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尋求企業內部優秀講師評選方案!
一、任職資格
1、助理講師任職資格:在主講的專業領域有1年以上工作經驗;曾參加內公司培訓活動容累計達20個課時以上;獲公司TTT資格認證。
2、講師任職資格:在主講的專業領域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曾為公司授課累計達10個課時以上;並開發出1個以上的專業培訓課件;獲公司TTT資格認證。
3、高級講師任職資格:在主講的專業領域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曾為公司授課累計達15個課時以上;並開發出3個以上的專業培訓課件;獲公司TTT資格認證。
二、講師考核
1、每次培訓結束後,全體學員對授課講師進行滿意度評估
2、講師滿意度評估包括:課前准備、表達能力、學員參與程度、回答問題態度、授課方式生動性、課程要點把握能力、課堂氣氛的控制
3、講師滿意度評估等級
合格:60-70分
良好:70-80分
優秀:85分以上
4、年度考核
合格:累計授課時數5以上,滿意度評估平均分60-70分
良好:累計授課時數10以上,平均分70-80分
優秀:累計授課時數15以上,平均分85分以上
② 如何搭建企業內部營銷培訓體系
對於許多大中型企業來說,僅有營銷分公司的自我培訓是遠遠不夠的,那麼如何才能在企業內部搭建一個規范、高效的營銷培訓體系呢?今天,我就結合一些朋友來信來電中的問題和困惑,將我對這個問題的構想做一下簡單描繪,供大家參考斧正,也權作是一種公開回答吧。
一、外聘培訓講師與內部培訓團隊的優劣對比:
在企業越來越重視員工學習性和忠誠度的今天,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有很多企業都在想方設法地對員工加強培訓。但在同時我們又都知道,外聘講師的授課費用往往是高得離譜的(這主要是沒有引入正常的行業競爭所致),並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對企業往往缺乏深入了解,講授時只能從觸類旁通的高度去對學員進行「點撥」,因而很難有較強的針對性。這時候若遇到一個講課藝術較好的講師,學員就不會太困,還能多聽進去那麼一點,若遇到一個茶壺煮餃子一樣肚子里有貨倒不出的講師,那麼學員必然會在聽課時昏昏睡去,企業算是白花冤枉錢。
所以只有企業的中高層以上的員工才更適合接受外聘講師的培訓,這一方面是因為中高層員工的領悟能力比較強,能夠從講師泛泛的講授中盡可能多地提取到本企業所需要的精華(這一點普通基層營銷人員很難做到,像看戲時常說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不是只趕了一下培訓行業的時髦,記住了一些在實際工作中並不怎麼實用的流行詞彙;另一方面,企業在費用有限的情況下讓中高層員工接受完外聘講師培訓後再回頭去對普通員工進行言傳身教,則不失為一種更為經濟實用的辦法。所以,沒有哪個企業富有得可以長期請外聘培訓講師。
反過來,企業如果自行組建培訓團隊,則除了授課藝術和知識面的寬度沒有外聘講師好這一「軟肋」之外,在其他方面都有效地規避了外聘講師的不足。首先,內部培訓團隊對企業所銷售的產品和運作機制非常熟悉,講課時針對性極強,這是最大的優勢;其次,企業可以對培訓團隊的成員進行嚴格的挑選,保證每個人的講課能力要強,必須要達到敢講、願講、會講,盡管他們的講課藝術可能會遜色一點。第三,最重要的是,企業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培訓開支。
我在這里給大家簡單地算一筆賬:對於營銷業務員培訓來說,假如外聘講師的授課費用按比較普通的10000元/天來計算,而內部培訓團隊按5000元/月的底薪+300元/天的差旅住宿補貼來計算的話,那麼一個外聘講師培訓一天的開銷就比一個內部講師上班一個月再加上出差培訓16天還要多,並且這個內部培訓師還可以在一個月剩餘的14天(按30天/月計算,包涵正常雙休日)內處理日常辦公事務。事實上,外聘講師的授課費往往會高於10000元/天,而內部培訓師的薪酬和補貼也往往沒有那麼高,於是這中間的差距就更大了。
但是,還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完全用內部培訓師,則相對單調,可能會導致大家聽課的興趣不大,而如果適當引入外部培訓師,則一來可以引進一些新的培訓思想,二來可以憑借新鮮感活躍氣氛,提高大家的聽課興趣。所以,便有企業適當地外聘培訓師。
總的來說,目前已經有一部分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開始採取「以內部培訓師為主,外部培訓師為輔」的培訓方式,並且還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正在跟進這種做法。
二、培訓師的資格要求和甄選方法:
成為一名優秀培訓師的資格要求標准:
1、首先要具備熟練的口才和一定的表演天賦。但這只是成為一名培訓師最基本的必要條件。如果你連這個條件都不具備,那麼你可能與培訓這個職業無緣。
2、具備口才之後,就要善於在培訓現場中即興發揮,並能充分調用現場資源來活躍氣氛;還要能夠在遇到冷場、起鬨等突發惡性事件時保持臨危不亂,在高度冷靜的同時急中生智來「救場」。這是對一個職業培訓師的「控場」和「應變」能力的基本要求。
3、有人在「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的民謠後面又補充了一句說「不做培訓不知道自己知識少」,意即表明培訓是個「不歸路」,一旦踏上這個「賊船」,則只有勇往直前地大量閱讀和學習,保持一顆對培訓事業無盡追求的進取心,才能夠在台前揮灑自如。否則,如果自恃才高,總感覺自己出道早,道行深,動輒吹噓自己「在江湖上摸爬滾打N多年」便「倚老賣老」,總有一天會被「後浪」推到沙灘上。
有了上述的資格要求,企業在甄選內部培訓師的時候,只要認真觀察並悉心培養,相信能夠挑選出合格的培訓師來。
三、搭建對應的培訓團隊
廣州有一家企業曾經在跟我溝通培訓思路時提出培訓團隊的搭建方法問題。我結合在科龍時的觀察和體會,感覺這是一個比較共性的問題,很多企業一方面想快速組建培訓隊伍,而另一方面卻又不知道該從哪些方向入手,或者說是不知道究竟需要充實哪些方面的「師資力量」。其實,簡言之,培訓隊伍的搭建一定要顯示出明確的針對性。
一個優秀的培訓團隊,應該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團隊,猶如八仙過海,每位培訓師都各有所長。有的只能給導購員做培訓,有的則能夠給營銷業務員做培訓,還有的則能夠對銷售經理做培訓。但這並不妨礙大家同在一個辦公室。我當時曾經做過這樣一個比喻:像中學里的教研室一樣,有的老師教語文,有的老師教數學,還有的老師教物理,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房間供他們隔離辦公的話,大家完全可以同處一室且互不幹擾,並且必要時還可以互相代課,比如如果有一天數學老師有事不能來上課而這天又恰好有他的課,這時候語文老師就可能會幫他上一節課並且講得也很好,但這並不意味著語文老師在數學方面就很擅長——他最擅長的還是語文。
同樣道理,一個講銷售管理很到位的內部培訓師,在講導購技巧的時候卻不見得就仍然很專業,盡管在常人看來,銷售管理的「學問」要比小小的導購管理要「深奧」得多。所以,如果按照所培訓的領域來細分培訓隊伍,則大家都應該是平等的。也就是說,講導購技巧並不見得就比講企業發展戰略要低賤和卑微,講銷售經理管理也不見得就比講導購員管理高明多少。不管講哪些領域的課程,只要講得生動透徹,觀點獨到,就同樣能夠出彩。
所以,我們最忌諱的是「一刀切」式的培訓團隊,這種培訓團隊往往帶有濃重的「急功近利」色彩,一看到公司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比如導購技巧不專業、或是業務員消極怠工等),有待於通過培訓來強化一下,便急忙「召集」起一個培訓隊伍,然後讓大家統一開發培訓課程,再統一出差去巡迴培訓。從表面上看大家「群策群力」,好像效率很高,其實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因為企業內部培訓比外聘講師培訓最大的優勢恰恰就是可以長期監控本公司的銷售表現,進而制定出具有很高實用價值的培訓方案。而一旦像上述「臨時抱佛腳」式地糾集一幫隊伍,則很難保證對本公司銷售工作的日常監控和培訓時的有的放矢,所以,這個團隊的優勢便也隨之盪然無存。
還需要補充一點就是:在培訓團隊的文化建設方面,應開創一種積極進取的學習氛圍,做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領域,對其他領域有不明確的地方要多互相探討,而千萬不要哼哼哈哈、不懂裝懂。遠在唐代的韓愈就教導我們說「術業有專攻」,所以培訓隊伍裡面就更不能出現濫竽充數的「混子」。但我曾經聽到過一個企業內部培訓師「溫水煮餃子」的例子,直到今天,我每一次提起來還是禁不住要暗自發笑。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我在培訓中舉過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都有煮水餃的經歷,也知道在水滾開後要加三次冷水。我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加冷水?大部分學員都表示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首先就證明我們很多人都是不假思索地在從事我們的日常事務。至於為什麼加冷水是因為水滾的太厲害會滾破水餃的皮子,所以適當加冷水以控制水滾的程度。加冷水是上輩傳下來的經驗,而上輩用的是控火性能很差的柴爐或煤爐,所以要靠兌水的方法來控溫。但我們現在使用的是通過調節開關可以方便地控制火力的煤氣灶,何必再兌冷水呢?例子雖小,發人深思。由於我們的不假思索導致我們很可能一直在用落後的的方法在處理我們的日常事務。日常生活中是這樣,我們又敢保證在工作中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呢?」
他說「例子雖小,發人深醒」,並說別人「由於不假思索」而在「用落後的的方法在處理日常事務」,其實他不知道,他的這個例子恰恰證明了他自己在「不假思索」的誤導別人。所以,我當時給他加上了這樣幾句批註:
「其實,憑我們北方人煮麵條的經驗可以輕松找到答案:
「我們知道,煮麵的時候水若開了也要加冷水,其實就是怕面條上附著的面末在受開水燙後呈糊狀而把面條都粘在一塊。所以,就像打鐵要蘸火一樣,用冷水一激,面條便會又重新分開。同時,餃子也是一個道理。所以,正確的煮法是:大火滾水來煮,然後水開了再用冷水激,這樣餃子和面條才更勁道,更不用說會煮爛了。但如果用他的辦法在水開了之後把爐溫調低,接下來用溫水煮,煮出來的將是一鍋餛飩。不知他試過沒有。(註:我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充當半職業廚師的角色,所以有這方面的體會)
所以,不懂裝懂,遇事想當然,舉錯案例等都是培訓師的大忌!
四、建立團隊內部的分級管理制度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在滿足了正常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更高的就要有一定的精神追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榮譽感」。並且文化素質和工作層次越高,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就越高。但如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則仍然很難撫平優秀培訓師的內心沉痾,於是心猿意馬便是意料之中早晚的事。
所以,當培訓團隊成立之後,還應該在考察一段時期之後及時實行內部分級管理制度。比如可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培訓師;或者首席、常務、助理培訓師;或者金牌、銀牌、銅牌培訓師等,分類方式不一而足,但表達的是同一種思想。就是要能夠在精神領域的級別認定上給大家一個合理的區分,讓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而各得其所。同時,分級管理所帶來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好處就是可以根據每個人的付出和表現而在團隊內部實現「升降式微調」,讓表現好的人有個晉升的「盼頭」,同時也讓表現差的人有一個「被貶」的緊迫感。這樣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五、充分調研公司內部的培訓需求:
廣東一家通訊企業曾經跟我電話討論過這樣一個難題:公司為了促進員工的學習,在分公司中廣泛推行當地新華書店的閱讀卡,就相當於我們上大學時的借書證一樣,鼓勵每個優秀的業務員和導購員憑卡去新華書店讀書。公司的初衷真的是很好的,但他們所鼓勵的對象卻不怎麼買賬,卡拿到手裡後照樣不去讀書,好一點的能將卡借給別人去讀就已經很不錯了。
今天,我暫時不討論這些難題的解決辦法,但從這些「單廂情願」的尷尬中起碼可以折射出如果沒有充分吃透員工的培訓需求的話,會走向一個多麼難堪和無奈的境地!所以,我們才要求企業的內部培訓隊伍更應該憑著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去充分調研員工的培訓需求(這一點是外聘講師不願花時間去做或很難做到的)。因而對內部培訓系統的科學設置和合理分工成為研究培訓需求的重要保證。
按我個人的培訓操作經驗和對培訓體系的規劃來看,一般來說,企業的內部培訓體系可分為:系統檢查、制度約束、培訓實施和人員跟進四大部分組成。
1、系統檢查:企業可根據自己產品的屬性和淡旺季劃分,尋求一個合適的時機對全國或某意向區域市場進行一次突擊性的「大閱兵」式的全面銷售技能和市場表現的實地檢查。然後根據檢查的結果提煉出暴露出來的共性問題,再根據這些問題來分析原因並開發相應的培訓課程,准備開始系統性的培訓。
2、制度約束:就拿全國市場來說吧,一旦提煉出共性問題之後,企業應立即全員重視起來(只有總部先重視,分公司才有可能會認真對待),並立刻通電全國,明示這些問題的嚴重性。隨後便馬上下發通知說總部近來准備針對上述問題作出糾正性或指導性培訓,各分公司先提交本分公司的培訓方案(作者註:一定要讓分公司先提交方案,而不能先由總部制定培訓方案然後下發分公司,切記順序不可顛倒),總部再對各分公司提交的方案作出修訂和指導並敦促其修改完成,同時對方案中體現的諸如認識不足等共性問題再「敲打」一遍。一句話,最終的根本目的無非是在培訓實施之前先「造勢」,烘托出「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緊張氣氛。而千萬不要搞得讓分公司一聽到培訓便手舞足蹈像過年一樣高興,因為如果這樣即便你來培訓了他們也會像趕集一樣走走過場而已,從內心裡壓根就沒有重視。所以,共產黨遇到一點小事便動輒堅持上升到「講政治」地來看待問題,對我們的內部培訓工作還是有一定啟發的。
3、培訓實施:待前面的准備工作一切就緒之後,真正的培訓實施便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了。但在這里我要提醒的是,如果師資力量充分的話,培訓的實施宜同步進行而不宜巡迴演出,時間宜短平快而不宜冗長。這樣便於不同分公司之間的交流和對比,這不論是對總部還是對分公司都是很有價值的。而千萬不要稀稀拉拉拖到一兩個月,到培訓最後一站的時候,最先培訓的第一站早已經沒感覺了。
4、人員跟進:培訓全面結束以後的「善後」跟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了跟進,才能彰顯總部對這次培訓重視程度的貫徹性;只有做了跟進,才能對比出各分公司對培訓工作的執行力度;只有做了跟進,才能發現培訓之後比之前改觀多少;只有做了跟進,才能進一步暴露和挖掘新出現的問題。
六、培訓的形式與創新
對於培訓的形式與創新,我在《企業內訓模式的探索與創新》一文中做過較為詳盡的描述。當然也僅僅是個人的一點探索而已,並不是很全面。在這里我集中介紹兩種培訓形式:巡迴培訓和大型集訓。
由於是學員相對固定,而培訓講師流動,巡迴培訓往往顯示出更好的快捷性,並且對學員的工作影響也很小,大家聽完課之後便可以扭頭回去上班,免去了大規模的旅途勞頓和奔波。又由於巡迴培訓的學員數量相對較少,通常對主講培訓師個人的大型控場能力要求也較低,講師只要認真把課講好就基本可以了。但正因為學員是本地的,彼此沒有生疏感,對培訓講師也沒有「怯生感」,所以對培訓講師的授課魅力要求偏高,稍有差錯便有可能遭受起鬨。
大型集訓是很多企業在搞銷售年度總結的時候喜歡搞的培訓方式,同時也是企業彰顯實力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據我觀察,越是大型集訓,企業的內部的培訓講師越是「全軍覆沒」,倒不是內部講師真的不行,而是因為企業的高層領導總想讓大家在歡聚一堂的難得機會中換換口味;同時也有那麼一點點自卑感,擔心自己的培訓師講不好,好像「外來的和尚」就能夠葯到病除,其實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自欺欺人的。花天價請來的「和尚」往往也不過是講一些無關痛癢的東東,課費一拿到手坐上車就走,好的還留個聯系方式,差的便「一去不復還」了。
③ 如何打造企業內部講師團隊,內部講師隊伍怎麼組建
打造內部培訓師隊伍,從以下幾點去思考:
1、制定長遠的規劃。規劃之中最關版鍵的是如何對內訓師進行定權位:企業要內訓師發揮什麼作用?期待能夠產生多少價值?准備投入多少成本?存在哪些風險?需要應對措施?
2、制定內訓師的相關制度。從內訓師的職責、選拔和任用標准、培訓、相關福利、職業發展、激勵、工作開展標准、操作規范、考核等方面全面細致制定相應政策;
3、建立、完善內訓師培訓相關的配套措施。如培訓體系的建立、完善,需要其他部門給予的配合資源、機制;
4、由上至下,開始實際的操作流程。這方面上海的引帆培訓非常好,可以問一下他們。
④ 企業內部培訓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一、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企業內部培訓師。雖然許多訓練技巧可以通過培訓和實踐獲得。但還是需要具備屬於自己獨特的培訓能力。
二、企業內部培訓師需要具備以下一些條件:
1、較強的溝通、組織協調能力
企業培訓師在實際工作中常常要面臨與各部門員工或主管溝通、調研培訓需求,還要組織並實施各部門進行有效學習,有時還會遇見不願配合學習的領導或員工,因此需要具備有著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才能做到有效培訓。
2、需要具備自主研發及實施項目的能力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員工的素養和技能也是有不同需求,因此需要企業培訓師具有高瞻性眼光及思路,在不同時期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開發適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培訓項目及內容,還要具備獨立實施的能力。
3、自我感知的能力。
雖然我們並不主張企業培訓師要進行縝密的分析,但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培訓師,很明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接受的能力。我們的自我感知能力越強,選擇餘地和自由就越多。
4、激勵他人的能力。
培訓師能夠意識到被培訓者的發展需要並激勵他們認同自己的情感和價值觀,為獲得和實現他們的最高目標而努力。成功的企業培訓師能激發被培訓者內在的動力而不是使用外在的壓力。培訓師的信念是使被培訓者發展自己的潛能。企業培訓師可以使被培訓者克服任何妨礙達成其目標的障礙和限制。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有激勵他人的能力。
5、建立關系的能力。
企業培訓師看起來應當是可接近的、友好的、值得信任的。他們把培訓看做很重要的事。培訓師必須是樂於助人的、有辦法的、並且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必須全神貫注於他們的任務並不計較得失。培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培訓師和被培訓者之間的關系。
6、前瞻的能力。
培訓意味著行動。自我剖析、洞察力和自我意識總是在行動中發生。如,我們如何達到某個目標或改變某種行為?被培訓者會如何對待新觀點?培訓師不能只是停滯在培訓開始時的狀態,或是陷入對情感、目標的關注或對失敗的害怕中。如果被培訓者最初是不成功的,好的培訓師能夠讓他們在保持活力的同時去尋找導致他們受阻和無效率的原因。培訓師相信人們有足夠的智慧、創造力和動力發展以取得成功、但是他們需要幫助來達到目的。
7、控制的能力。
改變有時是痛苦的。不管最終的結果和益處如何,被培訓者經常抵制改變,害怕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會失去一些東西。培訓是與發展、成長和變化相關的,培訓師顯示出的獻身精神和毅力,以及關注於目標和行動計劃的控制力,將最終帶來其所期望的持久的行為變化。
8、把握職業界限的能力。
培訓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的靈丹妙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被訓練。選擇被培訓對象和建立培訓師和被培訓者之間的「良好配合關系」十分重要。一些人也許不適合學習和改變,所以培訓師對他們也許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培訓不可能對所有的人都是好東西,沒有任何一個培訓師無所不知或可以幫助所有人。好的培訓師通常能夠意識到他們的能力和局限。
9、診斷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法的能力。
培訓師應該收集被培訓者的有關資料,以便決定他們的特定需求。雖然評估和會談的技巧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但一個成功的培訓師會擁有一些特定的素質,這些素質使他們能夠更有創造性地利用這些信息,診斷被培訓者的問題所在,或提出令人振奮的解決辦法。
10、從事商務的能力。
培訓師不僅出售無形產品,他們同時還在推銷自己。在一個競爭不斷加劇的市場環境中,人們選擇培訓師的時候,不僅考慮培訓師能否清楚地闡明他們自己的培訓項目的必要性及特殊的益處,還要考慮他們所能提供的服務的質量。
⑤ 給企業內部培訓師的培訓的職業講師有哪些
沒有企業文化滋潤的團隊,猶如沒有潤滑油的發動機或沒有混泥土的磚牆。兩萬五千里長征不是肉體就能撐下來的,靠的就是精神。
可以針對的企業或產品的具體情況策劃、設計非常具有針對性的教材、案例、情景游戲等,這樣效果非常明顯。傳統的聽課、培訓不等於內訓,甚至不是內訓,那隻是學習,真正的內訓是絕對的針對企業需求以及特性,針對性的開發設計並針對性實施培訓或訓練。這樣才是有的放矢,才不會花一分冤枉錢。並且員工越學越有勁,而不是越學越不想學。您可以了解一下保力內訓,化保力老師在企業內訓、銷售團隊執行力訓練、企業文化建設等培訓方面非常專業的,絕對會針對企業的特性和需求,針對性的設計培訓內容、案例、情景,並針對性的組織培訓方式或訓練方式。效果絕對明顯。您通過化保力的博客應該就能感覺到明顯的實戰、實用。
⑥ 內部培訓師有什麼作用
內部培訓師於企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費用較低
眾所周知,無論是聘請外部師資力量來企業講課還是把員工送出去培訓,一般按照人數或授課時間來收費,人均受訓費用近千元甚至萬元不等,價格高昂。而充分利用企業內部師資力量的培訓費用要遠遠低於該數字,成本相當低。就培訓的效益來說,若外部培訓和內部培訓的效果相差無幾,那麼利用內部資源進行培訓的投入產出比就要高很多。因此,挖掘和培養自己的內部培訓師資源顯得十分必要。
2、培訓內容更貼近於企業實際
我們經常把外部培訓比喻為「隔靴搔癢」,原因就在於雖然外部培訓資源很豐富,培訓師的授課經驗也很豐富,但由於每家企業在管理體制、文化等方面迥然不同,外部培訓的課程內容往往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只能解決普遍問題,不能解決企業的個性問題。很多參加外部培訓的員工有同樣的感受:聽課時覺得課程內容很精彩,感覺很受啟發,但聽完回來在實際工作中卻發現沒辦法應用。而利用內部培訓師進行培訓,由於長期處在企業實際工作環境中,對企業內部的運作情況有著較深入和准確的把握,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量體裁衣」式的培訓,更容易幫助受訓者提出針對性強的解決問題的意見和方案。
3、溝通效果較好,有助於形成學習型組織氛圍
內部培訓師熟悉企業文化、崗位技能要求,清楚學員的需求,同在一家企業,和學員基本認識甚至比較熟悉,更容易和他們進行交流。與外部培訓相比,內部培訓師生之間的這種交流並不局限於培訓課堂,培訓師可以充分利用同事關系在授課之餘給學員提供更多的指導,實現一對一的深度交流,在企業內部搭建更好的溝通平台,從而保證更好的培訓效果。同時,通過內部講師的榜樣示範作用及與學員之間的無隙交流,有助於提高學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企業中營造出分享知識、共同進步的氛圍,有利於學習型組織的建設。
4、對培訓過程的管控效果較好
外部培訓往往是將員工送出去或將培訓外包給專門的培訓機構,這也就意味著培訓過程交由員工個人或外部機構管控,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只能在前期對培訓師資和培訓課程進行篩選,在培訓結束後通過考核培訓者的方式了解培訓的效果,對培訓實施過程沒辦法進行很好的監督和控制。而由內部培訓師對員工進行培訓,則可以在培訓前監督審核培訓師授課內容的開發情況,培訓過程中維持紀律,及時協調培訓師與學員的溝通,培訓結束後可及時對培訓師的授課效果及學員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總結,為下一次的培訓提供經驗和教訓。
5、有利於激勵優秀員工,促進其職業生涯的發展
在企業內部挖掘和培養優秀的或有經驗的員工擔任內部講師,實際上就是對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對於優秀的員工來說,承擔內部講師的任務對其職業生涯無疑是一種新的挑戰和嘗試。通過培訓授課,內部講師可以大大提升個人在演講、表達、控制局面和應對突發事件等方面的綜合實力,而在開發課程過程中,也有利於自身知識和技能的進一步鞏固和拓展,與此同時,授課效果受到學員和企業的肯定也會給其帶來成就感,有利於激勵優秀員工繼續留在企業,攀登其職業生涯的另一個平台。