。而讓上級來評估培訓效果同樣避免不了局限性,因為有的上級不太了解全面情況,或者會主觀臆斷。因此,學者設計了一種360度的評價法——由上級、下級、顧客、同事,甚至培訓管理者等從不同角度來評估受訓者的變化。這種方法對了解工作態度或受訓者培訓後行為的改變比較有效。
測試比較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學者,都將員工通過培訓學到的知識、原理和技能作為企業培訓的效果。測試比較法是衡量員工知識掌握程度的有效方法。實踐中,企業會經常採用測試法評估培訓效果,但效果並不理想,原因在於,沒有加入任何參照物,只是進行簡單的測試。而有效的測試法應該是具有對比性的測試比較評價法。
測試比較評價法有多種不同方案。其中,事前、事後測試法,主要是在參加培訓前後,對受訓者分別進行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測試。這樣可以體現出被測者受訓前後的差別。但這也不乏缺陷——不能體現參加培訓與未參加培訓的員工間的差別。為克服這一缺點,企業可以將參加培訓的員工組成培訓組,另外再挑選一組與培訓組素質相近、未參見培訓的員工組成對照組,分別對這兩組員工進行測試。
⑦ 培訓完員工後,讓你寫評估及總結怎麼寫
XX期員工培訓評估與總結
—、培訓的時間,X年X月X日到X年Y月X日。
二、培訓的項目
三、培訓的規模,多少人參加
四,培訓的結果,多少人通過考核合格,多少人不合格
五、今後的打算。
⑧ 培訓結束後怎樣進行效果評估
建議參照柯式四層抄級評估模型:1、反應層評估:做需求調查問卷,時間在課堂中完成;2、學習層評估:根據學員的學習培訓情況,進行考核,可採取試題或論文的形式,時間在課堂結束後一周進行;3、行為層評估:在需求調查的時候,確定該課程完成後,學員在行為層會有什麼改善,制定行動跟蹤計劃,在學員完成課程學習的三個月後進行;4、效益層評估,根據行為改善層的結果,結合企業內部培訓的間接效益,如員工滿意度提升、離職率降低等每半年做一次評估。
⑨ 如何進行培訓效果評估
企業花了大量經費搞培訓 一、培訓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影響培訓效果的首要因素,是培訓工作的指導方向,如出現偏差,會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嚴重的還會導致滿盤皆輸。因此,培訓結束後,再次確認培訓需求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找到事物的源頭,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性方法。曾遇到一些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認為自己學好了六大模塊就能做好人力資源工作,其實這是大錯特錯,我認為應該用哲學思考管理,用心理學解讀人性,才能系統性做好企業人力資源工作,因為哲學和心理學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源頭,也是企業管理的源頭。 二、培訓准備工作 在進行培訓之前,企業有沒有進行必要的宣導造勢,有沒有告訴員工培訓會給企業及個人帶來什麼好處,有沒有告訴員工培訓內容是什麼。其實,學員對培訓的反應在企業傳達培訓指令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如學員對培訓的內容、講師、培訓思路的看法,但由於培訓是企業的制度性規定,他們往往不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學員對培訓的真正反應起源於准備階段,因此,對培訓的准備階段必須進行評估。 三、現場學習 在課程過程中,學員有沒有按照企業引導的方向參加學習,對課程內容是否感興趣;講師授課水平怎樣;學員有哪些心得和感悟;學員學到了哪些知識等,這都需要培訓部門組織進行評價。如:課程結束時,填寫評估表;培訓開始時,讓學員談談他們希望學到什麼,培訓結束時,讓他們回顧自己最初設定的學習目標,並討論學到了什麼;每講完一個內容進行小測驗,確保學員掌握該內容;讓學員回顧學習結果,讓學員證明自己的學習成果;培訓結束後,撰寫心得體會,寫出哪些知識對工作有用,哪些知識對工作沒用,並制訂行到改進計劃;比較員工培訓前後的表現等等。 四、行為 觀念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行為指人在觀念、思維等因素的引導下產生的一種外部表現活動。我一直強調思維應成為培訓的核心,一堂培訓課不是講師講了多少內容,也不是為了讓學員過度高興,而是學員通過一堂培訓課受到了哪些啟發,他打算如何運用到工作中去及改進自己的工作,而講師的根本性任務是和學員進行互動、探討,讓學員形成自己的思維,這樣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讓學員形成自己的思維,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因此,對學員行為的評價必須懂得心理學,尤其是行為心理學,否則難以從行為上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 五、培訓效果 培訓效果是培訓效果評估的結果階段,需要根據培訓跟進計劃收集報表、數據、工作計劃、學員心得體會等,進行分類、匯總、分析,如培訓合格率、績效提升率、自主改善率等,然後撰寫評估報告報領導層審批。 培訓效果的評估的主體是人,而人是有思想的,而思想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復雜性、預見性,因此培訓效果評價無疑是一件很難的工作。人的改變首先從觀念開始,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思維,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因此企業應從以上五個方面進行系統性思考,結合企業的實際狀況,建立培訓效果評估流程,不斷完善培訓開發管理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