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策劃專題片
淺談電視專題片的策劃與包裝
在媒介進入融合時代、電視節目品牌化經營的今天,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品種的電視專題片,在受眾日益挑剔的目光中如何完善自己,這是當前電視媒體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結合多年從事專題工作積累的經驗,我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關於電視專題片的界定,目前電視界和學術界眾說不一。但可以肯定,專題片不是純新聞,它不要求時效性,而是追求歷史的、文化的和社會的價值;它兼容某些新聞的特性,但與新聞有著本體的不同。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對事實和對真實自然的人、人性的高度尊重與揭示」。因此它既不會取代其它電視藝術,也不會被其它電視藝術所取代,有著頑強的藝術生命力。
回顧我國電視專題片的創作歷程,我們不難看出她身上的時代烙印。而今的電視專題片已開始拒絕枯燥無味的敘事和亟其冗長的鏡頭,追求「可視性」、「節奏性」、「故事性」。這就需要對電視專題進行全方位的立體的策劃和包裝。
專題策劃首先要精心選材。
專題片可涉足的范圍極為廣泛,包括會議專題,歷史題材,民生報道等等。而選題的關鍵是在於它的內涵價值,我們曾經拍攝過的《熱血忠魂李克誠》、《孫秀英和她的剪紙人生》、《走近七三一》等片子,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它深刻的思想內涵給了受眾一個心理切口,使其能動地介入到片中來,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心靈的互動,然後帶著思索離開。
其次,策劃還要從製片觀念上進行調整。
真實性是專題片自始至終的追求。通過紀實手法的運用和表現,讓人們感受到真實再現的品格,這是一種平民化的意識表現,它平視、客觀的特點賦予了電視專題片感染力和生命力。所以在製片時,應盡可能地避免主觀色彩的說教,而要從受眾心理的角度給專題片定位,彰顯其平民意識。
而實際上,在地方台,我們經常遇到的困擾是常會不知不覺地帶著某種主題思想去「強制執行「,其結果往往表現的不是被拍攝對象,而是自己,即不經意間把被拍攝對象當成自己的思想載體。這就與我們的創作初衷大相徑庭了。
應當明確一點,我們搞專題片的初衷不是把一個現成的或編導主觀的結論強加給觀眾,而是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主動思考,能動介入,盡管每個人領略和思考的東西不同,但結論是觀眾在平等、能動、投入的狀態中獲得。絕沒有強求的痕跡。就象我們拍攝的一個貧困學生的專題片《伸出你的手》,裡面沒有開篇就提出主題,而是盡量用這個寒門學子的家境,他的生存狀態和學習成績來展示,最後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得出結論――這些品學兼優、出身寒門的孩子們需要全社會的愛心和援助。
因此在創作時,一定要注意從觀念上找準定位。
專題片的策劃與包裝歸根到底要從創作的方式上尋求突破。
馬克思曾說過:「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沒有策劃與包裝的專題片是暗然無色的,沒有加工的素材是平淡無奇的。電視片排斥人為的虛構卻不否認創作者的藝術表現,這就需要采編人員深入挖掘電視表現的潛力,整合人才和聲畫資源,全方位進行包裝。
電視策劃首先是一種智力投入,策劃的前提是厚積。「電視策劃不僅僅是一兩個點子,而是許多個點的集合。它就象是一條貫穿節目始終的智慧線,在節目中承擔了思想引擎的作用「。電視策劃就是理論對實踐的支撐。沒有相關的知識的積累、人生閱歷,不了解電視媒體的特點和優勢,是難以勝任的。這就要求專題片的製作人員應當是一個多面手,他具備較高的思想文化素質、藝術審美能力,還要擅長計算機操作。這樣才能在節目的定位、創意、製作上進行大膽的嘗試與創新。
其次,采訪現場是掘取大量素材的地方,聲畫同步使電視專題具備了其他媒體無法比擬的魅力,所以應盡量采錄原生態的現場資源來突出真實感。比如一個火災現場,嘈雜的人聲,霹叭的爆響,撕心裂肺的呼救,比任何手段都能扣緊觀眾心弦。
再有,音樂是高度形象化的情感符號,音樂語言的運用,是直接表達藝術思想的有效手段。一個鮮明的主題在文字淋漓的表述後,加以音樂的轟托,更會錦上添花。比如在《熱血忠魂李克誠》一片中,真實再現「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抗日怒潮風起雲涌的場面時,配以著名的《松花江上》主題音樂,把人們帶到了那個沒齒難忘的悲慘年代,主題思想被渲染到了極至。
歷史資料和空鏡頭的運用也是專題節目真實再現的一種手法。比如在采訪歷史人物的後期製作上,可以通過畫中畫等技巧把人物放到歷史影片中,縮短了時間差,使觀眾彷彿回到了如火如荼的戰爭年代;在表現貧困學生理想追求時,只安排他學習的鏡頭會很平淡,可如果用飛翔的大雁,來尋求一種寫意的境界,不僅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力,也深化和升華了主題,給觀眾以想像的空間。
另外,電視製作軟體的強大功能支持,也為片子的製作提供廣闊的創作空間。比如,蒙太奇手法的巧妙運用,各種特技、濾鏡、漫畫、圖表、照片、字幕的恰當使用,使得片子可以精裁細剪,風光無限。
總之,電視片的策劃與包裝,是一個無限廣闊的空間,經過精心策劃包裝的專題片,就象一座完美的雕塑,立體的呈現在受眾面前。但是也應注意,電視策劃與包裝排斥人為的虛構但不否認創作者的藝術表現。這種藝術表現強調真實自然,它追求異彩紛呈,但不提倡光怪陸離;要求容量和深刻但拒絕繁冗和堆積。它不同於電影、電視劇、文學的表現手法,而象一面鏡子反映著真實的人文和環境。
以上是我們在多年從事電視專題片錄制工作中積累起來的一些經驗,願與新聞界同仁共同交流探討。但是無論電視專題怎樣策劃與包裝,都離不開新聞工作的「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可視性極強的作品,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
http://cache..com/c?word=%B2%DF%BB%AE%3B%D7%A8%CC%E2%3B%C6%AC&url=http%3A//hi%2E%2Ecom/%B0%B2%BB%AF%BA%DA%B2%E8/blog/item/e1b21b66ce852026ab184c80%2Ehtml&p=b473c316d9c04ab549bd9b7c5350&user=
Ⅱ 電視專題片策劃怎麼寫
電視專題片策劃方案_網路內文容庫
https://wenku..com/view/.html
Ⅲ 專題片策劃跟宣傳片策劃的區別
網上有相關的解答,或者你去跟屁蟲網站里看下。
Ⅳ 誰能幫我寫一篇電視紀錄片的策劃文案啊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90校慶紀錄片策劃文案(2009-04-25 11:46:01) 標簽:宣傳片 紀錄片 教育 分類:職業日誌 一、緣起:為迎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建校90年校慶,記錄下這一閃光的時刻,學校決定拍攝校慶專題片,充分展現學校90年的發展建設和光輝歷程,同時,在十七大召開前夕,以專題片的形式獻禮,展示學校對於教育模式的探索和貢獻,對於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提供前瞻性的模式和思考。 二、宗旨:該片要超越一個學校宣傳片的范疇,立意著重體現出對於中國教育發展的思考,不是視頻資料的堆砌而是思想展示。把學校放到整個社會教育及社會文化的歷史大背景里,不局限於學校,不僅要站在中國歷史的角度上重新審視昨天的歲月,更要具有世界的、當下的、未來的眼光和視野。觸角要廣泛深入社會,要生動、真實、非理論性的表現出來,不能是歷史的簡單陳述,要能引發思考,思考中國近代教育的今天與昨天相比有了哪些進步,思考我們當下的教育與世界教育存在著怎樣的差距,深入思考教育最本質的東西。 三、內容:該專題片包含的內容相當廣,基本將學校的教育理念、歷史人文、發展歷程、社會影響、社會榮譽、團隊建設、教改探索、模式創新、未來展望等都囊括入內。由於內容之多,將以一個鮮明的主題脈絡貫穿、承接通篇各個部分。 四、主題:引發教育工作者思考,推廣普適性的教育理念。 五、目標人群:關注教育的社會各階層人士、掌握話語權的主流社會精英。 六、表現手法表現手法以紀實拍攝為主,輔之以適量的采訪和珍貴的錄像資料。 七、思路:本片力求將形象宣傳片和故事專題片完美結合,不是常規學校宣傳片中學校成績的簡單堆砌,而是以極其富有意蘊的事件故事將學校的歷史、探索、成就娓娓道來,以思考為綱串聯全片。整體構思分為明暗兩條線並行,先「起」後「接」,相輔相成相呼應。明線:全面展示學校歷史沿革、發展進程、成就現狀、未來的思考。暗線:以中國近代以來社會歷史變遷及改革開放後的教育體制改革歷程為大背景全片分四章節:「人文篇」、「 探索篇」、「輝煌篇」、「前瞻篇」,基調分別為對學校歷史人文的「深情」、探索中的「蘊情」、輝煌成就的「抒情」、充滿「激情」地前瞻。 八、時長:專題片的時間長度為40分鍾。如果時間太短,會因為高度抽象而不得要領,使節目缺少質感,同時使學校的亮點沒有能夠全部充分表現;如果太長,觀眾的則容易會對專題片產生視覺疲勞,片子若缺乏故事性和表現力的話,反而會給觀眾留下「又長又悶」的印象。控制在40分鍾,容易把握好每一章節、得當地調動觀眾的興奮點,獲得較理想的傳播效果。這是一個能基本完整、全面地敘述學校歷史傳承、教育探索歷程及有關背景、相關故事與刻劃細節,充分展現的長度。這一時長也有利於段落劃分的節目興奮點的設置。比如可以把40分鍾的節目內容大致劃分成4小節,每小節均具備相對完整的表現內容,有自身的懸念點和高潮點和思考點。 九、總體要求用製作電視、電影的表現手法對學校的各個發展階段各個層面有重點、有針對、有秩序地進行拍攝、錄音、剪輯製作成片,「聲色並茂」地表現學校豐厚的人文底蘊、凸現學校獨特風格、彰顯學校銳意教改的風采。淡化宣傳說教色彩,以較強的故事性增強節目的親和力、思想性和傳播效果,使小眾化的片子達到被大眾接受的效果。風格上直白、平實、不矯飾,同時,盡量展現矛盾和沖突,要生動、具有雄厚的思辨色彩、具有思想張力和思想高度,能夠激發受眾思考。從而把學校理念、探索、成就和思考有機結合在一起。 十、具體要求A.紀實拍攝應拍攝具有情節性、故事性的段落,捕捉能體現時代教育背景的細節。B.結 構注意完整統一的時空邏輯關系,同時,要注意節奏輕重緩急的處理,及懸念點、興奮點的設置,剪輯時合理地設計這些點在全片的布局,以激發觀眾的觀賞興趣。C.采 訪設法將采訪安排在特定的情景和狀態之中,以保證不破壞全片的風格。D.解 說 詞解說詞要凝練,寧缺勿濫;語言盡量平實、直白、客觀、理性。語言要針對畫面,具有較強的指向性,通過畫面較強的視覺沖擊力,使片子充滿思想激情。E.傾 向 性通過合理的選材、采訪、剪輯,表現當今中國社會教育領域中一個正在積極探索中的主流的、前沿的學校。 十一、結構闡述:1:總時長:四十分鍾。
2:結構及片長分配(具體以攝制定定稿為准):
●片頭:15秒鍾,也是專題片中四個章節的過渡片花。
●引子:由學校理念導入,1分鍾;
●正片:以「人文傳承、教改探索、輝煌成就、模式思考(前瞻性思考)」為核心展開,共計36分鍾。
●片尾:學校未來願景,2分鍾。
3:風格
●節奏動感的實景影象、如魚穿游的動態鏡頭和激情昂揚的片頭、片尾與引子背景音樂或優美舒緩的正片背景音樂以及渾厚有力的男性配音構成了影片的視聽特色。
4、創意創新:
●正片以「人文傳承、教改探索、輝煌成就、前瞻思考」為核心展開,充分展示學校深厚的歷史人文內涵,學校以人文立校,不斷探索教育新模式,積極開拓創新。通過對學校成就的強勢展現,編配雄渾的音樂和渾厚有力的男音,突出學校乘風破浪、勇於探索的進取精神。●正文分四章節,每章節俱以一至數個富有典型性的事件故事導入,通過故事引發思考、漸次展示、激發觀眾收看興趣。●為使專題片具有更大的可視性,每個章節都預設有四點:懸念點、興奮點、高潮點、思考點,分別承載章節的「起」「承」「轉」「接」功能。5:結構說明
1)片頭:
●以特技手法串接極其富有人文氣息、清新、唯美的畫面(切換穿插蔚藍的天空、青翠的學校草地、朝氣勃勃的學生笑臉,現代化教學設施特色場景等),導出學校的名稱、Logo和校訓。運用動態鏡頭快速轉換該學校取得的輝煌成績及培養出來的知名人物,如以該學校舉辦的全國少兒游泳賽中該學校學生奪冠的場景畫面,體現學校培養人才方面精神理念及成就,由此引入正片。
2)正片:
由引子直接過度到本篇,具體展現內容為:●人文篇:※切入點——事件故事:為學校校慶日期民主徵求眾意。(設置懸念:為何要改?)※事件解析:該事件解決了如何將學校歷史人文與現實發展結合起來,體現了學校人文傳承理念的重大進步。並可由此展開學校歷史人文的回顧。※旁白詞摘:作為一個學校,不能過分強調政治意識形態,只有正面歷史,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教育,所以該學校將原來的校慶日5月9日該為解放前的9月5日,可以說,這個9和5的顛倒不是倒退而是正視歷史真實,是學校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巨大的進步。※由該事件引出對學校歷史人文傳承的畫面回顧,通過反映學校歷史沿革內容的歷史性圖片,表現出該校人文歷史底蘊深厚,1917年成立該校時正處於新制度的開始,中國現代教育的發端,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子學校,對於中國近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構建作出貢獻,一直倍受社會名流關注,歷史上有一些重大事件發生在該校,如魯訊關於女子不許剪發的評論文章中的事件、驅逐校長楊蔭榆的大風潮,眾多國家領導子弟在此就讀,很多開國領袖們的子弟還時常回聚母校,文革期間的重災區等。※以人物訪談、歷史回顧等手法,再現學校當年的歷史人文及輝煌成就。※富有歷史感的男音旁白、再加動態鏡頭和相關情景的背景音樂等來完成內容的展現。
※思考點——百年老校與解放後的學校有何區別?一個學校如何更好地實現人文傳承和人文營造?如何打造學校教育的文化品質、文化品味?●探索篇、※本部分是專題片重點展現的內容,講述學校近年來的勇於探索、率先實踐。※切入點——「校服反復」事件. (設置趣味性懸念)※事件解析:學校傳統的對話慣例充分體現學校民主精神,體現了學校深受歷史人文傳統的影響的很好的人文傳承,著重打造學校教育的文化品質、品味,積極構建有助於孩子們自主成長的機制,將學校價值觀和現代化人才理念等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學生。※采訪袁愛俊同期聲:「讓學生知道自己建議是否有用,其意義超過該建議是否正確。的機制,人的成長非常重要時期就在中學時期,所以公平競爭、民主參與意識的培育對於學校的素質教育具有重大意義。」※旁白詞摘: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文化沖突將成為日常社會常態,學會運用民主公平的理念處理問題是最基礎的教育。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會做人、會求知、會辦事、會生活」。「惟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學校如今一流的教學理念和實踐,不是靠 「跂足而望」得來的,而是藉助於與時俱進的探索、創新而來,藉助於探索實踐而來,藉助於不斷思考考察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不斷研究以新思想、新理論、新的思維方式、新的教育機制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而來的。該校一直重視基礎教育的探索和教改創新,在德育、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等方面進行率先探索與實踐。※以人物訪談、歷史回顧等手法,再現當年所作出的一些實踐探索初衷及具體操作構想,揭示出學校率先進行教改探索的重要性及其現實的深遠意義。※穿插圖片字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辛勤工作銳意創新的教師團隊※思考點:如何通過強化體制全面提高素質教育?●輝煌篇、※本篇是上篇內容的自然延伸。※切入點——事件故事:如:學校被評為GLOBE之星(GLOBE STAR)、全國少兒游泳冠軍賽及其他國家賽事上的優異表現等※旁白詞摘:該學校很多項目在國際賽事中多次獲得殊榮,在反思體育舉國體制的基礎上,為社會貢獻了一種「體教結合」培養人才的新模式。把學校價值放到如何更好滿足社會需求上去考量。※穿插圖片字幕快速閃回學校優異歷史成果、傑出人物精彩瞬間。※以煽情性的男音旁白、動態鏡頭、編配愉悅快節奏的背景音樂等來完成內容的展現。※以師生交流、互動教學、相互親密無間等特寫畫面等場景畫面,編配優美舒緩的音樂和渾厚有力的男音旁白、另加動態鏡頭等來展現。※思考點:如何更好地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和國際化趨勢的人才?●前瞻篇:※切入點——事件故事之一:學校的清華北大考錄名額忽然降低(設置懸念)※切入點——事件故事之二:學校成人冠禮的創舉、中華傳統文化節※旁白詞摘:學校前瞻性地主動融入世界教育潮流,不再重點關注北大清華的考錄名額,而是積極順應國際化人才培養需求,創建了學校國際化直通車。在如何面向國際化,培養出國際化人才的問題上,學校認為,越是國際化人才越要打好傳統文化的根底。中國的教育思想家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學校每一次變化起伏都有時代背景,但是也有不變的東西,也即教育的本質不變。教育是一種思想,教育也是一種實踐,學校一直積極致力於探索教育最本質的東西。※重點鏡頭呈現:比爾蓋茨訪問學校的精彩花絮,比爾同期聲「這是我第一次走進中學參觀,我能夠告訴你們,我中學畢業了」,共植「數字時代」樹。采訪與比爾蓋茨零距離接觸的那位學生說出自己對於人才的理解。※校長采訪同期聲:「優質學校更應該向社會貢獻一種培養人才的模式」.※穿插相關關鍵詞字幕、學校國際性外事交流、傳統人文營造等特寫畫面等場景畫面,交叉出現,強化學校的理念,編配優美舒緩的音樂和渾厚有力的男音旁白、另加動態鏡頭等來展現。※思考點:教育最本質的東西是什麼?真正好的教育應該給人什麼?采訪袁愛俊校長及權威教育專家。片尾--未來願景:
●在思考探索篇的基礎上進行鏡頭切換,畫面內涵和音效與引子部分相呼應,強化整片的力度,把整部片子推向高潮,充分表現學校不斷探索創新,永葆前進動力的風采。從而把學校的形象進一步予以提升,描繪出學校的發展藍圖和美好明天。最後再次推出企業的名稱、Logo和學校宣傳語,加深觀眾印象。鑒於上述專題片的創意腳本、事件素材選擇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有待經過與學校方面深入溝通集體策劃後進一步確定。
十二、成片產品:為更好地滿足學校在不通場合的播出需求,擬製作四十分鍾形象專題片、八分鍾形象宣傳片兩部。兩部片分別製作中文版和國際版,以適應學校國際化交流的需要。 十三、擬采訪的拍攝人物:(排名不分先後)現任校長前任校長具有典型性的新、老教師(名師)代表國家領導人子弟:林豆豆等畢業學生代表:汪涵、與蓋茨面對面的學生及該學校培養出來的冠軍運動員等傑出人才。國家教育部官員教育界頂尖級專家學者其他相關的社會各界人士專題片事件中的關聯人 十四、專題片技術要求※節目內容:所有節目的字幕一律採用漢字簡化位元組目中的同期聲字幕、被采訪人物、記者姓名等字幕的字體均為黑體白色。節目中不得出現各種壓角標。節目的開始與結束均為黑起黑落,黑起黑落的過程均為1秒半。※節目製作:採用廣播級BETACAM系列設備。節目製作單位提供兩個BETACAM/SP型錄相帶,其中一個中文版,另一個為國際版。※中文版:第一聲道混合聲道,包括解說、同期聲、音樂、效果。第二聲道為音效聲道,包括同期聲、音樂、效果(此聲道的音效與第一聲道同步)。※國際版:無字幕。第一聲道請空白,為以後製作國際版時使用。第二聲道為音效聲道:包括同期聲、音樂、效果。※節目長度:節目實長:40分整(從60秒彩條、30秒黑底之後算起至片尾字幕結束)。※視頻:視頻示波器顯示:全信號在0.7以下,瞬間信號不超過1.0。※時碼:節目的時碼(TC碼)從彩條開始直到片尾黑場結束要求連續(從00:00:00:00開始)。※片頭:片頭彩條60秒(要求有零電平即振盪聲)。黑底30秒,然後留出15秒黑底待插欄目片頭用。※片尾:片尾字幕結束後輔30秒黑底。片尾字幕只上主創人員,每個工種人員不能超過2人,時長8秒鍾以內。
Ⅳ 專題片策劃書格式
可以看看這個博客:http://blog.sina.com.cn/myyozo
這是我看到的對專題片策劃說得最透版徹的,權高手
Ⅵ 電視專題片策劃怎麼寫
電視節目分析的寫法!
考試時一般會給出一段或者一期電視節目,比如一期《藝術人生》,《新聞調查》,或者一段電視散文,記錄片等等。寫評論文章的時候可以參考以下思路寫:
第一部分:先寫對給定的電視欄目的總的認識看法。比如分析某期《新聞調查》,就要先談一下對這檔欄目的整體看法和認識,包括欄目的層次定位、受眾定位,欄目的整體特點等等。大約寫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寫針對給定的這一期節目的看法。比如這期《新聞調查》的話題是關於全國的文明城市評選活動的相關報道,可以談一下對這個話題的選擇、定位、深度、特點等的總的看法,可以評價本期節目是否能夠做的符合欄目的要求,又是否有價值。
第三部分:從以下四個分析角度中選擇一個自己認為突出的並且能夠有話說的方向,明確的給出自己的觀點,並且結合節目的具體內容細節,展開分析論證。這類似於電影評論的要求。(具體的方向選擇,可以參考專帖《電視欄目分析》!)
1·節目內容。
2·節目的編導策劃的結構。
3·節目的主持人的表現。
4·節目的製作,就是技術特點。
從中選擇一個方向為主,切忌貪多,要集中有限的筆墨深入展開分析一個方向。
第四部分:再次結合欄目的整體定位進行總結。
電視節目分析範文
題目:觀看專題片《千年滄桑》第二集,並對此片作出分析,1000字左右。
跨越十一世紀
——淺評電視專題片《千年滄桑》 作者:山東有線電視台 錢景芝
電視專題片《千年滄桑》的第二集把十一世紀時世界的樣子緩緩的呈現在我們面前,這部反映人類文明進步的專題片以深邃的主題、精美的鏡頭,一下子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遠古的時代是古雅的,又是沉重的。而人類的先進文明,也就在這樣的歷史傳承中慢慢堆積呈現了。所以在這期節目里,我們看到聽到的歷史面貌,既是厚重的,又是燦爛多姿的。本片的編導作者自然貼切的調動多種電視表現手段,讓這個主題的表達更加充分和出色。
一、表現手法的多樣性
本片所有的素材都是為了表現人類文明的進步這一主題,為了使觀眾理解的更加清晰明白,全片重點採用了解說詞加畫面的表現手法。全片要表現的是十一世紀一個世紀的文明,時間跨度大,於是又細分為分為:文明、宗教、科學、經濟四個方面來分別闡述,每一個素材的指向性都很強,如經濟方面的中國的四大發明,歐洲基督教的興起等。
同時為了增加敘事的真實性,本片採用了多種手法:1、人物扮演:找一個人來扮演孔子,給觀眾更直觀的感受。為了更好的表現對外戰爭的殘酷性也是採用了扮演的手法,增強視覺的震撼力。2、圖配樂:在介紹《清明上河圖》的時候,單純的介紹一副作品容易使觀眾產生疲勞感,為此給它配上舒緩的樂曲,琴聲悠悠把觀眾帶入那個國泰民安的世界。3、權威人士說明:為了更好介紹北宋的文化,請了王渝生研究院等來介紹這方面的文化,增強了認同感、權威性。4、臉譜化:選取有標志性的道具去表現,如為了表現北宋的繁華選用開鑿大運河這樣一個標志性的建築物來表現。5、動畫製作:為了使畫面更形象生動,在介紹伊斯蘭教、基督教等這些相對比較抽象的文化的時候還採用了動畫製作來表現。
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表現人類文明進步這一主題,以上這些敘事手法使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的文化歷史類專題片也變得豐富好看,富於變化,這不得不說是《千年滄桑》這個專題片最為成功的部分。
二、 鏡頭語言生動豐富。
本片在表現手法的成功之外,還充分發揮調動了多種鏡頭語言,視覺聽覺效果豐富。全片以全、遠景居多,使內涵更豐富,同時注意光效的變化,選取了一天中的不同時間的光影效果來表現不用的內容。拍攝角度也非常豐富,如拍攝大運河時的空中拍攝,讓人們更直觀的看到了大運河的全貌,理解起來更容易。色彩上根據地域來變化,如北宋的黃、伊斯蘭的籃。聲音上以模擬為主,解說詞在其中起著推動全片發展的作用,擔綱全片。
通過編導的以上努力使這個文化歷史類專題片變得生動好看,不枯燥,似流水般涓涓而來,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跨越十一世紀,領略到古老文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